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种植环境和条件里最重要的几个因素是什么

中药材种植环境和条件里最重要的几个因素是什么
中药材种植环境和条件里最重要的几个因素是什么

中药材种植环境和条件里最重要的几个因素是什么?

ggric 10级分类:理工学科被浏览726次 2013.04.19

种植某种中药材需要相对应的一些气候、土壤、空气干湿等等,恳请知者论述

最主要的,列得详细一些,最好能举例说明

在人工栽培的200多个中药材品种中,各个品种有各自的生长习性,每个品种

对土壤、温度、水分、光照、温差等自然条件都有严格的要求。只有在砂壤土中生

长良好的中药材品种,不能种植在粘重或沙质的土壤中,如丹参、半夏、白术、白

芷、地黄等品种。

在低温下完成生长周期的品种,遇高温会出现枯萎或倒苗,如红花、白芨、浙

贝母等。

有的品种喜土壤干旱,如白芍、甘草等;有的品种喜土壤湿润,如薏苡、泽泻等;

而有的品种既怕旱又怕涝,要保持土壤见干见湿,才能正常生长,如白术、半夏等。

各品种不同的生长时期对水分要求也不一样,如半夏生长前期要求土壤有一定的湿

度即可,土壤含水量10-20%;生长中期土壤要见湿见干,含水量20-30%,并且空气湿

度要大;生长的中后期,也是块茎的膨大期,如土壤过湿,含水量超过30%,5天半夏块

茎就会出现大量的腐烂,半个月会迅速蔓延整个田块,造成大块茎的全部腐烂,甚至

颗粒无收。

要求长日照的红花等品种,如种植在短日照的地区,产量低,质量差。半夏在土

壤干旱、温度较高的条件下,强光照直射,就会倒苗,必须人为采取遮阳措施,才能正

常生长。

甘草、丹参等根茎类品种,在进入生殖生长的时期,必须有一定的温差刺激,才

能完成养分的积累。在中药材种植生产的实际操作中,怎样合理调节温度、水分、

光照等之间的关系,这就是高产优质中药材种植技术;有人说半夏在温度超过30度

就会倒苗,但经笔者多年实践得出,只要土壤湿润,含水量20%左右,在隐蔽的环境条件下,短时间温度达35度,半夏也能正常生长;即使温度低于30度,在干旱(土壤含水量10%以下)强光照的情况下,半夏地上植株也会枯萎倒苗。所以,要种植出即高产又优质的中药材商品,就需从技术方面,根据生物学的特性,科学选择土壤,论证最佳播种或栽培时间,合理调节温度、光照、水分之间的关系,保证种植的中草药能够正常的健壮生长,从而在优质的基础上获得最高产量。土壤是中药材生长的基础和场所,其环境质量是中药材GAP生产的先决条件。现代中药材生产必须充分重视地理环境、农业生态条件对产量品质的综合影响,以中药材GAP为核心指导,走中药材GAP基地建设的道路,以确保中药材质量的平衡稳定。 ----------------------------------------------------------------------------------------------------------------------- 下面是全方面的影响因素:土壤环境质量指标是土壤和作物污染程度的硬性指标,包括地质、地貌、气候、水质、土壤、植被、工农业结构各生态因子及其相关

因素,其中土壤背景值和土壤环境容量是土壤环境质量评价和监测的重要依据。 1.地质状况与GAP 中药材具有地域性特点,讲求道地性。地质、气候及生物等各因子组合的“地质背景系统(GBS)”制约着中药材的分布、生长发育及其产量和品质,也就是说中药材有效成分的形成和积累与地质背景系统有着密切关系,这是道地药材具有较强地域性的本质。究其原因,土壤是以母质为基础的,在气候、生物等作用下,不断地同外界进行着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流,即通过“岩石(母质)-土壤-中药材”系统,将物质、能量、信息流(如矿质元素、地下水、地热等),源源不断地传递给中药材,这从某种角度决定了中药材的种类、地域分布和内在成分含量。因此,中药材的GAP生产首先必须考虑的就是地质状况对中药材的产地制约,必须遵循“产地区划,讲求道地”的原则。。 2.地形地貌与GAP 中药材主要分布于山区、丘陵、平原等大陆地貌类型中,海拔高度、坡度、坡向及地形地貌等影响着中药材的分布、生长发育。因为地形引起母质在地表进行再分配,进而引起光、热、水在母质和土壤中的再分配,各因子的综合作用,导致中药材随土壤呈现出纬度、经度、垂直地带性的“三向地带性”结合规律。中药材栽培在选择合适的地势类型的基础上,必须遵循“三向地带性”结合规律,在考虑经纬度、海拔的基础上进

行引种驯化,扩大资源的再生繁衍,增强其产量品质。 3.气候因素与GAP 光、热、水、气是构成气候条件的主要因子,它们决定了成土过程的水热条件,是土壤环境系统中的重要因素,而且与中药材生长发育唇齿相关。光照是中药材进行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条件,不同类型的中药材对光照的要求不同,根据对光照时间长短和生长发育所需日光量的不同,中药材可分为阴生植物(如人参、细辛、黄精等)、阳生植物(如地黄、薏苡等)和中生植物;同时,中药材个体的生长发育时期不同,光照强度对其影响亦不相同。在造地、间作、套作时,对植物种类的选择和搭配以及间苗、整枝、合理密植等都要适应植物对光强度的要求。温度是干扰中药材生产的最重要的环境因子,对土壤的发育主要表现在土壤风化作用上。植物的生长发育与温度存在最低、最适、最高温度“三基点”有着密切关联,植物的发育阶段不同,对温度“三基点”的要求也不尽相同,这是植物进化过程中对温度形成多样化适应的结果。水是中药材生命活动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境条件。从生物化学、生物物理学水平来说,水在生命系统中对有机体的热量平衡有着重要作用;从植物生态学水平来说,水对气候类型的形成与稳定起着重要作用。水分在植物体内含量最重,土壤水是植物根部吸收水分的主要源泉。不同植物对水分的需要量不同,这决定了物种的分布范围。根据中药材对水分的适应能力和适应方式,一般将其分为旱生、湿生、中生、水生等不同种类,这是它们对水条件长期适应的结果。尤其值得提醒的是,水质的好坏和污染程度直接影响药用植物产品的品质,因此,中药材GAP生产过程中,对水质的要求(包括灌溉水)均应有其规范的标准,如灌溉水质执行农田灌溉水质量标准GB 5084-92等。大气由干净空气、水气和各种悬浮的固态杂质微粒组成,是

环境的重要组成要素,为维持一切生命活动所必需。大气的质量好坏,对整个

生态系统及中药材品质直接带来影响。氧和氮是地球一切生物呼吸和制造营养的源泉,中药材必须在通气良好的土壤中生长;CO2对植物光合效应影响巨大;但污染的

空气(尤其是工业“废气”)对中药材品质则会产生严重危害。因此,在中药材GAP

生产中,空气环境质量须执行一定的标准规范,如“大气环境”质量标准GB133095-82等。 4.土壤生态因子与GAP 中药材栽培生产除了要求土壤能提供良好的生根立足条件外,还要求土壤提供充足的营养、水分和空气(即土壤肥力)。品质纯正、质量稳定的中药材原料需要未受重金属和农药等污染的土壤条件。土壤质地、土壤有

机质、土壤营养、土壤水分、土壤酸碱度、土壤空气及土壤微生物等均影响土壤肥力及中药材生长发育和产量品质,土壤污染程度是中药材品质好坏的重要影响因素,中药材GAP生产要求的土壤环境质量须有一定的规范标准,如执行GB15618-1995。土壤质地是土壤中大小不同的土粒组合比例,按砂、粉、粘粒的组成比例,可将土壤分为砂土、壤土及粘土类。不同中药材要求的土壤类型均有较大的差异,一般保水保肥力强、疏松、团粒结构优良的砂壤土均能适应大多数中药材的生长要求。土壤有机质是中药材和微生物的养料源泉,也是土壤肥瘦好坏的重要标志之一,它在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充分协调水、热、气关系起着巨大作用。土壤水分是土壤肥力的重要成分,是中药材生长发育所需水分最重要的来源。土壤酸碱度(即“土壤反应”)对土壤肥力及植物生长影响很大,大多数中药材喜在中性或微酸、微度域值。故中药材栽培中应注意土壤酸碱度并积极采取措施加以调控以适应中药材生长及质量的要求。土壤营养(氮、磷、钾、微量元素、有机质等)是供中药材生长发育的“粮食”,是创造优质高产中药材必需的物质条件之一。植物的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均有其营养元素的平衡问题,土壤营养元素除碳、氢、氧来自大气外,其余元素基本上都来自土壤,而施肥和土壤自身的营养富集是土壤营养的重要来源。因此,合理施肥是中药材产量水平的关键,高品位施肥是中药材产品质量的重要保证。进行中药材GA P产品生产时,结合中药材生长发育规律和土壤营养的实际水平,寻求最佳的施肥模式,是中药材能达到“高效优质丰产”的重要措施。土壤微生物、土壤有机质或土壤腐殖质是土壤肥力水平的重要体现因素。有些中药材必须借助土壤微生物的共生才能生长发育,同时土壤微生物又是土壤有机质的分解动力,这均为中药材的生长发育提供了优良的土壤环境条件。

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报告 (1)

*******公司 ****年度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报告公司以环境管理体系标准为指导,识别本组织在活动、产品或服务中的环境因素,并根据法规的要求和组织本身的价值观评价出重要环境因素,并制订出目标指标与环境管理方案,现就有关环境因素的识别与评价工作报告以下,并提交管理评审会议审议。 一、年度环境因素识别、评价的策划和评价要求 按照公司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公司对本年度的环境因素识别和评价工作进行策划,将环境因素识别评价的方法、过程记录、评价报告编制、控制措施和时间进度方面作出具体规定,并对评价范围、重点、评价标准、评价方法、评价程序等做了安排,明确环境因素识别时态、状态和情况状况,推荐评价方法。各有关单位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运用适宜的方法和标准进行了全面的识别和评价。保证了环境因素识别的全面、评价方法适宜、评价标准准确、评价结果有效。 二、各单位环境因素评审情况及结果 环境因素识别、评价工作从去年1月上旬开始,各单位建立环境因素识别、评价表的过程记录,从涉及产品、活动、服务三方面的基层单元做起,进行调查,对识别情况进行了归类、汇总、分析,评审。 各单位组织有关人员按照确定的识别评价方法和适用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对所辖区域识别出的环境因素,进行了分析、平衡、排序和汇总,评价、判断出重要环境因素,编制了完整的识别评价结果记录。 1、识别原则 各单位为了确保环境因素识别全面性、评价充分性和方法适宜性,确定环境管理和节能减排的控制重点,首先进一步明确了识别原则,评价方法以保证识别的符合性: (1)环境因素识别时是否充分考虑组织活动、产品或服务中能够控制及可望对其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包括所使用产品和服务中可标识的

重要环境因素控制管理方案

东四块玉项目部重要环境因素控制措施 一、重要环境因素清单 根据工程实际情况,经分析本工程重要环境因素如下: 1)石方钻爆作业中的钻机运行产生的噪声和粉尘的排放; 2)边坡支护作业中钻孔、喷护产生的噪声排放; 3)大型空压机运行时产生的噪音; 4)拌和楼在砼拌制完成后冲洗罐废水的排放和使用水泥造成大气污染; 5)机械修理废油处理; 6)固体废物垃圾处理; 二、控制目标 为保证施工人员职业健康安全,必须将噪声控制在建筑施工厂界噪声限值以内,同时排放的废水必须满足国家的污水排放标准,粉尘的排放也必须满足国家相关规范要求。 三、控制时间:本工程施工时间 四、控制方法: 1)石方钻爆作业中的钻机运行产生的噪声和排放的粉尘。钻机运行产生的噪声目前国内没有什么好的控制方法,只能从钻机和人员本身来进行防护;粉尘的排放可在钻机上设置捕尘装置将粉尘回收。具体控制方法如下: ①控制噪声:优先采用先进的钻机,如全封闭式潜孔钻造孔,或改变钻进方式,采用电动注水式钻机。采用全封闭潜孔钻机后,钻机噪声可控制在规定的限值以内,采用电动注水式钻机,噪声几乎为0,符合噪声控制要求。 ②控制粉尘:采用高级先进的全封闭式潜孔钻机,自带捕尘器,可将粉尘排放控制在限值内,但需定期更换捕尘器;采用注水电动钻机造孔,不排放粉尘,

但施工进度较慢。 ③钻机操作人员和施工人员必须佩戴封闭耳塞,并配备小型耳机便于通讯联系,无关人员禁止进入施工场地。 ④利用雨天进行钻爆施工作业,可有效防止粉尘排放和噪音污染。 2)边坡支护施工中的钻孔、喷护产生的噪音污染。主要指钻机和空压机产生的噪音污染。钻机根据岩石地质情况可采用注水式电钻来降低噪音,空压机通过修建空压机房,既降低的噪音,又保护了空压机免受风吹雨淋。具体控制方法如下: ①采用注水式电钻造孔,降低噪音和粉尘污染,或采用全封闭带捕尘器的钻机。 ②修筑封闭式红砖空压机房,降低空压机运行噪音,同时保护空压机免受风吹日晒雨淋。 ③施工作业人员均配备防护全封闭式耳塞,防止噪音伤害。 3)大型空压机运行时产生的噪音,处理方法同上。 4)拌和楼在砼拌制完成后冲洗罐废水的排放和使用水泥造成大气污染,废水主要通过处理后排放符合要求的清水,处理的方法主要是沉淀;使用水泥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途径有两个,一是水泥通过高压风送入水泥罐时,罐顶部的水泥过滤装置封闭不严,造成水泥粉尘泄漏,二是,水泥从螺旋机入搅拌筒时,由于落差过大飞溅造成污染。具体控制方法如下: ①对于水泥罐顶部过滤装置问题造成的水泥泄漏粉尘污染,可采用减小风压,改用先进的过滤装置,或采用双层、多层过滤装置的方法,同时在水泥罐顶部增设捕尘装置,将过滤不干净的粉尘彻底回收。 ②对于水泥从螺旋机入搅拌筒时由于落差过大飞溅造成的污染,可采用增设

环境因素评价方法

环境因素评价方法 一先用“是/非判断法”将能直接判定的定为重要环境因素,在表中“直接判定”栏中画上“√”。 可直接判定的重要环境因素包括: 1法律法规有要求的情况 ——已违反或接近违反法律法规及强制标准要求的,如排放超标; ——虽未超标,但当地政府高度关注或强制监测的; ——政府或法律明令禁止使用、限制使用或限期替代的物质,重污染工艺,大耗能装置。 2异常或紧急状态下可能产生严重环境影响的。 3相关方有合理投诉的。 4对相关方能够施加影响且环境影响严重的。 二用“因子打分法”对其余环境因素进行评价。 取a~g七个因子,其中a~e用于污染类环境因素的评价,f和g用于能源资源类环境因素的评价。 污染类环境因素的总分M=a+b+c+d+e。当M≥15时,该环境因素为重要环境因素。 能源资源类环境因素的总分N=f+g。当N≥7时,该环境因素为重要环境因素。 评价因子以及等级和分值的设定见下表。

您的评价: 加入到专题收藏文档 文件夹 标签 (多个标签用逗号分隔) 环境因素的识别丶评价方法浅析 环境因素的识别、评价方法浅析摘要:本文从环境因素识别、评价的实用性出发,总结了环境因素的识别原则,分析并提出了过程分析法、生命周期分析(LCA)、专家评议法等常用的环境因素识别的方法、步骤。在此基础上,剖析了是非判断法、多因子评分法的重要环境因素评价准则,为准备建立环境管理体系的组织提供两种环境因素评价的参考方法。最有效的环境因素识别、评价方法应根据组织的环境因素复杂程度选择一种或几种方法的组合,这样才能获得客观、合理的评价结果。实施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标准的核心任务是通过对组织本身活动、产品和服务中存在的环境因素进行充分的识别,并采用适当的方法进行评价、确定重大环境因素。环境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实施的最主要目的是使自愿实施环境管理体系的组织通过对重要环境因素的控制来取得环境绩效,所以,环境因素的识别和重要环境因素的评价是建立和实施环境管理体系的基础和关键。对于实施环境管理体系的组织来说,只有尽可能充分地识别出环境因素才能为体系的建立打好基础。重要环境因素的评价则保证了环境因素控制的重点突出、方向明确。然而,在某些建立环境管理体系的组织中,对于环境因素的识别往往存在不足之处。如:环境因素识别不充分;识别不切合实际,不能抓住重点;仅着眼于现行的生产活动,忽视了能源、资源消耗和产品或服务过程的环境因素等。对于重要环境因素的评价方法的应用,有的不能满足组织环境因素实际情况,评价方法不适应评价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因而出现生搬硬套,评价不准确,造成重要环境因素的确定不正确,使控制对象偏离实际,导致体系运行的环境绩效不明显,体系运行处于形式化。为此,如何全面和客观地识别环境因素,选择适用的评价方法并正确的进行重要环境因素评价是建立环境管理体系的关键一步。本文试图总结常用的环境因素识别方法,分析几种重要环境因素评价方法的适用范围,为有关组织在环境管理体系建立和实施中进行环境因素识别评价提供参考方法。一、环境因素的识别原则为了确保环境因素识别的充分性并提供环境管理体系的控制重要对象,环境因素识别应遵循以下原则: 1.识别全面。即环境因素识别时应充分考虑组织活动、产品或服务中能够控制及可望对其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包括所使用产品和服务中可标识的重要环境因素)。具体地说,应对三种状态、三种时态和七种类型的环境因素进行识别:三种状态:正常(如生产连续运行);异常(如生产的开车、停机、检修等)和紧急状态(如潜在火灾、事故排放、意外泄露、洪水、地震等)。三种时态:过去(如以往遗留的环境问题;泄露事件造成的土地污染),现在(如现场活动、产品和服务的环境问题)和将来(如

环境因素控制要求措施

西南交通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环湖南路第一合同段项目经理部 环境因素控制措施方案

重大环境因素控制措施 根据项目的特点,以及对施工现场环境因素识别,本项目主要有以下六项环境因素需要实施控制:1、扬尘;2、噪声;3、废水;4、废弃物,为了保证本项目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针“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以人为本,文明施工、科学环保”的顺利实现,特对重大环境因素制定如下控制措施: 一、扬尘 1、一般扬尘源有 土方作业、细颗粒材料堆放、裸露的地表、车辆进出现场、现场搅拌站、易飞扬材料的运输、现场垃圾站、施工作业面及外脚手架等。2、扬尘控制标准 现场目测无尘,主要运输道路硬化率达到100%。 严格执行《绿色施工管理规程》(DB11/513-2008)。 3、扬尘控制措施 (1)工地大门出入口设置机动车辆冲洗设施,可设宽度不小于出口处的车辆冲洗排水沟,对进出车辆的车轮进行冲刷,防止车辆带泥沙出场; (2)施工现场主要道路应根据用途进行硬化处理,料具场地要平整夯实,裸露的场地和集中堆放的土方应采取覆盖、固化或绿化等措施;施工现场的办公区和生活区进行绿化和美化; (3)现场料具存放整齐,易飞扬的细颗粒材料(白灰、粉煤灰、袋装水泥等)要入库或严密封闭存放。

(4)施工现场建立封闭式垃圾站,按照规定及时清运消纳,严禁随意抛撒。建筑物内施工垃圾的清运,必须采用相应容器或管道运输,严禁凌空抛掷。 (5)本市中心城区(包括规划市区、回龙观和北苑北地区)、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新城城关镇地区和其它区域所有政府投资建设工程,禁止现场搅拌砂浆(以下简称“禁现”)。 (6)现场土方应集中堆放采取覆盖、固化或绿化洒水等措施,遇有四级以上大风天气停止土方施工及其他可能产生扬尘污染的施工;(7)车辆运输砂石、土方、渣土和垃圾不得超量装载,装运土方、砂石的最高点不得超过槽帮上缘50公分,两侧边缘应低于槽帮上缘10至20公分;装运建筑渣土、垃圾不得超过槽帮上缘;运输车辆应严密覆盖,并防止卸运和运输中的遗撒; (8)施工现场贯彻“工完场清”制度,施工完成后及时对施工作业面及外脚手架上的垃圾及杂物进行清理;高空施工的垃圾及废弃物采用密闭容器或其他措施清理搬运,禁止高空抛物; (9)施工现场使用预拌混凝土应按照北京市《关于本市建设工程中进一步禁止现场搅拌砂浆的通知》(京建材[2007]897号)文件的有关规定执行,对工程浇筑剩余的预拌混凝土要进行妥善再利用,严禁随意丢弃。 (10)施工现场设专人负责洒水降尘工作; (11)热水锅炉、炊事炉灶等使用清洁燃料,烟尘降至允许排放程度;(12)施工现场不得熔化沥青、焚烧油毡、油漆及其他可产生有毒有

环境因素识别和评价标准

环境因素识别和评价标准 1.0目的 规定本公司活动、过程、产品、服务中的环境因素识别和评价,以便确定公司的环境因素、重大环境因素及其环境影响,从而使其得到有效管理和控制。 2.0范围 本标准适应于公司在活动、过程、产品或服务中能够控制或可望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的识别和评价。 3.0识别人员 a 熟悉现场工艺的各部门工艺技术人员 b 具有环境知识和背景的人员 c 了解ISO14000体系 4.0职责 4.1各部门和科室负责人员按要求对本部门活动、过程、产品、服务中的环境因素进行识别,并依据8.2的评价方法和准则,在《环境因素汇总及评价表》上判断或打分,并确定重要环境因素,填写《重要环境因素清单》。 4.2 各部门和科室负责人员将本单位的《环境因素汇总及评价表》和《重要环境因素清单》报给安环节能部,由安环节能部进行汇总和审核,并报管理者代表批准。 4.2当某活动、过程、产品、服务等发生较大的变化或改进时,所属单位在一周内将环境因素补充完整报安环节能部。 4.3新、改、扩建项目的环境因素,在试运行三个月内,由所属部门对环境因素进行识别,将识别结果报安环节能部。 5.0环境因素的识别程序 确定活动、过程、产品、服务——〉与环境(空气、水、人等)是否发生相互作用——〉确定环境因素 例如:流化床锅炉岗位 活动、过程、产品、服务对环境的影响环境因素 烧锅炉 SO 2排放到大气中 SO 2 排放 6.0环境因素的类别

6.1公司在提供产品、服务或全部活动中的三种状态、三种时态下可能存在的六种类型。 三种状态:正常:连续生产状态 异常:开车、停车、设备维修等状态 紧急:火灾、爆炸、泄露等状态 三种时态:过去:非现在发生而是原来遗留的 现在:目前正在发生的 将来:现在未发生,以后有可能发生的 六种类型 向大气的排放:如SO 2、NH 3 、氮氧化物、烟尘、H 2 S、甲胺、DMF、醋酸、尿 素粉尘、飘尘等 向水体的排放:NH 3-N、COD、BOD 5 、SS、氰化物、重金属(含汞、烷基汞、 总铬、总镉、六价铬、总砷、总铅、总镍等)、油、挥发酚等 废物管理:废触媒、炉渣、煤灰、废酸、废碱、有机残渣及重组分、有机树脂、废活性炭、含重金属废料、包装材料等 土地管理:油、丙碳液、醋酸铜氨液、醋酸、甲醇、醋酐、脱硫液、酸、碱、废液、有机溶剂和有机物洒在地面上 原材料及自然资源的使用:煤、电、天然气、水、蒸汽等的消耗 其他当地环境因素和社区行问题:如噪声等 6.2公司可望施加影响的相关方的环境因素,包括: 6.2.1为公司提供建筑安装、运输等服务的分承包方的环境因素; 6.2.2向公司提供原辅材料、设备、外协件的供应商的环境因素; 6.2.3公司的产品用户、废弃物的管理方等。 7.0环境因素的识别方法 为了尽可能的识别出直接环境因素和潜在的环境因素,采用过程分析法及物料衡算、产品生命周期分析法、现场观察及面谈和运用问卷调查的方法、查阅文件信息法等单独或者联合使用方法: a 过程分析法及物料衡算:分析重点产品或物料的生产过程,采购过程、运输过程、工艺过程的投入及产出,对工作流程的环节进行分析,从中找出环境因

环境因素控制措施

西南交通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环路第一合同段项目经理部环 境因素控制措施案

重大环境因素控制措施 根据项目的特点,以及对施工现场环境因素识别,本项目主要有以下六项环境因素需要实施控制:1、扬尘;2、噪声;3、废水;4、废弃物,为了保证本项目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针“安全第一、预防为

主、以人为本,文明施工、科学环保”的顺利实现,特对重大环境因素制定如下控制措施: 一、扬尘 1、一般扬尘源有 土作业、细颗粒材料堆放、裸露的地表、车辆进出现场、现场搅拌站、易飞扬材料的运输、现场垃圾站、施工作业面及外脚手架等。 2、扬尘控制标准 现场目测无尘,主要运输道路硬化率达到100%。 格执行《绿色施工管理规程》(DB11/513-2008)。 3、扬尘控制措施 (1)工地大门出入口设置机动车辆冲洗设施,可设宽度不小于出口处的车辆冲洗排水沟,对进出车辆的车轮进行冲刷,防止车辆带泥沙出场; (2)施工现场主要道路应根据用途进行硬化处理,料具场地要平整夯实,裸露的场地和集中堆放的土应采取覆盖、固化或绿化等措施;施工现场的办公区和生活区进行绿化和美化; (3)现场料具存放整齐,易飞扬的细颗粒材料(白灰、粉煤灰、袋装水泥等)要入库或密封闭存放。 (4)施工现场建立封闭式垃圾站,按照规定及时清运消纳,禁随意抛撒。建筑物施工垃圾的清运,必须采用相应容器或管道运输,禁凌空抛掷。 (5)本市中心城区(包括规划市区、回龙观和北苑北地区)、北京经

济技术开发区、新城城关镇地区和其它区域所有政府投资建设工程,禁止现场搅拌砂浆(以下简称“禁现”)。 (6)现场土应集中堆放采取覆盖、固化或绿化洒水等措施,遇有四级以上大风天气停止土施工及其他可能产生扬尘污染的施工;(7)车辆运输砂、土、渣土和垃圾不得超量装载,装运土、砂的最高点不得超过槽帮上缘50公分,两侧边缘应低于槽帮上缘10至20公分;装运建筑渣土、垃圾不得超过槽帮上缘;运输车辆应密覆盖,并防止卸运和运输中的遗撒; (8)施工现场贯彻“工完场清”制度,施工完成后及时对施工作业面及外脚手架上的垃圾及杂物进行清理;高空施工的垃圾及废弃物采用密闭容器或其他措施清理搬运,禁止高空抛物; (9)施工现场使用预拌混凝土应按照北京市《关于本市建设工程中进一步禁止现场搅拌砂浆的通知》(京建材[2007]897号)文件的有关规定执行,对工程浇筑剩余的预拌混凝土要进行妥善再利用,禁随意丢弃。 (10)施工现场设专人负责洒水降尘工作; (11)热水锅炉、炊事炉灶等使用清洁燃料,烟尘降至允排放程度;(12)施工现场不得熔化沥青、焚烧油毡、油漆及其他可产生有毒有害烟尘和恶臭气味的废弃物; (13)施工现场进行机械剔凿作业时,作业面局部应遮挡、掩盖或采取水淋等降尘措施。 (14)拆除旧有建筑物施工作业前,施工单位应当制定房屋拆除施

环境因素识别及评价控制程序

环境因素识别及评价控制程序 (HBQY-CX-13) 1 目的 对管理处在活动或服务中能够控制或可能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进行识别和评价,确保重要环境因素能够得到有效控制。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管理处在各项活动或服务中能够控制和可能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的识别和评价。 3 职责 3.1办公室负责组织各科室、单位进行环境因素识别,对识别出的环境因素进行评价,确定重要环境因素。 3.2各科室、单位负责识别管辖范围内的环境因素。 4 工作程序 4.1 环境因素识别和评价的流程 确认工作过程→识别环境因素(排查)→登记、汇总环境因素→评价环境因素→登记重要环境因素 4.2 环境因素的识别 4.2.1 识别范围:识别范围为所有工作活动和服务中可控制和可能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具体从以下方面进行识别: a) 材料、物品等的采购、运输、储存、使用及回收和报废全过程; b) 设备、设施的采购、维修、保养、运行等一系列活动; c) 日常办公、职工生活; d) 各项服务过程:收费、养护、机电维护、路政执法等。 4.2.2 识别时应考虑三种时态和三种状态 三种状态: a) 正常:指正常运行、生产的状态; b) 异常:指生产设备的启动、停机与检修或可合理预见的状态; c) 紧急:指不可预见的、突发的或设施突然失效的状态。

三种时态 a) 过去:指以往遗留的环境影响; b) 现在:指现场的、现有的污染及环境问题; c) 将来:指计划中的活动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 4.2.3 识别内容 a) 大气:废气排放; b) 水体:废水排放; c) 废物:固体废物的处理; d) 土地污染; e) 噪音污染; f) 原材料(化学品)与自然资源的利用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g) 可能对当地环境带来的问题: h) 相关方的问题等。 4.2.4 识别的方法 采用过程分析法、座谈和现场观察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环境因素识别。 a) 过程分析法:对工作流程的环节进行分析,从中找出环境因素; b) 现场观察法:到现场采取看、查、问等方法发现环境因素。 4.3 环境因素的评价 4.3.1评价的依据 a) 有关环境法律、法规、标准和其他要求; b) 环境影响的严重程度; c) 环境影响的发生频率; d) 环境影响的恢复能力; e) 环境影响的控制情况; f) 相关方的利益和要求。 4.3.2 评价方法 4.3.2.1 是非判断法 a) 对能源、资源以及原材料消耗的环境因素采用是非判断,消耗严重超标的判是。 b) 危险废物的处置、对化学危险品的管理等违反国家、地方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

(推荐)环境因素及危险源风险评价准则

环境因素及危险源风险评价准则 版号: B/0 批准: 丁学锋 审核: 王永杰 编制: 安全技术部 受控号: 2010年6月25日发布 2010年7月1日实施

九冶建设有限公司 1 总则 本准则明确了设计、生产(建筑施工)和服务等活动过程中的环境因素和危险源评价标准。为我公司进行环境因素和危险源的评价提供了统一的要求。 2 职责 2.1 环境因素识别、评价过程的职责 A、管理者代表负责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的领导工作及重要环境因素的批准; B、安全技术部负责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的组织工作,各相关部门协助实施; C、各工程公司、直属项目部负责本单位环境因素的识别和评价工作,新建项目在进行施工前必须进行环境因素的识别和评价,同时将环境因素清单和重要环境因素清单报建设公司安全技术部。 2.2 危险源的辨识、风险评价过程的职责 A、管理者代表负责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策划工作; B、安全技术部负责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的组织和风险控制工作,负责建立危险源清单和重要危险源清单。 C、各工程公司、直属项目部负责本单位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工作,负责建立与本单位相关的危险源清单和重要危险清单并报安全技术部,对重要危险源制订管理方案或控制措施。 D、新建项目部、及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在应用前由项目部安全负责人(可在公司安全技术部指导下)在施工前进行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对重要危险源制定控制措施。 E、对外包方和访问者的活动,使用外部产品接受服务所带来的危害和影响,由责任单位负责危险源的辨识、风险评价工作,对重要危险源制订控制措施并负责通报给外包方、供方和访问者。

环境因素多因子评价方法

环境因素多因子评价方 法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环境因素多因子评价方法 此方法一般用于对污染物(粉尘、物体、气体、废弃物、废水、光污染、化学品等)及噪声排放的评价 (1)、评价公式 X=a×M (M为b、c、d、e中的最大值) 式中:X--------为环境因素得分 a--------为发生的频率 b--------为排放值与法规标准值之比(或管理受控状态) c--------为影响范围及程度 d--------为环境影响的恢复性或持续性 e--------为公众和媒体的关注程度(敏感性) M-------为b、c、d、e中的最大值 多因子评价法评分标准

(2)、确定重要环境因素及重要环境因素优先项级别 环境因素得分X值求出之后,就要根据得分进行环境因素评价: ①、一般X≧20(此值自定)或M=5为重要环境因素 ②、X﹤20为一般环境因素 根据环境因素得分X可以确定重要环境因素优先项级别:见以下附表。 重要环境因素优先项级别(污染物类) (1)、对于已违反或接近违反法律及强制要求的环境因素(如排放超标情况),直接判定为重要环境因素. (2)、当地相关政府部门或强制检测的环境因素,应判定为重要环境因素。 (3)、政府或法律明令禁止使用、限制使用的物质,应判定为重要环境因素。 (4)、危险废弃物和危险化学品的使用和泄漏应判定为重要环境因素。

(5)、公司最主要的能源物质具有最大控制和节约潜力的,判定为重要环境因素。 (6)、异常或紧急状态下预计会产生严重环境影响的环境因素(如火灾或危险品泄漏等),判定为重要环境因素。 (7)、相关方高度关注或有明确要求的判定为重要环境因素。

重要环境因素评价准则

目录 部分页码 1.0目的 (3) 2.0范围 (3) 3.0责职 (3) 4.0工作程序 (3) 5.0支持文件 (4) 6.0记录 (4)

1.0 目的 为有效识别和评价本公司在生产和服务及相关活动中能够控制和可能施加影响的重要环境因素,确保重要环境因素得到有效控制,制定本评价规程。 2.0 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体系运行范围内公司产品的生产和服务及相关活动中重要环境因素的识别与评价。 3.0 职责 3.1安全环保部负责组织重要环境因素的评价,确定重要环境因素,并报环境管理者 代表审批。 3.2安全环保部负责组织重要环境因素的追加与更新,同时负责形成相应的重要环 境因素清单。 3.3管理者代表负责审核并批准重要环境因素。 4.0工作程序 4.1重要环境因素确定的依据 4.1.1环境影响的范围; 4.1.2环境影响的严重程度; 4.1.3发生的频率; 4.1.4环境影响的持续时间; 4.1.5有关的法律、法规要求; 4.1.6改变环境影响的难度; 4.1.7改变环境影响的费用; 4.1.8改变这种环境影响对其他活动和过程的影响; 4.1.9相关方的关注; 4.1.10对公司公众形象的影响。 4.2重要环境因素评价方法 4.2.1安全环保部组织相关人员在各部门对所属环境范围内的环境因素的排查的基础上, 对《环境因素清单》列出的环境因素进行分析、判断,从中筛选出对环境影响较大的环境因素。 4.2.2安全环保部组织相关人员利用《重要环境因素评价表》对筛选出的环境因素采 用多因子连乘法进行评价。 4.2.3重要环境因素评价评分标准如下: 4.2.3.1评分项目 对重要环境因素进行评价主要评价以下几方面: 4.2.3.1.1重要环境项目; 4.2.3.1.2发生频次; 4.2.3.1.3环境影响范围; 4.2.3.1.4控制管理程度; 4.2.3.1.5环境影响程度; 4.2.3.1.6环境影响持续时间。 4.2.3.2评价点及对应分值

环境因素评价

环境因素评价 1目的 对环境因素评价方法和准则予以规定,以便于对环境因素评价中有所依据。 2范围 与环境因素有关各部门。 3权责 3.1环境管理体系推行小组组长负责组织对环境因素评价。 3.2各部门负责人及环境管理体系推行小组成员参加对环境因素评价。 4参考资料: 环境管理体系 - 规范及使用指南 ISO14001:1996 5作业内容与要求 5.1本公司采用现场观察法对公司现场环境因素进行识别,方法是由公司环境管理体系推行小组成员和公司咨询师等组成一个现场调查组,对公司的所有部门逐一进行现场调查,从而识别出各部门的环境因素。 5.2环境因素的评价 5.2.1在环境因素识别的基础上,公司要对识别出来的环境因素逐一进行评价,从而确定出公司的重要环境因素。5.2.2本公司采用评审组评议法以确定公司的重要环境因素。 5.2.3在管理者代表领导下,组成由各部门负责人、环境体系推行小组成员组成的环境因素评审组。 5.2.4品质部负责编制“重要环境因素评价表”。

5.2.5重要环境因素评价原则: a.法律、法规有要求; b.对环境产生重大影响; c.相关方有要求; d.违背环境方针、承诺和声明; e.公司声誉或形象受损; f.公司经济效益的降低或减少; g.g.对员工或相关方引起损害; h.污染物排放接近允许限定值; i.可能引起爆炸、火灾和污染事故; j.本公司认为应加以控制。 注:1)a、b、d、h 、I为高度优先项; 2)h的“接近”指低于标准允许限值的5%以内。 5.2.6根据评价原则,评审组成员对已识别出来的环境因素的重要程度逐一进行评价,并记录在“重要环境因素评价表”上,由品质部汇总整理。 5.2.7已识别的环境因素只要吻合于高度优先项之一,即为重要环境因素;吻合于其他项时,评议决定。 5.2.8公司重要环境因素由管理者代表组织评议组成员评议后最终确定,并登记在“重要环境因素清单”上。 5.2.9“重要环境因素清单”经过评审组成员签名确认,并报总经理批准。 5.2.10公司依据“重要环境因素清单”制定“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表”以对重要环境因素进行控制、管理,详见《目标、指标与管理方案管理程序》。 6相关记录

环境因素识别和环境影响评价程序

1、目的 对本公司在生产经营活动之中能够控制和可能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进行识别和评价,确保重要环境因素能够得到确定、更新和监控。 2、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公司在生产经营活动中能够控制和可能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进行识别与评价。 3、职责 管理者代表负责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的领导及有关文件的批准等工作; 行政办组织有关各部门进行环境因素的识别和评价,汇总环境因素,确定重要环境因素控制目标并对重要环境因素控制措施进行监督检查; 各有关部门依据重要环境因素控制目标制定管理方案,行政办对管理方案的控制措施进行监督检查。 4、流程 环境因素识别 各部门使用《环境因素汇总表》(见附件2)选择和确定(可能)造成环境影响的活动、产品或服务。其中活动的选择可涉及采购、加工、装配、调试、包装、储存、运输、销售、维修、绿化、动力供应等方面;识别环境因素和环境影响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公司经营活动中的水体污染、大气污染、噪声影响、固体废弃物污染、土地污染、资源和能源消耗、物理属性(如尺寸、形状、颜色、外观)、其它(如放射性、电磁波污染)等八个方面; 2)考虑公司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过去、现在和将来三种时态; 3考虑公司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正常、异常和紧急三种状态; 各部门使用《环境因素影响评价表》(见附件3)确定对应的各环境评价对象的输入、输出及其环境因素和环境影响。 1)输入主要有:原材料、辅助材料、能源、消耗品、工具辅具、包装材料及其它(如服务等); 2)环境影响因子主要有: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噪声、振动、固体、废物、资源消耗、有毒有害化学品使用、臭氧层破坏、电磁辐射、恶臭及其它因子; 3)输出栏就环境影响因子填写相应的产品、排放物、废弃物、能源的消耗等。 环境因素评价 各部门对本部门的环境影响进行初步评价,经部门负责人审核,将评价结果进行保存,并提交行政办;评分原则:在按照《环境影响评分标准》(见附件4)评定各环境因素时,对于每一个环境因素应考虑以下几方面的情况。 1)发生的概率(m1) ; 2)发现/预防的可能性(m2) ; 3)影响程度(m3) ; 以上为第一组评价因子,计算公式为:m=m1×m2×m3;

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控制程序(DOC)

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控制程序 1、目的 对公司、工程项目部能够控制或可能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进行识别,评价确定重要环境因素,为建立实施管理体系和控制重要环境因素提供依据。 2、范围 适用于公司、工程项目部。 3、职责 3.1公司办公室、物业公司、公安分处按管理职能负责识别和评价公司办公区域的环境因素、重要环境因素。 3.2工程项目部识别和评价各自办公区域和生产、工作过程中的环境因素、重要环境因素。 3.3工程管理部负责工程项目环境管理工作的指导。按照年度施工项目生产过程,依据确定的公司重要环境因素和年度环境重点监控内容,提出控制措施,并向公司各部室、工程项目部传递相关信息。 3.4安质部负责公司重要环境因素评价,确定年度环境监管重点,对控制措施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3.5公司各部室负责识别和评价各自管理权限范围内的环境因素。 3.6 工程项目部负责识别和评价各自管理过程中的环境因素。

4、程序 4.1环境因素识别 4.1.1识别方法 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现场观察法、问卷调查法、对照经验法(借助以往事例)、类比方法(对照检查表)等,识别时要按照过程方法进行,确认在什么地点,什么情况下会产生环境因素。4.1.2识别范围 a)所有工作区域、生活区域的环境因素; b)所有工序和岗位的正常、异常、紧急情况下的环境因素; c)可能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 4.1.3识别依据 a)客观地具有或可能具有的环境影响; b)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 c)合同要求; d)产品特性要求; e)相关方关注或要求的。 4.1.4识别环境因素应考虑 a)组织的活动、产品或服务中,以及组织所使用的产品或服务中,可以控制和可能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包括具有或可能具有环境影响的因素。 b)三种状态: ①正常状态:指正常工作(生产)时的状态;

环境因素控制程序通用版

管理制度编号:YTO-FS-PD415 环境因素控制程序通用版 In Order T o Standardize The Management Of Daily Behavior, The Activities And T asks Are Controlled By The Determined Terms, So As T o Achieve The Effect Of Safe Production And Reduce Hidden Dangers. 标准/ 权威/ 规范/ 实用 Authoritative And Practical Standards

环境因素控制程序通用版 使用提示:本管理制度文件可用于工作中为规范日常行为与作业运行过程的管理,通过对确定的条款对活动和任务实施控制,使活动和任务在受控状态,从而达到安全生产和减少隐患的效果。文件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 1、目的 识别、评价公司能够控制的、以及可以期望对其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并确定、评价和更新重要环境因素,以对其进行管理。 2、范围 适用于公司活动、过程和服务中能够控制的、以及可以期望对其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的确定、更新与管理;重要环境因素的确定、更新与管理。 3、职责 3.1总经理批准重要环境因素,管理者代表组织各部门初始环境评审,审核重要环境因素。 3.2部门负责识别本部门的环境因素,确认环境影响。 3.3综合管理部负责组织协调环境因素的评审活动,汇总更新环境因素。 4、引用文件 GB/T24001-2004 idt ISO14001:2004 4.3.1 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识别、评价管理制度

环境因素识别、评价管理制度 (WHNYLM/ZD-056-2015) (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识别企业活动、产品或服务中能控制和能够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评价出重要环境因素,并及时更新相关信息, 依据神华集团《煤化工企业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要求》及乌海能源公司相关规定,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规定了企业活动、产品或服务中环境因素识别的范围、方法、要求和步骤、评价方法、更新及重要环境因素的控制。 环境因素是指一个组织的活动、产品或服务中能与环境发生相互作用的要素;重要环境因素是指具有或能够产生重大环境影响的环境因素。 第三条本制度适用于内蒙古利民煤焦有限责任公司各部门及各生产厂(以下简称各单位)。 第二章组织与职责 第四条各单位负责组织本单位环境因素的识别、评价的具体实施,以及削减控制措施的制定与实施。 第五条安健环部是环境因素识别和评价的主管部门,负责环境因素的识别与评价工作的组织、协调与监督管理。 第六条各单位负责业务活动范围内环境因素的识别与评价工作,以及削减、控制措施的制定和落实。 第三章控制要求 第七条环境因素识别的范围: (一)各单位的生产、办公、后勤、服务中及所使用产品、服务中可

控制的环境因素。 (二)各单位厂能够施加影响的的环境因素(如承包方、供应方)。 (三)新改扩建设项目的环境因素。 (四)为全面识别环境因素,避免发生遗漏,识别时要考虑“三种时态”、“三种状态”、“八个方面”。 1.三种时态: 过去:是指过去存在的环境因素,其遗留的环境影响现在依然存在; 现在:是指现在的活动、产品或服务中存在的或潜在的对 环境造成影响的因素; 将来:是指计划中的活动、服务或产品中存在的将对环境造成影响的因素。 2.三种状态: 正常状态:指服务或设备无故障运行状态; 异常状态:是指设备开、停、检修等非正常运行时的状态; 紧急状态:是指不可预见的、一旦发生将造成严重环境影 响的,如发生化学品泄漏、火灾、爆炸、洪水等特殊情况时的状态。 3.八个方面: 向大气的排放; 向水体的排放; 向土地的排放; 原材料和自然资源的使用; 能源使用; 释放的能量(如热、辐射、振动等); 废物和副产品;

环境因素识别与重要环境因素判定程序

版本:A 程序文件 环境因素识别与重要环境因素判定程序 文件编号: 受控标识: 发放编号: 2009.10.01 发布 2009.10.10 实施 xxxxxxx 有限公司

文件修改履历表文件编号:XG/SP-13-2009

环境因素识别和重要环境因素判定程序 1 目的 为识别公司在产品加工活动中能够控制和可能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评价出那些对环境具有或可能具有的重大环境影响的环境因素,特制定本程序。 2 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xxxxxxxx公司产品生产加工过程中能够控制和可能施加影响的一切环境行为或过去、现在、将来可能对环境造成影响的环境行为的识别与评价。 3 引用文件 GB/T24001-2004 《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 4 术语和定义 本程序采用GB/T2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标准中的术语和定义。 5 职责 5.1最高管理者负责批准重要环境因素和管理方案。 5.2管理者代表负责审核公司重要环境因素。 5.3生产安环部负责组织各部门进行环境因素识别和重要环境因素的识别与判定。根据各部门的重要环境因素,组织确定公司重要环境因素,制定管理目标、指标或管理方案。 5.4技术中心负责对重要环境因素的控制情况进行跟踪管理。 5.5各部门/单位负责识别本部门的环境因素和对环境因素进行控制,并根据公

司重要环境因素判定准则,对已识别的环境因素做出评价,判定本部门重要环境因素。 6 工作程序 6.1识别环境因素的范围必须覆盖公司整个活动的全过程。 6.2 环境因素的识别 6.2.1识别方法 环境因素识别采用工艺流程分析及现场观察、交谈、收集的信息识别环境因素。 首先根据工艺流程图或工作流程图,对每一步骤的输入、输出所存在的环境因素--—污染物排放、能源资源消耗情况进行识别、记录。 各分厂以车间生产区为单位,通过工艺过程识别本生产区生产活动中具有的环境因素;各处室以科组为单位,识别管理、服务中具有的环境因素;并填写《环境因素识别及评价表》。 6.2.2环境因素识别应考虑: a) 大气排放; b) 水体排放; c) 废物管理; d) 土地污染; e) 对社区影响; f) 原材料与自然资源的使用; g) 其它环境问题; h) 在正常运行、异常运行(启动、停机或检修)和紧急状态(如:火灾、

环境因素及重要环境因素管理方案

环境因素及重要环境因素管理方案

目录 一、环境因素调查表...............................................................................................- 3 - 二、环境因素清单...................................................................................................- 5 - 三、重要环境因素清单...........................................................................................- 7 - 四、环境管理方案...................................................................................................- 8 -1噪声管理方案........................................................................................................- 8 - 2、粉尘排放管理方案.............................................................................................- 9 - 3、污水排放管理方案.......................................................................................... - 10 - 4、机械设备废弃物管理方案............................................................................... - 11 - 5、火灾、爆炸发生后大气污染管理方案 ......................................................... - 12 - 6、水、电、纸张管理方案.................................................................................. - 14 - 7、物资使用管理方案.......................................................................................... - 15 -

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管理程序(修改版)

安庆石化内部管理体系文件 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管理程序 文件编号AQSH-2-02.005--2007 版本/修改A/1 共16页第1页 1目的 对公司在生产经营活动、产品或服务中能够控制或可望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进行识别和评价,评价出重要环境因素,为建立环境目标、指标,实施运行控制和改善环境行为提供依据。 2适应范围 本程序适用公司生产经营活动、产品或服务中能够控制和可望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 3职责 3.1 管理者代表负责公司重要环境因素的确认和审批。 3.2安全环保部是环境因素识别评价的归口管理部门,监督本程序执行情况。 3.3生产部负责日常生产协调及生产技术方案制定中的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对评价出的重要环境因素制定方案进行控制。 3.4科技发展部负责新建项目新技术、新工艺等开发、应用的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并进行控制。负责新建和技术改造项目可研阶段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制定方案并进行控制。 3.5工程管理部负责新建项目和所管技术改造项目的设计和施工过程中的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对评价出的重要环境因素制定方案进行控制。 3.6机动部负责设备、设施更新改造及所管技术改造项目施工和检维修作业过程中的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对评价出的重要环境因素制定方案进行控制。 3.7物资供应中心负责采购和保管有毒有害及危险化学品过程中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并对评价出的重要环境因素制定方案进行控制。 3.8保卫部负责剧毒化学品管理过程中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并对评价出的重要环境因素制定方案进行控制。 3.9各单位负责本单位环境因素的识别与评价,负责本单位全体员工的有关知识培训,编制本单位的环境因素清单,确定本单位重要环境因素,制定方案措施进行控制,并配合做好公司重大环境因素的控制和治理工作等。 4 工作程序 4.1环境因素的识别 4.1.1成立环境因素识别小组 4.1.1.1安全环保部牵头成立由职能部门和专家组成的公司级环境因素识别评价小组,领导公司环境因素的识别与重要环境因素的评价工作,制定控制方案。 4.1.1.2各单位成立本单位的环境因素识别小组。其成员由单位主管领导、工程技术人员和需要的相关人员组成。 4.1.2环境因素识别应包括:公司生产、活动和经营中运行正常、异常以及可能发生的紧急情况三种状态,现在、过去、将来三种时态及八个方面:大气排放、水体排放、土地污染、能源使用、原材料与

环境因素识别、评价和更新管理制度

环境因素识别、评价和更新管理制度 1. 实施部门 本制度由安环保卫部组织实施。 2. 目的和范围 本制度规定了环境因素的识别、评价和更新管理要求,以确保正确识别和评价公司在各项活动、产品制造或服务中能够得到控制或可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同 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重点关注公司的重要环境因素,预防和减轻不利的环境影响,确保公司的环境风险受控。 本制度适用于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 3. 引用文件 4. 术语和定义 4.1环境因素 一个组织的活动、产品或服务中与环境或能与环境发生相互作用的要素。 4.2重要环境因素 指具有或可能具有重大环境影响的环境因素。 4.3环境影响 全部或部分地由组织的环境因素给环境造成的不利或有益的变化。 4.4生命周期 产品(或服务)系统中前后衔接的一系列阶段,从自然界或从自然界中获取原材料,直至最终处置。 注1:生命周期阶段包括原材料获取、设计、生产、运输和(或)交付、使用、寿命结束后处理最终处置。 4.5正常状态:在日常生产条件下,可能产生环境问题的常规状态。 4.6异常状态:在开/关机、停机检修等可以预见的情况下产生的与正常状态有 较大不同的环境问题的状态。 4.7紧急状态:因火灾、洪水、爆炸设备设施故障、大规模泄露等突发情况产生 环境问题的状态。 5. 培训和资格

5.1 安环部有关人员必须接受本管理制度培训。 5.2 各部门负责人需学习和了解本管理制度的内容。 5.3 各部门的体系管理员必须接受本管理制度培训。 6. 管理职责 安环保卫部 负责制定环境因素评价准则。 负责组织公司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汇总各部门环境识别和评价表,组织评审重要环境因素优先序评价结果,编制重要环境一览表。 负责公司环境风险控制的总体策划,监督各部门环境因素的管理与控制。 企划部 参与制定公司环境因素评价准则。 参与重要环境因素优先序评价。 各部门 负责本部门环境因素的识别、评价与更新。 负责本部门环境因素的管理和控制。 7. 管理内容及流程 7.1 评价准则的编制与修订 安环保卫部收集有关的环境法律法规、环境因素数据及有关的理化性质数据等,相关部门配合。 安环保卫部会同企划部、生产保障部等部门编制环境因素评价准则。 当影响环境因素评价的因子发生较大变更时,安环保卫部应及时组织有关部门进行修订。 7.2 环境因素的识别与评价 环境因素的识别 在组织环境因素识别前,安环保卫部会同企划部、人力资源部组织必要的培训。 安环保卫部将“环境因素识别评价表”(附录二)分发到各部门 公司采用以部门为单位,按照责任区域划分,结合造船工艺流程及部门职责进行环境因素的识别。 产品中的环境因素由开发研究所和设计一所进行识别。 721.3 识别环境因素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选择部门涉及的作业过程为调查主线,并考虑各过程中涉及的活动、产品或服务;考虑生命周期观点,以公司能够控制或影响的生命周期阶段为主,包括生命周期阶段,包括原材料获取、设计、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