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造毕业设计教学大纲要点

机械制造毕业设计教学大纲要点
机械制造毕业设计教学大纲要点

《机械制造毕业设计》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803901094

课程名称:机械制造毕业设计

英文名称:Final Year Projects

设计周数:15 学分:15

一、目的和意义

毕业设计是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最后一个实践性教学环节。合格的毕业设计(论文)是取得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的必要条件。

1、通过毕业设计(论文),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工程设计、生产及管理过程或科学研究中的技术经济政策,培养学生理解和贯彻执行政策的能力。

2、通过毕业设计,培养学生正确的设计思想、严谨的科学态度、实事求是和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培养学生的调研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处理问题的能力、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与创新精神。

3、通过毕业设计(论文),使学生加深对基础理论的理解,扩大专业知识面,实现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的综合训练;力求学生在收集资料、查阅文献、调查研究、方案制定、理论计算、设计绘图、实验探讨、模拟测试、计算机处理、撰文论证、口述表达等各方面综合能力有明显提高。

二、选题原则

1、毕业设计(论文)的选题应与专业培养方案相一致。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应符合学生在校所学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实际情况,题目难易程度要适中,分量要适当,过程要完整。

2、选题应根据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和科技发展的需要,尽可能结合社会实践、生产、科研、实验室建设等任务,选择有现实价值和理论意义的课题。

3、原则上每个学生独立完成一个题目,若几个学生联合完成较大课题,要明确每个学生独立完成的任务,使每个学生有一个完整的设计内容。

三、类型及基本要求

1、毕业设计类型

毕业设计类型主要有工程设计类、实验研究类、软件工程类。

2、毕业设计基本要求

(1)工程设计类

①工艺装备设备类

1)进行设计用原始资料分析与校正、加工方案选择、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工艺规程制定与计算;

2)进行装备与设备的选型与计算,选择与生产类型和工艺要求相匹配的装备与设备,确定其型号与台数;

3)进行典型工序的专用工装设计;

4)进行专用设备的设计;

5)编制设计文件;

6)撰写设计说明书(论文)。

②产品开发设计类

1)进行产品功能需求分析,进行总体方案设计,进行方案论证比较与选择;

2)总体结构与精度设计。进行必要的运动与动力计算,确定总体结构与精度,绘制总装图;

3)零部件结构与精度设计。根据总体结构与精度要求,考结构工艺性和经济性原则进行零部件结构与精度设计,绘制相关部件和零件的工程图。

4)编制设计文件;

5)撰写设计说明书(论文)。

(2)实验研究类

1)学习科研立项过程,进行项目前期准备,查阅资料;

2)制定研究方案,包括可行性研究、技术经济比较;

3)设计实验系统,绘制系统图,进行设备选型;

4)进行实验研究;

5)实验数据分析与处理;

6)编写研究报告、验收和鉴定报告、待发表的论文;

7)绘制设计图纸(可以是实验系统的,或相关图纸);

8)撰写设计说明书(论文)。

(3)软件工程类:

1)按照软件工程的方法,进行项目调查、用户需求分析和项目可行性分析;

2)进行软件开发方案设计;

3)学习项目管理方法,绘制甘特图、网络图;

4)进行程序编码;

5)进行程序调试、运行;

6)编写项目研究报告和用户使用说明书;

7)撰写设计说明书(论文)。

其它设计类型比照上述内容并结合自身特点作适当要求。

四、任务及深度要求

毕业设计(论文)的主要内容包括:选题、开题报告、课题研究及完成设计方案、撰写设计说明书(论文)等,其具体要求遵照《南京工程学院毕业设计(论文)实施细则》(南工教[2006]80号);设计工作与所学专业知识相关,工作量饱满,满足学生一人一题或一人一子课题;选题范围主要涉及机械制造专业相关领域。其设计任务及深度要求参照如下类型确定。

1、工程设计类

针对一个中等以上复杂程度的零件的加工要求,进行工艺、专用夹具和专用机床的设计。

按照产品的功能和技术参数要求,进行功能需求分析,总体方案设计,总体结构与精度设计、部件和零件结构与精度设计。

工程设计类设计成果应包括较完整的设计图纸,设计说明书(包括充分的方案论证比较,分析计算;设备选型说明等),并尽量利用现代的设计方法(如CAX)进行设计与分析。

2、实验研究类

一套较完整的实验研究项目,自己动手做出的较完整的实验数据,实验时间不少于5周。完成一篇较高质量论文。

3、软件工程类

结合专业特点的、相对独立的一套软件系统或子系统,能够独立运行、实际使用,各种功能齐全。

五、考核办法

毕业设计考核及成绩评定由三部分组成:

1、根据毕业设计过程中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表现,设计方案的合理性、新颖性,设计过程中的独立性、创造性以及设计过程中的工作态度,指导教师给予恰当评分(占总成绩的40%)。

2、根据毕业设计论文的指导思想与方案制订的科学性,论文论据的充分性,论文的创见与突破性,论文的结构、文字表达及书写情况,评阅老师给予恰当评分(占总成绩的20%)。

3、根据学生本人对课题工作的总体介绍,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答辩中回答问题的正确程度,答辩小组给予合理的评分(占总成绩的40%)。

七、其它说明

1、毕业设计(论文)说明书的编写要严格按照《南京工程学院毕业设计(论文)实施细则》(南工教[2006]80号)的要求和格式进行编写。

大纲制定人:李翔英

大纲审定人:王宗荣

制订日期:2010年05月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教学大纲吉林大学、机械工业出版社

《制造技术基础A》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08297019 课程名称:制造技术基础A 英文名称:Fundamentals of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A 开课学期:6 学时/学分:68 / 4 (其中实验学时:8学时) 课程类型:学科基础必修课 开课专业:机械类专业本科生 选用教材:《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吉林大学、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年1月第一版 主要参考书: 1、卢秉恒、于骏一、张福润主编:《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年版。 2、包善斐、王龙山、于骏一主编:《机械制造工艺学》,吉林科技出版社1995年版。 3、王宝玺主编:《汽车拖拉机制造工艺学》,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年出版。 4、周泽华主编:《金属切削原理》,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年出版。 执笔人:邹青 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制造技术基础》是学科基础必修课,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为将来解决制造中的技术问题打基础,是机械类专业学生的一门主干技术基础课。本课程的任务是培养学生掌握金属切削过程的基本规律,掌握机械加工的基本知识,能选择加工方法与机床、刀具、夹具及加工参数,掌握机械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使学生具有工艺设计和夹具设计的基本技能。通过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工程设计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综合运用先修课程中所学到的有关知识与技能,结合各种实践教学环节,进行机械工程技术人员所需的基本训练,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有关专业课程和有目的从事机械设计、制造工作打下基础。因此制造技术基础课程在机械类专业的教学计划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二、教学基本要求 1、掌握下列基本理论:金属切削基本理论;机械制造质量分析与控制理论;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及装配工艺设计原理;机床夹具设计原理;设计工艺性评价。 2、了解下列知识:机械加工方法与装备;计算机辅助机械制造;先进制造技术。 3、掌握下列基本技能:能够按实验指导书进行实验操作,并能初步分析结果;能够制订中等复杂程度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能够设计中等复杂程度的机床夹具。 4、初步掌握下列基本技能:能够综合分析制造过程中的一般问题;能够设计一般机器的装配工艺规程。 5、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工程设计能力。 三、各章节内容及学时分配 第一章绪论(3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机械制造基础教学大纲

《机械制造基础(Ⅱ)》课程教学大纲 一、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机械制造基础(Ⅱ) 英文名称:Fundament of Mechanical Manufacture(Ⅱ) 开课学院:机电工程学院课程编码:4604266025属性:理论 学分: 2.5 总学时:40 实验学时: 4 上机学时: 适用专业: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先修课程:课程号课程名 4504021040 3212211020 机械设计基础(Ⅰ) 机械制造实训(Ⅱ-1) 3212212020 机械制造实训(Ⅱ-2) 大纲执笔: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教研室邱亚玲 大纲审批:机电院学术委员会教学院长:祝效华 制定(修订)时间:2014年3月 二、目的与任务及能力培养 《机械制造基础(Ⅱ)》是过程装备与控制专业的一门主要技术基础课。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是机械零件的切削加工的基本知识;主要的切削加工方法及工艺特点;主要的机械加工装备;机械加工艺规程设计的基本知识;零部件结构工艺性;零件几何精度的公差标准、精度设计方法;特种加工、精密加工及先进制造技术等。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获得机械制造最基本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本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机械制造技术应用及创新能力,为学习其它有关专业课程及以后从事过程装备设计与制造方面的技术工作奠定必要的技术基础。 三、基本要求 要求通过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使学生掌握金属切削加工的基本知识;能正确选择加工方法、机床、刀具、夹具及加工参数;掌握零部件机械加工及装配的结构工艺性;掌握零件尺寸公差、几何公差和表面粗糙度国家标准及零部件精度设计方法;具备制订机械加工艺规程及工艺装备设计的基本能力;掌握特种加工和精密加工技术的原理和应用;了解现代制造技术的发展概况。教学过程中要适时引进与课程有关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本课程可采用案例(项目)教学法,以某一典型产品的设计、制造为主线通过课堂讨论或分组讨论的方式进行教学,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内容、要求及学时分配 (一)理论教学(36学时)

机械制造基础 知识点汇总

第1章 金属材料及热处理概论 1.1 金属及合金的基本性能 2、强度指标:屈服点σs ;屈服强度σ 0.2;抗拉强度σb (判别金属材料强度高低的指标) 3、塑性:金属发生塑性变形但不破坏的能力。 5、硬度:金属材料抵抗局部变形的能力。 布氏硬度:用符号HBW 洛氏硬度:用符号表示 HR 表示 二、习题 1、单项选择题 (1)符号σb 表示材料的 () A 、屈服强度 B 、抗拉强度 C 、疲劳强度 D 、断裂强度 (2)拉伸实验时,试样拉断前能承受的最大应力称为材料的(B ) A 、屈服点 B 、抗拉强度 C 、弹性极限 D 、疲劳极限 2、多项选择题 (1)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布氏硬度用符号HBW 表示 B 、洛氏硬度用符号HR 表示 C 、洛氏硬度用符号HBW 表示 D 、布氏硬度用符号HR 表示 (2)以下说法正确的是(BCD ) A 、布氏硬度的压痕面积大,数据重复性好,用于成品的测定 B 、洛氏硬度的操作简便,硬度值可以直接读出,压痕较小 C 、金属材料抵抗冲击载荷作用而不被破坏的能力称为冲击韧度 D 、金属材料在指定循环基数的变荷作用下,不产生疲劳断裂所能承受的最大应力称为疲劳强度 3、判断题 金属材料在外力作用下抵抗变形和断裂的能力称为强度()

4、填空题 强度按力的性质有___、___、___。 5、简答题 简述拉伸低碳钢过程,拉伸曲线的变化以及金属变形 答案:1、B B 2、AB BCD 3、√ 4、屈服强度 抗拉强度 抗弯强度 抗剪强度 5、在力到达Fe 之前处于弹性变形阶段△L 线性增加,超过Fe 以后不仅有弹性变形还有塑性变形,形成永久变形,到Fs 以后出现塑性变形,出现屈服现象,进入强化阶段。 1.2 金属和合金的晶体结构及结晶过程 一、知识点整理 1、内部原子在空间按一定次序有规律的排列的物质称为晶体,反之为则为非晶体晶体具有。 固定的熔点和各向异性 等特征,非晶体则反之。 2、晶体中源于排列规律具有明显的周期性征的最小几何单元,称为晶胞。 变化,因此,在晶格中选取一个能够代表晶格特 3、常见的纯金属晶格结构有体心立方晶格、面心立方晶格、密排六方晶格 。 4、如果晶体内部的晶格位向完全一致,称为单晶体。实际使用的金属材料多由许多位向不同的小单晶体组成,成为多晶。 5、只有用显微镜才能看到晶粒。 6、在显微镜下所观察到的晶粒大小、形状和分布称为显微组织。 7、合金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元素(或金属与非金属融合)组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 质。 8、组成合金的元素称为组元,可以是纯金属和非金属的化学元素,也可以是某些稳定的化合物 。 9、合金系是由两种以上的组元,按不同的比例浓度配制而成的一系列合金。按组元的数目不同,合金可分为二元合金系、三元合金系及多元合金系。

机械制造专业毕业设计

机械制造专业毕业设计 摘要 和面机的设计是我们对自己完成本专业教学计划的最后一个极为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是使我们综合运用所学过的基本课程,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去解决专业范围内的工程技术问题而进行的一次基本训练。 我们在完成毕业设计的同时,也培养了我们正确使用技术资料,国家标准,有关手册,图册等工具书,进行设计计算,数据处理,编写技术文件等方面的工作能力,也为我们以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所以我们要认真对待这次综合能力运用的机会! 其主要目的是: 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本专业的一般工程问题的独立能力,拓宽和深化所学的知识。 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设计思路,设计思维,掌握工程的一般程序,规范和方法。 培养学生正确的使用技术知识,国家标准,有关手册,图册等工具书,进行设计计算,数据处理,编写技术文件等方面的工作能力和技巧。 培养学生进行调整研究,面向实际,面向生产,向工人和

工程技术人员学习的基本工作态度,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 关键词:和面机传动部分设计,各轴计算及校准,涡轮装配图,蜗杆轴 绪论 1和面机发展前景及场运行参数情况 中国和面机产业发展出现的问题中,许多情况不容乐观,如产业结构不合理 产业集中于劳动力密集型产品;技术密集型产品明显落后于发达工业国家; 生产要素决定性作用正在削弱;产业能源消耗大、产出率低、环境污染严重、 对自然资源破坏力大;企业总体规模偏小、技术创新能力薄弱、管理水平落后 从什么角度分析中国和面机产业的发展状况?以什么方 式评价中国和面机产业 的发展程度?中国和面机产业的发展定位和前景是什么?中国和面机产业发展 与当前经济热点问题关联度如何……诸如此类,都是和面机产业发展必须面对和 解决的问题——中国和面机产业发展已到了岔口;中国和面机产业生产企业急需

机械制造基础习题及参考答案

《机械制造基础》复习题 一、填空题 1、强度是金属材料在力的作用下抵抗和断裂的能力。 2、依据凝固区的宽窄,铸件的凝固方式分为、和。 3、按照产生原因,铸件内应力可分 为:和。 4、自由锻的工序可分为:、和 三大类。 5、拉深中常见的废品有:和。 6、焊接热影响区可分为:、、 和。 7、普通手工电弧焊的焊条由和两部分组 成。 8、刀具的磨损过程可分 为、、三个阶段。 9、对于钢铁零件,外圆面切削加工的主要方法 是:和。 10、影响铸铁石墨化的主要因 素和。 11、工程上常用硬度指标有_________ 和 __________ 两种。 12、合金的收缩经历_________ 、_________ 和 ________三个阶段。 13、造型方法可分为造型和造型两大类。 14、影响铸铁石墨化的主要因素是和。 15、金属的可锻性取决于和。 16、模锻中,模膛根据功用的不同,分为和__________。 17、冲压生产的基本工序有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两大类。 18、焊接电弧包括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三个区域。 19、埋弧自动焊中,和的作用相当于电焊条的焊芯和药 皮。 二、判断对错

1、影响合金流动性最显著的因素是化学成分。() 2、铸件凝固过程中,糊状凝固的合金缩孔倾向大,缩松倾向小。() 3、铸件内应力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收缩受阻。() 4、铸造模样表面上设计起模斜度是为了便于模样在砂型中固定() 5、铸件分型面应该尽可能的多。() 6、设计落料模时,应先按照落料件确定凸模刃口尺寸。() 7、塑性金属变形后的纤维组织可以采用热处理的办法消除。() 8、锻造为了提高金属的锻造性能,锻件的锻造温度越高越好。() 9、设计模锻模膛时,只有终锻模膛有飞边槽。() 10、随钢中含碳量增加,其可焊性变差。() 11、焊接热影响区组织、性能在焊接前后没有变化。() 12、弯曲时应尽可能使弯曲线与板料纤维垂直。() 13、为了提高焊接质量,应尽量采用异种材料进行焊接。() 14、只有在切削塑性金属材料时,才会产生积屑瘤。() 15、顺铣时,会造成工件在进给方向的窜动。() 16、磨削可以用来加工钢铁以及铝、铜等有色金属。() 17、粗加工时,刀具后角应取较小值。() 18、金属材料的加工性能与工艺方法有关。() 19、冲裁变形时板料首先进行弹性变形。() 20、锻造加工只是适合塑性金属材料加工。() 21、碳钢通常在油中淬火,而合金钢在水中淬火。() 22、合金结晶温度范围越小,合金的流动性越好。() 23、灰铸铁一般都要安置冒口和冷铁,使之实现同时凝固。() 24、冷却速度越快越易得到灰口铸铁。() 25、浇注时铸件的重要平面应朝下。() 26、砂型铸造时,木模尺寸应与铸件尺寸完全相同。() 27、铸件壁厚小于“最小壁厚”,容易产生浇不足、冷隔现象。() 28、设计制造零件时,应使零件的最大正应力方向与纤维方向垂直。() 29、常言道“趁热打铁”,就是说铸铁是可以锻打的。() 30、只要在压力加工过程中对工件加热,就属于热变形。() 31、落料和冲孔是使坯料沿封闭轮廓分离的工序。() 32、拉深系数越小,表明拉深件直径越小,变形程度越小。() 33、直流正接就是工件接电源正极,焊条接负极。()

机械制造基础教学大纲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Mach inery Manu facturi ng Base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63学时(理论54学时,实验9学时) 学分 考试 (笔试占80% +平时成绩占20%) 《金工实习》、《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工程材料》、《材料力学》 机械制造基础是一门理论性、技术性、实践性、综合性很强的专业基 础课。课程以传统与现代制造技术结合为内容,以加工原理 为基础,方法与工艺为主线,质 量、效率、经济性三者之间的协调发展为目标,主要讲授零件毛 坯的制造方法、工艺规程设 计、机床夹具设计、机械加工精度与控制、机械加工表面质量及其控制、机器的装配工艺过 程设计、先进制造技术简介等内容。 二、教学目的和教学方法 1、 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机械制造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掌握零件毛坯制造方法的选 择、工艺规程设计、加工质量分析与控制、零件结构工艺性和机器装配工艺性设计等方面的 基本能力,了解先进制造技术与生产模式。为学生将来从事机械制造工程技术工作, 奠定扎 实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基础。 2、 教学方法 结合课程特点,紧扣“厚基础、重应用、强能力、高素质”教学目标,以基础理论为重 心、工程应用为根本,采取课堂教学、现场教学、实验教学、网上辅导、课外练习、课程设 计等教学形式,运用叙述式与案例式讲授基本内容及解释基本原理; 运用启发式和探究式激 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运用任务式和练习式明确知识的价值及巩固理解和记忆。 且教与学相结 合,老师只讲重点难点(约 70%,学生自学易学点(约 30%,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三、理论与实验教学学时分配 课程简介 课程代码:B 课程名称:机械制造基础( 修读对象: 总学时数: 修课学分: 考核方 式: 相关课程: 内容提要: (四 ) (五) (六

机械制造工艺学知识点汇总全复习资料

粗基准概念:以未加工的表面为定位基准的基准。 精基准概念:以加工过的表面为定位基准的基准。 精基准的选择:1基准重合原则2统一基准原则3互为基准原则4自为基准原则5便于装夹原则6精基准的面积与被加工表面相比,应有较大的长度和宽度,以提高其位置精度。 粗基准的选用原则:1保证相互位置要求2保证加工表面加工余量合理分配3便于工件装夹4粗基准一般不得重复使用原则(1、若必须保证工件上加工表面与非加工表面间的位置要求,则应以不加工表面作为粗基准;2、若各表面均需加工,且没有重点要求保证加工余 量均匀的表面时,则应以加工余量最小的表面作为粗基准,以避免有些表面加工不起来。3、粗基准的表面应平整,无浇、冒口及飞边等缺陷。4、粗基准一般只能使用一次,以免产生 较大的位置误差。) 生产纲领:计划期内,应当生产的产品产量和进度计划。备品率和废品率在内的产量 六点定位原理:用来限制工件自由度的固定点称为定位支承点。用适当分布的六个支承点限 制工件六个自由度的法则称为六点定位原理(六点定则) 组合表面定位时存在的问题:当采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组合表面作为定位基准定位时,由 于工件的各定位基准面之间以及夹具的各定位元件之间均存在误差,由此将破坏一批工件位 置的一致性,并在夹紧力作用下产生变形,甚至不能夹紧 定位误差:由于定位不准确而造成某一工序在工序尺寸或位置要求方面的加工误差。 产生原因: 1工件的定位基准面本身及它们之间在尺寸和位置上均存在着公差范围内的差异; 2夹具的定位元件本身及各定位元件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尺寸和位置误差; 3定位元件与定位基准面之间还可能存在着间隙。 夹紧装置的设计要求: 1夹紧力应有助于定位,不应破坏定位; 2夹紧力的大小应能保证加工过程中不发生位置变动和振动,并能够调节; 3夹紧后的变形和受力面的损伤不超出允许的范围; 4应有足够的夹紧行程; 5手动时要有自锁功能; 6结构简单紧凑、动作灵活、工艺性好、易于操作,并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 斜楔夹紧机构:(1)斜楔结构简单,有增力作用。(2)斜楔夹紧的行程小。(3)使用手动操作的简单斜楔夹紧时,工件的夹紧和松开都需敲击 螺旋夹紧机构:该机构具有结构简单、工艺性好、夹紧可靠、扩力比大以及行程不受限制等 优点,故应用广泛。缺点是动作慢、效率低。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概念:规定产品或零部件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和操作方法等的工艺文件,是一切有关生产人员都应严格执行、认真贯彻的纪律性文件。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作用: 1是组织车间生产的主要技术文件,据其进行生产准备。车间一切从事生产的人员都要 严格、认真地贯彻执行工艺文件,才能实现优质、高产、低耗。 2是生产准备和计划调度的主要依据。有了工艺规程,在产品投产之前就可以进行一系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毕业设计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毕业设计 篇一: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毕业设计 沈阳工业大学 学生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继续教育学院机械专业 XX 级( XX 届) 1 班学生题目:FCJ-Ⅰ型自行式液压翻车机设计 本课题的研究现状: 翻车机是矿山常用的一种卸矿机械,原矿山由矿车编组运输至矿仓上方后,由翻车机卸入矿仓。随着采矿技术的发展和提高产量的要求,原设计的翻车机往往不能满足要求,至于有些矿山原设计就是采用翻斗式矿车,采用人工翻矿,则更是生产效率低,劳动强度大,安全性差。目前,定型产品只要固定式圆盘翻车机,它只能固定的向一个矿仓卸矿,不仅产量固定。且无法满足向多个矿仓卸矿的要求。卸矿机械是矿山机械中的薄弱环节 课题价值和现实意义: 矿山机械在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研制出适应矿山改造,满足用户需要的卸矿机械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此课题研制的翻车机不仅适用与对矿山的多个矿仓

卸矿,而且也适用与其它用矿车运输的物料(如沙石,煤)的卸车。因此,此项研究对加快国民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都有很大的意义。 通过研制一种新型机器,掌握研制新设备的基本方法,锻炼科研能力,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设计(论文)提纲: 1.引言 2.FCJ-Ⅰ型自行式液压翻车机工作原理。 3.翻车机工作机构计算。 4.翻车机液压系统的设计计算。 5.整机稳定性计算 6.结束语 主要参考文献和书目: [1] FCJ-Ⅰ型的自行式液压翻车机研制备.《矿山机械》,1999年第9期(总第273 期) [2].机械工程手册编辑委员会《机械工程手册》13卷.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7

年第2版。 [3].机械工程手册编辑委员会《机械工程手册》第15卷.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1997年第2版。 [4].北京有色冶金设计院等合编《金属矿山采矿设备设计》.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 1997年12月第1版,313~359,444~499页。 [5].李洪平等. FCJ-Ⅱ型的遥控自行式液压翻车机研制,《矿山机械》XX年第12 期(总第300期),31~32页。 [7].机械设计手册联合编写组,《机械设计手册》中册.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87 年12月修订第2版。 [8].机械工程手册编辑委员会,《机械工程手册》第6卷,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 1997年第2版。 [9] FCJ-Ⅰ型的自行式液压翻车机工作机构设计,《中国钨业》,1998年第5期(总

《机械制造基础技术》综合练习题

《机械制造基础技术》综合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零件设计图纸上用来表示各表面相互位置所依据的那些点、线、面是————————, 在机械加工及装配过程中所采用的基准是—————————。 (1)工序基准(2)装配基准(3)工艺基准(4)设计基准 2.在尺寸链的组成环中,若某环的变动引起封闭环的同向变动,该环被称为—————— —。若某环的变动引起封闭环的反向变动,该环被称为——————。 (1)减环(2)增环(3)封闭环(4)组成环3.————————、—————————为尺寸精度,——————————、— —————————为位置精度。 (1)长度(2)平行度(3)同轴度(4)高度(5)圆度 4.影响切削加工表面硬化的因素很多,一般说来,塑形变形越大,则————越严重;切 削温度越高,则———————作用加强。 (1)硬化(2)弱化(3)强化(4)中性化 5.使加工表面层达到所需的精度和表面质量而应切除的金属表层称为____________, 相 邻两工序的工序尺寸之差称为——————。平面加工的属于——————,外圆加工的属于————————。 (1)单边余量(2)双边余量(3)工序余量(4)加工余量 6.工件在机床或夹具中定位,其6个自由度被完全限制的定位叫__________ ,其6个自由 度没有被完全限制的定位叫__________ ,其1个或几个自由度被几个定位支承点重复限制的定位叫___________ 。 (1)重复定位(2)完全定位(3)部分定位(4)欠定位 7.在相同工艺条件下,加工一批零件时所产生的大小和方向相同的误差是__________ , 所产生的大小和方向按加工顺序作有规律变化的误差是_________ ,所产生的大小和方向变化无规律的误差是__________ 。 (1)加工误差(2)随机误差 (3)变值系统误差(4)常值系统误差 8.机床的几何精度主要指机床有关部件之间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 。 (1)测量精度(2)位置精度(3)接触精度(4)运动精度 9.抑制机械加工中强迫震动的主要方法是减少或消除__________ 、提高工艺系统的 _________ 等。 (1)激振力(2)强度(3)刚度(4)切削力 10.车床主轴的纯轴向窜动对_______ 和————————的形状精度有影响,主轴的纯径 向摆动对________ 和——————————的形状精度有影响。 (1)车罗纹(2)车端面(3)车圆柱面(可以重复选用) 二、判断题(你认为下列命题是否正确,对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不经选择就能互相替换的零件,就是具有互换性的零件。() 2.零件的实际尺寸愈接近其基本尺寸就愈好。() 3.实际尺寸较大的孔和实际尺寸较小的轴相装配,就形成间隙配合。()

机械制造技术教学大纲

《机械制造技术》教学大纲 任课教师:刘振华 一.课程的性质、任务与基本要求 (一).性质 本课程为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机械类学生开设的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课内学时80,一学期完成. (二).任务与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机械制造技术的有关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科学思维方法.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学生具有获取和综合运用机械制造技术的基本能力,为达到能够独立分析和解决工程实践问题打下基础. 二.教学方式 以文字教材(课本、参考书目等)为主,结合投影、挂图. 三.课程内容: 1.机械制造工艺的基本知识 ①.机械制造工艺的基本概念 内容:机械的生产过程和工艺过程;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的组成;生产纲领、生产类型其工艺特征、机械加工工艺规程. 重点、难点: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的组成. 要求:使学生了解机械生产过程和工艺过程,了解生产纲领、生产类型以及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定义和内容,掌握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的各个组成环节. ②.零件图分析 内容:零件结构分析;零件的技术要求分析 重点、难点:零件的技术要求分析 要求:使学生了解如何分析零件图以及看懂零件图样上的技术要求,进而为后续掌握在加工过程如何才能满足技术要求做准备. ③.毛坯的选择 内容:机械加工中常用毛坯的种类、毛坯选择中应注意的问题 重点、难点:毛坯选择中应注意的问题 要求:使学生了解机械加工的常用毛坯的种类;记忆和掌握毛坯选择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④.基准的概念及工件装夹方式 内容:基准的概念及分类;工件的装夹方式;夹具的作用、分类及组成;定位原理 重点:基准的概念及分类;定位原理 难点:六点定位原理及定位方式 要求:使学生掌握基准的概念和基准的分类;了解工件的装夹方式和夹具的作用、分类和组成;理解并掌握定位原理

电大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 精品资料推荐.....................................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适用专业:数控技术 学制:两年制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机械制造基础》是机械类各专业的重要技术基础课。本课程包含金属材料及热处理的基本知识、金属材料的 热加工、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形状和位置公差及检测、表面粗糙度及检测、金属切削机床及刀具、机械加工工艺知 识等方面的内容,是数控技术专业必须掌握的一门综合性应用技术基础课程。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大纲是根据教育部《两年制高等职业教育数控技术应用专业领域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指 导方案》中“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编写的,要求学生掌握工程常用材料的性能、用途,冷热加工和热处理基本知识;具有机械零件几何精度和相互配合的知识;掌握金属切削原理和机械加工工艺的基本知识;了解机械加工 的方法和常用机床的基本知识,为以后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为数控技术专业两年制专科第二学期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其中包括了工程材料、金属工艺学、公差 配合与测量技术、金属切削原理、金属切削机床、机械加工工艺学等多方面的专业基础知识,是本专业后期开设的数 控加工工艺、数控机床编程及操作与加工等专业课程的重要基础。学习本课程应该掌握一定的机械制图知识。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通过《机械制造基础》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达到以下要求: 1、了解:材料的力学性能和各状态的组织结构,热处理的目的,公差与配合的基本术语,表面粗糙度的基本概念,金属切削原理的切削参数和刀具的几何参数,对不同工种的机床有一定的认识,并知道定位和夹紧的作用和相互 联系,初步接触机械加工工艺。 2、理解:金属的强度、硬度、韧性,并能够判断出金属的机械性能的优劣;各种材料的性能,表示方法;理解热处理的四个基本环节;公差与配合各术语之间的关系,并会绘制公差图和配合图;表面粗糙度衡量工件表面精度的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知识点整理

1.制造系统:制造过程及其所涉及的硬件,软件和人员组成的一个将制造资源转变为产品的有机体,称为制造系统。 2.制造系统在运行过程中总是伴随着物料流,信息流和能量流的运动。 3.制造过程由技术准备,毛坯制造,机械加工,热处理,装配,质检,运输,储存等过程组成。 4.制造工艺过程:技术准备,机械加工,热处理,装配等一般称为制造工艺过程。 5.机械加工由若干工序组成。 6.机械加工中每一个工序又可分为安装,工位,工步,走刀等。 7.工序:一个工人在一个工作地点对一个工件连续完成的那一部分工艺过程。 8.安装:在一个工序中,工件在机床或夹具中每定位和加紧一次,称为一个安装。 9.工位:在工件一次安装中,通过分度装置使工件相对于机床床身改变加工位置每占据一个加工位置称为一个工位。 10.工步:在一个工序内,加工表面,切削刀具,切削速度和进给量都不变的情况下完成的加工内容称为工步。 11.走刀:切削刀具在加工表面切削一次所完成的加工内容。 12.按生产专业化程度不同可将生产分为三种类型:单件生产,成批生产,大量生产。 13.成批生产分小批生产,中批生产,大批生产。 14.机械加工的方法分为材料成型法,材料去除法,材料累加法。 15. 材料成型法是将不定形的原材料转化为所需要形状尺寸的产品的一种工艺方法。 16.材料成型工艺包括铸造,锻造,粉末冶金,连接成型。 17.影响铸件质量关键因素是液态金属流动性和在凝固过程中的收缩性。 18.常用铸造工艺有:普通砂型铸造,熔模铸造,金属型铸造,压力铸造,离心铸造,陶瓷铸造。 19.锻造工艺分自由锻造和模膛锻造。 20.粉末冶金分固相烧结和含液相烧结。

机械类毕业设计

密级:内部锌合金指挥盒体压铸模设计 Zinc alloy command box body pressure molding design 院系:机械系 专业/班级: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0703班 学号:220072725 学生姓名:毕夺 指导教师:潘思伟(高级讲师) 2011 年 6 月

题目:锌合金指挥盒体压铸模设计 评语: 评语: 指导教师:(签字) 时间: 指导教师:(签字) 时间:

题目:锌合金指挥盒体压铸模设计 毕业设计(论文)答辩成绩评定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论文)第答辩委员会于 2011 年 6 月日审阅了 0703班级毕夺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听取了该生的报告,并进行了答辩。 设计(论文)题目:锌合金指挥盒体压铸模设计 设计(论文)说明书共页,设计图纸张。 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委员会意见: 经答辩委员会无记名投票表决,通过同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答辩。 根据学校相关规定,经答辩委员会认定,该生的毕业设计(论文)成绩为。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委员会 主任委员

年月日

摘要 本文介绍了锌合金指挥盒体压铸模设计的全部过程及压铸工艺参数的设计依据,通过全面的分析和精确的计算,设计出一套可用于生产实践的压铸模,从中得出设计方法对今后其它类型件的压铸模设计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压铸模的特点是四面侧抽芯,侧浇口浇注系统。通过对产品图的分析,确定方案。首先确定浇注系统,排溢系统和分型面。有几个方案中选出最适合本铸件的。此过程中考虑到避免铸件产生缺陷、提高铸件的质量的问题。然后计算型腔,型芯尺寸,进行压铸模结构的设计。再次进行推出复位机构的设计,在这些工作完成之后,要考虑的是压铸模的技术要求,其中包括总装要求和零件图要求。 目前,模具的设计特别是压铸模的设计在现代化制造行业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压铸是高效益、高效益,很有发展前途的铸造方法,在高科技的不断推动下,压铸必将进一步扩大其应用范围,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必将发挥出越来越大的作用。与其他方法相比,它具有尺寸精度高,强度高,表面粗糙硬度高,能压铸复杂的薄壁零件,同时,生产率极高,可以省略大量的机加工。 本文分析了锌合金指挥盒体在设计过程中的工艺性和工艺方案,同时也阐述了在设计时应注意的一些原则性问题。在整个设计过程中以性能为中心,以降低成本为导向,以简化结构为基点,体现了原则性与灵活性的完美结合。 关键词:压铸模;工艺参数;工艺性 I

机械制造基础考试复习题及答案

机械制造基础考试复习题 及答案 The latest revision on November 22, 2020

《机械制造基础》复习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金属材料的性能主要包括使用性能和工艺性能两个方面。 2、金属材料在外力作用下所表现出来的性能称为力学性能。 3、强度是指金属材料在静载荷作用下,抵抗_变形__和_断裂__的能力。 4、硬度可通过硬度试验测定,常用的有布氏硬度和洛氏硬度两种。 5、金属材料的常用强度指标为屈服点和抗拉强度。 6、金属的结晶包括晶核的形成和晶核的长大。 7、通常把金属从液态向固态的转变称为结晶。 8、金属的品格类型主要有体心立方晶格、面心立方晶格和密排六方晶格三大类 9、通常固态合金中形成固溶体、金属化合物和机械混合物三类组织。 10、珠光体是铁素体和渗碳体组成的机械混合物。 11、铁素体碳在α-Fe中固溶体。 12、金属在固态下晶格类型随温度(或压力)发生变化的现象称为同素异构转 变。 13、金属材料热处理主要有钢的普通热处理和钢的表面热处理。 14、常用的两种表面热处理方法是_表面淬火和_化学热处理___。 15、普通热处理通常是指对工件进行整体的热处理。

16、普通热处理按加热温度和冷却方法不同,常用的有退火、正火、淬火和回 火等。 17、热处理时须将钢加热到一定温度,便其组织全部或部分转变为奥氏体。 18、钢件的加热温度主要由钢的化学成分确定。 19、常见的退火方法有.完全退火、球化退火和去应力退火三种。 20、常见的淬火方法有-单介质淬火、双介质淬火、马氏体分级淬火和贝氏体等 温淬火。 21、根据钢的热处理原理可知,当过冷奥氏体快速冷却至Ms点以下时,会发生 马氏体_转变。 22、调质的热处理工艺是淬火+高温回火。 23、常见的化学热处理是渗碳、渗氮、碳氮共渗。 24、按用途不同碳素钢可分为碳素结构钢和碳素工具钢。 25、低合金结构钢是在低碳钢的基础上加入少量合金元素炼成的。 26、.常用的刃具钢有低合金工具钢和高速工具钢-。 27、在合金调质钢中加入铬、锰、镍等合金元素,主要是为了增加钢的淬透 性。 28、铸铁是含碳量大于2.11%的铁碳合金. 29、碳在铸铁中的存在形式有石墨和渗碳体。 30、灰铸铁中按石墨存在的形态不同分灰口铸铁、可锻铸铁、球墨铸铁、蠕墨铸铁__。

《机械制造基础》教学大纲作业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简介 (一)课程代码:B11040077 (二)课程名称:机械制造基础(Machinery Manufacturing Base) (三)修读对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三)总学时数:63学时(理论54学时,实验9学时) (四)修课学分:3.5学分 (五)考核方式:考试(笔试占80% + 平时成绩占20% ) (六)相关课程:《金工实习》、《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工程材料》、《材料力学》(七)内容提要:机械制造基础是一门理论性、技术性、实践性、综合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课程以传统与现代制造技术结合为内容,以加工原理为基础,方法与工艺为主线,质量、效率、经济性三者之间的协调发展为目标,主要讲授零件毛坯的制造方法、工艺规程设计、机床夹具设计、机械加工精度与控制、机械加工表面质量及其控制、机器的装配工艺过程设计、先进制造技术简介等内容。 二、教学目的和教学方法 1、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机械制造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零件毛坯制造方法的选择、工艺规程设计、加工质量分析与控制、零件结构工艺性和机器装配工艺性设计等方面的基本能力,了解先进制造技术与生产模式。为学生将来从事机械制造工程技术工作,奠定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基础。 2、教学方法 结合课程特点,紧扣“厚基础、重应用、强能力、高素质”教学目标,以基础理论为重心、工程应用为根本,采取课堂教学、现场教学、实验教学、网上辅导、课外练习、课程设计等教学形式,运用叙述式与案例式讲授基本内容及解释基本原理;运用启发式和探究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运用任务式和练习式明确知识的价值及巩固理解和记忆。且教与学相结合,老师只讲重点难点(约70%),学生自学易学点(约30%),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机械制造及自动化重要知识点知识讲解

机械制造基础重要知识点 影响合金充型能力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1.合金的流动性 2.浇注条件 3.铸型条件 简述合金收缩的三个阶段 液态收缩:从浇注温度冷却到凝固开始温度的收缩即金属在液态时由于温度降低而发生的体积收缩 2.凝固收缩:从凝固开始温度冷却到凝固终止温度的收缩即熔融金属在凝固阶段的体积收缩 3.固态收缩:从凝固终止温度冷却到室温的收缩,即金属在固态由于室温降低而发生的体积收缩。 热应力:是由于铸件壁厚不均,各部分收缩收到热阻碍而引起的。 简述铸铁件的生产工艺特点 灰铸铁:目前大多数灰铸铁采用冲天炉熔炼,主要采用砂型铸造。 球墨铸铁:球墨铸铁是经球化,孕育处理而制成的石墨呈球状的铸铁。化学成分与灰铸铁基本相同。其铸造工艺特点可生产最小壁厚3~4mm的铸件,长增设冒口和冷铁,采用顺序凝固,应严格控制型砂中水分和铁液中硫的含量。 可锻铸铁:可锻铸铁是用低碳,低硅的铁液建筑白口组织的中间毛坯,然后经长时间高温石墨化退火,是白口铸铁中的渗碳体分解成团絮状石墨,从而得到由絮状石墨和不同基体组织的铸铁。 蠕墨铸铁:其铸造性能具有比灰铸铁更高的流动性,有一定的韧性,不宜产生冷裂纹,生产过程与球墨铸铁相似,一般不热处理。 缩孔的形成:缩孔通常隐藏在铸件上部或最后凝固部位,有时在机械加工中可暴露出来。缩松的形成:形成缩松的基本原因坏人形成缩孔相同,但条件不同。 按模样特征分类: 整模造型:造型简单,逐渐精度和表面质量较好; 分模造型:造型简单,节约工时; 挖沙造型:生产率低,技术水平高; 假箱造型:底胎可多次使用,不参与浇注; 活块造型:启模时先取主体部分,再取活动部分; 刮板造型:节约木材缩短生产周期,生产率低,技术水平高,精度较差。 按砂箱分类: 两箱造型:操作方便; 三箱造型:必须有来年哥哥分型面; 脱箱造型:采用活动砂箱造型,合型后脱出砂箱; 地坑造型:在地面沙坑中造型,不用砂箱或只有上箱。 铸件壁厚的设计原则有哪些? 壁厚须大于“最小壁厚”在砂型铸造条件下,各种铸造金属的临界壁厚约等于其自小壁厚的三倍,铸件壁厚应均匀,避免厚大断面。 第三章压力加工 塑形变形的实质是什么? 晶体内部产生滑移的结果,滑移是在切应力的作用下,晶体的一部分相对其另一部分沿着一定的晶面产生相对滑动的结果。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毕业论文doc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毕业论文 篇一: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毕业论文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现代远程教育 毕业设计(论文)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方向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发展方向的研究 姓名:张宝坤 学号: 002912 性别:女 专业: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批次: 0703 层次:专升本 电子邮箱: zhbk56789@https://www.360docs.net/doc/ad18340180.html, 联系方式: 0951-158******** 学习中心:宁夏奥鹏 指导教师:崔厚玺 XX年4月6日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发展方向的研究 摘要 本文主要对传统的机械设计制造和机械自动化相比较,提出了具有智能化的特征是现代机械和传统的机械在功能上的本质区别。根据机械自动化在各行各业的应用和发展,

显现出了机械自动化产品的优点和效益。即多功能化、高效率、高可靠性、省材料、省能源,不断满足人们生活和生产多元化需求。 文章从系统的观念出发,综合运用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自动化技术,及过控技术在化工生产中的应用。着重例举了锅炉汽包水位的控制和冷却剂流量和气氨排量的最佳控制方案。提出了过程自动化控制今后的主要目标,指明了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设计制造; 自动化; 产品; 发展; 方向 目录 第一章前言 5 1.1 机械自动化的产生和定义 1.2 机械自动化的科学技术 第二章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符合设计原则6 2.1满足对机器的功能要求6 2.2利用先进技术不断创新6 第三章机械自动化技术在化工生产中的应用8 3.1 锅炉汽包水位控制方面的研究8 3.1.1 单冲量控制系统8 3.1.2 双冲量控制系统9 3.1.3 三冲量控制系统10 3.2 冷却器控制方案的研究3.2.1控制冷却剂的流量12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教学大纲要点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S062008 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 课程名称: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英文名称:Fundamentals of Mechanical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学分:4 适用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机械类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主要包括金属切削的基本理论,金属切削机床、刀具、夹具等基本知识,机械制造工艺规程设计,机械加工质量分析与控制等方面的内容,以使学生获得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领域中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 本课程涉及到的知识面广,实践性强。因此,除课堂教学外,还有实验、课程设计和生产实习等实践环节。通过各个教学环节的训练,使学生掌握机械制造过程中的加工方法、加工装备等基本知识,初步具有分析和解决机械制造过程中一般技术问题的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及今后从事科学研究、工程技术工作打下较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1.知识要求: 使学生对机械制造过程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认识,掌握金属切削过程的基本规律和金属切削机床、刀具、夹具等基本知识,掌握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及加工质量分析的基础理论知识,了解现代先进制造技术和制造模式的发展概况。 2.能力要求: 1)能够按加工条件选择刀具材料和几何参数、切削加工参数,计算切削力、切削功率等; 2)初步具备选择机械加工方法与机床、刀具、夹具的能力; 3)掌握机床夹具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具备设计机床夹具的基本能力;

4)具备制订机加工工艺规程和分析解决机械制造问题的基本能力; 5)初步具备对制造系统、制造模式选择和决策的能力。 三、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是机械类专业的一门必修课。学生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应具有识图和制图能力,懂得机械机构的一般原理,掌握机械设计的基础知识。因此,必须将本课程安排在《机械制图》、《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工程材料及成形基础》、《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等课程和金工实习环节之后。 四、学时分配(建议开设72学时,在保证学分的前提下可以微调) 五、教材与参考书 使用教材:任家隆,李菊丽等.机械制造基础.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主要参考书: 1.卢秉恒.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第3版.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2.于骏一,邹青.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第2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3.郭艳玲,李彦蓉.机械制造工艺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机械制造基础教学大纲要点

《机械制造基础》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任务和基本要求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是轮机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课。 本课程的任务是:学生通过对工程材料、铸造、锻造、焊接、切削加工等内容的学习,了解和掌握常用工程材料的性质和机械零件加工工艺的基础知识,为学习其它相关课程和从事专业生产技术工作奠定必要的工艺基础。 本课程教学应达到的基本要求是: 1、了解常用工程材料的性能、应用范围和选用原则。 2、掌握各种主要加工方法的基本工艺理论和工艺特点,具有选 择毛坯、零件加工方法的基本知识和能力。 3、初步掌握毛坯及零件的结构工艺性。 4、了解各种常用加工方法所用设备的工作原理和适用范围。 5、具有制定简单零件加工工艺的能力。 二.课时分配 本课程教学总时数为56学时,具体见课时分配表:

三.课程内容 (一)绪论 课程的性质、任务和要求;机械制造生产过程的基本概念; 学习本课程的要求和方法;本课程与其它相关课程的联系。 (二)工程材料 1.金属和合金的机械性能(强度、硬度、塑性、韧性等)和工艺性能。 2.金属的晶体结构、晶体的基本类型、金属的结晶和铸锭、金属的晶粒大小对金属性能的影响,金属的同素异构转变, 合金的结构与合金相图。 3.铁碳合金的基本组织、铁碳合金状态图的分析、铁碳合金的成份、组织、性能间的关系。 4.钢的热处理;钢在加热和冷却时的组织转变;钢的退火、正火、淬火、回火、表面热处理的方法的实质、工艺、特 点和应用。 5.常用金属材料的分类、编号、热处理特点和应用。 6.非金属材料的基本知识(工程塑料、橡胶陶瓷及复合材料) 重点:机械性能各项指标及其意义;常见晶格类型、合金的相 结构;冷却曲线、过冷度、同素异构转变;铁碳合金状态图的 分析、铁碳合金的成份、组织、性能间的关系;钢在加热和冷 却时的组织转变;热处理工艺方法、特点和应用。热处理工艺 方法、特点和应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