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案例

战略案例
战略案例

莱跃企划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企划公司)是莱跃集团公司(以下简称莱跃)控股的子公司,注册资本为600万元。自1998年设立以来,企划公司一直赢利,净资产收益率为20%左右,年创税后利润200万元以上,营业收入年增长率为30%左右。然而,就是这么一个既赢利又在发展的公司,2004年被莱跃悄无声息地关闭了。

原因很简单,用莱跃创始人的话说:“莱跃创办企划公司的初衷,是期望企划公司能够开展管理咨询、企业策划业务,借此提升莱跃整体形象。莱跃的主业是汽车零部件,净资产收益率在10%以上,莱跃不缺钱。莱跃创办企划公司,不是要企划公司赚钱,经营油条烧饼也能赚钱,但莱跃集团公司不赚这个钱。”

实际上,企划公司开展的是广告业务,特别是户外广告业务和宣传画册的发行业务。企划公司每年的董事会上,莱跃总部都一再强调企划公司要开展管理咨询业务,并向企划公司施压。企划公司为了开展管理咨询业务,2001年引进了某名牌大学的博士,2002年还撤换了公司总经理,但管理咨询业务仍没能开展起来。由于连续6年企划公司都没能开展管理咨询业务,莱跃创始人只好下令关闭企划公司。

莱跃的主业,汽车零部件业属技术成熟行业,员工经过简单学习后,都能进行生产活动。莱跃的企业文化强调权力的支配作用,上级对下级具有绝对的控制权。莱跃把这种文化同样分毫不差地再移植到企划公司中。莱跃在主业方面实行的是低成本战略,取得了成功。但低成本战略在企划公司遇到阻力,企划公司员工不能忍受相对较低的工资水平,员工流动率高达100%。莱跃在主业方面实现了“平凡的员工创造非凡的业绩”(这里指生产出了优质的产品),但在企划公司,平凡的员工却创造不了非凡的业绩(这里指提供不了管理咨询服务)。

根据你所学的战略管理相关知识,请回答以下问题:

(1)莱跃从汽车零部件业进入新的管理咨询业,这是什么类型的多元化?

(2)从权力分配的角度,莱跃的企业文化属于哪种类型?为什么同样的企业文化,在企划公司,平凡的员工为什么创造不了非凡的业绩?

(3)从人力资源战略角度,同样的工资水平,莱跃的汽车零部件业取得了成功,企划公司员工却感到很不满意,频繁流动。这是为什么?

(4)企划公司一直赢利,莱跃却关闭该子公司,这是为什么?

1、一个是机械制造业,一个是现代服务业,本属两种产业,且关联度非常小,不符合一般企业多元化经营的原则;

2、企业文化是与企业的生产经营特征、人力资源特征、管理者素质相适应的基础上形成的。一定形式的企业文化与其所在的企业是相适应的,但在其他类型的企业则不一定适应。

3、工资水平是由人力资源的类型和劳动形式决定的。对于体力劳动者和简单劳动的工资水平,对于从事高智商的现代咨询业的脑力劳动和复杂劳动来说,显然是不适应的。

4、对产业关联度低、不便于管理、超出其控制能力的投资项目采取关闭或依法转让的方法是可取的

谁能帮我回答企业战略管理案例分析的题目呀?

顺美名牌的创立与保持

顺美服装厂是一家乡镇企业,是在一个县城不太大的小镇里的服装厂,但顺美却是国内西服生产领域中规模最大的,“顺美”西装也是中国西服领域中的一个响当当的名牌。

顺美的诞生与波折

1984年秋,北京顺义县组织乡镇干部到苏南考察,回到北京,他们便到处搜求信息,欲求一个合适的海外伙伴办一个合资企业,此时,北京市纺织品进出口总公司经理熊勇纹女士带来了机遇,熊女士介绍新加坡美都纺织品有限公司的黄绍基先生到顺义考察合资建厂的可能性,黄先生在国内进行了仔细考察,对上海、厦门、北京等地理位置、政策环境、市场前景、合作伙伴等进行了反复比较,最后选定了顺义县顺义镇。两个月后,再次来京签署意向书,3个月后正式签署协议。前前后后8个月,一切便都顺顺当当。北京市第一家服装合资公司——顺美服装合资有限公司总部成立了,顺义县农工商局公司股份占45%,新加坡美都纺织品有限公司占股份45%,北京市纺织品进出口公司占10%。

机器引进于意大利、美国、德国、日本,清一色的当代最先进的设备。88名制作工人加上10名财务、人事、外联、生活后勤人员都经过重重选拔。顺美甚至不惜重金,请来国际赫赫有名的设计大师杉山先生,向学员们系统地传授了现代西装的设计、现代西装的工艺流程、现代设备的操作要领。

但先进的机器和严格的培训后面潜伏着隐忧,从其成立到1988年,顺美的状况实际上一片混乱。顺美的管理权,按照协议,董事会由顺义镇农工商总公司派人担任,总经理由新加坡方委派,三方各出一位任副总经理,若总经理不能主持日常工作则指定一名副总代行主持。但由于对现代公司制度的不了解,董事会和总经理如何参与管理的问题并未澄清,没有建立起独立、稳定的领导体系,在高层管理人员的运用安排上不断出现震荡,几年间,顺美可以说是一事无成。

从成衣作坊到现代公司

1988年,刘玉凯正式就任顺美服装公司副总经理,代行总经理职责。熟悉刘玉凯的人这么评价他:很聪明、爱学习、思维敏捷、接受新观念快、能与人团结共事、干工作脑勤手快、作风凌厉、果断麻利。刘玉凯的脑中深深熔铸着如下管理思想:当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账面上的实物资产已经不是第一位重要的因素了,重要的是企业无形的,但却是实实在在的东西,比如说组织工作的管理能力,职工团结一心蓬勃向上的凝聚力以及企业招牌本身所代表的荣誉、信任。带着这样的思维与思念,刘玉凯脑中形成了一整套战略性的,相辅相成的发展步骤。

第一,第一,以严治厂,以严治乱

面对前任留下的烂摊子,刘玉凯心中深知大乱必严治,唯有这严治的手段,整个公司才能得到治理,才能有一个新的面貌,这是以后工作开展的必要条件,因此,刘玉凯上任即采取雷霆手段,颇见成效。

第二,第二,高起点,高要求,超越平庸战略

把顺美内部整顿得井井有序、事通人和后,刘玉凯开始实施其构思已久的发展战略。他认为压力是前进的动力,顺美要发展成为能经受起任何挫折、经受任何考验的世界名牌,必须借助强大的外在压力。他仔细地比较顺美的优势、劣势,仔细比较顺美服装内销、外销的优、劣势,最后决定将顺美服装外销日本,让世界上最苛刻的买主挑剔,让日本差一点不饶人的订单将顺美的产品档次压上去,把人的整体素质压上去,把企业管理水准压上去,把顺美的名声压上去。这就是刘玉凯的超常思维,与经营现状的“内销赚、外销赔”不符,与经营思维的“能赚点就行”不同,但它的确是建立在对内销、外销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建立在刘玉凯要把顺美迅速变成国际名牌的目标之上。

内销利在:全国11亿人的大市场,产品质量要求不高,合资企业产品受偏爱,容易建立销

售网络。弊在市场不规范,权钱交易干扰公平;高档产品购买力低;同行竞争激烈,争相压价;贷款受限制。外销利在:外商信誉度高,国家有扶植政策;比国内市场稳定期长;容易发生索赔。顺美的优势在于:设备先进、配套;日本专家培训的员工技能较好;劳动力价格不高;已有小批量出口产品;日本市场有潜力;日本服装界有朋友:在国内市场初露头角。顺美的劣势在于,企业管理落后;产品质量问题多;资金困难;人才奇缺;在国内市场上销量较低。

刘玉凯和他的同事们提出三个问题:第一,企业靠什么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第二,企业应该怎样挣钱,挣大钱还是挣小钱?挣眼前的这点钱还是挣长远的钱?第三,是要创名牌还是奔世界名牌?这体现了顺美人独特的思维、深远的战略以及现代的经营理念。这是顺美惊人之跳的第一跳。

第二跳,坚持申办独立的进出口权,顶住撤股的压力。扩大外贸,三方股东都取得共识,由谁负责进出口业务,却出现了较大分歧。占10%股份的北京纺织品进出口公司认为,外贸是他们的天职,现有的渠道畅通,顺美生产多少应统统“上交”北纺外销,但另两方董事认为,顺美是一个独立的经济实体,应申办独立的出口权,双方各执己见,互不相让。北京纺织品进出口公司代表便以撤股相威胁,这使得资金本来就紧张的顺美雪上加霜,但目标不能被压力挤扁。

在各种努力下,北纺撤股后的顺美于1988年11月,获取了国际羊毛局使用纯羊毛标志的特许权,1989年4月又领取了出口产品质量许可证。

乱后将治的日子是很艰难的,经过顺美人的艰苦努力,在以后的几年中终于获得了丰厚的回报:

销售收入:1200万——2400万——5000万——1亿——1.8亿——2.3亿

实现利润:180万——300万——600万——1200万——2400万——3200万

出口创汇:100万——300万——730万——1200万——1800万——2300万

第三跳,总部迁到城里去,从不花一文租金的老窝迁到租金贵得吓人的京城去。1992年国庆前夕,刘玉凯作出这个决策。昂贵的大楼租金在顺美内部引起了不理解,而刘玉凯以为:这并不是租金问题,而是树立企业形象的问题,树立大经营观念的问题,顺美要把自身变成现代化的大公司,就必须将自身融入到高层次的,世界性的市场中去,这对实现顺美名牌战略来说是至关重要的。现在看来这一点是显而易见的,而在当时却是一个思想转变的重大决策。

这样,顺美改变了过去以生产能力决定贸易的产销一体的格局,实现了贸工一体化,以贸为先导,以贸促产。这是一个战略性的转变。这是由总部搬迁所带来的对信息、市场更深层次的理解所导致的,这使得顺美人懂得了有形的物流活动中还伴随着无形的精神理念,会挣钱,还得会花钱。

第四跳,再合资,充分利用杂交优势。

为了在中国女装市场上创造自己的优势,再创女装名牌,顺美公司与新加坡“美都”公司各自再出资金百万元创造顺美碧娜时装有限公司,独立经营,自己核算,同时又算是顺美的子公司。碧娜每年于夏初和冬末开两次时装发布会,每个季度推出一批款式,全年生产的款式在16—200余种。每种款式生产批量都不大,一般在800——1000件左右。碧娜的原则是宁缺勿滥,所以在市场上一直处于脱销状态,一种新款式上市后很快卖光了,又上另一种新款式。这种营销中的“饥饿策略”使她放弃了大量赚钱的机会,但却吊起了许多人的胃口,并使同类厂家来不及模仿。顺美的碧娜女装像男西装一样,创出了特色,打出了名声,赢得了市场。

顺美领先了。在将服装现代化生产引进国内之后,现在又将国际一流的量体裁衣项目引进国内,与日本杉山服装研究所合资创办了“顺杉服装有限公司”,专营量体裁衣项目。

质量——名牌战略的保障

顺美从创名牌的决心下定的第一天起,就把质量管理牢牢放在首位。质量是个慢工细活,需要全面动员,全过程控制,质量带来的效益往往不是迅速看出来的,在短期内还表现效益的扣减。但要创世界名牌,要图企业长远发展,必须注意质量,要打出高档次的产品。

顺美从一开始,就给自己的产品定位为西装为主,中高档次。西装,尤其是男西装,已有几百年的历史,别看它整体变化不大,但其面料选择之考究,款式要求之规范,制作工艺之精细,蕴含服装文化之深厚,是任何服装所无法比拟的,因此,西装制作的工艺和质量,被世界公认为是衡量一个国家服装企业实力的最高标准。

顺美人达到制作工艺标准有自己的一套方法,这就是比较——靠近——超越,顺美选择日本为自身的参照物,通过比较找差距,所作的大量培训,以及管理制度和方法的提高是不言而喻的。在这一过程中,顺美唯一的激励手段就是“名牌”两个字。把创名牌作为全员的奋斗目标,并把企业这种目标与员工的个人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从每个人的价值观上挖掘献身的潜能。

至此,顺美已初步树立起在国内甚至国际上的名牌地位,世界服装设计师协会副主席,世界著名服装制作大师辽洛基先生1993年11月来顺美,对顺美制作的标有洛基商标的西装进行考察和技术指导。他的评价是基本具备质量男西装的规范化生产能力,事隔半年,他再次来到顺美,他的评议是,顺美制作的出口美国和日本的皮尔?卡丹西装质量合格,顺美已具备生产全芯高级西服的能力,1990年亚运会召开前夕,国家体委请顺美公司承担中国代表团开幕式着装礼服的制作任务。事隔三年,顺美又承担了为中国奥运会申办委员会制作107套礼服,出席蒙特卡罗国际奥委举办的申办活动的任务。这种款式由美籍华人整体形象设计专家孙毅小姐特殊设计,不是顺美平常生产的国际标准化服装。

围绕名牌,高超促销

顺美服装的质量没问题,但要把它卖出去,却不是一个必然的结果。刘玉凯高明地提出,卖也要有名牌意识,不仅要吆喝,而且要善于吆喝,巧于吆喝,卖顺美产品的同时要卖出顺美的服务,体现出顺美人的精神面貌,要切实把顾客当成上帝,要多从顾客的角度考虑问题。顺美从一开始在促销上就争取“高起点”策略,日本有个创立于1831年精品商场——高岛屋。它在本国有18家分店,在海外有56个公司和营业机构。高岛屋的服装精品屋,素以经销名牌而闻名。EVEN牌礼服是高岛屋的专有名牌,为保证名牌信誉,高岛屋从不让国外加工制作。刘玉凯看中这个可以出名的项目,亲率人马到日本谈判——把制作EVEN牌礼服订单揽回来。谈判团坚忍不拔的毅力感动了对方,顺美成为高岛屋委托国外企业加工EVEN 牌礼服的第一家。从此,顺美西服与世界名牌一起展示于高岛屋。顺美人也以高岛屋的高度确立了自己在日本市场非凡的地位,并以此稳固在日本的市场,高岛屋的订单是难拿的,而一旦拿到手,便是一种高信誉感的举荐。

90年代初,日本经济出现衰退,体现在制衣上,就是订单数量不变,而每单的批量逐渐减少,最小的批量只有几百件。这是在日本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销售为减少风险所采取的新策略。这给作为生产厂家的顺美带来了麻烦,加工效率下降,生产成本升高。顺美一边调整生产设备和生产政治,一边强调必须固守日本市场的决心,哪怕是赔本,同时,加大对新市场的开发。

随着顺美在国际上名气的日益扩大,顺美在国内市场也日益受到欢迎,连获殊荣。顺美适时地制订出“水涨船高”的国内市场战略,从1992年起,开始大规模地开拓国内市场的经营战略。

首先是覆盖京城,同时又走出北京,在全国各省市选择有利的经营环境,建立外埠销售分公司和专卖店。顺美每建一个分公司和专卖店,都有极其严谨、复杂的规范化程序化的工作。前期调研工作主要由国内贸易事业的商品销售科负责,经过初步调研,提出建店的意向,提

交内贸部讨论。内贸部有关领导认为可行,就组建调研班子,再次深入调查,由有关部门联合进行。二次调研不单依靠自己的力量,还依靠当地的信息咨询机构。调查的科目有十几个,如城市人口、城市面积、人员文化素质、工资收入、现有服装名牌、消费者对服装的认识程度等。经过分析,若建立分公司和专卖店可行,则进一步提出选址地点、建店规模,再经内贸部二次论证通过,上报总经理审批。紧接着,根据公司的统一要求,结合本店实际,作出装修设计方案,经批准后施工。再接下来,就是开业前的准备工作,一要派有独立工作能力的经理、店长和领班。这些人员既要专业知识,又要熟悉顺美经营理念、经营目标、经营管理方式;二要在当地招聘导购员,统一培训,统一着装,统一仪式,统一服务方式,统一规章制度;三要保证及时供应当地所需的服装款式,不使断货;四要以门店为窗口,由公关与广告,促进产品销售。

顺美服装的销售内定了一些非常特殊的原则:第一,不让中间商经销;第二,不搞寄销;第三,只建专店,不租柜台。顺美服装一律由自己高价租用的,经过特殊装修的,高雅的富有顺美独特形象的专卖店自销,有的专卖店是独立建筑,有的是联体建筑,即店中店。这些原则在中国的服装企业中独树一帜,引起同行和公司内部的争议,因为顺美不仅放弃了不少挣钱的机会,而且大大加重了产品销售成本,在北京市场上,一年获利不足400万元。

在这种情况下,顺美内部有人建议搞大宗批发。刘玉凯语重心长地告诉大家,不可图一时的利,毁公司的名,目前中国的服务市场极不规范,有些中间商拿到顺美服装后乱提价格,有的中间商伪造顺美商标,把真假顺美服装混放一起销售,损害顾客利益,败坏顺美形象。有人主张不采用专卖店方式销售,因为专卖店租界和装修费占去了很大一块利润,但刘玉凯坚持走专卖之路。顺美不能走国内企业销售产品的常规之路。国际零售业的发展将经历了三次革命,第一次是零星小店发展成百货商店;第二次是由百货店发展为超级市场;第三次是由超级市场发展成为连锁店。顺美服装专卖店、连锁店适应了世界零售业发展的历史潮流,有些企业的销售方式的确比顺美的销售方式更赚钱,但是顺美服装要成为中国服装的第一品牌,要成为世界的知名品牌,就必须在销售方式上走专卖店之路。刘玉凯相信,只要中国的消费者普遍认为顺美西服为中国第一品牌,就不愁专卖店没有大利。

顺美连锁店是以自产自营为主要形态的,以经营服务为内容的跨地区、全国性的、最大规模的连锁店。顺美连锁店有五大特点:

其一,统一理念。顺美的经营理念就是所有专卖店的经营理念,每一个专卖店无论在什么地方,其经营管理都充分体现了顺美精神,全心全意地为顾客服务,为发展中国的服装文化和服装企业而忘我工作。他们不仅售货,而且传播服饰文化。除了导购员的口头介绍外,还能为顾客提供服饰文化的宣传品。

其二,统一识别。各专卖店拥有统一的识别系统。从内外装修,到各专卖店店面店堂装修,员工礼仪,皆完全一致。

其三,统一管理。顺美在北京及全国所有的专卖店都不是独立的企业法人,总部对各店堂拥有完全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实施人、财、物、产、供、销统一管理。经理人选、工资和奖金的发放标准、水平、产品价格都由总部确定。财务统收统支,商品统供统销。专卖店只有选聘店员,当地广告宣传和选择部分促销方式的自主权。

其四,统一商品。各专卖店的商品都以顺美自产的服装为主,配以其他的配套商品,顺美产品在各店均占80%-90%以上,而这些产品在顺美专卖店之外是买不到的。

其五,统一联保。由于商品相似,价格相同,因而商品质量在全国各店统一联保,在甲地顺美专卖店退换。

顺美日益扩展的连锁店,像一张大网,笼罩了北京和全国,她的市场空间很大,但在这个空间中的服务项目又比较单调,只有男西装。顺美在开发销售市场的同时,开拓产品市场,实行顺美服装系列化方针。横向从梭织到针织,从男装到女装;纵向从正装到休闲,从内衣到

外衣,从秋装到夏装。

顺美早在1933年就开始生产女装,但由于人才、组织、管理和定位没有充分地投入、强化和明确,因而始终未能有效地开展起来。总结这一教训,顺美和新加坡合资成立了一个专营女装的顺美?碧娜时装有限公司。碧娜时装定位于中高档,产品分为两类:一类是女士正装,即职业女装,第二类是女士时装。碧娜公司因中国女装市场而宜,制订了一系列出奇制胜的策略。

一是率先策略。凭代理顺美在国际服装界的关系,有能力也完全有需要在时装款式和色彩上全国领先。

二是差异策略。针对国内市场上仿效严重,碧娜把反模仿的措施主要用在色彩上。由于对国外流行色把握时间在国内同行业中超前,因此有充分的时间来研究、策划和印织面料,碧娜时装从面料设计入手,实行定织定染,参照国际流行色和国内变化趋势,进行策划。面料的图案和色彩是成系列的,互相搭配,一年出几款色彩和图案,每个季度向印染厂提供一套方案。国内同类厂商要仿碧娜的面料,需要一年时间,当他们仿制出来,碧娜又进入新的色彩王国。

三是价格策略,高档时装中档价格,中档时装低档价格。

四是饥饿策略。每一款式生产批量都不大,这一点在前面已有提及。

在顺美碧娜女装取得成功的同时,顺美的产品开发部开发出的休闲装,针织服装也异军突起。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美的追求和层次日益提高,各种各样的流行风潮此起彼伏,在这种情况下,世界著名的时装公司不断描准中国,力图占领中国市场,给国内新兴民族企业造成很大压力,同时,国内同行业厂家也不断异军突起,以其独特的经营风格和高质量的产品不断加入到竞争者的行列,中国的服装市场可谓是百舸争流。此时,顺美以前一些领先于同行业的做法大多已被同行业厂家所模仿,甚至有所发展,顺美要想保住中国服装第一名牌,必须作出新的努力和新的突破,这需要从其整体的战略工作重新定位和部署。

思考题

1、从顺美刚开始的波折中,你能够得出什么结论?

2、顺美在分析内销和外销的利弊基础上决定以外销为主,这一决策有何依据?基于什么样的战略思维?你认为这一决策是科学的,还仅仅是胆大加运气?

3、从顺美总部搬迁这一事件中你认为一个新兴的企业应将钱花在哪些具体的活动中?

4、在当前形势下,顺美应采取何种战略使自己保住领先地位?

答这种题就是吹!

比如1:新事物出现时必然会遇到种种困难,一个新的企业、商品的产生到融入市场肯定会遇到重重阻力,从顺美的例子中,可以发现科学的管理是一个企业发展的必要条件!

2:顺美选择外销是经过了周密的市场调查与行业竞争分析,最终根据自己的优劣势,选择适合自己的销售渠道。实践证明这一决策是科学的......

3:企业应将钱放在科学管理...技术创新...

4:战略:与强企业合作、注重技术创新与成本控制、引进先进的管理模式等。

偶一般答题都是这样的套路,再从文章里找一些抄下来,呵呵,八九不离十了!管理这东西本来就是很开放的,没有标准答案的!

精益创业实操方法论读书笔记

精益创业实操方法论读 书笔记 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

这本书我1年看了3遍,这篇读书笔记值得老板们看3遍以上并与团队分享,因为全书我还将看第4遍! 对精益创业感兴趣,加江歌微信私聊,邀您加入深度交流的小圈子! --------------------------------------------------------------------------------------------------------------------------------- 创业的本质是为用户创造价值,而价值创造的过程中两个关键是捕捉用户痛点并提供一个解决方案。 两种创业思维 火箭发射式的创业方法:依赖于天才人物的天才设想。认为用户痛点和解决方案是已知的。整个过程无非是调研、思考,然后执行,在执行过程中进行适当优化。 精益创业:认为基本参数很难度量、未来不可预测、用户痛点和解决方案具有极高的不确定性,需要不断迭代并积累认知,从而去逼近真实的用户痛点和有效的解决方案。 长期以来火箭发射式创业思维在硅谷非常流行,但是却有一个巨大的缺陷:把所有的赌注都集中在最后按下发射按钮的那一刻,若有问题,一切都太迟了。大概从2006年开始,硅谷开启了一轮新的创业思维,开始了对“火箭发射式创业思维的反思。目前,精益创业已成为硅谷创业的主流模式。 一、精益创业的逻辑框架 精益创业并非一门关于执行的科学,而是一种关于探索商业模式的方法论。是新创公司探索自己商业模式的工具,不属于大公司。(大公司商业模式已被验证,是一个执行的过程,新创公司绝不能是大公司的缩小版,否则只有死路一条,详细的论证和案例,可参考《颠覆式创新》) 这个工具包括三大部分:商业计划、用户开发、精益研发(操作方法)。

最优战略选择案例分析

大学生活中,生活也是比较的丰富,其中,吃饭也是很重要的部分,大家一般都是在学校食堂吃饭,由于大家吃饭的时间比较集中,所以吃饭的时候人数特别多,食堂座位有限,同学们也希望在食堂买完饭后不用再找座位,因此很多同学在买饭之前就用自己的私人物品占座位,为此,食堂也经常发生因为占座位而引起的纠纷。 现在就这个问题来进行一个博弈论的分析,两个发生纠纷的人都有两个选择,分别是冲上去进行理论,争取座位,选择退让,找其他的座位,若两人都进行理论,争取座位的话,很有可能就是两败俱伤,两个人也可能因意见不合而进而出现打架的现象,而且在食堂这个公共场所,对大家的形象都有着很不好的影响;如果一方选择退让,而另外一方则选择理论,则结果可能就是一方另找座位,有些损失,一方占领了座位,取得了胜利;还有就是双方都选择了退让,将座位让给其他人。 一、首先分析乙同学的情况 假定给定的甲同学是争抢情况,那么此时乙同学就有争抢和谦让这两种选择。若乙同学选择争抢,我们能从表中看出,此时二人的收益都为2;如果乙同学选择谦让,则乙同学获得-1的收益,甲同学就获得1的收益,因为乙同学谦虚的做法,使甲同学对于他争抢的做法不能感到很满意,会有一丝愧疚。

假定给定甲同学是谦让的情况,那么乙同学依然有争抢和谦让两种选择。 如果乙同学和甲同学一样都选择了谦让,则他们的收益是一样的都是0,两人 都失去座位;如果乙同学选择争抢,乙同学就会获得座位,则同时获得了1的 收益,由于甲同学的谦让,导致他失去了这个座位,则获得-1的收益。 二、分析甲同学的情况 假定给定的乙同学是争抢的情况,那么此时甲同学同样有争抢和谦让两种 选择。如果甲同学也选择争抢,则2人都会获得2的收益;若甲同学选择谦让,则他会失去这个位子获得-1的收益,相反乙同学因为和甲同学争抢获得位子, 仅能获得1的收益。 假定给定的乙同学是谦让的情况下,甲同学选择争抢,则甲同学会获得1 的收益,乙同学会获得-1的收益。若果两人都选择谦让,则两人都是0的收益。 纳什均衡点正是甲乙两个同学都选择谦让,收益为(0,0)的情况。而不 是两人都选择争抢获得(2,2)的最高收益。 虽然甲乙两个同学都选择争抢会获得最高的收益值,但是这是集体性的选择,因为你不知道对方会选择争抢还是谦让。在两个人都选择谦让的情况下都 存在着“帕累托改进”的机会,然而纳什均衡是一个个人理性选择的组合,食 堂抢坐这个问题中,大家都是有素质的同学,谁都不愿意因为别人的谦让而自 己争抢让自己看起来很没有素质,所以大家都会去选择谦让,从而达到一个纳 什均衡。

战略管理案例分析

16战略管理案例分析 福特公司的战略环境分析;美国福特汽车公司的兴起、衰败和复兴,是一个典型的;福特公司的创造人亨利﹒福特有着精明强干得头脑和丰;1903年福特汽车公司成立,开始生产“A”型到“;福特从而建立起一个世界上最大和盈利最多的制造业企;随着环境变化,其他竞争者兴起,汽车有着不同档次的;当时它的强劲对手通用汽车公司,(一)福特公司的战略环境分析 美国福特汽车公司的兴起、衰败和复兴,是一个典型的反映管理重要性的案例。 福特公司的创造人亨利﹒福特有着精明强干得头脑和丰富的技术经验。自从1889年《科学美国》作了有关德国奔驰汽车的结构和制造的报道后,许多美国人从事汽车制造,于1896年制造出第一辆福特汽车。 1903年福特汽车公司成立,开始生产“A”型到“R”和“S”型汽车,参与几十家汽车公司的竞争,当时还没有什么优势。但1908年开始生产福特“T”型车就标志着福特垄断局面的开始。“T”型车的特点是结构紧凑、设计简单、坚固、驾驶容易、价格较低。1913年福特采用了汽车装配的流水生产法并实行汽车零件的标准化,形成了大量的生产能

力,当年产量增加到13万辆,1914年增加到26万辆,192 3年增加到204万辆,在美国汽车生产中形成垄断的局面。 福特从而建立起一个世界上最大和盈利最多的制造业企业,它从利润中积累了10亿美元的现金储备。可是,福特坚信企业所需要的只是所有主管企业家和他们的一些“助手”,只需“助手”的汇报由他发号施令即可运行。他认为公司组织只是一种“形式”企业无需管理人员和管理。 随着环境变化,其他竞争者兴起,汽车有着不同档次的需要,科技、产供销、财务、人事等管理日趋复杂,个人管理已难以适应这种要求。只过了几年,到1927年,福特已丧失了市场领先的地位,以后的20年,逐年亏本,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人无法进行有力的竞争。 当时它的强劲对手通用汽车公司,则从20年代开始走着一条与福特经验相反的路子。“通用”原是一些竞争不过福特的小公司拼凑起来的,在建立之初,这些小公司作为“通用”的一部分各自为政,通用公司组织机构不健全,公司的许多工作集中在少数几个人身上,不仅使这些领导人忙于事务,无暇考虑公司的方针政策,并且限制了各级人员的积极性。而1920年后,新接任的通用汽车公司总裁艾尔弗雷德﹒斯隆对公司进行了大整顿、大改组。公司根据市场不同层次顾客的需要,确定产品方向,加强专业化写作,谋取大规

福特公司战略选择案例分析

战略选择案例分析 福特公司的战略选择 福特汽车公司鲜明地证明了一个大公司如何向多个战略方向出击。 (一)集中生产单一产品的早期发展战略 在早期,福特公司的发展是通过不断改进它的单一产品——轿车而取得的。在1908年制造的T型轿车比以前所有的车型有相当大的改进。在它生产的第一年,就销售了10000多辆。1927年,T型轿车开始将市场丢给了它的竞争对手。福特公司又推出了A型轿车,该轿车集中了流行的车体款式和富于变化的颜色。当A型轿车开始失去市场、输给它的竞争对手的时候,在1932年,福特公司又推出了V-8型汽车。6年后,在1938年Mercury型车 成为福特公司发展中档汽车的突破口。 福特汽车公司也能过扩大地区范围进行发展。在1904年,它进入加拿大市场的举动就证明了这一点。也是在它的发展早期,福特公司采用了同心多样化战略,在1917年,开始生产卡车和拖拉机,并且在1922年,收购了林肯汽车公司。 (二)纵向一体化战略 福特汽车公司的多样化生产集团是后向一体化战略的杰出实例。下面介绍福特公司在这一集团中几个部门的作用。 1、塑料生产部门——供应福特公司百分之三十的塑料需求量和百分之五十的乙烯需求量。 2.、福特玻璃生产部门——供给福特北美公司的轿车和卡车所需的全部玻璃,同时也向其他汽车制造商供应玻璃。这个部门也是建筑业、特种玻璃、制镜业和汽车售后市场的主要供应商。 3、电工和燃油处理部门——为福特汽车供应点火器、交流发电机、小型电机、燃油输送器和其他部件。 (三)福特新荷兰有限公司——同心多样化战略 在1917年,福特公司通过生产拖拉机开始了同心多样化战略。福特新荷兰有限公司现在是世界上最大的拖拉机和农用设备制造商之一,它于1978年1月1日成立。福特新荷兰有限

精益创业

背景:Eric Ries是一个硅谷的程序开发者,曾参与若干家公司的创业过程,也看到过更多团队的创业经历。失败和成功都见得多了,他开始更深入地思考创业。到底创业是艺术还是科学?令人眩目的创业案例背后,是否有固定套路可循?他的思考成果就是精益创业(Lean Startup)理论。该理论借鉴了精益制造(Lean Manufacturing)的很多概念,但将其移植到创新型的脑力生产活动中,提出了一套系统化的方法论。其核心目标是优化对人脑(特别是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使用效率。 定义:Eric给创业企业(Startup)和创业家(Entrepreneur)做了自己的定义,创业家:一般新创企业的创业者,还包括一个成熟组织中进行运作的创业企业家也是“企业内部的创业者”,本文指的是所有类型的创业企业家,从毫无北京、远大志向的年轻人,到大公司中经验丰富的远见卓识者。“创业公司是在高度不确定的情形下,进行产品或服务创新的一个机构。”这里的要件包括机构、产品、创新和不确定。机构:作者特意选了这个比较宽泛的词汇,一是表明,创业的不是一两个天才或一个研发小组,而是一整个职能完备、管理规范的团队,二是表明,创业并不仅仅是大公司的专利,某个大组织或其内的部门或小组也完全可能在创业;至于产品,价值在于把普通人转变为客户。作者认为可以是各类有价值的东西,这种价值甚至不一定要以金钱来衡量(比如NGO的创新);创新则同样可以体现在很多方面,新的技术、新的应用、新的业务模式甚至新的客户群都可算是创新;不确定则说明创业过程中一定会存在一些无法预见、无法把握的外部因素(一家从技术、产品到目标市场都完全复制他人的新公司不是作者心目中的创业企业)。综上可知,作者对创业的定义比一般概念里的创业要宽泛的多,涵盖了令人脑的价值在更大范围得到体现的许多场景。然后,Eric将精益创业提炼为Build-Measure-Learn循环:(想法)->建造->(产品)->衡量->(数据)->学习->(新的想法)。根据该方法,创业团队需要从一个想法开始,在层层循环中持续地建造、测试和优化产品,为产品注入真正的价值。由于创业活动的不确定性很强,最初的想法和现实之间必然存在差距。精益创业的关键就是,团队必须(一)让每次循环的过程尽可能短,并(二)在每次循环的结尾识别出正确的方向,以实现对宝贵的时间和资源的最大化利用。书中,作者给出了循环中每一阶段的方法,来实现上述两个目标。 想法:任何一个创业的想法要成功,都必须满足两个假设,即(一)能给客户带来价值和(二)客户能够不断增长。Facebook刚推出时,只为有限的几个大学社区提供服务,也没有做任何市场推广。但一个月以后,它已经吸引了3/4的哈佛本科生注册,且用户平均访问率超过了一天一次。这两项数值充分说明了该产品满足增长假设和价值假设,不愧为一个划时代的天才产品。并

最新 战略选择案例——华为公司

战略选择案例分析 ——以华为公司为例 课程: 班级: 学号: 姓名:

目录 引言 (2) 一、华为公司概况 (2) 华为公司介绍 (2) 二、华为公司外部环境分析 (3) (一)宏观环境分析(PEST分析) (3) (二)华为公司外部机遇与威胁 (4) 三、华为公司内部环境分析 (5) (一)华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5) (二)华为公司的内部优势与劣势 (5) 四、华为公司发展战略选择与制定 (6) (一)华为公司发展战略选定 (6) (二)核心技术战略 (7) (三)市场主导战略 (7) (四)国际化战略 (7) (五)全员持股战略 (7) 五、华为公司发展战略效果分析 (8) (一)华为公司近财物状况 (8) (二)华为公司市场占有率 (8) 六、华为公司发展战略改进建议 (8) (一)高层人才战略建议 (8) (二)与中兴合作建议 (8) (三)人性化管理建议 (9) 七、总结 (9)

引言 企业发展战略是企业战略的种类之一,是对企业发展的谋略,是对企业发展中整体性、长期性、基本性问题的计谋。在市场竞争日益剧烈的今天,企业的发展成为了越来越多企业家思考的问题。本文所要研究的问题是在对华为所在环境,行业,市场等各方面的分析,研究华为的企业发展战略及其在发展中所面临的困难,对其所选择的发展战略进行评价,同时说明企业制定与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战略对于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进行发展战略的定制都是非常必要的。 一、华为公司概况 华为公司介绍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总部位于中国广东省深圳市的生产销售电信设备的员工 持股的民营科技公司,于1987年创建于中国深圳,是全球最大的电信网络解决方案提供商,全球第二大电信基站设备供应商。华为的主要营业范围是交换,传输,无线和数据通信类电信产品,在电信领域为世界各地的客户提供网络设备、服务和解决方案。在2013年公布的2013年中国民营500强企业榜单中,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名列第一。同时华为也是世界500强中唯一一家没有上市的公司,也是全球第六大手机厂商。 华为在全球建立了8个地区部、55个代表处及技术服务中心,销售及服务网络遍及全球,服务270多个运营商,产品已经进入德国、法国、西班牙、巴西、英国、美国、日本、埃及、新加坡、韩国等70多个国家。据Dittbemer统计,华为NGN(Next Generation Network,新一代网络)系统全球市场占有率18%,全球排名第一,交换接入设备全球出货量连续3年局第一;据Gartner统计,华为DSL(Digital Subscriber Line,数字用户线)出货量全球排名第二;据RHK统计,华为光网络市场份额全球排名第二;华为是全球少数实现3GWCDMA商用的厂商,已全面掌握WCDMA核心技术,并率先在阿联酋、香港、毛里求斯等地区获得成功商用,跻身WCDMA第一阵营,成为全球少数提供全套商用系统的厂商之一。 华为在集成产品开发(IPD)、集成供应链(ISC)、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质量控制等诸多方面,与Hay Group、PWC、FHG等公司展开了深入合作。经过多年的管理改进与变革,以及以客户需求驱动的开发流程和供应链流程的实施,华为具备了符合客户利益差异化竞争优势,进一步巩固了在业界的核心竞争力。

企业战略案例分析

-- 企业管理概论作业 20101021225 张有杰 企业战略管理案例研究报告 -Google的企业战略 目录 1、Google公司简介 (1) 2、Google 企业文化 (1) 3、Google 的十大价值观 (2) 4、Google 的企业目标 (4) 5、战略环境分析 (5) 5.1、外部环境分析(PEST 分析法) (5) 5.2、行业竞争环境分析(波特五力模型) (8) 5.3、企业自身内部环境分析 (15) 6、战略目标制定 (19) 7、战略选择 (19) 7.1、基本业务战略姿态 (19) 7.2、公司层战略 (20) 8、谷歌的战略实施计划 (21) ---

1、Google公司简介 Google是一家美国上市公司(公有股份公司),于1998年9月7 日以私有股份公司的形式创立,以设计并管理一个互联网搜索引擎。Google网站于1999年下半年启动;2004年8月19日,Google公司的股票在纳斯达克上市,成为公有股份公司。Google公司的总部称作“Googleplex”,它位于加利福尼亚山景城。Google目前被认为是全球规模最大的搜索引擎,它提供了简单易用的免费服务。 “不作恶(Don’t be evil)”是谷歌公司的一项非正式的公司口号,最早是由Gmail服务创始人在一次会议中提出。 目前,Google公司旗下的业务种类繁多,主要分为四大类: 搜索类产品是Google的主要产品,包括网页搜索、视频搜索、地图搜索等; 网络应用产品主要是注入Google talk、Gmail、Google chrome 等; 手机系统产品是Google新推出的手机系统Android; 盈利产品Google Adwords 是关键字搜索广告。 2、Google 企业文化 尽管自 1998 年创立以来,Google 的规模已经扩大了很多,但他们仍坚持营造一种小公司的氛围。午餐的时候,几乎所有人都在公司的餐厅随意就座用餐,与各个不同部门的同事一起愉快地畅谈。Google 秉承一贯的创新理念,而这有赖于每位员工都能够毫无顾忌地交流想法和观点。这就意味着每个员工都是功不可没的贡献者,而且每个人都要在公司身兼数职。他们聘用员工的准则非常包容,注重能力胜于经验。他们在全球各地均设有办事处,员工使用的语言高达数十种,从土耳其语到泰卢固语,包罗甚广。这样形成的团队反映了 Google 为全球用户服务的理念。工作之余,

企业战略管理案例分析——LG案例

LG案例 案例介绍:除了核心技术,“设计经营”正在成为全球消费电子市场竞争的一个方向,而韩国的LG、三星正是抓住了这股潮流,让韩国的消费电子品牌开始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一阵阵“韩流”,成为挑战原有日系企业索尼、松下等最强有力的竞争对手。LG电子中国区总裁孙晋邦表示,“LG在核心技术和设计经营方面无疑都具有明显的优势,作为一个国际化的企业,我们一直致力于研发全球发展趋势,开创引领全球时尚的设计,并要将更高端、更前沿的产品提供给中国消费者。” LG在韩国的地位,相当于海尔之于中国,尤其在这个民族性非常强的国家,国产品牌的受欢迎程度还要更高。不过,就像海尔的国际化道路探索充满艰难一样,LG公司也曾经面临着同样的苦恼,尤其是如何打入品牌林立的欧美市场。 在两年以前,当欧美消费者听到LG的名字时,还十有八九会把它与品质不高的产品联系在一起。但是,仅仅两年的时间,LG就一举改变了自己在世界消费电子品牌中的形象。今年1月,LG在美国拉斯维加斯规模宏大的世界消费电子产品博览会上出尽了风头。不仅是它琳琅满目的产品吸引了人们的眼光:从售价180美元、只有火柴盒大小的MP3播放器,到价格高达7.7万美元的71英寸等离子电视机。更重要的是,在此次展会上LG公司一举夺得了16项创新奖,超过了其它任何一家参展公司。 能在两年内“翻身”,是与LG公司在亚洲金融危机后坚持走设计经营化道路分不开的。LG最早被人们所认识,还是最初的品牌“乐

喜-金星”(Lucky-Goldstar)。1958年创办时它还只是一家小小的电扇生产商,一年后开始生产收音机,成为韩国有史以来第一家从事电子产品制造的企业,1995年以后它正式更名为LG公司。现在,LG 公司的营销人员更希望人们彻底忘掉这个品牌原来的含义,因为一年前他们绞尽脑汁为LG这个名字赋予了新的品牌意义,“生活真美好”(Life's Good),并希望强化这个概念。 现在,LG的触角已经延伸到了家电、电梯、手机、监控系统、化妆品、电池、塑料制品等各个方面,其中甚至包括竹盐牙膏和蝶妆这样的日用品和化妆品品牌。 可是LG的扩张道路并非一帆风顺,并在亚洲金融危机时遭遇了挫折。直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LG、三星还在为争夺韩国电子产品制造商头把交椅而相互较量,那时他们也难分伯仲。但此后双方共同经历了金融危机,而三星很快便进行了痛苦的结构调整,并投入巨资进行品牌塑造,结果一下子跨入了全球电子业领导者的行业。而LG 公司却把赌注错押在了电信产业上,包括有线通信、移动电话服务和交换机系统等,这些后来一路滑坡的行业,造成了LG股票的暴跌。今天,相比起三星公司2004年100亿美元的盈利,LG公司接近13亿美元的盈利还相形见绌,虽然三星约有一半的收益来自芯片生产部门。 如今,LG公司那一度不切实际的电信战略已经成为了历史,取而代之的是对“设计”的理解与坚持。此后它不仅迅速恢复了元气,并由此完成了从制造型企业向设计创新型企业的转型。

@创业启蒙与案例分享

第一章 1、创业者的工作方式应该是()B ? A 对自己负责,优先思考 ? B 对自己负责,优先行动 ? C 对老板负责,优先思考 ? D 对老板负责,优先行动 2、多数情况下,创业早期,创始人面临以下不包括(D)的全面下降。 ? A 个人财富 ? B 生活质量 ? C 休闲时间 ? D 人际关系 3、你的旧识应该成为你的以下不包括()。D ? A 合伙人 ? B 投资人 ? C 员工 ? D 债主

第二章 1、在创业过程中,以下步骤最靠后的应该是()。C ? A 了解用户需求 ? B 构思idea ? C 融资 ? D 最小可用品 2、怎样看待融资过多?D ? A 是好事,因为手里有钱了 ? B 是好事,说明创业者能力强 ? C 是好事,因为企业估值很高 ? D 不是好事,因为后续融资困难 第三章 1、天使轮企业不应太在意的是()。D ? A 用户增长模式 ? B 商业模式 ? C 股权分配 ? D 利润

2、精益创业的核心不包括()A ? A 精益求精 ? B 最小可用品 ? C 用户反馈 ? D 快速迭代 3、精益创业的哲学是()B ? A 慢速成功 ? B 快速失败 ? C 快速成功 ? D 慢速失败 4、以下哪种结果对于创业公司来说是最具伤害性的?C ? A 上市 ? B 收购 ? C 人才收购 ? D 私有化 第四章

1、我们一般将创业者的首轮大额融资称为()C ? A 种子轮 ? B 天使轮 ? C A轮 ? D pre-IPO 2、国内天使投资的普遍额度最可能是()。B ? A 10~50 万 ? B 50 万~150 万 ? C 300 万~500 万 ? D 500 万~1000 万 3、一个有潜力的市场应该()。A ? A 有很多潜在的用户 ? B 有很深的需求层次 ? C 有很高的客单价 ? D 有很多样的商业模式 第五章 1、一般情况下,你与联合创始人应该相识()。C

战略管理案例分析题

由于全球金融危机,电脑制造行业进行了行业内的分析,统计数据表明,该行业内市场占有率前五名的企业为A、B、C、D、E,市场占有率分别为29%、25%、21%、15%和10%。其中E公司为了制订自身的发展战略,采用着名的五力模型对行业的竞争结构进行了分析,其分析的内容如下: 首先,电脑制造行业属于技术和资本双重密集型的行业,其竞争者既包括国外的着名品牌也包括国内的着名品牌,行业的新进入者也来自国内、国外两个方面,对于国外的进入者,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对该行业进行保护,但由于中国国内市场巨大,新进入者不断增加; 其次,在现有的行业竞争者中,各个企业所提供的产品差异性越来越小,顾客在购买时选择也变得越来越多; 再次,电脑制造行业更新换代极快,市场上出现了更高性能的同类产品,新产品的价格略高于市场上已有的传统产品; 最后,E公司的产品的原料供应商集中在少数几家,而且这些原材料并没有替代品。 E公司的管理层不仅运用五力模型对自身进行分析,还对其内部和外部因素进行了分析: E公司认识到,当前状况下自身具有强大的研发能力,这是电脑制造行业最关键的竞争力,这种能力与其先进的生产设备的支持是分不开的。E公司现有的产品在市场上认可度很好,性能和质量都处于上游水平。目前,对于高科技行业政府有着相当的政策扶持,也为其提供了宽松的金融环境,这些都为电脑制造业的不断前进和发展增加了动力。 但是,虽然整体来看E公司的发展良好,但其管理层仍清醒认识到目前公司内部管理上的不完善,很多内部政策实施不利造成员工的积极性有所懈怠,更因其销售渠道的问题,引致生产出的产品造成一定程度的积压,销售的不利转而在财务上体现为流动资金的紧张。由于原材料只由少数几家供应商提供,现在由于某些问题,一些供应商不再提供原材料,而购买商也不断得拖延货款,E公司管理层十分苦恼。 (1)请回答E公司面临的情况分别是五力模型中的哪几个方面,并说明各个因素对该行业竞争强度是增强还是减弱。

战略分析案例

战略分析案例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

外部战略环境分析案例 主要包括竞争分析和环境的监测与预测。首先从总体上说明汽车工业的竞争状况,然后说明汽车工业中六家主要公司对竞争的反应;在外部条件的基础上,得出福特公司的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和威胁(Threats)(SWOT)的分析。 一、行业竞争主要力量 在竞争对手、新加入者的威胁、供应商和顾客的讨价还价能力及替代品的威胁之中,这些控制行业竞争的主要力量在于争取有利位置。 1.在竞争对手中争取有利位置 下列几家公司构成了行业的主要竞争对手:三家主要的美国大公司——福特(Ford)、通用汽车公司(GM)、克莱斯勒公司(Chrysler)和三家主要的日本公司——本田(Honda)、丰田(Toyota)、尼桑(Nissan)。 (1)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和90年代初期汽车工业增长较为缓慢,人们采用折扣和其他的优惠政策以刺激消费增长。 (2)日本公司以更加质优价廉的产品吸引了许多美国顾客。 (3)与美国三大汽车公司相比较而言,日本的汽车公司使用了高技术从而控制了成本。然而,美国三大汽车公司却在生产系统的现代化方面进行了大量投资,并与外国公司合作以使公司变得更有效率。例如,福特与马自达合资生产Probe;克莱斯勒与法国雷诺公司合资生产微型车;克莱斯勒与现代公司将生产一种新型的中型车。 (4)美国公司正采取措施收购以国外为基地的小公司,以使产品线更加多样化,并且利用小公司的独立精神和创造力。 (5)日本公司正在大量投资美国工厂以避开进口限制;欧洲的公司也在做类似的事情,来避开在1992年欧共体形成一个真正的共同市场后那些新的严厉的贸易制度。 2.新加入者的威胁 (1)此时,规模经济限制了任何主要竞争者加入汽车工业。 (2)汽车生产的资金要求极大地增长,使得新进入市场的可能性越来越小。机器人和其他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有望控制成本。然而,开发和实施这些自动化技术需要巨大的先期项目成本、研究和开发成本以及高精尖的技术人才。 (3)政府对尾气排放及油耗的政策将进一步限制新加入者进入市场的威胁,1990年美国车的平均经济油耗为英里/加仑。

企业经营战略案例分析

企业经营战略案例分析 一、案例:韩国汽车怎样打入美国市场 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小轿车市场,而且也是世界利润最高的轿车市场。据分析,日本汽车制造商的利润大部分来自北美市场。不难想象,各国汽车制造商都想打入美国市场。但在过去的几年中,进入美国的汽车商中韩国的现代汽车取得显著的成功。分析原因有三个有利因素,即: 1.时机有利。当前世界贸易保护主义盛易壁垒可能成行,但由于国与国之间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对一个国家的贸为其他国家打入市场的绝好机会。由于日本对美国的汽车出口受到所谓“自愿配额”的限制,出口数量停留在每年230万辆上。日本采取了向高档车转移的方针,逐步提高售价。美国的三大汽车商出于最优利润的考虑,采取了保持销量、提高售价的做法。这就使低档小型的经济车的市场出现了缺口。这给韩国汽车提供了打入美国市场的机会。 2.币值有利。由于韩元对美元是稳定的,比价基本不变。因美元对日元大幅度贬值,韩元对日元也就相对贬值,这就使韩国汽车的美元成本大大低于日本汽车的美元成本。 3.员工素质有利。美国轿车工业趋向于“夕阳工业”,三大美国汽车商相继关闭多条生产线、解雇工人,新一代有才华的青年都不愿去汽车业谋职,使得工人年龄相对上升,素质相对下降。而韩国的汽车工业正处于上升时期,汽车工人社会地位很高,汽车厂可毫不费力地招到最优秀、最能干的工人,而其工资只是美国汽车工人的十分之一。现在韩国汽车工人的平均年龄只有27岁,比日本的34岁还要年轻7岁。 在自己的产品上,现代汽车采用的并不是当代最先进的汽车技术,而是20

世纪80年代初日本三菱汽车公司技术,这一技术在美国市场上已有5年历史,产品可靠、耐用、标准度高,维修非常方便。与之成为对照的日本铃木汽车,采用的是当代最新技术生产的马达,油耗量是轿车问世以来最低的,但其维修难度相应上升,产品成本也相应偏高,而其可靠性、耐久性还是一个问号。 在产品的价格上,现代汽车采用了快速渗透定价策略,比同等级的日本车定价约低1000美元,被美国汽车界评为“旧本技术,韩国价格”。 现代汽车采取了在产品的开发与生产过程中联合,但在销售环节上独立,保证100%销售控制的市场运作方法。 在渠道上,现代汽车选择了先出口加拿大,后打入美国的迁回路线。加拿大市场与美国市场极为相似,世界主要厂商均在加拿大销售汽车。由于加拿大市场比美国市场小得多,有问题易于发现,也易于及时解决,代价也小得多。现代汽车采取了“少而精”的网点策略,在全美只建立了总共200个经销点,使每个经销点都有较高的销售量,保证了经销商有厚利可图。 现代汽车充分考虑了政治因素,把零部件的采购纳入到整个经营战略中统一考虑,尽可能地采用美国零部件,以保证其产品有较高的“美国成分”。而在加拿大,现代汽车中的“加拿大成分”也是进口国中最高的。现代汽车集团总经理说,我们必须考虑双向贸易。 二、案例:可口可乐公司的新战略 1985年,可口可乐公司经过广泛的市场调查和产品试验,准备改变沿用了99年之久的老配方,“再创可口可乐在世界饮料产业中的新纪元”,但在实施过程中却遭到众多老顾客的强烈反对。可口可乐公司当即决定恢复老配方产品的生产,同时不放弃生产新配方可口可乐。结果新老顾客竞相购买可口可乐,销量比

创业启蒙与案例分享测试答案

第一章 1、创业者得工作方式应该就是()B ◆A 对自己负责,优先思考 ◆B 对自己负责,优先行动 ◆C 对老板负责,优先思考 ◆D 对老板负责,优先行动 2、多数情况下,创业早期,创始人面临以下不包括(D)得全面下降。 ◆A 个人财富 ◆B 生活质量 ◆C 休闲时间 ◆D 人际关系 3、您得旧识应该成为您得以下不包括()。D ◆A 合伙人 ◆B 投资人 ◆C 员工 ◆D 债主 第二章

1、在创业过程中,以下步骤最靠后得应该就是()。C ◆A 了解用户需求 ◆B 构思idea ◆C 融资 ◆D 最小可用品 2、怎样瞧待融资过多?D ◆A 就是好事,因为手里有钱了 ◆B 就是好事,说明创业者能力强 ◆C 就是好事,因为企业估值很高 ◆D 不就是好事,因为后续融资困难 第三章 1、天使轮企业不应太在意得就是()。D ◆A 用户增长模式 ◆B 商业模式 ◆C 股权分配 ◆D 利润 2、精益创业得核心不包括()A

◆A 精益求精 ◆B 最小可用品 ◆C 用户反馈 ◆D 快速迭代 3、精益创业得哲学就是()B ◆A 慢速成功 ◆B 快速失败 ◆C 快速成功 ◆D 慢速失败 4、以下哪种结果对于创业公司来说就是最具伤害性得?C ◆A 上市 ◆B 收购 ◆C 人才收购 ◆D 私有化 第四章 1、我们一般将创业者得首轮大额融资称为()C ◆A 种子轮

◆B 天使轮 ◆C A轮 ◆D pre-IPO 2、国内天使投资得普遍额度最可能就是()。B ◆A 10~50 万 ◆B 50 万~150 万 ◆C 300 万~500 万 ◆D 500 万~1000 万 3、一个有潜力得市场应该()。A ◆A 有很多潜在得用户 ◆B 有很深得需求层次 ◆C 有很高得客单价 ◆D 有很多样得商业模式 第五章 1、一般情况下,您与联合创始人应该相识()。C ◆A 10 年以上 ◆B 1 年以上

战略管理案例分析

合适的才是最好的——基于能力的公司战略选择 指导老师:王琴 《战略管理作业》-----第七小组 小组成员: 郎小山, 咸劲, 陶奇能,颜涵 ,杨峥, 邬燕琼, 陈晰,王赟,吴银宝,王家栋 主要观点: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换句话说,只有合适的才是最好的。 无论专业化或多元化,公司的战略选择必须基于现有(包括潜在)的资源和能力,能获得最好的匹配性。 现实世界: 无论是专业化,还是多元化,在各行各业都有成功的案例,也都有失败的案例。 案例:专业化成功的企业: 诺基亚的专业化道路 诺基亚作为从多元化向专业化转变的成功企业,其成功的经验在很大程度提示了专业化道路成功的必要条件。从战略层面上,可将诺基亚道路成功的经验总结为下面三点: 第一、必须从国际竞争背景与趋势来定义业务选择模型,进而淘汰那些没有发展潜力的业务,集中力量于有国际竞争力的新兴业务,从而使公司获得持续加速成长的资格,避免日本公司那种“只埋头造车(创造了第一流的效率,不管路线有没有战略,从而被新的产业变革抛弃)”的情况。 第二,必须拥有自己的“管理之道”,这个管理之道不仅包括管理的策略,而且要有人性化的文化基点,从而使公司保持一个完整的管理系统,使公司的管理系统能够持续激励员工去勇于承担责任和创新。譬如说诺基亚之道强调管理与领导之间的平衡并在此基础上构造公司文化。

第三,必须强调公司品牌而不是产品品牌,强调消费者而不是产品,强调创新而不是技术优势,从而使公司的竞争优势建立在持续的“资源”上。产品可能衰竭,但只要公司品牌还在,消费者仍然还在,创新精神还在,公司就能够获得再生的能力。 从诺基亚的专业化成功的经验中我们同样可以看出,企业发展的外在表现形式与其企业的知识及能力是相符的。80年代, 诺基亚将自己的未来定位于移动通讯,开始收缩战线,集中力量于有国际竞争力的新兴业务,放弃没有发展潜力的业务,从而使企业得以成长。 多元化成功的企业: GE的多元化道路 GE在为自己多元化发展做论证时,曾经制定了三条基 本的原则: 其一,必须在本行业扩张,要坚持专业化基础上的多元化。 其二,投资回报率必须高于是2%。 其三,未来的多元化产品一定要在市场份额的排列中占所前3名的位置。 从战略层面上讲,GE多元化成功的原因主要有: 1、多元化公司必须拥有一个超越于具体业务的公司战 略,从而使公司战略更加强调未来远景与总体控制,避免业务单元成为没有战略的利润中心。GE着名的四大战略:全球 化、服务转型、六西格玛和电子商务,没有一个是与具体的业务有关的。 2、多元化公司必须在公司层面拥有一个强调组织学习 能力与创造性的核心竞争力,从而使公司的核心竞争力能够支撑多业务的扩张。譬如,GE拥有“活化”组织结构层级与激 发组织创新、将业务运营系统与变革思想融为一个整体的综合能力,从而保证了多元化背后的持续支撑动力。 3、多元化公司必须拥有一个竞争性的公司远景与具备 筛选功能的业务模型,从而使公司业务“多而不乱”。譬如 GE拥有着名的业务筛选模型,GE公司在80年代设定的远景

《精益创业》读后感

精益创业新创企业的成长思维,我们正处在一个空前的全球创业兴盛时代,但无数创业公司都黯然收场,以失败告终。精益创业提供了一个新方法,提倡企业进行“验证性学习”,先向市场退出极简的原型产品,然后通过不断的试验和学习,以最小的成本和有效的方式验证产品是否符合用户的需求,灵活调整方向。如果产品不符合市场需求,最好能“快速的失败,廉价的失败”而不要“昂贵的失败”如果产品被用户认可,也应该不断学习,挖掘用户需求,迭代优化产品。 三步走愿景篇 新创企业要有一个清晰的方向和目标也称之为愿景,为了实现愿景,企业制定了战略,包括商业模式,产品方案计划,对合作方和竞争对手的看法,以及谁是顾客的设想。产品在不断改变-“调整引擎”改变战略-“转型”但愿景却是很少改变的。学习可以说是新创企业贯穿始终的行为。但要提防虚假学习和自我安慰。 驾驭篇 “概念-开发-产品-测量-数据-认知反馈循环”在循环中吧时间缩至最短。这种方法可以让企业及早看到转型时刻,减少时间和金钱上的损失。制定计划的步骤:先确定需要知道什么,再用创新核算方法来确定需要评估什么,是否获得了经证实的认知,最后确定需要开发什么产品来进行实验,并获取那些评估。 加速 三种增长方式:病毒式增长,付费式增长,黏着式增长 “五个为什么”直面问题的核心,创造五个为什么的解决之道,环境,成员,监督或者带领着,禁忌提到历史性问题。 "自适应组织“导师与学徒相连的绩效考核,让导师更负责任。 杜绝浪费:两个目标1.学习目前未知的事物2.围绕一系列新产品和新服务,我们如何建立一个可持续的企业组织。

经过十天的共读,终于将精益创业读完,学到了很多创业知识点,和管理上的技巧。 《精益创业》由硅谷创业家埃里克莱斯2012年8月所著,其核心思想受到了另一位硅谷创业专家Steve Garry Blank的《四步创业法》中“客户开发”方式的很大影响,后者也为精益创业提供了很多精彩指点和案例。 创业的三个阶段:一、把想法变成产品。二、打磨产品,做最了解用户的人。三、全面扩张,爆发式增长。 精益创业的五项原则:1、创业者无处不在,不单单是创业的老板,在创业企业里的工作者也是创业者。2、创业即管理。创业企业的产品新,管理方式也可能是新的。3、经证实的认知。检验企业的愿景,认知。4、开发一测量一认知。5、创新核算。做好企业每项工作的计划。 不论是政府部门,非盈利机构,公司等,只要能研究出新产品,新业务,新流程都是创业企业家。 创业者必备的条件:合适的架构,优秀的员工,对未来强烈的愿景,以及甘冒风险的勇气。 在把所有创业所需的条件准备妥当后,最最重要的就是流程管理,把想法变成产品,变现。 我个人认为一本书能记住给我们带来最大启发的三句话都不错了。本书带给我的触动:1、批量还是单量的测试方法。2、创业增长的三种方式:付费式,黏着式,病毒式。3、包括五个为什么管理方法。

名牌战略案例分析(20200523215915)

品牌战略案例分析 2005年,中央电视台全面实施品牌化战略,提出“相信品牌 的力量”这一创新理念。中央电视台广告部在产品品牌、服务品牌、 公益广告品牌、11?18品牌、AD季高校之旅等方方面面实施了一系列品牌化举措,以实际行动引领中国媒体广告经营走上品牌化之路.与此同时我国各行各业有人在进行品牌升级与创建。随着市场不断变化、客户需求日新月异,企业必须提升专业水平,实行品牌化,走专 业化经营道路。 消费者信任名牌,追逐名牌,其最根本原因是名牌产品能够很 好地满足人们的需要,亦能满足消费者的虚荣心。因此,企业创名牌 的核心战略应当是设计开发满足市场需要的产品或服务。 在西方经济学中,把消费者的行为比作消费者的投票行为,货币就像是一张张选票。要让消费者的手中的“货币选票”心甘情愿地、 长期地投放到某一个商品或某一个品牌上来,就需要知名度。名牌是高知名度,高美誉度和高占有率的品牌,没有广告宣传,一个品牌要 实现这“三高”是很难想象的,所以广告似乎是首选。运用广告也着 实让部分企业打开销路! 国内知名品牌脑白金,优先的广告战略,使企业蓬勃发展。再如 生产“可口可乐”的可口可乐公司通过大量广告树立了良好的企业社 会形象。给消费者留下了时尚,新颖的印象,创建了一大批国内、国 际的市场“盛誉”。通过广告所创建的品牌不仅在销售方面存在巨大 优势。而且在与其他企业合作、竞争中相对容易。广告在提升企业知

名度、公信度方面存在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否企业发展仅需要广告做贡献呢?当然并非如此,企业还可以通过公益活动等各种项目来提 升企业形象。例如“高露洁”作为全球最大的专业生产口腔保健用品 公司,自1990年代初进人中国市场以后,除积极组建合资公司,生 产世界名牌产品外,一直注重培养与消费者的感情,产品的推广计划带有浓重的公益色彩。在中国更积极支持国家到2000年人人享有初级口腔卫生保健的总体目标,成为第一家在中国推行口腔教育计划的公司,包括:在技术研究和社区教育计划等领域中与国家教育委员会 合作,推行社区预防和口腔自我保健宣传教育等计划;尤其1995年在中国发起的“甜美的微笑,光明的未来”口腔护理教育计划,这是 一项取得相当成功的计划。它是由牙科专业人士参与,利用富有趣味的“兔子牙医”作为口腔保健知识传播形象,编写了故事书、教师宣 传画、年历等多种形式的培训教材和多种影像资料,对象选择7一9岁的儿童,帮助孩子们建立自我口腔保健意识,主动地预防口腔疾病,使他们终生拥有“甜美的微笑”。这项口腔保健教育计划,在短短的三四年中,已使22个省250个城市的 2 500万名1~3年级小学生受惠,为此,1998年9月中华口腔医学会向高露洁棕榄公司主席兼总 裁马可先生颁发了名誉理事证书,以褒奖他及其高露洁棕榄公司为中国口腔保健事业作出的重要贡献。“高露沽”的决策者及其员工们深知,树立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公民形象,赢得消费者乃至社会大众的信任与尊重,对于企业的成功至关重要。每年,高露洁棕榄公司 投入数千万元为中国人民谋福利,除了致力于少年儿童的口腔保健的

战略分析案例(1)

外部战略环境分析案例 主要包括竞争分析和环境的监测与预测。首先从总体上说明汽车工业的竞争状况,然后说明汽车工业中六家主要公司对竞争的反应;在外部条件的基础上,得出福特公司的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和威胁(Threats)(SWOT)的分析。 一、行业竞争主要力量 在竞争对手、新加入者的威胁、供应商和顾客的讨价还价能力及替代品的威胁之中,这些控制行业竞争的主要力量在于争取有利位置。 1.在竞争对手中争取有利位置 下列几家公司构成了行业的主要竞争对手:三家主要的美国大公司——福特(Ford)、通用汽车公司(GM)、克莱斯勒公司(Chrysler)和三家主要的日本公司——本田(Honda)、丰田(Toyota)、尼桑(Nissan)。 (1)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和90年代初期汽车工业增长较为缓慢,人们采用折扣和其他的优惠政策以刺激消费增长。

(2)日本公司以更加质优价廉的产品吸引了许多美国顾客。 (3)与美国三大汽车公司相比较而言,日本的汽车公司使用了高技术从而控制了成本。然而,美国三大汽车公司却在生产系统的现代化方面进行了大量投资,并与外国公司合作以使公司变得更有效率。例如,福特与马自达合资生产Probe;克莱斯勒与法国雷诺公司合资生产微型车;克莱斯勒与现代公司将生产一种新型的中型车。 (4)美国公司正采取措施收购以国外为基地的小公司,以使产品线更加多样化,并且利用小公司的独立精神和创造力。 (5)日本公司正在大量投资美国工厂以避开进口限制;欧洲的公司也在做类似的事情,来避开在1992年欧共体形成一个真正的共同市场后那些新的严厉的贸易制度。 2.新加入者的威胁

企业战略案例分析—联想

联想公司的企业战略分析 一、案例的背景 联想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1984年,由中国科学院计算所投资20万元人民币、11名科技人员创办。当时称为中国科学院计算所新技术发展公司。1989年成立北京联想计算机集团公司。主要生产台式电脑、服务器、笔记本电脑、打印机、掌上电脑、主机板、手机等商品。公司的跨国经营始于1988年,最初只是在香港设立了分部,到1991年,公司已发展成为一个全球性的跨国公司,除了包括北京联想和香港联想两大部分外,还在美国的洛杉矾、费城,加拿大的多伦多,德国的柏林、德斯多夫,澳大利亚的悉尼,新加坡以及中国国内设有24个分公司,年度经营额达10亿元人民币,累计盈利超过8000万元。 二、案例主题 从11名员工、20万元人民币贷款起家,历经10余年时间,联想公司不仅享誉中国市场,而且还走出国门,成为年出口创汇超过5000万美元、拥有20多个海外分公司、累计盈利近亿元的跨国横向经营计算机集团,这在计算机发展起步晚,相关产业落后的我国不能不算是一个奇迹。随着世界经济的逐渐一体化,企业走向国际市场已成为一种潮流,分析联想公司跨国经营的成功经验,对我国正在或打算从事跨国经营的企业,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三、核心知识点 联想公司的企业战略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选择正确的合作伙伴 联想公司以中国科学院为后盾,有着雄厚的技术开发实力,这是其主要长处;但在计算机国际市场营销方面,联想公司既缺“硬件”海外销售渠道和关系,又缺“软件”国际营销经验和优秀的国际营销人才,所以这无疑是其薄弱环节。为了扬“技术”之长,避“国际营销”之短,联想公司进军海外市场的第一步,并不是贸然投资创建自己的销售渠道和关系,而是在香港寻找到合适的合作伙伴:香港导远公司和中国技术转让公司,于1988年初,建立了一个合资经营的计算机销售公司香港联想电脑公司。香港导远公司和中国技术转让公司都不是实力雄厚的大公司,联想公司选择这两家作为合作伙伴,可以充分发挥自己已形成的技术优势,而不会受制于人;同时,两家合作伙伴的优势,又可以弥补联想公司自己的不足。中国技术转让公司是中国银行、华润集团公司、中国保险公司等几家大公司投资经营的,有财政实力和信誉,可以保证合资公司得到贷款。香港导远公司是由几名毕业于英国伦敦大学计算机专业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