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小麦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冬小麦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冬小麦施肥技术

冬小麦施肥技术 开春后冬小麦进入返青阶段,接着是分蘖期至拔节期,这两个生育期对于高产冬小麦来说都是非常关键的,也是春季追肥的重要时期。春季冬小麦的追肥主要是氮肥,年后冬小麦所需的磷钾肥是靠基肥、种肥和土壤库供应的。 冬小麦返青后,立即进入以根、叶、蘖为生长中心的时期,在氮营养吸收规律上,虽然数量要求不是太多,但是当年冬小麦的产量水平对此时期氮营养供应丰富或缺乏的反应却非常敏感,这也叫氮营养临界期,氮营养不足,出现根少,苗小尤其分蘖少,群体不够,难获高产;此时如追氮肥过多,造成叶大、蘖多,群体过大,消耗太多,将来必定穗粒少、粒重轻,还贪青晚熟也难获高产。因此,在正常苗情的情况下,追施氮肥的总量应控制在纯氮为6-8公斤/亩的范围内为宜。 至于何时追肥,追1次还是追2次,这既要看当前苗情,又要瞻前顾后。苗情的主要指标是看群体状态,按群体状态确定追氮肥的次数和数量。所谓瞻前顾后先要考虑年前的基肥施用和苗情长势,如果基肥中已经氮肥过多,造成冬前麦苗过旺,春季就少追氮肥,晚追氮肥,或者因旺苗消耗太多,也要及早施肥,否则小麦后期的穗粒和成熟期都会出问题。反之,晚播小麦、弱苗状态,就要早追肥,促进分蘖,正常苗情下起身期追一次肥,如尿素的施用量15-20公斤/亩就可以,而对于强筋小麦,则要在扬花期加1次追肥,施尿素4-5公斤/亩,增加小麦中蛋白质含量。

1.重施基肥. 2.少施种肥. 3.巧施追肥. 1.重施基肥。一般每667m2施优质有机肥2000kg。根据小麦吸肥规律,高肥水地块每667m2应施尿素4~7 kg或碳酸氢铵23~38 kg、磷酸二铵15~17 kg、氯化钾12~17 kg,也可选用45%复合肥50 kg 或40%小麦专用肥50 kg。中低产肥地块每667 m2应施尿素2~5 kg或碳酸氢铵5~12 kg、磷酸二铵18~22 kg、氯化钾9~12 kg;也可选用45%复合肥或40%小麦专用肥40~50 kg或36%磷酸二氢钾复合肥50 kg。缺锌地块可配施硫酸锌2 kg。 2.少施种肥。施种肥是最经济有效的施肥方法。一般每667 m2施尿素2~3 kg,或过磷酸钙8~10 kg,也可用复合肥10 kg左右。微肥可作基肥,也可拌种。作基肥时,由于用量少,很难撒施均匀,可将其与细土掺和后撒施地表,随耕入土。用锌、锰肥拌种时,每千克种子用硫酸锌2~6g、硫酸锰0.5~1g,拌种后随即播种。 3.巧施追肥。追肥包括两种:⑴土壤追肥。追肥的时间一般在拔节期,追肥量看苗情而定,小麦分蘖多,苗情好、长势旺盛,应适当晚施,并减少施用量,可在拔节后每667 m2尿素15~20 kg或氢铵40~50 kg。小麦分蘖少,苗情不好,长势弱,应适当早施,并加大用量,可在返青后每667 m2施尿素20~25kg或氢铵 50~70kg。但对于地力差的土壤,氮肥用量不宜过大,以每667 m2施尿素15~17kg为宜,施用不宜太晚。但当基肥未施磷肥和钾肥,且土壤供应磷、钾又处于不足的状况时,应适当追施磷肥和钾肥。对于供钾不足的高产田,也可在冬前撒施150kg左右的草木灰。对供肥充足的麦田,切忌过量追施氮肥,且追肥时间不宜偏晚,否则,易引起贪青晚熟,招致减产。⑵根外喷肥。由于麦田后期不便追肥,且根系的吸收能力随着生育期的推进日趋降低。因此,若小麦生育后期必须追施肥料时,可采用叶面喷施的方法,这也是小麦增产的一项应急措施。每年5月下旬是干热风多发季节,用0.2%磷酸二氢钾叶面喷肥1~2次,间隔5~7天,可有效防治干热风危害。 营养特性 小麦生长发育需氮、磷、钾、铜、锌、锰、硼等多种元素,每形成100公斤小麦籽粒需纯氮2.8公斤,五氧化二磷1公斤,氧化钾2.4公斤。需肥量随产量水平的提高而增加。由于不同化肥当季利用率的不同,一般每亩麦田全生育期需施纯氮12~15公斤,五氧化二磷4~8公斤,除中低产田外,还需施钾肥(氧化钾)3~6公斤。养分吸收率随小麦生育期而不同。氮的吸收有两个高峰,分蘖到越冬吸氮量占总吸收量的13.5%,拔节到孕穗期吸氮量占总吸收量的 37.3%;小麦对磷、钾的吸收,随生长的推移而增多,拔节后吸收率激增,占总吸收量40%以上 的磷、钾是在孕穗以后吸收的。锌、硼、锰等元素根据土壤养分供应状况,因缺补缺,针对性使用。在分期施肥上,按小麦需肥特性,遵循“重施基肥、巧施追肥、补施微肥”的原则,合理调剂。

冬小麦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冬小麦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摘 要:目前我国农业管理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 变,增长开始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有效解决“结构、品 种、质量、效益”问题,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能力,已成为 我国新阶段农业和农业科技发展面临的首要任务。对于农作 物栽培管理的研究,要继续围绕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挖掘作 物高产潜力等技术进行攻关和技术集成,同时还要注意在农 作物优质、高效生产技术领域进行研究和开发。如果在农作 物栽培管理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将为我国农业生产中发挥 出巨大效益。 关键词:东小麦高产;栽培技术 冬小麦的种植,不但提高了小麦的单产,而且又改善了 形式 1.清种。河滩地和非河滩地均可种植,冬麦平作、开沟 、播前准备 新冬 22 号等优良品种;播前每 100 公斤种子用 200-300 克的多菌灵或 15%的粉锈宁拌种防治小麦病害。 2. 选择地块:选择地势平坦,耕性良好,排灌配套,土 面粉的品质,是一种替代春小麦栽培的好作物。 、种植 播种。灌水地块种植水浇冬麦,产量高、效益好。 2.间种。 实行米麦间种,大垄双行, 2.2 种植。玉米垄距 80 厘 1.选用优良品种:选用丰产性好,抗逆性好的。 新冬 20 号,

层深厚,土壤肥沃的地块。最好集中连片种植,便于统一机 械作业和栽培管理。 3. 灌足底水;要求灌匀灌透,不冲不漏,每亩灌水量不 少于 80-100 立方米。 4. 施足基肥:按照此土配方结果,降低成本,提高肥料 利用率。一般底肥每亩施优质有机肥 1000-2000 公斤,尿素 10 公斤,三料磷肥 20-30 公斤翻地前均匀撒于地面,结合翻 地施入。 5.播前整地:灌底水后,适耕状态耕后耙磨,做到地边 整齐,土地平整土地松碎,上虚下实,田间清洁,度适合。 二、播种 1. 适期播种:播种时间可根据当地气象预报确定。适期 生长时间大于零度积温 500-600 度,当地平均气温 15-17 度, 2. 抓好播种质量: 采用 15 厘米等行距条播, 要求做到播 行端直,下粒均匀,接茬准确,深浅一致,覆土良好,镇压 确实,同时带肥下种,种肥以每亩 5 公斤左右的氮磷复合肥 为宜。亩播种量 20-25 公斤,早播易少,晚播可以适当增加 播种量。 播种是培育壮苗的关键,冬小麦自播种到越冬前有 50-60 天 易形成壮苗有利于安全越冬,小麦生长适中 ,易获得高产。 按正常年份我县适宜播种期 9月 25日-10月 25日。

南方冬小麦高产栽培技术

南方冬小麦高产栽培技术 1整地和播种方法 将土壤耕后整成1.5~1.8米宽度的畦(包沟),排水沟深25厘米以上。 若沟播则开播种沟,播种沟距20 CM,撒播则不需开播种沟。 小麦基本苗控制在12~16万左右(根据千粒重计算实际用种量)。 2 施肥方案 在中等肥力的田地中,总施肥量为:N:P2O5 :K2O为10kg:5kg:5kg 2.1基肥施用 氮肥的50%以及全部的磷肥和钾肥作基肥,即: N:P2O5 :K2O约为5:5:5,可用15:15:15的复合肥33公斤做基肥。 2.2追肥 早熟种在4叶期,中、晚熟种在拔节期分别追施氮肥总量的50%,即纯氮5 kg/亩(46%的尿素约为10 kg/亩)。 2.3抽穗开花期叶面追肥 当抽穗开花期出现缺肥状况,如叶片发黄,用0.2%磷酸二氢钾,2%的尿素,每亩喷施75~100公斤。每喷雾器(15公斤装)加入磷酸二氢钾30克、尿素300克和洗洁净(白猫或巧手)20克。 3水分管理 小麦播种后一般立即灌溉一次,促齐苗、全苗。南方小麦生育期的自然降雨一般可满足其生长发育对水分的需求,若遇自然降雨不足时可实施人工灌溉。可采用跑马水,或在排水沟中灌水保持一晚第二天排干的方法供给小麦生育期所需水分。遇雨水多时注意排水。 4病虫草害防治 播种、覆土、灌溉后后喷施丁草胺用于防除单子叶杂草,对于防除双子叶杂草,苗后推荐使用使它隆(商品名又称“塔隆”)或二甲四氯。 抽穗开花期若发生白粉病,可用粉锈宁或多菌灵防治,发生赤霉病可用甲基托布津或多菌灵防治,可结合喷施叶面肥进行。 5 收获 小麦黄熟期(穗和茎杆变黄,籽粒变硬)时收获。 6 水旱轮作冬种小麦轻简化栽培方案简介 在水稻收割后(最好是稻田尚潮湿时),每隔2米开排水沟,然后撒播小麦干种子,播种后将开排水沟掘出的土壤进行覆种。其他栽培措施参照以上“南方冬小麦高产栽培技术”。

冬小麦中后期高产管理措施

冬小麦中后期高产管理措施 玉田县冬小麦播种面积30多万亩,播种基础较好,优种覆盖率高;今年冬季气温偏高,冬小麦带绿越冬,越冬死苗率低,苗情是近几年来较好的一年。小麦即将进入返青、起身、拔节阶段,是促弱苗转壮、保壮苗稳健生长的重要时期,也是调节小麦群体合理发展的关键阶段。要做到分类指导,科学管理。 标签:冬小麦高产管理措施 一、早春促苗早发 1.压麦 早春麦田镇压是一项提墒控旺、节本增效的重要农艺措施,可以提高土壤墒情,提高地温,减轻因早春干旱或冻害造成的死苗。一般麦田压麦1-2次。镇压要做到“两个宜早,三个不压”,即整地质量不好的麦田宜早镇压,墒情不好的麦田宜早镇压,提早接通土壤毛细管提墒;清晨不压麦,土壤墒情过大时不压麦,植株结冰时不压麦,以免压碎麦叶和破坏土壤结构。 2.锄划 锄划和镇压要结合进行,一般先压后锄。镇压锄划的时间应在2月中下旬至返青期进行。锄划深度1-2厘米。可以增加土壤表面积,充分接受阳光,进而提高地温,促进麦苗早发稳长。同时清理冬季覆盖物、枯草和树叶等杂物,以免影响光合作用。各类麦田在早春地表开始融化,墒情适宜时都可进行镇压、锄划。对旱地麦田、秸秆还田或秋种时整地粗放、坷垃多的麦田进行镇压、锄划,保墒抗旱更为重要。 二、科学肥水,合理促控,分类管理 要科学运筹肥水,分类进行管理,要先管旱情重和苗情弱的三类麦,再管二类麦,最后管一类麦。 1.三类苗管理 以促为主。三类苗返青始期亩总茎数小于45万,多属于晚播弱苗,由于群体小,难以形成适宜的亩穗数,春季肥水应以促为主。春季肥水分两次进行,第一次在返青期5厘米地温稳定于5℃左右时开始追肥浇水,亩施尿素5-7公斤和适量的磷酸二铵,促进春季分蘖增生,提高分蘖成穗率;第二次在拔节期进行,随浇水每亩追施尿素10-15公斤,提高穗粒数。但是,土壤墒情好的晚播、无分蘖、群体小的麦田,第一水不要过早,待长出新蘖后再浇水追肥,以利于迅速提高地温和地表温度,促早春分蘖,适当增加亩茎数。

春 小 麦 的 栽 培 技 术

春小麦的栽培技术 春小麦其生育特点可概括为“三短、三少、一早”。三短即生育期短,冬小麦从播种到收获约260天左右,春小麦仅95天左右,如从出苗期计算,春麦生育期只占冬麦的三分之一;营养生长期短,冬小麦秋播气温由高到低,日照由长到短,通过春化阶段缓慢,除去越冬期,营养生长期长达70天左右。而春小麦春播气温由低到高,日照由短到长,通过春化阶段很快就进入光照阶段,从出苗到单棱期不足20天。因此,就形成了分蘖期也短的发育特点。三少即主茎叶片少,冬小麦主茎叶片10片~13片,春小麦仅7片~9片;分蘖少,由于春小麦分蘖期短,分蘖少,分蘖成穗率也低,主要靠主茎成穗;次生根少,而且根浅根弱,后期易因脱肥、缺水而早衰。一早即穗分化早,一般三叶期生长锥开始分化,进入伸长期,四叶进入二棱期,五叶小花原始体分化。 根据春小麦这些生物学特性,在种植管理上就为前重型栽培体系的确立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春小麦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集中概括为:“两足一早,两浅一密,巧用肥水,治蚜保粒重。” 两足一早:即底墒足,底肥足,早播种。底墒足,是指春麦地均应秋耕冬灌,为早种作好准备。底肥足是指在秋耕前施足有机肥的基础上,播前施足氮磷化肥。春麦田和冬麦地一样,普遍缺氮,严重缺磷,加之施肥习惯上的重氮轻磷,致使当前麦田氮磷失调严重,并已成为春麦生产上的主要限制因素。春小麦比冬小麦对磷素更为敏感,而且春小麦生长发育快,三叶期开始穗分化,又值离乳阶段,生殖生长和营养生长并进,需要吸收大量肥料。此时脱肥,一是容不得时间追补,二是即使追补也不能弥补脱肥所造成的减产损失。所以底肥一定要施足,要增施磷肥,调整氮磷比例,一般公顷产量为4500千克(300公斤/亩)左右,应施二铵300千克(20公斤/亩)左右,混尿素75千克~105千克(5~7公斤/亩)。早播种就是顶凌播种;当日平均温度达2℃~4℃,白天化冻6厘米~7厘米,夜间仍然冻结时播种。天津地区一般应掌握2月20日播种,3月5日前结束。 两浅一密:即浅施肥,浅播种,合理密植。施肥深度以7厘米~

冬小麦高产栽培技术

鼎城区冬小麦高产栽培技术 鼎城区属于长江中下游冬麦(秋播)区,适合种植弱冬性(或春性)的小麦品种。 1、选用良种,进行种子处理。鼎城区主要以湘麦、郑麦、扬麦系列良种为主,如郑麦9023、北农矮抗58、扬麦158等。播前晒种,用25%多菌灵或15%粉锈宁拌种,防治小麦锈病、白粉病、黑穗病,用量为种子重量的0.2%-0.3%。 2、精细整地,适时早播。深耕能加深耕作层,改善土壤的通气性,增强土壤的保水、保肥性能,有利于土壤微生物的活动和土壤养分的转化。俗话说:“土地不深翻,麦根没处钻”,“深耕加一寸,顶上一遍粪”。一般深耕25厘米,要逐步加深,一年加深一点,不宜一下耕得太深,以免将大量生土翻出。播前的整地质量应达到“齐、平、松、碎、净、墒”。秸秆直接还田的要清除过长的破碎秸秆。整地时要把土地耙碎、耙透,使耕层深浅一致,表土细碎,达到上虚下实、地面平整的标准。 冬小麦的播种时期必须做到适时,既不过早,也不过晚。误期晚播,气温低,出苗延迟,苗不齐,长势弱,冬前分蘖少或无,次生根数少,麦苗抗寒力减弱,容易受冻害;同时,由于冬前低位蘖少或缺位,分蘖成穗率低,亩穗数少;晚播抽穗开花延迟,成熟期拖延,子粒形成和灌浆在高温条件下进行,速度加快,历期较短,粒重降低。过早播种,较高温度条件导致植株生长过速,幼苗素质嫩弱,易受病

虫危害,造成缺苗断垄,成穗数减少;如果是春性品种播种过早,麦苗生长迅速,分蘖多,旺而不健,干物质积累少,有的甚至在冬前拔节,这样,越冬时很易受低温冻害;旺长麦田冬季消耗土壤养分较多,春季很易脱肥。 鼎城区在霜降至小雪(10月中旬至11月中旬)日平均气温在15℃-16℃时播种,一般以条播为主。每亩播种8公斤-10公斤,以达到15万-20万基本苗。 生产上一般要求分蘖节应距地表2-3 厘米,即播种深度应掌握在4-5 厘米左右。此外,高质量播种还要求播深一致,下子均匀,避免疙瘩苗或断垄现象发生。对于半冬性品种,冬、春应合理调控群体,使群体、个体充分协调。 3、科学施肥。应掌握以农家肥为主,化肥为辅,氮、磷、钾配合的原则。麦田必须多施农家肥作基肥。在增施农家肥作基肥的同时,还应注意合理施肥。有机肥、磷肥、钾肥、微肥作底肥一次施入;氮肥作底肥(一般占40%-50%),追肥在拔节期进行。 施足基肥:亩施有机肥2000公斤,碳铵30公斤、磷肥30公斤、钾肥10公斤,或复合肥20-25公斤,加硫酸锌1.5公斤。 施好苗肥:小麦2-3叶时看苗施尿素5公斤-8公斤。 重施拔节孕穗肥:小麦8-9叶、植株基部第1节间伸长时结合灌水,看苗每亩追施尿素7公斤-10公斤。 喷施叶面肥:在开花期叶面喷施0.5%-1%的磷酸二氢钾、2%-3%的尿素溶液,每亩喷50公斤。

冬小麦高产栽培技术

冬小麦高产栽培 摘要:我团有效积温2600-3000℃,适宜冬小麦的生长,近几年单产较往年有所提高,但还没有挖掘出最大潜力,还有提升空间。 关键词:冬小麦高产栽培 1、精细整地 小麦的根系比较发达,其中70%集中在距地表10—30 厘米的耕层内,播前做好精细整地工作,对于促进小麦根系的发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氮、磷配合,三肥坐底 据研究表明小麦施肥实行粗、细结合,氮、磷配合,采用粗肥、氮肥、磷肥“三肥坐底”的方法,是一项显著的增产措施,也是培育冬前壮苗的有效手段。增施有机肥料,可以培肥地力,改善土壤结构,是建设稳产、高产农田的根本途径之一。因此,要本着“粗肥为主,化肥为辅”的原则,通过各种途径,广辟肥源,为麦田备足底肥。一般重施底化肥的麦田,要比在年后追施同等肥量的麦田苗期生长快、长势壮,越冬死苗少、成穗率高、增产显著。一般保肥能力强的粘质土壤,可将全生育期氮肥总量的一半以上坐底施用;保肥能力较差的沙质土壤适当少些,约占全期氮肥总量的40%左右坐底为宜。根据大量试验证明,一般亩产500千克以上的麦田,需施优质土杂肥5000千克以上,标准氮、磷肥各50千克,硫酸钾10千克左右。 2.1、适墒播种 水分是种子发芽、出苗的必要条件。小麦种子必须吸收相当于本身重量45%左右的水分才能发芽。水分不足,往往成为影响出苗和提高小麦产量的主要限制因素。所以足墒下种是确保苗全苗壮的重要措施。我团近几处秋季雨量逐渐减少,且前茬作物灌水较少,待秋作物收获后,土壤墒情已显不足。所以浇足底墒水,不仅能满足小麦出苗和苗期的生长需要,而且为中、后期生长奠定良好的基础。一般认为,沙土地含水量若小于15%一16%;二性土含水量小于17%一18%;粘土地含水量小于20%,都应在浇足底墒水后

小麦套种小辣椒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小麦套种小辣椒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摘要介绍了小麦套种小辣椒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主要包括种好小麦与合理设置预留行、培育壮苗与适时定植、抓好共生期的管理、加强中后期管理、病虫草害防治等内容,以供种植户参考。 关键词小麦;小辣椒;间作套种;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河南省是我国第一小麦生产大省,小麦播种面积、总产量和每年对国家的贡献均居全国首位;小辣椒是我国近几年迅速发展起来的优势主导产业,临颍县种植面积占全县秋作物种植面积的近1/2,新兴的小辣椒产业助推了临颍县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麦垄套种小辣椒栽培模式已成为当地的主要套种模式之一,很好地解决了粮经争地矛盾,一般可产小麦 6 000 kg/hm2、小辣椒 4 500~6 000 kg/hm2,平均效益6.0万~7.5万元/hm2。实践证明,该种植模式在生产实践中是可行的,可以使小辣椒生育期提前,避开“三夏”大忙时节,在保障粮食生产的前提下,对提高小辣椒种植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具有很好的推进作用。现将小麦套种小辣椒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 种好小麦,合理设置预留行 麦播整地要深耕细耙,耕深25 cm左右。因套种小辣椒追施肥量较大,麦播时底肥不要求太多,犁地时施三元复合肥(15-15-15)(下同)600 kg/hm2为宜。其他麦播要点同于常规生产[1-2]。麦播时小麦品种宜选用矮秆、早熟品种,如矮抗58、周麦22等。小麦按20 cm行距播种,种2行小麦,预留80 cm空档,每个播种带幅宽100 cm。该模式栽培能充分地利用边行优势,增加田间通风透光,小麦的产量可以达到6 000 kg/hm2左右。 2 培育壮苗,适时移栽定植 小辣椒实行麦垄套种,可提前生育期,避开“三夏”农忙时节,有利于早发棵、多结椒,提高品质。麦垄套种小辣椒苗龄以60~70 d为宜。 2.1 适时催芽 小辣椒品种选用三樱8号、三樱6号或子弹头。播前将种子晒2~3 d,用2份开水+1份凉水的温水(55~60 ℃)浸种15 min捞出,再放在30 ℃温水中浸4~6 h,把种子表面的黏质搓洗干净后,在20~30 ℃下催芽5 d左右,当有50%~70%的种子露白时即可播种。生产实践中也可多用干籽下种。 2.2 苗床整理 苗床应选择在背风向阳、2~3年没种过茄科作物、有适当肥力而无病虫源的地块,大田建苗床180~225 m2/hm2。最好冬前深翻冻垡,播前7~10 d整地

冬小麦高产栽培关键技术-精

冬小麦高产栽培关键技术-精 ---秀芳书店--- 小麦是世界上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全世界有1/3以上的人口以小麦为主粮。在我国冬春小麦兼种,但以冬小麦为主。冬小麦总产量占全国小麦总产量的56%以上。现将冬小麦高产关键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一、选择优良品种 小麦籽粒品质、产量性状既受品种遗传控制,也受栽培措施的影响。究其关系:遗传是内因,栽培措施是外因。因此选择优良品种是实现冬小麦优质、高产最经济、最有效的手段。在选择品种上,按照“专家推荐、市场认可,群众欢迎,不求新求异”的原则选用品种。所选品种应为通过河南省或国家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我区种植的小麦品种。 适宜我区种植的品种一般要求为中筋和中强筋小麦品种,且以半冬性品种为主,弱春性品种为辅。主要有矮抗58、周麦18、周麦22、豫麦70-36、豫麦49-198、豫农416、众麦1号、周麦16、新麦18、郑麦9023、郑麦366、西农979等品种。 二、科学施肥,精细整地 (一)秸秆还田:实现亩产550 kg以上的高产,必须以较高的土壤肥力和良好的土、肥、水条件为基础,施肥要重视有机肥的使用,施用有机肥主要是为了增加土壤中的有机质,提高土壤肥力,同时还可以改善小麦品质。前茬玉米收获后及早粉碎秸秆,秸秆切碎长度≤10厘米,均匀撒于地表,用大型拖拉机耕翻入土,耙耱压实,并浇塌墒水。同时,每亩应补施尿素5公斤,以加速秸秆腐解。 (二)科学施肥 只有有机肥和化肥配合施用,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才能够培肥地力,实现小麦的高产优质。科学施肥原则要求氮肥总量控制、分期调控,合理分配氮肥基追比例;磷、钾肥依据土壤丰缺状况实行恒量监控;中微量元素因缺补缺;小麦玉米一年两熟种植区应增加磷肥施用量。根据产量指标合理施肥:(1)亩产500公斤左右麦田每亩施纯氮(N)12~14公斤,磷肥(P2O5)5~7 公斤,钾肥(K2O)4~6 公斤;(2)亩产600公斤以上麦田亩施纯氮(N)15~18公斤,磷肥(P2O5)8~10公斤,钾肥(K2O)5~8 公斤。(3)大力推广化肥深施技术,坚决杜绝地表撒施;中、高产麦田应将有机肥全部、氮肥的50%,磷、钾肥全部施作底肥,第二年春季在小麦起身拔节期再追施剩余的50%氮肥。亩产600公斤以上的超高产田应将有机肥全部、氮肥的50%~40%,全部的磷、锌肥和50%钾肥施作底肥,第二年春季小麦拔节期再追施剩余的50%~60%氮肥和50%钾肥。 (三)土壤药剂处理 小麦播种期是各类地下害虫活动最猖獗的时期,结合整地是防治小麦地下害虫最经济、最有效的方法,在地下害虫重发区每亩可用40%辛硫磷乳油或40%甲基异柳磷乳油0.3公斤,加水1~2公斤,拌细土25公斤制成毒土,犁地前均匀撒施地面,随犁地翻入土中,或使用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方案

小麦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技术规程 本规程规定了河南省南阳区域小麦高产优质高效生产的品种选用、种子处理、整地播种、施肥浇水、病虫害防治、收获等配套栽培技术规范。 本规程适用同样适用于豫中、豫中南区域小麦生产。 1术语和定义 1.1 豫中、豫中南补灌区 主要指黄河以南、淮河以北的北纬33度区域的广大麦区。该区是我省小麦主产区、重要的商品粮调出区和增产潜力最大的地区。 1.2 高产 亩产量在500公斤以上。 1.3 优质 种植的强筋或中筋小麦品种,品质指标达到国家标准。 1.4 高效 与常规技术相比,产量提高5%~10%,生产成本与对照麦田持平或有所降低。 2品种选择 按照“专家推荐、市场认可,群众欢迎,但不求新求异”的原则选用品种。所选品种应为通过河南省或国家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该生态区域种植的小麦品种,且种子质量符合国家标准规定。 该区域适宜种植中筋和中强筋小麦品种,且以半冬性品种为主,弱春性品种为辅。适宜该区域推广的品种主要有矮抗58、周麦18、周麦22、豫麦70-36、豫麦49-198、豫农416、众麦1号、周麦16、新麦18、郑麦9023、郑麦366、西农979等。该区域是晚霜冻害和“倒春寒”易发区,应注意选择抗冻性强的品种。 3主要生育指标和产量结构指标 3.1 各主要生育期壮苗指标 3.1.1越冬期幼穗分化进入单棱末期至二棱初期,主茎叶龄6~7叶,单株分

蘖3~4个,单株次生根5~8条,分蘖缺位率低于15%。 3.1.2 返青期幼穗分化进入二棱末期,主茎叶龄6叶1心或7叶1心,单株分蘖5个以上,次生根10条左右。 3.1.3 拔节期幼穗分化至药隔分化期,主茎叶龄9~10叶,节间总长度5~8厘米。 各生育期小麦植株生长健壮,无病虫。 3.2 群体动态指标 亩基本苗20~25万,越冬期群体70~80万,春季最高群体不超过100万,成熟期亩成穗40~45万。 3.3 产量结构指标 3.3.1多穗型品种高产麦田亩成穗数43~46万,穗粒数35粒左右,千粒重43克以上;中产麦田亩成穗数36~42万,穗粒数30粒左右,千粒重40克左右。 3.3.2 大穗型品种高产麦田亩成穗数30~35万,穗粒数45粒以上,千粒重50克以上;中产麦田亩成穗数30万左右,穗粒数45粒左右,千粒重45克以上。 3.4 各生育时期田间管理目标 4.4.1冬前及越冬期管理目标:在苗全苗匀基础上,促根增蘖,促弱控旺,培育壮苗,保苗安全越冬。 3.4.2 返青—抽穗期管理目标:通过分类肥水管理,促弱控旺转壮,协调群体与个体、地上与地下、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关系,保苗稳健生长,构建高质量群体,培育壮秆大穗,搭好丰产架子。 3.4.3抽穗—成熟期管理目标:搞好“一喷三防”,及时防病治虫,养根护叶,防倒延衰,延长叶片功能期,提高粒重,适时收获,防止穗发芽。 4栽培技术 4.1 播前准备 4.1.1 精选种子

冬小麦新品种新冬41号高产性稳产性及适应性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ad7925438.html, 冬小麦新品种新冬41号高产性稳产性及适应性分析 作者:李金霞洪雪梅高波朱昱唐冬梅 来源:《安徽农业科学》2014年第35期 摘要 [目的]更全面详细地了解冬小麦新品种新冬41号的生产特性。[方法]以2009~2011年度北疆冬小麦早熟组区域试验的结果为依据,通过产量、变异系数、高稳系数和回归系数分别对新冬41号和对照品种新冬22号的丰产性、稳定性和适应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试验表明,新冬41号通过3年北疆冬小麦区域试验、生产试验,高产性状突出,平均产量居第1位,表现出良好的高产稳产性及广泛的适应性,并属中筋优质小麦品种,是一个极具推广潜力的冬小麦新品种。 [结论] 新冬41号是一个比较理想的高产冬小麦新品种,研究可促进该品种在生产中的推广应用。 关键词小麦;新冬41号;丰产性;稳定性;适应性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4)35-12440-02 新冬41号(简称为01271)是新疆石河子农业科学研究院针对北疆冬麦区生态条件,科 学选用石冬八号×(95752×奎冬5号)进行复交,系统选育而成。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北疆冬小麦早熟组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位居第一,2013年6月通过新疆自治区品种审定委员会审 定,审定编号:新审麦2013年03号。为了更加全面地了解其生产性能,使其在生产中能因地制宜,合理利用,笔者特对其进行丰产性、稳定性和适应性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该研究所用的材料均来源于2009~2011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北疆冬麦区早熟组区域试验的汇总结果,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重复3次,参试品种13个,分别在奇台、塔城、石河子、安宁渠、农四师5个综合实验站进行,对照品种为新冬22号。 1.2 分析方法 1.2.1 高产性分析。新冬41号产量与对照品种产量的增(减)产点数分析。 1.2.2 产量稳定性分析。参照Francis提出的以品种平均产量为参数,以变异系数来度量产量的稳定性[1-4],以温振民等提出的“高稳系数法”综合丰产性和稳定性[5]。

冬小麦高产栽关键技术

冬小麦高产栽培关键技术 小麦是世界上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全世界有1/3以上的人口以小麦为主粮。在我国冬春小麦兼种,但以冬小麦为主。冬小麦总产量占全国小麦总产量的56%以上。现将冬小麦高产关键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一、选择优良品种 小麦籽粒品质、产量性状既受品种遗传控制,也受栽培措施的影响。究其关系:遗传是内因,栽培措施是外因。因此选择优良品种是实现冬小麦优质、高产最经济、最有效的手段。在选择品种上,按照“专家推荐、市场认可,群众欢迎,不求新求异”的原则选用品种。所选品种应为通过河南省或国家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我区种植的小麦品种。 适宜我区种植的品种一般要求为中筋和中强筋小麦品种,且以半冬性品种为主,弱春性品种为辅。主要有矮抗58、周麦18、周麦22、豫麦70-36、豫麦49-198、豫农416、众麦1号、周麦16、新麦18、郑麦9023、郑麦366、西农979等品种。 二、科学施肥,精细整地 (一)秸秆还田:实现亩产550 kg以上的高产,必须以较高的土壤肥力和良好的土、肥、水条件为基础,施肥要重视有机肥的使用,施用有机肥主要是为了增加土壤中的有机质,提高土壤肥力,同时还可以改善小麦品质。前茬玉米收获后及早粉碎秸秆,秸秆切碎长度≤10厘米,均匀撒于地表,用大型拖拉机耕翻入土,耙耱压实,并浇塌墒水。同时,每亩应补施尿素5公斤,以加速秸秆腐解。 (二)科学施肥 只有有机肥和化肥配合施用,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才能够培肥地力,实现小麦的高产优质。科学施肥原则要求氮肥总量控制、分期调控,合理分配氮肥基追比例;磷、钾肥依据土壤丰缺状况实行恒量监控;中微量元素因缺补缺;小麦玉米一年两熟种植区应增加磷肥施用量。根据产量指标合理施肥:(1)亩产500公斤左右麦田每亩施纯氮(N)12~14公斤,磷肥(P2O5)5~7 公斤,钾肥(K2O)4~6 公斤;(2)亩产600公斤以上麦田亩施纯氮(N)15~18公斤,磷肥(P2O5)8~10公斤,钾肥(K2O)5~8 公斤。(3)大力推广化肥深施技术,坚决杜绝地表撒施;中、高产麦田应将有机肥全部、氮肥的50%,磷、钾肥全部施作底肥,第二年春季在小麦起身拔节期再追施剩余的50%氮肥。亩产600公斤以上的超高产田应将有机肥全部、氮肥的50%~40%,全部的磷、锌肥和50%钾肥施作底肥,第二年春季小麦拔节期再追施剩余的50%~60%氮肥和50%钾肥。 (三)土壤药剂处理 小麦播种期是各类地下害虫活动最猖獗的时期,结合整地是防治小麦地下害虫最经济、最有效的方法,在地下害虫重发区每亩可用40%辛硫磷乳油或40%甲基异柳磷乳油0.3公斤,加水1~2公斤,拌细土25公斤制成毒土,犁地前均匀撒施地面,随犁地翻入土中,或使用3%辛硫磷或甲基异硫磷的颗粒剂每亩2-3公斤效果更好。

冬小麦种植技术教案doc

冬小麦种植技术教案 教学课时:2课时 主讲人:赵甲平 九月份以来,我市小麦主产区降雨偏少,多数种麦地出现旱情,给今秋种麦造成较大困难。近几年由于气候及栽培因素,小麦群体出现偏大趋势,后期倒伏增加。因此,今秋小麦生产应以节水抗旱、合理播期播量、提高水肥利用率为核心,发展优质、高产、抗逆品种,注重播种基础,培育冬前壮苗,为明年小麦丰产丰收打下坚实基础。主要技术措施如下: 一、选用优质、高产、抗逆品种 近两年,我市引进示范了一批小麦新品种,部分品种显现出优势,但有些新品种的抗寒性还需经过生产进一步考验。今秋种麦各区县在品种选择上,一定要根据实际生产条件选择品种,主要选择冬性和抗逆性强、丰产性和早熟性好的优良品种。可选择推广应用京9428、农大3432、津引159、轮选987、农大优93和北农66等品种。同时,要引导农民逐步淘汰产量、品质性能差的品种。 二、提倡深耕,提高整地质量 经多年浅旋耕播种,使土壤耕层变浅,保水保肥能力下降。因此,建议有条件地区今秋种麦开展深耕,疏松土壤;

旋耕播种地块以旋二遍为宜,深度达到15厘米以上,加深耕层,增强土壤纳雨蓄墒能力,保证土地平整,无坷垃,秸秆细碎。对玉米成熟较晚、播种时间较紧的麦田,可推广免耕覆盖技术,玉米秸秆覆盖还田,防止土壤水分蒸发。 三、足墒足肥,打好播种基础 目前,种麦地块旱情较重,若后期无有效降雨,难以实现足墒播种。因此,有条件地区要造墒播种,可于玉米收获前带青浇地灌足底墒水,亩灌水50方,达到足墒播种目的。也可根据不同土壤类型和灌溉条件,砂壤土可等玉米收获后抢时浇地和播种,粘重土壤地块可播后浇蒙头水。 播种时要重视底肥投入,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各主产区县可根据目标产量的要求,结合品种和测土结果,制定具体施肥方案,特别要重视有机肥与钾肥的施用。一般情况下,每亩底施优质粗肥1-2方,磷酸二铵20-22.5公斤,尿素5公斤(秸秆还田麦田亩施尿素7.5公斤),硫酸钾10-15公斤。随耕地将肥料施于耕层10厘米以下。全生育期N:P:K 施用比例为1:0.6:0.3-0.4。 四、严格掌握播期与播量,提高群体质量 近二年,小麦群体偏大,后期出现倒伏。今秋,要根据播期确定合理基本苗,全市适宜播期9月28日至10月8日,不宜过早播种。要控制好基本苗数,一般掌握9月28日至10月3日播种亩基本苗18-23万苗为宜。10月4日至10月

小麦高产群体质量栽培技术

小麦高产群体质量栽培技术 小麦高产群体质量栽培的概念,即围绕小麦高产,确定适宜的群体起点,采取一系列综合组装配套技术,使群体动态向着高产方向发展。实施群体质量栽培,是一项由中产向高产发展并立足高产水平的栽培技术,改传统的数量型栽培向质量型栽培转变,肥料运筹由偏重前期向中后期方向发展,有利于提高小麦产量。该项技术适宜我市中高等肥力和中高等产量水平地区推广应用,尤其是由中高产向高产水平发展的小麦田块应用效果更好,一般每亩可增产小麦30-50公斤。 一、小麦的生长发育特性 根据小麦生长过程中对温度和光照的要求,分为三种类型,即冬性、半冬性、春性小麦。我市种植的扬麦系统均为春性小麦,主茎叶片11-12张。 小麦的一生经历着发芽、出苗、分蘖、越冬、返青、拔节、孕穗、抽穗、开花、灌浆和成熟等生育过程。小麦的根、茎、叶、蘖、穗和籽粒等器官就在各生育过程中有序地分化形成和发育,完成一个完整的生育世代。 小麦从种子萌发至新种子成熟,根据其生长发育规律和穗数、粒数、粒重等产量构成因素形成与发展过程,可以分为三个相互联系的生长阶段。 1、营养生长阶段(小麦从播种出苗至分蘖越冬):时间从10月下旬到2月上旬。这一时期主要生长根、茎、叶、蘖等营养器官,称为营养生长阶段。我市春性品种适期播种,约经7天左右出苗,幼苗进入3叶期麦苗开始分蘖和发生次生根。在冬前,主茎出生5-6片叶,发生2-3个分蘖,4-6条次生根,当日平均气温稳定下降到3℃以下,麦苗地上部生长缓慢或停止,进入越冬期。 营养生长阶段是小麦生产中争早苗、全苗、匀苗、壮苗,促进冬前分

蘖和发根,奠定穗数的重要时期,也是为壮秆大穗打基础的时期。 2、营养生殖生长阶段(从返青拔节至孕穗阶段):时间从2月上旬到4月中旬。这一时期是小麦根、茎、叶生长最旺盛的时期,穗的分化和发育也主要在这一时期完成。春性品种小麦通常在4叶期、半冬性品种在5叶期开始幼穗分化。当日平均温度降至3℃以下进入越冬期。到翌年早春,日平均气温稳定回升到3℃以上,麦苗明显恢复生长,进入返青期;随着温度上升,麦苗同化作用加强,根、茎、叶、蘖的生长量不断增加,幼穗继续分化发育,至拔节期植株基部节间开始伸长,生长中心明显转向麦穗和茎杆;分蘖达高峰值(拔节前15天)并开始向两极分化后,冬前早生低节位分蘖迅速生长向成穗方向发展,春后发生的高节位分蘖渐次死亡,幼穗由拔节前的小穗分化为主转向拔节后的小花分化为主。至孕穗期小花向有效和无效两极分化,可孕小花数已基本决定。 因此,营养生殖生长阶段是培养合理群体,巩固穗数,形成壮秆,争取穗大粒多的关键时期,也是为粒重奠定基础的时期。 3、生殖生长阶段(从抽穗至灌浆成熟):时间从4月中旬到6月上旬。小麦抽穗后,麦株开花受精形成籽粒和灌浆成熟,根、茎、叶等营养器官生长趋于停止,为生殖生长阶段。此阶段是决定结实粒数、籽粒重量和品质的重要时期,是籽粒产量的最终决定期。养根保叶、延长后期绿色叶片的功能期,提高光合生产效率,是增加粒数和粒重的关键时期。 二、小麦的产量形成 小麦的经济产量是由每亩穗数、每穗粒数和粒重三个因素构成,叫做产量构成三因素,其产量计算公式为:亩产量(公斤)=每亩穗数×每穗平均粒数×千粒重(克)/1000×1000。 小麦产量构成三因素的组合数值受品种特性、生态环境、肥水条件和栽培技术等因素影响。当产量构成三因素协调发展时,才能获得高产。 小麦的穗数、粒数、粒重在小麦不同生育阶段形成:

小麦宽窄行高产种植技术

小麦宽窄行高产种植技术 1选用良种 为充分利用宽窄行种植田间通风透光好、病虫危害轻、叶片功能期长的优势,在品种选用上应选择抗倒伏、分蘖成穗率高、千粒重较 高的中穗或大穗型品种,保证成产要素协调发展,发挥良种的增产潜力。豫北地区早茬麦田可选用周麦16、矮抗58,晚茬可选用濮麦9 号等。 2精细整地 整地要采用机械深耕,增加土壤蓄水蓄肥能力,促进根系发育,提 高小麦抗灾能力。一般耕深要求25cm以上,同时机耕要和机耙相结合,耙透、耙细、耙平,消灭明暗坷垃。秸秆还田的地块必须深耕掩埋,旋耕地块一定要耕细耙平,使耕层土壤不过于疏松,无架空暗垡, 达到上松下实,以免造成深播弱苗、缺苗断垄和冬季受冻死苗。播前 作畦,畦宽280cm,其中埂宽40cm,每畦播种12行小麦。为提高播种 质量和速度,要用6行精量播种机播种,按要求调好行距,一次性完成播种、镇压等工序。要做到足墒下种,播深适宜,确保一播全苗。 3播种 4肥水管理 5病虫害防治 根据小麦病虫发生规律和品种的抗病性,突出防治重点,做到适时防治。豫北地区要重点防治小麦地下害虫、纹枯病、赤霉病和穗蚜。麦播时搞好药剂拌种、土壤处理。防治地下害虫可用3%甲基异柳磷 或辛硫磷颗粒剂30.0~37.5kg/hm2,对干细土300kg均匀撒于地面 并随犁翻入土中。在纹枯病重发区可用5%井冈霉素水剂(按种子量 的0.5%~0.6%)或3%敌萎丹悬浮剂(按种子量的0.1%)进行拌种。防 治小麦赤霉病关键是施药预防,一般在小麦齐穗至始花期施药最好。

如遇连阴雨时,要抓住下雨间隙或雨后及时喷药防治。药剂可用50% 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5kg/hm2或25%多菌灵胶悬剂3000mL/hm2,或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600g/hm2对水750kg进行喷雾。种植周 麦16号等易感品种田块,应视病情喷药2~3次。 小麦半精播栽培技术是在土壤地力、肥水较好的基础上,适当降低基本苗,构建合理群体,促进个体发育,从而使穗足、穗大、粒重,实现高产、高效的一套栽培技术体系。 技术要点: 一是培肥地力。要求土壤肥力中上等水平,0~20厘米土壤养分 含量有机质大于1%,全氮大于0.07%,水解氮大于60毫克/公斤, 速效磷大于15毫克/公斤,速效钾大于80毫克/公斤。 二是选用良种。选用分蘖力较强、成穗率较高、株型紧凑、抗逆性强、落黄和丰产性好的品种。 三是施足底肥。底肥以农家肥为主、化肥为辅,氮、磷、钾配合。一般情况下,每亩施尿素5-10公斤,磷酸二铵20-22.5公斤,硫酸 钾10-15公斤。 四是深耕细耙,提高整地质量。适当加深耕层,破除犁底层。 地面平整,明暗坷垃少,土壤上松下实,促进根系发育。 五是坚持足墒播种。播种墒情要达到田间持水量的75%~80%, 用精播或半精播机播种,要下种均匀,深浅一致,播种深度3~5厘米,等行距或宽窄行播种。 六是适期播种。精播栽培要求冬性品种日平均气温16~18℃, 从播种到小麦越冬开始基本停止分蘖时,有0℃以上积温600~650℃为宜。天津地区可以在9月28日至10月3日播种。 七是适宜播量。 半精量播种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汇总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 一、小麦的生长发育特性: 根据小麦生长过程中对温度和光照的要求,分为三种类型,即冬性、半冬性、春性小麦。我市种植的扬麦系统均为春性小麦,主茎叶片11-12张。 小麦的一生经历着发芽、出苗、分蘖、越冬、返青、拨节、孕穗、抽穗、开花、灌浆和成熟等生育过程。小麦的根、茎、叶、蘖、穗和籽粒等器官就在各生育过程中有序地分化形成和发育,完成一个完整的生育世代。 小麦从种子萌发至新种子成熟,根据其生长发育规律和穗数、粒数、粒重等产量构成因素形成与发展过程,可以分为三个相互联系的生长阶段。 1、营养生长阶段(小麦从播种出苗至分蘖越冬):时间从10月下旬到2月上旬。这一时期主要生长根、茎、叶、蘖等营养器官,称为营养生长阶段。春性品种适期播种,约经7天左右出苗,幼苗进入3叶期麦苗开始分蘖和发生次生根。在冬前,主茎出生5-6片叶,发生2-3个分蘖,4-6条次生根,当日平均气温稳定下降到3℃以下,麦苗地上部生长缓慢或停止,进入越冬期。 营养生长阶段是小麦生产中争早苗、全苗、壮苗,促进冬前分蘖和发根,奠定穗数的重要时期,也是为壮秆大穗打基础的时期。 2、营养生殖生长阶段(从返青拨节至孕穗阶段):时间从2月上旬到4月中旬。这一时期是小麦根、茎、叶生长最旺盛的时期,穗的分化和发育也主要在这一时期完成。春性品种小麦通常在4叶期、半冬性品种在5叶期开始幼穗分化。当日平均降至3℃以下进入越冬期。到翌年早春,日平均气温稳定回升到3 ℃以上,麦苗明显恢

复生长,进入返青期;随着温度上升,麦苗同化作用加强,根、茎、叶、蘖的生长量不断增加,幼穗继续分化发育,至拨节期植株基部节间开始伸长,生长中心明显转向麦穗和茎杆;分蘖达高峰值(拨节前15天)并开始向两极分化后,冬前早生低节位分蘖迅速生长向成穗方向发展,春后发生的高节位分蘖渐次死亡,幼穗由拨节前的小穗分化为主转向拨节后的小花分化为主。至孕穗期小花向有效和无效两极分化,可孕小花数可决定。 因此,营养生殖生长阶段是培养合理群体,巩固穗数,形成壮秆,争取穗大粒多的关键时期,也是为粒重奠定基础的时期。 3、生殖生长阶段(从抽穗至灌浆成熟):时间从4月中旬到6月上旬。小麦抽穗后,麦株开花受精形成的籽粒和灌浆成熟,根、茎、叶等营养器官生长趋于停止,此为生殖生长阶段。此阶段是决定结实粒数、籽粒重量和品质的重要时期,是籽粒产量的最终决定期。养根保叶、延长后期绿色叶片的功能期,提高光合生产效率,是增加粒数和粒重的关键时期。 二、小麦的产量形成 (一)小麦产量构成因素 小麦的经济产量是由每亩穗数、每穗粒数和粒重三个因素构成,叫做产量构成三因素。 产量计算公式为:亩产量(公斤)= 每亩穗数×每穗平均粒数×千粒重(克) 1000×1000 小麦产量构成三因素的组合数值受品种特性、生态环境、肥水条件和栽培技术等因素影响。当产量构成三因素协调发展时,才能获得高产。

北方冬小麦高产栽培技术

北方冬小麦高产栽培技术 摘要介绍北方冬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包括播前准备、播种、田间管理、肥水运筹、病虫害防治、适时收获等内容,以期为北方冬小麦高产高效栽培提供参考。 关键词冬小麦;播种;田间管理;适时收获;北方地区 冬小麦是我国北方地区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在小麦生长后期,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对小麦的光合作用和营养积累十分有利。此外,空气湿度低还能有效地减轻病虫害发生的几率。为进一步提高北方冬小麦的增产潜力,现将其高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播前准备 整地时要求精耕细耙,土地平整,深耕应在25 cm以上,耕前粗平,耕后复平,避免出现墒沟伏脊等,做到浇水时畦内“寸水棵棵到”;土壤墒情均匀,肥力均匀;土壤松紧适度,没有明暗坷垃,细耙,做到上松下实,无漏耕漏耙、无架空暗垄等。选用早熟、矮秆、抽穗开花期耐低温的品种,以山农16、青麦6号、烟农21、烟农0428、鲁麦21号等为主。播前1周左右,摊晒麦种2~3 d,以提高其发芽率和发芽势[1]。为选出籽粒大而饱满的种子,可采用筛选、水选、风选等方面,淘汰弱小种子,清除杂质和秕粒。拌种可用75%甲拌灵乳液或种衣剂0.5 kg对水15~20 kg,拌麦种250 kg;也可用种子量0.2%~0.3%的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拌种,或采用40%拌种双可湿性粉按种子量的0.2%拌种。拌后堆闷12~24 h [2]。 2播种 北方最佳播期为10月1—15日。鲁西北及鲁北地区适播期为10月1—10日;鲁西南和鲁南地区以10月5—15日为宜;鲁中地区多为丘陵地,可根据不同气候条件确定适宜的播期。应根据品种特性确定合理的播种量。大穗型品种分蘖成穗率低,可留基本苗225万~270万株/hm2;中穗型品种分蘖成穗率高,可留基本苗180万~240万株/hm2。播种时采用小麦半精播机或精播机,播种机行进速度以5 km/h为宜,以保证不漏播、不重播、深浅一致、下种均匀、行距一致[3]。播种深度3~5 cm,行距21~23 cm。用带镇压装置的小麦播种机械,在小麦播种时随种随压。没有浇水造墒的秸秆还田地块,播种后再用镇压器镇压1~2遍,保证小麦出苗后根系正常生长,以提高抗旱能力。 3田间管理 冬小麦出苗后,及时进行查苗补苗。若发现缺苗,可采用浇底水或浸种催芽的方法将苗补齐[4-5]。冬小麦三至四叶期进行第2次疏密补稀,以疏开疙瘩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