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数在5以内的加法》教案

《得数在5以内的加法》教案
《得数在5以内的加法》教案

1 得数在5以内的加法

教学内容

5以内的加法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加法的含义,并能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

2.发展初步的观察、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

3.初步学习用加法计算解决问题,树立数学意识,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重点难点

重点:初步认识和理解加法的含义,并能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

难点:发展初步的观察能力、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具学具

挂图,投影仪,小棒等。

教学过程

一口头数数

游戏:快速抢答。

5可以分成2和()1和3合成()

()可以分成2和2 1和()合成2

3可以分成()和2 4和1合成()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

二认识加法,理解含义

1.谈话:我们在学校里上学,不仅要学习,而且要劳动。看,一些小同学正在校园里干什么?出示教材第44页例题挂图。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图意,提出问题。

2.思考:怎样表示把3个人和2个人合起来是5个人呢?(板书:3+2=5)让学生猜一猜,“+”表示什么意思。通过交流,明确是“合起来”的意思。

读算式:3加2等于5。

小结:“+”的名字是“加号”,它代表了一种计算方法——加法,把两部分合起来,求一共是多少,就要用加法算。

三学会计算,掌握方法

1.出示试一试的两幅图,让学生说出图意。

2.引导学生根据图意列出加法算式。

交流:算式中的每个数代表什么意思?在小组中互相交流。

指名学生说一说,写一写。

3.谁知道得数是多少?是怎样想的?

只要学生的方法合理,教师都要加以肯定。

四联系生活,丰富对加法的认识

要求学生列举生活中的例子,并用加法算式表示。

如,我有2支铅笔,又买来1支,一共有3支铅笔;(2+1=3)

树上有3只小鸟,又飞来了2只,一共有5只小鸟;(3+2=5)

一年级有2个班,二年级有2个班,一共有4个班;(2+2=4)

……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生活经验中提取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积极性,丰富了学生对加法的认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也在这里体现得淋漓尽致)

五课堂作业新设计

1.教材第45页“想想做做”的第1题。

同桌交流图意,然后自己完成,教师巡视检查。

2.教材第45页“想想做做”的第2题。

教师指导做第一个,其余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检查。

3.教材第45页“想想做做”的第3、第4题,由同桌互学,互查。

4.教材第45页“想想做做”的第5题,先计算信封上算式的结果是几,然后再与相对应的邮筒连起来。

板书设计

5以内的加法

3+2=5读作:3加2等于5

?

加号

把两部分合起来,求一共是多少,就要用加法计算。

课后反思

加法是一种常用的计算方法。虽然在学生以往的生活经历中,一些日常问题的解决使得他们对加法产生了或多或少的朦胧印象,但是,让学生真正地了解加法的含义,认识到加号是表示运算的符号,这还是

第一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注意了以下几点:

1.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2.在教学中实现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相结合。

3.让学生在多样的学习活动中体验数学。

4.采用有吸引力的学习背景,培养了学生的态度、情感和自信心。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