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制硫酸

工业制硫酸
工业制硫酸

目录

一.硫酸简介................................................................................................. - 1 -

1.1 硫酸的应用 ....................................................................................... - 1 -

1.2 硫酸的发展过程................................................................................. - 1 -

1.2.1 早期的硫酸生产 ........................................................................ - 1 -

1.2.2硝化法的兴衰............................................................................ - 2 -

1.2.3 接触法 .................................................................................... - 2 -

1.2.4 近现代发展.............................................................................. - 3 -

1.2.5硫酸工业简史............................................................................ - 3 -

1.2.6 中国硫酸工业的发展................................................................. - 4 -二.硫酸的工业制备 ....................................................................................... - 4 -

2.1 接触法制硫酸..................................................................................... - 4 -

2.2 SO2气体的制取 .................................................................................. - 7 -

2.4 SO3的吸收转化工序.......................................................................... - 8 -

2.5废渣及废气处理................................................................................ - 10 -

2.5.1硫酸渣.................................................................................... - 10 -

2.5.2硫酸渣处理 ............................................................................. - 11 -

2.5.3尾气中的二氧化硫回收............................................................. - 16 -

一.硫酸简介

1.1 硫酸的应用

硫酸是一种重要的基本化工原料,是化学工业中最重印染、无

机盐要的产品,主要用于制造无机化学肥料,其次作为基础化工原

料用于有色金属的冶炼、石油精炼和石油化工、纺织工业、某些无

机酸和有机酸、橡胶工业、油漆工业以及国防军工、农药医药、制革、炼焦等工业部门,此外还用于钢铁酸洗。合成纤维、涂料、洗

涤剂,制冷剂、饲料添加剂、石油精炼、有色金属冶炼,钢铁、医

药和化学工业等,也都离不开硫酸。硫酸的产量常常被用作衡量一

个国家工业发展水平的标志。

1.2 硫酸的发展过程

1.2.1 早期的硫酸生产

15世纪后半叶,B.瓦伦丁在其著作中,先后提到将绿矾与砂共热,以及将硫磺与硝石混合物焚燃的两种制取硫酸的方法。约1740年,英国人J.沃德首先使用玻璃器皿从事硫酸生产,器皿的容积达300l。在器皿中间歇地焚燃硫磺和硝石的混合物,产生的二氧化硫和氮氧

化物与氧、水反应生成硫酸,此即硝化法制硫酸的先导。

1.2.2硝化法的兴衰

1746年,英国人J.罗巴克在伯明翰建成一座6ft(lft=0.3048m)见方的铅室,这是世界上第一座铅室法生产硫酸的工厂。1805年前后,首次出现在铅室之外设置燃烧炉焚燃硫磺和硝石,使铅室法实

现了连续作业。1827年,著名的法国科学家J.-L.盖-吕萨克建议在铅室之后设置吸硝塔,用铅室产品(65%H2SO4)吸收废气中的氮氧化物。1859年,英国人J.格洛弗又在铅室之前增设脱硝塔,成功地从含硝硫酸中充分脱除氮氧化物,并使出塔的产品浓度达76%

H2SO4。这两项发明的结合,实现了氮氧化物的循环利用,使铅室

法工艺得以基本完善。1911年,奥地利人C.奥普尔在赫鲁绍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套塔式法装置。六个塔的总容积为600m3,日产14t硫酸(以100%H2SO4计)。1923年,H.彼德森在匈牙利马扎罗瓦尔建成一套由一个脱硝塔、两个成酸塔和四个吸硝塔组成的七塔式装置,在酸液循环流程及塔内气液接触方式等方面有所创新,提高了

生产效率。铅室法产品的浓度为 65%H2SO4,塔式法则为76%

H2SO4。在以硫铁矿和冶炼烟气为原料时,产品中还含有多种杂质。40年代起,染料、化纤、有机合成和石油化工等行业对浓硫酸和发烟硫酸的需要量迅速增加,许多工业部门对浓硫酸产品的纯度也提

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而使接触法逐渐在硫酸工业中居于主导地位。1.2.3 接触法

1831年,英国的P.菲利普斯首先发明以二氧化硫和空气混合,并通过装有铂粉或铂丝的炽热瓷管制取三氧化硫的方法。1870年,茜素合成法的成功导致染料工业的兴起,对发烟硫酸的需要量激增,为接触法的发展提供了动力。1875年,德国人E.雅各布在克罗伊茨纳赫建成第一座生产发烟硫酸的接触法装置。他曾以铅室法产品进

行热分解取得二氧化硫、氧和水蒸气的混合物,冷凝除水后的余气通过催化剂层,制成含43%SO3的发烟硫酸。1913年,巴登苯胺纯碱公司发明了添加碱金属盐的钒催化剂,活性较好,不易中毒,且价格较低,在工业应用中显示了优异的成效。从此,性能不断有所改进的钒催化剂相继涌现,并迅速获得广泛应用,终于完全取代了铂及其他催化剂。

1.2.4 近现代发展

近30年的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硫酸工业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世界硫酸产量不断增长(见表)。

世界及部分国家的硫酸产量(Mt,以100%H2SO4 计)

年份世界美国苏联中国日本法国联邦

德国1960 48.70 16.22 5.39 1.33 4.45 2.05 3.17 1970 92.32 26.78 12.06 2.91 6.93 3.68 4.44 1980 43.01 38.24 23.00 7.64 6.78 4.81 4.74

1.2.5硫酸工业简史

现代的硫酸生产技术也有显著的进步。50年代初,联邦德国和美国同时开发成功硫铁矿沸腾焙烧技术。联邦德国的法本拜耳公司于1964年率先实现两次转化工艺的应用,又于1971年建成第一座直径4m的沸腾转化器。1972年,法国的于吉纳-库尔曼公司建造的第一座以硫磺为原料的加压法装置投产,操作压力为500kPa,日产550t(100%H2SO4)。1974年,瑞士的汽巴-嘉基公司为处理含

0.5%~3.0%SO2的低浓度烟气,开发一种改良的塔式法工艺,并于1979年在联邦德国建成一套每小时处理10km3焙烧硫化钼矿烟气(0.8%~1.5%SO2)的工业装置。

1.2.6 中国硫酸工业的发展

1874年,天津机械局淋硝厂建成中国最早的铅室法装置,1876年投产,日产硫酸约2t,用于制造无烟火药。1934年,中国第一座接触法装置在河南巩县兵工厂分厂投产。1949年以前,中国硫酸最高年产量为 180kt(1942)。1983年硫酸产量达8.7Mt(不包括台湾省),仅次于美国、苏联,居世界第三位。1951年,研制成功并大

量生产钒催化剂,此后还陆续开发了几种新品种。1956年,成功地开发了硫铁矿沸腾焙烧技术,并将文氏管洗涤器用于净化作业。1966年,建成了两次转化的工业装置,成为较早应用这项新技术的国家。在热能利用、环境保护、自动控制和装备技术等方面,也取得

了丰硕成果。

二.硫酸的工业制备

2.1 接触法制硫酸

接触法硫酸生产工艺的核心是通过SO2气体与V2O5,催化剂接触,使SO2转化为SO3。根据生产原料的不同,硫酸的生产方法有

以下几种:硫磺制酸、硫铁矿制酸、冶炼烟气制酸和硫酸盐(磷石膏、硫酸亚铁)制酸等类型。在接触法硫酸工艺生产过程中,有三个基本的化学反应和与之相联系的工序:SO2气体的制取;SO2的转化;SO3的吸收。

●造气:造SO2,用燃烧单质硫黄或用O2氧化黄铁矿(FeS2)

●催化氧化:使SO2变成SO3

●吸收:用浓硫酸(不用水,怕发烟)吸收SO3。不能用稀硫酸或

水来吸收,因为当接触时,会形成酸雾,不利吸收,应用98.3%的硫酸吸收,可提高吸收率。

1. 首先说明,化学品的生产和其他工业品的生产有很大不同。化学品并不是使用机床和精密设备生产出来的,而是使用各种管路和反应器生产出来的。其过程有点类似全自动的炒菜熬粥。

硫酸是一个典型的无机大宗化学品。其生产以包含特定元素的廉价物质为原料,经过简单的化学反应得到产品。由于生产规模很大,在工程上有很高的要求。

对于硫酸的生产,原料为含硫物质,包括硫单质、硫化氢、含

硫的金属矿物等。这些物质经过氧化得到二氧化硫,与空气混合后

在催化剂的作用下进一步氧化生成三氧化硫。三氧化硫经过浓硫酸

吸收得到产品。这里最后一步吸收非常有意思,本来按照反应式

(水和三氧化硫生成硫酸)可以使用水来吸收,但是由于水的蒸汽

压太高,用水吸收会产生大量气相物质使吸收效率下降,因此用稀

释过的浓硫酸来吸收。浓硫酸中的少量水与三氧化硫反应将其吸收,吸收后液体中的水含量降低,得到更高浓度的硫酸。产生的硫酸分

成两部分,一部分直接作为原料输出,另一部分再经过稀释,浓度

降低后重新开始下一轮吸收。由此实现了高效、连续的生产。

这个生产过程中重要的反应设备包括:反应器(氧化反应器、

催化氧化反应器、吸收塔)和许多管路、换热器、水泵、储罐、阀

门等。管路、储罐等设备从名字上就可以想象。换热器通常是经过

特殊设计的管路系统。氧化反应器是将硫单质氧化的炉子,作为一

个例子,可以参考沸腾焙烧炉。催化氧化反应器通常为固定床反应器,在筛板上装有固体催化剂物质,上一步得到的气体从上方流经

催化剂并发生反应,从下方排出,可以参考固定床反应器。吸收塔

是一个中空的装置,让气体和液体从两个方向进入并接触,有多种

不同的设计,可以参考吸收塔。由于生产规模很大,这些设备的尺

寸有些能达到数米。

2. 设备的防腐

应该说,任何化工生产所用的设备都存在防腐的问题。一般不

会完全防止设备的腐蚀,但是会估计腐蚀的影响,在不影响生产和

安全的前提下允许腐蚀的发生。要降低腐蚀的速度,可以选择以下

方法:改变操作条件减小腐蚀的反应速率;增加材料的厚度,让表

面腐蚀不影响其功能;选择对腐蚀有更强耐受力的材料。由于这些

方法各有优缺点,所以通常综合使用。对硫酸而言,一般认为铁对

浓硫酸由于钝化作用,会有一定的耐受力,但对发烟硫酸耐受力较弱。在可能的情况下降低温度可以减小腐蚀的程度。在不同的位置

使用不同的材料,如运送硫酸的管道可以选择廉价易得的灰口铸铁,抗腐蚀性能一般,通常可以使用7~15年;冷却装置由于温度较高,

需要更多的措施来防止腐蚀,比如采用保护阳极。此外还有许多其

他的合金材料和非金属材料拥有更高的防腐蚀性能,但通常会增加

成本。工厂在设计时需要综合考虑产量、成本等因素,决定设备所

用的材料及型号。

2.2 SO2气体的制取

1)生产SO2:气体的最简单方法是燃烧熔融硫磺

S+O2→SO2+Q 反应放出的高温位热能用于生产中高压蒸汽

2)SO2的第二个来源是焙烧硫化物矿石产生的烟气(硫铁矿制酸或冶炼烟气制酸)

2FeS2+5O2+?O2→?Fe3O4+4SO2+Q

或FeS2+5O2+?O2→Fe2O3+4SO2+Q

反应放出的高温位热能同样用于生产中高压蒸汽

3)磷石膏(石膏)焦炭还原煅烧反应:2CaSO4+C→

2CaO+2SO2+CO2

4)硫化氢与空气燃烧反应:H2S+?O2→H2O+SO2+Q

硫铁矿制酸硫铁矿在沸腾焙烧炉内通空气燃烧产生SO2气体,经余热锅炉回收热量后,依次通过旋风除尘和电除尘进行干法除尘。随后,炉气再通过洗涤、冷却、除雾等一系列的净化操作进入干燥塔。干燥后的炉气用主鼓风机压送至一转一吸或两转两吸制酸装置

内制取硫酸。

注意:此时气体并不是纯净的,还含有O2、N2、H2O、As和Se

的化合物、矿尘等,必须通过过滤除去矿尘;通过洗气除去As、Se 的化合物。若没有除去这些,就会使催化剂中毒,而导致反应不能

进行。

2.3 SO2的转化

2SO2+O2=2SO3+Q,该反应是接触法硫酸生产工艺的核心,它是一个可逆放热反应,在V2O5催化剂的存在下,高于起燃温度时,

反应得以进行。然而,随着反应的进行,SO3气体温度升高,平衡

向反应式左移,即阻止生成SO2。为了提高SO2转化为的总转化率,必需使经过部分反应的气体通过数段催化剂床层,并且在气体从上

一段床层流向下一段时进行中间冷却。

平衡转化率是温度、压力和原始气体混合物组成的隐函数,在

原料气组成、压力相同时,随着温度的上升,平衡转化率是下降的;平衡转化率值会随压力的升高而增大;在相同的温度、压力条件下,氧的起始含量b越大,平衡转化率越高。

2.4 SO3的吸收转化工序

生成的SO3在填料收塔中被循环的浓硫酸(98.5%)吸收,从气体中除去。反应式 SO3+H2O→H2SO4+Q

二氧化硫分子和氧分子直接反应的速度很慢,甚至在高温下也

难以察觉,这是因为这一气相均相反应的活化能很高的缘故。活化

能是两个分子克服碰撞时的量子力学后斥力和破坏旧的化学键所必

须的最低能量。反应分子中具有等于或大于这一能量的分子称为活

化分子,只有活化分子间的碰撞才有可能发生反应。反应的活化能

越低,活化分子在分子总比例中越高,反应速度越快。相反,活化

能越高,活化分子越少,则反应速度越慢。

在反应压力和反应物浓度一定的情况下,有两个方法来加快反

应速度,一是提高反应温度,增加活化分子数,但随着反应温度的

升高,平衡转化率会快速降低;SO2与O2即使在800℃的温度下,

反应速率仍很低,且此时平衡转化率尚不及20%,完全没有工业意义。二是使用催化剂(或称触媒),使反应物分子先与触媒结合成过

渡性的“表面中间化合物”,然后再分解得到生成物和触媒,达到

降低反应活化能的目的,加快反应速度。故二氧化硫转化成三氧化

硫的反应要实现工业化生产,是在有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进行的。

可以认为,SO2在固体催化剂(触媒)上转化成SO3的过程,可以分以下四步进行:

①触媒表面的活性中心吸附氧分子,使氧分子中原子间的键断裂成为活泼的氧原子;

②触媒表面的活性中心吸附SO2分子;

③被吸附了的SO2和氧原子之间进行电子的重新排列,化合成为SO2分子:SO2+[O]+触媒→SO3.触媒

④SO3分子从触媒表面脱吸下来,进入气相。以上四步中氧的吸附阶段最慢。

触媒解决了平衡转化率和反应速度对温度要求的矛盾,使SO2转化得以实现工业生产。影响触媒特性的主要因素有:所有活性物质的成分、触媒颗粒中活性物质所占的比例、载体的多孔性以及触媒颗粒的形状和大小,为了获取最佳转化条件,对触媒性能的要求如下:.

①高活性,低起燃温度,在原料气中SO2浓度较高的条件下,能得到较高的转化率,即在原料气中SO2浓度一定的条件下,以最少的触媒用量,获取最大的SO3产量;

②机械强度高;

③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抗活性衰退的能力;

④要有一定的自由空间率,能容许一定量的矿尘累积而其阻力不上涨太快。

2.5废渣及废气处理

2.5.1硫酸渣

硫酸渣是化工厂在用硫铁矿制备硫酸时所剩下的焙砂,呈朱红色,粒度细,粉状,物料疏松,吸水量大,无定型结构。黄铁矿经焙烧后,产生二氧化硫气体,经催化剂转换为三氧化硫,吸收后制备硫酸。

而焙烧过程中产生的固体物质即焙砂则成为废弃物,即硫酸渣。

硫酸渣对用该法制酸的化工厂来讲,是废弃物,也是必然产物。目前在全国大量堆存有数千万吨的硫酸渣,每天还源源不断地产出。这些硫酸渣粒度极细,一般均在200目以下,经风一吹,四处飞扬,漫天红砂,不仅造成较严重的环境污染,而且影响附近地区农民的

生活和农作物的生长。所以,在环保意识日益社会化、大众化的今天,如何处理硫酸渣,使其资源化,解决企业的重大环保问题,不

仅非常必要,而且具有重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另外,硫酸渣也是一种可用原料,它的主要成分是三氧化二铁,平均含铁40%左右,有的甚至更高,可作为冶金工业中炼铁的原料。但是,如果直接冶炼,其含铁量低、杂质多,增加了炼铁成本,必

须处理。

废硫酸渣的资源化开发与研究,正日益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与重视。国外对硫铁矿烧渣的利用非常重视,在综合利用方面取得了

很大的成果。日本硫铁矿烧渣的利用率为70%~80%,美国为80%~85%,德国和西班牙几乎为100%。我国硫铁矿烧渣的利用

率较低,还不到50%。所以综合开发利用硫酸渣,已成为学科研究的前沿课题,正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广泛重视。

硫酸渣高温煅烧后废渣怎么处理,硫酸渣洗选技术,磁选工艺

处理欠氧硫酸渣。硫酸渣就是硫铁矿高温煅烧制取硫酸后的废渣,

其成为主要是铁,另外还有硅,钙,铝,铁等元素。对于高铁硫酸

渣最有效的利用价值就是提取铁精粉用于炼铁原料,余渣制砖,目

前我国普遍采用此工艺处理硫酸渣。那么硫酸渣选铁工艺是怎样的?硫酸渣选铁精粉的设备又有哪些呢?

2.5.2硫酸渣处理

作为炼铁的原料,铁含量不低于25%都有提取铁精粉的价值,硫酸渣选铁的工艺与普通磁铁矿的选矿工艺大致相同,但是对于不

同类型的硫酸渣,选铁的工艺和方法也有所不同。硫酸渣大体上分

为三种类型,一是过氧化硫酸渣:是在风料比偏高的条件下形成的,成红棕色,主要铁矿物为赤铁矿;正常硫酸渣:是在风料比适中的

条件下形成的,呈铁黑色,赤铁矿与磁铁矿含量大致相等;欠氧硫

酸渣:是在风料比偏低的条件下形成的,呈铁黑色,主要铁矿物是

磁铁矿,有时含有方铁矿。

对于过氧硫酸渣的处理比较复杂,由于其中的铁矿物为赤铁矿,导磁性非常差,因此需要细磨后进入强磁选机提取铁矿物,此种类

型的硫酸渣选别成分非常高,设备投资也非常大,处理工程和工艺

都非常复杂。

对于正常的硫酸渣,通过普通的磁选方法即可提取铁矿物,由

于其中的赤铁矿与磁铁矿共生,回收磁铁矿的同时大部分的赤铁矿

也可以得到有效的回收,但是铁精粉的品味较难提升,一般只能达

到58%左右。

对于欠氧硫酸渣,从中提取铁精粉的工艺就与磁铁矿选矿的工

艺大致相同,一般需要经过细磨,旋流器分级后再进入磁选流程选铁,铁精粉品位和回收都能达到理想要求,此类硫酸渣是最易回收

的硫酸渣,也是经济价值最高的硫酸渣。

不同类型的硫酸渣选铁工艺都是不同的,采用与之相对应的选

铁工艺和选铁设备才能获得最佳的选铁效果,如果不根据渣型设计

工艺和设备配置,往往会造成铁精粉品味不高或回收率低下的情况。

1.用选矿法处理硫酸渣

硫铁矿是生产硫酸的主要原料,其含硫量有高低之分。硫铁矿经高温焙烧硫化处理后,其烧渣中的组分为铁氧化物、金属硫酸盐、硅酸盐和其他氧化物,还有少量的铜、铅、锌、砷、金和银等有色金属。这些具有经济价值的组分,有些可用选矿的方法进行回收,有的可通过再氯化焙烧回收,有的还可用化学浸取法回收。总之要回收这些有价物质,都需经过选别处理。尤其对于粒度细的硫酸渣,采用重选法回收铁矿物是合理的选择。其流程如下:硫酸渣原矿→水洗搅拌槽→多组联合溜槽→分级→铁精矿。采用这种工艺开发硫酸渣废弃物,技术成熟可靠。如果烧渣中含铁量为59%~60%,通过选别处理后,其铁品

位可达63%以上,可满足氧化球团生产原料的要求。如这种精矿再通过磁选工艺处理,其品位可提高到65%以上,基本能满足金属化球团

的原料要求。对于品位较低的硫酸渣就更需进行选矿处理,使精矿铁品位达到55%以上,以满足烧结对原料的要求。由此可见,用选矿的

方法来处理固体废弃物,其工艺作用不可低估。

2.用硫酸渣精矿生产金属化球团

金属化球团是速程炼钢的精料,它比废钢冶炼周期短,产品质量优,销售价格高,是炼钢厂不可多得的制钢原料。速程炼钢法的成功,是炼钢技术的又一次飞跃。国外较我国起步早,如南非、日本、美国、韩国和澳大利亚等国用高品位的块矿和铁精矿,采用直接还原的方法,生产海绵铁和金属化球团,取代了高炉冶炼,直接作为炼钢的金属原料入炉冶炼优质钢,既节能又省电,取得了非常显著的经济效益。我国虽起步较晚,但速程炼钢的技术早已掌握。因此,用粒度细、品位高的硫酸渣精矿生产金属化球团不存在技术问题,作者已做过专门的试验研究,

取得了金属化率达95.3%的试验结果,与相关资料报道的试验结果相吻合。实际上,球团的金属化率达到80%以上,就能满足电炉炼钢的要求。由此可见,发展金属化球团的空间非常大。其生产工艺流程见图1。

图1 金属化球团生产工艺流程由图1可见,该流程中,还原焙烧设备的选择很关键,因为它是确定生产规模和工艺配置的主要参数。目前较成熟的焙烧设备有回转窑、竖窑、隧道窑等还原焙烧设备。除此之外,生产直接还原铁的设备就更多,这里不一一列举。利用硫酸渣生产金属化球团,只要将硫酸渣选别提纯至TFe65%以上,其成本将比用磁铁精矿低。

3. 用硫酸渣生产氧化球团

铁氧化球团是高炉冶炼的主要原料之一,也是入炉的精料品种。由于球团矿具有铁品位高,强度高,粉末少,氧化亚铁(FeO)低,还原性能好等优点。因此,近几年来球团工业在我国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几乎国内所有钢铁公司都有自己的球团厂。然而,球团生产对原料要求高,要求精矿粒度细(-200目占80%以上),含铁品位高(TFe>63%),且有害

杂质含量少(即S、P、Si含量低)。

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我国南京钢铁公司引进日本年产30万t 的成套设备,用硫酸渣生产球团矿获得成功,从投产到1991年停产共生产球团矿113万t,TFe为52%~55%,S≤0.15%,熟球抗压达到1800N/个球, 这种技术指标是在硫酸渣未经选矿处理的原料条件下

所获得的。当时,南钢引进这套生产工艺,其主要目的是提取硫酸渣中金、银和有色金属,球团则是副产品,故球团矿的TFe含量不高。直到1991年底,由于回收金、银等有色金属的全套生产设备长年受到多

种化学试剂的腐蚀,事故频繁,最终被迫停产,后改为竖炉球团。虽说

南钢用硫酸渣生产球团矿受到其他生产工艺的制约而未能继续生产,但可以肯定的是,在国内,南钢开创了用硫酸渣生产球团矿的先河。但令人费解的是,时至今日,国内竟无一家中大型球团厂利用硫酸渣生产球团矿。究其原因,一是硫酸厂的规模都不大,且分散;二是硫酸渣的

铁品位在60%以下,Si和S的含量高;三是硫酸厂没有配套选矿处理

工艺将其进行选别提纯;四是硫酸渣精矿的成球性、焙烧和冶金性能还有待深入研究。上述四个方面可能是阻碍硫酸渣作为球团生产原

料的瓶颈。为此,作者近期对硫酸渣的成球和焙烧性能作了专门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利用湖北黄麦岭已选硫酸渣精矿(TFe63.58%,粒度-200目占75.9%)进行试验,结果发现这种物料较疏松,吸水量大,成球水分为21.4%;随着添加剂用量的增加,其生球强度提高,生球落下强

度由无添加剂的4次/个球提高到10.7次/个球;生球的爆裂温度可

达到700~750℃;球团的焙烧温度为1280~1300℃,其抗压强度达2284~2687N/个球;球团的焙烧脱S率可达到93%。由此可见,已

选硫酸渣精矿作为氧化球团的生产原料,不存在技术障碍,完全可以生产出优质的球团矿满足高炉冶炼要求。

4. 硫酸渣精矿用于烧结

众所周知,烧结对原料的要求没有球团严格,一般情况下,烧结要

求TFe≥58%,粒度均一,S、P、Si含量低即可。有些未经选别的硫酸渣,其TFe已达到55%~60%,理应说作为烧结的原料不存在什么问题,但烧结厂就是不愿多用或根本不用,只有缺少铁矿资源的小烧结厂和个体户土烧使用一部分。其原因是,这种原料粒度细,烧结配量多,

会影响烧结料层透气性;同时其杂质含量高,一般SiO2为7%~10%,S为1.2%~2.5%,P为0.03%~0.06%,影响烧结质量。另一方面,随着高炉冶炼技术的提高,炼铁厂对烧结矿的质量要求更严格,要

求烧结厂实施高铁低硅烧结,将烧结矿的铁品位提高到61%左右,

SiO2降到4.5%以下。这一来,硫酸渣不经选矿处理提纯,就不可能有市场。在这种情况下,要想更大规模的开发硫酸渣资源,其出路是大型硫酸厂必须配套选矿工艺,如果能把硫酸渣中的铁提纯到63%~65%以上,SiO2降至6%以下,S为0.25%以下,可以预见,冶金工业原料市

场就会向硫酸渣精矿敞开大门。到那时,生产硫酸的工厂必将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5. 展望

硫酸渣的开发利用范围很广,它涉及到化工、冶金、建材、印染涂料和陶瓷工业等诸多领域和行业,又关系到我国工业可持续发展的问题。随着我国已加入WTO组织,硫酸渣的开发利用必将成为我国环境保

护领域、化学工业领域以及社会发展的重大课题。因此开展这一领

域的理论和技术研究工作,不仅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也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只要各行各业引起重视,国家给予扶持,磷化公司采取

联合行动,在国家科研部门和高校专家教授的指导下,合理开发利用硫酸渣指日可待。

2.5.3尾气中的二氧化硫回收

从吸收塔上部导出的没有起反应的氧气和少量二氧化硫以及不起反应的氮气等气体工业上称尾气,用尾气中含少量二氧化硫放空气中会造成大气污染,尾气中二氧化硫回收常采用氨吸收法:

SO2+2NH3+H2O =====(NH4)2SO3

(NH4)2SO3+SO2+H2O ===== 2NH4HSO3

当吸收液中亚硫酸氢铵达一定浓度后再跟93%的硫酸反应放出二氧化硫气体。放出的二氧化硫可用于制液体二氧化硫,硫酸铵可制成肥料。

(1)先用98%的浓硫酸(循环酸)进入干燥塔,干燥进入生产系统需要的空气。吸收空气后的循环酸浓度93%。

(2)将93%的稀硫酸泵入吸收塔(塔高根据生产规模大慨在10米高左右,内衬拉西环)吸收SO3后硫酸浓度98%(成品酸),经换热后大部份进入成品储罐,少部份进入循环酸泵槽。

(4)98%硫酸比重1.84:;扬程在40米左右的单级普通离心泵就可以将硫酸泵入吸收塔。

硫酸工业转化工艺

硫酸工业转化工艺 硫酸生产过程中转化是核心,转化率高,硫的利用率高,环境污染小;反之不仅硫的损失大,而且会给环境造成危害。转化率的高低与转化过程所选择的转化流程有关,不同的转化流程,可能达到的最终转化率不同,硫的利用率及尾气中有害气体的含量不同。 转化流程选择的主要依据是生产中所采用的催化剂、进转化器的二氧化硫浓度及氧硫比、要求的总转化率等。转化流程可分为“一转一吸”“两转两吸”和两大类。 1、“一转一吸”流程。“一转一吸”流程亦为一次转化一次吸收工艺。由于受催化剂用量及平衡转化率的限制,该工艺可能达到的最终转化率为97 %~98 % ,显然此转化率下,硫的利用率不够高,尾气中二氧化硫的含量远远超过排放标准,需进行尾气回收。目前国内只有部分采用低浓度冶炼烟气制酸( 入转化工序二氧化硫浓度低于 6 %) 的企业采用此流程。由于用碱性物质回收尾气产生的亚硫酸盐销路有限、用氨—酸法回收尾气副产品硫铵母液运输不便及销售困难,一些企业计划将“一转一吸”改为“两转两吸”从而使尾气直接达标排放。 2“两转两吸”流程按环保要求,除了有条件采用尾气回收工艺及气体浓度较低且规模较小的装置以外,一般硫酸装置都应采用“两转两吸”的转化流程。“两转两吸”流程为两次转化两次吸收工艺,可能达到的最终转化率大于99.5 % 。该工艺的总转化率受第一次转化率和第二转化率的制约。第一次转化常用两段或三段催化剂床层来完成,其中第一段的转化率受出口温度的限制,若第一次转化采用两段,则仅是第二段来保证第一次转化率;若第一次转化采用三段,则是以第二、第三段两段保证第一次的转化率。随着要求的总转化率的提高,对第一次转化率的要求亦在提高。对第二次转化有用一段和两段催化剂床层之分。若用一段,该段催化剂床层既要兼顾反应速率又要兼顾第二次转化率是难于两全的;若采用两段,则以前一段满足反应速率,以后一段满足转化率,这可使第二次转化率提高3 %左右,且对第一次转化率的波动有一定的承受能力。该第一、二次转化所采用段数的组合可有“2 + 1”三段转化、“2 + 2”、“3 + 1”四段转化和“3 + 2”五段转化流程。“3 + 1”与“2 + 2”组合方式相比,前者由于经过三段转化后进行中间吸收,在吸收塔中将有更多三氧化硫从系统中移走,

三酸两碱工业制法【仅供参考】

一.硫酸 1.制取二氧化硫(沸腾炉) 燃烧硫或高温处理黄铁矿,制取二氧化硫 S+O2═点燃═SO2 4FeS2+11O2═高温═8SO2+2Fe2O3 2.接触氧化为三氧化硫(接触室) 2SO2+O2═2SO3(用五氧化二钒做催化剂该反应为可逆反应) 3.用98.3%硫酸吸收 SO3+H2SO4═H2S2O7(焦硫酸) 4.加水(吸收塔) H2S2O7+H2O═2H2SO4 主要方程式4FeS2+11O2=2Fe2O3+8SO2 2SO2+O2=2SO3 SO3+H2O=H2SO4 环境污染so2的废气排放导致酸雨 注意事项:在接触氧化阶段,SO2在一定温度(400~500℃)和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被空气中的O2氧化为SO3。由于在常压下SO2转化为 SO3的转化率已经很高,而且催化剂要求较高的反应温度,所 以一般不采用高压、低温的反应条件。 在三氧化硫的吸收阶段,反应的本质是SO3与H2O化合生成 H2SO4。但由于用H2O吸收SO3会形成不利于吸收的酸雾, 所以工业上用98.3%的硫酸来吸收SO3,然后再稀释成所需浓 度的硫酸。 在制硫酸是,矿石需要粉碎:空气足量:沸腾炉出来的SO2需 经过除尘、洗涤、干燥等:接触式在工作过程中,利用热交换 器原理。 尾气处理:一般采用氨水吸收法。 二.硝酸 原理主要方程式 氨氧化法制硝酸,

工业制法原料:NH3 ,水,空气. 主要反应为:4NH3 + 5O2 =催化剂+强热= 4NO + 6H2O [氧化炉中];反应条件:800度高温,催化剂铂铑合金作用下) 2NO + O2 = 2NO2 [冷却器中]; 3NO2 + H2O = 2HNO3 + NO [吸收塔]; 4NO2 + O2 + 2H2O == 4HNO3 [吸收塔]。 三盐酸 原理主要方程 工业上生产盐酸的主要方法是使氯气跟氢气直接化合, 然后用水吸收生成的氯化氢气体。氯化氢是在合成塔里合成的。 H2+Cl2=2HCl(反应条件:点燃) 然后用水吸收 在合成塔内完成 环境污染 在氯气和氢气的反应过程中,有毒的氯气被过量的氢气所包围,使氯气得到充分反应,防止了对空气的污染。在生产上,往往采取使另一种原料过量的方法使有害的、价格较昂贵的原料充分反应 四纯碱制法 原理主要方程式 侯氏制碱法又名联合制碱法 (1)NH3+H2O+CO2=NH4HCO3 (2)NH4HCO3+NaCl=NH4Cl+NaHCO3↓ (3)2NaHCO3(加热)=Na2CO3+H2O+CO2↑ 即:①NaCl(饱和)+NH3+H2O+CO2=NH4Cl+NaHCO3↓ ②2NaHCO3(加热)=Na2CO3+H2O+CO2 五烧碱制法 原理主要方程式 (1)过滤海水 (2)加入过量氢氧化钠,去除钙、镁离子,过滤 Ca2++2OH-==== Ca(OH)2↓(Ca(OH)2微溶,可出现浑浊现象) Mg2++2OH-==== Mg(OH)2↓ (3)利用反渗透膜法生产技术出去盐水中的SO4 2- (4)加入过量碳酸钠,去除钙离子、过量钡离子,过滤 Ca2++ CO32-==== CaCO3↓ Ba2++ CO32-==== BaCO3↓ (5)加入适量盐酸,去除过量碳酸根离子 2H+ +CO32-==== CO2↑ + H2O

硫酸生产方法

以硫铁矿为原料的接触法硫酸生产工艺 董子玉 1.概述 (1)硫酸的用途和产品规格 硫酸是重要的化工产品,用途十分广泛。工业硫酸是指SQ与H20以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化 合物,分为稀硫酸(H2SQ含量65%和75%)浓硫酸(H2SO含量92.5 %和98%和发烟硫酸(游离S03 含量20%)。 (2)硫酸生产的原料 生产硫酸的原料主要有硫磺、硫铁矿、硫酸盐及含硫工业废物。硫磺是理想原料(含硫99.5%),原料纯,流程简单、投资少、成本低。 硫铁矿是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生产硫酸的主要原料。分有普通硫铁矿、浮选硫铁矿和含 煤硫铁矿。硫酸盐有石膏(CaSQ)芒硝(N82SQ)和明矶石[KA13(QH)6(SQ4)2]等,这些原料生产硫酸,还可生产其它产品。 含硫废物指冶金厂、石油炼制副产气及低品位燃料燃烧废气中的SQ,炼焦的焦炉气和 合成氨厂半水煤气中的HS,及金属加工的酸洗液、炼厂的废酸与废渣。 (3)硫酸生产的方法 接触法制硫酸基本反应 (1)S0 2的制取将硫铁矿焙烧,制取S02 2.二氧化硫炉气的制造

(1) 硫铁矿的预处理 块状硫铁矿和含煤硫铁矿需破碎和筛分。大矿石破碎至35-45m m以下,再细碎,使碎粒小于3-6mm送入料仓或焙烧炉。 (2) 硫铁矿的焙烧 焙烧操作条件 a .温度焙烧温度控制在850—950r0 b .矿粒度 c .氧浓度氧浓度过高,生成的SO2在Fe2O3的催化作用下变为SO3生成的酸雾多,加重净化负荷。 焙烧设备焙烧是在焙烧炉中进行。焙烧炉有块矿炉、机械炉、沸腾炉等几种型式,我国广泛使用沸腾炉。 (3) 炉气净化 ①净化的目的和指标 工艺流程不同,净化指标有所差别,我国规定的标准(mg?m-3)如下: 水分V 100;尘V 2;砷V 5;氟V 10;酸雾:一级降雾v 35, 二级电降雾v 5。 ②净化原理及设备 根据炉气中杂质的种类和特点,可用U形管除尘、旋风降尘、水洗(或酸洗)、电除尘、

硫酸生产工艺流程知识分享

硫酸生产工艺流程简述 本项目采用以硫铁矿为原料的接触法硫酸生产工艺。它的主要工序包括硫铁矿的焙烧、炉气的净化、气体的干燥、二氧化硫的转化和三氧化硫的吸收。基本工艺流程图如下: 1-沸腾焙烧炉;2-空气鼓风机;3-废热锅炉;4-旋风除尘器;5-文氏管;6-泡沫塔;7-电除雾器;8-干燥塔;9-循环槽及酸泵;10-酸冷却器;11-二氧化硫鼓风机;12,13,15,16-气体换热器;14-转化器;17-中间吸收塔;18-最终吸收塔;19-循环槽及酸泵;20-酸冷却器 经过破碎和筛分的硫铁矿或经过干燥的硫铁矿,送入沸腾焙烧炉l下部的沸腾床内,与经空气鼓风机2从炉底送人的空气进行焙烧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硫炉气从沸腾炉顶部排出,进入废热锅炉3。矿渣则从沸腾床经炉下部的排渣口排除。

炉气在废热锅炉内冷却到约3500C,用以生产3.82Mpa、450摄氏度的过热蒸汽。主要的蒸汽蒸发管束设在废热锅炉内。装设在焙烧炉沸腾床内的冷却管也作为废热锅炉热力系统的一部分,与锅炉的汽包连接,用以回收部分焙烧反应热。 从废热锅炉出来的炉气,还含有相当数量的矿尘,经旋风除尘器4初步除尘后,进入净化系统。废热锅炉、旋风除尘器除下的矿尘,与沸腾焙烧炉排出的矿渣一起送往堆渣场,等待进一步处理或出售。净化系统包括文氏管5、泡沫塔6和电除雾器7。文氏管对炉气进行除尘和降温,炉气经文氏管后,其中绝大部分矿尘被除去。泡沫塔对炉气进一步除尘、降温。在文氏管和泡沫塔中,炉气中所含的微量三氧化硫,从硫酸蒸汽形态转变成酸雾;砷、硒和其他一些金属的氧化物则成为固态粒子,从气相中分离出来;它们一部分与炉气中残存的微量矿尘一起被洗涤除去,另一部分随气体进入电除雾器,在高压静电作用下被清除干净。 通常,控制出净化系统的炉气温度在400C以下,以保证干燥-吸收系统的水平衡。 净化系统中排出的高含尘的稀酸送入污水处理系统,经CN 过滤器处理后抽回系统循环使用。 经过净化的气体,在干燥塔8中被循环淋洒的浓硫酸干燥。干燥酸的浓度一般维持在93%左右。由于在气体被浓硫酸干燥的过程中放出大量热量,所以在干燥塔硫酸循环系统中设有酸冷却器10,用冷却水把热量移走,为了减少气体夹带硫酸雾沫对

硫酸锰工艺流程样本

硫酸锰工艺流程 锰的用途非常广泛, 农业上是重要的微量元素; 畜牧和饲养行业中, 亦常在饲料中加入适量硫酸锰。硫酸锰也广泛用于医药、食品、农药、造纸、催化剂行业,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 其用量和应用领域会不断扩大。硫酸锰作为基础锰盐, 只有含一个结晶水的硫酸锰物性比较稳定。除试剂级和有特殊要求的含有4-5个结晶水的产品外, 几乎所有工厂生产的都是含一个结晶水的产品。随着高品位锰资源的日趋枯竭, 传统蒸发浓缩的生产工艺已难以满足硫酸锰产品的生产需要。因此, 研究、开发和应用硫酸锰生产新工艺, 尤显必要。 1 试验部分 1.1 原材料 软锰矿、黝锰矿、菱锰矿及黄铁矿的化学分析及矿粉粒度见表1和表2。钛白工业废酸: ρ(H2SO4)=168g/L, ρ(FeSO4)=118g/L。浓硫酸: w(H2SO4)=96%。 表1 软锰矿、黝锰矿、菱锰矿化学分析结 果 % 矿种类

w(Fe) w(Ca) w(CaO) w(Mg) w(MgO) w(Al2O3) 广西桂平软锰矿 19.25 10.38 0.16 — 0.19 — 11.88 广西灵山太平黝锰矿 19.66

— 0.084 — 0.029 1.21 广西大新菱锰矿 19.21 6.21 — 5.3 — 1.91 2.45 矿种类

w(Na2O) w(SiO2) w(SiO2) w(<150μm粒子) 广西桂平软锰矿 0.79 0.29 22.12 42.35 ≥97 广西灵山太平黝锰矿 0.08 0.011 63.26 — ≥97

广西大新菱锰矿 — — — — ≥97 注: 1)广西桂平软锰矿物相分析结果: w(MnO2)=30.02%, w(Mn2O3)=2.25%, w(MnCO3)=0.88%; 2)广西灵山太平黝锰矿物相分析结果: w(MnO2)=29.5%, w(Mn2O3)=3.01%, w(MnCO3)=0.5%; 3)广西大新菱锰矿: w(MnCO3)=39.58%。 表2 广西德保黄铁矿化学分析结果 % 组分 Fe S Zn CaO MgO

硫酸的工业制法

硫酸的工业制法 硫酸 硫酸盐 一、硫酸的工业制法——接触法 2、尾气的吸收,可用氨水吸收 2NH 3 + H 2O + SO 2 = (NH 4)2SO 3 NH 3 + H 2O + SO 2 = NH 4HSO 3 将生成物用稀硫酸处理后,可制得化肥(NH 4)2SO 4,并回收了SO 2。 3、生产简要流程 4、有关物质纯度、转化率、产率的计算 物质的纯度 不纯物中所含纯物质的质量 不纯物质的总质量 100% 5、多步递进反应的关系式计算法 遇有多步递进反应(即前一步反应的产物就是后一步反应的反应物)的计算时,可用关系式法一步求解。此种方法的关键,是根据各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找出起始原料与最终产物之间的物质的量之比,列出相应的关系式,然后按常规方法求解。 二、浓硫酸的特性 硫酸的化学性质跟它的浓度有密切的关系。稀硫酸具有酸类的通性(H +的性质),而浓硫酸中存在大量未电离的硫酸分子,因而浓硫酸除具有酸类的通性外,还具有吸水性、脱水性和强氧化性等特性。 1、浓硫酸的吸水性。 浓硫酸具有吸收附着在物质表面或内部的湿存水和吸收结晶水的性能。其原因是硫酸分子极易与水分子化合成一系列稳定的水合物:H 2SO 4·nH 2O (n = 1,2,4,6,8)。同时放出大量的热。这些水合物很稳定。利用浓H 2SO 4的吸水性,可以做干燥剂。浓H 2SO 4能干燥

H 2、O 2、CO 等中性气体,也能干燥SO 2、Cl 2、CO 2、HCl 、HF 等酸性气体;但不能干燥NH 3等碱性气体,也不能干燥HBr 、HI 、H 2S 等有强还原性的气体。 2、浓硫酸的脱水性。 浓硫酸能把纸张、木材、蔗糖等有机物中的氢、氧元素,按水分子里的氢、氧原子个数比(2∶ 1)脱出,使其碳化。如: C 12H 22O 11 浓 H SO 24?→??? 12C + 11H 2O 蔗糖 3、浓硫酸的氧化性。 硫酸分子中S 6 +有较强的得电子能力,故浓硫酸有较强的氧化性,加热时其氧化性增强。 (1)与金属的反应:在加热的条件下,绝大部分金属(除Pt 、Au 外)能被浓H 2SO 4氧化到高价态,同时H 2SO 4被还原成SO 2(一般情况下),反应中没有氢气生成。 Cu + 2H 2SO 4 (浓) CuSO 4 + SO 2 ↑ + 2H 2O Hg + 2H 2SO 4 (浓) HgSO 4 + SO 2 ↑ + 2H 2O Zn + 2H 2SO 4 (浓) ZnSO 4 + SO 2 ↑ + 2H 2O (2)常温时浓H 2SO 4使铁、铝钝化。加热时铁、铝可与浓硫酸剧烈反应。 2Fe + 6H 2SO 4 (浓) Fe 2 (SO 4)3 + 3SO 2 ↑ + 6H 2O 2Al + 6H 2SO 4 (浓) Al 2(SO 4)3 + 3SO 2 ↑ + 6H 2O (3)与非金属的反应 C + 2H 2SO 4 ( 浓) 2SO 2 ↑ + CO 2 ↑+ 2H 2O S + 2H 2SO 4 (浓) 3SO 2 ↑ + 2H 2O 2P + 5H 2SO 4(浓) 2H 3PO 4 + 5SO 2 ↑ + 2H 2O (4)与具有还原性的化合物反应 H 2S + H 2SO 4 (浓) = S + SO 2 ↑ + 2H 2O 2HBr + H 2SO 4 (浓) = Br 2 ↑ + SO 2 ↑ + 2H 2O 8HI + H 2SO 4(浓) = 4I 2 + H 2S ↑ + 4H 2O 5、硫酸的性质与作用的联系。 (1)硫酸的酸性实际上就是硫酸中H +的性质 Zn + H 2SO 4 (稀) = ZnSO 4 + H 2 ↑ CuO + H 2SO 4 = CuSO 4 + H 2O 2NaOH + H 2SO 4 = Na 2SO 4 + H 2O (2)硫酸可与弱酸盐反应,表现出硫酸的强酸性。 FeS + H 2SO 4 (稀) = FeSO 4 + H 2S ↑

硫磺为原料制硫酸工艺流程

硫磺为原料生产硫酸 工艺 设计人:赵东波 学号:10074120 原料:硫磺 完成时间:2012年4月

一.硫磺制硫酸工艺 以硫磺为原料制硫酸,其炉气无需净化,经适当降温后便可进入转化工段,转化后经吸收即可成酸。该流程无废渣、污水排出,流程简单,成本低。 二.硫磺制酸工艺流程 以硫磺制酸工艺流程主要有:原料预处理、熔硫、焚硫及转化、干燥及成品。 硫磺制酸工艺流程说明 (1)原料工段 固体硫磺由火车运至硫磺仓库,采用人工上料方式,通过一大倾角胶带式输送机将硫磺输送至快速熔硫槽加料口处。 (2)熔硫工段 来自原料工段的固体散装硫磺由胶带输送机送入快速熔硫槽内熔化,经熔化后的熔融液硫自溢流口自流至过滤槽中,由过滤泵送入带助滤剂预涂层的液硫过滤器内过滤后流入液硫中间槽内,再由液硫输送泵输送到液硫贮罐内,液硫由液硫贮罐经精硫泵(屏蔽泵)送到焚硫转化工段的焚硫炉内燃烧。快速熔硫槽、助滤槽、液硫贮罐、精硫槽等内均设有蒸汽加热管,用0.5~0.6MPa蒸汽间接加热,使硫磺保持熔融状态。助滤槽内设有助滤泵将助滤剂硅藻土预涂到液硫过滤器上。 (3)焚硫及转化工段 液硫由精硫泵加压经磺枪机械雾化而喷入焚硫炉焚烧,硫磺燃烧所需的空气经空气过滤器过滤后,再经空气鼓风机加压、干燥塔干燥后送入焚硫炉。 (4)干吸及成品工段 空气鼓风机设在干燥塔上游,即硫磺焚烧及转化所需空气经过滤器过滤、鼓风机加压后进入干燥塔塔底,用98%硫酸吸收掉空气中的水分使出塔干燥空气中水分0.1g/Nm3,经塔顶除雾器除去酸雾后的干燥空气进入焚硫炉。从干燥塔出来的浓度约97.8%的硫酸流入干吸塔循环槽中,与来自第一吸收塔的吸收酸混合后,经干燥塔酸循环泵加压后送入干燥塔酸冷却器中,经冷却至约70℃后送到塔顶进行喷淋。 由转化器第三段出口的气体经冷热换热器和省煤器II回收热量、温度降为172℃后一部分进入第一吸收塔塔底,塔顶用来温度75℃、浓度为98.0%的硫酸喷淋,吸收气体中SO3后的酸自塔底流出进入干吸塔循环槽中,与来自干燥塔的干燥酸进行混合并用工艺水调节循环酸浓度至98%后,再由一吸塔酸循环泵依次送入一吸塔酸冷却器冷却后,送至一吸塔塔顶进行喷淋。另一部分一次转化气进入烟酸塔。塔内用104.5%发烟硫酸进行喷淋,吸收转化器中的SO3后,由塔底流入发烟酸循环槽,通过来自一吸塔酸冷却器出口的98%硫酸调节浓度为104.5%,然后经烟酸塔循环泵送入烟酸塔酸冷却器,冷却后的发烟酸一部分作为产品送至成品工段,另一部分送入烟酸塔塔顶进行喷淋。吸收后的炉气与另一部分气体混合后再进入第一吸收塔。 由转化器四段出来的二次转化气经低温过热器/省煤器I换热降温后进入第二吸收塔塔底。该塔用温度为75℃,浓度为98%的硫酸喷淋,吸收SO3后的硫酸自塔底流入吸收塔循环槽。而后经二吸塔酸循环泵加压,并经二吸塔酸冷却器冷却后进入第二吸收塔喷淋。 98%成品硫酸由干燥酸循环泵出口引出,再经成品酸冷却器冷却至40℃后进入成品酸贮罐。 三.尾气处理 目前,处理硫酸装置尾气(低浓度SO2烟气)的方法较多,有氨法、钙法、钠碱法、氧化锌法等。 氨法脱硫是根据氨与SO2、水反应生成脱硫产物的基本机理进行的,氨是一种良好的碱

3.1硫酸工业制备

第一节接触法制硫酸 ●教学目标 1.了解接触法制硫酸的化学原理、原料、生产流程和典型设备。 2.通过二氧化硫接触氧化条件的讨论,复习巩固关于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知识,训练学生应用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反应原理 1.S+O2===SO2 3.SO3+H2O===H2SO4 现阶段我国硫酸的生产原料以黄铁矿(主要成分为FeS2)为主,部分工厂用有色金属冶炼厂的烟气、矿产硫黄或从石油、天然气脱硫获得硫黄作原料。 4FeS2+11O2 高温 =====2Fe2O3+8SO2 如以石膏为原料的第一步反应就是:2CaSO4+C ? ====2CaO+2SO2↑+CO2 二、工业制硫酸的生产流程。 工业上制硫酸主要经过以下几个途径: 1、以黄铁矿为原料制取SO2的设备叫沸腾炉。 沸腾炉示意图 矿石粉碎成细小的矿粒,是为了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通入强大的空气流为使矿粒燃烧得更充分,从而提高原料的利用率。 [设问]黄铁矿经过充分燃烧,以燃烧炉里出来的气体叫做“炉气”。但这种炉气往往不能直接用于制取SO3,这是为什么呢? 这是因为炉气中常含有很多杂质,如N2,水蒸气,还有砷、硒的化合物及矿尘等。这些杂质有些是对生产不利的,如砷硒的化合物、矿尘能够使下一步氧化时的催化剂中毒,水蒸气对设备也有不良影响,因此炉气必须经过净化、干燥处理。

问题:1.N2对硫酸生产没有用处,为什么不除去? 2.工业生产上为什么要控制条件使SO2、O2处于上述比例呢? [答案]1.N2对硫酸的生产没有用处,但也没有不利之处,若要除去,势必会增加生产成本,从综合经济效益分析没有除去的必要。 2.这样的比例是增大反应物中廉价的氧气的浓度,而提高另一种反应物二氧化硫的转化率,从而有利于SO2的进一步氧化。 三、生产设备及工艺流程 2.接触室 根据化学反应原理,二氧化硫的氧化是在催化剂存在条件下进行的,目前工业生产上采用的是钒催化剂。二氧化硫同氧气在钒催化剂表面上与其接触时发生反应,所以,工业上将这种生产硫酸的方法叫做接触法制硫酸。 二氧化硫发生催化氧化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提问]SO2的接触氧化在什么条件下反应可提高SO2的转化率? SO2的氧化为一可逆反应。根据勒夏特列原理,加压、降温有利于SO2转化率的提高。 实际生产中反应条件:常压下400℃~500℃。为什么?? 二氧化硫在接触室里是如何氧化成三氧化硫的呢? 经过净化、干燥的炉气,通过接触室中部的热交换器被预热到400℃~500℃,通过上层催化剂被第一次氧化,因为二氧化硫的催化氧化是放热反应,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环境的温度会不断升高,这不利于三氧化硫的生成。接触室中部安装的热交换器正是把反应生成的热传递给接触室里需要预热的炉气,同时降低反应后生成气体的温度,使之通过下层催化剂被第二次氧化。这是提高可逆反应转化率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 3.吸收塔 二氧化硫在接触室里经过催化氧化后得到的气体含三氧化硫一般不超过10%,其余为N2、O2及少量二氧化硫气体。这时进入硫酸生产的第三阶段,即成酸阶段。其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SO3(g)+H2O(l)===H2SO4(l);ΔH=-130.3 kJ/mol 从反应原理上看,硫酸是由三氧化硫跟水化合制得的。事实上,工业上却是用98.3%的浓H2SO4来吸收SO3的,为什么要这样操作呢?

制作硫酸的工艺流程

二、工艺流程说明 本生产装置为50kt/ a硫铁矿制酸,封闭酸洗净化,(3+2)二次转化二次吸收。硫铁矿经原料工段、焙烧工段、净化工段、转化工段、干吸工段等工序,其工艺流程详尽介绍如下: (一)原料岗位 在原料厂房内,经料斗至1#皮带入破碎机后经2#皮带至筛分,筛分后经3#皮带至大倾角皮带再至供料皮带进入沸腾炉料斗,料再由沸腾大炉料斗喂入沸腾炉。 (二)焙烧岗位 硫铁矿在沸腾炉内与空气鼓风机鼓入的空气在进行沸腾焙烧,焙烧出的高温炉气含SO2在12-13%,由炉顶侧向引出,沸腾层温度控制在800-850℃,经炉气冷却器冷却,沉降部分粉尘后再进入旋风除尘器进行除尘,同时SO2炉气降温至350℃左右再进入电除尘器进行除尘。 (三)电除尘器 来自焙烧工段的炉气,炉气温度约在350℃左右,含尘量约在30g/NM3,进入电除尘器,炉气中的微小尘粒受电场力的作用,经电离、荷电分别向阴极,阳极移动,并沉积于放电极线上和集尘极板上,通过振打,掉落至集灰斗,由溢流螺旋排灰机排出,炉气净化到含尘0.2g/NM3。进入净化工段。 (四)净化工段 净化采用内喷文氏管——泡沫塔——间冷器——电除雾器封闭稀酸洗净化流程。 来自电除尘器的炉气,炉气温度约在300℃左右,含尘量约在0.2g/NM3,首先进入内喷文氏管,炉气在喉管内以50米/秒气速冲击送入稀酸,使稀酸雾化,气体与液体充分接触,炉气温度降到65℃左右,炉气中大部分灰尘、砷、氟等杂质被除去。经增湿后的炉气进入泡沫塔进一步洗涤、冷却,炉气温度降至50℃左右,进入间冷器。炉气在间冷器内与水间接冷却,换热使炉气温度降至35℃以下,炉气中的热量绝大部分在此设备移出系统。进入电除雾器进一步除去残余的灰尘和酸雾,使炉气中酸雾<0.03g/NM3,砷<1.0mg/NM3,氟<3.0mg/NM3,净化后的炉气进入干燥塔。 由内喷文氏管流出的洗涤稀酸,温度60-65℃进入斜管沉降器,进行固液分离,清液回循环槽,斜管沉降器底部定期排出的酸泥及少量稀酸流至中和槽用石灰中和处理。 出泡沫塔的稀酸经脱气塔,回循环槽,循环使用。间冷器循环酸泵,根据间冷器降温情况间断启用。 因炉气带走的水份及排出的少量稀酸,所以净化工序应相应的补充水量,以保持净化系统的水平衡。(五)转化工段 转化采用(3+2)式,ⅢⅠ-ⅤⅣⅡ换热流程。从净化岗位经干燥塔,干燥塔除沫器的SO2炉气进入转化工段SO2风机,依次进入Ⅲa,Ⅲb,I换热器管间换热升温,再进入电炉,到转化器一段催化剂层进行反应,控制一段进口温度在415-420℃,反应后SO2、SO3高温炉气进入第I换热器管内与来自第Ⅲb的换热器管间的SO2炉气换热降温,控制二次进口炉气温度为455-460℃之间,入二段催化剂层进行反应,反应后的SO2,SO3转化气进入Ⅱ换热器管内与来自Ⅳb换热器管间二次转化炉气进行换热,降温,控制三段进口炉气温度在435-440℃之间,进转化器三段催化剂层进行反应。反应后SO2,SO3转化气经第Ⅲb,Ⅲa换热器管内与管外来自SO2风机出口炉气进行换热,降温至160℃左右进入第一吸收塔进行吸收。吸收SO3后的炉气经一吸塔金属丝网除沫器,依次进入Ⅴa,ⅤbⅣ换热器,进入Ⅱ换热器管间换热升温,再进入二转电炉,到转化器第四段催化剂层进行反应,控制四段进口温度415-420℃,反应后的SO3炉气进入第Ⅳ换

硫酸硫酸盐和硫酸的工业制法

硫酸 硫酸盐和硫酸的工业制法 一、硫酸的工业制法——接触法 22、尾气的吸收,可用氨水吸收 2NH 3 + H 2O + SO 2 = (NH 4)2SO 3 NH 3 + H 2O + SO 2 = NH 4HSO 3 将生成物用稀硫酸处理后,可制得化肥(NH 4)2SO 4,并回收了SO 2。 3、生产简要流程 4、有关物质纯度、转化率、产率的计算 物质的纯度 不纯物中所含纯物质的质量 不纯物质的总质量 ?100% 5、多步递进反应的关系式计算法 遇有多步递进反应(即前一步反应的产物就是后一步反应的反应物)的计算时,可用关系式法一步求解。此种方法的关键,是根据各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找出起始原料与最终产物之间的物质的量之比,列出相应的关系式,然后按常规方法求解。 二、浓硫酸的特性 硫酸的化学性质跟它的浓度有密切的关系。稀硫酸具有酸类的通性(H +的性质),而浓硫酸中存在大量未电离的硫酸分子,因而浓硫酸除具有酸类的通性外,还具有吸水性、脱水性和强氧化性等特性。 1、浓硫酸的吸水性 浓硫酸具有吸收附着在物质表面或内部的湿存水和吸收结晶水的性能。其原因是硫酸分子极易与水分子化合成一系列稳定的水合物:H 2SO 4·nH 2O (n = 1,2,4,6,8)。同时放出大量的热。这些水合物很稳定。利用浓H 2SO 4的吸水性,可以做干燥剂。浓H 2SO 4能干燥H 2、O 2、CO 等中性气体,也能干燥SO 2、Cl 2、CO 2、HCl 、HF 等酸性气体;但不能干燥NH 3等碱性气体,也不能干燥HBr 、HI 、H 2S 等有强还原性的气体。 2、浓硫酸的脱水性 浓硫酸能把纸张、木材、蔗糖等有机物中的氢、氧元素,按水分子里的氢、氧原子个数比(2∶ 1)脱出,使其碳化。如: C 12H 22O 11 浓 H SO 24?→??? 12C + 11H 2O (蔗糖) 3、浓硫酸的氧化性 硫酸分子中S 6 +有较强的得电子能力,故浓硫酸有较强的氧化性,加热时其氧化性增强。 (1)与金属的反应:在加热的条件下,绝大部分金属(除Pt 、Au 外)能被浓H 2SO 4氧化到高价态,同时H 2SO 4被还原成SO 2(一般情况下),反应中没有氢气生成。

硫磺制酸工艺流程说明

硫磺制酸工艺流程说明 Document number:WTWYT-WYWY-BTGTT-YTTYU-2018GT

硫磺制酸工艺流程说明 (1)原料工段 固体硫磺由火车运至硫磺仓库,采用人工上料方式,通过一大倾角胶带式输送机将硫磺输送至快速熔硫槽加料口处。 (2)熔硫工段 来自原料工段的固体散装硫磺由胶带输送机送入快速熔硫槽内熔化,经熔化后的熔融液硫自溢流口自流至过滤槽中,由过滤泵送入带助滤剂预涂层的液硫过滤器内过滤后流入液硫中间槽内,再由液硫输送泵输送到液硫贮罐内,液硫由液硫贮罐经精硫泵(屏蔽泵)送到焚硫转化工段的焚硫炉内燃烧。快速熔硫槽、助滤槽、液硫贮罐、精硫槽等内均设有蒸汽加热管,用~蒸汽间接加热,使硫磺保持熔融状态。助滤槽内设有助滤泵将助滤剂硅藻土预涂到液硫过滤器上。 (3)焚硫及转化工段 液硫由精硫泵加压经磺枪机械雾化而喷入焚硫炉焚烧,硫磺燃烧所需的空气经空气过滤器过滤后,再经空气鼓风机加压、干燥塔干燥后送入焚硫炉。 (4)干吸及成品工段

空气鼓风机设在干燥塔上游,即硫磺焚烧及转化所需空气经过滤器过滤、鼓风机加压后进入干燥塔塔底,用98%硫酸吸收掉空气中的水分使出塔干燥空气中水分0.1g/Nm3,经塔顶除雾器除去酸雾后的干燥空气进入焚硫炉。从干燥塔出来的浓度约%的硫酸流入干吸塔循环槽中,与来自第一吸收塔的吸收酸混合后,经干燥塔酸循环泵加压后送入干燥塔酸冷却器中,经冷却至约70℃后送到塔顶进行喷淋。 由转化器第三段出口的气体经冷热换热器和省煤器II回收热量、温度降为172℃后一部分进入第一吸收塔塔底,塔顶用来温度75℃、浓度为%的硫酸喷淋,吸收气体中SO3后的酸自塔底流出进入干吸塔循环槽中,与来自干燥塔的干燥酸进行混合并用工艺水调节循环酸浓度至98%后,再由一吸塔酸循环泵依次送入一吸塔酸冷却器冷却后,送至一吸塔塔顶进行喷淋。另一部分一次转化气进入烟酸塔。塔内用%发烟硫酸进行喷淋,吸收转化器中的SO3后,由塔底流入发烟酸循环槽,通过来自一吸塔酸冷却器出口的98%硫酸调节浓度为%,然后经烟酸塔循环泵送入烟酸塔酸冷却器,冷却后的发烟酸一部分作为产品送至成品工段,另一部分送入烟酸塔塔顶进行喷淋。吸收后的炉气与另一部分气体混合后再进入第一吸收塔。 由转化器四段出来的二次转化气经低温过热器/省煤器I换热降温后进入第二吸收塔塔底。该塔用温度为75℃,浓度为98%的

(完整word版)硫酸的工业制法—接触法

硫酸的工业制法—接触法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初步掌握接触法制硫酸的化学反应原理。 2.了解接触法制硫酸的生产过程及典型设备。 3.认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了解防止环境污染的初步知识。 4.初步掌握多步反应的计算规律。 (二)能力训练点 1.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总结归纳知识的能力。 2.培养学生化学计算的技能。 (三)德育渗透点 1.通过多媒体教学,培养学生学习工业化学的兴趣。 2.通过设置问题,激发学生探索新知识的欲望,培养学生的进取精神3.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科学品质。 4.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的教育。、教学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1.重点 (1)接触法制硫酸的化学反应原理。 (2)多步反应的计算方法。 2.难点工业生产中的多步化学反应计算。 3 ?疑点

(1)吸收SO3为什么不用水,而用98.3%的浓硫酸? (2)在工业生产中为什么可将中间产物的损失率看成是原料的损失率呢? 4 ?解决办法 (1)重点的解决办法 在接触法制硫酸的化学反应原理中,重点之重点是制取二氧化硫的反应原 理: 4Fe$+ 11O^^-2Fe2O3+ 8SO2 ①强调“FeS的名称及色态 ②指出FeS^中硫的化合价为-1价。 ③从氧化还原角度全面分析上述反应 (谁被氧、被还原?谁是氧化剂、还原剂?谁是氧化产物,还原产物?标出电子转移方向及总数)。 (2)难点的解决办法 ①搞清计算中涉及到的转化率、利用率、产率、损失率、纯度等概念并正确处理它们之间的关系。 ②根据元素的守恒原则或多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推导出起始原料与最终产物之间的定量关系式。 (3)疑点的解决办法 ①计算机模拟工业生产中分别用98.3%的浓硫酸和水来吸收SO3的不同情景,形象、具体地说明了用水做吸收剂时,易形成酸雾,减慢吸收速度,不利于SO3的吸收,所以工业上是采用98.3%的浓硫酸来吸收SO3的。 ②通过分步计算,推导验证中间产物的损失率=原料的损失率。 三、课时安排 2 课时

工业制硫酸

工业制硫酸 1.原料:主要有硫铁矿、(或者硫磺)、空气、有色金属冶炼的烟气、石膏等。 2.生产流程 (1)SO 2的制取 (设备:沸腾炉) ①原料为硫黄:S +O 2 =====点燃SO 2, ②原料为硫铁矿:4FeS +11O 2=====高温 8SO 2+2Fe 2O 3。 (2)SO 2的催化氧化 (设备:接触室): 2SO 2+O 22SO 3 (3)SO 3的吸收 (设备:吸收塔): SO 3+H 2O===H 2SO 4。注意:工业上用98%的浓硫酸吸收SO 3 ,这样可避免形成酸雾并提高吸收效率。 3.三废的利用 (1)尾气吸收 废气中的SO 2用氨水吸收,生成的(NH 4)2SO 4作化肥,SO 2循环使用。 SO 2+2NH 3+H 2O===(NH 4)2SO 3或SO 2+NH 3+H 2O===NH 4HSO 3 (NH 4)2SO 3+H 2SO 4===(NH 4)2SO 4+SO 2↑+H 2O 或2NH 4HSO 3+H 2SO 4===(NH 4)2SO 4+2SO 2↑+2H 2O (2)污水处理 废水可用Ca(OH)2中和,发生反应为SO 2+Ca(OH)2===CaSO 3↓+H 2O 。 (3)废渣的处理 作水泥或用于建筑材料;回收有色金属等综合利用。 4.反应条件: 2SO 2+O 22SO 3 放热 可逆反应(低温、高压会提升转化率) 转化率、控制条件的成本、实际可能性。 即选:400℃~500℃,常压,五氧化二钒 (V 2O 5 )作催化剂。 5.以黄铁矿为原料生产硫酸的工艺流程图如下: 人工固氮技术——合成氨 1.反应原理 N 2+3H 22NH 3 ΔH <0 反应特点:(1)该反应为可逆反应。(2)正反应为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3)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2.条件的选择 结合反应的三个特点及实际生产中的动力,材料设备,成本等因素,得出合成氨的适宜条件是:(1)压强:20MPa ~50MPa ; (2)温度:500℃ ; (3)催化剂:铁触媒 ;(4)循环操作:反应混合气通过冷凝器,使氨液化并分离出来,N 2、H 2再通过循环压缩机送入合成塔。 3.生产流程 (1)造气 ①N 2:可用分离液态空气获得。 催化剂 催化剂 催化剂 高温高压

工业制备硫酸方法的演变

工业制备硫酸方法的演变 一、铅室法(1764---1900) 1、铅室法的基本原理是利用高级氮氧化物(主要是三氧化二氮)使二氧化硫氧化并生成硫酸:SO2+N2O3+H2O—→H2SO4+2NO 生成的一氧化氮又迅速氧化成高级氮氧化物:2NO+O2—→2NO2 NO+NO2—→N2O3 因此,在理论上,氮氧化物 仅起着传递氧的作用,本身并无 消耗。 2、衰败的原因 用铅室法制得的硫酸浓度 低而且往往含有很多杂质,用途 受到限制,这也是铅室法被淘汰 的重要因素(见硫酸工业发展 史)。 二、接触法制硫酸(1831---2011,现在很少用了) 1、接触法制硫酸的原料是黄铁矿。废气的吸收用到了生石灰。 2、接触法制硫酸可以分成三个阶段:造气、接触氧化、三氧化硫的吸收。 造气所用的设备是沸腾炉,进入燃烧炉的应该是硫磺或者是经过粉碎的黄铁矿和空气,反应方程为 S(s)+O2 (g)==点燃==SO2(g) ΔH= -297kJ/mol FeS2(s)+11/4 O2(g)==高温==1/2 Fe2O3(g)+2SO2(g) ΔH=-853kJ/mol 从燃烧炉出来的气体叫做炉气.除去杂质和矿尘的目的是防止催化剂中毒,进行干燥的原因是防止水蒸气与二氧化硫形成酸对设备的腐蚀和在接触室里对催化氧化的不良影响。 净化、干燥的炉气进入接触室与催化剂接触发生反应,反应方程式为 SO2(g)+1/2O2(g) ==催化剂== SO3(g);ΔH=98.3kJ/mol (反应条件为400摄氏度到500摄氏度,五氧化二钒做催化剂.) 3、吸收三氧化硫是在吸收塔中进行的,踏中堆有瓷环.一般用98.3%硫酸吸收三氧化硫,形成硫酸,然后在稀释成所需浓度的硫酸。

硫酸钾生产工艺操作规程

硫酸钾生产工艺操作规程 第一部分硫酸钾生产工艺规程 一、制造硫酸钾的原料: 本公司制造硫酸钾的原料是氯化钾(KCL)其K2O≥60%,目前依赖进口。(国产KCL目前尚不能满足质量标准)98%硫酸来源于本公司硫酸车间。 该生产工艺过程中制取盐酸系统用水为清净自来水。燃料采用煤气,来自本厂煤气站。 二、硫酸钾的性质和用途: 分子式:K2SO4分子量:174.24 物化性质:无色或白色晶体或粉末,味苦而咸。密度:2.662。 熔点:1069℃溶于水,不溶于乙醇,丙酮和二氧化碳,其水溶性略呈酸性。 用途:1、农业用肥料,用于烟草、甘蔗、果木树、马铃薯、蔬菜等。 2、用作药物(缓泄剂)并用于制明矾、玻璃和碳酸钾等。 三、硫酸钾及盐酸的质量规格: (一)硫酸钾 外观:无色或白色结晶体或粉末。 农业用硫酸钾技术指标[HG/T3279——89] (二)盐酸: 工业盐酸技术指标(GB320—93) 四、硫酸钾生产基本原理和工艺流程: 采用固定床【酸 [液] 盐 [固] 】复分解反应法。固态的氯化钾与98%硫酸按一定的投料比连续加入反应室,在高于500℃高温(一般控制在540——560℃)推动耙齿推料

(搅拌混合作用)的条件下进行反应。在维持正常床面的条件下原料连续投入,成品硫酸钾则不断由反应室出口(对称二处)排入成品推料机,经冷却伴有搅拌粉碎的条件下经气封输送器进入皮带机,再经过筛粉碎机粉碎入成品料仓。反应中产生之氯化氢气体用水吸收制取盐酸装入储罐。尾气在符合国家废气排放标准的前提下排入大气。 反应式:H2SO4+2KCL→K2SO4+2HCL——Q (副反应) H2SO4→SO3+H2O——Q HCL+H2O→HCL?H2O+Q (副反应) SO3+H2O→H2SO4+Q 〔附工艺流程图〕 现将本公司硫酸钾生产工艺流程简述如下: 〔一〕生产装置 1、硫酸钾反应炉 反应炉主要由燃烧室〔上部〕反应室〔中部〕烟道室〔下部〕组成,并配有加料及机械搅拌推料装置。 (1)燃烧室:处于反应室内顶,入口为空气进口、煤气进口,空气量及煤气量均可调。所用煤气来自煤气站,经计量后进入烧嘴燃烧,燃烧室 维持680—730℃以供给反应室之热量。燃烧气经烟道进入烟道室,空 气由送风机经复热器与烟道气换热后送至燃烧室,部分冷空气送至主 机系统以起风冷之效力。 (2)烟道室:处于反应室底部,高温烟道气自燃烧室来由烟道室经烟道及烟道气管道送至复热器与冷空气换热后经引风机、烟囱排入大气,高 温烟气在烟道室继续提供反应室所需热量以保证其正常动作及热量的 充分利用。 (3)反应室:处于燃烧室与烟道室之环抱中间,下部为反应床约28平方米,顶部为耐高温圆穹型黑矽砖。反应床上部配有旋转耙齿,以电机传动 经减速机齿轮边速,有主机轴带动其转速约1.1r/min,作为物料搅拌、 混合、粉碎、成品转移,维持料床高度。主轴顶部依上而下分别装有 硫酸及氯化钾分布器,硫酸分布器配有导槽一只,氯化钾分布器配有 两只流槽,加料分布器上部装有加料套筒,套筒穿燃烧室自炉顶而下, 硫酸及氯化钾加料管自反应炉顶外部经套筒分别引入两分布器之上 端。反应室配置对称硫酸钾成品出料口分布两侧,经导筒与推料机相 连。反应炉顶上部分别设有氯化钾及硫酸加料计量装置以维持硫酸钾 生产过程中控制合理的投料比,保证该产品高品质,低消耗及反应床 耙齿之较长使用寿命。反应室正常作业时控制微负压。 2、反应炉系统附属设备概况: (1)复热器:∮800*4000[H2505*DI,一组55根S≈12.3m2]冷空气与烟道气换热交换,预热回收。 (2)主机(附大型减速机与马达带动主轴)提供布料、混料、产品移出之效能。 (3)硫酸钾成品推料机:推料机筒体拌有冷却用夹套,该机作用为成品破

硫酸工艺及操作规程

硫酸工艺及操作流程 1、制酸工艺 1.1 概述 制酸车间共有六个工段组成:净化工段、干吸工段、转化工段、脱硫工段、硫酸循环水、污酸处理。净化工段的4个任务:除尘、除雾、降温;净化工序主要设备有高效洗涤器、电除雾器、玻璃钢填料塔组成。干吸工段主要任务:把转化器送来的三氧化硫进行吸收制成硫酸。转化工段主要任务:把二氧化硫烟气氧化生成三氧化硫送去干吸工段。转化工段主要设备:SO2风机、转化器、换热器;脱硫工段主要任务:把干吸干吸工段送来的二氧化硫气体进行吸收达标排放。转化工段主要设备:五个换热器;风机工段主要设备:两台二氧化硫风机。 1.2 制酸工艺流程简图:详见附页。 1.3 制酸工艺流程简述 净化工艺简述:来自还原炉冶炼烟气经表冷器、布袋收尘器降温除尘后进入高效洗涤器(烟气温度110-150℃),与自上而下喷淋的稀酸逆流接触,使温度下降并洗下矿尘等杂质。从洗涤器出来的烟气温度小于68℃进入填料塔,与自上而下喷淋的稀酸在填料层逆流接触,以进一步降温除尘,使温度降至35℃左右,喷淋液从塔底流入填料塔循环槽,并用泵打至稀酸板式换热器,用水间接冷却后进入填料塔循环喷淋,从填料塔出来的烟气进入两级串联的电除雾器,使烟气中的烟尘及酸雾得到进一步进化后分两路:第一路径引风机送至脱硫工段脱硫,风量以进入干吸工段的烟气中的二氧化硫含量(4-6%)

为准;另一路进入干吸工段。 干吸工艺简述:从二级电除雾出来的烟气及从脱硫工段来的纯净的二氧化硫气体汇合后进入干燥塔,与塔内自上喷淋而下的93﹪酸逆流接触,喷淋酸吸收烟气中的水份,使达到规定的含水标准,干燥塔出来的烟气通过设在塔顶的除沫器后进入二氧化硫(SO2)风机,吸收烟气中水份的酸回流至干燥循环槽。经一次转化后的三氧化硫(SO3)烟气进入吸收塔下部,与自上而下的98﹪浓硫酸逆流接触,吸收烟气中的SO3生成硫酸,从吸收塔出来的烟气经设在塔顶的除沫器除酸雾后去脱硫工段。 转化工艺流程:一次三段转化工艺;来自干燥塔的SO2浓度4﹪~6﹪的烟气,经SO2风机升压入Ⅲ换热器及第Ⅰ换热器壳侧与管侧SO3气体换热,以1#电炉使温度升至420℃左右后进入转化口器一段进行一次转化。经一段催化剂反应,转化后气体进入第Ⅰ换热器管侧与SO2气体换热后进入二段反应,转化后气体进入Ⅱ热器壳侧与管侧SO2气体换热,然后进入三段反应,转化后气体进入Ⅲ器管侧与壳侧SO2气体换热,温度降至190℃进入干吸吸收塔进行吸收;SO3气体被吸收后的气体去脱硫工段进一步脱硫后排空。 脱硫工艺流程:从净化工段二级电除雾器出来的冶炼烟气,分两部分:第一部分去干吸工段,经一转一吸制酸后,剩余尾气送脱硫工段,另一部分烟气经电动调节阀调节流量后(流量控制以进入以进入干吸工段的烟气中的二氧化硫含量4-6%为准),送脱硫脱硫,与干吸工段吸收塔来的硫酸尾气合并,进入吸收塔下部,在吸收塔内与从吸收塔上部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