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建筑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建筑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建筑

7.1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的特点

快捷、大运量的轨道交通线路是线状构筑物,载运乘客的轨道交通车辆必须停靠在线路的一定节点上让乘客下车,这个节点就是轨道交通的车站。车站是供使用轨道交通的乘客上下、候车和换乘的场所,从这个意义上说它和公共汽车站、铁路客运站的功能是一样的。

轨道交通车辆的容量一般远大于公共汽车,且多节车辆编组,以保证大运量。这就要求车站站台有一定的长度,站台长度按远期规划采用列车编组和采用的车辆长度来确定,8节A型车辆编组的地铁车站长度要求大于180m,4节编组的轻轨车站长度也要求80m以上。轨道交通车辆一般采用高地板设计,相应要求车站也采用高站台形式,以保证乘客水平进入车厢。这些都是有别于公共汽车站可以“任意”设置在人行道上,而要将车站设置在地铁、轻轨线路的一定位置。进行专门的设计。

不同于用在城际交通上的铁路,城市轨道交通是服务于城市的,列车停靠时间短、列车进出站频率高,乘客候车、滞留车站内的时间也较铁路火车站的短,乘坐地铁、轻轨的乘客心里都希望进了车站就能很快上车。有别于火车站,城市轨道交通的车站不设有专门的候车区,巴黎、纽约很多地铁车站站台直接通过楼梯或自动扶梯连接人行道。

根据轨道交通线路铺设在高架、地面或地下,车站也区分为高架车站、地面车站和地下车站。作为建筑物设计,除了交通功能需要以外,高架车站、地面车站设计考虑的问题和普通地面建筑物相仿。高架车站和地面站的建筑物融合在城市建筑群中,其建筑品位直接影响城市的美观,而作为车站建筑自身的特点,长宽高的比例往往很难做出优秀的作品,这就要求设计师充分发挥想象力将成特殊比例的建筑物设计得美观一些。

地下车站设置在城市地面以下,空气湿度相对较大,特别像上海、广州等城市地下水位较高,车站结构可能就浸泡在饱和水的土体内;地下建筑空间封闭、车站建筑固有的狭长和结构雷同,往往给乘客带来压抑、单调的感觉。因此需要考虑地下车站有良好的通风、照明、卫生、防灾设备等,给乘客提供舒适、清洁的环境,适当地做一些建筑小品、艺术装修往往能让乘车人感到亲切和温馨。

城市轨道交通快捷、大运量的特点,在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内短时间(特别是交通高峰时刻)会聚集大量人流,出于安全考虑,特别是发生突发事件的情况下,如何最快地疏散乘客到安全的

地方,是在车站设计中必须考虑的。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这个问题,美国政府专门颁发NFPA130法规,其中有规范车站出入口设置和疏散时间的条款。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除了供乘客上下车的基本功能外,还应容纳主要的技术设备和运营管理系统,从而保证城市轨道交通的安全运行。设备用房一般布置在车站的两端,其中面积最大的是环控用房。其他的主要设备用房还有信号设备用房、通信设备用房、防灾报警(FAS)设备用房、设备监控(BAS)设备用房等等。随着科技进步、工业发展,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关于车站内设备有效的管理、使用已经引起各地铁公司的重视,新增了车站设备工种。

管理用房中主要解决站控室及站长室的位置以及消防疏散兼工作楼梯的位置、工作人员厕所的位置。站控室要求视野开阔,能观察站厅层的运营管理情况,一般设于站厅公共区的尽端或中间,室内地坪要高于站厅公共区地坪。站长室紧连车控室,便于快速处理应变情况。消防疏散兼工作楼梯位于管理用房的中部,考虑其在站台层的位置,避免与其他楼梯发生冲突。工作人员厕所只能设于管理用房的中部,因为它要与站台层的污水泵房有直接管道连通的要求。

城市轨道交通直接面向公众的是车站,一个轨道交通线网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车站位置的选择、规划设计得合理与否以及轨道交通线路之间的换乘、轨道交通线路与其他城市交通手段接驳方便与否。轨道交通车站设计时,首先是确定车站在现有城市轨道交通路网中的确切位置,这涉及到城市规划和线路方案设计;车站位置确定后,根据客流量及其站位特点确定车站规模、平面布置、合理的站内客流流线、地面客流吸应、交通方式间的换乘便捷等综合考虑。

轨道交通标志是一个城市的轨道交通系统的标识符号,每个城市的轨道交通标志很少雷同,图7.3是我国部分城市轨道交通标志。这是一种符号也是一种文化,表示了这个城市人们对于地铁的理解,在一些新建地铁的城市轨道交通标志来源于公众参与。在一个陌生的城市、陌生的城区,一些地铁车站的出入口相对比较隐蔽,寻找建于地下的车站是很困难的,将轨道交通标志做成建筑小品,可以很好地提醒乘客轨道交通的确切位置,如果设计得好,也不乏成为很好的景观,起了美化城市的作用。早期建设的上海地铁标志仅仅用于车站进口处,新建的地铁线路已经开始注意使用地铁标识来吸引客流。很多城市没有利用轨道交通标志的作用来宣传地铁,这方面还有许多工作可做。在一个陌生的城市或地区,见到这些符号性标志总有一些亲切感,标志起到了导向作用。

7.2 轨道交通车站的分类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根据不同的需要有各种分类方法,可以根据其运营性质、站台类型、换乘方式等进行分类。

按车站运营性质主要有,见图7.5所示。

1.中间站(即一般站)——中间站仅供乘客上、下车之用,功能单一,是地铁路网中数量最

多的车站;

2.区域站(即折返站)——区域站是设在两种不同行车密度交界处的车站,设有折返线和设备。

区域站兼有中间站的功能;

3.换乘站——换乘站是位于两条及两条以上线路交叉点上的车站。它除了具有中间站的功能

外,更主要的是它还可以从一条线上的车站通过换乘设施转换到另一条线路上的车站;

4.枢纽站——枢纽站是由此站分出另一条线路的车站,该站可接、送两条线路上的乘客;

5.联运站——联运站是指车站内设有两种不同性质的列车线路进行联运及客流换乘。联运站

具有中间站及换乘站的双重功能;

6.终点站——终点站是设在线路两端的车站,就列车上、下行而言,终点站也是起点站(或

称始发站),终点站设有可供列车全部折返的折返线和设备,也可供列车临时停留检修。

如线路远期延长后,则此终点站即变为中间站。

车站站台型式主要有以下三种,见图7.6.

1.岛式站台——站台位于上、下行行车线路之间,这种站台布置形式称为岛式站台。具有岛式站台的车站称为岛式站台车站(简称岛式车站)。岛式车站是常用的一种车站型式。岛式车站具有站台面积利用率高、能灵活调剂客流、乘客中途改变乘车方向方便、车站管理集中、站台空间宽阔等优点,因此,一般常用于客流量较大的车站。从图7.6a中可以看到线路在站台两段形成了喇叭口状,列车进出站有一个S弯的两个反向曲线,同样列车编组的站台长度,岛式站台车站长度要比侧式站台车站长,一旦车站建造完成,要扩建延长站台长度则是很困难的。

图7.7是某地下岛式车站平面图,点画线是轨道中心线,列车从左边线路进入车站很明显有一个喇叭口状,车站也呈喇叭口状,在此处安排车站用房。

2.侧式站台——站台位于上、下行行车线路的两侧,这种站台布置形式称为侧式站台。具有侧式站台的车站称为侧式站台车站(简称侧式车站)。侧式车站也是常用的一种车站型式。侧式车站站台上下行乘客可避免相互干扰,正线和站线间不设喇叭口,造价低,改建容易,但是站台面积利用率低,不可调剂客流,中途改变乘车方向经地道、天桥、站厅或者更简易地使用进口楼梯平台作为换边通道。侧式车站管理分散,站台空间不及岛式宽阔,因此,侧式站台多用于两个方向客流量较均匀(或流量不大)的车站。

在侧式站台车站中很重要的问题是安全问题,改变乘车方向必须到另一侧站台你,乘客为了图方便可能会横穿轨道,特别是在郊区的地面、高架车站,在这些站设置站台安全门是需要的。此种安全门高约1.5m,由固定墙、平移门和自动控制系统组成。它与地下车站的屏蔽门有很大区别:屏蔽门有节能和安全双重功效,开关都自动控制;而安全门则用于对环境、温度要求不太高的地面高架车站,由人工控制,主要起到保障乘客安全的作用,造价也只有屏蔽门的三分之一。

3.岛、侧混合式站台——岛、侧混合式站台是将岛式站台及侧式站台同设在一个车站内,具有这种站台形式的车站称为岛、侧混合式站台车站(简称岛、侧混合式车站)。岛、侧混合式车站主要用于两侧站台换乘或列车折返。岛、侧混合式站台可布置成一岛一侧式或一岛两侧式。

7.3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的建筑平面组成

7.3.1 车站的组成

轨道交通车站由车站主体(站台、站厅、设备用房、管理用房等)、出入口及通道、通风道及地面通风亭(仅地下车站)等3大部分组成。

车站主体是列车在线路上的停车点,其作用是供乘客集散、换乘,同时它又是地铁运营设备设置的中心和办理运营业务的地方。

出入口及通道是供乘客进、出车站的建筑设施。

地下车站需要考虑通风道及地面通风亭,其作用是保证轨道交通车站具有一个舒适的地下环境。

7.3.2 车站主体建筑的组成和功能

车站主体建筑根据使用功能的不同,可分为乘客使用空间和车站使用空间两大部分。

1.乘客使用空间。

乘客使用空间又可分为非付费区和付费区(见图7.12)。非付费区是乘客购票未正式进入站台前的流动区域。它一般应有一定的空间、供设售检票设施。根据需要还可设银行、公用电话、小卖部等设施。设置在道路上的高架车站如果采用人行天桥与人行道连接则非付费区常被用作人形过街通道的一部分,同样设置在道路下的地下车站采用通道与人行道连接,其非付费区也被用作人行过街通道的一部分。非付费区的最小面积一般可以参照能容纳高峰小时5min内可能聚集的客流量的水平来推算。

付费区包括部分站厅、站台、楼梯和自动扶梯等,它是为停车和乘客乘降提供服务的设施付费区部分的站厅实际上是一个乘客进出站闸机和站台间的缓冲区域,一票通轨道交通线路间换乘也在此区域内完成。乘客进出站快慢取决于进出闸机的数量,国内使用普遍的三杆式自动检票机每小时通过人数1500至1800人次。

车站“核心”是站台,站台结构柱、楼梯栏杆等至站台边缘的距离要保证2.5m,这里是乘客上下列车的区域(见图7.14),距站台边缘400mm应设不小于80mm的纵向醒目安全线,使用ATO车辆的站台还要设置醒目的停车位、乘客上下车候车位。

站台的其余部位设置有进出站台的通道、楼梯和自动扶梯,是进出站台、上下车客流缓冲和乘客休息候车场所。通道、楼梯和自动扶梯宽度根通过据客流密度计算得到。1m宽上行楼梯每小时通过人数3700人次,下行可达4200人次,单向通道可达5000人次,自动扶梯根据输送速度不同1m宽每小时8100至9600人次。很明显自动扶梯的输送能力远大于楼梯的能力,新造的车站大量参采用了自动扶梯。在发生紧急情况需要把乘客从站台(地下或高架)疏散到地面,我国规定疏散时间不大于6分钟,自动扶梯计事故疏散之用,其供电等级应由二级升至以上负荷供电。

车站装修应采用防火、防潮、防腐、耐久、易清洁的环保材料,应便于施工与维修,可能条件下兼顾吸声。地面材料应防滑、耐磨。照明灯具要节能、耐久,尽可能采用深罩明露式。高架站的灯具还应考虑防水、防尘。

乘客使用空间是车站设计的重点,它对车站类型、总平面布局、车站平面、结构横断面形式、功能是否合理、面积利用率、人流路线组织等设计有较大的影响,设计时要注意人流流线的合理性,以保证乘客方便、快捷地出入车站。

由于我国已建的地下车站较多地采用矩形断面的缓凝土框架结构,站厅、站台上下两层,装修后层高一般仅3.0m,结构上的先天不足,建筑上给人以压抑感,这和华盛顿地铁等采用拱顶的车站不一样(见图7.15)。这个问题已经引起注意,在一些后建的地铁车站中的建筑布局也做了尝试。

为了让乘客快捷方便地进出车站,乘坐列车,在车站的乘客使用区域内设置有各种诱导标志,指导乘客购票、进出站(见图7.16)、换乘、紧急疏散等。各地铁公司的诱导标志组成各自的诱导系统,这些标志对方便乘客使用车站设备、提高车站使用效率很重要。诱导系统的设置要贴近人的生活,给人以亲切感,要简洁、明确、一目了然。

随着IT行业的飞速发展,公交液晶电视、显示列车到站信息的液晶指示牌(见图7.17)也进入了地铁车站,让乘客在出行的过程中可以看新闻、听音乐,也可以对列车运行的知情度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

为防止乘客以不同原因由站台进入轨道,造成安全事故,新建的轨道交通车站都装置了屏蔽门(见图7.18),地铁车站的屏蔽门系统隔断了车站区域与地铁隧道区域,起了节能、优化车站环控、防噪声的作用。屏蔽门应该满足负载强度、气密性等功能要求和经济适用原则,并做到安全、可靠、检修方便、造型美观。

2.车站用房

车站用房包括运营管理用房、设备用房和辅助用房3部分。表7.1是车站管理用房、辅助用房面积参考表,图7.19是某地下车站地车站用房在站台区的平面布置。

运营管理用房是为保证车站具有正常运营条件和营业秩序而设置的办公用房,由进行日常工作和管理的部门及人员使用,是直接或间接为列车运行和乘客服务的,主要包括站长室、行车值班室、业务室、广播室、会议室、公安保卫、清扫员室等。

设备用房是为保证列车正常运行、保证车站内具有良好环境条件及在事故灾害情况下能够及时排除灾情不可缺少的设备用房,它是直接或间接为列车运行和乘客服务的,主要包括环控机室、变电所、控制室、通信机械室、信号机械室、泵房、票务室、工区用房、附属用房及设施等。技术设备用房是整个车站的心脏所在地。由于这些用房与乘客没有直接联系,因此,一般设在离乘客较远的地方。

辅助用房是为保证车站内部工作人员正常工作生活所设置的用房。是直接供站内工作人员使用的,主要包括厕所、盥洗室、更衣室、休息室、茶水间、储藏室等。这些用房均设在站内工作人员使用的区域内。

车站用房中和乘客、运营有关的用房一定要布置在站厅、站台内,如售票房、车控室、站务员室等,其余的可以设置在此范围内,根据防火分区的要求,这些房间尽可能地安排在车站的一边布置;如果没有空间,也可以设置在地面,单独建筑,这种布置有利于缩小车站建筑的体态及由此带来的一系列优点,但在城市旧区内建设车站很难采用此方案。单独建设的车站用房应考虑与周围建筑的协调性。

车站规模主要指车站站台外轮廓尺寸、层数及用房面积的大小等。在进行车站总体布局之前,一般要确定车站规模,而车站规模主要根据本站远期预测高峰客流量、所处位置的重要性、站内设备和管理用房面积及该地区远期发展规划等因素综合考虑确定。其中客流量大小是一个重要因素。

车站规模一般分为分3个等级,在大城市中,车站规模按3个等级设置;在中等城市中,其规模可以设两个等级。车站规模等级适用范围见表7.2。

表7.2 车站规模等级适用范围

车站规模适用范围

大型站(甲级站) 通用于客流量大,地处市中心区的大型商贸中心、大型交通枢纽

中心、大型集会广场、大型工业区及位置重要的政治中心地区

中型站(乙级站) 适用于客流量较大,地处较繁华的商业区、中型交通枢纽中心、

大中型文体中心、大型公园及游乐场、较大的居住区及工业区小型站(丙级站) 适用于客流量不大的地区

注:客流量特别大,有特殊要求的车站,其规模等级可列为特级站。

车站规模的大小,将直接影响到工程造价的高低。规模过大,投资太高;规模不足,满足运营的需要期限短,影响运营功能且日后改建困难。因此,在确定车站规模时,应慎重进行技术经济比较.

7.3.4 车站出入口和风亭

1. 车站出入口

“有出入口才有车站”在某种意义上也反映了出入口的重要性。

车站出入口的主要作用在于吸引和疏散客流,因此,车站出入口位置最好选择在沿线主要街道的交叉路口或广场附近,尽量扩大服务半径,方便乘客。

车站出入口布置应与车站主要客流量的方向一致,宜与过街天桥、过街地道、地下街、

临近公共建筑物相结合或连通,统一规划,同步或分期实施。如兼作过街地道或天桥时,其通道宽度及其站厅相应部位应计入过节客流量,同时考虑地铁夜间停运时的隔离措施。

车站出入口的数量,不得少于2个出入口。每个出入口宽度和该方向远期客流量有关。

地下车站出入口通道力求短、直,通道的弯折不宜超过3处,弯折角度宜大于90°,地下车站出入口通道长度不宜超过100m,超过时应采取满足消防疏散要求的措施,有条件是宜设自动人行道。

车站地面出入口的建筑形式,应根据车站所处的具体位置和周围建筑规划要求确定。地面出入口可做成合建式(见图7.20)或独立式(见图7.21),但应该优先采用与地面建筑或风亭合建式。

设于道路两侧的出入口宜平行或垂直于道路红线,距道路红线的距离,一般情况,应按当地规划部门要求确定,当出入口开向城市主干道时,应有一定面积的集散场所。

车站出入口通道是乘客进出车站的咽喉,其位置的选择、规模大小,应满足城市规划和交通的要求,并应便利于乘客进出站,下面介绍一下出入口平面类型和出入口通道设计。

地铁车站出入口平面一般有“一”字型、“L”型、“T”型三种基本型式和由基本型式变化的其他型式,见图7.22。

1)“一”字型出入口:指出入口、通道“一”字形布置。这种出入口占地面积少,人员

进出方便。由于口部宽度要求,不宜修建在路面狭窄地区,见图7.22中图1。

2)“L”型出入口:指出入口与通道呈一次转折布置。由于端口部较宽,不宜修建在路面

狭窄地区,见图7.22中图2。

3)“T”型出入口:指出入口与通道呈“T”型布置。这种形式人员进出方便,由于口部

比较窄,适用于路面狭窄地区,见图7.22中图3。

4)其他型式:一般由出入口位置要求、地面交通换乘要求确定,常用的有“n”型和“Y”

型出入口。“n”型出入口指出入口与通道呈两次转折布置,由于环境条件所限,出入

口长度按一般情况设置有困难时,可采用这种布置形式的出入口,这种形式的出入口

人员要走回头路,见图7..22中图4。“Y”型出入口布置常用于一个主出入口通道有两

个及两个以上出入口的情况,这种形式布置比较灵活,适应性强,见图7.22中图5、6。

2.地下车站风亭

埋设于地下的车站四周封闭,空气是不流通的,由于客流量大,机电设备多,站内湿度较大,空气较污浊,为了及时排除车站内的污浊空气,给乘客创造一个舒适的环境,需在轨道交通车站内设置环控系统即通风和空调系统。

早期国内外修建的地铁工程,大多采用自然通风方式即利用地面风、列车在隧道内运行的活塞风、站内外温差等来与地面空气进行交换,但这种通风方式效率比较有限,通风效果不好。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在近期国内外修建的轨道交通车站中,逐步采用了以机械强制通风为主的通风方式,普遍采用了环控设备,车站内温度、湿度得到了控制,地下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环控设备的增加,势必导致增大车站规模。为了控制车站规模,缩短轨道交通车站的总长度,节约投资,部分环控设备可设在通风道内。

地下车站按通风、空调工艺要求设置活塞风井、进风井和排风井。活塞风井是为了站间隧道的通风而设置的。在车站一端设置一个进新风井和一个排风井,以及两个进出隧道的活塞风井。风井可以集中布置也可分散布置,这取决于地面建筑的现状和规划要求。

地面风亭的设置应尽量与地面建筑相结合(见图7.23)。对于单建的风亭,可采用敞口低风井(见7.24),风井底部应设置排水设施,风口最低高度应满足防淹要求,开口处应有安全设置。

单建或与其他建筑物合建的风亭,其开口部距其他建筑物距离应不小于5m 。当风亭设于路边,风亭开口底部距地面的高度应不小于2m。

地面风亭的位置、数量与采取的通风和空调方式有关,一般按周围地区环境及环控要求确定。车站出入口数量可根据进出站客流的数量以及方向确定,首先要满足进出站客流的通过能力,其次,应尽可能照顾各个方向的客流,以方便乘客进出站。

探讨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安全管理模式

探讨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安全管理模式 发表时间:2018-12-18T09:34:13.577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23期作者:韦振 [导读]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安全管理对于维护社会稳定,保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十分重要。 韦振 身份证号码:45272719860607XXXX 摘要: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安全管理对于维护社会稳定,保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十分重要。本文对当前我国轨道交通车站安全隐患及原因进行分析,对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安全管理模式进行了简单研究,希望能促进我国轨道交通运输的安全。 关键词:轨道交通;安全管理;模式 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的提速,人口向城市集中的速度日益加快,城市人口数量的增长,给城市的正常运行带来了一系列挑战,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交通拥堵问题。为此,许多城市当前正在大力建设运输能力强、高效、安全的轨道交通,目前,我国已有许多城市的轨道交通工程投入使用,大大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但是,在轨道交通运输过程中,由于其特殊的运营环境,尤其是轨道交通车站面临的安全威胁也越来越大,此处极易成为恐怖分子袭击的地点。本文对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安全面临的威胁进行举例说明,并以此为切入点,对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安全管理模式进行分析研究。 一、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存在的安全隐患及原因分析 车站作为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组成的一部分,不仅要完成乘客候车、上下车工作,还要承担轨道交通列车到、发、通过、折返等功能。在车站的运营过程中,主要存在着这四类安全问题:第一种是客运安全隐患;第二种是行车组织安全隐患;第三类是消防安全隐患;第四类是施工作业安全隐患。 如下对相关安全问题及常见原因进行分析。 (一)客运安全隐患及原因分析 在车站运营过程中,客运方面存在的安全隐患主要有乘客落轨或者跳轨自杀、乘客在使用服务设施如电动扶梯等的意外伤亡事件、客流过大引发的踩踏事件以及乘客抢上抢下被车门屏蔽门夹伤的。出现以上安全隐患的原因主要有: 1、车站工作人员数量不够以及没有对乘客乘车秩序进行有效的组织与管理。 2、车站大客流时没有及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 3、车站没有做好相关设备的日常安全检查。 4、车站对乘客的安全意识宣传不到位。 (二)行车组织安全隐患及原因分析 接发列车是每个车站必须完成好的工作,它直接决定着列车的准点运行及运行安全,在车站接发列车的过程中,存在着错误排列进路、未准备好进路发出列车,向被占用的线路发列车、未按闭塞程序接发列车、列车应停站而未停通过等。经相关线路运营表现,出现上述安全隐患的主要原因是: 1、行车值班员在操作信号系统时没有严格执行“一人操作、一人监控”制度或没有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做一些与工作无关的事情。 2、办理闭塞没有严格执行闭塞程序接发列车,没有认真确认线路是否空闲。 3、没有认真核对行车凭证。 4、取消、变更进路时联系不到位。 (三)消防安全隐患及原因分析 车站作为人员密集场所,是消防重点单位,存在的消防安全隐患主要有车站着火、消防系统失效、消防设备故障、消防疏散通道不畅通以及员工不熟悉操作消防设备等情况,出现上述安全隐患的主要原因是: 1、车站违规堆放易燃、可燃物及站内有吸烟迹象。 2、乘客违规携带易燃、易爆等危险品进站乘车。 3、消防系统和消防设备检查不到位或检查流于形式。 4、员工培训不到位,不会操作消防设备或操作不熟悉。 (四)施工作业安全隐患及原因分析 为了保证车站的正常运行以及轨道等相关设备的运行安全,常常需要在车站进行相关设备的维护及更换施工作业,但是在作业过程中,会有许多安全隐患的事件发生,如人车冲突、未经申请就施工、未在规定的时间、地点进行施工、施工区域的防护没有做好以及施工结束没有出清线路等。上述安全隐患发生的原因与相关施工人员安全意识不强、纪律不严、技术业务素质不高等有关。 二、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安全管理的总体方针及安全管理模式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面临的上述问题,已经得到相关方面的重视及解决,但是,为了保证此类事情不再发生,相关轨道交通运营管理部门必须按照车站安全管理模式的总体方针对车站的安全管理做了规定,形成了相应安全管理模式。 (一)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安全管理模式的总方针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安全管理模式的总体方针“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是轨道交通运营管理部门对车站安全管理的意向与原则的声明。实施轨道交通车站安全管理体系就是在这个方针的指导性进行的。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安全管理模式的指导方针包含了安全管理规范要体现综合管理思想、安全管理内容对整个轨道交通运输安全水平提升有益。 (二)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安全管理模式研究 作为维护车站安全,保证整个轨道交通运输安全的安全管理模式在车站的日常管理中是极其重要的。当前,在我国已建成运营轨道交通车站安全管理模式主要为如下形式: 1、成立组织机构并确定其职责 车站工作人员作为对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安全活动中有重要影响的人员,在安全管理模式中,成立安全管理组织机构并对相关人员的职

城市轨道交通规划设计—地铁篇.

城市轨道交通规划设计—地铁篇

目录 第一章综述 (3) 第二章地铁线路网规划 (3) 2.1 线网合理规模论证问题研究 (3) 2.2 线网空间形态与构架问题研究 (5) 2.3 关于地铁线网与城市其它交通方式的衔接 (8) 第三章地铁站站址规划 (9) 3.1车站开挖对地标建筑物的影响 (9) 3.2车站开挖对地下建筑物的影响 (10) 3.3车站开挖对地下管线的影响 (11) 3.4车站开挖对地面交通和周围环境的影响 (12) 3.5地铁车站开挖方法受多因素影响时的选择 (13) 3.6小结 (13) 第四章发展与展望 (13)

第一章综述 近年来, 我国城市地铁建设又出现了一个新的勃发之机,不仅北京、上海、广州等特大城市加速地铁建设, 一些百万以上人口规模的大城市如西安等也在积极筹划和兴建地铁, 无疑,这是我国城市交通加速现代化进程的一个好兆头。 地铁是城市综合交通体系中的一个子系统,其内在组成结构及外部运行环境都是决定系统整体效能的关键因素。地铁网络总体布局规划的任务一方面是要研究其内在结构,另一方面是要研究它与城市综合交通体系中其它子系统(如道路及地面常规公共客运等)的协调关系,乃至与城市形态和土地使用布局的协调关系。不言而喻,如果没有地铁线网的总体布局规划作为线路建设的依据,将来形成的地铁系统很难保证有较理想的运行效能。在地铁线网规划中如何确定线网合理规模、线网空间构架形态以及与其它交通方式的衔接关系是线网规划理论中尚待探讨的问题, 同时也是涉及规划方法的问题。 第二章地铁线路网规划 2.1 线网合理规模论证问题研究 线网规模(线网营运总里程)取决于城市规模、城市形态以及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等诸多因素,换言之,一个城市地铁线网的总体规模无疑应当与上述客观条件相匹配,否则无法保证线网运营的整体社会经济效益。编制线网总体布局规划时,往往只注意线网覆盖面及线网的具体构架,而不作合理规模的论证,这是当前我国城市地铁网规划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从国外的情况看,伦敦、巴黎、东京以及莫斯科等

探究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中车站的安全管理

探究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中车站的安全管理 发表时间:2019-01-14T15:44:10.000Z 来源:《防护工程》2018年第30期作者:丁姝姝 [导读] 结合实际,在指出当前交通运营安全车站管理中的不足的基础上,总结了加强交通运营安全中的车站管理措施,实践可知,通过完善的客流管理系统、组好人员控制以及对设备方面的安全管理,能够切实提高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中车站安全管理水平。 丁姝姝 苏州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江苏省苏州市 215000 摘要:结合实际,在指出当前交通运营安全车站管理中的不足的基础上,总结了加强交通运营安全中的车站管理措施,实践可知,通过完善的客流管理系统、组好人员控制以及对设备方面的安全管理,能够切实提高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中车站安全管理水平。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运营车站;安全管理 0前言 随着人口的持续上升以及人们生活质量的提升,汽车的保有量也在逐渐增加,这就导致了城市交通中出现了很多现实问题,一些人口密度较大且地理面积较小的地区,极易出现严重的交通拥堵问题,给资源与环境造成了极为不良的影响,这些问题的存在限制了城市的发展。在未来发展中,要科学合理的应用先进的公共交通方式,通过使用城市轨道交通能够更好的解决当前资源短缺与环境危机的问题,也是实现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1交通运营安全车站管理中的不足 随着国家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轨道交通体系逐渐的完善,轨道交通作为现代化交通运行的主要方式,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是非常关键的。交通的主要措施就是方便与快捷性,逐渐成为了现代化人们的主要出行方式。但是因为在日常运行中存在客流量过大以及管理不善等方面的原因,导致了交通运营方面的工作无法有序的开展下去,笔者经过分析发现在运营管理中存在很多的现实问题,主要如下所示: 1.1人员管理问题 交通车站中人员管理所存在的缺陷和问题: 1)城市轨道交通运行的系统中,人是最为主要的核心参与者,很多事故的发生往往都是因为人员操作不当所造成的。因此,一方面需要全面的增强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彻底的解决因为人员的问题而出现的安全事故问题;另外一个方面就是需要全面的提升车站人员的技术水平,将事故消除在萌芽阶段。经过分析,世界上很多的大型交通事故都是因为人为操作不当所出现的问题,引起人员伤亡案件使得整个城市的交通运行都会受到极大的影响。 2)交通站务的各项工作都不是独立存在的,是相互影响的,只要是车站的任何一个存在有人员的意识淡薄、擅离职守的问题,就会导致严重安全事故的发生,使得交通运行无法保证,经济损失也比较严重[1]。 1.2客流管理问题 客流管理主要就是在高峰时间段内,也就是说在该时期中乘客的数量中经过车站的人员数量最多的时间段,此时就被称之为交通客流高峰期。交通车站内的人员组成结构较为复杂,在具体管理中也需要多个部门的配合,除了车站内部的基本工作人员,还包含设备操作工作人员、设备运营维护工作人员等等。车站基本都属于半封闭空间,乘客的通道相对也比较狭窄,如果没有针对车站的运行情况及时的进行乘客的输送,就会导致严重的客流拥挤的问题存在,进而诱发严重的人员伤亡案件的发生。因此,在交通高峰实际段内进行客流管理是非常重要的,除了一些人为的因素而导致乘客的滞留,还有就是设备的故障等因素,极易出现严重的人员伤亡事故的问题[2]。 1.3设备损坏问题 设备是列车的主要组成结构部分,其中包含了机械系统设备、线路设备以及信号系统设备等方面。这些设备只有协调合作才能保证列车的正常运行,如果某个设备出现故障问题,正给系统的运行都无法保证,进而诱发严重的安全事故发生。美国在2009年6月22日出现的交通追尾事故就是因为机车故障所导致的,事故造成了9死76伤的严重事故;2011年9月27日在我国上海所出现的追尾事故则主要是因为交通信号调试出现问题而存在的追尾事件,同时也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事件的发生。 环境、人、设备是城市轨道交通的主要部分,所以要想实现交通系统运行安全性的保证就需要从这些方面来考虑,并且应该针对各种主要的影响因素来建立合理的管理体系和制度,要将各个影响因素有机结合起来。对于上述所存在的问题,轨道交通运行中应该从这些方面来进行安全方面的控制和提升。 2加强交通运营安全中的车站管理措施 2.1加强员工的专业知识培训 交通企业应该积极的组织从业人员进行专业知识的学习,其中包含了基础医疗知识、岗位职责培训以及设备基础操作等方面的知识。定期的组织人员进行培训和学习,同时要采取必要的措施进行考核,定期的组织人员参与到实践活动中,理论与实践与有机的结合起来。对于工作人员的应急处理能力也应该进行培训,合理的进行事故的预防和控制。将事故进行全面的细化处理,其中要进行人员的分类,对于不同岗位工作人员要展开安全意识培训与专业技术操作,从而可以满足城市轨道交通人才的需要。此时应该注意的是,交通企业还应该注重责任心的培养,具备较强的责任意识。结合具体的工作情况以及人员安全意识方面,来进行人员薪酬的调整,同时应该由交通的管理人员做出带头作用,将岗位责任制度落实到位,在实际管理过程中落实各项管理措施,保证轨道交通的运行更加的顺利。 2.2建立完善的客流管理系统 完善客流安全管理是确保交通运行安全性的重要基础设施,在设立相应的客流管理制度的过程中,应该综合分析车站内部的客流数据以及可能存在的事故问题,要以国际国内所发生的安全事故案例为基础来进行。建立完善的客流制度,应该综合分析交通运行的具体特点以及工作流程来确认,同时还应该建立完善的客流管理体系,同时还应该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安全规章管理制度,保证交通工作的运行更加的科学与合理,使得交通运行更加的安全和高效。交通运行高峰期中,是对整体工作人员管理能力的最佳考验实践,同时也会对各个系统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试题及答案

城 市轨道交通 运营安全》试 题 出版 社:人民交通出版社 一、单项选择题 1、( )是指在生产活动中, 由于人们受到科学知 识和技术力量的 限制,或者由于 认 识上的局限,而客观存在的可能对系 统造成损失 的不安全行为或 不安全状态。 A. 安全 B.危险 C.隐患 D.事 故 2、 严抓隐患整改,按照“五个落实 ”,即任务落实、人员落实 、 ( )、质量落实、时间 落实,按期整改完成。 A.设备落实 B.经费落实 C.数量落实 D.环境落实 3、 行车安全是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的( )部分。 A.核心 B.重要 C.主要 D.次要 4、线路改道时,不得连续松开( )以上轨枕螺旋。 A.5 根 B.4 根 C.3 根 D.2 根 5、 城市轨道交通( )在发生火灾、事故或恐怖活动的情况下, 是进行应急处理 、抢险救灾和反恐的主要手段。 A.消防系统 B.供电系统 C.环控系统 D.通信系统 6、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单位的法人代表每月至少召开( )消防安 全工作会议。 7、( )是应急活动的最基本 原则。 A.分级响应 B.属地为主 C.统一指挥 D.公众动员 8、安全生产规章分为部门规章和( )。 A.85 ?95 B.8 0 ?90 C.8 0 ?95 D.75 ?85 使用 教材: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 试题范围:全册 版次:第2版 A.两次 B. 一次 C.三次 D.四次 A.国家政府规章 B.机构规章 C.经济规章 D.地方政府规章 9、地铁运营系统基础安全评价总分是( ),表示可接受。

10、()是城市轨道交通的主要技术装备之一,是行车的基础。 它的作用是引导机车车辆运行,直接承受由车轮传来的载荷,并把它传给路基。 A.线路 B.钢轨 C.轨枕 D.道岔 二、多项选择题 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以著名的戴明管理思想,即“戴明模式” 或称为PDCA 模型为基础。一个组织的活动可分为:()四个相互联系的环节 来实现,通过此类方式可有效改善组织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绩效。 A.计划 B.行动 C.控制 D.检查 E.改进 2、轨道交通运营突发事件的预警由高到低可分为红色、()、蓝色四个级别。 A.绿色 B.橙色 C.紫色 D.黄色 E.黑色 3、城市轨道交通排水系统包括()。 A. 水龙头 B. 废水系统 C. 污水系统 D .雨水系统 E. 防灾报警 4、目前应急管理体系、机构设置,主要有()。 A.层级型 B.联动型 C.专职型 D.综合型 E.简单型 5、下列()属于运营单位的安全管理责任。 A.定期对土建工程进行维护、检查,并及时维修更新 B.定期对车辆进行维护、检查 C.检查和维修记录应当保存至土建工程使用期限到期 D.确保运营设备处于安全状态 E.在城市轨道交通设施内,设置报警、灭火、逃生、紧急疏散等器材和设备 6、安全生产检查的方式主要有:()。 A.经常性安全检查 B.不定期安全检查 C.专业性安全检查 D.群众性安全检查 E.定期安全检查

城市轨道交通课程设计报告(很齐全,很完整的课程设计)

轨道交通课程设计报告 指导老师:江苏大学武晓辉老师 一、项目背景及镇江市轨道交通建设必要性 镇江市位于北纬31°37′~32°19′,东经118°58′~119°58′,地处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东端,江苏省的西南部,北临长江,与扬州市、泰州市隔江相望;东、南与常州市相接;西邻南京市。镇江市域总面积3847平方公里,总体规划定位城市性质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长江三角洲重要的港口、风景旅游城市和区域中心城市之一。 2005年,镇江城市总体规划进入实施阶段,城市空间布局将极大突破现有形态,“扩充两翼、向南延伸”成为城市新的发展方向。伴随城市化进程加快、镇江跨入特大城市行列,城市空间的拓展对城市交通体系提出了新的要求。镇江市为江苏省辖地级市,现辖京口、润州、丹徒三区,代管句容、丹阳、扬中三市。另有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镇江新区行使市辖区经济、社会管理权限。镇江全市总面积3848平方公里,人口311万人,市区户籍人口103.3万人市,市区常住人口122.37万人,人民政府驻润州区南徐大道68号。 内部城市空间结构调整:2005年,镇江城市总体规划进入实施阶段,城市空间布局将极大突破现有形态,“扩充两翼、向南延伸”成

为城市新的发展方向。伴随城市化进程加快、镇江跨入特大城市行列,城市空间的拓展对城市交通体系提出了新的要求,建设轨道交通是未来城市规划的必然结果。 城市化发展水平规划: 近期(2000-2010):城市化水平达到:55% 城镇人口162万 中期(2010-2020):城市化水平达到:60% 城镇人口184万 远期(2020-2050):城市化水平达到:70% 城镇人口231万城市等级规模规划: 中期:形成1个大城市,1个中等城市,2个小城市和38个小城镇的等级结构。 远期:形成1个特大城市,2个中等城市,1个小城市和27个小城镇的等级结构。 镇江位于南京都市圈核心层,是一座新兴工业城。镇江拥有2个国家级开发区、6个省级开发区、5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基地,镇江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居江苏省中等偏上水平。2013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927.09亿元,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45.52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977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6258元,增长18.1%,;人均GDP73947元,居江苏省第5名。“三次产业”分别实现增加值129.06亿元、1549.4亿元、1248.6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1%、12.5%和12.3%。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设计常识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设计常识周心培 2004.12 前言 轨道交通和隧道工程是城建院的两大支柱专业。近年来,宜万、甬温、温福铁路和武广客运专线隧道设计任务繁重,北京、苏州、广州地铁设计也是忙得不可开交。大批新生力量投入到隧道和地铁的设计工作中来,形势大好。为使新参加工作的年轻同志们对隧道和地铁有所了解,特把平时所见所闻的资料罗列出来给大家作个参考。 隧道专业方面以“铁路隧道史”为蓝本,回顾我国铁路隧道技术的发展历程;以大瑶山隧道和秦岭隧道为例,介绍我国当代铁路隧道技术的最高水平;最后简要地展望一下隧道及地下工程发展的前景。文中内容只是个人阅读的笔录,有兴趣者可进一步找原文研究。 轨道交通工程确是一项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个人的学识有限,简单介绍不能解决如何设计的问题,只希望使大家建立个基本概念。介绍包括基础篇、车站区间篇、设备篇和工程实例篇,目的是为使读者知道什么是轨道交通,其设计包括哪些内容,曾经有过哪些经验教训。实例篇只列了个提纲,有的已有专文可作参考,如果有兴趣可另作专题交流。 今借院网城建院网页一角,把“我国铁路隧道技术的发展与展望”和“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设计概论”发表出来,希望能省却读者一些翻阅资料的时间。许多专业性的问题远非、四、五万字能解决的,具体问题可以另作专题讨论。因本人水平有限,文中谬误之处在所难免,真诚欢迎各位同仁批评指正。

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工程设计概论 基础篇 1、轨道交通分类 城市轨道交通顾名思义就是车辆在轨道上行驶的公共交通系统。火车,有轨电车等等都属于轨道交通,前者属于较长距离的城际间的交通,后者是低速行驶于街市的公共交通,但两者都不属于通常所说的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系统。粗略地可以将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分为地铁和轻轨两大类,其中轻轨又可分为普通轮轨式、独轨跨座式和独轨悬挂式三种。武汉市轨道交通1号线即属普通轮轨式的轨道交道。广州地铁4号线的车辆采用线性电动机和特殊的轨道,但本质上仍属轮轨式的交通方式。台北捷运的木栅线,采用的是胶轮车,在特别的砼轨槽内行驶,也属于轮轨式交道。上海龙东路至浦东机场的磁悬浮线,没有通常意义上的车轮和钢轨,不属于城市快速轨道交通之例。目前重庆正在修建的就是独轨跨座式轨道交通工程。独轨悬挂式类似于悬挂的索道缆车,只是车辆不是挂在缆索上,而是挂在专门的钢梁上,跨距可以做得比较大,用在一些公园和旅游区比较合适。在我国独轨悬挂式作为正规的城市轨道交通还没有建设实例。 地铁普通轮轨式 轻轨普通轮轨式 独轨跨座式 独轨悬挂式 2、地铁与轻轨 有人认为在地下跑的叫地铁,在地面上、在高架桥上跑的叫轻轨,这样区分对不对呢?最早的地铁确实是在地下跑的,要不怎么会叫地铁呢,而轻轨也确实大多数是在地面上跑,特别是在高架桥上跑,但严格讲这样区分是偏面的。国际上对地铁和轻轨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

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体系

一、安全管理指标评价体系 评价项目权重 车辆系统0.1 供电系统0.15 消防系统与管理评价指标0.1 机电设备评价指标0.1 通信设备评价指标0.1 信号设备评价指标0.15 土建评价指标0.1 其他评价指标0.2 评价项目(权重)一级分项(权重)二级分项(权重) 车辆系统评价指标(0.1) 车辆(0.8) 车辆安全性能(0.5) 安全防护设施(0.4) 车辆可靠性(0.1)维修体系(0.2) 维修制度(0.5) 维修人员(0.5) 供电系统评价指标(0.15) 主变电站(0.25) 主变电站设备(0.5) 主变电站安全防护设施(0.4) 运作与维护(0.1) 牵引变电站 (0.25) 牵引变电站设备(0.5) 牵引变电站安全防护设施(0.4) 运作与维护(0.1) 降压变电站 (0.25) 降压变电站设备(0.5) 降压变电站安全防护设施(0.4) 运作与维护(0.1) 接触网(0.15) 设备情况(0.8) 运作与维护(0.2) 电力电缆(0.1) 设备情况(0.8) 运作与维护(0.2) 消防系统与管理消防设备(0.7)火灾自动报警系统(FAS)及联动控制(0.6)

评价指标(0.1) 气体灭火系统(0.1) 消防水系统(0.1) 应急照明及疏散指示(0.1) 灭火器(0.1) 消防管理(0.3) 车站消防管理(0.4) 人员与设备(0.5) 建筑与附属设施防火(0.1) 机电设备评价指标(0.1) 自动扶梯、电梯 与自动人行道 (0.1) 自动扶梯、电梯与自动人行道设备(0.8) 安全防护标识(0.1) 管理与维护(0.1) 屏蔽门系统与 (0.25) 屏蔽门系统设备(0.8) 安全防护标识(0.1) 管理与维护(0.1) 给排水设备 (0.25) 给水系统(0.45) 排水系统(0.45) 管理与维护(0.1) 通风和空调设备 (0.1) 通风和空调设备(0.9) 管理与维护(0.1) 风亭(0.3) 设备(0.9) 管理与维护(0.1) 通信设备评价指标(0.1) 通信设备(0.9) 通信系统技术(0.15) 传输系统(0.15) 公务电话系统(0.15) 专用电话系统(0.15) 无线通信系统(0.15) 图像信息系统(0.1) 广播系统(0.05) 通信电源(0.05) 通信系统接地(0.05)维修体系(0.1) 管理与维护(0.7) 维修配件(0.3)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客运服务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客运服务 任务1 客运岗位服务工作基本内容 【知识点】 ●城市交通的基本情况; ●城市的发展目标与方向。 【技能点】 ●能正确了解城市的人口分布情况,并对相关信息进行分析,进一步掌握客流情况; ●掌握城市的发展目标与方向,了解城市未来客流基本情况。 【任务的提出】 城市轨道交通的服务对象是城市的所有群体,但是那些是重点客流,城市的基本情况怎么样,这些内容都是我们城市轨道交通客运与服务工作需要掌握的基本内容。 为了能正确分析城市轨道交通乘客的基本情况,需要了解城市的基本情况,并能熟练掌握城市的发展目标与方向,进一步的分析未来城市的客流情况。 员工岗位服务准 一、服务理念:乘客至上、服务至微 (一)服务意识:要摆正员工与乘客之间的两个关系:首先是客观依赖的关系;其次是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 (二)窗口意识:地铁作为城市文明窗口,站务员、乘务员是这个窗口的重要代表。站务 员、乘务员要以“窗口无小事”的意识规范自己的岗位行为,展示地铁文明风范。 (三)乘客意识:一切从维护乘客的利益出发,时刻尊重乘客,认识到乘客就是地铁的衣 食父母;以乘客需求为出发点,最大限度地为乘客提供优质、满意的服务是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 二、岗位服务规范 (一)仪表规范 1. 总体规范统一着装,仪容整洁,面带微笑,端庄大方。 2. 着制服规范 (1)严格按照规定着装。 (2)员工在工作时间应当身着员工制服。着装时,应当仪表端庄,举止文明,精神饱满,姿态良 好

(3)按照规定配套穿着制服。制服与便服不得混穿。不同季节的制服不得混穿。不同类别人员的制服不得混穿。制服内着非制式服装时,不得外露。不得披衣、敞怀、挽袖、卷裤腿。 (4)员工着装值岗时,除在车站室内办公区、宿舍、列车驾驶室或其他不宜戴的情形外,应当戴制式帽子,不得歪戴。 (5)换装时间:由于全国各地气候条件不同换装时间一般由各轨道交通公司根据具体情况确定时间统一换装。

影响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的因素及对策分析

1 影响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的若干因素分析 1.1城市轨道交通容易出现的安全问题 城市轨道交通作为城市中旅客运输的主要载体,其安全一直是人们所关注的焦点,但安全事故仍时有发生,这里拟结合城市轨道交通的特点重点分析容易引发的几方面安全问题。 (1)列车开行密度大,导致列车相撞等运行事故的发生机率增大。 (2)车站及列车内旅客密度大,旅客流通量大容易形成安全问题 旅客车内人身安全问题。列车内过度拥挤,导致旅客容易与列车车体等接触过多容易引发烫伤、触电等问题。旅客人数过多导致上下车过程中非常拥挤,容易发生旅客被踩伤及挤伤的问题。旅客密度大导致车内空气流通差,容易引起呼吸系统生理功能较弱的旅客发生窒息等生理问题,同时也引发传染病在人群中的扩散。旅客密度大直接导致治安问题的出现。在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及列车内借拥挤的环境实施偷盗的现象较为严重。大量的旅客容易成为恐怖份子袭击的目标。自杀问题越来越严重影响城市轨道交通。根据心理学分析自杀者往往喜欢选择人员较多的地点进行自杀,近年来城市轨道内自杀事件频繁发生。 (3)由于城市轨道交通特别的地理位置及封闭性的特点容易产生安全问题 地铁顶棚及轻轨高架桥比一般运输形式的基础设施更容易受到破坏,并直接影响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运行。更容易受到天气状况的影响。恶劣天气对城市轨道交通影响较为严重,如发生大雨、大雪、大风等恶劣天气状况将产生地铁排水问题,轻轨防风、防滑、排水等问题。城市轨道交通封闭性的特点加上基础设施不够完善也会影响城市轨道交通的安全。 1.2 从人、车辆、线路以及法律等方面分析轨道交通安全问题 (1)人的因素 城市轨道交通要以人为本,轨道安全管理也要以人为本。应充分考虑乘客的因素,保障广大乘客的安全。由于乘客的素质对轨道交通安全有很大的影响,很多事故都是由于乘客没有遵守乘车规则造成的,所以应加强对市民的交通安全意识的教育,减少由于乘客拥挤造成对轨道交通安全的威胁。另一方面,由于城市轨道交通工作人员疏忽引发事故的比例也较大,而且后果严重。几乎每一起重大事故都与工作人员的失职有关系。因此对工作人员进行法制教育、技术教育、安全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是十分必要的,也是非常紧迫的。 (2)车辆因素 车厢虽然使用的是耐燃材料,但在燃烧后会散发大量的有毒气体。因此车辆所使用的阻燃材料是否合格、安全装置是否充足有效,对轨道交通的安全管理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车辆是否符合运行要求、车辆技术状况好与坏,会直接影响轨道交通的运行安全。 (3)线路因素 轨道交通是一个封闭式的交通系统,线路是该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事故的产生与线路情况有一定的关系。如地面轨道交通平面交叉口的密度较大、区间隧道内的照明条件差、缺少信号标志等都会影响交通安全。 (4)法律因素 在我国现有的轨道交通政策法规中,对安全管理虽有原则的、定性的要求,但缺少具体的管理条文及定量的衡量标准,也缺少有关交通安全管理的法律政策。 2 加强轨道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措施和手段 轨道交通作为现代化城市的快速交通工具,安全状况是其管理水平和各种质量的综合反映。“安全第一”是乘客的根本需求和首要标准。轨道交通的安全包括消防安全、行车安全、综合治理安全等诸多方面。除了一些突发性事故外,大多数安全事故都是有前兆的。为了更好地避免事故的发生,必须从以下各方面着手来做好安全预防工作。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建筑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建筑 车站是城市轨道交通路网中一种重要的建筑物。它是供旅客乘降、换乘和候车的场所,应保证旅客使 用方便、安全、迅速地进出站,并有良好的通风、照明、卫生、防灾设备等,给旅客提供舒适、清洁的环 境。车站应容纳主要的技术设备和运营管理系统,从而保证城市轨道交通的安全运行。 车站又是城市建筑艺术整体的一个有机部分,一条线上各车站在结构和建筑艺术上,应既要有共性, 又要有各自的个性。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车站位置的选择、设计得合理 与否及设备的配置。轨道交通车站设计时,首先是确定车站在现有城市轨道交通路网中的确切位置,这涉 及到城市规划和线路总体方案设计;车站位置确定后,根据客流量及其站位特点确定车站规模、平面布 置、合理的站内客流流线、地面客流吸应、交通方式间的换乘便捷等综合考虑。 5-1 车站的分类 城市轨道交通网中车站根据其所处位置、埋深、运营性质、结构横断面型式、站台型式、换乘方式等 进行分类。 5-1-1 按车站与地面相对位置分类 按车站与地面相对位置可分为,如图5-1。 ①轨道交通车站—车站结构位于地面以下; ②地上车站一车站位于地面以上,它包括地面车站和高架车站; 第5章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建筑 建筑工程申请认证! 财富值双倍检索优先专属展现同行交流 5-1-2 地下车站按车站埋深、高架车站按车站与高架桥的结构是否合一而造分类 按车站埋深可分为:

①浅埋车站——采用明挖法或盖挖法施工,轨顶至地表距离在20m以内,如图5-2中1、2所示; ②深埋车站——采用暗挖法施工,轨顶至地表距离在20m以上;如图5-2中3、4所示。 高架车站可以分为: 站桥合一结构车站——高架车站的结构和站内轨道结构是做在一起的。 站桥分离结构车站——站内轨道结构和线路高架桥的结构是连通的。 5-1-3 按车站运营性质分类 按车站运营性质主要有,如图5-3。 ①中间站(即一般站)——中间站仅供乘客上、下车之用,功能单一,是地铁路网中数量最多的车站; ②区域站(即折返站)——区域站是设在两种不同行车密度交界处的车站,设有折返线和设备。区域站 兼有中间站的功能; ③换乘站——换乘站是位于两条及两条以上线路交叉点上的车站。它除了具有中间站的功能外,更主 要的是它还可以从一条线上的车站通过换乘设施转换到另一条线路上的车站; ④枢纽站——枢纽站是由此站分出另一条线路的车站,该站可接、送两条线路上的乘客; ⑤联运站——联运站是指车站内设有两种不同性质的列车线路进行联运及客流换乘。联运站具有中间 站及换乘站的双重功能; ⑥终点站——终点站是设在线路两端的车站,就列车上、下行而言,终点站也是起点站(或称始发 站),终点站设有可供列车全部析返的折返线和设备,也可供列车临时停留检修。如线路远期延长后,则 此终点站即变为中间站。 5-1-4 按车站结构型式分类 高架车站的结构基本上是以框架结构为主。地下车站结构横断面型式主要根据车站埋深、工程水文地质条 件、施工方法、建筑艺术效果等因素确定。在选定结构横断面型式时,应考虑到结构的合理性,经济性、

城市轨道交通安全检查操作 规范

城市轨道交通安全检查操作规范 第一条 为规范本市轨道交通安全检查工作,维护轨道交通运营安全和乘客人身、财产安全,根据《北京市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运营管理办法》的规定,结合本市轨道交通安全检查工作实际,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 凡在本市行政区域内从事轨道交通安全检查工作的,均须遵守本规范。 本规范所称安全检查(以下简称安检),是指对进入轨道交通车站人员所携物品进行的专业性检查。 本规范所称轨道交通是指地铁、轻轨等城市轨道公共客运系统。 第三条 公安机关负责本市轨道交通安检工作的指导、检查、监督和警力保障,依法处理安检中发现的违法犯罪行为;交通行政管理部门从轨道交通安全运营行业监管角度,对轨道交通安检工作予以协调配合。 第一章 安检原则 第四条 轨道交通安检工作,应当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依法实施、按章操作的方针。 第五条 运营企业应当对进入轨道交通车站人员所携带的物品进行必要的安全检查。公安机关对有违法犯罪嫌疑的人员依法进行盘问、检查,依法处理拒不接受安检强行进入轨道交通车站或者扰乱安检现场秩序等行为。 第六条 轨道交通安检开始和结束时间与运营时间同步。 第二章 安检实施 第七条 轨道交通运营企业(以下简称运营企业)负责组织实施车站安检工作,为安检工作提供保障,并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确定安检工作责任部门和负责人,配备专职管理人员;建立安检指挥和保障体系,实行统一指挥、分级负责。 (二)制定安检工作方案和安检突发事件处置预案并向公安机关、交通行政管理部门备案,组织安检人员定期开展演练。 (三)配置经国家专业检测机构检测合格、符合行业标准的安检设备并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四)在车站设置安检工作站(点)、划定安检区和通道、配置明显标识、对安检区域实行封闭管理。 (五)对安检人员进行轨道交通运营安全基础知识、公共安全防范知识、安检工作操作规范等相关培训考核,不得安排未经培训合格的人员从事安检工作。

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与设计(交通运输类专业期末考试复习重点)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服务于城市客运交通,通常以电力为动力,在固定导轨上轮轨运行方式为特征的车辆或列车与轨道等各种相关设施的总和 轨道交通对城市发展的作用:1.高城市交通供给水平,缓解大城市日益拥挤的道路交通;2.导城市格局按规划意图发展,支持大型新区建设;3.过对城市轨道交通的巨大投入,从源头为城市经济链注入活力,并通过巨大的社会效益提高整个城市的综合价值 轨道交通的优势(特点):1.列车化编组运行,运量大,单向最高断面可以达到5万人/小时2.运行系统封闭独立,列车运行稳定、干扰小、速度高,旅行速度达到35km/h以上3.可采用高架和地下敷设方式,占地空间小4.采用电能,清洁环保5.线路固定,易设置明确标志,形成交通习惯6.技术水平高,发展余地大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由车体、转向架、牵引缓冲装置、制动装置、受流装置、车辆内部设施、车辆电气系统7大部分 限界是指列车沿固定的轨道运行时所需要的空间尺寸。限界越大,安全度越高,但工程量及工程投资也随之增加。限界可分为车辆限界、设备限界、建筑限界、接触轨或接触网限界。接触网分为架空式接触网和接触轨式接触网。架空接触网安全性较好,但运行维护作业量大,运行费用高,适应于电压较高的制式。接触轨是沿牵引线路敷设的与走行轨道平行的附加轨,又称第三轨,是敷设在铁路旁的具有高导电率的特殊软钢制成的钢轨。电动车组伸出的受流器与之接触取得电流。接触轨使用寿命长,维修量小,简单,运行费低,能充分利用隧道空间,在地面或高架运行时对城市景观没有影响,但在隧道内保养,检修或在车库内检修作业时应注意安全,适应于净空受限的路线和电压较低的制式 轨道交通系统规划的目标:1.协调好交通需求与供给之间的关系2.实现城市土地规划发展目标3.实现交通战略目标 我国轨道交通系统规划存在的问题:1.与城市总体规划联系不够紧密2.对客流预测中的不确定性考虑不够3.规划方案没有充分重视用地控制规划,使规划方案缺乏可操作性4.网络规划缺乏层次性,难以体现发展重点5.车站交通功能定位模糊,对交通枢纽认识较浅。 概念规划是把以时间期限为主导的规划模式转为以规模为主导,淡化规划期限。即在区域规划的指导下,在可预见的将来,对城市远景发展进行战略性的分析研究,提出城市发展战略的方针政策并作为城市发展的目标和总体规划的支撑和依据 概念规划的主要内容:1.社会经济环境发展战略的目标对策2.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基础设施和重大项目的布局3.主城区在内的市域重点城镇的规模和布局形态,城市化促成区域和城市化控制区范围以及远景发展框架4.研究城市能源,交通,供水,供气等城市基础设施和生态绿地,水域系统开发的重大原则问题 概念规划的战略特点是在充分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前提下,结合实际,创造性地找准每个城市发展的定位 轨道交通线网中的线路按照功能可分为两个类型:1.客流追随型(SOD):解决目前交通紧迫问题,符合现状最大客流2规划引导型(TOD):目前客流不大,但可以引导土地发展导向,支持新区建设 系统分析:通过对系统的分析,认识各种替代方案的目的,比较各种替代方案的费用,效益,功能,可靠性以及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等,得出决策者进行决策所需要的资料和信息,为最优决策提供科学可靠的依据。系统分析的基本要素有:目标,可行方案,费用,模型,效果,准则和结论 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的基本思路:1.在城市规划方案基础上拟定多个可行路网方案2基于四阶段法进行客流预测3对方案进行综合评价,确定近期与远期分阶段实施方案四阶段法:就是交通发生,交通分布,交通方式划分,交通分配四个步骤 线网长度、线网密度规划指标的确定:1服务水平法2交通需求分析法3吸引范围几何分析

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与设计

第一章 1.1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概念、构成及基本形式(重点)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主要服务于城市的市内和郊区,在固定轨道上运行,通常以电力为动力的客运交通系统。 构成:车站建筑、结构工程、线路、车辆、车辆段、供电系统、通信系统、信号系统、环控系统、给排水系统等。 基本形式:地铁、轻轨、单轨系统、市郊铁路、有轨电车、自动导向系统、线性地铁、磁悬浮系统。 (1)地铁: ①单方向输送能力在3万人次/h以上。 ②了解其优缺点; ③掌握地铁系统的技术经济参数。 (2)轻轨(LRT): ①在有轨电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电气牵引、轮轨导向、车辆编组运行在专用行车道上的中运量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单方向输送能力在1.5万~3万人次/h。 ②掌握轻轨系统(LRT)的技术经济参数。 (3)单轨系统(独轨系统): ①由电气牵引、具有特殊导向和转折装置、车辆编组运行在专用轨道梁上的中运量轨道交通系统。 ②分为悬挂式、跨坐式。 ③掌握单轨系统的技术经济参数。 (4)市郊铁路: ①由电气或内燃机车牵引,轮轨导向、车辆编组运行在城市中心与市郊、市郊与市郊、市郊与新建城镇间,以地面专用铁路为主的大运量快速轨道交通系统。 ②所有权归属铁路部门。 (5)有轨电车:由电气牵引、轮轨导向、单车或两辆编组运行在城市路面线路上的低运量轨道交通系统。 (6)自动导向系统(AGT系统): ①掌握AGT的技术经济指标; (7)线性地铁(又称小断面地铁): ①掌握线性地铁的技术经济指标; (8)磁悬浮系统(了解) 1.2 城市轨道交通的地位与作用(次重点) 1、掌握其优势; 2、了解其地位; 3、了解其作用。 1.3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发展 1、了解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历史; 2、了解国外发展概况; 3、了解国内发展概况; 4、当前世界大城市轨道交通发展趋势: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建筑

快捷、大运量的轨道交通线路是线状构筑物,载运乘客的轨道交通车辆必须停靠在线路的一定节点上让乘客下车,这个节点就是轨道交通的车站。车站是供使用轨道交通的乘客上下、候车和换乘的场所,从这个意义上说它和公共汽车站、铁路客运站的功能是一样的。 轨道交通车辆的容量一般远大于公共汽车,且多节车辆编组,以保证大运量。这就要求车站站台有一定的长度,站台长度按远期规划采用列车编组和采用的车辆长度来确定,8节A型 车辆编组的地铁车站长度要求大于180m,4节编组的轻轨车站长度也要求80m以上。轨道交通车辆一般采用高地板设计,相应要求车站也采用高站台形式,以保证乘客水平进入车厢。这些都是有别于公共汽车站可以“任意”设置在人行道上,而要将车站设置在地铁、轻轨线路的一定位置。进行专门的设计。 不同于用在城际交通上的铁路,城市轨道交通是服务于城市的,列车停靠时间短、列车进出站频率高,乘客候车、滞留车站内的时间也较铁路火车站的短,乘坐地铁、轻轨的乘客心里都希望进了车站就能很快上车。有别于火车站,城市轨道交通的车站不设有专门的候车区,巴黎、纽约很多地铁车站站台直接通过楼梯或自动扶梯连接人行道。 根据轨道交通线路铺设在高架、地面或地下,车站也区分为高架车站、地面车站和地下车站。作为建筑物设计,除了交通功能需要以外,高架车站、地面车站设计考虑的问题和普通地面建筑物相仿。高架车站和地面站的建筑物融合在城市建筑群中,其建筑品位直接影响城市的美观,而作为车站建筑自身的特点,长宽高的比例往往很难做出优秀的作品,这就要求设计师充分发挥想象力将成特殊比例的建筑物设计得美观一些。 地下车站设置在城市地面以下,空气湿度相对较大,特别像上海、广州等城市地下水位较高,车站结构可能就浸泡在饱和水的土体内;地下建筑空间封闭、车站建筑固有的狭长和结构雷同,往往给乘客带来压抑、单调的感觉。因此需要考虑地下车站有良好的通风、照明、卫生、防灾设备等,给乘客提供舒适、清洁的环境,适当地做一些建筑小品、艺术装修往往能让乘车人感到亲切和温馨。 城市轨道交通快捷、大运量的特点,在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内短时间(特别是交通高峰时刻)会聚集大量人流,出于安全考虑,特别是发生突发事件的情况下,如何最快地疏散乘客到安全

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与设计-专业资料

第一章概述 1.1 轨道交通发展历史 1.1.1 城市交通发展概况 1.早期的城市交通 历史上最早的城市公共交通可以追溯到罗马时代,那时建立了一个地区性的车辆出租系统。 2.现代意义上的城市大容量公共交通 1819年巴黎出现第一条公交运行线路。美国的第一条公交线路是1827年纽约城产生的可载12人的改良马车。 由于城市人口的集聚,单纯依靠道路交通实际上将很难解决城市交通问题。因为道路交通方式本身所固有的交叉、冲突环节在拥挤、土地有限的市区难以得到很好地解决。 1.1.2 轨道交通发展历史 1.铁路 蒸气铁路是19世纪发明的。第一条城市间铁路服务开始于1830年英国的利物蒲至曼彻斯特。它使得铁路主导着城市间运输达一个世纪。从那以后人们每天乘火车上班。由于需求良好,铁路开始经营通勤运输。伦敦1838年开放了第一条严格的市郊运输线路,大量市郊线网的建设则是在1840到1875年之间,有些现在仍在使用。 美国最早的通勤列车是1843年在Worcester至Boston开通的。纽约、费城、芝加哥等均建设了较大规模的市郊运输线网。 2.地铁的产生 地铁的产生源于将蒸汽列车引入市中心的构想。世界上最早的地铁是1863年元月10日在伦敦开通的6km长的一段线路。列车由蒸汽机车驱动,火需要专门的力量来煽动,通风也成问题。不过它运营几年后就电气化了。 更好的想法是将蒸汽列车放在高架的街道上行驶。地下铁路主要是二十世纪的发展产物,尽管伦敦地铁始于1863年,第一条深挖电气化隧道则是在1890年。 3.轨道交通系统的产生 美国第一条地下铁路是在1870年由Alfred Ely Beach(科学美国的创始者)在纽约城建设开放的线路。 世界上第一条由(第三轨)电力驱动的地铁是伦敦1890年开通的。 世界上第一条电力高架线是芝加哥的都市西部高架线,1895年5月6日运营,它用一台带有电机的机车,可牵引一到二台无动力的拖车。 4.电动车组的出现 1897年,芝加哥南部高架铁路决定电化,并设计发明了多单元动车系统,它可使每辆车均有电机,但全部由第一辆车的驾驶员操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