最新风暴潮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技术导则

最新风暴潮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技术导则
最新风暴潮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技术导则

可修改

海冰灾害风险评估和区划技术导则Guideline for risk assessment and zoning of sea ice disaster

目次

前言 (1)

1 范围 (2)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2)

3 术语和定义 (2)

4 工作原则 (3)

4.1 分尺度原则 (3)

4.2 可靠性原则 (3)

4.3 综合性原则 (3)

4.4 因地制宜原则 (3)

5 工作程序 (4)

5.1 资料收集 (4)

5.2 方法校验 (4)

5.3 风险评估 (4)

5.4 风险区划 (4)

5.5 成果制图 (4)

5.6 报告编制 (4)

6 国家尺度评估和区划 (4)

6.1 工作目的 (4)

6.2 资料收集与处理 (4)

6.3 危险性分析 (5)

6.4 风险评估 (6)

6.5 风险区划 (6)

6.6 评估和区划成果 (6)

7 省尺度评估和区划 (7)

7.1 工作目的 (7)

7.2 工作内容和方法 (7)

7.3 评估和区划成果 (7)

8 成果管理 (8)

8.1 审查与验收 (8)

8.2 成果汇总与管理 (8)

8.3 更新 (8)

附录A 海冰危险性等级划分标准 (9)

附录B 海上油气开采区评估单元划分 (10)

附录C 海冰灾害风险评估方法 (12)

附录D 海冰灾害风险等级划分标准 (15)

附录E 海冰灾害风险评估和区划技术报告格式 (16)

前言

本导则由国家海洋局提出。

本导则起草单位:国家海洋局北海预报中心。

本导则主要起草人:曹丛华、江崇波、黄娟、袁本坤、郭可彩、黎舸、商杰。

海冰灾害风险评估和区划技术导则

1 范围

本导则规定了海冰灾害风险评估和区划的术语、工作原则、工作程序、资料收集与处理、评估内容和方法以及成果制作与管理等。

本导则适用于海冰灾害风险评估和区划。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2763.2-2007 海洋调查规范第2部分:海洋水文观测

GB/T 12763.3-2007 海洋调查规范第3部分:海洋气象观测

GB/T 12763.7-2007 海洋调查规范第7部分:海洋调查资料处理

GB/T 14914-2006 海滨观测规范

GB/T 19721.3-2006 海洋预报和警报发布第3部分:海冰预报和警报发布

GB/T 26376-2010 自然灾害管理基本术语

MZ/T 027-2011 自然灾害风险管理基本术语

HY/T 058-2010 海洋调查观测监测档案业务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海冰 sea ice

所有在海上出现的冰统称为海冰,除由海水直接冻结而成的冰外,它还包括来源于陆地的河冰等。

[根据GB/T 19721.3-2006术语和定义2.1改写]

3.2

严重冰期 severe ice period

是指严重冰日至融冰日之间的间隔天数。

3,3

海冰厚度 sea ice thickness

是指平整冰表面至冰底面的垂直距离。

[根据GB/T 14914-2006海冰的观测10.2.9改写]

3.4

浮冰密集度 concentration of floating ice

是指浮冰覆盖面积占浮冰分布海面的成数。

[GB/T 14914-2006海冰的观测10.2.5]

3.5

海冰灾害 sea ice disaster

由海冰引起的影响到人类在海岸和海上活动实施和设施安全运行的灾害,特别是造成生命和资源、财产损失的事件。如港口码头封冻、海上设施和海岸工程损坏、水产养殖受损等。

[根据GB/T 19721.3-2006术语和定义2.2改写]

3.6

海冰灾害风险 risk of sea ice disaster

是指海冰灾害发生及其造成损失的可能性。

[根据MZ/T 027-2011定义3.3改写]

3.7

海冰灾害风险评估 risk assessment of sea ice disaster

是指对可能发生的海冰灾害及其造成的后果进行评定和估计。

[根据GB/T26376-2010术语4.7和MZ/T 027-2011定义4.3改写]

3.8

海冰灾害风险区划 risk zoning of sea ice disaster

基于海冰灾害风险评估结果,对海冰灾害风险程度进行空间区域等级划分与综合。

4 工作原则

4.1 分尺度原则

海冰灾害风险评估和区划分为国家尺度和省尺度;各尺度的评估目的、评估内容、评估方法以及评估成果等应有区分而又相互衔接。

4.2 可靠性原则

对资料来源、数据精度及数据质量等有明确的描述,对不同来源的资料应该进行标准化处理,并尽可能采用权威发布的资料;对所采用的技术方法应进行足够的验证,以保证精度,满足评估要求。

4.3 综合性原则

综合考虑海冰灾害的自然过程、孕灾环境、成灾机制、社会经济状况、行政区划以及防灾减灾能力等,开展海冰灾害风险综合评估和区划。

4.4 因地制宜原则

海冰灾害风险评估应遵从评估区域的实际海冰灾害特点,做到因地制宜,综合评估。

5 工作程序

5.1 资料收集

根据风险评估和区划的尺度,收集和整理评估区域海冰历史灾害、承灾体、基础地理、社会经济现状、沿海开发利用和社会发展规划等相关资料;必要时开展补充调查,保证数据的现势性和准确性。

5.2 方法校验

对于选择的权重分析等评估方法以及最终结果,需要通过历史海冰灾害资料进行充分校验,以满足技术要求。

5.3 风险评估

根据评估区域海冰灾害特点,确定致灾因子,分析海冰灾害危险性,并根据社会经济、重要承灾体状况和区域防灾减灾能力,对海冰灾害的影响程度进行风险评估。

5.4 风险区划

依据风险评估结果,按照一定的行政空间单元,对风险评估结果进行空间综合及大小分级。

5.5 成果制图

根据风险评估和风险区划结果制作成果图件。

5.6 报告编制

编制海冰灾害风险评估和区划技术报告

6 国家尺度评估和区划

6.1 工作目的

面向国家沿海战略规划等宏观需求,分析研究海冰灾害强度及发生频次,评估海冰灾害危险性,编制比例尺不低于1∶50万的全国沿海(包括重要岛屿)海冰灾害风险评估和区划图,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沿海开发、海岸带管理、海域管理以及国家防灾减灾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6.2 资料收集与处理

6.2.1 资料收集

(1)资料收集方式

国家尺度海冰灾害风险评估和区划所需资料主要通过收集并辅以适当的补充调查、调研等方式获取。

(2)资料种类

国家尺度海冰灾害风险评估和区划所需资料种类主要包括:

1)海冰冰情

评估海区海冰时空分布特征(冰日、冰期、冰厚、密集度、冰量、结冰范围、冰类型等)。

2)历史海冰灾情

历史海冰灾害发生次数、发生时间、发生强度、年均发生次数等;

历次海冰灾害发生时间、地点、受灾范围、成灾范围、破坏状况和经济损失等;

历年海冰灾害造成的(直接或间接)经济损失等情况。

3)海洋水文

海水温度、盐度、海流、潮汐等。

4)气象

导致海冰灾害的天气系统及其影响时间和年均发生次数等;

历年气温、气压、风速风向、降水量、冷空气过程(强度及频次)等。

5)海岸地形地貌

海岸类型、地貌特征及海岸线改变情况等。

6)经济社会

海洋石油平台数量、分布、类型、结构及运行状况等;

沿岸港口码头数量、型式、分布及运行状况等;

海水养殖区数量、分布及养殖品种等;

海岸工程(包括核电厂等);

有人居住岛屿数量及、分布状况、岛屿功能类型等;

沿岸(包括有人居住岛屿)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包括人口规模等);

主要海洋经济活动情况(包括港口、码头、海洋油气开采、海洋工程设施、海水养殖等);

海域使用、保护及开发建设规划和海洋功能区划等。

7)防御能力

各类承灾体的工程性及非工程性抗冰措施、应急预案及应急处置能力等。

8)基础地理数据

1:50万基础地理数据,包括海岸线、各级行政界线以及海域面积等基础地理信息。

9)其他资料

6.2.2 资料处理

所收集的各类资料均应严格按照相关国家标准进行质量控制,并应采用国家法定计量单位。

实测数据资料应附有证明如下质量要素的元数据:

1)权威性:提供资料的单位需通过相应观测项目的实验室资质认定,具备海洋观测的职能和资历;

2)时效性:所提供资料应在评估活动期限内有效,自资料产出以来,观测点的环境条件未动摇资料的代表性;

3)溯源性:获取数据的仪器应符合我国计量法的法制要求,数据应能溯源到社会公用计量标准;

4)准确性:源自方法、人员、设备和环境的测量不确定度贡献导致的综合测量不确定度符合评估活动的要求;

5)可比性:评估范围及相邻区域内的数据资料应实现观测方法、观察仪器标准化,遵从该要素的时空变化规律连续变化,对离群数据能有严格的解释理由和处置措施;

6)兼容性:资料要严格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使用方法使用我国法定计量单位,观测点的时、空坐标准确、清楚,量和现象定义准确统一,图件规格、符号、色标实现标准化,各评估单元的资料应可融合,拼接和交流。

对于实物或声像资料亦应具有权威性、时效性、可比性和兼容性。

6.3 危险性分析

6.3.1 评估指标选取与分析

在整合、处理各类冰情资料的基础上,选择海冰厚度、冰期和海冰密集度等作为主要

指标对结冰海区的冰情时空分布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综合评价海冰危险性。

6.3.2 海冰灾害基本特征及重大(典型)海冰灾害实例分析

选择我国结冰海区曾经发生的重大或典型海冰灾害实例进行分析,找出导致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用于核实分析海冰危险性等级的冰情要素。

6.3.3 危险性等级划分

综合考虑冰厚、冰期以及密集度等冰情要素特征,将海冰危险性划分为高、较高、一般、较低和低5个等级(划分标准详见附录A)。

6.4 风险评估

6.4.1 评估单元

近岸海域(12海里以内)及其沿岸以地(市)级行政区域岸段为基本评估单元进行评估;根据我国结冰海区的油田(群)及石油平台实际分布状况,将结冰海区海上油气开采区(主要是渤海)划分为辽东湾北部、辽东湾南部、渤海湾北部、渤海湾西部、渤海湾南部及黄河三角洲、渤海中部以及莱州湾东部等7个基本评估单元进行评估(具体海域范围及拐点坐标详见附录B)。

6.4.2 评估指标

评估指标体系由海冰自然致灾因子和评估海区主要经济社会活动(即承灾体)组成。其中,自然致灾因子包括冰厚、冰期和密集度等;经济社会活动(承灾体)包括交通运输、油气开采、海水养殖、海洋(岸)工程和有人居住岛屿等。

6.4.3 评估方法

建立自然致灾因子评估指标体系、经济社会活动(承灾体)评估指标体系,以及海冰灾害风险综合评估体系,按照各类指标影响贡献大小计算综合权数,确定风险评估值(具体方法详见附录C)。

6.5 风险区划

6.5.1区划方法

海冰灾害风险区划应按照高风险(Ⅰ级)、较高风险(Ⅱ级)、较低风险(Ⅲ级)和低风险(Ⅳ级)四个风险等级进行划分(具体划分标准详见附录D)。

依据附录C计算出的海冰灾害风险评估值(R)和附录D给出的海冰灾害风险等级划分标准,并适当结合历史典型海冰事件的灾害状况和防灾减灾的具体要求确定评估海区海冰灾害风险等级。

6.5.2图件绘制

以海冰灾害风险评估和区划结果为基础,适当结合典型海冰历史灾害状况和防灾减灾的具体需求,绘制海冰灾害风险评估和区划图件。

6.6 评估和区划成果

6.6.1成果图件

海冰灾害风险评估和区划成果图件应当依据《海洋灾害风险评估和区划制图规范》进行制作。图件包括:

XX公司风险评估方案模板

XX公司风险评估方案 XXX服务有限公司

目录 一、总体概述 (1) 1.1 项目概述 (1) 二、风险评估方案 (1) 2.1风险评估现场实施流程 (1) 2.2 风险评估使用工具 (2) 2.3 风险评估方法 (2) 2.3.1资产识别 (2) 2.3.2威胁识别 (6) 2.3.3脆弱性识别 (8) 2.3.4已有安全措施确认 (9) 2.3.5风险分析 (10) 三、风险评估项目组成员 (11) 四、风险评价原则 (12)

一、概述 1.1 项目概述 为了更好的了解信息安全状况,根据《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指南》和GB/T 20984-2007 《信息安全技术信息安全风险评估规范》要求,总体评估公司信息化建设风险。 二、风险评估方案 2.1风险评估现场实施流程 风险评估的实施流程见下图所示

2.2 风险评估使用工具 测评过程中所使用的工具见下表所示: 2.3 风险评估方法 2.3.1资产识别 2.3.1.1资产分类 首先需要将信息系统及相关的资产进行恰当的分类,以此为基础进行下一步的风险评估。根据资产的表现形式,可将资产分为数据、软件、硬件、文档、服务、人员等类型。 一种基于表现形式的资产分类方法

2.3.1.2资产赋值 2.3.1.2.1保密性赋值 根据资产在保密性上的不同要求,将其分为五个不同的等级,分别对应资产在机密性上应达成的不同程度或者机密性缺失时对整个组织的影响。 资产机密性赋值表

2.3.1.2.2完整性赋值 根据资产在完整性上的不同要求,将其分为五个不同的等级,分别对应资产在完整性上缺失时对整个组织的影响。 资产完整性赋值表 2.3.1.2.3可用性赋值 根据资产在可用性上的不同要求,将其分为五个不同的等级,分别对应资产在可用性上应达成的不同程度。 资产可用性赋值表

环境应急预案回顾性评估报告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公司内部回顾性评估报告 有限公司 二〇一七年十二月二十三日 应急预案回顾性评估报告 一、评估简况 根据《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环发[2010]113号)》及《有限公司应急预案审核管理办法》的要求,涂料有限公司环保办公室选派6人组成应急预案回顾性评估组,于2017年12月23日对编制的《有限公司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进行了内部回顾性评估。 二、评估的目地、范围、依据 1、评估目地: - 通过应急预案文件和现场审核,确认有限公司应急预案的符合程度; - 确认有限公司应急管理现状与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公司应急管理政策的符合程度; - 促进企业应急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2、评估的内容、部门和单位: 评估内容包括: 《有限公司突发环境事件综合应急预案》、 评估的部门包括环保部、车间、技术部、供销部、办公室。 3、评估的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管 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 ?《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指南》; ?《有限公司应急预案编制通则》; 三、评估组组成 组长: 组员:、、、、 四、应急管理基本情况: 1、应急组织体系的建立 为了降低安全环保风险,做好突发事件的应对工作,山有限公司成立了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应急办事机构(环保办公室),全面负责分公司的应急管理和应急预案的编制、审核发布等工作。针对各类突发事件,实行分级、分类负责,明确了各组织机构及部门的职责,形成了统一指挥、分工负责、属地管理、直线责任的管理格局。 在突发环境事件综合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中,对公司存在的环境风险做了全面分析,明确了管理流程,规定了管理机构和相应的职责。 2、预案体系的建立情况(编制、发布、评审) 有限公司2014年4月份发布了《有限公司突发事件综合应急预案》。 3、应急保障体系的建立 有限公司由供销部提供应急保障,配备维抢修人员6人,配备消防器材、事故应急池、消防沙、废气处理设施、便携式可燃气体检漏仪。

Microsoft_SQL_Server安全配置风险评估检查表

Microsoft SQL Server数据库系 统安全配置基线 目 录 第1章 概述 (2) 1.1 目的 (2) 1.2 适用范围 (2) 1.3 适用版本 (2) 第2章 口令 (3) 2.1 口令安全 (3) 2.1.1 SQLServer用户口令安全 (3) 第3章 日志 (4) 3.1 日志审计 (4) 3.1.1 SQLServer登录审计 (4) 3.1.2 SQLServer安全事件审计 (4) 第4章 其他 (6) 4.1 安全策略 (6) 4.1.1 通讯协议安全策略 (6) 4.2 更新补丁 (6) 4.2.1 补丁要求 (6)

第1章 概述 1.1 目的 本文档规定了SQL Server 数据库应当遵循的数据库安全性设置标准,本文档旨在指导系统管理人员或安全检查人员进行SQL Server 数据库的安全合规性检查和配置。 1.2 适用范围 本配置标准的使用者包括:数据库管理员、应用管理员、网络安全管理员。 1.3 适用版本 SQL Server系列数据库;

第2章 口令 2.1 口令安全 2.1.1SQLServer用户口令安全 安全基线项 数据库管理系统SQLServer用户口令安全基线要求项 目名称 安全基线SBL-SQLServer-02-01-01 安全基线项 对用户的属性进行安全检查,包括空密码、密码更新时间等。修改目前所有说明 账号的口令,确认为强口令。特别是sa 账号,需要设置至少10位的强口令。 检测操作步 1.检查password字段是否为null。 骤 2.参考配置操作 查看用户状态 运行查询分析器,执行 select * from sysusers Select name,Password from syslogins where password is null order by name # 查 看口令为空的用户 password字段不为null。 基线符合性 判定依据 备注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办法(环保部第第34号令)

环境保护部令 部令第34号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办法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办法》已于2015年3月19日由环境保护部部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5年6月5日起施行。 部长陈吉宁 2015年4月16日 附件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预防和减少突发环境事件的发生,控制、减轻和消除突发环境事件引起的危害,规范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工作,保障公众生命安全、环境安全和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及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各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企业事业单位组织开展的突发环境事件 风险控制、应急准备、应急处置、事后恢复等工作,适用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突发环境事件,是指由于污染物排放或者自然灾害、生产安全事故等因素,导致污染物或者放射性物质等有毒有害物质进入大气、水体、土壤等环境介质,突然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环境质量下降,危及公众身体健康和财产安全,或者造成生态环境破坏,或者造成重大社会影响,需要采取紧急措施予以应对的事件。 突发环境事件按照事件严重程度,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四级。 核设施及有关核活动发生的核与辐射事故造成的辐射污染事件按照核与辐射相关规定执行。重污染天气应对工作按照《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等有关规定执行。

造成国际环境影响的突发环境事件的涉外应急通报和处置工作,按照国家有关国际合作的相关规定执行。 第三条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工作坚持预防为主、预防与应急相结合的原则。 第四条突发环境事件应对,应当在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建立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 县级以上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在本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对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日常工作实施监督管理,指导、协助、督促下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做好突发环境事件应对工作。 第五条县级以上地方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按照本级人民政府的要求,会同有关部门建立健全突发环境事件应急联动机制,加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 相邻区域地方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开展跨行政区域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合作,共同防范、互通信息,协力应对突发环境事件。 第六条企业事业单位应当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要求,履行下列义务: (一)开展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 (二)完善突发环境事件风险防控措施; (三)排查治理环境安全隐患; (四)制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并备案、演练; (五)加强环境应急能力保障建设。 发生或者可能发生突发环境事件时,企业事业单位应当依法进行处理,并对所造成的损害承担责任。 第七条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企业事业单位应当加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 理的宣传和教育,鼓励公众参与,增强防范和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知识和意识。 第二章风险控制 第八条企业事业单位应当按照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开展 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确定环境风险防范和环境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措施。 第九条企业事业单位应当按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的有关要求和技术规范,完善突发环境事件风险防控措施。

风暴潮灾害风险评估

江苏省沿海风暴潮灾害的风险评估 华东地球化学勘查与海洋地质调查研究院 二〇〇九年十月

1 前言 1.1 项目概况 项目来源:江苏省发展与改革委员会 项目名称:江苏省沿海风暴潮灾害的风险评估 承担单位:江苏省地球化学勘查与海洋地质调查研究院 起止时间:2009年11月—2010年11月 1.2 研究目的和任务 (1)目的 我国是世界上受风暴潮危害最严重的3个国家之一,江苏省拥有管辖海域4万km2,毗邻黄海与东海,也是我国风暴潮灾害时常发生的几个省份之一。江苏沿海的风暴潮灾害不仅给沿海地区的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严重的损失, 而且对渔业、交通、海洋工程、能源设施和海洋资源开发也造成严重的影响。尤其随着沿海经济的发展,沿海地带人口稠密,社会财富密集,工矿企业和海上生产活动日益增多,灾害造成的损失总体上呈明显的上升趋势。为了有效防治风暴潮灾害,合理修筑防护工程,对江苏沿海地区进行风暴潮灾害风险评估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2)任务 应用统计学和数学模型方法,计算了不同重现期的极值高水位、组合高水位、可能最大风暴潮,确定了江苏沿海漫滩风险估计

值。通过收集历史风暴潮资料,对江苏沿海各地的地理环境、不同强度台风登陆的概率、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基础设施及防护措施建设情况、承受风暴潮灾害以及灾后恢复的能力等有关因素进行实地调研和分类评估,建立一个江苏沿海风暴潮风险评估的模型,并在此基础上研究制定江苏省沿海地区风暴潮灾害风险区划图,为防灾减灾 1.3 研究意义 风暴潮是指由强烈的大气扰动,如台风、温带气旋和热带气旋引起的海面异常升高现象,它是造成沿海潮灾的最常见原因。它引起的灾害对印度次大陆和中国的海岸最为严重,在其他地方也不罕见。西北太平洋是台风最易生成的海区,全球台风有1/3左右是发生在这个海区,强度也是最大的;在西北太平洋的沿岸国家中,我国是受台风袭击最多的国家。每年登陆中国或在中国近海经过的台风总在10个以上,所产生的风暴潮也在10次以上。中国是世界上受风暴潮危害最严重的3个国家之一,每年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与人员伤亡,威胁到沿海的区域可持续发展。 从历史资料看,几乎每隔三四年就会发生一次特大的风暴潮灾。1922年8月2日,一次强台风风暴潮袭击汕头地区,造成特大风暴潮灾害,有7万余人丧生,无数的人流离失所,这是20世纪以来,我国死亡人数最多的一次风暴潮灾害,当时台风强度超过12级,造成增水达3.5米。1956年8月2日,正值朔望大潮期间,在浙江杭州

网络安全风险评估最新版本

网络安全风险评估 从网络安全威胁看,该集团网络的威胁主要包括外部的攻击和入侵、内部的攻击或误用、企业内的病毒传播,以及安全管理漏洞等方面。因此要采取以下措施增强该集团网络安全: A:建立集团骨干网络边界安全,在骨干网络中Internet出口处增加入侵检测系统或建立DMZ区域,实时监控网络中的异常流量,防止恶意入侵,另外也可部署一台高档PC服务器,该服务器可设置于安全管理运行中心网段,用于对集团骨干网部署的入侵检测进行统一管理和事件收集。 B:建立集团骨干网络服务器安全,主要考虑为在服务器区配置千兆防火墙,实现服务器区与办公区的隔离,并将内部信息系统服务器区和安全管理服务器区在防火墙上实现逻辑隔离。还考虑到在服务器区配置主机入侵检测系统,在网络中配置百兆网络入侵检测系统,实现主机及网络层面的主动防护。 C:漏洞扫描,了解自身安全状况,目前面临的安全威胁,存在的安全隐患,以及定期的了解存在那些安全漏洞,新出现的安全问题等,都要求信息系统自身和用户作好安全评估。安全评估主要分成网络安全评估、主机安全评估和数据库安全评估三个层面。 D:集团内联网统一的病毒防护,包括总公司在内的所有子公司或分公司的病毒防护。通过对病毒传播、感染的各种方式和途径进行分析,结合集团网络的特点,在网络安全的病毒防护方面应该采用“多级防范,集中管理,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动态防毒策略。 E:增强的身份认证系统,减小口令危险的最为有效的办法是采用双因素认证方式。双因素认证机制不仅仅需要用户提供一个类似于口令或者PIN的单一识别要素,而且需要第二个要素,也即用户拥有的,通常是认证令牌,这种双因素认证方式提供了比可重用的口令可靠得多的用户认证级别。用户除了知道他的PIN号码外,还必须拥有一个认证令牌。而且口令一般是一次性的,这样每次的口令是动态变化的,大大提高了安全性。 补充:最后在各个设备上配置防火墙、杀毒软件,通过软件加强网络安全

公司环境风险评估报告

公司环境风险评估 报告

*******公司 环境风险评估报告 编制单位:************分公司 编制日期:二零一七年九月二十七日

目录 目录....................................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前言 (1) 2 总则..................................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 编制原则............................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 编制依据 (2) 3 环境风险识别.......................... 错误!未定义书签。 4 环境风险防范措施 (7) 4.1布袋除尘器破损防范措施 (7) 4.2氨水储罐破裂破损防范措施 (7) 5环境风险受体敏感性评估 (7)

**************分公司 环境风险评估报告 1 前言 环境风险评估的最终目的是识别公司存在有主要的环境风险源,划分环境的风险级别,采取环境风险防控和应急处理措施,如何将无法接受的环境风险水平降至社会和环境可接受的最低限度。 环境风险评估是环境管理的科学基础和重要依据。环境风险评估主要评价人为环境风险,即预测人类活动引起的危害生态环境事件的发生概率,以及在不同概率下时间后果的严重性,并决定采取适宜的对策。环境风险评估能增强政府、企业和公众的环境意识,加强环境管理,切实防止不良后果的发生。 2 总则 2.1 编制原则 ⑴以人为本,安全第一原则。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突发环境事件所造成的损失作为首要任务。 ⑵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原则。在本单位领导统一组织下,发挥各职能部门作用,逐级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建立完善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 ⑶依靠科学,依法规范原则。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利用

重大自然灾害突发事件专项应急预案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重大自然灾害突发事件专项应急预案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二〇〇八年十二月

目录 1 总则 (1) 1.1适用范围 (1) 1.2工作原则 (1) 1.3分类和分级 (1) 2 组织体系与职责 (2) 2.1组织体系 (2) 2.2职责 (3) 3 预防和预警 (5) 3.1预防和应急准备 (5) 3.2预警信息监测网络建设 (5) 3.3预警信息收集及传递 (5) 3.4预警行动 (6) 4 应急响应 (7) 4.1信息报送 (7) 4.2响应程序 (8) 4.3次生灾害防范和处置 (10) 4.4应急状态解除 (10) 4.5恢复与重建 (11)

4.6总结、评估和改进 (11) 5 应急保障 (11) 5.1应急队伍 (11) 5.2物资与装备 (11) 5.3通讯与信息 (12) 5.4医疗卫生 (12) 5.5受灾员工的安置 (12) 5.6应急办公地点和设施 (12) 6 附则 (13) 6.1制订与解释 (13) 6.2预案的实施 (13)

1 总则 1.1 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应对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以下简称集团公司)重大自然灾害突发事件。 本预案所指的重大自然灾害突发事件是指由于突然发生洪汛、气象、地震、地质和海洋等自然灾害,造成或可能造成集团公司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或影响企业生产经营的紧急事件。 1.2 工作原则 (1)属地管理原则。自然灾害突发事件的应对以属地管理为主,集团公司及所属各企业开展自然灾害的应急工作要在国家或当地政府领导下开展,应落实国家或当地政府整体应急工作部署。 (2)统一协调原则。整合集团公司区域内资源,统筹协调区域内集团公司有关单位,实现资源共享。 (3)抢险保供原则。自然灾害应对工作以抢险救援、应急资源保障、油气保供为重点。 1.3 分类和分级 1.3.1 灾害分类 本预案将重大自然灾害分为六类: (1)突发性洪汛灾害:包括江河洪水、渍涝灾害、山洪灾害、水库垮坝、堤防决口、水闸倒塌及供水水质被侵害等。 (2)突发性气象灾害:包括台风、冰雹、暴雨、暴雪、寒潮、冰冻、低温、大雾、龙卷风、大风、灰霾、高温、雷电、沙尘暴、雪崩等。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需求方案完整版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需求 方案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需求方案 一、项目背景 多年来,天津市财政局(地方税务局)在加快信息化建设和信息系统开发应用的同时,高度重视信息安全工作,采取了很多防范措施,取得了较好的工作效果,但同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相比,还存在有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2009年,国家税务总局和市政府分别对我局信息系统安全情况进行了抽查,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也指出了我局在信息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通过抽查所暴露的这些问题,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也对我局信息安全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因此,天津市财政局(地方税务局)在对现有信息安全资源进行整合、整改的同时,按照国家税务总局信息安全管理规定,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确定实施信息安全评估、安全加固、应急响应、安全咨询、安全事件通告、安全巡检、安全值守、安全培训、应急演练服务等工作内容(以下简称“安全风险评估”),形成安全规划、实施、检查、处置四位一体的长效机制。 二、项目目标 通过开展信息“安全风险评估”, 完善安全管理机制;通过安全服务的引入,进一步建立健全财税系统安全管理策略,实现安全风险的可知、可控和可管理;通过建立财税系统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机制,实现财税系统信息安全风险的动态跟踪分析,为财税系统信息安全整体规划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进一步加强财税内部网络的

整体安全防护能力,全面提升我局信息系统整体安全防范能力,极大提高财税系统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水平;通过深入挖掘网络与信息系统存在的脆弱点,并以业务系统为关键要素,对现有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和技术措施的有效性进行评估,不断增强系统的网络和信息系统抵御风险安全风险能力,促进我局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增强信息安全风险管理意识,培养信息安全专业人才,为财税系统各项业务提供安全可靠的支撑平台。 三、项目需求 (一)服务要求 1基本要求 “安全风险评估服务”全过程要求有据可依,并在产品使用有据可查,并保持项目之后的持续改进。针对用户单位网络中的IT 设备及应用软件,需要有软件产品识别所有设备及其安全配置,或以其他方式收集、保存设备明细及安全配置,进行资产收集作为建立信息安全体系的基础。安全评估的过程及结果要求通过软件或其他形式进行展示。对于风险的处理包括:协助用户制定安全加固方案、在工程建设及日常运维中提供安全值守、咨询及支持服务,通过安全产品解决已知的安全风险。在日常安全管理方面提供安全支持服务,并根据国家及行业标准制定信息安全管理体系,针对安全管理员提供安全培训,遇有可能的安全事件发生时,提供应急的安全分析、紧急响应服务。

环境风险评估报告

《环境风险评估报告》修订稿从P38-40: 6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等级划分 根据《企业环境风险等级评估方法(征求意见稿)》通过定量分析企业生产、使用、存储的化学品与事故环境风险物质临界量的比值(Q),工艺过程与风险控制水平(M)以及环境风险受体(环境保护目标)敏感性(E),按照分级矩阵法将企业环境风险等级划分为重大、较大和一般三级,分别用蓝色、黄色和红色标识。分级程序见图6-1。 图6-1 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等级划分流程示意图 6.1 环境风险物质数量与临界量比值(Q)评估 对照《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和《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指南(试行)》(环办发【2014】34),项目涉及的环境风险物质主要有:氧化镉,硫酸镉,盐酸。根据企业化学品

种类与数量(折纯),与临界量分别进行比对,计算比值(Q ): (1)当企业只涉及一种化学物质时,该事故环境风险物质的数量与其临界量的比值,即为Q 。 (2) 当企业存在多种事故环境风险物质时,则按式(1)计算事故环境风险物质数量与临界量比值(Q ): 1 (22) 11≥+++= n n Q q Q q Q q Q (1) 式中:q 1, q 2, ..., q n ——每种事故环境风险物质的最大储存量或使用量,且数量超过对应临界量的5%,t ; Q 1, Q 2, ..., Q n ——各事故环境风险物质相对应的临界量,t 。 计算得到事故环境风险物质与临界量比值(Q )后,将Q 值划分为3个级别,分别为:(1) 1≤ Q <10;(2) 10≤ Q <100;(3) Q≥100。 本项目Q 值见表6-2 表6-2企业环境风险物质数量与临界值比值 因此,企业环境风险物质数量与临界值比值(Q )为18。 6.2工艺过程与风险控制水平(M )评估 6.2.1评估指标及赋值 评估指标及赋值见表6-3

《洪涝灾害风险评估进展分析》

《洪涝灾害风险评估进展分析》在全球气候变化与城镇化背景下,极端气候水文事件的发生频率、影响范围和影响程度都有所增加,洪涝灾害经济财产损失呈显著上升趋势,成为影响国家中长期发展的重大风险之一[1-3]。近几年,极端气象事件增多,城市暴雨内涝灾害频发,引发社会的广泛关注;城镇化地区暴雨洪涝防治面临巨大的压力与挑战,因此,洪涝灾害研究成为热点。采用科学的风险评估方法,才可能对变化环境下暴雨洪涝灾害的防治做出明智的决策,及时、有效、持续加大洪涝灾害的综合治理力度[4]。梳理国内外典型洪涝灾害事件,了解国内外洪涝灾害风险评估研究现状,把握未来主要发展趋势,可为洪涝灾害风险管理决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5]。 1国内外典型洪涝灾害 根据1970-xx年全球洪水灾害频次统计,全球范围内洪涝灾害发生的频次有增长的趋势[6]。《天气、气候和与水相关的极端事件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地图集》显示1970-xx年间暴雨和洪水引发的灾害占自然灾害总数的79%,造成的死亡占55%,经济损失达到86%[7]。xx年8月欧洲大洪水,捷克全国约有22万人紧急避难,水灾经济损失约达30亿欧元。奥地利经济损失达25~30亿欧元。德国约34万人受灾,水灾经济损失达到92亿欧元[8]。xx年卡特里娜飓风引发的洪灾造成了840亿美元经济损失以及1836人死亡,路易斯安娜州的新奥尔良市是重灾之首,飓风引发的风暴潮使新奥尔良市的防洪堤多处溃决,导致80%的城区被淹没,城市生命线系统全面瘫

痪,危化品泄漏导致水源污染,疾病蔓延,继而社会动乱[9]。xx 年7-9月,中南半岛的大部分地区降雨量骤然增多,是往年的1.2~1.8倍。洪灾造成泰国900万人受灾,708人死亡。曼谷60%~70%的街道被淹没,交通全面中断。巨灾严重影响了泰国的经济增长,xx 年泰国全年gdp增长率仅为0.1%[10]。xx年11月8日超强台风“海燕”在菲律宾登陆,“海燕”造成6057人死亡,失踪近1800人,近千万人口受灾,其中,因灾被迫转移的灾民数量超过440万。受损房屋64.8万间,造成基础设施和农作物经济损失约2.75亿美元[11]。我国地处东亚大陆,受大陆性季风气候影响,降雨量年内分布不均,暴雨洪涝灾害突出,大约2/3的国土面积受不同类型和不同程度洪涝灾害的影响[12]。我国洪涝灾害的分布与降雨的时空分布高度一致,东部多,西部少,沿海多,内陆少,平原湖区多,高原山地少,夏季多,冬季少。根据《xx年中国水旱灾害公报》[13],我国自xx年以来的洪涝灾害直接经济损失总体呈上升趋势[14]。xx年、xx年与xx 年洪涝灾害直接经济损失分别达3745.43亿元、2675.32亿元与3155.74亿元[15]。xx年7月16-18日,重庆市主城区最大24h降雨达267mm,大暴雨造成农作物受灾面积200khm2,成灾面积117khm2,倒塌房屋3万间,受灾人口643万,因灾死亡56人,直接经济损失31亿元。xx年7月18-19日,济南市区最大1h降雨量151mm,市区道路损坏1.4万m2,近1万m2的地下商城在不到20min 内积水1.5m,全市33.3万人受灾,因灾死亡37人,直接经济损失13.2亿元。xx年广州“5.7”特大暴雨期间,全市平均降雨107.7mm,

污染场地风险调查与风险评估

污染场地风险调查与风险评估 中国科学院广州化学研究所分析测试中心 卿工--189-3394-6343 一、场地环境评价的内容、程序 场地环境评价包含三个不同但又逐级递进的阶段。场地环境评价是否需要从一个阶段进入到下一个阶段,主要取决于场地污染状况和以及相关方的要求。场地环境评价的三个阶段为: -第一阶段——场地环境的污染识别; -第二阶段——场地环境是否污染的确认--采样与分析; -第三阶段——场地环境污染风险评估与治理措施。 场地环境评价第一阶段的目的主要是识别场地环境污染的潜在可能。第一阶段场地环境评价主要通过会谈、场地访问,对过去和现在场地使用情况、特别是污染活动的有关信息进行收集与分析,来识别和判断场地环境污染的可能性。如果第一阶段评价结果显示该场地可能已受污染,那么在第二阶段评价中将在疑似污染的地块进行采样分析,以确认场地是否存在污染。一旦确定场地已经受到污染,则将在第三阶段全面、详细评价污染程度及污染范围,并提出治理目标和推荐治理方案,场地环境评价编制程序见图1-1。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图1-1场地环境评价编制流程 二、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04年) 《江苏省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2009年) 《关于切实做好企业搬迁过程中环境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环办〔2004〕47号) 《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国发〔2005〕39号)

《废弃危险化学品污染环境防治办法》(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2005〕27号) 《关于加强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意见》(环发〔2008〕48号) 《关于加强工业企业关停、搬迁及原址场地再开发利用过程中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 《关于保障工业企业场地再开发利用环境安全的通知》 《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污染场地土壤环境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 1.1 2.2相关标准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T15618-1995)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T15618-2009)(修订)(征求意见稿第四版) 《场地污染源调查与评价别标准》(GB5085-2007) 《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1993) 《地表水质量标准》(GB3838-2002) 《场地污染源调查与评价别标准》(GB5085-2007) 1.2 2.3相关技术导则 《场地环境调查技术导则》(HJ25.1—2014) 《场地环境监测技术导则》(HJ25.2-2014) 《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导则》(HJ25.3-2014) 《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导则》(HJ25.4-2014) 《污染场地术语》(HJ682-2014) 《场地环境评价导则》(京环发〔2007〕8号) 1.3 2.4相关技术规范 《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166-2004) 《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164-2004) 《地下水污染地质调查评价规范》(DD2008-01) 挥发性与有机物 《水文地质钻探规程》(DZ-T0148-1994)

渭南市行政区域环境风险评估报告采购项目公开招标公告

渭南市行政区域环境风险评估报告采购项目公开招标公告 陕西瑞信项目管理有限公司受渭南市环境监察支队的委托,按照政府采购程序,对渭南市行政区域环境风险评估报告采购项目采购项目进行公开招标采购,欢迎符合资格条件的、有能力提供本项目所需货物和服务的供应商参加投标。 一、采购项目名称:渭南市行政区域环境风险评估报告采购项目 二、采购项目编号:政采-渭南市-2020-00015/SXRXWN2020-003号 三、采购人名称:渭南市环境监察支队 地址: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朝阳路西段市生态环境局 联系人:朱工 电话(略) 四、采购代理机构名称:陕西瑞信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地址:陕西省咸阳市西咸新区秦汉新城兰池大道中段18号 联系人:郑工 电话(略) 传真:/ 五、采购内容和需求:渭南市行政区域环境风险评估报告采购项目1项 项目概况:渭南市行政区域环境风险评估报告。(详见招标文件第五章) 项目用途:环境风险评估 采购预算: 3133000.00元 六、投标供应商资格要求: (1)基本资格条件: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第二十二条的规定; (2)特定资格条件:1、投标人须具备独立承担民事责任能力的法人或其他组织,提供合法有效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的营业执照副本; 2、投标人应授权合法的人员参加投标全过程,其中法定代表人直接参加投标的,须出具法人身份证原件,并与营业执照上信息一致。法定代表人授权代表参加投标的,须出具法定代表人授权书及授权代表身份证原件; 3、项

目负责人应同时具备环境类相关专业高级及以上职称和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提供至今已缴存至少三个月的社会保障资金缴存单据或社保机构开具的社会保险参保缴费情况证明; 4、出具参加政府采购活动前3年内(2017年2月—至今)在经营活动中没有重大违法纪录的书面声明; 5、出具投标保证金交纳凭证或担保机构出具的保函(原件);6、不接受联合体投标。 七、采购项目需要落实的政府采购政策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实施条例》财政部公布第87号令《政府采购货物和服务招标投标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落实政府采购政策,政府采购应当采购本国货物、工程和服务等政策。(具体要求详见招标文件): 1、《政府采购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暂行办法》的通知--财库(2011)181号 2、财政部司法部关于政府采购支持监狱企业发展有关问题的通知--财库〔2014〕68号 3、《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建立政府强制采购节能产品制度的通知》--国办发(2007)51号 4、《节能产品政府采购实施意见》--(财库(2004)185号) 5、《环境标志产品政府采购实施的意见》--财库(2006)90号 6、《财政部关于在政府采购活动中查询及使用信用记录有关问题的通知》(财库〔2016〕125号) 7、三部门联合发布《关于促进残疾人就业政府采购政策的通知》(财库〔2017〕141号) 八、招标文件发售时间、地点 1、发售时间:2020-05-20 09:00:00至2020-05-26 17:00:00(双休日及法定节假日除外) 2、发售地点:渭南市万达广场1号公寓0901室 3、文件售价: 每套500.00元(人民币),售后不退 注:投标人购买招标文件时须携带单位介绍信及经办人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 九、投标文件递交截止时间及开标时间和地点 1、文件递交截止时间:2020-06-17 14:00:00 2、投标地点:渭南市行政服务中心西配楼一楼开标一室 3、开标时间:2020-06-17 14:00:00 4、开标地点:渭南市行政服务中心西配楼一楼开标一室 十、其他应说明的事项 1、采购代理机构电话(略)

风暴潮灾害风险评估

江苏省沿海风暴潮灾害的风险评估

华东地球化学勘查与海洋地质调查研究院 二〇〇九年十月

1 前言 1.1 项目概况 项目来源:江苏省发展与改革委员会 项目名称:江苏省沿海风暴潮灾害的风险评估 承担单位:江苏省地球化学勘查与海洋地质调查研究院 起止时间:2009年11月—2010年11月 1.2 研究目的和任务 (1)目的 我国是世界上受风暴潮危害最严重的3个国家之一,江苏省拥有管辖海域4万km2,毗邻黄海与东海,也是我国风暴潮灾害时常发生的几个省份之一。江苏沿海的风暴潮灾害不仅给沿海地区的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严重的损失, 而且对渔业、交通、海洋工程、能源设施和海洋资源开发也造成严重的影响。尤其随着沿海经济的发展,沿海地带人口稠密,社会财富密集,工矿企业和海上生产活动日益增多,灾害造成的损失总体上呈明显的上升趋势。为了有效防治风暴潮灾害,合理修筑防护工程,对江苏沿海地区进行风暴潮灾害风险评估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2)任务 应用统计学和数学模型方法,计算了不同重现期的极值高水

位、组合高水位、可能最大风暴潮,确定了江苏沿海漫滩风险估计值。通过收集历史风暴潮资料,对江苏沿海各地的地理环境、不同强度台风登陆的概率、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基础设施及防护措施建设情况、承受风暴潮灾害以及灾后恢复的能力等有关因素进行实地调研和分类评估,建立一个江苏沿海风暴潮风险评估的模型,并在此基础上研究制定江苏省沿海地区风暴潮灾害风险区划图,为防灾减灾 1.3 研究意义 风暴潮是指由强烈的大气扰动,如台风、温带气旋和热带气旋引起的海面异常升高现象,它是造成沿海潮灾的最常见原因。它引起的灾害对印度次大陆和中国的海岸最为严重,在其他地方也不罕见。西北太平洋是台风最易生成的海区,全球台风有1/3左右是发生在这个海区,强度也是最大的;在西北太平洋的沿岸国家中,我国是受台风袭击最多的国家。每年登陆中国或在中国近海经过的台风总在10个以上,所产生的风暴潮也在10次以上。中国是世界上受风暴潮危害最严重的3个国家之一,每年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与人员伤亡,威胁到沿海的区域可持续发展。 从历史资料看,几乎每隔三四年就会发生一次特大的风暴潮灾。1922年8月2日,一次强台风风暴潮袭击汕头地区,造成特大风暴潮灾害,有7万余人丧生,无数的人流离失所,这是20世纪以来,我国死亡人数最多的一次风暴潮灾害,当时台风强度超过12

场地环境调查技术方案

场地环境调查技术方案-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1调查的目的和任务 识别可能存在的污染源和污染物,初步排查场地是否存在污染的可能性。 2调查技术依据 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国务院关于印发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 《关于切实做好企业搬迁过程中环境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环办[2004]47号)。 标准、规范 《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 166-2004);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2008); 《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 《场地环境调查技术导则》(); 《场地环境监测技术导则》(); 《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导则》(); 《污染场地术语》(HJ682-2014); 《工业企业场地环境调查评估与修复工作指南(试行)》; 《重点行业企业用地调查信息采集技术规定(试行)》(环保部) 《在产企业地块风险筛查与风险分级技术规定(试行)》(环保部) 《关闭搬迁企业地块风险筛查与风险分级技术规定(试行)》(环保部) 《重点行业企业用地调查疑似污染地块布点技术规定(试行)》(环保部) 《重点行业企业用地调查样品采集保存和流转技术规定(试行)》(中国环境保护部) 3调查基本原则 针对性原则:针对企业厂内生产工艺、车间布局、排污管线分布以及污染物特性,进行污染物浓度和空间分布调查,为场地的环境管理提供依据。 规范性原则:采用程序化和系统化的方式规范场地环境调查过程,保证调

风险评估报告

风险评估报告模板 信息技术风险评估 年度风险评估文档记录 风险评估每年做一次,评估日期及评估人员填在下表: 目录 1前言 .............................................................................................错误!未指定书签。 2.IT系统描述 .................................................................................错误!未指定书签。3风险识别 .....................................................................................错误!未指定书签。 4.控制分析 .....................................................................................错误!未指定书签。 5.风险可能性测定 .........................................................................错误!未指定书签。 6.影响分析 .....................................................................................错误!未指定书签。 7.风险确定 .....................................................................................错误!未指定书签。 8.建议 .............................................................................................错误!未指定书签。 9.结果报告 .....................................................................................错误!未指定书签。 1.前言 风险评估成员: 评估成员在公司中岗位及在评估中的职务:

关于开展建设项目环境信息公开和环境影响评价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的通知 鲁环办〔2014〕10号

各市环保局: 为贯彻环境保护部办公厅《关于当前环境信息公开重点工作安排的通知》(环办〔2013〕86号)和省环保厅《山东省环境保护厅关于开展重大建设项目环境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的意见》(鲁环发〔2013〕172号)精神,从源头上预防和化解环境保护工作中可能引发的社会稳定风险问题,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开展建设项目环境信息公开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 (一)加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信息公开。按照环境保护部 有关规定,公开一般类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验收)的受理情况、拟作出的审批(验收)意见、作出的审批(验收)决定。在公开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简本的基础上,自2014年1月1日起,实行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全本公开。公开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和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批复文件,公开建设单位或地方政府作出的环境保护措施承诺文件,在全省环保部门实行环评受理、审批和验收全过程公开。 (二)开展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在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编制过程中,对项目的规范性、相融性、可控性等社会稳定风险内容进行分析预测,对因环境保护问题而涉及群众自身利益等可能影响社会稳定矛盾隐患的情况必须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并作为审批的必备要件。未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建设项目,一律不予审批。 二、基本程序 (一)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信息公开程序。1.涉及国家秘密(涉及国家安全的军事设施、军工企业、核设施、能源交通等重要设施的位置等涉密的原始数据)不能公开的,由建设单位提出,评估单位审核,审批部门确定;涉及商业、个人等秘密不能公开并由建设单位书面提出申请的,由评估单位组织专家论证确认。2.经评估核实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内容属于核心秘密的,由环评单位负责编制电子版的报告书(表)公开本,评估单位或审批单位进行审核,研究确定公开本内容,由审批部门负责公示。 (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程序。1.在建设单位对建设项目社会稳定风险发生可能性的综合分析评估基础上,由环评单位在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时,独立设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专章,并对内容的真实性负责。2.由评估单位对建设项目申报材料中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章节进行评估,确定评估等级,并对相关措施提出建议。3.审批部门根据评估意见,按照审批程序提交相关会议研究讨论。属省环保厅审批的建设项目,低风险的由处务会研究评估并提出措施、建议;中风险的提交厅长专题会议研究;高风险的提交厅务会议研究。属各市环保局审批的建设项目应当参照执行。 三、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等级及结果运用 (一)评估等级分为三级 按照鲁环发〔2013〕172号文件要求,自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编制、技术评估、审批、环境监理、试生产和环保验收各个环节予以落实。对可能引发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建设项目,必须设立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专章,进行相关评估工作。 1.高风险:大部分群众持有强烈反对意见,可能引发大规模群体性事件,或者影响到社会稳定。 2.中风险:部分群众持有反对意见,可能引发局部矛盾冲突,或者产生一定社会负面影响。 3.低风险:大多数群众理解支持但少部分群众持有不同意见,但通过实施有效措施可以防范和化解矛盾。 (二)结果运用 1.对符合国家政策、经过科学论证、法律手续完备、社会风险较低或无风险的项目,同意审批。

风险评估计划书

风险评估计划书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风险评估计划书 一、评估目的: 进一步发现业务实施过程中存在的潜在风险及内控缺陷,修订并完善内控程序文件、流程图,建立切合实际操作且控制环节、控制措施完善的内控制度文件。提升公司风险控制意识。 二、评估业务范围: (1)、投资管理循环 (2)、内控管理循环 (3)、综合管理循环 (4)、人事管理循环 (5)、公共安全管理循环 (6)、信息管理循环 三、风险评估准备 1、风险评估识别表的编制 ?参照股份公司内控评价表中对以上需做风险评估循环的风险点,依我司实际情况,由各部分先进行风险点分析识别,编制风险评估识别初表。 ?内控部依据内控评价表和各部门编制的风险识别表进行复核,汇总 ?发送风险评估小组成员复核各风险点 四、风险评估工作步骤 第一步:由内控部向风险评估小组简单介绍风险目标设定、风险识别及风险评估的常用方法。(本次风险评估重点:1、评估各循环的中、高度风险和一票否决项目。2、关注现有控制措施之后的剩余风险。)

第二步:评价小组进行风险评估流程 1.主管负责人介绍业务流程、操作方式、控制点、控制效果及 目前存在的问题; 2.对风险点进行集体表决法:出于对评估效率的考虑,由评估小组集 体表决,确定风险程度在现有的风险等级。 第三步:根据风险评估的讨论结果制定是否需要增加新的控制措施、整改纠正计划,内控部后续跟踪。 对于高、中、低的风险程度风险评估小组实施风险管理的整体建 议: ◆高度风险项目:公司职能部门及管理层需要重点关注,严格把关,避 免高风险的发生。 ◆中度风险项目:公司职能部门及管理层需关注风险趋势变化,做好日 常控制,防止中度风险向高风险转化。 ◆低度风险项目:公司职能部门及管理层需维持现有管理水平,将低风 险控制常态化。 第四步:总结报告 1.对风险点进行汇报,形成《风险汇总表》 2.撰写风险评估报告。 五、被评估方需配合的人员和要求 1.人员要求: 1)要求有一名主管负责人介绍所有相关工作流程 2)安排一名负责人回答风险评估小组人员的提问。 2.其它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