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兰花的品格

试论兰花的品格
试论兰花的品格

试论兰花的品格、形象及美学意义

◇洪淳生◇

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历史,铸造了光辉灿烂的民族文化。社会越发达,文化的分类就越细。兰文化就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分支。兰文化起源较早,据兰花专家吴应祥同志在《中国兰花》一书中介绍,兰花在2000多年前就有文字记载。几千年的兰文化历史中有大量的诗、词、歌、赋、纪事、绘画作品多如恒河沙数,积淀深厚。开展对兰花和兰文化的研究能陶冶我们的情操,培养我们的审美观,激发我们对养兰的兴趣。下面,我们就兰花的品格、形象及美学意义,谈点个人不成熟的看法。

一、兰文化自然属性中升华出来的几种主要品格

松树有松树的品格,梅花有梅花的品格,兰花也有自己的品格。它的品格是:素洁坚贞,不畏严寒;幽香清逸,甘于寂寞;孤傲独标,品位高雅。

1、素洁坚贞,不畏严寒。兰花是素洁的,她长在深山,远离尘嚣,不受污染,不被浸染,即使偶尔有点微尘,也会很快乐被雨水、露水洗濯而去。因此,她能经常保持素雅纯洁。正如刘克庄在《咏兰》一诗中所说的那样:“萧艾荣枯各有意,深藏芳洁欲奚为?世间鼻孔无凭证,且伴幽窗说楚词。”诗人在诗中特别强调深藏芳洁。正如鲁迅先生讲的那样:“一条小溪,明澈见底,即使浅吧,但是却浅得澄清,倘是烂泥塘,谁知道它到底是深是浅呢?也许还是浅点好。”由此,我们可是以看出一个人澄清纯洁却是最宝贵的东西。兰花是素洁的,但她更是坚贞的。兰花品性坚贞,不怕飞雪亚霜,任凭环境多么恶劣,她们不改其油油的绿意,坚持她那舒展纤细的造型。韩愈在《猗兰操》一诗中说过:“雪霜贸贸,荠麦之茂。”刘克在《兰》一诗中也说过:“深林不语抱幽贞,赖有微风递远馨。”兰花虽遭贸贸雪霜之欺凌打击,仍能保持荠麦茂盛之状,且始终保持自己清幽的贞洁。春秋一贯,寒暑一色,这在其他花是根本做不到的。有些草木植物是霜未至而叶先落,雪未降而身已枯,很难像兰花一样,保持自己的坚贞。

2、幽香清逸,甘于寂寞。兰花造型别致,且有着自己的独特芬芳。孔子称她有王者之香,颜师古在《幽兰赋》一文中称她为国香。张衡在《怨篇》一诗中写道:“猗猗秋兰,植彼中阿。有馥其芳,有黄其花。虽日幽深,厥美弥嘉。”王淑之《兰菊铭》中说:“兰既春敷,菊又秋荣。芳薰百草,色艳群英。熟是芳质,在幽愈馨。”兰花之香,品位高远。她有着淡淡的清香,轻轻袭人,沁人肺腑,一丝一缕,令人心旷神怡,忘怀不得。多少人足迹遍山隅,为的是寻访芳踪,追求那无以言传,只可意会神受,且到出神入化的境界,真让人有飘飘然的感觉。兰花之香不像其他花那样浓香扑鼻,而在于一个清淡的“幽”字。兰花之香,借助山间天然之风,递送远芳。苏辙《答琳长老寄幽兰》一诗说:“谷深不见兰生处,追逐微风偶得之。解脱清香本无染,更因一嗅识真知。”这诗倒是写出了文人追逐兰花芬芳的心迹。

3、孤傲独标,品位高雅。兰花品位高。她稀少而孤傲,不像白居易写的“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杂草易生长,更容易衰败,相比于其他野花,兰花真可以称得上有些傲慢了。有诗人这样写道:“幽兰不共群芳处。”兰花长在深山,她是不喜欢和其他花卉在一起凑热闹的。兰花品类珍。兰花品类繁多,有珍品,精品,极品。有的兰花,价值连城。一株名兰在手,令人把玩这已,赞叹不已。兰花虽可驯养,移植,但毕竟天生野养,,更值得弥足珍贵,不像杂草繁多而低贱。兰花种植要求高。她不像其他花可以随便种养,她具有特定的环境要求,无论是空气、湿度、水分、,还是阳光、泥土、肥料等都有较高的要求。物以稀为贵。兰花正因为稀少,她才见得珍贵,又因为她的品性及由此形成的兰文化,因而更显出她的高雅。

二、兰花形象及其象征意义和兰文化的发展

1、兰花形象

其实兰花只有简单的几种造型,无所谓自己的形象,只是历代文人通过兰花来抒写心中的情绪,借兰花之酒来浇自己心中的块垒,因而塑造出几类不同的兰花形象。一是淡泊名利的隐士形象。表现隐士形象这一类诗最突出的当推郑板桥。郑板桥在许多诗中都透露了要隐居深山,企图逃避纷繁复杂的社会纷争喧嚣,尔虞我诈,真正过上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日子。如他在《题兰竹石图轴》一诗中说:“高崖峻壁见芝兰,竹影遮斜几片寒;便以乾坤为巨室,与君高枕卧其间。”“兰花本是山中草,还向山中画此花;尘世纷纷植盆盎,不如留与伴烟霞。”“知君本是素心人,画得幽兰为写真;他日江南投老去,竹篱茅舍是芳邻。”郑板桥

在经历宦海沉浮后,他看破红尘,很想遁入深山,返归大自然,过一种餐霞吸露,潇洒落拓,自由自在的隐士生活。他凭借自己的诗笔与画笔表达了自己这一美好理想。二是怀才不遇的失意文人形象。郑板桥想当隐士,只是看不惯当时社会的肮脏无耻,他只有看破后的澹泊宁静,而无失意后的牢骚怪话。而真正被人称为圣人的孔子倒是很有感叹,深感失意。如古代《猗兰操》一文中就写了孔子见兰起意,大发失意后的感叹:“孔子历聘诸候,莫能任;隐谷之中,见芗(同香)兰独茂,喟然叹日:…兰当为王者香,今乃与众草为伍。?止车援琴鼓之,自伤不逢时,托词于兰云:习习谷风,以阴以雨。之子于归,远送于野。何彼苍天,不得其所;逍遥九州,无所定处。时人暗蔽,不知贤者。年纪逝迈,一身将老。”这是孔子在周朝末年,想恢复奴隶制而不能,奔走各诸侯国之间,自己的政治主张不能被诸候国所采纳,内心深感痛苦,郁郁然不得志,因而发生如此深沉的感叹。孔子满肚子学问,由于不合时宜,眼见大势已去,只好发此无可奈何的感叹,真是空有经邦济世之才,枉怀治国治家之学。三是坚贞不屈的斗士形象。古代诗人屈原在饱受打击之后,仍心志不移,通过兰花表达了自己的爱憎情怀。屈原在《离骚》、《九歌》中这样写道:“扈江蓠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时暖暖其将罢兮,结幽兰而延伫。”“户服艾以盈要兮,谓幽兰其不佩。”“兰芷变而不芬兮,荃蕙化而为茅。”“秋兰兮青青,绿叶兮紫茎。”对比孔子、郑板桥,屈原的精神境界应该是最高贵的。一年三百六十天,风刀霜剑严相逼,他仍不改自己的斗志,做到“虽九死其犹未悔”,还要“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是多么难能可贵的精神啊。

2、兰花的象征意义

没有感觉感情的兰花,一经文人之笔,便塑造成有血有肉的隐士、斗士和失意文人的形象。兰花之所以能塑造成各类有关形象,关键是兰花与文人之间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有着天然的暗合。比如兰花的香气高贵稀少,正可象征文人的才学,兰花所遭受的风雪霜露,正可象征文人的政治上所受的打击,兰花长在深山幽谷,正可象征文人的深山隐居,与世无争。正因为古代文化开了借兰花以表现自己的志向、胸怀、情绪、经历、爱憎的先河后,兰花就成为后世文人寄寓自己情怀的对象。他们或者失意,或者隐居,或者遭受打击后,只要说到这有关兰花的诗文,便可从中引起心灵上的共鸣,找到精神上的寄托。

一般地说,文人都受到儒家道统教育,都跟自己的老祖宗孔子一样,想把自己满肚子学问,贡献给皇上,贡献给社会,用在治国经邦上,也就是入世,一旦遭到打击,遭受挫折,就会受到自身弱点的约束,想隐退,发牢骚,想遁入空门或隐居深山,采取消极避世的做法。这时,他们往往容易接受老子庄子的无为思想,甚至佛家的出世思想。文人往往总在入世出世之间摇摆,就连范仲淹这么有作为的政治家、文学家也都多少受到这两种思想的影响。

3、兰文化的不断积累与发展

任何社会现象实际上也都是一种文化现象。文化现象总是经历着一个从发生、发展到不断积累的过程,有的文化现象已经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有的文化现象还正朝着朝气蓬勃的方向向前发展,兰文化就是后一种文化现象。从目前见诸文字的材料看,屈原写作《离骚》、《九歌》的历史时期是兰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屈原的爱兰诗文对后世影响较大,后代文人在诗词中都经常讲到这一点,他们或引用屈原诗歌的原文,如李纲的《幽兰赋》,或借用屈原诗赋《离骚》、《九歌》的典故,如梅尧臣《兰》诗中“楚泽多兰人未辨”,苏轼诗《题次公蕙》中有“曾为水仙佩,相识楚词中。”苏轼的另一首《题杨次公春兰》诗中写道:“丹青写真色,欲补离骚传,对之如灵均,冠佩不敢燕。”吴师道《题子昂兰竹图》一诗曾有“湘娥清泪未曾消,楚客芳魂不可招。”李东阳《观画兰有感》:“杏坛尼父去已远,湘江屈原空独沉。”这些诗句对推动兰文化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写到这里,我们不得不提一句,朱德、陈毅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咏兰诗对开创新一代兰诗也起到了较好的推动作用。

纵观几千年的兰诗,我们不难看出,有这样几种情况,一是写实的,较少感情色彩,只从自己的审美情趣出发,如朱德的《咏兰》诗:“幽兰吐秀乔林下,仍自盘根众草傍;纵使无人见欣赏,依然得地自含芳。”陈毅《兰诗》:“幽兰在山谷,本自无人识;只为馨香重,求者遍山隅。”另一类是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如杜牧的《和令狐侍御赏蕙诗》:“寻常诗思巧如春,又喜幽亭蕙草新。本是馨香比君子,绕栏今更为何人。”李白《古风》云:“孤兰出幽园,众草共芜没。虽照阳春辉,复悲高秋月。飞霜早淅沥,绿艳恐休歇。若无清风吹,香气为谁发。”这些诗都是诗人们自己心路历程的曲折反映,明写兰花,实写自己的情绪怀抱,理

想志向。第三类是面对兰花,直接抒发感叹,如《猗兰操》中的孔子的感叹,这类作品往往比诗中的借兰抒写更直接,开门见山,直抒胸意。但不如第二类含蓄,更有艺术性。如果从兰文化这个大范畴来讲,表现的手法还很多,此处恕不一一表述。

三、兰花和兰文化的美学意义

兰花是具有美感的,兰文化则更具美感,让人在审美过程中产生明显的快感和审美愉悦。

1、从兰花的直观审美到兰文化的审美过程,实际上是经历了一个移情的过程。兰花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兰花就是兰花,实实在在的兰花,本无所谓好与坏,她没有感情,没有思想,只是因为写兰花的人把自己的思想感情移到了兰花身上,所以,赋予了兰花有人的性灵气质。文学创作中如杜甫的诗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欧阳修的“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等句子就是这样的道理。花是不会讲话、流泪的,是因为人忧愁伤心。人用忧愁伤心的心情去看花,仿佛花也同自己一样,也会伤心流泪。存世的大量兰花诗正是在这种移情心理的作用下,才使兰花有了思想、感情、感觉和意志。在诗人带有浓烈的主观色彩之下,兰花成了诗人心中的美人与朋友,使诗人产生了审美的共鸣。移情是审美欣赏的艺术创造中确实存在的事实。它的可取之处是重视审美心理在审美活动和艺术创造中的积极作用。

2、兰花和兰文化审美过程中,联想和想象发挥了重要作用。人是审美主体,在直接观照审美对象兰花的基础上,人们调动了过去的关于兰花的表象积累,丰富完善审美对象,以及透过兰花表象深入到兰文化深层次本质上,从而创造出新的审美对象。人们在兰文化的审美活动中,审美主体直接感受对象时,总是积极地在调动和改造审美对象的信息刺激下再现出过去记忆中的表象,按照主体的审美理想,进行新的结合,从而充实和丰富审美对象,或创造新的审美对象。如屈原写过咏兰诗句,对后人影响较大。后人往往直接间接写到屈原的故事或屈原咏兰遗事,把它溶入自己的诗作,最后写出自己的新诗,表达自己心目中最美好的审美理想,写成新的咏兰诗作。这类审美现象在屈原之后的大量咏兰诗作中都可以找到。在兰花的审美和咏兰诗文的创作过程中,人们还受到生活经验,审美情趣、审美观、文化修养等方面的影响。

3、兰花、兰文化审美过程中的审美判断和审美理想。我们在兰花及兰文化的审美过程中常常是自觉或不自觉地进行着自己的审美判断,会就这株兰花的造型、叶片、花瓣、花蕾美或者不美,这首诗或这幅绘兰作品的构图运笔,题诗题词的寓意、气势作出自己的判断。当然这种判断不同于科学、实用的判断,她常常对兰花形象的判断带有自己的感情色彩。兰花欣赏时,常常受欣赏主体人的审美趣味、审美理想和情绪心境等方面的影响。因为审美者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带着一定的审美理想,按照一定的审美标准根据自己的审美趣味对审美对象作出自己的判断,在此基础上产生审美愉悦和审美享受。文学艺术家创作过程也就是常常把自己的这一审美判断融化到自己创作的作品中去,从而形成自己带有独特个性的创作风格。

在兰花和兰文化审美判断中,经常受到人们审美理想的影响和制约。审美理想是人们向往追求美的最好最高的境界。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人的全部社会活动,就是不断地认识现实、产生理想,并实现理想的过程。人的审美理想就是产生于这个过程之中。为什么人们一提起兰花或兰画、兰诗、画文就会自然而然地想起郑板桥的兰诗兰画呢?这也是人们在兰花、兰文化审美当中,人们的审美理想在起作用。或者说是人们的审美理想受到郑板桥审美理想的影响。郑板桥在兰花绘画作品上题诗道:“峤壁兰垂万箭多,山根碧蕊亦婀娜;天公雨露无私意,分别高低也为何?”本是画兰或顺便题首诗上去,为何又借题发挥,讲些题外话呢?这实际上是郑板桥政治理想不能实现,反过来反映到审美理想上,通过绘画作品和题诗反映出来,形成了与别的画家诗人风格迥异的具有个性特征的作品。由此可以知道审美理想还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美学命题。当然,经常从事兰花、兰文化欣赏的人总会在欣赏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欣赏水平,培育自己的审美理想。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开展国际间的兰花和兰文化交流,对于提高人们的审美水平实在是一件很有意义的工作。因为美的追求是世界共同的事业。虽然国度不同,地区不同,思想文化有差异,所属阶层有差别,人们除去审美个性差别之外,一定能找到审美的共性东西。这既是过去历史的事实,也是当代人和未来人们追求的共同理想。

花卉学论文

花卉与生活 ——花卉与艺术欣赏课程论文摘要:花卉时大自然赐予人类最美好的东西之一,其种类极多,范围广泛。可以净化环境,绿化环境,美化环境,还可以陶冶情操。本文通过花卉和人类生活之间大的方面阐述,大致的介绍了花卉和我们健康生活的关系。 关键词:花卉、艺术、欣赏、生活、健康、情趣。 世上花卉种类繁多,既可以绿化、美化环境,增加局地小气候,又可以令人赏心悦目,自然有利于人们的身心健康,给人予美的享受、美的熏陶和美的启迪;特别的是在森林般的硬质建筑物里的都市人们,鲜花绿草的环境能使人们感觉干净、轻松、愉悦和舒畅。花卉与人类的生活可谓息息相关,在各个方面都有花卉的踪影。 最先想到花卉与人类的关系当然是家庭装饰和美化环境,随着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文明的提高,人们用花来陶冶情操,修身养性日趋普遍。以前,花鸟市场中以老年人为多,而现在,爱与花卉相处的不仅是年老的,许多年轻人也加入此行列。花卉已悄悄地步入都市人的生活。城市里的绿化带、马路两边,节假日等一些喜庆日子,都少不了花卉的装饰,美化城市,增添节日气氛,花卉还能花卉能给人们创造一个幽美、清新、舒适的工作、生活和休息的环境,给人以美的享受。在喧嚣的都市里无疑给人增添一种别样的的风趣。在房子里摆上几盆盆栽,既可以净化家中空气,又可以在下班后休闲时浇花修剪一番,在劳累后能如此给人一种美的享受。而在热闹喜庆的日子里,美丽鲜艳的花卉更是增添不少气氛,让人们在节日的喜庆里心情更加美好,更对美好的未来充满希望。 花卉还与人们的健康有关,俗话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可见一个健康的身体是多么的重要啊,而花卉呢就与我们的身体健康有着重大关联,科学研究表明,鲜花含有极丰富的蛋白质、脂肪、淀粉、氨基酸、多种维生素极多种微量元素,同时还含有某些延迟人体衰老的激素和抗菌素等。可食花卉不仅具有强烈的美学色彩,而且还具有保健与药疗之功效。如菊花能明目养肝,芍药能行血中气,月季花活血消肿,茉莉花长发强肌,梅花养神去痛,梨花润燥化痰等。鲜花食品可延年益寿,长寿之乡的高加索山民以万寿菊鲜花作为家常食品,因此,当地人的长寿秘诀被认为与食用万寿菊鲜花有关。慈禧太后为求长生不老,常以荷花、玫瑰花等鲜花为食。可食花卉还含有纤维素和花色素等,纤维素能够促进肠胃的蠕动,对肠壁有一定的清洁作用,有助于防止肠道恶性肿瘤的发生。纤维素和花色素被人体吸收后能够消除身体内部具氧化破坏作用的自由基,可以延缓衰老,防止和减少心血管疾病及癌症的发

兰与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兰文化课程论文题目:兰与中国传统文化 学院: 专业: 班级: 姓名: 学号:

兰与中国传统文化 中华文化细水长流,博大精深,一直以来都是炎黄子孙的骄傲和精神慰藉。在这博大精深中蕴含着历代哲人仁者对自然对社会对生活的感悟感激,以及心灵的寄托与安放。陶瓷兵俑巧夺天工;万物生息奥妙无穷;在人类与自然无声的交流中,上下五千年的荣光因此而生。 一木一心声,一花一世界。然而不是所有的花都能成为一种不朽的文化。“一株兰草千幅画,一箭兰花万首诗”。享有“花中君子”、“王者之香”称号的兰花确是中华岁月长流里千万花丛中最令人心神俱震的奇葩。 兰花是一种珍贵、神奇的草本植物,她生长在深山野林,“长绿斗严寒,含笑度盛夏”,高洁清雅,枝叶典雅,花朵幽香清新。她是一种精神、一种艺术、一种情怀与境界,是植根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的一种文化。 兰渗透了传统文化的各个领域因她的清逸典雅,入诗入画入乐,直至入了人心,成为亘古磨不灭的精神。 于是,默默演奏着生命乐歌的花之君子,步入了得志亦或失心的诗人的生命。“移入室中须坐久,自闻香气胜群花。”齐白石毫不吝啬自己的赞美;“忽忆往时坊巷里,绍兴音唤卖兰花。”叶圣陶于兰中看到了往事旧尘;“椒焚桂折佳人老,独托幽岩展素心。”鲁迅于芳香中表明沉思;“幽兰奕奕待冬开,绿叶青葱映画台”“浅淡梳妆

原国色,清芳谁得胜兰花”。千古流传的吟咏只因将兰当成了知音,只因她一朵欲待绽放的花蕾便成就了中华文化中浓重的一笔。 兰是一种艺术,她静静舒展的叶瓣惊艳了艺者的眸子,铺就一张灿若银辉的画卷。国画重在神似,在对兰花的描写中同样着意于兰的神韵与秉性。不同的画家画兰都会有不同的侧重点。在写意画中,画家笔下的兰花多用水墨来表现兰花的美丽叶态和花质的素洁,追求天生素质、大朴大雅的神韵。兰花还象征着高尚的友情,比喻同心同德、亲密无间、有意长存,也可以比喻夫妻间情投意合。 兰字多是对美人的称谓,兰花亦是美丽的象征,若是巧用几抹颜色点缀在叶中,更是有一番风韵。一幅好的兰花作品经高手处理后的兰叶似翩翩飘动,灵动自有清韵在,比自然中的更为美丽。 入诗入画,如诗如画,在乐者的耳中,她似轻捷跳动的音符,心神起舞,心驰神往。回眸一曲《兰花草》,惊鸿一瞥《俏兰花》。那醉人的音律,扣人心弦,翩若君子,皎若皓月。成为中华洪流中涓涓的一汪清泉,透彻人心,熠熠生辉。 被人历代吟咏的,除了朗朗上口的诗句,优美的画卷,涓涓的乐声,最为重要的是那丛中屹立的清洁高傲,那是君子之清,君子之骨。 中国兰文化的奠基人以“芝兰生于幽谷,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困穷而改节”的精神气质,象征不为贫苦、失意所动摇,仍坚定向上的人格。爱国诗人养兰、赞兰,表达自己不随波逐流、不与小人同流合污,世人皆浊我独清的气节。中国现代文学家、政治家、思想家从小钟爱兰花,他与兰花的深厚情缘,为兰文化增添了风

浅论兰花草花期长短的问题

浅论兰花草花期长短的问题 展开全文 谁都知道,任何植物的开花都是为了繁殖后代,把种子遍布山野大地,这是植物的自然生长规律。有这么种植物,叫兰花草,不到一定的年限她就不开花,满足不了她的营养物质条件也不开花。达不到她的生长环境条件,它的种子也不萌芽,要她献花吐芳还真是难,这在大自然中够娇气的了。 与菜类的任何一种菜,草类的任何一种草相比,兰花草可真是大自然界的公主。菜类的白菜,草类的狗尾草,只要有一颗小芽苗,不管壮弱,也不管土地的贫瘠肥沃,也不管气候

的恶劣或舒适,在当年都会生长开花结子,粘地发芽,且当春萌发,当秋开花结籽。 兰花也属草类,但的确与草类有很大的区别,开花结籽的过程,生长的条件,萌芽的方式等都要有一定的条件,环境气候来满足它,才能发芽,才能生长。本文说一说兰花的花期长短问题,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做比较,可以研究一下。 兰花在花期能开多久?在与兰友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有说七八天左右,有说两个期星的,也有说二十多天,还有说更久点的。议论这个问题还真是个难题,这要从兰花开花时的所在地和所拥有的环境及气候的冷暖,湿度的高低来解答,下面就说一下这几个因素影响兰花开花时间长短的具体情况。 在野外山林中,正逢兰花开花期时,连续2-3天的大雨之后,接着是一两天的烈日,开花的兰花也就一个星之久就会枯萎谢花了。如果正逢兰花开花期时,是阳光明媚天、无大风大雨,或阴天居多阳光少时,兰花的花开花期可以延长至半月甚至二十天之久。如果兰花的开花期时,逢阳光强烈天,之后便是连夜连日的阴雨或暴雨的低温天气,兰花的花期会随风吹雨打而香消玉损。

总的来说,兰花的花期在自然环境状态中是随气温气候而决定花期长短的。所以在自然界中我们见到的兰花能顺利结果的很少,因初春特有的气候气温使兰花花期缩短,加上虫害兰花在自然界中结果就更加稀少了,便有人在初见兰花结的果会大惊小怪认为找到了宝。下面是延长兰花花期的方法。 一、温度 我们知道任何植物的花都惧怕狂风暴雨的摧残和烈日的暴晒。花店花师傅们都有使花保持花朵二十天左右不蔫不凋谢的方法,低微的营养物质的供应和低温湿润的空气,是保持离枝的花朵保鲜缓开的要素。这也不失是延长兰花花期的方法。避开狂风,暴雨,烈日能有效增加兰花开花的时间。 二、湿度 我们种养兰花就是为了闻香观花。兰花在自然界中,其花期也就那么一个星期十来天左右,除了自然授粉的能延缓花朵凋谢的时间在,其余的都会蔫萎。在家庭养兰中,为了延长兰花的花期,可以把开花的兰花放在湿度偏高,温度在8-15℃的环境里,可保持春兰的花期至一个月之久或更长点。春剑,蕙兰,送春类可延长到30-40天左右。这样就能达养兰闻香和以香养身的目的。

花卉学论文兰花

花卉学论文兰花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花卉学》论文——兰花 作者: 院系: 专业: 学号: 摘要:兰花属兰科,是单子叶植物,为多年生草本,亦叫。兰花是一种以香着称的花卉,具高洁、清雅的特点。文化内涵丰富,是世界里最名贵的花卉。古今名人对它品价极高,被喻为花中君子。中国兰在我国的栽培历史已有一千多年,极具价值。本文将在选土,光照水分,施肥,修剪,病虫防护等方面介绍兰花的栽培,以及兰花在园林等方面的应用。 关键词:兰花的特征。养殖方法及注意事项,兰花文化,应用。 兰花的特征 兰性喜阴,忌阳光直射,喜湿润,忌干燥,喜肥沃、富含大量腐殖质、排水良好、微酸性的沙质壤土,宜空气流通的环境。高20一40厘米,根长筒状。叶自茎部簇生,线状披针形,稍具革质,2至3片成一束。总状花序,花被轮,肉质状,内轮3瓣中,2瓣向上直立,下方一瓣唇形,向外反卷,上具紫红色斑或无,雄蕊和花柱合生成合蕊柱,花色由黄褐至浅黄,以不具褐色的纯颜色者为贵异。萌果三角形,种极小。 产地分布: 兰花通常分为中国兰和洋兰,中国兰主要产于亚洲的亚热带,主产于我国长江流域各省山区、西南、华南和台湾各地亦有分布;洋兰大多产在热带和亚热带林区。

兰花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 养兰有四戒:即“春不出、夏不日,秋不干,冬不湿”。肥宜稀忌浓,兰花多属于半阴性植物,多数种类怕阳光直晒,需适当遮荫。兰花性喜洁净。不耐尘垢,在温暖湿润,朝南阳光比较多的半荫处,生长特别旺盛。兰花可淋小雨,但要避霉雨、阵雨或连续下雨。浇水的原则应是:干则浇,湿则停,适当偏干。在兰花培养中要不断进行修剪。 选土: 栽植兰花可用黑山泥、泥炭土、田园土、松什土、苔鲜、蕨根、树皮块等。盆底徘水孔盖上瓦片,再铺一层碎砖瓦石粒,厚度为盆深的四分之一以增强透气排水性,然后果再铺一层培养土。将兰花扶正栽下,填充培养土,盖任鳞茎。土要压实,距益口2厘米处不填土,便于浇水。栽后浇足透水,置于凉爽的荫蔽处。半月后再移置到向阳通风的环境中莳养。为增加美观和保湿力,盆面可铺一层小碎白石。 光照水分: 春季气温沿不稳定,过早出房易遭受风寒。就在4月初出房比较安全。夏季要置于荫棚下,避免阳光直射,采取散射光照莳养。秋季为兰花发芽拔箭期,要保持相应的湿度,避免干燥,兰花根为肉质,冬季休眠朗需水量不多,盆土赂湿即可,不可过多浇水,以免萌生根叶疾病。 施肥: 肥宜稀忌浓:兰花施肥的季节应从春末开始秋末结束,亦即集中于生长季节。在生长期.以腐熟的豆饼水、马蹄酱渣水每半月浇施一次。若加施适量的磷酸二氢钾则效果更好。施肥后要间隔一定的时间浇水,以利于吸收肥分,又可清洗滞留肥分。施肥时要求气温适中,一般以18-25℃最为适宜,避免在30℃以上或10℃以下作业。气温过高时(超过32℃),除每日浇水外,匝再喷水数次。以微酸性水为宜。气温太高时施肥会伤害兰花,太低则不能及时吸收,浪费肥料。经常以清水喷洗叶面,不仅使盆兰生长环境改善,且可保持叶片清洁,减少病虫害感染的机会。

兰花鉴赏术语及入门知识.doc

一、传统兰花的标准 1、花瓣:如图所示,兰花主要有六瓣,既外三瓣、内三瓣(也有一些兰花会出现七瓣、八瓣)外三瓣包括主瓣和副瓣,外三瓣宽圆或宽阔,瓣端完整无缺,收根紧边,质厚且糯,不飘。鼻小舌大,舌呈圆或方形。舌内红点排列整齐,色彩鲜艳。主瓣中正,副瓣左右对称、平肩。双捧紧抱舌瓣。花架坚挺,久开不拆捧、不落肩。花型结构严谨,各瓣比例协调,阿娜多姿。 3、花色:瓣色嫩绿,色净不带红丝。花瓣也可带其他颜色,如金黄、紫红、枚红。有“黄为贵,红为稀,素为珍,绿为上”之说。要求花色俏丽,光彩照人。 4、叶片:叶面光滑油润,有光泽,叶色深绿。叶质滋润,柔中有刚。 5、植株:健壮无病害。花葶高出叶面,叶片完整,飘逸舒展,韵味十足,给人以完整、端庄、秀丽之健康美,不追求病态美。 6、气味:香气适中,文静幽雅。 二、鉴赏术语 一、色地生兰花的颜色,虽然比较单一、纯朴,没有其他花卉妖媚妖丽,但它那素静色泽,高雅风韵,却是一般花卉难以相比的。根据江、浙一带的兰蕙传统上以绿色为佳,尤以嫩绿为第一,老绿为第二,黄绿色次之、赤绿色更次。凡属赤花,总以色糯者为上品,色泽昏暗而泛紫色者为下品。其他类兰花,对色的评价因地而异。 二、肩兰花外三瓣中,中央竖直一瓣称为主瓣,左右横向排列两瓣称为副瓣。所谓“肩”,即专门指副瓣着生的形态:第一种呈水平状,称为“一字肩”,属上品;第二种,当舒瓣前后,二片副瓣微微下垂,称为“落肩”,这种形式较次;第三种,是花刚盛开,副瓣就大幅度下垂,与主瓣形成三角形,称为“大落肩”、“三脚马”、“八字架”,如呈这种形式,即使瓣形、花品再好,由于外三瓣着生姿态恶劣,也不足取了,属劣品;第四种,是副瓣微向上生,称为“飞肩”,属贵品。 三、捧即内三瓣中间向外竖直靠拢的二片短瓣(比外三瓣略短),捧瓣以光洁为主,按

中国兰文化

中国兰文化(资料整理) 初2017级5班刘恋兰花最早的含义是爱的吉祥物。屈原在诗歌中将兰喻为君子,故后人又把兰理解为君子高洁、有德泽的象征。如兰桂齐芳(兰花、桂花)喻德泽长留,经久不衰,也就是把恩惠留给后辈子孙,亦用来称颂别人的子孙昌盛。兰后来又引申出多层含义,如美好的文章称“兰章”,对别人子弟的美称叫“兰玉”,对友情契合而结拜成兄弟称“金兰之好”等。 第一篇章:兰初印象 中国传统名花中的兰花仅指分布在中国兰属植物中的若干种地生兰,如春兰、惠兰、建兰、墨兰和寒兰等,即通常所指的“中国兰”。这一类兰花与花大色艳的热带兰花大不相同,没有醒目的艳态,没有硕大的花、叶,却具有质朴文静、淡雅高洁的气质,很符合东方人的审美标准。在中国有一千余年的栽培历史。 中国人历来把兰花看做是高洁典雅的象征,并与“梅、竹、菊”并列,合称“四君子”。通常以“兰章”喻诗文之美,以“兰交”喻友谊之真。也有借兰来表达纯洁的爱情,“气如兰兮长不

改,心若兰兮终不移”、“寻得幽兰报知己,一枝聊赠梦潇湘”。1985年5月兰花被评为中国十大名花之四。 第二篇章:兰之足迹 中国栽培兰花约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据载早在春秋末期,越王勾践已在浙江绍兴的诸山种兰。魏晋以后,兰花已用于点缀庭院。古代人们起初是以采集野生兰花为主,至于人工栽培兰花,则从宫廷开始。魏晋以后,兰花从宫廷栽培扩大到士大夫阶层的私家园林,并用来点缀庭园,美化环境,正如曹植《秋兰被长坡》一诗中的描写。直至唐代,兰蕙的栽培才发展到一般庭园和花农培植,如唐代大诗人李白写有“幽兰香风远,蕙草流芳根”等诗句。 宋代是中国艺兰史的鼎盛时期,有关兰艺的书籍及描述众多。明、清两代,兰艺又进入了昌盛时期。随着兰花品种的不断增加,栽培经验的日益丰富,兰花栽培已成为大众观赏之物。 南宋的赵时庚于1233年写成的《金漳兰谱》可以说是中国 保留至今最早一部研究兰花的著作,也是世界上第一部兰花专著。继《金漳兰谱》之后,王贵学又于1247年写成了《王氏兰谱》

兰花的意象与传统文化

兰花的意象与传统文化 内容提要:中华兰文化,源远而流长。纵览古今,在采兰、养兰、赏兰过程和描述中,兰的意象渐渐生成并日渐丰富,更随着历史的发展成为系统的价值取向。经过历代文化的熏陶,兰的高雅绝不仅仅局限它的质,更在于它的精神。 关键词:兰文化民俗意象精神 一、兰花意象生成的条件和原因 (一)、兰花的质地美与中国的民俗 我们所知道的兰,多见于诗词歌赋,或者画作文章。这里的兰,往往是指国兰。在定义上,国兰是指兰科植物中的兰属植物的部分的地生兰,如春兰、惠兰、秋兰、寒兰和墨兰。兰科植物种类群极其庞大,约有800个属,3万一3.5万个原生种,而兰属植物仅是兰科植物中的一属,可见,中国兰只占兰科植物中的一小部分。然而,这并未影响兰花在中国民俗文化中的崇高地位。相反,国兰深受文人墨客的喜爱,并日渐成为高雅美丽的象征。我认为,首先,这与兰花自身的质地美是分不开的。 爱美中国人民的天性,爱花,视花为美,与花媲美。因此视花为美的化身,美好幸福的象征,是世界共同的语言。兰花,那飘逸俊芳、绰约多姿的叶片,高洁淡雅、神韵兼备的花朵,纯正幽远、沁人心肺的香味自古以来受人喜爱。描写兰花质地美的诗句,如:“绿叶兮素枝,芳菲菲兮袭予”(楚国·屈原《九歌·少司命》);“兰生深山中,馥馥吐幽香”(明·陈汝言《兰》)。可见兰花最早为文人墨客所欣赏,不是以色和形诱人而是以那超凡脱俗的阵阵幽香吸引人,是兰花本质上具备的美。 (一)、兰花质地的延伸美及其意象的生成 如果说人们喜爱兰花,仅仅只局限于兰花本身,那么兰花文化不可能在中国民俗文化里根深蒂固,经久不衰。兰花以它特有的叶、花、香独具四清,分别是气清、色清、神清、韵清。这就是其质的深层。 中国人视花有灵有情,重花的兴谢枯荣的内在之美,喜追求由观花而得的心灵感受的韵味之趣,从中得到启示,激励以及情操的陶冶,所以无论以何种形式表现花的美,特别是花卉造形艺术方面,人们极其注重形式与内涵的统一和谐之美,与许多传统文化艺术一样,要求以形传神,形神兼备。由此,人们对兰花的认识也逐渐在其质的基础上延伸。人们赋予了它特别的意义。认为它高洁典雅,傲骨刚毅,所以许多古今名人对它品价极高。因此,兰花也被喻为花中君子。兰花寓意深远,在朴实中表现出高尚的品格和高远的境界。经过历代文人墨客的歌咏,兰花的意象美逐渐明晰,成为中国传统文化长河中的奇葩。 二、传统文化里兰花的意象与变迁 (一)兰花的美与最初的意象 最初的兰花,本身并不具备今天所认为各种意象。人们喜爱兰花,源自兰花的自然美。所以,更多的是对兰花这种质地美的赏析。这时的兰花,并未在形成系统的兰花文化,只是结合与时代结合,成为一种生活的象征,或者叫陪衬。 据史料记载,国人植兰,可以追溯到上古之世,诸如《越绝书》所载“勾践种兰渚山”、屈原《离骚》自述“余既滋兰之九畹号,又树蕙之百亩”,都是证明。这说明,那时的人们,更侧重与兰花带来的外在美,侧重于兰花造就的外部环境及带给人们的美好感受。

花卉学花卉造景论文2000字

花卉造景 摘要:花卉是大自然给人类最美好的恩赐,它们可以美化环境,陶冶性情,净化心灵,增进健康,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给人以美的享受、美的熏陶和美的启迪;特别是在森林般的硬质建筑物里的都市人们,鲜花绿草的环境能使人们感觉干净、轻松、愉悦和舒畅。本文针对城市园林花卉植物的应用进行探讨和研究。 关键词:园林花卉植物应用研究花卉造景 一、城市园林花卉植物的涵义: 花卉的定义包括狭义和广义两个方面。狭义上讲,花卉仅指观赏其花或叶子的草本植物。从广义上讲,凡是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并按照一定的技艺进行栽培管理和养护的植物,都称之为花卉。包括观花的(如月季、牡丹等),观叶的(如蕨类、吊兰等),观芽的(如银芽柳的银色绒芽),观茎的(如紫竹、斑竹、红瑞木)等,观果的(如佛手、观赏西葫芦、碧冬茄等),观根的(如水杉的气生根、木棉的板根等)。其中,既有高等植物,也有低等植物;既有水生植物,也有陆生植物,气生植物;既有匍匐矮小的,也有直立高大的;既有草本的,也有木本的,木本中有乔木,灌木和藤本等等,种类繁多。 二、园林花卉植物的应用类型: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程度的日益提高,城市绿地景观已逐渐成为评价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综合素质、以及园林水平的重要标志。城市园林花卉是花卉中主要用于城市绿化,美化的种类,其范围也在日夜扩大。在城市建设中,在道路、建筑以及必须的构筑物之外的空旷地、林地、坡地等都需要用树木花草等观赏植物布置起来,创造出花团锦蔟、绿草如茵、荷香拂水、空气清新的景观与意境,以最大限度地利用空间,来达到人们对园林的文化娱乐、体育活动、环境保护和美化风景艺术等多方面的需求。 三、花卉在园林布置中应用: 花卉在城市园林中最常见的应用方式即是利用其丰富的色彩变化的形态等,来布置出不同的景观。主要形式有花坛、花境、花从、花群以及花台等,而一些蔓生性的草本花卉又可用以装饰柱、廊、篱以及棚架等。 四、花卉装饰: 花卉作为城市园林造景的主体,除用于露地景观布置外,还常用于美化室内及建筑近旁,创造优美舒适的劳动、生活、休息环境;或应用花卉专为各种集会、展览场所等进行美化布置,以突出主题,烘托或调和气氛。 (一)公共场所的花卉装饰 像车站、码头、广场、影剧院、体育馆、博物馆、医院、疗养院、商场等这些与人民广泛接触的公共场所,一般都有花卉(包括观赏植物)的适量布置,或

兰花的象征意义

兰花的象征意义 很多网友问兰花的象征意义,兰花代表什么,兰花花语是什么,下面简单介绍一下: 兰花的象征意义: 高洁、典雅、爱国和坚贞不渝。兰花代表着着坚贞不渝不遇的爱情。兰花的花语: 美好、高洁、贤德。 兰花是一种珍贵、神奇的草本植物,她生长在深山野林,“长绿斗严寒,含笑度盛夏”张(学良诗句),品德高洁,枝叶典雅,花朵幽香清新。她是一种精神、一种艺术、一种情怀与境界,是植根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的一种文化。其品格风范已成为中国人民理想人格的象征。 中国兰文化的奠基人孔子以“芝兰生于幽谷,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困穷而改节”的精神气质,象征不为贫苦、失意所动摇,仍坚定向上的 人格。爱国诗人屈原养兰、赞兰,表达自己不随波逐流、不与小人同流合污,世人皆浊我独清的气节。中国现代文学家、政治家、思想家鲁迅从小钟爱兰花,他与兰花的深厚情缘,为兰文化增添了风采。朱德总司令生前酷爱兰花,即使在艰苦的战争岁月也忘不了兰花;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大力宏扬、传播兰文化教育,把多年精心培养的名兰赠给许多花公园;北京中山公园、上海植物园等都有他赠送的兰花。张学良精心养兰,他评价兰花说: “兰花花中君子,其香也淡,其姿也雅,兰的境界幽远。”他为兰作诗: “芳名誉四海,落户到万家;叶立含正气,花妍不浮华。” 我国历史上著名的画家赵孟坚、郑思肖、郑板桥等,他们画的兰花表现出了兰的幽雅气质、高洁的灵魂和丰富的精神内涵,令人赏心悦目,荡涤心胸、陶治情操,成为优秀的名作而千古流传;而更多文化名人如孔子、屈原、李白、杜甫、苏轼、陆游等,他们爱兰、植兰、咏兰之举,使兰文化成为一种独悠久的传统文化、优秀文化,成为高洁、独秀的人格象征。所有赏兰、植兰、爱兰、咏兰的人都从兰花身上汲取道德的力量,从而自觉地塑造提升自身的人格与胸怀,陶冶情操,丰富精神世界。兰文化

浅谈中国兰花文化

浅谈中国兰花文化 摘要:兰花是我国最古老的花卉之一,早在帝尧之世就有种植兰花的传说。古人认为兰花“香”、“花”、“叶”三美俱全,又有“气清”、“色清”、“神清”、“韵清”四清,是“理想之美,万化之神奇”。最早赋予兰花一定人文精神的是孔子,据东汉蔡邕《琴操》载:孔子自卫反鲁,隐谷之中,见幽兰独茂,蔚然叹曰:“兰当为王者香”。真正的兰花文化则起源于战国时期楚国的爱国诗人屈原,他种兰、爱兰、咏兰,以兰花为寄托,干百年来一直影响着后人。。后世诗人在咏兰时,也有许多的名句,比如陈子昂的“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刘克庄的“一从夫子临轩顾,羞伍凡葩斗艳涛”。诗人们将兰花的高洁与人格的完美联系起来,使得兰花文化不断得以拓展和延续。 关键词:兰花;文化内涵;品质; 兰花以高洁、清雅、幽香而著称,叶姿优美,花香幽远。自古以来,兰花都被誉为美好事物的象征,已广泛在民间人格化了。兰花对社会生活与文化艺术发生了巨大的影响。父母以兰命名以表心,画家取兰作画以寓意,诗人咏兰赋诗以言志。兰花的形象和气质久已深入人心,并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古代舞剧以“兰步”、“兰指”为优美动作,把优秀的文学作品和书法作品称为“兰章”,把真挚的友谊叫做“兰交”,把人的芳洁、美慧喻为“兰心蕙质”。又把杰出人物的去世比作“兰摧玉拆”。兰花在我国人民心目中,已经成为一切美好事物的寄寓和象征。 一、兰之“芳香” “手培兰花两三栽,日暖风和次第开。坐久不知香在室,推窗时有蝶飞来。”这是古人写的一首咏兰诗,它对兰花作了生动的描述,其中道出了兰花之“香”是兰花的最大特点,其香色清绝,素心香远。兰花因其香气,自古被称为“香祖”、“国香”、“王者之香”、“天下第一香”。 在中国古代的文化中,咏兰香、称兰香、赞兰香的人多不胜数,有些文人雅士更是以兰香的脱俗而自勉。孔子曾对着隐谷中的香兰喟然叹句“兰当为王者香,今乃独茂,与众草为伍。”隐谷中香兰独茂,却以众草为伍,虽香而孤,草丛而芜没。在孔子看来,兰花的香是别样的、独特的,当之王者而无愧,又以此香暗喻了芬芳袭人,然曲高和寡、独茂壑谷的风格,以此来喻人又喻己。 在中国近现代也有很多诗句都是称赞兰香的,如陈毅元帅有诗云:“幽兰在深谷,本自无人识。只为馨香重,求者遍山遇。”齐白石的《兰》:“一春谷口雨如麻,水洗风吹叶倒斜。移入室中须坐久,自闻香气胜群花。【1】” 二·兰花乃君子 “生在幽谷,不以无人而不芳。”二千多年前,孔子周游列国不仅发现兰花,而且写下流传千古的赞美诗。兰花以质朴纯真的品质,健美俊秀、千差万别的风姿,素雅内向、含蓄不露的品格,无私奉献的独特幽香,坚强屹立、不怕狂风暴雨、残雪酷霜的斗争精神,赢得了人们的喜爱,被称颂为“花中君子”。 兰花是大自然的杰作,素有“君子之花”、“空谷佳人”的雅喻。中国兰文化渊远流长,具有深厚的文化积淀,历代仁人志士以兰喻志、以兰抒情、以兰赋墨,在赏兰品兰的过程中悟出了一种融华夏的道德修养、人文哲理之妙谛,因而,兰有国香、人格之花、民族之花的美称。在中国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孔子可说是兰文化的奠基者。《孔子家语》有云,“芝兰

关于兰花的诗词

关于兰花的诗词大全 幽兰操韩愈 兰之猗猗,扬扬其香。 不采而佩,于兰何伤。 今天之旋,其曷为然。 我行四方,以日以年。 雪霜贸贸,荠麦之茂。 子如不伤,我不尔觏。 荠麦之茂,荠麦之有。 君子之伤,君子之守。 唐·王勃春庄 山中兰叶径,城外李桃园。岂知人事静,不觉鸟啼喧。 唐·唐彦谦兰 清风摇翠环,凉露滴苍玉。美人胡不纫,幽香蔼空谷。 唐·唐彦谦兰 谢庭漫芳草,楚畹多绿莎。于焉忽相见,岁宴将如何。 施肩吾兰渚泊 家在洞水西,身作兰渚客。天昼无纤云,独坐空江碧。 马戴秋思 亭树霜散满,野塘凫鸟多。蕙兰不可折,楚老徒悲歌。 唐·李世民芳兰 春晖开禁苑,淑景媚兰场。映庭含浅色,凝露泫浮光。日丽参差影,风传轻重香。会须君子折,佩里作芬芳。 李白孤兰 孤兰生幽园,众草共芜没。虽照阳春晖,复非高秋月。飞霜早淅沥,绿艳恐休歇。若无清风吹,香气为谁发。

唐·张九龄感遇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唐·无可兰 兰色结春光,氛氲掩众芳。 过门阶露叶,寻泽径连香。 畹静风吹乱,亭秋雨引长。 灵均曾采撷,纫佩挂荷裳。 唐·李峤兰 虚室重招寻,忘言契断金。 英浮汉家酒,雪丽楚王琴。 广殿清香发,高台远吹吟。 河汾应擢秀,谁肯访山阴。 唐·崔涂幽兰 幽植众宁知,芬芳只暗持。 自无君子佩,未是国香衰。 白露沾长早,春风到每迟。 不如当路草,芬馥欲何为。 唐·杜牧兰溪 兰溪春尽碧泱泱,映水兰花雨发香。楚国大夫憔悴日,应寻此路去潇湘。 唐·刘禹锡重送鸿举师赴江陵 西北秋风凋蕙兰,洞庭波上碧云寒。茂陵才子江陵住,乞取新诗合掌看。 唐·刘商与于中丞 万倾荒林不敢看,买山客足拟求安。田园失计全芜没,何处春风种蕙兰。 唐·刘谷和三乡诗 兰蕙芬芳见玉姿,路傍花笑景迟迟。苎萝山下无穷意,并在三乡惜别时。 唐·褚朝阳奉上徐中书 中禁仙池越凤凰,池边词客紫薇郎。既能作颂雄风起,何不时吹兰蕙香。

浅谈中国画与中国文化

浅谈中国画与中国文化 高三(9)班黄旖韵 摘要:中国画是我们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组成部分,在世界美术艺苑中独树一帜。中国画融诗、书、画、印为一体,代表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修养和内涵,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国之瑰宝和骄傲。中国画博大精深,内容多而杂,反映了中国古代的哲学、文化、建筑、雕塑等方方面面,是中国艺术的精髓。 关键字:国画,本质特性,博大精深 正文:中国画又名国画,是现代人为区别于西洋画而对中国传统绘画的泛称。它包括水墨画、墨笔画、彩墨画、工笔重彩画、白描画等。中国画是我们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组成部分,在世界美术艺苑中独树一帜。中国画融诗、书、画、印为一体,代表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修养和内涵,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国之瑰宝和骄傲。 中国画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已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它必然受到中国文化的巨大影响,或者说中国画体现着中国文化的特点。历朝历代有着众多的著名画家,有着数不尽的作品,可时至今日,画中国画的人,看中国画的人,很多并没有弄清楚中国画的本质特征,这就影响了从文化的高度欣赏中国画,影响了判断中国画与西方画的各自特性,影响了画家坚守中国画独特优势的自信心。所以弄清这个问题是很重要的。下面就从几个方面分析中国画的本质特征。 一、注重个体心灵体悟 中国画之所以被称作中国画首先是因为中国文化的宇宙观是它的理论基础。众所周知,人类的精神文明受不同的宇宙观制约。依照不同的宇宙观而产生不同的民族精神,产生不同的审美观和不同的艺术观,创造不同的艺术表现方法和产生不同的艺术效果,这是民族艺术发生发展的生命路线。宇宙观是指人与宇宙万物的关系,也就是人对世界万物的看法,以及人怎样与它们相处。我们的祖先与西方先人相比有其独特的地方,西方文化比较看重人与神、人与物之间的关系,形成了西方文化中宗教与科学交错而行、并行不悖的特色。中国的先哲几乎从一开始就着力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探玄求奥,而不看重人与“天”(神)、人与“地”(物)的关系,从而中国文化中宗教文化贫乏,在人与物关系上,强调感情色彩的“役万物为人所用”。中国文化思考方式是整体性的,所谓“天人合一”就是中国文化信奉人与自然合一的观念。庄子云:“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也就是人与自然始终处于一种和谐的融为一体的关系之中。由此形成中国文化中的“以和为贵”、“中庸之道”等精神品质,渗透到审美意识中就是“万物静观皆自得”、“无为”、“不着意”、“以人之天而合天之天”,崇尚自然优美。由这种理论所产生的审美意识一旦用于艺术创造,必然产生独特的观察事物的方法和表现事物的方法,展现出这种艺术区别于其他艺术的本质特征。这就形成了中国画是最心灵化的艺术。 中国画注重个体心灵的体悟,常常于静寂观照中,求返于自己内心深处的心灵节奏,以结合宇宙内部的生命节奏。中国画不是纯客观刻板的自然描绘,而是把作画的客体作为传达情感的载体,来抒发画家自己内心的情绪,用笔墨的浓淡、点线的交错,去创作意境深远的胸中画面。作画首要是观察自然,中国画家是在行动中观察自然、感悟自然,边走边观察景物,逐渐将自己融入景物之中。此时在画家的心目中“物”即“我”,“我”即“物”,只有这样才最能表达画家感

浅谈兰花文化

浅谈兰花文化 摘要:兰花,超凡脱俗,气质高雅。它的姿、色、香、韵俱佳,是中国十大名贵花卉之一。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人被它所陶醉,所倾倒。人们爱兰,寻兰,种兰,咏兰,画兰,创造了辉煌绚丽的兰花文化。 关键词:兰花文化价值 兰花是大自然的杰作,素有“君子之花”、“空谷佳人”的雅喻。中国兰文化渊远流长,具有深厚的文化积淀,历代仁人志士以兰喻志、以兰抒情、以兰赋墨,在赏兰品兰的过程中悟出了一种融华夏的道德修养、人文哲理之妙谛,因而,兰有国香、人格之花、民族之花的美称。 兰花文化是特定的社会个体、社会团体在不同的历史人文背景、地理条件、经济基础、社会阶层等综合因素下,在接触兰花的过程中,通过自身体会和总结而得到的审美哲学和意识形态。它是在客观条件下,对兰花及其相关事物的主观体会。人类认识兰花的漫长过程,也是兰文化从起始到发展的过程。广义的兰文化是指人类与兰花相关的一切活动,具体来说,是指人类在采兰、养兰、赏兰过程中,特别是在赏兰过程中所形成的一整套价值取向。一般而言,西方国家是从兰花的形体上开始认识兰的,洋兰种类繁多,花色缤纷艳丽,花形千变万化,花形、花色、花瓣质地、花序是其欣赏的焦点。而东方兰文化以中华兰文化最为源远流长,它还孕育了日本兰文化和韩国兰文化,形成了独具东方特色的兰文化。 自孔子、屈原以来,各代文人雅士多有以养兰、赏兰、咏兰抒情言志者,他们以兰喻人,以君子、志士仁人比德于兰,他们将中华民族的优秀品德、高尚情操、崇高气节不断融入到兰文化之中。而兰花以其独特的幽香,亭亭玉立、刚柔兼具的形姿,征服着亿万人的心。她给人以高雅、纯洁、美好的精神享受。兰花生于深山,隐于幽谷不以无人而不芳,她象征着处困厄而不改其志的大德君子、临危而不移其情的志士仁人。 纵观中华儒、释、道文化源流,虽然旨趣各有不同,但在爱兰方面绝无分歧,因此兰文化传承了中华儒、释、道三大文化脉络之精髓,而今已成为浩瀚中华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北宋大文学家黄庭坚曾说:“士之才德盖一国,则曰国士。女之色盖一国,则曰国色。兰之香盖一国,则曰国香”。大文豪苏轼咏兰曰:“春兰如美人,不采羞自献。时闻风露香,蓬艾深不见。丹青写真色,欲补《离骚》传”。清人郑燮有诗曰:“晓风含露不曾干,谁插晶瓶一箭兰。好似杨妃新浴罢,薄罗裙系怯君看”。与其他花卉相比,唯兰花四季能花,并独具幽香;唯兰花品种繁多,其叶艺、花艺高深莫测,带给人们以无穷的追求和乐趣。 随着社会历史不断的向前发展,社会物质财富也在不断的积累,人们的精神财富也在不断地充实提高,兰文化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注意和认可。人们把对兰花美感的追求,用文化的方式从自身的社会中反映出来,借兰花的魅力,抒发自己的情怀,并把兰文化与做人的情操、做人的道德标准联系在一起。如今,兰文化已经渗入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给予人类之生活价值、精神价值,乃至道德培养价值。与此同时,兰花文化也不断发展,日益丰富起来。 人们喜欢兰花,并不仅仅是因为兰具有的那些自然的生物属性,且因为兰的绰约多姿,使人产生了美感。这种美感意识越来越强烈,越越深刻,就发展成为对兰的审美鉴赏。兰花特殊的怡人之美日益显现出他的审美价值,满足人的精神需求,孕育奠定了其在人类社会中的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的灵魂地位。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兰文化是传统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兰与高尚品德修养相融和,从而使兰有更深刻文化内涵。古人贵兰,将兰花比作人格化身,有国香、香祖、王者香、人格之花、民族之花的比喻,而且渗到人们精神世界里,世代承沿,形成具有多元文化特征的

中国画兰花鉴赏

周四9、10节 中国画兰花鉴赏 学院: 专业: 班级: 姓名: 学号: 辅导老师:

中国画兰花鉴赏 摘要:中国的兰文化自赏兰开始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古代对兰的推崇,体现着中国传统美学特征,历代文人墨客争相吟咏赞美兰花的比比皆是,不仅指兰的优雅形态更在于它的清幽芬芳。从中国传统美学来看,兰品被当做人品的象征,兰骨是风骨的写照,通过借助兰花来寄予感情、节操,成为中国知识分子追求崇高志向、远离污浊政事、保全自己美好品格的化身,传达着自身热爱国土、至死不渝的坚贞信念。 关键词:兰花赵孟坚郑思肖 中国画就是中国传统民族绘画的统称,也称为国画或水墨画。它是以墨为主要颜料,以水为调和剂,以毛笔为主要工具,以宣纸和绢帛为载体的具有民族特色的特有画种。中国画植根于华夏民族浓厚的文化沃土之中,跨跃不同时空,历经萌芽、发展、成熟、创新、再发展的诸多不同阶段,形成了融汇各民族文化素养、思维方式、审美意识和哲学观念的完整艺术体系。 一、我对国画兰花的认识 在中国传统艺术文化中,我唯独对中国画情有独钟,不仅仅是因为它描绘出来的独特事物,更重要的是它所体现出来的意境。这种意境需要用心去体会,而一旦沉迷进去便深陷其中、无法自拔,我恰恰就是这么一个对中国画痴迷的人。 人们画兰花,一般都寄托一种幽芳高洁的情操。 如楚国诗人屈原就以“秋兰兮清清,绿叶兮紫茎,满堂兮美人”这样的诗句来咏兰。但兰花入画则比梅花晚,大概始于唐代。到了宋朝,画兰花的人便多了起来,据说苏轼就曾画过兰花,而

且花中还夹杂有荆棘,寓意君子能容小人。南宋初,人们常以画兰花来表示一种宋邦沦覆之后不随世浮沉的气节,当时的赵孟坚和郑思肖,被同称为墨兰大家。 元代以郑所南画兰花最为著名,寓意也最为明确。据说他坐必向南,以示怀念先朝,耻作元朝贰臣;他画的兰花,从不画根,就像飘浮在空中的一样,人问其原因,他回答说:“国土已被番人夺去,我岂肯着地?”因此,欣赏绘画,也是必须了解历史背景的。而清人画兰,则以“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最为著名的了。郑板桥是一个注重师法自然的人,他画过盆兰。但尤嗜好画“乱如蓬”的山中野兰,为此,他曾自种兰花数十盆,并常在三春之后将其移植到野石山阴之处,使其于来年发箭成长,观其挺然直上之状态,闻其浓郁纯正之香味,因而得山中兰“叶暖花酣气候浓”的贞美实质。 在我国兰花作为一种象征,一种寄寓,一种精神与品格的追求一种精神与品格的追求,历来收到画家诗人的特宠历来收到画家诗人的特宠。画家画兰,始于宋末赵孟坚、郑思肖(号所南)。也许是兰花这种植物的生态很适合国画的工具笔和墨的发挥,很适合中国历代文人画家普遍具有的清高、飘逸、雅兴的、动态的表动态的表露,所以自宋后,画兰名家迭起辈出,相继以兰花为载体,把他们的理想、情趣、美感、个性发挥得淋漓尽致。往往是五叶三花即形态毕现,情趣盎然。加上艺术书法的题文题诗题句(中国古代的画家往往也是书法家、诗家、园林花卉的行家),或寄情或寓意,笔简意赅,意境邃深,辄成珍品。历代画兰名家如林,如苏轼、赵孟坚、郑思肖、赵雍、文徵明、项元汴、周天球、石涛、郑板桥、汪士慎、吴昌硕、齐白石、潘天寿、刘福林等。其中赵孟坚、郑思肖被后人尊称为画兰宗师,二人都善画墨

中国兰文化

中国兰文化 兰花依四季花序分为春兰、夏兰(蕙兰)、秋兰(建兰)、寒兰、报岁兰(墨兰)。花色因时而异,有“香祖”、“国香”、“空谷佳人”、“花中君子”等美誉。兰花四季常青,挺拔潇洒,姿色俊秀,幽艳吐芳,清雅沁人,历来为文人墨客所称颂。 春秋时,孔子历聘诸侯,莫能任。隐谷之中,见芳兰独茂,喟然叹曰:“夫兰当为王者香,今乃独茂,与众草为伍,譬犹贤者不逢时,与鄙夫为伦也。”止车援琴鼓之,自伤不逢时,托词于兰:“习习谷风,以阴以雨。之子于归,远送于野。何彼苍天,不得其所。逍遥九州,无所定处。时人暗蔽,不知贤者。年纪逝迈,一身将老。”(《猗兰操》) 空谷生幽兰,兰最令人倾倒之处是“幽”,因其生长在深山野谷,洗净绮丽浮艳的姿态,以清婉素淡的香气长葆本性之美。这种不以无人而不芳的“幽”,契合林泉隐士的气质,更有一种“人不知而不愠”的君子风格,一种不求仕途通达、不沽名钓誉、只追求胸中志向的坦荡胸襟,象征着疏远污浊政治、保全自己美好人格的品质。《周易》云:“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传统文化中的兰花就是这样,它幽香飘逸,高雅素洁,婀娜多姿,具有高贵的品质,成为一个内涵丰富的文化符号。 孔子十分喜欢兰花,他特别重视个人思想品质的修养,在兰花身上寄托了深切的感情,在王肃(三国时魏人)所收集编纂的《孔子家语》一书中,记载了孔子颂兰的一段佳话。孔子曰:“吾死之后,则商也日益,赐也日损。”曾子曰:“何谓也?”子曰:“商也好与贤己者处,赐也好不若己者。不知其子,视其父;不知其人,视其友;不知其君,视其所使;不识其地,视其草木。故曰: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处者焉。”(《孔子家语·六本》卷四)文中的商,即孔子的学生子夏,赐即子贡,都是孔子著名的门生。这两句话的意思是,子夏喜爱同比自己贤明的人在一起,所以他的道德修养将日有提高;子贡喜欢同才质比不上自己的人相处,因此他的道德修养将日见丧失。原因何在呢?于是孔子举了一系列比喻,说明交友和环境对人品性的影响作用,最后以“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和“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两个对比例子,得出结伦“君子必慎其所处”。从此“芝兰之室”就成为良好环境的代名词,成为一个颂兰美兰的成语。《孔子家语》中还节录了孔子另一段话:“芝兰生于深谷,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困穷而改节。”

兰花的诗词赏析【最新】

兰花的诗词赏析 在梅兰竹菊四君子中,我最喜欢的还是兰花。对于兰花一直有一种莫名的情愫。可能在兰花的馨香环境中长大的人,更容易喜欢上它。人们对于兰花的评价从古至今一直都很高,兰花一直被说为是空谷幽兰;因为兰花是喜阴的植物,常被说来是隐士来道出作者归隐的想法。 兰花最早的含义是爱的吉祥物。屈原在诗歌中将兰喻为君子,故后人又把兰理解为君子高洁、有德泽的象征。如兰桂齐芳(兰花、桂花)喻德泽长留,经久不衰,也就是把恩惠留给后辈子孙,亦用来称颂别人的子孙昌盛。兰后来又引申出多层含义,如美好的文章称“兰章”,对别人子弟的美称叫“兰玉”,对友情契合而结拜成兄弟称“金兰之好”等。以自古以来人们就把兰花视为高洁、典雅、爱国和坚贞不渝的象征.兰花象征高尚。兰花风姿素雅,花容端庄,幽香清远,历来作为高尚人格的象征。诗人屈原极爱兰花,在他不朽之作《离骚》中,多处出现咏兰的佳句。 幽兰生前庭,含薰待清风。兰花被誉为“花中君子”、“王者之香”。对于中国人来说,兰花还有民族上的深沉意义。在中国传统四君子梅、兰、竹、菊中,和梅的孤绝、菊的风霜、竹的气节不同,兰花象征了一个知识份子的气质,以及一个民族的内敛风华。因此对于兰花,中国人可以说有着根深蒂固的民族感情与性格认同。兰花,那飘逸俊芳、绰约多姿的叶片;高洁淡雅、神韵兼备的花朵;纯正幽远、沁人肺腑的香味自古以来受人喜爱。所以,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养兰、赏兰、绘兰、写兰,一直是人们陶冶情操、修身养性的重要途径,被誉为"国香"、"王者香"的中国兰花成了高雅文化的代表。古今名人对它品价极高,被喻为花中君子。在古代文人中常把诗文之美喻为“兰章”,把友谊之真喻为“兰交”,把良友喻为“兰客”。 所以兰花在古人眼中是很高贵的,也就有很多古诗词是描写兰花的,或借兰花抒发自己的归隐之志,或表现自己对兰花的喜爱,或借兰花蓝表现自己郁郁不得志的心情。下面是对我最喜欢的两首首写兰花的诗词的赏析: 孔丘《猗兰操》 习习谷风,以阴以雨。之子于归,远送于野。 何彼苍天,不得其所。逍遥九州,无所定处。 时人暗蔽,不知贤者。年纪逝迈,一身将老。 孔子历聘诸侯,莫能任。隐俗之中,见芳兰独茂,喟然叹曰:“兰当为王者得,今乃与众草为伍。”止车援琴鼓之,自伤不逢时,托词于兰。这首诗是孔子在被赶出鲁国是看到路边兰花与杂草生长在一起,有感而生就写出了这首诗,他更是借这首诗写出自己像兰花一样生不逢时,生不逢地。他一兰花自喻也表现了自己不愿与杂草生在一起的文人高洁。 陶渊明《幽兰》 幽兰生前庭,含薰待清风。清风脱然至,见别萧艾中。 行行失故路,任道或能通。觉悟当念还,鸟尽废良弓。 此诗作于作者53岁,应该生长在幽僻之地的兰花在院子里生长,包含浓郁的方向等待清风的的到来。轻风轻轻吹来,兰花散发阵阵芳香,立刻就可以从萧艾等杂草中分辨出来。不停的向前行走会失去旧路,顺应自然之道前面的道路或

兰花精神

兰花,本是草本植物,是古老而又神奇的花草,修长的叶子,四季长青,光亮的叶面,和谐的弯曲度,柔中带刚,整株植物天然造型,恰到好处,迎曳风动,婀娜多姿……,给人一种典雅的美好感觉,开花季节,更如同“仙女”下凡,神态潇酒,文雅素静,宛如“西施”,婷婷玉立,气宇轩昴。特别是香来时,馥郁清幽,沁人肺腑,把人带入美好的联想中……它的美姿倩影迎合了东方中国人的文化审美标准。 历史长河在不断延伸,人类开始进入到了初级文明时代,人类不但有了自己的文字,同时也不断提高对兰花的认识,人类给它取了个好听的名字,叫“兰花”。从此兰花有了自的名字和定位。与此同时兰花文化的萌芽也从那个时候开始出现了。 兰文化人类进入文明时代后,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迅速得到了提高,人们在得到食物温饱以后,便开始追求精神文化生活。兰花这株远古而又芳香的神奇花草,自然不会被人们忘记,它在博大的中华文化舞台上占有了一席之地,自然地被人们纳入美学文化的范畴里。历代多少文人墨客,名人志士,为它动诗作画,用最美好的语言赞美它、敬仰它,称它为“香祖”、“天姿国香”。中国最早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更称它为“王者香”。 千百年来,兰花神韵一直受到国人青睐,许多美丽的传说,动听的故事流传至今。清代著名的《芥子园画谱》作者李渔(兰溪) 用了很大篇幅传授画兰技法。中国传统剧种:昆剧、京剧等剧中的人物“花旦”在演戏时手势动作要求与“观音菩萨”塑像的指形相似被称作“兰花指”。音乐领域里,就有“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种在校园中,希望花开早……”的歌。 文化古城“徽州”著名的“三雕”也留有兰花的形象。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用具、器具上也常有兰花的图纹符号(有实物证)。总之,兰文化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据有关考古资料报道,早在七千多年前,浙江余姚“河姆渡”遣址出土陶片上就有兰花的图案。李时珍更是把兰花根部研入中草药之中给人治病。 等等的史实足可鉴证兰文化早就形成和存在了,并且广泛活跃传播在人类生活的领域里。 时代变化了,环境变化了,民族精神不能变,做人的本质不能变,种兰、养兰人“兰德”不能变。愿兰文化源远流长,愿人类精神文明万古长青,愿兰花产业蓬勃发展,愿明月般清净的兰花长伴人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