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物态变化第四节升华与凝华最全笔记

升华和凝华知识点一、升华

现象原因

冬天,晾在外面的湿衣服结冰后在没有熔化的情况下也会慢慢变干在衣服变干的过程中,衣服上的冰直接变成了水蒸气

放在衣柜中的樟脑丸,时间长了会变小或消失,但在衣服上不留任何痕迹在樟脑丸变小的过程中,樟脑丸从固态直接变成了气态

用久了的灯泡内壁会变黑,仔细观察会发现钨丝变细钨丝变细的原因是钨丝从固态直接变成了钨蒸气

2、升华的概念: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升华。

3

初状态末状态关键词

固态气态直接

注意:(1)并不是所有的物质都能发生升华现象,它仅限于某些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声,主要是冰、碘、樟脑、干冰这几种物质的升华。

(2)分清“汽化”和“升华”,它们最后的状态相同,都是气态,但是发生物态变化前的状态不同,物质汽化前是液态,而物质升华前是固态。

知识点二、凝华

现象原因

深秋或初春的早晨,草木、瓦石上出现霜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草木、瓦石(温度在0℃以下)从气态直

接变成固态

冬天树枝上出现雾凇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树枝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

冬天,窗玻璃上出现冰花室内空气中温度高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窗玻璃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探究归纳:上述物质都是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

2、凝华的概念: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华。

3

初状态末状态关键词

气态固态直接

注意:(1)并不是所有的物质都能发生凝华现象,它仅限于某些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因此对一些常见现象要记住。凡具有如下字样的相关物态变化都是凝华现象:霜、冰晶、冰花、雾凇、灯泡变黑等。

(2)凝华是指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在此状态变化过程中没有出现中间环节——液态,注意凝华过程并不是液化和凝固这两个过程之和。

知识点三、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1、实验探究:碘的升华和凝华

如图所示,把少量碘放入烧杯,上面盖上盛水的蒸发皿,然后微微加热,在用慢

火加热的过程中,我们看到固态碘逐渐减少,最后不见了,而盛碘的烧杯中并没有液

体出现,而在整个烧杯中出现了紫色的碘蒸气,也就是说碘从固态直接变成了气态。

而在此过程中我们对碘加热,因此碘的升华过程是吸热过程。接着停止加热,慢慢的

我们看到烧杯中的碘蒸气遇冷又凝华成固态,附着在盛水的蒸发皿底上。升华吸热,

而凝华是升华的逆过程,所以凝华是一个放热过程。

探究归纳:①升华吸热;①凝华放热。

拓展:(1)升华吸热的应用

①人工降雨:当干冰进入冷气层时,会很快升华,在升华过程中要吸收大量的热,使冷气层的气温急剧下降,这时高空中的水蒸气便会凝华成小冰晶。小冰晶逐渐变大后下落,在下落的过程中遇到暖气流会熔化而形成的。

①储藏食物、医学手术:固态的干冰可以直接升华成气态的二氧化碳,同时吸收大量的热,还没有残留物。利用其特点可以用来制作强制冷剂,储藏食物或用在医院科研上。现代医学中的“冷冻疗法”就是把干冰放在部分组织(如疣子)上,利用干冰升华吸热迅速低温冷冻,使组织坏死,达到不用“动刀”而治愈的目的。

①制作舞台烟雾:舞台烟雾也是用干冰升华吸热制冷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2)凝华放热的实例

凝华是升华的逆过程,所以凝华过程放热。俗语说:霜前冷、雪后寒,霜就是由于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当气温低于0℃时,水蒸气才会凝华,所以下霜前气温低,即霜前冷;下雪后,雪熔化或升华会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所以雪后寒。

2、物质的六种物态变化过程

物质的六种物态变化过程,吸热的过程有熔化、汽化、升华;放热的过程有凝固、液化、凝华。

熔化和凝固互为相反过程,汽化和液化互为相反过程,升华和凝华互为相反过程。已知一个过程为吸(放)热过程,则它的逆过程一定为放(吸)热过程。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人教版)知识点及综合提升:第三章 物态变化——第四节 升华和凝华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人教版)知识点及综合提升:第三章物态变化 第4节升华和凝华 【知识梳理】 一、升华 1.定义:物质从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 2.物质发生升华时要热。 二、凝华 1.定义:物质从直接变成叫凝华。 2.凝华过程中要热。 【注意】由固态向气态方向转化的都吸热,反过来都放热。 【激活思维】常见自然现象的成因 ①云、雨、雪:水蒸气遇冷成的小水珠和成的小冰晶的集合体飘在空中就是云;小水滴在空中大量聚集不能悬浮在空中下落就成为雨;云中的小冰晶大量聚集下落就成为雪;如果雪在下落过程中遇到暖气流也会形成雨。 ②露:水蒸气成小水珠附着在草木砂石上就形成露。 ③霜:水蒸气成小冰晶附着在草木砂石上就形成霜。 ④冰花:水蒸气成小冰晶附着在窗户玻璃壁上就形成窗花。 【A双基巩固】 知识点1 升华 1.(现象)有一种固体空气清新剂,打开后,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后会变小,在这一过程中所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汽化B.熔化C.升华D.蒸发 2.(实验) 如图所示在探究碘升华实验中,在碘锤中加入少量固态碘,加热后出现紫色的碘蒸气。已知碘的熔点是113.5℃,碘的沸点是184.4℃。观察图片后,请思考该实验装置改进(选填“需要”或“不需要”)。理由是。 知识点2 凝华 3.(现象)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凝华的是() A.铁水被浇铸成工件 B.冬天寒冷的早晨,室外物体上常常挂着一层霜 C.冰冻的衣服也会干 D.冬天用湿手摸室外的铁器时,觉得粘手 4.(实验)把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放入铝罐里一段时间,罐外壁结了一层霜,如图所示,这层霜是由经过这种物态变化形成的。

知识点3 升华吸热与凝华放热 5.(实例)小明设计了一种灭火弹,弹内装有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将灭火弹投入火场,外壳破裂,干冰迅速________(物态变化名称)成二氧化碳气体,并从周围________热,实现快速灭火。 6.(实验)如图所示,将盛有少量冷水的烧瓶放在装有少量碘颗粒的烧杯口处,并将烧杯放在盛有热水的水槽中。不久会观察到烧杯内固态碘减少且出现红棕色的碘蒸气,这是_________现象;过一会儿还可以观察到烧瓶底部附有少量针状的碘晶体,这是现象,同时烧瓶内水的温度会有明显(选填“升高”或“降低”)。 【B综合提升】 一、选择题 7.无论是严冬还是酷暑,在使用冷暖空调的房间窗户玻璃表面,有时都会出现小水珠,那么,关于这种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夏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内表面,冬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外表面 B.夏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外表面,冬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内表面 C.无论冬夏,小水珠都是出现在玻璃的内表面 D.无论冬夏,小水珠都是出现在玻璃的外表面 8.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春天,冰雪消融是液化现象 B.夏天,自来水管“出汗”是熔化现象 C.秋天,荷叶上出现露珠是凝固现象 D.冬天,草木上出现霜是凝华现象 9.下列物理现象,属于升华的是()。

人教版初中物理讲义第三章《物态变化》第4节《升华和凝华》(学生版+教师版)

人教版初中物理讲义第三章《物态变化》(学生版) 第4节升华和凝华 一、要点梳理 一、升华和凝华 1.升华 (1)定义:物质由__________直接变成__________的过程。 (2)特点:升华时要__________热量。 2.凝华 (1)定义:物质由__________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 (2)特点:凝华时要_________热量。 解读:常见的升华现象:碘加热升华、干冰升华用于人工降雨、寒冷冬天冰冻的衣服变干、樟脑球变小、灯丝变细等;常见的凝华现象:雪和霜的形成、冬天树枝上“雾凇”的形成、冬天窗户内侧形成的“冰花”、从冰箱冷冻室取出的冷冻食品上白色“粉末”的形成等。 二、自然界的水循环 自然界中的水循环是通过物态变化实现的,其基本过程是:地面上的水__________形成水蒸气升入空中,遇冷后___________成小水滴或者__________成小冰晶,形成云。在不同的条件下形成雨、雪、冰雹、雾、霜。降水的一部分__________后发生汽化和升华,变成水蒸气,升入空中,另一部分重新回到大海、 湖泊、河流等,完成循环过程。 二、重点解读 一、升华与凝华 1.生活中的升华现象:樟脑丸先变小后不见了;0 ℃以下气温中结冰的衣服变干;用久的灯丝变细等。 2.生活中的凝华现象:生活中的霜、雾凇、雪、“冰花”等。 3.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例题1】齐齐哈尔的四季分明,下列常见的四个物态变化中,与其他三个不同的一个是()A.B.C.D. 二、物态变化过程的识别 物质存在的状态有固、液、气三种,这三种物态任意两种都可以相互转化,因此有六种物态变化。每 种物态变化都对应着热量的吸收或放出。这六种物态变化可以结合下图来帮助记忆。在该图中,我们将固态、液态、气态看做是由低到高的三个阶段,由低到高的过程,包括熔化、汽化和升华都要从外界吸热; 反之,由高到低的过程,包括凝固、液化和凝华都要向外界放热。

八年级物理上册_第四章物态变化笔记整理_人教新课标版

物态变化笔记

注意点(理解部分) 一、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沸腾图像 分析:图1为某晶体的熔化图像,AB阶段该物质吸收热量,温度 逐渐上升,处于固态;当温度升到t0时,开始熔化, t0为该晶体的熔点,整个BC阶段为熔化过程,虽继续 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整个熔化过程为固液混 合态;CD阶段该物质已熔化为液态,继续加热,温度 再次逐渐上升。 图2为某非晶体的熔化图像,整个过程一直吸热,温度持 续上升,没有温度保持不变的过程,即没有熔点。 可以比较出,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是晶体有熔点, 而非晶体没有熔点。 图3为某晶体的凝固图像,初始DE阶段该物质放出热量, 温度逐渐下降,整个阶段该物质处于液态;当温度 下降到t0时,开始凝固,t0为该晶体的凝固点,EF

阶段为凝固过程,虽继续放出热量,但温度保持不 变,整个凝固过程为固液混合态;FG阶段该物质已 凝固为固态,继续放热,温度再次下降。对于同一 晶体而言,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图4为某非晶体的凝固图像,整个过程一直放热,温度持续下降,没有温度保持不变的过程,即没有凝固点。 图5为某液体的沸腾图像,液体在加热的过程中温度逐渐上升,达到t0时开始沸腾,温度t0为该液体的沸点,液体沸 腾后虽不断吸热但温度却保持不变。 三、蒸发吸热。有致冷作用: 1、刚从水中出来,感觉特别冷。(风加快了身上水的蒸发,蒸发吸热) 2、一杯40℃的酒精,敞口不断蒸发,留在杯中的酒精的温度低于40℃.(蒸发要从周围环境和液体自身吸热) 3、在室内,将一只温度计从酒精中抽出,示数会先下降再升高。 (酒精蒸发吸热。使温度计中液体温度下降,蒸发结束后温度回 升到室温。) 四、液化放热: 1、北方的冬天,室内的暖气管道中通以灼热的水蒸气来取暖,最后在管道另一头回收到的是水。(水蒸气液化成水,放出大量的热) 2、100℃的水蒸气比100℃的水更容易烫伤人体。(100℃的水蒸气液化成100℃的水要放热) 五、升华和凝华:

八年级物理物态变化第四节升华与凝华最全笔记

升华和凝华知识点一、升华 现象原因 冬天,晾在外面的湿衣服结冰后在没有熔化的情况下也会慢慢变干在衣服变干的过程中,衣服上的冰直接变成了水蒸气 放在衣柜中的樟脑丸,时间长了会变小或消失,但在衣服上不留任何痕迹在樟脑丸变小的过程中,樟脑丸从固态直接变成了气态 用久了的灯泡内壁会变黑,仔细观察会发现钨丝变细钨丝变细的原因是钨丝从固态直接变成了钨蒸气 2、升华的概念: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升华。 3 初状态末状态关键词 固态气态直接 注意:(1)并不是所有的物质都能发生升华现象,它仅限于某些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声,主要是冰、碘、樟脑、干冰这几种物质的升华。 (2)分清“汽化”和“升华”,它们最后的状态相同,都是气态,但是发生物态变化前的状态不同,物质汽化前是液态,而物质升华前是固态。 知识点二、凝华 现象原因 深秋或初春的早晨,草木、瓦石上出现霜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草木、瓦石(温度在0℃以下)从气态直 接变成固态 冬天树枝上出现雾凇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树枝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 冬天,窗玻璃上出现冰花室内空气中温度高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窗玻璃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探究归纳:上述物质都是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 2、凝华的概念: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华。 3 初状态末状态关键词 气态固态直接 注意:(1)并不是所有的物质都能发生凝华现象,它仅限于某些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因此对一些常见现象要记住。凡具有如下字样的相关物态变化都是凝华现象:霜、冰晶、冰花、雾凇、灯泡变黑等。 (2)凝华是指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在此状态变化过程中没有出现中间环节——液态,注意凝华过程并不是液化和凝固这两个过程之和。 知识点三、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1、实验探究:碘的升华和凝华 如图所示,把少量碘放入烧杯,上面盖上盛水的蒸发皿,然后微微加热,在用慢 火加热的过程中,我们看到固态碘逐渐减少,最后不见了,而盛碘的烧杯中并没有液 体出现,而在整个烧杯中出现了紫色的碘蒸气,也就是说碘从固态直接变成了气态。 而在此过程中我们对碘加热,因此碘的升华过程是吸热过程。接着停止加热,慢慢的 我们看到烧杯中的碘蒸气遇冷又凝华成固态,附着在盛水的蒸发皿底上。升华吸热, 而凝华是升华的逆过程,所以凝华是一个放热过程。 探究归纳:①升华吸热;①凝华放热。

八年级上册物理之升华和凝华(基础) 知识讲解

升华和凝华(基础) 【学习目标】 1.知道升华和凝华现象; 2.理解升华和凝华的概念; 3.理解升华吸热与凝华放热; 4.掌握升华吸热和凝华放热的应用。 【要点梳理】 要点一、升华 1、定义:【高清课堂:《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 2、现象:冰冻的衣服变干、雪堆没有熔化变小、灯丝变细、衣柜里的卫生球变小、干冰升华、碘升华、固体清香剂消失等。 要点诠释: 1、升华是指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注意在此物态变化中并不存在液态。 2、一般在任意温度下,任何固体的表面都会发生升华现象。某些干燥的固体物质如香皂发出气味这就是固体表面发生升华。 要点二、凝华 1、定义: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 2、现象:冬天窗户上的冰花、霜、雾凇等都是凝华。 要点诠释: 1、凝华是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在此物态变化过程中没有经过液体。 2、凝华需要该物质的蒸气达到一定的浓度以及温度要降到该物质的凝固点以下才能发生。 要点三、升华吸热和凝华放热 1、人工降雨: 关于人工降雨原因:一是干冰的升华降温;二是水蒸气遇冷凝华成小冰晶;三是小冰晶下落遇到热的气流熔化成小水珠,小水珠越结越大,水珠下落到地面就形成雨。 2、舞台烟雾: 关于舞台“烟雾”的之谜:干冰粉喷洒到舞台上,迅速升华降温,使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来制造“白雾”以渲染气氛。 3、储藏食物、医学手术: 固态二氧化碳可以直接升华为气态的二氧化碳,同时吸收大量的热,还没有残留物。利用该特点,可以用来作强制冷剂,用来储藏食物或用在医学研究上,现代医学中的“冷冻疗法”就是把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放在部分组织上,利用干冰升华吸热迅速降温,使其组织坏死。 要点诠释: 1、升华吸热,有制冷作用;凝华放热。升华和凝华互为逆过程。

共青城市第二中学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三章 物态变化 四 升华和凝华知识点汇总 新人教版

第三章物态变化 四、升华和凝华 1.升华: 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升华。 2.升华现象: 衣柜里的樟脑丸过一段时间变小了;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干了3.凝华: 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华。 4.凝华现象: 霜的形成;窗玻璃上的“冰花”;树枝上的“雾凇” 5.吸热与放热: 熔化吸热、凝固放热; 汽化吸热、液化放热; 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专题训练( 六 ) 杠杆的相关作图 杠杆中的作图是中考热点问题。作图的一般步骤:( 1 )找点:首先在杠杆的示意图上确定支点;( 2 )画线:找出杠杆所受的力,明确动力和阻力,作出动力作用线及阻力作用线,用虚线将力的作用线延长;( 3 )作垂线段:从支点O向力的作用线引垂线段,作出垂足,则从支点到垂足的距离即为力臂;( 4 )标示:最后用大括号勾出力臂,在旁边标上字母l1和l2,分别表示动力臂和阻力臂。 类型杠杆中力和力臂的作法 1.如图甲所示是街道两旁安装的太阳能路灯,忽略路灯及杆的形状、粗细,我们可以把其抽象为杠杆模型,其简化图如图乙所示。请在图乙中画出拉力F的力臂l。 答案:如图所示 2.如图所示,轻质杠杆OA可绕O点转动,请在图中画出杠杆OA的动力臂l1和其受到的阻力F2。 答案:如图所示 3.如图,轻质杠杆OA可绕O点在竖直面内旋转,请在图中画出使杠杆保持平衡的最小力F的示意图。 答案:如图所示

4.( 常州中考 )杠杆OAB可绕O点自由转动,为使杠杆在如图所示位置保持平衡,请画出施加于B点的最小动力F( 保留作图痕迹 )。 答案:如图所示 5.如图所示,在课桌上的C点用最小的力把桌腿A抬离地面,在抬离时桌腿B没有滑动,请在C点画出这个力的示意图,并标出它的力臂l。 答案:如图所示 6.杠杆在力F1、F2的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l2是F2的力臂。在图中画出力F1的力臂l1以及阻力F2。 答案:如图所示 7.如图所示,拉杆式行李箱在拉力F的作用下静止在斜坡上,请画出行李箱受到的重力G的示意图,以及拉力F对O点的力臂l。 答案:如图所示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升华和凝华(基础) 知识点整理及重点题型梳理]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初中物理 重难点突破 知识点梳理及重点题型巩固练习 升华和凝华(基础) 【学习目标】 1.知道升华和凝华现象; 2.理解升华和凝华的概念; 3.理解升华吸热与凝华放热; 4.掌握升华吸热和凝华放热的应用。 【要点梳理】 要点一、升华 1、定义:【《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 2、现象:冰冻的衣服变干、雪堆没有熔化变小、灯丝变细、衣柜里的卫生球变小、干冰升华、碘升华、固体清香剂消失等。 要点诠释: 1、升华是指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注意在此物态变化中并不存在液态。 2、一般在任意温度下,任何固体的表面都会发生升华现象。某些干燥的固体物质如香皂发出气味这就是固体表面发生升华。 要点二、凝华 1、定义: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 2、现象:冬天窗户上的冰花、霜、雾凇等都是凝华。 要点诠释: 1、凝华是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在此物态变化过程中没有经过液体。 2、凝华需要该物质的蒸气达到一定的浓度以及温度要降到该物质的凝固点以下才能发生。 要点三、升华吸热和凝华放热 1、人工降雨: 关于人工降雨原因:一是干冰的升华降温;二是水蒸气遇冷凝华成小冰晶;三是小冰晶下落遇到热的气流熔化成小水珠,小水珠越结越大,水珠下落到地面就形成雨。 2、舞台烟雾: 关于舞台“烟雾”的之谜:干冰粉喷洒到舞台上,迅速升华降温,使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来制造“白雾”以渲染气氛。 3、储藏食物、医学手术: 固态二氧化碳可以直接升华为气态的二氧化碳,同时吸收大量的热,还没有残留物。利用该特点,

可以用来作强制冷剂,用来储藏食物或用在医学研究上,现代医学中的“冷冻疗法”就是把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放在部分组织上,利用干冰升华吸热迅速降温,使其组织坏死。 要点诠释: 1、升华吸热,有制冷作用;凝华放热。升华和凝华互为逆过程。 2、学习了物质的三态之间的六种变化,在分析物态变化现象时,弄清物态变化中初始状态和最终状态,以及变化过程中的条件。如冰冻衣服晾干,是因为衣服下的冰吸热升华成水蒸气,初始状态是冰,最终状态是水蒸气,条件是吸热,物态变化是升华。 【典型例题】 类型一、升华 1.(2016•淮安二模)常见的物态变化,属于升华现象的是() A.冰箱冷冻室的内壁出现霜 B.池塘的水面产生一层薄冰 C.衣柜里的樟脑丸逐渐变小 D.洒在地板上的水很快变干 【思路点拨】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答案】C 【解析】A、冰箱冷冻室内壁上的霜是冰箱内水蒸气快速放热,由气态直接变成的固态,属于凝华,不符合题意;B、池塘的水面产生一层薄冰,即水变成了冰,属于凝固现象,不符合题意;C、放在衣柜里面的樟脑丸变小了,由固态直接变成了气态,属于升华现象,符合题意;D、洒在地板上的水很快变干,水由液态变成了气态,属于汽化现象,不符合题意。故选C。 【总结升华】本题考查了学生对物态变化类型的判断,能够把握住物质前后的状态变化是解决此类题目的关键。 举一反三: 【变式】(2014•隆回县一模)寒冷的冬天,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属于升华的是() A.0℃冰冻衣服变干B.窗户出现冰花 C.湖面结了层冰D.口中呼出“白气” 【答案】A 2.【《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你一定看过电视台文艺晚会吧,向舞台上喷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能产生缕缕青云或淡淡薄雾,这种特殊效果是如何产生的? 【答案与解析】干冰升华吸收大量空气中的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降温液化成许多小水珠,便形成了缕缕青云或淡淡薄雾。 【总结升华】题目考察了升华吸热的现象和应用和液化现象。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它在常温下可以迅速的升华,并从空气中吸收大量的热,使空气的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就会遇冷液化形成小水珠,这就是我们看到的白雾。 举一反三: 【变式】实施人工增雨的一种方法是飞机在高空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干冰进入云层,很快成气体,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于是高空水蒸气便成小冰晶或成小水滴,使云中的冰晶增多,小水滴增大,从而形成降雨。(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答案】升华,凝华,液化

[全]名校人教版八年级物理-升华和凝华-课堂同步知识点与思维导图

名校人教版八年级物理-升华和凝华-课堂同步知识点与思维导图一、思维导图 二、知识点 ■知识点一:升华 1.升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升华。

2.升华时能量的传递:物质升华时要吸热。如:①干冰可用来冷藏物品(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升华成气态时,吸收大量的热)。 3.现象:冰冻的衣服变干、雪堆没有熔化变小、灯丝变细、衣柜里的卫生球变小、干冰升华、碘升华、固体清香剂消失等。 ■知识点二:凝华 1.凝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华。 2.凝华时能量的传递:物质凝华时要放热。 3.现象:冬天窗户上的冰花、霜、雾凇等都是凝华。 ■知识点三:水的三态 1.雨的形成:①汽化(或蒸发)→液化→凝固→熔化;②汽化(或蒸发)→凝华→熔化;③汽化(或蒸发)→液化。 2.水的三大名称:

固态:冰(凝固)、霜(凝华)、雪(凝华)、凇、"窗花"(凝华)、雹(凝固)、白冰; 液态:水、露(液化)、雨(液化)、雾(液化)、"白气"(液化); 气态:水蒸气【注:水蒸气不可见,可见的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水珠。】。 3.水循环 云:高空中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或凝华成小冰晶悬浮在空中。 雨:云中小水滴或小冰晶随气流变化,体积增大,下落过程中小水滴变大,小冰晶熔化,大水滴下落形成雨。 雪:云中水蒸气遇0°C以下气温,凝华成小冰晶,体积增大下落。 冰雹:云中水蒸气遇冷气团,凝华成小冰块,下落过程中不能完全熔化,落到地面。 雾: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漂浮在空中。 二、真题再现 二、真题再现 考向一:物态变化类型的判断(升华与凝华)

1.2021年3月22日是第二十九个世界水日,节约用水是每个公民的义务和责任,下图所示水分物体变化,吸放热情况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是()。 A. 冰融水开B. 雾绕险峰 C. 露润绿叶D.

八年级上册物理《物态变化》升华和凝华知识点总结

升华和凝华 有疑问的题目请发在“51加速度学习网”上,让我们来为你解答 51加速度学习网整理一、本节学习指导 本节和前两节相比较简单,同学们多看多读,相信一定能掌握的。 二、知识要点 1、升华 (1)升华:物质从固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升华,升华过程需要吸热。 注:很多变化路线是这样的:固体====>液体====>气体,但是部分是不需要融化就直接能变成气体的,比如固态氧。固体物质的蒸气压与外压相等时的温度,称为该物质的升华点。在升华点时,不但在晶体表面,而且在其内部也发生了升华,作用很剧烈,易将杂质带入升华产物中。 (2)升华现象: ①加热碘,可以看到有紫红色的碘蒸气出现。 ②衣柜中防虫用的樟脑片,会慢慢变小,最后不见了。 ③冬天,湿衣服放在户外会结冰,但最后也会晾干。(冰升华成水蒸气) ④白炽灯用久了,灯内的钨丝比新的细。(钨丝升华成钨蒸气,体积减小。) ⑤用干冰制舞台上的雾、用干冰制雨 (3)升华吸热: ①干冰可用来冷藏物品。(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升华成气态时,吸收大量的热) 2、凝华 (1)凝华:物质从气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华,凝华过程需要放热。 (2)凝华现象: ①霜和雪的形成(水蒸气遇冷凝华而成) ②冬天看到树上的“雾凇” ③冬天,外界温度极低,窗户内侧可看见“冰花”(室内水蒸气凝华)

(3)凝华放热 3、固态、液态、气态三者的关系。 三、经验之谈: 本节中要能却分升华和凝华的区别。其他的都为简单,多看几遍就能掌握。对最后的这个三角图大家要熟悉,这样记忆会容易些。 有疑问的题目请发在“51加速度学习网”上,让我们来为你解答 51加速度学习网整理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笔记(最全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笔记(最全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上册物理笔记一册在手,打牢基础十年经验,倾心整理目录第一章机械运动2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2二、机械运动4三、 速度4四、测量平均速度5第二章声现象6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6二、声音的特性7三、声音的利用(了解)8四、噪声的危害和控 制(了解)8第三章物态变化9一、温度9二、熔化和凝固10三、 汽化和液化12四、升华和凝华13第四章光现象15一、光的直线传 播15二、光的反射16三、平面镜成像17四、光的折射18五、光 的色散(了解)19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20一、透镜20二、生活中 的透镜21三、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应用:21四、眼睛和眼镜(了解)23第六章质量与密度25一、质量25二、密度26三、测量物 质的密度27四、密度与社会生活(了解)28第一章机械运动一: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长度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国际单位是米,符号:m例如:我们走两步的距离约是1米,课 桌的高度约0.75米。 常用单位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um, 它们关系是:1km=1000m=103m;1dm=0.1m=10-1m1cm=0.01m=10-2m; 1mm=0.001m=10-3m1m=106um;1um=10-6m。 2.刻度尺的使用方法:(1).测量前:认识零刻度线、量程和分 度值;(2).测量时:四会a会选:根据刻度尺的量程和分度值选择。 b会放: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有刻度的一边要紧靠被 测物体且与被测边保持平行,不能歪斜。 C会读: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刻度线(视线要与刻度尺垂直), 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D会记:结果有数值和单位。 总结:四会:1、会选2、会放3、会读4、会记小资料:门高2m;一层楼高3m;我国铁道标准轨距1.435m人走一步:0.6m左右3、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升华和凝华知识点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升华和凝华知识点 升华和凝华是互逆过程,熔化和凝固是互逆过程,查字典物理网提供了升华和凝华知识点,希望对大家学习有所帮助。 1、升华 (1)定义: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 (2)特点: 物质在升华时要吸收热量。例如碘升华时要对它加热,就是要让碘吸热来完成升华。 2、凝华 (1)定义: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 (2)特点:凝华是升华的逆过程,物质在凝华时要放热。 生活中的凝华现象 1、定义:物质从气态不经过液态而直接变成固态的现象八年级物理上册《升华和凝华》易错知识点归纳八年级物理上册《升华和凝华》易错知识点归纳。 2、常见凝华物质:气态碘、水蒸气、气态钨、气态萘等。 3、常见凝华现象:

(1)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成小冰晶黏附在物体 上形成的。它的环境温度比“下露”“下雾”时更低。 (2)灯泡用久发黑,目光灯两端发黑(先升华,后凝华)八 年级物理上册《升华和凝华》易错知识点归纳文章八年级物理上册《升华和凝华》易错知识点归纳。 (3)云: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珠和凝华 成的小冰晶悬浮在高空形成的。小冰晶和小水珠越积越多,最后就掉下来,在掉落的过程中小冰晶熔化便形成了雨。 生活中的升华现象 1、定义: 在物理学中,升华指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相变过程; 2、生活现象: (1)冬天,冰冻的衣服(结了冰)变干(温度低于0℃,冰不 能熔化,消失的本质是冰逐渐升华为水蒸气了)。 (2)白炽灯用久了,灯内的钨丝比新的细(钨丝升华成钨蒸气,体积减小八年级物理上册《升华和凝华》易错知识点归纳。) (3)冬天,0℃或以下(未达到熔点)雪人会逐渐变小。 (4)衣箱中的樟脑丸变小。 (5)碘受热升华为紫色的碘蒸气。 (6)用干冰制舞台上的雾、用干冰制雨。

八年级物理汽化、液化、升华、凝华通用版知识精讲

初二物理汽化、液化、升华、凝华通用版 【本讲主要内容】 汽化、液化、升华、凝华 液态和气态间的变化过程,即汽化、液化;固态和气态间的变化过程,即升华、凝华。 【知识掌握】 【知识点精析】 本讲要掌握汽化的两种方式,即蒸发和沸腾,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沸腾的条件,液体沸腾时特点,以及蒸发和沸腾的异同;液化的方法、特点;升华和凝华的特点。 一、汽化: 1、定义: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 2、汽化的两种方式 (1)蒸发:发生在液体表面上的汽化现象 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发生蒸发现象,蒸发是一个吸热过程,所以蒸发有制冷作用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a、液体温度的高低 b、液体表面积的大小 c、液体周围空气流速的快慢 (2)沸腾: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3)液体沸腾时,吸热但温度(沸点)不变 (4)沸腾条件:a、达到沸点(不同液体沸点不同)b、继续吸热 (5)汽化是吸热过程 二、液化: 1、定义: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是汽化的反过程 2、液化方法: a、降低温度(所有气体) b、压缩体积(部分气体) 3、液化是放热过程 三、升华: 1、定义: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 常见的升华现象:樟脑丸变小、灯泡丝变细、干冰升华、碘受热升华等

2、升华是吸热过程,有制冷保鲜作用 四、凝华: 1、定义: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 常见的凝华现象:霜、雪的形成、灯泡壁变黑等 2、凝华是放热过程 【解题方法指导】 例1. 在卫生间里洗热水澡时,室内的玻璃镜面变得模糊不清,过了一段时间镜面又变得清晰起来,镜面上发生的两种现象对应的物态变化分别是、。 解析:镜面变得模糊是因为镜面上有雾气,这些雾气是小液滴,由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最后镜子又清晰是因为雾气变为水蒸气了。所以答案是液化、汽化 例 2. 电灯正常工作时温度在2000℃以上,电灯丝应选用钨丝,是由于钨的熔点较___________。用久的灯泡灯丝变小,灯泡发黑,这先后发生的物态变化过程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解析:灯泡正常工作时的温度很高,一般的金属在这个温度下早已经熔化了,只有钨的熔点较高;灯丝变小是因为高温直接变为气体,当灯泡停止工作时温度降低又直接变为固体,附着在灯泡壁上。所以答案是高升华凝华 例3. (05某某)下列自然现象中属于凝华的是() A. 早春的雨 B.初夏的雾 C. 深秋的露 D.隆冬的霜 解析:本题是对自然界中的一些物态变化的考查,雨是溶化或者液化形成的;雾、露是液化形成的;霜是凝华形成的,所以答案选D。 【考点突破】 【考点指要】 这一讲在中考中考试分值大约为2分,主要以填空题、选择题为主,对知识的考查一般为基础题。这类题抓住变化前后物质的状态即可轻松解决。 【典型例题分析】

初中物理知识点精细笔记-第四章_物态变化(学生版)-新人教

第四章 物态变化 第一节 温度计 1. 温度:我们把物体的 叫做温度。 2. 测量温度的工具:温度计。 ● 常见的温度计:实验室用温度计、体温计和寒暑表(见下图)。 常见量程 分度值 原理 所用液体 特殊构造 使用注意事项 实验室用温度计 -21℃~110℃ 1℃ 水银或煤油 使用时不能甩(其他 见下) 寒暑表 -30℃~50℃ 1℃ 酒精 体温计 35℃~42℃ 0.1℃ 水银 玻璃泡上方有缩口 ① 使用之前用力甩 ② 可离开人体读数 ● 温度计内液体:酒精、水银或煤油。 ● 温度计的使用:首先要看清 ,然后看清它的 。 如果使用温度计时超过它的量程,后果:① 玻璃泡胀破;② 测不出温度。 ● 在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时,准确的方法如下: (1) 温度计的玻璃泡 被测的液体中,不要碰到 或 。 (2) 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物体后要 ,待 后再读数。 (3) 读数时温度计的 ,视线要与温度计中 。 ● 读数时视线不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的后果(见右上图)。 ● 摄氏度:“℃”表示摄氏温度。规定:在一个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沸水的温度是100℃。 0℃和100℃之间有100个等份,每个等份代表1摄氏度。某地气温-3℃读做:零下3摄氏度或负3摄氏度 3. 体温计:体温计用于测量人体温度。 第二节 熔化和凝固 1. 物态变化:物质从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的变化叫做物态变化。 2. 物质的三态: 、 、 。 3. 熔化和凝固的定义:物质从 变成 的过程叫做熔化,从 变成 的过程叫做凝固。 4. 固体分为两类:晶体和非晶体。 ● 晶体: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即使 ,但是温度 ,这类固体有确定的熔化温度(熔点)。 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做熔点。晶体形成时也有确定的温度,这个温度,这个温度叫做凝固点。 海波、冰、金属、萘、盐等物质是晶体。 ● 非晶体: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只要 ,温度就 ,这类固体没有确定的熔化温度。 非晶体没有确定的熔点和凝固点。 松香、玻璃、沥青、蜡等物质是非晶体。 ● 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是否有确定的熔点。 气 液 凝固 放热 熔化 吸热 液化 放热 汽化 吸热 升华 吸热 凝华 放热

2019-2020年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第四节升华和凝华

2019-2020年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第四节升华和凝华 申思维导图辱 擬 定茲樹眞由气态卫接变为_鱼态的过程 华 朋华⑷热 答案:(1)气 (2)吸 (3)固 (4 )放 基础知识 基帛技能 和灿•祁戎帚 /丿1 ;汀(i• %7i i M 订” F i 応心苟 i i m 甫 1•升华与凝华 升华与凝华是特殊的物理现象,指气态、固态物质不经过液态而相互转化的现象, 原则 上,一切固态都能升华和凝华, 但实际上很多固态、气态物质在常温下十分稳定, 人们觉察 不到物体升华和凝华。升华和凝华的过程一般进行得较为缓慢, 而气体又看不见,所以难于 被直接观察到。我们可以根据观察到的结果(如樟脑丸变小消失,冰冻的衣服变干等) ,间 接分析推断这一过程。 【例1】现在有一种叫“固体清新齐『的商品,把它放置在厕所、汽车、饭店内,能有 效地清新空气。“固体清 新剂”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答案:D 2. 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1) 像熔化和汽化一样,升华也需要吸热;像凝固和液化一样,凝华也会放热。 (2) 探究分析:如图所示,认真观察碘的升华实验可以发现,用酒精灯给锥形瓶加热 的过程中,固态碘逐渐减少,这是因为碘吸热升华了,停止加热,碘停止升华,这说明升华 吸热。继续对锥形瓶中的碘加热, 当固态的碘变为紫色的碘蒸气充满锥形瓶后, 将锥形瓶放 入冷水中,碘蒸气遇冷将吸收的热量释放出来,又变为固态的碘,这表明凝华放热。 宦义:物质由固恣山接变为丄卫_态的过程 升华和凝华

玻璃片 Erttr 【例2】下列现象中利用了升华吸热的是() A.向地上洒水会使周围更凉快 B.加冰块会使饮料变得冰凉 C.利用干冰降温防止食品变质 D.游泳上岸后感到有点冷 解析:向地上洒水,水蒸发吸热,使周围凉快了,这是汽化吸热;加冰块后,冰块熔化吸热,使饮料变得冰凉;利用干冰升华过程吸收大量的热,来储藏食物,防止食物变质;游泳上岸后,身上沾有水,水蒸发从人体吸热,人感到有点冷。综上所述,只有C是利用升华 吸热的。 答案:C 3•正确判断升华与凝华现象 升华和凝华分别指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和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这两个 过程中都不存在液态这个中间环节,因此判断升华和凝华现象时,应先确定物态变化前后的 始末状态。 释疑点“霜降”的理解 24节气中,有一个“霜降”,但霜不是从天上降下来的,冬天的夜晚,地面上的物体温度迅速下降到0 C以下,空气中的水蒸气迅速凝华在物体表面上,形成霜。 4•凝固和凝华的区别 (1)物质从液态到固态的过程叫凝固,凝固形成的物质往往坚硬透明,例如冰雹、冰 块等。物质从气态不经过液态而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凝华形成的物质往往蓬松不透 明。例如雪、霜、雾淞、冰花等。 (2)自然界中的凝华现象往往发生在空气中水蒸气含量丰富的寒冷季节,环境风力较小。凝固现象发生在晶体到达凝固点,液体遇冷变为固体的现象。 点技巧正确理解凝华现象 知道生活中一些常见的凝华现象,如具有如下字样的相关物态变化都是凝华现象:霜、冰晶、冰花、冰粉(或粉)、雾淞等。 【例3】下列现象都属于物态变化,其中属于升华的是()

八年级物理笔记

第一章机械运动笔记 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长度单位: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符号m;常见的长度单位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2、换算关系: 1km=103m;1dm=10-1m;1cm=10-2m; 1mm=10-3m;1μm=10-6m;1nm=10-9m 3、长度的测量工具:刻度尺;使用方法:1选:选择合适的刻度尺,看:零刻度线、量程测量范围、分度值;2放:零刻度线对齐被测物体一端、刻度线应紧贴被测物体、刻度尺与所测长度平行;3看:视线要与尺面垂直;4读: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5记:测量结果由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组成; 4、时间单位:时间的国际单位是秒,符号s;常用单位还有:分min、小时h;时间测量工具:停表 5、换算关系:1min=60s 1h==3600s 6、误差: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就叫误差;错误可以避免,误差不可避免只可减小;误差是小强 7、减小误差的办法: 1多次测量取平均值2使用精密的测量工具3改进测量方法 8、三种特殊的长度测量法:1测多算少法,如测量一张纸的厚度、硬币厚度,金属丝的直径2化曲为直,如测量地图上铁路的长度3辅助工具法组合法,如测圆、圆柱体的直径和圆锥体的高 第2节运动的描述 1、宇宙中的一切物体都在运动,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是绝对的; 2、机械运动:在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简称运动;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关键看所选择的参照物被选定做标准的物体,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判断结果就不同,所以说静止和运动是相对的; 第3节运动的快慢 1、速度:路程与时间的比值叫做速度,速度用来表示物体

八年级物理上册3.4升华和凝华知识点精细梳理

3.4 升华和凝华 一、升华和凝华 升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 凝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 ※在严寒的冬天,冰冻的衣服也会晾干;放在衣橱内的樟脑丸越来越小,最后“消失”了。 ※树枝上的雾凇、玻璃上的冰花、霜的形成过程中什么物质发生了怎样的物态变化? 二、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2. 升华吸热,凝华放热的应用: ⑴用久了的灯泡的灯丝(钨)会变细,灯泡内壁会变黑。 ⑵人工降雨:人们从陆地向云层发射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或从飞机上向云层撒干冰,从而达到降雨的目的。这一实例中包括几种物质的状态发生了变化?分别是什么物态变化? 回答:固态二氧化碳,升华;空气中水蒸气,液化。 解析:固态二氧化碳升华吸收热量,造成温度降低,从而导致空气中的水蒸气发生液化。 三、物质的三态联系

2019-2020学年八上物理期末试卷 一、选择题 1.一拥铜线,质量是89 kg.铜线的横截面积是25mm2。铜的密度8.9×103kg/m3,则这捆铜线的长度是( ) A.4m B.40m C.400m D.4000m 2.关于质量和密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质量的大小与地理位置无关 B.由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体积大的密度小 C.冰熔化成水,密度变小 D.物质的密度与质量成正比 3.下列事例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A.夜晚,路灯下看到自己的影子 B.在平静的湖边看到树的倒影 C.白天,浓密树荫下有许多小圆形光斑 D.圆形玻璃缸中的金鱼,看上去变大了 4.2017年10月10日,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宣布,被誉为“中国天眼”的射电望远镜(FAST)如图,经过一年紧张调试,已确认了多颗新发现脉冲星。下列对 “中国天眼”的相关物理知识的描述,正确的是 A.“中国天眼”相当于一个巨大的凹面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B.“中国天眼”相当于一个巨大的凹面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C.“中国天眼”的作用就相当于人的眼睛,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D.“中国天眼”的作用就相当于投影仪,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5.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发光物体P从距凸透镜85cm处沿主轴向透镜方向以0.05m/s的速度开始做匀速直线运动.已知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关于物体P经透镜所成的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当运动3s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B.当运动5s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C.当运动7s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D.当运动8s时,成倒立、放大的虚像 6.如图是“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装置示意图,凸透镜的焦距是20cm,如图的情景,眼睛可能观察到烛焰经凸透镜折射所成虚像的是 A. B.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