辐射基础知识

辐射基础知识
辐射基础知识

一、放射性基本常识

1.1 放射性与射线

自然界中存在的各种各样的物体,大的如宇宙中的星球,小的如肌体的细胞。都是由各种不同的物质组成的。

物质又是由无数的小颗粒所组成的。这种小颗粒叫做“原子”,由几个原子还可以组成较复杂的粒子叫分子。如水,就是由二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化合成一个水分子。无穷多的水分子聚在一起。就是宏观的水。

原子虽然很小,它仍有着复杂的结构。原子由原子核和一定数量的电子组成。原子核在中心,带正电。电子绕着原子核在特定的轨道上运动,带负电。整个原子的正负电荷相等,是中性的。原子核内部的情况又是怎样的呢?简单地讲,原子核是由一定数量的质子和中子组成。中子数比质子数稍多一些。两者数目具有一定的比例。

一个原子所包含的质子数目与中子数目之和,称为该原子的质量数。它也就是原子核的质量数。简单归纳一下:

质子(带正电,数目与电子相等)

原子核

原子中子(不带电,数目=质量数-原子序数)

电子(质量小,带负电,数目与质子相等,称为原子序数)原子的化学性质仅仅取决于核外电子数目,也就是仅仅取决于它的原子序数。我们把原子序数相同的原子称作元素。

有些原子,尽管它们的原子序数相同,可是中子数目不相同,这些原子的化

学性质完全相同。而原子核有着不同的特性。例如:1

1H、2

1

H、3

1

H,它们就是元素

氢的三种同位素。又如:

59Co和60Co是元素钴的两种同位素。

235U和238U是元素铀的两种同位素

自然界中已发现107种元素,而同位素有4千余种。

原子核里的中子比质子稍多,确切地说,质子数与中子数应有一个合适的比例(如轻核约为1:1,重核约为1:1.5)。只有这样的原子核才是稳定的,这种同位素就叫做稳定同位素。如果质子的数目过多或过少,也即中子数目过少或过

多。原子核往往是不稳定的,它能够自发地发生变化,同时放出射线和能量。这种原子核就叫做放射性原子核。它组成的原子就叫做放射性同位素,如59Co是稳定同位素,60Co是放射性同位素。

放射性同位素分为天然和人工两种。天然的就是自然界中容观存在的。如铀、钍、镭及其子体;以及钾、钙等等。人工的就是通过人为的方法制造的。如利用反应堆或加速器产生的粒子打在原子核上,发生核反应,使原子核内的质子(或中子)数目发生变化。生成放射性同位素,60Co就是把59Co放在反应堆里照射。吸收一个中子后变成的,所以60Co就是人工放射性同位素。

放射性原子核通过自发地变化,放出射线和能量,同时自己变成一个新的原子核。这个过程叫做放射性衰变。

绝大多数放射性原子核衰变时主要放射三种射线(或称粒子),一种叫做α

He,带有两个单位的射线,它就是由2个质子和2个中子组成的氦原子核。即1

2

正电荷,质量数为4。另一种叫做β射线,它是高速运动的电子。带1个单位的负电荷,第三种叫γ射线,它是一种电磁波,不带电,放出哪种射线就叫做哪种衰变。

常见的放射性衰变方式有α衰变、β衰变、γ衰变。

(1)α衰变

放射性核素自发的放射出α粒子(射线)而生成另一种核素的过程称为α衰变。α粒子实际上是一个氦原子核,它由2个质子和2个中子组成,带2个单位正电荷。

有些原子核经α衰变后形成的子体核处于激发状态,它需要向基态跃迁并放出γ射线。

(2)β衰变

放射性核素自发的放射出高速电子(β射线)而生成另一种核素的过程称为β衰变。

β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较强,在介质中能量损失较快,穿透力较弱,为了防止β射线产生大量轫致辐射,通常用地原子序数的材料屏蔽,如铝、有机玻璃等。能量较高的β核素体表沾染会对皮肤产生外照射,严重沾污可能会烧伤皮肤;内污染会对组织或器官产生一定照射。

(3)γ衰变

γ射线是一种波长很短的电磁波,即光子流,不带电。所以γ射线与普通无线电、可见光的实质是一样的,都是由电磁波构成。

由于γ光子不带电荷,且不易被其他物质吸收。通过障碍物时,能量的损失只是其数目逐渐减少,而剩余γ光子的速度不变。因此,在3种常见的射线中,γ射线穿透能力最强,它是β射线的50-100倍,是α射线的1万倍,能透过厚达300mm的钢板,因此要完全阻挡或吸收γ射线是很困难的。

换句话说,γ射线对机体的外照射危害较大。但γ射线的电离能力最弱,且不会滞留在体内,所以其对人体基本上不存在内照射危害,而应主要防护γ射线所造成的外照射。

为了减弱γ射线的强度,通常可采用重金属如铅等做屏蔽物。

(4)X射线

X射线是一种短波长的电磁波,波长介于γ射线和紫外线之间。它由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发现,故又称伦琴射线。

X射线性质和γ射线大体相同,所以把它们统称为光子。如上所述,两者区别在于γ射线是从某些放射性物质原子核里发射出来;而X射线是由核外电子壳层中发射出来的。X射线和γ射线都不带电,不能直接引起电离,但它们传统能力极强,能穿透物质,进而使核外电子成为高速飞行的自由电子,这些电子则可发生电离作用。X射线防护主要采用外照射防护。

(5)中子

中子是一种不带电的基本粒子,在自然界里不能单独存在,它是在原子核收到外来粒子的轰击时才从原子核里释放出来的。运输过程中常见的中子源就能放出中子流。中子源是将某些放射性物质与非放射性物质放在一起,放射性物质衰变时放出的α粒子轰击非放射性物质而放出中子。

由于中子不带电,不能直接由电离作用而消耗能量,因而具有强大的穿透能力。当中子通过物质时,会与物质中的原子核碰撞而损失能量。通常,中子与轻原子碰撞时损耗的能量较多,而与重原子核碰撞时损耗的能量较少。所以,中子最易被含有很多氢原子的物质和碳氢化合物所吸收,却能顺利通过铁、铅等很重的物质。

中子流的上述特点应特别为人们所重视。这是因为人体是一个有机体,有大量的碳氢等轻质元素,这正是中子的良好减速剂。中子流在人体内长距离穿透时,撞击碳、氢的原子核而发生核反应。这些反应都有γ射线放出,对人体危害极大。

总的来说,中子流对人体的伤害,不论是外照射还是内照射都是极严重的,而且由于重物质挡不住中子流,所以中子弹对人员的杀伤半径要比原子弹大得多,且不毁坏建筑物。也正是因为上述特点,通常可以用比重较轻的物质吸收中子或使其减速,如水、石蜡和其他碳氢化合物或水泥等。

一定数量的放射性原子核,在每一秒钟内都有一部分在发生衰变,变成了新的原子核,也就是说,放射性原子核的数目不断减少,放射性原子核减少到原来数目的一半所经过的时间叫做半衰期,记作T?。单位是时间的单位,如秒、小时、天、年等等。对每种放射性原子核来说,它是个常数。例如:60CO的半衰期T?=5.3年,其意思是说,如果现在有1000个60CO原子核,由于放射性衰变,5.3年后只剩下500个了。另外500个变成了60N1原子核,再过5.3年60CO原子核只剩下250个了。依此类推,放射原子核60CO的数目越来越少。

放射性原子核数目随时间的减少服从指数规律,这是实验得到的结果。如果

个,t时刻的核数为N(t)个,则我们已知某一时刻(t=0)的放射性核数为N

e-λt

N(t)=N

这里λ叫做衰变常数,单位1/秒或1/小时,1/年等:

e是自然对数的底,e=2.718……。

由此式,我们就可求出任意时刻所剩的放射性原子核数。

衰变是自发地、连续不断的进行,且不受任何外界条件的影响,一直衰变到原子处于稳定状态才停止。为了表示放射性物质衰变的快慢,采用半衰期这个概念,半衰期是指放射性物质的原子核有半数发生衰变时所需要的时间。每种放射性物质的半衰期是恒定的,但各种放射性物质的半衰期却不同。

对于放射源的储存单位来说,了解半衰期是十分重要的。经过n个半衰期后,放射性物质中只剩下1/2n的原子核还有放射性,而其余的都已蜕变成没有放射性的新原子核。比如:经过4个半衰期,放射性物质的有效成分只剩下1/16。

放射性活度,以往常称为放射性强度。为习惯起见,这里仍用放射性强度的提法。

放射性活度的意思是,每秒钟内有多少个原子核发生衰变,即衰变率。(不是放射性原子核的总数!)理论和实验都证明了,放射性强度A随时间的变化按指数规律减弱。

e-λt

A(t)=A

是初始(t=0)的放射性强度;

这里A

A(t)是t时刻的放射性强度;

λ是衰变常数。

对半衰期较短的放射源,谈及强度时,一定要标明时间,即放射性强度是什么时候的强度,否则没意义。

放射性强度的专用单位叫做居里。

1居里=3.7×1010衰变/秒

(国际制单位叫做贝可勒尔)

1贝可=1秒-1

1居里=3.7×1010贝可

即每秒发生3.7×1010次衰变,或者说,一秒钟内有3.7×1010个核发生衰变.其放射性强度就叫做1居里。

放射性同位素有天然和人工的两种。天然的放射性原子核存在于什么地方?放射什么射线?半衰期有多长?

天然放射性同位素,是和宇宙共生的。它们与地球年龄(约109年)相同或更长。在地球的土壤和岩石中,含有铀、钍的多种放射性同位素及它们的一系列放射性的子体。还有46K等等。它们的半衰期一般都很长,达108--109年。它们放出a、β、γ三种射线,这些放射性原子核在海水、地下水中也有微量存在。

在空气中放射性的氡(222Rn,220Rn)气,它们是由钍的子体衰变成的,所以只要地壳中的铀钍衰变不完,空气中就不断有氡气出现。

人体中除了含有少量上述的天然放射性同位素外,还有碳的放射性同位素14C,这是通过食物进入体内的。

从太阳和其它恒星发射的各种射线(俗称宇宙射线)也会射到地球上来。它

们虽然被大气层吸收了一部分,也还有一部分进入人类的生活环境。

以上所说的天然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统称天然本底。近年来,由于原子能电站及核武器的发展,核爆炸的放射性沉降物及核反应堆排出的废气越来越多,它们当中的放射性物质都有一部分进入人类生活的环境,我们把这些也归到天然本底中。

天然放射性同位素有些是有用的。如铀,开采加工后可制成核燃料及核弹材料239U。又如通过测定铀钍的放射性强度可确定地质年龄。利用14C可确定化石及古生物的年代等等。

1.2 常用放射性辐射量及其单位

1.活度

活度(activity)也叫衰变率(decay rate),指样品在单位时间内衰变掉的原子数。

单位为贝克(Bq) 1Bq=1次放射性衰变/s

活度计常用单位还有居里(Ci)1Ci=3.7×10-10B

2.照射量

是用来度量X射线或γ射线在空气中电离能力的物理量。dQ的值是在质量为dm空气中,由光子释放的全部电子(负电子和正电子)在空气中完全被阻止时所产生的离子总电荷的绝对值。X=d Q/d m)

单位:库/千克符号:C/kg

3.吸收剂量与吸收剂量率

吸收剂量是指单位质量被照射物质吸收电离辐射能量大小的一个物理量。即单位质量物质所吸收射线的能量。吸收剂量适用于任何类型的电离辐射、任何介质,是反映被照射介质吸收辐射能量程度的物理量。

吸收剂量的国际制单位是:J/kg,专用名词为Gray(戈瑞),记为Gy。

吸收剂量率是单位时间内单位质量物质所吸收的辐射剂量,其单位是Gy/s 等。

4.剂量当量与剂量当量率

人体受到辐射时,虽然机体的吸收剂量相同,但由于辐射类型和照射条件各不相同,可能产生完全不同的伤害。因此,提出“剂量当量”的概念。

国际制单位是:希沃特、希伏(Sv),1Sv=1J/kg

辐射剂量当量率是指单位时间内所受到的剂量当量,简称剂量当量率,其计量单位为Sv/s

吸收剂量是说明单位质量的介质吸收辐射能量的大小,而剂量当量则说明吸收了上述能量对人体组织可能带来的危害大小。单位质量人体组织吸收了相同的辐射能量,由于辐射射线不同,剂量当量的数值可能会有很大差异。如同样的吸收剂量,X射线、γ射线和电子的剂量当量与吸收剂量大致相同,而中子带来的危害10倍于X射线、γ射线和电子,所以其剂量当量10倍于吸收剂量,而如果是α射线辐射,其剂量当量20倍于吸收剂量。

1.3 放射性物品的定义和分类

放射性物品根据其特性及其对人体健康和环境的潜在危害程度分为三类:即:一类放射性物品、二类放射性物品、三类放射性物品。同时,又根据放射源强度等性质,从高到低将放射源分为Ⅰ类、Ⅱ类、Ⅲ类、Ⅳ类、Ⅴ类。

一类放射性物品:是指Ⅰ类放射源、高水平放射性废物、乏燃料等释放到环境后对人体健康和环境产生重大辐射影响的放射性物品。

如:高水平放射性废物、乏燃料、钴-60放射源、γ刀治疗机、医用强钴源、工业辐照强钴源、锎-252中子源原料等。

二类放射性物品:是指Ⅱ类和Ⅲ类放射源、中等水平放射性废物等释放到环境后对人体健康和环境产生一般辐射影响的放射性物品。

如:中等水平放射性废物、测井用放射源、铯-137等密闭放射源。

三类放射性物品:是指Ⅳ类、Ⅴ类放射源、低水平放射性废物、放射性药品等释放到环境后对人体健康和环境产生较小辐射影响的放射性物品。

如:低水平放射物、放射性药品、爆炸物检测用放射源铯-137子母源罐等。

1.4 常见放射源

(1)α辐射源

常见的α辐射有钋-210(210Po)和镅-241(241Am),这两种辐射源的表面活度最大可达1011Bq/m2。

(2)β辐射源

用于制备β辐射源的主要放射性同位素有碳-14(14C)、镍-63(63Ni)、氪-85(85Kr)、锶-90(90Sr)、钌-106(106Ru)等。

(3)γ辐射源

常见的γ辐射源有钴-60(60Co)、铯-137(137Cs)、钠-22(22Na)、铁-55(55Fe)、锑-124(124Sb)、铱-192(192Ir)等。

(4)中子源

按照中子的产生来源,可将中子源分为核反应堆中子源、加速器中子源和放射性同位素中子源三类。锎-252是自发裂变中子源。镭-铍(226Ra-Be)中子源和钋-铍(210Po-Be)中子源是常用的中子源。

1.5 日常生活中受到的照射

一个人不管是否接触放射源,在日常生活中都不断受到射线的照射。首先是天然本底的照射,所谓天然本底照射,指的是来自宇宙线以及土壤、建筑物、大气、水、食物中所含的放射性核素造成的照射。世界上各地区天然本底是不同的。例如,北京地区的天然本底照射约为2mSv/年,我国南方高本底地区可达3.7mSv/年。印度喀拉拉邦的独居石矿区附近的本底为13mSv/年。人类在这样的循环长期繁衍下来,既使在高本底地区,也未发现健康异常。所以人类肌体具有耐受一定剂量的能力。

除天然本底照射外,日常生活中还要受到其他一些照射,如带夜光表、照透视、看电视、乘飞机等。如果用放射线治疗疾病(治癌),区部会受到相当大剂量的照射。可见,几乎每个人都在和射线打交道。只是过去不太了解罢了。这也再次说明射线并不那么神秘可怕。

日常生活中受到的照射

上海地区天然本底照射 2mSv/年

带老式夜光表手腕受到的照射 10-2mSv/时

肺部透视受到的照射 0.5-1 mSv /次

看电视受到的照射 0.01 mSv /年

乘飞机受到的照射 0.5-1 mSv /时

每天吸20支烟肺部受到的照射 0.5-1 mSv /年

治癌局部受到的照射 30-70Sv

1.6 射线对人体的危害

射线可以破坏肌体组织的细胞结构,从而引起病变。受到1Sv以下的剂量时绝大多数人无临床反应,少数有反应,经过休养治疗,肌体组织可以通过新陈代谢自行恢复。大剂量照射。如一次受到2-6Sv的剂量。就会得白血病(即“血疑”中的情况),一次受到10Sv以上的剂量,几天之内就会死亡。这正是原子弹、氢弹等核武器的杀伤力的一个方面。

射线对人体的危害有两种,一种发生在受照人体本身,一种发生在后代身上,这两种危害分为随机效应和非随机效应两类。所谓随机效应,就是说发生的几率与剂量大小有关,受到剂量越大,发生的几率越高,但没有一个确定的值。低于它就不发生,高于它就发生。像癌以及遗传性疾病就属此类。所谓非随机效应,指其严重程度与剂量有关,而且可能存在着剂量的阈值。即只有所受的剂量超过阈值,才能发生这种效应。如白内障,不育症等,就属此类。小剂量照射,非随机效应不可能发生,但不能完全排除发生随机效应的可能性。

1.7 射线防护的原则、标准和措施

1、射线防护的基本原则

防护的目的在于防止有害的非随机效应,并把随机效应的发生几率限制在一个可接受的水平上,为达到这个目的,国际上和我国“放射卫生防护基本标准”(即国家标准)都采用了以下基本原则。

(1)放射实践的正当化,放射性对健康有妨碍,为什么还要用放射性仪表呢?关键的原因是采用它可以带来巨大的效益,只有某一项放射实践带来年利益比付出的各种代价(对人群和环境的危害等)大得多时,才认为这项放射实践是正当的。

(2)放射防护的最优化,为了避免不必要的照射,要花费一定的代价,采取防护措施,照射水平越低,花费就越大,因此要把放射实践带来的利益及花费的代价和达到的剂量水平综合起来考虑。求得一个最优方案,也即利益最大。花费的代价最小,又能把剂量降到合理低的水平,并不是剂量水平越低越好。如果盲目地降低剂量,将得不偿失。

(3)个人剂量当量限值

在实施正当化、最优化两项原则时,要同时保证个人所受的剂量不超过规定的限值。

2、剂量当量限制

对剂量当量限值,我国“放射卫生防护基本标准”做了如下规定:

对放射工作人员,为了防止有害的非随机效应,任一器官或组织所受的年剂量当量不得超过下限值:

眼晶体 150毫希

其他单个器官和组织 500毫希

对公众中的个人,年剂量当量限值为:

全身 5毫希

任何单个组织和器官 50毫希

长期持续受到照射时,公众中个人一生中每年的全身剂量当量限值应不高于1毫希

以上的限值都不包括天然本底照射及医疗照射.

根据年剂量当量限值,再根据一年中接触放射性的时间,就可求出任意时间里的剂量当量限值。例如:放射工作人员全身照射的年限值为50mSv,

3、防护措施

为了减少射线的照射,防止各种有害效应的发生,把剂量当量严格控制在国家规定的限值以内,可采取以下三种措施:

(一)时间防护

尽量减少接触射线的时间,操作维修放射性仪表动作要快,这样既使在短时间内受到的剂量当量较大,但由于接触时间短,仍可使全年所受的剂量当量很小。

(二)距离防护

尽量远离放射源,因射线沿球面传播,注量率和距离平方成反比,距离越大,受到的照射越小。

(三)屏蔽防护

在放射源周围加上屏蔽材料,减少射线的泄漏,装源的铅罐,就是很好的屏蔽体。屏蔽γ射线,要选用重材料,如混凝土、铁、铅等。

移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基础知识

1、GSM基站频率900MHz、1800 MHz、cdma2000分配的频率是1920~1935 MHz(上行) 2、什么是基站? 基站子系统主要包括两类:基站发射台(BTS)和基站控制器(BSC)3、基站监测 2007年7月《移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环境监测方法》 移动通信监测依据的标准: (1)移动通信。。。 2G发射天线的特点:(1)发射源全向定向;(2)标称发射功率2~60W;(3)频率800~1000MHz;(4)固定方式屋顶重力支架,地面铁塔,屋面拉线塔,窗户,阳台或屋顶悬挂 全向天线县城及乡镇:水平瓣宽360°,垂直瓣宽20°以内。 定向天线城区:(1)板状定向天线俯角在3°~15°不等;(2)水平瓣宽分为90°和65°两种; 对于基站的监测现在主要以《移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环境监测方法》作为我们监测的规范要求。 (1)适用范围:适用于超过GB8702(电磁辐射防护规定)规定豁免水平,工作频率范围在110 MHz~40GH内的移动通信基站的。。。可豁免的电磁辐射体的等效辐射功率 频率范围MHz 等效辐射功率,W 0.1~3 300 >3~300000

P有效=P标称×G G:天线增益。 监测范围:监测点位一般布设在以发射天线为中心半径50m的范围内可能受到影响的保护目标,根据现场环境情况可对点位进行适当调整。 探头(天线)尖端与操作人员之间距离不少于0.5m。 在室内监测,一般选取房间中央位置,点位与家用电器等设备之间距离不小于1m。 每个测点连续测5次,每次监测时间不小于15s,并读取稳定状态下的最大值。 测量仪器探头(天线)尖端距地面(或立足点)1.7m。

辐射防护基础知识

辐射防护基础知识 第一章放射源 §1-1 物质、原子和同位素 自然界中存在的各种各样的物体,大的如宇宙中的星球,小的如肌体的细胞。都是由各种不同的物质组成的。 物质又是由无数的小颗粒所组成的。这种小颗粒叫做“原子”由几个原子还可以组成较复杂的粒子叫分子。如水,就是由二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化合成一个水分子。无穷多的水分子聚在一起。就是宏观的水。 原子虽然很小,它仍有着复杂的结构。原子由原子核和一定数量的电子组成。原子核在中心,带正电。电子绕着原子核在特定的轨道上运动,带负电。整个原子的正负电荷相等,是中性的。原子核内部的情况又是怎样的呢?简单地讲,原子核是由一定数量的质子和中子组成。中子数比质子数稍多一些。两者数目具有一定的比例。 一个原子所包含的质子数目与中子数目之和,称为该原子的质量数。它也就是原子核的质量数。简单归纳一下: 质子(带正电,数目与电子相等) 原子核 原子中子(不带电,数目=质量数-原子序数)电子(质量小,带负电,数目与质子相等,称为原子序 数) 原子的化学性质仅仅取决于核外电子数目,也就是仅仅取决于

它的原子序数。我们把原子序数相同的原子称作元素。 有些原子,尽管它们的原子序数相同,可是中子数目不相同,这些原子的化学性质完全相同。而原子核有着不同的特性。例如:11H、 2 1H、3 1H,它们就是元素氢的三种同位素。又如: 59CO和60CO是元素钴的两种同位素。 235U和238U是元素铀的两种同位素 自然界中已发现107种元素,而同位素有4千余种。 原子核里的中子比质子稍多,确切地说,质子数与中子数应有 一个合适的比例(如轻核约为1:1,重核约为1:15)。只有这样的原子核才是稳定的,这种同位素就叫做稳定同位素。如果质子的数目过多或过少,也即中子数目过少或过多。原子核往往是不稳定的,它能够自发地发生变化,同时放出射线和能量。这种原子核就叫做放射性原子核。它组成的原子就叫做放射性同位素,如59CO是稳定同位素,60CO是放射性同位素。 放射性同位素分为天然和人工两种。天然的就是自然界中容观存在的。如铀、钍、镭及其子体;以及钾、钙等等。人工的就是通过人为的方法制造的。如利用反应堆或加速器产生的粒子打在原子核上,发生核反应,使原子核内的质子(或中子)数目发生变化。生成放射性同位素,60CO就是把59CO放在反应堆里照射。吸收一个中子后变成的,所以60CO就是人工放射性同位素。 §1-2放射性衰变和三种射线 放射性原子核通过自发地变化,放出射线和能量,同时自己变成一个新的原子核。这个过程叫做放射性衰变。

1 电磁波基础知识

1 电磁波基础知识 1.1电磁场基本定义 交变电磁场的性质 在某空间内,任何电荷由于它本身的存在,受有一种与电荷成比例的力,则这空间内所存在的物质,也就是给电荷以作用力的物质称为电场。如果电场的存在是由于电荷的存在,则这种电场是符合库仑定律的,称为库仑电场。静止电荷周围所存在的电场,则称为静电场,它是库仑电场的一种特殊情形。运动电荷受到作用力的空间称为有磁场存在的空间。而且将这种了称为磁力。 此外,一个变动的磁场产生一个电场,此电场不但存在于变动磁场的范围里,并且还存在于邻近的范围里。同样,一个变动的电场在发生变动的范围和变动附近的范围里产生一磁场。 可见,不仅电荷可以产生电场,变化的磁场也能产生电场,不仅传导电流可以产生磁场,变化的电场(位移电流)也能产生磁场。 电磁波的性质 在空间的一定范围里无论是电或磁的情况有了一个扰动,那么这个扰动就不能被限制在该范围之内。在该范围里变动的场也在它附近的范围里产生场,这些场又在更外围的空间产生场,于是能量便被传播开来。当这种现象连续进行时,即有一含有电磁能量的波向外传播电磁波。 电磁发射:从源向外发射电磁能的现象。 电磁环境:存在于给定场所(空间)的所有电磁现象(包括全部时间和全部频谱)的总和。 电磁兼容:设备或系统在其中电磁环境中能正常工作且不对该环境中任何事务构成不能承受的电磁骚扰的能力。 电磁干扰:电磁骚扰引起的设备、传输通道或系统性能的下降。 近场和远场: 我们知道,静电场、静磁场等静态场中是没有近场和远场之分,有场源就有场。静电荷周围的静电场,是随着与场源距离的增大而成平方反比的关系衰减的;而恒定电流产生的静磁场,则随着与场源距离的增大而成立方反比的关系衰减。当电磁场由静态场过渡到时变场时,电荷、电流周围依然存在电磁场,称为感应场或近场;此外,还出现一种新的电磁场成分,称为辐射场或远场,它是脱离电荷、电流并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传播的电磁场。它一旦从电荷、电流等场源辐射出去,就按自身的规律运动,与场源后来的状态没有关系。感应场或近场是随着与场源距离的增大而成平方反比关系衰减的,而辐射场或远场仅与距离成反比关系衰减。 由于近场离场源较近,其场强要比远场大得多。随着离天线距离的增加,电场强度和磁场强度迅速减少。所以,近场的空间不均匀度较大,是一个复杂的非均匀场。场中包括储存的能量和辐射的能量,有驻波也有行波,等相位面很不规则,电磁波极化不易确定,场强变化梯度大等。 无论场源是电场源还是磁场源,当离场源距离大于λ/2π以后就变成了远场,这里λ为波长。这时电场和磁场方向垂直并且都和传播方向垂直成为平面电磁波。电场和磁场的比值为固定值,即波阻抗为120π,等于377欧姆。 由于远场距离场源远,场强一般较弱。由于电场和磁场随场源的距离成反比衰减,所以比近场的衰减慢的多,因此空间变化梯度小,比较均匀。 总之,近场的电场和磁场之间存在π/2的相位差,由它们构成的平均坡印亭矢量为零,大部分能量在电场和磁场之间,以及场和源之间交换而不辐射,很小一部分能量向外辐射,并在λ/2π距离以

电磁辐射

一、电磁辐射(EMF)项目背景介绍 随着技术革命的更新和不同波段新的应用的不断发现,许多频率电磁辐射(EMF)的暴露水平显著增加,生活中的每个人都处在0-300GHz频率的复合电磁场(EMF)暴露中,电磁污染(EMF)已成为最广泛的环境影响因素之一。 电磁污染的主要来源有:各种输变电系统;运输系统、长途通讯设施和便携式通讯工具如移动电话;医药、商业和工业设备;雷达;电台和电视台发射天线等。 随着对电磁场(EMF)暴露会引起各种健康问题担忧的增加,1996年世界卫生组织(WHO)设立了国际电磁辐射(EMF)项目以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由于对电磁辐射所造成的健康危害的不同理解,不同国家所制定的电磁辐射标准有很大的差异。其中,俄罗斯、中国、意大利、比利时等国家在制定标准时考虑了电磁辐射对人体的神经效应方面的影响,标准限值较严厉,美国、澳大利亚、德国等国在制定标准时采用了国际非电离协会(ICNIRP)的推荐标准,没有考虑电磁辐射对人体的神经效应方面的影响,而只是考虑已有明确研究结果的热效应,标准限值较宽松,将来仍然有进一步提高标准限值的可能。 二、电磁辐射(EMF)的环境影响 由于电磁辐射对环境所造成的影响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对人类健康的影响,二是对各种电气设备的影响,因此在考虑电磁辐射的环境影响时将从两个方面入手。如图示: 1.电磁辐射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在评价电磁辐射生物效应的不良健康后果时,应该区分相互作用、生物效应和健康危害这几个概念: o 相互作用是由电感和电容的耦合或力作用于带电颗粒引起的,可能导致微小的身体变化。 o 生物效应是可被检测的分子水平以上的功能或结构改变,生理性变化可能或无法被衡量。活的生物体在生命过程中对许多刺激产生反应,这种反应便是一种生物效应。 o 在人体生理正常代偿范围内以及尚未损害人的身体与精神健康的生物效应不能视为危害性效应。 o 相互作用所导致的生物效应若超出了人体生理正常代偿范围,则构成真正的或潜在的健康危害。 o 生物效应若有损于个体行使正常功能或从刺激中恢复的能力,应视为健康危害。 o 经过证实(即,以科学的态度进行的研究、结果有显著性意义、直接的因果关系)的主观感觉,若对个体的身体和精神健康造成损害,应视为健康危害。 1.1 电磁辐射不良健康效应 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健康影响主要有两方面:躯体热效应和神经效应。根据频率的不同电磁辐射对体的影响有所不同,一般而言低频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影响以神经效应为主,高频电磁辐射对体的影响以热效应为主。如图一示: 图一、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健康影响示意图 神经效应热效应

辐射防护基础知识试题

科目:辐射防护基础知识 考试用时:本次考试时间为90分钟 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得分 阅卷人 一、单项选择题(共20题,每题1分,错选不得分) 1. 以下哪个标记是为“电离辐射”或“放射性”的标识:( ) A. B. C. D. 2. 原子核半径尺度为:( ) A. 10-15 m B. 10-12 m C. 10-10 m D. 10-6 m 3. β衰变一共有多少种模式:( ) A. 一种 B. 两种 C. 三种 D. 四种 4. 在下列给出的屏蔽材料中,屏蔽γ射线宜选用以下哪种:( ) A. 聚乙烯塑料 B. 混凝土 C. 有机玻璃 D. 铝合金 5. 原子核所带电性为:( ) A. 电中性 B. 负电 C. 不带电 D. 正电 6. 以下不属于γ射线与物质作用机制的有:( ) 姓名:_ _ _______ 单位/部门:_ __________ 岗位:___ __ ___ - -- - - -- - - - -密 - - - - - - - - 封 - - -- - -- - 线 - - - - - - - - 内 - - - - - - - - 不 - - - - - - - - 得 ____ 岗位:___ __ ___ -- - 内 - -- - - -- - 不 - - - - - - - -得

A. 光电效应 B. 碰撞散射 C. 康普顿散射 D. 电子对效应 7. 放射性活度的国际单位是:( ) A. 居里 B. 毫克镭当量 C. 贝克勒尔 D. 伦琴 8. 下列数字中,有可能是组织权重因子W T 的是:( ) A. B. C. 20 D. 9. 有效剂量的单位是:( ) A. 戈瑞 B. 伦琴 C. 希伏 D. 拉德 10. 以下哪一个是放射性货包的标识:( ) 下列属于职业照射的情况是:( ) A. 客机飞行员所受的来自宇宙射线的照射 B. 乘坐头等舱的商务精英所受的来自宇宙射线的照射 C. 核电厂职员工体检时所受的照射 D. 普通公众所受的来自土壤、建筑物的放射性照射 12. GB 18871-2002《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中规定 姓名:_ _ _______ 单位/部门:_ _ _________ 岗位:___ __ ___ -- - - - - - -- - -密 - - - - - - - - 封- - - - - - - - 线 - - - - - - - - 内 - - - -- - - - 不- - - - - - - - 得

放射卫生基础知识

放射卫生基础知识 自古以来,人类就受到环境中电离辐射不同程度的影响,宇宙射线和各种天然放射性核素的天然辐射源的照射,人均年当量剂量约为2.4mSv。随着核能开发,核反应堆、核电站的兴建,以及放射性核素和各种射线装置等人工辐射源在各个领域日益广泛的应用,人类得益,但也可能受到直接或潜在的辐射危害,如医疗照射、事故照射和环境污染等。因此,在发展和应用核能、放射性核素和各种射线装置为人类造福的同时,应研究如何免受或少受电离辐射的危害,保障放射工作人员、公众及其后代的健康和安全,制定有效的防护措施,切实做好放射卫生防护工作。 一、放射防护的任务 放射防护的任务是:既要积极进行有益于人类的伴有电离辐射的实践活动,促进核能利用及其新技术的迅速发展;又要最大限度地预防和缩小电离辐射对人类的危害。放射防护的研究范围非常广泛,而研究和制定放射防护标准是极其重要的内容。 二、放射防护的目的 放射防护的目的是:防止确定性效应的发生;限制随机性效应的发生率,使之达到被认为可以接受水平。确保放射工作人员、公众及其后代的健康和安全。 (一)防止确定性效应的发生 确定性效应是一种具有剂量阈值的效应,从理论上讲,只要将受照射剂量控制在阈值以下,就不会发生确定性效应。因此,必须确保人员在其一生中或全部工龄期间,任何一个组织,器官所受到的电离辐射的累积当量剂量,均应低于发生确定性效应的剂量阈值。

各类确定性效应的剂量阈值,可以根据所积累的放射生物学资料来确定。对于肺、肝、肾、小肠、骨、皮肤等大多数器官的慢性长期照射,其阈值剂量均在20~30Gy以上。而对电离辐射敏感性腺、骨髓和眼晶状体的阈值剂量很低,1984年ICRP给出了它们的剂量阈值(表1)。 表1 某些确定性效应的剂量阈值(Sv) 注:NA表示不适用,因阈剂量取决于剂量率而非总剂量 (二)将辐射随机效应的发生几率降低到可以接受的水平 1.什么是随机性效应(stochastic effect):指效应的发生率(不是严重程度)与照射剂量的大小有关,这种效应在个别细胞损伤(主要是突变)时即可出现。不存在阈剂量。遗传效应和辐射诱发癌变等属于随机性效应。 2.什么是可以接受的水平:众所周知,人类在生活、工作和改造环境的一切活动中,都伴有一定几率的危险性,例如工伤事故,交通事故、自然灾害、各种疾病等。辐射随机性效应带来的危险,只要不超过其他被公认为安全职业可能

电磁辐射的测量基础知识

电磁辐射的测量基础知识 1、电磁场的远场和近场划分 电磁辐射源产生的交变电磁场可分为性质不同的两个部分,其中一部分电磁场能量在辐射源周围空间及辐射源之间周期性地来回流动,不向外发射,称为感应场;另一部分电磁场能量脱离辐射体,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发射,称为辐射场。 一般情况下,电磁辐射场根据感应场和辐射场的不同而区分为近区场(感应场)和远区场(辐射场)。由于远场和近场的划分相对复杂,要具体根据不同的工作环境和测量目的进行划分,一般而言,以场源为中心,在三个波长范围内的区域,通常称为近区场,也可称为感应场;在以场源为中心,半径为三个波长之外的空间范围称为远区场,也可称为辐射场。 近区场通常具有如下特点: l 近区场内,电场强度与磁场强度的大小没有确定的比例关系。即:E1377H。一般情况下,对于电压高电流小的场源(如发射天线、馈线等),电场要比磁场强得多,对于电压低电流大的场源(如某些感应加热设备的模具),磁场要比电场大得多。 l 近区场的电磁场强度比远区场大得多。从这个角度上说,电磁防护的重点应该在近区场。 l 近区场的电磁场强度随距离的变化比较快,在此空间内的不均匀度较大。 远区场的主要特点如下: l 在远区场中,所有的电磁能量基本上均以电磁波形式辐射传播,这种场辐射强度的衰减要比感应场慢得多。 l 在远区场,电场强度与磁场强度有如下关系:在国际单位制中,E=377H,电场与磁场的运行方向互相垂直,并都垂直于电磁波的传播方向。l 远区场为弱场,其电磁场强度均较小 近区场与远区场划分的意义: 通常,对于一个固定的可以产生一定强度的电磁辐射源来说,近区场辐射的电磁场强度较大,所以,应该格外注意对电磁辐射近区场的防护。对电磁辐射近区场的防护,首先是对作业人员及处在近区场环境内的人员的防护,其次是对位于近区场内的各种电子、电气设备的防护。而对于远区场,由于电磁场强较小,通常对人的危害较小。 对我们最经常接触的从短波段30MHz到微波段的3000MHz的频段范围,其波长范围从10米到0.1米。 例:具体辐射源的近场(感应场区)与远场(辐射场区)(l = c / f) 频率 (f) 波长(l) 界限(3l) 50 / 60 Hz 电力 6000 / 5000 km 18000 / 15000 km

辐射防护基础知识.

辐射防护 7.1 辐射量的定义、单位和标准 描述X和丫射线的辐射量分为电离辐射常用辐射量和辐射防护常用辐射量两类。前者包括照射量、比释动能、吸收剂量等。后者包括当量剂量、有效剂量等。 所谓“剂量”是指某一对象接收或“吸收”的辐射的一种度量。 7.1.1 描述电离辐射的常用辐射量和单位 1、照射量 (1)照射量的定义和单位 照射量是用来表征X射线或丫射线对空气电离本领大小的物理量。 定义:所谓照射量是指X射线或丫射线的光子在单位质量的空气中释放出来的所有电次级电子(负电子或正电子),当它们被空气完全阻止时,在空气中形成的任何一 种符号的(带正电或负电的)离子的总电荷的绝对值。其定义为dQ除以dm的所得 的商,即:P=dQ dm 式中dQ ――当光子产生的全部电子被阻止于空气中时,在空气中所形成的任何一种符号的离子总电荷量的绝对值。 dm ――体积球的空气质量 用图表示1立方厘米的干燥空气,其质量为0.001293克,这些次级电子是光子从0.001293克空气中打出来的,它们在0.001293克空气中的里面和外面都形成离子,所有这些离子都计算在内,而在0.001293克外产生的次级电子发射形成的离子则不计算在内。 照射量(P)的SI单位为库仑/千克,用称号CKg '表示,沿用的专用单位为伦琴,用字母R 表示。1伦的照射量相当于在标准的状况下(即0C, 1大气压)1立方厘米的干燥空气产生1静电位(或2.083 X 109对离子)的照射量叫1伦琴。 =1静电单位=3.33 X 10-10库伦 3 6 1 cm 干燥空气质量为0.001293克=1.293 X 10-千克 1 伦=3.33 10=2.58 X 10-4库伦/ 千克 1.293 10 一个正(负)离子所带的电量为4.8 X 10-10静电单位,1伦是在干燥空气中产生1静电单位的电量,所以产生的电子对数为1/4.8 X 10-10=2.083 X 109对离子。照射量只适用于 X、丫射线对空气的效应,而只适用于能量大约在几千伏到3MV之间。 (2)照射量率的定义和单位 dp 照射量率的定义是单位时间的照射量也就是dp除以dt所得的商即:P = & 照射量率(P)的SI单位为库伦/千克时,用符号CKg h 或伦/时(Rh )、伦/ 秒(RS_1)

三基三严-辐射安全与防护基础知识考试题

辐射安全与防护基础知识考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总共10 分)1.核素和同位素。 2.韧致辐射。 3.外照射和内照射。 4.吸收剂量: 5.平均电离能: 二、选择题(每题2分,总共20 分) 1.1896 年,法国科学家()发现天然放射现象,成为人类第一次观察到核变化的情况,通常人们把这一重大发现看成是核物理的开端。 A ?卢瑟福 B ?贝克勒尔C.汤姆逊D ?居里夫人 2.下列人体组织和器官中哪一种的辐射敏感性最低:() A ?心脏 B ?淋巴组织 C ?肌肉组织 D ?骨髓 3.下面哪种粒子的穿透力最弱() A . 丫光子 B . B粒子C. a粒子D .中子 4. 丫光子把全部能量转移给某个束缚电子,使之发射出去,而光子本身消失的过程叫做()A .电子对效应B .康普顿效应C.光电效应D .穆斯堡尔效应5.世界人口受到的人工辐射源的照射中,居于首位的是() A .大气层核实验 B .医疗照射C.地下核试验D .核能生产 6.在相同能量的下列射线中,哪种射线的穿透力最强?() A. a射线 B. B射线 C. 丫射线 D.质子7.在下述医疗照射中,每次检查的有效剂量最大的是哪种?() A . CT B.血管造影C.介入治疗D.胸部X射线透视 8.在医学上X射线可用于透射的机制是() A .穿透能力强 B .电离能力强C.射线能量大D .不同组织的吸收不同 9.辐射致癌属于那种效应:() A .急性B.遗传C.确定性D.随机性 10.剂量率与点源距离的关系:() A .正比B.反比C.平方正比D.平方反比 三、填空题(每空1分,总共20 分)

1. X 射线在医学上的用途较广,目前主要有两种诊断方式:__________ 和 ______ 。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X 射线机主要包括:和。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天然辐射源按起因分为: _____ 、和三类。 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体受到的照射的辐射源有两类,即: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中主要的人工辐射源是: ________ ,_________ 和_______ 。 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辐射防护检测的对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具体检测有四个领域: 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丫射线与物质发生的相互作用主要有光电效应、___________ 和_________ < 四、判断题(每题2分,总共20 分) 1. 地球上的天然辐射源都是来自宇宙射线。 () 2. 原子核的质量等于组成原子核的中子和质子质量之和。() 3. 放射性衰变符合指数衰减规律。() 4. B粒子的能谱是连续的。() 5. B衰变不仅放出B粒子,还要放出一个中微子。() 6. 大多数气体探测器都工作于有限正比区。() 7. 闪烁体都很容易潮解。() 8. 吸能核反应的发生有一定的阈能。() 9. 发生自发裂变的条件是自发裂变能Qf,s< 0。() 10. 一种粒子与某种原子核的核反应反应道只有一个。() 五、简答题(每题10 分,总共30分) 1. 什么是密封源和非密封源? 2. 在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应用中,必须遵循辐射防护的哪三原则? 3. 辐射防护的四个标准是什么?

辐射基本知识

1、什么是辐射 辐射是指以波或粒子的形式向周围空间或物质发射并在其中传播的能量(如声辐射、热辐射、电磁辐射、粒子辐射等)的统称。例如物体受热向周围发射热量叫做热辐射;受激原子退激时发射的紫外线或X射线叫做原子辐射;不稳定的原子核衰变时发射出的粒子或γ射线叫做原子核辐射,简称核辐射。 辐射可分为非电离辐射和电离辐射两大类。非电离辐射又称电磁辐射,如无线电波、红外辐射、可见光、微波、紫外线等。波的频率和能量较低,不足以使原子中的电子游离而产生带电的离子;电离辐射通常又称放射性,如α、β、γ射线有足够的能量使受照射物质的原子电离,会对生物体构成损伤,而有效控制的辐照则可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2、什么是放射性 放射性是自然界存在的一种自然现象。世界上一切物质都是由原子构成的,每个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原子核。大多数物质的原子核是稳定不变的,但有些物质的原子核不稳定,会自发地发生某些变化,这些不稳定的原子核在发生变化的同时会发射出特有的射线,这种物质就是人们常说的放射性。 有的放射性物质在地球诞生时就存在了,如铀、钍、镭等,它们叫做天然放射性物质。另一方面,人类出于不同的目的

制造了一些具有放射性的物质,这些物质叫人工放射性物质。 3、什么是同位素和核素 在中子和质子组成的原子核内,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这一类原子称为同位素。会发生放射性衰变的同位素称为放射性同位素。其核内具有一定数目的中子和质子以及特定能态的原子称为核素。例如氢同位素有三种核素,1H、2H、3H,元素符号的左上角标出原子质量数,它们分别被取名为氢、氘(音刀)、氚(音川),其中,3H具有放射性,称为放射性同位素。在自然界里,1H、2H、3H天然含量的原子数百分比分别为99.9852%、0.0148%、3H几乎为零。 4、放射线有哪些种类?它们有什么特点? 放射线包括α、β、γ及中子。 α射线由高速运行的氦原子核(2个质子和2个中子)组成的,通常也称α粒子,α衰变时大多数粒子能量在4-9MeV 范围。因α粒子质量重,电离本领大,射程短,一般用普通纸张即可屏蔽住。 β射线是高速运行的电子流,有正负电子之分。负电子是够

电磁辐射基础知识

电磁的基本概念 电磁场(electromagnetic field)是物质的一种形式。为了说明电磁的基本概念,现对一些常用名词、术语等做一简略介绍[1]。 一、交流电 1.交流电(alternating current) 交流电是交替地即周期性地改变流动方向和数值的电流。如果我们将电源的两个极,即正极与负极迅速而有规律地变换位置,那么电子就会随着这种变换的节奏而改变自己的流动方向。开始时电子向一个方向流动,以后又改向与开始流动方向相反的方向流动,如此交替地依次重复进行,这种电流就是交流电。 在交流电中,电子在导线内不断地振动,从电子开始向一个方向运动起,然后又回到原点的平行位置时,这一运动过程,称为电流的一次完全振动,发生一次完全振动所需要的时间称为一个周期。半个振动所需要的时间,称为二分之一周期或半周期。 2.频率(frequency) 频率是电流在导体内每秒钟所振动的次数。交流电频率的单位为赫(Hz)。例如我国的民用电频率为50Hz,意思是说民用电这种交流电,在一秒钟内振动50次。美国等一些国家为60Hz。 二、电场与磁场 所有的物体都是由大量的和分立的微小粒子所组成,这些粒子有的带正电,有的带负电,也有的不带电。所有的粒子都在不断地运动,并被它们以一定的速度传播的电磁场所包围着,所以

带电粒子及其电磁场,不是别的,而是物质的一种特殊形态。1.电场(electric field) 我们知道,物体相互作用的力一般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物体的.直接接触发生的力,叫接触力,例如碰撞力、摩擦力等均属于这一类。另一类是不需要接触就可以发生的力,称为场力,例如电场力、磁场力、重力等。 电荷的周围存在着一种特殊的物质叫做电场。两个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并不是电荷之间的直接作用,而是一个电荷的电场对另一个电荷所发生的作用,也就是说在电荷周围的空间里,总是有电场力在作用着。因此,我们将有电场力作用存在的空间称为电场。电场是物质的一种特殊形态。 电荷和电场是同时存在的两个方面,只要有电荷,那么它的周围就必然有电场,它们永远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当电荷静止不动时,电场也静止不变,这种现象叫做静电场(static field)。当电荷运动时,电场也在变化运动,这种电场称做动电场(dynamlcfield),起电的过程,也是电场建立的过程。起电后,当我们分离正负电荷时,须用外力做功。 那么,电场是怎样显示出来的呢?举个简单的例子,如用一块绒或绸子去摩擦梳子,梳子就会带电,也就是说梳子上面产生了电荷,这种带电的梳子在一定的距离内,就可以吸起小纸屑。这个现象告诉我们,在带电的梳子附近形成了电场,也就是说有电场在起作用。如果将其所带电荷做交变运动,那么它的电场也是

第7章-热辐射的基本定律

第七章热辐射的基本定律 在工程技术中,在日常生活中,辐射换热现象是屡见不鲜的。太阳对大地的照射是最常见的辐射现象。高炉中灼热的火焰会烘烤得人们难以忍受‘太阳对人造卫星的辐射,会使卫星的朝阳面的温度明显地高于卫星背阳面的温度;高温发动机部件与飞机机体之间的辐射换热严重地影响着飞机的结构与强度设计,等等。特别是近年来,人类对太阳能的利用,都大大地促进了人们对辐射换热的研究。 本章首先介绍辐射的基本特性和基本规律;然后重点讨论物体之间的辐射换热规律;最后对气体辐射换热的特点作扼要的介绍。 第一节基本概念 1-1 热辐射的本质和特征 由于不同的原因,物体能够向其所在的空间发射各种不同波长的电磁波;不同波长的电磁波具有不同的效应,人们可以利用不同波长的电磁波效应达到一定的目的。比如,人们可以利用无线电波传送信息,利用x射线穿透物质的能力进行零件探伤,利用热射线传递热能,等等。人们根据电磁波不同效应把电磁波分成若干波段。波长λ=0.38一0.76μm的电磁波段称为可见光波段λ=0.76—1000 μm的电磁波段称为红外波段(一般将红外波段范围又分为近红外波段和远红外波段,近红外波段为λ=0.7—25μm,远红外波段为λ=25—1000μm);波长大于1000μm的电磁波段称为无线电波段(根据其波长的不同又可分为雷达、视频和广播三个波段);波长小于0.4μm的电磁波依次分为紫外线、x射线和Y射线等。可见光和红外线以及紫外线的一部分被物体吸收后产生热效应,即波长λ=0.1—1000 μm范围内的电磁技能被物体吸收变为热能,因此,这一波长范围的电磁波称为热射线。因为在一般常见的工业温度条件下,其辐射波长均在这一范围,所以本课程所感兴趣的将是热射线,下面将专门讨论这一波长范围内电磁波的发射、传播和吸收的规律。 一、热辐射的本质和特点 1、发射辐射能是各类物质的固有特性。当原子内部的电子受温和振动时,产生交替变化的电场和磁场,发出电磁波向空间传播,这就是辐射。由于自身温度或热运动的原因面激发产生的电磁波传播,就称热辐射。显然,热辐射是电磁波,电磁波的波长范围可从几万分之一微米到数千米,它们的名称和分类如图所示。通常把λ=0.1—100μm范围的电磁波称热射线,其中包括可见光线、部分紫外线和红外线具有波动和量子特性。 2、特点 热辐射的本质决定了热辐射过程有如下三个特点:

第8章 热辐射基本定律和辐射特性

第8章 热辐射基本定律和辐射特性 课堂讲解 课后作业 【8-10】一等温空腔的内表面为漫射体,并维持在均匀的温度。其上有一个面积为0.022 m 的小孔,小孔面积相对于空腔内表面积可以忽略。今测得小孔向外界辐射的能量为70W ,试确定空腔内表面的温度。如果把空腔内表面全部抛光,而温度保持不变,问这一小孔向外的辐射有何影响? 【解】小孔可以当做黑体来处理,4T A Φσ= 498.4496K 02 .01067.570 484 b =??==-A E T σ 小孔的黑体特性与空腔的内表面的性质无关,故不影响小孔向外的辐射。 【8-18】暖房的升温作用可以从玻璃的光谱穿透比变化特性解释。有一块厚为3mm 的玻璃,经测定,其对波长为0.3~2.5μm 的辐射能的穿透比为0.9,而对其他波长的辐射能可以认为完全不穿透。试据此计算温度为5800K 的黑体辐射及温度为300K 的黑体辐射投射到该玻璃上时各自的总穿透比。 【解】 ()()()()()()()() [] 12212 1 2 1 2 1 2 2 1 1 ~0b ~0b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0 b 9.09.0d 9 .0d 9.0d d d d d λλλλλλ λλλλλλ λλ λλλλλλλλ λ λλτλ λτλ λτλλτλλττF F F E E E E E E E E E E E E E E -==== = + + ==???????∞ ∞ T 1=5800K ,K m 174058003.011?=?=μλT ,K m 1450058005.212?=?=μλT ()0.032854 1~0b =λF ,()0.9660652~0b =λF ()()[][]0.8398899032854 .0966065.09.09.01 2 ~0b ~0b =-=-=λλτF F T 2=300K ,K m 903003.011?=?=μλT ,K m 0573005.212?=?=μλT ()0.0000288 1~0b =λF ,()0.000242~0b =λF ()()[][]0.000190080.0000288 0.000249.09.01 2 ~0b ~0b =-=-=λλτF F 【8-21】温度为310K 的4个表面置于太阳光的照射下,设此时各表面的光谱吸收比随波 长的变化如附图所示。试分析,在计算与太阳能的交换时,哪些表面可以作为灰体处理?为什么? 【解】太阳辐射能的绝大部分集中在2μm 以下的区域,温度为310K 的物体辐射能则绝大部分在6μm 以上的红外辐射,由图可见,第一种情形与第三种情形,上述波段范围内单色吸收率相同,因而可以作为灰体处理。

辐射防护基础知识精彩试题

科目:辐射防护基础知识 考试用时:本次考试时间为90分钟 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得分 阅卷人 一、单项选择题(共20题,每题1分,错选不得分) 1. 以下哪个标记是为“电离辐射”或“放射性”的标识:( ) A. B. C. D. 2. 原子核半径尺度为:( ) 姓名:_________ 单位/部门:___________ 岗位:________ -----------密--------封--------线--------内--------不--------得--------答--------题-----------

A. 10-15 m B. 10-12 m C. 10-10 m D. 10-6 m 3. β衰变一共有多少种模式:( ) A. 一种 B. 两种 C. 三种 D. 四种 4. 在下列给出的屏蔽材料中,屏蔽γ射线宜选用以下哪种:( ) A. 聚乙烯塑料 B. 混凝土 C. 有机玻璃 D. 铝合金 5. 原子核所带电性为:( ) A. 电中性 B. 负电 C. 不带电 D. 正电 6. 以下不属于γ射线与物质作用机制的有:( ) A. 光电效应 B. 碰撞散射 C. 康普顿散射 D. 电子对效应 7. 放射性活度的国际单位是:( ) 单位/部门:___________ 岗位:________ 线--------内--------不--------得--------答--------题-----------

A. 居里 B. 毫克镭当量 C. 贝克勒尔 D. 伦琴 8. 下列数字中,有可能是组织权重因子W T的是:() A. 0.12 B. 1.0 C. 20 D. 0.5 9. 有效剂量的单位是:() A. 戈瑞 B. 伦琴 C. 希伏 D. 拉德 10. 以下哪一个是放射性货包的标识:() A. B. C. D.

辐射防护基础知识试题

第1页/共9页 科目:辐射防护基础知识 考试用时:本次考试时间为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共20题,每题1分,错选不得分) 1. 以下哪个标记是为“电离辐射”或“放射性”的标识:( ) A. B. C. D. 2. 原子核半径尺度为:( ) A. 10-15 m B. 10-12 m C. 10-10 m D. 10-6 m 3. β衰变一共有多少种模式:( ) A. 一种 B. 两种 C. 三种 D. 四种 4. 在下列给出的屏蔽材料中,屏蔽γ射线宜选用以下哪种:( ) A. 聚乙烯塑料 B. 混凝土 C. 有机玻璃 D. 铝合金 姓名:_________ 单位/部门:___________ 岗位:________ -----------密--------封--------线--------内--------不--------得--------答--------题-----------

第2页/共9页 5. 原子核所带电性为:( ) A. 电中性 B. 负电 C. 不带电 D. 正电 6. 以下不属于γ射线与物质作用机制的有:( ) A. 光电效应 B. 碰撞散射 C. 康普顿散射 D. 电子对效应 7. 放射性活度的国际单位是:( ) A. 居里 B. 毫克镭当量 C. 贝克勒尔 D. 伦琴 8. 下列数字中,有可能是组织权重因子W T 的是:( ) A. 0.12 B. 1.0 C. 20 D. 0.5 9. 有效剂量的单位是:( ) A. 戈瑞 B. 伦琴 C. 希伏 D. 拉德 10. 以下哪一个是放射性货包的标识:( ) A. B. C. D. 姓名:_________ 单位/部门:___________ 岗位:________ -----------密--------封--------线--------内--------不--------得--------答--------题-----------

电磁辐射源的基本理论

首先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电磁辐射的定义以及相关内容: a.能量以电磁波的形式由源发射到空间的现象。 b.能量以电磁波形式在空间传播。 电磁辐射是以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特殊形态存在的物质。从广义上来讲,电磁波包括各种光波和各种电磁振荡产生的电波, 电磁波不需要依靠介质的传播。但是在电磁波频 率较低时,主要通过有形的导体才能传播;原因 是低频的电磁振荡中,电磁之间相互变化较慢, 其能量几乎全部返回原电路而没有辐射逸出;而 高频的电磁振荡可以在空间自由传播,因为磁电 互变很快,能量不可能全部返回原振荡回路,于是电能、磁能伴随着电、磁的交替变化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传递。电磁波的电、磁场以及行进的各种电磁波在真空中速率固定,速度均为光速,达3﹡108m/s 。人类生存的地球本身就是一个大磁场,它表面的热辐射和雷电都可产生电磁辐射,太阳及其他星球也从外层空间原原不断地产生电磁辐射。围绕在人类身边的天然磁场、太阳光、家用电器等都会发出强度不同的辐射。 电磁辐射(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的定义 C=λ?

电磁辐射源 自然电磁辐射 主要来自地球大气层中的雷电、宇宙射线、天体放电、地球磁场辐射和地球热辐射等。 环境电磁辐射 主要来自发射台、高压线、雷达站、微波用具、 电视机、无线电等工业和 生活中所用的电子设备。 电磁辐射所衍生的能量,取决于频率的高低:频率愈高,能量愈大;电磁“频谱”包括形形色色的电磁辐射,从极低频的电磁辐射至极高频的电磁辐射。两者之间还有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和紫外光等。 a. 按产生原因:自然界存在、人为电磁环境; b. 按照强弱:弱电磁辐射源、强电磁辐射源; c. 按电磁能的应用目的:一般用电设备、电磁能量应用设备和直接利用电磁辐射的设备。 ①必须存在时变源,时变源可以是时变的电荷源、时变的电流源或时变的电磁场,另外时变源的频率应足够高,才有可能产生明显的辐射效应(即源电路尺寸与辐射波的波长相比拟)。 ● 电磁辐射源的一般分类 ● 电磁辐射产生的条件和机理

辐射防护基础知识试题

辐射防护基础知识试题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

科目:辐射防护基础知识 考试用时:本次考试时间为90分钟 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得分 阅卷人 一、单项选择题(共20题,每题1分,错选不得分) 1. 以下哪个标记是为“电离辐射”或“放射性”的标识:( ) A. B. C. D. 2. 原子核半径尺度为:( ) A. 10-15 m B. 10-12 m C. 10-10 m D. 10-6 m 3. β衰变一共有多少种模式:( ) A. 一种 B. 两种 C. 三种 D. 四种 4. 在下列给出的屏蔽材料中,屏蔽γ射线宜选用以下哪种:( ) A. 聚乙烯塑料 B. 混凝土 C. 有机玻璃 D. 铝合金 5. 原子核所带电性为:( ) A. 电中性 B. 负电 C. 不带电 D. 正电 6. 以下不属于γ射线与物质作用机制的有:( ) 姓名:_ ________ 单位/部门:_______ ____ 岗位:________ - -- - - -- - - - -密 -------- 封 - - - - - -- - 线 - - -- - - - - 内 - - - - - - - - 不 - - - - - - - - 得 - - - - - - - __ 岗位:________ -- - - - - - 不 - - - - - - - - 得 - -- - -- -

A. 光电效应 B. 碰撞散射 C. 康普顿散射 D. 电子对效应 7. 放射性活度的国际单位是:( ) A. 居里 B. 毫克镭当量 C. 贝克勒尔 D. 伦琴 8. 下列数字中,有可能是组织权重因子W T 的是:( ) A. B. C. 20 D. 9. 有效剂量的单位是:( ) A. 戈瑞 B. 伦琴 C. 希伏 D. 拉德 10. 以下哪一个是放射性货包的标识:( ) 下列属于职业照射的情况是:( ) A. 客机飞行员所受的来自宇宙射线的照射 B. 乘坐头等舱的商务精英所受的来自宇宙射线的照射 C. 核电厂职员工体检时所受的照射 D. 普通公众所受的来自土壤、建筑物的放射性照射 姓名:_ ________ 单位/部门:_______ ____ 岗位:________ -- - - - - - -- - -密 -------- 封 - - - - - - - - 线 - - -- - - - - 内 - - - - - - - - 不 - - - - - - - - 得 - - - -- - -

电磁测量测量基本知识

电磁辐射的测量基础知识 电磁辐射的测量基础知识 电磁辐射的测量方法通常与测量点位和辐射源的距离有关,即,所进行的测量是远场测量还是近场测量。由于远场和近场的情况下,电磁场的性质有所不同,因此,要对远场和近场测量有明确的了解。 1、电磁场的远场和近场划分 电磁辐射源产生的交变电磁场可分为性质不同的两个部分,其中一部分电磁场能量在辐射源周围空间及辐射源之间周期性地来回流动,不向外发射,称为感应场;另一部分电磁场能量脱离辐射体,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发射,称为辐射场。 一般情况下,电磁辐射场根据感应场和辐射场的不同而区分为近区场(感应场)和远区场(辐射场)。由于远场和近场的划分相对复杂,要具体根据不同的工作环境和测量目的进行划分,一般而言,以场源为中心,在三个波长范围内的区域,通常称为近区场,也可称为感应场;在以场源为中心,半径为三个波长之外的空间范围称为远区场,也可称为辐射场。 近区场通常具有如下特点: l 近区场内,电场强度与磁场强度的大小没有确定的比例关系。即:E1377H。一般情况下,对于电压高电流小的场源(如发射天线、馈线等),电场要比磁场强得多,对于电压低电流大的场源(如某些感应加热设备的模具),磁场要比电场大得多。 l近区场的电磁场强度比远区场大得多。从这个角度上说,电磁防护的重点应该在近区场。 l近区场的电磁场强度随距离的变化比较快,在此空间内的不均匀度较大。 远区场的主要特点如下: l在远区场中,所有的电磁能量基本上均以电磁波形式辐射传播,这种场辐射强度的衰减要比感应场慢得多。 l在远区场,电场强度与磁场强度有如下关系:在国际单位制中,E=377H,电场与磁场的运行方向互相垂直,并都垂直于电磁波的传播方向。 l远区场为弱场,其电磁场强度均较小 近区场与远区场划分的意义: 通常,对于一个固定的可以产生一定强度的电磁辐射源来说,近区场辐射的电磁场强度较大,所以,应该格外注意对电磁辐射近区场的防护。对电磁辐射近区场的防护,首先是对作业人员及处在近区场环境内的人员的防护,其次是对位于近区场内的各种电子、电气设备的防护。而对于远区场,由于电磁场强较小,通常对人的危害较小。 对我们最经常接触的从短波段30MHz到微波段的3000MHz的频段范围,其波长范围从10米到0.1米。 例:具体辐射源的近场(感应场区)与远场(辐射场区)(l = c / f) 频率(f)波长(l)界限(3l) 50 / 60 Hz电力6000 / 5000 km18000 / 15000 km 50 kHz电焊 6 km18km 27 MHz CB 广播, 透热疗法11.1 m33.3 m 100 MHz FM 广播 3 m9 m 433 MHz 工业应用0.7 m 2.1 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