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基础曲线大全

经济学基础曲线大全
经济学基础曲线大全

基础各种曲线

第一章: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

一、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P:价格;Qd:需求量含义:某商品的消费者随价格的变化愿意购买的数量。

规律:价格与需求之间呈反方面变化(反映需求和价格的对应关系);需求的的两种变化情况:

1、需求数量变动:只考虑需求和价格的关系,需求量的变化是:沿

着既定的需求曲线进行变动(点移动)

2、需求变动:由于消费者收入和消费者偏好等因素的变化引起需求

的相应变化,这种变化表现为:需求曲线的位移(线移动)

通常情况下:以下情况使需求曲线向右平移

1、消费者偏好增强;

2、收入增加;

3、替代品价格上涨;

4、互补品价格下降

导致需求曲线向左移动或者向右移动的因素:

当消费者的收入增加,需求量增大,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当消费者的收入减少,需求量变小,需求曲线向左移动。

二、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

PS:价格;QS:供给量

含义:假定其他因素不变,某种商品供给量和该商品价格之间的关系;规律:价格与供给之间呈同方向变化的关系;(供给与价格之间关系)供给的两种变化情况:

1、供给数量变动:只考虑供给和价格的关系,

供给量的变化是:沿着既定的供给曲线进行的,(点移动)

2、供给变动:由于价格以外的其他因素引起供给的相应变动,

这样的表现为:供给曲线的位移

产品价格不变,以下因素会使供给曲线向右平移

A、生产成本降低;

B、生产技术提高

供给曲线向左或者向右移动的原因:

生产成本上升时,供给量下降,供给曲线向左移动;

生产成本下降时,供给量上升,供给曲线向右移动;

影响需求的因素:影响供给的因素:

1、消费者的偏好;1、产品价格;

2、消费者的个人收入;2、生产成本;

3、产品价格;3、生产技术;

4、替代品的价格4、相关产品;

5、预期

第二章:无差异曲线

含义:表示能够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的曲线,在这条曲线上的所有各点的两种商品组合带给消费者的满足程度是完全相同的,消费者对这条曲线上各个点的偏好程度是无差异的。(无差异曲线用来描述消费者偏好)

无差异曲线特征:

①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消费者的偏好程度越高。

依据:根据“多比少好”的假定

②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都不能相交。

依据:根据偏好的可传递性

③无差异曲线从左向右下倾斜,凸向原点。

依据:根据商品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决定的

预算约束线:在既定价格水平下,消费者用给定的收入可能购买的各种商品组合点的轨迹。有

时称预算约束(budget constraint)或者消费可能线、价格线。

表示在消费者的收入和商品的价格给定的条件下,消费者的全部收入所能购买到的两种商品的各种组合。

预算线AB以外的区域中的任何一点。如a点,是消费者利用全部收入都不可能实现的商品购买的组合点。预算线AB以内的区域中的任何一点,如b点,表示消费者的全部收入在购买该点的商品组合以后还有剩余。惟有预算线AB上的任何一点,才是消费者的全部收入刚好花完所能购买到的商品组合点。图中的阴影部分的区域(包括直角三角形的三条边),被称为消费者的预算可行集或预算空间。

预算线在图形中是一条向右下倾斜的直线,其斜率为-Px/Py。这是它的一个重要特征。另外,预算线的位置和形状是由消费者的收入水平I和两种商品的价格P1、P2决定的,它随着价格和收入水平的变化会发生两种变动效果:水平移动和斜率变化。

价格消费曲线是说明消费者收入和偏好不变,与一种商品价格变化相联系的两种商品的效用最大化组合

。即一种商品由于价格变动引起需求量变化。一般表示某商品在价高时需求量少,价低时需求量大。但

笔者认为:它的变化规律也可以提示不同市场及不同弹性商品的需求变化规律,还可以反映整个社会对

所有商品的需求变化规律。

价格消费曲线(Price Consumption Curve,PCC)是指在一种商品的价格水平和消费者收入水平为常数的情况下,另一种商品价格变动所对应的两种商品最佳购买组合点组成的轨迹。也就是当某一种物品的价格

改变时的消费组合

价格-消费曲线是在消费者的偏好、收入以及其他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与某一种商品的不同价格水平相联系的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的轨迹。

物品价格变动所对应的两种商品最佳购买组合点组成的轨迹。也就是当某一种物品的价格改变时的消费组合。

当其中一种物品的价格改变时,如物品 X 的价格改变,预算线的斜度会改变。将不同相对价格之下的消费组合,用线连起来,那就是价格消费曲线。这里要补充一点,就是只有价格在变,其他东西是不变的,如收入。此外,亦只有一种物品的价格在变。如果两种价格都变,则有两条 PCC 。

第三章: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曲线

1、边际产量曲线及边际产量递减规律

边际产量递减规律也称为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是指在技术水平和其他投入保持不变条件下,连续追加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总是存在着一个临界点,在这一点之前,边际产量递增,超过这一点,边际产量将出现递减的趋势,直到出现负值。

(1)劳动投入达到L1之前,劳动的边际产量为正数并且递增,所以总产量以递增

的速度增加,总产量曲线向上倾斜,并且斜率递增,凸向L轴。

(2)劳动投入在L1,L3之间时,劳动的边际产量递减,但为正数,所以总产量是

以递减的速度增加,总产量曲线向上倾斜,并且斜率递减,即凹向L轴。

(3)当劳动投入量为L3,劳动的边际产量为0,总产量达到最大值。

继续增加劳动投入,劳动的边际产量为负值,总产量开始递减。

3、平均产量曲线图形

(1)劳动投入在L1之前,边际产量曲线在平均产量曲线的上方,平均产量是递增的。

(2)在L1后,边际产量开始递减,但边际产量会大于平均产量,平均产量仍是递增的。边际产量曲线与平均产量曲线相交于L2,此时边际产量等于平均产量。在L2后,平均产量递减,L2是平均产量的最大值。

(3)只要边际产量大于平均产量,平均产量就是递增的。

上述图形中,L1时边际产量最大;

L2时平均产量最大;

L3时总产量最大。

4、总成本、总固定成本和总可变成本曲线

(1)总成本曲线是从纵轴一个截点即产量为0时总成本等于固定成本的那一点开始,随产量的增加而逐步上升,开始以递减的速度上升,产量达到一定水平之后以递增的速度上升。

(2)总固定成本是一条平行横轴的直线

(3)总可变成本曲线从原点出发,之后随产量增加而上升。刚开始以递减的速度上升,产量达到一定水平之后以递增的速度上升。

总变动成本曲线和总成本曲线的变动规律是一致的。

5、平均总成本、平均固定成本、

平均可变成本、边际成本曲线

(1)、达到M点时平均总成本最低(与边际成本曲线相交);

(2)、平均可变成本曲线开始时随产量增加而逐步下降,达到M’点时(与边际成本曲线相交)平均可变成本最低,在M’点后,平均可变成本又随产量增加而上升。

(3)、平均固定成本曲线随产量的增加而递减,逐渐向横轴接(4)、无论是上升还是下降,边际成本曲线的变动都快于平均变动成本曲线。

(5)、平均总成本、平均可变成本、边际成本曲线都是先下降后上升的曲线。

(6)、边际成本曲线与平均总成本曲线交于平均总成本曲线的最低点M。此时MC=ATC,ATC最低; M点前,MCATC,ATC上升,

(7)、边际成本曲线与平均可变成本曲线交于平均可变成本曲线的最低点M’,此时MC=AVC。M’之前,AVC下降,MCAVC.

(8)、边际成本曲线最早达到最低点,其次是平均可变成本曲线,总成本曲线的最低点出现的最慢,且高于边际成本曲线及平均可变成本曲线的最低点。

第四章:市场结构理论

1、完全竞争行业的需求曲线

价格就是由整个行业的供给和需求曲线决定的,整个行业的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2、完全竞争市场,个别企业的需求曲线

个别企业的需求曲线是一条平行于横轴的水平线完全竞争市场上单个企业的(产品需求)

边际收益线、平均收益线、需求曲线(三线合一)

3、完全垄断企业的需求曲线和收益曲线

DD曲线:完全垄断企业的需求曲线

AR曲线:平均收益曲线

MR曲线:边际收益曲线

完全垄断市场上企业的需求曲线与平均收益线重合(两线重合)边际收益曲线位于平均收益曲线下方

第五章:生产要素市场理论

1、完全竞争生产者的要素供给曲线

W W ?:要素市场的价格

MFC=AFC=W ?:完全竞争生产者的边际要素成本曲线=

4、土地供给曲线(垂直线)

5、资本供给曲线(垂直线)

土地收入

土地供给量

资本的价格,利率

资本的供给数量

平均要素成本曲线=要素供给曲线(三线重合)2、完全竞争生产者要素需求曲线MRP=VMP=P*MP 边际收益产品=边际产品价值=产品价格*边际产量(三线重合)3、劳动供给曲线(向后弯曲的曲线)

6、边际收益产品线

边际收益产品曲线也是完全竞争厂商的要素需求曲线。

【提示】各水平线是不同价格下的边际要素成本线。

第七章:国民收入核算和简单的宏观经济模型

1、总供给曲线

(1)长期总供给曲线(垂直于横轴的直线)

长期总供给只取决于劳动、资本与技术,以及经济体制等因素。

(2)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

(3)长期价格总水平

影响长期价格总水平的是总需求

4、总需求变化导致价格总水平上涨

注:此图LRAS(长期总供给曲线)应改为SRAS(短期供给曲线)

P1:均衡价格总水平

由于总需求的增长使总需求曲线向右平行移动(B点移动到A 点),则会导致价格总水平上涨。这就是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的基本模型。

第九章: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理论

1、菲利普斯曲线(描述通货膨胀与失业或经济增长之间相互关系的曲线)

最初反映失业率与货币工资率之间变化关系的;

后来表示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之间的替代关系.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曲线归纳

需求曲线 反映需求和价格的对应关系(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需求的变化情形有两种: 1.需求数量变动:假定其他因素不变,只考虑需求和价格的关系,需求量的变 化是沿着既定的需求曲线进行的(点移动)。 只考虑需求和价格关 系的需求曲线 2.需求变动:由于消费者收入和消费者偏好等因素的变化引起需求的相应变 化,这种变化表现为需求曲线的位移。(线移动) P D D’通常情况下,商品价格不变,消费 无差异曲线 是一条表示能够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所有组合的曲线消费者偏好程度是无差异的 特征:①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消费者的偏好程度越高。(依据多比少好的偏好基本假定) ②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都不能相交。(依据可传递性的偏好基本假定) ③无差异曲线从左向右下倾斜,凸向原点。(由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决定) 预算约束线 消费者的收入和商品的价格给定的条件下,所能购买到的两种商品的各种组合。预算线的斜率是负比率或两种商品价格的比率负值。

1.收入变动的影响: 2.相对价格变动的影响 在相对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其中一种商品价格上升,纵轴上的端点不变, 收入增加使预算线向右平移,横轴上的端点发生旋转。价格下降向右旋转, 收入减少使预算线向左平移。价格上升向左旋转。 消费者均衡 1.满足效用最大化的商品组合必定位于预算线与无差异曲线相切的点上。 2.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是商品边际替代率=商品的价格之比。 消费者需求曲线 是通过价格—消费曲线推导出来。消费者在需求曲线 上消费可以实现效用最大化。 收入效应与低档品同方向,其他均是反方向 总产量(TP)、边际产量(MP)和平均产量(AP)曲线 三点三线: L1点,MP最大 L2点,AP最大,MP=AP L3点,MP为0,TP最大。边际产量递减规律,边际产量为0时,总产量达到最大值 总成本、总固定成本和总可变成本曲线总成本TC =总固定成本TFC +总可变成本TVC 总成本曲线是总成本等于固定成本的那一点开始,开始以递减的速度上升,产量达到一定水平之后以递增的速度上升。 图形分析: (1)总成本曲线是从纵轴一个截点即产量为0时总成本等于固定成本的那一点开始,随产量的增加而逐步上升,开始以递减的速度上升,产量达到一定水平之后以递增的速度上升。 (2)总固定成本是一条平行横轴的直线 (3)总可变成本曲线从原点出发,之后随产量增加而上升。刚开始以递减的速度上升,产量达到一定水平之后以递增的速度上升。 总变动成本曲线和总成本曲线的变动规律是一致的。 平均总成本、平均固定成本、平均可变成本、边际成本曲线 边际成本曲线的变动都快于平均变动成本曲线。 平均总成本、平均可变成本、边际成本曲线都是先下降后上升的曲线 分析如下: (1)平均总成本曲线开始时随产量增加而迅速下降,达到M点时平均总成本最低(与边际成本曲线相交),在M点后,平均总成本又随产量增加而上升。 (2)平均可变成本曲线开始时随产量增加而逐步下降,达到M’点时(与边际成本曲线相交)平均可变成本最低,在M’点后,平均可变成本又随产量增加而上升。 (3)平均固定成本曲线随产量的增加而递减,逐渐向横轴接近 (4)边际成本曲线开始时随产量的增加而迅速下降,达到最低点后,便随产量的增加迅速上升,无论是上升还是下降,边际成本曲线的变动都快于平均变动成本曲线。 (5)平均总成本、平均可变成本、边际成本曲线都是先下降后上升的曲线。 (6)边际成本曲线与平均总成本曲线交于平均总成本曲线的最低点M。此时MC=ATC,ATC最低; M 点前,MCATC,ATC上升,

经济学基础知识考试要点知识分享

经济学基础知识考试 要点

第一部分经济学 第一章市场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 1、需求是指在一定时间和一定价格条件下,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或服务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数量。 2、影响需求变动的基本因素:消费者偏好、消费者的个人收、产品价格、替代品的价格、互补品的价格、预期、其他因素。 3、影响需求最关键的因素还是:该商品本身的价格。 4、市场供给是所有生产者供给的总和。 5、影响供给的因素主要有:产品价格、生产成本、生产技术、预期、相关产品的价格、其他因素,包括生产要素的价格以及国家政策等。 6、市场上商品或服务的供给量和市场价格呈正向关系变化 7、需求价格弹性指,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需求量变动百分比与价格变动百分比的比率 8、通常可以把需求价格弹性分为三种: 1)当需求变量百分数大于价格变动百分数,需求弹性大于1时,叫做需求富有弹性或高弹性; 2)当需求变量百分数等于价格变动百分数,需求弹性等于1时,叫做需求单一弹性; 3)当需求变量百分数小于价格变动百分数,需求弹性小于1时,叫做需求缺乏弹性; 9、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替代品的数量和相近程度、商品的重要性、商品用途的多少、时间与需求价格弹性的大小至关重要。 10、影响供给价格弹性的因素:时间是决定供给弹性的首要因素、资金有机构成不同影响供给弹性的大小、供给弹性还受生产周期和自然条件的影响、投入品替代性大小和相似程度对供给弹性的影响也很大。 11、消费者收入变动与需求的变动呈同方向变化。价格与需求之间的这种呈反向变化的关系,就叫需求规律。 12、供给与价格之间呈同方向变化关系。价格与供给之间的这种呈同向变化的关系,就叫供给规律。 13、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产品价格降低,供给将减少。供给曲线是一条从左下方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 14、市场需求不变,供给的变动将引起均衡价格反方向变动,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市场供给不变,需求的变动将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曲线大全

基础各种曲线 第一章: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 一、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P:价格;Qd:需求量含义:某商品的消费者随价格的变化愿意购买的数量。 规律:价格与需求之间呈反方面变化(反映需求和价格的对应关系);需求的的两种变化情况: 1、需求数量变动:只考虑需求和价格的关系, 需求量的变化是:沿着既定的需求曲线进行变动(点移动) 2、需求变动:由于消费者收入和消费者偏好等因素的变化引起需求 的相应变化,这种变化表现为:需求曲线的位移(线移动) 通常情况下:以下情况使需求曲线向右平移 1、消费者偏好增强; 2、收入增加; 3、替代品价格上涨; 4、互补品价格下降 导致需求曲线向左移动或者向右移动的因素: 当消费者的收入增加,需求量增大,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当消费者的收入减少,需求量变小,需求曲线向左移动。

二、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 PS:价格;QS:供给量 含义:假定其他因素不变,某种商品供给量和该商品价格之间的关系;规律:价格与供给之间呈同方向变化的关系;(供给与价格之间关系)供给的两种变化情况: 1、供给数量变动:只考虑供给和价格的关系, 供给量的变化是:沿着既定的供给曲线进行的,(点移动) 2、供给变动:由于价格以外的其他因素引起供给的相应变动, 这样的表现为:供给曲线的位移 产品价格不变,以下因素会使供给曲线向右平移 A、生产成本降低; B、生产技术提高 供给曲线向左或者向右移动的原因: 生产成本上升时,供给量下降,供给曲线向左移动; 生产成本下降时,供给量上升,供给曲线向右移动; 影响需求的因素:影响供给的因素: 1、消费者的偏好;1、产品价格; 2、消费者的个人收入;2、生产成本; 3、产品价格;3、生产技术; 4、替代品的价格4、相关产品; 5、预期

西方经济学微观知识点总结

微观经济学 参考书目: *高鸿业主编:《西方经济学》第三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斯蒂格利茨:《经济学》 *曼昆:《经济学基础》第2版,三联书店。 *萨缪尔森:《经济学》第16版,华夏出版社 *平狄克、鲁宾费尔德:《微观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年第一版。 第一章、导论Introduction 第一节经济学发展简史 一、重商主义:经济学的早期阶段 (15c—17c中期) * *主要代表人物: (英)约翰.海尔斯、托马斯.曼等 (法)安.德.孟克列钦、柯尔培等 *代表作: 《英国得自对外贸易的财富》托马斯.曼 *基本观点: 金银也即货币是财富的主要或唯一形态,国家一切经济活动的目的,都是为了获取金银。重商主义认为财富的源泉有两个:一是金银矿的开采;二是发展对外贸易。 *政策主张:国家干预 二、古典经济学:经济学的形成时期 (17c中期—19c70年代) *主要代表人物: 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约翰.穆勒、马尔萨斯 *代表作:《国富论》亚当.斯密标志着现代经济学的产生 *基本观点:“市场经济是有效的”,市场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发挥作用 *政策主张:自由放任 三、新古典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的形成与建立时期(19c70年代—20c30年代) *主要代表人物: (奥)门格尔、(英)杰文斯 (法)瓦尔拉斯、(英)马歇尔 *代表作:《经济学原理》(1890) 马歇尔 *基本观点:了以均衡价格论为中心的微观经济学理论体系, *政策主张:自由放任(生产、消费和需求) 四、当代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的建立与发展(20c30年代以后) *凯恩斯革命时期(20c30年代—50年代) 凯恩斯 *凯恩斯主义发展时期(20c50年代—60年代末) 萨缪尔森、罗宾逊、斯拉法

【年度】2020年度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汇总打印版

【关键字】年度 第一部分经济学基础第一 章 市 场 需 求 供 给 均 衡 价 格 市场 需求 含义 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或服务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数量市场需求是消费者需 求的总和 两因素:①购买欲望②支付能力两者缺一不可 决定 因素 ①消费者的偏好②消费者的个人收入(正方向)③产品价格(反方向)④替代 品的价格(正方向)⑤互补品的价格(反方向)⑥预期⑦其他因素最关键的因 素是商品本身价格 需求函数、需求规律和需求曲线 需求变动:由于收入和消费者偏好因素的变化引起表现为需求曲 线的位 需求数量变动:假定其他因素不变,只考虑价格的关系 市场 供给 含义生产者愿意并可能为市场提供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决定 因素 ①产品价格(正方向)②生产成本(反方向)③生产技术④预 期 ⑤相关产品的价格⑥其他因素 供给函数、供给规律、供给曲线 供给变动:由价格以外的其他因素如成本变动引起表现为供给曲 线的位移 供给数量变动:假定其他因素不变,只考虑供给和价 格关系 均衡 价格 含义目的影响后果措施最高限价在均衡价格之下 保护消费者利益或降低生产成 本 市场短 缺 变相涨 价 行政措 施保护价格在均衡价格之上保护生产者的利益或支持产业 市场过 剩 变相降 价 政府收 购 弹 性 需求价格 弹性 公式 ①点弹性价格和需求量变动小场合需求量无穷小②弧弹性价格和需求量变 动大场合 ①点弹性公式:弧弹性公式: 基本类 型 ①E d>1高弹性或富有弹性销售收入与价格(高档品)反方向②E d<1缺乏弹性或 者低弹性销售收入与价格(必需品)同方向③E d=1需求单一弹性不变 影响因素 ①替代品的数量和相近程度②商品的重要性③商品用途的多少 ④时间 需求交叉 弹性 定义 指一种商品价格的相对变化与由此引起的另一种商品需求量相对变动之间的 比率 需求交叉弹性公式: 基本类 型 ①E d>0替代品需求量与价格同方向②E d<0互补品需求量与价格反方向③ E d=0无关系 需求收入 弹性 基本 类型 ①E=1 ②E>1高档品即需求数量的相应增加大于收入的增加 ③E<1必需品即需求数量的相应增加小于收入的增加④E=0 ⑤E<0低档品 需求收入弹性公式: 供给价格 弹性 基本类 型 ①E>1供给价格弹性充足②E<1供给价格弹性不充足③E=1供 给价格弹性为1④E=0供给完全无弹性(少见)⑤E=∞供给完全

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汇总

西方经济学(高鸿业版)微观部分 第一章供给、需求及有关概念 1.经济人:经济生活中一般人的抽象,本性被假设为利己的。经济人在一切经济行为中都是理性的,即以利己为动机,力图以最小的经济代价去追求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经济人假设是微观经济学中最基本的假设之一。 2.完全信息:信息的充分和信息的对称。即市场主体可以了解一切信息,并且市场的所有主体都可以准确迅速的获得这些信息。 3.需求: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上,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是有效需求。 4.供给: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上,愿意而且能够提供的该商品的数量。是有效供给。 5.需求函数:表示一种商品需求量和价格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的函数。需求函数拥有负斜率,形式为Qd=f(p) 6.供给函数:表示一种商品供给量和价格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的函数。供给函数拥有正斜率,形式为Qs=f(p) 7.均衡:最一般的意义是指经济事务中有关的变量在一定条件的相互作用下所达到的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经济事物之所以能够处于这样一种静止状态,是由于在这样的状态中有关该经济事物的各参与者的力量能够相互制约和相互抵消,也由于在这样的状态中有关该经济事物各方面的经济行为者的愿望都能得到满足。局部均衡,是就单个市场或部分市场的供求和价格之间的关系和均衡状态进行分析。一般均衡,是就一个经济社会中的所有市场的供求和价格之间的关系和均衡状态进行分析,其假定各商品的供求与价格都是相互影响的,一个市场的均衡只有在其他所有市场都达到均衡的情况下才能实现。 8.需求量的变动:在其他因素保持不变时,仅由价格的变动引起的某种商品的需求的数量的变动。它表现为,在给定的一条需求曲线上的点的运动。 9.需求的变动:在价格保持不变时,由其他因素变化引起的对某种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它表现为需求曲线的移动。 10.供给量的变动:在其他因素保持不变时,仅由价格的变动引起的某种商品的供给的数量的变动。它表现为,在给定的一条供给曲线上的点的运动。 11.供给的变动:在价格保持不变时,由其他因素变化引起的对某种商品的供给数量的变动。它表现为个供给曲线的移动。

西方经济学重要图解(微观经济学)精编版

西方经济学重要图解 第二章 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概述以及有关的基本概念 1.对微观经济学的鸟瞰 2.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 3.需求的价格弹性的含义 d Q Q P Q e P P Q P ??=-=-??? 0l i m d P Q P d Q P e P Q d P Q ?→?=-?=-?? 4.需求的价格弧弹性的五种类型 需求的价格点弹性的五种类型 5.需求的价格弹性和厂商的销售收入

6.需求弹性与销售收入 e d >1 e d =1 e d <1 e d =0 e d =∞ 降价 增加 不变 减少 同比例与价格的下降而减少 既定价格下,收益可以无限增加,因此,厂商不会降价 涨价 减少 不变 增加 同比例与价格的 上升而增加 收益会减少为零 7.供给的价格弹性 弧弹性公式: 点弹性公式: 8.线性供给曲线的点弹性 9.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 弧弹性:X Y XY Y X Q P e P Q ?= ?? 点弹性:0lim Y X Y X Y XY P Y X Y X Q P dQ P e P Q dP Q ?→?=?=? ? 第三章 效用论 d Q Q P Q e P P Q P ??=-=-???s dQ P e dP Q = ?

1.消费者均衡条件:MU/P= (基数效用论) 消费者剩余 U=f(X 1,X 2)=U o 2.消费者的最优购买行为必须满足两个条件: 均衡条件 :MRS 12=MU 1/MU 2=P 1/P 2 3.价格变化和收入变化对消费者均衡的影响 收入变化:收入—消费曲线→恩格尔曲线 4.正常物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低档物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吉芬物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λ0 00 ()Q CS f Q dQ P Q =- ?

经济学基础知识考试要点

经济学基础知识考试要点

第一部分经济学 第一章市场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 1、需求是指在一定时间和一定价格条件下,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或服务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数量。 2、影响需求变动的基本因素:消费者偏好、消费者的个人收、产品价格、替代品的价格、互补品的价格、预期、其他因素。 3、影响需求最关键的因素还是:该商品本身的价格。 4、市场供给是所有生产者供给的总和。 5、影响供给的因素主要有:产品价格、生产成本、生产技术、预期、相关产品的价格、其他因素,包括生产要素的价格以及国家政策等。 6、市场上商品或服务的供给量和市场价格呈正向关系变化 7、需求价格弹性指,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需求量变动百分比与价格变动百分比的比率 8、通常可以把需求价格弹性分为三种: 1)当需求变量百分数大于价格变动百分数,需求弹性大于1时,叫做需求富有弹性或高弹性; 2)当需求变量百分数等于价格变动百分数,需求弹性等于1时,叫做需求单一弹性; 3)当需求变量百分数小于价格变动百分数,需求弹性小于1时,叫做需求缺乏弹性; 9、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替代品的数量和相近程度、商品的重要性、商品用途的多少、时间与需求价格弹性的大小至关重要。 10、影响供给价格弹性的因素:时间是决定供给弹性的首要因素、资金有机构成不同影响供给弹性的大小、供给弹性还受生产周期和自然条件的影响、投入品替代性大小和相似程度对供给弹性的影响也很大。 11、消费者收入变动与需求的变动呈同方向变化。价格与需求之间的这种呈反向变化的关系,就叫需求规律。 12、供给与价格之间呈同方向变化关系。价格与供给之间的这种呈同向变化的关系,就叫供给规律。 13、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产品价格降低,供给将减少。供给曲线是一条从左下方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 14、市场需求不变,供给的变动将引起均衡价格反方向变动,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市场供给不变,需求的变动将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 15、在我国,实行最高限价属于政府对市场价格的干预措施。 16、保护价格也称支持价格、最低限价。 17、需求富有弹性商品适合采用薄利多销的方式增加销售收入。 18、需求交叉弹性是指一种商品价格的相对变化与由此引起的另一种商品需求量相对变动之间的比率。

(完整word版)西方经济学(微观经济学)课后练习答案第八章

微观第八章习题 一、名词解释 引致需求 联合需求 边际产品价值 边际收益产品 边际要素成本 完全竞争要素市场 买方垄断 卖方垄断 二、选择题 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生产要素的是( D ) A .企业管理者的管理才能 B. 农民拥有的土地 C .用于生产的机器厂房 D. 在柜台上销售的服装 2、完全竞争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原因在于( ) A.要素的边际成本递减 B.要素的边际产量递减 C.要素生产的产品的边际效用递减 D.要素参加生产的规模报酬递减 3、在产品X 市场和要素K 、L 的市场都是完全竞争市场的厂商,利润最大化的条件是( D ) A .X X X P MC MC =,且上升 B .L K L K MP MP P P = C .1L K L K X MP MP P P MC == D .11L K L K X X MP MP P P MC P === 4、对于一个垄断企业(其所处要素市场是完全竞争的),投入品M 的价格为20元,边际产量为5,产品价格是4元,则这个企业的产量( ) A.未达到利润最大化,应减少产量 B.未达到利润最大化,应扩大产量 C.生产出利润最大化,但是成本未达到最小化 D.在成本最小条件下实现利润最大化产量 5、市场中单个厂商对某种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同全体厂商对该种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之间的关系表现为( ) A.两者是重合在一起的 B.前者较后者平坦 C.前者较后者陡峭 D.无法确定 6、在一个完全竞争的市场中,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厂商的产品价格上升时,将引起劳动的边际产品价值( ),从而导致劳动的需求曲线( ) A.降低,右移 B.增加,左移 C.增加,右移 D.降低,左移

中级经济基础曲线(简图)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需求曲线 反映需求和价格呈反方向变化的对应关系(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1..需求数量变动:假定其他因素不变, 2.需求变动:由于商品价格不变,消费者偏好只考虑需求和价格的关系,需求量的变化增强、收入增加、替代品价格上涨、互补品价格是沿着既定的需求曲线进行的(点移动)下降等因素的变化引起需求的相应变化,这种变 化表现为需求曲线的位移。(线移动) 供给曲线 反映价格与供给之间呈同方向变化的关系(供给曲线是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 1.供给数量变动:假定其他因素不变, 2.供给变动:由于产品价格不变,生产成本降 只考虑供给和价格的关系,供给量的变化低、生产技术提高等因素引起供给的相应变动,是沿着既定的供给曲线进行的。(点移动)这种变动表现为供给曲线的位移。(线移动) 无差异曲线 是一条表示能够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所有组合的曲线消费者偏好程度是无差异的 特征:①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消费者的偏好程度越高。②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都不能相交。 ③无差异曲线从左向右下倾斜,凸向原点。 预算约束线 消费者的收入和商品的价格给定的条件下,所能购买到的两种商品的各种组合。预算线的斜率是负比率或两种商品价格的比率负值。 1.收入变动的影响: 2.相对价格变动的影响 在相对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其中一种商品价格上升,纵轴上的端点不变,收入增加使预算线向右平移,横轴上的端点发生旋转。价格下降向右旋转,收入减少使预算线向左平移。价格上升向左旋转。 消费者均衡 1.满足效用最大化的商品组合必定位于预算线与无差异曲线相切的点上。 2.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是商品边际替代率=商品的价格之比。 消费者需求曲线 是通过价格—消费曲线推导出来。消费者在需求曲线 上消费可以实现效用最大化。 收入效应与低档品同方向,其他均是反方向 总产量、边际产量和平均产量曲线 三点三线:边际产量递减规律,边际产量为0时,总产量达到最大值 总成本、总固定成本和总可变成本曲线 总成本曲线是总成本等于固定成本的那一点开始,开始以递减的速度上升,产量达到一定水平之后以递增的速度上升。 平均总成本、平均固定成本、平均可变成本、边际成本曲线 边际成本曲线的变动都快于平均变动成本曲线。 平均总成本、平均可变成本、边际成本曲线都是先下降后上升的曲线 完全竞争市场的供求曲线和个别企业的需求曲线完全竞争企业的收益曲线 行业的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决策原则:边际收益MR=边际成本MC,个别企业的需求曲线是一条平行于横轴的水平线此时的产量为最优产量。 完全竞争生产者的要素供给曲线及要素需求曲线劳动的供给曲线 生产者要素供给曲线生产者要素需求曲线劳动的边际效用=闲暇的边际效用边际要素成本=平均要素成本边际收益产品=边际产品价值曲线是向后弯曲 =要素市场价格(三线重合) =产品价格*边际产量

西方经济学重要图解(微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重要图解 第二章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概述以及有关的基本概念1.对微观经济学的鸟瞰 2.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 3.需求的价格弹性的含义 Q e d Q QP PPQ P elim dP Q PdQP PQdPQ 4.需求的价格弧弹性的五种类型需求的价格点弹性的五种类型5.需求的价格弹性和厂商的销售收入

6.需求弹性与销售收入 e d>1e d=1e d<1e d=0e d=∞ 降价增加不变减少同比例与价格的 下降而减少 既定价格下,收益可以无 限 增加,因此,厂商不会降 价 涨价减少不变增加 同比例与价格的 上升而增加 收益会减少为 零 Q 7.供给的价格弹性 QQP 弧弹性公式:e点弹性公式: d P PQ P 8.线性供给曲线的点弹性e s dQP dPQ 9.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 QP弧弹性:XY e XY PQ YX 点弹性:e XY lim P0 Y QPdQP XYXY PQdPQ YXYX

第三章效用论 2

1.消费者均衡条件:MU/P=(基数效用论) 消费者剩余 Q U=f(X1,X2)=Uo 0 CSf(Q)dQPQ 00 2.消费者的最优购买行为必须满足两个条件: 均衡条件:MRS12=MU1/MU2=P1/P2 3.价格变化和收入变化对消费者均衡的影响 收入变化:收入—消费曲线→恩格尔曲线 4.正常物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低档物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吉芬物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3

5.商品价格变化所引起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商品类别替代效应与价格 的关系 收入效应与价格 的关系 总效应与价格的 关系 需求曲线 的 形状 正常物品反方向变化反方向变化反方向变化向右下方倾斜低档物品反方向变化正方向变化反方向变化向右下方倾斜吉芬物品反方向变化正方向变化同方向变化向右上方倾斜 第四章生产论 1.总产量曲线、平均产量曲线和边际产量曲线 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相互之间的关系 2.边际技术替代率 等斜线扩展线 第五章成本论 4

西方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基础知识总结

第一章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 一、需求 (1)定义: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对应于某种商品一个给定的价格,消费者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被称为这一价格下的需求量,简称为需求量(假设其他因素不变) (2)表示:需求表、需求曲线、需求函数 (3)需求规律 含义:一般而言,某种商品的价格越高,消费者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数量就会越少;反之,价格越低,消费者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数量就越多。需求的这一特征被称为需求规律。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需求量与价格之间呈反向变动关系。 特列:

二、供给 (1)定义: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对应于一个给定的价格,生产者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商品数量被称为该价格下的供给量。供给反映了供给量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生产者对某种商品的供给就是各种可能的价格对供给量的影响。 (2)供给规律:一般而言,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种商品的价格越高,生产者对该商品的供给量就越大;反之,商品的价格越低,供给量就越小。这一特征在经济学中被称为供给规律——正向变动关系。 (3)特例: 三、均衡价格 (1)定义:市场均衡是指市场供给等于市场均衡的一种状态。

(2)蛛网模型: 优势较好地刻画了农产品等生产周期较长、供给量调整滞后的一类产品的市场均衡过程,反映了这类产品的市场上出现的价格持续波动。 缺陷它假定生产者的供给量由上一期的价格所决定,这忽略了生产者对未来预期的修正。 四、弹性理论:

(1)需求的价格弹性:表示在一个特定 的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相对变动 相应于该商品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3)其他需求弹性:

经济基础学习知识曲线汇总

这是之前看见过的,稍微有点改动。考试之前过一遍,很有用。 ------用来描述消费者偏好 无差异曲线是 的,消费者对这条曲线上各个点的偏好程度是无差异的。

一种商品消费量的逐渐增加,消费者为了获得这种商品的额外消费而愿意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数量会越来越 1、预算线的斜率是两种商品价格的负比率或两种商品价格的比率负值,斜率的大小表明在不改变总支出数量的前提下,两种商品可以相互替代的比率。 2、影响预算线变动的因素是消费者可支配的收入1、P2 (收入改变,会使预算线出现平行移动。 (2)如果只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动,而另外一种商品价格不动,且收入不动,会使预算线会发生旋转。如价格下降向右(外)旋转,价格上升向左(内)旋转。 (3)两种商品的价格同比例同方向变化,会使预算线平移,(价格同比变动,预算线斜率不变)(4)两种商品的价格,以及收入都同比例同方向变化,预算线不动。(端点不变) 二、产量曲线 1.一种可变要素变化的产量曲线(三点三线)

4.成本曲线 (总固定成本) (产量) (2).平均总成本、平均固定成本、平均可变成本、边际成本曲线 C MC(边际成本) 决策原则及收益曲线

L(投入劳动的时间) L1 L3 L2 劳动供给曲线向后弯曲可用工资增加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来解释。 拉弗曲线是对税率与税收收入或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形象描述,该曲线的基本含义是:保持适度的宏观税负水平是促进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条件。拉弗曲线提示各国政府:征税有“禁区”,要注意涵养税源。

(二)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曲线及其位置关系(三点三线) 1、边际产量曲线及边际产量递减规律 Q MP L1 L3 L(劳动投入) 边际产量图形 (1)劳动的边际产量先递增,劳动投入达到一定程度L1,MP最大。 (2)L1后边际产量递减,继续增加劳动投入到L3,MP=0. 如果再增加劳动投入,边际产量为负值。 (3)边际产量递减规律也称为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是指在技术水平和其他投入保持不变条件下,连续追加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总是存在着一个临界点,在这一2、总产量曲线 (1)劳动投入达到L1之前,劳动的边际产量为正数并且递增,所以总产量以递增的速度增加, 总产量曲线向上倾斜,并且斜率递增,凸向L轴。 (2)劳动投入在L1,L3之间时,劳动的边际产量递减,但为正数,所以总产量是以递减的速 度增加,总产量曲线向上倾斜,并且斜率递减,即凹向L轴。 (3)当劳动投入量为L3,劳动的边际产量为0,总产量达到最大值。继续增加劳动投入,劳 3、平均产量曲线图形

中级经济师曲线大全 简略

反映需求和价格呈反方向变化的对应关系(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1..需求数量变动:假定其他因素不变, 2.需求变动:由于商品价格不变,消费者偏好只考虑需求和价格的关系,需求量的变化增强、收入增加、替代品价格上涨、互补品价格是沿着既定的需求曲线进行的(点移动)下降等因素的变化引起需求的相应变化,这种变 化表现为需求曲线的位移。(线移动) 供给曲线 反映价格与供给之间呈同方向变化的关系(供给曲线是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 1.供给数量变动:假定其他因素不变, 2.供给变动:由于产品价格不变,生产成本降 只考虑供给和价格的关系,供给量的变化低、生产技术提高等因素引起供给的相应变动,是沿着既定的供给曲线进行的。(点移动)这种变动表现为供给曲线的位移。(线移动) 无差异曲线 是一条表示能够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所有组合的曲线消费者偏好程度是无差异的 特征:①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消费者的偏好程度越高。②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都不能相交。 ③无差异曲线从左向右下倾斜,凸向原点。 预算约束线 消费者的收入和商品的价格给定的条件下,所能购买到的两种商品的各种组合。预算线的斜率是负比率或两种商品价格的比率负值。 1.收入变动的影响: 2.相对价格变动的影响 在相对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其中一种商品价格上升,纵轴上的端点不变,收入增加使预算线向右平移,横轴上的端点发生旋转。价格下降向右旋转,收入减少使预算线向左平移。价格上升向左旋转。

1.满足效用最大化的商品组合必定位于预算线与无差异曲线相切的点上。 2.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是商品边际替代率=商品的价格之比。 消费者需求曲线 是通过价格—消费曲线推导出来。消费者在需求曲线 上消费可以实现效用最大化。 收入效应与低档品同方向,其他均是反方向 总产量、边际产量和平均产量曲线 三点三线:边际产量递减规律,边际产量为0时,总产量达到最大值 总成本、总固定成本和总可变成本曲线 总成本曲线是总成本等于固定成本的那一点开始,开始以递减的速度上升,产量达到一定水平之后以递增的速度上升。 平均总成本、平均固定成本、平均可变成本、边际成本曲线 边际成本曲线的变动都快于平均变动成本曲线。 平均总成本、平均可变成本、边际成本曲线都是先下降后上升的曲线

西方经济学(微观经济学)课后练习答案第四章

习题 一、名词解释 生产函数边际产量边际报酬递减规律边际技术替代率递规律等产量线等成本线规模报酬扩展线 二、选择题 A、对于L的Ⅰ阶段 B、对K的Ⅲ阶段 C、对于L的Ⅱ阶段 D、以上都不是 4、一条等成本线描述了() A、企业在不同产出价格下会生产的不同数量的产出 B、投入要素价格变化时,同样的成本下两种投入要素的不同数量

C、一定的支出水平下,企业能够买到的两种投入要素的不同组合 D、企业能够用来生产一定数量产出的两种投入要素的不同组合 5、当单个可变要素的投入量为最佳时,必然有: A.?总产量达到最大 B.?边际产量达到最高 C.投入要素的各种组合所能生产的产量都是相等的 D.无论要素投入量是多少,产量是相等的 9、如果厂商甲的劳动投入对资本的边际技术替代率为13,厂商乙的劳动投入对资本的边际技术替代率为23,那么(D) A.只有厂商甲的边际技术替代率是递减的

B.只有厂商乙的边际技术替代率是递减的 C.厂商甲的资本投入是厂商乙的两倍 D.如果厂商甲用3单位的劳动与厂商乙交换2单位的资本,则厂商甲的产量将增加 10、如果等成本曲线围绕它与纵轴的交点逆时针转动,那么将意味着(A) A、按比例连续增加各种生产要素 B、不按比率连续增加各种生产要素 C、连续地投入某种生产要素而保持其他生产要素不变 D、上述都正确 1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D)

A、生产要素的边际替代率递减是规模报酬递减造成的 B、边际收益递减是规模报酬递减规律造成的 C、规模报酬递减是边际收益递减规律造成的 D、生产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是边际收益递减规律造成的 15、当某厂商以最小成本生产出既定产量时(D) 1、填写下列表格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曲线大全

曲线大全 第一章: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 一、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P:价格;Qd:需求量含义:某商品的消费者随价格的变化愿意购买的数量。 规律:价格与需求之间呈反方面变化(反映需求和价格的对应关系);需求的的两种变化情况: 1、需求数量变动:只考虑需求和价格的关系, 需求量的变化是:沿着既定的需求曲线进行变动(点移动) 2、需求变动:由于消费者收入和消费者偏好等因素的变化引起需求 的相应变化,这种变化表现为:需求曲线的位移(线移动) 通常情况下:以下情况使需求曲线向右平移 1、消费者偏好增强; 2、收入增加; 3、替代品价格上涨; 4、互补品价格下降 导致需求曲线向左移动或者向右移动的因素: 当消费者的收入增加,需求量增大,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当消费者的收入减少,需求量变小,需求曲线向左移动。

二、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 PS:价格;QS:供给量 含义:假定其他因素不变,某种商品供给量和该商品价格之间的关系;规律:价格与供给之间呈同方向变化的关系;(供给与价格之间关系)供给的两种变化情况: 1、供给数量变动:只考虑供给和价格的关系, 供给量的变化是:沿着既定的供给曲线进行的,(点移动) 2、供给变动:由于价格以外的其他因素引起供给的相应变动, 这样的表现为:供给曲线的位移 产品价格不变,以下因素会使供给曲线向右平移 A、生产成本降低; B、生产技术提高 供给曲线向左或者向右移动的原因: 生产成本上升时,供给量下降,供给曲线向左移动; 生产成本下降时,供给量上升,供给曲线向右移动; 影响需求的因素:影响供给的因素: 1、消费者的偏好;1、产品价格; 2、消费者的个人收入;2、生产成本; 3、产品价格;3、生产技术; 4、替代品的价格4、相关产品; 5、预期

西方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知识点归纳

* * 微观经济学 参考书目: ?高鸿业主编:《西方经济学》第三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斯蒂格利茨:《经济学》 ?曼昆:《经济学基础》第2版,三联书店。 ?萨缪尔森:《经济学》第16版,华夏出版社 ?平狄克、鲁宾费尔德:《微观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年第一版。 第一章、导论Introduction 第一节经济学发展简史 一、重商主义:经济学的早期阶段 (15c—17c中期) ?主要代表人物: (英)约翰.海尔斯、托马斯.曼等 (法)安.德.孟克列钦、柯尔培等 ?代表作: 《英国得自对外贸易的财富》托马斯.曼 ?基本观点: 金银也即货币是财富的主要或唯一形态,国家一切经济活动的目的,都是为了获取金银。重商主义认为财富的源泉有两个:一是金银矿的开采;二是发展对外贸易。 ?政策主张:国家干预 二、古典经济学:经济学的形成时期 (17c中期—19c70年代) ?主要代表人物: 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约翰.穆勒、马尔萨斯 ?代表作:《国富论》亚当.斯密 标志着现代经济学的产生 ?基本观点: ?政策主张:自由放任三、新古典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的形成与建立时期(19c70年代—20c30年代) ?主要代表人物: (奥)门格尔、(英)杰文斯 (法)瓦尔拉斯、(英)马歇尔 ?代表作:《经济学原理》(1890) 马歇尔 ?基本观点 ?政策主张:自由放任(生产消费和需求) 四、当代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的建立与发展(20c30年代以后) ?凯恩斯革命时期(20c30年代—50年代) 凯恩斯 ?凯恩斯主义发展时期(20c50年代—60年代末) 萨缪尔森、罗宾逊、斯拉法 ?自由放任思潮的复兴时期(20c70年代以后) 弗里德曼、卢卡斯 第二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一、稀缺、选择与经济学的产生 ?稀缺(Scarcity) 含义:在一定时期内,相对于人类的无穷欲望而言可用生产物品和提供劳务的资源总是不足的,即资源的相对有限性. ★没有稀缺就不存在任何经济学问题,稀缺是经济学的前提 ★稀缺是普遍存在的 ★按是否稀缺,可把物品区分为自由物品(或非经济物品)与经济物品 ?资源(生产要素) 含义:指用于生产能满足人类需要的物品或劳务的那些商品。 分为:劳动、资本、土地和企业家才能 ?选择 含义:是在一定的约束条件下,在不同可供选

2019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曲线归纳最全

反映需求和价格的对应关系(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需求的变化情形有两种: 1.需求数量变动:假定其他因素不变,只考虑需求和价格的关系,需求量的变化是沿着既定的需求曲线进行的(点移动)。 2.需求变动:由于消费者收入和消费者偏好等因素的变化引起需求的相应变化,这种变化表现为需求曲线的位移。(线移动) 供给曲线 供给和价格关系的曲线(供给曲线是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 供给的两种变化情况如下: 1.供给数量变动:假定其他因素不变,只考虑供给和价格的关系,供给量的变化是沿着既定的供给曲线进行的。(点移动) P S Qs (供给量) 2.供给变动:由于价格以外的其他因素如成本变动引起供给的相应变动,这种变动表现为供给曲线的位移。(线移动) P S Qs (供给量) P D D’ Qd 通常情况下,商品价格不变,消费者偏好增强、收入增加、替代品价格上涨、互补品价格下降使需求曲线向右平移。 只考虑需求和价格关系的需求曲线 只考虑供给和价格关 系的需求曲线 产品价格不变,生产成本降低、生产技术提高等因素会导致供给曲线向右平移。

是一条表示能够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所有组合的曲线消费者偏好程度是无差异的 特征:①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消费者的偏好程度越高。(依据多比少好的偏好基本假定) ②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都不能相交。(依据可传递性的偏好基本假定) ③无差异曲线从左向右下倾斜,凸向原点。(由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决定) 预算约束线 消费者的收入和商品的价格给定的条件下,所能购买到的两种商品的各种组合。预算线的斜率是负比率或两种商品价格的比率负值。 1.收入变动的影响: 2.相对价格变动的影响 在相对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其中一种商品价格上升,纵轴上的端点不变, 收入增加使预算线向右平移,横轴上的端点发生旋转。价格下降向右旋转, 收入减少使预算线向左平移。价格上升向左旋转。 消费者均衡 1.满足效用最大化的商品组合必定位于预算线与无差异曲线相切的点上。 2.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是商品边际替代率=商品的价格之比。 消费者需求曲线 是通过价格—消费曲线推导出来。消费者在需求曲线 上消费可以实现效用最大化。 收入效应与低档品同方向,其他均是反方向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 知识点

第一章引论 :1.企事业的经营管理方法和经验。如行情研究、存货管理、产品质量控制、车间生产流程布局等。2.对一个经济部门或经济领域或经济问题的集中研究成果,如资源经济学、商业经济学、农业经济学、石油经济学、对税收、财政、通货膨胀问题的论述等。3.经济理论的研究和考察。如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数理经济学、动态经济学、福利经济学、经济思想史等。 限的,这就是稀缺性。“经济物品”指人类必须用代价才能得到的物品。 人类经济体制大体上经历了四种类型:1.自给自足经济,即每个家庭或者村落生产他们所需要的大部分物品,效率十分低下。2.计划经济,即生产资料由政府代表的国家所有,政府用行政计划来解决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如何生产、以及为谁生产等问题。3.市场经济,其基本特征是产权明晰,经济决策高度分散,资源配置和利用由市场价格机制决定。4.混合经济,经济的私人所有和国家所有相结合,自由竞争和国家干预相结合,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采用这种经济体制。 运用个量分析方法,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如何决定,分析的是资源配置问题。由于资源配置在市场经济中是通过价格机制决定的,故微观经济学理论又称价值理论。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作为考察对象,运用总量分析方法,研究社会总体经济问题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如何决定,研究这些经济变量的互相关系,这些变量中的关键变量是国民收入,因此宏观经济学又称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资产阶级经济学经历了重商主义、古典经济学、庸俗经济学、庸俗经济学后这四个阶段。 。第二次修改和补充出现于1936年凯恩斯出版了《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第三次修改和补充于1939年希克斯出版《价值与资本》提出了序数效用论。 优越性、和永恒性。第二,作为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上层建筑,西方经济学也必须为这一制度所面临的经济问题提供政策建议。

技术经济学知识点汇总

技术经济学 第一章 技术经济活动的四大要素:活动主体、活动目标、实施活动的环境、活动的后果。 技术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机会成本原理、经济效果原理、预见性原理、可比性原理、全局性原理、适用性原理。 技术经济分析的基本思路:确定目标、系统分析、穷举方案、评价方案、决策。 第二章资金的时间价值 第一节现金流量及分类 1.现金流量及定义 定义:特定经济系统在某一时点发生了使用权或所有权专一的现金或其等价物的数量。 资金的时间价值的大小取决于哪些因素: ①投资利润 ②率通货膨胀率 ③风险因素 资金时间价值的重要意义: 资金的时间价值表明,在不同时间点上对投资项目所投入的资金和获得的收益,它们的价值是不同的,为了获得经济效果的正确评价,就必须把不同时间点的资金换算成同一时点上的资金,然后在相同的时间基础上进行比较。 2.现金流量图:大小、方向、时点。 3.影响现金流量的经济活动:投资、筹资、经营。 现金流量:现金流量就是实际发生的现金收入和现金支出所构成的资金运动。现金流量=(年销售收入—销售成本)X(1—税率)+年折旧费 利息:占用资金所付出的代价(放弃使用资金所获得的补偿)。 利率:在一个计息周期内,所获得的利息额与借贷资金之比。 单利:仅以本金计算利息,所支付的利息与占用资金的时间、本金、利率成正比。复利:用本金和前期累计利息总额之和进行计息。 第三节资金的时间价值 1.定义:利率大于0时,随时间变化而产生的增值

本质:资金作为生产要素,再生产、交换、流通和分配的过程中,随时间的变化而产生的增值。 2.资金时间价值的计算公式: 3.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 实际利率:在规定的最小计息周期数的计息利率。 名义利率:利息期的实际利率与计息期此说的乘积 第四节等值 资金等值有两点值得注意: ①等值是以特定的利率为前提②在利率相同的情况下, 资金等值与资金数量、资金发生时间、利率三个因素所有关。 第三章经济评价方法 第二节盈利能力分析指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