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编辑与评论教学大纲

新闻编辑与评论教学大纲
新闻编辑与评论教学大纲

新闻编辑与评论教学大纲

新闻学专业《新闻编辑与评论》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050301004)

一、课程说明

1.课程学时、学分及分配

新闻编辑与评论的总学时为54,开课学期为4,周学时为3,学分为3。

2.课程类别

新闻学专业主干课

3..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考试,使学生较系统地了解新闻编辑和评论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对新闻编辑和评论的实际操作兴趣;能够运用版面设计语言把所学知识、技能加以叙述、解释、归纳和验证;掌握新闻编辑、评论的基本规律和技术要求,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理论和技能,独立进行新闻编辑,使学生具备初步的新闻编辑、评论能力。

4.参考教材与参考书目

1.参考教材

《现代新闻编辑学》蒋晓丽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新闻评论教程》丁法章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2.参考书目

《报纸编辑学教程》郑兴东陈仁风蔡雯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新闻评论学》杨新敏编苏州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5.教学重点与难点

编辑实务,即组稿、选稿、改稿、标题制作、版面设计是重点,稿件的修改与评论写作是难点。要使学生能够运用新闻编辑和评论的基本规律和技术要求,独立修改、编辑新闻稿件,拟订新闻标题,撰写评论。

6. 教学方法与手段:

(1)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在授课的过程中,教师避免采用灌输理论知识的

中国政法大学硕士研究生初试科目命题范围

中国政法大学硕士研究生初试科目命题 范围 中国政法大学2014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初试科目命题范围 科目 代码科目名称命题范围 111 单独考试思想政治理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240 德语大学德语教学大纲 241 法语大学法语教学大纲 242 西班牙语掌握2500个以上西班牙语词汇;掌握基本的西班牙语语法和表达习惯;初步了解西班牙语国家的文化知识。 243 意大利语欧洲语言参考框架A2水平 251 二外英语《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四级要求 252 二外俄语大学俄语教学大纲 253 二外日语大学日语教学大纲 254 二外德语大学德语教学大纲 255 二外法语大学法语教学大纲 256 二外西班牙语掌握4000个以上西班牙语词汇;掌握西班牙语语法和表达习惯;了解西班牙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及相应的国际知识;能够翻译一般难度文章,能够把握文章主旨,译文基本准确,表达通顺。 257 二外意大利语欧洲语言参考框架A2水平 261 单独考试英语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全国联考英语考试大纲 701 法学综合一法理学(40分):法理学导论。 宪法学(40分):中国宪法。 国际法学(40分):国际经济法(国际贸易法[含WTO]、国际投资法、国际技术转让、国际金融法、国际税法);国际公法(国际公法基本理论);国际私法(国际私法理论与制度、法律适用、国际民事诉讼、国际商事仲裁)。 行政法学(30分):行政法、行政诉讼法。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考研大军,研究生就业问题近年来也成为热点话题。官方发布的研究生总体就业率高达95%以上,但有的专业首次就业率甚至低至5.56%。究竟什么才是真实的情况,也许永远也无法知道,但多几个渠道了解信息,或许能在作决定时提供帮助。 七成高校研究生就业率超95% 凯程考研以"专业、负责、创新、分享"的办学理念,突出"高命中率、强时效性、全面一条龙服务"的特色,成为考研学子选择专业课辅导的首选。10年来已有千余位考生在凯程的帮助下顺利考取全国著名高校,引发业界强烈关注。 702 哲学综合一马克思主义哲学100分,选作50分(逻辑学专业选作逻辑学50分、其他专业选作现实问题的哲学分析50分)。

土地资源学 教学大纲

一、课程教学目的 土地资源学是研究土地资源的组成要素、类型特征、时空变异规律、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土地资源整治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等的应用型基础学科。通过课程讲授,使学生掌握土地资源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及方法,了解我国及世界土地资源分布的规律和特点,提高分析解决土地资源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内容、要求及学时分配

三、实践性教学内容、要求及学时分配 室内试验 要求:掌握学时:8学时 包括认读土地资源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地评价图、土地利用规划图、遥感图片相关系列图件;土地自然条件与利用现状调查;模拟开展土地适宜性评价训练。 野外综合练习 要求:掌握学时:8学时 认识土地资源构成要素及其组合关系,掌握土壤要素观察和样品采集方法。引导学生实地感知土地资源类型,以及不同地形地貌对土地利用的影响。加深学生对土地资源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培养基本技能及学习兴趣。

四、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及分工 该课程是一门专业基础课,也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交叉学科,是其他专业课如土地政策与法规、地籍管理、土地资源遥感、不动产估价、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市场与房地产开发等课程的前导课。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地质地貌学、土壤学等基础知识。 五、教学方式 录像讲授、章节自学、实验模拟、野外实习(录像演示)相结合。 六、成绩评定办法 章节自测、实验或实习报告、在线综合练习(或测试)考试加权评定。 七、教材及教参,期刊名称 教材: 王秋兵.土地资源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推荐使用教参: 刘黎明.土地资源学(第四版).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8 期刊: 1.《中国土地科学》 2.《资源科学》 3. 《自然资源学报》 4. 《 Land Use Policy》

《精细化工工艺学》课程教学大纲

《精细化工工艺学》课程教学大纲 授课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精细化工方向 学时数48 学分3分 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本课程是高等学校化工工艺专业精细化工方向的专业课程。本课程的任务主要是结合精细化工发展的重点及本学科的主要研究方向,重点讲述了表面活性剂、合成材料助剂等系列产品的合成原理、原料消耗、工艺过程、主要操作技术和产品的性能用途,为学生毕业后从事精细化工产品的生产和新品种的开发奠定必要的理论和技术基础。 二、课程教学内容 绪论(学时3) 要求深刻理解与熟练掌握的重点内容有:精细化工定义、分类及其特点。 要求一般理解与掌握的内容有:精细化工发展的重点和动向。 难点:精细化工定义及其应用 第一章精细化工工艺学基础知识(学时3) 要求深刻理解与熟练掌握的重点内容有:1、精细化工工艺学基础。2、精细化工工艺计算内容:物料、热量衡算和设备选型计算。 要求一般理解与掌握的内容有:精细化工的技术开发和发展策略。 难点:精细化工工艺学基础及物料衡算。 第二章表面活性剂(学时18) 要求深刻理解与熟练掌握的重点内容有:1、表面活性与表面张力、表面活性剂的分类、结构特点及其物化性质。3、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概况,羧酸盐型、硫酸酯盐型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生产路线及工艺路线;磺酸盐类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生产及工艺路线。4、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种类之胺盐型表面活性剂的生产路线和工艺路线;季铵盐型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6、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种类、生产方法及工艺路线。 要求一般理解与掌握的内容有:2、表面活性剂的应用性能介绍。5、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生产方法及工艺路线。7、磷酸盐类表面活性剂的生产及工艺路线。 难点:表面活性剂结构特点及其物化性质;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生产路线及工艺路线。 第三章合成材料助剂(学时12) 要求深刻理解与熟练掌握的重点内容有:1、合成材料助剂的定义、类别。3、增塑剂的定义、分类、增塑机理、增塑剂的性能要求、其结构与性能的关系,生产工艺路线。4、阻燃剂、抗氧化剂的作用机理、类别及生产工艺介绍。5、热稳定剂、发泡剂、抗静电剂的作用机理及合成生产工艺路线。 要求一般理解与掌握的内容有:2、合成材料助剂在塑料加工中的应用及发展概况。6、增塑剂的主要品种特点。7、阻燃剂、抗氧化剂的应用。8、热稳定剂、发泡剂、抗静电剂的分类、应用。 难点:增塑剂的增塑机理、结构与性能的关系,生产工艺路线。阻燃剂、抗氧化剂、

新闻评论学

《新闻评论学》 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是什么? 属新闻学专业基础教学课程。 教学目的:通过较系统学习与训练,学员基本上掌握新闻评论的原则与规律以及新闻评论史知识,较熟练地运用新闻评论方法与技巧。 二、学生能够学到些什么? 新闻评论是什么?有什么特点,有什么作用?新闻评论在媒介产品序列中的地位、与其他新闻产品样式的关系是什么?――这些都是新闻评论的理论范畴:较系统地讲解新闻评论学研究对象、新闻评论的特点、任务、作用、党性原则。定下基调,就不会犯评论写作中的一些错误,就知道如何鉴别好稿差稿。明确原则,就能够“带着脚镣跳舞”。(脚镣――政策法规、宣传纪律、受众兴趣、媒体传统、媒体技术手段、社会效益等) 新闻评论的过去、现在与未来。――这些是新闻评论史范畴:从历史发展看未来趋势,从历史发展深入理解新闻评论的概念、特点、功能、原则 新闻评论是如何产生的?怎样写新闻评论?――这些是技能、方法范畴:整体上如何运作;文章怎么写?即新闻评论的选题、立意、论证方法、谋篇、文风,各类评论写作以及评论工作者的修养等。 三、教师怎样教? 以讲解为主,同时强调授课与实践相结合,采用课堂小练习(每次一节课)、课外习作等练笔形式,并加强习作讲评,组织适当的讨论。 四、学生怎样学? 学生关键是要强化一种新闻评论的意识,要有评论的欲望。 要明确新闻评论的基本规律、基本原则;这些都是成功经验的总结,是系统化的知识,也是失败教训锤炼出来的。编辑、读者评价评论的标准往往是与这些规律、原则相一致的。更高的目标:在尊重规律和原则的同时力求突破创新,创造新的原则,打破常规。 五、怎样考核? 由于注重学习过程,所以平时成绩比重较大,占最终成绩的40%,期末考试卷面成绩占60%。平时成绩以作业练习和课堂出勤情况为主;期末考试分知识素养和技能两大部分。 四、每周授课内容安排 1、绪论(新闻评论学研究对象、学习意义) 2、新闻评论的特点 3、新闻评论的任务与作用 4、新闻评论的党性原则 5、报刊新闻评论简史(布置课外习作) 6、新闻评论的要素与品格 7、新闻评论的选题 8、新闻评论的立意 9、论证(一)方式方法 10、论证(二)驳论(布置驳论习作) 11、论证(三)逻辑推理 12、课堂练习兼习作讲评 13、新闻评论的标题 14、新闻评论的谋篇 15、新闻评论的文风 16、新闻评论的类型(布置短评习作) 17、思想评论与经济评论 18、广播电视评论 19、评论工作者的修养 20、复习迎考 教学内容提要 一、.绪论 (一)新闻评论学研究对象

《土地利用与规划》教学大纲

课程内容简介 土地利用规划是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专业教育课程,也是土壤学、资源环境管理等专业的重要骨干课 程。本课程系统地阐述了土地利用以及土地规划发展历史、现状、研究实践的进展和发展趋势。重点讲授土地规划的基础理论;从土地规划思想发展的角度,介绍了土地规划的哲学观以及自然-空间—人类社会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规划思想。分别选取代表性规划内容,介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和专项规划的规划模式、规划内容和编制方法。本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性结合非常紧密的课程,配合课程讲授,安排了 大量的实验、实习内容。 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讲授部分

(二)实验、实习部分 本地典型土地利用类型调查 目的:在学习相关内容后,通过该实践,学生能更好地关注土地利用的现实状况。 内容:通过直接观察,区分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选择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典型样本;总结、描述其用地特征,并拍照。 要求:同学们在自己的学习、生活、工作过程中,找到符合下列要求的土地利用类型,描述其特征,拍摄照片,并填写下表。至少要完成8种类型。 本地典型土地利用系统描述 目的:在学习相关内容后,通过本次实践,使同学们能更好地关注土地利用系统。 内容:通过直接观察,找出当地典型的土地利用类型;分析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上的资本情况;分析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上的劳动情况;总结、描述其特征,分析其构成要素; 要求:同学们在自己的学习、生活、工作过程中,找出本地典型的土地利用类型,并根据土地利用系统的构成,描述其特征,分析其构成要素。 本省土地利用系统分析 目的:在学习相关内容后,通过本次实践,使同学们能更好地关注土地利用的现实状况。实践原理。目前,各省市的土地利用规划均已编制完成并公布实施。通过阅读本省土地利用规划报告,可以了解本省的土地利用系统及分析结果,并根据给定材料进行分析训练。 内容:找到本省的土地利用规划;阅读本省土地利用规划报告,找出土地利用现状、人口与土地利用需求的情况;根据教学内容,进一步了解土地利用现状分析、人口预测与土地利用需求预测的方法;根据给定材料,进行土地利用现状分析、人口预测与土地利用需求预测;填写相关表格,完成相关报告。

《砼工艺学》课程教学大纲

《砼工艺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050441023 课程英文名称: Concrete Technology 课程总学时:48 讲课:48 实验:0 上机:0 适用专业: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 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10 一、大纲使用说明 (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 砼工艺是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主要讲述水泥与混凝土的基本组成、混凝土的基本性能、水泥与混凝土的性能检测,水泥与混凝土的生产工艺,以及混凝土的施工工艺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防范。本课程在教学内容方面除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教学外,着重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达到以下要求: 1.掌握硅酸盐水泥的组成以及特性; 2.掌握工程中水泥选用的方法; 3.掌握普通混凝土的组成及组成材料选用方法; 4. 具备配置普通混凝土的能力。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 1.基本知识:掌握水泥与混凝土的组成,生产工艺和施工工艺的基础上,初步进行生产工艺和施工工艺的设计,并能根据水泥和混凝土生产过程中的产品问题,进行弊病原因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 2.基本理论和方法:掌握硅酸盐水泥的基本组成,基本生产配方设计,掌握硅酸盐水泥的基本性能检测与后期性能调配;掌握普通混凝土的基本组成,组成材料的性能要求及特点,新拌混凝土的基本工作性能,硬化后混凝土的基本性能和混凝土耐久性的指标,以及如何通过施工工艺进行三方面性能的调整;掌握普通混凝土的实验室配合比设计和施工现场配合比设计的方法,并能理顺两者之间的关系;在掌握普通混凝土知识的基础上进行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 3.基本技能:具备初步进行水泥生产工艺设计和混凝土生产工艺设计的能力;具有利用本课程基本知识进行工程应用初步能力。能够独立进行水泥基本性能检测、混凝土配制。 (三)实施说明 1.教学方法:以基本理论——基本原理——应用及结果分析为主线,对课程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着重讲解。由于本课程既具有理论性又具有实践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实例锻炼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采用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教授学生学会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处理好重点与难点,将各种测试方法的实际应用纳入教学过程,使学生能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实例和作业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强化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自学能力。 2.教学手段:本课程属于专业课,在教学中采用电子教案、CAI课件及多媒体教学系统等先进教学手段,以确保在有限的学时内,全面、高质量地完成课程教学任务。 (四)对先修课的要求 本课程的教学必须在完成先修课程之后进行。本课程主要的先修课程有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物理化学、无机材料科学基础等。本课程将为毕业设计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五)对习题课、实验环节的要求

土地法学教学大纲

《土地法学》课程简介 安顺学院 课程名称:土地法学课程编号: 070021 英文名称: Land Law Theory授课对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学生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先修课程:土地经济学 学时:36学分:2 课程简介: 土地法是国家制定的关于调整人们因占有、使用、利用土地而发生的各种土地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土地法学是以我国现行的土地政策,法律为依据,研究土地法律规范的制定,遵守和执行等方面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是法律理论和法律实践相结合的实用课程,是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主干课。 其内容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土地法学基础理论。包括土地法学研究对象和内容体系,土地法律关系,土地所有权和土地使用权、土地相邻关系等;第二部分:土地利用法律制度。包括耕地保护法律制度、建设用地法律制度和国有土地有偿使用法律制度;第三部分:土地行政法。包括土地行政执法和土地监察、法律责任、土地行政复议、土地行政诉讼等。 建议选用教材: 《土地法学》王守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第1版 (2011年6月1日) 主要参考书目: 1.《土地法学》王文革,复旦大学出版社; 第1版 (2011年6月1日) 2.《土地法学》沈守愚,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2 考核方式:考试 成绩评定:平时成绩占30%,考试成绩占70% 执笔人:殷清慧 编写时间:2014年2月

《土地法学》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教学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任务 土地法学是研究土地法治的科学,其任务是以我国土地基本国情为基础,研究我国的土地法基础理论、土地使用权规则、土地管理规则、土地法实施规则等相关土地法律制度和土地政策,为土地立法、执法、司法提供理论基础、分析方法、规则体系和操作规程。它是法学体系中的一门独立学科,是我国法学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二、课程的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课程为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要求学生掌握土地法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熟悉国家有关土地利用与管理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明确土地立法的原理、原则,理解其适用范围,并能在实际工作中正确运用;通过学习,能进行独立的思考并解决实际中遇到的问题。 土地法学是经济法学的子学科,同时本课程涉及土地产权制度和土地行政执法,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具备民法学、经济法学、行政法学和行政诉讼法学的基本素养,它们对于学好本门课程有重要的支撑和辅助作用。 三、课程的内容与学时分配

《化工专业英语》课程教学大纲

《化工专业英语》课程教学大纲 制定人:门勇教学团队审核人:门勇开课学院审核人:饶品华 课程名称:化工专业英语/ Special English for Chemical Engineering 课程代码:040341 适用层次(本/专科):本科 学时:32 学分:2 讲课学时:32 上机/实验等学时:0 考核方式:考查 先修课程:大学英语 适用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等 教材:胡鸣刘霞,《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英语》,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 主要参考书: 董坚,化学化工专业英语.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本科生的学科基础选修课,是在本科生公共外语学习基础上,围绕化学工业、化工工艺、化学工程以及化工前沿领域等专业知识,着重学习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英语的表达、写作和翻译技巧。在学习中,特别注重对专业知识和专业术语表达方式的掌握和理解。本课程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化工专业英语阅读、翻译和写作能力,一定的听说能力,使学生能以英语为工具,获取化工专业科学研究所需信息。能阅读本专业的英语科技资料,并为进一步提高英语水平打下基础。 二、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本课程主要分为“化学工业”、“化工工艺简介”、“化学工程”和“化工前沿领域”四大部分。具体内容和基本要求如下: (一)化学工业(Chemical industry) 学习目的和要求:主要介绍化学工业的起源、发展历史和包含的内容。通过学习,掌握相关专业英语词汇和语法现象,一些常用术语的英语表述方法,初步熟悉专业英语的翻译方法,了解化学工业发展历程。 重点和难点:英语专业词汇,相近词义的辨析,英译汉方法,长句的分析和理解。 工业催化剂概述 (二)化工工艺简介(Chemical Technology) 学习目的和要求:主要介绍化工工艺概论,结合典型化工工艺过程,介绍有机和无化学品的原料来源及生产工艺方法,学习、掌握相关专业英语词汇和语法现象及一些专业术语的英语表述方法,。 重点和难点:英语专业词汇,特殊的句子和语法现象,英译汉方法。 (三)化学工程(Chemical Engineering) 学习目的和要求:主要介绍化学工程的定义、历史,化工单元操作,研究方法和发展趋势。

《新闻评论》教学大纲

《新闻评论学》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新闻评论写作适用层次、专业:本科、新闻学 学时:64 学分:4 课程类型:必修课课程性质:专业课 先修课程《新闻写作学》 一、课程的教学目标与任务 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新闻评论的一般原理,掌握新闻评论写作的基本程序和常见新闻评论的常用技法。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比较全面、系统地了解新闻评论的涵义、历史与现实,掌握新闻评论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明确新闻评论员应具备的素质,全面了解目前中国报刊评论、广播评论、电视评论、网络评论的发展现状,学生通过这些方面的学习,将较好地掌握现代新闻评论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二、课程讲授内容与基本要求 (一)新闻评论概论(总学时:4;理论学时:4;实验学时:0) 1. 具体内容:新闻评论的定义、新闻评论的种类、新闻评论的根本特征。新闻评论是传播的旗帜和灵魂,把“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作为自己的根本任务。 2. 基本要求:(1)了解新闻评论的基本概念与本质。 (2)理解新闻评论在新闻传播中的地位、功能与作用。 (3)了解新闻评论的样式演变。 (4)理解新闻评论的实践。 (5)了解新闻评论的不同分类。 3. 重点、难点: 重点:熟悉新闻评论的基本概念,理解新闻评论的本质。 难点:提高自身撰写新闻评论的素养。 4. 说明:注重教材中的应用部分,避免和新闻写作课程中的内容过多重复。 (二)新闻评论的要素(总学时:8;理论学时:6;实验学时:2) 1. 具体内容:(1)新闻评论的结构:组织安排文章内容的具体方式; (2)新闻评论的选题:新闻评论的选题,就是选择新闻评论所要评论的事物或所要论

述的问题,他规定着评论的对象与范围。要努力学会从现实生活中选题。好的论题,应触及现实、富有新意,面向局、准而有当,大中取小,以小见大。 (3)新闻评论的论点、论据、论证:论证,就是摆事实、讲道理,以证明评论的论点是正确的。成功的论证,应当是解说得使人信服,论述有条不紊,议论严格周密,思想过渡首尾一致。论证的方式,分立论、驳论两大类。所谓立论,就是从正面解释客观事物的本质含义,以证明作者的看法、主张正确。所谓驳论,就是以反驳他人的错误关点为主,在反驳过程中传播真理。逻辑论证的手段是逻辑推理。在新闻评论写作中,常用的逻辑推理形式有直接推理、演绎推理、归纳推理和类比理四种。 2. 基本要求:(1)了解新闻评论的要素。 (2)了解新闻评论的结构。 (3)了解新闻评论的选题标准。 (4)理解新闻评论的论点、论据、论证以及相互关系。 3. 重点、难点: 重点:新闻评论要素的演变、新闻评论结构演变的规律、新闻评论的论点、论据与论证。难点:新闻评论选题的范围和方法;新闻评论的立论与论证方法。 4. 说明:对于涉及职业技能技巧的内容应作为重点,讲精讲透。 (三)报刊评论(总学时:10;理论学时:6;实验学时:4) 1.具体内容:(1)报刊评论的特点与写作要求。 (2)社论。社论是代表报社、杂志社或通讯社编辑部就某一重大问题发表的言论。政党机关报的社论代表的言论。政党机关报的社论主办该机关报的党的领导机关的意见。社论的任务是,直接的、理论联系实际地阐述当前形式和党的方针政策,及时传达党的指示精神,部署工作;对过内外重大政治事件和社会生活中具有代表性、方向性的事物加以评述,表明编辑部对此的认识和看法;以重大节日和纪念日为依托,就全局问题发表议论,分析形势,提出任务。社论写作的基本要求,一是选择恰当的论题,提炼在政治上明确和尖锐的主题思想。二是针对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评论,把道理说的既深刻又透彻,让人心悦诚服。三是树立正确的文风,力求把社论写得短而精粹,质朴感人,编辑部文章,是由社论发展而来的,比社论更有分量,更有影响力,规格更高。它是专门就国内外政治、思想方面的重要问题、重大事件发展的政策性言论。 (3)评论员文章。是报刊、通讯社等使用较多的中型评论体彩,代表媒体编辑部的声音,其重要性仅次于社论,规格介于社论和短评之间。

《土地科学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土地科学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Specialty Introduction 课程编号:08075101 适用专业:土地资源管理专业 学时数:16 学分数:1 执笔者:审核人: 修订日期:2008年6月 一、课程的性质与目的 本课程是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入学的专业导论课,为必修课程。其任务是使学生了解土地资源管理的主干课程以及相关课程的学习方法。并为以后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基础。并对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产生浓的兴趣。 二、课程教学内容 1.土地和土地科学(2学时) 主要内容:土地简介、土地科学简介、土地科学和其他科学的关系以及我国土地科学的历史、现状和发展方向。 了解土地的概念,土地的属性,掌握土地的科学的学科体系以及与土地科学和其他学科的关系。 (教学方式:讲授2学时) 2.土地资源学(2学时) 主要内容:土地资源学简介、土地资源的研究简史及发展前景、我国土地资源介绍。 掌握土地资源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教学方式:讲授2学时) 3.土地经济学(2学时) 主要内容:土地的供给与需求,地租与地价理论,土地金融与土地税收,土地报酬递减规律及规模经济原理。 掌握土地的供给与需求,地租与地价理论;了解土地金融与土地税收,土地报酬递减规律及规模经济原理。 (教学方式:讲授2学时) 4.土地利用规划学(2学时) 主要内容:土地利用规划的概念,土地利用规划的基本原理,土地利用规划总述及土地利用专项和详细规划。 掌握土地利用规划的概念,土地利用规划的基本原理;了解土地利用规划总述及土地利用专项和详细规划。 (教学方式:讲授2学时) 5.土地法学与土地行政学(2学时)

主要内容:土地法学理论与体系、土地法的渊源及其与其他部门的关系、土地产权制度;土地行政的概念与职能,土地行政组织与土地行政方法。 掌握土地法学理论与体系、土地行政的概念与职能;了解土地行政组织与土地行政方法。 (教学方式:讲授2学时) 6.地籍学(2学时) 主要内容:地籍制度、土地调查与土地分等定级、不动产登记。 掌握土地调查与土地分等定级;了解地籍制度;理解不动产登记。 (教学方式:讲授2学时) 7.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2学时) 主要内容:可持续发展理论、土地资源与可持续利用、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 理解土地资源与可持续利用;掌握可持续发展理论 (教学方式:讲授2学时) 8.国土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与土地信息系统(2学时) 主要内容:国土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土地信息系统构建。 了解国土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土地信息系统构建。 (教学方式:讲授2学时) 附:学时安排表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一课堂讲授为主,应根据学生平时听课的情况以及作业情况适当安排课堂讨论与习题课,采用精讲多练、加强课后答疑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熟练掌握课程内容。 (一)课堂讲授 本课程以土地资源的学科为基础,由于学时比较少,授课时应精讲,重点讲土地资源管理的主干学科。通过有限的学时,使学生尽快掌握土地资源管理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并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学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课堂讨论

环境规划学课程教学大纲

《环境规划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情况 课程编号: 课程英文名称:Environmental Planing 授课对象:环境科学专业本科学生 开课学期:第七学期 学时数:26 学分数:1.5 课程性质:限选专业课 考核方式:考试 先修课程:《环境监测》、《环境影响评价》、《环境经济学》 开课教研室:环境科学教研室 执笔人:彭举威 二、课程教学目标 1.任务和地位 本课程属环境科学管理的一个分支学科,是环境科学专业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环境规划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以及环境规划的技术方法。 2.知识要求 本课程系在《环境监测》、《环境影响评价》和《环境经济学》的基础上,来对环境规划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与基本技术方法进行讲解,尤其对水环境、大气环境污染、土地资源保护、固体废物管理、城镇环境等方面的规划。因此学生应具有现代数学、几何学、环境监测的基本方法、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和环境保护法的基本知识。 3.能力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了解环境规划的基本概念、环境规划的基本理论;

掌握环境规划方法与技术,尤其是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地资源保护、固体废物管理、城镇环境方面的规划。对各类社会形为具有独立制订规划方案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和学时分配 1.教学内容及要求 了解环境规划基本概念、基本特征与原则; 了解环境规划的理论基础和内容; 掌握环境规划的技术方法; 掌握水环境、大气环境污染、土地资源保护、固体废物管理、城镇环境的规划的基础、技术措施; 了解环境规划决策支持系统。 2.时间分配和进度

3.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本课程教学重点是: ①水环境规划; ②大气环境规划。 本课程教学难点是: ①环境规划的技术方法; ②规划方案的综合制订与评价。 4.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本课程是在《环境监测》和《环境影响评价》等课程的学习基础上,对环境规划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进行介绍,重点在于讲解环境规划的技术措施,尤其对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地资源保护和固体废物管理规划,所涉及到的预测方法在《环境监测》和《环境影响评价》中有所讲解的,本课程将不作祥细讲解。 5.建议使用教材和参考书目 建议使用教材:《环境规划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建议参考书目:《21世纪城市规划管理》东南大学 《城市环境规划》武汉大学 四、大纲说明 1. 本课程的重点应放在第1-6章环境规划的概念、环境规划的技术方法、水环境规划和、大气环境影规划的学习,而对土地资源保护规划、固体废物管理规划和城镇环境规划的学习以自学为主的方法来完成,对学生不理解的问题统一讲解。在学习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应在课堂上多举些实例来加强学生对环境规划的认识,增强学生对环境规划的个人能力。 2.对重点的章节留作业(习题在20道左右),认真批改,并在课堂讲解作业中存在的共性问题。 3.习题课、讨论课安排3学时,讨论课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化工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化工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一、 课程的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 设计是工程技术的起点,设计是工程师的基本技能。只有运用先进设计工具的工程师才能实施先进的工程设计,从而孕育出先进的工程技术成果。 本课程是学科工程技能训练课程,学生通过面向设计项目的实践学习过程,学习现代(化工专业)设计方法与工具,了解化工设计工作程序、工作内容、设计文档编制方法,从整体上实践学习化工设计的全过程,并初步掌握一种通用和一种化工专业CAD工具软件,以及基本的化工CAD方法,培养综合运用化学、热力学、单元操作、化学工艺学、化学反应工程、化机与设备、仪表与自控等化工专业基础理论解决具体工程问题的能力。 二、 相关教学环节安排 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教学课程,在教学安排上具有以下特点: 1、教学过程面向模拟设计项目,以围绕完成项目进行的自主学习为核心学习手段; 2、通过系列专题讲座对同学的实践过程进行宏观指导; 3、通过分组和个别辅导对同学的实践过程进行微观指导; 4、举行阶段性设计成果报告会,培养交流能力,督导教学过程有序进行; 5、采取项目组合作承担项目的工作方式,培养团队工作精神和组织领导能力; 6、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技术,在校网范围内实行网上无纸教学过程; 7、考试采用上机实作的方式进行。 三、 课程主要内容及学时分配 平均每周课堂讲授2学时,实践教学4学时。 主要内容: 绪论(课堂讲授学时:1) –课程的意义、内容、性质、任务、目标 –教学模式与方法、考核、实施计划 第1章化工设计概论 (课堂讲授学时:4,实践教学学时:8) 1.1化工设计的类别和任务 1.1.1化工过程设计与化工厂设计 1.1.2化工设计阶段的划分 1.2化工设计的内容和工作程序 1.2.1项目可行性研究 1.2.2化工过程概念设计

新闻编辑与评论教学大纲

新闻学专业《新闻编辑与评论》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050301004) 一、课程说明 1.课程学时、学分及分配 新闻编辑与评论的总学时为54,开课学期为4,周学时为3,学分为3。 2.课程类别 新闻学专业主干课 3.?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考试,使学生较系统地了解新闻编辑和评论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对新闻编辑和评论的实际操作兴趣;能够运用版面设计语言把所学知识、技能加以叙述、解释、归纳和验证;掌握新闻编辑、评论的基本规律和技术要求,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理论和技能,独立进行新闻编辑, 使学生具备初步的新闻编辑、评论能力。 4.参考教材与参考书目 1.参考教材 《现代新闻编辑学》蒋晓丽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新闻评论教程》丁法章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2.参考书目 《报纸编辑学教程》郑兴东陈仁风蔡雯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新闻评论学》杨新敬编苏州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5.教学重点与难点 编辑实务,即组稿、选稿、改稿、标题制作、版面设讣是重点,稿件的修改与评论写作是难点。要使学生能够运用新闻编辑和评论的基本规律和技术要求,独立修改、编辑新闻稿件,拟订新闻标题,撰写评论。 6.教学方法与手段: (1)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在授课的过程中,教师避免采用灌输理论知识的方式,而是采用提问和分析的方式,循序渐进地诱导、启发、鼓励学生对问题和现象进行思考、讨论,再山教师总结、答疑,做到深入浅出、留有余地,给学生深入思考和

进一步学习的空间,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2)采用参与式教学法。改变传统的单纯依赖教师讲授的方法,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就教师的讲授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对问题和现象表达自己的看法。而通过小组讨论、专题汇报、小组辩论、情景模拟等方式,学生可以变被动听课为主动学习,既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也有利于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和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的提高。 (3)采用互动式教学法。教师提出问题或现象,启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可以实现教学互动;而小组讨论、角色模拟的方式则可以起到学生之间相互启发的作用,进而又促进了教学。教学相长,扩展了教学的深度与广度。 (4)采用案例教学法。在讲解过程中结合案例,加深学生对基本理论的理解和认识。同时将案例分析作为对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检验,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资料检索和问题分析,并提出小组意见,加强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同时也能起到相互启发的效果。 7.考核方法与要求 考试采用闭卷方法,用百分制计分,试题以试卷库或者试题库为准。本课程成绩分为平时考核与期末考试两部分,平时考核成绩一般占总成绩的50%,期末考试成绩占50%o考试题型一般有填空、单项选择、名词解释、简答和论述。 8.实践性教学内容安排 课上与课下相结合,有LI的、有讣划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创新活动。新闻学教育是一宽口径知识、重实践能力的培养模式。拓宽知识面,调动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创新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开发各种潜能,培养创新能力。结合专业学习特点,倡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加校内外的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拓宽自己的专业知识面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9.先修课程与后修课程 先修课程:传播学概论、采访学、写作学、新闻摄影后修课程:广播电视编辑、新闻史、新闻事业管理。 10.其他有关说明 大纲只是教学内容的重点与纲领性提示,在教学时不可拘泥于教材。 二、课程教学内容第一章新闻编辑概述 第一节新闻编辑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土地管理学》教学大纲

《土地管理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土地管理学是一门专业基础课。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土地管理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增强应用土地以及相关的原理和方法来分析并解决土地相关问题的能力,并为以后学习有关的后继课程奠定必要的基础。 二、课程基本要求 使学生掌握土地管理学中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能独立阐明这些基本概念和原理并运用这些基本原理来研究一定社会生产方式下的土地关系和土地利用规律。培养学生从土地现象和实际生活中提出(发现)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包括进行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能力和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本门课程与其他课程关系 土地管理学是管理科学的一个分支科学,其内容是后续的土地以及房地产相关专业课程的良好基础。 四、主要教学方法 主要以课堂讲授为主,配合相应的习题和课堂讨论。 五、考核方式 本课为考试课,其中考试(笔试闭卷)占60%、平时成绩占40%。 六、推荐教材及参考书 《土地经济学》毕宝德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 七、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章绪论(4学时) §1-1 土地的基本概念 §1-2 土地、人口、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1-3 土地管理的基本概念 §1-4 土地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要求: 1.掌握:土地和土地管理的基本概念,土地的双重属性、功能和基本特性以及土地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第二章土地管理原理(4学时) §2-1 人本管理原理 §2-2 系统管理原理 §2-3 动态管理原理 §2-4 管理效益原理

要求: 1.理解:土地管理四大原理的基本知识。 第三章土地管理的一般过程(1学时) §3-1 土地管理目标的设置 §3-2 土地管理的组织设计 §3-3 土地管理职能运作 要求: 1.了解:土地管理学的内容和研究方法、土地管理的一般过程。 第四章地籍管理(6学时) §4-1 地籍管理概述 §4-2 土地调查 §4-3 土地分等定级 §4-4 土地登记 §4-5 土地统计 §4-6 地籍档案管理 要求: 1.掌握:地籍和地籍管理的概念、分类、土地调查的内容、地籍调查的单元和内容;土地分等定级的原则和方法体系、城镇土地分等定级的原则、方法和体系、城镇土地定级程序、定级因素选择及权重的确定、土地定级单元的划分、土地定级因素分值的计算和土地级别初步划分。 2.理解:土地登记的概念、类型和原则、内容、程序,土地变更登记的内容、程序以及国外及地区土地登记制度和土地统计的概念。 3.了解:地籍的作用、内容、原则、地籍调查的工作程序;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基本内容和主要成果、农用地分等定级以及地籍档案管理的一般流程。 第五章土地权属管理(6学时) §5-1 土地制度与土地产权 §5-2 土地权属管理的任务和内容 §5-3 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的确认 §5-4 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流转管理 §5-5 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流转管理 §5-6 土地征用 §5-7 土地权属纠纷的调处 要求: 1.掌握: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转让和出租的概念、特征、原则、出让年限、方式和程序;土地使用权抵押的概念及作用、法律规定、抵押合同的相关事项;土地征用的概念、特征、特点、程序、征地补偿与安置标准、征用土地与农用地转用的审批权限。 2.理解: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流转的形式及其管理和土地权属纠纷的概念及其产生的原因、调处的原则和依据以及程序。 3.了解:我国现行的土地所有制度、土地使用制度、土地产权的涵义和基本特性;我国土地所有权、使用权的涵义、主体、客体和内容以及土地权属管理的任务和内容。

化工工艺学课程简介

化工工艺学课程简介 《化工工艺学》是化工及相关专业一门重要技术基础课。《化工工艺学》课程适应高等教育发展需要,以培养高等工程技术应用性人才为目标,以化工工艺为主线,突出“宽、精、新、用”思想,即强调口径宽阔、简明精练、新技术新工艺、应用型实用化,使课程体系更加科学化,教学容更加合理化,便于学生熟悉和掌握生产第一线生产技术岗位所必需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有机化工、无机化工、精细化工、高分子化工、煤化工、石油加工、生物化工等各方面理论和知识有机统一,形成完整的大化工系统知识体系,体现一定的科学性、先进性、完整性、充实性,奠定现代化工工艺技术基础,满足企业生产第一线必需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 个人简介 景崮,男,1949年7月生,中共党员,副教授,1982年毕业于师大学化学系,82年起在师学院化学系工作至今,一直致力于从事化学教育和教学研究,主讲课程有:《化工基础》、《化工原理》、《绿色化学与化学工业》、《化工工艺学》。研究方向:化学工程及化学工艺。近年来撰写论文20余篇,并从事了化工生产的科技实践。

《化工工艺学》课程教学大纲 (Chemical Technology) 课程编号: 学时数:32 学分数:2 适用专业:应用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 1、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是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本科生学习的专业课。本课程从化工生产的工艺角度出发,运用化工过程的基本原理,阐明化工工艺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介绍典型产品的生产方法与工艺原理、典型流程与关键设备、工艺条件与节能降耗分析。通过本课程学习,培养学生应用已学过的基础理论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了解当今化学工业概貌极其发展方向;掌握化工过程的基本原理,典型工艺过程的方法、原理、流程及工艺条件;了解化工生产中的设备材质、安全生产、三废治理等问题。以便学生在以后的生产与开发研究工作中开拓思路、触类旁通、灵活应用,不断开发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和新设备,降低生产过程中的原料与能源消耗,提高经济效益,更好地满足社会需要。 2、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重点放在分析和讨论生产工艺中反应、分离部分的工艺原理、影响因素、确定工艺条件的依据、反应设备的结构特点、流程的组织等。同时,对工艺路线、流程的经济技术指标、能量回收利用、副产物的回收利用以及废物处理作一定的

新闻评论学课程教学大纲

贵州民族大学 《新闻评论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教学的目的和任务 新闻评论学是一门政治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应用新闻学。新闻评论作为新闻宣传的基本手段之一,是新闻报道的延伸、拓展和深化,应用和写作新闻评论是新闻工作者的一项基本功。新闻评论是媒体的“旗帜和声音”,它的重要地位和独特功能,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认识。本课程结合理论与实践,全面教授当代新闻评论写作的学与术,涵盖新闻评论学的科学原理、写作的基本程序和常用技法。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较为全面地了解新闻评论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熟悉新闻评论写作或制作的基本程序;掌握新闻评论各类体裁、样式的概念、特点及写作或制作的要求与方法;能够运用新闻评论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分析新闻评论作品,并为新闻评论拟制或改写标题,进行部分评论体裁(小言论、时评、编者按语、短评、杂文、主持人评论等)的写作或制作。 二、课程教学要求 学生通过学习该课程,能够掌握新闻评论学的基本原理、评论写作的基本程序和常用技法;能为将来从事的新闻工作提供思想理论指导,可以掌握一定的新闻评论知识,并通过各种评论形式的练笔提高实际写作能力。 三、课程考核形式和标准 考试采取“开卷”的方式进行。

课程考核成绩以百分制计算,由平时成绩与期末成绩构成,平时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30%,期末成绩占总成绩的70%,两者合计即为课程学习成绩,60分为及格。 四、课程教学时数分配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明确新闻评论学的学科性质、基本内容和学习意义,了解本门课程的教学要求和学习方法。 【重点难点】 本课程的研究对象及基本内容 【教学内容】 第一节学科性质与基本内容 一、新闻评论学二、研究对象三、学科性质四、基本内容 第二节学习意义与教学要求 一、学习意义二、教学要求 第二章新闻评论的特点与作用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明确本章基本内容、基本要求与基本知识点;了解有关新闻评论

《区域规划》课程教学大纲

《区域规划》课程教学大纲 Real Estate Economics 课程编号:08075105 适用专业:土地资源管理 学时数:48 学分数:3 执笔者:段国兵审核人: 修订日期:2009年6月 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本课程是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一门主要专业基础课,为必修课程。要求学生通过课程的学习,了解和掌握区域分析和评价的理论与方法,区域产业规划布局,区域基础设施规划布局,区域城镇体系规划,城市环境规划等,并且能够结合区域发展条件进行分析和优势判断。 二、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章:概论(2学时) 【主要内容】区域规划与城市规划概念解析,区域规划理论的演进,城市规划发展中的区域规划观念建立与运用,案例分析。 【基本要求】理解“真正成功的城市规划必须是区域规划”的观念,了解区域规划理论的发展变化,熟悉城市规划理论与区域规划发展的关系,掌握城市规划设计中区域观的内涵。 【教学重点】城市规划理论与区域规划发展的关系。 【教学难点】区域规划思想与方法在城市规划设计中的运用 第二章:区域与区域规划(4学时) 【主要内容】区域的概念;区域科学;区域分析的概念、内容和方法;区域研究的意义、内容和特征;区域规划的概念、发展、特点和类型,区域规划与其他相关规划之间的关系,区域规划的内容和任务。 【基本要求】熟练掌握区域和区域规划的概念,掌握区域分析的方法,理解区域科学和区域研究发展以及区域规划与其他规划之间的关系,熟悉区域分析的内容和区域规划的内容,了解区域规划的类别和任务。 【教学重点】区域与区域规划的概念、区域分析的内容与方法。 【教学难点】区域分析的内容与方法,区域规划的类别、内容。 第三章:区域发展理论(8学时) 【主要内容】区域发展条件和经济发展的分析,劳动地域分工理论;区域发展战略主要内容、战略决策和战略模式;区域经济空间发展理论:平衡与不平衡发展理论,增长极理论,点—轴理论,圈层结构理论,核心—边缘理论,梯度推移理论,倒“U”字理论和生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