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西坝移民史

瓦西坝移民史
瓦西坝移民史

一、明初大移民

A、明初大移民的原因

B、明初大移民组织形式与对象

二、江南第一移民圣地

A、瓦屑坝移民的史实录

B、瓦屑坝移民在皖鄂湘的分布

C、瓦屑坝——移民的血脉源头

一、明初大移民

A、明初大移民的原因

综览《元史》、《明史》、《明太祖实录》和《中国通史》等有关史籍,明朝洪武和永乐年间的大移民,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和原因。

元朝统治中国仅有短短的八十九年(1279—1368年),它是在军事暴力征服宋王朝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政权。元朝是以蒙古族为主体的蒙汉等各族地主阶级的联合政权、阶段压迫、民族压迫及政治腐败与落后的生产方式,使之成为一个野蛮、落后的朝代。到了元中后期时,突出地表现在土地占有关系上的严重贫富不均,广大农民因丧失土地沦为“流民”。流民的生活,正如张养浩的长诗《哀流民操》所说:“哀哉流民!为鬼非鬼,为人非人。哀哉流民!建树食其皮,掘草食其根。哀哉流民!死者已满路,生者与鬼邻……”。

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的日益激化,以及连年的水、旱、虫、瘟疫灾害,使得中原大地民不聊生,人民无法生活。为生存,农民们唯一的出路就是反抗,就是揭竿而起,推翻元朝的黑暗统治。

至正十一年(1351年),江淮一带农民头扎红巾,高举红旗,纷纷起义。其中以颍州(今安徽阜阳)刘福通的红巾军影响最大。第二年,定远人郭子兴率众起义,攻占濠州城,朱元璋于这年参加了郭子兴的红巾军。随后邹普胜在蕲水,徐寿辉在黄州,明玉珍在湖北随州,陈友谅在沔阳,也各自起义于自己的故乡。

群雄并起,战火连天。农民流离失所,饱受蹂躏,致使土地荒芜,连陌成阡。大地积骸成丘,千里无人烟。

在长达十六年的战争中,朱元璋先后灭了张土诚、方国珍、陈友谅等起义军势力。1367年,朱元璋灭东吴后进军中原,进取山东、收复河南,北定京都,结束了元末群雄混战的混乱局面,于1368年建立了大明王朝。

朱元璋接手过来的是一个烂摊子,战乱后给社会带来的现状是社会动荡不安,到处是满目疮痍,残垣断璧,遍地哀鸿,到处积骸成丘居民稀少,民不聊生。

出身贫贱的朱元璋,深深地了解农民被哉乱蹂躏的苦难。如何巩固取得的政权和经济基础,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安是社会,成了朱元璋的当务之急。朱元璋说:“丧乱之后,中原草莽,人民稀少。田野辟、户口增,此正中原之急务。”洪武三年,时任郑州知府的苏琦给朱元璋奏言“时宜三事”。其一为屯田积粟,以示长久之规;其二选重臣驻边镇,统辖诸蕃;其三垦田以实中原。奏言中明确指出:“自辛卯河南兵起,天下骤然,兼之元政哀微,将帅凌暴,十年之间,耕桑之地,变为草莽。方今命将出师廓清天下,若不设法,以实中原,悲日久国用虚竭。为今之计,莫若计复业之民垦田外,其余荒芜土田、宜责之守令召诱移未八籍之民。”随后,户部郎中刘九皋、国子监宋纳等人也奏言朱元璋:“古者狭乡之民迁于宽乡,盖欲地不失利,民有恒业,……宜令分丁徙居宽闲之地,开种田亩,如此则国赋增而民生遂矣。”朱元璋采纳了他们的建议,决定在全国范围内移民屯田,奖励开垦的战略决策如是北方“山东地广,民不必迁,山西民众,宜如其言。”“南方则江西、湖广,湖广坝四川。”就这样拉开了明初大移民的序幕。山西洪洞大槐树和江西饶州瓦屑坝,因而成了明大移民集

中国历史上的人口迁移

中国历史上的人口迁移(一)王德宏 中国历史上的人口迁移 根据迁移地域的不同,中国历史上的人口迁移分为国内迁移和国际迁移两大类。国内人口迁移划分为先秦、秦至元、明清、近代4 个时期。国际迁移则经历了古代移民、近代移民两个阶段,方式上又有自由移民和强迫移民的差异。 人口迁移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社会经济现象。中国移民运动的发展波澜壮阔,历史上无数次大规模的人口迁移,对我国今天的人口分布有很大影响,并促进了我国各民族的融合及经济文化交流。人口迁移主要是由于经济、政治、军事、自然、宗教等因素造成的。根据迁移的地域可划分为国内迁移、国际迁移两大类。中国历史上的人口迁移,情况颇为复杂。国内人口迁移的流向、规模、距离和形式,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有不同的特征。随着活动范围的逐步扩展,还有部分人口移居国外,所谓“海水到处有华侨”,现在世界各地分布着3000 多万华侨,经历了古代移民和近代移民两个阶段,方式上也有自由移民、强迫移民的不同。 一、中国历史上的国内人口迁移 1 、先秦时期的人口迁移 黄帝为诸夏部落群结成的部落联盟的首领,传说他自己的氏族———有熊氏,兴起于关中平原中部的岐水流域上,逐步发展,东迁到嵩山之外,一度定居在新郑一带,与活动在大野泽(鲁西的沼泽地带) 周围的蚩尤氏发生了涿鹿之阿的大战。结果以蚩尤为首的夷族部落联盟失败了,诸夏部落群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商、周时,黄河中下游地区除活跃着以农业为主的华夏族外,还分布着以游牧、渔猎为主的戎狄和夷族。商人建国前后,在这里曾进行过十几次迁移。从成汤灭夏至盘庚迁殷,商朝前期有成汤前的8 迁和成汤后的5 迁,迁徙地都在黄河下游。 夏末,不之孙公刘为躲避夏桀,带领全氏族成员迁居到豳(今陕西邑县) 。“彻田为粮”,即治理田亩,种植粮食。“行者有资,居者有畜积”,生产有了剩余①。 西周初期“封藩建卫”,建立了71 个属国,其中以鲁、卫、晋、齐、燕等诸侯国为最重要。西周灭商后,很多分封之地存在着强大的敌对势力。如:封周王的舅舅姜氏师尚父(姜尚、太公望) 统治原薄姑的土地和人民,包括山东半岛地区,定都营丘(今山东临淄) 。太公就国,其初颇为不顺,通过对东夷的不断兼并,齐国才巩固了自己的统治地位,成为东方大国。可见,那时的分封是以集团性迁移为基础的。人口迁移大多具有一定的规模。 春秋期间,各少数民族深入华夏族区域,而华夏族又散居到各少数民族区域,形成犬牙交错的杂居局面,打破了原来各族间的地域界限。由于军事、政治等因素,造成各民族频繁迁徙。如戎狄有往东、往东南迁徙之趋势,甚至在东周附近的伊川也能见到戎人。除自然流动外,还有强制迁移,晋惠公迁姜戎于晋“南鄙之田”,齐悼公“迁莱于”。各族杂居有利于经济文化交流和融合。北方民族游牧技术,南方冶铸青铜、制造漆器技术,以及东方种植的戎菽(大豆的一种) 等,也都传播到中原地区。 战国时期,大约有2000 万人口,分布在北起阴山和辽河下游、辽东半岛,东至于海,南到南岭山脉,西抵今陕西北部、甘肃洮河、四川盆地和湖南西部这样辽阔的土地上②。 2 、秦至元的人口迁移 公元前221 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建都咸阳。“徙天下豪富于咸阳十二万户”,估计总人口在70 万以上。秦始皇二十九年(公元前218 年) 派大将蒙恬率30 万大军向河套(即所谓“河南地”) 征伐。秦始皇三十二年(公元前215 年) 收复河套南北的广大地区后,设置34 个县,重设九原郡。为了巩固在这些地区的统治,秦始皇于秦始皇三十六年(公元前211 年) 迁3 万户居民到河北、榆中(内蒙古伊金霍洛旗以北) ,垦田生产,开拓边疆。当时称这里为“新秦”。这次大规模的移民,在经济上、军事上均有重要意义。以后又有不少匈奴人迁移到中原,同秦人及其他各族人民一起生活。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 年) ,秦始皇又派军队征服了南方的百越,在那里设置南海、桂林、象三郡。次年,又迁徙50 万人戍守五岭,与越人杂居③。 西汉初年,为了“实关中”,刘邦由关东向关中移民,总数不下30 万人。西汉时期,随着对匈奴战争的节节胜利,汉武帝向西北边疆移民达70 余万。 建武二十四年(48 年) ,匈奴分裂为南北两部。刘秀接受了南匈奴的归附,令其入居云中,不久又徙居西河郡美稷县。南单于还分置诸部于北地、朔方、五原、云中、定襄、雁门、代郡、西河等缘边8 郡,协助东汉防御北匈奴的侵扰。使原先撤消的缘边郡县得以恢复,内迁的民众复返故居。后来北匈奴的一部分西迁,越过中亚细亚移往欧洲。 东汉以来,分布在西、北边疆的少数民族人口陆续向内地迁徙。魏晋时,内迁活动更加频繁,主要民族有匈奴、鲜卑、羯、氐、羌,旧史上称为“五胡”。晋武帝时,塞外匈奴、“杂胡”又源源入塞,达20 余万之多,分布于今晋、陕、甘三省境内。魏晋时期,鲜卑族秃发一支数万人迁到雍、凉二州间,乞伏一支迁到甘肃的陇西一带。随匈奴入塞的羯族,聚居

美国移民

被称作“种族大熔炉”的美国是个典型的移民国家,其移民历史最早可追溯到1620年。近400年来,美利坚民族已成为由100多个民族组成的混合体,就连矗立在纽约的“自由女神像”也是在1886年从法国“移民”到美国的。移民们怀着各自的梦想,远涉重洋来到这片理想中的土地,在美国历史上曾经掀起几次大的移民潮。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是移民造就了美国,是移民发展和改变了美国。 The United States, known as the "melting pot", is a typical immigrant country, with the earliest history of immigration in 1620. Over the past 400 years, the United States has become a mixture of the composition of the more than and 100 ethnic groups, even standing in New York, "Statue of Liberty" is also in 1886 from the French "immigrants" to the United states. With their own dreams, immigrants came to this ideal land in the history of the United States had set off a number of large immigration. It is no exaggeration to say that immigrants created the United States, immigra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change in the United states. 吸引移民曾是美国最重要的外交任务 Immigration was the most important diplomatic miss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在美国建国之初,美国国内总人口仅有390万。除了大约76万黑人外,其余几乎都是清一色的白人,并且绝大部分来自西欧。出于对欧洲拿破仑战争以及国内就业环境的担心,美国开国之初的几届政府在移民政策上疑虑重重,曾制定过一些限制移民的政策。1796—1815年间,到美国的欧洲移民平均每年只有大约3000人。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founding of the United States, only 3 million 900 thousand of the total population of the United states. Aside from about 760 thousand black people, the rest are almost all white, mostly from western europe. For fear of the Napoleon war in Europe and the domestic employment environment, several governments in the early days of the founding of the United States have had a lot of misgivings about immigration policy, and have developed a number of policies to restrict immigration. Between 1796 and 1815, the average number of European immigrants to the United States was only about $3000 a year. 拿破仑战争结束后,欧洲重获和平。随着大批军人的复员,欧洲各国失业现象愈发严重,移民美国的人数逐年增加。此时,美国也因国内建设需要,改变了限制移民的政策。1848年欧洲革命后,移民美国的浪潮更是一浪高过一浪。从1820年到1920年的100年间,美国一共接纳了大约3350万移民,形成美国持续百年的移民潮。 After the end of the war, Napoleon returned to peace. With the large number of demobilized soldiers, unemployment in Europe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serious, the number of immigrants to the United States increased year by year. At this time, the United States because of domestic construction needs, changed the policy of restricting immigration. After the 1848 revolution in Europe, the wave of immigrants to the United States is a wave higher than a wave. From 1820 to in the 100 years, the United States accepted a total of about 33 million 500 thousand immigrants, the United States to create a century of immigration. 被美国历史学家称之为“伟大的人类迁徙运动”的第一次移民高潮发生在1820年至1860年,这期间移民总数高达500万。移民主要来自西欧和北欧,其中爱尔兰人大约200万,德国人大约170万,还有大量被贩卖到美国的非洲黑奴。同时,移民中也有少数来自亚洲,主要是来美国淘金的中国人。

美国重大历史事件年表

美国重大历史事件年表 展览背景资料:美国重大历史事件年表 1607 5 月14 日:104 名欧洲移民抵达北美,建立了英国在北美的第一个殖民地弗吉 尼亚的詹姆斯顿. 1609 受荷兰东印度公司雇用,亨利·哈德逊在后来被称为哈德逊河的河流上航行, 勘探 1619 7 月30 日:弗吉尼亚伯吉斯议院召开美洲第一次选举出的立法会的首次会议 海盗船"珍宝"号(英国)和"白狮"号(荷兰)运抵第一批非洲奴隶到美洲 1620 12 月26 日:"五月花"号携102 名朝圣者抵达马萨诸塞的普利茅斯 1626 彼得·米纽特以60 荷兰盾(24 美元)从美洲土着人手中购得曼哈顿岛 1652 罗得岛施行殖民地首部法律,宣布奴隶制非法 1675–76 飞利浦国王战争期间,殖民者与美洲土着人在新英格兰发生历史上最血腥冲突1692 在马萨诸塞的塞伦市的魔法审判中,19 个人(包括男人和女人)被判绞刑疯 狂迫害达到顶点 Section 1 1704 4 月24 日:约翰·坎贝尔编辑印刷美国第一份报纸《波士顿时事通讯》第一期 c. 1730 殖民地经历了由乔纳森·爱德华兹,乔治·怀特菲尔德和吉尔伯特·特南特发 起的"大觉醒"宗教复兴运动(约至1745 年) 1765 英国议会实施印花法案对美洲输入物征税,激起货物抵制与骚乱(1766 年撤销) 1770 5 月5 日:英国士兵在波士顿大屠杀中杀死5 个殖民者,煽动起独立情绪 1773 12 月16 日:塞缪尔·亚当姆斯发起的"自由之子"组织,在波士顿茶会上将进 口茶叶倾倒在波士顿港,抗议英国征税 1775 4 月18-19 日:保罗·瑞维尔星夜骑马提醒莱克星顿人抵御英国军队,美国革命 开始 1776 1 月:托马斯佩恩的《共同的感觉》点燃了要求脱离英国获取独立的革命情绪 7 月4 日:国会通过了建立美利坚合众国的《独立宣言》,包括未来总统约 翰·亚当斯(1797-1801)和托马斯·杰斐逊(1801-1809)以及起草人本杰 明·弗兰克林在内的56 个人签名 1783 英美签订《巴黎条约》,英国承认美国独立,革命战争正式结束 1787 《西北法令》铺平殖民之路,为俄亥俄河北部和密西西比河东部疆土的合 并打下基础 1787–90 国家大会批准《美国宪法(1787 年9 月17 日制定)》,取代了《联邦条款》; 特拉华最早批准(1787 年12 月7 日),新汉普郡的批准使其达到9 个州的 数量,《美国宪法》生效(1788 年6 月21 日),罗得岛在13 个州中最后一 个批准(1790 年5 月29 日) 1789 4 月30 日:乔治·华盛顿被一致选举为美国第一位总统(1789-1797),是美 国历史上唯一一位获全票选举的总统候选人 1791 12 月15 日:美国施行《权利法案》,对宪法第一次作了10 处修改,保障全 体公民基本权利 1793 《逃奴法案》实施,助长了对逃跑奴隶的追捕,规定对帮助奴隶者给予严惩 1794 3 月14 日:埃利·惠特尼为轧棉机申请专利,刺激了南部农耕地区经济发 展 1800 国家首都由费城迁往由法国建筑师皮埃尔·埃芬特仿照巴黎和凡尔赛设计的

美国移民入籍的五大要求

美国移民入籍的五大要求 【导语】美国移民的入籍申请者,必须年满18岁,并且具备初步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还要在美国5年的居留时间里表现良好,然后对美国的历史与宪法,移民法有一定的了解。以下是整理的美国移民入籍的五大要求,欢迎阅读! 【篇一】美国移民入籍的五大要求 1、必须在取得永久居留权后,连续在美国居住5年。这是取得入籍的最低居住年限。在5年之中,不能连续超过半年的时间离开美国,如果超过半年以上,必须提供无意放弃美国住所的证明。因此,也要相应地延长申请入籍的时间,而重新计算在美国的居留时间。在美国实际居留的时间至少3年,起码要达到法定期限的一半,才能向美国移民局提出入籍的申请。 2、与美国公民结婚的外籍公民必须在保持两年的婚姻生活之后,才能夫妻双方一同向移民局提出入籍的申请。新移民法规定,与美国公民或美国永久居民结婚的外国公民,因结婚而获得美国永久居民证后,应在符合申请美国公民条件时,尽快申请入籍,以便早日成为美国公民,享有完全的美国公民的权利。但前提条件必须是有持续两年以上的婚姻关系。 3、在提出入籍申请时,必须是在美国已连续居住5年的最后半年里,并且是已在当地的州或城市里至少居留了6个月的时间。 4、入籍的申请者必须年满18岁。在美国已具有永久居留资格的16岁以下的外籍人士,其父母已取得美国公民权,这时,可随同父母自动取得美国国籍。但16岁至18岁之间的子女,则必须独立申请入籍。如果未满18岁的孩童,其父母当中有一名是美国公民而一名是外国人时,有美国公民身份的一方可在其子女满18岁之前代其申请入籍。 5、必须具备初步的英语读、听、说和写的能力。入籍的申请人

应对英语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具有一定的英语能力,审查入籍资格时移民局官员以口试方式,入籍申请者要用英语回答有关美国历史和美国政府方面的知识。以此来考查入籍申请者英语的实际表达能力。此种试题由美国政府印刷并公开出售。如果申请人在第一次口试时未能合格,允许申请者在一年以内还有两次补考机会。如果申请人年龄超过50岁,并在美国居留时间达20年以上的,可以免试英语,可由本国语言代替。移民法还对年龄已超过55岁,并已在美国取得永久居留权后又居留15年以上的申请人,也实行免考英语,并由本国语言代替。 【篇二】美国投资移民的申请资料 美国投资移民申请资料,并不像你想象中那么复杂,基本上就是自身的证明和公司的证明,要比其它国家还要简单。 1、全家成员的身份证、户口本复印件 2、申请人在本国的有关单位无罪记录证明 3、申请人在美国政府认可的医生进行身体健康检查证明 4、结婚证复印件 5、具有大中专以上学历者,提供学历证书复印件 6、申请人或配偶若有银行存款或股票,提供银行存款数额和股票市值数额 7、申请人或配偶若有私家汽车,提供机动车行驶证复印件 8、作为公司管理人员或承包经营者,提供所在公司的营业执照复印件 9、申请人或配偶若有房产、地产,请提供房产所有权证、国有土地使用权证复印件(若尚未办理房、地产权证,请提供购房合同和购房发票复印件) 10、作为公司股东或个体经营业主,提供以下文件: (1)公司营业执照复印件 (2)公司税务登记证(国税、地税)复印件 (3)公司企业法人代码证复印件(个体经营者不须提供)

移民与中国——从历史看未来

移民与中国——从历史看未来 移民与中国——从历史看未来 葛剑雄 我们讲统一和分裂,有一个具体的范围,主要是指我们这个国家,讲中国的统一和分裂。所以首先必须弄明白历史上的中国是个什么概念?历史上的中国是不是等于今天的中华 人民共和国?显然不是。中国本身有一个发展的过程,我们来看看中国的来历。 中国的来历 “中国”这两个字出现在何尊上,其铭文云“余其宅兹中国,自兹乂民”。此外在《尚书·梓材》中有一句话“皇天既付中国民”,也讲到中国。但是这些讲法能不能等同于今天的“中国”?究竟“中国”的历史怎么来的呢?我们还是要从中国两个字的文字的本意看起。 首先看我们的“国”字。中国的文字相当一部分都是象形文字。“國”字中间一个口,表示眼睛,下面有一横杠,这个表示一片土地,这个人的眼睛注视着这一片土地,手里拿着一个戈,这样还不够安全,周围还围上一圈围墙,这就是“国”。所以国的本意是城墙、土地,还有拿着戈的人,就是说它是一个有围墙围起来的,有人警惕守卫着的这样一片土地。这其实就是一个居民点,一个聚落,所以在我们古文中间的国的含

义跟城、邦、域没有什么区别。住在城里面的人称为国人,住在郊的人就是郊人,再远的地方就叫野。孔子周游列国,他遇见一个野人,这个野人不是说野蛮的人,而是说他住在离国很远的地方,有些人就自称山野、野人、野老。 在商朝、周朝的时候,这样的国相当多,所以慢慢地就产生一个词语叫万国。万国不是真的一万个国,但当时国的确很多,多到什么程度?比如说周武王讨伐商纣王,据说有八百个诸侯响应。到春秋的时候有名的国还有一千多个,但是以后国慢慢地少了,因为周天子失势,国和国之间就互相兼并了,大国兼并掉小国,大国变成更大的国,到了战国末期,主要的国只剩下七个,最后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把其他六国都灭了,到他儿子时把剩下几个小国都废了,这样天下就变一国了,这就是国。 什么叫“中”呢?“中”原是一面旗帜,这面旗帜是商朝人用来召集他的军人聚集的,是一面很大的旗,这面旗就叫中。大家看这个“中”字原来作为象形文字的时候,就是一面旗帜。这个旗插在什么地方?往往就是人所包围的中心,时间长了这面旗的名称就变成中间、中心、中央的意思。两个字合起来,就是在很多国里面最中间、最中央,或者最中心的国,这就叫中国。 这个“中国”一般来讲怎么样算中央呢?当然就是天子住的地方。然而天子不能自己就是中国了,其他的,如附近的这些

一个世纪内美国移民来源变化

一个世纪内美国移民来源变化

有着4千万移民的美国是世界各地移民的首选目的地。而与美国共享2000英里边界的墨西哥,曾为美国历史上创下最大的一波移民潮。 不过今日,在某种程度上,美国正重演历史。一世纪以前,美国经历了一大波移民潮。不过人数低于1820万,多数是从欧洲蜂拥而来。如今许多美国人,寻根的话都能追溯到1890-1919年那波移民。在那时,德国是美国移民最大来源国,英国,加拿大,意大利紧跟其后。 在1910年的美国移民中,德国人所占最高,占所有移民总数的18%。那时,德国是17个州与哥伦比亚特区移民的最大来源。而墨西哥,只称霸了3个州(亚利桑那,新墨西哥和XX)。在德国后面,美国移民第二大来源是俄国,和变成苏维埃的那些国。 从1965年国会通过大开国界法律之后,移民大多来自于拉丁美洲和亚洲。在移民最多的几个州,当前移民所占比例低于一世纪之前。今天有4个州(加州,纽约,新泽西和佛罗里达),每5个人之中就有一个是移民,甚至更多。但在1860年,加州移民所占比例是39.7%,那时中国是该州最大移民来源国。与此同时,纽约和新泽西在1910年的移民比例和最大来源国分别是30.1%(俄国和苏联)和26.2%(意大利)。

今天,在美国移民中,来自墨西哥的移民是来自中国的5倍,而后者是移民总数中的第二高(占所有移民的5%,220万)。墨西哥来的移民占到美国移民总数的29%(1170万)。在这4个州里,墨西哥移民超过一半:新墨西哥(72.4%),亚利桑那(60.2%),XX(59.7%)和爱达荷(53.5%)。 尽管墨西哥是美国移民的最大来源国,但世界各地都有人移民到美国。印度移民是新泽西,西弗吉尼亚和宾夕法尼亚3个州移民的最大来源国,尽管在这几个州的人口里印度移民大概只占十分之一。加拿大是缅因(27%),新罕布什尔(14%),佛蒙特(23%),北达科他(19%),蒙大拿(25%)移民的主要来源。菲律宾则在夏威夷(45%)和阿拉斯加(30%)移民中位列第一。

美国历史年表

美国历史大事年表 --短暂但去精彩 1607.5 英国伦敦公司在弗吉尼亚的詹姆斯敦建立第一个永久居留地。 1620.12.26 英国清教徒移民乘“五月花”号轮漂洋到达普利茅斯,在船上通过了五月花号公约。1636.10.28 美国第一所大学——哈佛大学在马萨诸塞的坎布里奇成立。 1740 丹麦人维特斯·白令受俄国人雇佣,抵达阿拉斯加进行探险。 1752.6.15 本杰明·富兰克林在风暴中放风筝,证明闪电是一种电,并发明避雷针。 1765 英国颁布印花税条例。因遭到抵制而在次年3月被废除。 1767 英国颁布唐森德税法。1770年废除,只保留对茶的征税。 1773.12.16 波士顿发生倾茶运动,以抗议茶叶条例。 1774.9.5 第一届大陆会议在费城召开,抗议英国的行为,呼吁人民起来斗争。 1775.4.19 列克星敦和康科德人民对英军进行反抗,打响了美国独立战争的第一枪。 1776.1.9 托马斯·潘恩发表小册子《常识》。 1776.7.4 大陆会议通过杰斐逊起草的《独立宣言》草案。 1784.8.30 美国商船“中国皇后”号抵达中国的广州进行丝茶贸易,中美关系由此开始。 1784.9.21 美国第一份日报《宾夕法尼亚邮船和每日广告》开始发行。 1786.12.26 马萨诸塞州爆发由丹尼尔·谢斯领导的起义。 1787.5.25 制宪会议在费城召开,草拟了新宪法。1789年3月4日,宪法正式生效。 1787.7.13 联邦国会通过西北土地法令。 1789.4.30 美国联邦政府成立,乔治·华盛顿就任第一届美国总统。 1789.9.24 根据联邦政府条例,最高法院成立。 1791.12.15 美国宪法增列十条修正案,即权利法案。 1792.4.2 美国国会通过造币法,在费城建造一座造币厂。 1794.11.19 美国政府与英国政府签定杰伊条约。 1800.12.1 联邦政府首都从临时所在地费城迁往华盛顿特区。 1803.4.30 美国从法国拿破仑手里廉价购买路易斯安那全部土地,使美国领土面积增加一倍。 1807.8.17 罗伯特·富尔顿乘着自己设计的平底蒸汽船,由纽约市码头出发,32小时后抵达奥尔巴尼,成功地进行了首次轮船航行。 1812.6.18 美英爆发第二次战争。 1814.9.11 美国赢得尚普兰湖海战胜利,同年12月24日,美英签订根特条约。 1816.3.14 美国政府颁布关税条例及第二国家银行法案。 1819.2.22 美国和西班牙签订条约,西班牙把佛罗里达割让给美国,并放弃对俄勒冈地区的全部领土要求。1820.3.3 国会通过密苏里妥协案,重新划分自由州和蓄奴州的边界线。 1821.4.24 联邦政府颁布土地法,降低出售土地的单位面积。 1823.12.2 门罗总统在其致国会的年度咨文中正式提出门罗主义,反对欧洲干预美洲事务。 1828.4.21 诺亚·韦伯斯特的《美国英语词典》出版。 1830.4.6 约瑟夫·史密斯在纽约费耶特组建摩门教会。 1842.8.9 美英签订韦伯斯特-阿什伯顿条约,划定美国和加拿大在缅因州和明尼苏达州的边界。 1844.5.24 电报发明人塞缪尔·莫尔斯从华盛顿向马里兰州的巴尔的摩发出第一份电报。 1844.7.3 美国与中国签订望厦条约。 1846.5.13 美墨战争爆发,北方辉格党反对战争,南方人支持战争。 1848.1.24 加利福尼亚发现金矿。

中国历代移民和姓氏迁徙每一个姓氏都有故乡

中国历代移民和姓氏迁徙每一个姓氏都有故乡 中国有很多地方被人们认为是某些姓氏的起源地。逢年过节,中国人有祭祖思宗的传统。而在国人心目中,扬名建业,不但是个人生命的追求,更是有关家族的荣耀。 姓氏变迁的背后,是一部人口迁徙、发展的大史书。 山西洪洞大槐树 问我祖先来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这一脍炙人口的民间俗语,极其生动形象地反映了山西洪洞大槐树,在我国移民史上的重要地位和炎黄子孙对洪洞大槐树的眷恋之情。 据史、志、族谱等文献记载和众多的专家学者调查考证,洪洞大槐树移民多为有组织的官方移民,始于金初天辅年间(公元11171123年),延至清代乾隆时期(公元17361795年),历经金、元明、清四个朝代,时间跨度达600余年。移民次数在20次以上,有确凿文献记载的即有18次。其中以明朝洪武年间移民次数最多(10次)、规模最大,移民量达80万以上。移民姓氏,几乎涵括了北方常见的一百多个姓氏。 洪洞大槐村移民,多来自太原、平阳、泽、潞、辽、沁及汾州、代州等府州各县。移民流向主要是山东、河南、河北、北京、安徽、江苏、陕西、甘肃、宁夏、内蒙古等地,而后辗转迁徙,播向神州大地。600余年来,大槐树迁民遗址早已在炎黄子孙心中深深扎下了认祖归宗之根,被当作家,被称为祖,被看作根。 江苏苏州阊门 据史籍、方志和族谱记载,苏州阊门移民集中于元末明初,当时群雄并起,割据称王,张士诚据苏州与朱元璋争衡天下。及张士诚兵败被俘,朱元璋遂驱逐苏民实淮阳二州。苏州阊门遂成了移民的出发、集散之地。于是扬州、江都、泰州、淮安、泗阳、高邮、宝应、盐城、阜宁、东海以至于连云港等地,都有了苏州阊门移民的后裔。如宝应县之刘氏、乔氏、王氏,兴化市之顾氏、张氏、朱氏、周氏、姚氏、杨氏,泰和县之葛氏、徐氏等,即是此次移民后裔。大名鼎鼎的《水浒传》作者施耐庵、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等文人名士,其祖籍均来自苏州。 江西瓦屑坝 江西瓦屑坝也是明初移民集散地之一,是当今安徽安庆一带众多姓氏所公认的始迁祖籍。元朝末年,群雄并起,烽火连天,地处南北要冲的安庆府即成为群雄逐鹿的必争之地。徐寿辉、陈友谅、朱元璋你来我往,征伐攻杀,致使安庆一带战乱不已,屡次易帜,人口锐减,土地荒芜。相形之下,江西饶州路之鄱阳、万年、乐平、景德镇则较少受战乱波及,人口稠密。明政府为鼓励向人口稀少的地区移民,制定了一系列奖励政策,饶州路贫民纷纷北迁到安庆所属各县,形成一股移民浪潮。 此次移民,虽然史无明文记载,但在方志族谱中却有大量资料足以证明。如安庆市图书馆所藏36种族谱中,迁自瓦屑坝和鄱阳县的姓氏即达18个,迁自饶州和江西的达26个,占72%以上。据移民史专家葛剑雄等调查考证,今江西鄱阳县之瓦燮岭即为当年瓦屑坝故地。 广东南雄珠玑巷 广东南雄珠玑巷是宋元时期北方移民迁徙岭南的集散之地,是珠江三角洲众多姓氏念念不忘的发祥祖地。 据说,珠玑巷原为北宋京城开封府的一条巷名。当宋室南渡时,南迁臣民落足南雄之后,为表达对故都的怀念,将自己的聚居之地取名珠玑巷。这是效法东晋以来,偏安江南的历代王朝,侨置郡县的传统作法。 据曾昭璇、鲁宪珊两位先生对家谱、方志等有关资料的统计和实地考察,列出珠玑巷移民家族多达797支。因而珠玑巷也就成为无数岭南人精神上的故乡,成为维系他们桑梓之情、宗族之谊的根之所在。 湖北麻城孝感乡

中国历史移民论文

移民与中国文化论文 姓名:申国营 班级:美术学五班 学号:101014165

根据主流移民特征的变化,中国移民史可分为四个时期:先秦黄河中下游多向移民期、秦统一到两宋从黄河中下游向长江中下游的由北向南移民期、元明清长江流域由东向西移民期、近代沿边多方向移民期。中国现代人口分布的格局就是这四个时期依次展开的产物。主流移民特征的变化与地区开发重点的转移互为因果。 中国历史上移民的主要流向和历史分期,是中国移民史研究中的一个实践和理论意义都十分重要的课题。它极有助于我们对中国移民史的运动规律的认识。 1、先秦时期黄河中下游的多向移民 从一些零散文字简略而间接的记载中,我们对秦统一以前一千三百多年间的移民运动的了解,较商代以前要具体丰富得多了。商、周的迁都,西周分封以及春秋战国时期各国争战所导致的疆域变迁,为我们提供了了解、认识那个时期移民运动的一些线索。因为这些政治、军事行动必然引发移民运动的出现。虽然这些只是当时实际存在的移民运动的一部分,要依此谈论主流移民的特征、迁移的规律,条件尚不充分。但是,它们毕竟反映了一些值得注意的现象。 首先,黄河中下游是移民最频繁的地区。 其次,这些迁移大多具有一定规模。第三,移民由甲地到乙地的迁移时间比较短。如楚国都城由郢迁陈,就是在公元前278年这一年完成的。同时,迁都、分封的迁移距离又比较长。姜太公就是由黄河中游的关中“东就国”于黄河下游的山东半岛。楚国迁都也是由长河中游到淮河上游。 第四,在这一千多年间,上述移民不像后世移民那样存在一个持续、稳定的主要流向。 另外一些未被文献记载而又实际存在的移民的情况,虽然目前我们对之极不了解,但是从如下两个前提可以作点合理的推断。(1)到战国中期,人口约在二千万以上。(2)他们分布在北起阴山山脉和辽河下游、辽东半岛,东至于海,南到南岭山脉,西抵今陕西北部、甘肃洮河、四川盆地和湖南西部这样辽阔的土地上。地旷人稀是当时的普遍现象。当然,在此地域之外肯定还有人类活动存在,但人口密度只会更小。从商、周都城以及绝大部分诸侯国地理位置来看,人口分布的不平衡为又一突出特点。那么,在人口分布比黄河中下游稀疏得多的其他地区内所发生的移民运动,因人口规模小,空旷地更多而谋生容易,其迁移规模、迁移距离理应比发生在黄河中下游地区的移民要小要短,而且更为繁杂无序。 2、秦统一到宋朝由北向南的移民 秦始皇统一中国,实行中央集权,推行郡县制,以春秋战国时期的书社制度为基础统一了全国的户籍管理制度,首次进行了全国性的人口调查,加强了对人口这种最基本的战略资源的管理。于是,有关人口运动的记载,秦及以后各朝日益丰富、详细,移民运动也随之生动而具体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从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到两宋的一千多年间,移民运动频繁而复杂。 在西汉,关中地区有关东迁入关中和关中向外迁移的移民,西北地区有汉民族的徙边屯戍和匈奴等少数民族的内徙,东南、西南、东北也都有移民运动发生。 东汉末年的军阀混战使中原民众纷纷外逃,大致有七个迁移方向:益州、荆州、江东、幽州、辽东、鲜卑、交州。而河陇一带的羌族则内徙关中等地,参与逐鹿中原。三国鼎立局面形成之后,魏、蜀、吴为了巩固其政权,相互掠夺交界地带的汉族和羌、氐等族民众,强制向冀州、江东、益州迁移。 西晋统一时期,中原因连年战乱,人口锐减,田园荒芜,北方匈奴、鲜卑等游牧民族纷纷“慕化”降附,请迁内地,与部分从南方返迁的汉族民众一道,为中原地区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做出了贡献。在魏晋时期,东北的鲜卑族一批又一批迁到了西北地区,改变了当地的民族构成。 西晋末年的“永嘉之乱”,推动了北方人大批涌向长江流域和岭南地区。南移潮一直持续

美国移民史中的排外主义

美国移民史中的排外主义 丁则民 美国建国以来,美国人一般是赞成广泛吸收外来移民的。这是因为:首先,美国幅员广大,资源富庶,但它既缺少劳动力又缺乏技术,因此开拓土地、开发资源和发展经济都有赖于连续不断的移民洪流;此外,美国人相信他们有力量同化外来移民,认为美国是个不同民族、种族的“熔炉”,经过这座“熔炉”的冶炼,美利坚民族将日益发展壮大。但是,随着移民洪流的不断到来,土生美国人和早来的移民也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恐惧与担心。早在北美殖民地时期,有些人就对外来移民的涌现有着担心和恐惧。美国独立后,这种恐惧与担心由于不断大量涌入的外来移民产生的社会问题而加剧。美国排外主义运动经常与这种社会上的恐惧和担心有着密切的联系。当大多数美国人保持团结并对他们的未来抱有信心时,他们似乎更愿意与外来移民分享未来;当他们发生分裂且对未来缺乏信心时,排外主义就可能抬头 。根据美国人对外来移民的特定情况的反应,美国经历了三个反对外来移民活动的阶段,或三个排外主义阶段:即反天主教徒的阶段、反亚洲移民的阶段和普遍限制所有外来移民的阶段 。 第一个排外主义阶段主要是反对天主教会和教徒,盛行于19世纪30年代后期到50年代中期以及19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期。前一时期的矛头是针对信仰天主教的爱尔兰移民和德国移民;后一时期是针对来自东欧、东南欧“新移民”中的天主教徒和东正教徒。 早在北美殖民地时期,英国殖民者中的新教徒便把反对天主教的情绪带到北美来,并与移民中天主教徒有着摩擦和不和。在美国独立前,信奉天主教的法国移民在加拿大与印第安人建立的同盟,被北美殖民地的人们视为一个威胁,因而加重了新教徒对天主教徒的敌对情绪。到19世纪30年代,随着入境的爱尔兰和德国天主教徒移民日益增多,天主教会和天主教徒被看成是对美国体制的一种威胁:不仅对共和制原则而且对共和国本身都是起着破坏作用的因素 。美国的一些新教徒在神职人员煽动下,掀起了反对天主教的群众性活动,后在东部一些城市里,逐渐演变为暴力行动。到19世纪50年代中期,有12座天主教堂被烧毁,许多天主教机构遭到了袭击和破坏,以致各城市的保险公司几乎都拒绝对这些机构提供保险。“一无所知党”便是在当时反对天主教的运动中出现的,它不仅反对爱尔兰裔美国人,而且把矛头针对罗马天主教徒。在社会各种反对天主教的声浪中,美国天主教机构和教徒们都处于惶恐不安的状态,难以进行其正常的宗教活动。直到内战前,这种反对天主教的局势才有所改变,因为人们从 罗杰?丹尼尔斯:《来到美国:外来移民史与美国生活中的族裔关系》,第267页。 罗杰?丹尼尔斯:《来到美国:外来移民史与美国生活中的族裔关系》,第265页。罗杰?丹尼尔斯:《来到美国:外来移民史与美国生活中的族裔关系》(Roger Daniels ,A H istory of I mmig ration and E thnicity in A meric an L if e ),纽约哈珀科林斯出版公司1990年版,第265页。

马邑移民,明代山西人的一场重要迁徙

马邑移民,明代山西人的一场重要迁徙 在中国移民史上辐射范围最广、影响最大的移民发源地,大概要算山西洪洞大槐树了。著名移民专家葛剑雄在《山西移民史》的序言《家山何止大槐树》中指出,明初大量的“移民迁自山西各地,不可能都来自洪洞县,更不会全部出于大槐树”。大槐树移民影响再广、意义再深,也只是移民史的一部分,大槐树只不过是对明初山西百万移民潮的一种集体追忆,而更多的迁徙仍然鲜为人知。 有意思的是,在明朝遗留下来的大量官方文献中,如《明实录》《明经世文编》等,并没有特别提到山西洪洞县的移民,更不用说大槐树了,而《明太祖实录》却清晰地记载了朔州马邑圪针沟移民。 洪武元年(1368年)八月,明军进占大都(今北京),推翻了元朝的统治。但以扩廓帖木儿为代表的元朝军队残部在长城一线活动,时常向明朝守军发动攻击,并掳掠边境居民。同时,以“四大王”为首的蒙古贵族残余势力逃入山西太原西北部的静乐、岢岚山中,以管涔山区为中心,聚众结寨,四处攻掠。两股势力内外呼应,一度十分活跃,严重威胁到明朝的统治。为了达到釜底抽薪、斩草除根的目的,明太祖朱元璋一方面调集大军武力解决,一方面将移民作为清除关外忧患的重要手段。 《明太祖实录》载:“洪武三年(1370年)六月,故元四大王寇大同、武州,太原卫指挥桑桂等击之……桂与指挥郑亨等率兵击之,追至牛尾庄(今忻府区牛尾庄),四大王遁走,或其三大王脱忽的帖木儿,送京师(今南京)”。“辛酉,太原都卫奏获胡寇张成等十六

人,上命询胡人潜伏之所,欲用兵剿绝,勿容再聚其寨,外夷人皆令迁入内地”。按照“外夷人皆迁入内地”的政策,朱元璋把归降和被俘虏的蒙古人,全部迁入到京师(今南京)、彰德(今河南安阳)、卫辉(今河南汲县)等地,后来又对蒙古人进行集中安顿,除“隶军籍”外,一般“占籍为民”,即等同于汉民,就地安顿下来。据《明太祖实录》载:“(洪武)七年四月乙巳,大将军徐达已获故元官属一千三百二十三人,并招致河曲府山谷军民二千九十二户,计五千九百八十八人入奏。上命官属送京师,军民居之塞内”。河曲府又称火山军,据明末清初学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载:“火山,在河曲旧城北五里,黄河东岸。山上有孔,以草投孔中,焰炎上发,可熟食,不生草木,上有赤砂窟,下有气砂窟,高五六丈”。这也就是许多家谱称其祖先是于明洪武年间从火山县移民而来的缘故,如五台县康氏。 由于蒙古贵族的胁迫,许多地处北边境域的平民百姓也参与了叛乱活动。对此,朱元璋先是采取了既往不咎的态度,如洪武六年八月,他下令:“民人无罪,悉送大同府隶籍,仍以所获牛驴给之”。(见《明太祖实录》),但到了九月,大都督府上奏太原卫官兵捕获从胡寇为乱之民39人后,为断绝“四大王”集团的后援,出于军事上的考虑,朱元璋又下令:“边民被胡寇抄?,因从其为益,不得已也。悉贷之,徙与内地”。据《明太祖实录》载:“(洪武)六年八月,大将军徐达之师至朔州,徙其边民入居内地”。《明史》把此情形之移民称为“漠北移民”。

美洲历史上的移民潮

大约 2 万年前,来自亚洲的一些游猎部落一路追逐兽群,越过今天的白令海峡(Beri ng Strait)当年的亚美大陆桥(in terco nti nen tai la nd bridge )来到了美洲大陆,成为历史上最早的美洲移民。光阴流转,到1492年西班牙探险家克里 斯托弗?哥伦布( ChristopherColumbus) “发现”新大陆( theNewWorld )时,生活在现今美国大陆上的土著人口大约为150万人。哥伦布误以为他到达的巴哈马群岛(the Bahamas)的圣萨尔瓦多(San Salvado)就是传说中的东印度群岛 (the In dies),便把当地的美洲土著称作印第安人”(In dia ns)。 美国现有562个印第安部落(tribal nations),分散在美国本土48州和阿拉斯加州,印第安保留地总面积约为2240万公顷。规模最大的12个印第安部落为:切罗基族( Cherokee) 369035人,纳瓦霍族( Navajo) 225298人,苏族 (Sioux) 107 321人,齐佩瓦族( Chippewa) 105 988人,乔克托族( Choctaw) 86 231,普韦布洛族( Pueblo) 55 330人,阿帕齐族( Apache) 53 330人,易洛魁族( Iroquois) 52 557人,拉姆毕族( Lumbee) 50 888人,克里克族 (Creek) 45872人,布莱克福德族( Blackfoot) 37992人,奇克索族 ( Chickasaw) 21522 人。 欧洲移民: 英国人是美国早期殖民者中的主流民族,英语也因而成为美国的主流语言。但是,紧随英国人之后,别的欧洲人也很快便蜂拥而来,其中有西班牙人、葡萄牙人、法国人、荷兰人、德国人和瑞典人。美国革命的一位著名代言人托马斯?潘恩(Thomas Paine本身是个英国人,曾在1776年清楚地指出:“欧洲而非英国才是美国的母国。” (Europe, and not England, is the parent cou ntry ofAmerica.)不过,直到1780年时,英国或爱尔兰后裔仍占美国人的3/4。 1 84 0~ 1 860年间,美国迎来了第一次移民大浪潮。当年,由于农业歉收、人口增长和政治动荡,整个欧洲饿殍遍野,每年约有500 万人背井离乡。因为土豆病灾,爱尔兰饿死了75万多人。很多幸存者移民海外。仅1847年一年,移民美国的爱尔兰人就达118 120人。今天,爱尔兰裔的美国人约有3900万人。 1848~49 年德国革命(German Confederation\'s Revolution)的失败令很多德国人移民海外。而1861~65年美国内战(AmericanCivilWar)期间,联邦政府为了充实兵员也鼓励欧洲人移民来美,特别是德国移民。作为兵役回报,联邦政府奖给移民们

美国早期移民文化

●环球经济《经济师》2010年第7期 摘要:美国移民文化主要强调的是追求 民主自由,崇尚开拓竞争,讲究理性和实用,尤其强调的是个人的价值。我们都知道,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其祖先来自世界各地。美国文化的形成就与这些移民有着密切的关系。移民带着自己的文化传统来到北美这片肥沃的土地。各种文化的交融和北美生活的叠加创造了美国独特的移民文化,而早期的移民文化为当今美国主流文化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文章将主要讨论美国早期移民文化的形成和其 内涵。 关键词:美国早期移民移民文化 中图分类号:G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07-202-02 美国族群众多,包含了来自不同种族和国 家,有着不同宗教信仰的民族,人们称之为“熔炉”。历史上,曾有一段时间,世界各地的人们大量涌入美国。他们为美国带来了其本国的文化、政治和社会模式及态度,不同的学术和宗教背景,以及他们的民族艺术、体育、节日以及食品。这些都极大地丰富了美国人的生活,也渐渐地渗入了美国文化之中。移民们进入了美国生活的各个领域,在对美国社会产生冲击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自身所固有的生活方式,从而共同缔造了独一无二的文化———美国移民文化。这一文化是如何形成的呢?移民文化又有哪些内涵?在本文中,将详细地讨论这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美国移民文化的形成背景 美洲大陆上最早的人是印第安人,没有人 确切知道他们是怎样、什么时候到达现在美国这个地方的。科学家们认为,向美洲的第一次人口迁移运动大约始于25000 年以前,当时在西伯利亚的部族为了寻找新的猎场或逃避追 赶的敌人,越过白令海峡,到达阿拉斯加。当时的白令海峡是一片陆地,后来被海水淹没。在新大陆被发现之前,印第安人已经在这块土地上生活了几千年,他们以狩猎、打鱼、放牧为生。 美洲大陆的第二次迁移运动始于16 世纪 时期开始的欧洲殖民扩张。1492 年8 月3 日,哥伦布受西班牙国王派遣,从西班牙巴罗斯港扬帆出大西洋,直向正西航去。经70 昼夜的艰

中国血泪史的十次大迁移

今天的中国人从哪里来,祖居地在哪里,根在何方,为什么呈现在的布状态,这是许多人关心的问题。 中国人从哪里来,这是个学术上有争议的问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主要有两种说法:中国人种西来说,和世界上的其他民族一样,都是从非洲迁过来的。由于中国的象形文字和古埃及、古巴比伦的文字比较相像,由于中国的仰韶大发现彩陶的彩绘和以色列比较近似,且由于中国秦汉以前出土的古墓中和田玉比较多,很多人倾向于中国人种西来说。二是中国人种本地说,说中国人和世界上其他国家不一样,现代人有几个发源地,中国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发源地。这种观点的学者以中国的仰韶文化和最近发现的许昌人作证据。 无论持何种观点,有一点到是肯定的:中国的主体民族汉族发源于黄河中上游,逐渐东移南迁的,这才形成今天的分布状况。1000年前,居住在中原地区的汉人,在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下,不断的东移南迁;元代以后,主要是东西向的迁徙,东西向移民最重要有以下两桩:明初洪洞大槐树移民和湖广填四川;在清朝中后期和民国时期,中国的移民方向主要是“下南洋”、“ 闯关东”和“走西口”,主要的移民路线就是:中国的三个人口大省河南、山东和四川,河南向西北、山东向东北、四川向西南迁移,而东南沿海的福建、广东、浙江人则是下南洋;建国后,先是组建兵团,接着知青支边,继而三线建设,到了改革开放以后,则是前往东南沿海和出国潮,有的已经移民欧美等世界五大洲。 根据我听到、看到和想到的,中国历史上大规模的移民活动可以归纳为以下十次。 一、永嘉之乱,晋室南迁,中原汉族南下江南、湖南、湖北。西晋末年,发生了八王之乱,晋朝的实力大打折扣,北方的少数民族趁机南下,侵占了中原的腹地洛阳,这就是历史上的有名的五胡乱华。中原汉族中王室贵族和富户、大户相继南迁,以致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了很多侨乡。如:南司州、南徐州、南兖州、南弘农、南新安指东晋南北朝时流亡江南的北方人的侨乡。这很像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很多地名都是新什么的,,如纽约,就是新约克郡的意思,还有新奥尔良,新威尔士,都是英国的地名,加上一个“新”字的。就是今天,南方还有很多地名,还是古代中原的地名呢!这次移民成为吴、湘两大系南方汉族的基本源流。南迁的流民计90万,约占刘宋人口的六分之一。其中苏皖二省就占移民总数将近一半,江苏有些区段呈高度集中状态,今南京以东至镇江一带北方侨民甚至比当地原居民还要多。 二、安史之乱,中原涂炭,河南、河北、陕西的汉族居民南下江淮,西入川。安史之乱历时八年,给唐王朝的社会经济造成严重破坏。更为严重的是,此后中原地区陷入了长达百年的藩镇割据的混乱状态,相对和平的南方再次成为中原居民逃避战火的首选之地。从湖北荆州至湖南常德一带,因移民而增加户口十倍。在太湖流域,人口也有显着增加,吴县移民可能占到全县户口的三分之一。由襄州沿汉水南下经郢、复至鄂,诸州户口都有不同程度增加,连移民路线都斑斑可考。 三、靖康之耻,天子蒙尘,金兵南下,高宗南渡,中原居民大规模南迁。关于这次他逃亡,很多明清小说、戏曲中都有记载。累计南下移民500万,是最大的一次中原汉民族南迁。今东南各省,甚至远至福建、广东都有大量北方移民,其中比较集中的地区是苏南浙江一带,更加密集的移民区则是从苏州至宁波一带,当然最高度集中是在杭州城里。这次移民活动,形成了今天世界上影响巨大的“客家人”族群。金入主中原不久,蒙古崛起,继续南下侵占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