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成加脂剂生产过程控制

合成加脂剂生产过程控制
合成加脂剂生产过程控制

目录

摘要 (1)

1、合成加脂剂简述 (2)

1.1、概述 (2)

1.2、几种合成加脂剂产品介绍 (3)

1.3、合成加脂剂的生产原料 (3)

2、硫酸和乙二醇的混合 (4)

2.1、流程图和框图的解析 (4)

2.2、双闭环比值控制系统的特点与分析 (6)

2.3、控制规律及控制器的确定 (7)

3、合成酯的合成 (7)

3.1、工艺流程图及框图的解析 (7)

3.2、控制过程的解析 (9)

3.3、控制规律及控制器的确定 (9)

4、加酯剂的合成 (9)

4.1、过程流程图和框图的解析 (9)

4.2、控制方案的确定 (10)

4.3、控制算法及控制器的确定 (11)

5、仪表选型 (12)

6、结语 (15)

参考文献 (16)

摘要

合成脂是皮革工艺中普遍采用的加脂剂,可以提高毛皮的质地,可代替天然油脂用于皮革加油。

将合成脂肪酸预热加入酯化反应器中,同时加入乙二醇和硫酸,将温度升至110℃,此时有水流出,分析其酸值在25mg/1g 酯以下,停止加热放入合成脂贮槽。将合成脂放入皂化反应器中加入碱液加热至70℃搅拌0.5h既可。

随着社会不断进步,经济飞速发展,无论是工业还是其它产业对生产的自动化程度和精度的要求越来越高。

本设计详细分析了合成脂的生产过程控制,通过比值控制和串级比值控制系统实现自动控制,主控制器能改变比值控制器的输入值,副回路相当于一个定值控制系统,能在主控制器的控制下稳定主动量与从动量的比值。

关键词:合成脂、自动化、比值控制、串级控制

1、合成加脂剂简述

合成加脂剂(synthetic fatliquor)是以石油或有关化学品为原料合成的一类皮革加脂剂,可代替天然油脂用于皮革加油。合成加脂剂的发展方向是高分子加脂剂,台丙烯酸与长链丙烯酸酯生成的共聚物以及马来酸酐与不饱和化合物的共聚物都是性能优良的加脂剂,且能降低废水的COD值。

1.1、概述

合成加脂剂按照可溶性可分为不溶于水的加脂剂和可溶于水的乳液加脂剂。

不溶于水的加脂剂有:(1)氯化石蜡(chlorinated parafin),又称合成牛蹄油,是平均十五个碳原子的直链烷烃与氯气在紫外光照射下起反应而制成,淡黄色油状液体,密度1.04~1.08g/cm3,不溶于水。与皮纤维结合好,可代替牛蹄油用于加脂;(2)烷基磺酰氯(alkyl sulfonyl chloride),以平均十五个碳原子的直链烷烃或平均二十二个碳原子的直链烷烃与氯气和二氧化硫在紫外光照射下进行氯磺酰化而生成。浅棕色澄清的油状液,相对密度(20℃)1.06~1.08。不溶于水,磺酰氯基可以和皮纤维上的氨基生成共价键结合,是一种结合型加脂剂,也是一种油鞣革的合成鞣剂。

合成乳液加脂剂制法有四种。(1)氯磺化法。(2)磺化法。(3)亚硫酸化法。(4)磷酸化法。现在以高碳脂肪酸和高碳脂肪醇酯化的合成酯如合成鲸脑油;脂肪醇乙氧基化再磺化的产物如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磺基琥珀酸酯二钠盐、十八烷基聚-8-乙二醇醚硫酸酯铵等产品不断涌现。高分子加脂剂是新的发展方向,如丙烯酸与

长链丙烯酸酯以自由基聚合反应生成的共聚物;马来酸酐与不饱和化合物(CH2=CH-R)的共聚物。这两种共聚物加脂时,加脂剂吸尽较完全,废水的COD值小。加脂后的革均具有密度小、可洗涤、疏水、吸水性小、透湿性小等特点。

1.2、几种合成加脂剂产品介绍

⑴A-1型合成加脂剂主要由烷基磺酰胺乙酸钠70~75%和氯化石蜡25~30%组成,是我国第一代合成加脂剂,也被称作1号合成加脂剂。

制备方法:液蜡—氯磺化—氨化—与一氯醋酸缩合—中和—与氯化石蜡混配—成品

⑵SE系列合成加脂剂合成加脂剂SE是由多种合成加脂材料与助剂拼混而成的,亦属于复合型加脂剂。

主要组分有:较低碳链的石油烷烃,能渗入皮革内层;中等碳链长度的氯化石蜡,含氯量20%左右,与皮纤维结合力强,使加脂革柔软丰满不油腻;油酸与二元醇的合成酯,有较长的碳链,可渗入革内或滞留表面,可赋予皮革滑爽的手感及绒面丝光效应;烷基磺酸铵,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使油脂均匀地分散于水中形成阴离子型乳液,促使油脂渗透;斯盘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抗氧剂等。

1.3、合成加脂剂的生产原料

⑴饱和烷烃

适合作为合成加脂剂用的是机油、凡士林、石蜡这三个类型的分馏产物,其中的机油的用量最多。

⑵氯代烷烃

皮革加脂用氯代烃类的原料是各种馏分的石蜡烃类,固体石蜡的碳数要求在C 20~30,液体石蜡为C 10~20。通过氯化获得含氯量在10~40%范围内的氯化石蜡。

⑶烷基磺酰氯

烷基磺酰氯(RSO 2Cl)是一种带有活性基-SO 2Cl 、与皮革纤维结合力较强的加脂剂,被称为具有鞣性的加脂剂。

⑷合成脂肪酸及其酯

合成脂肪酸就是用石蜡氧化制取合成脂肪酸,它是一种饱和酸,碳链长度为C 12~C 20,可与乙二醇、聚乙二醇、甘油及醇胺类物质反应,获得具有良好加脂效果的乙二醇酯、聚乙二醇酯、甘油脂和烷醇酰胺,反应示意如下。

RCOOH

HOCH 2CH 2OH +RCOOCH 2CH 2OCOR +H 2O 2222H 2O +RCOO(CH 2CH 2O)nCOR +HO(CH 2CH 2O)nH RCOOH

HOCH 2

HOCH

HOCH 2

+RCOOH HOCH 2HOCH RCOOCH 2HOCH 2RCOOCH RCOOCH 2RCOOH

+H 2NCH 2CH 2OH RCONHCH 2CH 2OH RCOOH +HN(CH 2CH 2OH)2RCON(CH 2CH 2OH)2++H 2O H 2O 合成脂肪酸加脂剂可以用于各种皮革的加脂,如铬鞣革、植鞣革及毛皮。加脂后的皮革柔软,板面丰满有弹性,无油腻感,革的粒面和绒面均有较好的光泽,并能提高皮革的防水性能,降低革的吸水性。长链合成脂肪酸是一种非水溶性软蜡状物。

2、硫酸和乙二醇的混合

2.1、流程图和框图的解析

在这个生产过程中,生产工艺要求硫酸与乙二醇两种物料流

量成2:1比例关系,一旦比例失调,就会影响生产的正常进行,影响产品质量,浪费原料,消耗动力,造成环境污染,甚至产生生产事故。严格控制其比例,使其不进入爆炸范围,对于安全生产来说十分重要。这种用来实现两个或两个以上参数之间保持一定比值关系的过程控制系统,均称为比值控制系统。所以此控制系统选择双闭环比值控制为控制系统。其带检测点的工艺流程图如图1。 001001

002

002FT

FC √

001FY

FC FT

图1 硫酸和乙二醇混合工艺图

其方框图如图2

W C1(s)W V1(s)

W 01(s)W V2(s)

W C2(s)W m1(s)K

W 02(s)W m2(s)Q1

Q2+-+

-干扰干扰给定值

图2 硫酸和乙二醇混合方框图

从图中可以看出,双闭环比值系统和简单系统有一个显著的区别,即其在结构上由一个定值控制的主动量回路(Q1)和一个随主动量变化的从动量随动控制回路(Q2)组成,并通过比值器发生联系。凡是两个或多个参数自动维持一定比值关系的过程控制系统,均需采用比值控制系统。被控对象为电动阀支路的流量和变频器-磁力泵支路的流量,每个支路上分别装有流量传感器对支路的流量进行测量,电动阀支路的流量是系统的主动量Q1,变频器—磁力泵支路的流量是系统的从动量Q2。要求从动量Q2能跟随主动量Q1的变化而变化,无论主回路或从动回路都有各自的调节对象,测量变送元件和调节器。应该指出,系统中尽管有两个调节器,它们的作用各不相同。调节器1和调节器2具有自己独立的设定值,分别控制主动量回路和从动量回路。

2.2、双闭环比值控制系统的特点与分析

双闭环比值控制系统能实现主动量的抗扰动、定植控制,使主、从动量均比较稳定,从而使总物料也比较平稳,这样,系统

总负荷也将是稳定。

双闭环比值控制系统另一优点是升降负荷比较方便,只需缓慢改变主动量控制器的给定值,这样从动量自动跟踪升降,并保持原来比值不变。

双闭环比值控制系统中的两个控制回路是通过比值器发生联系的,若除去比值器,则为两个独立的单回路系统。事实上,若采用两个独立的单回路系统同样能实现它们之间的比值关系,但只能保证静态比值关系。当需要实现动态比值关系时,比值器不能省。

2.3、控制规律及控制器的确定

在双闭环比值控制系统中,要求主、从动回路稳定各自的物料平衡,所以都选用PI控制规律。

对于主动量回路,调节阀选用气开式,一旦调节阀损坏,调节阀处于全关状态,阻止硫酸的进入,从而保证了生产的安全,当调节阀增大时,硫酸的流量增大,所以过程的特性为正,因此控制器为反作用式。对于从动量回路,由相同的方法可得控制器也为反作用式。

3、合成酯的合成

3.1、工艺流程图及框图的解析

在合成加脂剂的制造过程中,该过程是第一次发生反应的过程,它的产物是下面过程发生的基础,所以该过程特别重要,它直接影响了实验的成败。其工艺流程图如图3。

002

002水蒸气酯化反应

002TA 002

002002合成脂肪

VC

VT FA

TC TT

T0

图3 合成酯工艺流程图

其系统框图如图4

调节器调节阀被控过程

变送器

蒸汽干扰

图4 合成酯方框图

3.2、控制过程的解析

在该过程中,对于合成脂肪酸的控制,为了稳定合成脂肪酸在反应物中的占比为95%,而影响该比例的主要参数为合成脂肪酸的流量,所以合成脂肪酸的流量是主要的干扰。

对于该过程的温度控制,要求温度维持在110°-130°,温度波动范围较大,扰动量主要为反应产生的热量以及蒸汽的流量。由于当流量突变时,温度传感器还没来得及反应而导致生产损失,因此采用一个流量报警器来监控蒸汽的流量。当有了流量报警器监控时,单回路闭环控制系统能够满足以上两个过程的基本要求,且单回路闭环控制系统结构简单,它只用一个调节器,调节器也只有一个输入信号,从系统方框图看,只有一个闭环,投资较少,易于调整和投入使用,所以使用单回路闭环控制系统。

3.3、控制规律及控制器的确定

对于合成脂肪酸的浓度的控制,调节阀选用气开式,一旦调节阀损坏,调节阀处于全关状态,阻止硫酸的进入,从而保证了生产的安全,当调节阀增大时,硫酸的流量增大,所以过程的特性为正,因此控制器为反作用式,控制规律采用PI。

对于温度系统的控制规律及其控制器,其判断方法与浓度的一样,控制器采用反作用式,控制规律为PI。

4、加酯剂的合成

4.1、过程流程图和框图的解析

在该过程中,合成酯和碱液在皂化反应器中混合,并使温度维持在70°-80°,式合成酯和碱液发生充分的反应,生成了我们所要的产物--合成加脂剂。其系统工艺流程图如图5。

003

003

TC TT 003水蒸气

碱液003002

FA

FT

FC T0皂

反应

器002TA

图5 皂化反应工艺流程图

其系统框图如图6

主控制器副控制器调节阀流量器内温度

副测量变送器

主测量变送器

干扰1干扰2

蒸汽

图6 皂化反应方框图

4.2、控制方案的确定

在过程控制中单回路控制系统是过程控制中结构最简单的一

种形式,它只用一个调节器,调节器也只有一个输入信号,从系统方框图看,只有一个闭环。在大多数情况下,这种简单系统已经能够满足工艺生产的要求。但有些调节对象的动态特性虽然并不复杂,但控制的任务却比较特殊,则单回路控制系统就无能为力了。另外,随着生产过程向着大型、连续和强化方向发展,对操作条件要求更加严格,参数间相互关系更加复杂,对控制系统的精度和功能提出许多新的要求,对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也有明确的限制。为此,需要在单回路的基础上,采取其它措施,组成复杂控制系统,而串级控制系统就是其中一种改善和提高控制品质的极为有效的控制系统。

温度和流量是工业生产过程中最常用的两个参数,对温度和流量进行控制的装置在工业生产中应用的十分普遍。温度的时间常数T一般很大,因此有很大的容积迟延,如果用单回路控制系统来控制,可能无法达到较好的控制质量。而串级控制系统可以用一般常规仪表来实现,成本增加也不大,却可以起到十分明显的提高控制质量的效果,因此往往采用串级控制系统对温度进行控制。

在该过程中,为了防止当流量突变时,温度传感器还没来得及反应而导致生产损失,因此采用一个流量报警器来监控蒸汽的流量。同时由于温度的要求较严,温度的波动范围小,且主要的干扰--流量的惯性较大,时间常数较长,所以在使用了流量报警器的同时,还需要使用串级控制。其中反应产生的热量及压力变化引起的热量的变化为副回路的主要扰动,蒸汽流量和热量的变化所引起的温度的变化为主回路的主要扰动。

4.3、控制算法及控制器的确定

串级控制中,主调节器起定值控制的作用,一般要求无余差,因此选用PI或PID控制规律,而副调节器主要起随动控制的作用,主要是为了保证主参数的控制质量,可以在一定的范围内变化,允许有余差,因此只要选用P控制规律就可以了,一般不引入积分和微分控制,积分控制会延长控制过程,减弱副回路的快速作用,微分控制会使调节阀动作过大,对控制不利。

从生产工艺安全出发,调节阀选用气开式,一旦调节阀损坏,调节阀处于全关状态,以切断蒸汽进入反应器,确保其设备安全。对于副回路控制,当调节阀开度增大时,蒸汽流量增大,温度升高,故副过程的系数为正,要整个副回路为负反馈,则要求控制器为反作用式;管内温度升高,反应器内温度也升高,为保证整个回路为负反馈,则主调节器应为反作用式。

5、仪表选型

合成加脂剂的合成过程是一个化学过程,任何化学过程都要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主反应与副反应的速度都受到这些因素的制约,因此,我们必须从生产工艺过程出发,在防止其他因素的影响下,力求生产效率高,保证生产过程的稳定安全,为了对监控系统进行科学地设计我们必须第一合成加脂剂的基本原理有充分的了解,这也是过程控制人员设计调试时所必须掌握的。

在控制系统中,一次仪表及其测量点的位置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她直接关系到系统能否可靠运行,因此,我们在选择仪表时,应主要着眼于尽可能地减小测量滞后,同时也要装配维修方便。

在本系统中,主要需要检测点之一就是温度的检测。因为他们的测量范围都在200℃,所以我采用分度号为Pt100的铂电阻作

为传感器,铂电阻的阻值R与温度基本成线性关系,且线性度好,

特别是在温度不太高的范围内,可以认为是线性的,并且铂的稳

定性很高,特性的重复性强。在此设计中温度测量采用JY5015,

热响应时间小于0.06S,测量范围为-200--500℃.

根据合成加脂剂的生产要求,我们设有超限声光报警系统,

当监控参数超出报警上下限设定值是,电笛响起,报警指示灯亮,

并且报警器的灵敏度要求要高。

本设计所用的仪表仪器如下表1。

表1 仪表一览表

元器件名称型号参数数量

温度测量器JY5015热电偶,温度范围0~800℃,防护等级:

IP65,防爆等级:dIIBT4,精度:0.1%,

能多点测量

4

温度控制器AI-508

防护等级:表壳IP53,量程范围:-100~

230℃,0.3级精度

4

流量测量器2HQ3512防护等级IP67,行程精度:<1%,转矩精

度:<10%,输出转速:5/14,全程时间:

30S

3

流量控制器7ME6910

环境温度0~500℃,外壳防护等级:

IP65,耐压:2MPa

3

浓度测量器MAT311精度:±0.0007g/cm3,量程:0.5g/cm3~

7g/cm3,最大静压:15kgf/cm3,环境温

度:-20~120℃

1

浓度控制器E53

环境温度:0~178℃,外壳防护等级:

NEMA4X,防爆型,浓度量程:0.0~

1

200%

比值控制器

BURKERT

8601比列电磁阀,PWM频率无限可调,可

选RS232、RS485接口

1

报警器TAD-167温度超过设置上下限时报警,监测温度

-50~+150℃,报警音量:<120分贝,

测量精度:±0.1℃

4

6、结语

课程设计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锻炼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是对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具体训练和考察过程。

三周的课程设计结束了,在这次的课程设计中不仅检验了我所学习的知识,也培养了我如何去把握一件事情,如何去做一件事情,又如何完成一件事情。在设计过程中,与同学分工设计,和同学们相互探讨,相互学习,相互监督。学会了合作,学会了运筹帷幄,学会了宽容,学会了理解,也学会了做人与处世,与队友的合作更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只有彼此都付出,彼此都努力维护才能将作品做的更加完美。而团队合作也是当今社会最提倡的。

课程设计是我们专业课程知识综合应用的实践训练,着是我们迈向社会,从事职业工作前一个必不少的过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通过这次课程设计,我深深体会到这句千古名言的真正含义.我今天认真的进行课程设计,学会脚踏实地迈开这一步,就是为明天能稳健地在社会大潮中奔跑打下坚实的基础。而且,这对于我们的将来也有很大的帮助。以后,不管有多苦,我想我们都能变苦为乐,找寻有趣的事情,发现其中珍贵的事情。就像中国提倡的艰苦奋斗一样,我们都可以在实验结束之后变的更加成熟,会面对需要面对的事情。

参考文献:

[1]刘德峥. 精细化工生产工艺学[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01

[2]王骥程,祝和云.化工过程控制工程[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09

[3]刘玉兰,汪学德. 油脂制取工艺学[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08

[4]涂植英. 过程控制系统[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04

[5]陈夕松,汪木兰.过程控制系统[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07

[6]吴勤勤.控制仪表及装置[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01

[7]张永德.过程控制装置[M],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08

湿法pu合成革生产工艺

湿法pu合成革生产工艺

湿法聚氨酯合成革生产工艺 湿法聚氨酯合成革的生产方法是将聚氨酯湿法树脂中加入DMF 溶剂及其它填料、助剂制成混合液,经过真空机脱泡后,浸渍或涂覆于基布上,然后放入与溶剂(DMF)具有亲和性,而与聚氨酯树脂不亲和的水中,溶剂(DMF)被水置换,聚氨酯树脂逐渐凝固,从而形成多孔性皮膜,即微孔聚氨酯粒面层,习惯上称为贝斯(英文BASS 的译音),其含意是基材(半成品革)的意思,贝斯经过干法贴面或表面经整饰后,如表面印刷、压花、磨皮等工艺后,才能成为聚氨酯合成革成品。湿法聚氨酯合成革具有良好的透气、透湿性,滑爽丰满的手感,优良的机械强度,特别是从结构上近似天然皮革,湿法合成革贝斯的生产工艺可分为单涂覆法、浸渍法和含浸涂覆法三种,所用基布有纺织布和无纺布两类。 (一)、单涂覆法聚氨酯贝斯 1、生产工艺流程 基布开卷经储布架进入浸槽浸湿,再通过挤压辊将水挤出大部分,通过烫平轮除去部分 水分,同时将基布烫平,然后在涂布机上涂覆配合浆料,再进入凝固槽成皮膜,再充分水洗、烘干定型、冷却成大卷贝斯。 2、主要原料 A、聚氨酯树脂:通常为普通湿法树脂,磨皮专用,含浸专用及耐寒树脂等,树脂的模量(100%)从2.0MPa至30.0MPa不等。根据贝斯软硬度,选用高低模量牌号树脂,单涂覆贝斯由于泡孔小、密

度大,往往加入大量木质粉及其他填料,故当产品用于寒冷地区时,要充分考虑产品的耐寒性能,采用耐寒性能好的树脂。 B、木质粉:在单涂覆贝斯中使用一定量的木质粉,既能降低产品成本,又能在凝固过程中起到骨架的作用,不同型号厂家的木质粉,其膨胀系数不同,这样便在同等其他材料相同的情况下,其粘度值均不相同,也直接影响到产品的质量及相应的成本,木质粉的细度要求一般要达到400目以上。 C、阴离子表面活性剂(C-70,C-90):又称为快速渗透剂,具有亲水性。主要起到加快DMF与水的交换速度,提高生产速度,同时使泡孔细密化。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可生成球形泡孔结构,增加回弹性、透气性、透湿性。一般加入量在0.5%—2.5%之间,如加多,涂层易反卷,平滑性下降。 D、非离子表面活性剂(S-80):具有疏水性,可推迟表面的凝固速度,因而可使内部的DMF与水更快地交换,可生成针状的泡孔结构,加入量为1%—3%,过大生产速度受影响。 E、溶剂(DMF):DMF用于溶解及稀释聚氨酯树脂。直接配合树脂,调整配合液的粘度,DMF用量大时,在凝固过程中,提高凝固速度及增大泡孔结构。 F、色浆:应选用单一溶剂DMF体系之产品,通常加入量为5%—8%。 G、基布:单涂覆贝斯所用基布主要以平织布、单面起毛布为基础,其纱支含棉量的多少直接影响到与水浸透的时间。

生产过程的食品安全控制

生产过程的食品安全控制 一、生产过程的食品安全控制 (1)产品污染风险控制 应通过危害分析方法明确生产过程中的食品安全关键环节,并设立食品安全关键环节的控制措施。在关键环节所在区域,应配备相关的文件以落实控制措施,如配料(投料)表、岗位操作规程等。鼓励采用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体系对生产过程进行食品安全控制。 (2)生物污染的控制 ①清洁和消毒:应根据原料、产品和工艺的特点,针对生产设备和环境制定有效的清洁消毒制度,降低微生物污染的风险。 清洁消毒制度应包括以下内容:清洁消毒的区域、设备或器具名称;清洁消毒工作的职责;使用的洗涤、消毒剂;清洁消毒方法和频率;清洁消毒效果的验证及不符合消毒规定的处理;清洁消毒工作及监控记录。应确保实施清洁消毒制度,如实记录;及时验证消毒效果,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②食品加工过程的微生物监控:根据产品特点确定关键控制环节进行微生物监控;必要时应建立食品加工过程的微生物监控程序,包括生产环境的微生物监控和过程产品的微生物监控。食品加工过程的微生物监控程序应包括:微生物监控指标、取样点、监控频率、取样和检测方法、评判原则和整改措施等,结合生产工艺及产品特点制定。 微生物监控应包括致病菌监控和指示菌监控,食品加工过程的微生物

监控结果应能反映食品加工过程中对微生物污染的控制水平。 (3)化学污染的控制 应建立防止化学污染的管理制度,分析可能的污染源和污染途径,制定适当的控制计划和控制程序。应当建立食品添加剂和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的使用制度,按照GB2760的要求使用食品添加剂。不得在食品加工中添加食品添加剂以外的非食用化学物质和其他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 生产设备上可能直接或间接接触食品的活动部件若需润滑,应当使用食用油脂或能保证食品安全要求的其他油脂。建立清洁剂、消毒剂等化学品的使用制度。除清洁消毒必需和工艺需要,不应在生产场所使用和存放可能污染食品的化学制剂。食品添加剂、清洁剂、消毒剂等均应采用适宜的容器妥善保存,且应明显标示、分类储存;领用时应准确计量、作好使用记录。 应当关注食品在加工过程中可能产生有害物质的情况,鼓励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其风险。 (4)物理污染的控制应建立防止异物污染的管理制度,分析可能的污染源和污染途径,并制定相应的控制计划和控制程序。 应通过采取设备维护、卫生管理、现场管理、外来人员管理及加工过程监督等措施,最大程度地降低食品受到玻璃、金属、塑胶等异物污染的风险。应采取设置筛网、捕集器、磁铁、金属检查器等有效措施降低金属或其他异物污染食品的风险。当进行现场维修、维护及施工

生产过程控制程序91354

1.目的 通过对生产过程的控制,确保生产过程处于受控状态,以满足客户要求。 2.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公司所有产品的生产过程控制。 3.定义 无 4. 职责 4.1供销部 4.1.1负责根据合同要求,及发货需要,制定销售计划。 4.1.2 负责生产过程中所需原辅材料、包装材料的采购。 4.2生产部 4.1.1 生产部经理负责确保本程序的有效实施和生产过程中的综合调度。 4.1.2负责按生产任务书组织实施生产,完成生产任务。 4.1.3负责对生产过程中的卫生、质量、关键控制点及控制参数进行管理控制。 4.1.4车间班主任、班组长及相关人员共同对本程序在本班组各工序的正确有效运行负责。 4.1.5负责组织生产设施维修管理。 4.1.6负责对符合产品生产所需的工作环境进行控制。 4.3质检部 4.3.1负责对生产的产品实施验证、生产过程中关键点、操作方法及操作规程、产品质量、安全作业等进行监督检查检验。确保生产过程和产品质量符合相应工艺及相关规定和标准要求。 4.3.2 质检部负责生产过程中的质量监控,及质量与安全问题的反馈、纠正和追踪,并负责产品品质的确认。 4.3.3 产品质量技术员负责生产工艺文件的编制与生产工艺的改良。 5. 程序 5.1 生产策划和准备 5.1.1 食品加工工艺策划和准备 5.1.1.1 按照新产品开发的设计输出文件编制每类食品的加工工艺文件,包括: 1)食品工艺流程及描述,由质检部负责编制; 2)产品包装明细表,由质检部负责编制; 3)原料辅料和食品直接接触材料特性由质检部负责组织编制; 4)作业指导书(包括设备、过程、卫生等),由生产部、质检部、技术员负责编制; 5)根据公司生产产品类别制订的《HACCP计划书》 6)其它合适文件,由相关部门负责编制。工艺文件编制完成经审批后交办公室统一控制发放。 5.1.1.2 每天生产前,技术员落实工艺技术准备工作,确认生产过程中相应的工艺文件是否完全具备并且满足要求。 5.1.1.3 每天生产前,生产设备管理员确认生产所需要的设备设施是否完全具备并且满足要求。 5.1.2 质量控制准备 5.1.2.1 当值质检员负责确认食品质量检验规范齐备和检测仪器设备运行正常。 5.1.3 物料准备:生产部应根据供销部门签订的合同发货要求及生产物资库存情况,制定出产品“生产计划表”的生产经理批准,并下发到各生产车间实施,由生产车间主任按照已批准的“生产计划表”,开出“领料出单”到仓库领料,并发放至生产部收料区。当所需物资不

合成磷酸酯的应用进展

合成磷酸酯的应用进展 关键词: 合成磷酸酯的应用进展1引言 合成磷酸酯的分子结构可根据不同用途和要求进行分子设计,使合成磷酸酯呈现出结构、性能多样化的特点,能有效弥补天然磷脂在某些性能方面的不足,两者结合使用可达到完美的应用效果。通常合成磷酸酯与天然磷脂一样,具有优良的润湿性、洗净性、增溶性、乳化分散性、抗静电性,耐酸碱性好,耐温范围广,优于一般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耐电解质、耐硬水性和耐电离性,易生物降解性,较低的刺激性,广泛应用于纺织、印染、塑料、造纸、皮革和日用化学品等工业领域。它们因结构的差异,性质不同,应用范围各有侧重,常被用于制备洗涤剂、乳化剂、渗透剂、抗静电剂、阻燃剂、消泡剂、加脂剂、增塑剂、冶金萃取剂等助剂。作为皮革化工助剂,我们主要利用它优良的乳化分散性、润湿性、耐电解质、耐硬水以及良好的配伍性、抗静电性、阻燃性、易生物降解性等。 2合成磷酸酯的应用 2﹒1合成磷酸酯作为皮革加脂剂组分 由于具有与天然磷脂一样的两亲结构,合成磷酸酯具有广泛抗酸、碱、盐的能力,作为皮革加脂剂与铬鞣剂或铬复鞣剂同浴使用,可促进皮革对铬盐的吸收,它所含的磷酸根能与革中的铬发生络合,具永久加脂效果,适用于各种耐洗革以及对雾化值要求较高的皮革的生产。加脂后成革丰满性、弹性、丝光感强,并具一定的疏水性能,用天然磷脂与之复配可弥补其柔软度、滋润感、蜡感不足的缺陷。

通常采用长链脂肪醇或脂肪醇醚、含羟基的天然油脂如蓖麻油、菜籽油、葵花籽油、棉籽油、鱼油和羊毛脂等合成磷酸酯加脂剂。在磷酸化反应之前,对长链脂肪醇或脂肪醇醚、含羟基的天然油脂进行适当的改性处理,如酯交换反应、酰胺化反应、磺化反应、季铵化反应、硫酸化反应、卤化反应及醚化反应等,合理地引入更多的活性基团或暴露更多的活性基团,再进行磷酸化反应,有效地优化组合,使合成的磷酸酯具有最优化的加脂性能。 有的直接用合成磷酸酯作为加脂剂产品,如磷酸酯加脂剂PES主要是用磷酸作为磷酸化试剂,对改性蓖麻油进行磷酸化所制得的产品。该产品乳化性好,冷水中容易分散,吸收好,加脂后皮革丰满弹性好,粒面紧密细致。但应用发现宜与一些柔软性能和滋润性能优异的加脂剂配合使用。兰云军等以蓖麻油以及蓖麻油与菜子油的混合油经低碳醇酯交换的产物为主要原料,通过控制合成工艺条件制备出以磷酸化单酯(MAP)为主要组分的PVO系列磷酸化植物油加脂剂。测试证明其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合成磷酸酯作为皮革加脂剂,虽然在乳化性、渗透性、填充性、防水性、抗菌性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但它在柔软性、滋润性方面比较差。单独作为皮革加脂剂,加脂效果不尽如人意。人们通常将其与天然磷脂及改性天然磷脂、硫酸化、磺化或深度亚硫酸化动植物油脂、矿物油、柔软剂、特殊表面活性剂等组分复配,制得不同加脂功能的产品。张廷有等用磷酸代替部分五氧化二磷合成具有较高酯化率,并且MAP含量高的烷基磷酸酯,与改性天然油脂和合成油脂复合,得到一种性能优良的皮革防水加脂剂。不仅具有优良的防水性,而且丰满、柔软、弹性好,丝光感强,与皮革结合牢固。它是通过降低革纤维临界表面张力和吸水后发生膨胀堵塞作用来防水的。优点是加脂后不需要用重金属盐固定,且和革胶原纤维的化学结合力强。

食品加工机械流程图

市泓源食品机械厂 一、台式烤肠流水线 1.原材料为冻肉: 冻肉切块机/冻肉切片机→冻肉绞肉机→斩拌机→拌馅机→灌肠机→扎线机→烟熏炉→真空包装机 2.原材料为鲜肉: 鲜肉绞肉机→斩拌机→拌馅机→灌肠机→扎线机→烟熏炉→真空包装机 二、设备用途 冻肉切块机/冻肉切片机:把标准的冻肉盘切成便于冻肉绞肉机工作的肉块。 冻肉绞肉机:把冻肉块绞成肉馅状。 斩拌机:把肉馅状的料斩成肉糊糊状。(很细腻,口感会更好) 拌馅机:把物料充分搅拌均匀。 灌肠机:给物料穿上肠衣。 扎线机:把长长的肠扎成固定的一节一节的。 烟熏炉:熏、蒸,把肠给加工熟。 真空包装机:真空包装,便于储存。

台式烤肠生产流水线 冻肉切块机——冻肉绞肉机——斩拌机——拌馅机——液压灌肠机——扎线机——烟熏炉——冷却、真空包装 冻肉切块机

产品说明 本机可直接切割-18℃至-12℃未经解冻的各类冻肉,减少了缓化的时间,避免了整块肉在缓化过程中营养成分的流失,是肉制品加工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设备。它吸取了国外同类产品的先进技术,结合我国实际加工工艺研制生产。并具有性能可靠,投入小,生产效率高。整机均采用不锈钢制造,刀片采用优质合金制造,刀刃锋利,切削效果好。 技术参数 1.刀架往复次数:41次/分钟 2.料道宽度:460/500mm 3.横刀行程:220mm

4.输出功率: 5.5KW 5.生产量:4-5吨/小时 6.电机转速:1450转/分钟 7.重量:600KG 8.外形尺寸:1500*720*1400 JR-130绞肉机 采用德国技术,具备最优越的性能,采用SUS304不锈钢材质。 送料口绞龙轴导程合理,入料口大、进料通畅,生产效率高。 具有送料绞龙及出料绞龙,每个绞龙单独工作,且都有两个速度,可以根据不同的原料采用不同的速度配比,从而达到最佳效果和产量。 出料绞龙螺距设计合理,使原料肉顺畅的通过,杜绝出油现象,并减少绞龙对头产生的挤压,使肉料颗粒度好,边缘清晰,升温低。 具有安全保护装置,操作更安全。 电器采用施耐德品牌,具有急停按钮。

关键过程控制程序

关键过程控制程序 编制: 审核: 批准: 版次:_B—1.0— 分发号:______________ 受控状态:_____________ 2018-01-02 发布2018-01-02 实施

目次

目次. (1) 关键过程控制程序. (3) 1 目的 (3) 2 适用范围 (3) 3 职责与权限 (3) 4 工作程序 (3) 4.1 本公司关键过程为生产产品的关键过程 (3) 4.2 关键过程的确定 (3) 4.3 关键过程的评审 (3) 4.4 产品生产关键过程的控制. (4) 4.5 标识 (4) 4.6 不合格品控制 (4) 4.7 记录控制 (4) 4.8 更改控制 (5) 4.9 防护控制 (5) 5 记录 (5)

关键过程控制程序 1 目的 按Q/XX QF01-2018《质量手册》7.5.6关键过程要求规定,识别关键过程,并对其实施有效控制,特编制本程序文件。实施和保持本程序,确保在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中关键过程得到有效的控制。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在所有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中对关键过程的识别与控制。 3 职责与权限 3.1 技术中心是关键控制过程的归口管理部门,对生产产品关键过程进行识别、控制,负责: a) 编制机械加工关键过程明细表; b) 编制关键工序作业指导书; c) 对关键工序工艺文件进行工艺评审; d) 对关键工序在加工时进行技术跟踪,对首件进行工艺、工装验证。 3.2 生产制造中心负责:在关键工序首件加工时,通知工艺人员进行工序验证,并参与验证工 作。 3.3 质量管理部负责对关键过程的监督管理,编制检验规程,对关键过程实施严格的监控和检 验。按评审后的工艺文件、相关标准、产品图纸组织生产,进行过程控制。 4 工作程序 4.1 本公司关键过程为生产产品的关键过程 4.2 关键过程的确定 对产品质量起决定作用的工序,一般包括形成关键、重要特性的工序和加工难度大、质量部稳定、易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工序;设计人员对产品进行特性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关键过程,并在相应的设计文件上做标识。 4.3 关键过程的评审 4.3.1 对关键过程设计参数和制造工艺必须严格审查,在设计评审、工艺评审中应作为重点内 容。关键过程的评审,不必单独安排,可结合其他质量评审实施: a) 设计文件上确定关键过程(特性)的评审,可结合设计评审进行;

皮革助剂生产技术举例

皮革助剂生产技术配方、皮革助剂制备工艺及方法 1、聚氨酯/无机纳米复合皮革鞣剂及其制备方法 2、皮革xx复鞣剂的制备方法 3、植物多酚-蛋白复合皮革填充剂及其制备方法 4、聚丙烯酸酯类皮革修补剂的制备方法 5、喷雾式皮革护理上光剂 6、制造皮革加脂剂的方法 7、皮革耐寒涂饰剂 8、一种用于皮革制品的清洁剂 9、皮革加脂剂的制备方法 10、脂肪酰氨基羧酸钠复合型皮革加脂剂的制备 11、一种皮革补伤消光剂及其制造方法 12、xx分散型皮革增强剂 13、皮革旅游鞋去污光亮剂及其制法 14、皮革处理剂和处理皮革的方法 15、皮革加脂剂 16、皮或皮革的处理方法、鞣革剂及生产方法 17、双组份聚氨酯皮革涂饰剂的生产方法 18、用于皮革、毛皮和纤维材料的处理剂组合物 19、白色皮革制品喷雾整新剂 20、皮革胶粘剂

21、皮革清洁光亮剂 22、一种皮革保养涂饰剂 23、新型皮革补伤消光剂及其制造方法 24、一种皮革防水剂 25、皮革高效均染固色增深剂 26、皮革特效增强结合剂及其制造方法 27、液体皮革制品养护剂及制备方法 28、磷酸酯类皮革加脂剂及其合成方法 29、皮革、家具通用增光剂 30、一种皮革保护剂 31、皮革除灰尘亮光补色保养剂 32、聚氨酯-聚丙烯酸酯复合皮革涂饰剂 33、用改进的复鞣剂处理皮革的方法 34、高性能水性聚氨酯皮革补残剂 35、水性合成皮革涂饰剂 36、稀土-植物鞣剂结合鞣制皮革的方法 37、一种多功能气雾皮革护理修饰剂及其生产方法 38、利用废旧塑料制配皮革着色剂的方法 39、蜡乳型皮革润饰保养光亮剂 40、粉末皮革加脂剂的制法 41、皮革涂料粘合剂和良好压花性及耐湿弯曲性的涂覆皮革

合成革干法工艺

合成革干法工艺: 离型纸:离型纸表面具有一定的花纹且有良好的脱膜性能,在其表面涂覆一层(或多层)聚氯乙烯或聚氨酯树脂,再和基布贴合后生产出人造革,最后离型纸和人造革分离,这样得到的人造革表面就具有离型纸表面的花纹,可用于革的表面后整理。 离型纸的分类 ①按用途分类:可分为聚氯乙烯人造革用纸和聚氨酯革用纸。 ②按有无花纹分类:可分为平面纸和压纹纸。压纹模仿的对象有小牛皮、山羊 皮、小山羊皮、鹿皮、猪皮、蛇皮、鳄鱼皮、布纹等。 ③按光泽度分类:可分为高光型、光亮型、半光亮型、半消光型、消光型、超 消光型。不同光亮度的离型纸都是为了模仿不同涂饰处理的天然皮革。 ④按涂层材质分类:可以分为硅系纸和非硅系纸。硅系纸是指其表面的离型层 为有机硅树脂的离型纸;非硅系纸则是指不采用有机硅作离型层的离型纸。目前非硅系和硅系离型纸各有优缺点,非硅系离型纸在花纹清晰度方面不及EB 法硅系离型纸,但它可以克服EB法离型纸脆性的缺点,且其生产工艺简单,设备投资小,价格较低。 离型纸按不同花纹、不同光泽、不同用途排列组合,形成品种很多的产品系列,人造革、合成革生产厂家应根据市场的需求和工艺的特点进行选择 离型纸的性能要求 (l) 强度 离型纸应具有一定的强度,该性能对于生产过程的操作顺利与否和纸的使用次数有很大影响。当生产线在连续运行时,离型纸承受一定的张力,同时反复经受烘箱中的高温和冷却辊筒的冷却,仍需保持平整的状态,不断纸,不变形。因此离型纸在多次使用中必须有足够的强度。如果纸的强度不够,使用过程中突然断裂,将使生产中断,造成损失。离型纸对撕裂强度要求较高,当离型纸在使用中在宽度方向上有裂口时,必须能够承受一定的撕裂负荷。同时其表面强度要求也较高,要求在加热使用的情况下,一般使用6次以上不产生卷曲,表面不掉粉、不被破坏[10]。 (2) 表面均匀性 表面均匀性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离型纸表面必须保持均匀的离型能力; ②离型纸表面的光泽要均匀一致; ③平面型的离型纸要保持一定的平滑度和厚度一致; ④压纹型的离型纸要保持一定的厚度和花纹均匀一致; ⑤经多次重复使用后,离型纸仍须保持均匀状态。 (3) 耐溶剂性 离型纸在生产过程中常用到许多溶剂,离型纸必须不能因溶剂而受影响,要既不溶解又不溶胀。常用的溶剂有二甲基甲酰胺、甲乙酮、甲苯、二甲苯、乙酸

生产过程关键控制点管理制度

江西宇骏生物工程有限公司GMP文件 题目:生产过程关键控制点管理制度 编写部门质量部编码GL-ZL-05800 编写人林丽丽审核人周隆才批准人楼秀余 编写日期20130611 审核日期20130715 批准日期20130822 颁发部门GMP办执行日期20130822 页码第 1 页/共2 页 分发部门办公室、公司各部门 1. 目的:制定生产过程重要质量控制点监测管理制度,确保产品在各个生产环节质量得到严格控制 2. 适用范围:适用于生产部药品生产的质量监控 3. 责任者:生产部生产人员及其管理人员,QA监督员 4. 内容: 为了确保产品的质量,必须对生产过程的质量进行监控,现将生产过程重要质量控制点及其监督管理制度表述如下: 4.1 原辅料使用前应目检其物理外观,核对净重并过筛。液体原辅料应过滤,除去异物。过筛后的原辅料应粉碎至规定细度。 4.2 配料配料前应仔细核对原辅料品名、规格、批号、生产厂家及编号,应与检验单,合格证相符。处方计算、称量及投料必须复核,操作者及复核者均应记录上签名。 4.3 干燥严格控制干燥温度,防止颗粒融熔、变质,并定时记录温度。干燥过程中应按规定翻料,并记录,要注意干燥程度。 4.4 混合严格按混合操作规程进行,控制混合时间并记录。 4.5 片剂 4.5.1 片剂的压片压片前应试压,并检查片重、硬度、厚度、崩解时限和外观,必要时可根据品种要求,增测含量、溶出均匀度。符合要求后才能开车,开车后应定时(最长不超过15分钟)抽样检查平均片重。 4.5.2 片子的包衣在包衣过程中,应注意片子的外观,在包衣后,测定片子的崩解时限。 4.6 胶囊剂的灌装灌装前就试灌,并检查装量、崩解时限和外观,必要时可根据品种,增测含量,溶出度或均匀度。符合要求后才能灌装。灌装后应定时抽样检查平均装量,并进行装量差异检查。

磷酸酯型加脂剂的综述与探讨

磷酸酯型加脂剂的综述与探讨 A Summary and Discussion about Preparation ofFatliquors with Phosphate 浦轻化1103 16号钱裕荣 摘要本文以蓖麻油为主要原料,研制了兼有非离子和阴离子的多功能结合型磷酸皮革加脂剂。用正交表优化甲醋化、醚化反应的试验方案; 探 索了反应温度、时间、加料方等对磷酸化反应的影响; 对合成的甲酷 油、醚化甲醋油、磷酸酷用红外光谱作了结构鉴定。测试了磷酸醋 的水溶性、乳化力、表面张力、临界胶束浓度等性能。复配的加 脂乳液耐性电解质,经初步应用,取得良好效果。天然磷脂的来源及化 学组成,并对利用磷脂制备皮革加脂剂的方法及涉及到的问题进行了 讨论,提出了进一步利用磷脂的设想。合成磷酸酯加脂剂的反应机理、 P2O5 溶液加料法、含磷酯加脂剂复配法丶产品性能及应用效果,为新 型合成磷酸酯加脂剂工业化生产提供了工艺条件 关键词磷酸酯加脂剂改性合成 Abstract In this paper, castor oil as the main raw material, developed both nonionic and anionic phosphate-binding multifunctional Moet Fatliquor. Optimized by orthogonal Table A vinegar, pilot programs etherification; explore the effects of reaction temperature, time, feeding methods of phosphorylation reactions; cool on a synthetic oil, ether oil methyl ester, phosphate cool infrared spectral structures were identified. Testing the water solubility, emulsifying power, surface tension, critical micelle concentration and other properties phosphate vinegar. Plus fat emulsion complex electrolyte resistance, after a preliminary application, and achieved good results This paper analysed the so urce and chemical st ructure of phospholipid, and the preparat ion of fat liquors w ith i t and several problems aro und this is also discussed. At last , the w riter put forw ard a proposal on fur ther ut ilizat io n of pho sphol ipid. the synthet ic phosphated fat l iquor was discussed, also the method of adding P2O5dispersion di rectly, the complex ing method and the product′ s properties and i t s appl ication w ere studied.

生产工艺操作程序关键控制点

生产作业控制制度 一、销售部依据市场需求及客户要求,下达《生产制造单》至生产车间。 二、技术部负责编制《产品工艺流程图》、《作业指导书》,各工序操作员严格依据《产品工艺流程图》、《作业指导书》进行作业。当因相关因素的改变而需更改《作业指导书》时,则依据《文件和资料控制制度》进行相应的更改。 三、设备质量的控制依据《生产设备控制制度》执行。 四、品管部负责跟进每一工序工艺执行情况,当发现有违反工艺操作或不规范操作时,应予以纠正。 五、品管部负责对每一质量控制点的工序产品进行检验和试验,并负责对工序产品的放行。 六、对有技能培训要求的工序,应组织此类工序人员的培训、考核。只有经培训及考核合格的人员才能上岗操作,定员定岗,品管部负责本工序人员质量的管理和控制,当发现人员质量不合格时,应立即停止其作业,并提出人员培训申请,实施培训事宜。当因相关因素的改变而需更新岗位技能时,则对人员进行重新培训。 七、对特殊过程的控制应由具备资格的操作者完成,且定员定岗。 八、附相关文件: 《作业指导书》 《产品工艺流程图》 《批生产指令》 《批生产记录(生产前)》 《批生产记录(生产中)》 《工艺流程图》 《配料操作规程》 《灌装/包装操作规程》

洗发液生产作业指导书 (操作过程控制) 一、生产前的准备: 1、清洗加热搅拌机,搅拌机干净后,才可生产。 2、清洗生产用具、桶、铲、冲洗干净后,才可使用。 3、检查校正磅秤、衡器,正确无误。 4、测试纯水PH值应在之间,方可使用。 5、测试纯水电导率应在8以下,达标后才可使用。 6、检查原材料是否满足生产用量,才可生产。 7、检查电源、各种仪表应正常。 二、秤料规程: 1、纯水:按百分比计算,不得误差1%按配方比例加入。 2、原料:按百分比计算,按配方比例不得有任何误差。 三、生产操作: 1、将原材料加入搅拌机,搅拌15---20分钟,彻底均匀后,方可加入其它添加剂。 2、去离子水,按配方比例加入,在每分钟50---60转良好的搅拌下,使原料与纯水搅拌,边搅拌、边加热、加热75℃,然后关闭加热管。 3、在良好的搅拌下,恒温搅拌30分钟、化、杀菌。 4、将恒温后,开始降温,边搅拌、边降温。 5、冷至40℃后,加入防腐剂、香精、添加剂、搅拌30---50分钟均匀后,才送化验室检验,合格后才出料。进入静置室。 四、质量检验: 1、半成品未出料前检验PH值在6---7之间,才合格。 2、半成品离心,30分钟/2000转,,无油水分离现象,才合格。 3、泡沫测试在50以上,才合格。 4、粘度测试在7000以上,才合格。 5、耐热±40℃、24h,恢复室温后应正常,才合格。 6、耐寒—15℃、24h,恢复室温后,应正常。 7、细菌检验,培养48 n±37℃,应达到国家标准,才合格。 8、经检验合格后,才通知生产部分装车间灌装。 五、分装成品: 1、塑料瓶用乙醇消毒后,才可装成品。 2、塑料瓶应喷生产日期、保质期二年。 3、对不合格塑料瓶,一律不得装成品。 4、塑料瓶说明书、字迹不清楚一律不得装成品。 5、分装成品时,应凭化验室放得单,才可分装。 6、洗发液分装,瓶瓶过秤200ml,每甁秤量不得少于202g、只准多,不准少。 六、包装车间: 1、分装车间过好秤的成品,应盖好瓶盖,检验瓶外观应整洁。 2、大纸箱应检查与洗发液是否相符。 3、质检员检验包装应达到企业内控标准,才在合格证上签字放行。 4、包装完后,经质检员全部检验合格后,才可入库。

3c产品生产过程控制程序.doc

3C产品生产过程控制程序 1目的 编制本程序的目的在于对生产过程中直接影响产品质量的各种因素实施有效控制,确保生产的产品符合技术文件规定,满足顾客需求。 2范围 本程序适用本厂所有产品生产过程中“人、机、料、法、环”(4MIE) 及关键工序。对产品和服务提供过程的控制和确认、产品的防护、标识和可追溯性、顾客财产的控制。 3职责 3.1 生产部负责本程序的全面贯彻和正确执行。 3.2 生产部负责生产计划的编制发放和组织实施以及生产设备、工艺设备、工 位器具和生产 环境的总体控制和管理。 3.3 质量技术部负责生产过程的监视和测量以及监视和测量装置的总体控制和 管理。 3.4 采购部负责原材料、外购件、外协件的供应。 3.5 采购部负责贮存以及成品的贮存、交付和交付后活动的实施。 3.6 质量技术部负责生产现场技术文件的编制和更改以及技术问题的处理。 3.7 办公室负责生产工人的质量意识教育以及岗位知识和技能的培训。 3.8 车间负责“人、机、料、法、环”(4M1E)以及关键工序的具体控制和管理。 3.8 仓库按《仓库管理规定》负责对库存物资的贮存管理。 4程序 4.1 生产和服务提供的控制

4.1.1 产品在投入生产前技术质量部应提供图纸、产品及包装标识及检验标准。 4.1.2技术质量部应将全部作业活动在工艺规范中得到清晰的描述以满足设计 输出要求,并负责编制特殊工序的工艺文件;并组织有关部门、车间有关人员 对特殊工序能力进行验证。其它职能部门负责验证人员、设备、材料、加工过 程、环境能否满足技术要求。 4.1.3技术质量部对过程中使用的检验、试验和测量设备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管 理。以保证量具、检具现场使用的有效性。 4.1.4 生产计划 4.1.4.1生产部依据订货合同和成品库存并结合车间生产能力,编制《生产计 划》或《生产通知单》。 4.1.4.2车间依据《生产计划》或《生产通知单》安排工人生产。 4.1.5人员控制 从事生产和检验的员工均应是经过教育培训,考核合格,具备从事本岗位 工作应有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并获得资格确认的人员 4.1.6设备控制 4.1.6.1对生产和检测所需使用的生产设备和工艺装备、检测设备和计量器具,应合理配置、熟练掌握、正确使用、精心维修、周期检定( 校准 ) 、明确标识、妥善管理。 4.1.6.2生产和检验人员对生产设备和工艺装备、检测设备和计量器具,应做 到: 努力学习操作规程,熟练掌握操作技巧,以便于正确使用。 b)使用前应看清其技术状态标识,并作检查或校准,使用过程发现异常应及时向车间领导或有关部门报告。

聚氨酯合成革工艺及原理简介

聚氨酯合成革工艺及原理简介 (草案) 整理:东莞伯产合成皮革有限公司 品质保证部

合成革聚氨酯工艺及原理目录 1.聚氨酯性能及生产原理简述 1.1.合成革制品的产生 1.2.生产方法 1.3.聚氨酯的发展与特性介绍 1.4.聚氨酯的结构 1.5.聚氨酯树脂的种类 1.6.聚氨酯树脂生产原材料 1.7溶剂的作用及要求 1.7.1溶剂的作用 1.7.2溶剂的要求 1.8.聚氨酯树脂的相关化学反应 2.无纺布工艺简述 2.1.无纺布(非织造布)的发展历程2.2.纤维的机械性能 2.3.纤维的物理性能 2.4.无纺布制造程序简介 2.5.合成革基布实例 2.5.1.针刺合成革基布 2.5.2水刺合成革基布 3.着色剂 3.1.着色剂的定义

3.2.着色剂的分类及对比 3.2.1染料方面 3.2.2.颜料方面 3.3.颜料的分类 3.3.1有机颜料 3.3.2无机颜料 3.4.着色剂应具备条件 3.5.颜料和染料的基本功能 3.6.作色剂的使用 4.PU合成革制程简介 4.1.湿式配合工程 4.1.1湿式配合所需的粘度要求 4.1.2D/P配合流程 4.1.3C/T配合流程 4.2.湿式生产线 4.2.1.1湿式线生产方法 4.2.1.2天然皮革的结构 4.2.1.3湿式生产线作业程序与要领4.2.2.湿式生产线各生产工序 4.2.2.1.D/P工序(图2) 4.2.2.2.凝固槽工序(图3) 4.2.2.3.C/T工序操作(图5)

4.2.2.4.水洗工序操作(图7) 4.2.2. 5.烘箱干燥卷取 4.2.2.6.湿式生产线作业工序和条件 4.3.湿式后工程 4.3.1.1.压纹 4.3.1.2.压纹机作业顺序与操作要领 4.3.1.3.压纹轮温度的调节 4.3.2.1.研磨 4.3.2.2.研磨机作业顺序与操作要领 4.3.2.3.安全注意事项 4.3.3.1处理工程 4.3.3.2.表面处理剂 4.3.3.2.处理方法的种类 4.3.3.3.表面处理作业 4.3.3.4..注意点 4.3.3. 5.处理颜色时注意点 4.4.湿式工程制品品质异常的原因及改善对策4.4.1配料产生异常的原因及改善对策 4.4.2.湿式LINE不良分析 4.4.2.1.湿式LINE产生异常的原因及改善对策4.4.2.2.颜色异色的相关措施 4.4.2.3.气泡不良的相关措施

食品原材料及加工过程的卫生管理

食品原材料及加工过程的卫生管理 1、食品原材料的卫生管理 食品的品质与原材料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原材料的验收是保证食品卫生质量的第一关,必须建立严格的到货验收制度。由于很多食品原材料易腐烂,易受污染,在贮藏和运输过程中应进行严格的卫生控制。 1)原材料的卫生要求 为了保证食品的质量,食品生产中使用的所有原辅料必须符合食品卫生标准或要求。参考时应优先使用国标,无国家标准时,依次按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执行。食品原材料除了应符合卫生标准外,还应新鲜无污染,以保证食品的质量。 2)原材料的采购 食品企业要求采购的原辅料必须符合国家有关的食品卫生标准或规定,必须采用国家允许的、食品级的添加剂; 食品原材料采购时,应按照国家和企业有关的卫生标准、食品企业卫生规范对供应原材料的厂家进行卫生考察和认证,作为食品原辅材料定点供应厂家,并不定期进行监督检查,使供应商与企业共同承担保障食品卫生质量的责任。 3)原材料的运输 原材料的运输工具等应符合卫生要求,应具有防雨防尘设施,根据原料的特点和卫生需要,易腐食品应具备保温、冷藏、保鲜等设施。 运输作业应防止污染,生熟食品分车运输,要轻拿轻放,不使原料受损伤,不得与有毒,有害物品同时装运。要建立卫生制度,定期清洗、消毒、保持洁净卫生。运输冷冻和冷藏食品必须有保温、冷藏设施,长距离运输时,其温度上升不得超过3℃。 4)原材料的验收 根据国家和企业有关卫生标准与规范的要求,对所有购进的原辅料进行严格的质量和卫生检查,对于不合格原材料拒绝验收。原材料验收人员应具有简易鉴别原材料质量、卫生的知识和技能。 进行原材料检验时应按该种原材料质量卫生标准或卫生要求进行,认真核对货单(产品名称、数量、批号、生产日期、出厂日期、保质期、产地及厂家等),检查该产品的卫生检验合格证及检验报告,检查货物的卫生状况,对冷冻食品要注意检查产品是否有解冻现象。

生产过程关键控制点监控制度

生产过程关键控制点监 控制度 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

生产过程关键控制点监控制度 1 目的 跟踪加工过程操作并查明和注意可能偏离关键限值的趋势,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加工调整。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所有关键控制点的监控。 3 职责 生产科(车间)负责对(CCP)进行监控 4 程序精确的监控说明一个CCP什么时候失控,当一个关键限值受影响时,采取纠正行动,来确定问题需要纠正的范围。可以通过查看监控记录是否符合关键限值来确定。 监控计划监控计划包括四个部分: (1)监控对象:通过观察和测量来评估(CCP)是在关键限值内操作的。 (2)监控方法:采用物理或化学的测量(数量的关键限值)或观察方法进行监控,监控方法要迅速和准确。 (3)监控频率:可以是连续的或间断的。 (4)监控人员:需受过培训,可以进行具体监控工作。 监控对象测量产品或加工过程的特性,以确定是否符合关键限值。 监控方法通常采用化学或物理的方法用来提供快速结果,没有时间去做的分析实验,因为关键限值的偏差必须要快速地判定,以确保产品在销售之前已始采取适当的纠偏行动。监控频率监控可以是连续的或非连续的,如果可能应该连续监控。定期观察这些连续记录,必要时采取措施,这也是监控的一个组成部分。当发现偏离关键限值时,检查间隔的时间长度将直接影响到返工和产品损失的数量。在所有情况下,检查必须及时进行以确保不正常驻机构产品在交付前被分离出来。 监控人员实施一个计划时,明确监控责任是一个人重要的考虑因素,被分配进行CCP监控的人员可以是: (1)生产技术员。 (2)生产工人。 (3)监督员。 (4)维修人员。 (5)质检员。 由生产技术人员和监督员进行监控能连续观察产品和设备,能容易地从一般情况中发现发生的变化。负责监控CCP的人员必须: (1)接受CCP监控技术的培训。 (2)理解CCP监控的重要性。 (3)能及时地进行监控活动。 (4)准确记录每次监控工作。 (5)随时报告违反关键限值的情况,以便及时采取纠偏活动。 监控人员的任务是指随时报告所有不正常的突发事件和违反CCP监控的记录和文件必须由实话监控的人员签字或签名。

医疗器械生产过程控制程序

医疗器械生产过程控制程序 1.0 目的 对影响产品质量的过程进行控制,低保生产中的产品质量符合规定要求。 2.0 适用围 本程序适用于本公司医疗器械生产过程的控制。 3.0 职责 3.1 资料管理员负责产品生产的基本资料准备,如图纸,工艺文件BOM。 3.2 工艺部负责量产产品的工艺文件准备,工艺验证及关键工序的验证。 3.3 生产计划部负责将生产计划信息传达给生产工程部及生产过程的管理控制 3.4 生产工程部负责将生产信息传达给车间主任,生产车间负责产品的生产。 3.5 质量部负责生产产品质量及关键工序的质量控制。 4.0工作程序 4.1 定义 特殊工序:指对形成的产品不能通过后序检验和试验,只能通过使用才能验证的工序。 关键工序:指对产品形成质量,特别是可靠性质量起重要、关键作用的工序。

4.2 生产过程的控制 4.2.1 生产计划部根据《销售订单》编制《生产计划》,低保订单与计划一致,不按照订单制作生产计划时,应经副总批准。生产计划完成后发放至生产车间,定期跟踪生产实际京溪情况。 4.2.2 采购部门根据生产计划部门的编制的《产品采购物资需求表》、《产品外协件需求表》,低值易耗品的采购按照《月表低值易耗品及工装需求表》编制采购计划、并按计划进行采购。 4.2.3 生产工程部根据生产计划安排生产,将图纸和《随工单》一起下发给车间主任。并在《随工单》上标明加工的数量和产品编号/批号等信息及工时定额,要求工人在规定的工时完成。 4.2.4 车间主任将《随工单》及图纸安排给相应班组的班长或操作者。 4.2.5 操作者的备料及工位器具的准备 4.2. 5.1 操作者根据班组长安排的图纸(或者根据bom)领料,生产性物资领料的领料按产品出库单领取,注明用于何种产品,辅助性物资领料、消耗品性物资领料按其他出入库单领取,投入工序使用的原材料(零部件)、半成品必须经检验合格和批准放行后方可使用。4.5.2.2 生产过程中工位器具准备 1)生产中所需的生产设备、模具、模板按《设备控制程序》进行。2)生产中所需的监视和测量设备按《监视和测量设备控制程序》执行。监视、测量和试验设备必须校准合格的,并且在校准周期,设备管理部门应定期对监视测量设备进行维护、校准管理,去报测量精度和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信性。

湿法聚氨酯合成革的生产方法

湿法聚氨酯合成革的生产方法是将聚氨酯湿法树脂中加入DMF溶剂及其它填料、助剂制成混合液,经过真空机脱泡后,浸渍或涂覆于基布上,然后放入与溶剂(DMF)具有亲和性,而与聚氨酯树脂不亲和的水中,溶剂(DMF)被水置换,聚氨酯树脂逐渐凝固,从而形成多孔性皮膜,即微孔聚氨酯粒面层,习惯上称为贝斯(英文BASS的译音),其含意是基材(半成品革)的意思,贝斯经过干法贴面或表面经整饰后,如表面印刷、压花、磨皮等工艺后,才能成为聚氨酯合成革成品。湿法聚氨酯合成革具有良好的透气、透湿性,滑爽丰满的手感,优良的机械强度,特别是从结构上近似天然皮革,湿法合成革贝斯的生产工艺可分为单涂覆法、浸渍法和含浸涂覆法三种,所用基布有纺织布和无纺布两类。 (一)、单涂覆法聚氨酯贝斯 1、生产工艺流程基布开卷经储布架进入浸槽浸湿,再通过挤压辊将水挤出大部分,通过烫平轮 除去部分水分,同时将基布烫平,然后在涂布机上涂覆配合浆料,再进入凝固槽成皮膜,再充分水洗、烘干定型、冷却成大卷贝斯。 2、主要原料 A、聚氨酯树脂:通常为普通湿法树脂,磨皮专用,含浸专用及耐寒树脂等,树脂的模量(100%) 从2.0MPa至30.0MPa不等。根据贝斯软硬度,选用高低模量牌号树脂,单涂覆贝斯由于泡孔小、密度大,往往加入大量木质粉及其他填料,故当产品用于寒冷地区时,要充分考虑产品的耐寒性能,采用耐寒性能好的树脂。 B、木质粉:在单涂覆贝斯中使用一定量的木质粉,既能降低产品成本,又能在凝固过程中起到 骨架的作用,不同型号厂家的木质粉,其膨胀系数不同,这样便在同等其他材料相同的情况下,其粘度值均不相同,也直接影响到产品的质量及相应的成本,木质粉的细度要求一般要达到400目以上。 C、阴离子表面活性剂(C-70,C-90):又称为快速渗透剂,具有亲水性。主要起到加快DMF与水 的交换速度,提高生产速度,同时使泡孔细密化。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可生成球形泡孔结构,增加回弹性、透气性、透湿性。一般加入量在0.5%—2.5%之间,如加多,涂层易反卷,平滑性下降。 D、非离子表面活性剂(S-80):具有疏水性,可推迟表面的凝固速度,因而可使内部的DMF与水 更快地交换,可生成针状的泡孔结构,加入量为1%—3%,过大生产速度受影响。 E、溶剂(DMF):DMF用于溶解及稀释聚氨酯树脂。直接配合树脂,调整配合液的粘度,DMF 用量大时,在凝固过程中,提高凝固速度及增大泡孔结构。 F、色浆:应选用单一溶剂DMF体系之产品,通常加入量为5%—8%。 G、基布:单涂覆贝斯所用基布主要以平织布、单面起毛布为基础,其纱支含棉量的多少直接影 响到与水浸透的时间。 3、生产工艺操作要点 A、配制聚氨酯浆料: 单涂覆贝斯所要求的浆料粘度较高,一般控制在7000—9000Pa.s。配料时加料顺序更为重要。一般在容器先加入DMF,而后加入木质粉,并用搅拌机充分搅拌约10min左右,确保木质粉分散于DMF中。若先把DMF与聚氨酯混合在一起搅拌,而后加入木质粉,则会使木质粉结团,不能充分地分散于树脂溶液中,即使过滤,结团的木粉也极易堵塞过滤网,严重的无法使用,配制的浆料粘度符合要求后,将利用真空脱泡机脱泡40min,若浆料粘度偏高时,可适当延长脱泡时间,最后用60—100目过滤网过滤。 B、基布浸水处理: 基布发送,经过储布架入浸水槽,然后用挤压辊把基布中的水分挤干,经烫平轮将基布烫半干。 浸水处理的作用有两个,一是提高织物湿度,防止浆料渗入基布组织内,产生透底现象,浪费原材料。二是对脱脂性较差的基布,水槽中除清水外,还应加入1%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以改善基布的亲水性,提高贝斯的外观质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