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多种分期的比较

肝癌多种分期的比较
肝癌多种分期的比较

肝癌多种分期的比较

1. Okuda分期:

Okuda分期[2]是以肿瘤大小、腹水有无、血清白蛋白与胆红素高低四项分为三期, 从1985年一直沿用至今,为最早使用的分期方法之一。它第一个包括了肿瘤和肝功能因子,但对肿瘤的大小估计较主观并忽略了其他一些重要的肿瘤因子,比如肿瘤是单病灶的还是多病灶的,抑或弥漫性的,是否有血管侵犯,这些与预后都密切相关。Peng Yan等人[3]认为Okuda分期过于偏倚于胆红素。

2. 法国分期:

法国分期[4]包括卡氏评分,总胆红素,碱性磷酸酶,AFP及门脉癌栓5个参数,将患者分为三期。它是通过对761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Cox回归分析建立起来的,其中47%的患者做过专科治疗,试验组中I、II、III期的1年生存率分别为79%、31%、 4%,2年生存率分别为51%、16%、3%,反映了该队列包括了多数晚期患者,较适用于该期患者,而在所有原发性肝癌患者中的应用还有待阐明和观察。该分期法与Okuda和CLIP相比,纳入了功能评分和ALP,并且权重大。

3. Clip评分法:

Clip评分法[5-6]包括Child-Pugh 分期、肿瘤形态、血清AFP和门脉癌栓这四个参数,这些被认为是独立的负预后因子提高了其预测能力,专家再根据分数划成7个期。在后来的前瞻性研究中,作者和其他研究机构证明有效,且与Okuda 和TNM分期相比,有较好的预后能力,亚洲组报道[6]其生存率的差异比原作者的报道更明显,保证了有效性的外延。它的缺点是没有针对肿瘤分期提供适当的治疗方法,因此不用于为每个患者选择适当的治疗。Levy等人[7]用CLIP系统对257例患者的分析证明该评分系统有效,与Okuda评分和Child-Pugh相比,它增加了肿瘤标志物AFP,提高了其预后能力,他们认为CLIP系统可将预后最好的患者(CLIP 0)同即使有一个预后不佳的因子的患者区别开来。Caselitz M等人[8]将CLIP 和 BCLC与 Child-Pugh, Okuda 及 UICC的TNM分期比较,62例患者总的中位生存期是11.3个月,单因素分析显示Okuda, TNM, CLIP 和BCLC的分期与短的生存期关系较密切,而Child Pugh无预后意义,多因素分析则显示只有CLIP和 TNM 及HBV感染是独立危险因子。Giannini E 等人[9]对81例HCV抗体阳性的肝癌患者研究显示,无论对1年还是3年生存期的患者来说,CLIP评分和 BCLC评分都较Okuda分期好。Zhao WH等人[10] 对术后病人做了回顾性研究,在这研究中,门脉癌栓是通过显微镜观察来确定的,结果显示1年, 3年, 5年, 7年和10年术后无病生存率分别为 57.2%, 28.3%, 23.5%, 18.8%及 17.8%, CLIP0,1,2,3,4-5期的中位生存期分别是28个月, 16个月,10个月, 4个月及5个月,109名患者早期复发,16名晚期复发。卡方检验示肿瘤大小,微小卫星灶,血管侵犯,肿瘤类型(单个,多发,弥漫),肿瘤比例,TNM分期,CLIP及切缘不干净是早期复发危险因子,而CLIP评分和Child-Pugh分期是晚期复发因子。他们认为CLIP评分对于行根治术的肝癌患者的复发早晚的预后能

力非常好。

4. BCLC 分期:

BCLC [11]是由巴塞罗那组通过几个队列研究和随机对照研究所建立起来的,它不是一个根据分数来分期的系统,而是由几个研究所得出的独立预后因子组成的一个分期系统,综合了PS评分、肿瘤数目及侵犯、 Okuda分期和Child-Pugh分

期。BCLC不单只是肝癌的分期,更提供了不同时期的治疗选择,被提议是最好的治疗指南,特别是对于可以行根治性治疗的早期患者.然而,目前它还没有后续的相关研究来支持此种分类。Peng Yan等人[3]认为没有症状、血管侵犯及肝外转移的早期患者(Stage A)可积极治疗;而单个肿瘤、无临床门脉高压表现及有正常胆红素的患者(Stage A1)则应先行手术治疗;单个肿瘤、有临床门脉高压表现及有正常胆红素的患者(Stage A2),即使有OLT指征,也可行手术切除;有临床门脉高压表现及高胆红素的患者(Stage A3-4)则不手术治疗,而是OLT或经皮肝穿刺局部治疗;Stage B的患者可进入TACE或TAI局部治疗的随机对照实验,Stage C的患者则是最佳的新药试验者;Stage D (PST>2 or Child-Pugh C) 的患者则不应行专科治疗,只应对症支持治疗。BCLC也引入了功能评分,而且将其与Okuda和Child-Pugh放置同等重要的位置。Cillo U等人[12]对187例行手术或经皮介入治疗的患者观察,比较了Okuda, CLIP,CUPI, 法国分期和 BCLC,认为BCLC分期对整个队列和手术组及非手术组都是最好的,适宜于可积极治疗

的肿瘤较大的患者。

5. 香港中文大学预后指数(CUPI):

香港中文大学预后指数(CUPI)[13]是通过分析926例患者而建立起来的一个系统,他们大多数有HBV相关的肝硬化。CUPI综合了TNM,血清AFP,腹水,总胆红素,碱性磷酸酶及PS评分这6个预后参数,将患者分成3期。作者认为比CLIP 和Okuda分期更有效,虽然它对早期患者的预后能力尚需商讨,因为最好的一年生存率只有50%,此外亦未有后续之研究来支持该分类。作者认为CLIP对早期患者的预后仍不理想[13],因为它的预后因子的分数是主观赋予而不是客观计算

出来的。

6. TNM分期:

TNM分期[3]被肿瘤医生运用于各方面,被建议是对于欲行手术或OLT患者最好的评估方法。然而它只反映了肿瘤形态学,虽然TNM分期对患者有起到分层的作用,但近来研究显示对早期行手术或OLT的患者还是缺乏预后作用。传统的TNM 分期十分细腻[14],尤其T1~T3的分期取决于是否有癌周小血管的浸润,故是一个建筑在病理检查基础上的分期,所以TNM分期在应用上仍困难,尤其它未考虑到合并肝硬化的情况,而肝功能情况更是制约治疗方案选择与估计预后的重要因素。欧洲研究人员研究了557例行手术治疗的患者[15-17],根据其结果, 提出了一个包括肿瘤和肝纤维化的TNM修改方案,新的分期法可能改进需行肿瘤切除的分层,但对是否能运用于非手术治疗的患者还有争议。1977年我国曾拟定过1个分期 [18],按症状的轻重分为I、Ⅱ、Ⅲ期,简便易记实用,但Ⅱ期的跨度过大,未能表述门静脉癌栓,肝门及腹腔淋巴结转移等分期要素。在第四届全国肝癌学术会议上专家们提出了一个分期标准[19],它是根据UICC的TNM分期修改而来。但由于有的肿瘤很小[14],无血管侵犯亦无转移,而肝功能不良,此时是否应将肝功能分级另列,专家们的争论比较大。 Fielding等人[20]认为TNM 应作为一个参考的分期系统,因为它易被理解、记忆和应用,UICC也鼓励纳入其他一些疾病相关因子以改进TNM分期,而CUPI [13]就是据此将TNM和其他相

关因子综合起来的。

7. 其他一些最新的分期法:

新的有Erica Villa.等 [21]提出来的分子评分系统(molecular scoring system),他们根据患者的野生型和变异型的雌激素来评估预后并与Okuda,法国分期,BCLC和CLIP 相比较,认为新的方法有优势,但该方法需较好的实验室

条件,因此临床应用有困难。Katsuhisa Omagari等人[22]提出的SLiDe score,他们对177例肝癌患者做了研究,发现血清 des- -carboxy prothrombin (DCP)有预后指示作用。研究者们经多因素分析得出肝损害、肿瘤形态学和DCP 是独立预后因子,从而制定出一个新的评分系统,比CLIP和the Japan Integrated Staging (JIS) scoring systems (简称LCSGJ) [23]有较好的预测能力,然而DCP的测定不是在世界各地都可以常规做,因此还需在其他人群中做进一步的研究。 LCSGJ的研究者们认为CLIP中肿瘤大小以50%为界太大[23],分层欠佳,而LCSGJ综合了Child-Pugh 与 TNM ,预后最好的一组10年生存率可高达65%,而CLIP只有23% ,前者既简便又有效,客观性强。Kudo M等人[24]对4,525例肝癌患者进行了大样本多中心研究,将JIS 评分与CLIP评分比较,在JIS 评分中,只有45%被评为早期,但被评为CLIP0或1的患者有63%。CLIP3和6的生存曲线无差异,而JIS 评分的所有分期差异都明显,同一分期的患者预后相似,各中心的重复性也好,多因素分析显示JIS评分是最好的预后因子。Rabe C 等人[25] 对120例患者队列研究显示Child-Pugh, Vienna 生存模式(VISUM-HCC) 评分[26], Chevret评分[27], BCLC 和CLIP的预后能力与 Okuda 评分无明显差异, 危险因子是低白蛋白浓度和门脉栓塞。M Sch?niger-Hekele 等人[26]对245例患者研究显示,胆红素(>34mmol/L), 门脉癌栓,凝血酶原时间 (<70%), AFP(>180 μg/l), 肿瘤大小 >50%及增大的淋巴结是独立预后因子,VISUM-HCC的三期的中位生存期分别是15.2月,7.2月,2.6月,比Okuda好,建议将其用于对Okuda2期的预后不同的患者再分期,以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案。Krustev N等人[27]则以S. Chevret评分法来对有肝硬化的肝癌患者分期,并与Child-Pugh比较, Chevret's class C 的患者有38.9%在Child-Pugh分级中被评为B级,而有25.9%的同样患者都分在两个分期系统的C期,但是Child-PughC的患者多数是正由B降到C的,并认为所有的分期都比实际的低,因此没有必要争论何种分期作为治疗决定的绝对依据。

肝癌详细分期及分析

综述 原发性肝癌的分期方法及比较 介绍: 原发性肝癌是成人肝脏最常见的原发性恶性肿瘤,在世界范围内位于全部恶性肿瘤的第五位,占与肿瘤有关的死因的第三位⑴。在欧洲和美国,肝癌发病率逐年上升,预计在20年内可能达到目前日本的水平⑵。中国是原发性肝癌的高发区,全世界一半以上肝癌病例发生在中国,肝癌死亡率自1995年上升到恶性肿瘤的第二位⑶。肝癌的发病原因是多方面的,肝硬化和慢性肝炎是最主要的因素。近几年来,肝癌诊断技术及治疗水平有了较大的进步,对高危人群的随访发现了更多的早期患者。但是,对肝癌的早期诊断依然是个巨大的挑战,肿瘤确诊时仅仅只有20-30%的切除率,术后的5年生存率30-50%(4)。对于进展期、晚 期肿瘤和因肝功能原因不能手术的患者,最近也发展出一些新的治疗措施,如PEI(经皮酒精注射)、微波治疗、激光治疗、冷冻治疗、TACE(经动脉化疗栓塞)等等,对这些治疗措施疗效的评价也正在进行之中。 肿瘤的分期是肿瘤及患者的重要特征之一,和其他特征如原发肿瘤部位、肿瘤的组织细胞形态、分化情况、生长速度、患者的免疫状态、年龄、有无合并症等一样重要,应该对每一个患者进行彻底地分期⑸。它有助于对患者的预后进行预测,有助于治疗方式的选择,有助于在不同单位之间进行资料交流和比较,它还能在前瞻性的、随机对照的临床试验中将患者分组来评估某种治疗方式的作用(5,6)。许多肿瘤都有良好的、被广泛接受的分期方法,但是对于原发性肝癌来说,情况却较为复杂。这是由于原发性肝癌患者的预后不仅仅与肿瘤有关,还与肝脏的功能状态有关。世界各地原发性肝癌病因的流行病学资料不同,肝脏合并病变各异,诊断水平及治疗水平也不一样,出现了许多不同的肝癌分期方法(5-17)。但是没有一个公认的、最好的分期方法。 本文比较了目前国际上的几种肝癌分期方法,分析了各自的优缺点,阐明了目前临床对一个好的、广泛接受的分期方法需要的迫切性,并对未来相关研究的可能方向进行展望。 原发性肝癌的分期方法: 下面共分析了11种肝癌分期方法,我们将按照其发表时间顺序分别予以介绍。对于经过多次改进的分期方法,我们参考其最新版本发表时间为标准。 1、Okuda 分期: 肝癌的Okuda分期法是由Okuda等于1985年(7)提出(见Table 1)。它是 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也是第1个将肿瘤情况与肝脏功能结合在一起的评分方法,它更是目前唯一一个提供了未加干预措施的各期肝癌患者生存期资料的评分方法。其stageⅠ、stageⅡ及stageⅢ期未经治疗平均生存时间分别是8.3、2.0和0.7个月(7)。Okuda评分法一直被广泛地应用,研究表明即便加上各种治疗 措施的影响,它也能有效地评估不同分期病人的预后,以至于目前各种评分方法提出及推广时均将其作为对照(6、9、10、13、14),甚至有的评分法直接将 其作为评分参数之一(11)。但是由于受当时对肝癌认识水平的影响,Okuda 评分法没有纳入一些重要的与预后有关的因素,如血管的侵犯、肿瘤的数目等等;它对肿瘤侵及范围的确定有些过大;总胆红素3mg/dl的标准也过高(18)。因此,Okuda评分对于早期肝癌的鉴别能力较差,难以将之与进展期肝癌区别开来。当前随着对肝癌高危人群随访加强及诊断水平的提高,许多肝癌在早期得到确诊,Okuda评分显得有些过时,难以满足临床需要,这也是目前出现多种分期方法的

肝癌分期

肝癌巴塞罗那分期

肝癌的AJCC分期 ●原发肿瘤(T)分期 Tx 原发肿瘤大小无法测量; T0 没有原发肿瘤的证据 T1 单个肿瘤结节,无血管侵润 T2 单个肿瘤结节,伴有血管侵润;或多个肿瘤结节,≤5cm T3 多个肿瘤结节,>5cm;或肿瘤侵犯门静脉或肝静脉的主要分支 T4 肿瘤直接侵犯除胆囊以外的附近脏器;或穿破内脏腹膜 ●淋巴结转移(N)分期 Nx 淋巴结转移情况无法判断 N0 无局部淋巴结转移 N1 有局部淋巴结转移 ●远处转移(M)分期 Mx 无法评价有无远处转移 M0 无远处转移 M1 有远处转移 ?TNM分期 I期 T1 N0 M0 II期 T2 N0 M0

IIIa期 T3 N0 M0 IIIb期 T4 N0 M0 IIIc期任何T N1 M0 IV 期任何T 任何N M1 肝癌的中国分期(2001年,广州) ?Ⅰa :单个肿瘤最大直径<3cm,无癌栓、腹腔淋巴结及远处转移; 肝功能分级Child A。 ?Ⅰb :单个或两个肿瘤最大直径之和<5cm,在半肝,无癌栓、腹腔淋巴结及远处转移;肝功能分级Child A。 ?Ⅱa:单个或两个肿瘤最大直径之和<10 cm,在半肝或两个肿瘤最大直径之和<5cm,在左、右两半肝,无癌栓、腹腔淋巴结及远处转移;肝功能分级Child A。 ?Ⅱb:单个或两个肿瘤最大直径之和>10cm,在半肝或两个肿瘤最大直径之和>5cm,在左、右两半肝,或多个肿瘤无癌栓、腹腔淋巴结及远处转移;肝功能分级Child A。肿瘤情况不论,有门静脉分支、肝静脉或胆管癌栓和(或)肝功能分级Child B。 ?Ⅲa:肿瘤情况不论,有门静脉主干或下腔静脉癌栓、腹腔淋巴结或远处转移之一;肝功能分级Child A或B。 ?Ⅲb:肿瘤情况不论,癌栓、转移情况不论;肝功能分级Child C。 米兰标准 单个肿瘤直径不超过5CM或多发的肿瘤少于3个并且最大直径不

肝癌临床分期方法

原发性肝癌TNM分期(AJCC, 2010年)T-原发病灶: Tx:原发肿瘤不能测定 T0:无原发肿瘤的证据 T1 :孤立肿瘤没有血管受侵 T2:孤立肿瘤,有血管受侵或多发肿瘤直径w 5cm T3a:多发肿瘤直径>5cm T3b:孤立肿瘤或多发肿瘤侵及门静脉或肝静脉主要分支 T4:肿瘤直接侵及周围组织,或致胆囊或脏器穿孔 N-区域淋巴腺: Nx:区域内淋巴腺不能测定 N0:无淋巴腺转移 N1:区域淋巴腺转移 M-远处转移: Mx远处转移不能测定 M0无远处转移 M1 :有远处转移 肝癌分期: I 期:T1N0M0 II 期:T2N0M0 IIIA 期:T3aN0M0

IIIB 期:T3bN0M0 IIIC 期:T4, NOMO IVA 期:任何T, N1M0 IVB期:任何T,任何N, M1 中国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修订“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诊断与分期标 准” I a单个肿瘤最大直径w 3cm无癌栓、腹腔淋巴结及远处转移;肝功能分级Child A。 I b单个或两个肿瘤最大直径之和w 5cm在半肝,无癌栓、腹腔淋巴结及远处转移;肝功能分级Child A。 n a单个或两个肿瘤最大直径之和w 10cm在半肝或两个肿瘤最大直径之和w 5cm在左、右两半肝,无癌栓、腹腔淋巴结及远处转移;肝功能分级Child A。 n b单个或两个肿瘤最大直径之和〉10cm在半肝或两个肿瘤最大直径之和〉5cm在左、右两半肝,或多个肿瘤无癌栓、腹腔淋巴结及远处转移;肝功能分级Child A。肿瘤情况不论,有门静脉分支、肝静脉或胆管癌栓和(或)肝功能分级Child B。 皿a肿瘤情况不论,有门静脉主干或下腔静脉癌栓、腹腔淋巴结或 远处转移之一;肝功能分级Child A或B。 皿b肿瘤情况不论,癌栓、转移情况不论;肝功能分级Child Co 表1原发性肝癌临床分期标准

肝癌分期[内容详细]

肝癌巴塞罗那分期 肝癌的AJCC分期 ●原发肿瘤(T)分期 Tx 原发肿瘤大小无法测量; T0 没有原发肿瘤的证据 T1 单个肿瘤结节,无血管侵润 T2 单个肿瘤结节,伴有血管侵润;或多个肿瘤结节,≤5cm T3 多个肿瘤结节,>5cm;或肿瘤侵犯门静脉或肝静脉的主要分支 T4 肿瘤直接侵犯除胆囊以外的附近脏器;或穿破内脏腹膜 ●淋巴结转移(N)分期 Nx 淋巴结转移情况无法判断 N0 无局部淋巴结转移 N1 有局部淋巴结转移 ●远处转移(M)分期 Mx 无法评价有无远处转移

M0 无远处转移 M1 有远处转移 ?TNM分期 I期T1 N0 M0 II期T2 N0 M0 IIIa期T3 N0 M0 IIIb期T4 N0 M0 IIIc期任何T N1 M0 IV 期任何T 任何N M1 肝癌的中国分期(2001年,广州) ?Ⅰa :单个肿瘤最大直径<3cm,无癌栓、腹腔淋巴结及远处转移;肝功能分级Child A。 ?Ⅰb :单个或两个肿瘤最大直径之和<5cm,在半肝,无癌栓、腹腔淋巴结及远处转移; 肝功能分级Child A。 ?Ⅱa:单个或两个肿瘤最大直径之和<10 cm,在半肝或两个肿瘤最大直径之和<5cm,在左、右两半肝,无癌栓、腹腔淋巴结及远处转移;肝功能分级Child A。 ?Ⅱb:单个或两个肿瘤最大直径之和>10cm,在半肝或两个肿瘤最大直径之和>5cm,在左、右两半肝,或多个肿瘤无癌栓、腹腔淋巴结及远处转移;肝功能分级Child A。 肿瘤情况不论,有门静脉分支、肝静脉或胆管癌栓和(或)肝功能分级Child B。 ?Ⅲa:肿瘤情况不论,有门静脉主干或下腔静脉癌栓、腹腔淋巴结或远处转移之一;肝功能分级Child A或B。 ?Ⅲb:肿瘤情况不论,癌栓、转移情况不论;肝功能分级Child C。 米兰标准 单个肿瘤直径不超过5CM或多发的肿瘤少于3个并且最大直径不超过3CM,没有大血管侵润现象,也没有淋巴结或肝外转移的现象。5年生存率约在75%左右,术后复发率大约小于10%。 杭州标准:累计肿瘤直径≤8厘米,或累计肿瘤直径>8厘米,但术前血清甲肝蛋白≤400ng/ml且肿瘤组织学分级为高或中分化。

肝癌临床分期方法

原发性肝癌TNM分期(AJCC,2010年)。 T-原发病灶: Tx:原发肿瘤不能测定 T0:无原发肿瘤的证据 T1:孤立肿瘤没有血管受侵 T2:孤立肿瘤,有血管受侵或多发肿瘤直径≤5cm T3a:多发肿瘤直径>5cm T3b:孤立肿瘤或多发肿瘤侵及门静脉或肝静脉主要分支 T4:肿瘤直接侵及周围组织,或致胆囊或脏器穿孔 N-区域淋巴腺: Nx:区域内淋巴腺不能测定 N0:无淋巴腺转移 N1:区域淋巴腺转移 M-远处转移: Mx:远处转移不能测定 M0:无远处转移 M1:有远处转移 肝癌分期: I期:T1N0M0 II期:T2N0M0 IIIA期:T3aN0M0 IIIB期:T3bN0M0 IIIC期:T4,N0M0 IVA期:任何T,N1M0 IVB期:任何T,任何N,M1 中国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修订“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诊断与分期标准” Ⅰa 单个肿瘤最大直径≤3cm,无癌栓、腹腔淋巴结及远处转移;肝功能分级Child A。Ⅰb 单个或两个肿瘤最大直径之和≤5cm,在半肝,无癌栓、腹腔淋巴结及远处转移;肝功能分级Child A。 Ⅱa 单个或两个肿瘤最大直径之和≤10cm,在半肝或两个肿瘤最大直径之和≤5cm,在左、右两半肝,无癌栓、腹腔淋巴结及远处转移;肝功能分级Child A。 Ⅱb 单个或两个肿瘤最大直径之和>10cm,在半肝或两个肿瘤最大直径之和>5cm,在左、右两半肝,或多个肿瘤无癌栓、腹腔淋巴结及远处转移;肝功能分级Child A。肿瘤情况不论,有门静脉分支、肝静脉或胆管癌栓和(或)肝功能分级Child B。 Ⅲa 肿瘤情况不论,有门静脉主干或下腔静脉癌栓、腹腔淋巴结或远处转移之一;肝功能

肝癌的临床分期

1.Okuda分期: Okuda分期[2]是以肿瘤大小、腹水有无、血清白蛋白与胆红素高低四项分为三期, 从1985年一直沿用至今,为最早使用的分期方法之一。它第一个包括了肿瘤和肝功能因子,但对肿瘤的大小估计较主观并忽略了其他一些重要的肿瘤因子,比如肿瘤是单病灶的还是多病灶的,抑或弥漫性的,是否有血管侵犯,这些与预后都密切相关。Peng Yan等人[3]认为Okuda 分期过于偏倚于胆红素。 2. 法国分期: 法国分期[4]包括卡氏评分,总胆红素,碱性磷酸酶,AFP及门脉癌栓5个参数,将患者分为三期。 它是通过对761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Cox回归分析建立起来的,其中47%的患者做过专科治疗,试验组中I、II、III期的1年生存率分别为79%、31%、4%,2年生存率分别为51%、16%、3%,反映了该队列包括了多数晚期患者,较适用于该期患者,而在所有原发性肝癌患者中的应用还有待阐明和观察。该分期法与Okuda和CLIP相比,纳入了功能评分和ALP,并且权重大。 3. Clip评分法: Clip评分法[5-6]包括Child-Pugh 分期、肿瘤形态、血清AFP和门脉癌栓这四个参数,这些被认为是独立的负预后因子提高了其预测能力,专家再根据分数划成7个期。在后来的前瞻性研究中,作者和其他研究机构证明有效,且与Okuda和TNM分期相比,有较好的预后能力,亚洲组报道[6]其生存率的差异比原作者的报道更明显,保证了有效性的外延。它的缺点是没有针对肿瘤分期提供适当的治疗方法,因此不用于为每个患者选择适当的治疗。Levy等人[7]用CLIP系统对257例患者的分析证明该评分系统有效,与Okuda评分和Child-Pugh相比,它增加了肿瘤标志物AFP,提高了其预后能力,他们认为CLIP系统可将预后最好的患者(CLIP 0)同即使有一个预后不佳的因子的患者区别开来。Caselitz M等人[8]将CLIP 和BCLC与 Child-Pugh, Okuda 及UICC的TNM分期比较,62例患者总的中位生存期是11.3个月,单因素分析显示Okuda, TNM, CLIP 和BCLC的分期与短的生存期关系较密切,而Child Pugh 无预后意义,多因素分析则显示只有CLIP和TNM 及HBV感染是独立危险因子。Giannini E 等人[9]对81例HCV抗体阳性的肝癌患者研究显示,无论对1年还是3年生存期的患者来说,CLIP评分和BCLC评分都较Okuda分期好。Zhao WH等人[10] 对术后病人做了回顾性研究,在这研究中,门脉癌栓是通过显微镜观察来确定的,结果显示1年, 3年, 5年, 7年和10年术后无病生存率分别为57.2%, 28.3%, 23.5%, 18.8%及17.8%, CLIP0,1,2,3,4-5期的中位生存期分别是28个月, 16个月,10个月, 4个月及5个月,109名患者早期复发,16名晚期复发。卡方检验示肿瘤大小,微小卫星灶,血管侵犯,肿瘤类型(单个,多发,弥漫),肿瘤比例,TNM分期,CLIP及切缘不干净是早期复发危险因子,而CLIP评分和Child-Pugh分期是晚期复发因子。他们认为CLIP评分对于行根治术的肝癌患者的复发早晚的预后能力非常好。 4. BCLC 分期: BCLC [11]是由巴塞罗那组通过几个队列研究和随机对照研究所建立起来的,它不是一个根据分数来分期的系统,而是由几个研究所得出的独立预后因子组成的一个分期系统,综合了PS 评分、肿瘤数目及侵犯、Okuda分期和Child-Pugh分期。BCLC不单只是肝癌的分期,更提供了不同时期的治疗选择,被提议是最好的治疗指南,特别是对于可以行根治性治疗的早期患者.然而,目前它还没有后续的相关研究来支持此种分类。Peng Yan等人[3]认为没有症状、血管侵犯及肝外转移的早期患者(Stage A)可积极治疗;而单个肿瘤、无临床门脉高压表现及有正常胆红素的患者(Stage A1)则应先行手术治疗;单个肿瘤、有临床门脉高压表现及有正常胆红素的患者(Stage A2),即使有OLT指征,也可行手术切除;有临床门脉高压表现及高胆红素的患者(Stage A3-4)则不手术治疗,而是OLT或经皮肝穿刺局部治疗;Stage B

肝癌多种分期的比较

肝癌多种分期的比较 1. Okuda分期: Okuda分期[2]是以肿瘤大小、腹水有无、血清白蛋白与胆红素高低四项分为三期, 从1985年一直沿用至今,为最早使用的分期方法之一。它第一个包括了肿瘤和肝功能因子,但对肿瘤的大小估计较主观并忽略了其他一些重要的肿瘤因子,比如肿瘤是单病灶的还是多病灶的,抑或弥漫性的,是否有血管侵犯,这些与预后都密切相关。Peng Yan等人[3]认为Okuda分期过于偏倚于胆红素。 2. 法国分期: 法国分期[4]包括卡氏评分,总胆红素,碱性磷酸酶,AFP及门脉癌栓5个参数,将患者分为三期。它是通过对761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Cox回归分析建立起来的,其中47%的患者做过专科治疗,试验组中I、II、III期的1年生存率分别为79%、31%、 4%,2年生存率分别为51%、16%、3%,反映了该队列包括了多数晚期患者,较适用于该期患者,而在所有原发性肝癌患者中的应用还有待阐明和观察。该分期法与Okuda和CLIP相比,纳入了功能评分和ALP,并且权重大。 3. Clip评分法: Clip评分法[5-6]包括Child-Pugh 分期、肿瘤形态、血清AFP和门脉癌栓这四个参数,这些被认为是独立的负预后因子提高了其预测能力,专家再根据分数划成7个期。在后来的前瞻性研究中,作者和其他研究机构证明有效,且与Okuda 和TNM分期相比,有较好的预后能力,亚洲组报道[6]其生存率的差异比原作者的报道更明显,保证了有效性的外延。它的缺点是没有针对肿瘤分期提供适当的治疗方法,因此不用于为每个患者选择适当的治疗。Levy等人[7]用CLIP系统对257例患者的分析证明该评分系统有效,与Okuda评分和Child-Pugh相比,它增加了肿瘤标志物AFP,提高了其预后能力,他们认为CLIP系统可将预后最好的患者(CLIP 0)同即使有一个预后不佳的因子的患者区别开来。Caselitz M等人[8]将CLIP 和 BCLC与 Child-Pugh, Okuda 及 UICC的TNM分期比较,62例患者总的中位生存期是11.3个月,单因素分析显示Okuda, TNM, CLIP 和BCLC的分期与短的生存期关系较密切,而Child Pugh无预后意义,多因素分析则显示只有CLIP和 TNM 及HBV感染是独立危险因子。Giannini E 等人[9]对81例HCV抗体阳性的肝癌患者研究显示,无论对1年还是3年生存期的患者来说,CLIP评分和 BCLC评分都较Okuda分期好。Zhao WH等人[10] 对术后病人做了回顾性研究,在这研究中,门脉癌栓是通过显微镜观察来确定的,结果显示1年, 3年, 5年, 7年和10年术后无病生存率分别为 57.2%, 28.3%, 23.5%, 18.8%及 17.8%, CLIP0,1,2,3,4-5期的中位生存期分别是28个月, 16个月,10个月, 4个月及5个月,109名患者早期复发,16名晚期复发。卡方检验示肿瘤大小,微小卫星灶,血管侵犯,肿瘤类型(单个,多发,弥漫),肿瘤比例,TNM分期,CLIP及切缘不干净是早期复发危险因子,而CLIP评分和Child-Pugh分期是晚期复发因子。他们认为CLIP评分对于行根治术的肝癌患者的复发早晚的预后能 力非常好。 4. BCLC 分期: BCLC [11]是由巴塞罗那组通过几个队列研究和随机对照研究所建立起来的,它不是一个根据分数来分期的系统,而是由几个研究所得出的独立预后因子组成的一个分期系统,综合了PS评分、肿瘤数目及侵犯、 Okuda分期和Child-Pugh分

肝癌的分期标准--总结

制作:天下上等 2002年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分期标准 I阶段:T1:孤立病灶,无血管侵犯。 II阶段:T2:孤立病灶伴血管侵犯;或多个病灶直径<5cm。 III阶段: III a:T3:多个病灶直径>5cm或肿瘤侵犯门静脉或肝静脉的主要分支。 III b:T4:单个或多个病灶,伴胆囊以外邻近器官直接侵犯或穿破脏层腹膜。 III c:N1:有局部淋巴结转移。 IV阶段:M1:远处转移。但锁骨上淋巴结转移不算在内 纤维化分级: F0:纤维化评分0-4(从没有到中度纤维化) F1:纤维化评分5-6(严重纤维化或肝硬化) Okuda(奥田邦雄)分级系统: 肝脏被肿瘤取代比率>50%<50% 腹水有无 白蛋白<3g∕dl>3g∕dl 胆红素>3mg∕dl<3mg∕dl 分期:stageⅠ:四项中没有一项, stageⅡ:四项中出现1-2项, stageⅢ:四项中出现3-4项 意大利肿瘤计划(CLIP)分期系统 012 制作:天下上等

Child-Pugh A 肿瘤形态单一且≤肝脏50%甲胎蛋白<400 门静脉栓塞无 B 多发且≤肝脏50% ≥400 有 C 巨块型>肝脏50% - - 巴塞罗那(BCLC)肝癌分期系统 PST肿瘤分期Okuda分期肝脏功能 StageA(早期肝癌)0 A10单一肿瘤I没有门脉高压,正常胆红素 A20单一肿瘤I门脉高压,正常胆红素 A30单一肿瘤I门脉高压,不正常胆红素 A403个小于3cm I-II Child-pugh A-B StageB(中期肝癌)0大,多个结节I-II Child-pugh A-B StageC(晚期肝癌)1-2血管侵入或肝外转移I-II Child-pugh A-B StageD(末期肝癌)3-4任何情况Child-pugh C StageA和StageB:所有标准都执行。 StageC:至少一个标准;PST:1-2或血管侵入/肝外转移 StageD:至少一个标准;PST:3-4或Okuda III/Child-pugh C 制作:天下上等

原发性肝癌临床分期及治疗路线图(2019版)

原发性肝癌的分期 肝癌的分期对于预后评估、合理治疗方案的选择至关重要。国外有多种分期方案,如:BCLC、TNM、JSH、APASL 等。结合中国的具体国情及实践积累,依据病人一般情况、肝肿瘤情况及肝功能情况,建立中国肝癌的分期方案(China liver cancer staging,CNLC),包括:CNLC Ia 期、Ib 期、IIa 期、IIb 期、IIIa 期、IIIb 期、IV 期,具体分期方案描述见图 3。 CNLC Ia 期:体力活动状态(p erformance status,PS)评分 0~2 分,肝功能 Child-Pugh A/B 级,单个肿瘤、直径≤ 5cm,无血管侵犯和肝外转移; CNLC Ib 期:PS 0~2 分,肝功能 Child-Pugh A/B 级,单个肿瘤、直径>5cm,或 2~3 个肿瘤、最大直径≤3cm,无血管侵犯和肝外转移;CNLC IIa 期:PS 0~2 分,肝功能 Child-Pugh A/B 级, 2~3 个肿瘤、最大直径>3cm,无血管侵犯和肝外转移; CNLC IIb 期:PS 0~2 分,肝功能 Child-Pugh A/B 级,肿瘤数目≥4 个、肿瘤直径不论,无血管侵犯和肝外转移; CNLC IIIa 期:PS 0~2 分,肝功能 Child-Pugh A/B 级,肿瘤情况不论、有血管侵犯而无肝外转移; CNLC IIIb 期:PS 0~2 分,肝功能 Child-Pugh A/B 级,肿瘤情况不论、血管侵犯不论、有肝外转移;CNLC IV 期:PS 3~4,或肝功能 Child-Pugh C 级,肿瘤情况不论、血管侵犯不论、肝外转移不论。

肝癌分期

肝癌巴塞罗那分期 巴塞罗那分期 分期PST 肿瘤情况Okuda分期肝功能StageA(早期肝癌) A10单个肿瘤I无门脉高压,胆红素正常A20单个肿瘤I门脉高压,胆红素正常 A30单个肿瘤I-II门脉高压,胆红素不正常A403个小于3cm I-II Child-PughA-B StageB(中期肝癌)0大,多个结节I-II Child-PughA-B I-II Child-PughA-B StageC(晚期肝癌)1-2血管侵犯或肝外 转移 StageD(末期肝癌)3-4任何情况Child-Pugh C Stage A和Stage B:符合所有标准 Stage C:至少符合一项标准;PST:1-2或血管侵犯或肝外转移 Stage D:至少符合一项标准;PST:3-4或Okuda III/Child-Pugh C 肝癌的AJCC分期 原发肿瘤(T)分期 Tx 原发肿瘤大小无法测量; T0 没有原发肿瘤的证据 T1 单个肿瘤结节,无血管侵润 T2 单个肿瘤结节,伴有血管侵润;或多个肿瘤结节,≤5cm T3 多个肿瘤结节,>5cm;或肿瘤侵犯门静脉或肝静脉的主要分支

T4 肿瘤直接侵犯除胆囊以外的附近脏器;或穿破内脏腹膜 淋巴结转移(N)分期 Nx 淋巴结转移情况无法判断 N0 无局部淋巴结转移 N1 有局部淋巴结转移 远处转移(M)分期 Mx 无法评价有无远处转移 M0 无远处转移 M1 有远处转移 ?TNM分期 ?I期 T1 N0 M0 ?II期 T2 N0 M0 ?IIIa期 T3 N0 M0 ?IIIb期 T4 N0 M0 ?IIIc期任何T N1 M0 ?IV 期任何T 任何N M1 肝癌的中国分期(2001年,广州) ?Ⅰa :单个肿瘤最大直径<3cm,无癌栓、腹腔淋巴结及远处转移;肝功能分级Child A。 ?Ⅰb :单个或两个肿瘤最大直径之和<5cm,在半肝,无癌栓、腹腔淋巴结及远处转移;肝功能分级Child A。 ?Ⅱa:单个或两个肿瘤最大直径之和<10 cm,在半肝或两个肿瘤最大直径之和<5cm,在左、右两半肝,无癌栓、腹腔淋巴结及远处转移;肝功能分级Child A。 ?Ⅱb:单个或两个肿瘤最大直径之和>10cm,在半肝或两个肿瘤最大直径之和>5cm,在左、右两半肝,或多个肿瘤无癌栓、腹腔淋巴结及远处转移;肝功能分级Child A。肿瘤情况不论,有门静脉分支、肝静脉或胆管癌栓和(或)肝功能分级Child B。

肝癌临床分期方法

原发性肝癌T N M分期(A J C C,2010年)。 T-原发病灶: Tx:原发肿瘤不能测定 T0:无原发肿瘤的证据 T1:孤立肿瘤没有血管受侵 T2:孤立肿瘤,有血管受侵或多发肿瘤直径≤5cm T3a:多发肿瘤直径>5cm T3b:孤立肿瘤或多发肿瘤侵及门静脉或肝静脉主要分支 T4:肿瘤直接侵及周围组织,或致胆囊或脏器穿孔 N-区域淋巴腺: Nx:区域内淋巴腺不能测定 N0:无淋巴腺转移 N1:区域淋巴腺转移 M-远处转移: Mx:远处转移不能测定 M0:无远处转移 M1:有远处转移 肝癌分期: I期:T1N0M0 II期:T2N0M0 IIIA期:T3aN0M0 IIIB期:T3bN0M0 IIIC期:T4,N0M0 IVA期:任何T,N1M0 IVB期:任何T,任何N,M1 中国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修订“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诊断与分期标准” Ⅰa 单个肿瘤最大直径≤3cm,无癌栓、腹腔淋巴结及远处转移;肝功能分级Child A。 Ⅰb 单个或两个肿瘤最大直径之和≤5cm,在半肝,无癌栓、腹腔淋巴结及远处转移;肝功能分级Child A。Ⅱa 单个或两个肿瘤最大直径之和≤10cm,在半肝或两个肿瘤最大直径之和≤5cm,在左、右两半肝,无癌栓、腹腔淋巴结及远处转移;肝功能分级Child A。 Ⅱb 单个或两个肿瘤最大直径之和>10cm,在半肝或两个肿瘤最大直径之和>5cm,在左、右两半肝,或多个肿瘤无癌栓、腹腔淋巴结及远处转移;肝功能分级Child A。肿瘤情况不论,有门静脉分支、肝静脉或胆管癌栓和(或)肝功能分级Child B。 Ⅲa 肿瘤情况不论,有门静脉主干或下腔静脉癌栓、腹腔淋巴结或远处转移之一;肝功能分级Child A或B。Ⅲb 肿瘤情况不论,癌栓、转移情况不论;肝功能分级Child C。 表1 原发性肝癌临床分期标准

原发性肝癌的分期方法及比较综述

原发性肝癌的分期方法及比较综述 介绍: 原发性肝癌是成人肝脏最常见的原发性恶性肿瘤,在世界范围内位于全部恶性肿瘤的第五位,占与肿瘤有关的死因的第三位⑴。在欧洲和美国,肝癌发病率逐年上升,预计在20年内可能达到目前日本的水平⑵。中国是原发性肝癌的高发区,全世界一半以上肝癌病例发生在中国,肝癌死亡率自1995年上升到恶性肿瘤的第二位⑶。肝癌的发病原因是多方面的,肝硬化和慢性肝炎是最主要的因素。近几年来,肝癌诊断技术及治疗水平有了较大的进步,对高危人群的随访发现了更多的早期患者。但是,对肝癌的早期诊断依然是个巨大的挑战,肿瘤确诊时仅仅只有20-30%的切除率,术后的5年生存率30-50%(4)。对于进展期、晚期肿瘤和因肝功能原因不能手术的患者,最近也发展出一些新的治疗措施,如PEI(经皮酒精注射)、微波治疗、激光治疗、冷冻治疗、TACE(经动脉化疗栓塞)等等,对这些治疗措施疗效的评价也正在进行之中。 肿瘤的分期是肿瘤及患者的重要特征之一,和其他特征如原发肿瘤部位、肿瘤的组织细胞形态、分化情况、生长速度、患者的免疫状态、年龄、有无合并症等一样重要,应该对每一个患者进行彻底地分期⑸。它有助于对患者的预后进行预测,有助于治疗方式的选择,有助于在不同单位之间进行资料交流和比较,它还能在前瞻性的、随机对照的临床试验中将患者分组来评估某种治疗方式的作用(5,6)。

许多肿瘤都有良好的、被广泛接受的分期方法,但是对于原发性肝癌来说,情况却较为复杂。这是由于原发性肝癌患者的预后不仅仅与肿瘤有关,还与肝脏的功能状态有关。世界各地原发性肝癌病因的流行病学资料不同,肝脏合并病变各异,诊断水平及治疗水平也不一样,出现了许多不同的肝癌分期方法(5-17)。但是没有一个公认的、最好的分期方法。 本文比较了目前国际上的几种肝癌分期方法,分析了各自的优缺点,阐明了目前临床对一个好的、广泛接受的分期方法需要的迫切性,并对未来相关研究的可能方向进行展望。 原发性肝癌的分期方法: 下面共分析了11种肝癌分期方法,我们将按照其发表时间顺序分别予以介绍。对于经过多次改进的分期方法,我们参考其最新版本发表时间为标准。 1、Okuda 分期: 肝癌的Okuda分期法是由Okuda等于1985年(7)提出(见Table 1)。它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也是第1个将肿瘤情况与肝脏功能结合在一起的评分方法,它更是目前唯一一个提供了未加干预措施的各期肝癌患者生存期资料的评分方法。其stageⅠ、stageⅡ及stage Ⅲ期未经治疗平均生存时间分别是8.3、2.0和0.7个月(7)。Okuda 评分法一直被广泛地应用,研究表明即便加上各种治疗措施的影响,它也能有效地评估不同分期病人的预后,以至于目前各种评分方法提出及推广时均将其作为对照(6、9、10、13、14),甚至有的评分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