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数据结构基础

第二章数据结构基础
第二章数据结构基础

第二章数据结构基础

2.1 基本概念

程序 = 算法 + 数据结构

也就是说,计算机按照程序所描述的算法对某种结构的数据进行加工处理。

1.数据结构

数据:在计算机领域,指能够被计算机输入、存储、处理和输出的一切信息。

数据项:是数据的最小单位,有时也称为域(field)。

数据记录:是数据处理领域组织数据的基本单位,它由数据项组成。

数据元素:是数据集合中相对独立的单位,也称结点。它和数据是相对而言的(如一条记录相对于所在文件被认为是数据元素,而它相对于所含的数据项又被认为是数据)。

数据结构:是描述一组数据元素及元素间的相互关系的。

逻辑结构:是指数据元素之间抽象化的相互关系。

存储结构:或称物理结构,是数据的逻辑结构在计算机存储器中的存储形式。

线性结构:每个结点有且只有一个前驱结点和一个后继结点(第一和最

后一个结点除外)

逻辑结构树型结构:每个结点有且只有一个前驱结点(树根结点除

非线性结构外),但可以有任意多个后继结点。

每个结点可以有任意多个前驱结点和任意多个后

继结点

数据结构顺序存储结构:将数据结构的数据元素按某中顺序存放在计算机存储器的连

续存储单元中。其结构简单,可节省存放指针的空间,但需要连续

的存储空间,当数据元素的数目不确定时,会造成存储空间的闲置。

链接存储结构:为数据结构的每个结点元素附加一个数据项,其中存放

一个与其相邻接的元素的地址(指针),通过指针找到下一个

相关元素的实际存储地址。每个结点由数据域和指针域组成。

存储结构其存储空间不必连续,在进行插入、删除操作时不必移动结点,

但结点指针要占用额外的存储空间。

索引存储结构:将全部记录分别存放在存储器的不同位置,系统为整个

记录建立一张索引表,表中登记了每条记录的长度、逻辑记录

号和在存储器中位置。通过索引表来访问记录。

散列存储结构:在记录的存储位置和它的关键字之间建立一个确定的对

应关系,使每个关键字和结构中一个唯一的存储位置相对应。

由关键字作某种运算后直接确定元素的地址。

在数据的逻辑结构中,树型结构(1:N)是图型结构(M:N)的特例(M=1),

线性结构(1:1)是树型结构(1:N)的特例(N=1)。

一种数据结构可以表示成一种或多种物理结构。在数据处理过程中,一个恰当的数据结构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算法

算法:即解决特定问题的方法。

数值算法:是解决数值问题的算法,主要进行算术运算,如:求解代数方程、求算法种类解数值积分等。早期的计算机主要用于数值计算。

非数值算法:是解决非数值问题的算法,主要进行比较和逻辑运算,如:排序、查

找、插入、删除等。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非数值计算的应用越来越

广。

有穷性:在执行有限步之后必须终止

确定性:所给出的每一计算步骤必须是精确定义的

算法准则可行性:要执行的每一计算步骤都可在有限时间内完成

输入:一般应具有0个或多个输入信息,它是算法所需的初始数据

输出:一般应具有0个或多个输出信息,它是算法对输入信息的运算结果

正确性:指在合理的数据输入下,能在有限的运行时间内得到正确的结果。

算法评价运行时间(时间复杂性):指一个算法在计算机上运算所花费的时间

占用的存储空间(空间复杂性):指一个算法在计算机存储器中所占用的存储空间

简单性:指容易验证其正确性,且便于编写、修改、阅读和调试

3.P ascal语言简介

整型 integer 一个整型数据占用2个字节的存储单元

实型 real 一个实型数据占用4个字节的存储单元

简单类型字符型 char 一个字符型数据占用1个字节的存储单元

布尔型 boolean 一个布尔型数据(false或true)占用1个字节的存储单元

数组:数组中的元素在位置上是顺序排列的,存储结构是顺序存储结构,逻辑

结构为线性结构。

(1)数据类型记录:记录中的成分在位置上是顺序排列的,存储结构是顺序存储结构,

逻辑结构为线性结构。

结构类型集合:集合与元素的位置无关,存储结构是顺序存储结构,逻辑结构是

关系为空(即不存在次序关系)的结构

文件:文件中的成分在位置上是顺序排列的,但逻辑结构和存储结构可

以有多种不同结构。

指针类型是以存储单元的地址作为其值的一种数据类型,它也是一种整体变量,

系统为指针变量分配一个固定的存储单元,一般为2个字节。指针类型

的定义为: ↑类型标识符

数组、记录、集合之间的区别

(2)语句

赋值语句:变量名:=表达式;

转向语句: goto 语句标号;

调用过程语句:过程名(参数表);

退出循环语句: exit;

返回语句:return;

出错处理语句:error(字符串);

复合语句: begin语句1;语句2;…;语句n end;

条件语句:if条件then语句1 [else语句2];

情况语句:case变量名of

常量1:语句1;

常量2:语句2;

……

end;

for循环语句:for变量名:=初值to [downto]终值do语句;

while循环语句:while条件do语句;

repeat循环语句: repeat一组语句until条件;

2.2 线性表

1. 线性表的逻辑结构

线性表:是具有相同特征的数据元素的一个有限序列,除第一个和最后一个元素外,每个元素

都只有一个之间前驱和一个直接后驱。表示为:(a 1,a 2,… a i … a n )

逻辑结构:

是线性结构。 2. 线性表的存储结构

线性表的存储结构有两种: 顺序存储结构 和 链接存储结构 。 顺序表:具有顺序存储结构的线性表 线性链表:具有链接存储结构的线性表

单链表:每个结点有一个指针域,有一个头指针h 而无尾指针,

表中最后一个结点的

指针域是空的。其结构简单,但查找效率不高(查某结点总要从头开始)

线性链表 循环链表:每个结点有一个指针域,有一个头指针h 和一个尾指针r ,表中最后一

个结点的指针域不是空的,尾指针指向表的第一个结点。它形成环行结构,可显著提高查找效率(从任何结点出发都能查到所需结点)。

双向链表:每个结点有两个指针域,一个指向直接前驱,一个指向直接后驱。它形

成双环行结构,可进一步提高查找效率(从某结点出发,既可以向前查又可以向后查)。

单链表

循环链表

双向链表

3. 线性表的运算

(1)

基本运算

插入:在表中任一位置插入一个结点 删除:删除表中任一结点 修改:修改表中给定结点的值 读值:读取表中给定结点的数据

求长:计算表中结点的个数

清表:清除表中结点,使其成为空表

检索:找出表中给定特征的结点

排序:按给定要求对表中元素重新排序

(2)常用算法举例

·顺序表的插入

例题: ** 向线性表中第i个元素位置插入一个新元素 **

算法步骤:

1)检查i值是否超出所允许的范围(1≤i≤n+1),若超出,则进行“超出范围”错误处理;

2)将线性表的第i个元素和它后面的所有元素均向后移动一个位置;

3)将新元素写入到空出的第I个位置上;

4)使线性表的长度增1。

PROCEDURE insertlist(v,n,i,x)

BEGIN

IF (i<1) OR (i>n+1) THEN

[FOR j:=n DOWNTO i DO

v[j+1]:=v[j];

v[i]:=x;

n:=n+1 ] 1# 2# 3# 4# 5# 6# 7#8#

·顺序表的删除

例题: ** 删除线性表中第i个元素 **

算法步骤:

1)检查i值是否超出所允许的范围(1≤i≤n),若超出,则进行“超出范围”错误处理;2)将线性表的第i个元素后面的所有元素均向前移动一个位置;

3)使线性表的长度减1。1# 2# 3# 4# 5# 6# 7#

PROCEDURE deletelist(v,n,i)

BEGIN

IF (i<1) OR (i>n+1) THEN

[FOR j:=i TO n-1

v[j]:=v[j+1];

n:=n-1

END;

·单链表的插入

例题: ** 向单链表中第i 个结点(i ≥0)之后插入一个元素为b 的结点 ** 算法步骤:

1)为待插入元素b 分配一个结点(假定是由s 指针变量所指向的结点,即s ↑结点) ,并把b 赋给s ↑结点的值域;

2) 如果i=0,则将s ↑结点插入表头后返回; 3) 从单链表中查找第i 个结点;

4)若查找成功,则在第i 个结点后插入s ↑结点,。否则表明值超出单链表的长度,应进行

错误处理。

插入前

head

插入后 head

1 2 3 4 5 6 7 1 2 3 4 5 6 7 8

插入前

插入后

PROCEDURE insert(head,i,b) BEGIN

; S ↑.data:=b ;

i=0 THEN [s ↑.next:= head ; head:=s ; RETURN ]; ; j:=1 ; {用指针P 指向单链表中第j 个结点}

While (p< > nil) and (j

p< >nil THEN { 若条件成立,则表明查找成功 }

s ↑.next:=p ↑.next ; {使s ↑结点的指针域指向p ↑结点的后继 } p ↑.next:=s ; {使p ↑结点的指针域指向s ↑结点} ELSE error ('error') END;

· 单链表的删除

例题: ** 在单链表中删除结点d ** 算法步骤:

1) 如果单链表为空,则进行出错处理;

data next

2) 如果表头结点是被删除结点,则删除该结点后返回;

3) 从单链表中查找其值等于d 的结点,直到查找结束(成功或失败)为止; 4)若查找成功,则删除被查找到的结点后,否则进行错误处理。

删除前

head

删除后 head

1 2 3 4 5 6 7 1 2 3 4 5 6 7

删除前

删除后

PROCEDURE delete(head,d) BEGIN

IF head=nil THEN error ('this is a empty list'); head ↑.data =d THEN

p:=head ; {把表头指针赋给P ,以便删除表头结点后收回该结点} head:=head ↑.next ; {删除表头结点}

dispose(p); {系统回收由p 所指向的结点,即原表头结点} RETURN ; {返回}

; p:=q ↑.next ;{ P 指向待比较的结点,q 指向p 的前驱结点}

While p< > nil do

IF p ↑.data=d THEN exit ELSE [q:=p; p:=p ↑.next];

p< >nil THEN

q ↑.next:=p ↑.next ; {删除p ↑结点,即值为d 的结点} dispose(p); {回收p 结点} ELSE error('error') END;

结论:在表很长时,采用顺序方式时插入和删除元素的效率很低,只有在很少进行插入和删除

运算的情况下,采用顺序表才是合适的。而线性链表的插入和删除运算效率总是很高,与表长无关。

4. 线性表的应用

data next

线性表是应用最广的数据结构。常见的有:

(1)高级语言中的数组

(2)操作系统中的文件系统、目录系统

(3)事务管理中的表格

2.3 数组

1.数组的概念

数组:按一定格式排列起来的一列同一属性的项目。有一维数组、二维数组、三维数组等。

二维数组:每一行都是一个线性表,每一个数据元素既在一个行表中,又在一个列表中。

2.数组的存储结构

计算机中的存储单元是一维结构,数组是多维结构,用一维的连续单元存放数组时,按存放次序的不同有下列不同的存放形式:

·按行优先顺序存放

元素a ij的存储地址为:

Loc(a ij)= Loc(a11)+(i-1)x n +(j-1)(1≤i≤m, 1≤j≤n)

(式中:m为二维数组的总行数,n为总列数,a ij代表其中第i行、第j列的那个元素) ·按列优先顺序存放

元素a ij的存储地址为:

Loc(a ij)= Loc(a11)+(j-1)x m +(i-1)(1≤i≤m, 1≤j≤n)

·压缩存储结构

适用于数组中含有大量零元素的特殊数组,如下三角阵、三对角阵、稀疏矩阵,它只存储非零元素,这样可以节省大量存储空间。

2.4 栈与队

1.栈

(1) 基本概念

栈(或称堆栈):是一种仅允许在一端进行插入和删除运算的线性表, 遵循后进先出的原则。

栈顶:栈中可以进行插入和删除的那一端。

栈底:栈中不可以进行插入和删除的那一端。

进栈(或称入栈、压栈):向一个栈插入新元素,即把新元素放到栈顶元素的上面,使其

成为新的栈顶元素。

出栈(或称退栈):一个栈删除元素,即把栈顶元素删除掉,使其下面相邻的元素成为新

的栈顶元素。

(2)存储结构

有顺序存储和链接存储两种结构,链接存储的栈叫链栈。

顺序存储的栈:

链栈:

(3)运算

(4)应用

·过程的嵌套和递归

·表达式求值

·程序编译过程中的语法检查

·地图四染色问题

2.队

(1) 基本概念

队:是一种限定在一端进行插入而在另一端进行删除的线性表, 遵循先进先出的原则。

进队:从队尾插入一个新的队尾元素。

出队:将一个队中的队头元素删除。

(2)存储结构

有顺序存储和链接存储两种结构,链接存储的队叫链队。

队可以用一维数组表示q(1:m),m表示队列的最大容量,front表示头指针,rear表示尾指针,入队时,尾指针增1,出队时,头指针增1,当rear-front=m时,队满。

顺序存储的队:

链队:

front data next

(3)运算

·插入一个新的队尾元素,即进队;

·删除队头元素,即出队;

·设置一个空队列;

(4)应用

·划分子集问题

·离散事件仿真

2.5 树

1.树的概念

树:是由一个或多个结点组成的有限集T,其中有且仅有一个结点称为根结点,其余结点可以分为m(m≥0)个互不相交的有限集T1,T2,…,Tm,其中每个集合本身又是一棵树

(叫子树)。是一个递归定义。

结点:表示树中的元素,包含数据项及若干指向其子树的分支。

结点的度:结点拥有的子树数。

叶子:度为0的结点,又称端结点。

孩子:结点子树的根称为该结点的孩子结点。

双亲:孩子结点的上层结点。

兄弟:同一双亲的孩子。

结点的层次:从根结点开始算起,根为第一层。

深度:树中结点的最大层次数。

森林:是m棵互不相交的树的集合。

有序树:树中结点同层间从左至右有次序排列,不能互换的树。能互换的树称为无序树。

二叉树:是n(n≥0)个结点的有限集,它或为空树(n=0),或由一个根结点和两棵分别称为左子树和右子树的互不相交的二叉树构成。也是一个递归定义。

满二叉树:深度为h且含有2h-1个结点的二叉树,即树中每一层的结点数是满的二叉树。

完全二叉树:在一棵二叉树中,除最后一层外,若其余层都是满的,并且最后一层或者是满的,或者是右边缺少连续若干个结点的二叉树。满足关系式:2h-1 -1

2.二叉树的存储结构

可以有顺序存储和链接存储两种。顺序存储只适合完全二叉树,能够充分利用存储空间,但对一般二叉树不合适,会造成许多存储单元空闲。

一般的二叉树通常用具有两个指针域的链表作为二叉树的存储结构。其中每个结点由数据域、左指针域和右指针域组成。

二叉树的基本性质:

1)二叉树的第i层上至多有2i-1(i≥1)个结点;

2)深度为h的二叉树中至多含有2h-1个结点。

3)若在任意一棵二叉树中,有n0个叶子结点,有n2个度为2的结点,则必有:n0=n2+1

3.将树转换成二叉树的方法:

1)在兄弟间加一连线

2)对每个结点,除了其左孩子外,去除其与右孩子之间的联系

3)以树的根结点为轴心,将整树顺时针转45°。

3.二叉树的运算

二叉树的运算包括: 二叉树的遍历、求二叉树的深度、输出二叉树、二叉树的线索化和利用

线索进行遍历等。

(1)二叉树的遍历

这是二叉树中其它所有运算的基础。它是指按照一定次序访问树中所有结点,并且每个结点仅被访问一次的过程。

遍历一棵非空二叉树的问题可分解为三个子问题:访问根结点、遍历左子树、遍历右子树。

相应的二叉树的遍历方案有六种:DLR、LDR、LRD、DRL、RDL、RLD。

(2)求二叉树的深度

若一棵二叉树为空,则深度为0;否则求二叉树深度的递归定义为:它等于左子树和右子

树中的最大深度加1。即:depth=max(depL,depR)+1

求二叉树深度的递归算法:

function depth(bt):integer;

begin

if bt=nil then depth:=0

else depL:= depth(bt↑.Left);

depR:= depth(bt↑.right);

if depL>=depR then depth:=depL+1

else depth:=depR+1

end;

5.二叉树的应用

1)判定树是用一系列判定构成的树,用于判定。

2)哈夫曼树是一类带权路径最短的树,用于信息检索。

3)二叉排序树是一种特殊结构的树,可作为一种表的组织手段,用于排序和检索。2.6 图

1.图的概念

图的概念:是一种比线性表和树结构复杂的数据结构,数据元素之间的关系可以是任意的,图中任意两个元素之间可以相联结。

图的定义:图G是由两个集合V(G)和E(G)组成的,记为:G =(V,E)

其中V(G)是顶点的非空有限集合

E(G)是边的有限集合,边是顶点的无序对或有序对。

有向图G:即在图G中,E(G)是有向边,边是顶点的有序对,记为

无向图G:即在图G中,E(G)是无向边,边是顶点的无序对, 记为(V,W)或(W,V)。

2.图的存储结构

(1)关联矩阵

关联矩阵表示边与顶点的关联关系,它的每行对应图的一个顶点,每列对应图的一条边。

具有n个顶点和e条边的图就是一个(n x e)阶矩阵,当某边连到某顶点时,与该边和该顶点对应的矩阵元素为1,否则为0。用关联矩阵表示的图比较简单,用一个二维数组即可存储。但这种关联矩阵是个“稀疏”矩阵,因为每列只有两个非0元素,浪费内存。

(2) 邻接矩阵

邻接矩阵表示各顶点间的邻接关系,是一个(n xn)阶方阵,n 为图的顶点数。每行和每列都分别对应图的各个顶点,两顶点有边相连就称两点相邻接。

1 对无向图存在(V i ,V j )边,对有向图存在边; a ij =

0 反之

对无向图,其邻接矩阵是对称的,只输入和存储上三角矩阵元素即可得到整个邻接矩阵。 当图的顶点较多而边数较少时,邻接矩阵也是“稀疏”矩阵,浪费存储空间。

(3) 邻接表

邻接表是图的一种链式存储结构,由邻接矩阵改进而来,只考虑非0元素,节省存储空间。在邻接表中对每个顶点建立一个单链表,链表中的每个结点对应着该行的一个非0元素。

(4) 十字链表

十字链表有向图的一种链式存储结构。 3. 图的遍历

遍历图:从图中某一顶点出发,访问图中其余顶点,且使每一顶点仅被访问一次。 深度优先搜索:类似于树的先根遍历,是一个递归过程。

遍历顺序 广度优先搜索:类似于树的按层次遍历的过程,不是一个递归过程。

2.7 检索

1. 基本概念

检索:也称查找,是根据给定的某个值,在表中确定一个关键字等于给定值的记录或数据元

素。它不是一种数据结构,而是一种辅助性运算。

平均查找长度ASL :为确定记录在表中的位置所进行的和关键字比较的次数的期望值,是衡量

n i 个元素的概率, Ci 为找到第i 个元素所需的比较次数。 2. 常用检索方法

2.8 排序

1.基本概念

排序:是将一组记录按其关键字的递增或递减的次序排列起来。它也是一种运算。2.常用排序方法

《数据结构》教学纲要(doc 9页)

《数据结构》教学纲要(doc 9页)

《数据结构》教学大纲 2001年9月 一、开课系(部):经济信息管理系 二、教学对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本科 三、教学目的: 数据结构是高等教育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中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在计算机软件的各个领域中均会使用到数据结构的有关知识。本课程的目的和任务是使学生较全面地掌握各种常用的数据结构,为学习后续软件课程提供必要的基础,提高运用数据结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要求: 1. 从数据结构的逻辑结构、存储结构和数据的运算三个方面去掌握线性表、栈、队列、串、数组、广义表、树、图和文件等常用的数据结构。 2. 掌握在各种常用的数据结构上实现的排序和查找运算。 3. 对算法的时间和空间复杂性有一定的分析能力。 4. 针对简单的应用问题.应能选择合适的数据结构及设计有效的算法解决之。 五、教学课时: 教学内容课内学时 第1章绪论 2 第2章线性表 4 第3章栈和队列 6 第4章串 4 笫5章数组和广义表 4 第6章树和二叉树 6 第7、8章略 第9章查找 4 第10章内部排序 4 课程总复习 2 六、考核形式: 期末考试与平时讨论相结合(80%和20%)。 期末试卷结构: 单项选择填空简答应用算法设计 20 15分20分15分30分

态。 3.3 算法描述和算法分析的方法,对于一般算法能分析出时间复杂度。 第2章线性表 (一)课程内容 2.1 线性表的逻辑结构 2.2 线性表的顺序存储结构 2.3 线性表的链式存储结构 2.4 顺序表和链表的比较 (二)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目的是介绍线性表的逻辑结构和各种存储表示方法,以及定义在逻辑结构上的各种基本运算及其在存储结构上如何实现这些基本运算。要求在熟悉这些内容的基础上,能够针对具体应用问题的要求和性质,选择合适的存储结构设计出相应的有效算法,解决与线性表相关的实际问题。本章重点是熟练掌握顺序表和单链表上实现的各种基本算法及相关的时间性能分析,难点是能够使用本章所学到的基本知识设计有效算法解决与线性表相关的应用问题。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1. 线性表的逻辑结构,要求达到“识记”层次。 1.1 线性表的逻辑结构特征。 1.2 线性表上定义的基本运算,并能利用基本运算构造出较复杂的运算。 2. 线性表的顺序存储结构.要求达到“综合应用”层次。 2.1 顺序表的含义及特点,即顺序表如何反映线性表中元素之间的逻辑关系。 2.2 顺序表上的插入、删除操作及其平均时间性能分析。 2.3 利用顺序表设计算法解决筒单的应用问题。 3. 线性表的链式存储结构,要求达到“综合应用”层次。 3.1 链表如何表示线性表中元素之间的逻辑关系。 3.2 链表中头指针和头结点的使用。 3.3 单链表、双链表、循环链表链接方式上的区别。 3.4 单链表上实现的建表、查找、插入和删除等基本算法,并分析其时间复杂度。 3.5 循环链表上尾指针取代头指针的作用,以及单循环链表上的算法与单链表上相应算法的异同点。 3.6 双链表的定义及其相关的算法。 3.7 利用链表设计算法解决简单的应用问题。 4.顺序表和链表的比较.要求达到“领会”层次。

数据结构书面作业练习题

习题六树和二叉树6.1 单项选择题 (A) (B) (C) (D) 图8.7 4棵二叉树 1. 如图8.7所示的4棵二叉树,_ _不是完全二叉树。 图8.8 4棵二叉树 2. 如图8.8所示的4棵二叉树,__B_是平衡二叉树。 3. 在线索化二叉树中,t所指结点没有左子树的充要条件是B__o A. t —> left二NULL B. t —> ltag=1 C. t —> ltag=1 且t —> left=NULL D. 以上都不对 4. 二叉树按某种顺序线索化后,任一结点均有指向其前驱和后续的线索,这种说 法_B__ o

A.正确 B. 错误 5. 二叉树的前序遍历序列中,任意一个结点均处在其子女结点的前面,这种说法 _A__。 A.正确 B. 错误 6. 由于二叉树中每个结点的度最大为2,所以二叉树是一种特殊的树,这种说法 _B_o A.正确 B. 错误 7. 设高度为h的二叉树上只有度为0和度为2的结点,则此类二叉树中所包含的结点数至少为—B__o A. 2h B. 2h-1 C. 2h+1 D. h+1 a 8. 如图8.9所示二叉树的中序遍历序列 B o 图8.9 一棵二叉树 A. abcdgef B. dfebagc C. dbaefcg D. defbagc 9. 已知某二叉树的后序遍历序列是d abec,中序遍历序

列是debac,它的前序遍历 序列是D ___ 。 A. acbed B. decab C. deabc D. cedba 10. 设a,b为一棵二叉树上的两个结点,在中序遍历时,a在b前的条件是 B 。 A. a在b的右方 B. a在b的左方 C. a是b的祖先 D. a是b的子孙 11?假定在一棵二叉树中,双分支结点数为15,单分支结点数为30个,则叶子结 点数为个。B A. 15 B. 16 C. 17 D. 47 12. 某二叉树的前序遍历结点访问顺序是abdgcefh,中序遍历的结点访问顺序是 dgbaechf,则其后序遍历的结点访问顺序是D _____ 。 A. bdgcefha B. gdbecfha C. bdgaechf D. gdbehfca 13. 二叉树为二叉排序树的充分必要条件是其任一结点的值均大于其左孩子的值、 小于其右孩子的值。这种说法__B__ o A.正确 B. 错误 14. 按照二叉树的定义,具有3个结点的二叉树有_。__种。 A. 3 B. 4 C. 5 D. 6 15. 一棵二叉树如图8.10所示,其中序遍历的序列为

基本数据结构及其运算习题

第二章基本数据结构及其运算 一、单项选择题 1.数据的基本单位是( B ) A.数据B.数据元素C.数据项D.数据结构 2.在数据结构中,构成数据元素的最小单位称为(D)A.字符B.关键字C.数据元素 D.数据项 3.数据在计算机内的存储形式称为数据的( D )A.算法描述B.数据类型 C.逻辑结构D.物理结构 4.数据的逻辑结构可分为(C) A.顺序结构和链式结构B.简单结构和复杂结构C.线性结构和非线性结构D.动态结构和静态结构5.顺序表中的每个元素占m个字节,第一个元素的存储地址为LOC(1),则任意1个元素i的地址为( B ) A.LOC(1)+i*m B.LOC(1)+(i-1)*m C.LCO(1)+(i+1)*m D.(i-1)*m 6.线性表若采用链表存储,其(D) A.所有结点的地址必须是连续的 B.部分结点的地址必须是连续的 C.所有结点的地址一定不连续 D.所有结点的地址连续、不连续都可以 7.线性表在采用链式存储时,其地址( C )A.必须是连续的B.一定是不连续的 C.连续不连续都可以D.部分是连续的

8.下列不属于线性结构的是( C )。 A.单链表B.队列 C.二叉树D.数组 9.链表不具有的特点是( A) A.可随机访问任一元素B.插入删除不需要移动元素 C.不必事先估计存储空间D.所需空间与线性表的长度成正比 10.数据结构反映了数据元素之间的结构关系,链表是一种( D)。 A.顺序存储线性表B.非顺序存储非线性表 C.顺序存储非线性表D.非顺序存储线性表 11.在单链表表示的线性表中,可以从( A )。 A.第一个结点访问到所有结点 B.某个结点访问到所有结点 C.某个结点访问到该结点的所有前趋结点 D.最后一个结点访问到所有结点 12.在一个单链表中,已知指针q所指向的结点是指针p所指向的结点的前驱结点,若在指针q和p所指向的两个结点之间插入指针s指向的结点,则执行( C )。 A.s->link=p->link; p->link=s; B.p->link=s->link; s->link=p; C.q->link=s; s->link=p; D.p->link=s; s->link=q; 13.长度为n的顺序存储的线性表,设在任何位置上删除一个元素的概率相等,则删除一个元素时平均要移动的元素

数据结构 第二章自测题答案

第2章自测卷答案姓名班级 一、填空(每空1分,共13分) 1. 【严题集 2.2①】在顺序表中插入或删除一个元素,需要平均移动表中一半元素,具体移动的元素个数与表长和该元素在表中的位置有关。 2. 线性表中结点的集合是有限的,结点间的关系是一对一的。 3. 向一个长度为n的向量的第i个元素(1≤i≤n+1)之前插入一个元素时,需向后移动n-i+1 个元素。 4. 向一个长度为n的向量中删除第i个元素(1≤i≤n)时,需向前移动n-i 个元素。 5. 在顺序表中访问任意一结点的时间复杂度均为O(1),因此,顺序表也称为随机存取的数据结构。 6. 【严题集2.2①】顺序表中逻辑上相邻的元素的物理位置必定相邻。单链表中逻辑上相邻的元素的物理位置不一定相邻。 7. 【严题集2.2①】在单链表中,除了首元结点外,任一结点的存储位置由其直接前驱结点的链域的值指示。 8.在n个结点的单链表中要删除已知结点*p,需找到它的前驱结点的地址,其时间复杂度为O(n)。 二、判断正误(在正确的说法后面打勾,反之打叉)(每小题1分,共10分)(×)1. 链表的每个结点中都恰好包含一个指针。 答:错误。链表中的结点可含多个指针域,分别存放多个指针。 例如,双向链表中的结点可以含有两个指针域,分别存放指向其 直接前趋和直接后继结点的指针。 (×)2. 链表的物理存储结构具有同链表一样的顺序。 错,链表的存储结构特点是无序,而链表的示意图有序。 (×)3. 链表的删除算法很简单,因为当删除链中某个结点后,计算机会自动地将后续的各个单元向前移动。 错,链表的结点不会移动,只是指针内容改变。 (×)4. 线性表的每个结点只能是一个简单类型,而链表的每个结点可以是一个复杂类型。 错,混淆了逻辑结构与物理结构,链表也是线性表!且即使是顺序 表,也能存放记录型数据。 (×)5. 顺序表结构适宜于进行顺序存取,而链表适宜于进行随机存取。

《数据结构基础教程》习题及解答

《数据结构基础教程》习题及解答

《数据结构基础教程》习题解答(新) 第1章习题解答 一、填空 1.数据是指所有能够输入到计算机中被计算机加工、处理的符号的集合。 2.可以把计算机处理的数据,笼统地分成数值型和非数值型两大类。 3.数据的逻辑结构就是指数据间的邻接关系。 4.数据是由一个个数据元素集合而成的。5.数据项是数据元素中不可再分割的最小标识单位,通常不具备完整、确定的实际意义,只是反映数据元素某一方面的属性。 6.数据是以数据元素为单位存放在内存的,分配给它的内存区域称为存储结点。 7.每个数据元素都具有完整、确定的实际意义,是数据加工处理的对象。 8.如果两个数据结点之间有着逻辑上的某种

关系,那么就称这两个结点是邻接的。 9.在一个存储结点里,除了要有数据本身的内容外,还要有体现数据间邻接关系的内容。10.从整体上看,数据在存储器内有两种存放的方式:一是集中存放在一个连续的内存存储区中;一是利用存储器中的零星区域,分散地存放在内存的各个地方。 11.在有些书里,数据的“存储结构”也称为数据的“物理结构”。 12.“基本操作”是指算法中那种所需时间与操作数的具体取值无关的操作。 二、选择 1.在常见的数据处理中,B 是最基本的处理。 A.删除B.查找C.读取D.插入 2.下面给出的名称中, A 不是数据元素的同义词。 A.字段B.结点C.顶点D.记录 3.D 是图状关系的特例。

A.只有线性关系B.只有树型关系 C.线性关系和树型关系都不D.线性关系和树型关系都 4.链式存储结构中,每个数据的存储结点里D指向邻接存储结点的指针,用以反映数据间的逻辑关系。 A.只能有1个B.只能有2个C.只能有3个D.可以有多个 5.本书将采用C 来描述算法。 A.自然语言B.流程图(即框图)C.类C语言D.C语言 6.有下面的算法段: for (i=0; i

数据结构第二章课后习题题解

2.4已知顺序表L递增有序,试写一算法,将X插入到线性表的适当位置上,以保持线性表的有序性。 解: int InsList(SeqList *L,int X) { int i=0,k; if(L->last>=MAXSIZE-1) { printf("表已满无法插入!"); return(ERROR); } while(i<=L->last&&L->elem[i]last;k>=I;k--) L->elem[k+1]=L->elem[k]; L->elem[i]=X; L->last++; return(OK); } 2.5写一算法,从顺序表中删除自第i个元素开始的k个元素。 解: int LDel(Seqlist *L,int i,int k) { if(i=1||(i+k>L->last+1)) { printf("输入的i,k值不合法"); return(ERROR); } else if(i+k==L->last+2) { L->last=i-2; return OK; } else { j=i+k-1; while(j<=L->last) { elem[j-k]=elem[j]; j++; } L->last=L->last-k+1; return OK;

} } 2.6已知线性表中的元素(整数)以递增有序排列,并以单链表作存储结构。试写一高效算法,删除表中所有大于mink且小于maxk的元素(若表中存在这样的元素),分析你的算法的时间复杂度(注意:mink和maxk是给定的两个变量,他们的值为任意的整数)。 解: int Delete(Linklist,int mink,int maxk) { Node *p,*q; p=L; while(p->next!=NULL) p=p->next; if(mink>=maxk||L->next->data>=maxk||mink+1=maxk) { printf("参数不合法!"); return ERROR; } else { while(p->next->data<=mink) p=p->next; q=p->next; while(q->datanext=q->next; free(q); q=p->next; } return OK; } } 2.7试分别以不同的存储结构实现线性表的就地逆置算法,即在原表的储存空间将线性表(a1,a1,…,an)逆置为(an,an-1,…,a1)。 (1)以顺序表作存储结构。 解: int ReversePosition(SpList L) { int k,temp,len; int j=0; k=L->last; len=L->last+1; for(j;j

(完整版)数据结构课后习题及解析第二章

第二章习题 1.描述以下三个概念的区别:头指针,头结点,首元素结点。 2.填空: (1)在顺序表中插入或删除一个元素,需要平均移动元素,具体移动的元素个数与有关。 (2)在顺序表中,逻辑上相邻的元素,其物理位置相邻。在单链表中,逻辑上相邻的元素,其物理位置相邻。 (3)在带头结点的非空单链表中,头结点的存储位置由指示,首元素结点的存储位置由指示,除首元素结点外,其它任一元素结点的存储位置由指示。3.已知L是无表头结点的单链表,且P结点既不是首元素结点,也不是尾元素结点。按要求从下列语句中选择合适的语句序列。 a. 在P结点后插入S结点的语句序列是:。 b. 在P结点前插入S结点的语句序列是:。 c. 在表首插入S结点的语句序列是:。 d. 在表尾插入S结点的语句序列是:。 供选择的语句有: (1)P->next=S; (2)P->next= P->next->next; (3)P->next= S->next; (4)S->next= P->next; (5)S->next= L; (6)S->next= NULL; (7)Q= P; (8)while(P->next!=Q) P=P->next; (9)while(P->next!=NULL) P=P->next; (10)P= Q; (11)P= L; (12)L= S; (13)L= P; 4.设线性表存于a(1:arrsize)的前elenum个分量中且递增有序。试写一算法,将X插入到线性表的适当位置上,以保持线性表的有序性。 5.写一算法,从顺序表中删除自第i个元素开始的k个元素。 6.已知线性表中的元素(整数)以值递增有序排列,并以单链表作存储结构。试写一高效算法,删除表中所有大于mink且小于maxk的元素(若表中存在这样的元素),分析你的算法的时间复杂度(注意:mink和maxk是给定的两个参变量,它们的值为任意的整数)。 7.试分别以不同的存储结构实现线性表的就地逆置算法,即在原表的存储空间将线性表(a1, a2..., an)逆置为(an, an-1,..., a1)。 (1)以一维数组作存储结构,设线性表存于a(1:arrsize)的前elenum个分量中。 (2)以单链表作存储结构。 8.假设两个按元素值递增有序排列的线性表A和B,均以单链表作为存储结构,请编写算法,将A表和B表归并成一个按元素值递减有序排列的线性表C,并要求利用原表(即A 表和B表的)结点空间存放表C。

数据结构课程教学大纲

《数据结构》教学大纲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课程名称数据结构课程编号*04069 适用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开课学期第3学期 总学时64 理论50 学分数 4 实践14 一、课程性质与目标 数据结构课程属于专业必修课。通过本课程数据结构的学习,学生应实现如下目标: 1.知识目标:本课程主要讲述线性表、栈、队列、字符串、数组、树、二叉树、图、查找表、内部排序等常用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操作及其典型应用例子。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掌握数据结构的概念及不同的存储结构、掌握一些典型算法原理和方法,且能够在不同存储结构上实现编程,同时,对于算法设计的方式和技巧也有所体会。 2.能力目标 (1)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逐步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不断地扩展知识面,增强独立思考的能力,更新知识结构; (2)科学观察和思维的能力——运用数据结构的基本理论,熟悉各种基本数据结构及其操作,学会根据实际问题要求来选择数据结构。 (3)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利用数据结构原理分析实际问题,提高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对部分优秀的学生,培养其在知名程序设计在线评测系统(如POJ等)中求解实际问题的能力。 (4)求实精神——通过数据结构理论课程教学,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刻苦钻研的作风。 (5)实践能力——通过学习,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编写高质量、高效率程序的能力和风格。 3.素质目标:使学生具备一定的计算思维,热爱算法设计和程序实现,面对实际问题能转换为计算机能够求解的过程并选择合适的数据结构,设计出在时间和空间上具备一定高效率的程序,培养学生学习算法设计与实现的细心和耐心,培养学生坚韧不拔,攀登技术高峰的优秀品质。让部分优秀的学生热爱上湖南省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体会ACM程序设计竞赛的魅力。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课程前应该认真预习,特别是前导课程相关知识体系; 课中应该认真听课,参与教学过程中的互动、回答问题及联系实际编程; 课后积极做好复习、认真完成作业及课程设计相关实践教学的环节。作业应具备一定实用性的数据结构和算法实现为主,对部分优秀学生,引入一定量的知名程序设计在线评测系统(如POJ等)中与数据结构相关的题目进行编程并在线提交验证正确性与时间、空间效率。 三、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数据结构第2章基础习题 作业

第二章习题 一判断题 1.线性表的逻辑顺序与存储顺序总是一致的。× 2.顺序存储的线性表可以按序号随机存取。 3.顺序表的插入和删除操作不需要付出很大的时间代价,因为每次操作平均只有近一半的元素需要移动。× 4.线性表中的元素可以是各种各样的,但同一线性表中的数据元素具有相同的特性,因此是属于同一数据对象。 5.在线性表的顺序存储结构中,逻辑上相邻的两个元素在物理位置上并不一定紧邻。× 6.在线性表的链式存储结构中,逻辑上相邻的元素在物理位置上不一定相邻。 7.线性表的链式存储结构优于顺序存储结构。 8.在线性表的顺序存储结构中,插入和删除时,移动元素的个数与该元素的位置有关。×9.线性表的链式存储结构是用一组任意的存储单元来存储线性表中数据元素的。 10.在单链表中,要取得某个元素,只要知道该元素的指针即可,因此,单链表是随机存取的存储结构。× 11.线性表中每个元素都有一个直接前驱和一个直接后继。(×) 12.线性表中所有元素的排列顺序必须由小到大或由小到小。(×) 13.静态链表的存储空间在可以改变大小。(×) 14.静态链表既有顺序存储结构的优点,又有动态链表的优点。所以它存取表中第i个元素的时间与i无关。(×) 15.静态链表中能容纳元素个数的最大数在定义时就确定了,以后不能增加。() 16.静态链表与动态链表的插入、删除操作类似,不需要做元素的移动。() 17.线性表的顺序存储结构优于链式结构。(×) 18.在循环单链表中,从表中任一结点出发都可以通过前后的移动操作扫描整个循环链表。(×) 19.在单链表中,可以从头结点开始查找任何一个结点。() 20.在双链表中,可以从任何一结点开始沿同一方向查找到任何其他结点。(×) 二单选题 (请从下列A,B,C,D选项中选择一项) 1.线性表是( ) 。 (A) 一个有限序列,可以为空; (B) 一个有限序列,不能为空; (C) 一个无限序列,可以为空; (D) 一个无序序列,不能为空。 ,在任何位置上插入或删除操作都是等概率的。插n.对顺序存储的线性表,设其长度为2. 入一个元素时平均要移动表中的()个元素。 (A) n/2 (B) n+1/2 (C) (n -1)/2 (D) n

地理信息系统空间数据结构

第二章地理信息系统空间数据结构 2.1 地理空间数据及其特征 【学时安排】 1 学时 【目的要求】 1、掌握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类型; 2、理解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来源; 3、掌握空间数据的特点。 【重点难点】 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类型与特征。 【教学方法与手段】 示例式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手段。 一、GIS空间数据的来源与类型 空间数据是GIS的核心,也有人称它是GIS的血液,因为GIS的操作对象是空间数据,因此设计和使用GIS 的第一步工作就是根据系统的功能,获取所需要的空间数据,并创建空间数据库。 1、地理数据的来源 GIS中的数据来源和数据类型繁多,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来源: ⑴地图数据。来源于各种类型的普通地图和专题地图,这些地图的内容丰富,图上实体间的空间关系直观,实体的类别或属性清晰,实测地形图还具有很高的精度,是地理信息的主要载体,同时也是地理信息系统最重要的信息源。 ⑵影像数据。主要来源于卫星遥感和航空遥感,包括多平台、多层面、多种传感器、多时相、多光谱、多角度和多种分辨率的遥感影像数据,构成多源海量数据,也是GIS的最有效的数据源之一。 ⑶地形数据。来源于地形等高线图的数字化,已建立的数字高程模型( DEM和其他实 测的地形数据等。 ⑷属性数据。来源于各类调查报告、实测数据、文献资料、解译信息等。 ⑸元数据。来源于由各类纯数据通过调查、推理、分析和总结得到的有关数据的数据,例如数据来源、数据权属、数据产生的时间、数据精度、数据分辨率、源数据比例尺、数据转换方法等。 2、空间数据的类型 空间数据根据表示对象的不同,又具体分为七种类型(图2-1) ,它们各表示的具体内容 如下: (1) 类型数据。例如考古地点、道路线、土壤类型的分布等。 (2) 面域数据。例如随机多边形的中心点,行政区域界线、行政单元等。 (3) 网络数据。例如道路交点、街道、街区等。 (4) 样本数据。例如气象站、航线、野外样方分布区等。 (5) 曲面数据。例如高程点、等高线、等值区域等。 (6) 文本数据。例如地名、河流名称、区域名称等。 (7) 符号数据。例如点状符号、线状符号、面状符号(晕线) 等。

数据结构(第二版)习题

第一章绪论 一、问答题 1. 什么是数据结构? 2. 叙述四类基本数据结构的名称与含义。 3. 叙述算法的定义与特性。 4. 叙述算法的时间复杂度。 5. 叙述数据类型的概念。 6. 叙述线性结构与非线性结构的差别。 7. 叙述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的特点。 8. 在面向对象程序设计中,类的作用是什么? 9. 叙述参数传递的主要方式及特点。 10. 叙述抽象数据类型的概念。 二、判断题(在各题后填写“√”或“×”) 1. 线性结构只能用顺序结构来存放,非线性结构只能用非顺序结构来存放。() 2. 算法就是程序。() 3. 在高级语言(如C或 PASCAL)中,指针类型是原子类型。() 三、计算下列程序段中X=X+1的语句频度 for(i=1;i<=n;i++) for(j=1;j<=i;j++) for(k=1;k<=j;k++) x=x+1; 四、试编写算法,求一元多项式Pn(x)=a0+a1x+a2x2+a3x3+…anxn的值Pn(x0),并确定算法中的每一语句的执行次数和整个算法的时间复杂度,要求时间复杂度尽可能小,规定算法中不能使用求幂函数。注意:本题中的输入ai(i=0,1,…,n),x和n,输出为Pn(x0)。通常算法的输入和输出可采用下列两种方式之一: (1)通过参数表中的参数显式传递。(2)通过全局变量隐式传递。 试讨论这两种方法的优缺点,并在本题算法中以你认为较好的一种方式实现输入和输出。 第二章线性表 2.1 描述以下三个概念的区别:头指针,头结点,首元素结点。 2.2 填空: (1)在顺序表中插入或删除一个元素,需要平均移动____元素,具体移动的元 素个数与__插入或删除的位置__有关。 (2)在顺序表中,逻辑上相邻的元素,其物理位置______相邻。在单链表中,逻辑上相邻的元素,其物理位置______相邻。 (3)在带头结点的非空单链表中,头结点的存储位置由______指示,首元素结点的存储位置由______指示,除首元素结点外,其它任一元素结点的存储位置由____指示。 2.3 已知L是无表头结点的单链表,且P结点既不是首元素结点,也不是尾元素结点。按要求从下列语句中选择合适的语句序列。

数据结构课后习题及解析第二章

第二章习题 1. 描述以下三个概念的区别:头指针,头结点,首元素结点。 2. 填空: (1)在顺序表中插入或删除一个元素,需要平均移动元素,具体移动的元素个数与有关。 (2)在顺序表中,逻辑上相邻的元素,其物理位置相邻。在单链表中,逻辑上相邻的元素,其物理位置相邻。 (3)在带头结点的非空单链表中,头结点的存储位置由指示,首元素结点的存储位置由指示,除首元素结点外,其它任一元素结点的存储位置由指示。3.已知L是无表头结点的单链表,且P结点既不是首元素结点,也不是尾元素结点。按要求从下列语句中选择合适的语句序列。 a. 在P结点后插入S结点的语句序列是:。 b. 在P结点前插入S结点的语句序列是:。 c. 在表首插入S结点的语句序列是:。 d. 在表尾插入S结点的语句序列是:。 供选择的语句有: (1)P->next=S; (2)P->next= P->next->next; (3)P->next= S->next; (4)S->next= P->next; (5)S->next= L; (6)S->next= NULL; (7)Q= P; (8)while(P->next!=Q) P=P->next; (9)while(P->next!=NULL) P=P->next; (10)P= Q; (11)P= L; (12)L= S; (13)L= P; 4. 设线性表存于a(1:arrsize)的前elenum个分量中且递增有序。试写一算法,将X插入到线性表的适当位置上,以保持线性表的有序性。 5. 写一算法,从顺序表中删除自第i个元素开始的k个元素。 6. 已知线性表中的元素(整数)以值递增有序排列,并以单链表作存储结构。试写一高效算法,删除表中所有大于mink且小于maxk的元素(若表中存在这样的元素),分析你的算法的时间复杂度(注意:mink和maxk是给定的两个参变量,它们的值为任意的整数)。 7. 试分别以不同的存储结构实现线性表的就地逆置算法,即在原表的存储空间将线性表(a1, a2..., an)逆置为(an, an-1,..., a1)。 (1)以一维数组作存储结构,设线性表存于a(1:arrsize)的前elenum个分量中。 (2)以单链表作存储结构。 8. 假设两个按元素值递增有序排列的线性表A和B,均以单链表作为存储结构,请编写算法,将A表和B表归并成一个按元素值递减有序排列的线性表C,并要求利用原表(即A 表和B表的)结点空间存放表C。

数据结构课程教学大纲共三套

数据结构课程教学大纲(三套) 《数据结构》课程教学大纲(36/36课时)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数据结构是计算机及应用专业中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在计算机软件的各个领域中均会使用到数据结构的有关知识。当用计算机来解决实际问题时,就要涉及到数据的表示及数据的处理,而数据表示及数据处理正是数据结构课程的主要研究对象,通过这两方面内容的学习,为后续课程,特别是软件方面的课程打开厚实的基础。因此,数据结构课程在计算机应用专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本课程的任务是:在基础方面,要求学员掌握常用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及其不同的实现方法;在技能方面,通过系统学习能够在不同存储结构上实现不同的运算,并对算法设计的方式和技巧有所体会。总言之,使应用者较全面的掌握各种常用的数据结构,提高运用数据结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如下: 本课程要求理论必须与上机实践操作相结合,多做题和调试算法,实现算法。实践项目只利用课堂时间是不够的,必须提前布置给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与实践,学生应达到: 1、掌握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2、熟练掌握顺序表、链表、队列、栈、树以及二叉树、图等基本数据结构的设计和分析; 3、熟练地掌握常用算法(递归、遍历、查找、排序)的知识; 4、能对所求解的问题进行分析,抽象出逻辑结构,选择合适的存储结构,定义所需的运算,设计相应的算法; 5、对算法进行分析和评价。

三、教学内容(一)理论教学

(二)实践环节

四、课时分配 《数据结构》课程共4学分,课内72学时,其中理论课36学时,上机36学时。 五、大纲说明 本课程必须理论与上机实践操作相结合,并要教、学、练相结合,讲清基本

数据结构课程作业

数据结构课程作业_A 交卷时间:2017-08-09 10:08:51 一、单选题 1. (7分)设有一个二维数组A[m][n],假设A[0][0]存放位置在644(10),A[2][2]存放位置在676(10),每个元素占一个空间,问A[3][3](10)存放在什么位置脚注(10)表示用10进制表示。 A. 688 B. 678 C. 692 D. 696 纠错 得分: 7 知识点:第五章 展开解析 答案 C 解析第五章第二节综合题目 2. (7分)若有18个元素的有序表存放在一维数组A[19]中,第一个元素放A[1]中,现进行二分查找,则查找A[3]的比较序列的下标依次为( ) A. 1,2,3 B. 9,5,2,3 C. 9,5,3 D. 9,4,2,3 纠错 得分: 0 知识点:第九章 展开解析 答案 D 解析第九章第一节有序表的查找

(7分)设某完全无向图中有n个顶点,则该完全无向图中有()条边。 A. n(n-1)/2 B. n(n-1) C. n2 D. n2-1 纠错 得分: 7 知识点:第七章 展开解析 答案 A 解析第七章第一节综合题目 4. (7分)若在任意一棵二叉树中,有n0个叶子结点,有n2个度为2的结点,则:n0=_____ A. n2+1 B. n2-1 C. n2+2 D. n2-2 纠错 得分: 7 知识点:第六章 展开解析 答案 A 解析第六章第二节二叉树的性质 5. (7分)栈的插入和删除操作在()进行。 A. 栈顶 B. 栈底 C. 任意位置 D. 指定位置

得分: 7 知识点:第三章 展开解析 答案 A 解析第三章第一节栈的表示和实现 6. (7分)设有序表中有1000个元素,则用二分查找查找元素X最多需要比较()次。 A. 25 B. 10 C. 7 D. 1 纠错 得分: 7 知识点:第九章 展开解析 答案 B 解析第九章第一节有序表的查找 7. (7分)设某棵二叉树的高度为10,则该二叉树上叶子结点最多有()。 A. 20 B. 256 C. 512 D. 1024 纠错 得分: 7 知识点:第六章 展开解析 答案 C 解析第六章第六节二叉树的性质

数据结构(C语言版)(第2版)课后习题答案

数据结构(C语言版)(第2版) 课后习题答案 李冬梅 2015.3

目录 第1章绪论 (1) 第2章线性表 (5) 第3章栈和队列 (13) 第4章串、数组和广义表 (26) 第5章树和二叉树 (33) 第6章图 (42) 第7章查找 (54) 第8章排序 (65)

第1章绪论 1.简述下列概念:数据、数据元素、数据项、数据对象、数据结构、逻辑结构、存储结构、抽象数据类型。 答案: 数据:是客观事物的符号表示,指所有能输入到计算机中并被计算机程序处理的符号的总称。如数学计算中用到的整数和实数,文本编辑所用到的字符串,多媒体程序处理的图形、图像、声音、动画等通过特殊编码定义后的数据。 数据元素:是数据的基本单位,在计算机中通常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考虑和处理。在有些情况下,数据元素也称为元素、结点、记录等。数据元素用于完整地描述一个对象,如一个学生记录,树中棋盘的一个格局(状态)、图中的一个顶点等。 数据项:是组成数据元素的、有独立含义的、不可分割的最小单位。例如,学生基本信息表中的学号、姓名、性别等都是数据项。 数据对象:是性质相同的数据元素的集合,是数据的一个子集。例如:整数数据对象是集合N={0,±1,±2,…},字母字符数据对象是集合C={‘A’,‘B’,…,‘Z’,‘a’,‘b’,…,‘z’},学生基本信息表也可是一个数据对象。 数据结构:是相互之间存在一种或多种特定关系的数据元素的集合。换句话说,数据结构是带“结构”的数据元素的集合,“结构”就是指数据元素之间存在的关系。 逻辑结构:从逻辑关系上描述数据,它与数据的存储无关,是独立于计算机的。因此,数据的逻辑结构可以看作是从具体问题抽象出来的数学模型。 存储结构:数据对象在计算机中的存储表示,也称为物理结构。 抽象数据类型:由用户定义的,表示应用问题的数学模型,以及定义在这个模型上的一组操作的总称。具体包括三部分:数据对象、数据对象上关系的集合和对数据对象的基本操作的集合。 2.试举一个数据结构的例子,叙述其逻辑结构和存储结构两方面的含义和相互关系。 答案: 例如有一张学生基本信息表,包括学生的学号、姓名、性别、籍贯、专业等。每个学生基本信息记录对应一个数据元素,学生记录按顺序号排列,形成了学生基本信息记录的线性序列。对于整个表来说,只有一个开始结点(它的前面无记录)和一个终端结点(它的后面无记录),其他的结点则各有一个也只有一个直接前趋和直接后继。学生记录之间的这种关系就确定了学生表的逻辑结构,即线性结构。 这些学生记录在计算机中的存储表示就是存储结构。如果用连续的存储单元(如用数组表示)来存放这些记录,则称为顺序存储结构;如果存储单元不连续,而是随机存放各个记录,然后用指针进行链接,则称为链式存储结构。 即相同的逻辑结构,可以对应不同的存储结构。 3.简述逻辑结构的四种基本关系并画出它们的关系图。

第二章数据结构习题作业

2.6.数据的存储结构主要有哪两种?它们之间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答:主要有:顺序存储结构和链式存储结构两种。 区别: 顺序存储结构是借助元素在存储器的相对位置来表示数据间的逻辑关系,而链式存储结构是借助指针来表示数据间的逻辑关系。 2.7 设数据结构的集合为D={d1,d2,d3,d4,d5},试指出下列各关系R所对应的数据结构B=(D,R)中哪些是线性结构,哪些是非线性结构。 (1)R={(d1,d2),(d2,d4),(d4,d2),(d2,d5),(d4,d1)}; ( 2 ) R={(d5,d4),(d4,d3),(d3,d1),(d1,d2)}; ( 3 ) R={(di,di+1)|i=4,3,2,1}; ( 4 ) R={(di,dj)|i

2.〉链表:扩展性强,易于删除,添加;内存中地址非连续;长度可以实时变化;适用于需要进行大量增添或删除元素操作而对访问元素无要求的程序。 (2)缺点 顺序表:插入,删除操作不方便;扩展性弱;不易删除,添加。 链表:不易于查询,索引慢。 (3)顺序表和链表的优缺点是互相补充的关系。 2.17 试比较单向链表与双向链表的优缺点。 答:(1)优点 单向链表:耗存储空间小; 双向链表:可以从任何一点开始进行访问; (2)缺点: 单向链表:访问时必须从头开始,耗时。 双向链表:耗存储空间大。 (3)两者为互补关系 2.22 CQ[0:10]为一循环队列,初态front=rear=1,画出下列操作后队的头,尾指示器状态: (1)d,e,h,g,入队; (2)d,e出队; (3)I,j,k,l,m入队; (4)b出队;

数据结构教学大纲(完整资料).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XX师范学院大学本科专业教学大纲中文课程名称:数据结构 英文课程名称:Data Structures 适用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制定单位:商学院 执笔人: 审核人: 单位负责人: 制定时间:2017-2-10 XX师范学院教务处

二〇一七年一月

《数据结构》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一)课程代码及课程名称 1.课程代码:06151090 2.课程名称(中/英文):数据结构/Data Structures (二)课程类别及课程性质 专业教育必修课程 (三)学时及学分: 总学时数:64;总学分数:3。 其中,讲授学时:32 ,实践(实验)学时:32。 (四)适用专业及开设学期 适用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本科) 开设学期:第二学期 (五)先修课程与后续课程 先修课程:大学计算机基础、高等数学、C语言程序设计 后续课程:数据库原理与应用、管理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管理信息系统、Java程序设计(高级) 二、课程简介 “数据结构”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一门重点专业基础

课程,也是学科专业核心专业基础课程之一,属于专业学位必修课程。本课程的教学任务是针对大量的信息处理对象,介绍对象信息与数据表示的各种抽象的、基本的逻辑结构及其上的基本运算操作。通过研究各种基本数据结构内在的逻辑关系和它们在计算机中的存储表示方式,初步建立数据结构上基本运算操作的正确性概念,同时,结合各种典型问题讨论其上的各种基本运算操作及其基本算法,讲授各种数据结构的特点、适用范围,以及对一些基本算法效率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为后续课程提供必要的数据结构基础。此外,配合实验课程的教学中,学生应理论联系实际,理论指导实践,通过规范地完成一系列数据结构实验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相关书本知识,在知识、能力、素质上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三、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 (一)该课程教学目的与专业培养要求对应关系矩阵

数据结构作业

数据结构习题 第一章绪论 1.6 在程序设计中,常用下列三种不同的出错处理方式: 1) 用exit语句终止执行并报告错误; 2) 以函数的返回值区别正确返回或错误返回; 3) 设置一个整形变量的函数参数以区别正确返回或某种错误返回。 试讨论这三种方法各自的优缺点。 1.7 在程序设计中,可采用下列三种方法实现输出和输入: 1) 通过scanf和printf语句; 2) 通过函数的参数显示传递; 3) 通过全局变量隐式传递。 试讨论这三种方法的优缺点。 1.8 设n为正整数。试确定下列各程序段中前置以记号@的语句的频度: 5) for (i = 1; i <= n; i++ ) { for (j = 1; j <= i; j++) { for (k = 1; k <= j; k++) { @ x += delta; } } } 答案:n*(n+1)*(n+2) =1+(1+2)+(1+2+3)+...+(1+2+3+...+n) =∑ =+ n i i i 1 2 / )1 ( * =1/2*∑ =+ n i i i i 1 * =n*(n+1)*(2n+1)/12 +n*(n+1)/4 =n*(n+1)*(n+2)/6 7) x = n; //n是不小于1的常数 y = 0; while (x >= (y + 1) * (y + 1)) { @ y++; } 答案:n向下取整 8) x = 91; y = 100; while (y > 0) { @ if (x > 100) { x -= 10; y--;}

else { x++; } } 答案:if 执行次数为1100, if 判断内部执行为100次 1.19 试编写算法,计算i!·2i (i = 0, 1, …, n-1)的值并分别存入数组a[arrsize]的各个分量中。假设计算机中允许的整数最大值为MAXINT ,则当n > arrsize 或对某个k (0 ≤ k ≤ n-1)使k!·2k > MAXINT 时,应按出错处理。注意选择你认为较好的出错处理方法。 1.20 试编写算法求一元多项式∑==n i i i x a x 0n )(P 的值P n (x 0),并确定算法中每一语句的执行 次数和整个算法的时间复杂度。注意选择你认为较好的输入和输出方法。本题的输入为a i (i=0, 1, …, n )、x 0和n ,输出为P n (x 0)。

第二章 空间数据结构和空间数据库

第二章空间数据结构和空间数据库本章概述:地理信息系统的操作对象是空间地理实体,建立一个地理信息系统的首要任务是建立空间数据库,即将反映地理实体特性的地理数据存储在计算机中,这需要解决地理数据具体以什么形式在计算机中存储和处理即空间数据结构问题和如何描述实体及其相互关系即空间数据库模型问题。本章重点介绍主要的空间数据结构和空间数据库模型。 §2.1 地理实体及其描述 介绍地理实体的概念,地理实体需要描述的内容,实体的空间特征和实体间的空间关系。 §2.2 矢量数据结构 讲述矢量数据的图形表示、获取方式和表示(即矢量编码方法)。§2.3 栅格数据结构 讲述栅格数据的图形表示、栅格数据的组织、栅格结构的建立和栅格数据的表示。 §2.4 矢量栅格一体化数据结构

针对矢量栅格数据结构互为优缺点状况,介绍集两者优点为一体的矢量栅格一体化数据结构的概念和具体数据结构设计方法。 §2.5 三维数据结构 主要阐述基于栅格的八叉树三维数据结构的基本原理和存储结构。在矢量结构方面,介绍常用的三维边界表示法的方法原理、特点和应用。§2.6 空间数据模型 首先介绍数据库有关基础知识,传统数据模型如何存储图形数据及其局限性,重点阐述面向对象技术、面向对象模型和用于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类型。 §2.7 空间数据库的设计、建立和维护 介绍空间数据库的设计的内容、建立过程和维护方法。 您可能还想看前贴【GIS原理学习(一)】【GIS原理学习(二)】【GIS 原理学习(三)】【GIS原理学习(四)】 §2.1 地理实体及其描述 地理信息系统是以地理实体作为描述、反映现实世界中空间对象的单体。在地理信息系统中需要描述地理实体的名称、位置、形状、功能等内容,这些内容反映了地理实体的时间、空间和属性三种特性,其中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