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的家庭教育

曾国藩的家庭教育
曾国藩的家庭教育

曾国藩的家庭教育,可用曾国藩的家庭教育,可用八句话和八个字概括:

第一是'八'句话,便是八本堂.咸丰十年二月,正是曾国藩反守为攻的大战初年,这位统兵大帅,却一面辑录经史百家杂钞, 一面作书寄家,名其所居曰"八本堂":

读书以训诂为本;

诗文以声调为本;

事亲以得欢心为本;

养生以戒恼怒为本;

立身以不妄语为本;

居家以不晏起为本;

作官以不要钱为本;

行军以不扰民为本.

第二是'八个字', 便是"书, 蔬, 鱼, 早, 扫, 考, 宝"八字家规. 后人曾戏称为治家的八宝饭.

书: 就是读书. 古之传统家庭,必有一祭祀祖宗的神龛, 设于堂屋的正中. 神龛两侧, 必然张贴一幅对

联:

"把祖宗一炷清香, 必诚必敬; 教子孙两条正路, 宜读宜耕."

蔬: 就是蔬菜. 曾星冈曾说: 凡蔬菜手植而手撷者, 其味弥甘.

鱼: 鸢飞戾天, 鱼跃于渊, 天机活泼, 正是一种兴旺气象.

猪: 粮多猪多, 自给自足.

早: 就是早起, 日出而作, 日落而息.

扫: 就是扫除, 包括洒洗.

考: 就是祭祀.

宝: 就是善待亲族邻里.

曾国藩常常教训儿子说:“予不愿大官,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富贵功名,皆有命定;学为圣贤,

全由自己做主。”

“官阶日益进,心忧日益深。”清代学者纪晓岚的这句话,曾国藩大概体会得尤其独特,在别人或许会觉得虚伪,在曾国藩却句句是泪!曾国藩说他“无处不忧心,无日不惧祸”,“所过之处,千里萧条,民不聊生”,他一定体会到了曹操写作“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时的心境,不然,他能说出这样的话吗?处在乱世,身居高位,掌握着广大军民的生杀大权,几乎是人生的一大不幸。

曾国藩觉得自己才识浅薄,却久居高位,为了避免大灾大难,所以他才兢兢业业,不图安逸,崇尚勤俭,讲求廉矩。他以为只有这样才是载福之道。这是人人都可以做,但不是人人都愿意做到的事。这正如赵鼎所说:“凡在仁宫,以廉矩为本。人之才性各有所长,固难勉强。惟廉矩二字人人可至。

廉矩,祈以处己;和顺,所以接物。与人和则可以安身,可以远害矣。”

曾国藩久在官场,深知官场关系之复杂,是非之繁多。环境之险恶,加上他为人谨慎勤勉,善于明哲保身,因而把廉洁自律、勤勉奉公作为居官不败之本。他认为,为官廉洁,则立身清正;做事勤勉,则事无疏漏;清正而无疏漏,则自己先立于不败之地,任凭风云变幻,也可以稳如泰山了。

八句话和八个字概括:

第一是'八'句话,便是八本堂.咸丰十年二月,正是曾国藩反守为攻的大战初年,这位统兵大帅,却一面辑录经史百家杂钞, 一面作书寄家,名其所居曰"八本堂":

读书以训诂为本;

诗文以声调为本;

事亲以得欢心为本;

养生以戒恼怒为本;

立身以不妄语为本;

居家以不晏起为本;

作官以不要钱为本;

行军以不扰民为本.

第二是'八个字', 便是"书, 蔬, 鱼, 早, 扫, 考, 宝"八字家规. 后人曾戏称为治家的八宝饭.

书: 就是读书. 古之传统家庭,必有一祭祀祖宗的神龛, 设于堂屋的正中. 神龛两侧, 必然张贴一幅对

联:

"把祖宗一炷清香, 必诚必敬; 教子孙两条正路, 宜读宜耕."

蔬: 就是蔬菜. 曾星冈曾说: 凡蔬菜手植而手撷者, 其味弥甘.

鱼: 鸢飞戾天, 鱼跃于渊, 天机活泼, 正是一种兴旺气象.

猪: 粮多猪多, 自给自足.

早: 就是早起, 日出而作, 日落而息.

扫: 就是扫除, 包括洒洗.

考: 就是祭祀.

宝: 就是善待亲族邻里.

曾国藩常常教训儿子说:“予不愿大官,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富贵功名,皆有命定;学为圣贤,

全由自己做主。”

“官阶日益进,心忧日益深。”清代学者纪晓岚的这句话,曾国藩大概体会得尤其独特,在别人或许会觉得虚伪,在曾国藩却句句是泪!曾国藩说他“无处不忧心,无日不惧祸”,“所过之处,千里萧条,民不聊生”,他一定体会到了曹操写作“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时的心境,不然,他能说出这样的话吗?处在乱世,身居高位,掌握着广大军民的生杀大权,几乎是人生的一大不幸。

国藩觉得自己才识浅薄,却久居高位,为了避免大灾大难,所以他才兢兢业业,不图安逸,崇尚勤俭,讲求廉矩。他以为只有这样才是载福之道。这是人人都可以做,但不是人人都愿意做到的事。这正

如赵鼎所说:“凡在仁宫,以廉矩为本。人之才性各有所长,固难勉强。惟廉矩二字人人可至。廉矩,祈以处己;和顺,所以接物。与人和则可以安身,可以远害矣。”

曾国藩久在官场,深知官场关系之复杂,是非之繁多。环境之险恶,加上他为人谨慎勤勉,善于明哲保身,因而把廉洁自律、勤勉奉公作为居官不败之本。他认为,为官廉洁,则立身清正;做事勤勉,则事无疏漏;清正而无疏漏,则自己先立于不败之地,任凭风云变幻,也可以稳如泰山了。

家教有方的曾国藩

本文Tag标签:家庭教育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颇有争议的人物。他既是镇压太平天国的元凶,又是洋务运动的倡导者,并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一定的学术地位。对于曾国藩的功过是非,这里姑且不论,但他关于家庭教育的主张和做法,颇有值得称道之处。

曾国藩终生注重家庭教育,他把教育子弟的重点放在修“心”、修“身”、修“行”上。修“心”是人心智心力的砥砺,是人道德品质的培养。曾国藩提倡修“心”,是要其子弟做到“慎独”、“不忮不求”、“孝友”、“仁”、“敬”、“ 谦”、“恕”等。修“身”是通过保养和修炼以获得健康的体魄。为此,曾国藩反复教育子弟要劳逸适度,惩忿窒欲,眠食有恒,耕作时习。曾国藩也注重修“行”,要求自家子弟言谈举止朴实,待人谦敬、宽容,为人不能清高、刻薄,生活上也要去奢侈之风。

为求达上述目标,曾国藩有一整套教育子弟的方法。训诫,是曾国藩最重要和最基本的家教方法。他把为人处世之道、修身养性之方,直接地教导、告诫子弟,明确要求子弟为或不为,开诚布公,循循善诱。他常把一些对子弟的要求通过警句和隽语的形式加以概括,以期引起子弟的重视。如“八德”(勤、俭、刚、明、忠、恕、谦、浑);“八本”(读古书以训诂为本,作诗文以声调为本,养亲以得欢心为本,养生以少恼怒为本,立身以不妄语为本,治家以不晏为本,居官以不要钱为本,行军以不扰民为本);“四条”(一曰慎独则心安,二曰主敬则身强,三曰求仁则人悦,四曰习劳则神钦);“四败”(妇女奢淫者败,子弟娇怠者败,兄弟不和者败,侮师慢客者败)。这些高度凝练的概括,自然容易为其子弟所熟记和践行。通过对祖宗嘉言懿行的称赞,令子弟弘扬祖德,也是曾国藩教育子弟的方法之一。曾国藩的祖父颇有一套治家之法,致使家业兴旺。对此,他深为敬重,信守不移。他将祖父相传之家法概括为“早”(早起)、“扫”(洒扫)、“考”(祭祀祖宗)、“宝”(善待亲族邻里)、“书”(读书)、“蔬”(种菜)、“鱼”(养鱼)、“猪”(养猪),作为治家之道的八字诀,叮嘱家人时时留心,躬身实践。实际上,像曾国藩家族这样的豪门大户,其成员干活多少是无关紧要的。曾国藩认为关键是要形成一种勤俭持爱的风气,养成勤俭致富的习惯,这样才能家运兴盛、家风融融、和乐太平。曾国藩时常对自己的言行进行剖析,把自己行为的对错得失告诉家人,以作为曾门子弟的借鉴,这也是他家教的方法之一。他曾给儿子写信,反省自己的不足。他说:“一家能勤能敬,虽乱世亦有兴旺气象;一身能勤能敬,虽愚人亦有贤智风味。吾生平于此二字少工夫,今谆谆则训吾昆弟子侄,务宜刻刻遵守。至要至要。”对家人的缺点错误,曾国藩能直接批评,使受批评者因受到指责而感到羞愧。他曾批评诸弟“不好收拾洁净”,批评澄弟“满腔骄傲之气”,批评六弟、季弟较懒,批评曾纪泽写字笔力太弱,看书成诵者太少,举止也不厚重。批评之后,他还能指出改正的方向,态度严肃中肯且平和,令家人心悦诚服。

曾国藩之所以如此注重家庭教育,把教育子弟视为自己的重要义务和职责,究其原因,与他的文化素养和人生态度有关。曾国藩自幼接受儒家学说的熏陶,后受理学大师唐鉴的影响,专治理学,以理学为正宗,程朱理学的思想学说、伦理道德,已深深

融入他的思想言行之中,被后人赞誉为“理学名儒”。与此相应,他的人生态度是入世的,看重自身的社会作用,追求“立德”、“立言”、“立功”的人生价值,因而对家人也有严格的要求。

曾国藩的家教思想尽管带有浓厚的封建宗法色彩,但他对子弟的要求中所蕴含的中华民族优

曾国藩是清朝历史上最有权势者之一,他位列三公,拜相封侯,可谓显赫一时,然而他教育子女的方法却远比我们现在的溺爱式、呵护式的家长要高明得多。

注重家教勤俭持家

在曾国藩看来,要教育孩子立足社会,并让这个家庭能够一代一代地延续下去,关键就是两个字:勤与俭。他要求孩子们一生铭记十六个字——家俭则兴,人勤则健,能勤能俭,永不贫贱!

曾国藩对于勤和俭的理解是非常深刻的。一个家能够保持兴盛发达,一个最简单的道理要学会勤俭过日子,富的时候不骄傲,贫的时候不气馁,由俭来打理自己的生活。勤既可以健壮自己的身体,同时又使劳作变成日常生活中很平常的一件事情。永葆勤和俭,一个家族才会永续地发展下去。

曾国藩的小女儿晚年留下一个年谱,其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情:曾国藩小女儿只有十几岁时,跟随母亲来到曾国藩任两江总督的总督府。小女儿入总督府总要穿得体面一些,光鲜一点,所以上面穿了一件蓝色的小夹袄,下边穿了一条缀青边的黄绸裤,就这条黄绸裤其实也不是她的,而是她的长嫂,也就是曾国藩的长子曾纪泽过世的妻子留给她的。但就是这条裤子的一个青色花边让曾国藩觉得太繁复、太华贵了,就指责小女儿不应该穿这样的裤子,让她赶快换掉。小女儿赶紧回到房间换了一条没花边的绿裤子。由此可见,曾国藩是见不得繁复,见不得孩子身上带有太富贵的东西的。

曾国藩在信中多次苦口婆心地陈述自己这种勤俭的缘由:“天下官宦之家,多只一代享用便尽,其子孙始而骄佚,继而流荡,终而沟壑,能庆延一二代者鲜矣。”曾国藩认为,子女在骄奢淫逸的环境之下是不可能立大志的,开始是骄逸继而就是流荡然后就是败家。一个官宦之家能够延续一两代,

真的是很少很少的。所以曾国藩觉得应该由勤俭入手教育孩子懂得如何生活,这才是最好的教子之道。

以身作则平民生活

曾国藩曾经告诉家人,他的衣服一共不过三百两银子,做了一件衣服之后,会十几年乃至三十年都在穿用。

曾国藩不仅在穿着等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和子女,而且在日常饮食上也有严格的要求。曾国藩吃饭的时候,碰到饭里面有带壳的谷物的话,他要把这个壳磕开,把里面的谷物吃掉。可以说曾国藩这个农家子弟,对于粒粒皆辛苦的道理是理解得非常深刻的。

曾国藩的“住”也是很普通的。曾国藩的家和他弟弟曾国荃的豪宅相比,简直是差远了。我去过曾国藩的家乡,曾国荃的房子和曾国藩后来的府第富厚堂我都去过,两者相比,富厚堂只能用寒酸来形容。

就这样的一个富厚堂,曾国藩听说花了那么多的钱,他都不忍去住。富厚堂没有雕梁没有画柱,就是一种非常拙朴的木结构建筑。这个房子有一个书楼,体现出的就是湖南人的耕读之风,整个房子只不过比一般的农户的院落大一些而已。

至于“行”,在那个时代,官宦人家一般坐轿子。可是,曾国藩却在信里告诉孩子,你要步行去办该办的事,绝不许使唤轿子。同时他对孩子们还这样要求,不许使唤奴婢给你添茶倒水,你自己能做的事情一定要自己去做。

在曾国藩的家书中我们还看到,他会让自己的子女去干些在常人眼中只有下人才做的拾柴、捡粪之类的事情。在一封家信中,他对自己的长子有这样的要求:每天早晨天未明就要起,起床之后的第一件事情是去洒扫庭院,然后坐下来练字一千,而第一个字一定要写“俭”。这就是让自己的孩子们千万不要沾染官场之气。他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凡世家子弟,衣食起居无一不与寒士相同,庶几可以成大器。”

思想开明注重实际

曾国藩认为孩子读书未必是为了做官,读书在于明理,所以当长子曾纪泽连着三次考科举不成功,并向父亲提出不再走科举之路的时候,曾国藩同意了,他写信告诉曾纪泽,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事。

曾纪泽后来的路,在当时人来看绝对是旁门左道。那个时代,一般人根本想不到去接触西方文化,更不要说去学说洋文了,而曾纪泽居然在32岁的时候学英文。这个远见卓识,应该说既有他认识到的,也有他父亲告诉他的,这说明曾国藩在这一时期对文化的理解更为深刻了。作为中国人,秉持、学习中国的传统文化是应该的,但是当国门被人强迫打开之后,你不去了解外国的情况,你如何能够在世界之林立足呢?

曾纪泽在曾国藩的鼓励和支持下潜心研究西学。1881年2月24日,曾纪泽以外交官的身份代表清政府在彼得堡同沙俄谈判并且签订了《中俄伊犁条约》,收回了伊犁城。正是由于曾纪泽对西学的了解,正是因为他有了一个非常好的英语基础,在与俄国人谈判的时候,可以说是针锋相对,外交手段运用又足。当时沙俄曾威胁说,你想要收回伊犁,我马上就派兵打仗。曾纪泽不软不硬地回了一句话,说,你要打仗,我们也无奈,但是我们绝不怕你来打仗。因为他太了解当时沙俄虚张声势的心态。如果没有对西学的了解,没有西学的根基,有可能这个时候就被吓倒了。所以有人说这一次谈判是清末外交史上非常非常重要的一次胜利。

还有一件事情值得一提,曾纪泽曾经用英文撰写了一篇文章叫做《中国先睡后醒论》,发表在伦敦的《亚洲季刊》上。用英语撰写文章介绍中国,这是当时很多中国人所做不到的。

长子曾纪泽是一位出色的外交官,次子曾纪鸿则是一位数学人才,他喜爱自然科学,精通天文、地理,最精代数,曾著有《对数详解》、《圆率考真图解》等书,还计算出一百位的圆周率。两个儿子的成材和曾国藩提倡子女学习科学知识,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和文化大有关系。

曾国藩难得的是,不光他的儿子成才了,他的后代子孙曾宝荪、曾约农都成为了大教育家和大学者。

2009年09月24日11:51文汇读书周报

曾国藩是清朝历史上最有权势者之一,他位列三公,拜相封侯,可谓显赫一时,然而他教育子女的方法却远比我们现在的溺爱式、呵护式的家长要高明得多。

注重家教勤俭持家

在曾国藩看来,要教育孩子立足社会,并让这个家庭能够一代一代地延续下去,关键就是两个字:勤与俭。他要求孩子们一生铭记十六个字——家俭则兴,人勤则健,能勤能俭,永不贫贱!曾国藩对于勤和俭的理解是非常深刻的。一个家能够保持兴盛发达,一个最简单的道理要学会勤俭过日子,富的时候不骄傲,贫的时候不气馁,由俭来打理自己的生活。勤既可以健壮自己的身体,同时又使劳作变成日常生活中很平常的一件事情。永葆勤和俭,一个家族才会永续地发展下去。

曾国藩的小女儿晚年留下一个年谱,其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情:曾国藩小女儿只有十几岁时,跟随母亲来到曾国藩任两江总督的总督府。小女儿入总督府总要穿得体面一些,光鲜一点,所以上面穿了一件蓝色的小夹袄,下边穿了一条缀青边的黄绸裤,就这条黄绸裤其实也不是她的,而是她的长嫂,也就是曾国藩的长子曾纪泽过世的妻子留给她的。但就是这条裤子的一个青色花边让曾国藩觉得太繁复、太华贵了,就指责小女儿不应该穿这样的裤子,让她赶快换掉。小女儿赶紧回到房间换了一条没花边的绿裤子。由此可见,曾国藩是见不得繁复,见不得孩子身上带有太富贵的东西的。

曾国藩在信中多次苦口婆心地陈述自己这种勤俭的缘由:“天下官宦之家,多只一代享用便尽,其子孙始而骄佚,继而流荡,终而沟壑,能庆延一二代者鲜矣。”曾国藩认为,子女在骄奢淫逸的环境之下是不可能立大志的,开始是骄逸继而就是流荡然后就是败家。一个官宦之家能够延续一两代,真的是很少很少的。所以曾国藩觉得应该由勤俭入手教育孩子懂得如何生活,这才是最好的教子之道。

以身作则平民生活

曾国藩曾经告诉家人,他的衣服一共不过三百两银子,做了一件衣服之后,会十几年乃至三十年都在穿用。

曾国藩不仅在穿着等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和子女,而且在日常饮食上也有严格的要求。曾国藩吃饭的时候,碰到饭里面有带壳的谷物的话,他要把这个壳磕开,把里面的谷物吃掉。可以说曾国藩这个农家子弟,对于粒粒皆辛苦的道理是理解得非常深刻的。

曾国藩的“住”也是很普通的。曾国藩的家和他弟弟曾国荃的豪宅相比,简直是差远了。我去过曾国藩的家乡,曾国荃的房子和曾国藩后来的府第富厚堂我都去过,两者相比,富厚堂只能用寒酸来形容。

就这样的一个富厚堂,曾国藩听说花了那么多的钱,他都不忍去住。富厚堂没有雕梁没有画柱,就是一种非常拙朴的木结构建筑。这个房子有一个书楼,体现出的就是湖南人的耕读之风,整个房子只不过比一般的农户的院落大一些而已。

至于“行”,在那个时代,官宦人家一般坐轿子。可是,曾国藩却在信里告诉孩子,你要步行去办该办的事,绝不许使唤轿子。同时他对孩子们还这样要求,不许使唤奴婢给你添茶倒水,你自己能做的事情一定要自己去做。

在曾国藩的家书中我们还看到,他会让自己的子女去干些在常人眼中只有下人才做的拾柴、捡粪之类的事情。在一封家信中,他对自己的长子有这样的要求:每天早晨天未明就要起,起床之后的第一件事情是去洒扫庭院,然后坐下来练字一千,而第一个字一定要写“俭”。这就是让自己的孩子们千万不要沾染官场之气。他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凡世家子弟,衣食起居无一不与寒士相同,庶几可以成大器。”

思想开明注重实际

曾国藩认为孩子读书未必是为了做官,读书在于明理,所以当长子曾纪泽连着三次考科举不成功,并向父亲提出不再走科举之路的时候,曾国藩同意了,他写信告诉曾纪泽,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事。

曾纪泽后来的路,在当时人来看绝对是旁门左道。那个时代,一般人根本想不到去接触西方文化,更不要说去学说洋文了,而曾纪泽居然在32岁的时候学英文。这个远见卓识,应该说既有他认识到的,也有他父亲告诉他的,这说明曾国藩在这一时期对文化的理解更为深刻了。作为中国人,秉持、学习中国的传统文化是应该的,但是当国门被人强迫打开之后,你不去了解外国的情况,你如何能够在世界之林立足呢?

曾纪泽在曾国藩的鼓励和支持下潜心研究西学。1881年2月24日,曾纪泽以外交官的身份代表清政府在彼得堡同沙俄谈判并且签订了《中俄伊犁条约》,收回了伊犁城。正是由于曾纪泽对西学的了解,正是因为他有了一个非常好的英语基础,在与俄国人谈判的时候,可以说是

针锋相对,外交手段运用又足。当时沙俄曾威胁说,你想要收回伊犁,我马上就派兵打仗。曾纪泽不软不硬地回了一句话,说,你要打仗,我们也无奈,但是我们绝不怕你来打仗。因为他太了解当时沙俄虚张声势的心态。如果没有对西学的了解,没有西学的根基,有可能这个时候就被吓倒了。所以有人说这一次谈判是清末外交史上非常非常重要的一次胜利。

还有一件事情值得一提,曾纪泽曾经用英文撰写了一篇文章叫做《中国先睡后醒论》,发表在伦敦的《亚洲季刊》上。用英语撰写文章介绍中国,这是当时很多中国人所做不到的。

长子曾纪泽是一位出色的外交官,次子曾纪鸿则是一位数学人才,他喜爱自然科学,精通天文、地理,最精代数,曾著有《对数详解》、《圆率考真图解》等书,还计算出一百位的圆周率。两个儿子的成材和曾国藩提倡子女学习科学知识,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和文化大有关系。

曾国藩难得的是,不光他的儿子成才了,他的后代子孙曾宝荪、曾约农都成为了大教育家和大学者。

继续教育课程:曾国藩从政为官方略课后测试

曾国藩从政为官方略 测试成绩:93.33分。恭喜您顺利通过考试! 单选题 1. 曾国藩齐家格言之一是不要沾染上什么陋习√ A 吸食鸦片 B 赌博 C 官宦人家的习气 D 恣欲无度 正确答案: C 2. 曾国藩认为,男儿自立,必须有什么√ A 远大志向 B 倔强之气 C 能吃苦 D 胸怀大度 正确答案: B 3. 曾国藩与同僚的相处之道是√ A 英雄援手,大事易成 B 互相倾轧,互相排挤 C 表面修好,笑里藏刀 D 不闻不问,我行我素 正确答案: A 4. 下列哪项不是曾国藩对待下属的策略√ A 自立立人,自达达人 B 试以艰危,责以实效 C 待属员不可太谦 D 颐指气使,高高在上

正确答案: D 5. 曾国藩所认为的用人应具备三大素养,不包括下列哪项× A 要有用人的诚意 B 要有善于指出缺点的能力 C 要有知人的智慧 D 要有容人的度量 正确答案: B 6. 曾国藩所认为的用人者应把握好的三大手段,不包括√ A 严厉治理属下 B 注重与人才情感的交流 C 离不开利益的引导 D 用人之道要宽严结合 正确答案: A 7. 下列哪项不属于古人所谓的三不朽√ A 立财 B 立德 C 立功 D 立言 正确答案: A 8. 下列哪项不属于曾国藩应对挫折的方略√ A 把挫折看成是磨练自己个性的机会 B 要知道自己败在哪里 C 要耐心等待形势的变化 D 一定要发泄 正确答案: D 9. 曾国藩告诫家人√

A 多干预地方公事 B 仗势欺人 C 多多存钱 D 不要有代代做官的想法 正确答案: D 10. 下面哪一项不属于曾国藩提出的人才四个标准的内容√ A 有治民之才 B 名利不要太强 C 能吃苦,不怕死 D 头脑清晰,做事冷静 正确答案: D 11. 在军事上,事业尚未成功时的曾国藩在军事上的准备是√ A 加入官军 B 收编太平军 C 打造湘军 D 纠集流氓 正确答案: C 12. 下面哪一项不属于曾国藩提到的应对挫折的三个方略√ A 把挫折看成是磨砺自己个性的机会 B 要知道自己败在哪里 C 要耐心等待形势的变化 D 克服困难,迎难而上 正确答案: D 13. 下列哪项不属于曾国藩最初的关系网√ A 老师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重要的历史人物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重要的历史人物,被称为晚清“第一名臣”,后来者更推崇其为“千古完人”,“官场楷模”。他带领湘军同太平军作战,并取得最后胜利,。整肃学风,倡学习西洋,开启“同治中兴”,挽大厦于既倒,是日暮穷途的清王朝又苟延60余年。 文正公之事功、道德、文章冠绝一代,引领湖湘学派一脉发扬光大,更兼后来人才辈出。其立功、立德、立言之三不朽事业,更是前无古人,鲜有后来者。 曾氏身后近百年,掀起了多次研究曾国藩热潮。清政府嘉许他“学有本源,器成远大,忠诚体国,节劲凌霜”。 我们忘不了毛泽东对曾的评价:“今之论人者,称袁世凯、孙文、康有为而叁。孙、袁吾不论,独康似略有本源矣。然细观之,其本源究不能指其实在何处,徒为毕言炫听,并无一干竖立、枝叶扶疏之妙。愚意所谓本源者,倡学而已矣。惟学如基础,今人无学,故基础不厚,时惧倾圮。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观其收拾洪杨一役,完满无缺。使以今人易其位,其能如处之完满乎?” 我们更不应该忘记,国民党大陆溃败逃逃台时,蒋中正在南京城头痛哭流涕而言曰:“谁为吾之曾文正”的无奈浩叹! 中国近代史上两位风云人物如此推崇的人物,究竟是什么让人们尤其是英雄们折腰敬服的呢?我们或可从其读书治学中管窥一二。 当今之世,日新月异,河海奔流,人生百年,时不我待,科技腾飞,知识爆炸,作为今日之处于治学修身阶段的大学生,我们又该如何适应这个以终身学习为现实背景的时代而能与时俱进,开拓进取呢?这本身就是一个值得探讨的命题。 《庄子?养生主》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老子?十九章》又说:“绝学无忧”。 庄子是说,我们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却是无限的。要想用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便会感到很疲倦;既然如此还要不停地去追求知识,便会弄得更加疲困不堪!而在老子则说:我们应当放弃追求知识,不做思考。尽管前者似乎很冷静,后者有失偏颇,显然这两点都不足取。 对于这点,清代中兴名臣曾国藩早已虑及,并且显得更为冷静和持重。我们不妨抄录一段曾国藩日记一看,“静中细思,古今亿万年无有穷期,人生其间,数十寒暑,仅须臾耳;大地数万里不可纪极,人于其中,寝处游息,昼仅一室耳,夜仅一榻耳;古人书籍,近人著述,浩如烟海,人生目光之所能及者,不过九牛之一毛耳、、、、、、那么,我们在有限与无限中又该如何平衡这种矛盾而不至于困顿呢?在接下来的论述中他说,“知书籍之多而吾所见者寡,则不敢以一得自喜,而当思择善而约守之。” 人生的许多痛苦不是没有选择而是选择太多。近来,常翻《曾国藩家书》,关于其读书之法略有心得体会,莫过于如此四端,曰本源,曰专一,曰分别,曰有我。

曾国藩之“慎独主敬求仁习劳”四课

曾国藩之“慎独、主敬、求仁、习劳”四课 一是慎独则心里平静。“慎独”就是指一个人独处,也就是在没有人管束的情况尚能严格要求自己。这是儒家修身的最高境界。自我修养的道理,没有比养心更难的了。心里既然知道有善恶,却不能尽自己的力量去行善除恶,这是自己欺骗自己的表现。内心是不是自欺,别人无从知道,只有自己的心知道。所以《大学》的“诚意”一章,两次说到慎独。如果喜欢善能像喜欢色美那样,厌恶恶能像厌恶恶臭那样,尽力排除欲望,以存天理,那么《大学》的所谓自我反省,《中庸》的所谓戒除恐惧,都能够切实去做了。也就是曾子所说的自我反省而有收敛,孟子所说的上无愧于下,下无疚于心,所谓养心一定要清心寡欲,就是这个道理。所以能够慎独的人,自我反省时不会感到愧疚,可以面和天地、鬼神对质,绝对不会有行为无悔恨而心却退缩的时候。人假如没有可以愧疚的事,面对天地便神色泰然,这样的心情是愉快平和的,是人生第一自强之道,是最好的药方,修身养性的第一件大事。 二是主敬则身体强健。“主敬”一条讲的是一个人的精神状态的问题,一个人的精神状态是好还是坏,直接决定了他事业的成败与否。敬这个字,孔门用来教育后人,春秋士大夫也经常提到。到了程、朱时就千言万语不离开这个宗旨。在内专一纯静,在外整齐严肃,这是敬的工夫;出门如同看见贵宾,对待百姓像行大祭祀一样恭敬,这是敬的气象;自我修养以让百姓平安,忠实恭顺而使天下太平,这是敬的效验。程子说上下统一在于恭敬,则天地自己运行,万物自己发育生长,气数没有不和的,四灵都来了。聪明睿(ruì)知,都由这些而产生。以这些侍奉天帝,那么敬就没有不完美的。我说敬字最贴近我们的功用,尤其就在于能让肌肤得到锻炼,身体变得强健。庄重宁静则一天比一天强,安闲散纵则越来越懒惰,都是自然的征兆验效,即使是年老体弱,一旦遇到坛庙祭献、战阵危急的时候,也会不知不觉地精神抖擞,意气风发,这足以说明敬能强身了?如果不论人多人少,事大事小,都以恭敬之心相待,不敢懈怠,那么身体的强健,还有什么令人怀疑的呢? 三是求仁则人悦。一般的人生下来,都得到天地之理以成心性,得天地之气以成形体,我和民间万物,根本是同出一源的。如果只知道谋求私利,而对百姓不知道宽仁,对万物不知道爱护.这是和大本一源的道理相违背的。至于高官厚禄,高居在百姓之上,就有拯救百姓于水火之中,教百姓于饥饿之中的责任。读书学习,粗浅地知道大义所在,就有使后知后觉的人觉悟起来的责任。倘若只是自己知道,而不懂得教养百姓,这就等于辜负了天地的宽厚之心。 孔门教育人,莫大于求仁,而其中最要紧的,莫过于“欲立立人,欲达达人”这几句话。立志,自立毫不惧怕,像富人财富有余,不需向别人借一样;达者,四通八达,没有阻碍,像有权威的人站在高处大喊一声便群山四应一样。人有谁不愿意自立自达,如果能够推而广之使人自立自达,就可

曾国藩修身十二条

曾国藩修身十二条 一、主敬:整齐严肃,无时不惧。无事时心在腔子里,应事时专一不杂。清明在躬,如日之升。 持神敬肃:衣冠外貌保持整齐,心思神情端正严肃,时时刻刻都要警惕、检查自己是否出现了闲杂或不良的念头。平日闲居无事时,要宁静安泰,不要想身体以外的事情,一旦投入工作中,就必须做到专心致志,不存杂念。自己要保持清澈明朗的精神状态,才能保持旺盛的生机,就像早晨的太阳一样。 二、静坐:每日不拘何时,静坐四刻,体念来复之仁心,正位凝命,如鼎之镇。 静坐养性:每天不限任何时间,必须静坐一小时以上,体验圣人所教诲的仁心,使思虑不出本位,以使性命凝结,就像宝鼎一样镇定而不可动摇。 三、早起:黎明即起,醒后勿粘恋。 起床要早。天色刚亮就赶紧起身,醒了以后一定不要有留恋安逸甚至淫邪的念头。 四、读书不二:一书未点完,不看他书。东翻西阅,徒务外为人,每日以十页为率。 读书要专一:一本书还没有读完,一定不去看其它的书籍。东翻西阅地随意读书,对自己的道德学问没有一点益处,不过就是一个只求知识而没有道德的人。每天必须圈点十页。 五、读史:丙申年购《二十三史》,大人曰:“尔借钱买书,吾不惮极力为尔弥缝,尔能圈点一遍,则不负我矣。”嗣后每日圈点十页,间断不孝。 攻读史书:我在丙申年购置了一套《二十三史》,家父对我训诫道:“你为了买书而向别人借钱,我不惜一切地替你赔补还账,你若是能够仔仔细细地圈点阅读一便,才算不辜负我的一番苦心啊。”从此以后,我每天都仔细读上十页,如果稍有间断,就是对父母不孝。 六、谨言:刻刻留心,第一功夫。 说话谨慎:对此要时时刻刻细心留意,这是为人处世的第一等功夫。 七、养气:气藏丹田,无不可对人言之事。 培养自己的真气:能够做到内外统一、光明正大之行,没有奸诈计谋、行险侥幸之念,任何所作所想都能够说得出口,只有这样,才能将真气存蓄于丹田之中。 八、保身:十二月奉大人手谕:“节劳,节欲,节饮食。”时时当作养病。 保持身体健康。十二月接到的家父手书上说:“(要)节制操劳,节制欲望,节制饮食。”所以,时时刻刻都像养病时一样地保养自己的身体。 九、日知所亡:每日读书记录心得语,有求深意是徇人。 每天都能知道所未知的:每天读书,都要将心得体会记录下来,不要刻意地从书中谋求深意,否则,就是曲从于他人。 十、月无亡所能:每月做诗文数首,以验积理之多寡,养气之盛否。不可一味耽著,最易溺心丧志。 每月都能有机会复习已经学过的知识和本领:每个月必须做诗歌或短文数首,用来检验所学理论是多还是少,所培养真气是否充盛。不可以一味地懒惰迟延,这样最容易使自己的远大志向丧失殆尽。 十一、作字:早饭后做字半时。凡笔墨应酬,当作自己课程。凡事不待明日,愈积愈难清。

曾国藩日课十二条

国学堂(重新发现中国文化太美)--93他们改变中国 我们生活在不确定的年代,内心焦虑不安,快乐难以持久,如何能够安定内心世界? 栗强:独立学者,中国中医药出版社编辑,长期从事佛教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工作 《曾国藩的日课十二条》核心:把心放在心上,就是让心做心该干的事,别让心做这些念头该干的事情。 人的心是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蛋白质,肉身,过去叫色法;另外一部分叫心,但心又分成两层,一层是心上起的功能,比如心的感受,心的想法,心的念头,第二是能产生概念,能产生想法的这才叫心。但我们的麻烦是,各种资讯非常发达,我们的心被抓着去放到了想法和资讯上,没有把心放在心上。 中国传统文化整体如果要用四个字一句话概括的话,就是《尚书》里的四个字:念兹在兹。念,就是你的注意力;兹,我们可以今天翻译成这个“It”。 念在这,心就在,注意力在这,作用力就在这,你的成长中所有的一切,从初发心即成正果。如果一开始就向着要去解放全人类去,最后才能够永无止境的热情;一上来就向着满足私我去,最后只能一身疲惫。 凡是对历史产生巨大作用的人,他都是在把心放在心上的,都符合了,暗合道妙。 从历史角度来看,秦始皇李斯,横扫六合统一中国 王莽刘歆,复古改制昙花一现 唐太宗玄奘,光大禅宗 朱熹宋明理学,占林文人精神世界 清末名臣曾国藩独树一帜,弃圆求阙 他们之间有哪些共同之处,又将如何改变历史文化格局? 从五位文化人,五位帝王或者掌权者,五篇文章这样开阔的角度对比中,才会更能理解曾国

藩的贡献和心法更履行了此道之妙,知道他在大变革不确定的年代,保持心中的禅定与信念是什么。 1.帝王秦始皇和文化人李斯,与文化大一统 出现的文章是《谏逐客书》,李斯提出要发展,要提高效率,咱必须得用天下之客卿。 天下事凡经此人必为之一变,这个人是秦始皇,而李斯作为辅佐的宰相是协助秦始皇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统一文字,将在此之后的这两千年,中国才能有一个巨大的大一统的江山局面出现,而不是会变得像欧洲那些统治者,一个大统治者结束了,欧洲的历史就是文化上断裂的历史,而中国的文化上是一个连续的历史,一个连续的文明,这个原因就是在于秦始皇和李斯做了大量发展型眼光的历史建设。我们老是说站在公元1500年以前的月亮上看地球,在一小块一小块的小区域里边,欧洲人、中国人、印第安人、澳洲土著人都分块活动,大体上,就是文化上的交流和物理上的交流,中间有一些连线,连线很微乎其微,到这些连线的通讯越往后越密集,包括南极的科考,外太空所有的资讯的发达变成现在我们来讲叫做全球化。那么对应来看,秦始皇和李斯叫全中国化,我们想象到全球化对我们今天的影响有多大,我们就可以很容易地明白,当年全中国化对当时的中国影响有多大了。 2.帝王王莽和文化人刘歆,刘歆给汉哀帝写的《移让太常博士书》,而王莽利用这个思想建立 一个王朝,新(公元9年-公元23年),这是王朝在中国文化历史上很短,但他的文化流传到了对东汉是有影响,真正从中国文化制度上确认沉淀上古的思想与精华所在。西方人尤其是犹太、希腊、罗马文明,一切都是明天更好,我们东方人有个上古的黄金时代,尧舜禹汤的时代,一切都是过去更好,主要是推崇要寻找中国文化上古的根源,让经典历史的精神不失,来教化我们今天的民众, 哪怕革新都是以复古为其目的和精神下创造新事物,不是物质文明倒退到具体回到茹毛饮血的时代,而是精神复古过一种安乐,不为发展,不为纷纷扰扰的东西所扰动,为之内心保持

《日课十二条》(清---曾国藩)

曾国藩日课十二条 1、主敬:整齐严肃,无时不惧。无事时心在腔子里,应事时专一不杂,如日之升。 2、主静:每日不拘何时静坐半小时,体验静极生阳来复之仁心,正位凝命,如鼎之镇。 3、早起:黎明即起,醒后不沾恋。 4、读书不二:一书未点完,断不看他书,东看西阅,徒务外为人,每日以十页为率。 5、读史:廿三史每日十页,虽有事亦不间断。 6、日知其所亡:每日记茶余偶谈一则,分为德行门、学问门、经济门、艺术门,写日记,须端楷,凡日间过恶(身过、心过、口过)皆需一一记出。 7、月无忘所能:每月作诗文数首。 8、谨言:刻刻留心,是工夫第一。 9、养气:气藏丹田,无不可对人言之事。 10、保身:谨遵大人手谕,节欲、节劳、节饮食。 11、作字:早饭后作字,凡笔墨应酬,皆当作功课,不可待明日,愈积愈难清。 12、夜不出门:旷功疲神,切戒切戒。 贵在行动与坚持! 余力课程十二条: 1、保身:节欲(尤其是性欲)、节饮食(定时、定量、戒口)。 2、早起:黎明即起,醒后不沾恋。 3、主敬:整齐严肃,无时不惧。无事时心在腔子里,应事时专一不杂,如日之升。 4、主静:每日不拘何时静坐半小时,体验静极生阳来复之仁心,正位凝命,如鼎之镇。 5、谨言:刻刻留心,是工夫第一。 6、养气:气藏丹田。 7、读书不二:一书未点完,断不看他书,东看西阅,徒务外为人,每日以十页为率。 8、日知其所亡:勇猛精进地学习自身生存与发展所需要的各类知识(尤其是专业知识)。 9、月无忘所能:对所学的各类知识(尤其是专业知识)进行大规模地归纳总结,以推陈出新。 10、读史:廿三史每日十页,虽有事亦不间断。 11、作字:凡笔墨应酬,皆当作功课,不可待明日,愈积愈难清。 12、莫管闲事:(读书处处)有个我在,(行事桩桩)少对人言。不凑热闹,不自找麻烦。

百年风流人物——曾国藩 答案

1.1作业 1发生于公元383年的淝水之战以哪一方的胜利结束?正确答案:C、东晋2“同治中兴”具体指的是下面哪一时期?正确答案: D、1862年-1874年3历史小说《曾国藩》的作者是正确答案:C、唐浩明 4蒋介石曾要求其儿子蒋经国要认真学习曾国藩家训与家书。正确答案:√5李鸿章和曾国藩二人分别代表了清代中兴局面的开创和彻底终结。× 2.1作业 1下列选项中不是发生在19世纪的是()。正确答案:C、辛亥革命 2世界上第一辆蒸汽驱动三轮汽车是谁制造的?()正确答案:A、居纽3白莲教起义发生的主要地区不包括下面哪一个?()正确答案:B、广东4下面关于洪秀全生平及其成就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正确答案:D、原名火秀5曾国藩、李鸿章是近代中国真正的奠基人。()正确答案:× 6世界上第一辆蒸汽机车出现于1804年。()正确答案:√ 7罗伯特·富尔顿于1809年建造了一种在海上使用的轮船。正确答案:× 2.2作业 1下面关于岳麓书院描述错误的一项是() A、1925年正式定名为湖南大学2“惟楚有才”出自下面哪一著作?()正确答案:B、《左传》 3素有“芙蓉国”之称的省份是()。正确答案:C、湖南 4下面关于钱基博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正确答案:D、钱钟书之子5()不是南宋历史上的“东南三贤”。正确答案:C、苏轼 6不属于清代中叶关注社会民生的经世思想的代表人物的是()B、胡宏 7学者张朋园提出“湖南人具有个性坚强、勇往直前、不记成败、不计利害的独特地区性格”。()正确答案:√ 8《涧于日记》的作者是清代士大夫张之洞。()正确答案:× 9湖南人魏源主持编译了《海国图志》和《皇朝经世文》等著作。√ 2.3作业 1下面关于王闿运生平及其成就描述错误的一项是()。 A、明末经学家2下面关于曾国藩家庭成员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B、大哥字竹亭 3曾国藩祖父提出的“三不信”不包括下面哪一个?()正确答案:A、贵人4曾国藩出身在湖南长沙府湘乡县的大白杨村。()正确答案:× 5对曾国藩影响最大的是祖父曾玉屏,而非他父亲。()正确答案:√ 6中国古代的人认为做官第一,道德次之。()正确答案:× 3.1作业 1对联“有子孙,有田园,家风半读半耕,但以箕裘承祖泽无官守;无言责,世事不闻不问,且将艰巨付尔曹”的作者是()。正确答案:C、曾麟书2下面关于曾麟书与曾国藩的关系描述正确的一项是()正确答案:D、父子

曾国藩修身12条

曾国藩修身的十二条铁规戒律 一、主敬:整齐严肃,无时不惧。无事时心在腔子里,应事时专一不杂。清明在躬,如日之升。 ?译?持神敬肃:衣冠外貌保持整齐,心思神情端正严肃,时时刻刻都要警惕、检查自己是否出现了闲杂或不良的念头。平日闲居无事时,要宁静安泰,不要想身体以外的事情,一旦投入工作中,就必须做到专心致志,不存杂念。自己要保持清澈明朗的精神状态,才能保持旺盛的生机,就像早晨的太阳一样。 ?注?所谓“主敬”,是要求内心恭敬而不是外表恭敬。心中无我才能做到真正谦虚。《菜根谭》说:“待君子不难于恭,而难于有礼。”做到一时的恭敬并不难,而所谓“有礼”是指内心长久的恭敬,这只有“无事时心(常)在腔子里”的功夫才能做得到,处理日常事务时才能不被杂事儿所干扰。 二、静坐:每日不拘何时,静坐四刻,体念来复之仁心,正位凝命,如鼎之镇。 ?译?静坐养性:每天不限任何时间,必须静坐一小时以上,体验圣人所教诲的仁心,使思虑不出本位,以使性命凝结,就像宝鼎一样镇定而不可动摇。 ?注?“不拘何时”就是不去刻意的追求功夫和境界。所谓“来复之仁心”,也就是《易经》的“一阳来复〖〗”或道家的“玄而又

玄(静极生动)”的境界。“正位凝命”四字,就是《大学》的“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之意。具体内容可以参考《三教觉迷录》中“正念”的概念。 三、早起:黎明即起,醒后勿粘恋。 ?译?起床要早。天色刚亮就赶紧起身,醒了以后一定不要有留恋安逸甚至淫邪的念头。 ?注?黎明就是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也是人身真阳生发的时候,极容易发生性交或手淫的情况。马上起床,可以使无念的真精不会落于淫念的浊精,真精可以使人神清身健,浊精必然使人神昏羸弱,天长日久,就能显出效应。 四、读书不二:一书未点完,不看他书。东翻西阅,徒务外为人,每日以十页为率。 ?译?读书要专一:一本书还没有读完,一定不去看其它的书籍。东翻西阅地随意读书,对自己的道德学问没有一点益处,不过就是一个只求知识而没有道德的人。每天必须圈点十页。 ?注?常人做不到“无事时心在腔子里”,而这个方法却是训练“应事时专一不杂”的行之有效的方法。而所谓的“开卷有益”则是在能够做到“专心致志”以后的事。

曾国藩全传读后感

曾国藩全传读后感 前段时间去出差,返程乘坐火车,由于到站时间较早,就在候车室的小书店看看,一本《曾国藩全传》吸引到我。此前在手机上看过电子版的《曾国藩传记》,对此人甚是敬佩,所以就买了这本《曾国藩全传》,用闲暇时间和工作之余读了这本书,现在谈谈我的读后感想。 这本书用了一周多的时间读完,感觉还不错,材料翔实,立论客观,让我对曾国藩的认识也渐渐有了一点概念。对于曾国藩的评价,近百年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曾国藩褒扬者有之,斥骂者也不乏其人。早在曾国藩镇压太平天国时,即有人责其杀人过多,送其绰号曾剃头。到了1870年天津教案,不少人骂他是卖国贼,以致曾国藩也觉得内咎神明,外咎清议,甚至有四面楚歌之虑。但在本书里,作者立场鲜明:曾国藩是清朝的中兴之臣,正是因为他成功的镇压了太平天国起义,才得以使清朝又延续了60年寿命,中国没有提早分崩离析。 而近代关于太平天国的历史评价早已从教科书上一边倒的积极褒扬转为较客观的历史评价,太平天国起义虽然是一次大型的农民起义运动,但是它并没有给农民带来解放,只是换了某种名义把农民仍旧束缚在封建剥削制度之上,从洪秀全入住南京后给后宫嫔妃立下的十不准就能看出其与腐朽的清朝统治政权没什么区别;另外太平天国不加分析地反对以儒家文化为主流的中国传统文化,对当时和后世社会产生了不良影响。曾国藩与太平天国的较量,与其

说是一次封建地主阶级对广大农民的镇压,不如说是两者迥然不同的政治思想之间的一次较量,因为曾国藩是铁杆的儒教卫道士,而洪秀全拥护的则是基督教,宗教这个东西是最具有排他性的。书里曾提及记得有一位日本学者说起,曾国藩和天平天国的战争,是一幕东方的宗教战争,这话实在有几分可信。 历史这个东西是最讲不清的,一百个人眼里有一百种历史,这里就不纠缠于曾国藩的历史功过了,只谈一点,我对曾国藩本人的印象。全书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曾国藩的虚心求过及持之以恒。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曾国藩过人之处在于他平时每天自己找出过失,请旁人指出过失,等到感觉过失存在时,再用极大地毅力来改过。他曾在日记里写道:前以八德自勉,曰:勤,俭,刚,明,忠,恕,谦,浑,近日于勤字不能实践;于谦、浑二字,尤觉相违,涑愧无已,读后感《曾国藩全传读后感》。(甲子四月)曾国藩求过的第二方法,便是请求朋友和兄弟直言相告。他说:余身旁须有一胸襟恬淡者,时时伺吾之短,以相谏规,庶不使‘矜心’生于不自觉。 联想今日,许多红了的所谓名人,别提自查过失了,就连别人的意见主动送上门来都懒得理会,臵若罔闻。一时间批评意见听得多了,甚至会恼羞成怒,反咬一口,比如前段时间李少红携新版《红楼梦》中的年轻演员们到上海录制节目时突然情绪失控,指责媒体如今对新《红楼梦》满是挑刺和负面报道。我认为新《红楼梦》播出以来媒体一直以挑刺的眼光来看待我们,从不写我们好的地方,只写负面报道,这是什么心态?反复黑《红楼梦》,这太武断

百年风流人物:曾国藩(2020尔雅网课课后答案)

百年风流人物:曾国藩 食用方法:正确答案为红色标注,课后测试在线浏览即可,考试查题,建议下载到本地打开word,Ctrl+F查找题目。 1.1中兴如梦序言 1【单选题】()是历史小说《曾国藩》的作者。 A、朱汉民 B、谢婉莹 C、余华 D、唐浩明 2【单选题】“同治中兴”具体指的是()。 A、1864年-1874年 B、1865年-1874年 C、1862年-1874年 D、1863年-1874年 3【单选题】发生于公元383年的淝水之战以()的胜利结束。 A、后梁 B、西晋 C、前秦 D、东晋 4【判断题】李鸿章代表了清代中兴局面的开创,而曾国藩代表了其彻底终结。(×) 5【判断题】蒋经国被蒋介石要求认真学习曾国藩家训与家书。(√) 2.1时代与家世(一):知人论世 1【单选题】白莲教起义发生的主要地区不包括()。 A、广东 B、湖北 C、陕西 D、四川 2【单选题】世界上第一辆蒸汽驱动三轮汽车是()制造的。 A、瓦特 B、居纽 C、爱迪生 D、脱威迪克 3【单选题】下列选项中,()不是发生在19世纪。 A、法国大革命风潮平息 B、瓦特发明蒸汽机 C、拿破仑去世

D、辛亥革命 4【多选题】下面关于洪秀全生平及其成就描述正确是()。 A、出身农民家庭 B、太平天国起义运动的领袖 C、原名火秀 D、广东花县人 5【判断题】罗伯特·富尔顿建造了一种在海上使用的轮船是在1809年。(×) 6【判断题】1804年,世界上出现了第一辆蒸汽机车。(√) 7【判断题】近代中国真正的奠基人绝对不能包含曾国藩、李鸿章。(×) 2.2时代与家世(二):惟楚有才 1【单选题】()不属于清代中叶关注社会民生的经世思想的代表人物。 A、胡宏 B、陶澍 C、魏源 D、贺长龄 2【单选题】()省素有“芙蓉国”之称。 A、海南 B、湖北 C、河南 D、湖南 3【单选题】“惟楚有才”出自()。 A、《左传》 B、《史记》 C、《后汉书》 D、《汉书》 4【多选题】下面是南宋历史上的“东南三贤”的有()。 A、朱熹 B、吕祖谦 C、张栻 D、苏轼 5【多选题】下面关于钱基博描述正确的是()。 A、江苏无锡人 B、字子泉 C、钱钟书之子 D、别号潜庐 6【多选题】下面关于岳麓书院描述正确的有()。 A、是古代汉族书院建筑 B、1925年正式定名为湖南大学 C、属于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四大书院之一 D、位于湖南长沙 7【判断题】《海国图志》和《皇朝经世文》等著作是湖南人魏源主持编译的。(√) 8【判断题】清代士大夫张之洞是《涧于日记》的作者。(×)

曾国藩家训要点

曾国藩家训要点 上部 一、谁来拯救笨小孩 1.自我教育; 2.对生活的方方面面切实做到反省反思与学习,并记在日记里,写在家信里,用于家庭教育; 3.信仰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学说。 二、无一日不读书 1.读书只为两事,一为进德(树立人生信仰),二为修业(有特长,有专业); 2.不要忘记买书的初衷,要细心研读,持之以恒,并做札记; 3.不望代代得富贵,但愿代代有秀才(读书的种子); 4.人的气质是天生的,很难改变,唯有读书可以改变气质; 5.读书方法:一要读经典,二是一书不尽不读新书,三要培养读书兴趣和方向; 6.不可一日不读书。 三、撑起两根穷骨头 1.无论大家小家,士农工商,勤苦俭约,未有不兴,骄奢倦怠,未有不败;

2.做官的根本——穷(清廉); 3.曾国藩为什么这么看重“穷”字?一穷是保身之道(官场上),二穷是善身之道(远离钱权交易),三和人生信仰有关(标准儒生,崇尚仁爱忠恕、礼义廉耻);他曾说过:不要钱,不怕死; 4.受不得穷,立不得品;受不得屈,做不得事。 四、养得胸中一种恬静 1.节欲、节劳、节饮食; 2.戒多言、戒怒、戒忮求(嫉妒贪婪); 3.倭仁建议曾国藩:一记日记,二要敬(存敬畏之心),要慎独; 4.唐鉴送给曾国藩一个字:静; 5.具体方法:一养成静坐的习惯,二临事淡泊守志,淡定守静;(能甘淡泊,便有几分真学问) 五、最败人的两个字 1.败人两字,非傲即惰(懒:无所事事;惰:做无聊的事); 2.曾国藩用人,看重“诚”——正社会之楷模; 3.曾国藩的成就大部分取决于勤; 4.早起好处:学习的时间多了;思路清晰,工作有效率;养成一个人优良的品格;

曾国藩的治学

曾国藩的治学 后人对曾国藩所为的评价是“建德,建言,建功,三并不朽”。当然他出生在一个平常的农民之家,最后封侯拜相。可能是人们追捧他的第一原因。然而赢得历史长时间的认可,当利益相关方都已经消失,还有人不停的学习和研究他。你不能不说,他还有更多的可取之处。 袁世凯,北洋军阀在读曾国藩家书。讨伐袁世凯的蔡锷,梁启超也在读曾国藩家书,还编了本《曾国藩治兵语录嘉言钞》全军下发。蒋介石在读曾国藩,毛泽东也读曾国藩这样一个赢得对立双方支持的人其实没有“农民运动的刽子手”那么简单。 生平 他的一生如下表 治学的活动贯通他的一生,然而长足的进步也是从P2这个阶段起飞的。这时候他的老师当时的理学大事唐鉴给了他最多的理学上的教育。 每日功课 下表是他的每日要做的功课。

明理 读书在专深不在博览 求学在明理不在考据 胸襟 圣贤豪杰胸襟多豁达光明,自古豪杰文人才士,其志事不同,而豁达光明之胸大略相同。用诗来说的话,曾国藩的总结 勤奋 现系功利场中,宜刻刻勤劳,如农夫工穑,如贾之赴利,如篙工之上滩,早作夜思,以求有济。 四十岁后的曾国藩,个自己的弟弟的信:余自壬子出京,至今十二年,自问于工牍,书函,军事,吏事,应酬,书法,无事不长进。弟今年四十,较我壬子之时尚少三岁,而谓此后无长进,欺人乎,自欺乎,不过用功一年二载便可大进。 为学四字 速,看生书亦求速,不多阅则太陋。 熟,温旧书亦求熟,不背诵则易忘。 恒,习字宜有恒,不尚写则如身之无衣。

思,作文亦苦思,不善作则如人之哑不能言,马之跛不能行。 读书之法 少年不可怕丑,狂者能进取。 看多看,史记,汉书,韩文,《近思录》。 读如《四书》,《诗》,《书》,《易经》,《左传》非高声朗诵不能得其雄伟。 写写字不可间断,求好,求快日能写楷书一万。若能日能作楷书一万少或七八千,愈多愈熟,则手腕豪不费力,将来以之为学则手抄群书,以之从政,则案无留牍。无穷受用皆自写字之匀且捷生出。这里对书写得强调倒是不过分的。 作作文。 始终 凡做一事,无论大小,皆宜有始有终。呵呵这里可以了解为以结果为导向了。 对待经典和疑问 其惬意者则以朱笔没出。其怀疑者则以另册写一小条,或多为辩论,或仅着数字,将来疑者渐晰,又记于此条下,久久渐成卷帙(zhi4), 则自然日进。 文人不可无手抄小册。 杨雄无篇不摹 写字宜摹古人间架,作文宜模仿古人框架。杨雄,韩,殴曾苏诸公之文亦皆有所模拟。选择 买书不可不多,而看书不可不知所择,《易》,《书》,《诗》,《春秋》都是韩柳精通之书,而所读之书皆不甚多。 读书记性平常此不足虑,所虑者第一怕无恒,第二怕随笔点过,并未看得明白。 作文 凡作文结尾几句要吉祥,凡作字墨色要光鲜,润滑。司马相如,杨雄的跌宕,韩愈的倔强尤其可以是为文行气

曾国藩从政为官方略课后测试满分答案

单选题 1. 曾国藩齐家格言之一是不要沾染上什么陋习√ A 吸食鸦片 B 赌博 C 官宦人家的习气 D 恣欲无度 正确答案: C 2. 曾国藩认为,男儿自立,必须有什么√ A 远大志向 B 倔强之气 C 能吃苦 D 胸怀大度 正确答案: B 3. 曾国藩认为:居家之道不可多有什么√ A 浪费 B 不知 C 余财 D 郁气 正确答案: C 4. 下列哪项不是曾国藩对待下属的策略√ A 自立立人,自达达人 B 试以艰危,责以实效 C 待属员不可太谦 D 颐指气使,高高在上 正确答案: D 5. 曾国藩所认为的用人应具备三大素养,不包括下列哪项√ A 要有用人的诚意 B 要有善于指出缺点的能力 C 要有知人的智慧 D 要有容人的度量 正确答案: B 6. “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这句话中“曾文正”是指√ A 曾国藩 B 曾宪梓 C 曾巩 D 曾麟书

7. 下列哪项不属于古人所谓的三不朽√ A 立财 B 立德 C 立功 D 立言 正确答案: A 8. 下列哪项不属于曾国藩应对挫折的方略√ A 把挫折看成是磨练自己个性的机会 B 要知道自己败在哪里 C 要耐心等待形势的变化 D 一定要发泄 正确答案: D 9. 下面哪一项不属于曾国藩经常讲的领导用人的三大手段√ A 情感 B 宽容 C 利益 D 约束 正确答案: B 10. 曾国藩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什么√ A 淡泊明志 B 破釜沉舟 C 卧薪尝胆 D 忘其小丧而志其大得 正确答案: D 11. 下面哪一项不属于曾国藩提出的人才四个标准的内容√ A 有治民之才 B 名利不要太强 C 能吃苦,不怕死 D 头脑清晰,做事冷静 正确答案: D 12. 在军事上,事业尚未成功时的曾国藩在军事上的准备是√ A 加入官军 B 收编太平军 C 打造湘军 D 纠集流氓

百年风流人物:曾国藩

一、单选题(题数:30,共30.0 分) 1相比太平军,湘军最大的优势是()。(1.0分)1.0 分 A、 武器 B、 将领 C、 步兵 D、 水师 我的答案:D 2同文馆是()的机构。(1.0分)1.0 分 A、 宋代 B、 唐代 C、 清代 D、 明代 我的答案:C 3曾国藩在给咸丰皇帝的奏折中提出,()是当时京官办事的两个通病。(1.0分)1.0 分

行贿;拖延 B、 琐屑;拖延 C、 退缩;琐屑 D、 退缩;无为 我的答案:C 4下列选项中,()是“铁厂之开,创于少荃”中的“少荃”的含义。(1.0分)1.0 分A、 曾国藩 B、 胡雪岩 C、 彭玉麟 D、 李鸿章 我的答案:D 5()年,咸丰皇帝卒。(1.0分)1.0 分 A、 1850年

1849年 C、 1861年 D、 1851年 我的答案:C 6()省素有“芙蓉国”之称。(1.0分)1.0 分 A、 海南 B、 湖北 C、 河南 D、 湖南 我的答案:D 7震惊中外的天津教案发生在()担任直隶总督的时期。(1.0分)1.0 分A、 李鸿章 B、 胡雪岩

曾国藩 D、 刘坤一 我的答案:C 8“七分山,两分水,一分地”常被用于形容()的地形地貌。(1.0分)1.0 分 A、 湖南 B、 东北 C、 华北 D、 安徽 我的答案:A 9曾国藩曾在奏折中提出咸丰皇帝的美德及其流弊共有多少个?()(1.0分)1.0 分A、 2个 B、 1个 C、 4个

3个 我的答案:D 10天京事变发生在哪一年?()(1.0分)1.0 分 A、 1876年 B、 1886年 C、 1856年 D、 1866年 我的答案:C 11下列选项中,()是关于李秀成生平不正确的描述。(1.0分)1.0 分A、 广东人 B、 初名李以文 C、 出身农民家庭 D、 太平天国运动著名将领

探析曾国藩的自我教育思想

探析曾国藩的自我教育思想 曾国藩(1811-1872),字伯涵,号涤生,谥号文正,湖南湘乡(今湖南双峰县)人。湘军之父,晚清“中兴第一名臣”.曾国藩是中国历史上少数实现了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于一身的人物之一,被誉为“千古第一完人”.他特别注重自身道德修养和自我教育,以身示范;学问、文章兼收并蓄,广受后人推崇,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 曾国藩的自我教育观至今仍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一、自我教育之“源”:程朱理学和湘人精神 宋明理学对湖南的文化教育和学术思想影响深远。大理学家朱熹和张栻都曾在当时全国闻名的岳麓书院讲学多年,弟子达千人,影响甚远,享有“斯文正脉”之誉。其后,程朱理学虽然在明、清受到心学、考据学等学说的排挤,但后两者都对湖南文化教育界和学术思想界影响不大,没有动摇其统治地位。罗汝怀曾说:“湖湘尤依先正传述,以义理、经济为精宏,见有言字体、音义者,恒戒以为逐末遗本。传教生徒,辄屏去汉唐,诸儒务必以程朱为宗。”[1]5宋明理学修身理论包含外在的身体修养和内在的道德修养,而道德修养又包括个人品德和封建伦理纲常的修养。宋明理学的修身理论以及湘地所特有的湘人精神,是曾国落一生自我教育的源头活水。

曾国藩早年求学于岳麓书院,师从岳麓书院山长欧阳厚钧,当然深受宋明理学之影响。中进士之后,曾国藩又曾向同乡、官居太常寺卿的理学大师唐鉴先生请教“检身之要,读书之法”.唐鉴告诉他说:“当以《朱子全书》为宗”,“此书最宜熟读,即以为课程,身体力行,不宜视为浏览之书”;“为学只有三门:曰义理,曰考核,曰文章。考核之学,多求粗而遗精,管窥而蠡测。文章之学,非精于义理者不能至。经济之学,即在义理内。” [2]4867唐鉴特别强调理学的重要地位和关键作用。曾国藩听完之后感慨“昭然若发蒙也”,在给贺长龄的信中写道:“国藩本以无本之学寻声逐响,自从镜海先生游,稍乃初识指归”[3]1858,曾国藩自此初步确立了其自我教育的途径和目标。 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八月九日,他在给国潢、国华、国荃、国葆四位弟弟的信中告诫说:“吾人只有进德、修业两事靠得住。进德,则孝悌仁义是也;修业,则诗文作字是也。此二者由我作主,得尺则我之尺也,得寸则我之寸也。今日进一分德,便算积了一升谷;明日修一分业,又算余了一文钱,德业并增,则家私日起。” [2]5062咸丰元年(1851年)七月初八,他在给国潢等四位弟弟的家书中断言:“凡人一身,只有‘迁善改过’四字可靠;凡人一家,只有‘修德读书’四字可靠。此八字者,能尽一分,必有一分之庆;不尽一分,必有一分之殃”[2]5144.通过对宋明理学修身理论的学习,曾国藩不断反思其

曾国藩的慎独功夫

曾国藩的慎独功夫 “慎独”是《四书》中《大学》、《中庸》里面的说法。过去的读书人,从小熟读《四书》、《五经》,所以,这一“理论”是无人不知的,但光知道理论,不加实践,不过是梦中吃饭而已,无补于实际。曾国藩的高明,不在于他创造了一套什么新说,而是对这一古老真理做了一辈子的实践,既使自己大受其益,又使家庭大受其益,更使社会大受其益。他在逝世前的一年零一个月,即同治9年l1月初2、初3日,总结自己一生的处世经验,写了著名的“日课四条”,即:慎独、主敬、求仁、习劳。这四条,慎独是根本,是“体”;其他三条是枝叶,是“用”。此文着重讲一讲他是如何慎独的。 曾国藩20岁的时候,即改号涤生。他在29岁(道光20年4月)的日记中回忆:“涤者,取涤其旧染之污也;生者,取明袁了凡之言:“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以后种种,譬如今日生也。”改号至今九年,而不学如故,岂不可叹;可见他在很年轻的时候,即在人格上对自己有一种很高的期望。 这种期望,不同于外在的功利目的,它追求的是一种内在的精神境界。是驰逐于外,还是修治于内,这是天理人欲的分水岭。他的价值取向,使他很自然地走上了自省、自责、自胜、自强的圣贤之路。他在咸丰6年9月给儿子纪鸿的信中说:“吾有志学为圣贤。”这就亮了底了,那么,圣贤的根本特色是什么呢?有一句古语:“威震四海,勇冠三军;只没本事,降服自心”我们纵观历史,环顾现实,发现有许多人,有能力征服别人,甚至征服天下,却没办法征服自己。“英雄难过美人关”,就是不能战胜自己色欲的典型表现,此外还有金钱关、名誉关、权势关……自古至今,许多人都过不了,过得了的,即入圣贤之域,他们都是一些有本事“降伏自心;的人。曾国藩以他们为榜样,可见其志趣的超凡脱俗。“降服自心”也就是征服自己,也就是《大学》里所说的“正心;、“诚意”,用功的方法就是“慎独”。我们读一读曾国藩四条日课中的第一条即知: “一曰,慎独则心安。自修之道,莫难于养心,心既知有善知有恶,而不能实用其力,以为善去恶,则谓之自欺。方寸之自欺与否,盖他人所不及知,而己独知之。故《大学》之“诚意”章,两言慎独。果能好善如好好色,恶恶如恶恶臭,力去人欲,以存天理,则《大学》之所谓“自慊”,《中庸》之所谓“戒慎恐惧”,皆能切实行之,即曾子之所谓自反而缩,孟子之所谓仰不愧、俯不怍,所谓养心莫善于寡欲,皆不外乎是。故能慎独,则内省不疚,可以对天地质鬼神,断无行有不慊于心则馁之时。人无一内愧之事,则天君泰然,此心常快足宽平,是人生第一自强之道,第一寻乐之方,守身之先务也。” “他人所不及知,而己独知之”的心念,是最难控制的。所以,内省就成了第一步的功夫,善念也罢,恶念也罢,首先要能够省察清楚;然后才谈得上第二步的功夫:“实用其力,以为善去恶。”而要清楚地察知自己的每一个念头,“心静”又是前提。一个人若是天性恬静,自知极明,则没有话说;若这一方面的禀赋有所不足,则不得不借助于静坐等手段,以牢锁心猿,紧拴意马。宋、元以后,许多儒者都试用过这一办法、曾国藩也不例外。 曾国藩做慎独功夫,以道光22年10月初1日为分界线,在这一天之前,他的用功是零碎的,偶然的。前一年的7月14日,他拜访了唐镜海先生,请教读书、修身的要领。唐先生劝他以《朱子全集》为课程,身体力行;又向他介绍了当时著名理学家倭艮峰先生的用功方法;据他这一天的日记记载,他听了唐先生这一席话之后,“昭然若发蒙也。”但从这一天起,到第二年的lO月初1日,一年多的时间,他在日记中的自我批评只有两次,一次是道光21年9月初1日发誓戒烟,另一次是第二天,他责备自己“聪明日减,学业无成,可胜慨哉!……自今以始,吾其不得自逸矣!”他的静坐,也是从这一年的12月12日才开始,13日、16日、18日、19日,共五次,其目的也不在于慎独,而是为了治病,“竹如教以静坐法,谓可不药有喜,”他真正自觉地做慎独功夫,是在他3l岁这一年,即道光22年l0月初1日,这一天,

学习课程: 曾国藩从政为官方略 试题答案

学习课程:曾国藩从政为官方略单选题 1.在对待功劳的问题上,曾国藩的态度是回答:正确 1. A 居功自傲 2. B 功劳归于下属 3. C 功归于上 4. D 功劳平发 2.曾国藩齐家格言之一是不要沾染上什么陋习回答:正确 1. A 吸食鸦片 2. B 赌博 3. C 官宦人家的习气 4. D 恣欲无度 3.下列哪项不是曾国藩对待下属的策略回答:正确 1. A 自立立人,自达达人 2. B 试以艰危,责以实效 3. C 待属员不可太谦 4. D 颐指气使,高高在上 4.曾国藩所认为的用人应具备三大素养,不包括下列哪项回答:正确 1. A 要有用人的诚意 2. B 要有善于指出缺点的能力 3. C 要有知人的智慧 4. D 要有容人的度量 5.“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这句话中“曾文正”是指回答:正确

1. A 曾国藩 2. B 曾宪梓 3. C 曾巩 4. D 曾麟书 6.曾国藩打造湘军采取的措施是什么回答:正确 1. A 因势利导 2. B 千磨百折,厚饷养兵 3. C 无为而治 4. D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7.曾国藩认为:人要立得住,主要靠的是什么回答:正确 1. A 以诚待人 2. B 言必行,行必果 3. C 把握刚柔的尺度 4. D 宽以待人 8.下列哪项不属于古人所谓的三不朽回答:正确 1. A 立财 2. B 立德 3. C 立功 4. D 立言 9.下列哪项不属于曾国藩的修身艺术回答:正确 1. A 倔强 2. B 进取

3. C 有恒 4. D 狂妄 10.下面哪一项不属于曾国藩提出的人才四个标准的内容回答:正确 1. A 有治民之才 2. B 名利不要太强 3. C 能吃苦,不怕死 4. D 头脑清晰,做事冷静 11.在军事上,事业尚未成功时的曾国藩在军事上的准备是回答:正确 1. A 加入官军 2. B 收编太平军 3. C 打造湘军 4. D 纠集流氓 12.曾国藩认为建立基业的两个条件是什么回答:正确 1. A 取得上级信任,融洽同事关系 2. B 规模宏大,言辞诚信 3. C 宽以待人,严以律己 4. D 严格制度,赏罚分明 13.下面哪一项不属于曾国藩提到的应对挫折的三个方略回答:正确 1. A 把挫折看成是磨砺自己个性的机会 2. B 要知道自己败在哪里 3. C 要耐心等待形势的变化 4. D 克服困难,迎难而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