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心理学》形成性考核作业及参考答案

《儿童心理学》形成性考核作业及参考答案
《儿童心理学》形成性考核作业及参考答案

《儿童心理学》(学前教育本科)

平时作业一及参考答案

一、概念题(每题4分,共40分)

1、学前儿童心理学

以学前儿童为研究对象,研究从受精卵形成到入学前这一成长过程中儿童生理、心理和行为的发生、发展规律,以及各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和发展规律。

2、婴儿传记

观察并记录自己子女的发展,并以传记的形式出版这些资料。

3、纵向研究

又称追踪研究,是指在较长时间内对同一群被试进行定期的观察、测量或实验,以探究心理发展的规律或特点。

4、横向研究

在同一时间内,对不同年龄组被试进行观察、测量或实验,以探究心理发展的规律或特点。

5、观察学习

通过观察他人(称为榜样)的行为,进行的学习。

6、替代强化

由于观察到别人的行为受到表扬或惩罚,而使儿童也受到了相应的强化。

7、认知

人的认识活动,其中包括我们通常所讲的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思维、和想象过程。

8、认知结构图式

有组织的思维或行动模式,可用来整合经验、解决问题。

9、同化与顺应

同化是指使外在刺激适应于个体内在心理结构的过程(将当前刺激纳入一个正在形成或已经形成的结构中的过程)。

顺应是指改变个体原有的认知结构以适应外在刺激结构的过程(当他发现原有的图式不能适应新的刺激时,就会改变自己原有的图式来应对新的刺激,这就是顺应)。

10、最近发展区

儿童的“现有发展水平”与“通过成人的指导可能达到的水平”之间,就是儿童的“最近发展区”。

10、社会生态系统论

美国学者布朗芬布伦纳提出。他认为个体的发展处在直接环境(养育家庭)到间接环境(社会文化)之间的几个环境系统中,每个系统都和其他系统以及儿童个体本身发生交互作用,这种作用结果导致儿童不同的发展水平。个体的环境由里到外依次为微观系统、中间系统、外层系统、宏观系统和动态变化系统构成。

二、简答题(每题6分,共30分)

1、学前儿童心理学研究包括哪些内容?

儿童的发展划分为生理发展、认知发展、情感和社会性发展三大领域。生理发展主要包括:各项生理指标的发展变化;各项生理机能的发展变化;身体各部分的比例和外貌的发展变化;脑神经系统的发展变化;感知觉器官、动作和运动技能的发展变化;影响心理的发育障碍或疾患等。认知发展主要包括:记忆、思维、问题解决、语言等的发展。情感和社会性发展主要包括:情绪能力的发展;气质、自我的发展;同伴关系和社会行为的发展及性别角色的获得等。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任务,就是描述、测量、解释、预测学前儿童的行为,为教育教学实践提供理论基础。

2、中世纪以前的儿童观是什么?系统地对儿童进行研究始于什么时间?具有代表性的儿童观有哪些?

中世纪以前,人们多半认为儿童是成人的雏形,是“小型成人”,他们要接受成人式的训练,做成人要做的工作。他们很少拥有自己的权利,他们的存在也不受成人的重视。系统地对儿童进行研究始于19世纪末期。具有代表性的儿童观有: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提出,教育必须贯彻适应自然的原则,所谓“适应自然”;英国哲学家洛克提出了“白板说”,认为人的心灵在出生时就如一块白板,一切知识和观念及行为模式都是从经验中获得的;法国思想家卢梭认为,儿童是

“高贵的野蛮人”,他们生来就被赋予了一套有序、健康成长的普遍进程表。教育必须顺应自然适应性原则。

3、科学儿童心理学产生的标志是什么?现代儿童心理学的支柱指的是什么?

科学儿童心理学产生的标志是1882年德国生理学家和心理学家普莱尔的《儿童心理》一书的出版。现代儿童心理学的支柱指的是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华生的学习理论、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理论。

4、简述二十世纪的主要儿童观。

儿童是一个社会的人;儿童是一个正在发展的人;儿童期具有自身存在的价值;儿童是具有主体性的人;每个健康的儿童都拥有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幼儿才能的发展存在递减法则,开发得越早就开发得越多;儿童的本质是积极的;实现全面发展与充分发展,是每个儿童的权利;儿童的学习形式是多样的,成人应尊重幼儿各种学习形式,并为他们创造相应的学习条件。

5、简述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基本理论问题。

(1)遗传与环境之争

争论最早始于洛克和卢梭的天性与教养之争。主张遗传在学前儿童的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的学者 把学前儿童的发展定义为受先天生物因素决定的过程。遗传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高尔顿,认为遗传在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环境和教养只起引发作用。环境论者强调环境因素是促使学前儿童心理和行为的发生、发展和完善的重要因素。环境论的代表人物是华生,遗传与环境是相互作用的,在某些心理和行为发展领域(如道德的发展)环境对个体的发展影响更大;在另一些领域(如气质、身高体重特征)生物因素的影响更大。而诸如人格及心理健康等复杂的特征,则是生物因素和环境力量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

(2)发展的主动性与被动性问题

机械模型认为个体是被动的、封闭的,他们被动地接受外部经验,不能主动根据内部知识和技能的组织需要来选择外界资源,儿童只能被动的接受环境的影响,儿童的早期经验或先前经验会成为他们日后行为的出发点。父母应该重视对孩子的教育和训练,而老师则应该把目光放在知识的内容结构和精心组织的教育教学活动,以及对孩子行为的强化与反馈上。

机体模型认为儿童是主动的、开放的,是一个有机整体,儿童会主动地探索和自我创造,原有的经验经由儿童主动地加工而被取代或被丰富,所以儿童具有很强的变通性和可塑性,早期的行为属性不能作为预测孩子以后发展的依据。父母应该给予孩子们更多的自由,支持孩子按自己的意愿去发展,老师则应该是用发现法进行教学,让孩子自己探索和学习,淡化知识的内容体系,尽量减少约束和规则,老师起到引领和支持作用。

(3)发展的阶段性和连续性问题

连续论者认为人类的发展是一个累加的过程,是一步步向前推移,发展是一条平滑的成长曲线。而阶段论者则认为,发展是一连串的突变,每一次突变后,儿童都将进入一个新的、更高的层次。可用阶段性发展曲线来表示。连续与非连续之争的焦点,在于发展的本质是量变的过程还是质变的过程。连续性与阶段论的另一个争论,是关于早期经验与后期发展的关系问题。

三、论述分析题(每题10分,共30分)

1、一位4岁孩子的母亲认为,孩子的成长与成才是由他们的遗传特征决定的,环境只能支持他们的成长,所以,她为孩子提供温暖、宽松的家庭氛围,为孩子提供丰富的玩具和良好的游戏环境,为孩子提供各种发展他们特长的条件和机会,但很少强迫或督促孩子。请分析这位母亲对发展基本理论问题的看法。

遗传与环境之争是整个发展心理学的基本理论问题。这位母亲认为,孩子的成长与成才是由他们的遗传特征决定的,这说明她认同遗传决定论。遗传决定论认为遗传在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环境和教养只起引发作用。但这位母亲的实际做法又反映出她也认同环境因素是促使学前儿童心理和行为的发生、发展和完善的重要因素,环境因素包括教育干预举措、社会和家庭文化价值、早期社会和物理刺激、早期开发、同伴促进等。事实上,遗传与环境是相互作用的,在某些心理和行为发展领域(如道德的发展)环境对个体的发展影响更大,在另一些领域(如气质、身高体重特征)生物因素的影响更大。而诸如人格及心理健康等复杂的特征,则是生物因素和环境力量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

2、如果研究者试什么样的方法将最为适用?为什么?还有哪些方法可以用来研究儿童的发展?

自然观察法是研究年幼儿童较好的方法。因为我们很难借助语言技巧研究婴幼儿的心理和行为特征。研究儿童的发展的研究方法还有结构性观察法、调查法、临床法、个案研究法和跨文化研究等。

3、请列举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各个理论流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及最具代表性的观点。

(1)弗洛伊德的心理性欲发展理论

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由三个部分组成——本我、自我和超我。性本能是最重要的生命本能,人在不同的年龄,性的能量——力比多投向身体的不同部位即“性感带”。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口腔、肛门、生殖器相继成为快乐与兴奋的中心。早期力比多的发展决定了人格发展的特征和心理生活的正常与否。儿童心理发展分为五个阶段即口腔期、肛门期、性感期、潜伏期、两性期。

(2)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

强调儿童是积极主动且能适应环境的探索者,强调自我的功能,认为自我不仅仅是解决本我与超我冲突的简单仲裁者,人在各个发展阶段,都要发挥自我的功能来处理社会现实问题,以便成功地适应环境,此外他还特别强调社会文化对人格发展的影响。埃里克森认为人生发展可分为八个阶段,每个阶段都面临一对危机或冲突。要想顺利进入下一个发展阶段,人就必须要先解决好当前所面临的危机。学前儿童的发展主要处于埃里克森心理社会发展的前四个阶段。

(3)华生的行为主义观点

认为一切行为都是刺激(S)——反应(R)的学习过程。坚信儿童没有任何先天倾向,他们要发展成什么样子完全取决于他们所处的养育环境,取决于父母和其他重要人物对待他们的方式,儿童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行为变化过程,是由个人独一无二的经验锻造的,因此存在巨大的个体差异。

(4)斯金纳的行为主义观点

继承了华生行为主义理论的基本信条,与华生的刺激——反应观的不同点在于他区分出应答性行为(即由刺激引起的行为)和操作性行为(即个体自发出现的行为)。操作性行为的发生频率会在紧随其后的强化作用下增强,同样该行为也能通过惩罚,如不同意或取消特权等,来减少其发生的频率。斯金纳认为人和动物一样,都会重复导致积极结果的动作,并消除导致消极结果的动作。每个人

的行为模式与环境密切相关。环境塑造了习惯反应,而习惯反应构筑了人格,使我们每个人都成了独一无二的个体。

(5)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强调观察学习和替代强化。儿童总是观察和模仿周围人们的那些有意的和无意的反应,观察、模仿带有选择性。通过对他人行为及其结果的观察,儿童获得某些新的反应模式,或调整、矫正了现有的反应特点。“替代强化”——由于观察到他人的行为受到表扬或惩罚,而使儿童也受到了相应的强化。个体还存在自我强化。当自身的行为达到自己设定的标准时,儿童就会用自我肯定或自我否定的方法来对自己的行为做出相应的反应,儿童还会通过对他人自我表扬和自我批评的观察,以及对自己行为价值的评价,逐渐发展出自我效能感。

(6)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观

智力是可以协助个体适应其环境的基本生活过程。“适应”就是指个体能应付现有环境的要求。认知结构,或皮亚杰所说的图式,是指有组织的思维或行动模式,可用来整合经验、解决问题。组织是指儿童将现有的图式结合,而成为新的、复杂的智力结构的过程。组织的目的是为了促进适应。适应是通过同化和顺应这两个互补的活动而发生的。同化是使外在刺激适应于个体内在心理结构的过程,而顺应则是改变个体原有的认知结构以适应外在刺激结构的过程。同化及顺应是两个互补的过程,二者的平衡与失衡,就是促成了认知结构的发展。认知发展经历了四个主要的发展阶段:感知运动期(0-2岁)、前运算期(2-7岁)、具体运算期(7-11岁)、形式运算期(11、12岁以后)。这些阶段的次序是固定不变的,所有儿童都以相同的次序经历这些阶段,每一个阶段的发展都以上一个阶段的发展为基础,并为下一个阶段的发展奠定基础。

(7)信息加工理论

儿童是能根据环境要求修改思想的、积极的、有意义的个体,但是他们认为,发展是连续的,思考过程——感知、注意、记忆、信息分类、计划、问题解决及书写和交谈等综合能力——在各个年龄都很相似,只是程度不同。

(8)社会文化理论

维果斯基强调儿童能积极主动地探索世界,儿童心理的发展并不完全取决于认知成熟,儿童与成人或年长伙伴的互动是影响儿童发展的重要因素。提出了“最

近发展区”的概念。他认为儿童的“现有发展水平”与“通过成人的指导可能达到的水平”之间,就是儿童的“最近发展区”。

(9)社会生态系统论

布朗芬布伦纳把外界环境因素和个体的生物因素揉合起来,提出了不同嵌套层级的社会生态理论。他认为个体的发展处在直接环境(养育家庭)到间接环境(社会文化)之间的几个环境系统中,每个系统都和其他系统以及儿童个体本身发生交互作用,这种作用结果导致儿童不同的发展水平。个体的环境由里到外依次为微观系统、中间系统、外层系统、宏观系统和动态变化系统构成。

作业二及参考答案

一、概念题(每题2分,共10分)

1、气质

由神经类型决定的个体在情绪反应、活动水平、注意和情绪控制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个体差异。

2、人格

个体在对人对己对事反应时显示出的特有的模式,这个模式构成一个人思想、情感和行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

3、阿普加量表

由美国医生阿普加设计的一种快速测定新生儿是否正常的量表。该量表由不同等级组成 测量的内容包括心律、呼吸、肌肉弹性、肤色和应激反射。

4、髓鞘化

随着大脑细胞的分裂与生长,一些神经胶质细胞开始产生髓磷脂,这是一种蜡状物质,它们把单个神经元包裹起来,形成一层髓鞘。神经细胞髓鞘化的过程遵循一定的时间顺序,到6岁末基本完成所有皮层传导通路和髓鞘化。

5、补偿性生长

是儿童身体发展的一个基本原则。如营养不良的儿童生长非常缓慢。如果营养不良持续时间不长,也不特别严重的话,这些儿童一旦获得充足的营养,一般都会快速生长并追赶上正常的生长水平。

二、简答题(每题6分,共54分)

1、简述遗传力及其研究方法

遗传力是指在一定时间、一定群体的某些特征(如智力)的全部变异中,可以归因于遗传差异的比率。研究遗传力经常使用两种方法,选择性育种及家谱研究,这两种方法是经常用来评价遗传对行为影响的主要策略。

2、简述胎儿身体的生长发育、分娩过程及可能的并发症。

胎儿身体的生长发育从受精卵形成到出生,共270天左右,其间,受精卵不断地自我复制,经历三个阶段的发展变化过程:胚种期、胚胎期、胎儿期。分娩是指胎儿、胎盘与其他器官从孕妇身上分离、排出的过程,通常要经过三个明显

的阶段:宫颈扩张与收缩、胎儿娩出、胎盘娩出。分娩过程中可能的并发症有缺氧、早产、足月低体重儿。

3、简述新生儿的反射。

新生儿的反射包括生存反射如呼吸反射、眨眼反射、瞳孔反射、觅食反射、吮吸反射、吞咽反射和原始反射如巴宾斯基反射、手掌抓握反射、摩罗反射、游泳反射、行走反射。在新生儿的反射中,有些反射具有生存和适应价值,如,眨眼反射能在强光下保护婴儿的眼睛,吸吮反射可以使婴儿摄取营养物质等。还有一些原始反射没有适应性价值,如游泳反射和行走反射等,这些反射会随着神经系统的成熟逐渐消失。而许多原始反射对婴儿好像没有什么用处,但是它们是重要的临床诊断指标。

4、简述神经元的分化、突触和神经系统的可塑性的含义。

在神经系统逐渐发展的过程中,神经元也迁移到不同的位臵,进而承担了特定的功能,这个过程就是神经元的分化。在神经元分化的同时,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梢与另一个神经元的树突相接触,形成特有的接点——“突触”。细胞分化和突触联系的形成反映了婴儿大脑的可塑性,反映了细胞对经验的高度反应性。

5、简述各脑区的成熟顺序、大脑偏侧化与用手偏好的形成。

(1)各脑区的成熟顺序是自下而上的,即从枕叶、颞叶开始到顶叶,最后成熟的是额叶。

(2)大脑两半球的功能差异很大。大脑左半球包括言语中枢、听觉中枢、动作记忆中枢、言语加工中枢、积极情感表达中枢,控制着身体的右侧。大脑右半球包括空间视觉中枢、非言语声音中枢、触觉中枢和消极情感表达中枢,控制着身体的左侧。

(3)在脑的偏侧化基础上,儿童逐渐依赖某一特定半球执行某种特定功能。在此基础上儿童形成了用手偏好。用手偏好有一定的遗传倾向,但经验对用手偏好有很深的影响,用手偏好也会受文化因素的影响。

6、简述儿童身体生长发育遵循的原则和儿童身体发育的不同步性。

(1)儿童身体的生长发育遵循头尾原则。在婴儿期,头部和胸部一直都保持着发育优势,躯干和腿的发育也逐渐赶上,躯干在第一年里生长最快。1岁后到青春期,腿的生长最为迅速。躯干将在青春发育期再次成为发展最快的身体部

位。儿童在向上生长的同时,也按照近远原则向外生长。先是胸腔和内部器官,然后是胳膊和腿,最后是手和脚。

(2)儿童身体发育的不同步性。神经系统的发育在婴儿期极其迅速,脑、脊髓和头颅的发育速度比其他任何身体结构都要快,到了幼儿期时就逐渐放慢。而生殖系统在4岁前仅有轻微的生长,在青春期前几乎停滞,到青春期时曲线才陡然上升。淋巴系统,有助于增强免疫力,提高营养的吸收,则在婴儿期和儿童期发育速度非常快,甚至超过成人水平,在青春期时到达顶点,之后就迅速下降。

7、简述影响儿童身体发育的因素。

(1)遗传和激素:遗传在儿童期的身体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影响。身高就是一种具有较强遗传倾向的特质。脑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也是影响身高的重要因素。甲状腺,位于颈部,分泌的甲状腺素也同时影响着儿童的生长发育。

(2)睡眠习惯:良好的睡眠有助于儿童的生长发育。

(3)营养:人类营养的主要来源是食物,饮食不足与饮食过量都可能导致营养不良。蛋白质、热量、维生素和矿物质是儿童身体发展必不可少的营养。

(4)疾病:对于营养充足的儿童来说,一些常见的儿童疾病对他们的身体发展都不会造成太大影响。儿童一般会出现补偿性生长的现象。如果儿童是中度或严重营养不良的话,疾病对儿童生长的消极影响将可能是永久性的,疾病和营养不良的恶性循环对身体发育和认知发展的影响将是非常严重而不可逆的。

(5)受伤:儿童早期是意外伤害发生的主要年龄阶段。儿童受伤发生于复杂的社会生态系统中,个人、家庭、社会都是影响儿童受伤的因素。

(6)情感:良好的情绪对身体的发展有很深远的影响。那些承受太多压力、获得太少关爱的儿童在身体发展方面也可能会落后于他们的同龄人。“非器质性发育不良”和“心因性矮小症”两种严重的生长紊乱就源自于情绪压力与爱的缺失。关爱和敏感细致的照顾也是身体健康生长的必要条件。

8、幼儿一般要经过几年的时间才能正确地握笔写字,这一过程通常分为哪几个阶段?

(1)涂写。两岁左右的儿童,写字和涂鸦是分不出来的。

儿童心理学作业2

单项选择题 1、 婴儿大脑分化发展的重要标志是()。 (1 分) A.大脑单侧化 B.大脑重量的增加 C.皮质抑制机能的发展 D.大脑形态的发展 我的答案:未作答 得分:0分 参考答案:A 2、 对先前经验在延迟一定时间后出现对该经验的模仿行为叫做()。(1 分) A.观察学习 B.延迟模仿 C.模仿 D.再现 我的答案:未作答 得分:0分 参考答案:B

3、 一般而言,达到数概念守恒和长度守恒是在()。 (1 分) A.6~8岁 B.7~9岁 C.8、9~10岁 D.11~12岁 我的答案:未作答 得分:0分 参考答案:A 4、 婴儿期常常出现的“破涕为笑”反映了情绪的()。 (1 分) A.易受感染性 B.冲动性 C.两极性 D.不稳定性 我的答案:未作答 得分:0分 参考答案:D 5、 在一般情况下,12岁以上儿童可以连续集中注意()左右。

(1 分) A.15分钟 B.20分钟 C.25分钟 D.30分钟 我的答案:未作答 得分:0分 参考答案:D 6、 ()是儿童短时记忆容量迅速发展的时期。(1 分) A.3~6岁 B.7~10岁 C.8~9岁 D.11~12岁 我的答案:未作答 得分:0分 参考答案:B 7、 伙伴关系依从性的高峰期是在()。 (1 分) A.小学一、二年级

B.小学三、四年级 C.小学四、五年级 D.小学五、六年级 我的答案:未作答 得分:0分 参考答案:D 8、 书面言语的发展超过口头言语发展是从()。 (1 分) A.小学二年级起 B.小学三年级起 C.小学四年级起 D.小学五年级起 我的答案:未作答 得分:0分 参考答案:C 9、 把胶泥球变成香肠形状后,小学儿童还是认为两者大小一样,且形状可以改变回来,这说明小学儿童的思维具有()。 (1 分) A.反演可逆性 B.类别系统化

形成性考核作业一答案

联系实际讨论政府经济活动中公平与效率的关系以及公平与 效率的选择 个人题纲: (一)政府经济与公平 经济公平,是指有关经济活动的制度、权利、机会和结果等方面的平等和合理。 经济公平不是无需前提的绝对概念,以按资分配为例,在无私有制和市场经济的传统体制条件下,它是不可能存在的,也是不公平的; 公平或平等不等于收入均等或收入平均,经济公平的内涵大大超过收入平均的概念。从经济活动的结果来界定收入分配是否公平,只是经济公平的涵义之一。即便是我们平时讲结果公平,至少也有财富分配和收入分配两个观察角度,财富分配的角度更为重要。况且,收入分配平均与收入分配公平属于不同层面的问题,不应混淆 (二)政府经济与效率 人类的任何活动也都有效率问题。经济效率,是指经济资源的配置和产出状态。对于一个企业或社会来说,最高效率意味着资源处于最优配置状态,从而使特定范围内的需要得到最大满足,或福利得到最大增进,或财富得到最大增加。经济效率涉及到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各个领域,涉及到经济力、经济关系和经济体制各个方面。 (三)政府经济与公平和效率的选择:提高效率,兼顾公平 谁说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关键在于制度创新和操作技艺 收入和财富的差距并不都是效率提高的结果,其刺激效应达到一定程度后便具有递减的趋势,甚至出现负面的效应 高效率是无法脱离以合理的公有制经济体制为基础的公平分配的 案例:城市化过程中失地农民的权益损失及其保障 一、失地农民的产生和现状: (一)城市化必定向农民征地,因而导致失地农民产生。随着我国经济市场化改革的深入,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大批农民的田地被征占。据国土资源部统计,1987~2000年,全国非农建设占用耕地226.44万公顷(3395万亩),其中通过行政手段征地160万公顷(2400万亩)。这些仅是依法审批的征用数,尚没有把那些违法侵占、突破指标和一些乡村私下卖地包括在内。据统计,违法占地占合法征地的比例一般为20~30%,有的地方甚至高达80%。这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后习题答案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基础,主编:胡凤兰》课后习题答案 P39 第1章课后作业 1.1 (1)正确。原因:一般情况下,实际尺寸越接近基本尺寸说明制造的误差越小。 (2)错误。原因:规定的是公差带的宽度,不是位置,没有正负。 (3)错误。原因:配合是由孔、轴的配合性质、装配等综合因素决定,不是由零件的加工精度决定。但在通常情况下,加工精度高,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配合精度。 (4)正确。原因:过渡配合必须保证最大过盈量和最小间隙的要求。 (5)错误。原因:可能是过渡配合,配合公差是孔、轴公差之和。 1.2 (1)①28,②孔,③下偏差为零,④正值,⑤轴,⑥上偏差为零,⑦负值 (2)①基孔制,②基轴制,③基孔制,④定值刀具、量具的规格和数量 (3)①20,②01,③18,④5到12级 (4)①间隙,②过盈,③过渡,④间隙 1.3 基本尺寸 最大极限尺寸 最小极限尺寸 上偏差 下偏差 公差 孔050 0032012..++φ 12φ 05012.φ 03212.φ +0.050 +0.032 0.018 轴0720053060..++φ 60φ 07260.φ 05360.φ +0.072 +0.053 0.019 孔0410060030..--φ 30φ 95929.φ 94029.φ -0.041 -0.060 0.021 轴0050034050..+-φ 50φ 005 50.φ 96649.φ +0.005 -0.034 0.039 1.4 (1)50φ +0.039 0 0.039 -0.025 -0.064 0.039 +0.103 +0.025 +0.064 0.078 间隙 (2)25φ -0.014 -0.035 0.021 0 +0.013 0.013 -0.014 -0.048 -0.031 0.034 过盈 (3)80φ +0.005 -0.041 0.046 0 -0.030 0.030 +0.035 -0.041 -0.003 0.076 过渡 1.5 (1)020*******..--φ,(2)1000146060..--φ,(3)0180002050..++φ,(4)020*******..++φ,(5)1420080050..++φ,(6)0170042040..--φ, (7)0 021030.-φ, (8)023080.±φ 1.6 (1)618h φ,(2)9120H φ,(3)750e φ,(4)865M φ 1.7 解:因要求最大间隙为+0.013,最大过盈为-0.021,所以需采用过渡配合 在没有特殊要求的前提下,一般采用基孔制配合,并根据工艺等价的要求,孔的公差等级要

(完整版)发展心理学作业以及答案

中科院心理所《发展心理学》试题(20181124,深圳) 拟题人:陆小英学生姓名:18级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40分,每题2分。请将正确的选项填在题前的括号中。) ( B )1. 普莱尔研究儿童心理的方法是______。 A.实验法 B.观察法 C.问卷法 D.访谈法 ( B )2.最早研究中年心理的心理学家的是______。 A.霍尔 B.荣格 C.普莱尔 D.埃里克森 ( A )3.在相同时间点,对不同年龄的被试进行研究的设计是______。 A.横断设计B.纵向设计 C.聚合交叉设计D.双生子设计 ( A )4.埃里克森认为,3-6岁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矛盾是______。 A.主动与内疚 B.勤奋与自卑 C.同一性与角色混乱 D.亲密与孤独 ( D )5. 埃里克森认为,在弗洛伊德的两性期儿童应重点解决的发展危机是。 A.信任-不信任 B.勤奋-自卑 C.同一性-同一性混乱 D.亲密-孤独 ( A )6.皮亚杰认为,儿童不能从“我是你姐姐”推知“我是姐姐的妹妹”,这是因为儿童不具备能力。

A.可逆 B.守恒 C.象征 D.延迟模仿 ( B )7.在哈洛的恒河猴母爱剥夺实验中,证明_______是婴幼儿依恋发展的重要基础。 A.味觉 B.触觉 C.视觉 D.听觉 ( D )8. 维果斯基提出,个体认知发展的机制是______。 A.同化 B.顺应 C.适应 D.内化 ( C )9.“三山实验”用来论证儿童思维的______。 A.象征性机能 B.守恒能力 C.自我中心 D.观点采择能力 ( C )10. 在动作发展过程中,双生子爬梯说明了______在发展中的重要性。 A.遗传 B.环境 C.成熟 D.同伴 ( C )11.吉布森等人用来研究儿童深度知觉的实验是______。 A.三山实验 B.类包含实验 C.视崖实验 D.照镜子法 ( A )12.“儿童的游戏就是在复制人类祖先的行为”,持该观点的心理学家是_______。 A.霍尔 B.彪勒 C.席勒-斯宾塞 D.格罗斯( C )13.小明和小红正在玩“过家家”的游戏,这是一种______。 A.功能性游戏 B.构造性游戏 C.象征性游戏 D.规则性游戏 ( A )14.在儿童观点采择能力的发展过程中,儿童可以用社会标准或信息去衡量和判断事件,这说明其处于阶段。

电大形成性考核册作业答案

电大天堂【宪法学】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电大天堂【宪法学】形考作业一:(第1—3章) 一、单项选择题:每空2分,共20分 1、B 2、B 3、A 4、D 5、C 6、B 7、B 8、A 9、B 10、A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 1、CD 2、ABD 3、AC 4、ABCD 5、ABCD 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0分 1、爱国统一战线:是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有各民主党派和各人民团体参加的,包括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组成的政治联盟,是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内容之一。 2、宪法:所谓宪法,就是规定一个国家的根本性问题,使民主制度法律化,集中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和利益,具有最高法律效力,反映政治力量实际对比关系的国家根本法。 3、刚性宪法:所谓刚性宪法,是指制定和修改宪法的机关或程序与普通法律不同。 4、统一战线:统一战线是指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在革命和建设过程中,为了获得最广泛的同盟军已壮大自己的力量而同其他阶级异己一切可以团结的人群所组成的政治联盟。 5、成文宪法:指以一个或几个法律文件的形式所表现出来的宪法。 6、民定宪法:指由议会、制宪会议或公民投票方式通过的宪法。 四、填空题:每题1分,共10分 1、司法机关监督立法机关监督专门机构监督 2、钦定宪法民定宪法协定宪法 3、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 4、138 五、简答题:每题6分,共12分

1、宪法和普通法的区别。 答:一、宪法规定的内容与普通法律规定的内容不同。 二、在法律效力上与普通法律不同。 三、在制定和修改程序上与普通法律不同。 2、宪法实施的监督包括哪些内容? 答:一、审查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法律文件的合宪性。 二、审查国家机关及其公务员的合宪性。 三、审查政党、社会团体等行为的合宪性。 六、论述题(13分) 为什么说人民民主专政和无产阶级专政本质上是一致的? 人民民主专政和无产阶级专政本质上是一致的,主要表现在: (1)从领导权看,人民民主专政与无产阶级专政一样,都是以工人阶级为领导的国家政权,工人阶级是通过自己的政党来实现对国家政权的领导的,在我国即通过中国共产党来实现。(2)从阶级基础看,人民民主专政与无产阶级专政一样,都是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3)从国家职能看,人民民主专政与无产阶级专政的职能一样,有对内职能和对外职能。在对内职能方面,有政治职能即民主和专政的职能,也有经济文化职能,在对外职能方面,都担负着保卫国家,抵御外来入侵和维护世界和平,发展国际友好合作的任务。 (4)从历史使命看,人民民主专政与无产阶级专政历史使命一样,都是为了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灭剥削阶级,最终实现共产主义。

《社区治理》形成性考核作业参考答案.doc

作业一: 一、名词解释: 1、社区:是指由一定数量成员组成的、具有共同需求和利益的、形成频繁社会交往互动关系的、产生自然情感联系和心理认同的、地域性的生活共同体 2、善治:使公共利益最大化的社会管理过程 3、街居体制:作为区政府派出机关的街道办事处和作为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的居民委员会产生并得到了法律的认可,法律还明确规定街道办事处指导居民委员会工作 二、单选题: 1A 2B 3A 4D 5C 6C 7A 8B 9B 10B 三、多选题: 1ABCD 2ABC 3BCD 4ABCD 5ABCD 6ABCD 7ABD 8ABC 四、简答题: 1、答:(1)主体不尽相同;(2)管理过程中权力运行的向度不同;(3)管理的范围不同;(4) 权威的基础和性质不同. 2、答:⑴地区发展策略其实不是一个用来概括社区干于策略的适合的概念,它只是客观反映了这种策略的原初发生地是在广大殖民地资本主义的传统社区里,那里为了促进社区的经济社会的发展,发生了这种共识取向的社区治理模式。地区发展目标分类:地区发展策略的目标追求不是具体的任务目标,而是抽象的过程目标。 ⑵社会计划策略是指针对社区中的具体问题。社会计划目标分类:社会计划策略的目标侧重于任务目标,所谓任务目标是指完成一项具体的任务或解决社区中存在的具体的问题 3、答:在计划经济时期,城市社区治理的基本策略是贯彻党和政府的方针、路线、政策,通过组织群众,建立积极分子网络,发动群众运动,开展社区互助服务和生产自救等方式,实现城市社区的基层治理。 五、论述题: 1、答:社区问题的类型有:(1)群体偏差和越轨类问题;(2)社会排斥和孤立问题;(3)社会结构分化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的缺乏问题;(4)社区环境问题;(5)社会基本道德规范的丢失问题;(6)社会解组问题。(注意展开分析) 2、课本P12-15 作业二: 一、名词解释: 1、市场失灵:就是指由于市场机制不能充分地发挥作用而导致的资源配置缺乏效率或资源配置失当的情况。 2、村民自治:是指全体农村居民为本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实现对农村基层社会的有效治理。 3、社区服务:是指在政府的扶持引导、社会积极援助下社区居民团结协作积极参与,利用社区内的员资源向社区居民提供的各种服务活动称为社区服务。二、单选题: 1C 2B 3B 4B 5B 6B 7D 8D 9B 10B 三、多选题: 1ABCD 2BCD 3ABCD 4ABCD 5ABC 6ABCD 7ACD 8BC

儿童心理学部分作业答案

同学们:大家好!现将儿童心理学部分作业参考答案发给你们,难免有错误之处,望参考回答。其余部分将陆续发给你们,希望同学们按作业要求认真完成,祝大家取得好成绩。 儿童心理学作业1 一、概念: 1、学前儿童心理学:就是以学前儿童为研究对象,研究从受精卵形成到入学前这一成长过程中,儿童生理、心理和行为的发生、发展规律,以及各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和发展规律。 2、婴儿传记:是通过观察,记述婴儿的发展,并加以编排、描述和说明。最具影响力的婴儿传记作者达尔文 3、纵向研究:纵向研究又称追踪研究,是指在较长时间内对同一群被试进行定期的观察、测量或实验,以探究心理发展的规律或特点。 4、横向研究:是指在同一时间内,对不同年龄组被试进行观察、测量或实验,以探究心理发展的规律或特点。 5、观察学习:就是通过观察他人(称为榜样)的行为,进行的学习 6、替代强化:由于观察到他人的行为受到表扬或惩罚,而使儿童也受到了相应的强化。 7、认知结构或图式:认知结构,或皮亚杰所说的图式,是指有组织的思维或行动模式,可用来整合经验、解决问题。 8、同化和顺应:同化是使外在刺激适应于个体内在心理结构的过程,而顺应则是改变个体原有的认知结构以适应外在刺激结构的过程。 9、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还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的概念。他认为儿童的“现有发展水平”与“通过成人的指导可能达到的水平”之间,就是儿童的“最近发展区”。 10、社会生态系统论:美国学者布朗芬布伦纳把外界环境因素和个体的生物因素揉合起来,提出了不同嵌套层级的社会生态理论。他认为个体的发展处在直接环境(养育家庭)到间接环境(社会文化)之间的几个环境系统中,每个系统都和其他系统以及儿童个体本身发生交互作用,这种作用结果导致儿童不同的发展水平。 布朗芬布伦纳认为,个体的环境由里到外依次为微观系统、中间系统、外层系统、宏观系统和动态变化系统构成, 二、简答 1、学前儿童心理学研究包括哪些内容: 学前儿童的发展是一个系统的整体。但在研究和学习中,我们会初步将儿童的发展划分为生理发展、认知发展、情感和社会性发展三大领域: 生理发展主要包括:各项生理指标的发展变化;各项生理机能的发展变化;身体各部分的比例和外貌的发展变化;脑神经系统的发展变化;感知觉器官、动作和运动技能的发展变化;影响心理的发育障碍或疾患等; 认知发展主要包括:记忆、思维、问题解决、语言等的发展; 情感和社会性发展主要包括:情绪能力的发展,气质、自我的发展,同伴关系和社会行为的发展及性别角色的获得等。 2、中世纪以前的儿童观是什么?系统地对儿童进行研究始于什么时间?具有代表性的儿童观有哪些? 中世纪以前,人们多半认为儿童是成人的雏形,是“小型成人”,他们要接受成人式的训练,做成人要做的工作。他们很少拥有自己的权力,他们的存在也不受成人的重视。他们甚至可以被随意的杀害或抛弃。直到公元四世纪,罗马时代的父母们仍有权杀死其残废、非

第一次形成性考核作业任务

第一次形成性考核作业 第1题单选题(2分) 所谓()是指个人在社会体系中,觉得受到关心、尊重和帮助,这些来自社会他人的资源可以帮助个人减轻压力或解决问题,或增加个人应对压力的能力。 A 社会支持 B 团结互助 C 放松调节 D 情绪控制 您的答案:A 参考答案:A 第2题单选题(2分) 所谓(),即是了解他人的情绪,并能在内心亲自体验到这些情绪的能力。 A 移情 B 情绪识别 C 情绪控制 D 情绪理解 您的答案:A 参考答案:A 第3题单选题(2分) ()是主体对自身的认识而引发的内心情感体验,是主观的我对客观的我所持有的一种态度,如自信、自卑、自尊、自满、内疚、羞耻等都是( )。

A 自我认识 B 自我评价 C 自我体验 D 自我控制 您的答案:C 参考答案:C 第4题单选题(2分) “男儿有泪不轻弹”不利于心理健康,哭就因该哭出来。这是()的情绪调控方法。 A 转移注意力 B 合理宣泄情绪 C 放松调节 D 情绪ABC 您的答案:B 参考答案:B 第5题单选题(2分) “交往剥夺”实验的创立者是美国的心理学家()。 A 詹姆斯 B 沙赫特 C 杜威 D 冯特 您的答案:B

参考答案:B 第6题单选题(2分) 人际交往总是从第一印象开始的,第一印象在心理学上叫()。 A 首因效应 B 近因效应 C 晕轮效应 D 刻板印象 您的答案:A 参考答案:A 第7题单选题(2分) 人际交往中喜欢与他人唱反调、对着干、充当反派角色的是()。 A 羞怯心理 B 猜疑心理 C 嫉妒心理 D 逆反心理 您的答案:D 参考答案:D 第8题单选题(2分) 心理现象分为()。 A 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 B 认知过程与个性心理

冲压工艺作业参考答案

作业参考答案 一、 1、什么是冲压加工?冲压成形加工与其他加工方法相比有何特点?答:冲压加工就是建立在材料塑性变形的基础上,利用模具和冲压设备对板料进行加工,以获得要求的零件的形状、尺寸及精度。 冲压成形加工与其他加工方法相比,具有以下的优点:少、无屑加工;零件精度较高;互换性好;材料利用率高;生产效率高;个人技术等级不高;产品成本低等。 冲压成形加工与其他加工方法相比,具有以下的缺点:模具要求高,制造复杂,周期长,制造费用昂贵;有噪声,不宜小批量生产等。 2、冷冲压有哪些基本工序,各是什么? 答:冷冲压按性质分有分离工序和成形工序两类。分离工序包括落料、冲孔、剪切、切断、切槽、切边等几大类;成形工序包括拉深、胀形、翻边、扩口、缩口等工序。 3、什么是金属塑性变形?常见塑性指标有哪些?影响金属的塑性与变形抗力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并作简要分析。 答:金属塑性变形就是指金属材料在外力的作用下产生不可恢复的永久变形(形状和尺寸产生永久改变)。 影响金属的塑性和变形抗力的主要因素有:(1)、化学成分和组织——化学成分:铁、碳、合金元素、杂质元素;组织:单向组织、多项组织,不同的组织,金属的塑性和变形抗力会有很大差异。(2)、变形温度——温度升高,原子热运动加剧,热振动加剧(热塑性),晶界强度下降。(3)、变形速度——速度大,塑

性变形来不及扩展,没有足够的时间回复、再结晶,塑性降低变形抗力增加。但速度大时热效应显著,变形体有温度效应对塑性增加有利。 二、 1、什么是加工硬化现象?它对冲压工艺有何影响? 答:随着冷变形程度的增加,金属材料所有强度和硬度指标都有所提高,但塑形、韧性有所下降。其可制止局部集中变形的进一步发展,具有扩展变形区、使变形区均匀化和增大极限变形程度的作用。 2、冲裁变形过程分为哪几个阶段?裂纹在哪个阶段产生?首先在什么位置产生? 答:冲裁变形过程分为弹性变形阶段、塑性变形阶段、断裂分离阶段。裂纹出现在断裂分离阶段。材料内裂纹首先在凹模刃口附近的侧面产生,紧接着才在凸模刃口附近的侧面产生。 3、冲裁件质量包括哪些方面?其断面具有什么特征?这些特征是如何产生的?影响冲裁件断面质量的因素有哪些? 答:冲裁件质量包括断面状况、尺寸精度和形状误差。其断面有4个特装区,即圆角带、光亮带、断裂带和毛刺。圆角带主要是当凸模下降,刃口刚压入板料时,刃口附近材料被带进模具间隙的结果;光亮带是由于金属材料产生塑性剪切变形时,材料在和模具侧面接触中被模具侧面挤光而形成的光亮垂直面;断裂带是有刃口处微裂纹在拉应力作用下,不断扩展而形成的撕裂面;毛刺是在塑性变形阶段后期,刃口正面材料被压缩,裂纹起点不在刃尖处,在模具侧面离刃口不远处发生,在拉应力作用下,裂纹加长材料撕裂而产生。影响断面质量因素有(1)、材料力学性能(2)、模具间隙(3)、模具刃口状态(4)、模具结构以及刃口的摩

儿童心理学作业

电大《儿童心理学》平时作业一及参考答案 一、概念题(每题4 分,共40 分) 1 、学前儿童心理学:以学前儿童为研究对象,研究从受精卵形成到入学前这一成长过程中,儿童生理、心理和行为的发生、发展规律,以及各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和发展规律。 2、婴儿传记:观察并记录自己子女的发展,并以传记的形式出版这些资料。 3 、纵向研究:又称追踪研究,是指在较长时间内对同一群被试进行定期的观察、测量或实验,以探究心理发展的规律或特点。 4 、横向研究:在同一时间内,对不同年龄组被试进行观察、测量或实验,以探究心理发展的规律或特点。 5 、观察学习:通过观察他人(称为榜样)的行为,进行的学习。 6 、替代强化:由于观察到别人的行为受到表扬或惩罚,而使儿童也受到了相应的强化。 7 、认知:人的认识活动,其中包括我们通常所讲的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思维、和想象过程。 8 、认知结构图式:有组织的思维或行动模式,可用来整合经验、解决问题。 9 、同化与顺应:同化是指使外在刺激适应于个体内在心理结构的过程(将当前刺激纳入一个正在形成或已经形成的结构中的过程)。顺应是指改变个体原有的认知结构以适应外在刺激结构的过程(当他发现原有的图式不能适应新的刺激时,就会改变自己原有的图式来应对新的刺激,这就是顺应)。 10、最近发展区:儿童的“现有发展水平” 与“通过成人的指导可能达到的水平”之间,就是儿童的“最近发展区”。 10、社会生态系统论:美国学者布朗芬布伦纳提出。他认为个体的发展处在直接环境(养育家庭)到间接环境(社会文化)之间的几个环境系统中,每个系统都和其他系统以及儿童个体本身发生交互作用,这种作用结果导致儿童不同的发展水平。个体的环境由里到外依次为微观系统、中间系统、外层系统、宏观系统和动态变化系统构成。 二、简答题(每题6 分,共30 分) 1、学前儿童心理学研究包括些内容? 儿童的发展划分为生理发展、认知发展、情感和社会性发展三大领域:生理发展主要包括:各项生理指标的发展变化;各项生理机能的发展变化;身体各部分的比例和外貌的发展变化;脑神经系统的发展变化;感知觉器官、动作和运动技能的发展变化;影响心理的发育障碍或疾患等;认知发展主要包括:记忆、思维、问题解决、语言等的发展;情感和社会性发展主要包括:情绪能力的发展,气质、自我的发展,同伴关系和社会行为的发展及性别角色的获得等。;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任务,就是描述、测量、解释、预测学前儿童的行为,为教育教学实践提供理论基础。 2、中世纪以前的儿童观是什么?系统地对儿童进行研究始于什么时间?具有代表性的儿童观有哪些? 中世纪以前,人们多半认为儿童是成人的雏形,是“小型成人”,他们要接受成人式的训练,做成人要做的工作。他们很少拥有自己的权利,他们的存在也不受成人的重视。系统地对儿童进行研究始于19 世纪末期。具有代表性的儿童观有: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提出,教育必须贯彻适应自然的原则,所谓“适应自然”;英国哲学家 洛克提出了“白板说”,认为人的心灵在出生时就如一块白板,一切知识和观念及行为模式都是从经验中获得的;法国思想家卢梭认为,儿童是“高贵的野蛮人”,他们生来就被赋予了一套有序、健康成长的普遍进程表。教育必须顺应自然适应性原则。 3、科学儿童心理学产生的标志是什么?现代儿童心理学的支柱指的是什么? 科学儿童心理学产生的标志是1882 年德国 生理学家和心理学家普莱尔的《儿童心理》一书的出版;现代儿童心理学的支柱指的是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华生的学习理论,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理论。 4、简述二十世纪的主要儿童观。儿童是一个社会的人;儿童是一个正在发展的人;儿童期具有自身存在的价值;儿童是具有主体性的人;每个健康的儿童都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幼儿才能的发展存在递减法则,开发得越早就开发得越多;儿童的本质是积极的;实现全面发展与充分发展,是每个儿童的权利;儿童的学习形式是多样的,成人应尊重幼儿各种学习形式,并为他们创造相应的学习条件。 5、简述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基本理论问题。 (1 )遗传与环境之争:争论最早始于洛克和卢梭的天性与教养之争。主张遗传在学前儿童的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的学者,把学前儿童的发展定义为受先天生物因素决定的过程。遗传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高尔顿,认为遗传在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环境和教养只起引发作用;环境论者强调环境因素是促使学前儿童心理和行为的发生、发展和完善的重要因素,环境论的代表人物是华生;遗传与环境是相互作用的,在某些心理和行为发展领域(如道德的发展),环境对个体的发展影响更大,在另一些领域(如气质、身高体重特征)生物因素的影响更大。而诸如人格及心理健康等复杂的特征,则是生物因素和环境力量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 (2)发展的主动性与被动性问题:机械模型认为个体是被动的、封闭的,他们被动地接受外部经验,不能主动根据内部知识和技能的组织需要来选择外界资源,儿童只能被动的接受环境的影响;儿童的早期经验或先前经验会成为他们日后行为的出发点。父母应该重视对孩子的教育和训练,而老师则应该把目光放在知识的内容结构和精心组织的教育教学活动,以及对孩子行为的强化与反馈上;机体模型认为儿童是主动的、开放的,是一个有机整体,儿童会主动地探索和自我创造;原有的经验经由儿童主动地加工而被取代或被丰富,所以儿童具有很强的变通性和可塑性,早期的行为属性不能作为预测孩子以后发展的依据。父母应该给予孩子们更多的自由,支持孩子按自己的意愿去发展;老师则应该是用发现法进行教学,让孩子自己探索和学习,淡化知识的内容体系,尽量减少约束 和规则,老师起到引领和支持作用。 (3)发展的阶段性和连续性问题:连续论者认为 人类的发展是一个累加的过程,是一步步向前推移,发展 是一条平滑的成长曲线。而阶段论者则认为,发展是一连 串的突变,每一次突变后,儿童都将进入一个新的、更高 的层次。可用阶段性发展曲线来表示。连续与非连续之争 的焦点,在于发展的本质是量变的过程还是质变的过程。 连续性与阶段论的另一个争论,是关于早期经验与后期发 展的关系问题。 三、论述分析题(每题10 分,共30 分) 1、一位4 岁孩子的母亲认为,孩子的成长与成 才是由他们的遗传特征决定的,环境只能支持他们的成 长,所以,她为孩子提供温暖、宽松的家庭氛围,为孩子 提供丰富的玩具和良好的游戏环境,为孩子提供各种发展 他们特长的条件和机会,但很少强迫或督促孩子。请分析 这位母亲对发展基本理论问题的看法。 遗传与环境之争是整个发展心理学的基本理论问 题。这位母亲认为,孩子的成长与成才是由他们的遗传特 征决定的,这说明她认同遗传决定论。遗传决定论认为遗 传在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环境和教养只起引发作用。但这 位母亲的实际做法又反映出她也认同环境因素是促使学前 儿童心理和行为的发生、发展和完善的重要因素,环境 因素包括教育干预举措、社会和家庭文化价值、早期社会 和物理刺激、早期开发、同伴促进等。事实上,遗传与环 境是相互作用的,在某些心理和行为发展领域(如道德的 发展),环境对个体的发展影响更大,在另一些领域(如 气质、身高体重特征),生物因素的影响更大。而诸如人 格及心理健康等复杂的特征,则是生物因素和环境力量 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 2、如果研究者试图研究经历了父母离异的岁儿童的 想法和感受,什么样的方法将最为适用?为什么?还有哪 些方法可以用来研究儿童的发展? 自然观察法是研究年幼儿童较好的方法,因为我 们很难借助语言技巧研究婴幼儿的心理和行为。它具有较 好的生态效度,能更真实地向我们展示儿童心理和行为特 征。研究儿童的发展的研究方法还有结构性观察法、调查 法、临床法、个案研究法和跨文化研究等。 3、请列举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各个理论流派的主要代 表人物及最具代表性的观点。 (1)弗洛伊德的心理性欲发展理论:弗洛伊德 认为人格由三个部分组成——本我、自我和超我。性本能 是最重要的生命本能,人在不同的年龄,性的能量——力 比多投向身体的不同部位即“性感带”。在儿童的成长过 程中,口腔、肛门、生殖器相继成为快乐与兴奋的中心。 早期力比多的发展决定了人格发展的特征和心理生活的 正常与否。儿童心理发展分为五个阶段即口腔期、肛门 期、性感期、潜伏期、两性期。 (2 )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强调儿 童是积极主动且能适应环境的探索者,强调自我的功能, 认为自我不仅仅是解决本我与超我冲突的简单仲裁者,人 在各个发展阶段,都要发挥自我的功能来处理社会现实问 题,以便成功地适应环境,此外他还特别强调社会文化对 人格发展的影响。埃里克森认为人生发展可分为八个阶 段,每个阶段都面临一对危机或冲突。要想顺利进入下一 个发展阶段,人就必须要先解决好当前所面临的危机。学 前儿童的发展主要处于埃里克森心理社会发展的前四个阶 段。 (3)华生的行为主义观点:认为一切行为都是刺 激(S)—反应(R)的学习过程。坚信儿童没有任何先 天倾向,他们要发展成什么样子完全取决于他们所处的养 育环境,取决于父母和其他重要人物对待他们的方式,儿 童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行为变化过程,是由个人独一无二的 经验锻造的,因此存在巨大的个体差异。 (4 )斯金纳的行为主义观点:继承了华生行为主 义理论的基本信条,与华生的刺激—反应观的不同点在于 他区分出应答性行为(即由刺激引起的行为)和操作性行 为(即个体自发出现的行为)操作性行为的发生频率会 在紧随其后的强化作用下增强;同样该行为也能通过惩 罚,如不同意或取消特权等,来减少其发生的频率。斯金 纳认为人和动物一样,都会重复导致积极结果的动作, 并消除导致消极结果的动作。每个人的行为模式与环境密 切相关。环境塑造了习惯反应,而习惯反应构筑了人格, 使我们每个人都成了独一无二的个体。 (5)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强调观察学习和替 代强化。儿童总是观察和模仿周围人们的那 4、简述神经元的分化、突触和神经系统的可塑 性的含义。 在神经系统逐渐发展的过程中,神经元也迁移到 不同的位置,进而承担了特定的功能,这个过程就是神经 元的分化。在神经元分化的同时,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 梢与另一个神经元的树突相接触,形成特有的接点—— “突触”。细胞分化和突触联系的形成反映了婴儿大脑的 可塑性,反映了细胞对经验的高度反应性。 5、简述各脑区的成熟顺序、大脑偏侧化与用手 偏好的形成。 (1)各脑区的成熟顺序是自下而上的:即从 枕叶、颞叶开始到顶叶,最后成熟的是额叶。 (2) 大脑两半球的功能差异很大。大脑左半球包括言语中枢、 听觉中枢、动作记忆中枢、言语加工中枢、积极情感表达 中枢,控制着身体的右侧。大脑右半球包括空间视觉中 枢、非言语声音中枢、触觉中枢和消极情感表达中枢,控 制着身体的左侧。(3)在脑的偏侧化基础上,儿童逐渐 依赖某一特定半球执行某种特定功能。在此基础上儿童形 成了用手偏好。用手偏好有一定的遗传倾向。但经验对用 手偏好有很深的影响。用手偏好也会受文化因素的影响。 6、简述儿童身体生长发育遵循的原则和儿童身体发 育的不同步性。 (1)儿童身体的生长发育遵循头尾原则。在婴 儿期,头部和胸部一直都保持着发育优势,躯干和腿的发 育也逐渐赶上,躯干在第一年里生长最快。1 岁后到青春 期,腿的生长最为迅速。躯干将在青春发育期再次成为发 展最快的身体部位。儿童在向上生长的同时,也按照近远 原则向外生长。先是胸腔和内部器官,然后是胳膊和 腿,最后是手和脚。(2)儿童身体发育的不同步性:神 经系统的发育在婴儿期极其迅速,脑、脊髓和头颅的发育 速度比其他任何身体结构都要快,到了幼儿期时就逐渐放 慢。而生殖系统在 4 岁前仅 有轻微的生长,在青春期前几乎停滞,到青春期时曲线才陡 然上升。淋巴系统(有助于增强免疫力,提高营养的吸收) 则在婴儿期和儿童期发育速度非常快,甚至超过成人水平, 在青春期时到达顶点,之后就迅速下降。 7、简述影响儿童身体发育的因素。 (1)遗传和激素:遗传在儿童期的身体发展中 具有重要的影响。身高就是一种具有较强遗传倾向的特 质。脑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也是影响身高的重要因素。甲 状腺(位于颈部)分泌的甲状腺素也同时影响着儿童的生 长发育。(2)睡眠 习惯:良好的睡眠有助于儿童的生长发育。(3)营养: 人类营养的主要来源是食物,饮食不足与饮食过量都可能 导致营养不良。蛋白质、热量、维生素和矿物质是儿童身 体发展必不可少的营养。(4)疾病:对于营养充足的儿 童来说,一些常见的儿童疾病对他们的身体发展都不会造 成太大影响。儿童一般会出现补偿性生长的现象。如果儿 童是中度或严重营养不良的话,疾病对儿童生长的消极影 响将可能是永久性的,疾病和营养不良的恶性循环对身体 发育和认知发展的影响将是非常严重而不可逆的。(5) 受伤:儿童早期是意外伤害发生的主要年龄阶段。儿童受 伤发生于复杂的社会生态系统中,个人、家庭、社会都是 影响儿童受伤的因素。(6)情感:良好的情绪对 身体的发展有很深远的影响。那些承受太多压力、获得太 少关爱的儿童在身体发展方面也可能会落后于他们的同龄 人。“非器质性发育不良” 和“心因性矮小症”两种严 重的生长紊乱就源自于情绪压力与爱的缺失。关爱和敏感 细致的照顾也是身体健康生长的必要条件。 8、幼儿一般要经过几年的时间才能正确地握笔写 字,这一过程通常分为哪几个阶段? (1)涂写。两岁左右的儿童,写字和涂鸦是分 不出来的。(2)模仿和临摹。当他们逐渐发现周围的印 刷字时,就可能会模仿写这种文字。到5 岁时,大多数幼 儿仍不能以正确的笔顺、姿势稳定地书写简单的汉字,运 笔能力差。(3) 流 畅书写。6 岁以上的幼儿基本上能够控制笔,以正确的笔 顺、姿势准确地书写简单的汉字。 9、简述动作发展的基本趋势和儿童早期动作发展的 个别差异。 (1)儿童头几年动作发展的进程遵循头尾原则 和近远原则,即由上至下——头、颈、上肢的动作发展先 于腿和下肢的发展;有近及远——近躯干的肢体动作先发 展,远离躯干的手、腿等后发展,即头、躯干、手臂的动 作发展先于双手和手指的发展。(2)儿童早期动作技能 的掌握与生理成熟有关,有鲜明的年龄特征。但是由于遗 传、环境、营养和社会等因素的影响,在动作发展上存在 很大的个体差异。动作发展早晚与早期运动经验有关。儿 童早期的动作发展还有显著的性别差异。成人的鼓励、期 望和榜样示范,也是影响儿童动作技能发展的重要因素。 三、分析论述题(每题9分,共36 分) 1、举例说明遗传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方式。 (1)被动的互动:是指环境(如父母)根据儿 童的遗传特征为他们提供的成长条件,包括父母为孩子提 供的遗传基因,为他们提供的社会、情绪以及认知发展环 境等。如爱运动的父母可能将此特征在遗传上提供给孩 子,并为孩子提供崇尚运动的家庭环境。(2)唤起性 的互动:是指由 于个体的遗传特征而影响了作用于他的环境因素,具有不 同遗传结构的个体,可能会唤起不同的环境。如爱笑、好 动的婴儿所接受到的注意以及社会刺激,与闷闷不乐、消 极被动的婴儿多; (3)主动性的互动:是指主体在其遗传特征的影响下, 对环境因素进行自主的、有目的的选择、改变与创造。儿 童会倾向于选择那些自己能适应、能胜任的环境,这也使 在相同的环境中的儿童,各自拥有了不同的微社会环境, 进而影响了他们的发展方向与发展水平。例如,有社交倾 向的儿童,喜欢邀请朋友到家里来或到朋友家去,热衷于 参加各种活动。于是,喜欢社交的孩子,社会交往机会更 多,社交能力更强了。 2、尽管胎儿生长的环境与子宫外的世界相比是相对 稳定的,但也有很多因素会影响到胎儿的发育。请问影响 胎儿生长的环境因素有哪些? (1)致畸因子:致畸因子指所有能对胎儿造成损 坏的因子。致畸因子造成的伤害有时是直接的,有时是间 接的。它可能取决于致畸因子的剂量;遗传特征;暴露于 致畸因子的时期。常见的致畸因子包括一些药物,如镇静 剂、四环素、阿司匹林、过量的咖啡因饮料(如咖啡、 茶、可乐等),可卡因,海洛因等麻醉品,以及烟、酒精 和一些辐射(如X 光、核泄漏等)、化学污染(如汞、铅 等)。(2 )母亲的其他因素:母亲的疾病、母亲的营养 和母亲的情绪压力。 3 、9 月份年轻的芳芳老师刚刚接手一个“全托”的 小班。她应该怎样安排孩子中午的午睡和晚上的睡眠?请 些有意的和无意的反应,观察、模仿带有选择性。通过 对他人行为及其结果的观察,儿童获得某些新的反应模 式,或调整、矫正了现有的反应特点。“替代强化”— —由于观察到他人的行为受到表扬或惩罚,而使儿童也受 到了相应的强化。个体还存在自我强化。当自身的行为达 到自己设定的标准时,儿童就会用自我肯定或自我否定的 方法来对自己的行为做出相应的反应,儿童还会通过对他 人自我表扬和自我批评的观察,以及对自己行为价值的评 价,逐渐发展出自我效能感(6)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观: 智力是可以协助个体适应其环境的基本生活过程。“适 应”就是指个体能应付现有环境的要求。认知结构,或皮 亚杰所说的图式,是指有组织的思维或行动模式,可用来 整合经验、解决问题。组织是指儿童将现有的图式结合, 而成为新的、复杂的智力结构的过程。组织的目的是为了 促进适应。适应是通过同化和顺应这两个互补的活动而发 生的。同化是使外在刺激适应于个体内在心理结构的过 程,而顺应则是改变个体原有的认知结构以适应外在刺激 结构的过程。同化及顺应是两个互补的过程,二者的平衡 与失衡,就是促成了认知结构的发展。认知发展经历了四 个主要的发展阶段(感知运动期(0—2 岁)、前运算期 (2—7岁)、具体运算期(7—11 岁)、形式运算 期(11、12 岁以后))这些阶段的次序是固定不变 的,所有儿童都以相同的次序经历这些阶段,每一个阶段 的发展都以上一个阶段的发展为基础,并为下一个阶段的 发展奠定基础。 (7)信息加工理论:儿童是能根据环境要求修 改思想的、积极的、有意义的个体,但是他们认为,发展 是连续的,思考过程——感知、注意、记忆、信息分类、 计划、问题解决及书写和交谈等综合能力——在各个年龄 都很相似,只是程度不同。 (8)社会文化理论:维果斯基强调儿童能积 极主动地探索世界,儿童心理的发展并不完全取决于认知 成熟,儿童与成人或年长伙伴的互动是影响儿童发展的重 要因素。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的概念。他认为儿童的 “现有发展水平” 与“通过成人的指导可能达到的水平” 之间,就是儿童的“最近发展区”。 (9 )社会生态系统论:布朗芬布伦纳把外 界环境因素和个体的生物因素揉合起来,提出了不同嵌套层级 的社会生态理论。他认为个体的发展处在直接环境(养育家 庭)到间接环境(社会文化)之间的几个环境系统中,每个系 统都和其他系统以及儿童个体本身发生交互作用,这种作用结 果导致儿童不同的发展水平。个体的环境由里到外依次为微观 系统、中间系统、外层系统、5 宏观系统和动态变化系统构 成。 电大《儿童心理学》平时作业二及参考答案一、概念 题(每题2分,共10 分) 1、气质:由神经类型决定的个体在情绪反应、活 动水平、注意和情绪控制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个体 差异。 2、人格:个体在对人对己对事反应时显示出的特有 的模式,这个模式构成一个人思想、情感和行为的稳定而 统一的心理品质。 3、阿普加量表:由美国医生阿普加设计的一种快速 测定新生儿是否正常的量表。该量表由不同等级组成,测 量的内容包括心律、呼吸、肌肉弹性、肤色和应激反射。 4、髓鞘化:随着大脑细胞的分裂与生长,一些神 经胶质细胞开始产生髓磷脂,这是一种蜡状物质,它们把 单个神经元包裹起来,形成一层髓鞘。 5、补偿性生长:是儿童身体发展的一个基本原则。 营养不良的儿童生长非常缓慢。如果营养不良持续时间不 长,也不特别严重的话,这些儿童一旦获得充足的营养, 一般都会快速生长并追赶上正常的生长水平。 二、简答题(每题6分,共54 分)1、简述遗传力 及其研究方法。遗传力是指在一定时间、一定群体的某些 特征(如智力)的全部变异中,可以归因于遗传差异的比 率。研究遗传力经常使用两种方法:选择性育种及家谱研 究, 这两种方法是经常用来评价遗传对行为影响的主要策 略。 2、简述胎儿身体的生长发育、分娩过程及可能的并 发症。 胎儿身体的生长发育从受精卵形成到出生,共 270 天左右,其间,受精卵不断地自我复制,经历三个阶 段的发展变化过程:胚种期、胚胎期、胎儿期。分娩是指 胎儿、胎盘与其他器官从孕妇身上分离、排出的过程,通 常要经过三个明显的阶段:宫颈扩张与收缩、胎儿娩出、 胎盘娩出。分娩过程中可能的并发症有缺氧、早产、足月 低体重儿。 3、简述新生儿的反射。新生儿的反射包括生存反 射如呼吸反射、 。眨眼反射、瞳孔反射、觅食反射、吮吸反射、吞咽反射和原 始反射如巴宾斯基反射、手掌抓握反射、摩罗反射、游泳反 射、行走反射。在新生儿的反射中,有些反射具有生存和适 应价值,如,眨眼反射能在强光下保护婴儿的眼睛;吸吮反 射可以使婴儿摄取营养物质等。还有一些原始反射没有适 应性价值,如游泳反射和行走反射等,这些反射会随着神经 系统的成熟逐渐消失。而许多原始反射对婴儿好像没有什么 用处,但是它们是重要的临床诊断指标。

国家开放大学---第一次形成性考核作业答案

第1题单选题 (2分) 努力保持职业的稳定性,避免失业属于() A 精神性需要 B 物质性需要 C 社交需要 D 尊重需要 您的答案:B 参考答案:B 第2题单选题 (2分) ()是指学习者依据元认知,使学习方法与学习的调控活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而获得最佳学习效率的一系列计策或谋略。 A 学习策略 B 学习内容 C 学习方法 D 学习调控 您的答案:A 参考答案:A 第3题单选题 (2分) 学习策略种类繁多,一般包括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三部分。 A 复述策略 B 提问策略 C 计划策略 D 资源管理策略 您的答案:D 参考答案:D 第4题单选题 (2分) “时间是制造生命的原料”一语出自()。 A 林肯 B 富兰克林 C 马克思 D 罗素 您的答案:B 参考答案:B 第5题单选题 (2分) 心理现象分为() A 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 B 认知过程与个性心理 C 情感过程与个性心理 D 意志过程与个性心理 您的答案:A 参考答案:A

第6题单选题 (2分) 下面关于健康的回答哪个是正确的() A 健康就是身体没有疾病 B 健康就是生理上没病,心理上亦正常 C 健康除了身体没病,心理正常之外,还要社会适应良好 D 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 您的答案:D 参考答案:D 第7题单选题 (2分) ()是主体对自身的认识而引发的内心情感体验,是主观的我对客观的我所持有的一种态度,如自信、自卑、自尊、自满、内疚、羞耻等都是( )。 A 自我认识 B 自我评价 C 自我体验 D 自我控制 您的答案:C 参考答案:C 第8题单选题 (2分) 不属于个性心理特征的是()。 A 能力 B 气质 C 性格 D 智商 您的答案:D 参考答案:D 第9题单选题 (2分) 自我概念的形成与发展大致经历三个阶段,即()。 A 从生理自我到社会自我,最后到心理自我 B 从生理自我到心理自我,最后到社会自我 C 从社会自我到生理自我,最后到心理自我 D 从心理自我到社会自我,最后到生理自我 您的答案:A 参考答案:A 第10题单选题 (2分) 下列描述的恋爱误区,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A 防止“爱情至上论”,摆正事业在爱情中的位置 B 防止把爱情“渺小化” C 防止把爱情“庸俗化”,摆正金钱在爱情中的位置 D 防止把爱情“理想化”,用理智驾驭感情 您的答案: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