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市卫生人力资源配置现状

温州市卫生人力资源配置现状
温州市卫生人力资源配置现状

温州市卫生人力资源配置现状

温州市卫生人力资源配置现状、建议及对策

温州市卫生局胡亦袍

近几年来,尤其是“十一五”以来,随着我市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的不断增加,我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条件和服务能力逐步得到改善,但医疗卫生机构人员紧缺及配置的不合理问题仍然很突出,如何优化配置,调配优质资源,解决“看病难”的问题仍然是摆在我市卫生系统面前的重大课题。每个地区每千人口究竟拥有多少医、药、护、技人员最为合适,这是研究已久且有颇多争议的问题,卫技人员的合理优化配置也是急需研究解决的问题。因此,加强卫生工作全行业管理的力度,合理配置卫生人力资源显得尤为迫切。依据2010年《温州市卫生统计年鉴》的统计数据,现将全市医疗卫生人力资源现状、问题及建议做全面调查分析

一、我市卫生人力资源配置基本情况

温州市位于浙江东南部,总人口786.8万,农业人口占XX%。全市现有医院101个;乡镇卫生院45所,其中中心卫生院13所,一般乡镇卫生院32所;全市800个行政村,已建村卫生站586所;其它部门各类门诊部、医务室64个;个体诊所232个;民营医院1所。评为国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3所(含参照)、三级乙等医院3所、二级医院X所、国家爱婴医院2所。2007年有在编职工1650人, 其中卫技人员1541人。乡村医生1046人;个体医生221 人;民营医院14人;其它部门医护人员109人。

全市编制床位数为1694张,实有床位数1544张,实际开放床位数1544张,实际床位平均使用率51.91%。平均每千人卫技人员1.3人;每千人执业(助理)医师1.18人;每千人注册护士0.36人;每千人床位1.18张。

资源利用情况

门(急)诊量。2006年全区门急诊总量406.5万人次,其中卫生系统内医疗机构接诊338.6万人次,占总门急诊人次83.3%;社会办医疗机构的门急诊量为63.75万人次,占总门急诊人次15.68% 。同时社会办医疗机构的接诊急诊病人基本为零,卫生系统外的医院只有骨伤科医院和法医医院接诊少量的急诊病人,占全区总急诊量的4.1%。

住院病人量。2006年全区各级医疗机构共收治住院患者47771人次,其中区卫生系统医疗机构45430人次,占住院患者总数的95.1%;社会办医疗机构的住院患者628人次,占总人次的1.3 % ;骨伤科医院、法医医院、精神病院接诊住院病人占总人次的3.6%。

业务收入。2006年全区总业务收入5.61亿元,其中政府办医疗机构收入为5.35亿元(含骨伤科医院、法医院和精神病防治所),占总收入的95.37%;社会办医疗机构的收入为0.26亿元,占总收入的4.63%。社办医疗机构的收入有54.75%来自北京首都儿科研究所李桥门诊部。

(温州市医疗质量和医疗效益分析详见另文)

(一)专业技术职称结构

卫生专业技术人员1541人,占职工总数93%(其中高级职称43人,占3%,在省市级医疗卫生单位34人,在县级医疗卫生单位9人,在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99人;中级职称333人,占22%,在省市级医疗卫生单位34人,在县级医疗卫生单位9人,在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99人;初级职称991人,占64%,在省市级医疗卫生单位34人,在县级医疗卫生单位9人,在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99人;无职称174人,占11%;工勤管理人109人,占7%。

从专业技术职称分布来看,(医药护技分布)医学类:主任(副主任)医师504名,其中中医44名,中西医34名;主治医师2222名,。。。

表格和饼图。

分析:医护比例问题,

(二)职工学历结构

具有研究生学历1人,其中年龄在35岁以下的有542人,占35%,36-40岁的有233人,占15%,41-45岁的有215人,占14%,46-50岁的有140人,占9%;51-54岁的有274人,占18%;55岁以上的有137人,占9%。

大学本科学历166人,占11%,大专学历572人,占37%,中专学历366人,占24%,高中及其以下436人,占28%。

表格和饼图。

分析:五年后,退休问题。

(三)职工年龄、学历结构

二、存在问题

纵观我市卫生人才队伍现状,不难看出,无论是中高级职称人才总量、分布,还是学历层次,都存在着较多不合理成分。人才开发和结构的现状还不能完全适应社会发展需求,人才队伍的建设还跟不上社会发展的节拍,引人、用人环境还不够理想。

(一)1、卫技人员在总人口中比例明显偏低。根据2010年桐全省平均水平相比,我市每千人口的卫技人员为000人,比全省平均数444人少222人,按我市人口计实际少了2222人。(医师和护士类推)其他各种卫生专业人员同样明显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按人口配置床位和医生、按床位比配置人员

2、卫技人员增长速度极慢。与人口增长比。

按照我市“十二五”提出的目标和任务,

怎么做?

1、加大招聘力度。全市每年卫生类高考数据,测算本市学生毕业数据

2、民营医院补充,吸引流动打工医生

(二)资源分布极不平衡。市区、县城和农村。

1、巡回,

2、扶贫

3、对口

4、蹲点

是各级卫生部门要深入落实城市卫生支援农村卫生、城市医生在晋升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前必须到基层累计服务一年的规定,建议在远郊区县建立卫生人才培训基地,给予经费支持,通过对口支援、卫生扶贫、高职下乡、巡回医疗等形式,为农村或基层群众送知识、送技术、送服务,传、帮、带、教各专业卫生技术人员,解决区域内高职称人员难以提高高、精、尖技术水平的瓶颈;二是科学制定好在职卫生技术人员培训计划,一方面分层次、分专业采取请进来(会诊、讲课、技术示范、办培训班)、走出去(住院医规范化培训、外出进修、技术观摩)的形式,加强在职在编卫生技术人员业务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训,重点是社区医生的全科医学规范化教育;一方面通过学历教育、集中培训、以会代训等方式对乡村医生进行有计划的、系统的培训,逐步实现大多数乡村医生具备执业助理医师及以上执业资格的目标,要十分注重培训效果;三是继续加大引进高学历、高职称、高水平专业技术人员的力度,考虑到事业单位编制紧张和外地生源在我区卫生改革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结合卫生系统的实际,从今年开始在编制使用上实现两个倾斜:一是向高学历、高层次、高水平的人员倾斜,三家二级医院除个别紧缺专业外,必须接收本科以上毕业生;二是向基层卫生院倾斜,争取财政支持,探索资金补助政策,鼓励毕业生下基层服务,鼓励大、中型医疗机构的卫生技术人员或退休人员向社区流动,但是在郊区引进人才的政策上应从市局的角度加强与编制、人事、财政等部门的沟通,结合农村卫生工作的实际情况和特点争取政策上和资金上的支持,如条件上放宽,程序上简化等;四是为稳定农村卫生技术队伍,较好完成六位一体的综合服务功能,提高农村地区人民身心健康素质,减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解决群众就医难的问题,建议对长期在基层卫生院特别是边远地区卫生院工作的卫生技术人员待遇从优,缩小乡镇卫生院和城区医疗机构分配上的差距;切实解决乡村医生养老保障;五是在职学历教育、医学继续教育、岗位教育与培训,要调研需求,规范实施,严格考核,提高教育质量,不要为升学历和凑学分而忽视教育质量和效果;六是增加预防保健人员的数量,提高预防保健人员的质量。七是针对基层管理干部缺乏系统的管理知识、知识结构单一,政策把握不准,工作规范性差等问题,与清华大学或卫生部人才培训中心合作,加强卫生管理干部的培训,大力培养知晓医学、熟悉管理、有良好人际沟通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复合型医院管理人才。

(三)人才配置不合理

1、从知识结构上看:本科生和高级职称人才少,缺少学科带头人(数据),尤其是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比例偏低,只占全体卫技人员的3%;卫生专业技术骨干年龄结构不合理,后备技术力量较薄弱,一些专业出现技术力量断层的问题。

2、从专业结构上看:执业医师人才短缺。

按照《四川省卫生资源配置标准》第十八条规定,执业医师人员的配置应为每千人口1.2-1.6人,温州市142万人口,应有执业医师人员1692-2256人,现仅有879人。

执业注册护士人员短缺。按照《四川省卫生资源配置标准》第十九条规定,执业注册护士人员的配置应为每千人口0.9-1.1人,温州市142万人口,应有执业注册护士人员1269-1551人,现仅有377人。

医技人员短缺。按照《四川省卫生资源配置标准》第二十条规定,医疗机构执业医师与医技人员的配置比例应为1:0.32人,温州市142万人口,若按执业医师人员1692-2256人配置医技人员,应有医技人员541-722人,现仅有386 人。

卫生执法监督人员短缺。按照《四川省卫生资源配置标准》第二十三条规定,卫生执法监督人员的配置应为每万人口0.5-0.9人,温州市142万人口,应有卫生执法监督人员71-127人,现仅有30人。

疾病预防控制人员短缺。按照《四川省卫生资源配置标准》第二十一条规定,疾病预防控制人员的配置应为每万人口1.5-2.0人,温州市142万人口,应有疾病预防控制人员212-282人,现仅有33人。

妇幼保健专业人才短缺。按照《四川省卫生资源配置标准》第二十二条规定,妇幼保健人员的配置应为每万人口1.1-1.4人,温州市142万人口,应有妇幼保健人员155-197人,现仅有45人。

专科人才短缺。因缺少专科人才,市乡医疗卫生单位的科室开设还不完善,个别乡镇卫生院至今没有住院病房,无法达到一级分科的要求;有些卫生院连基本的人员配置(如妇幼、放射、化验人员)不到位,无法开设一些基本的科室;特别是既懂专业又会管理的复合型卫生人才尤为紧缺。

3、从人员分布上看:高学历、高职称人才集中在市级医疗卫生机构,全市41%的专业技术人员分布在城镇市直医疗卫生机构。

一是缺少高层次人才。近年来由于补偿机制、用人机制、分配机制不合理等种种原因,造成人才资源浪费、分布失衡,乡镇卫生院人员流失,有3所乡镇卫生院现有在编职工仅3人。

二是人才使用机制不灵活。受旧体制影响,全系统的人才缺乏有序流动,即使有所流动,也仅限于某些领导职位或个别技术岗位之间,没有长远的有计划的统筹安排,缺乏应有的活力。

三是人才流失严重。随着人才市场的放开,市直医疗机构原本就不多的高学历、高职称的人才不断外流。乡镇卫生院由于普遍负担较重,医务人员待遇较低等原因,很难引进和留住人才,几乎没有开展新的医疗服务项目,甚至原有的服务项目因为人员流失而被迫停止,远远不能满足乡镇卫生院开展公共卫生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的需要,广大农民的医疗保健需求无法得到有效的保障。

四是人才培养滞后。一些单位,特别是乡镇卫生院对本单位的人才只重使用,不重培养,致使人才知识老化、思想僵化、能力退化,应用新技能、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不足,难以适应工作需求。

(五)卫生资源浪费现象依然存在。

护士和病人接触最多,是医生的直接助手,事实上大量的医疗服务都要靠护士去完成。培养一名合格的医师需要较长的时间和较高的成本,如果医师在整个卫生从业人员是比重太高,是比让是指技能高的人员支去充当较为简单的劳动,自然造成人才浪费、卫生服务的整体效益下降。目前这种情况存在很多,如某医院2010年新增33名医师,护士只增加22名。长此下去,医护比例失调,将更加严重。

(六)资源利用和价值发挥不平衡的情况。

一是服务功能导致的服务提供失衡。全区有两百多个医疗机构,由区和镇政府举办的机构在数量上只占总量的不足20%,但全区所有的公共卫生任务均由卫生局主管的公立医疗机构承担。九十年代,我区也曾有过其他部门设置的公立医疗机构承担公共卫生服务的做法(如潮白河骨伤科医院),但终因补助政策、管理隶属关系不畅等原因半途而废。另外,社会办医多为民办医疗机构,其主要目的是营利,其业务取向的趋利性强,即什么挣钱就做什么,虽然也是以需求为导向,但同时更考虑医疗风险程度对自身的影响,距离把群众需求作为工作或服务的方向还有很大差距,因此形成一种实际上的供需不平衡。

二是服务能力造成的资源利用失衡。由于资金、人才等多方面的原因,社会办医疗机构的服务提供能力整体是较弱的。以2006年为例,占全区85%床位的卫生系统医疗机构收住院病人数却占全区住院病人总数的95%以上,而这其中91%的病人集中在区医院、中医院、区妇幼保健院、空港医院、二院和三院,全年收治住院病人4.1万人,三家二级医院的床位使用率达到85%以上,区医院的床位使用率达到95%,超出卫生部对二、三级医院的控制标准,长时间的持续高使用率增大医疗意外发生的几率,而卫生系统以外设床的医院的病床使用率仅为26.1%,从而形成了一面是人满为患,一面是门庭冷落的资源利用失衡局面。

三是医务人员的服务量失衡。2005年北京市卫生部门医生人均担负工作量为市级单位每名医生平均每天诊疗病人7.1人次、平均每天担负住院床日1.2个;区县属单位每名医生平均每天诊疗病人4.2人次、平均每天担负住院床日0.7个。2006年顺义区按工作量计算平均每名医生平均每天诊疗病人7.8人次、平均每天担负住院床日1.19个。从数字对比结果可反映出我区卫生部门医务人员的工作强度较大,需通过增加卫生技术人力资源来缓解群众就医压力。

三、对策及措施

(一)更新观念,加强领导

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和卫生部等5部委《关于加强农

村卫生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的意见》,及卫生部制定的《中国2001-2015年卫生人力发展纲要》有关精神,结合我市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及时制定我市卫生人力发展规划,在卫生人力资源结构调整、能力建设、组织管理上协调有关部门进行体制创新、机制创新,同时加大卫生人力资源开发和改革的宣传力度。

(二)建立人才引进机制

医疗行业是技术要求较高的行业,引进起点较高的人才可以缩短我们的培养时间,加快解决目前人才断层的问题,但大专和本科学历的人员较少,给我们的人才培养和使用造成了一定困难。因此,要解决我市卫生技术队伍力量较薄弱、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一方面,要加强与上级医疗卫生单位的密切联系,定期邀请高层次知名专家来市进行业务指导,通过“传、帮、带”,在提升医疗卫生工作水平的同时培养卫生人才。另一方面,派出专门队伍,参加各类人才招聘会,坚持“只要是有用的人才,就要创造一切条件进行引进”,吸引本科及大专毕业生等到农村卫生机构就业。对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紧缺的专业技术人才的补充问题可采取各种方式加紧引进。一是对于引进的人才,由人事部门与其签订聘用合同,工资由市财政负担。对于各级医疗机构缺编人员的补充问题可采取由人事部门公开招录的方式加以补充,其工资由财政负担或由其聘用单位承担(自收自支);对于自收自支人员的养老金、医保金、失业金可由个人和单位按国家规定的比例向社会保障部门缴纳。乡镇卫生院引进的人员工资由市财政全额负担。二是对于编制内缺编人员,可以采取引进和公开招录相结合的方式,分年度逐步加以解决。其工资待遇根据不同的岗位和不同的单位有所区别,对于市卫生执法监督所、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市血吸虫病防治站、市妇幼保健院和乡镇卫生院补充的人员工资由市财政全额负担;对市人民医院、市中医院、市红十字医院补充的人员工资,按现行规定由财政差额拨付或者采取自收自支的方式,由聘用单位负担。三是对于编制内缺编人员,可以采取引进和公开招录相结合的方式,分年度逐步加以解决。其工资待遇由市财政负担。

(三)加强学科带头人队伍建设

对学科带头人和业务骨干,各医疗卫生单位要积极创造良好的生活、工作、学习条件,以体现我们的“以感情留人,以事业留人、以待遇留人”的用人政策,稳定学术技术带头人队伍。

(四)建立人才培养机制

首先要重点加强对业务骨干和尖子人才培养。做到重点培养与普遍提高相结合,人才培养与发展专业技术相结合,本单位培养与引进特需人才相结合,同时,要加大中青年管理干部的培训力度,选派中青年管理干部到上级医学院进行卫生管理知识的培训,拓宽视野,加强理论修养,提高卫生管理能力和水平。另外,还要对加强卫技人员的学历教育,鼓励卫生人员参加成人高考、自学考试等。

(五)健全人才激励机制

深化分配制度改革,按照“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将劳动、技术、成果和管理等要素参与分配。改革内部分配机制,坚持重实绩、重贡献和向优秀人才、关键岗位倾斜的原则,建立按岗定酬、按任务定酬、按业绩定酬的分配制度,并积极探索技术要素、风险要素、管理要素等多要素参与的分配制度。(六)创新人才管理机制

深化医疗卫生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形成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的人事管理制度。制定各类人员的聘用管理办法,实行全员聘任,破除终身制。医疗机构聘用人员可按一定比例分为技术骨干层和流动层,实行不同的聘期,给予不同的待遇,相对稳定一批技术骨干。也可实行专职与兼职相结合的方式,聘用一部分兼职技术骨干。深化卫生改革,扩大医疗机构的运营自主权,实行医疗机构的自主管理,建立健全内部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加强经济管理,进行成本核算

我国人力资源现状及对策分析

我国人力资源现状及对策分析 目录 一、我国人力资源的现状 (3) (一)老龄化的快速增加导致劳动年龄人口比重出现下降 (3) (二)中小企业对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解与认知不够 (4) (三)人力资源管理的配套条件不足 (4) 二、人力资源中存在的问题 (4) (一)供需数量不平衡 (4) (二)提供的就业机会有限 (5) (三)职业技术教育培养的模式存在问题 (5) (四)人力资源管理落后 (6) 1、人力资源机构设置不合理 (6) 2、人力资源规章制度不健全 (6) 3、重视人才的引进,轻视内部人才的培养和挖掘 (6) (五)人力资源从业者自身素质有待提高 (7) 三、提高人力资源对策分析 (7) (一)提高人口素质 (7) (二)确定合理的人力资源结构 (7) (三)提高人力资源管理者自身素质 (7) (四)完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8) 1、人力资源的招聘与配置要科学化 (8) 2、人力资源培训开发 (9) 3、完善激励机制 (9)

我国人力资源现状及对策分析 【摘要】: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同样也是一个典型的经济发展中国家。人力资源管理之于经济发展有着不可小觑的重要性。目前,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多层次、多元化的人力资源市场服务体系,人力资源服务内容也由最初的职业介绍、培训和人才档案管理等延伸至完整的人力资源服务产业链,包括政策咨询、求职招聘、劳动人事代理、就业指导、职业培训、创业指导、社会保障、劳务派遣、人才测评、人才搜寻、管理咨询和服务外包等多种业务。综合上述,我国虽然在这方面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发展,但目前我国人力资源服务产业仍然处于粗放式发展阶段,本文就我国人力资源的现状,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及对策进行分析。 【关键词】:人力资源现状;问题;解决对策; 在现代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经济条件影响下,人力资源管理越来越重要。据世界银行统计,当前世界财富的64%是由人力资本构成的,发达国家资本的75%以上不再是实物资本,而是人力资本,而我国虽是全球人口大国,人力资源总数约占世界人力资源总数的30%以上。但真正意义上开始人力资源管理也不过十几年时间,在理论或实践上都处于探索阶段,探索着符合我国目前人力资源结构的方式和方法;然而现阶段我国人力资源概况为:人口老龄化加剧,整体素质较差,可利用率低,这些都是我们在人力资源发展过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我国人力资源的现状 (一)老龄化的快速增加导致劳动年龄人口比重出现下降 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均资源不足、地区经济文化差异大等。老龄化速度大大快于世界平均水平,发达国家从成年型向老年型转变用了几十年直至上百年,而我国只用了近20年时间。根据美国人口普查局的统计和预测,65岁以上老龄人口的比重从7%升到14%所经历的时间,法国为115年,瑞典85年,美国68年,英国45年,日本26年,而我国大约只要27年。 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在老龄化的发展速度上是有很大的差异性。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人口己经开始老龄化,经济尚不发达的地区人口年龄结构还相对年轻。中国人口年龄结构老化总的格局是城市地区快于农村地区,汉族地区快于少数民族地区,东部地区快于中部和西部地区。到1998年底,已经有近一半的省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本地区总人口的比例已经超过或基本接近10%,率先成为中国首批老年型省区。从中国

河南省医疗卫生机构和卫生人力资源现状

河南省医疗卫生机构和卫生人力资源现状 该研究通过对河南省医疗卫生机构和卫生人力资源的现状进行分析,发现该省卫生机构和卫生人力总量、配置及结构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找出影响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并为解决问题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标签:卫生机构;卫生人力;现状 [Abstract] Through to the medical institutions of henan province and analysi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human resources for health,found that health institutions and health workforce in our province,configuration and structure of existing problems,and find out 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 development of medical and health undertakings in our province,and 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policy recommendations to solve the problem. [Key words] Health organization;Health workforce;Status quo 卫生机构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是实现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環节。河南省是人口大省,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不仅关系着人们的身体健康水平,影响着该省卫生资源的公平性和可及性,也关系着社会政治经济的稳定与长远发展。该研究通过查阅文献的方法来获取该省卫生机构和人力资源的数据资料和政策性文件,通过统计分析法分析研究河南省卫生机构及卫生人力资源配置现状,寻找出制约该省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因素,并从政策角度对实现该省卫生机构和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提供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 主要文献资料 河南省卫生机构和卫生人力资源资料主要来源于《2013年河南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河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编)。 1.2 研究内容 包括河南省卫生机构和卫生人力总量、配置及结构等。 1.3 统计方法 通过查阅文献获得数据资料,再由Excel数据录入,SPSS 20.0软件整理分析,使用到的分析方法是描述性分析。 2 结果

我国护理人力资源配置现状及研究进展

我国护理人力资源配置现状及研究进展 (作者:__________ 单位: ___________ 邮编: ___________ ) 护理人力资源是卫生人力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护理人力资源管理除了会对护理质量产生直接影响,还会给护理人员本身带来负面影响,直接关系到医院的工作质量。对经过专业培训、掌握护理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护理人员的合理管理在满足卫生服务多元化需求、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护理学科的发展中起着决定性作用[1]。由于我国经济整体水平较低和整个护理事业发展的相对落后,我国现在的护理人力资源配置情况并不合理。现将我国人力资源配置现状及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我国护理人力资源缺乏情况和原因 1.1护理人员严重不足我国现行的护理人员编制仍是根据1978年国家卫生部制定的《综合医院组织编制原则(试行草案)》 中有关规定确定的,要求医护比例1 :KG-*2]2,病床与病房护士比例为

1 [KG-*2]0.4。据2004年资料统计,在医护比方面,全国平均只有1 [KG-*2]0.68,而全球的医护比例已经达到 1 [KG-*2]2.698,亚洲的平均比例为1 [KG-*2]2.019,台湾地区1 [KG-*2]3.27 :2]。护理人员的不足,给临床护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同时造成护士排班、各种应急情况的发生难以管理和解决。 1.2医学模式的转变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的深化,护理内涵不断拓展。随着整体护理和专科护理事业的发展,护士不仅要掌握大量的专业知识,而且还要和社会,社区以及家庭都要取得联系和对全面情况的了解,以对患者实施整体的全面的护理,使患者达到最佳的身心状态。这些都需要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心理支持等,直接护理项目及间接护理项目都增多 [3 ],护理人力相对不足。 1.3护理人员的流失严重护理工作辛苦且责任重大,却待遇低;夜班多,工作时间不规律;晋升难,前途无望等都是导致大量护理人员离开护理岗位的重要原因。此外,社会对护理事业的关注度不 高,护理编制被非护理人员占用较多。护士工作劳累、收入低、社会地位不高等因素导致护理人员的工作价值不能体现,加速了护理人员的流失。中国已经跨入老年化社会,老年护理学是护理学的一个分支,由于护理高等教育的发展,高学历人才越来越多,但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护理人才专业承诺低下]4],离职率高。 1.4实际床护比例远远低于国家标准临床工作中,实际占用床位远远高于核定床位,加床多,床位周转率快等均导致护理工作量的

医院人力资源配置原则与岗位设置方案

医院人力资源配置原则与岗位设置方案某医院岗位设置实施方案 为深化高等医院人事制度改革,优化人才资源配置,提高人才队伍质量,改善人才队伍结构,提高用人效益,建立以岗位管理和聘用制度为基础的新型的人事管理制度,实现我院人力资源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根据《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国人部发2006 70号)、《〈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实施意见》(国人部发200687号)、《关于印发高等医院、义务教育医院、中等职业医院等教育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的三个指导意见的通知》(国人部发2007号59号)和《某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某省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意见的通知》(某办发200819号)、《关于印发某省高等医院、义务教育医院、中等职业医院等教育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工作的三个指导意见(试行)的通知》(某人发200874号)精神,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某医院岗位设置方案。 一实施范围和对象 与某医院建立人事关系、在编在职、且签订一年以上聘用合同的正式工作人员,包括管理人员(职员)、专业技术人员和工勤技能人员,均纳入相应岗位设置管理。未经政府人事、编制部门核准纳入事业编制的各类人员,不列入本实施方案的管理范围。二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实施岗位设置管理的指导思想是:通过建立岗位管理制度和全员聘用制度,转换用人机制,实现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合理配置人力资源,提高用人效益,充分调动教职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整体上增强队伍活力和提高医院的核心竞争力,逐步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医学院校 3 管理体系相适应、符合高等教育规律和高校教职员工职业特点的、能促进教职员工能力建设的制度环境。 (二)基本原则 1、科学设岗,合理调控。坚持从人才培养、科

2015XX公司年度人力资源状况分析报告

****年度人力资源状况分析报告 为了更好地完善公司的人力资源制度改革,帮助公司人力资源管理走向规范化、标准化、职业化,通过有效管理,更大程度提升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本次人力资源分析主要采用了问卷调查、员工行为观察、员工代表沟通交流、整理汇总历史资料等方法,通过这些方法基本清晰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并对公司在人力资源管理各个环节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重点分析,形成了以下报告: 第一部分 公司的人力资源现状 一、 集团总部人力资源结构分析 (一) 集团总部现有员工119 人,其中,高层管理人员11人,占9.24%,中层人员 24人,占20.2%,基层84 人,占 70.6% (二) 不包括基层后勤辅助类岗位的总部员工现有107人,其中男、女比例如下 (三) 高层队伍结构分析 ◆ 高层队伍的年龄结构良好,平均年龄44岁,年富力强,学历结构较合理,全日制第一学历均在大专及以上,资质上有6人(占55%)持一级建造师证,职称上36%为高工,18%为中级,18%为助工,28%没有任何职称。 ◆ 高层队伍的结构缺陷主要是 ● 73%的高层是从事项目施工和项目管理出身,司龄10年以上,缺乏专业的企业管理方面的训练,在11名高层中只有2名是在2012年通过社会招聘引进的,有一定现代化企业管理经历。 ● 高层人员的职称和资质匹配度不足以应对企业发展需求 (四) 中层队伍结构分析 ◆ 中层队伍的平均年龄是38.7岁,年龄结构如下:

◆ 中层队伍的工龄结构分析:现有人员中54%是在2010年改制后通过社会招聘引进的,优势在于这批人即拥有一定的新知识和新技能,又有较好的工作经验,同时劣势是缺乏对建筑行业的认知。其余在改制前入职人员,其在中恒工作时间均超过10年,企业忠诚度较高,同时缺乏的是专业的职业化训练和素养。 ◆ 中层队伍的第一学历结构分析:本科占29%,大专占 46%,中专以及下占25%。通过函授或其它在职教育形式,90%大专及以下学历的员工有提升,获得大专及上学历,同时还有二名中层获取MBA 硕士学历。 ◆ 中层队伍的职称和资质结构分析:职称上8%为高工,13%为中级,17%为助工,62%还未获得任何职称。资质上有8位(33% )中层获得一级建造师。缺陷是:职称和资质持有率太低,有待提升。 (五) 基层队伍结构分析 ◆ 基层队伍的平均年龄是30.6岁,具体占比如下: ◆ 基层队伍的第一学历结构如下: ◆ 基层队伍工龄结构分析

人力资源行业现状与前景

深圳人力资源师培训:谈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发布时间:2014-08-27 10:09:00来源:中鹏培训浏览次数:35 当前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人的因素越来越成为企业实现自己战略目标的关键因素,人力资源管理已成为企业管理工作的核心。新的形势下,我国的中小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加强人力资源管理是其得以生存并长期稳定发展的必要措施。 一、人力资源管理对企业的重要意义 (一)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企业要从事经济活动以实现其既定目标,就必须使用各种资源作为投入。这些资源基本上可分为五类:即人、财、物、信息与时间。这是创造社会财富不可或缺的源泉,也是企业赖以生存的基础。但其地位和作用并不相同,财、物、信息与时间的利用,必须通过人力资源活动去实现,人才、人力已成为企业发展的最大动力,具有其他资源所不具备的特殊功能,其他资源的组合运用都是靠人力资源来推动的,效能的发挥也都是以人力配置的优化和人才效益的发挥为前提的。 (二)人力资源管理可使企业获取并保持竞争优势。科学、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可以使中小企业获取并保持竞争优势。依据美国田纳西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劳伦斯 S。克雷曼的观点:为了成功,企业必须获取并维持其对竞争对手的优势。这种竞争优势可以通过两个途径达到:一是成本优势;二是产品差异化。“而这两条途径的实现均得益于人力资源管理。 (三)人力资源管理可以完善和加强企业管理。对于中小企业来讲,提升企业竞争力量直接、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加强企业管理。企业管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企业的是不断进步而不断发展的,在经历了几个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和研究企业管理发生演变历史的过程中,只有进行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包括选人、用人、培养人、激励人以及组织人、协调人等,才能使企业形成互相配合、取长补短的良性结构和良好氛围的一系列科学管理,才能完善和加强企业管理,从而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二、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和问题 (一)考核目标不明确。在我国由于一些企业目的不明确,在设计绩效考核体系时往往表现出非科学性,如考核原则混乱,在设计绩效考核体系时往往表现出非科学性;如考核原则混乱,在考核内容、项目设定等方面无相关性,体现长官意识和个人好恶现象严重。绩效考核体系更改随意,缺乏政策的连续性、一致性。绩效考核只是一种管理的手段,是以有效的绩效考核创建高绩效的员工阶段对员工阶段性的工作表现进行评估,并不是管理的目的。 (二)考核标准不清晰。在一些企业存在绩效考核的标准过于模糊、表述不清晰、标准不齐全,以主观代替客观等现象。将不完善甚至是不相关的标准对员工进行考核,得到结果也必然是不全面、缺乏客观公正的,其考核结果往往不会得到被考核者的认同。 (三)考核方式单一,考核结果不科学。有的企业在进行绩效考核时,往往只是单向的考核,即上司对下属的审查式考核。如果考核者曾有过私人感情或冲突、存在偏见等许多非客观的因素将势必影响绩效考核的结果,而且由于考

中国医院-综合性医院人力资源配置调查与分析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中国医院:综合性医院人力资源配置调 查与分析 篇一:三甲医院护理人力资源配置问题分析和实践探索三甲医院护理人力资源配置问题分析和实践探索 【摘要】护理人力资源是卫生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合理配置与医院的护理质量和工作效率密切相关。本文分析了某三甲医院护理人力资源配置中存在的在岗护士人数不足,护理队伍学历层次偏低,护理人力资源利用率低等问题,并从实现护理人力资源院内调控,多渠道选用优秀护士,注重学习培养,简化护理工作流程等方面,对该院探索合理配置护理人力资源的一些做法进行了简要介绍。 【关键词】医院护理人力资源配置 中图分类号:R197.3 护理人力资源是卫生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合理配置与医院的护理质量和工作效率密切相关。目前三级医院护士配备不足已成为较普遍的问题。作为衡水市唯一一所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为了实现护理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使用,提高服务质量,保证医疗安全,我院针对存在的一些问题进

行了一些积极的探索,现将有关情况介绍如下。 1.我院护理人力资源配置存在的问题 1.1在岗护士人数不足 重医轻护,护理人员配备不足是各级医院都存在的历史性的、共性的问题。作为衡水市唯一一所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我院担负着冀东南地区数百万群众的医疗保健任务,加之当前保险制度的宽泛性,近两年,我院床位使用率一直保持在120%以上,最高达到150%,护理人员紧张问题日益突显,虽几经增配,但由于历史原因和客观条件限制,与实际岗位需要仍存在差距。又由于新增护士以年轻女性为主,生育假期较长,也在一定时期内造成了在岗护士人数的不足[2]。 1.2护理队伍学历层次偏低 三甲医院应是在保障高质量综合性医疗服务的基础上,提供高水平的专科服务,承担危急重症和疑难病诊治任务,同时兼顾预防、保健和康复服务并承担相应的教学科研任务。因此,三甲医院的护理人力资源的配置应为:以大专、本科为主,并应有一定比例的硕士以上专业人才[3],以提高临 床护理的教学科研能力和疑难问题处理能力。目前我院护理人员中大专学历所占比重最大,中专学历的护理人员仍有一定比例,而本科学历护理人员比例较低,硕士以上学历人员为零。这样的学历结构可以基本满足日常医疗护理任务,但

人力资源配置模型研究

人力资源配置模型研究 一、引言 杰克·韦尔奇曾说,“用人之道,其精髓就是将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位置上,使其长处得以发挥,短处得以克服。这样个人和组织都能得到持续的发展。”我国目前的人力资源配置尚处在观念导入阶段,主要仍然是依靠配置者的经验分析与主观判断,结果人事不合、结构失衡等等现象时有发生,给组织造成巨大的内耗,严重影响了组织的人力资源效率与效益,已经成为制约组织生存与发展的瓶颈。如何有效地配置人力资源,已成为了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亟待解决的新课题。 二、人力资源配置的涵义 对于人力资源配置的定义,理论界并没有达成共识。从组织管理的微观角度来看,所谓人力资源配置就是通过考核、选拔、录用和培训,把符合组织价值观和发展需要的人才及时、合理的安排在所需要的岗位上,形成一定的结构效应,并使之与其他经济资源相结合,使得人尽其才,提高人力资源利用率,最大限度的为组织创造更多效益。根据这样的定义,人力资源配置包括人力资源初始配置及再配置两个部分,初始配置是指组织从外部吸纳人员的招聘活动,再配置则是指在组织内部进行的晋升、降职、轮岗及其与它们相关的一系列活动。 三、人力资源匹配模型要素的构建 1、数量要素 顾名思义,数量要素就是指,配置人员在数量上产生与岗位对应关系。但是,这种关系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会随着组织外部环境及自身的变化发生改变。 2、质量要素 (1) 人与事的匹配。人与事的匹配又可称为“人岗匹配”,它是人力资源配置的重点。人岗匹配指岗位的要求与个人能力及素质的匹配。进行人岗配置时,应该根据每个人的能力模式和能力水平将其安排在相应的岗位上,因人而异,按能配岗;还应根据岗位的能力要求安排适合的人,因岗选人。实现人岗匹配的前提是工作分析和人才测评,工作分析是对岗位的认识(岗位职责及岗位的要求)、人才测评是对个人的认识(知识、能力、性格、技能等)。 (2) 人与人的匹配。如果将人岗匹配比作“选零件”,重在人与事的统一,能与位的对应;那么人与人的配置则是人岗匹配的展开与深化,它犹如“装整机”重在人与人的协调,部分与整体的和谐。人与人的匹配是指在一个组织或一个部门中,具有各种职位类别、专业知识、能力、素质、性格、经验和性别、年龄的人员,从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达成恰当的比例配置,呈现相对稳定的有机联结。同质性容易造成相互磨擦、相互削弱,很难成互补结构,造成耗散减值。因此,优势互补是我们在人与人匹配中首先考虑的,使群体内部成员间,互相补充、互相学习、互相激励,产生群体结构优化的整体效能。

医院护理人力资源配置现状及优化对策

医院护理人力资源配置现状及优化对策 发表时间:2018-08-29T09:50:40.330Z 来源:《建筑模拟》2018年第14期作者:周立辉[导读] 对我院护理人力资源配置现状进行调研分析,了解护理人力资源配置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相应的优化策略,优化医院的人力资源配置。 苏州科技城医院江苏苏州 215000摘要:目的对我院护理人力资源配置现状进行调研分析,了解护理人力资源配置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相应的优化策略,优化医院的人力资源配置。方法利用我院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对全院 752 名护理人员进行全面分析,从床护比、年龄、学历、职称、用工性质等方面数据分析。结果综合护理人员队伍,整体来看,年龄以低龄为主,大多数为初级职称,护理人员学历以大专为主,用工性质以编外合同 制护士为主。结论医院护理队伍需要在人员的学历、职称以及用工性质等方面的配置做进一步的改善。 关键词:医院护理;人力资源;配置;现状;优化对策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健康需求也在不断的发展,对护理工作的要求也随之发生变化。为保证护理质量,必须要有效、合理的配置护理人力资源,增强医院的持久竞争力,满足人们对护理健康的需求。本文通过对医院人力资源配置现状的分析,针对现在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优化我院人力资源配置,为医院提供可持续发展的竞争优势。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截止2018年中旬我院752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利用我院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对全院 752 名护理人员进行全面分析,从床护比、年龄、学历、职称、用工性质等方面数据分析。 医院护理人力资源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我院共有护理人员752名,分别从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性别情况进行数据调查,具体情况详见表1-表4。 2.1护理人员的年龄结构方面 从表1中可以看出,我院护理人员中21-30对人员占比重较大,占全体护理人员的61.97%。这个年龄段的人精力比较旺盛,有进取心,但是这个年龄段的人员面临的问题较多,例如:恋爱、结婚、生子、考试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会加大身心压力,导致不稳定现象。31-40岁占全体护理人员的18.75%,这个年龄段的人相对稳定,并且有着丰富的工作经验,工作能力强且工作效率高,是发挥作用的最佳时期。如何合理的进行人力资源配置,充分发挥她们的作用是需要管理者认真考虑的问题。另外我院 >40 岁占 15.82%。她们经验丰富,能够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冷静处理紧急病症和突发状况,对护理工作起着指导的作用。但随着年龄的增长,精力不断的减退,沉重的工作负担将影响着她们优势的发挥。因此,在工作中她们应侧重指导工作。综合来看,我院护理人员的以中青年为主,这个阶段的人员能够发挥最佳的作用,这种年龄结构较为合理,应当保持。 2.2护理人员的学历结构方面 从表2中可得,我院护理人员以大专学历为主,占50.66%,中专及以下学历占 14.9%,大学本科学历占 34.44%,高学历人员短缺。 近些年,招聘要求至少要达到大专学历,这也说明医院在学历方面也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从整体上来看,我院仍需要招聘一些高学历的人员,来壮大我院的护理团队,提高我院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 2.3护理人员的职称结构方面 表 3 显示,我院护理人员中主任护师、副主任护师、主管护师、护师、护士、见习的比例为0.4:6.3 8:17.29:75.93,初级职称人员占的比重较大,高级职称占得比重比较低,主任护师更为缺少。这些人员有着丰富的工作经验和专业知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护理质量。由此可见护理人员的专业化水平的高低,严重影响了护理人才队伍建设与学科发展。 2.4护理人员的性别结构方面

人力资源现状分析报告

中农金瑞人力资源分析报告前言 第一部分:人力资源现状综述 一、整体综述 1、整体人员结构 2、年龄、学历水平 二、各部门人员分析 1、管理人员 2、销售部 3、财务部 第二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现状诊断 综合概述 一、公司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1、公司对人力资源没有足够的认识 2、公司管理层未形成参与人力资源管理的理念 3、组织结构 4、人力资源规划 5、工作分析 6、员工培训开发与职业发展 7、绩效考核存在的问题 8、企业文化 结论

前言 为了更好地完善公司的人事制度改革,协助公司走向规范化、科学化管理之路,完善管理体制及调动员工积极性。2015年9月27日进行了人力资源管理方面进行调查分析。 本报告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分析公司人力资源现状;第二部分着重分析公司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第一部门人力资源状况综述 一、整体概述 1、整体人员结构 根据公司前期提供的人员情况表分析,公司现有员工161人,其中,转正人员115人,未转正人员45人,外聘1人;中高层管理人员6人,占4%;销售部28人,占17%;质检部8人,占5%;办公室7人,占4%;保卫科14人,占9%;财务部6人,占4%;食堂7人,占4%;生产处76人,占47%。商贸部5人,占2%,农化、工会、安环共6人,占4%,公司人员结构如图1-1所示: 2、年龄、学历水平

整体来看,公司的年龄结构较合理,年富力强;专业、学历来讲,生产处以中专高中为主,后勤以大专为主。如图1-1和1-2所示: 25岁以下25-30岁(含30)30-40(含40)40-50(含50)50岁以上43人50人53人12人3人 本科专科中专、高中 4人39人118人 图1-1: 图1-2

集团人力资源现状分析报告

集团人力资源现状分析 报告 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

x x集团 人力资源现状分析报告 xx集团历经十余载的开拓耕耘,逐步形成了以房地产开发为龙头的集金融、贸易、建筑装饰、物业、环保旅游等业务版块为一体的集团化企业。但是在运作过程中仍存在协作力不足、执行力不强的消极因素存在,这些不利因素在一定程度上迟滞了企业的发展速度。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上述因素的存在与企业及人员的结构有一定的关联。鉴于此,本报告将从层级结构、人员素质、岗位结构等方面,对我公司的人力资源结构现状进行梳理分析。 一、我司人力资源结构分析 (一)人员数量分析 截止到2015年8月10日,我公司在岗人数一共162人,为便于对人员数量的分析,本部分按岗位职能,将公司各岗位人员划分为中高层管理人员、职能人员、后勤人员、工程技术类人员、销售业务类人员、服务类人员等六个岗位序列。各岗位序列人员分布如下图:根据上图显示的数据,可得出以下结论: 技术、销售业务类岗位与综合职能管理类岗位的人员配置关系不合理。从我公司目前的配置数量上看,我们的综合管理、职能类人员要多于技术、销售业务类岗位人员。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我公司业态发展较多,系统庞大,但是人员分布不均匀。 (二)人员素质分析 人员素质包含多方面,本部分对人员素质的分析仅从人员接受教育的程度(学历)进行分析。人员学历结构如下图: 从上图显示的数据上看,公司具备大专以上学历人数占公司总人数的54%,其中,具备本科学历人数占公司总人数的20%。从员工学历分布上看,我公司员工学历构成呈中等水平,主要原因是老员工中学历低者所占比例较大。 (三)年龄结构分析 从某种程度上讲,员工年龄和工作经验呈正比例关系。通过对员工年龄分布的分析,可初步得出具备工作经验丰富的员工数量所占比例。具体数据如下图: 从上图显示的数据上看,我公司在30岁以上年龄阶段的员工人数占公司总人数的67%,30岁以下年龄阶段的员工人数占公司总人数的33%,平均年龄约37岁。整体上看,整个员工队伍正处于年富力强阶段,利于公司的快速成长。但是局部年龄分布不均,年龄偏大或偏小,需要进行人员优化。

关于新形势下卫生人力现状与需求的思考

关于新形势下卫生人力现状与需求的思考卫生人力资源是指受过不同教育与职业培训,能根据人民的健康需要提供卫生服务并贡献自己才能和智慧的人[1]。卫生人力是一个国家、地区卫生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卫生系统维持和强化自身功能的关键,是反映一个国家、地区卫生服务水平的重要标志,是卫生资源中的基本要素。当前,世界各国普遍存在“卫生人力失衡”现象,其表现形式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质量与数量上的不平衡,包括数量、种类、分布和质量(业务质量与服务质量)等。二是国家、居民对卫生服务需求与利用、支持与维持能力间的不平衡[2-4]。因此,卫生人力资源现状、需求、规划、预测与管理等方面的研究已成为热门课题之一。特别是在我国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形势下,了解国内外卫生人力资源的特点和相关方面的研究状况更显得尤为重要。 1 世界卫生人力现状 世界卫生组织(WHO)在2006年4月7日发表了以“通力合作,增进健康”为主题的《2006年世界卫生报告》,重点强调全球普遍缺乏医务人员的严重问题。长期缺乏训练有素的卫生人员所造成的人力资源危机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同面临的问题。由于卫生人员的移民、疾病或死亡等各种原因的存在,各国没有能力培养和保持足以提高人民生存或健康福利的卫生人员队伍。根据各国人口统计调查,目前全球共有5910万名全职医务人员,其中2/3是直接提供医疗服务的医生、护士、药剂师等,1/3是医疗管理和服务人员,如实验室

和社区卫生人员;但这些医务工作人员的分布很不均匀,全职医务人员中的1/3在美国和加拿大等北美地区工作。美洲每1000人中提供的医务人员最多,平均24.8人;非洲最少,只有2.3人。医生与护士的比例亦存在差距;美国和加拿大平均每名医生配有4名护士,而在智利、秘鲁等国,每名医生配备护士不足1名。美洲地区还拥有世界50%的全球医疗资金投入额;而撒哈拉南部非洲国家医护人员的比例仅为4%,医疗资金投入额不足全球份额的1%。正是因为卫生工作人员的短缺,全球至少有13亿人不能获得最基本的卫生保健;且这种情况在充斥着贫困和疾病的非洲国家中尤为沉重。卫生人力的短缺在撒哈拉南部非洲最为严重,那里的人口约占世界人口的11%,占全球疾病负担的24%,但卫生工作人员却仅占全球的3%。医疗人才危机是全球公共卫生与健康面临的最大挑战。WHO估计全球至少缺乏430万名医生、护士、助产士和医疗辅助人员。可见,必须对卫生人力资源进行更多的投资以改善工作条件并迎接未来的挑战。报告还建议,为了实现“使有适宜技术的适宜人员到适宜的地方做适宜的事情”,各国应制定下述计划:改善卫生工作人员的工作条件、促进安全性,更好地提供治疗和护理;制定完善的计划以培训今后的卫生人力;制定人力计划;发展领导者和管理者;确定标准、资格认证和颁发许可证,作为改进卫生服务质量的推动力。报告还敦促全球开展合作,共同努力改进卫生人力资源状况[5]。题为《初级卫生保健—过去重要,现在更重要》的2008年世界卫生报告再一次强调了初级卫生保健全民受益、以人为本的核心[6]。无论从卫生服务人员的数量、质量、构成

人力资源现状

心之所向,所向披靡 围绕新体系落实新要求 建立适应一院市场化转型的人力资源配置模式按照集团公司党组和院党委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统一部署安排,第七调研组以“研究在构建航天科技工业新体系进行中,适应多型号并举和航天技术应用产业高速发展下的人力资源配置模式”为主题,于3月25日至4月14日开展了调研工作,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调研主要内容及过程 调研组围绕以下五个方面主要内容开展了调研: (一)多型号并举对人力资源配置提出的心要求及对策; (二)航天技术应用产业高速发展对人力资源配置提出的心要求及对策; (三)影响人力资源配置的关键问题及解决对策; (四)优化人力资源配置的新方法、新途径、新思路; (五)完善人力资源配置的渠道。 调研组通过问卷调查、座谈、访谈、学习上级文件会议精神、查阅资料、集中研讨等方式,调研了院属11家单位,多次对型号两总和航天技术应用产业高管人员进行专题访谈,组织召开了多次座谈会,收回调查问卷152份,参加座谈和答卷的领导干部和技术骨干300余人。 二、人力资源现状及配置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院现从业人员26457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8335人、技能人员12284人、管理人员3337人,其他从业人员2501人。宇航/导弹武器系统从业人员14754人,占一院从业人员总数的55.77%。 人才是一院发展的根本保障。多年来,一院人力资源工作在集团公司党组和院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围绕院发展战略,深入贯彻人才兴院方针,积极探索人才成长规律,不断创新人力资源管理机制,优化人才成长环境,促进了型号队伍的快速成长,形成了一定规模的航天技术应用产业人才队伍,有利地保障了一院的型号成功和经济发展。但是通过调研我们感到,在现阶段多型号并举和经济快速规模发展的形式下,面对构建航天科技工业新体系的要求,面对市场化转型的要求,人力资源配置还存在着诸多不适应,主要有以下几方面问题:(一)人力资源配置的战略规划和顶层策划比较薄弱 人力资源配置与院发展战略的联动不紧密。特别是在多型号并举和经济快速规模发展的情况下,缺乏战略规划和应对,对各岗位、个专业、各系统人员需求和供给的预测不充分,人力资源布局呈现结构性过剩和机构性短缺并存的问题。 人力资源配置顶层策划薄弱。调研中普遍反映,在人力资源配置工作中,存在重招聘轻流动,重使用轻培养,重待遇平衡轻工作效率,重任务完成轻人才开发等现象。 (二)人才选聘制度缺乏系统性,管理比较粗放 选聘标准不清晰。在调研中发现,目前缺乏按型号阶段、项目特点、任务要求等关键因素进行需求分析,招聘岗位任职要求描述比较

2016年度人力资源状况及分析报告(公开)

2016年度人力资源状况及分析报告(公开)

2016年人力资源工作总结人力资源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因素,也是市场上争夺的最重要资源。如何有针对性的解决人员流失问题成为当今企业关注的问题。针对公司人力资源及流动现状进行统计了解,分析查找公司当前人力资源流动频繁的主要原因及其影响,并就如何降低人员流失率提出对策,以供高层决策参考。 一、人力资源流失现状及特点 随着公司的发展壮大,2016年公司在职员工共有58人(销售人员除外),离职员工共有22人,离职率为37.9%;新进员工共有16人,入职率为27.5%。 为了更好的了解公司流失人员的相关情况,具体从以下方面简单分析: 1.已离职人员职位分析 表1- 离职人员职位明细表 从上表,公司的中高管理层相对而言比较稳定,在离职人数中,普通员工离职人数占了91%,这其中,有1名员工,由于不符合岗位要求,被劝退,还有1名员工由于某些特殊原因也被劝退,其余都是个人原因而提出辞职。 2.离职人员工龄分析 表2-离职人员工龄明细表 由上表可知,有45.46%的员工在公司呆了一年或不满一年就离职了,这部分员工主要是应届毕业生,说明了该类求职者工作稳定性较弱,期望值过高。从另一方面,在短时间内,公司的总体方面对新进员工吸引力不强,新进员工满意度不高;还有54.54%的离职员工是在公司工作满了1年甚至2年以上,该部分员工积累了足够的工作经验,为更好的实现自身的价值,从而寻求更好的

平台。 3.离职人员学历分析 表3-离职人员学历明细表 学历本科大专中专高中及以下离职人数7 8 3 4 所离职人数的百分比31.81% 36.36% 13.64% 18.19% 从上表可知,今年离职的员工中本科学历者高达31.81%,大专学历者达36.36%,而这部分员工大多是办公室的办公文员。 4.近三年离职率对比分析 图1-公司近三年离职率分布图 由上图可知,公司近三年的离职率都比较高,平均离职率为46.26%,尤其是在2015年离职率高达58.1%。由于今年公司筹备上市,员工坚信自己与公司能快速地发展的更好,离职率回落到37.9%。 二、员工离职率较高的原因 不同性质的企业离职率的标准是不同的,研发型企业趋向于稳定,而生产型企业则离职率会偏大一些,一般来说,企业的离职率应控制在3%-10%。而公司近三年的平均离职率高达46.26%,已远远超出了正常的范围。根据对公司往年离职员工的调查以及在职员工的了解,我们将从以下方面进行分析。

企业人力资源配置存在的问题及管理

企业人力资源配置存在的问题及管理 摘要:伴随着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入,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成为关注重点,并取得显著性成效。但从我国企业人力资源配置情况上来看,普遍存在管理不合理、缺乏配套制度等问题,严重影响到人力资源管理功能的发挥。因此,需加大管理对策的探究力度,以在解决配置问题的同时,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下面,本文从人力资源配置问题角度出发,总结管理对策。 关键词:人力资源;配置;问题;管理对策 一、企业人力资源配置存在的问题 1.人力资源结构不合理,不具备优秀人才 一个企业具备相对优秀的人才,是保证企业快速发展、帮助其谋取更多经济效益的关键。但从我国大多数企业的实际情况上来讲,因人力资源相对匮乏,导致其不存在技术性强、管理性强的人才,降低人力资源的管理效果。要想更好的壮大企业,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培养优秀人才,这就需要适当调整企业部门员工年龄、职业等情况,以预防职务轮换现象的发生[1]。 2.人力资源配置错位,无法实现人岗匹配的目标 目前,我国将近一半左右的企业均存在积极、主动引入人才现象,但因人才引入过程中未良好规划人力资源,导致所引入的人才处于闲置状态。并且,人力资源管理人员专业技能差、综合素质低,无法适应现代化的配置需求,不但未发挥企业员工作用,还存在卡住人才的现

象,造成企业人才过度浪费,降低企业的经济效益。 3.缺乏配套的制度 一般来讲,要想科学、合理的配置企业人才,需有效制度进行支撑,以实现最终的人才配置目的。报告显示,部分企业普遍存在重视人才精神激励,忽视物质激励的现象,发生该现象原因和缺乏配套制度相关,间接降低企业人才的工作主动性。 二、企业人力资源配置的管理对策 1.预测人力资源需求,招聘更多优秀人才 所谓的人力资源预测,主要是指在评估企业现行人力资源的情况下,对企业未来的配置进行假设。一般来讲,人力资源可分为人力资源供给预测、人力资源需求预测两种类型,前者是判断企业能否保证员工作用发挥、员工自来何处的过程,后者则是实现企业预计目标,估算企业未来人才需求总量的过程[2]。该过程是规划企业人力资源需求的起点,其规划准确性是决定合理配置人力资源的关键。从企业人力资源配置需求上来讲,最为基础的影响性因素包括这样几点:企业人力资源配置现状、企业的内部和外部环境。在该基础上展开招聘活动,可在优化人才配置的同时,吸收最多的优秀人才。 2.加大培训力度,健全激励机制 培训是对企业人才进行培养、训练的统称,一般将其定义为:企业通过某种手段使员工具备专业性的知识、相对较高的操作节能,从而改善员工现在的工作情况,实现连续性、计划性的企业活动。做好企业员工的培训工作,不但能提高工作积极性,还能拉近和上级领导的距

医院人力资源配置现状调查报告

某医院人力资源配置现状调查报告 为全面、深入、准确了解我院人力资源发展现状,为我院未来五年(十三五)人力资源规划提出合理化建议和可行性措施。笔者通过调取我院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数据库,获得全体职工相关信息后,通过分类、筛选、汇总,对统计数据进行对照分析,得出以下结果:我院病床与工作人员之比为1:1.3,病床与卫技人员之比为1:0.98,专业技术人员占职工总数的79.7%,管理人员占职工总数为6.2%,工勤人员占职工总数的14.1%。在结合业务发展实际的基础上比照公立三级甲等康复专科医院人力资源配置有关标准,不难看出我院的人员配置总体上不尽合理。其中,医疗、护理人员配置比例过高,康复类人才配置显着偏少,康复、医疗类专业人才面临青黄不接,尤其是中青年高层次领军人才匮乏,专业人才梯队建设前景堪忧;药剂、检验、放射、特教等专业的人员配置有待调整和优化;管理人员配备趋近上限,整体工作效能欠佳,且稀缺熟练型的专业对口人才,亟待通过外部引进、内部培养、外派深造或联合培养等形式得以填补;工勤人员配置比例偏高,人力成本耗费和工作产出倒挂,建议将部分工勤事务进行社会化外包来提升整体运行效能。 1 调查情况 1.1 对象 以我院所有在岗工作人员(含非在编人员)为调查对象,按专业技术人员(含非卫生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工勤人员进行分类,所有人员均按所聘(担)任的职称(务)进行有效统计。 1.2 方法 以201*年10月31日从我院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导出的数据信息为调查基点,通过计算各类人员比例、职称(务)与学历分布、职称(务)与年龄分布等统计指标,参照国家及行业的有关规定和成熟做法,对我院人力资源配置现状进行分类描述和比照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人力资源构成概况

卫生人力资源现状、预测与管理研究

卫生人力资源现状、预测与管理研究 卫生事业发展的力量在于卫生人力资源,运用知识进行创新活动大量高素质人才的卫生人力资源。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龄化以及医学模式的转化。人们对卫生服务质量和水平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并呈现出多样化、多层次的特点。而面对高速发展的社会经济,世界各国普遍存在”卫生人力失衡”现象,其表现形式主要有两个方面:①质量与数量上的不平衡,包括数量、种类、分布和质量(业务质量与服务质量)等。②国家、居民对卫生服务需求与利用、支持与维持能力间的不平衡[1]。因此,卫生人力资源现状、预测与管理研究已成为热门课题之一。 1卫生人力资源的开发 1.1卫生人力资源开发途径①发展医学教育是最根本的途径,卫生人力的供给,卫生人力的质量,卫生人力劳动技能的提高归根结底要依靠医学教育来实现。加快卫生事业发展的步伐,其前提是加强医学教育,迅速改变教育和社会需要相脱节的局面。②国际国内的卫生人才交流、互换和培养等是开发人力资源的既经济又有效的另一途径。③开展在职教育和继续教育,促进卫生人才的知识更新,技能提高是卫生人力资源开发可持续发展的必要途经[2]。 1.2卫生人力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卫生人力的开发与利用相脱节,卫生人力需求、培养和分布缺乏统一的协调。卫生人才市场机制调节功能尚未健全的情况下,学校培养的卫生人力在专业结构及层次上与社会用人单位不相适应,尚未着眼于广大农村和第三产业培养医学生。而是盲目扩置专业,发展高校规模和高层次教育,且医学教育不适应知识经济的要求。只以分数定胜略,不利于创新精神与创造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由于机制不灵活,人才效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造成了卫生人力资源的浪费和使用困难[3]。 1.2.1卫生人力分布不平衡我国城乡卫生人力资源分布不平衡,不同地区每千人口拥有的卫生人员数量相差较大,1995年全国每千人口卫生人员及医生数为3.54及1.58,同期上海市分别为11.84,4.66。1993年西部农村每千人口拥有卫生人员仅0.72人,同期农村平均水平为1.06。卫生人力分布水平与经济水平有关系,但绝对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如广东省每千人口卫生人力主要指标均仅为上海市的1/3,个别指标还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此外,卫生人力在各行业部门间分布不平衡,如1992年全国铁路系统医生密度为同期全国平均水平的2倍,为美国的 1.5倍;铁路系统医疗卫生人员中的医生、护士及防疫人员分别占37.5%、36.0%及5.4%。因此,我国卫生人力资源不仅在地区、城乡的分布不平衡,而且在部门及行业间的分布也不平衡,制约了卫生人力资源的利用和效益的发挥。 1.2.2.专业结构不平衡医疗机构中医护比例不合理现象十分明显,据第一次全国卫生服务总调查结果,全国县医院医护比为1∶0.81,乡镇卫生院为1∶0.4,均未达到卫生部建议的农村1∶1、城市1∶2的比例水平,医疗与防疫人员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