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整车环境模拟(气候)风洞

汽车整车环境模拟(气候)风洞
汽车整车环境模拟(气候)风洞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单元测试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单元测试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示意图比较接近我国地势自西向东变化特点的是( ) 2.“远看是山,近看成川”是下列哪个高原的写照( ) 高原 3.四大盆地中,海拔最高的是( ) A .柴达木盆地 B .四川盆地 C .塔里木盆地 D .准噶尔 盆地 4.“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景观是指( ) A .黄土高原 B .华北平原 C .四川盆地 D .内蒙古高原 5.关于黄土高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世界最大的高原 B .水土流失严重,千沟万壑, 支离破碎 C .黄土层深厚,植被覆盖好 D .北依阴山,南邻秦岭 6.“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春风是指( ) A .冬季风 B .夏季风 C .偏北风 D .偏东风 7.世界上绝大多数动植物都能在我国找到适合生长的地方,主要因为( ) A .季风气候显著 B .气候复杂多样 C .夏季普遍高温 D .雨热同期 8.长江三峡位于( ) A .川鄂两省交界 B .川滇两省交界 C .渝鄂交界 D .川渝交界 9.长江中游支流、湖泊之所以对干流能起到调节作用的原因主要是( ) A .支流集中分布于干流南侧 B .支流东北分布 C .夏季风的影响自北而南逐渐推移

D.南北支流汛期错开,对长江干流水量起着调节作用 10.有关长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长江水能蕴藏量占全国的一半,但目前开发利用率还不到5% B.长江干流航线与京广、京九、京沪等多条铁路线及京杭运河相交 C.近年来,长江洪涝灾害加剧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上中游植被破坏严重 D.长江干支流通航里程达7万千米,宜宾以下四季通航,有“黄金水道”之称 11.综合治理长江的首要任务是() A.发电B.灌溉C.防洪 D.抗旱 12.关于青藏高原的叙述,正确的是() A.位于我国西北部B.平均海拔6000米以上C.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高原D.约占全国面积的1/4 13.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区是() A.漠河地区 B.青藏高原 C.内蒙古高原 D.天山山脉 14.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特点是() A.从东北地区向东南地区递减 B.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C.从中部地区向东、西部地区递减 D.从南部高原向北部平原递减 15.长江最长的支流是( ) A.乌江 B.嘉陵江 C.汉江 D.湘江 16.我国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是() A.黄土高原B.山东丘陵C.江南丘陵 D.云贵高原 17.下列山脉中,呈东北—西南走向的是() A.武夷山B.阴山C.阿尔泰山 D.祁连山 18.黄河中游地区常见的自然灾害有() A.凌汛B.地上河决口C.水土流失D.台风19.长江、黄河分别注入() A.黄海、东海 B.南海、渤海 C.东海、黄海 D.东海、渤海 20.下列城市中一月平均气温最低的是() A.哈尔滨 B.北京 C.武汉 D.广州 21.下列地区中,湖泊数最多的是() A.青藏高原B.东非高原C.中西伯利亚高原 D.云贵高原 22.我国南水北调工程的主要目的是() A.解决长江流域的洪涝灾害问题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知识点

一、地势呈阶梯状分布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一节 地势和地形 【地形与地势】地形是地地表各种各样的形态。地势是地表高低起伏的总趋势。 【地势总特征】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西部多山地、高原、盆地,东部多平原、丘陵。 【五种地形类型齐全】平原、高原、山地、盆地、丘陵。纵横交错的山脉构成我国地形的骨架, 高原、平原、盆地、丘陵镶嵌其中,导致我国地形复杂多样。 1、平原和丘陵主要要在东部第三阶梯上。 2、三大平原自北向南依次是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3、三大丘陵自北向南依次是有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 4、平原和丘陵地区土壤肥沃,开发历史悠久,是农业发达城镇集中经济繁荣的地区。

【三大平原】 【三大丘陵】 辽东丘陵:辽宁省东部,辽东半岛上; 山东丘陵:山东省东部,山东半岛上; 江南丘陵东南丘陵:长江以南、云贵高原以东闽浙丘陵两广丘陵。 三、山区面积广大 【山区】 包括山地、丘陵和崎岖的高原,约占全国陆地面积的2/3。 【山区开发的有利和不利条件】 1、山区在发展旅游、采矿和农业多种经营等方面优势较大,部分水热条件较好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平原,可以发展种植业。 2、山区地面较为崎岖,交通不便,自然灾害频繁,基础设施建设难度较大,开发利用时要注意生态环境建设,预防和避免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发生。 【探究题】1、我国地势特征对自然环境和经济活动有什么影响? 答:我国西高东低、呈阶梯状下降的地势特征,对自然环境和经济活动都有着重要的影响。①对气候的影响:第一,西高东低,面向海洋,有利于来自海洋上的夏季风深入内地,带来丰沛的降 水,并使我国东部季风区面积广大。第二,西高东低,呈阶梯状的地势,增大了同一气候带内的气候差异,加强了我国气候的复杂多样性。等三,高大的青藏高原,不仅形成独特的高寒气候,而且阻挡印度洋暖湿气流深入西北内陆,并且影响大气环流,对东亚气候和世界气候都有重要影响。 ②对河流的影响:第一,地势特征决定了我国的河流多自西向东流入海洋,以注入太平洋的河流居多,从而沟通了东西之间的海陆交通。第二,阶梯之间高差大,致使河流落差大,水流急,水 能资源丰富。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单元检测(附答案)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单元检测 (总分:100分时量:60分钟) 班级:姓名:计分: 一、单选题(本题包括25小题,共50分。请把答案写在答题卡中。) l. A.气温、气压B.气温、降水 C.降水、风向 D.风向、气压 2.下列关于南方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水量大,汛期长,含沙量大,无结冰期 B.水量大,汛期长,含沙量小,无结冰期 C.水量小,汛期短,含沙量多,有结冰期 D.水量小,水位小,含沙量小,有结冰期 3.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大,其根本原因是( ) A.纬度位置不同 B.地势高低不同 C.海陆位置不同 D.昼夜长短不同 4.有人说:“南县今年的降水比往年偏少”,这种说法是指( ) A.降水的季节分配 B.降水的年际变化 C.降水的季节变化D.降水的周期性 5.我国干湿地区划分的依据是( ) A.蒸发量的多少 B.降水量的多少 C.径流量的多少 D.蒸发量与降水量的多少 6.黄河下游支流少、流域面积狭小的原因是( ) A.气候干旱B.地上河C.地势低平D.工农业用水多7.长江和黄河上游的共同的水文特点是( ) A.含沙量大B.水能丰富C.流量小D.落差小8.关于各地农作物耕作制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湖北两年三熟 B.黑龙江一年两熟 C.四川一年一熟 D.湖南一年两到三熟 9.一天中,南县气温最高的时间应该是( )

10.下列不属于季风区的地形区是( ) A.四川盆地B.黄土高原C.柴达木盆地D.三江平原11.当我国北方地区出现洪涝时,说明该年份( ) A.夏季风弱B.冬季风强C.夏季风强D.冬季风弱12.我国棉花、水稻等作物的种植界线比世界同纬度其他地区明显偏北,主要原因是( ) A.气候复杂多样B.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 C.地形多种多样D.夏季普遍高温,雨热同期13.长江水能资源最丰富的河段是( ) A.重庆以上 B.宜宾以上 C.湖口以上 D.武汉以上 14.关于我国盆地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柴达木盆地有“聚宝盆”之称 B.我国唯一湿润的盆地是四川盆地 C.沙漠面积最广的盆地是塔里木盆地 D.准噶尔盆地是我国纬度最低的盆地15.下列关于平原地形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东北平原大部分海拔在200米以下,有面积广布的黑土分布区 B.华北平原是由黄河、淮河和海河三条河流冲积而成 C.华北平原西到贺兰山,东到海滨,北到阴山,南到淮河附近 D.长江中下游平原是我国三大平原中地势最低的平原,河湖密布 16.下列山脉中属于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界线的一组是( ) A.冈底斯山和阴山 B.秦岭和太行山 C.大兴安岭和巫山 D.巫山和雪峰山17.我国水旱灾害频繁的根本原因是( ) A.西高东低的地势 B.由于我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C.每年夏季风强弱不同和进退时间的早晚 D.冬季风势力太强 18.巫山东西两侧的地形区分别是( ) A.长江中下游平原和四川盆地B.汾渭平原和海河平原 C.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D.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 19.治理黄河的根本措施是( ) A.上游修建水电站B.裁弯取直疏通河道 C.下游修筑大堤D.加强中游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20.下列关于我国外流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淮河处在我国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附近 B.我国外流河的汛期,由东南向西北逐渐缩短 C.冬季,北方河流水位下降,南方河流普遍形成枯水期,有些中小河流断流D.华北地区和东北地区的河流在9、10月间普遍进入汛期 21.人工裁弯取直工程位于下列四省中的哪个( )

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

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 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标志 概述 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全称《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5次缔约方会议暨《京都议定书》第5次缔约方会议,于2009年12月7-18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来自192个国家的谈判代表召开峰会,商讨《京都议定书》一期承诺到期后的后续方案,即2012年至2020年的全球减排协议。 目录[隐藏] 简介 会议概况 各方态度 会议成果 大会之最 大会前瞻 大会意义 简介 会议概况 各方态度 会议成果 大会之最 大会前瞻 大会意义 [编辑本段] 简介 哥

哥本哈根气候大会 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全称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5次缔约方会议暨《京都议定书》第5次缔约方会议,这一会议也被称为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于2009年12月7日—18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12月7日起,192个国家的环境部长和其他官员们在哥本哈根召开联合国气候会议,商讨《京都议定书》一期承诺到期后的后续方案,就未来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行动签署新的协议。这是继《京都议定书》后又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全球气候协议书,毫无疑问,对地球今后的气候变化走向产生决定性的影响。这是一次被喻为“拯救人类的最后一次机会”的会议。会议在现代化的Bella中心举行,为期两周。 根据2007年在印尼巴厘岛举行的第13次缔约方会议通过的《巴厘路线图》的规定,2009年末在哥本哈根召开的第15次会议将努力通过一份新的《哥本哈根议定书》,以代替2012年即将到期的《京都议定书》。考虑到协议的实施操作环节所耗费的时间,如果《哥本哈根议定书》不能在今年的缔约方会议上达成共识并获得通过,那么在2012年《京都议定书》第一承诺期到期后,全球将没有一个共同文件来约束温室气体的排放。会导致遏制全球变暖的行动遭到重大挫折。因此,很大程度上,此次会议被视为全人类联合遏制全球变暖行动一次很重要的努力。 基于现实困境,各国政府、非政府组织、学者、媒体和民众都非常关注本次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哥本哈根的议题在近一年来一直是各大国际外交场合的重点议题。美国总统奥巴马以及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已经多次就此话题表态。而中美两国对气候变化议题的态度一直都是全球媒体的最佳关注重点。 [编辑本段] 会议概况 全称:《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15次会议。 日程:2009年12月7日—18日。 地点:丹麦首都哥本哈根Bella中心。 参与人员:超过85个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192个国家的环境部长出席。 焦点:主要问题集中在责任共担。 目的:商讨《京都议定书》一期承诺到期后的后续方案,就未来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行动签署新的协议。 结构和成员国:到目前为止已有192个国家批准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英语:U nited N ations F ramework C onvention on C limate C hange,UNFCCC或FCCC)是一个国际公约,于1992年5月在纽约联合国总部通过,1992年6月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有世界各国政府首脑参加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期间开放签署。1994年3月21日,该公约生效。 该公约缔约方自1995年起每年召开缔约方会议(Conferences of the Parties,COP)以评估应对气候变化的进展。1997年,《京都议定书》达成,使温室气体减排成为发达国家的法律义务。按照2007年通过的《巴厘路线图》的规定,2009年在哥本哈根召开的缔约方会议第十五届会议将诞生一份新的《哥本哈根议定书》,以取代2012年到期的《京都议定书》。 气候变化谈判,走过风云变幻20年 气候变化谈判历程和南非德班气候大会展望 气候变化是人类面临的严峻挑战,必须各国共同应对。自1992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诞生以来,各国围绕应对气候变化进行了一系列谈判,这些谈判表面上是为了应对气候变暖,本质上还是各国经济利益和发展空间的角逐。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评估结果表明:全球气候正在变暖,而导致变暖的原因主要是人类燃烧化石能源和毁林开荒等行为向大气排放大量温室气体,导致大气温室气体浓度升高,加剧温室效应的结果。据美国国家大气和海洋管理局(NOAA)最新报告,全球大气中二氧化碳平均浓度已由工业革命前的280ppm(ppm:百万分之一)左右升高到了2010年的389ppm。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历次评估报告还在不断地警醒国际社会,应当尽快大幅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否则,全球气温升高将导致海平面上升、粮食减产、传染病增加、水资源短缺、濒危物种灭绝等严重后果,对自然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产生相当不利的影响。因此,必须积极行动起来,应对气候变暖。 气候谈判走过风云变幻20年 从1992年启动气候谈判以来,气候谈判总体呈现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两大阵营对立的格局,这种格局目前尚未发生重大变化。但与此同时,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格局却发生了相当大的变化。根据国际能源署的相关报告,1990年全球化石能源总排放约为201亿吨二氧化碳当量,其中,发达国家占68%,发展中国家占32%;2008年全球化石能源总排放为284亿吨二氧化碳当量,其中,发达国家占51%,发展中国家占49%。从国别看,到2000年,25个主要排放国排放量约占全球总排放量的83%,其中,美国、中国、欧盟、印度、俄罗斯合计约占全球总排放量的60%。中国在1992年的排放量约占全球的11%,2008年则占全球的23%,位居世界第一。从排放趋势看,发达国家历史排放量多,当前和未来排放量总体呈下降趋势;发展中国家历史排放量少、当前和未来呈增加趋势。全球排放格局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谁先减排、减多少、怎样减,以及如何提供资金、提供气候友好型技术支持发展中国家减缓等问题上,展开了激烈争论,短期内很难达成一致,并进一步导致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两大阵营内部谈判力量的分化组合。 1992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诞生 为了促使各国共同应对气候变暖,在1990年IPCC发布了第一次气候变化评估报告后不久,1990年12月21日,第45届联合国大会通过第212号决议,决定设立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政府间谈判委员会。这个委员会成立后共举行了6次谈判,1992年5月9日在纽约通过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简称《公约》),同年6月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首届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提交参会各国签署。1994年3月21日《公约》正式生效。 《公约》的主要目标是控制大气温室气体浓度升高,防止由此导致的对自然和人类生态系统带来的不利影响。《公约》还根据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升高主要是发达国家早先排放的结果这一事实,明确规定了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中国的自然环境》测试题

八年级地理中国的自然环境测试题 一、用你的火眼金睛选出最中意的一个,选出后把相应的字母代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下列山脉,属于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与第二级阶梯分界线的是() A.大兴安岭 B.天山 C.祁连山 D.雪峰山 2.位于我国地势第三级阶梯上的地形区是() A.柴达木盆地 B.成都平原 C.黄土高原 D.华北 平原 3.右图中数码所代表的地形区名称是() A.①黄土高原②华北平原 B.①四川盆地②长江中下游平 原 C.①青藏高原②云贵高原 D.①内蒙古高原② 东北平原 4.秦岭-淮河一线大致同哪些界线相一致() ①1月0℃等温线②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③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④热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⑤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⑥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 A.①②③ B.②④⑥ C.①③⑥ D.①④⑤ 5.一人乘火车外出旅游,当到达目的地时,原来一只空旅行袋内装满了他一路不得不脱下来且暂时不穿的衣服。你认为此人的旅行路线应是() A.上海-北京 B.杭州-昆明 C.哈尔滨-广州 D.济南-西安 6.下列城市年降水量由多到少排序,正确的是() A.北京、昆明、拉萨、乌鲁木齐 B.台北、武汉、乌鲁木齐、 兰州 C.昆明、广州、呼和浩特、哈尔滨 D.广州、上海、兰州、 乌鲁木齐 7.右面的乡村民居多出现在我国的地区,反映了该地区降水。() A.青藏地区,降水少 B.西北地区,降水少 C.北方地区,降水多 D.南方地区,降水多 8.天气预报说明天将有寒潮到来,你将做的准备是() A.带好防雨用具 B.多穿御寒的衣服 C.带好雨伞防冰雹 D.穿好皮靴以防暴雨 9.下列河流中,具有“水量丰富、含沙量小、结冰期长”的特征的河流是() A.珠江 B.长江 C.黄河 D.黑龙江 10.近年来,长江洪灾频繁发生,其主要自然原因是() ①中游地区围湖造田②中下游地势低平③流域内降水丰沛④上中游砍伐森林,破坏植被⑤支流众多,雨季涨水集中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⑤ D.①③⑤ 二、开动脑筋,相信你一定很出色。 11.我国的地势总特征是,呈分布。 12,我国的三大丘陵,自北向南依次是、山东丘陵、。 13.冬季,我国气温的分布特点是。 14.根据的南北差异,并结合农业生产的实际,我国从北到南划分为5个温度带,北京市应属于带。 15. 风能给我国带来丰富的水汽,形成降水;我国年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是。 16.请列举两种我国经常发生的灾害性天气:、。 17.我们把最终流入海洋的河流叫做;请任意写出一条内流河的名称:。 18.世界上最长、开凿最早的人工河是;它自北而南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以及江 共五条河流。 三、地图是学习地理的工具,运用你所学的读图技能解答下列问题。 19.读“中国地形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1)图中数码代表的山脉名称是:①;③。 (2)⑥是高原,⑦是盆地。 (3)三面环山、一面临海的平原是。 (4)在图中适当位置画出我国地势第二阶梯和第三阶梯的分界线。 20.读“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月份分配图”,回答问题:

哥本哈根气候会议的争议焦点与反思

文稿 /2010.05 ◎潘家华 哥本哈根气候会议的争议焦点与反思 2009年12月在哥本哈根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会议,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在许多关键问题上激烈交锋,会议的成果不尽如人意,有许多问题值得深思。笔者作为与会者,试图解析哥本哈根会议争议的焦点所在,并对一些未来气候谈判问题提出一些思考。 一、哥本哈根会议的背景和基本情况 联合国气候变化谈判委员会经过两年的谈判,达成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1992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正式签署,1994年生效。由于框架公约只是框架性质的,没有任何具体目标,也没有具体的减排责任,需要继续谈判以形成有法律约束力的国际协议。因而,在1995年召开第一次缔约方会议,形成柏林授权,要求三年以后在京都第三次缔约方会议上达成定量减排目标,相对于1990年排放水平,附件I 国家即发达国家2008-2012年在总体上年均排放降低5%。1997年12月达成京都议定书,规定欧盟减排8%,美国7%,日本6%,俄罗斯维持1990年水平不变,冰岛、澳大利亚等国还允许有所增加;发达国家在总体上减排5.2%。美国拒绝批准京都议定书,一些发达国家允许森林碳汇、从其他国家购买减排额度,使得京都议定书总体减排大打折扣。尽管如此,三年谈判达成的京都议定书,经过八年讨价还价到2005年才生效。眼看议定书目标年到期,2012年以后怎么 办?2007年,在巴厘岛联合国气候会议上,经过艰苦谈判达成巴厘路线图,也叫巴厘授权,要求2009年在哥本哈根会议上达成新的全球温室气体减排协定。这便是哥本哈根会议的来历和目标。 哥本哈根会议是1990年气候变化谈判以来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一次。为了能够年底在哥本哈根会议上形成协定,各缔约方已自2009年3月起,在曼谷、波恩、巴塞罗那等地分别举行5次工作层面的谈判。2009年12月7日至18日,194个缔约方、观察员国,937个联合国相关机构、专门机构、政府间国际组织、非政府组织以及1069个媒体单位,超过4万人与会。有119个政府首脑或国家元首与会,而且主要国家的领导人直接参与谈判,史无前例。 二、哥本哈根会议的主要成果 哥本哈根想达到什么预期成果呢?根据巴厘授权,需要完成“双轨”谈判:其中的一“轨”是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发达国家中期减排目标的谈判,另一“轨”是气候公约下长远目标的谈判。为什么实行双轨呢?美国不属于京都议定书缔约方,但仍属气候公约的缔约方,可以参加公约活动,但只能作为观察员参加京都议定书缔约方谈判会议。由于在发达国家第一排放大国和第一大经济体的地位,美国的参与不可或缺。在这样的情况下,只能搞双轨制,启动公约 [经济] 9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GE. 04-60818 (C) 080404 130404 联合国 气候变化框架公 约 附属履行机构 第二十届会议 2004年6月16日至25日,波恩 临时议程项目8(b) 执行《公约》第四条第8款和第9款 与最不发达国家有关的问题 最不发达国家专家组的进展报告 秘书处的说明 概 要 最不发达国家专家组第五次会议于2004年3月22日至24日在莫桑比克马普托举行。这是专家组第二任期的第一次会议,主要讨论如何制订2004-2005两年期综合工作计划。

FCCC/SBI/2004/3 page 2 目 录 段 次 页 次 一、导 言............................................................................. 1 - 4 3 A. 任 务...................................................................... 1 - 3 3 B. 本说明的范围 (4) 3 二、业务问题 (5) 3 三、最不发达国家专家组2004-2005年工作计划................... 6 - 27 4 A. 能力建设需要........................................................... 8 - 16 4 B. 促进多边环境协定之间的协同合作 (17) 5 C. 促进区域协同合作.................................................... 18 - 20 6 D. 国家适应行动方案的执行战略................................. 21 - 23 6 E. 附加说明的最不发达国家专家组指南............................24 - 25 7 F. 推广和提高意识活动................................................ 26 - 27 7 附 件 最不发达国家专家组的组成 (8)

八年级上册地理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知识点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知识点 【第一节地势和地形】 一、地势呈阶梯状分布 1、我国地势的特征: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2、第一阶梯与第二阶梯的分界线: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 第二阶梯与第三阶梯的分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 3、我国地形的特征: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4、我国各类地形所占的比例:丘陵百分之十 山地百分之三十三 高原百分之二十六 盆地百分之十九 平原百分之十二 5、第一阶梯主要地形区有: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 第二阶梯主要地形区有: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四川盆地 第三阶梯主要地形区有: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江南丘陵、山东丘陵、辽东丘陵 6、通常把山地和地表比较崎岖的高原统称为山区。我国山区面积约占陆地面积的百分之六十,多集中在西部,其中近一半是难以利用的沙漠、冰川、戈壁、、高寒荒漠等。总的来说,山区有利于发展旅游业、采矿业及农业多种经营等,部分水热条件好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平原,可以发展种植业。 7、山区常发生的地质灾害有:崩塌、滑坡、泥石流 【第二节气候多样季风显著】 一、南北气温的差异

1、我国冬季的气温分布特点:南北温差大 2、我国一月的零度等温线大致与秦岭--淮河一线相重合 3、我国夏季的气温分布特点:除青藏高原外,普遍高温 4、我国夏季最热的地方:吐鲁番盆地 5、通常把大于或等于十摄氏度持续期内的日平均气温累加起来,得到的气温总和,叫做活动积温。活动积温反映一个地方气候对农作物所能提供的热量条件,是我国划分温度带的主要指标。 6、根据活动积温,把我国划分为五个温度带: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 7、由于南北气温的差异,不同的温度带内,生长着不同的果树;物能够成熟的次数也不一样;在建筑上也有一定反映。 二、东西干湿的差异 1、我国年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2、我国降水量最多的地方是火烧寮;降水最少的地方是托克逊。 3、一个地方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反映该地气候的湿润程度。依据气候的干湿程度,我国可以划分为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干旱地区、半干旱地区。我国干旱和半干旱地区面积广大,主要位于西北地区。 4、半湿润地区和半干旱地区的分界线是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大致走向是:大兴安岭--呼和浩特--兰州--拉萨。 5、半湿润地区和湿润地区的分界线是800毫米等降水量线,大致与我国一月的零度等温线,也就是秦岭--淮河一线相重合 三、季风气候显著 1、一年内盛行风向随着季节的变化而改变,被称作季风。受季风影响的气候类型,是季风气候。我国是典型的季风气候。 2、我们把受夏季风影响明显的地区,称作季风区,受夏季风影响不明显的地区称作非季风区。 3、我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是:除高原外,大致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测试题及答案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测试题及答 案 一、单项选择题 1.关于青藏高原的叙述,正确的是() A.位于我国西北部B.平均海拔6000米以上 C.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高原D.约占全国面积的1/4 【解析】青藏高原位于我国西南部,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高原是巴西高原。 【答案】D 2.“远看是山,近看成川”是下列哪个高原的写照() A.青藏高原B.内蒙古高原C.黄土高原D.云贵高原 【解析】由于青藏高原的海拔较高,因此高原上的山脉相对高度不大,所以有“远看是山,近看成川(平地)”的写照。 【答案】A 3.四大盆地中,海拔最高的是() A.柴达木盆地B.四川盆地C.塔里木盆地D.准噶尔盆地 【解析】柴达木盆地位于青藏高原上,平均海拔3000米左右,而其他盆地如四川盆地,海拔在500米左右。

【答案】A 4.“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景观是指() A.黄土高原B.华北平原C.四川盆地D.内蒙古高原 【解析】内蒙古高原地面坦荡,很多地方是一望无际的原野,确如北朝民歌所写:“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繁荣景象。 【答案】D 5.关于黄土高原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世界最大的高原B.水土流失严重,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C.黄土层深厚,植被覆盖好D.北依阴山,南邻秦岭 【解析】黄土高原面积,不如青藏高原和内蒙古高原,但以深厚的黄土层而得名,又因植被条件差,土质疏松,水土流失严重,阴山在内蒙古高原内部。 【答案】B 6.“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春风是指() A.冬季风B.夏季风C.偏北风D.偏东风 【解析】玉门关地处我国甘肃省境内,位于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西北的非季风区内,受夏季风影响小或影响不到。 【答案】B 7.世界上绝大多数动植物都能在我国找到适合生长的地方,

新京报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报道策划方案

新京报《哥木哈根世界气候大会》报道策划方案 一、报道主题:气候变化就在你身边 会议名称:the 15th Conference of the Parties (COP) under the United Nations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 (UNFCCC)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15次会议,通常简称“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the Copenhagen climate change summit)"。会议地点:丹麦哥本哈根贝拉中心(Bella Center)o会议时间:12月7日揭幕,为期两周。 “时间己经不多!”,在这个气候灾难多发的年头,哥本哈根气候峰会能否成为《京都议定书》的继承人,让气候变化问题可解,全球瞩目。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执行秘书Yvo de Boer表示,为了能在2013年之前发挥效力,《哥本哈根协议》必须满足所有参与国家的政治要求。为了达到这一目的,需要在今年澄清四个政治关键点。首先, 需要澄清工业化国家雄心勃勃并同时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减排目标;其次,明确主要发展中国家按照自身国情在现有措施以外能够采取何种程度的缓解措施至关重要;第三,必须澄清国际合作行动资金供应的方法;最后,澄清公约框架下所采用的治理结构。如果需要为缓解和适应情况投入重要的金融资源,发展中国家将要求与如何分配和花费

这笔钱有关的代表发言权。 距离哥本哈根气候大会的召开只剩下100多天,但是经过几轮的商讨和争论,对于各国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时所承担的义务、遵循的标准甚至讨论的框架,都没有形成基木的共识。大会组织者虽然设立了目标,但是在哥本哈根大会的准备会议波恩会议后,组织者对12月的大会相当悲观。然而,与此同时,气候变化给人类带来的影响却刻不容缓。虽然气候变化的框架协议是由政府谈判、签署,但这个问题关系到人类共同的生存环境,因此,会议的成果会影响每一个人。 此次气候变化会议虽然意义重大,但其木身内容专业术语多,会议程序冗杂,不易吸引读者,更重要的是,应对气候变化不仅是参加会议的政治精英的义务,更是所有公民和企业的义务,因此,此次专题报道须立足贴近性、民生性、故事性,完整性,在最大程度上实现可读、生动、全而的气候变化问题报道。 希望通过我们的报道,使民众认识到气候变化问题的紧迫性,认识到哥木哈根气候大会的重要性,也希望,通过民众与媒体的互动,推动会议取得更有效的成果。 二、报道思路 ?整体预热一一哥本哈根100天倒计时

中国的自然环境--知识点汇总

【知识点1】地形与地势 1、地势呈阶梯状分布 ⑴地势特点: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西部多为山地、高原和盆地,东部则以平原和丘陵 为主。 ⑵三级阶梯概况 ⑶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 状分布对我国气候、河流、交 通产生的影响: ①对气候的影响:我国地势西 高东低向海洋倾斜,有利于海上的湿润气流向我国陆推进,为我国广区带来了丰沛的降水。 ②对河流的影响:西高东低的地势,造成我国的大江大河自西向东奔入海洋;河流从高一级 阶梯向低一级阶梯流动时,落差大,产生巨大的水能。 阶梯名称海拔高度主要地形类型主要地形区 第一级阶 梯 4000米以上高原 青藏高原、柴达木盆 地 界线: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东缘 第二级阶 梯 1000~2000米高原、盆地 高原、云贵高原、黄 土高原、盆地、塔里 木盆地、准噶尔盆地 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第三级阶 梯 500米以下 丘陵、山地、平 原、 盆地相间分布 东南丘陵、东北平原、 华北平原、长江中下 游平原

③对交通的影响:向东流淌的大河沟通了我国东西的交通,方便了沿海和陆的联系,但阶梯交界处的高大山脉成为我国东西交通上的巨大障碍。 2、地形复杂多样 ⑴四大高原的特点 青藏高原:世界屋脊,冰川广布、雪山连绵。 黄土高原:世界上面积最广的黄土分布区,千沟万壑、支离破碎。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广布,地表崎岖不平。 高原:我国第二大高原,地面坦荡、一望无垠。 ⑵三大平原特点 东北平原:我国面积最大的平原,地势坦荡,黑土广布。 华北平原:我国最完整的平原,又称“黄淮海平原”。 长江中下游平原:我国最低平的平原,河湖密布,著名的“鱼米之乡”。 ⑶四大盆地特点 塔里木盆地:我国面积最大盆地,有我国最大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和我国最大流河——塔里木河。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全文内容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三次缔约国会议于1997年12月10目在京都通过。 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秦华孙代表中国政府。于1998年5月29日农联合国秘书处签署了该议定书。 本议定书缔约方, 作为《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一以下简称《公约》一缔约方, 根据《公约》第二条所申明的最终目标, 忆及《公约》的规定, 在《公约》第三条的指导下, 按照《公约》缔约方会议第一届会议在第l/CP.l号决定中通过的“柏林授权”兹协议如下: 第一条 为本议定书之目的,应适用《公约》第一条中所载定义。此外: 1.“缔约方会议”指《公约》缔约方会议。 2.《公约》指1992年5月9日在纽约通过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3.“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指世界气象组织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1988年联合设立的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 4.“蒙特利尔议定书”指1987年9月16日在蒙特利尔通过的、后来经调整和修订的《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 5.“出席并参加表决的缔约方”指出席会议并投票赞成或反对的缔约方。 6.“缔约方”指本议定书缔约方,除非案文中另有说明。

7.“附件一所列缔约方”指《公约》附件一所列缔约方。其中所列缔约方可由《公约》缔约方会议随后作出修正,或指根据《公约》第四条第2款(g)项作出通知的缔约方。 第二条 1.附件一所列每一缔约方,为履行第三条中关于排放量限制和削减指标的承诺以促进可持续发展,均应: (a) 根据本国情况执行和/或进一步精心制订政策和措施,诸如: 1.增强国家经济有关部门的能源效率; 2.保护和增强《蒙特利尔议定书》未予管制的温室气体的汇和库。同时考虑到其依有关 的国际环境协议作出的承诺;促进可持续森林管理做法、造林和重新造林; 3.在考虑到气候变化的情况下促进可持续农业形式; 4.促进、研究、发展和增加使用可再生能源、二氧化碳螯合技术和对环境无害的先进新 技术; 5.逐渐减少或逐步消除市场缺点、对违反《公约》目标和采用市场手段的所有温窒气体 排放部门的财政鼓励、免税攒施和补贴; 6.鼓励在有关部门作出适当改革,旨在促进用以限制或削减《蒙特利尔议定书》未予管 制的温室气体的排放的政策和做法; 7.采取措施在运输部门限制和/或削减《蒙特利尔议定书》未予管制的温室气体排放 8.在废物管理部门以及在能源的生产、运输和销售方面藉回收和使用以减少甲烷的排放; (b) 根据《公约》第四条第2款(e)项第(一)目,同其他这类缔约方合作增强它们依本条通过的政策和措施的个别和合并成效。为此目的。这些缔约方应采取步骤分享它们关于这些政策和措施的经验并交流信息。包括设法改进这些政策和措施的可比性、透明度和成效,作为本议定书缔约方会议的《公约》缔约方会议应在第一届会议上或在此后一旦实际可行时审议便利这种合作的方法,同时考虑到所有相关情况。 2.附件一所列缔约方应分别同国际民用航空组织和国际海事组织一起谋求限制或削减飞机和船舶用燃油产生的《蒙特利尔议定书》未予管制的温室气体的排放;

中国的自然环境单元测试卷含答案很好

中国的自然环境 1.我国地势特征是() A.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B.南高北低 C.东高西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D.地势地平 2.我国各省区之间往往有天然屏障,位于山东、山西两省名字中的“山”是()A.武夷山B.大兴安岭C.太行山D.巫山 3.某同学根据如图对我国地势特点及影响进行总结,结论不正确的是() A.地势东高西低,呈阶梯状分布 B.众多大河顺势东流,便利东西交通 C.有利于海洋湿润气流深入内陆,形成降水 D.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水能丰富 4.下列山脉中,既是地势阶梯分界线,又是省级行政区域分界线的是()A.秦岭B.武夷山C.雪峰山D.太行山 5.山脉构成了我国地形的骨架,成为各大地形区间的分界。读图,判断图中序号代表的地形区及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东北平原﹣﹣千沟万壑B.②﹣﹣黄土高原﹣﹣雪峰连绵 C.③﹣﹣塔里木盆地﹣﹣沙漠广布D.④﹣﹣长江中下游平原﹣﹣“鱼米之乡”6.读图,关于我国冬季风说法正确的是() ①冬季盛行偏北风②冬季盛行偏南风 ③冬季风从大陆吹向海洋,寒冷干燥 ④冬季风从海洋吹向大陆,温暖温润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 7.“共享单车”“共享雨伞”已成为城市居民一种新 的生活方式。从气候角度看,下列城市“共享雨 伞”使用率最高的是() A.乌鲁木齐B.西宁C.哈尔滨D.长沙

8.根据年等降水量线判断,图中①地可能属于() A.湿润地区B.半湿润地区C.半干旱地区D.干旱地区9.对下列描述地理规律或景观的句子,理解正确的是() A.“南国春意浓,北国正冰封”反映了我国南北方冬季温差大 B.“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描述了青藏高原的生态景观 C.“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体现了纬度高低影响植物生长 D.“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印证了我国东高西低的地势特征10.如图,沿着图中箭头所指的方向,最符合我国哪一个地理要素的变化规律() A.人口密度逐渐增大B.年降水量逐渐减少 C.夏季风逐渐增强D.地势逐渐降低 11.下列关于我国河流叙述正确的是() A.我国河流大多自西向东注入太平洋,如黄河、长江、雅鲁藏布江 B.西北地区的河流流量小、汛期短,全部属于内流河 C.长江中下游河段水能资源丰富,有“黄金水道”之称 D.黄河下游河段可以看到“人在地上走,船在天上行”的景观 12.下列河流中,结冰期最长的是() A.松花江B.黄河C.海河D.雅鲁藏布江13.读图,图中有凌汛现象的河段是()

从哥本哈根气候大会看现今中美关系

从哥本哈根气候大会看现今中美关系 及中国未来的节能减排 没有哪两个国家之间的关系能像美中关系这样重要。”1月30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就职后首次与胡锦涛主席进行的电话交谈中如是说。而胡锦涛主席在会见希拉里时说,21世纪中美关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 中美关系的重要性溢于言表。围绕中美建设性合作关系的形式、性质和发展方向等问题,近一年来美国的智囊们没少出谋划策。特别是在奥巴马当选后,中美关系更成为热门话题,而且被放置在了全球的大平台上。这其中,“中美共管世界”的典型美式思维提法,所谓“中美国”这样标新立异的概念,颇能吸引人的眼球。 在11月美国总统奥巴马访华。在中美联合声明中,中美双方表示将为哥本哈根气候大会成功而努力,强调共同但有区别的碳减排责任原则,并表示要在清洁能源上进行有效的合作,相互技术支持,发展低碳经济。 中美在碳减排上的策略性合作给予世界一丝振奋,中美是世界上碳排放最大的两个国家,同时两国国民亦是对全球变暖持最怀疑态度的人群,但是中国、美国和欧洲(日本)却是当今“碳减排”三种不同路线的代表性国家,中国是“技术替代”的代表,中国人要求在碳减排、经济发展和化石能源比重降低(非碳能源的崛起)三者间寻找均衡路线,而美国则希望用“碳排放税”来指导市场运作,日欧则是强硬的“强硬减排目标”的代表,他们渲染一种异常苛刻的指标,例如欧盟提出“2050年减排50%的目标(包括发展中国家),全球气温上升幅度控制在摄氏2度以内。而发达国家(主要指32个工业国)在2050年前将减少废气排放80%目标”。 对于西方发达国家来说,全球气候变化的肇始并非起源于发展中国家,而恰恰是那些衣冠楚楚的自己。但就像那些洗白了自己身份的黑帮一样,无论现在的做法多么守法,其历史的原罪是无法抹去的。发达国家不为自己近200多年的现代化进程中所消耗的资源、所释放 的二氧化碳负责,那么一切号称为气候变暖而做的努力都是空谈。 哥本哈根会议在18日落下帷幕了。从12月7日到18日,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全称《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15次会议,于2009年12月7-18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来自192个国家的谈判代表将参加峰会。 气候变化谈判的目的是使“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浓度稳定在防止气候系统受到危险的人为干扰的水平上”。 气候问题本应是超越主权的话题,与之相关的必须是全球意义上的绿色经济、绿色意识、绿色政治。但它必须由一个个主权国家做出妥协甚至牺牲,因为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个体利益,有着不同的诉求。这当然是一个博弈的过程,但更是一个呈现政治大国气度与远见的最佳窗口。 大会过程中各国以及各联盟相互间不断进行激烈的交锋。由于非洲国家谴责发达国家试图抛弃《京都议定书》并举行抗议活动,大会谈判进程被迫暂时停止。之后代表发展中国家的77国集团表示,如果富裕国家在谈判中不正确对待《京都议定书》,77国集团不排除集体退出谈判的可能性。而澳大利亚和日本及其他部分发达国家已成功中断了《京都议定书》的讨论。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 【《公约》的制定】《联合国气候 变化框架公约》(United Nations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简称《公约》)是1992年 5月在联合国纽约总部通过的,同年6月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期间正式开放签署。《公约》的最终目标是“将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浓度稳定在防止气候系统受到危险的人为干扰的水平上”。 《公约》说:“感到忧虑的是,人类活动已大幅增加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浓度,这种增加增强了自然温室效应,平均而言将引起地球表面和大气进一步增温,并可能对自然生态系统和人类产生不利影响。” 《公约》是世界上第一个为全面控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给人类经济和社会带来不利影响的国际公约,也是国际社会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上进行国际合作的一个基本框架。目前已有192个国家批准了《公约》,这些国家被称为《公约》缔约方。此外,欧盟作为一个整体也是《公约》的一个缔约方。 《公约》缔约方作出了许多旨在解决气候变化问题的承诺。每个缔约方都必须定期提交专项报告,其内容必须包含该缔约方的温室气体排放信息,并说明为实施《公约》所执行的计划及具体措施。

《公约》于1994年3月生效,奠定了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的法律基础,是具有权威性、普遍性、全面性的国际框架。 《公约》由序言及26条正文组成。它指出,历史上和目前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最大部分源自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的人均排放仍相对较低,因此应对气候变化应遵循“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根据这个原则,发达国家应率先采取措施限制温室气体的排放,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有关资金和技术;而发展中国家在得到发达国家技术和资金支持下,采取措施减缓或适应气候变化。 【《公约》缔约方大会】 自1995年以来,《公约》缔约方大会每年召开一次。 第2至第6次缔约方大会分别在日内瓦、京都、布宜诺斯艾利斯、波恩和海牙举行。1997年12月,第3次缔约方大会在日本京都举行,会议通过了《京都议定书》,对2012年前主要发达国家减排温室气体的种类、减排时间表和额度等作出了具体规定。《京都议定书》于2005年开始生效。根据这份议定书,从2008年到2012年间,主要工业发达国家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要在1990年的基础上平均减少5.2%,其中欧盟将6种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削减8%,美国削减7%,日本削减6%。八国集团就长期减排目标达成一致 2000年11月份在海牙召开的第6次缔约方大会期间,世界上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美国坚持要大幅度折扣它的减排指标,因而使会议陷入僵局,大会主办者不得不宣布休会,将会议延期到2001年7月在波恩继续举行。 2001年10月,第7次缔约方大会在摩洛哥马拉喀什举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