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生的价值观与医学梦

姓名:高方铭学号:2014214670 班级:7班

医学生的价值观与梦想

阶梯教室里密密麻麻地坐着两百多号人,一样的身份却有着不同的成为医学生的缘由。有人希望得到妙手回春的成就感,有人希望能为家人解除病痛,有人希望能有稳定的物质生活无论怀……揣着怎么样的希望,究其根本,是医学生个人的价值观与其追求的梦想造就了现今纷繁庞杂的社会现实。就我们正在涉足的医学领域,因其所从事的工作对从业者有极高的道德要求,所以作为医学生我们的价值观与梦想也将接受严峻的考验。因此,医学生有正确的的价值观与对未来医学的梦想,对个人乃至家庭社会国家都是也将会是深远的影响。

在社会物质水平逐步提升的21世纪,各行业间激烈的竞争使得从业者的道德操守收到了极大的考验。而个人的道德操守取决于个人的价值观的形成,首先,我们要认识到个人的价值观一旦确立,便具有相对稳定性。但其次,就社会和群体而言,由于人员更替和环境的变化,社会或群体的价值观念又是不断变化着的。传统价值观念会不断地受到新价值观的挑战。作为个体,我们的行为由价值观来定向和调节。我们依据各自的价值观来评判事物对于我们意义的大小,从而形成各自不同的价值取向和价值追求。

众所周知,一个人价值观的形成可以追溯到他呱呱坠地的那一刻,

从那一刻起家庭和社会的影响便开始主导价值观的形成。报刊,电视,网络,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的公众人物……当一个人只能被动接纳时,环境所给予的天文数字信息量很难说是好事还是坏事。人生活在社会这个大环境中,社会核心价值体系不可避免地主导着每一个个体价值观的形成。说白了,所谓的价值观取向就是我们自己的潜意识判断,根据自己的判断做出的选择,借用著名电影《盗梦空间》所介绍的概念,潜意识深藏于人们大脑的最深处,它很难被改变,但一旦被改变,它会在你将来的生活中对你的各种活动产生不可逆的影响。价值观无疑是潜意识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们在大部分时间里几乎感觉不到它的存在,但它却在实实在在地作用于我们的学习、工作与生活。

拿眼下愈演愈烈的医患纠纷来说,病人与医护人员间的相互指责并不是简单的骂战,从各自的角度来看双方似乎都有自己的道理。从一方面上看,如今医疗领域的种种黑幕已经在广大患者心中生长成为对于院方的不信任心理,他们已经不愿再去细细分辨一个医生是不是坚守原则,而是简单地以社会上流行的一种病态的法则来评判医生的好坏。随之而来的是价值观念不对等的两方在诊疗过程中产生的摩擦:坚守底线的医生因为不收红包被家属质疑,偏偏手术又失败了;或是道德败坏的医生面对“不明事理”的病人及其家属的不作为态度。然而从另一个角度看,在面对亲人的疾病时,家人往往会出于最直接的亲情作出各种理想化的期望。而作为较为理性化的一方,医生的某些言语或举动在不经意间就会触及病人及其家属的心理底线。这也就

解释了为什么有时候医患纠纷并不是出自于医患双方价值取向的不同,而是出于知识层面或是理性程度的差异。这无疑是在提醒我们这些未来的医护人员:我们对于这个社会了解多少?我们是否对于人情冷暖知根知底?我们是否关注过人们在疾病来袭时最本能的要求?……

无论这个社会的核心价值体系经历如何天翻地覆的变化,作为一个医学生,我们的价值观永远只能以人的生命为重。没有病人所给予的诊费,医生自己都无法生存;但面对个别无力负担这一款项的病人时,我们将作出怎样的选择?面对物质和精神的矛盾,在有些时候我们别无选择,但在可以选择的情况下,个人的物质享受永远要为救死扶伤让路。这也许很难接受,但是你还是必须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强迫自己去达到这一要求。如果我们的潜意识允许我们暂时略去这个浮华的世界带给我们的种种诱惑,允许我们回归到每一项工作最本质的目的,一切也许会稍稍明朗起来:赚钱只是一种生存手段,不是目的。搞金融是为了社会经济秩序的稳定和长久发展,搞房地产是为了在耕作之外的土地上为人们提供遮风避雨的场所,做医生是为了让对更多可以挽回的生命得到救赎。

在商品经济社会,人们价值观已有所改变,医学不可避免地受到各种外来因素的影响,而这些同样影响着医学生的价值观。作为医学高等院校,除了培养医学生的医疗技术,还需要传授医学相关知识,培养医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医乃仁术,从事医生这份职业,

就要做好奉献的心理准备,因为不能牺牲小我,无以成就大我。此外,拥有再好的技术,不掌握沟通技巧也不是好医生,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一直在提倡正确的医德医风的原因了。

作为医学生的我们,也许看不清我们即将来所面对的种种,我们也许会对未来继续抱有小时候那样纯真的幻想,但至少我们拥有去认清自己内心,同时了解这个世界的机会。价值观也许是个过于空洞的哲学词汇,但深藏于我们心中的那份梦想与执着终将引导我们。不论路在何方,不论此时此刻我们能明白多少,不论你我是否真正对未来做好准备,我们必须向前,去探寻属于自己的那份真实,那份最初的梦。

“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句梦想宣言出自习近平总书记之口,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的中国梦。从习近平总书记说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开始,中国梦这个话题就被广泛谈及,于是全国各地也掀起了追逐“中国梦”的浪潮,极大的唤醒了国人心中的那个传奇的中国梦。“少年智则中国智,少年强则中国强”,所以我们的梦就是中国梦,中国梦就是我们的梦。我们都有自己的梦想,没有梦想的人就如同茫茫大海中的孤帆一样,随波逐流,没有方向。梦想就像远方的灯塔,闪烁着耀眼的光芒,照亮我们前进的方向,我们应该借助希望的光芒和凭借自己不懈地努力去实现那些美丽又崇高的梦……而我们医学生的梦想是什么呢?看到从古到今的医学人士与

各类疾病的斗争,我知道我的中国梦就是不断的探索与研究,战胜各种疾病,让人们都拥有健康的身体。从古到今,漫漫的医学长路,解决了无数的疑难杂症,但我们又因新疾病的出现而绞尽脑汁。不明而然,我的医学路要想拥有一番作为是多么的不易。

而作为医学生的我们,无需等到走向工作岗位就可以行动起来;医学生的“中国梦”是仁爱奉献之梦。做医生也许需要付出很多,而付出才能获得的这份欢欣就是报酬。医乃仁术,作为医学生的我们要敬畏生命的尊严,能帮助别人、挽救生命,就是医生最大的幸福,医学生的“中国梦”是医术进步之梦。孙思邈说习医之人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选择了医学就意味着终身学习,一生积淀。也许有时我们会厌倦基础课的乏味,会偷懒于实验课的训练,但想想古训和病人的期望,便不禁汗颜。

也许当前医患关系出现的某些畸形状态曾让我们沮丧失望,也许有时面对疑难杂症我们手足无措;也许夜以继日的工作让我们疲惫不堪。但是,在我们心中的最高处依旧坚定的留存着一份信仰,那就是救死扶伤,让更多的人脱离疾病的魔爪走出痛苦,让世界充满爱的气息。积极释放内心的正能量,社会就会多一份温暖,世界就会充满阳光,世界就会多一份希望。熟人皆知每个人的前途和命运都与国家的前途与命运紧密相连。

医疗行业确实存在诸多要解决的问题。不可否认的是,社会对医疗确实存在不满意的地方,而且医患矛盾、医疗纠纷较多,医生被致

伤致残致死的案例时而发生,不仅影响着医学生,还影响着在职医生,甚至影响社会稳定。但这都是暂时的,政府已在着手改善,并不断加大力度,未来的医疗环境值得我们期待。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各行各业的薪酬待遇都得到提高,但医生的劳动量在增加,工资待遇相对偏低。为此,中国医师协会也一直在呼吁要改善医生的生活条件,提高福利待遇。当然,对于一名刚刚工作的医生而言,其工资不可能一开始就达到令其满意的程度,了解这一点,有助于医学生调整心态,避免受到现实打击,存在太大心理落差。

由于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原因,我们国家的医疗水平地域发展不平衡、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的情况依然存在。偏远地区的医疗水平完全无法与大城市,尤其是北上广相提并论。因此,不难理解医学生不愿意到基层工作的想法。而要转变这种思想,更多的是需要政府采取鼓励措施,从工资、待遇、住房、晋升、进修、学习甚至生活等方方面面提供条件,促进相对落后地区医疗水平的发展,让基层医务人员可以安心工作,从而逐步实现医疗资源均等化,并让人人享受医疗卫生权利成为现实。总之,医改还是任重而道远,作为医学生我们虽然不能像国家决策者那样可以做出英明的决策,直接改善到我们的医疗环境,但是我们应该做好我们当下该做的事情,那就是将自己所学的医学知识,很好地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这句话很好地诠释了医务工作者的神圣使命和重大职责。面对遭受病患折磨的病人,救死扶伤是我们的天

职,当然也需要扎实的医学基础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因为在我们手中的是鲜活的生命。所以也注定漫漫学医路是艰辛的,虽然艰苦,但是我们既然选择了远行,便只顾风雨兼程。为人类的健康保驾护航,让人民生活的更加舒心,也应相信医生与患者终能相互理解,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作为一个医务工作者,我的梦想就是:用我们的医者仁心,谱写人间快乐,和谐,幸福的美丽乐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