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祖本纪》整理(修订版).

《高祖本纪》整理(修订版).
《高祖本纪》整理(修订版).

《高祖本纪》知识点整理

一、字音

丰邑(yì)刘媪(ǎo)大泽之陂(bēi)晦(huì)暝(míng)蛟龙(jiāo)髯(rán)单父(Shànfǔ)泗(sì)水狎侮(xiá wǔ)貰(shì)酒酤(gū)酒讎(chóu)繇(yáo)喟然(kuì)豪桀(jié)绐(dài)拜谒(yè)无所诎(qū)酒阑(lán)箕帚(jīzhǒu)郦食其(Lìyìjī)游说(shuì)说(shuō)客长揖(yī)踞床(jù)斩以徇(xùn)荥(Xíng)阳

轘辕(Huányuán)黥(qíng)布章邯(hán)啖(dàn)以利

玉玺(xǐ)轵(zhǐ)道乃以秦王属吏(zhǔ)樊哙(fán kuài)飨(xiǎng)栈(zhàn)道跂(qǐ)东乡(xiàng)深堑(qiàn)垓(Gāi)下

绛(jiàng)侯汜水(fàn)帷(wéi)帐玉卮(zhī)击筑(zhú)

二、通假字

(1)诸所过毋得掠卤,秦人憙,秦军解:

“卤”通“掳”;“憙”通“喜”;“解”通“懈”

(2)此两家常折券弃责:“责”通“债”

(3)遂坐上坐,无所诎:“坐”通“座”;“诎”通“屈”

(4)无内诸侯军,稍征关中兵以自益,距之:

“无”通“毋”;“内”通“纳”;“距”通“拒”

(5)乃详尊怀王为义帝:“详”通“佯”

(6)不如决策东乡:“乡”通“向”

(7)高祖常繇咸阳:“常”通“尝”,曾经;“繇”通“徭”,服役。

(8)诸吏人皆案堵如故:“案堵”通“安堵”,不迁动,不变更。

(9)非有所侵暴,无恐:“无”通“毋”

(10)兵罢戏下:“戏下”通“麾下”

三、古今异义

(1)不事家人

..生产作业

..

家人:“平民百姓”今义:“家庭成员”

作业:“劳苦的工作”今义:“学习完成的功课”

(2)诽谤

..者族:公开批评、议论(今义:无中生有,说人坏话,毁人名誉)

(3)待诸侯至而定约束

..耳:规约,规章(今义:限制使不出范围)

(4)始大人常以臣无赖

..:没有出息(今义:游手好闲、品行不端的人)

(5)稍.征关中兵以自益:渐渐(今义:稍微)

(6)吾视沛公大人

..长者:德行高尚的人(今义:成人;敬辞,称长辈)

(7)军吏士卒皆山东

..之人也:崤山、函谷关以东的地域(今义:山东省)

(8)纵观

..,观秦皇帝:任人自由观看(今义:放眼观察形势等)

(9)大王起微细

..:地位低下(今义:非常细小)

(10)大王不尊号,皆疑不信

..:不安(今义:不相信)

(11)此其所以

..为我擒也:表原因(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四、词类活用

1. 使动用法

公始常欲奇此女,与贵人(使……与众不同)

降章邯(降:使……投降)

会项伯欲活张良(活:使……活命)

沛公从百余骑(从:使……跟从)

吾与诸侯曰,先入关者(王:使……做王)

2. 意动用法

武负、王媪见其上常有龙,怪之(怪:认为……奇怪)

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苦:以……为苦)沛公然其计(然:认为……正确)

3. 名词活用为动词

避仇从之客,因家沛焉(家:安家)欲约分王关中(王:称王)

秦王子婴素车白马(驾着白马白车)都彭城(都:定都)

诽谤者族(族:灭族)吕公因目固留高祖(用眼睛示意)

沛公引兵西(向西行进)还军霸上(驻扎)

与齐王信、建成侯彭越期会(约定日期)

4. 名词作状语

项羽与宋义北救赵(向北)夜往见良(在夜间)

诸将及士卒多道亡归(在途中)

5.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单父人吕公善沛令(善:与……交好)高祖竟酒,后(后:留到最后)

吕媪怒吕公曰(怒:对……发火)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先:赶在诸侯之前)6. 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及见怪(怪:怪现象)大王起微细(微细:平民,卑微的身份)

诛暴逆(暴逆:暴逆的秦朝)

五、特殊句式

1. 判断句

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怀王者,吾家项梁所立耳此三者,皆人杰也2. 被动句

此其所以为我擒也昌邑未拔(被攻占)

3、省略句

其先刘媪尝息(于)大泽之陂常繇(于)咸阳

因与(之)俱攻秦军进不满千钱,坐之(于)堂下遇彭越(于)昌邑4、倒装句

(1)状语后置句

又与秦军战【于蓝田南】系颈【以组】

(2)定语后置句

楚与诸侯(之慕从者)数万人诸将(过此者)多项羽王诸将(之有功者)(3)宾语前置句

不然,籍何以生此?(以何)何以得主约!是以兵大败(以是)

5. 固定格式:今某之业所就孰与

..仲多(与…相比)

六、一词多义

(1)相

吕公者,好相人(动词,给人看相)无如季相(名词,面相)

相与共尊汉王为皇帝 (共同、一起) 苟富贵,无相忘(互相)

至于幽暗昏惑无物以相之(辅助)(2)固

刘季固多大言,少成事(本来)

吕公因目固留高祖(坚持)

(3)引

因重敬之,引入坐(引领)沛公引兵西(率领)

(4)辙

去辄烧绝栈道(就)

有功者辄裂地而封为王侯(总是)(5)解

沛公以樊哙、张良故,得解归(逃脱)项羽解而东归(解散诸侯军队)

⑹因

避仇从之客,因家沛焉 (于是、就)

高祖因狎侮诸客(趁机)

蒙故业,因遗策(因袭、沿袭)

七、虚词

(1)则

太公往视,则见蛟龙于其上(就)

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如果)(2)因

高祖因狎侮诸客(趁机)

因与俱攻秦军(于是)

(3)然

然恐,不敢不服耳(表转折,“但是”)不然,籍何以生此(这样)喟然太息曰(……的样子)

(4)以

乃以秦王属吏(把)

二世使使者斩以徇(而,表承接)

沛公以樊哙、张良故,得解归(因为)啖以利(用)

可以有大功(凭借)

始大人常以臣无赖(动词,认为)

八:成语

1、一败涂地:形容失败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

出处:《史记·高祖本纪》:“天下方扰,诸侯并起,今置将不善,壹败涂地。”

2、约法三章:原指订立法律与人民相约遵守。后泛指订立简单的条款。

出处:《史记·高祖本纪》:“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

3、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指刘邦将从汉中出兵攻项羽时,故意明修栈道,迷惑对方,暗中绕道奔袭陈仓,取得胜利。陈仓,古县名,在今陕西省宝鸡市东。

4、运筹帷幄:指拟定作战策略。引申为筹划、指挥。

出处:《史记·高祖本纪》:“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5、高屋建瓴:把瓶子里的水从高层顶上倾倒。比喻居高临下,不可阻遏。

出处:《史记·高祖本纪》:“地势便利,其以下兵于诸侯,譬犹居高屋之上建瓴水也。”

九、其它字词

左股.(大腿)有七十二黑子摄.衣谢.之,延.上坐(提/道歉/请)

二世使使者斩以徇.(示众)乃以秦王属.(交付、委托)吏

非有功伐.(功劳)还军.霸上(驻扎)去辄烧绝.栈道(断)

与齐王等期.会而击楚军(约定日期)起为太上皇寿.(献酒献物,祝人长寿)父兄不能给.(供给,使足)可.四千余人(大约)

乃绐.为谒曰“贺钱万”(欺骗)示.鲁父老项羽头(给……看)

有功者害(嫉妒)之吾特(只是)为其以雍齿故反我为魏

复(免除赋税徭役)丰,比(和……一样)沛

十、重点翻译

(1)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

译文:他平素具有干大事业的气度,不干平常人家生产劳作的事。

(2)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乃绐为谒曰“贺钱万”,实不持一钱。

译文:高祖做亭长,平素就看不起这帮官吏,于是在进见的名帖上谎称“贺钱一万”,其实他一个钱也没带。

(3)足下必欲诛无道秦,不宜踞见长者。于是沛公起,摄衣谢之,延上坐。译文:如果您一定要诛灭没有德政的暴秦,就不应该坐着接见长者。于是沛公站起身来,整理衣服,向他道歉,把他请到上坐。

(4)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吾当王关中。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

译文:父老们苦于秦朝的苛虐法令已经很久了,批评朝政得失的要灭族,相聚谈话的要处以死刑,我和诸侯们约定,谁首先进入关中就在这里做王,所以我应当做关中王。我之所以把军队撤回霸上,是想等着各路诸侯到来,共同制定一个规约。

(5)可急使兵守函谷关,无内诸侯军,稍徵关中兵以自益,距之。

译文:可以赶快派军队守住函谷关,不要让诸侯军进来。并且逐步征集关中的兵卒,加强自己的实力,以便抵抗他们。

高祖本纪课前学案

《高祖本纪》学案 课前预习案 学习目标:对照注释,自主学习,利用工具书,着重解决以下练习,积累文言知识。 一、加点词语解释: 1、见其上常有龙,怪之 2、单父人吕公善沛令 3、避仇从之客,因家沛焉 4、进不满千钱,坐之堂下 5、吕公者,好相人 6、吕公因目固留高祖 7、公始常欲奇此女 8、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 9、守函谷关,无内诸侯军 10、汉王引诸侯兵北,示鲁父老头 11、吾虽都关中 12、及见怪,岁竟 13、吕媪怒吕公曰 14、破秦将王离军,降章邯 15、项羽与宋义北救赵 16、还军霸上 17、父老苦秦苛法久矣 18、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 19、不欲费人 20、沛公然其计 21、及其锋而用之 22、非有功伐,何以得主约 23、沛父兄固请,乃并复丰,比沛 24、游子悲故乡 25、给馈饷,不绝粮道 26、汉王复入璧,深堑而守之 27、吾特为雍齿故反我为魏 28、淮阴侯将三十万自当之 29、负约,更立沛公为汉王 30、始大人常以臣无赖 二、重点语句翻译: 1、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乃绐为謁曰:“贺钱万”,实不持一钱。 2、酒阑,吕公因目固留高祖。高祖竟酒,后。 3、公始常欲奇此女,与贵人。沛令善公,求之不与,何自妄许与刘季?

4、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 5、会项伯欲活张良,夜往见良,因以文谕项羽。 6、去辄烧绝栈道,以备诸侯盗兵袭之,亦示项羽无东意。 7、始大人常以臣无赖,不能治产业,不如仲力。今某之业所就孰与仲多? 8、怀王者,吾家项梁所立耳,非有功伐,何以得主约! 9、于是沛公起,摄衣谢之,延上坐。 10、高祖因狎侮诸客,遂坐上坐,无所诎。 11、沛公以为诈,乃用张良计,使郦生、陆贾往说秦将,啖以利。 12、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 13、乃以秦王属吏,遂西入咸阳。 14、项羽王诸将之有功者 三、重点实词积累: 1、如 ①意豁如也() ②怀王曰:“如约。”() ③公将如齐,与夫人皆行() ④臣少好相人,相人多矣,无如季相() ⑤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高祖本纪》教案1

《高祖本纪》教案1 ●教学目的: 1.分析人物形象,初步理解《史记》“不虚美、不隐恶”的史家实录精神。 2.分析人物刻画的艺术特色,理解对比法、互见法塑造人物形象、记述史实的方法与作用。 3.整理文言现象,积累文言知识。 ●教学重点:体会《史记》“实录”之精神。 ●教学方法:研习,讨论。 ●教学时间安排:3课时 课前准备: 1.复习《鸿门宴》,说说在此文中高祖给你留下的印象。 2.预习本文,写一篇介绍汉高祖的短文。 3.能流利朗读本文,划出不懂或者认为重要的字词。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提名学生说说《鸿门宴》中刘邦的形象。 公元前206年12月,在鸿门举行宴会,即历史上着名的“鸿门宴”,这是刘、项两个军事集团的第一次正面交锋,并由此展开了长达5年的“楚汉之争”。在鸿门宴中,司马迁运用对比,利用矛盾冲突等多种手法,塑造了项羽、刘邦、范增、张良等人物形象,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鸿门宴中的刘

邦坚决果断、能屈能伸、狡诈多端、圆滑机警、能言善变、礼仪备至。 《太史公自序》说:“子羽暴虐,汉行功德;愤发蜀汉,还定三秦;诛籍业帝,天下惟宁;改制易俗,作《高祖本纪》第八。”根据这个精神,司马迁在《高祖本纪》中记述了刘邦推翻秦朝、战胜项羽、建立汉朝的全部过程,肯定了西汉这位开国皇帝统一天下的历史作用。今天我们来学习司马迁专门为这位汉代开国皇帝写的传记《高祖本纪》,更深地了解高祖其人,进一步熟悉《史记》刻画人物的方法。 二、熟悉课文。 熟悉情节,疏通课文。 1.纪传体是以写人物为中心的,给一个人物写传记该写哪些内容?提名同学介绍刘邦的籍贯、出生和家庭,疏通第一小节。 明确:传记要介绍一个人的籍贯,出生,家庭,一生中的主要事件等。 第一小节叙高祖出生时候赋予传奇色彩,极言刘邦的出生不同凡响。 2.节选部分记叙了刘邦哪些主要事件? 自己概括,小组讨论。 依次提名概括各个部分的内容。 明确:1-4:好酒色,观秦始皇而叹,徒手赴宴却大言“贺

《淮阴侯列传》文言知识点 教师版

《淮阴侯列传》文言知识整理 一、指出通假字,并解释 1、常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常”通“尝”,曾经) 2、晨炊蓐食(“蓐”通“褥”,在床上) 3、不能死,出我袴下(“袴”通“胯”,两腿间) 4、于是信孰视之(“孰”通“熟”,仔细) 5、俯出袴下,蒲伏。(“蒲伏”通“匍匐”,跪在地上爬行) 6、禽夏说(“禽”通“擒”,拿下) 7、而两将之头可致戏下(“戏”通“麾”,军队) 8、能千里而袭我(“能”通“乃”) 9、亦已罢极(“罢”“疲”,疲倦) 10、从间道萆山而望赵军(“萆”通“蔽”,隐蔽) 11、于是信、张耳详弃鼓旗(“详”通“佯”,假装) 12、东乡坐,西乡对(“乡”通“向”,朝着) 13、兵法又倍山陵(“倍”通“背”,背靠) 14、今者将军令臣等反背水陈(“陈”通“阵”,列队) 15、居常鞅鞅(“鞅鞅”通“怏怏”,不满意,郁闷失意的样子) 16、人言公之畔(“畔”通“叛”,背叛) 17、弟举杯(“弟”通“第”,但,只管) 18、亨之(“亨”同“烹”,煮) 19、而天下已集(“集”通“辑”,安定,和睦) 20、秦失其鹿(“鹿”通“禄”)比喻皇帝之位。引申为政权。 21、上常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常”通“尝”“不”通“否”) 22、辟左右与之步于庭:(“辟”同“避”,使动,使…回避) 二、指出古今异义词,并解释 1、始为布衣时(古义:百姓;今义:粗布衣服) 2、贫无行(古义:品行;今义:可以) 3、愿君留意臣之计(古义:考虑;今义:注意,小心) 4、我哀王孙而进食(古义:年轻人;今义:王的子孙,后泛指贵族子弟) 5、上常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古义:闲暇无事的样子;今义:镇定,不慌张) 6、若虽长大,好带刀剑(古义:长得高大;今义:体貌高大壮伟) 7、辟左右与之步于庭(古义:随从;今义:左面和右面) 8、山东大乱,异姓并起(古义:崤山以东;今义:山东省) 9、英俊乌集(古义:英雄豪杰;今义:俊美并有英气) 10、未肯击前行古义:先头部队今义:向前行走 11、有能生得者购三千古义:悬赏今义:购买 12、信由此日夜怨望古义:恨今义:埋怨 13、如我能将几何古义:多少士兵今义:几何学 三、找出词类活用的词,说明其用法,并解释 1、又不能治生商贾(以…为生)

高祖本纪文言知识点梳理归纳

高祖本纪文言知识点梳理归纳 《高祖本纪》文言知识点梳理归纳 一、指出下列居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此两家常折券弃责(“责”通“债”,债务) 2、高祖常繇咸阳(“常”通“尝”,曾经;“繇”通“徭”,服役) 3、高祖因狎侮诸客,遂坐上坐,无所诎(“坐”通“座”,座位;“诎”通“屈”,) 4、所过毋得掠卤,秦人憙,秦军解,因大破之(“掠卤”通“掠掳”,抢人抢物;“憙”通“喜”,高兴;“解”通“懈”,松懈) 5、吏人皆案堵如故(“案堵”通“安堵”,不迁动,不变更) 6、急使兵守函谷关,无内诸侯军,稍征关中兵以自益,距之(“无”通“毋”,不要;“内”通“纳”,接纳;“距“通“拒”) 7、详尊怀王为义帝(“详”通“佯”,假意) 8、四月,兵罢戏下(“戏”通“麾”) 9、不如决策东乡,争权天下(“乡”通“向”,面向) 二、指出古今异义词,并解释。 (1)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大度:古远大抱负,今气量宽宏,能宽容人........ 家人:句中古义“平民百姓”今义“一家人” 生产作业:句中古义“所从事的谋生职业”今义“从事生产活动” (2)纵观,观秦皇帝古:任人自由观看今:从前往后看..

(3)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句中古义:规约,规章今义:限制使不出范围.. (4)军吏士卒皆山东之人也古:崤山、函谷关以东的地域今:山东省 (5)始大人常以臣无赖句中古义:没有出息今义:游手好闲、品行不端的人.. 三、找出活用的词,并说明用法,解释意义。 1. 武负、王媪见其上常有龙,怪之怪:意动 2. 及见怪形作名怪:怪现象 3. 单父人吕公善沛令善:形作动与??交好 4. 因家沛焉名做动安家 5. 进不满千钱,坐之堂下使动使??坐 6. 吕公因目固留高祖名作动用目示意 7. 公始常欲奇此女使动使??奇 8. 降章邯使??投降 9. 秦王子婴素车白马名作动驾着白车白马 10. 先入关者王之使动使??为王 11. 吾当王关中名作动称王 12. 会项伯欲活张良使??活 13. 夜往见良连夜 14. 沛公从百余骑使动 15. 项羽遂西名作动

高祖本纪学案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有一首诗叫《大风歌》,同学们会背吗?你们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吗?(刘邦)他又叫汉高祖。汉高祖刘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写诗的皇帝,其诗作——《大风歌》被誉为“千古人主第一词”。刘邦又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由平民登上帝位的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御驾亲征而统一天下的皇帝。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司马迁为他写的传记《高祖本纪》。 二、展示教学目标,并板书 1、研读1—4段,积累文言语基。 2、分析人物形象,初步理解《史记》“不虚美、不隐恶”的史家实录精神。 三、检查预习情况 指明生朗读课文(1-4节),注意读准字音。 刘媪大泽之陂美须髯狎侮贳酒酒雠折券弃责繇咸阳喟然太息单父人吕公乃绐为谒曰四、自主学习一划出难理解的字词句。 一、二段字词积累: 1)其先刘媪常息于大泽之陂 2)是时雷电晦冥 3)已而有身 4)喜施,意豁如也 5)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 6)廷中吏无所不狎侮 7)常从王媪、武负贳酒 8)武负、王媪见其上常有龙,怪之

9)高祖每酤留饮,酒雠数倍 10)岁竟,此两家常折券弃责 三、四段字词积累: 11)高祖常繇咸阳,纵观 12)单父人吕公善沛公 13)避仇从之客,因家沛焉 14)素易诸吏,乃绐为谒曰 15)因重敬之,引入坐 16)高祖因狎侮诸客,遂坐上坐,无所诎 17)酒阑,吕公因目固留高祖 18)高祖竟酒,后 19)臣少好相人,相人多矣,无如季相 20)臣有息女,愿为季箕帚妾 21)公始常欲奇此女,与贵人 22)求之不与,何自妄许与刘季 23)卒与刘季 自主学习二 ?纪传体是以写人物为中心的,这四段主要记叙了刘邦哪些主要事件?(自己概括) ?刘媪尝息大泽之陂生下高祖 ?刘邦好酒及色 ?纵观秦始皇而叹 ?徒手赴宴大言“贺钱万” 五、小组合作学习(赏析课文,迅速捕捉信息、认真思考、探究、归纳加深对刘邦人物的理解)

史记知识点

《史记》选读重点词句整理 《高祖本纪》 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远大的抱负一般百姓所从事的谋生职业 及见怪,岁竟,此两家常折券弃责终了同“债” 高祖常繇咸阳,纵观同“尝”,曾经 单父人吕公善沛令,避仇从之客,因家沛焉交好,与……友好 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乃绐为谒曰“贺钱万”向来看不起,轻视 (吕公)见高祖状貌,因重敬之,引入坐引领 高祖因狎侮诸客,遂坐上坐,无所诎趁机同“屈”,理亏,不安 酒阑,吕公因目固留高祖将尽用眼睛示意坚持 臣有息女,愿为季箕帚妾生,亲生 于是沛公起,摄衣谢之整理,提起道歉 将陈留兵,与偕攻开封一同 杨熊走之荥阳,二世使使者斩以徇示众 因张良遂略韩地轘辕通过 及项羽杀宋义,代为上将军,诸将黥布皆属归属,归附 又与秦军战于蓝田南,益张疑兵旗帜悬挂 诸所过毋得掠卤,秦人憙,秦军解同“掠掳”,抢人财物同“喜”同“懈”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宽而薄的丝带 乃以秦王属,遂西入咸阳交付委托 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灭族处死 且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再说规约 乃使人与秦吏行县乡邑,告谕之使……明白,知道 秦人大喜,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犒劳 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如果 可急使兵守函谷关,无内诸侯军,稍征关中兵以自益,距之。沛公然其计 同“纳”,接纳逐步同“拒”认为……正确 会项伯欲活张良,夜往见良,因以文谕项羽,项羽乃止救活,使……活明告 沛公从百余骑,驱之鸿门,见谢项羽带着,使……跟从谢罪 沛公以樊哙、张良故,得解归逃脱,解脱 怀王者,吾家项梁所立耳,非有功伐,何以得主约!“伐”意同“功”,功勋计持 乃详尊怀王为义帝,实不用其命同“佯”,假装服从 四月,兵罢戏下,诸侯各就国同“麾下”到……去 项羽王诸将之有功者,而王独居南郑。是迁也封……为王流放 乃进兵追项羽,至阳夏南止军使……停下 与齐王信、建成侯彭越期会而击楚军约定 汉王复入壁,深堑而守之营垒 项羽之卒可十万。淮阴先合,不利,却大约后退 汉王引诸侯兵北,示鲁父老项羽头,鲁乃降向……展示,给……看 遂以鲁公号葬项羽穀城按照 驰入齐王壁,夺其军营垒 诸君必以为便,便国家便利于国家 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嫉恨 始大人常以臣无赖,不能治产业,不如仲力。今某之业所就孰与仲多?

高祖本纪教学案

高祖本纪 学习目的: 1、了解司马迁笔下刘邦这一人物形象。 2、认识体会《史记》中“不虚美、不隐恶”的史家传统。 3、感悟文本,领略《史记》文史结合的特点。 4、了解司马迁首创的互见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学习司马迁作为一个伟大史学家的卓越品质和无私精神。 学习重点 1、学习课文中重要文言词语及句式。 2、揣摩文本中体现的文学艺术特色。 3、全面了解刘邦这一人物形象。 第一课时 学习内容及步骤: 第一步: 自读1-4段,疏通字词句: 第1段: 字义:大泽之陂.(水边、堤岸) 已而 ..有身(不久) 特殊句式: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判断句 其先刘媪尝息大泽之陂省略句省略“于” 第2段: 字义:高祖每酤.留饮(买酒) 怪.之(以……为怪,意动用法) 及见怪.(奇怪的现象,形作动) 此两家常折券弃责.(同“债”债务) 不事家人 ..生产作业(平民百姓,古今异义) 第3段: 字义:高祖常繇.咸阳(同“徭”,服役) 大丈夫当如.此也(像这样,古今异义) 特殊句式:高祖常繇咸阳省略句省略“于” 第4段: 字义:因家.沛焉(安家,名作动) 坐.之堂下(使……坐。使动用法) 无所诎.(同“屈”,理亏)

公始常欲奇. 此女(使与一般人不同) 特殊句式:迎之门省略句省略“于” 引入坐省略句省略“之” 吕公女乃吕后也判断句 第二步: 小结: 1、这四段主要记述了哪些情节? 明确:刘媪尝息大泽之陂生下高祖,刘邦好酒及色,纵观秦始皇而叹,徒手赴宴大言“贺钱万”等 2、纵观秦始皇而叹一节中,流露出刘邦的什么心理? 明确:流露对自己境况的不满,对秦始皇仰慕,对权利渴求的复杂心理。 3、以上情节可看出刘邦哪些特点? 明确:出生不凡,仁而爱人,性情豁达,但又有无赖举动。 第三步: 疏通5—7字词句: 第5段 字义:沛公引兵西. (向西进发名作动) 西. 过高阳(向西名作状) 可. 四千余人(大约) 昌邑未拔. (被攻占) 特殊句式:遇彭越昌邑省略句省略“于” 昌邑未拔被动句 与偕攻开封省略句省略“之” 第6段: 字义:降. 章邯(使……投降,使动用法) 诸所过毋得掠卤.. (同“掠掳”) 秦人憙. (同“喜”) 秦军解. (同懈) 特殊句式:代为上将军省略句省略“之” 啖以利状语后置句 又与秦军战于蓝田南省略句省略主语“沛公” 第7段: 字义:系颈以组. (丝带) 还军. 霸上(驻军,名作动) 先入关者王. 之(使……为王) 且吾所以.. 还军霸上(……的原因) 特殊句式:系颈以组状语后置句 降轵道旁省略句省略“于” 且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所以”固定句式

高祖本纪知识点整理

一、实词积累 1、常用通假字 (1)此两家常折券弃责.“责”通“债” (2)遂坐上坐,无所诎.“诎”通“屈” (3)诸所过毋得掠卤 ..,秦人憙.,秦军解.“解”通“懈” (4)无内.诸侯军……距.之“内”通“纳”“距”通“拒” (5)乃详.尊怀王为义帝“详”通“佯” (6)不如决策东乡.“乡”通“向” 2、古今异义词 (1)不事家人 ..生产作业 ..家人:句中古义“一般人”今义“一家人” 作业:句中古义“劳苦的工作”今义“学习完成的功课” (2)诽谤 ..者族句中古义:公开批评、议论今义:无中生有,说人坏话,毁人名誉 (3)待诸侯至而定约束 ..耳句中古义:规约,规章今义:限制使不出范围 (4)稍.征关中兵以自益句中古义:渐渐今义:稍微 (5)始大人常以臣无赖 ..句中古义:没有出息今义:游手好闲、品行不端的人 3、一词多义 (1)吕公者,好相.人(动词,给人看相) 无如季相.(名词,面相) (2)刘季固.多大言,少成事(本来) 吕公因目固.留高祖(坚持) (3)因重敬之,引.入坐(引领) 沛公引.兵西(率领) (4)去辄.烧绝栈道(就) 有功者辄.裂地而封为王侯(总是) (5)沛公以樊哙、张良故,得解.归(逃脱) 项羽解.而东归(解散诸侯军队) 二、词类活用 1、使动用法 公始常欲奇.此女,与贵人(使……与众不同) 降.章邯(使……投降) 会项伯欲活.张良(使……活命) 沛公从.百余骑(使……跟从) 2、意动用法 武负、王媪见其上常有龙,怪.之(认为……奇怪) 父老苦.秦苛法久矣(以……为苦) 沛公然.其计(认为……正确) 3、名词活用为动词 避仇从之客,因家.沛焉(安家)

《高祖本纪》复习学案 教案教学设计

《高祖本纪》复习学案教案教学设计 《高祖本纪》复习学案(转载) 一、. 复习目标 1. 分析人物形象,初步理解《史记》“不虚美、不隐恶”的史家实录精神。 2. 掌握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的用法等文言知识,并能翻译重要的句子。 二、《高祖本纪》文言知识整理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1)大泽之陂( bei )(2)高祖常繇咸阳( yao ) (3)乃以秦王属吏(zhu )(4)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 xiang ) (5)日夜跂而望归(qi )(6)随刘贾、齐梁诸侯皆大会垓下(gai ) (7)高祖奉玉卮( zhi ) 2、解释重点词语 左股有七十二黑子(大腿) 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轻视)

昌邑未拔(攻下) 摄衣谢之,延上坐(提/道歉/请) 二世使使者斩以徇(示众) 乃以秦王属吏(交付、委托) 非有功伐(功劳) 还军霸上(驻扎) 去辄烧绝栈道(断) 与齐王等期会而击楚军(约定日期) 乃即皇帝位氾水之阳(水的北面) 起为太上皇寿(献酒献物,祝人长寿)父兄不能给(供给,使足) 可四千余人(大约) 单父人吕公善沛令(与……交好) 乃绐为谒曰“贺钱万” (欺骗) 有功者害之(嫉妒) 示鲁父老项羽头(给……看) 萧何为主吏(主管、主持) 3. 指出通假字 (1)此两家常折券弃责“责”通“债” (2)遂坐上坐,无所诎“诎”通“屈”

(3)诸所过毋得掠卤,秦人憙,秦军解“卤”通“掳” “憙”通“喜” “解”通“懈” (4)无内诸侯军……距之“内”通“纳” “距”通“拒” (5)乃详尊怀王为义帝“详”通“佯” (6)不如决策东乡“乡”通“向” 4. 解释古今异义词 (1)不事家人生产作业 家人:句中古义“平民百姓” 今义“家庭成员” 作业:句中古义“劳苦的工作” 今义“学习完成的功课” (2)诽谤者族句中古义:公开批评、议论 今义:无中生有,说人坏话,毁人名誉 (3)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句中古义:规约,规章 今义:限制使不出范围 (4)始大人常以臣无赖句中古义:没有出息 今义:游手好闲、品行不端的人 5. 一词多义解释 (1)相 吕公者,好相人(动词,给人看相) 无如季相(名词,面相)

《高祖本纪》重点句翻译知识分享

《高祖本纪》重点句 翻译

1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 他平常就有远大抱负,不从事一般老百姓所从事的谋生职业。 2高祖每酤留饮,酒雠数倍。 高祖每次去买酒畅饮,店里售出的酒是平日的几倍。 3及见怪,岁竟,此两家常折券弃责。 等到看见了(有龙出现的)怪现象,年终,这两家常常毁掉欠据,免除债务。 4单父人吕公善沛令,避仇从之客,因家沛焉。 单父县人吕公与沛县县令相交好,吕公因避仇人到沛县县令家作客,于是把家迁到沛县。 5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乃绐为谒曰“贺钱万”,实不持一钱。 高祖做亭长,平时就看不起各个官吏,就在进见的名帖上谎称“贺钱一万”,其实不带一个钱。 6高祖因狎侮诸客,遂坐上坐,无所诎。 高祖趁机戏弄那些宾客,就坐到上座去,一点儿也没有不安的感觉。 7酒阑,吕公因目固留高祖。高祖竟酒,后。 酒席将散,吕公用目示意,坚持让高祖留下。高祖喝完了酒,留下不走。 8诸将过此者多,吾视沛公大人长者。 经过此地的各将领多了,我看沛公是个德行高尚忠厚老实的人。 9于是沛公起,摄衣谢之,延上坐。 于是沛公站起来,提起衣服,向郦食其道歉,把他请到上坐。 10诸所过毋得掠卤,秦人憙,秦军解,因大破之。 全军所过之处,不得抢人抢物,秦地的人很高兴,秦军松懈,趁机大败秦军。

11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玺符节,降轵道旁。 秦王子婴驾着白车白马,用丝带系着脖子,封好皇帝的御玺和符节,在轵道旁投降。 12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 父老们受秦朝苛虐法令的苦很久了,非议国政的灭族,相聚谈话的要处死。 13且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 况且我把军队撤回霸上的原因,是想等着各路诸侯到来再制定规矩、制度。/ 14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 如今若他来了,沛公您恐怕就不能拥有这个地方。 15可急使兵守函谷关,无内诸侯军,稍征关中兵以自益,距之。 可以赶快派军队守住函谷关,不要接纳诸侯军,逐步征集关中的兵卒来加强自己的实力,抵抗他们。 16沛公欲王关中,令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 沛公要在关中称王,让子婴做丞相,占有所有珍宝。 17会项伯欲活张良,夜往见良,因以文谕项羽,项羽乃止。 恰巧项伯想救张良,在夜里前往拜见张良,用不能攻杀刘邦的道理劝告项羽,项羽才停止。 18沛公从百馀骑,驱之鸿门,见谢项羽。 沛公带了百余名随从骑兵,驱马到鸿门,拜见项羽,向他道歉。 19怀王者,吾家项梁所立耳,非有功伐,何以得主约!本定天下,诸将及籍也。 怀王,是我家项梁拥立的,没有什么功劳,凭什么主持约定呢!本来平定天下的,就是各路将领和我项籍。 20乃详尊怀王为义帝,实不用其命。

高祖本纪字词整理及重点句子翻译(可编辑修改word版)

高祖本纪 司马迁(约前145-前87 年)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字子长。所著《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中国自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起始共3000 多年的历史,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重点词解】 1.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轻视) 2.摄衣谢之,延上坐(道歉) 3.二世使使者斩以徇(示众) 4.乃以秦王属吏(交付、委托) 5.还军霸上(驻扎) 6.去辄烧绝栈道(断) 7.汉王复入壁(营垒) 8.与齐王等期会而击楚军(约定日期) 9.诸侯及将相相与共请尊汉王为皇帝(共同) 10.乃即皇帝位氾水之阳(水的北面) 11.父兄不能给(供给,使充足) 12.可四千余人(大约) 13.意豁如也(……的样子) 14.其先刘媪尝息大泽之陂(曾经)(休息)(水边,堤岸) 15.是时雷电晦冥(天色昏暗;冥:昏暗) 16.已而有身(不久) 17.隆准而龙颜(鼻子)(上额) 18.常有大度(平常)(气度,抱负) 19.不事家人生产作业(平民百姓) 20.廷中吏无所不狎侮(戏弄耍笑) 21.常从王媪、武负贳酒(去)(赊欠) 22.高祖每酤留饮,酒雠数倍(买酒)(售、卖出) 23.岁竟,此两家常折券弃债(年终;竟:完毕,终了)(毁掉)(同“债”,债务) 24.高祖常繇咸阳,纵观,观秦皇帝(同“尝”,曾经)(同“徭”,服役)(任人自由观看) 25.避仇从之客(做客,名次活用作动词) 26.乃绐为谒曰(于是)(欺骗,诈说)(写)(名帖) 27.好相人(动词,给人看相) 28.引入坐(引领)(同“座”,座位) 29.遂坐上坐,无所诎(同“座”,座位)(同“屈”理亏,此有不安的意思) 30.酒阑(将尽、将终) 31.吕公因目固留高祖(用眼色,名次活用作状语)(坚持) 32.高祖竟酒,后(酒席散罢)(留下不走) 33.无如季相(面相) 34.臣有息女(亲生女儿;息:生) 35.公始常欲奇此女(起初)(异,使与一般人不同,使动用法)

高祖本纪教案

教学课题:《高祖本纪》 教案背景:选修课的设计,必须以课程目标和学生的需求为依据,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现状,既要有新内容新发展,又不能超出学生可能接受的实际水平。不能把选修课上成对于必修课的补习课和应考的复习辅导课,也不能简单地照搬大学里的选修课。和必修课一样,选修课的教学要求应该设定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所以我从学校自身的条件出发,立足于反映社会发展需求和学生的愿望认真设计必修课程。深入了解到学生对历史性故事的文章一般还是比较有兴趣的,但往往也只注意精彩的故事情节,而忽略句子词语的深刻解读,教师要循循善诱,让学生细细品读课文中的含义深刻的句子和精美的词语。新课标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在本课教学中贯穿自学探究,引导学生自学、教会学生学习是我们的目的,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教材分析:《高祖本纪》是高中语文选修课(<史记>选读)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文言文,旗帜鲜明地体现了<史记>的史家传统“不虚美不隐恶”。文章情文并茂、语言流畅,多处采用对比的手法,通过形象化的语言表现出来。学习本文有助于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及学生全面的评价一个人综合能力。 教学目标:1、分析人物形象,初步理解《史记》“不虚美、不隐恶”的史家实录精神。 2、分析人物刻画的艺术特色,理解对比法、互见法塑造人物形象、记述史实的方法与作用。 教学重点:分析人物形象,认识“不虚美,不隐恶”的史家传统。 教学难点:分析人物刻画的艺术特色,理解对比法、互见法塑造人物形象、记述史实。教学手段:诵读法自读法问题探讨法的方法与作用。 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有一首诗叫《大风歌》,同学们会背吗?你们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吗?(刘邦)他又叫汉高祖。汉高祖刘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写诗的皇帝,其诗作——《大风歌》被誉为“千古人主第一词”。刘邦又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由平民登上帝位的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御驾亲征而统一天下的皇帝。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司马迁为他写的传记《高祖本纪》。

高祖本纪公开课教案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提名学生说说《鸿门宴》中刘邦的形象。 公元前206年12月,在鸿门举行宴会,即历史上著名的“鸿门宴”,这是刘、项两个军事集团的第一次正面交锋,并由此展开了长达5年的“楚汉之争”。在鸿门宴中,司马迁运用对比,利用矛盾冲突等多种手法,塑造了项羽、刘邦、范增、张良等人物形象,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鸿门宴中的刘邦坚决果断、能屈能伸、狡诈多端、圆滑机警、能言善变、礼仪备至。今天我们来学习司马迁专门为这位汉代开国皇帝写的传记《高祖本纪》,更深地了解高祖其人,进一步熟悉《史记》刻画人物的方法。 二、熟悉课文。 (一)熟悉情节,疏通课文。 1.纪传体是以写人物为中心的,给一个人物写传记该写哪些内容?提名同学介绍刘邦的籍贯、出生和家庭,疏通第一小节。 传记要介绍一个人的籍贯,出生,家庭,一生中的主要事件等。 第一小节叙高祖出生时候富于传奇色彩,极言刘邦的出生不同凡响。 2.节选部分记叙了刘邦哪些主要事件?(分组概括,同时点击重要字词和句式) (1)自己概括,小组讨论。 (2)依次提名概括各个部分的内容。(泛读) 1-4:好酒色,观秦始皇而叹,徒手赴宴却大言“贺钱万”,貌相奇贵得取吕氏。 5-17:见郦生,大战蓝田,入关约法三章,赴鸿门谢罪,被封汉王,明烧绝栈道示无意东归,暗决策东进试夺天下,进兵追击项羽,垓下打败项羽,氾水称帝。 18-20:雒阳南宫论成败,入都关中,未央宫举杯戏父,高祖还乡,崩于长乐宫。 3.请同学介绍刘邦,要求把籍贯,出生,家庭,一生中的主要事件等都介绍进去。 4.总结三个部分的内容。 第一部分(1-4):刘邦姓氏、籍贯、家庭、出生以及做泗水亭长时候的事情。 第二部分(5-17):入关灭秦,打败项羽,氾水称帝的全过程。 第三部分(18-20):称帝之后。 (二)疏通本文中的重要字词和句式。 1.说说各个部分中哪些词语需要注意的。(精读) (1)按组阅读,教师巡视,了解阅读情况。分组讨论回答。 (2)教师同时补充各组中需要注意的重要字词以及句子。 (3)其他组的同学提出在预习中划出的不懂以及难懂的问题。 2.总结文言现象(分组课后完成) (1)通假字: 此两家常折券弃责高祖常繇咸阳遂坐上座,无所诎沛中豪桀诸所过毋得掠卤,秦人憙,秦军解 诸吏人皆案堵如故非有所侵暴,无恐可急使兵守函谷关,无内诸侯军稍征关中兵以自益,距之 乃详尊怀王为义帝兵罢戏下不如决策东乡 (2)词类活用 武负、王媪见其上常有龙,怪之 单父人吕公善沛令 避仇从之客,因家沛焉 坐之堂下:等于说“使之坐于堂下”,让他坐在堂下。 吕公因目固留高祖目:用眼色示意。 公始常欲奇此女 欲约分王关中

高祖本纪知识点(史上最全)

高祖本纪知识点(史上最全) 一、字音 丰邑(yì)刘媪(ǎo)大泽之陂(bēi)晦(huì)暝(míng)蛟龙(jiāo) 髯(rán)单父(Shànfǔ)泗(sì)水狎侮(xiáwǔ)貰(shì)酒酤(gū)酒讎(chóu)繇(yáo)喟然(kuì)豪桀(jié)绐(dài)拜谒(yè) 无所诎(qū)酒阑(lán)箕帚(jīzhǒu)郦食其(Lìyìjī)游说(shuì)说(shuō)客长揖(yī)踞床(jù)斩以徇(xùn)荥(Xíng)阳 轘辕(Huányuán)黥(qíng)布章邯(hán)啖(dàn)以利 玉玺(xǐ)轵(zhǐ)道乃以秦王属吏(zhǔ)樊哙(fán kuài)飨(xiǎng)栈(zhàn)道跂(qǐ)东乡(xiàng)深堑(qiàn)垓(Gāi)下 绛(jiàng)侯汜水(fàn)帷(wéi)帐玉卮(zhī)击筑(zhú) 二、重点字词 左股有七十二黑子(大腿)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轻视)昌邑未拔(攻下)摄衣谢之,延上坐(提/道歉/请)二世使使者斩以徇(示众)乃以秦王属吏(交付、委托)非有功伐(功劳)还军霸上(驻扎)去辄烧绝栈道(断)与齐王等期会而击楚军(约定日期)乃即皇帝位氾水之阳(水的北面)起为太上皇寿(献酒献物,祝人长寿)父兄不能给(供给,使足)可四千余人(大约) 单父人吕公善沛令(与……交好) 乃绐为谒曰“贺钱万” (欺骗) 有功者害之(嫉妒) 示鲁父老项羽头(给……看) 萧何为主吏(主管、主持) 三、通假字 1、此两家常折券弃责(“责”通“债”,债务) 2、高祖常繇咸阳(“常”通“尝”,曾经;“繇”通“徭”,服役) 3、沛中豪桀吏闻令有重客(“桀”通“杰”) 4、高祖因狎侮诸客,遂坐上坐,无所诎(“坐”通“座”,座位;“诎”通“屈”,) 5、诸所过毋得掠卤,秦人憙,秦军解,因大破之(“掠卤”通“掠掳”,抢人抢物;“憙”通“喜”,高兴;“解”通“懈”,松懈) 6、诸吏人皆案堵如故(“案堵”通“安堵”,不迁动,不变更) 7、可急使兵守函谷关,无内诸侯军,稍征关中兵以自益,距之(“无”通“毋”,不要;“内”通“纳”,接纳;“距“通“拒”) 8、乃详尊怀王为义帝(“详”通“佯”,假意) 9、四月,兵罢戏下(“戏”通“麾”) 10、不如决策东乡,争权天下(“乡”通“向”,面向) 11、高祖奉玉卮(“奉”通“捧”) 12、高祖复留止,张饮三日(“张”通“帐”,扎营) 四、古今异义 1、隆准古:鼻子今:准确 2、龙颜古:上额今:颜色,脸色 3、常有大度古:远大的抱负(度,器度,抱负)今:气量宽宏,能容人 4、不事家人生产作业古:平民百姓今:亲人,家属

高祖本纪

《高祖本纪》教学案 编制:吴祥 教学目的: 1.掌握本文文言实虚词及重要句式。 2.了解作者运用对比等刻画人物的手法。 3.熟知《史记》首创的“互见法”,体会《史记》“实录”之精神。教学重点:“目的1、2、3”。 教学方法:研习,讨论。 教学时间安排:3课时 课前准备: 1.复习《鸿门宴》,说说在此文中高祖给你留下的印象。 2.能流利朗读本文,划出不懂或者认为重要的字词。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提名学生说说《鸿门宴》中刘邦的形象。 公元前206年12月,在鸿门举行宴会,即历史上著名的“鸿门宴”,这是刘、项两个军事集团的第一次正面交锋,并由此展开了长达5年的“楚汉之争”。在鸿门宴中,司马迁运用对比,利用矛盾冲突等多种手法,塑造了项羽、刘邦、范增、张良等人物形象,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鸿门宴中的刘邦坚决果断、能屈能伸、狡诈多端、圆滑机警、能言善变、礼仪备至。今天我们来学习司马迁专门为这位汉代开国皇帝写的传记《高祖本纪》,更深地了解高祖其人,进一步熟悉《史记》刻画人物的方法。 二、熟悉课文。 (一)熟悉情节,整体感知。 1.纪传体是以写人物为中心的,给一个人物写传记该写哪些内容?提名同学介绍刘邦的籍贯、出生和家庭,疏通第一小节。 传记要介绍一个人的籍贯,出生,家庭,一生中的主要事件等。 第一小节叙高祖出生时候赋予传奇色彩,极言刘邦的出生不同凡响。 2.节选部分记叙了刘邦哪些主要事件?(分组概括,同时点击重要字词和句式) (1)自己概括,小组讨论。 (2)依次提名概括各个部分的内容。(泛读) 1-4:出生不凡,好酒色,观秦始皇而叹,徒手赴宴却大言“贺钱万”,貌相奇贵得取吕氏。 5-17:见郦生,大战蓝田,入关约法三章,赴鸿门谢罪,被封汉王,明烧绝栈道示无意东归,暗决策东进思夺取天下,进兵追击项羽,垓下打败项羽,氾水称帝,洛阳南宫论成败,入都关中。

史记 知识点

《史记》选读知识点 《太史公自序》 词类活用 故重黎氏世序.天地(名作动) 于是惠王使错将.伐蜀(名作动)靳与武安君坑.赵长平军(名作动)于是迁仕.为郎中(名作动) 其在卫者,相.中山(名作动) 乡射 ..邹峄(名作动) 南.略邛笮昆明(名作状) 上.明三王之道(名作状) 王.卬于殷(名使动) 明主贤君忠臣死.义之士(为动)故述往事,思.来者(使动) 孔子修旧.起废.(形作名)

善.善恶.恶(形作动) 整齐 ..百家杂语(形作动)贤.贤贱.不肖(意动) 古今异义 市长 发愤 仪表 道义 其实 故事 文学彬彬 隐约 整齐

句式 此孝之大者(判断句定后) 夫子所论,欲以何明(提宾) 夫君不君则犯,臣不臣则诛(被动)后世中衰,绝于予乎(状后) 士贤能而不用,有国者之耻(判断句) 《鲁周公世家》 词类活用 天乃雨.(名作动) 东.伐至盟津(名作状) 以明予小子不敢臣.周公也(意动) 南面倍依以朝.诸侯(使动) 至于小大 ..无怨(形作名)

以明.吾不敢离成王(形作动)宁.淮夷东土(使动) 三王之忧劳 ..天下久矣(为动) 古今异义 流言 句式 周公旦者,周武王弟也(判断句)告纣之罪于天,及殷民(状后)维长终是图(提宾) 周公藏其策金滕匮中(省略) 大木尽拔(被动) 《高祖本纪》文言知识整理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1)大泽之陂(bēi )(2)高祖常繇咸阳( yáo )(3)乃以秦王属吏(zhǔ)(4)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 xi àng ) (5)日夜跂而望归(qǐ)(6)随刘贾、齐梁诸侯皆大会垓下(gāi ) (7)高祖奉玉卮( zhī) 2、解释重点词语 左股.有七十二黑子(大腿)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轻视)昌邑未拔.(攻下)摄.衣谢.之,延.上坐(提/道歉

项羽本纪(节选)(粤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

项羽本纪(节选)(粤教版高二选修教案 设计) 《项羽本纪》司马迁 教学目标: 1.积累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的意义用法以及句式的特点。 2.了解项羽一生的主要经历,体会其性格对命运的影响。 3.了解司马迁等人对项羽的评价,进而形成自己对项羽的认识和评价。 教学重点:由易到难为文言文断句,克服惧怕心理。 体会人物的性格在其人生关键事件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教学难点:认识项羽的悲剧性格。 教学方法:讨论法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听歌曲〈霸王别姬〉感受项羽悲壮的一生。 霸王别姬 我站在烈烈风中 恨不能荡尽绵绵心痛 望苍天四方云动

剑在手 问天下谁是英雄 人世间有百媚千红 我独爱你那一种 伤心处别时路有谁不同 多少年恩爱匆匆葬送 我心中你最重 悲欢共 生死同 你用柔情刻骨 换我豪情天纵 我心中你最重 我的泪向天冲 来世也当称雄 归去斜阳正浓 “剑在手,问天下谁是英雄”,“我的泪向天冲,来世也当称雄”这些歌词给你一种什么样的感受呢?(悲壮)在必修五中我们学习了一篇文章《鸿门宴》,通过一个事件来分析项羽的性格,项羽是个什么样的人呢?(自矜功伐、好大喜功、有勇无谋、胸无城府、为人不忍、妇人之仁)这些说的几乎都是项羽性格的弱点,那么项羽究竟是怎样一个人呢?

在太史公司马迁的笔下项羽是个令人同情的悲剧式英雄,正因为他是个英雄,所以虽然他并未成就霸业,仍被列入记 录帝王人生的“本纪”。但同时他的命运又是悲剧性的,我 们都知道“性格决定命运”,正是我们前面所说的项羽的那 些性格弱点决定了他最终的失败,而“时势造就英雄”,看 天下风起云涌,数乱世英雄辈出;那么项羽是如何横空出世,又为什么快速衰亡的呢?我们再详细地学习这篇《项羽本纪》,全面地了解项羽其人。 二、感知课文,疏通文意 用/给下文断句(展示未标点文本课件) 1、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初起时/年二十四/其季父项 梁/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项氏世世为楚将/ 封于项/故姓项氏/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 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 /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 2、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 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籍长八尺余 /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边断句,边疏通文意。提示重点字词和句式: 1、学书不成,去文字;舍弃 2、又不肯竟学尽,完毕 3、勿妄言,族矣灭族,名作动

太史公自序知识点(史上最全)

v1.0 可编辑可修改 《太史公自序》知识点 一、字音 颛顼zhuān xū南正重chóng 传剑论显chuán 蒯聩kuǎi kuì靳jìn 会稽kuài 邹峄zōu yì鄱pó邛笮qióng zé爰yuán 麟lín 阙quē司寇kòu 壅yōng 弑shì篡cuàn 唐虞yú卬áng 徇xùn沅yuán 汶wèn 后稷jì紬chōu 牝牡pìn mǔ二、重点字词 1.命南正重以司天。司:掌管 2.司马氏世典周史。典:掌管 3.其在卫者,相中山。相:当相 4.以传剑论显。显:显扬 6.王卬於殷。王:使当王 7.太史公既掌天官,不治民。掌:掌管治:治理 8.二十而南游江、淮。南:向南 9.讲业齐、鲁之都。讲业:研讨学问 10.于是迁仕为郎中。仕:出仕,当 11.是岁天子始建汉家之封。封:封禅 12.不得与从事。与:参与从事:行事 13.无忘吾所欲论著矣。所欲论著:所要撰写的论著 14.言其能论歌文武之德。论:阐释歌:歌颂 15.则学者至今则之。则:把……当作准则 16.史记放绝。史记:史书的通称 17.请悉论先人所次旧闻。论:编辑次:编撰18.史记石室金匮之书。:缀集石室金匮:国家收藏图书、档案的地方 19.十一月甲子朔旦冬至。朔旦:旧历每月初一 20.自周公卒五百岁而有孔子。卒:死 21.小子何敢让焉。让:推辞,辞让 22.昔孔子何为而作春秋哉。何为:为什么 23.诸侯害之,大夫壅之。害:嫉恨壅:阻塞 24.孔子知言之不用。不用:不被采纳 25.道之不行也。行:实行 26.是非二百四十二年。是非:褒贬 27.以为天下仪表。仪表:标准 28.贬天子,退诸侯,讨大夫。贬:贬抑退:斥责讨:声讨 29.以达王事而已矣。达:达成 30.善善恶恶。奖善惩恶 31.贤贤贱不肖。尊崇贤能鄙视不才 32.故长於风。风:讽喻 33.春秋文成数万,其指数千。指:要旨

(完整word版)高祖本纪字词整理及重点句子翻译

高祖本纪 司马迁(约前145-前87年)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字子长。所著《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中国自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起始共3000多年的历史,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重点词解】 1.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轻视) 2.摄衣谢之,延上坐(道歉) 3.二世使使者斩以徇(示众) 4.乃以秦王属吏(交付、委托) 5.还军霸上(驻扎) 6.去辄烧绝栈道(断) 7.汉王复入壁(营垒) 8.与齐王等期会而击楚军(约定日期) 9.诸侯及将相相与共请尊汉王为皇帝(共同) 10.乃即皇帝位氾水之阳(水的北面) 11.父兄不能给(供给,使充足) 12.可四千余人(大约) 13.意豁如也(……的样子) 14.其先刘媪尝息 ..大泽之陂.(曾经)(休息)(水边,堤岸) 15.是时雷电晦冥(天色昏暗;冥:昏暗) 16.已而有身(不久) 17.隆准而龙颜(鼻子)(上额) 18.常有大度(平常)(气度,抱负) 19.不事家人生产作业(平民百姓) 20.廷中吏无所不狎侮(戏弄耍笑) 21.常从王媪、武负贳酒(去)(赊欠) 22.高祖每酤留饮,酒雠数倍(买酒)(售、卖出) 23.岁竟,此两家常折券弃债(年终;竟:完毕,终了)(毁掉)(同“债”,债务) 24.高祖常繇咸阳,纵观,观秦皇帝(同“尝”,曾经)(同“徭”,服役)(任人自由观看) 25.避仇从之客(做客,名次活用作动词) 26.乃绐为谒曰(于是)(欺骗,诈说)(写)(名帖) 27.好相人(动词,给人看相) 28.引入坐(引领)(同“座”,座位) 29.遂坐上坐,无所诎(同“座”,座位)(同“屈”理亏,此有不安的意思) 30.酒阑(将尽、将终) 31.吕公因目固留高祖(用眼色,名次活用作状语)(坚持) 32.高祖竟酒,后(酒席散罢)(留下不走) 33.无如季相(面相) 34.臣有息女(亲生女儿;息:生) 35.公始常欲奇此女(起初)(异,使与一般人不同,使动用法)

《高祖本纪》与《项羽本纪》对比阅读 教案教学文稿

《高祖本纪》与《项羽本纪》对比阅读教 案

精品文档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两手分书 一喉异曲 —— 《高祖本纪》与《项羽本纪》比较阅读 教 材: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 授课人:唐舒娅 班 级:高二(8)班 时 间:2011.12.14上午第四节课 【教学设想】 《项羽本纪》是《史记》中最重要、最精彩的篇章之一。从历史上说,此文具体记载了楚汉相争时期波澜壮阔的历史风云;从文学上说,此文是我国散文中最早的以人物为中心的叙事艺术杰作。文中描绘的一幅幅惊心动魄的战争画卷,塑造的项羽这一叱咤风云的悲剧英雄形象,对后世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都有巨大影响。 那么应该怎样正确的认识项羽、刘邦呢?学生更多的是从影视作品中学到这些知识,也是受影视作品价值取向的影响从而对这两个历史人物形成自己的评价。 我想通过还原历史的真相,让他们二人同时走到前台,让我们能够更加清晰地认识他们,理解他们,评价他们。所以我在讲完《高祖本纪》和《项羽本纪》后,特地准备用一节课的时间让学生对他们二人进行比较分析,让学生学会用司马迁“不虚美、不隐恶”的实录精神比较、全面、客观地评价历史人物。特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学会文本对比阅读,通过对比发现异同,全面认识项羽这一历史人物; 2、学会从人物性格中总结项羽失败的原因,提高分析、综合能力。 3、通过他人对项羽性格的分析,小结历史原因,学会倾听别人意见,学会与别人合作,改变自己的性格弱点。 【教学重、难点】对《高祖本纪》《项羽本纪》的比较阅读,分析项羽失败原因,并分析有关资料,形成自己的观点。 【教学方法】阅读法、讲授法、探讨法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温故引新 稳实基 一、复习已学文言知识(通过请学生板演方式) (高中生学习文言文,关键还是要学好文言知识) 二、激情导入:中华民族虽然不是一个好勇斗狠的民族,然而我们的骨子里却时时还沸腾着英雄的血脉……读《项羽本纪》: 读“巨鹿解围”,想见其长驱北上,势如破竹的意气风发,每每使人击节称叹; 读“霸王别姬”,想见其挥别美人,仗剑悲歌的英雄气短,每每使人神情凝重; 读“东城快战”,想见其叱咤阵前,神威不减的酣畅淋漓,每每使人忧喜交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