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作用、地形地貌及分布区域

地质作用、地形地貌及分布区域
地质作用、地形地貌及分布区域

地形地质作用与地貌专题

专题 地质作用与地貌 【知识结构】 知识点一:岩石类型及地壳物质循环 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是构成地貌、土壤的物质基础,是生命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基础,提供各种矿产资源。 1.岩石及其成因 岩石由一种或几种矿物的集合体,如花岗岩由长石、石英、云母等组成。按照岩石成因可以分为: 岩浆岩:岩浆在上升过程中冷却、凝结而成,在地表以下凝结(花岗岩)形成侵入岩;喷出地表冷却凝结形成喷出岩又叫火成岩(玄武岩); 沉积岩:岩石在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作用下形成由化学沉积物或生物遗体堆积而成如石灰岩,具有层理构造和化石。 变质岩:已生成的岩石在高温高压下成分和性质发生变化,形成变化岩,如石灰岩变质形成大理岩。 2.地壳物质的循环: 例1:(2011·大纲全国卷)读图,完成(1)~(2)题。 (1)组成该山体岩石的矿物直接来自 A .地表 B .地壳上部 C .地壳下部 D .地幔 (2)在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中,该山体岩石在地球表层可转化为 A .喷出岩 B .侵入岩 C .沉积岩

D.变质岩 知识点二:地质作用与地貌 1.地表形态变化的原因——地质作用 地质作用:由于自然界原因,引起地壳的表面形态、组成物质和内部结构发生变化 分类能量来源表现形式相互关系 内力 作用 地球本身,主要是放射 性元素衰变产生热能 地壳运动、岩浆活 动、变质作用、地震 内力作用形成高山盆地,外 力作用把高山削低凹地填 平,两者同时进行,一般内 力作用起主导作用外力 作用 地球外部太阳辐射能 和重力能 风化、侵蚀、搬运、 沉积、固结成岩 性质方向概念结果关系 水平运动 沿平行于地球表 面方向的运动 使地壳物质弯曲变形常形成巨 大褶皱山系,有的断裂张开,形 成裂谷和海洋 相伴发生,以水 平运动为主,垂 直运动为辅升降运动 (垂直运动) 沿垂直于地球表 面方向的运动 表现为地壳的抬升或下沉,引起 地表高低起伏和海陆变迁 板块概念:岩石圈(地壳和地幔上部软流层以上)被海岭、海沟等分割成许多单元。 全球六大板块:亚欧、美洲、非洲、印度洋、南极洲、太平洋(几乎全部是海洋)。 运动规律: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交界处地壳比较活动 板块张裂(生长边界)地区——裂谷或海洋(例证:大西洋、东非大裂谷) 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相撞:大陆边缘受挤压隆起 为岛孤和海岸山脉,大洋板块俯 冲到大陆板块之下形成海沟 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相撞:形成巨大的褶皱山系 (例证:喜马拉雅山系、阿尔卑斯山系)需要关注的几处地方: ①大褶皱山系、大岛弧链几乎都是消亡边界。如阿尔卑斯山脉、喜马拉雅山脉、安地斯山脉、日本群岛、马来群岛、新西兰等,均由两大板块碰撞挤压形成山脉、岛弧链、深海沟。 ②澳大利亚、南亚、阿拉伯半岛属于印度洋板块。 板块相撞(消亡边 界)地区 运动结果

地质作用形成的地貌

各种地质作用及形成的地貌归纳 2013年8月15日星期四 某火山的喷发的原因:两大板块相互挤压,边界处的地壳比较破碎,使得熔融状态的岩浆喷出地面,形成火山喷发。 外力作用: 1.风化作用:岩石在温度变化,空气,水,太阳能和生物的影响下所发生的疏松、崩解或化学成分改变。 物理风化:岩石在温度变化下,表层与内部受热不均,膨胀与收缩不一致,发生崩解破碎。 化学风化:岩石中的矿物成份在水,二氧化碳,氧的作用下,发生化学反应或产生新的物质。 生物风化:植物根系的生长对岩石的破坏、动物分泌物对岩石的腐蚀。 2.侵蚀作用:风力,流水,冰川,海浪等对地表岩石及其风化产物的破坏作用。 风蚀:风蚀洼地,风蚀柱,风蚀蘑菇 流水侵蚀:沟谷,V形河谷,喀斯特地貌 冰川侵蚀:冰斗,角峰,U性谷(冰蚀谷) 海浪侵蚀:海蚀穴,海蚀柱,海蚀崖。 3.搬运作用:风,流水,冰川和海浪等,将风化及侵蚀的形成物转移离开原位置的作用。包括推移、跃移、悬移

流水搬运:主要取决于流速,流速大挟带的物质较粗,流速小挟带的物质较细。泥石流 风力搬运:搬运物质的大小与风速成正比,与距离成反比。浮尘,扬沙,沙尘暴,强沙尘暴 冰川搬运:搬运物质随冰川缓慢悬移或推移。冰川消融后的沉积物:漂砾、飞来石 海浪搬运:波浪搬运较粗的沙砾,潮流和其他海流搬运粉沙和淤泥。 4.沉积作用:岩石风化和侵蚀产物,在外力搬运过程中,随着风速、流速降低,冰川融化以及地形变化等原因,被搬运物质逐渐发生沉淀堆积的作用。 流水沉积:颗粒大、比重大的物质先沉积。三角洲、冲积扇、冲积平原 风力沉积:新月形沙丘、沙丘、沙垄、黄土沉积 冰川沉积:冰碛物 5.固结成岩作用:沉积物经过物理、化学以及生物化学的变化和改造,变成坚硬的岩石。包括压固,脱水,胶结,和重结晶等形式,结果是形成新的岩石(沉积岩)。 形成的地貌 1.流水地貌:流水的侵蚀、搬运和堆积作用塑造的地表形态,在上中下游有不同表现。 原因结果 上游山地高原高差大流速急,侵蚀为主,河谷深切而狭窄 中游水流减缓,河谷宽阔河曲发育,凹岸侵蚀,凸岸堆积 下游河床平缓,堆积作用强平坦广阔的三角洲 2.喀斯特地貌(岩溶地貌):由地下水和地表水对可溶性岩石(石灰岩)进行破坏和再造作用形成的,分布在石灰岩地区,我国主要分布在西南各省。 (1)分类:地表喀斯特:石芽,溶蚀洼地,溶蚀盆地,落水洞,峰林,孤峰 地下喀斯特:溶洞(石钟乳,石笋,石柱,地下河,地下湖) (2)发育过程:石芽、溶蚀洼地、落水洞——溶洞、地下河——溶蚀盆地、峰林——孤峰 (3)开发与保护:旅游价值高,但是溶洞易漏水,易坍塌,地表崎岖,交通不便,石灰岩不保水,肥力差,农业发展困难,经济落后。 3.海岸地貌:海岸地带受风浪,海水,潮汐,生物,气候,入海河流等因素共同影响所形成的地貌。(1)分类:海蚀地貌:海蚀崖,海蚀洞,海蚀柱 海积地貌:沙滩,沙州,沙堤 (2)我国分布:海积地貌:杭州湾以北,平原海岸(沙岸、泥岸)其岸线平直,地势平坦,滩涂广阔,适合水产养殖和晒盐。 海蚀地貌:杭州湾以南、山东半岛辽东半岛沿海,山地丘陵海岸(岩岸)其岸线曲折,地势险峻,坡陡水深,适合建港,发展海运业、渔业、养殖业。 4.风成地貌:风力对地表物质的侵蚀,搬运和堆积过程中所形成的地貌。 风蚀地貌:风蚀洼地、风蚀蘑菇、风蚀城堡、风蚀柱、雅丹地貌 风积地貌:沙丘 开发与治理:旅游,绿洲,植树种草。 5.黄土地貌:在黄土地区经流水长期侵蚀和切割而形成的地貌,主要分布在中纬度的半干旱地带 (1)形成过程:风力堆积——黄土高原——流水侵蚀——塬、粱、峁。 塬:范围较广顶部较平坦的残留黄土高原面 粱:长条形的黄土高原 峁:孤立的黄土丘。 (2)开发利用 利:土层深厚,质地疏松,持水性好,富含多种矿物有利于作物生长。 弊:易遭流水侵蚀,水土流失严重,被冲刷得黄土淤塞河道,导致洪灾。 开发治理:综合治理(植树造林、打坝淤地、梯田、水利枢纽、退耕还林还草)。

高考地理真题-地质作用与地表形态

高考真题----------地质作用与地表形态 【2012年高考题】 (2012上海卷)(七)等高线地形图可以帮助人们正确认识地形地貌。 14.图中所示地区地形地势的基本特点是() ①以丘陵、平原为主②中部高,西南、东北低③以平原、盆地为主④中部低,西 南、东北高 A. ③④ B. ②③ C. ①② D. ①④ 15. 图中甲、乙两条虚线所在的地形部位分别是() A. 山脊、山谷 B. 山脊、山脊 C. 山谷、山脊 D. 山谷、山谷 (2012上海卷)(四)板块运动造就了地球表面高低起伏的基本形态。 7.洋脊的形成主要是由于() A. 地震使海底抬升 B. 地震导致海底中间凹陷 C. 海底扩张处岩浆涌出 D. 海底扩张处沉积物大量堆积 8.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碰撞,可能形成() A. 岛弧和海沟 B. 海岭和海沟 C. 海岭和裂谷 D. 岛弧和裂谷(2012山东卷)3.图2为某区域地质剖面示意图。图中甲地层褶皱后,该区域先后发生了()

图2 A.沉积作用、侵蚀作用、岩浆侵入 B.岩浆侵入、侵蚀作用、沉积作用C.岩浆侵入、沉积作用、侵蚀作用 D.侵蚀作用、沉积作用、岩浆侵入 (2012江苏卷)图5是某地地形剖面及其地下同一沉积岩层埋藏深度示意图。岩层的埋 藏深度(岩层距离地面的垂直距离)可以用来帮助恢复岩层的形态。读图回答9-l0题。 9.属于背斜谷的地方是() A.①② B.②③ C.③④D.①④ 10.⑤处发生的地壳运动是() A.褶曲隆起 B.褶曲凹陷C.断裂下降 D.断裂上升 (2012北京卷)2012年7月27日~8月12日,第30届夏季奥运会将在英国伦敦举行。 读图1,回答第1~3题。

05_地质作用与地貌规律

1.营造地表形态的地质作用。 2.岩石类型及其循环过程。 3.地质构造类型,河流地貌的形成及其对聚落的影响。 1.结合重大地质灾害(如火山爆发、最新发生的地震等)考查内、外力作用。 2.根据景观图、剖面图和示意图判断出岩石类型和岩层新老关系。 3.依托景观图、剖面图、区域图等,结合石油开采、工程建设等热点,考查地质作用、地貌成因及地质构造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1.地壳运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内力作用中,地壳运动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方式,在地表形成大陆与洋底、山脉与 盆地等,奠定了地表形态的基本格局,总的趋势是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

2.外力作用形式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形成的相应地貌特点 (1)不同的区域主导性外力作用不同: ①干旱地区以风力作用为主;②湿润地区以流水作用为主;③高山地区以冰川作用为主;④沿海地区以海浪作用为主。 (2)同一种外力作用在不同区域形成不同地貌: ①流水作用:上游侵蚀,中游搬运,下游沉积。因此,上游高山峡谷,中游河道变宽,下游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冲积岛等。 ②冰川作用:高山上侵蚀——冰斗、角峰等;山下堆积——冰碛湖、冰碛垄等。 ③风力作用:在干旱地区,风力侵蚀作用为主,形成风蚀蘑菇、风蚀柱、雅丹地貌; 在风力搬运途中,形成移动沙丘、堆积地貌(如黄土高原)等。 3.地壳物质循环图判读方法,如下图所示: (1)关键是判断岩浆和岩浆岩。岩浆岩只能由岩浆直接冷却凝固而成,即只有一个箭头指向的就是岩浆岩。 (2)岩浆是岩石转化的“起点”,也是三类岩石的“归宿”,即有三个箭头指向。

(3)岩石均可经外力作用形成沉积岩;岩石均可经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三大类岩石都有可能重熔再生形成岩浆。 (4)三大类岩石中只有沉积岩含有化石和具有层理构造,并且是由外力作用形成的。 4.岩层新老关系的判断思路 (1)沉积岩是受沉积作用而形成的,因而一般的规律是岩层年龄越老,其位置越靠下,岩层年龄越新,其位置越靠上(接近地表)。 (2)岩浆岩可以按照其与沉积岩的关系来判断。喷出岩的形成晚于其所切穿的岩层,侵入岩晚于其所在的岩层。 (3)变质岩是在变质作用下形成的,多受岩浆活动的影响,因而变质岩的形成晚于其相邻的岩浆岩。 (4)如果是海底岩石,则离海岭越近,其形成的地质年龄越小,离海岭越远,其形成的地质年龄越大;或者说离海沟越近,形成的地质年龄越大,离海沟越远,形成的地 质年龄越小。注意进行上述判断时参照的必须是同一个海岭或者海沟。 5.背斜与向斜的判别方法 由于地壳运动的复杂性,仅从形态上判断背斜和向斜是不准确的,而岩层的新老 关系才是判断背斜和向斜的科学依据。例如,在下面的4幅图中,只画出了背斜或向 斜的地面以下的部分,若单纯凭借岩层形态判断背斜、向斜,往往会得出错误结论, 我们只有借助岩层的新老关系才能得出正确结论:A—背斜,B—向斜,C—背斜,D— 向斜。 6.河流的凹岸侵蚀、凸岸堆积

05地质作用与地貌规律

1.营造地表形态的地质作用。 2.岩石类型及其循环过程。 3.地质构造类型,河流地貌的形成及其对聚落的影响。 1.结合重大地质灾害(如火山爆发、最新发生的地震等)考查内、外力作用。 2.根据景观图、剖面图和示意图判断出岩石类型和岩层新老关系。 3.依托景观图、剖面图、区域图等,结合石油开采、工程建设等热点,考查地质作用、地貌成因及地质构造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1.地壳运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内力作用中,地壳运动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方式,在地表形成大陆与洋底、山脉与盆地等,奠定了地表形态的基本格局,总的趋势是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 水平 运动 垂直 运动 2.外力作用形式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形成的相应地貌特点 (1)不同的区域主导性外力作用不同:

①干旱地区以风力作用为主;②湿润地区以流水作用为主;③高山地区以冰川作用为主;④沿海地区以海浪作用为主。 (2)同一种外力作用在不同区域形成不同地貌: ①流水作用:上游侵蚀,中游搬运,下游沉积。因此,上游高山峡谷,中游河道变宽,下游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冲积岛等。 ②冰川作用:高山上侵蚀——冰斗、角峰等;山下堆积——冰碛湖、冰碛垄等。 ③风力作用:在干旱地区,风力侵蚀作用为主,形成风蚀蘑菇、风蚀柱、雅丹地貌;在风力搬运途中,形成移动沙丘、堆积地貌(如黄土高原)等。 3.地壳物质循环图判读方法,如下图所示: (1)关键是判断岩浆和岩浆岩。岩浆岩只能由岩浆直接冷却凝固而成,即只有一个箭头指向的就是岩浆岩。 (2)岩浆是岩石转化的“起点”,也是三类岩石的“归宿”,即有三个箭头指向。 (3)岩石均可经外力作用形成沉积岩;岩石均可经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三大类岩石都有可能重熔再生形成岩浆。 (4)三大类岩石中只有沉积岩含有化石和具有层理构造,并且是由外力作用形成的。4.岩层新老关系的判断思路

4地质作用与地貌(教师版)

第二章地质作用与地貌地貌 概念知悉 1.地质作用:引起地壳物质组成、内部构造和地表形态不断形成和变化的作用。按产生的 自然力可分为外力地质作用和内力地质作用。前者包括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等;后者包括地震作用、岩浆作用、变质作用和构造运动等,是地壳发展中的主导作用。 平原(海拔在200米以下;表面宽广,地平;分布在大河两岸和濒临海洋的地区。农业种植重视华北平原和东北平原的功能。) 高原(海拔在500米以上;地势起伏不大,但是边缘陡峭;山峦起伏,凹凸不平) 丘陵(海拔在200米-500米之间;坡度较缓;主要由低矮的山地组成) 盆地(四周高,中间低。能源时代的地质学重视盆地研究。1901年里海盆地石油占当时全球原油产量的50%,后来波斯湾盆地石油称霸。中国大庆油田在松辽盆地。) 山地(海拔在500米以上;起伏很大,坡度陡峻。山区面积广大,给交通运输和农业发展带来一定困难,但山区可提供林产、矿产、水能和旅游资源,为改变山区面貌、发展山区经济提供了资源保证。) 山地是众多山体的统称,由山岭和山谷组合而成。山脉是沿一定方向有规律分布的若干相邻

山岭的总称。山系是沿一定方向延伸,在成因上有联系、有规律分布的若干相邻山脉的总称。 孙子曰: 地形有通者、有挂者、有支者、有隘者、有险者、有远者。我可以往,彼可以来,曰通。通形者,先居高阳,利粮道,以战则利。可以往,难以返,曰挂。挂形者,敌无备,出而胜之,敌若有备,出而不胜,难以返,不利。我出而不利,彼出而不利,曰支。支形者,敌虽利我,我无出也,引而去之,令敌半出而击之利。隘形者,我先居之,必盈之以待敌。若敌先居之,盈而勿从,不盈而从之。险形者,我先居之,必居高阳以待敌;若敌先居之,引而去之,勿从也。远形者,势均难以挑战,战而不利。凡此六者,地之道也,将之至任,不可不察也。 孙子说:地形有"通"、"挂"、"支"、"隘"、"险"、"远"等六种。凡是我们可以去,敌人也可以来的地域,叫做"通";在"通"形地域上,应抢先占开阔向阳的高地,保持粮道畅通,这样作战就有利。凡是可以前进,难以返回的地域,称作"挂";在挂形的地域上,假如敌人没有防备,我们就能突击取胜。假如敌人有防备,出击又不能取胜,而且难以回师,这就不利了。凡是我军出击不利,敌人出击不利的地域叫做"支"。在"支"形地域上,敌人虽然以利相诱,我们也不要出击,而应该率军假装退却,诱使敌人出击一半时再回师反击,这样就有利。在"隘"形地域上,我们应该抢先占领,并用重兵封锁隘口,以等待敌人的到来;如果敌人已先占据了隘口,并用重兵把守,我们就不要去进攻;如果敌人没有用重兵据守隘口,那么就可以进攻。在"险"形地域上,如果我军先敌占领,就必须控制开阔向阳的高地,以等待敌人来犯;如果敌人先我占领,就应该率军撤离,不要去攻打它。在"远"形地域上,敌我双方地势均同,就不宜去挑战,勉强求战,很是不利。以上六点,是利用地形的原则。这是将帅的重大责任所在,不可不认真考察研究。 第一节内力作用与地貌 【基础知识整合】 (一)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 (1)S、P两类地震波的区别 代码类型传播速度能通过的介质

2020届高三地理专题04 地质作用与地质循环(详细答案)

2020届专题04地理 测试范围:地质作用与地质循环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澳大利亚的神奇岩石是名副其实的天然奇观。它是滨海嶙峋兀立的巨大黄岗岩巨石,读图完成1—3题。 1.嶙峋兀立的花岗岩居岩的主要岩石类型是() A.甲 B.乙 C.丙 D.丁 2.嶙峋兀立的花岗巨岩的成因是() A.变质作用 B.溶蚀作用 C.岩浆活动 D.风化作用 3.嶙峋兀立的花岗巨岩形成主要经历的地质过程依次是() A.岩浆侵入—地壳上升—海浪侵蚀 B.地壳上升—岩浆喷发—海浪侵蚀 C.板块运动—地壳上升—海浪侵蚀 D.岩浆侵入—地壳上升—风力侵蚀 读图,回答4—6题。 4.凤凰山、仙人冲、元宝山的地质构造是() A.向斜、背斜、向斜 B.断层、背斜、向斜 C.断层、向斜、背斜 D.背斜、向斜、背斜 5.仙人冲处地貌形态形成的正确原因是() A.槽部受到张力,不易受侵蚀 B.槽部受到挤压,岩石比较坚硬 C.顶部受到张力作用,易受侵蚀 D.岩石比较坚硬,易发生上下移动 6.关于图中所在地区正确规划利用的是() A.在凤凰山上进行天然气的勘探 B.在龙潭肖处一定不能建设水库 C.仙人冲处一定是良好储煤炭处 D.在元宝山中进行水资源的勘探 排石位于辽宁大连瓦房店骆驼山海滨森林公园东部岬角处,有一排礁石伸向海中,故名排石,下图为该景区著名景点。读图完成7—8题。

7.据图判断图示岩石类型属于() A.喷出岩 B.侵入岩 C.沉积岩 D.变质岩 8.图示地貌形成的原因可能是() A.风化和风力侵蚀 B.风化和流水侵蚀 C.风化和海浪侵蚀 D.风化和冰川侵蚀 下图为某地“沿110°E南北向地质剖面图”,读图完成9—10题。 9.该地质剖面的特点是() A.黄河至洛河之间为背斜 B.黄河至洛河之间是受到强大挤压力而成 C.北山为背斜山 D.渭河是在向斜处发育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剖面黄河至渭河段总体地势南高北低 B.花岗岩体中能发现岩石 C.北山和秦岭岩层的成因不一样 D.图示区域地貌特征主要是风力侵蚀形成 某一研究时刻的水面线与河底线包围的面积称过水断面。读图完成11—12题。 11.图中P表示() A.水流搬运 B.河床风化 C.水流沉积 D.河床沉积 10.流水作用与过水断面之间的关系是()

地质作用与地貌

河南中原鹤壁 1.读下列图和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示意图,甲为法国西海岸最大的沙丘,沙丘东边是郁郁葱葱的森林,沙丘以每年5米的速度持续向内陆推进。乙图为非洲西海岸塞内加尔河入海口处的沙洲,近年来该沙洲不断向南伸展。 (1)据图描述甲图沙丘的形成过程,并比较沙丘东西两侧坡度的差异及原因。 (2)沙洲是海陆相互作用的产物,试推断乙图中沙洲不断向南延伸的主要原因。【答案】 (1)海水落潮时,露出大面积沙滩,盛行西风会将沙吹向岸边,使沙丘增生,遇到森林阻挡,堆积而成。沙丘的西侧为西风的迎风坡,坡度缓;东侧受森林的阻挡,为背风坡,坡度陡。 (2)河流自北向南注入海洋,受海水的顶托作用,流速变慢,泥沙沉积;受自北向南的加那利寒流影响,沙洲不断向南延伸。 【解析】 试题分析: (1)考查地理现象的形成过程。法国西海岸最大的沙丘,当海水落潮时,沿海的沙滩露出水面,盛行西风会将沙吹向岸边,从而使沙丘向陆地伸展,遇到森林阻挡,堆积而成。该地位于欧洲西部,全年盛行西风,受西风的影响,沙丘的西侧坡度较缓和;东侧受森林的阻挡,为背风坡,坡度较陡。 (2)考查沙洲变化的原因。据地理位置分析,该地受自北而南洋流的影响,

使沙洲延伸方向与寒流的流向方向相同。 【考点定位】本题旨在考查沙洲变化的主要原因,考查沙丘东西两侧的坡度差异及其影响 2.(18分)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央视2016猴年春晚在“一带一路”的构想和“东西南北中,全民大联欢”的创作基调下,以北京为主会场,同时设置了西安、泉州、广州、呼伦贝尔四大分会场。 (1)在广州、呼伦贝尔两地中任选其一,描述其所在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8分) (2)说出秦岭和渭河平原形成与发展的内外力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6分) (3)简述呼伦贝尔地区开发风力资源的有利自然条件。(4分) 【答案】 ( 1)广州:位于低纬度沿海地区,珠江三角洲平原(地势低平);(2)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温和少雨,夏季高温多雨;(2分)河流径流量大(无结冰期,汛期长);(2分)自然植被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2分) 呼伦贝尔:纬度较高,地处内陆,内蒙古高原(地形平坦开阔);(2分)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差大,降水少;(2分)河流径流量小(且有结冰期);(2分)自然植被以温带草原为主。(2分) (2)内力作用: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3分)外力作用:秦岭主要表现为风化作用、风力与流水侵蚀作用;(2分)渭河平原主要表现为流水沉积作用(1分) (3)离冬季风源地近,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势力强盛,(2分)且地形平坦开阔,大风日数多,风力资源丰富。(2分)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系列练习:地质作用和地质地貌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系列练习:地质作用与地质地貌 一、选择题 下图为某河段沉积物研究采样区域,甲、乙、丙、丁为采样点。读图完成1~2题。 1.下列关于四处采样点沉积物颗粒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处沉积物颗粒大小较乙处稳定 B.丙处较丁处沉积物颗粒分选性强 C.丁处较丙处沉积物颗粒大 D.甲、乙、丙、丁四处沉积物颗粒由大到小 2.该河段沙洲较多,是因为( ) ①地势平坦,河床比降大②距海较远,海水顶托作用弱 ③河道宽阔,河流沉积作用强④上游水土流失,河流含沙量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第1题,乙处为河道分汊处,流量和流速都随河流中部沙洲的面积变化而变化,而甲处位于干流处,流量和流速较稳定,所以甲处沉积物颗粒大小较乙处稳定;丁处有芦苇丛,流水到达芦苇丛前缘时,由于芦苇丛的阻挡,流速减缓,水流搬运能力减弱,部分颗粒相对较大的物质在芦苇丛前缘沉积,而芦苇丛核心区流水挟带的是更小颗粒的物质,形成的沉积物会比较细而均匀,所以丁处沉积物颗粒分选性较丙处强;丙、丁之间有引航道分散水流,致使丁处流量减小,搬运能力减弱,沉积物颗粒变小;乙处为分汊河道处,流量小,丙处为分汊河道汇流处,流量大,所以乙处沉积物颗粒可能小于丙处。选A。第2

题,由图中经纬度可以判断,该河段主要为长江下游南京—镇江段,沙洲较多的原因:一是长江含沙量较大,这与长江中上游水土流失严重有关;二是此处为河流下游,河道宽阔,地势低平,河流流速较慢,导致河流搬运能力减弱,泥沙沉积;三是距海较近,海水顶托作用强,致使河流流速更慢,沉积作用更强。选C。 答案 1.A 2.C 下左图为我国某古镇分布示意图,下右图为该古镇街道走向示意图。据此回答3-4题。 3. 下列关于图中河流和古镇的说法正确的是 A. d河岸处沉积作用最强发生在夏季 B. 流水对c岸侵蚀形成曲流的主因是地转偏向力 C. 相对于a岸和b岸,d河岸在洪水期最不易决堤 D. b处河道泥沙淤积,航道较浅 4. 古镇街道走向的设计最有可能是为了 A. 垂直河岸,节省成本 B. 通风散热 C. 疏风防寒 D. 和河流走向保持一致,使交通便利 【答案】3. A 4. B 【解析】 3.据图可知:河流在ac段位于平原地区,平原形成曲流主要原因是凹岸侵蚀,凸岸堆积的结果,河岸d是凸岸,以沉积作用为主,夏季暴雨多,河流泥沙含量大,沉积作用最强发生在夏季,A正确;河岸c位于凹岸,易被侵蚀,其原因主要与惯性有关,B错。河岸d与a都位于凸岸,但d附近有湖泊,a处没有湖

地形地质作用与地貌专题

地形地质作用与地貌专 题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

专题地质作用与地貌 【知识结构】 【知识精讲】 知识点一:岩石类型及地壳物质循环 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是构成地貌、土壤的物质基础,是生命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基础,提供各种矿产资源。 1.岩石及其成因 岩石由一种或几种矿物的集合体,如花岗岩由长石、石英、云母等组成。按照岩石成因可以分为: 岩浆岩:岩浆在上升过程中冷却、凝结而成,在地表以下凝结(花岗岩)形成侵入岩;喷出地表冷却凝结形成喷出岩又叫火成岩(玄武岩); 沉积岩:岩石在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作用下形成由化学沉积物或生物遗体堆积而成如石灰岩,具有层理构造和化石。 变质岩:已生成的岩石在高温高压下成分和性质发生变化,形成变化岩,如石灰岩变质形成大理岩。 2.地壳物质的循环: 例1:(2011·大纲全国卷)读图,完成(1)~(2)题。 (1)组成该山体岩石的矿物直接来自 A.地表B.地壳上部C.地壳下部D.地幔 (2)在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中,该山体岩石在地球表层可转化为 A.喷出岩 B.侵入岩C.沉积岩D.变质岩 知识点二:地质作用与地貌 1.地表形态变化的原因——地质作用 地质作用:由于自然界原因,引起地壳的表面形态、组成物质和内部结分类能量来源表现形式相互关系 内力作用地球本身,主要是 放射性元素衰变产 生热能 地壳运动、岩浆 活动、变质作 用、地震 内力作用形成高山盆 地,外力作用把高山削 低凹地填平,两者同时 进行,一般内力作用起 主导作用 外力作用地球外部太阳辐射 能和重力能 风化、侵蚀、搬 运、沉积、固结 成岩 地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最新二轮复习专题--地质作用与地表形态

课题:地质作用与地表形态 迁安二中高三地理殷小亮 【考情分析】 考纲解读 1. 掌握内、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表现形式及对地表形态的影响。理解岩石圈的物质循环,明确 其过程及图示。 2. 结合具体地貌景观,分析其成因及分布。理解内力作用形成的褶皱山、断块山和火山的成因, 理解背斜、向 斜、断层的特征及对地貌的影响及其在找水、找矿、工程建设方面的意义。 目标一 地壳物质循环:理解岩石圈的物质循环,明确其过程及图示 目标检测(一) (2011 ?全国卷)读图1,完成(1)?(2)题。 目标:理解岩 石圈的物质 循环,明确其 过程及图示? 策略:小组抽 自 主 学 习 【自主回顾】 目标与策略 回顾必修一课本 30 — 42页文字部分. 目标:回顾已 学知识 策略:自习课 自主完成 【网络构建】参考金版教程 P17知识网面。 目标:整体 把握 本专题 内容 策略:组内探 讨,对网络进 行 讲解。 模块 【合作学习】 目标与策略 3. 了解河流地貌的形成、分布及其对聚落分布和生产、生活的影响。理解地形对交通线路布局 的影响。 (1) 组成该山体岩石的矿物直接来自( ) A .地表 B. 地壳上部 C. 地壳下部 D. 地幔 (2) 在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中,该山体岩石在地球表层可转化为( A .喷出岩 B.侵入岩 C .沉积岩 D.变质岩 (2012 ?临沂检测)2010年4月以来,冰岛南部埃亚菲亚德拉冰川附 近火山多次 大规模喷发。火山灰在 7 000?10 000米左右的高空形成了火 山灰云团,弥漫到欧洲大陆上空,给航空业造成了重大损失。 读图,回答 1?3题。 签决定展示 内 容,进行讲 解。 1.在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中, 的岩石分别是( ) A . 7, a B . 3, b 2 .冰岛火山灰弥漫到欧洲大陆上空,致使欧洲航空业蒙受巨大损失。其 主要动力来自( ) A .高空西风带 B .北大西洋暖流 C.极地东风带 D .东北信风带 3 .火山灰长期滞留在大气层, ①.全球沙尘暴肆虐 ③.温室效应加剧 A .①② B .②③ 能代表此次火山活动的地质过程及形成 除对飞行安全造成威胁外,还可能导致 ②.地球表面气温下降 ④?凝结核增多,降水增加 C .②④ D .①③ 目标二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① 掌握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的关系 ②常见的地质构造及实践意义 目标检测(二)(2012 ?江苏卷)图5是某地地形剖面及其地下同一沉积岩 目标:掌握内

地质作用与地貌

第七讲 地表形态的塑造 一、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思考:地质作用是不是都进行得很慢?试举例进行说明。 (二)岩石圈的物质循环——三大类岩石的转化 读图思考: ①常见的造岩矿物有 、 、 、 。 ②写出右图中字母的含义: A —岩浆,B —变质岩, C —沉积岩,D —沉积物, E —岩浆岩,a —高温熔融, b —变质作用,c e —冷却凝固 d —风化、侵蚀、搬运、沉积⑥判断沉积岩有哪些依据? 二、内力作用与地貌 (一)地壳运动与宏观地形 思考:试列举地壳垂直(升降)运动的证据? 高山上的海洋化石、冲积平原上的古土壤、海底的古河床等 2、板块构造学说 (1)六大板块及其分布

(2 思考:试分析“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原因? 正常情况下,年轻的褶皱山区,背斜向上拱形成山岭,向斜向下弯,形成谷地或盆地。由于背斜顶部受张力,岩石破碎,容易被侵蚀,被侵蚀得更快;向斜槽部受挤压,岩石坚硬,不易被侵蚀,被侵蚀速度更慢。而在年代较老的褶皱山区,外力作用强盛,背斜的地表形态常为山谷或盆地,向斜的地表形态为山岭。

(三)火山、地震活动与地貌 根据所学知识,思考: ①火山喷发的溶岩物质的堆积常常形成、、火山塞和玄武岩高原等地貌。 三、外力作用与地貌 (一)不同阶段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与地貌 思考:试分析山麓洪积扇(冲积扇)、洪积扇(冲积扇)平原的形成原因?洪积扇与冲积扇有何区别? 在干旱或半干旱地区的山前河流,每当暴雨或冰雪融化时,巨大的洪流流出山口后,坡度骤降,洪流迅速展开成辐射状散流,所携带的大量砾石、沙泥发生沉积,形成以沟口为中心的半圆形扇状堆积体称为洪积扇。几个相邻的大型洪积扇组成洪积扇平原。洪积扇与冲积扇只是发育环境不同,前者是季节性或突发性洪流作用下形成,后者是常年径流作用下形成。 思考:试分析崇明岛的形成原因及发展变化? 成因:长江水携带大量泥沙,在长江口由于流速减慢,泥沙在此大量沉积而形成河口冲积岛。 发展变化: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长江口南岸侵蚀作用较强,而北岸以沉积作用为主,河道总体上向南迁移;而岛屿北侧河道较浅,流速较慢,泥沙淤积较为严重,受泥沙沉积作用的影响,崇明岛面积不断扩大,以至与北岸相连成为大陆的一部分。

地形地质作用与地貌专题

专题地质作用与地貌 【知识结构】 地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知识点一:岩石类型及地壳物质循环 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是构成地貌、土壤的物质基础,是生命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基础,提供各种矿产资源。 1.岩石及其成因 岩石由一种或几种矿物的集合体,如花岗岩由长石、石英、云母等组成。按照岩石成因可以分为: 岩浆岩:岩浆在上升过程中冷却、凝结而成,在地表以下凝结(花岗岩)形成侵入岩;喷出地表冷却凝结形成喷出岩又叫火成岩(玄武岩); 沉积岩:岩石在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作用下形成由化学沉积物或生物遗体堆积而成如石灰岩,具有层理构造和化石。 变质岩:已生成的岩石在高温高压下成分和性质发生变化,形成变化岩,如石灰岩变质形成大理岩。 2.地壳物质的循环: 例1:(2011·大纲全国卷)读图,完成(1)~(2)题。 (1)组成该山体岩石的矿物直接来自 A.地表B.地壳上部 C.地壳下部 D.地幔 (2)在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中,该山体岩石在地球表层可转化为 A.喷出岩B.侵入岩 C.沉积岩

D.变质岩 知识点二:地质作用与地貌 1.地表形态变化的原因——地质作用 地质作用:由于自然界原因,引起地壳的表面形态、组成物质和内部结构发生变化 分类能量来源表现形式相互关系 内力 作用 地球本身,主要是放射 性元素衰变产生热能 地壳运动、岩浆活 动、变质作用、地震 内力作用形成高山盆地,外 力作用把高山削低凹地填 平,两者同时进行,一般内 力作用起主导作用外力 作用 地球外部太阳辐射能 和重力能 风化、侵蚀、搬运、 沉积、固结成岩 性质方向概念结果关系 水平运动 沿平行于地球表 面方向的运动 使地壳物质弯曲变形常形成巨 大褶皱山系,有的断裂张开,形 成裂谷和海洋 相伴发生,以水 平运动为主,垂 直运动为辅升降运动 (垂直运动) 沿垂直于地球表 面方向的运动 表现为地壳的抬升或下沉,引起 地表高低起伏和海陆变迁 板块概念:岩石圈(地壳和地幔上部软流层以上)被海岭、海沟等分割成许多单元。 全球六大板块:亚欧、美洲、非洲、印度洋、南极洲、太平洋(几乎全部是海洋)。 运动规律: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交界处地壳比较活动 板块张裂(生长边界)地区——裂谷或海洋(例证:大西洋、东非大裂谷) 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相撞:大陆边缘受挤压隆起 为岛孤和海岸山脉,大洋板块俯 冲到大陆板块之下形成海沟 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相撞:形成巨大的褶皱山系 (例证:喜马拉雅山系、阿尔卑斯山系)需要关注的几处地方: ①大褶皱山系、大岛弧链几乎都是消亡边界。如阿尔卑斯山脉、喜马拉雅山脉、安地斯山脉、日本群岛、马来群岛、新西兰等,均由两大板块碰撞挤压形成山脉、岛弧链、深海沟。 ②澳大利亚、南亚、阿拉伯半岛属于印度洋板块。 板块相撞(消亡边 界)地区 运动结果

地质作用

拓展:记外力作用名称的技巧分两步 ①动力:流水、风力、冰川、海浪 ②表现:侵蚀、搬运、堆积 ③将动力和表现组合即为各种外力作用 注:风化作用动力有三种,一种是物理风化,其动力是温度和气压的变化; 一种是化学风化,其动力是化学变化;一种是生物风化,其动力是生物的 代谢活动。 1.不同的区域主导性外力作用不同 (1)干旱、半干旱地区以风力作用为主,多风力侵蚀地貌和风力沉积地貌。 (2)湿润、半湿润地区以流水作用为主,多流水侵蚀地貌和流水沉积地貌。 (3)高山有冰川分布地区以冰川作用为主,多角峰、冰斗、“U”形谷、冰碛丘陵 等地貌。 (4)沿海地区以海浪作用为主,常见海蚀柱、海蚀崖和沙滩等地貌。 2.同一种外力作用在不同区域形成不同地貌 (1)流水作用:河流在上游多为高原、山地,以侵蚀为主,中游搬运,下游沉积。因此,上游高山峡谷,中游河道变宽,下游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冲积岛等(如下图所示)。 ①流水溶蚀: A.岩石类型:石灰岩 B.地貌类型: C. 地下水 喀斯特地貌的特点:有明显的溶洞与峰林,地表崎岖破碎。溶洞是石灰岩经水的溶蚀 作用形成的;钟乳石、石笋是石灰岩地区水中的可溶性盐类在低温状态下沉积而形的 ②流水沉积:在流出山口时形成山麓冲积扇;河流中下游形成冲积平原和河口三角洲。冲积扇三角洲(2)风力作用:在干旱区,在风源地附近,以风力侵蚀为主,形成风蚀蘑菇、风 蚀柱、雅丹地貌;在风力搬运途中,形成移动沙丘、黄土堆积地貌等。 沙丘:风沙流(带有大量沙粒的气流)遇阻(如遇到灌丛或石块)或风速减缓后 堆积于地面的丘状沙地,是风积地貌的基本类型。 沙丘类型:静止沙丘、流动沙丘(如果没有植被的滞阻,沙丘在风力作用下则成为 流动沙丘.它会淹没农田村舍,破坏交通) 沙丘分布:主要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在大河冲积平原或沿海平原的多沙地区也有(当风力盛行时,可以将沙搬远,就近堆积成为沙丘,如中国黄河下游平原和渤海西部沿海平原地区分布的沙丘) 移动沙丘构造静止沙丘构造戈壁沙漠黄土 实例: ①风力侵蚀 金字塔高度从建成时期的146.5米降至现在的136.5米,其原因:金字塔是由岩石堆砌而成的,位于热带沙漠地区,降水很少,日温差大,物理风化明显,风力的侵蚀作用很强。 敦煌莫高窟遭受破坏的自然原因:敦煌莫高窟地处干旱地区,风化风蚀作用显著,流水、冰川侵蚀作用少或没有。 ②侵蚀、沉积作用: 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因外力作用在成因上具有一定的联系,其如下:127 蒙古高原的裸岩荒漠是由风力侵蚀形成的,黄土高原的黄土是风力从蒙古高原搬运来的,华北平原是流水从黄土高原上搬运来的泥沙沉积而成。 (3)冰川作用:高山上侵蚀——冰斗、角峰、U形谷地等;山下堆积——冰渍湖、冰渍物(垄)等 考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