樱桃叶斑病的危害和防治方法

樱桃叶斑病的危害和防治方法

樱桃叶斑病的危害和防治方法

樱桃在种植的时候还会出现叶斑病的危害,叶斑病主要危害樱桃叶片,有着不小的危害的,我们要及时的对其进行防治,才能让您的樱桃更好的生长哦。下面,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樱桃叶斑病的危害和防治方法。

危害症状

该病主要为害叶片,也为害叶柄和果实。叶片发病初期,在叶片正面叶脉间产生紫色或褐色的坏死斑点,同时在斑点的背面形成粉红色霉状物,后期随着斑点的扩大,数斑联合使叶片大部分枯死。有时叶片也形成穿孔现象,造成叶片早期脱落,叶片一般5月份开始发病,7~8月份高温、多雨季节发病严重。

防治措施

1)加强栽培,增强树势,提高树体抗病能力;

2)清除病枝、病叶,集中烧毁或深埋;

3)发芽前喷3~5度石硫合剂;

4)谢花后至采果前,喷1~2次70%代森锰锌600倍液或75%百菌清500~600倍液,大生M-45800倍液等,每隔10~14天喷1次。

石榴叶斑病的一般防治管理方法

石榴叶斑病的一般防治管理方法 发布日期:2012-04-24 来源:互联网作者:cosmos 浏览次数:68 石榴叶斑病是石榴的一种常见病害。石榴栽植区发生较普遍。植株受害严重时,叶片提早落光,严重影响植株生长发育。该病主要危害 石榴叶斑病是石榴的一种常见病害。石榴栽植区发生较普遍。植株受害严重时,叶片提早落光,严重影响植株生长发育。 该病主要危害叶片,也可危害果实。发病初期,感病叶面上产生针头大小的斑点,病斑紫色或红褐色,逐渐变为暗红色至暗黑色,并扩展为圆形至椭圆形,直径为0.4-3.0mm。斑病周围有时呈黑线状。发病后期,病斑之间相互连接,引起焦枯。最后在感病部位的正、背面产生墨绿色霉层。墨绿色霉层为病原菌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受害重时,叶片脱落。嫩枝感病,在枝梢上形成枯死段斑,枯死的枝梢上产生分生孢子器。果实初生细小褐斑,后为多角形至不规则形黑褐色斑。 病原为石榴尾孢(Cercospora punicae P.Henn.),隶属半知菌亚门、丝孢纲、丝孢目、尾孢属真菌。病原菌在落叶及土壤中以菌丝体越冬。第二年春季,病原菌开始生长,产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开始侵染危害寄主。 5月下旬开始发病,在病斑上产生分生孢子器及分生孢子,生长期内分 生孢子可进行多次再侵染,春季生长的叶片到7、8月时大多因病脱落,秋季生长的叶片也因病提前脱落,绿带内病害比公园、街头绿地重的原因是:石榴成片种植,株行距1×1.5m,通风透光差,并且下部枝条多贴近地面,10月中、下旬,发病渐轻。病菌一般先侵染植株的下部叶片,以后迅速蔓延。梅雨季节有利于病害生长蔓延,是发病的高峰期。高温不利于病原菌孢子萌发。石榴品种间抗病性有差异,千瓣红石榴、玛瑙石榴易感病。 防治办法:1.减少侵染来源:清除枯枝病叶,并集中销毁。剪除下部过密枝叶。 2.加强栽培管理,提高植株抗病力。植株不宜过密,冬春之间对植株进行合理的修剪,以便通风透光,调节下部枝条密度能明显降低危害。合理使用肥水。 3.药剂防治:发病期喷施75%百菌清7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1 0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700倍液,或喷施波美0.3-0.5度的石硫合剂,或1:1:160 波尔多液,每隔10-15天喷1次,喷2-3次。发病严重时可喷洒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 3.药剂防治:初春时,用80%五氯酚钠1500倍液喷洒植株和地面,以预防病害的发生。发病初期,喷施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或45%代森铵水剂800-1000倍液喷雾。每隔10-15天喷1次,连续喷3-4次。 4.也可在8月下旬、9月上旬喷药保护秋梢秋叶,使用药剂为百菌清1000倍,证明能有效地降低病叶率10-15%,保护石榴小幼树安全越冬。

山楂常见病害及防治

山楂常见病害及防治 酸酸甜甜讲的可能就是山楂了,随着山楂的营养价值渐渐被人发现,市场需求越来越大。所以就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大规模种植,但是很多人没有一点准备便开始,殊不知在种植过程中还会遇到许多病害,自己却不知道怎么去防治。那么山楂会产生什么病害呢?该如何去防治呢?下面就跟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1、叶斑病 发病特性:叶斑病危害叶片,在叶片染病后会在叶面上出现黄色的不规则斑块,并且颜色会渐渐变深,斑块逐渐延伸扩大,最后叶片整块都会变成褐色的斑块。并且斑块上会出现许多小黑点,这些小黑点就是病菌的分生孢子,使叶片枯黄落叶,影响植株光合作用。 防治方法:在秋冬季采收完后要及时将果园中的病虫枝和老枝老叶清出果园,在远离果园的地方进行烧毁,减少果园中的病菌,加强果园的管理,合理用药追肥,提高树体抵抗力。植株发病初期可以用甲基硫菌灵等药剂进行喷洒防治。

2、黑星病 发病特性:山楂染上黑星病后会在叶背上开始发病,叶背上会出现不太密集的霉点,这些霉点会开始扩展,最后在叶背上各处融合形成褐色的斑块,在叶面也会出现带有浅绿的不规则病斑。无法控制的时候,整块叶子上的斑块全部融合,最后与叶斑病一样,整片叶子失去营养掉落。 防治方法:定时巡查果园,仔细检查每棵树的生长情况,发现有异常的果树要及时将叶果枝摘除,如有已经掉落的也要及时捡出果园。防止病菌在这些病残体上潜伏过冬,染病初期可以使用世高水分散立剂等药物进行喷洒防治,一周一次,持续一月。

3、花腐病 发病特性:花腐病不仅会对花朵产生危害,偶尔还会侵入幼叶嫩梢。当幼叶开始发病时,会在叶子上出现条状的斑条,传染速度较快,可以大约一星期后传染至植株一半的幼叶。花朵发病后更加严重,导致花朵腐烂然后掉落。果实染病的潜伏期较长,不过症状与花朵相似。 防治方法:与前两种一样,加强果园管理,在秋冬季做好清园工作,发现落果落花要及时将它们带出果园,控制果园土壤含水量,将多余积水排出。控制果树树形,防止果树受伤产生伤口,采收注意力度,不可暴力摘果。对果树进行预防处理,适量喷洒乙霉威等药剂进行预防。发病后可用福可湿性粉剂进行防治。

叶斑病类的防治buchong

主要由真菌门中半知菌亚门和子囊菌亚门中的部分真菌危害所致 加强养护管理,增强植株的抗病能力;选用无病植株栽培;合理施肥与轮作,种植密度要适宜,以利通风透光,降低湿度;注意浇水方式,避免喷灌;盆土要及时更新或消毒。 消灭初侵染来源,彻底清除病残落叶及病死植株并集中烧毁。休眠期喷施3~5波美度的石硫合剂。药剂防治,特别是在发病初期及时喷施杀菌剂,如代森锌、福星乳油、世高水分散粒剂、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乐比耕可湿性粉剂。选育或使用抗病品种 霜霉病类(疫病)的防治 该病典型的症状特点是叶片正面上产生褐色多角形或不规则形的坏死斑,叶背相应部位产生灰白色疏松的霜霉状物,病原物为低等的鞭毛菌,低温潮湿的情况下发病重。 1. 霜霉病菌、疫霉病菌大都以卵孢子在病残组织中越冬,因而应及时清除病残组织并烧毁;从无病株采种,精选种子;换土、轮作或进行土壤消毒。 2. 霜霉病一般要求低温高湿,疫霉菌一般要求高温高湿,因而应控制好温湿度,做好通风、透光及排湿工作。 3. 药剂防治:在发病早期及时喷药防治,可供选择的药剂有:波尔多液、瑞毒霉、乙磷铝、达科宁、克露、加瑞农、普力克、杀毒矾等。 4. 选用抗病品种 灰霉病防治措施: (1)加强栽培管理,改善通风透光条件,温室内要适当降低湿度,最好使用换气扇或暖风机,减少伤口。(2)合理施肥,增施钙肥,控制氮肥用量。 (3)及时清除病株销毁,减少侵染来源。 (4)生长季节喷施杀菌剂: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45%特克多悬浮液、10%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 病毒病类及其防治 病毒病在园林植物中不仅大量存在,而且危害严重。目前,无病毒的花木基本上是不存在的。在自然界,一种花木常受到几种、几十种病毒的侵染。病毒病发生后,使寄主叶色、花色异常,器官畸形,植株矮化,严重时不开花,甚至毁种。 病毒病防治困难,主要措施有:加强检疫,繁殖无毒苗木,对有病种苗进行热处理,消灭传毒昆虫,选育抗病品种以及药剂防治(选用病毒A、菌毒清等)。 白粉病类的防治 可侵害叶片、嫩枝、花、花柄和新梢。在叶上初为褪绿斑,继而长出白色菌丝层,并产生白粉状分生孢子,在生长季节进行再侵染,重者可抑制寄主植物生长,叶片不平整,以致卷曲,萎蔫苍白。 1. 消灭越冬病菌,秋冬季节结合修剪,剪除病弱枝,并清除枯枝落叶等集中烧毁,减少初侵染来源。 2.休眠期喷洒波美2~3度的石硫合剂,消灭病芽中的越冬菌丝或病部的闭囊壳。 3.加强栽培管理,改善环境条件。栽植密度、盆花摆放密度不要过密;温室栽培注意通风透光。增施磷、钾肥,氮肥要适量。灌水最好在晴天的上午进行。灌水方式最好采用滴灌和喷灌,不要漫灌。生长季节发现少量病叶、病梢时,及时摘除烧毁,防止扩大侵染。 4. 化学防治 5. 生物制剂: 6. 种植抗病品种

园林常见叶部病害如何识别与防治

园林常见叶部病害如何识别与防治 概述 园林植物叶花果病害种类很多,据统计,其种类超过枝干及根部病害的总和。叶片感病后,叶上出现斑点状破碎,常引起早期落叶,削弱花木长势,降低了观赏价值。今天就带大家一起识别和防治常见的叶部病害。(部分图片含有文字,点击查看大图) 【发生特点】 1、初侵染源主要来自于病落叶,潜育期短,有多次再侵染发生。 2、叶部病害主要通过风、雨、昆虫和人类活动传播。 3、常引起叶片斑点和破损,提前落叶、落花,严重削弱花木的生长势。 白粉病类 白粉病是园林植物上极为普遍发生的一种病害。可侵害叶片、嫩枝、花、花柄和新梢。此病发生极为普遍,如常见的月季、黄栌、大叶黄杨、紫薇、十大功劳等。 白粉病发生在叶片两面,病斑淡黄色,不规则形,上布白粉,后期着生 许多小黑点(子囊壳)。一般4—6月和9—10月发病重。温室栽培周年均 可发病,背阴郁闭、偏施氮肥、栽植过密、光照不良、通风不畅处发病最重。现已报道的白粉病种类有155种。 防治措施: 1、消灭越冬病菌。秋冬季结合修剪,剪去病弱枝,并清除枯枝落叶等集中烧毁。 2、休眠期喷洒莱恩坪安御葆、波美2—3度的石硫合剂,消灭病芽中的越冬菌丝和闭囊壳。 3、加强水肥管理,改善环境条件。 4、化学防治: 在病害发生前两周,莱恩坪安御守、莱恩坪安御卫、代森锌稀释600-800倍液,对叶面进行喷雾,7-10重喷一次。 在发病初期用莱恩坪安御锈、莱恩坪安御葆稀释600-800倍液,对叶面进行喷雾,隔10天在喷一次。建议杀菌剂配叶面肥,效果更佳。 锈病类 主要危害木瓜、海棠、山楂、苹果、桧柏、龙柏、鸡蛋花、美人蕉、马兰、冷季型草坪等园林植物。病原主要有由担子菌亚门、冬孢子菌、纲锈菌目的真菌。在温暖湿润的春秋季发病严重,转主寄生。 花木受害部位的叶片正反两面着生橘黄色的粉状孢斑,破裂后又散发出 橘黄色粉末即锈菌孢子,重复侵染。严重时叶子枯萎,导致植株死亡。 锈菌可产生多种孢子,最多的是性孢子、锈孢子、夏孢子、冬孢子和担孢子五种。该病冬季寄生危害桧柏嫩枝,其中以蜀桧、龙柏发生较重,花柏、刺柏次之。夏季寄生主要危害苹果、梨、各类海棠、山楂等的叶果和嫩枝,其中以梨树危害最重。 发病最适温度为18-2l℃。四季温暖、多雨、多露、多雾的天气,均有利于病害发生;偏施氮肥能加重病害的发生。 防治措施: 1、在园林设计时,要避免蔷薇科仁果类植物和桧柏类针叶树混栽;如因景观需要必须一起栽植,则应考虑将桧柏类针叶树栽在下风向,并加强栽培管理,提高抗病性;

产生叶斑病的原因是什么

产生叶斑病的原因是什么 叶斑病一般是单个病斑圆形或椭圆形,多个病斑融合成不规则大斑。有时假球茎也可受害,病部会出现稍隆起的黑色小点,那叶斑病的防治方法有哪些呢?清除假球茎周围坏死组织,将植株在消毒药液中泡2分钟左右捞出凉干。感病品种应隔离栽培,防止交叉感染;从发病初期开始喷药,防止病害扩展蔓延。常用药剂有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300-600倍液,50%托布津1000倍,70%代森锰500倍、80%代森锰锌400-600倍,50%克菌丹500倍等。要注意药剂的交替使用,以免病菌产生抗药性,鸡冠花褐斑病夏秋(8-9月)病重,鱼尾葵叶斑病夏季高温病重,君子兰叶斑病春、秋发生,但温室中四季均可发生。连作、过度密植、通风不良、湿度过大均有利于发病。 经病原物侵害后主要在叶片上发生各种局部坏死性病斑的植 物病害。可由真菌、细菌、线虫引起。病原物以真菌为主,如尾孢属(Cercospora)、长蠕孢属(Helminthosporium)、壳针孢属(Septoria)、叶点霉(Phyllosticta)、链格孢属(Alternaria)等;此外,黄色单胞杆菌属(Xanthomonas)和假单胞杆菌属(Pseudomonas)的细菌也可引起叶斑病。有些病原物存在不同的生理小种。常见的叶斑病有由真菌引起的玉米大斑病、玉米小斑病、橡胶麻点病、花生褐斑病、花生黑斑病、甜菜褐斑病、向日葵褐斑病、苹果褐斑病等,由细菌引起的棉花角斑病、水稻白叶枯病、大豆细菌性叶斑病等。

叶斑病菌主要在植物病残组织和种子上越冬,成为下一代生长季的初侵染源。病菌多数靠气流、风雨,有时也靠昆虫传播。通常在生长季节不断侵染。叶斑病的流行要求雨量较大、降雨次数较多、温度适宜的气候条件,但也有对湿度要求不高的情况,如马铃薯早疫病。叶斑病造成局部坏死;仅少数可发展为系统侵染,如水稻白叶枯病的病菌侵入后在植株体内扩展,苗期症状不明显,至分蘖末期、孕穗初期呈现典型症状。

山楂树常见病及防治

山楂树腐烂病 山楂树腐烂病树干上产生的子实体 【主要特征】:危害山楂的枝干。症状分溃疡型和枯枝型。溃疡型多发生于主干、主枝及桠杈等处。发病初期,病斑红褐色,水渍状,略隆起,形状不规则,后病部皮层逐渐腐烂,颜色加深,病皮易剥离。枝枯型多发生在弱树的枝上、果台、干桩和剪口等处。病斑形状不规则,扩展迅速,绕枝一周后,病部以上枝条逐渐枯死。后期在病斑上产生小黑点,即病菌的分生孢子器。雨后或天气潮湿时从分生孢子器中涌出橙红色卷须状孢子角。子囊壳在秋季形成。 【防治方法】:(1)加强栽培管理。增施有机肥,合理修剪,增强树势,提高抗病能力。(2)预防冻害。冬前适时进行树体涂白。(3)消除菌源。早春于树液流动前清除园内死树,剪除病枯枝、僵果台等,携出园外集中烧毁。 山楂树病虫害及防治

叶黄斑病毒病 [症状] 感病植株叶片出现黄色斑驳或彩斑,一般黄色。斑驳具有不同的形式,有时褪绿很轻,有时有不规则污斑或斑点。花有时也出现斑驳或大理石花纹。 [病原] 为山茶叶黄斑病毒(Camellia Yellowspot Virus)。有关此病毒的特征和性状沿不清楚。 [传染途径] 据试验,嫁接可以传染山茶叶黄斑病毒病。病株作为砧木,接穗上就易出现此病病。 [防治方法] 避免用病树接穗扦插,也不要用病株作砧木。 斑点病 [症状]

感病叶片初出现小圆点,经一段时间形成圆形或椭圆形斑点,大小为2毫米-7毫米。病斑暗褐色至烟灰色,边缘稍鼓起。有时在坏死区与健部间有一暗褐色带。后期,病斑表面长出小黑点。 病原为Monochaetia kansensis Sacc.,属腔孢纲、黑盘孢目。病斑上的小黑点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盘。 传染途径病害在4-9月都有发生。病菌以菌丝或分生孢子在病叶上越冬。 [防治方法] 摘除病叶,并喷洒75%百菌清600倍液,或0.15%高锰酸钾液。 网饼病 [症状] 病害主要发生在已充分展开的新叶上,老叶受害少。病斑多发生在叶缘或叶尖。初期在叶片上产生针头大小的油渍状小点,淡绿色,边缘不清,以后病斑逐渐扩大,呈暗褐色,病组织变厚,有时向上反卷,叶片背面沿着叶脉出现网状突起,故称网饼病。 [病原]

常见园林植物叶斑病发生规律和防治

多见园林植物叶斑病发生规律和防治 技术 叶斑病是叶片组织受局部侵染,导致出现各种形状斑点病的总称。叶斑病的类型很多,分为黑斑病、褐斑病、圆斑病、角斑病、斑枯病、轮斑病、炭疽病等。叶斑上往往着生有各种点粒或霉层。 1.月季黑斑病 (1)症状识别:主要危害叶片,感病初期叶片上出现褐色小点,以后逐渐扩大为圆形或近圆形的斑点,边缘呈不规则的放射状,病部周围组织变黄,病斑上生有黑色小点,即病菌的分生孢子盘,危机时病斑连片,甚至整株叶片全部脱落,成为光杆。嫩枝上的病斑为长椭圆形、暗紫红色、稍下陷。 (2)发病规律: 病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在病枝和病落叶上越冬。翌年4~5月份,病菌借风雨等传播。温度合适、叶面有水滴时即可侵入危害,潜伏期7~10d,多从下部叶片开始侵染。气温24℃,相对湿度98%,多雨天气有利于发病。长江流域一带,5~6月和8~9月两次发病高峰期。 北方大凡8~9月发病最重。雨水是病害流行的主要条件。坑洼积水、通风不良、光照不够、肥水不当、卫生状况不佳等都利于发病。 2、菊花褐斑病 (1)症状识别:主要危害菊花叶片,先从靠近地面的老叶开始发病,后逐渐向上蔓延。发病初期,叶面出现近圆形小黑点,后扩大为直径5~10mm的圆形或椭圆形黑斑,中心灰黑色,并有黑色小点。危机时,数个病斑相连成片,整个叶片焦黑脱落,有的则卷成筒状下垂,叶面凹凸不平,一碰即脱落,整株枯死。 (2)发病规律: 病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器在病株或土壤的病残体上越冬。翌年4~5月,产生大量分生孢子,当气温合适时,借风、雨传播。病菌发育最适温度为24~

28℃,潜育期为20~30d,在整个生长期都可发病,特别是在高温多雨季节或植株种植过密时,发病迅速。 3、大叶黄杨叶斑病 (1)发病规律:发病初期,叶上有黄色小斑点,渐渐地变为黄褐色,扩大为圆形或不规则形斑,病斑直径为2毫米至10毫米,病斑后期为灰褐色或灰白色,边缘色深,病斑上着生许多小黑点,危机时病斑连成一片,叶片枯黄脱落。 (2)发病规律 病菌以菌丝等形态在病叶或落叶上越冬,为初侵染源。孢子由风雨传播。次年春季随着气温回升,分生孢子产生,由气孔或剪口、伤口侵入。在河北地区大凡6月份开始侵染,7、8月份为侵染盛期,在8月中旬出现症状,8月中下旬至9月份发病危机,病斑扩大,出现落叶。发病的轻重与气温及降雨的多少有直接关系,大凡高温多雨霉湿的年份发病危机。大叶黄杨叶斑病易与介壳虫、蚜虫等相伴发生,使植株病势加重。在管理粗放、排水不畅、栽植过密、通风不良时易导致病害发生。4、红叶石楠叶斑病:主要为害其叶和茎。红叶石楠叶片受害时,先出现褐色小点,以后逐渐扩大发展成多角病斑。病斑在叶片正面为红褐色,背面为黄褐色,病害危机时,病斑可连成块,甚至全株枯死。 红叶石楠叶斑病主要为害其叶和茎。红叶石楠叶片受害时,先出现褐色小点,以后逐渐扩大发展成多角病斑。病斑在叶片正面为红褐色,背面为黄褐色,病害危机时,病斑可连成块,甚至全株枯死。 叶斑病类的防治: 1.加强养护管理,增强植株的抗病能力;选用无病植株栽培;合理施肥与轮作,种植密度要合适,以利通风透光,降低湿度;注意浇水方式,避免喷灌;盆土要及时更新或消毒。 2.消灭初侵染来源,彻底清除病残落叶及病死植株并集中烧毁。休眠期喷施3~5波美度的石硫合剂。

山楂果实常见病害的防治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ad3613910.html, 山楂果实常见病害的防治 作者:许秋花秦书行王坤宇闻宁丽 来源:《现代园艺》2010年第10期 1 山楂青霉病 1.1 症状鉴别主要危害生长后期及贮藏期的果实,引起果实腐烂,常在果面上产生浓绿的霉层,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腐烂果实有一股霉味。 1.2病原及发病规律病原为半知菌类常见青霉菌。此病主要发生在贮藏运输期间,病菌经伤口侵入致病,也可由果柄和萼凹处侵入,很少经果实皮孔侵入。病菌孢子能忍耐不良环境条件,随气流传播,也可通过健果接触传病;分生孢子落到果实伤口上,便迅速萌发,侵入果肉,使果肉软 腐。气温25℃左右,病害发展最快;0℃时孢子虽不能萌发,但侵入的菌丝能缓慢生长,果腐继续扩展;靠近烂果的果实,如表面有刺伤,烂果上的菌丝会直接侵入健果而引起腐烂。该病用塑料袋袋装贮藏发病多。 1.3防治要点①科学采收贮藏,防止产生伤口:在采收、分级、装箱、搬运过程中,尽量防止刺伤、压伤、碰伤;选择无伤口的果实入贮,伤果、虫果及时处理,勿长期贮藏,以减少损失。②贮藏场所及包装物消毒:贮藏场所消毒一般用的化学药物有硫磺(SO2)熏蒸和50%福尔马林30倍 液喷洒。贮藏场所尽量保持清洁、清除烂果;③贮藏前药剂处理果实:贮藏前用50%多菌灵500倍液、70%甲基硫菌灵600倍液或45%特克多悬浮剂3000~4000倍液喷雾果实,喷后晾干贮藏。 2山楂轮纹病 2.1症状鉴别山楂轮纹病主要危害果实,病斑近圆形,初为红褐色,后为褐色,逐渐扩展为同心轮纹型病斑,病部果肉软腐,最终导致全果腐烂。枝干上病斑近圆形至椭圆形,中部突起,边缘开裂,上生黑色小粒点。 2.2病原及发病规律病原有性阶段为子囊菌门;无性阶段为半知菌门。病菌主要以菌丝和分生孢子器在枝干上越冬。在果实近成熟期或贮藏期发病,树势弱、多雨年份发病重。 2.3防治要点①农业防治:增施基肥、合理灌水、控氮增钾、合理负载、壮树抗病、减少枝干病瘤等,是防治轮纹病的治本措施。冬、夏剪除的病枯枝,及时运出果园烧毁。贮藏期及时剔除病果,防止传染健果。②药剂防治:一是清除病菌来源。发病初期刮治病瘤、病皮及翘皮,并涂抹50%多菌灵1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200倍液等,杀死病瘤内的潜伏病菌。二是在果树发芽前喷药。全树喷洒50%多菌灵100倍液、45%噻菌灵悬浮剂500倍液或40%代森铵水剂400倍液等。三是果实喷药保护。花谢后10天左右开始喷药,到8月下旬至9月中旬喷药结束。在幼果期和果实膨大期喷洒50%多菌灵600倍液、50%苯菌灵700~800倍液、40%氟硅唑乳油7000~8000倍液或80%代森锰锌600~800倍液等。7月中旬以后喷布40%氟硅唑乳油

状元红丹桂最常见叶斑病的防治措施

江西三农花木园林有限公司 状元红丹桂最常见叶斑病的防治措施 状元红丹桂褐斑病、枯斑病、炭疽病是常见的叶部病害,这些病害可引起状元红丹桂早落叶,削弱植株生长势,降低状元红丹桂花产花量和观赏价值。 发病初期,叶片上出现褪绿小黄斑点,逐渐扩展成近圆形病斑,直径2至10mm,或因病斑扩展受叶脉限制成为不规则病斑。病斑黄褐色至灰褐色,病斑外围有一黄色晕圈。褐斑病一般发生在4至10月份,老叶比嫩叶易感病。病原菌以菌丝在病落叶上越冬,次年春季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初侵染,分生孢子由气流和雨滴传播。 (一)状元红丹桂桂花枯斑病 该病病原菌多从叶缘、叶尖端侵入,发生在叶片的叶缘和叶尖。发病初期,叶片上产生淡褐色小点,逐步扩大成圆形或不规则形的病斑,后扩大为近圆形或不规则形灰褐色大斑,边缘为深褐色。枯斑病发生在7至11月份,在环境条件不好的棚室内全年可发生。病菌以分生孢子借风、水传播侵染。高温、高湿、通风不良的环境有利于发病。植株生长衰弱时及越冬后的老叶及植株下部的叶片发病较重。 (二)状元红丹桂桂花炭疽病 该病侵染状元红丹桂桂花叶片。发病初期,叶片上出现褪绿小斑点,逐渐扩大后形成圆形、半圆形或椭圆形病斑。病斑浅褐色至灰白色,边缘有红褐色环圈。在潮湿的条件下,病斑上出现淡桃红色的黏孢子盘。炭疽病发生在4至6月份。病原菌以分生孢子盘在病落叶中越冬,由风雨传播。 防治措施: 首先要减少侵染来源。秋季彻底清除病落叶。盆栽的桂花要及时摘除病叶。 其次加强栽培管理。选择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或基质栽植桂花;增施有机肥及钾肥;栽植密度要适宜,以便通风透光,降低叶面湿度减少病害的发生。 科学使用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喷洒1:2:200倍的波尔多液,以后可喷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苯来特可湿性粉剂1000至1500倍液。重病区在苗木出圃时要用1000倍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消毒。 江西三农花木园林有限公司

山楂病害的防治

山楂病害的防治 山楂白粉病 发病规律:山楂白粉病是由真菌危害引起的。病菌在病叶、病果上越冬。春雨后放射子囊孢子,先危害根蘖并产生大量分生孢子,靠气流传播进行再次侵染。5~6月份进入发病盛期,7月后渐停滞,至l0月间病害停止发生。一般旱年发病重,实生苗和管理粗放的山楂园易发病。 防治措施:①清除菌源。秋季清扫地面落叶、病果,深埋或烧掉。生长季节及时刨除自生根蘖,以清除越冬菌源和减轻病害发生。发芽前喷波美5度的石硫合剂,清除周围的野生山楂树、减少传染源。 ②药剂防治。花蕾期(约5月下旬)喷波美0.5度石硫合剂,落花70%和幼果期各喷1次波美0.3度石硫合剂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农抗120水剂150倍液等。

山楂锈病 症状:主要为害叶片,也为害新梢,幼果及果柄。叶片受害后,先在叶面产生黄色至褐色圆形病斑,稍肥厚,表面散生初为鲜黄色后为黑色的小粒点。病斑背面隆起,在此部位丛生淡黄色细管状物或灰褐色毛状物。幼果发病时,病斑橙黄色,近圆形,可扩及整个果面,先生出橙黄色至黑色小粒点,后生出淡黄色细管状物。新梢、果梗、叶柄发病,症状与果实相似。 病原:真菌病害。担子菌亚门真菌。山楂、梨、木瓜、贴梗海棠、桧柏、刺柏、龙柏等均可被害。 发病规律:病菌以菌丝在转主寄主桧柏等病部越冬,春季借风力传播。山楂发芽至幼果期低温多雨发病重。相距山楂五公里范围内有无桧柏等转主寄主存在是锈病能否发生的先决条件。 防治措施:(1)发芽前(春雨前)用波美3度石硫合剂或者1:1:160波尔多液喷山楂树及四周桧柏。(2)在5-6月份如第一场雨超过8小时,或连续两天阴雨,或者在叶片出现红点时,五天内应喷粉锈宁800倍药液一次,防止效果最佳。⑶山楂开花前,或落花后,喷25%福星乳油5000倍、12.5%速保利可湿性粉剂3000倍液或25%腈菌唑乳油2000倍液。

常见园林植物叶斑病发生规律和防治技术

常见园林植物叶斑病发生规律和防治技术叶斑病是叶片组织受局部侵染,导致出现各种形状斑点病的总称。叶斑病的类型很多,分为黑斑病、褐斑病、圆斑病、角斑病、斑枯病、轮斑病、炭疽病等。叶斑上往往着生有各种点粒或霉层。 1. 月季黑斑病 (1)症状识别:主要危害叶片,感病初期叶片上出现褐色小点,以后逐渐扩大为圆形或近圆形的斑点,边缘呈不规则的放射状,病部周围组织变黄,病斑上生有黑色小点,即病菌的分生孢子盘,严重时病斑连片,甚至整株叶片全部脱落,成为光杆。嫩枝上的病斑为长椭圆形、暗紫红色、稍下陷。 (2)发病规律: 病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在病枝和病落叶上越冬。翌年4~5月份,病菌借风雨等传播。温度适宜、叶面有水滴时即可侵入危害,潜伏期7~10d,多从下部叶片开始侵染。气温24℃,相对湿度98%,多雨天气有利于发病。长江流域一带,5~6月和8~9月两次发病高峰期。北方一般8~9月发病最重。雨水是病害流行的主要条件。低洼积水、通风不良、光照不足、肥水不当、卫生状况不佳等都利于发病。 2、菊花褐斑病 (1)症状识别:主要危害菊花叶片,先从靠近地面的老叶开始发病,后逐渐向上蔓延。发病初期,叶面出现近圆形小黑点,后扩大为直径5~10mm的圆形或椭圆形黑斑,中心灰黑色,并有黑色小点。严重时,数个病斑相连成片,整个叶片焦黑脱落,有的则卷成筒状下垂,

叶面凹凸不平,一碰即脱落,整株枯死。 (2)发病规律: 病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器在病株或土壤的病残体上越冬。翌年4~5月,产生大量分生孢子,当气温适宜时,借风、雨传播。病菌发育最适温度为24~28℃,潜育期为20~30d,在整个生长期都可发病,特别是在高温多雨季节或植株种植过密时,发病迅速。 3、大叶黄杨叶斑病 (1)发病规律:发病初期,叶上有黄色小斑点,渐渐地变为黄褐色,扩大为圆形或不规则形斑,病斑直径为2毫米至10毫米,病斑后期为灰褐色或灰白色,边缘色深,病斑上着生许多小黑点,严重时病斑连成一片,叶片枯黄脱落。 (2)发病规律 病菌以菌丝等形态在病叶或落叶上越冬,为初侵染源。孢子由风雨传播。次年春季随着气温回升,分生孢子产生,由气孔或剪口、伤口侵入。在河北地区一般6月份开始侵染,7、8月份为侵染盛期,在8月中旬出现症状,8月中下旬至9月份发病严重,病斑扩大,出现落叶。发病的轻重与气温及降雨的多少有直接关系,一般高温多雨霉湿的年份发病严重。大叶黄杨叶斑病易与介壳虫、蚜虫等相伴发生,使植株病势加重。在管理粗放、排水不畅、栽植过密、通风不良时易导致病害发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