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人评《三国演义》及其对历史与虚构的认识

明人评《三国演义》及其对历史与虚构的认识
明人评《三国演义》及其对历史与虚构的认识

明人评《三国演义》及其对历史与虚构的认识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明代重要文论家对《三国演义》的评论,比较辩证地考察了历史题材小说中历史与虚构关系。

关键词:《三国演义》;小说;历史

“小说感兴社会之效果,殆莫过于《三国演义》一书矣。”语出清末民初黄人所撰《小说小话》,说的是罗贯中小说影响之大。且不赘述它对明末农民起义军、太平天国和清朝君臣的影响;只看清末“西人之居我国者,稍解中文即争读《三国演义》;偶与论及中国英雄传记则津津乐道者,必此书也”。或看今人由此阐发出领导艺术、人才学、谋略学等范畴及在国内上映八十四集《三国演义》电视连续剧而引起的讨论热,足见它的魅力方兴未艾。但是历史演义小说毕竟不是历史本身,我们必须把握历史与文学、现实与虚构之间的关系。因为它是一部历史演义小说,它是以西晋史学家陈寿撰著的《三国志》作底本写成的通俗文艺读物。本文分析明代文论家对《三国演义》的评价中所体现的关于历史真实和艺术真实的看法。

一般而言,探析《三国演义》的真实与虚构问题,首先得弄清小说采用的素材即历史资料,是否可信;小说作者对他所描写的历史人物是否做到了“不虚美、不隐恶”,不含有较大的偏见。显然也只有在这样的基础上,人们才能较为客观地评论小说家发掘历史材料、探索历史背景、描写历史事件和艺术地再现历史人物形象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又有哪些不足,甚至是重大的失误。而历来研究者往往更多的是拘泥于细枝末节,单从在历史上是否实有其事从而作出简单判断,研究小说艺术再现历史人物及历史发展真实风貌的功能方面则稍微欠缺。当然还是有些文论家卓有见识,能够理解作者罗贯中是如何运用辩证的方法,适当地采用些虚构的情节来增强作品的艺术性,而又能使这些虚构的情节与历史上的真人真事不出现太大的矛盾冲突。从而使读者能够从思想上进入特定的三国时代氛围,并“尚友古人”,和小说中自己喜爱的人物产生共鸣。这才是具备洞见识力的文论家超越世俗浅见之处。

罗贯中《三国志通俗演义》参照陈寿的《三国志》及裴松之的注文,也借鉴了《后汉书》《晋书》中若干纪传,并旁采《世说新语》《搜神记》《三国志平话》等古籍。同时也取材于《资治通鉴》,而胡三省的注解更有助于读者理解三国人物与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这就为小说作者按时问顺序编写三国的历史小说提供了借鉴。民间传说、历史文献、三国故事剧本、正统官修史书的因素夹杂在一起。可见《三国志通俗演义》历史与虚构相伴而生,也可见时人在历史观问题上的混乱之因缘。

明代蒋大器作序的《三国志通俗演义》,是小说成熟的标志。蒋大器在序里第一次论述了历史小说的基本特点,肯定了他的社会作用。他明确指出《三国演义》忠实于基本历史事实,做到了“夫史非独纪历代之事”,因而“亦庶几乎史”;另一方面,它又对历史材料“留心损益”,对某些人物、情节有所取舍和虚构,表现出与历史著作不同的特点。他说:历代之事,愈久愈失其传。前代尝以野史作为评话,令瞽者演说,其间言辞鄙谬,又失之于野,士君子多厌之。若东原罗贯中,以平阳陈寿传,考诸国史,自汉灵帝中平元年,终于晋太康元年之事,留心损益,目之曰:《三国志通俗演义》。文不甚深,言不甚俗,事纪其实,亦庶几乎史。盖欲读诵者,人人得而知之,若诗所谓里巷歌谣之义也。……则三国之盛衰治乱,人物之出处臧否,一开卷,千百载之事,豁然于心胸矣。其问亦未免一二过与不及,俯而就之,欲观者有所进益焉。予谓诵其诗,读其书,不识其人,可乎?读书例曰:若只读到古人处,便思自己忠与不忠,孝处,便思自己孝与不孝,至于善恶可否,皆当如此,方是有益。若只读过,而不身体力行,又未尝读书也。

蒋大器认为《三国志通俗演义》考证国史,写作态度非常严谨;同时有所加工,完全可

以视做史实。他在这里把史与诗放在同等地位。内容信实,文字好读。书成之后,“士君子之好事者,争相誊录,以便观览”。所以虽然有虚构因素,然而就影响而言,应当不逊于传统的诗教作用。

在语言方面,《三国演义》具有“文不甚深,言不甚俗”的特点,“人人得而知之”,不像历史著作那样“理微义奥”。因此,他认为此类历史小说,既可以帮人们认识历史,又能帮人们区分忠奸善恶,还可以吸取历史教训。由于此书作者有一定的历史素养,艺术技巧也很高,塑造了一系列风云人物,又生动地描写了多个政治斗争和重大战役,对三国历史按年代先后作了鸟瞰式的叙写。这样此书虽然不大为正统史学家重视,但却很受群众欢迎。蒋大器一方面摆脱了正统史学家的偏见,明确指出历史小说的特点,特别是强调了与正史的区别,指出历史演义小说可以在必要时加工虚构,为以后张尚德的进一步提出“羽翼信史说”作了准备。同时蒋大器在序中阐述了自己所尊奉的儒家的历史观:他推崇孔子修《春秋》“立万万世至公至正之大法”,和孟子的言仁义而不言利;至朱熹的《通鉴纲目》“亦由是也;岂徒纪历史之事而己乎?”这就是说:史书是为“劝惩警惧当世”而作,它不仅是为了纪往事。为此他特别强调此书是贯穿了尊蜀汉,特崇孔明,并尊刘、关、张,贬抑孙权和极端反对曹操的思想。

张尚德驳斥把历史小说视为多余的观点,对于明代历史小说和小说理论的发展起了很好的作用。他重申蒋大器的一些基本观点,指出“史氏所志,事详而文古,义微而旨深”。因此“非通儒耳而通其事,因事而悟其义,因义而兴乎感”。他在《三国志通俗演义》引里说,史氏所志,事详而文古,义微而旨深,非通儒宿夙学,展卷问鲜不思困睡,故好事者,以俗近语,隐栝成编。欲天下之人,入耳而通其事,因事而悟其义,因义而兴乎感。不待研精覃思,知正统必当扶,窃位必当诛,忠孝节义必当师,奸贪谀佞必当去。是是非非,了然于心目之下,裨益风教广且大焉,何病其赘耶?客仰而大唬曰:有是哉?子之不我诬也。是可谓羽翼信史而不违者矣。简帙浩瀚,善本甚艰,请寿诸梓,公之四方,可乎?余不揣谫劣,原作者之意,缀俚语四下韵于卷端,庶几歌咏而有所得欤。于戏!牛溲马勃,良医所珍,孰谓稗官小说不足为世道重轻哉?

历史演义小说“羽翼信史而不违”,即不违背历史真实,但又不能与历史完全等同,否则历史演义小说也就成了多余。他认为它有不可忽视的社会教育作用,其“稗益风教,广且大焉”,不能因其是“稗官小说”就认为“不足为世道所轻重”。

自《三国志通俗演义》后,历史演义小说大量流布,且作者在如何对待历史事实和艺术虚构关系问题上看法不一。小说理论上,有熊大木和可观道人为代表的争论。前者在《新刊大宋演义中兴英烈传》序里对所谓历史演义小说“不可紊之以正史”的观点进行了驳斥,申明在尊重历史基本事实的同时可以“用广发挥”。后者则在《新列国志叙》里说在“敷衍不无增添,形容不无润色”基础上,必得“大要不敢违其实”。其实他们并无根本分歧,只不过是各自的侧重不同。当然,这也刚好说明明人在此问题上尚未彻底弄清楚。此后谢肇涮进一步提出“凡为小说杂剧戏文,须是虚实相半,方为游戏三昧之笔,然亦要情景造极为止”。另有袁于令提出小说之幻和史志之真的异质,须知“天下极幻之事乃极真之事,极幻之理乃极真之理”。阐明历史演义小说在选取历史素材时必须尊重基本历史事实,也可润色删削,这些文论就比较辩证地考察了历史与虚构关系。

就《三国演义》的流布和接受情况而言,它很能体现明人对历史与小说之问辩证关系的认识轨迹。及至诸如《忠义水浒传》《西游记》等通俗小说创作后,可供参照的文本资源与角度就更加丰富。要真正识别史实部分与小说艺术成分确实不易,故我们要结合三国历史来阅读和评论《三国演义》,分清小说中的叙述和描写哪些与史实相吻合;哪些是移花接木和对历史的夸大和缩小;哪些完全是虚构,这样才能较为正确地鉴赏和评品《三国演义》。

注释:

[1]朱一玄:《三国演义资料汇编》,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649页、第650页.

[2]参见蔡景康《明代文论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版,第95页.

[3]参见张少康《中国历代文论精品》(第三册),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07页.

[4]谢肇淛:《五杂俎》,上海书店出版社2001年版,第313页.

与三国演义人物有关的成语

3孤掌難鳴()4樂不思蜀()5萬死不辭()6斷頭將軍()7捶胸頓足()8初出茅廬()9倒屣相迎()10一馬當先( ) 1()見木像魏都督喪膽2()劉先主遺詔託孤兒3()關雲長敗走麥城4()孔明一氣周公瑾 5()用奇謀孔明借箭6()張翼德大髰長坂橋7()定三分隆中決策8()曹丕乘亂納甄氏 9()劉皇叔北海救孔融10()王司徒巧使連環計國演義雖是一部文言小說,但文字精練流暢,其中有不少地方夾雜了生動的口語,在民間流傳廣,影響深。而在書中的人物,如諸葛亮、劉備、關羽、張飛、曹操等更是大家耳熟能詳,因此有關他們的諺語、歇後語當然也就特別多了。同學可藉著這些諺語及歇後語更接近三國演義的人物,了解人 物的個性,同時也可認識中國文字、語言的奧妙。 與孔明相關的諺語、歇後語 1.三個臭皮匠,勝過一個諸葛亮。 2.死諸葛嚇走生仲達(司馬懿)。 3.孔明揮淚斬馬謖—明正軍紀。( 執法如山) 4.孔明大擺空城計—化險為夷。(迫不得已) 5.孔明七擒孟獲—要他心服。 6.草船借箭—滿載而歸。( 有借無還) 7隔門縫瞧諸葛亮—————瞧扁了英雄 8孔明練琴—————老生常談9諸葛亮玩狗—————聰明一世糊塗一時 10孔明借東風—————巧用天時 11諸葛亮焚香操琴—————故弄玄虛 12孔明皺眉頭—————計上心頭 13孔明彈琴退仲達—————臨危不亂( 好沉著) 14孔明的錦囊—————用不完的計 15諸葛亮吊孝—————假仁假義 16諸葛亮的鵝毛扇—————神妙莫測 與劉備有關的諺語、歇後語劉備打出「漢室宗 親」的旗號,與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相對抗, 並以「仁厚」、「愛民」來標榜。千方百計蒐羅人才, 積聚力量,其中不能不有著稍嫌誇張、做作之舉。 1.劉備見孔明—如魚得水。 2.劉備摔孩子—收買人心。 3.劉備上黃鶴樓—膽戰心驚。 4.劉備的江山—哭出來的。 5.劉備編草鞋—————內行 6.劉備報仇—————因小失大 7.劉備三顧茅廬—————好難請 8.東吳招親—————弄假成真 9.劉備上黃鶴樓—————膽戰心驚 10.劉備賣草鞋—————本行 與關羽有關的諺語、歇後語關羽始終忠於劉備, 英勇善戰,大義凜然,獲得一般人的讚賞。但他盲 目自大,導致荊州失陷,兵敗身亡,人們是不滿意 的。紅臉、大刀是關羽的兩大特徵,從這裡衍生了 不少的諺語與歇後語。 1.關雲長守嫂嫂—情義為重。 2.身在曹營心在漢—懷有二心。 3.過五關斬六將—所向無敵。 4.關公鬥李逵—大刀闊斧。 5.單刀赴會—膽識驚人。 6關羽降曹操—————身在曹營心在漢 7關雲長放屁—————不知臉紅 8關羽開鳳眼—————要殺人 9關羽赴宴—————有膽有魄 10關羽打噴嚏—————自我吹噓 11關羽流鼻血—————紅上加紅 12關公面前耍大刀—————自不量力 13關羽走麥城———末日來臨( 吃虧全在大意) 14關羽進皇宮—————單刀直入 15關羽刮骨療毒————無痛苦之色(若無其事) 16關羽做木匠—————大刀闊斧 17關帝廟裡找美髯公—————篤定 18關羽開刀鋪—————貨真價實 19關羽看《春秋》—————一目了然 20只講過五關,不講走麥城———只說自己的功勞 成績,不提自己的失敗挫折 21吃曹操的飯,想劉備的話—————人在心不在 與張飛有關的諺語、歇後語人們對他「豹頭環 眼,燕頜虎鬚,聲若巨雷,勢如奔馬」的特徵,印 象深刻。 1張飛穿針—大眼瞪小眼。 2張飛賣豆腐—人硬貨不硬。 3張飛賣刺蝟—人強貨扎手。 4張飛戰馬超—不相上下。 5張飛戰馬超—————不分勝負 6張飛吃秤砣—————鐵了心 7張飛賣秤砣—————人強貨硬 8張飛繡花—————粗中有細 9張飛捉螞蚱—————有勁使不上 10張飛耍杠子—————輕而易舉 11張飛睡覺—————不閉眼 12張飛戰關羽—————忘了舊情 13對著張飛罵劉備—————找氣惹 14張飛拆橋—————有勇無謀 15張飛賣豆腐—————人強貨不硬

《三国演义》主要人物特征

1、诸葛亮的人物特征:足智多谋、料事如神,有着胸怀坦荡的大智慧。忠贞不渝、为国为民的道德力量的代表。高尚人格、超凡意志力量的表率。 2、刘备的人物特征:刘备有着仁政、爱民的民本思想,在当时十分难能可贵。刘备还是一个善于招揽人才,有着胆识、胸襟和谋略的人杰。 3、关羽的人物特征:关羽性格的核心特征是忠义,称为“义绝”。关羽更是一个武艺超群、有着崇高道德修养的济世之才。他身上也有着生性骄傲、听不进劝谏的弱点。 4、张飞的人物特征:张飞性格的突出特征是生性耿地、精犷;也有粗鲁、莽撞的一面。张面敢爱敢恨、爱憎分明。勇猛更是长飞性格最为突出的一面。张飞虽是一员武将,却粗中带细,有时也有一定的计谋。 5、赵云的人物特征:赵云首先是一员武艺超群、骁勇善战的大将。他还有着极高的操守和天下百姓为重的德行。他还是一个有着独立思考和见解,有才智、胆识的将领。 6、孙权的人物特征:孙权称得上是一位有才智、谋略的统帅。他还十分善于招揽和任用人才,能做到知人善任,从谏如流。孙权还具有忍辱负重、能屈能伸的坚韧品格。 7、周瑜的人物特征:周瑜首先是一个足智多谋、才智过人的统帅。但是他性格中也有着嫉贤妒能、气量狭小的致命弱点。周瑜也是个忠心不二,在一定程度上能举贤任能的人。 8、吕布的人物特征:吕布是三国时一员武艺超群的在将。他更是见利忘义、反复无常的势利小人。吕布还是一个有勇无谋、鼠目寸光、刚愎自用之人,兵败被杀是他的必然下场。 9、曹操的人物特征:首先他阴险、奸诈、好弄权术而又暴戾、狡诈、野心勃勃。他还有着过人的胆识才干,谋略超群。求才若渴、用人惟才又自负猜忌。一直是后人评说不尽的话题。 10、马谡sù的人物特征:马谡熟读兵书,有一定谋略和才识。马谡只读死书,根本不懂实践;而且骄傲自满,狂妄轻敌、刚愎自用,听不进任何意见,最终只能是酿成大祸,兵败被斩。 11、司马懿yì的人物特征:司马懿是一个雄才大略、才智过人的将领。他又是一 个善用权谋、阴险毒辣的封建政治家的典型形象。而他的生性多疑、冷酷、残忍也给我们留下了深记得的印象。

《三国演义》中的成语和歇后语

《三国演义》中的成语和歇后语 谚语、歇后语: 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过五关斩六将;过关斩将;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周瑜谋荆州——赔了夫人又折兵;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诸葛亮皱眉头——计上心来; 鲁肃上了孔明的船——糊里糊涂;关公面前舞大刀——献丑; 诸葛亮大摆空城计——化险为夷;曹操败走华容道——不出所科;看三国掉泪——替古人担忧曹操下江南--来得凶败得惨 张飞扔鸡毛--有劲难使关公赴会--单刀直入 诸葛亮征孟获--收收放放曹操吃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张飞使计谋--粗中有细诸葛亮弹琴--计上心来 曹操遇蒋干--倒了大霉张飞贩私盐--谁敢检查 诸葛亮的鹅毛扇--神妙莫测曹操作事--干干净净 张飞卖秤锤--人强货硬诸葛亮三气周瑜--略施小技 曹操杀华佗--讳疾忌医张飞卖肉--光说不割 诸葛亮借箭--有借无还曹操用计--又奸又滑 张飞战关公--忘了旧情诸葛亮挥泪斩马谡--顾全大局 曹操战宛城--大败而逃张飞吃豆芽--一盘小莱 诸葛亮要丑妻--为事业着想曹操杀吕伯奢--将错就错 张飞妈妈姓吴--无事(吴氏)生非诸葛亮招亲--才重于貌

后主降魏--不知羞耻曹操败走华容道--不出所料 张飞抓耗子--大眼瞪小眼诸葛亮用兵--神出鬼没 曹操败走华容道--走对了路子张飞绣花--粗中有细 诸葛亮的锦囊--神机妙算曹操诸葛亮--脾气不一样 张飞穿针--粗中有细诸葛亮隆中对策--有先见之明 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草船借箭--多多益善 阿斗当皇帝--软弱无能关公开凤眼--要杀人 草船借箭--坐享其成董卓戏貂蝉--死在花下 关羽卖肉--没人敢来草船借箭--满载而归 貂蝉唱歌--有声有色关云长卖豆腐--人硬货不硬 孔明练琴--老生常谈司马炎废魏主--袭用老谱 对着张飞骂刘备--找气惹关帝庙求子--踏错了门 诸葛亮草船借箭--有把握蒋干盗书--上了大当 诸葛亮吊孝--装模作样黄忠射关公--手下留情 鲁肃宴请关云长--暗藏杀机关公照镜子--自觉脸红 已关公喝酒--不怕脸红诸葛亮用空城计--不得 东吴招亲--弄假成真关云长走麦城--大难临头 诸葛亮唱空城计--没办法司马懿破八卦阵--不懂装懂 关羽赴宴--有胆有魄诸葛亮当军师--名副其实 周瑜讨荆州--费力不讨好关帝庙里拜观音--找错了门 关帝庙里挂观音像--名不符实诸葛亮当军师--办法多 鲁肃讨荆州--空手而去空手而回吃曹操的饭想刘备的事--人在心不在

三国演义人物评价

三国演义人物评价 董卓——残暴、不顾他人性命 人物简介: 性别:男 籍贯:[凉州]陇西临洮[今甘肃临洮] 容貌:暂无相关记载 官至:太师郿侯 家族资料:父亲董雅 母亲:未知 配偶:未知 兄弟姐妹:董擢董旻 子女:暂无相关资料 相关人物:牛辅吕布王允 人物特点其一: 残暴 原文:坚大怒,叱曰:“董卓逆天无道,荡覆王室,吾欲夷其九族,以谢天下,安肯与逆贼结亲耶!吾不斩汝,汝当速去,早早献关,饶你性命!倘若迟误,粉骨碎身!”(P29 第一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话) 历史上对他的评价:陈寿评曰:董卓狼戾贼忍,暴虐不仁,自书契已来,殆未之有也。 人物特点其二: 不顾他人性命

原文:卓临行,教诸门放火,焚烧居民房屋,并放火烧宗庙宫府。南北两宫,火焰相接;长乐宫庭,尽为焦土。又差吕布发掘先皇及后妃陵寝,取其金宝。军士乘势掘官民坟冢殆尽。董卓装载金珠缎匹好物数千余车,劫了天子并后妃等,竟望长安去了。 事件点击: 董卓为什么可以当上官呢,因为在阅读同时了解到了,因为董卓拿大笔的钱来贿赂官员,在一个故事中主要写董卓收买了朝中很多人,欺负无辜,非常残暴。糊涂的吕布认董卓做义父。语言评析:董卓恼羞成怒,恶狠狠地说:“顺我者生,逆我者死!” 总体评价: 阶段评价:(1~15回)董卓是一个十分奸诈、残暴和好色的一个人,在他的眼中,官职、金钱和地位是最重要的,因为王允利用了董卓和吕布是好色的人,而让他们两个打斗,最后把董卓除掉了。 曹操——报复心强、奸诈 人物简介: 中文名:曹操 别名:曹孟德,阿瞒国籍:东汉民族:汉族出生地: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出生日期:155年7月18日

逝世日期:220年3月15日职业:军事家,政治家,诗人主要成就:实行屯田制,统一北方,开创建安文学 代表作:诗《观沧海》、《龟虽寿》等 谥号:武王、武皇帝庙号:太祖陵墓:高陵 人物特点其一: 奸诈 最能体现曹操这个人奸诈的例子,是在他和袁绍战争中发生的一件事。当时两军对峙相持不下,而曹军快要断粮了,一筹莫展。这个时候袁绍阵营里面有一个谋士叫做许攸的突然来投奔曹操,曹操听说这个消息以后大喜过望,“跣足而出”。摸着手掌哈哈大笑,说子远你来我的事情就好办了,然后把许攸请到军帐里坐下。许攸就问了,说曹公,“军粮尚有几何”?曹操说,只够一个月。接着曹操说了一句刘邦最爱说的话,“为之奈何”,怎么办吧?许攸说:“公孤军独守,外无救援,而粮谷已尽,此危机之日也。”说你带着一支军队,孤军深入,粮草已经没有了,这是非常危险的,怎么办呢?我告诉你,在某某地方袁绍藏了一批粮食,有一条什么样的小路你可以过去,你赶紧率轻骑到那个地方焚其粮草,不出三日,袁军必乱。曹操说太好了,然后自己亲自率领五千骑兵,连夜抄小路过去,换上袁军的服装,碰上沿路的岗哨说是袁公让我们来干什么什么事的,冲到袁营。袁营一看,来了曹

《三国演义》人物形象分析

《三国演义》人物形象分析 刘备 一、人物简介 他身长七尺五寸,字玄德,手拿双股剑,是皇室后代,还是三国时期蜀汉的开国皇帝,他的手下文武双全,个个都各显神威,他的言行举止与宽宏大量成就了他的伟业,让他成为了三国时期一国的霸王,就是因为人和与民心才成就了他,是个仁义的英雄豪杰。 二、 1.性格特点一:仁义善良 1).之所以说他仁义善良,是因为在刘表快死的时候,他再三要把荆州托付给他,刘表认为他的两个儿子没有宏大的前途,可刘备却再三推辞,不肯收下荆州,当他请得诸葛亮出山相助时,诸葛亮也再三说服刘备接纳荆州,可他却再三不要荆州,还说:“我宁愿死,也决不做出违背仁义的事情,违背仁义的事情我是永远不会做的。”从此可见,刘备他非常的仁义。 2).之所以说他仁义善良,是因为在他当上徐州牧的时候,他出城了,留张飞看守徐州,因刘备走了,所以张飞喝的大醉,不料被吕布领兵来偷袭,很快吕布占领了徐州,当刘备回来时,他并没有再夺回徐州,而是对吕布说:“这徐州就给你吧,我暂时驻扎小沛。”这等善良的人在世界上还有几个呢?别人夺走了自己的城池,自己不断不发怒,还愿另外寻找地方来住,这主以表示他的善良。 2.性格特点二:爱民如子 1).之所以说他爱民如子,是因为在他再次当徐州牧其间,曹操要带刘备回许昌,不料当地的人民的代表带着几个人民前来拜访,曹操以为他刚来徐州没几天,那么多人民就想挽留他,可他们说道:“请丞相留下刘备吧,在他当徐州牧的这几天,我们是丰衣足食,他还为我们修了十几座桥,让我们行动也方便了许多,求求您了,留下刘备吧。”这件事足以证明刘备爱民如子。 2).之所以说他爱民如子,是因为当他驻扎在新野的时候,曹操五六十万大军来犯,诸葛亮从容不迫,说要等他们进城后再放火烧他们,再趁机逃往江夏,可那样民房就没了,刘备强忍着答应了,在去江夏的途中,刘备带着全部新野人民一起走,可这样会导致速度减慢,很快会让曹操追上,诸葛亮再三劝阻他抛弃人民,可他说道:“我宁愿人民抛弃我,我也决不抛弃人民。”这句话说得好,更加体现了刘备爱民如子的精神,关羽这时候说道:“世界上我最敬佩三物,天、地与我大哥! 总结:从上面两个特点中,我们可以看出刘备是一个善良仁义的三国人物,我最喜欢这个人物,喜欢他的精神,喜欢他的品质,我认为三国因为有他而精彩!

关于三国演义的成语和歇后语

《三国演义》成语、歇后语以及诗句 一、与三国有关的歇后语 ·曹操下江南--来得凶,败得惨 ·张飞扔鸡毛--有劲难使 ·诸葛亮征孟获--收收放放 ·曹操吃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张飞使计谋--粗中有细 ·诸葛亮弹琴--计上心来 ·诸葛亮的鹅毛扇--神妙莫测 ·曹操作事--干干净净 ·诸葛亮三气周瑜--略施小技 ·曹操杀华佗--讳疾忌医 ·诸葛亮借箭--有借无还 ·曹操用计--又奸又滑 ·张飞战关公--忘了旧情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顾全大局 ·曹操战宛城--大败而逃 ·张飞吃豆芽--一盘小菜 ·曹操杀吕伯奢--将错就错 ·曹操败走华客道--不出所料 ·诸葛亮用兵--神出鬼没 ·曹操败走华容道--走对了路子 ·张飞绣花--粗中有细 ·诸葛亮的锦羹--神机妙算 ·曹操诸葛亮--脾气不一样(比喻人不同,性格也不相同)·诸葛亮隆中对策--有先见之明 ·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 ·草船借箭--多多益善 ·阿斗当皇帝--软弱无能 ·关公开凤眼--要杀人

·草船借箭--坐享其成 ·草船借箭--满载而归 ·诸葛亮草船借箭--用的是疑兵 ·诸葛亮草船借箭--有把握 ·关公射黄忠--手下留情 ·诸葛亮吊孝--装模作样 ·鲁肃宴请关云长--暗藏杀机 ·诸葛亮用空城计--不得已 ·东吴招亲--弄假成真 ·关云长走麦城--大难临头 ·司马懿破八卦阵--不懂装懂 ·诸葛亮当军师--名副其实 ·周瑜讨荆州--费力不讨好 ·鲁肃讨荆州--空手而去,空手而回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比喻人多智慧多) ·关胜战李遣--大刀阔斧 ·董卓进京--来者不善 ·关云长刮骨疗毒--若无其事 ·刘备三上卧龙岗--就请你这个诸葛亮(比喻请的就是你) ·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关公进曹营--单刀直入 ·关公赴会--单刀直入(比喻直截了当,不绕弯子) ·周瑜打黄盖--两相情愿 二、关于三国的成语和歇后语: 下列成语和歇后语均出自于“三国”时期, 成语: 1、髀肉复生(刘备):形容长期清闲,事业毫无成就。 3、如鱼得水(刘备与诸葛亮):比喻得到了与自己十分投合的人或对自己非常合适的环境。 4、三顾茅庐(刘备与诸葛亮):形容求才若渴,后用来比喻多次专诚拜访。

《三国演义》人物赏析(优选.)

《三国演义》人物赏析 诸葛亮 诸葛亮:诸葛亮治国治军的才能,济世爱民、谦虚谨慎的品格为后世各种杰出的历史人物树立了榜样。历代君臣、知识分子、人民群众都从不同的角度称赞他,歌颂他,热爱他。可以说,诸葛亮在历史上的巨大影响已超过了他在三国历史上的政治军事实践。《三国演义》虽然突出了诸葛亮一生性格、品德、功业等的积极方面,但又把它无限夸大,把他描写成智慧的化身、忠贞的代表,并将其神化成了半人半神的超人形象。鲁迅评论说:“状诸葛亮之智而近于妖。”因此,《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不是真实的历史人物,而是历史小说人物。 他聪明、狡猾、善于分析。 赤壁之战反映了他的能言,冷静,祁山之战表明了他的机智,执着,忠心. 一、不贪权势他位极人臣,却不追求个人权势,不弄权也不为权所努役。以他的才能智慧和崇高威望,拿掉昏聩无能缺德无才的阿斗,自己称王称帝,可以说上合天理,下顺民心。但是,他对后主坚持执君臣之礼,决不摆相父架子。在一系列问题上都是以礼规劝、得后主同意才进行的。 二、不谋私利他只靠俸禄为生,不以权势谋私利。在《诫子书》中,他提出了自己严格的要求,“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他以淡泊宁静的生活态度处世。他对后主说:“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也。”他死时确实如其所言。他择妇摆脱了郎才女貌的陋习,选择了黄承彦的丑女。黄承彦说:“闻君择妇,身有丑女,黄头黑色,而才堪相配。”关于这桩婚事和黄氏的才美,《三国演义》在描述诸葛瞻战死绵竹时曾有简要的介绍,其敬仰之情溢于言表,对这位丑女黄月英给予了热情的赞美。 赵云 赵云:赵云戎马一生,骁勇善战,胆略过人,刘备称其一身是胆,军士呼其虎威将军。赵云原效力公孙瓒,因见其无远大志向,改投刘备。赵云见识卓远,清楚认识到吴蜀关系为唇齿相依,力主维护孙、刘联盟;为人刚毅谨细,刘备军曾俘获夏侯敦部下夏侯兰,兰乃赵云同乡,云知其明于律法,推荐他为军正,但不安排为自己属下,其慎虑如此。蜀军街亭失利后,各处皆损兵折将,唯有赵云亲自断后,所属兵将及军资什物都无甚损失,丞相诸葛亮要把军队剩余物资奖赐赵云将士,赵云不受,认为蜀军兵败,不应反而受赏,诸葛亮对其德行十分赞赏。昔日平定桂阳后,赵云任桂阳太守,原太守赵范之寡嫂有天资之色,范欲将寡嫂配赵云,赵云认为范被迫而降,未知其心,因而婉拒,后来赵范果然逃走。巴蜀初定时,刘备欲将巴蜀田宅分赐诸将,赵云以霍去病“匈奴未灭,无用家为”之例劝阻刘备分田宅赐将,认为田地应交与百姓耕种,房宅也应归还百姓,刘备从其言。赵云为国,不被天姿国色所迷,为民,不为良田豪宅所动,时人与后人皆敬其德。 关羽 关羽的最大毛病就是傲,除了不服入川、取汉中皆有上佳表现的老将黄忠外,再举一例:孙权请求迎娶他的女儿,不嫁也就算了,还以当时南方人最忌讳的北人

《三国演义》常用成语汇总(全)

《三国演义》常用成语汇总 1、如饮醇醪(chún láo):形容一个人气量广阔,起源于正史上周瑜对程普的谅解,形容周瑜心胸宽广。 2、髀(bì)肉复生:形容长期清闲,事业毫无成就。同“髀肉重生”。 3、如嚼( jiáo)鸡肋( lèi):鸡肋:鸡的肋骨。比喻对事情的兴趣不大。 4、老牛舐(shì)犊(dú):老牛舔小牛。比喻父母爱抚子女。 5、鞠躬尽瘁(jū gōng jìn cuì):形容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死了方休。 6、偃(yǎn)旗息鼓:偃:仰卧,引伸为倒下。放倒旗子,停止敲鼓。原指行军时隐蔽行踪,不让敌人觉察。现比喻事情终止或声势减弱。 7、出言不逊(xùn):形容说话不客气,没有礼貌。 8、妄自菲薄(wàng zì fěi bó):妄,胡乱的;菲薄,小看,轻视。过分看轻自己。形容自卑。 9、刮目相看:指别人已有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 10、智取陈仓:比喻用造假象的手段来达到某种目的。 11、得陇(lǒng)望蜀:陇,指甘肃南部一带;蜀,指四川一带。已取得陇右,还想攻取西蜀。现在一般用此比喻得寸进尺、贪得无厌。 12、大器晚成:形容卓越的人才需要经过长时间的锻炼才能成器。 13、负重致远:“负”是背着;“致”是送到。背着沉重的东西送到远方,比喻能肩挑重任。 14、后患无穷:指给将来留下的祸患无穷无尽。 15、桃园结义:是桃园三结义的引申,意思仍是指有共同志向的人结拜为弟兄。 16、三顾茅庐:形容求才若渴,后用来比喻多次专诚拜访。 17、初出茅庐:形容刚出来做事,缺乏实际经验,比较幼稚。 18、望梅止渴:比喻以空想安慰自己。

19、画饼充饥:比喻用空想来作自我安慰,或者用来说明虚名是没有实际用处的。"望梅止渴",意思和它相近。 20、才占八斗:形容学问高,文采好。 21、七步之才:形容才学高超,文思敏捷。 22、超群绝伦:超:超过;超群:超出众人;绝:没有;伦:同辈。即同辈中没有可以相比的。形容高出众人之上,没有人能与其相比。 23、一身是胆:攻取汉中时,赵云偃旗息鼓大败曹操,得到刘备赞扬,称赞子龙一身都是胆。形容胆量极大。 24、巢(cháo)毁卵破:指家已被毁了,那还有个人的安危可谈!也有“倾巢之下,安有完卵”之说。比喻国家或集体遭到不幸,其人民或成员当然不能幸免。 25、势如破竹:比喻军队一路连打胜仗,形势好比用刀劈竹竿一样的顺利。 26、车载(zà)斗量( liáng):形容数量很多并不稀罕。 27、兵贵神速:指用兵贵在神奇而快速。 28、乐不思蜀:比喻乐而忘本。 29、舌战群儒(rú):舌战:激烈争辩;儒:指读书人。指同很多人辩论,并驳倒对方。 30、如鱼得水:比喻得到跟自己十分投合的人或对自己很合适的环境。 31、步步为营:步:古时以五尺为一步,“步步”表示距离短。军队每向前推进一步就设下一首营垒。形容防守严密,行动谨慎。 32、欲擒故纵:擒,捉;纵,放。故意先放开他,使他放松戒备,充分暴露,然后再把他捉住。 33、刮骨疗毒:就是将深入骨头的毒液用刀刮除,达到治疗的目的。 34、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一切都准备好了,只差东风没有刮起来,不能放火。比喻什么都已准备好了,只差最后一个重要条件了。 35、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路人,路上的人,指所有的人。比喻人

三国演义人物分析

《三国演义》第一~二十四回人物分析 刘备(那人不甚好读书;性宽和,寡言语,喜怒不形于色;素有大志,专好结交天下豪杰; 生得身长七尺五寸,两耳垂肩,双手过膝,目能自顾其耳,面如冠玉,唇若涂脂;中山靖王刘胜之后,汉景帝阁下玄孙:姓刘,名备,字玄德。) 孝顺(玄德幼孤,事母至孝);自幼便有大志;深谋远虑,不冲动,淡定从容(在张飞多次冲动时观大局及时拦住了他);好结交天下豪杰(桃园三结义)有勇谋有谋略; 仗义(见朋友有难必营救);仁慈,但有时易信他人(多次相信吕布与他为善);谦逊(陶谦欲与之徐州却自以为无资格数次推让 张飞(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若巨雷,势如奔马。) 雷厉风行,做事果断(至刘备同有除黄巾之志便立即招募乡勇与之同举大事)正义,仗义但冲动,常因仗义抱不平而做出冲动之事(见卢植被冤,就要斩护送军人以救卢植;刘关张救了董卓以后,董卓态度仍然无礼,张飞就要提刀杀之;张翼德怒鞭督邮因为刘备被督邮侮辱)好结交天下豪杰(桃园三结义)心直口快,逞强好胜,性格暴躁,盲目自信,刚愎自用(玄德留张飞管理徐州,特吩咐他少酒,可他仍设宴逞一时酒醉,使吕布有机可乘,酿成大祸) 关羽(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好结交天下豪杰(桃园三结义)抱不平,正义(因家乡有人倚势凌人,便杀之)武艺超群,雷厉风行(在多次战争中都披荆斩棘,温酒斩华雄)也有谋略,不像张飞那样冲动 曹操欺君罔上,窃国谋逆(曹操在奉迎献帝迁都许昌、“挟天子而令诸侯”之后,个人野心和权势欲望不断膨胀,最终完全把持了朝堂,控制了汉末中央政权) 玩弄权术,残暴不仁。“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杀吉平”,无比残暴,先是将吉平打得体无完肤,然后截去吉平的九个手指,割掉吉平的舌头,吉平撞阶而死后,曹操仍不解恨,还要“分其肢体号令”;用毫无过错的王故之头来稳住军心,平息众怒;出于恐惧和猜忌杀恩人吕伯奢一家) 雄才大略,敢做敢为,善于引纳人才,以大局为重(文有孔融、杨修、王粲、陈琳等大文人;武有徐晃、张辽、许诸、典韦、夏侯渊等一代武将;并且身边有一群卓尔不群的智囊团,如郭嘉,荀彧,荀攸,程昱等一流谋士;在人才面前不惜承认自己的过错,低下自己的身份) 吕布武艺超群,轻于去就,目光短浅,见利忘义(投奔各处背叛各处),但也不是有勇无谋之辈(吕奉先射戟辕门,巧妙地化解了一场对他两不利的战争),目光短浅,好面子,但无大过 董卓骄傲自满,目中无人,飞扬跋扈,忘恩负义(被刘关张营救却仍高傲无礼),贪恋美色(奸淫宫女;因此中了王允的美人计反间计与吕布反目后被吕布杀死);常有不臣之心(何进死后董卓独揽大权,废汉帝陈留践位)贪得无厌,凶狠残暴,荼毒百姓(村民社赛时,命军士围住,尽皆杀之且挂人头焚烧人头为乐) 袁绍(字本初)本来是想当一名汉室忠臣,率先杀了十常待,胸怀天下;文武双全;优柔寡断,没有主见,不听忠言 王允东汉末年少有的忠贞节烈之士,忧国忧民,胆识智慧过人,有勇有谋(用貂蝉以美人计反间计让董卓和吕布反目,从而自相残杀;临死不畏死亡) 孙策孝顺;武艺超群,作战勇猛,人称“江州小霸王”(一次战路夹死一人叫喝死一人); 招贤纳士,屈己待人,礼贤下士 赵云字子龙(生得身长八尺,浓眉大眼,阔面重颐,威风凛凛)第七回出现,武力超群,骁

与三国演义人物、故事有关的成语

与三国演义人物、故事有关的成语 听说关注了淮报教育后,孩子都变成学霸了没关注的还等什么... 七擒七纵:三国时,诸葛亮出兵南方,将当地酋长孟获捉住七次,放了七次,使他真正服输,不再为敌。比喻运用策略,使对方心服。 舌战群儒:诸葛亮为联盟孙权抵抗曹操的过程中遭到东吴诸谋士的责难,最后都被诸葛亮一一反驳,哑口无言。指同很多人辩论,并驳倒对方。 单刀赴会:原指蜀将关羽只带一口刀和少数随从赴东吴宴会。后泛指一个人冒险赴约。有赞扬赴会者的智略和胆识之意。 得陇望蜀:已经取得陇右,还想攻取西蜀。比喻贪得无厌。出自《后汉书·岑彭传》:“人苦不知足,既平陇,复望蜀,每一发兵,头鬓为白。” 负重致远:背着沉重的东西,送到遥远的目的地。比喻能够负担艰巨任务。出自《三国志·蜀书·庞统传》,统曰:“陆子可谓驽马有逸足力,顾子可谓驽牛能负重致远也。” 出言不逊:说话粗暴无礼。出自《三国志·魏书·张郃传》:“郃快军败,出言不逊。”

兵贵神速:用兵贵在行动特别迅速。出自《三国志·魏书·郭嘉传》:“太祖将征袁尚及三郡乌丸。……嘉言曰:‘兵贵神速。’” 吴下阿蒙:居处吴下一隅的吕蒙。比喻人学识尚浅。出自《三国志·吴书·吕蒙传》裴松之注引《江表传》:“吾谓大弟但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 断头将军:比喻坚决抵抗,宁死不屈的将领。出自《三国志·蜀书·张飞传》:“卿等无状,侵夺我州,我州但有断头将军,无有降将军也。” 车载斗量:用车载,用斗量。形容数量很多,不足为奇。出自《三国志·吴志·孙权传》:“遣都尉赵咨使魏。”裴松之注引《吴书》:“如臣之比,车载斗量,不可胜数。” 老牛舐犊:老牛舔小牛。比喻父母疼爱子女。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杨彪传》:“子修为曹操所杀,操见彪问曰:’公何瘦之甚?’对曰:‘愧无日磾先见之明,犹怀老牛舐犊之爱’。” 如嚼鸡肋:比喻对事情的兴趣不大或少有实惠。出自《三国志·魏志·武帝纪》:“人惊问修何以知之,修曰:’夫鸡肋,弃之如可惜,食之无所得。以比汉中,知王欲还也。’”更多学习资料请关注公众号:ABC微课堂 坚壁清野:对付强敌入侵的一种方法。使敌人既攻不下据点,又抢不到物资。出自《三国志·魏书·荀彧传》:“今东方皆已收麦,必坚壁清野以待将军。”

三国演义主要人物及事件

三国演义主要人物及事件1、曹操:孟德献刀、煮酒论英雄、官渡败袁绍、跣足迎许攸、挟天子以令诸侯、败走华容道、割袍断发……2、刘备:桃园三结义、煮酒论英雄、三顾茅庐、长坂坡摔阿斗、甘露寺招亲、夷陵之战、白帝城托孤……3、关羽:桃园三结义、温酒斩华雄、斩颜良诛文丑、过五关斩六将、单刀赴会、华容道义释曹操、水淹七军、大意失荆州、败走麦城……4、张飞:桃园三结义、三英战吕布、长坂桥头一声喝、义释严颜、大战马孟起……5、赵云:战文丑救公孙、七进七出、截江救阿斗、桂阳拒婚、斩杀韩家五父子……6、马超:大战许虎痴、逼得曹操割袍断发、中离间计与韩遂相争、大战张翼德、听从李恢的劝降……7、诸葛亮:隆中对、火烧博望坡、舌战群儒、草船借箭、七擒孟获、六出祁山、挥泪斩马谡、秋风五丈原……8、司马懿:为曹丕“篡汉”出大力、计杀孟达、兵败葫芦谷、定计平辽东、火拼曹爽……9、吕布:三英战吕布、连环计、濮阳之战、鸠占鹊巢抢徐州、命丧白门楼……10、董卓:废少帝立献帝、孟德献刀、连环计、凤仪亭、蔡邕哭董卓……11、《红楼梦》:林黛玉。葬花!黛玉葬花对诗吐血和宝玉说悄悄话《西游记》: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诸葛亮借东风火烧赤壁草船借箭六出祁山气死周瑜唐僧女儿国盘丝洞变成老虎取到假经孙悟空搅乱蟠桃大会三打白骨精拜师学艺自封“齐天大圣”惨败遭压五行山下真假美猴王斗争唐僧扫墓祭母玄奘秉诚建大会流沙河收沙僧取经女儿国尸魔三戏唐三藏鬼王夜谒唐三藏三藏有灾沉水底 2 猪八戒八戒大战流沙河猪八戒义激猴王荆棘岭悟能努力高老庄大圣除魔水浒传人物绰号及主要事件1、姓名:豹子头林冲京城八十万禁军教头主要事件:风雪山神庙、火并王伦正面评价:忠厚老实、武艺高强、善良反面评价:懦弱隐忍2.姓名:黑旋风李逵主要事迹:坐堂寿张县、为母杀四虎正面评价:直爽、忠诚反面评价:残暴、大老粗3.姓名:活阎王阮小七主要事迹:智劫生辰纲正面评价:直爽、义气、水上功夫了得反面评价:暂无4.姓名:智多星吴用主要事迹:智劫生辰纲正面评价:足智多谋反面评价:对宋江愚忠5.姓名:呼保义宋江主要事迹:杀阎婆惜正面评价:无反面评价:不能文不能武,出身低微形容猥亵,趋炎附势,一心出人头地流芳百世6.姓名:小李广花荣主要事迹:三打扈家庄正面评价:武艺非凡尤其射箭百步穿杨反面评价:也愚忠宋江,不值7.姓名:浪子燕青主要事迹:擂台胜任源正面评价:聪明机灵,努箭高明,识时务反面评价:暂无8.姓名:行者武松主要事迹:景阳岗打虎、血溅鸳鸯楼正面评价:武艺高强、性格刚烈反面评价:有点残暴9.姓名:青面兽杨志主要事迹:遗失生辰纲、卖刀正面评价:武艺高强反面评价:暂无10.姓名:花和尚鲁智深主要事迹:拳打镇关西、倒拔垂杨柳、野猪林救林冲正面评价:见义勇为、武功高强、力大无穷

有关《三国演义》的谚语、成语、歇后语

有关《三国演义》的谚语、成语、歇后语 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过五关斩六将;过关斩将;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周瑜谋荆州——赔了夫人又折兵;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诸葛亮皱眉头——计上心来; 鲁肃上了孔明的船——糊里糊涂;关公面前舞大刀——献丑; 诸葛亮大摆空城计——化险为夷;曹操败走华容道——不出所科; 看三国掉泪——替古人担忧曹操下江南--来得凶败得惨张飞扔鸡毛--有劲难使关公赴会--单刀直入 诸葛亮征孟获--收收放放曹操吃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张飞使计谋--粗中有细诸葛亮弹琴--计上心来 曹操遇蒋干--倒了大霉张飞贩私盐--谁敢检查 诸葛亮的鹅毛扇--神妙莫测曹操作事--干干净净 张飞卖秤锤--人强货硬诸葛亮三气周瑜--略施小技 曹操杀华佗--讳疾忌医张飞卖肉--光说不割 诸葛亮借箭--有借无还曹操用计--又奸又滑 张飞战关公--忘了旧情诸葛亮挥泪斩马谡--顾全大局 曹操战宛城--大败而逃张飞吃豆芽--一盘小莱 诸葛亮要丑妻--为事业着想曹操杀吕伯奢--将错就错 张飞妈妈姓吴--无事(吴氏)生非诸葛亮招亲--才重于貌 后主降魏--不知羞耻曹操败走华容道--不出所料 张飞抓耗子--大眼瞪小眼诸葛亮用兵--神出鬼没 曹操败走华容道--走对了路子张飞绣花--粗中有细 诸葛亮的锦囊--神机妙算曹操诸葛亮--脾气不一样 张飞穿针--粗中有细诸葛亮隆中对策--有先见之明 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草船借箭--多多益善 阿斗当皇帝--软弱无能关公开凤眼--要杀人 草船借箭--坐享其成董卓戏貂蝉--死在花下 关羽卖肉--没人敢来草船借箭--满载而归 貂蝉唱歌--有声有色关云长卖豆腐--人硬货不硬 孔明练琴--老生常谈司马炎废魏主--袭用老谱 对着张飞骂刘备--找气惹关帝庙求子--踏错了门 诸葛亮草船借箭--有把握蒋干盗书--上了大当 诸葛亮吊孝--装模作样黄忠射关公--手下留情 鲁肃宴请关云长--暗藏杀机关公照镜子--自觉脸红 已关公喝酒--不怕脸红诸葛亮用空城计--不得 东吴招亲--弄假成真关云长走麦城--大难临头 诸葛亮唱空城计--没办法司马懿破八卦阵--不懂装懂 关羽赴宴--有胆有魄诸葛亮当军师--名副其实 周瑜讨荆州--费力不讨好关帝庙里拜观音--找错了门 关帝庙里挂观音像--名不符实诸葛亮当军师--办法多 鲁肃讨荆州--空手而去空手而回吃曹操的饭想刘备的事--人在心不在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关公战李逵--大刀阔斧

三国演义主要人物点评

《三国演义》主要人物点评 笔者是古典名著的酷爱者,二十岁之前已将我国四大古典名著(即《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三国演义》)通读完毕,其中《三国演义》(以下简称《三国》)是笔者最迟阅读的,也是笔者至今为止最为喜爱的古典名著,尤其对其中的人物描写、故事情节及写作方法尤其感兴趣,至今已通读不下二十遍,依然兴致盎然。在阅读之余,常与他人讨论,并对书报上对此书的有关评论倍加关注,这更使笔者受益匪浅。阅读之余,笔者也对这部名著形成了一系列自己的观点,并决定将这些观点以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本文将分《王者篇》、《谋士篇》、《统帅篇》和《武将篇》对《三国》中的主要人物予以分别点评。当然,由于笔者并非文学科班出身,在文学修养及功底方面还存在很大不足,因此对书中人物之评价必定存在不足和谬误之处,而写这篇文章的实际目的是希望专家和广大读者予以批评补充,如能达到此目的,笔者则甚感欣慰。 一、王者篇 本篇仅点评《三国》中三位主要领导人,即曹操、刘备和孙权。而在点评过程中会采取相互对比的方式进行论述,以下的《谋士篇》和《武将篇》也会采用同样的方法。 (一)孙权 在《三国》这部小说中,孙权是出场最晚的领导人,直到第二十九回“小霸王怒斩于吉,碧眼儿坐领江东”时,才登上政治舞台。而且这个人物也是三位主要领导人中被作者着笔最少的一位。笔者认为,这是符合客观实际的:首先,孙权比曹操和刘备所经历的风浪要少,因为刘备和曹操的江山都是亲手打下的:其中刘备几乎是白手起家,几经风浪终成大器;而曹操虽有一定的基础,但其成就霸业也是靠其多年的东征西讨获得的。而孙权占据江东基本上属于坐享其成,是继承了父兄的基业而获得,多年来他的疆土一直没有得到大的扩展,只是到了后来才从刘备(严格说是关羽)手中夺取了荆州,自此再未发展。有的文章认为孙权没有争夺天下的雄心壮志,笔者认为这种提法很中肯。众所周知,《三国》中这三位主要领导人三分天下,依靠的是不同的条件:其中曹操依仗天时,刘备依仗人和,孙权依仗地利。而地利这一优势利在坚守,对于进攻的作用就不甚明显了,而要争夺天下,就必须要进攻,就必须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放弃固有的地利这一优势。赤壁之战孙刘联军之所以取得胜利,东吴方面占据长江天堑是主要原因,由于这一仗完全是水战,因此熟悉水战的东吴战胜不熟悉水战的曹军就不足为奇了。但要看到,争夺天下过程中的大部分战争都是陆战的,也就是说,要争夺天下就要从家门口走出去,就不能长期依赖长江天堑这一优势,但久居江东的孙权早已对长江天堑这一优势有了相当重的依赖感,不仅孙权本人如此,他手下的文臣武将也都是如此,纵观东吴取胜的战争,无不是在家门口获得的。因此,不夸张的说,东吴方面的将帅都是水战内行、陆战外行之辈。有人认为,甘宁百骑劫曹营、吕蒙取荆州及彝陵之战陆逊火烧七百里连营寨不都是陆战取胜吗不错,这确实是陆战取胜,但要看到,这些战役的取胜,无不存在着一定的侥幸

【精选】与三国演义人物有关的成语

与三国演义人物有关的成语 1绝妙好辞() 2对酒当歌() 3孤掌难鸣() 4乐不思蜀() 5万死不辞() 6断头将军() 7捶胸顿足() 8初出茅庐() 9倒屣相迎() 10一马当先() 三国演义成语谜 1()见木像魏都督丧胆2()刘先主遗诏托孤儿 3()关云长败走麦城4()孔明一气周公瑾 5()用奇谋孔明借箭6()张翼德大闹长坂桥 7()定三分隆中决策8()曹丕乘乱纳甄氏 9()刘皇叔北海救孔融10()王司徒巧使连环计 国演义虽是一部文言小说,但文字精练流畅,其中有不少地方夹杂了生动的口语,在民间流传广,影响深。而在书中的人物,如诸葛亮、刘备、关羽、张飞、曹操等更是大家耳熟能详,因此有关他们的谚语、歇后语当然也就特别多了。同学可借着这些谚语及歇后语更接近三国演义的人物,了解人物的个性,同时也可认识中国文字、语言的奥妙。 与孔明相关的谚语、歇后语 1.三个臭皮匠,胜过一个诸葛亮。 2.死诸葛吓走生仲达(司马懿)。 3.孔明挥泪斩马谡—明正军纪。 ( 执法如山 )

4.孔明大摆空城计—化险为夷。( 迫不得已 ) 5.孔明七擒孟获—要他心服。 6.草船借箭—满载而归。 ( 有借无还 ) 7隔门缝瞧诸葛亮—————瞧扁了英雄 8孔明练琴—————老生常谈 9诸葛亮玩狗—————聪明一世胡涂一时 10孔明借东风—————巧用天时 11诸葛亮焚香操琴—————故弄玄虚 12孔明皱眉头—————计上心头 13孔明弹琴退仲达—————临危不乱 ( 好沉着 ) 14孔明的锦囊—————用不完的计 15诸葛亮吊孝—————假仁假义 16诸葛亮的鹅毛扇—————神妙莫测 与刘备有关的谚语、歇后语刘备打出“汉室宗亲”的旗号,与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相对抗,并以“仁厚”、“爱民”来标榜。千方百计搜罗人才,积聚力量,其中不能不有着稍嫌夸张、做作之举。 刘备见孔明—如鱼得水。 刘备摔孩子—收买人心。 刘备上黄鹤楼—胆战心惊。 刘备的江山—哭出来的。 刘备编草鞋—————内行 刘备报仇—————因小失大 刘备三顾茅庐—————好难请 东吴招亲—————弄假成真

三国演义人物塑造方式

谈《三国演义》人物形象的塑造手法 [内容提要] 《三国演义》是我国古典章回小说的开山之作,语言明快流畅,雅俗共赏;结构宏伟壮阔,严密精巧;人物性格鲜明、生动形象;战争紧张激烈、惊心动魄。从人物塑造上看,作者罗贯中多角度、全方位地刻画人物,使用了白描、对比、衬托、夸张等艺术手法来描写人物,善于抓住基本特征,突出某个方面,使人物形象鲜明生动。 [关键字] 三国演义人物艺术手法 中国古典章回小说的开山之作《三国演义》,同时也是世界小说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中国小说之一,生动描述了汉末魏晋时期近百年的历史画卷,集中反映了各统治集团之间政治、军事、外交等种种斗争,几百年来以其简洁明快的语言、丰富曲折的故事情节、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吸引了一代代的读者,在民间广为传诵。《三国演义》最重要的艺术成就还是罗贯中成功塑造的那些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全书写了千余人,其中主要人物都具有鲜明的性格特征,刘备的仁义、曹操的奸诈、关羽的忠义、张飞的勇猛、诸葛亮的足智多谋、周瑜的忌才妒能、孙权的委曲求全、袁绍的优柔寡断等等。对于小说中人物形象的塑造,作者罗贯中善于抓住人物的个性特征,注重人物相貌、神态及语言的描写,使用对比、衬托、夸张的方法展现人物形象,使人物个性鲜明生动,实见其作为文学艺术大师之深厚功底。 一、使用相貌、神态、语言等白描手法塑造人物形象 在中国古典小说中,作者通常凭借各种艺术手段,从多角度、全方位对人物进行相貌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和行为描写,既能展现人物音容笑貌、言谈举止和衣着服饰等外在形态,也能呈现出人物心理和思想感情等内在活动,从而塑造出成功而丰满的人物形象。作为文学大师的罗贯中当然也不例外,使用白描手法,并借助人物自身的语言、行动,以形传神,做到形神兼备,勾勒出一位位鲜活的人物形象。 首先,《三国演义》中人物出场便通过相貌的描写来展现了人物性格,如第一回中张飞的出场,“玄德回视其人,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若巨雷,势如奔马。”“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可见张飞的威武,再加一句“声若巨雷,势如奔马”便将一个莽撞的张飞形象展现在读者面前;“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概”这句话是第二十八回描写诸葛亮出场的,惟妙惟肖,传神的很,与后文关于他智略的描述相互辉映,宛然成章。“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短短30个字把关羽的形象完美的呈现到人物面前,透过这些描写,读者可以体会到一团团英雄的气息正慢慢接近你。 其次,通过对人物细致的语言与神态描写对人物个性特征加以渲染、突出。“张飞大怒,睁圆环眼,咬碎钢牙,滚鞍下马,径入馆驿把门人那里阻挡得住,直奔后堂,见督邮正坐厅上,将县吏绑倒在地。飞大喝:“害民贼!认得我么?”督邮未及开言,早被张飞揪住头发,扯出馆驿,直到县前马桩上缚住;攀下柳条,去督邮两腿上着力鞭打,一连打折柳条十数枝。”这段文字是《三国演义》中比较经典的一个切面:鞭打督邮。通过上述这段文字,读者可以清晰明澈地了解张飞直爽火暴的性格;书中两处对关羽形象的塑造,“云长曰:“吾于千枪万刃之中,矢石交攻之际,匹马纵横,如入无人之境;岂忧江东群鼠乎!”这句话采自《三国演义》第六十六回,是关羽单刀赴会前和属下的对话。字里行间,关羽衿傲高扬的神态流露无遗,浩浩荡荡,气势不凡;“关公正色而言曰:“吾乃解良一武夫,蒙吾主以手足相待,安肯背义投敌国乎?城若破,有死而已。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竹可焚而不可毁其节,身虽殒,名可垂于竹帛也。汝勿多言,速请出城,吾欲与孙权决一死战!”每每读这段文字,都会感动得流泪,被关羽的气概所折服。《三国演义》通过这段文字把人们心中的关公形象推至顶峰,完全确立了他一代忠臣的凛然形象。又如“赤壁之战”前,作者连续用了几处神态

关于三国演义的成语

关于三国演义的成语 导读:张灯结彩——挂上灯笼,系上彩绸。形容节日或有喜庆事情的景象。 招兵买马——旧时指组织或扩充武装力量。后比喻组织或扩充人力。 择主而事——事:侍奉。旧指选择明主,为他办事。 坐视不救——坐视:坐着看。见别人遇到困难或危险,坐在一旁看着不去援救。 掌上观文——见“掌上观纹”。 执鞭随镫——比喻因敬仰而愿意追随左右。 指南攻北——犹声东击西。 指囷相赠——囷:圆形的谷仓。指着谷仓里的粮食,表示要捐赠给他人。形容慷慨资助朋友。亦作“指囷相助”。 知遇之恩——给予赏识和重用的恩情。 自有公论——指事情的是非曲直公众自然会有评论。 一面之词——争执的双方中一方所说的话。 养精畜锐——养:休养;蓄:积蓄;锐:锐气。保养精神,蓄集锐气。 摇摇欲坠——摇摇:摇动,摇晃;坠:落下。形容十分危险,很快就要掉下来,或不稳固,很快就要垮台。 偃旗息鼓——偃:仰卧,引伸为倒下。放倒旗子,停止敲鼓。原指行军时隐蔽行踪,不让敌人觉察。现比喻事情终止或声势减弱。

一身是胆——形容胆量大,无所畏惧。 有机可乘——有空子可钻。 欲擒故纵——擒:捉;纵:放。故意先放开他,使他放松戒备,充分暴露,然后再把他捉住。 引虎自卫——引:招引。引来老虎,保卫自己。比喻企图依仗恶人,结果反受其害。 倚势凌人——凭借权势,欺侮别人。 燕颔虎须——形容相貌威武。 养精蓄锐——养:保养;精:精神;蓄:积蓄;锐:锐气。保养精神,蓄集力量。 扬武耀威——见“扬威曜武”。 一家老小——谓全家人。 以卵敌石——用蛋去抵挡石头,比喻不自量力。 一面之辞——见“一面之词”。 以私废公——由于私情而废弃公务。 隐介藏形——介:鳞甲。隐藏形体,使人看不见。 鹰视狼顾——形容目光锐利,为人狠戾。 运筹决策——筹划情况,拟订作战策略。 运筹决算——同“运筹决策”。 云屯雨集——形容众多的人聚集在一起。 佯输诈败——佯、诈:假装。假装败下阵来,引人上当。 先礼后兵——礼:礼貌;兵:武力。先按通常的礼节同对方交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