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电引发的爆炸事故案例

静电引发的爆炸事故案例
静电引发的爆炸事故案例

[爆炸]静电事故案例分析

2002年12月,在江苏丹阳某厂浆料车间,工人用真空泵吸醋酸乙烯到反应釜,桶中约剩下30kg时,突然发生了爆炸。工人自行扑灭了大火,1名工人被烧伤。经现场察看,未发现任何曾发生事故的痕迹,电器开关、照明灯具都是全新的防爆电器。吸料的塑料管悬在半空,管子上及附近无接地装置,有一只底部被炸裂的铁桶。

此案例为较典型的静电事故,此次爆炸事故的原因是:醋酸乙烯的物料在快速流经塑料管道时产生静电积聚,当塑料管接触到零电位桶时,形成高底压电位差放电,产生火花引爆了空气中的醋酸乙烯蒸气。具体分析如下:

(1)醋酸乙烯是无色液体,有挥发性,曝光容易聚合成固体。其蒸气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火星、高热、氧化剂有火灾危险。闪点:-7.78℃;爆炸极限:2.6%-13.4%。属于易燃液体。

(2)物料在管道输送过程中有静电积聚现象,塑料管由于其导电性能差,使静电积聚情况更加严重,物料中及塑料管壁上含有高位静电。

(3)醋酸乙烯蒸气与空气形成可燃性混合气体。

(4)当带有高位静电的塑料管接触到铁桶时,形成放电,产生火花,引爆可燃性混合气体。

二、静电引爆可燃性混合气体的事故案例分析

2002年7月,江苏姜堰某厂二车间的离心机(封闭式),在刚开始分离从搪瓷反釜卸出的W-100-1纺织用抗氧化剂和甲苯溶剂时,突然发生爆炸,致使1名职工死亡,1名职工重伤。

调查发现,此物料经过23小时不停地机械搅拌,又经过塑料导管直接送入离心机,离心机转鼓内垫有非导电体的化纤过滤布袋。因此,可以判断,经长时间搅拌,含有甲苯溶剂的物料产生静电积聚,快速流经塑料管道时,静电荷得到加强。当物料进入离心机时,带有很高的电位,但如果没有电火花是不能引爆的。低电位点是转鼓上部暴露的螺丝,当物料冲击到离心机的转鼓时,高压电位与螺丝顶端的零电位形成高低电位差而引发放电,产生了火花,引爆了离心机内混合性爆炸气体。具体分析如下:(1)物料在反应釜中经长达20多小时机械搅拌,积聚了静电荷。由于该釜是搪瓷反应釜,所积聚的静电不能通过反应釜接地线入地,物料中含有高位静电。

(2)反应釜与离心机进料口采用塑料管道连接,由于塑料管为绝缘体,当反应釜内的物料快速流经连接管时,原料液中积聚的静电不但不能得到有效的释放,反而因为快速流动得到增强。

(3)该离心机脱液和甩干物料为甲类易燃液体甲苯溶剂,甲苯的闪点为4℃,(易燃液体的燃点高于闪点1-5℃),易挥发,具有快速流动时易产生和积聚静电的特性。从反应釜中放出的物料的温度是10℃左右,具备了闪燃和可燃条件。

(4)离心机中的空气和甲苯蒸气迅速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甲苯的爆炸极限为1.2%~7%(V)。

(5)离心机中过滤袋材质为丙纶纤维,是非导电体,不能将物料中的静电传导到离心机金属转毂后及时入地;加之,过滤布袋未能遮盖住转毂罩壳顶部的螺栓,带有高压静电的物料与紧固螺栓顶端的零电位形成高低压电位差----放电条件具备了,并产生电火花,引爆了离心机内爆炸性混合气体。

由上述两起事故的分析可以看出,由静电引起的事故有三个因素:一是有大量电荷的积聚,这常在管道输送过程中产生;二是有零电位点,这些地方易被忽视;三是周围有可燃性气体,很多化工原料的蒸气可与空气混合,形成可燃性混合气。在生产中注意防止这三个因素同时具备,就可以防止事故的发生。另外,可以请专业人员对地面进行防静电、不发火处理,以降低静电可能引发灾害的可能性。

新华网南京10月5日电记者5日20时从南京钢铁股份有限公司了解到,该公司炼铁厂5

日11时许发生的铁水外流事故造成11人死亡,1人失踪(正在搜寻中),1人受伤(没有生

命危险)。

5日11时45分许,位于南京江北的南京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炼铁厂5号高炉在淘汰停炉过程中发生铁水外流事故。当班操作工和维修工共有13人。事故发生后,江苏省、南京市

主要领导高度重视,并要求严查事故原因,在全省范围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

据初步调查,事故主要原因是在淘汰5号炉的准备过程中,炉中剩余铁水击穿炉壁流出,高温铁水形成气浪,造成人员伤亡。事故发生后的第一时间,救援人员对5号炉进行大量喷

水降温,并对现场进行细致搜索。截至晚上20时,共发现事故造成11人死亡,1人受伤,

另有1名失踪人员仍在搜索中。

目前,江苏省已成立了由安监、公安、工会、监察和检察等部门组成的事故调查组,并开始了事故调查处理工作。对死者和失踪人员家属,也已成立了12个善后接待小组,进行

一对一的善后安抚工作。

国庆节期间(10月1日一7日)安全生产简要情况

(一)特别重大事故情况。

发生1起,死亡35人,同比增加1起、35人。

10月7日16时许,天津市宁河县境内,一辆大客车从河北保定驶往唐山途中,行至滨保高速上行60km+500m处时,与一辆小轿车追尾相撞后侧翻并滑行100多米,造成大客车内35人死亡,19人受伤。

(二)重大事故情况。

发生4起,死亡56人,同比增加3起、46人,分别上升300%和460%。其中:

煤矿发生1起,死亡17,同比增加1起、17人;

冶金企业发生1起,死亡12人,同比增加1起、12人;

道路交通发生2起,死亡27人,同比增加1起、17人。

(三)较大事故情况。

发生20起,死亡和下落不明81人,同比减少15起、71人。其中:

1.金属与非金属矿发生1起,死亡3人,同比持平;

2.建筑施工发生3起,死亡11人,同比减少2起,11人;

3.烟花爆竹发生1起,死亡4人,同比增加1起、4人;

4.道路交通发生15起,死亡和下落不明63人,同比减少9起、44人。

静电事故案例剖析

静电引起甲苯装卸槽车爆炸起火事故 某年7月22日9时50分左右,某化工厂租用某运输公司一辆汽车槽车,到铁路专线上装卸外购的46.5t甲苯,并指派仓库副主任、厂安全员及2名装卸工执行卸车任务。约7时20分,开始装卸第一车。由于火车与汽车槽车约有4m高的位差,装卸直接采用自流方式,即用4条塑料管(两头橡胶管)分别插入火车和汽车槽车,依靠高度差,使甲苯从火车罐车经塑料管流入汽车罐车。约8时30分,第一车甲苯约13.5t被拉回仓库。约9时50分,汽车开始装卸第二车。汽车司机将车停放在预定位置后与安全员到离装卸点20m的站台上休息,1名装卸工爬上汽车槽车,接过地上装卸工递上来的装卸管,打开汽车槽车前后2个装卸孔盖,在每个装卸孔内放入2根自流式装卸管。4根自流式装卸管全部放进汽车槽罐后,槽车顶上的装卸工因天气太热,便爬下汽车去喝水。人刚走离汽车约2m远,汽车槽车靠近尾部的装卸孔突然发生爆炸起火。爆炸冲击波将2根塑料管抛出车外,喷洒出来的甲苯致使汽车槽车周边一片大火,2名装卸工当场被炸死。约10min后,消防车赶到。经10多分钟的扑救,大火全部扑灭,阻止了事故进一步的扩大,火车槽基本没有受损害,但汽车已全部烧毁。 二、背景材料 据调查,事发时气温超过35℃。当汽车完成第一车装卸任务并返回火车装卸站时,汽车槽罐内残留的甲苯经途中30多分钟的太阳暴晒,已挥发到相当高的浓度,但未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直接灌装甲苯。 没有严格执行易燃、易爆气体灌装操作规程,灌装前槽车通地导线没有接地,也没有检测罐内温度。 三、事故原因分析 (1)直接原因是装卸作业没有按规定装设静电接地装置,使装卸产生的静电火花无法及时导出,造成静电积聚过高产生静电火花,引发事故。 (2)间接原因高温作业未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因而引发爆炸事故。 事发时气温超过35℃。当汽车完成第一车装卸任务并返回火车装卸站时,汽车槽罐内残留的甲苯经途中30多分钟的太阳暴晒,已挥发到相当高的浓度,但未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直接灌装甲苯。 四、事故教训与防范措施 (1)立即开展接地静电装置设施的检查和维护,加强安全防范,严防类似事故的发生。(2)完善全公司安全规章制度。事故发生后,针对高温天气,公司明确要求,灌装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除做好静电设施接地外,在第二车装卸前,必须静置汽车槽车5min以上或采取罐外水冷却等方式,方可灌装。 (3)进一步健全全公司安全管理制度,充实安全管理力量,落实好安全责任制,强化安全管理手段和措施。

合成氨典型事故案例分析报告

合成氨典型事故案例分析 【大中小】发布人:管理员来源:时间:2010-12-23 17:05:36 浏览1098 人次 一、氧含量超标,煤气气拒爆炸 事故经过:1986年6月22日,某氮肥厂正常生产时,1号煤气炉下行煤气阀阀杆在突然脱落,造成该阀门不能及时关闭,使正在吹风阶段时的空气通过该下行煤气阀直接进人煤气气柜,导致气柜内半水煤气中氧含量在短时间内迅速上升。造气岗位并没有及时发现,而是由变换岗位发现触媒层温度上升,要求分析人员进行气体中氧含量分析时,氧含量已经达到5.7%,正要向造气岗位报告时,气柜已经发生爆炸。重约6.57t的钟罩顶盖沿着焊缝被撕裂炸飞,落在45rn远的压缩机房路边,砸死1人。一根长6m的气柜放空管飞落在90m处的合成塔顶上.事故原因:操作人员未作巡回检查,未能及时发现阀门故障,致使气柜内形成爆炸性气体,由于静电作用引发爆炸。加之分析工未能及时报告分析数据,延误了时机,使气柜大量过氧,导致爆炸。 事故教训:煤气阀阀杆脱落是常见的设备故障,如果加强巡回检查,能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就可以避免事故的发生。分析工发现分析数据有问题,必须立即报告有关岗位和调度室,

以便尽快处理,避免重大事故的发生。 二、夹套爆炸,煤气炉爆炸 事故经过:1994年4月19日,某化肥厂检修后,6号煤气炉开始制气,15分钟后煤气炉发生爆炸,4人死亡,煤气炉炉体坍塌,煤气护厂房楼面、楼顶被炸坏。 事故原因:操作人员违反操作规程,开车前未将汽包上面的蒸汽出口阀和安全阀下面的根部阀打开,至使锅炉夹套憋压,夹套爆裂,热汽水进人炉内,大量汽化,压力迅速上升,导致煤气炉爆炸。 事故教训:严格执行操作安全规程,开车前必须仔细检查每一个应该开和关的阀门。汽包蒸汽出口阀,在开车之前就必须仔细检查是否已经打开,不能等到开车后。汽包上安全阀的根部阀,按照氮肥生产安全规程,不允许关闭,开车前必须严格检查,不能失误。 三、静电除尘器爆炸 事故经过:1986年8月20日,某县化肥厂在检修静电除尘器时,没有对设备进行隔离、置换,不取样分析就开始检修,当电工使用摇表测量绝缘电阻时,产生火花发生爆炸,当场死亡1人。

安全生产典型事故案例分析

安全生产典型事故案例分析 通过对一些典型事故进行分析深化对事故发生发展规律的认识,从而有效地预防事故与控制事故发生。 案例一x分厂高空坠落事故 一、事故概述 201x年x月x日15时30分,x分厂安排直氰工段一班人员加班协助直氰维修班架设氰化钠大库到直氰氰化钠小库之间的氰化钠输送管道。一班班长寇某某在班后会上布置了协助直氰维修班架设管道任务,并指定氰化岗位操作工王某某去氰化钠大库至直氰化钠小库之间的空中桥架上协助吊装氰化钠输送管道。16时左右,王某某冒险翻越制酸二段酸浸备用槽顶部护栏,在未挂好安全带情况下直接上到空中桥架北端作业,导致本人从桥架上坠落至地面(桥架距离地面高度4米)。后送市中医院救治,经医院诊断,王某某腰椎受伤。 二、事故发生的原因与性质 (一)、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 王某某违章作业冒险翻越制酸二段酸浸备用槽顶部护栏且未挂好安全带时直接上到空中桥架作业,就是造成这起事故的直接原因。 (二)、事故发生的间接原因 1、运转一班班长寇某某在高空作业前没有按照制度办理高空作业票证,没有制订相应安全防范预案; 2、分厂安全员屈某某对本单位高空作业票证监督不到位; 3、分厂未落实票证管理制度对高空作业疏于管理。

(三)、事故的性质 这就是一起因违章操作引发的高空坠落事故。 三、事故防范与整改措施 (1)x分厂立即组织学习安环科下发的201x年第xx号通知内容,并将组织学习情况于x月x日前上报安环科; (2)x分厂立即组织召开安全专题会议,本着安全事故“四不放过”的原则,通报事故案例提出防范措施,并将会议情况于x月x日前上报安环科。 (3)各生产单位要查遗补漏居安思危,利用班前班后会学习安环科下发的201x年第xx号通知内容,严格按照制度要求做好安全作业票证的办理、审核、建档工作。 (4)分厂应加强对职工进行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与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的培训。 单项选择题 1、该起事故的性质就是(C) A、意外事故 B、刑事案件 C、违章操作 D、非责任事故

CSB调查美国巴顿溶剂公司静电火灾爆炸事故案例

CSB调查美国巴顿溶剂公司静电火灾爆炸事故案例 2007年7月17日,美国堪萨斯州巴顿溶剂厂发生了爆炸,并引发了大火,大火摧毁了整个油库,火灾中有40多个规格为3000 到20000 加仑的储油罐被点燃,事故造成11名居民和消防员接受治疗。巴顿溶剂厂停产。 这是一起在由油罐车向储油罐卸油过程中发生的爆炸事故。事前一辆装满石脑油的油罐车驶入油罐区,石脑油属非导电性液体,产生静电不易消散。在由油罐车向油罐卸放石脑油之前,首先将油罐车接地。之后,开始卸油,这是准备装入石脑油的储油罐。这是储油罐的金属浮动液位计,卸油开始,打开油罐车阀门,石脑油经过管线、泵进入储油罐中,油罐内的金属浮子随着油位的升高而浮动,在液位计浮动的过程中,浮子与钢尺之间会形成缝隙,这个连接点能够产生轻微的分离。 在从油罐车向油罐卸油过程中,油罐发生了爆炸事故。爆炸将储油罐罐顶抛向空中,炸飞130 英尺远,片刻又破坏两个储油罐,导致这两个罐中成分泄漏。随着火势蔓延,附近储罐中的成分被释放和点燃,一些碎片四溅并击中一个移动房屋和临近的商店。 事故造成6000居民被疏散。爆炸产生的浓烟飘散到空中超过200英尺,数公里外都能看到。 (美国化学安全调查委员会)调查发现这起事故的发生与储油罐中的金属浮动液位计有关。 据分析:这起事故的发生是由于静电火花引起的,静电的产生主要是由于石脑油在经过管线、泵时产生静电,同时油品在从油罐车中用泵抽取液体到储罐内过程中由于有空气进入,产生泡沫和紊流,加剧了油品静电的产生。 处于储油罐油面上方的金属浮动液位计,正常情况下应是接地的,此时虽然油品带电,但金属液位计不会带电,但随着液位计移动,液位计的浮子与钢尺之间会形成缝隙,这个连接点能够产生轻微的分离、从而使金属浮子处于绝缘状态,产生静电积聚,使带电的金属浮子与接地的钢尺发生静电放电引燃了储罐内达到爆炸极限的油气蒸气。 因此这起事故的发生是由于两个金属部分间,浮子与钢尺的静电火花点燃爆炸性混合物引起的。 CSB(美国化学安全调查委员会)给OSHA(美国职业安全与健康管理局)和其他单位提出了非导电可燃液体的MSDS(物质安全数据表)中必备信息的要求。

静电案例

静电案例 1.静电引起甲苯装卸槽车爆炸起火事故 某年7月22日9时50分左右,某化工厂租用某运输公司一辆汽车槽车,到铁路专线上装卸外购的46.5t甲苯,并指派仓库副主任、厂安全员及2名装卸工执行卸车任务。约7时20分,开始装卸第一车。由于火车与汽车槽车约有4m高的位差,装卸直接采用自流方式,即用4条塑料管(两头橡胶管)分别插入火车和汽车槽车,依靠高度差,使甲苯从火车罐车经塑料管流入汽车罐车。约8时30分,第一车甲苯约13.5t被拉回仓库。约9时50分,汽车开始装卸第二车。汽车司机将车停放在预定位置后与安全员到离装卸点20m的站台上休息,1名装卸工爬上汽车槽车,接过地上装卸工递上来的装卸管,打开汽车槽车前后2个装卸孔盖,在每个装卸孔内放入2根自流式装卸管。4根自流式装卸管全部放进汽车槽罐后,槽车顶上的装卸工因天气太热,便爬下汽车去喝水。人刚走离汽车约2m远,汽车槽车靠近尾部的装卸孔突然发生爆炸起火。爆炸冲击波将2根塑料管抛出车外,喷洒出来的甲苯致使汽车槽车周边一片大火,2名装卸工当场被炸死。约10min后,消防车赶到。经10多分钟的扑救,大火全部扑灭,阻止了事故进一步的扩大,火车槽基本没有受损害,但汽车已全部烧毁。 二、背景材料 据调查,事发时气温超过35℃。当汽车完成第一车装卸任务并返回火车装卸站时,汽车槽罐内残留的甲苯经途中30多分钟的太阳暴晒,已挥发到相当高的浓度,但未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直接灌装甲苯。 没有严格执行易燃、易爆气体灌装操作规程,灌装前槽车通地导线没有接地,也没有检测罐内温度。 三、事故原因分析 (1)直接原因是装卸作业没有按规定装设静电接地装置,使装卸产生的静电火花无法及时导出,造成静电积聚过高产生静电火花,引发事故。 (2)间接原因高温作业未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因而引发爆炸事故。 事发时气温超过35℃。当汽车完成第一车装卸任务并返回火车装卸站时,汽车槽罐内残留的甲苯经途中30多分钟的太阳暴晒,已挥发到相当高的浓度,但未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直接灌装甲苯。 四、事故教训与防范措施 (1)立即开展接地静电装置设施的检查和维护,加强安全防范,严防类似事故的发生。(2)完善全公司安全规章制度。事故发生后,针对高温天气,公司明确要求,灌装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除做好静电设施接地外,在第二车装卸前,必须静置汽车槽车5min以上或采取罐外水冷却等方式,方可灌装。 (3)进一步健全全公司安全管理制度,充实安全管理力量,落实好安全责任制,强化安全管理手段和措施。 2.静电引爆醋酸乙烯事故案例分析 2002年12月,在江苏丹阳某厂浆料车间,工人用真空泵吸醋酸乙烯到反应釜,桶中约剩下30kg时,突然发生了爆炸,工人自行扑灭了大火,1名工人被烧伤。经现场察看,未发现任何曾发生事故的痕迹,电器开关、照明灯具都是全新的防爆电器。吸料的塑料管悬在半空,管子上及附近无接地装置,还有一只底部被炸裂的铁桶。

静电事故分析及防范措施

仅供参考[整理] 安全管理文书 静电事故分析及防范措施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第1 页共8 页

静电事故分析及防范措施 两起静电事故及分析(1) 1.静电引爆醋酸乙烯事故案例分析 2002年12月,在江苏丹阳某厂浆料车间,工人用真空泵吸醋酸乙烯到反应釜,桶中约剩下30kg时,突然发生了爆炸,工人自行扑灭了大火,1名工人被烧伤。经现场察看,未发现任何曾发生事故的痕迹,电器开关、照明灯具都是全新的防爆电器。吸料的塑料管悬在半空,管子上及附近无接地装置,还有一只底部被炸裂的铁桶。 此案例为较典型的静电事故,此次爆炸事故的原因是:醋酸乙烯的物料在快速流经塑料管道时产生静电积聚,当塑料管接触到零电位桶时,形成高底压电位差放电,产生火花引爆了空气中的醋酸乙烯蒸气。具体分析如下: (1)醋酸乙烯是无色液体,有挥发性,曝光容易聚合成固体。其蒸气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火星、高热、氧化剂有火灾危险。闪点:-7.78℃;爆炸极限:2.6%-13.4%。属于易燃液体。 (2)物料在管道输送过程中有静电积聚现象,塑料管由于其导电性能差,使静电积聚情况更加严重,物料中及塑料管壁上含有高位静电。 (3)醋酸乙烯蒸气与空气形成可燃性混合气体。 (4)当带有高位静电的塑料管接触到铁桶时,形成放电,产生火花,引爆可燃性混合气体。 2.静电引爆可燃性混合气体的事故案例分析 2002年7月,江苏姜堰某厂二车间的离心机(封闭式),在刚开始分离从搪瓷反釜卸出的W-100-1纺织用抗氧化剂和甲苯溶剂时突然发生爆炸,致使1名职工死亡,1名职工重伤。 第 2 页共 8 页

19个经典的安全相关事故案例

有关事故案例 生命是宝贵的,健康是重要的,不可能每个员工都去亲身体验事故,因此,学习事故案例,从中得到启迪,设想危险,未雨绸缪,是防止事故发生的好方法。 为从这些以鲜血和生命为代价的事故中吸取教训,使这些事故成为前车之鉴,预防类似事故的重复发生,并能举一反三,进一步促进公司安全生产,给公司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特搜集了与我公司相关的一些事故案例汇集成册供公司员工学习。每个案例均有事故经过、事故原因、责任分析、教训及防范措施,以科学的态度,从理论上探讨其起因,并提出了防止事故发生的对策。案例的陈述力求简捷、清晰、突出主要线索和问题,注重实用性。 案例一操作车床违章未戴工作帽伤害事故 2004年6月8日,湖南某机械加工厂一名女工,在操作车床时严重违反安全规定,未戴工作帽,致使长发被旋转的工件缠绕,造成严重伤害事故。 一、事故经过 6月8日是星期天,应该是休息的日子,但是某机械厂由于实行了新的计件工资制,许多工人自发组织加班,以求增加收入。机加工车间女车工尹某,在车间领导安排她加班而她本人没有时间的情况下,擅自请在本厂当铸造工的丈夫替代操作车床。 这天11 时许,尹某从市场买菜回来,因考虑到丈夫车工技术不熟练怕出废品,连忙去车间探望。来到车间后不久,尹某发现车床刀架紧固螺钉松动,她在未停机的情况下,违章伸手去帮忙拧螺钉。由于尹某未按安全操作规程要求戴工作帽,致使自己的长发被卷入车床丝杆上,待其丈夫发现时又不知道如何关掉车床电源开关,而是抱着尹某身体向后拉,结果头发越绞越紧。当另一工人发现并关掉车间总闸时,尹某满头秀发连同头皮已被全部撕掉,左耳也撕去一块,造成一起惨不忍睹的重伤事故。 二、事故分析 造成这起事故的直接原因是一连串的违章,首先是尹某违反有关规定,擅自让其丈夫代替自己操作车床;其次是在未停机的情况下紧固螺钉,这也是安全操作规程严格禁止的;再次是操作车床不戴工作帽,导致长发被车床丝杆缠绕,造成严重伤害事故。造成事故的间接原因,则是该厂安全管理工作太差,一连串的违章无人纠正、无人制止,估计在当天工人加班的情况下,工厂、车间领导可能无人到场,如果确实这样,就属于严重失职。 三、事故教训与防范措施 类似于这样的事故,一般出现在规章制度和安全管理都不严格的中小企业,或者出现在加班、夜班等特殊的情况下,在这种情况下安全管理比较松懈,作业人员也比较容易马虎,不严格执行操作规程,由此而比较容易发生事故。事物之间是相互关联的,一项政策或制度的推出,特别是与职工经济利益密切相关的政策或制度的推出,必然会引起一连串的反应。例如实行计件工资,如果没有相应的质量保证办法,会造成残次品增加、质量下降;如果没有相应的安全管理办法,会造成忽视安全事故增多。这是从这起事故中应该吸取的一个教训。 应采取的防范措施有: 1、切实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安全管理,对违反安全操作规程的行为及时制止,并给予必要的处罚,同时加强对职工的安全教育,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 2、要求车工必须按规定穿好紧身合适的防护衣服,把袖口扣紧或者把衣袖卷起,把上衣扎在裤子里,腰带端头不应悬摆。不要穿过于肥大、领口敞开的衬衫或外套。留有长发时要戴防护帽或头巾,头巾或领带的端头要仔细塞好。 3、车床操作工在开动机床前,要详细检查机床上危险部件的防护装置是否安全可靠,润滑机床,并作空载试验。

国内几起典型生产安全事故案例解读分析材料

附件 国几起典型生产安全事故案例解读 分析材料 一、“11?22”中石化东黄输油管道泄漏爆炸特别重大事故分析点评 (一)事故的基本情况。 2013年11月22日10时25分,位于省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中国石油化工股份管道储运分公司东黄输油管道泄漏原油进入市政排水暗渠,在形成密闭空间的暗渠油气积聚遇火花发生爆炸,造成62人死亡、136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75172万元。 (二)事故的直接原因。 输油管道与排水暗渠交汇处管道腐蚀减薄、管道破裂、原油泄漏,流入排水暗渠及反冲到路面。原油泄漏后,现场处置人员采用液压破碎锤在暗渠盖板上打孔破碎,产生撞击火花,引发暗渠油气爆炸。 (三)事故的间接原因。 1.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不落实: 中石化集团公司及下属企业中石化股份公司、中石化管道分公司潍坊输油处和站对安全生产工作疏于管理、管道保护工作不力、隐患排查治理不彻底,存在死角、盲区,未能

及时消除重大安全隐患,事发后应急救援不力,现场处置措施不当。 2.政府及相关部门履职不到位: (1)市人民政府及开发区管委会贯彻落实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不力,督促指导市区两级相关部门履职不到位,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不彻底,隐患排查整改不力;黄岛街道办事处对长期违章搭建临时工棚问题失察,导致事故伤亡扩大。 (2)管道保护工作主管部门(省油区工作办公室、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市油区工作办公室、开发区安监局、石化区安监分局)履行职责不力,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不深入,督促企业落实应急预案不到位,安全生产大检查走过场。 (3)开发区规划、市政部门履行职责不到位,事故发生地段规划建设混乱。市规划局开发区分局对相关项目规划方案审批把关不严,导致市政排水设施划入厂区规划;事发区域危化企业、油气管道与居民区、学校等交叉布置,造成严重安全隐患;开发区行政执法局违规同意对排水明渠设置盖板使之变为暗渠,道路整治工程未对管道采取保护措施,未发现违章搭建临时工棚问题。 (4)市及开发区管委会相关部门和应急办对事故风险研判失误,导致应急响应不力,还存在压制、拖延事故信息报告和谎报问题。 (四)事故的性质。 经调查认定,省市“11?22”中石化东黄输油管道泄漏爆炸特别重大事故是一起生产安全责任事故。事故有关责任

由静电引起火灾爆炸的事故分析

由静电引起火灾爆炸的事故分析 静电火花是引起火灾爆炸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因静电引起火灾爆炸事故的物质有:可燃气体,易燃液体,可燃粉尘。 1.静电事故分析 据对静电引起的火灾爆炸事故60例的分析,事故原因的分布如表1: 表1 静电事故原因分布表

在以上60例事故中,爆炸事故38起,占63.3%,火灾事故22起,占36.7%。爆炸多于火灾。 按物质分类,易燃液体事故46起,占76.7%。可燃气体9起,占15%,粉尘3起,占5%,火药2起,占3.3%。 2.预防静电事故的措施 2.1接地 液体在管道中流动时易产生静电。由于管道中充满液体,电容很大。在液体从管道中流出时,因电容急剧减小,静电压急剧上升。这时易产生静电火花,而引起贮罐等容器的着火爆炸事故。可燃气体也同理。因此,凡可燃气体的金属管道、气柜、贮罐等设备,易燃液体的金属管道、油槽、装卸台及鹤管、套筒等设备都应有可靠的接地。

表1中序号2的7起输油管引起的油槽着火爆炸事故,设备都没有接地。接地的作用是使之些设备产生的静电通过接地迅速消失。 那么,怎样正确接地呢? 防静电接地装置与防雷接地、保护接地的要求相同,也可以共用。为防两个金属物体之间放电,两个相邻金属物体之间、法兰或接头垫有绝缘物的应该有金属跨接线。跨接线一般用不小于8毫米的圆钢焊接或用扁金属以螺栓压紧。活动的接地或跨接软线应采用铜线。导线的连接最好采用焊接。用螺栓加弹簧片压接的应增加重复接地,并注意避免油脂污染和锈蚀。 用夹钳(类似电池夹子)连接的临时接地,要注意没有油漆、树脂、油脂污染。连接点要离开装料口、卸料口等有可燃蒸汽的地方。 苯、汽油等易燃液体装大桶时,大桶应放置在导电地面上使之自然接地。禁止铺非导电橡胶垫。对于橡胶、塑料等绝缘材料的输油管,应在管道表面缠金属丝,并接地。 禁止用金属网给易燃液体接地。这种近似过滤的接地,能使起电量增大近百倍。如果液体的流速太高,起电量太大,只靠接地就不能保证安全了。还需要控制流速。 2.2控制流速 表1中序号3的8起事故,都是流速高造成的。如某炼油厂向铁路槽车装0号柴油时,由于流速高,四天发生两次爆炸。装车一分钟就发生爆炸,火焰高达10m~20 m。事故后该厂对装油槽车进行检测。在装油平均流速1.7m/s时,测得电位580V,在装油流速增至2.6m/s时,静电位上升至2300V。流速越高起电量越大。静电的起电量与流速的1.5~2.0次方成正比。静电起电量还与管径有关,管径越大起电量越大。起电量与管径的3/4次方成正比例。 那么多快的流速才是安全的呢?安全流速如表2:

火灾爆炸事故树分析示范文本

火灾爆炸事故树分析示范 文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火灾爆炸事故树分析示范文本 使用指引:此解决方案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引言 当液相与固相之间,液相与气相之间,液相与另一不 相容的液相之间以及固相和气相之间,由于流动、搅拌、 沉降、过滤、冲刷、喷射、灌注、飞溅、剧烈晃动以及发 泡等接触、分离的相对运动,都会在介质中产生静电。许 多石油化工产品都属于高绝缘物质,这类非导电性液体在 生产和储运过程中,产生和积聚大量的静电荷,静电聚积 到一定程度就可发生火花放电。如果在放电空间还同时存 在爆炸性气体,便可能引起着火和爆炸。油库静电引起火 灾爆炸是一种恶性事故,因而对于油库中防静电危害具有 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如何安全有效地管理和维修油 库,提高油库的安全可靠性,已是当前油库安全管理工作

所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故障树分析法(FTA法)是分析复杂、大型系统安全可靠性的有效工具。通过油库静电故障树分析,可找出系统存在的薄弱环节,然后进行相应的整改,从而提高油库系统的安全性。 事故树 1 故障树分析法方法 故障树分析方法(FTA)是一种图形演绎法,是从结果到原因描绘事故发生的有向逻辑树分析方法。这种树是一种逻辑分析过程,遵从逻辑学演绎分析原则(即从结果到原因的分析原则)。把系统不希望出现的事件作为故障树的顶事件,用逻辑“与”或“或”门自上而下地分析导致顶事件发生的所有可能的直接原因及相互间的逻辑关系,并由此逐步深入,直到找出事故的基本原因,即为故障树的基本事件。

静电引发的爆炸事故案例(精)

[爆炸]静电事故案例分析 2002年12月,在江苏丹阳某厂浆料车间,工人用真空泵吸醋酸乙烯到反应釜,桶中约剩下30kg时,突然发生了爆炸。工人自行扑灭了大火,1名工人被烧伤。经现场察看,未发现任何曾发生事故的痕迹,电器开关、照明灯具都是全新的防爆电器。吸料的塑料管悬在半空,管子上及附近无接地装置,有一只底部被炸裂的铁桶。 此案例为较典型的静电事故,此次爆炸事故的原因是:醋酸乙烯的物料在快速流经塑料管道时产生静电积聚,当塑料管接触到零电位桶时,形成高底压电位差放电,产生火花引爆了空气中的醋酸乙烯蒸气。具体分析如下: (1)醋酸乙烯是无色液体,有挥发性,曝光容易聚合成固体。其蒸气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火星、高热、氧化剂有火灾危险。闪点:-7.78℃;爆炸极限:2.6%-13.4%。属于易燃液体。 (2)物料在管道输送过程中有静电积聚现象,塑料管由于其导电性能差,使静电积聚情况更加严重,物料中及塑料管壁上含有高位静电。 (3)醋酸乙烯蒸气与空气形成可燃性混合气体。 (4)当带有高位静电的塑料管接触到铁桶时,形成放电,产生火花,引爆可燃性混合气体。 二、静电引爆可燃性混合气体的事故案例分析 2002年7月,江苏姜堰某厂二车间的离心机(封闭式),在刚开始分离从搪瓷反釜卸出的W-100-1纺织用抗氧化剂和甲苯溶剂时,突然发生爆炸,致使1名职工死亡,1名职工重伤。 调查发现,此物料经过23小时不停地机械搅拌,又经过塑料导管直接送入离心机,离心机转鼓内垫有非导电体的化纤过滤布袋。因此,可以判断,经长时间搅拌,含有甲苯溶剂的物料产生静电积聚,快速流经塑料管道时,静电荷得到加强。当物料进入离心机时,带有很高的电位,但如果没有电火花是不能引爆的。低电位点是转鼓上部暴露的螺丝,当物料冲击到离心机的转鼓时,高压电位与螺丝顶端的零电位形成高低电位差而引发放电,产生了火花,引爆了离心机内混合性爆炸气体。具体分析如下: (1)物料在反应釜中经长达20多小时机械搅拌,积聚了静电荷。由于该釜是搪瓷反应釜,所积聚的静电不能通过反应釜接地线入地,物料中含有高位静电。(2)反应釜与离心机进料口采用塑料管道连接,由于塑料管为绝缘体,当反应釜内的物料快速流经连接管时,原料液中积聚的静电不但不能得到有效的释放,反而因为快速流动得到增强。

静电事故分析及防范措施

静电事故分析及防范措 施 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静电事故分析及防范措施两起静电事故及分析(1) 1.静电引爆醋酸乙烯事故案例分析 2002年12月,在江苏丹阳某厂浆料车间,工人用真空泵吸醋酸乙烯到反应釜,桶中约剩下30kg时,突然发生了爆炸,工人自行扑灭了大火,1名工人被烧伤。经现场察看,未发现任何曾发生事故的痕迹,电器开关、照明灯具都是全新的防爆电器。吸料的塑料管悬在半空,管子上及附近无接地装置,还有一只底部被炸裂的铁桶。 此案例为较典型的静电事故,此次爆炸事故的原因是:醋酸乙烯的物料在快速流经塑料管道时产生静电积聚,当塑料管接触到零电位桶时,形成高底压电位差放电,产生火花引爆了空气中的醋酸乙烯蒸气。具体分析如下: (1)醋酸乙烯是无色液体,有挥发性,曝光容易聚合成固体。其蒸气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火星、高热、氧化剂有火灾危险。闪点:-7.78℃;爆炸极限:2.6%-13.4%。属于易燃液体。 (2)物料在管道输送过程中有静电积聚现象,塑料管由于其导电性能差,使静电积聚情况更加严重,物料中及塑料管壁上含有高位静电。(3)醋酸乙烯蒸气与空气形成可燃性混合气体。 (4)当带有高位静电的塑料管接触到铁桶时,形成放电,产生火花,引爆可燃性混合气体。 2.静电引爆可燃性混合气体的事故案例分析

2002年7月,江苏姜堰某厂二车间的离心机(封闭式),在刚开始分离从搪瓷反釜卸出的W-100-1纺织用抗氧化剂和甲苯溶剂时突然发生爆炸,致使1名职工死亡,1名职工重伤。 调查发现此物料经过23小时不停地机械搅拌,又经过塑料导管直接送入离心机,离心机转鼓内垫有非导电体的化纤过滤布袋。因此可以判断,经长时间搅拌,含有甲苯溶剂的物料产生静电积聚,快速流经塑料管道时得到加强,当物料进入离心机时带有很高的电位。但如果没有电火花是不能引爆的。我国安全工程专家崔克清教授指出,低电位点是转鼓上部暴露的螺丝,当物料冲击到离心机的转鼓时,高压电位与螺丝顶端的零电位形成高低压电位差放电,产生火花引爆了离心机内混合性爆炸气体。具体分析如下: (1)物料在反应釜中经长达20多小时机械搅拌,积聚了静电,由于该釜是搪瓷反应釜,所积聚的静电不能通过反应釜接地线入地,物料中含有高位静电。 (2)反应釜与离心机进料口采用塑料管道连接,由于塑料管为绝缘体,当反应釜内的物料快速流经连接管时,原料液中积聚的静电不但不能得到有效地释放,反而因为快速流动得到增强。 (3)该离心机脱液和甩干物料为甲类易燃液体甲苯溶剂、W-100-1。甲苯的闪点为4℃,(易燃液体的燃点高于闪点1-5℃),易挥发,具有快速成流动时易产生和积聚静电的特性。从反应釜中放出的物料的温度是10℃左右,具备了闪燃和可燃条件。

氧气瓶静电爆炸事故案例

氧气瓶静电爆炸事故案 例 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氧气瓶静电爆炸事故案例 一、事故情况概述 1998年10月8日10时40分左右,哈尔滨化工二厂四车间成品库发生氧气瓶爆炸事故。导致现场的2名装卸工临时工1死1伤。事故发生前四车间充灌岗,操作压力为12MPa,操作温度为20度,成品库房有氧气瓶45只。 二、事故破坏情况 经现场勘察,共3只气瓶爆炸,其中1只气瓶外表为绿色油漆,检验期为1989—1994年,公称压力15MPa,容积为40.4L,这只气瓶爆破成十几块碎片。碎片内壁呈黑色,断口呈“人”字纹,无明显的塑性变形,全部为脆性断裂。其角阀为氩气阀。爆炸的另2只气瓶颜色为淡酞兰,呈撕裂状,断口有明显的被打击的痕迹,被打击处向内凹陷,并有高温氧化的痕迹。另外3只被击穿的气瓶,均留有不规则孔洞,其中1 只在气瓶上方,直径各约5cm,另外2只在气瓶下方,直径约8cm和 30cm,破口向内凹陷,并有高温氧化的痕迹。面积为70m2的氧气瓶成品库天棚和西侧墙被炸塌,山墙严重变形,铁皮包的门被爆炸碎片穿出一个直径20cm的洞,附近2处厂房玻璃被震碎。死者身体被炸成多块碎片,伤者被炸成终生残疾。

事故原因分桥及结论 从爆炸碎片的内外表面颜色看,其中1只气瓶的碎片外表为绿色漆,内表面呈黑色,角阀为氩气瓶阀,说明这只气瓶为氢气瓶。被检回的内壁呈黑色的碎片共有十多片,其断口形貌没有明显的塑性变形,断口呈“人”字纹,均为脆性断裂。分析认为这只氢气瓶内残余有氢气。充装氧气(氢气在空气中的爆炸极限为4%—74.1%,形成了可爆性混合气体,在转动角阀时,产生静电引发了氢氧混合气体的化学爆炸。另外2只被撕裂的气瓶内壁只有锈蚀,无黑色油脂,断口呈脆性断裂形貌,断口局部有明显的被击打的痕迹,内凹并有高温氧化痕迹,说明这2只气瓶距爆炸点很近,被爆炸碎片的冲击波打击超过其呈受力,失稳破裂,属物理爆炸。 直接原因:装卸工在装运氢气瓶错充氧气前试压转动角阀时产生静电,引发瓶内的氢氧混合气体爆炸,是导致这起事故的直接原因。 主要原因: 1.气瓶充装前检查员在检瓶过程中,由于被检查气瓶油漆脱落严重,且污物多,末认真辨认,错将氢气瓶当成氧气瓶,送充装岗充装,充装人员也未及时发现,是导致这起事故的主要原因。

静电引起的火灾爆炸分析(精)

静电引起的火灾爆炸分析 ? 在化工、炼油、橡胶、制药、印刷、金属粉末等行业的生产中,因静电事故所造成的损失是很大的,这不得不引起人们的重视。静电危害主要有三个方面,即静电放电引起火灾和爆炸,给人以电击和妨碍生产。其中静电放电引起火灾和爆炸是静电最严重的危害。为了掌握静电放电引起火灾和爆炸的机理,这里先分析一下静电的特点,有助于了解静电事故的成因。? ??? 一、静电特点 ??? 这里所说的静电特点是指与静电危害密切相关的特点,即静电电压的特点和静电泄漏的特点。? ??? (一)电压特点 ??? 生产工艺过程中所产生静电的电量都很小,在局部范围内,静电电量一般都只有微库仑级到毫库仑级。但是,带电体的电容可能在很大范围内变化,有时变得很小,而电压u与电容C和电量Q之间有以下关系:? ???????????????????????????????????????????????? u=Q/C? ??? 在电量保持不变的情况下,电压和电容保持反比关系。电容越大,电压越低;电容越小,则电压越高。如果产生静电的两种物体是平面接触的,则其间电容相当于平板对平板的电容,其大小为:? ????????????????????????????????????????????????? C=εS/d?

??? 式中:S为平板面积,d为平板间距离。? ??? 假设两种物体是密接触产生静电时,其间距离d1=25×10-8cm,当两物体分离时,其间距离d2=0.1cm,则前后电容之比为:? ??? C1/C2=d2/d1=0.1/25*10-8? ??? 这就是说,两种物体分离后,电容减小为原来的四十万分之一,电压则增加为原来的四十万倍。因此,接触分离产生的静电高压是非常危险的。? ??? 例如:油品在输油管道内流动时,静电电压并不很高,但当注入油罐,特别是注入较大容积油罐时,由于电容逐渐逐渐减小,而电压大大升高。一旦发生静电放电,将引起燃烧或爆炸。? ???二、静电放电引起火灾和爆炸

静电事故案例

一起由静电起火事故引发的思考 发表时间:2009-06-27点击数:88 2000年10月31日14:45分,河南某石化厂机修车间一名女职工提着一带塑料柄挂钩的方形铁桶,到炼油三厂II催化粗汽油阀取样口下,打算放一些汽油作为酸性大泵维修过程清洗工具用,当该女职工将铁桶挂到取样阀门上,打开手阀放油不久,油桶着火。现场炼油二厂一技术员见状,迅速打开一旁的事故消防蒸汽软管,该女职工在消防蒸汽的掩护下,很快关掉了取样阀门,并和该技术员一起,用干粉灭火器和消防毛毡将火扑灭。 这是一起典型的由于阀门开度过大,汽油流速地快而导致静电核积聚,产生火花放电而引发的事故,虽然现场扑救及时得当,没有让事态进一步扩大而造成危害,但反映出个别职工安全意识还够高,对静电放电的机理以及造成的危害认识不深。 静电放电引起燃烧和爆炸,必须同时具备以下四个条件: (1)必须有静电电源(包括感应带电); (2)静电必须积累到足以引起火花放电的电位和场强; (3)静电(放电火花)能量达到可燃性或爆炸性混合物的最小点火能; (4)静电火花周围必须存在着可燃性或爆炸性物质。 此次着火事故,正是以上4个条件同时具备的条件引发的。 一、事故案例 1984年10月18日12时45分,某化工厂混制工房雷管车间混制引火头工房当天混制秒延期雷管用引火药(铅丹90%、硅10%),筛药工蒙某将秤量好的铅丹和硅,装入塑料盒内,手持橡胶板在盒内混药。药混好后,用140孔/吋的筛子在防护板内过筛,每筛约150G.。当筛到第3筛时,突然起火,并发出低沉的爆炸声,蒙被冲击波击倒在地,因蒙双手戴胶皮手套并有防护板隔离操作,因而未受伤。此次事故烧毁147平方米工房,直接经济损失3.5万元。经过调查分析和进行模拟试验,认为静电导致着火的可能性较大,18日工房内相对湿度为50%。铅丹又刚从烘干室内取出,湿度较高,筛药工内穿涤纶衣裤,脚穿橡胶鞋,地面、作业台上均铺橡胶板,走动时易积聚电荷,另据筛药工回忆,以前筛药时曾多次发现药粉有“站立”现象。 1988年2月25日4时06分,某火药生产企业,春节后组织非电延期雷管的延期体生产。下午上班后,负责验药的“调药小组”,先压制出生产施工试验样品,派人送往厂试验站,随后组长与一名女工同往制药车间提取生产需用的1号点火药。14时左右,组长和一名女工各提1箱药(每箱7盒,约3KG)同时进入生产工房,女工将其中一箱提入装药室,药盒放入壁窗内;组长将另一箱提入了延期体暂存间内。该延期体暂存间设在生产工房前部的非作业区,用于暂存每日生产的延期体。但因日产量不大,有时生产的延期体不经暂存就直接送去组装,故暂存间实际利用率很低。该暂存间又相继放入了延期药铅粉、电发火体及废模具、竹梯等杂物,环境相当混乱。组长在暂存间内把药盒从药箱中取出放到木货架上,当已取了3盒时,听到走廊内电话铃声,于是就暂停取放而去接电话。当他接完电话边喊人边向生产工房去时,见女工手提空药箱从生产工房走出,并转身进入暂存间,时间不长暂存间内即发生了燃爆,组长摔到在地,紧接着又是几声巨响,组长急忙由生产工房爬出。左

加油站静电火灾事故分析及预防措施

加油站静电火灾事故分析及预防措施 王志伟 二汽物资 我分公司加油站是二汽唯一一个储存和销售柴汽油的营运单位,肩负着二汽公司各车队的后勤工作,同时也对外销售柴汽油。汽油是易燃易爆液体,搞好加油站消防安全管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这里主要分析加油站静电火灾产生的几种情况,静电产生的原因,预防静电火灾的措施。 关键词: 加油站静电火灾静电产生预防措施 静电是加油站起火爆炸事故主要点火源之一,同时也是最具特发性和严重的火灾事故之一。加油站的油品在储存、运输、输送、装卸、加注等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静电。油品本身属于易燃易爆液体,当静电放电能量超过油蒸的最小引燃能量时,就会引起火灾爆炸事故。 事故案例 2011年8月29日上午10时许,位于大连市甘井子区的中石油大连石化分公司储运车间875号储运罐起火爆炸。据现场知情人称,是工作人员操作过程中发生静电起火引发爆炸。 2010年7月16日下午18点50分左右,中石油大连大孤山新港码头一储油罐输油管线发生静电起火爆炸事故,大火燃烧了15个小时,此次事故至少造

成附近海域50平方公里海面污染,据估算,有1500吨原油进入海洋。大连消防支队士官张良在清污时不慎坠海牺牲。 由于静电比明火引发的事故更具有隐蔽性,突发性,火灾危险性强,所以对静电灾害的预防已经成为加油站安全技术的一个突出问题。 一.加油站发生静电火灾的几种情况 1.1卸油时易发生火灾 1)静电起火。由于油管无静电接地或静电接地不良、采用喷溅式卸油、卸 油中油罐车无静电接地等原因,造成静电积聚放电点燃油蒸气,会产生 爆炸燃烧。 2)油气回收管路破裂密封垫破损,大量积聚油蒸气从管路卸油口喷出会产 生静电爆炸燃烧。 3)卸油过程中,油罐漫溢。卸油时对液位监测不及时易造成油品跑冒。油 品溢出罐外后,与空气摩擦可形成很高的静电电位,从而引发静电着火 爆炸燃烧。 4)由于卸油胶管破裂、密封垫破损、快速接头紧固栓松动等原因,致使油 品滴漏至地面遇火花立即燃烧; 1.2量油时易发生火灾 油罐车到站后立即开盖量油。这时由于运输过程中产生的大量静电极易放电;油罐车送油到站后应静置稳油20min,待静电消除后方可开盖量油,如果车到立即开盖量油,就会很容易引起静电起火

静电引事故案例

各单位: 冬季来临,空气比较干燥,静电积聚严重,不易导出,易发生着火爆炸事故,特搜集11起因塑料导管倒液和静电引起的事故,要求各单位认真组织学习,防微杜渐。 一、塑料导管静电事故案例分析 2002年12月,在江苏丹阳某厂浆料车间,工人用真空泵吸醋酸乙烯到反应釜,桶中约剩下30kg时,突然发生了爆炸。工人自行扑灭了大火,1名工人被烧伤。经现场察看,未发现任何曾发生事故的痕迹,电器开关、照明灯具都是全新的防爆电器。吸料的塑料管悬在半空,管子上及附近无接地装臵,有一只底部被炸裂的铁桶。 此案例为较典型的静电事故,此次爆炸事故的原因是:醋酸乙烯的物料在快速流经塑料管道时产生静电积聚,当塑料管接触到零电位桶时,形成高底压电位差放电,产生火花引爆了空气中的醋酸乙烯蒸气。具体分析如下: (1)醋酸乙烯是无色液体,有挥发性,曝光容易聚合成固体。其蒸气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火星、高热、氧化剂有火灾危险。闪点:-7.78℃;爆炸极限:2.6%-13.4%。属于易燃液体。 (2)物料在管道输送过程中有静电积聚现象,塑料管由于其导电性能差,使静电积聚情况更加严重,物料中及塑料管壁上含有高位静电。 (3)醋酸乙烯蒸气与空气形成可燃性混合气体。

(4)当带有高位静电的塑料管接触到铁桶时,形成放电,产生火花,引爆可燃性混合气体。 二、静电引爆可燃性混合气体的事故案例分析 2002年7月,江苏姜堰某厂二车间的离心机(封闭式),在刚开始分离从搪瓷反釜卸出的W-100-1纺织用抗氧化剂和甲苯溶剂时,突然发生爆炸,致使1名职工死亡,1名职工重伤。 调查发现,此物料经过23小时不停地机械搅拌,又经过塑料导管直接送入离心机,离心机转鼓内垫有非导电体的化纤过滤布袋。因此,可以判断,经长时间搅拌,含有甲苯溶剂的物料产生静电积聚,快速流经塑料管道时,静电荷得到加强。当物料进入离心机时,带有很高的电位,但如果没有电火花是不能引爆的。低电位点是转鼓上部暴露的螺丝,当物料冲击到离心机的转鼓时,高压电位与螺丝顶端的零电位形成高低电位差而引发放电,产生了火花,引爆了离心机内混合性爆炸气体。具体分析如下: (1)物料在反应釜中经长达20多小时机械搅拌,积聚了静电荷。由于该釜是搪瓷反应釜,所积聚的静电不能通过反应釜接地线入地,物料中含有高位静电。 (2)反应釜与离心机进料口采用塑料管道连接,由于塑料管为绝缘体,当反应釜内的物料快速流经连接管时,原料液中积聚的静电不但不能得到有效的释放,反而因为快速流动得到增强。 (3)该离心机脱液和甩干物料为甲类易燃液体甲苯溶剂,甲苯的闪点为4℃,(易燃液体的燃点高于闪点1-5℃),易挥发,具有快速

静电引起的火灾爆炸分析

静电引起的火灾爆炸分析 在化工、炼油、橡胶、制药、印刷、金属粉末等行业的生产中,因静电事故所造成的损失是很大的,这不得不引起人们的重视。静电危害主要有三个方面,即静电放电引起火灾和爆炸,给人以电击和妨碍生产。其中静电放电引起火灾和爆炸是静电最严重的危害。为了掌握静电放电引起火灾和爆炸的机理,这里先分析一下静电的特点,有助于了解静电事故的成因。 一、静电特点 这里所说的静电特点是指与静电危害密切相关的特点,即静电电压的特点和静电泄漏的特点。 (一)电压特点 生产工艺过程中所产生静电的电量都很小,在局部范围内,静电电量一般都只有微库仑级到毫库仑级。但是,带电体的电容可能在很大范围内变化,有时变得很小,而电压u与电容C和电量Q之间有以下关系: u=Q/C 在电量保持不变的情况下,电压和电容保持反比关系。电容越大,电压越低;电容越小,则电压越高。如果产生静电的两种物体是平面接触的,则其间电容相当于平板对平板的电容,其大小为: C=εS/d 式中:S为平板面积,d为平板间距离。

假设两种物体是密接触产生静电时,其间距离d1=25×10-8cm,当两物体分离时,其间距离d2=0.1cm,则前后电容之比为: C1/C2=d2/d1=0.1/25*10-8 这就是说,两种物体分离后,电容减小为原来的四十万分之一,电压则增加为原来的四十万倍。因此,接触分离产生的静电高压是非常危险的。例如:油品在输油管道内流动时,静电电压并不很高,但当注入油罐,特别是注入较大容积油罐时,由于电容逐渐逐渐减小,而电压大大升高。一旦发生静电放电,将引起燃烧或爆炸。 二、静电放电引起火灾和爆炸 从国内外大量静电火灾和爆炸事故的分析中得出:发生静电放电引起火灾和爆炸,必须具备有可燃物、助燃物或是爆炸性混合物,这是着火的必要条件;其次是必须具有能击穿电介质的静电电压,引起放电,产生静电火花;第三是静电放电能量必须等于或大于物质的最小点火能量,成为物质的引火源。这三条是静电放电引起火灾和爆炸的最基本的条件,现分述如下: (一)可燃物或爆炸性混合物 可燃物是指凡能与空气中的氧或其它氧化剂起剧烈反应的物质。如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