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石市“十二五”教育科研课题指南

黄石市“十二五”教育科研课题指南
黄石市“十二五”教育科研课题指南

黄石市“十二五”教育科研课题指南

(征求意见稿)

一、选题依据与要求

1.面向教育改革与发展实际,依据《黄石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黄石市十二五教育规划》及相关文件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2.面向黄石地区当前及未来一个时期教育的科学发展及重点、热点和难点问题,围绕教育实践问题的解决、教育体制与机制的改革,不断满足我市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践需求。

3.本《指南》是在“十一五”教育研究基础上,就我市教育发展中需要重点研究的领域提出了需要研究的项目,它不等于课题目录。各级教科研部门、大中小学(幼儿园)、职业学校应在指南的指引下,选择其中的某一个领域或某一个方面,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聚焦研究的具体问题,选好研究点与角度,设计可操作的研究课题。

二、申报要求及时间

1. 课题项目分为重点项目、一般项目和骨干教师项目。各级教育职能部门、各大中小学校(幼儿园)、职业学校及我市广大教育工作者本着自愿自主的原则申报课题。其中,申请骨干教师项目者为我市各级各类特级教师、名师、学术学科带头人、十佳青年教师、师德标兵、优秀班主任、学科优秀教师等。项目负责人只能申报一个课题。

2、立项课题必须在十二五期间完成,每年应提交阶段性成果参加市规划办举行的活动。鼓励以论文和研究报告作为项目的最终成果形式进行申报结题。研究成果须反映实际,符合研究规范,体现创新。

3、申报受理时间为2011年5月26—29日,逾期不予受理。联系人:李老师。课题申报通讯地址:黄石市教科院内,黄石市教育科学规划办。联系方式:qq群61400488,电话:3072990

4、各县市区、直属单位将审查合格的《课题申请·评审书》一式3份,按填表要求装订好,连同《“十二五”课题汇总一览表》一并寄送市教科规划办。同时,将电子申报材料与《汇总一览表》通过电子邮件发送至 hsjky@https://www.360docs.net/doc/ad8464944.html,,请在标题前注明:十二五课题申报:(某单位.某课题)。电子版《课题申请·评审书》可从黄石教科院网站下载。

三、课题指南具体内容

(一)重点研究领域

重点研究领域是根据黄石市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长远性问题而提出的,重点研究领域课题围绕落实科学发展观、共建共享区域教育科研资源这

一主题,以我市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重大现实问题为重点,积聚研究力量,强调跨学科、跨部门、跨校际合作进行综合研究,形成标志性成果和精品力作,提升我市教育科学研究学术水平。

1. 促进区域教育均衡有效发展的管理机制研究

研究要点参考:

(1)教育均衡有效发展的思想内涵、基本特征;

(2)区域或学校教育均衡有效发展基本状况分析;

(3)国内外促进教育均衡有效发展的基本做法和经验;

(4)区域教育均衡优质发展的目标制定;

(5)区域促进教育均衡有效发展的条件分析与资源开发;

(6)区域层面教育管理制度、做法的调整;

(7)基于均衡有效发展的学校个案跟踪研究;

(8)基于小学、初中、高中学段衔接的均衡发展个案跟踪研究;

(9)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学段核心内容及相关衔接研究;

(10)新课程教师技能培养的地方教科研组织与高校的协作研究;

(11)我市各级各类骨干教师后续培养机制与效应研究。

2. 基于校本研修的区域教育实力提升的策略研究

研究要点参考:

(1)基于校本研修的区域教育实力的内容构成;

(2)基于校本研修的区域教育实力提升的政策与环境分析;

(3)基于校本研修的区域教育实力提升的国内外经验借鉴;

(4)基于校本研修的区域教育实力提升的着力点;

(5)基于校本研修的区域教育实力提升与教师专业能力建设的关联;

(6)基于校本研修的区域教育实力提升的政策保障与制度变革;

(7)基于校本研究的区域教育实力提升的教研平台与活动特色;

(8)基于校本研究的区域教育实力提升的骨干培养、协作研究策略及考评机制;

(9)基于校本研究的区域教育实力提升的运作模式与策略。

3. 组团发展模式下的农村学校教育研究

研究要点参考:

(1)新农村学校布局调整及相关问题的研究;

(2)区域组团发展模式下的学校发展共同体建设及资源整合利用问题研究;

(3)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义务教育管理模式与对策研究;

(4)新农村学校家庭教育指导问题研究;

(5)有效提高农村学校师资水平的研究;

(6)留守儿童的教育对策研究。

4. 学前教育研究

研究要点参考:

(1)幼儿一日常规活动课程与制度建设;

(2)幼小衔接内容与教学对策研究;

(3)以园为本的教研制度建设的问题与管理对策研究;

(4)园本教研制度与运作方式的有效性研究;

(5)幼儿园品牌与特色创建活动的研究。

5. 职业教育研究

研究要点参考:

(1)武汉“8+1”城市圈职教园区建设的对策研究;

(2)黄石市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关键因素与实证研究;

(3)黄石市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研究;

(4)黄石市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实训基地建设研究;

(5)黄石市职业教育校企联合办学的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6. 高等教育研究

研究要点参考:

(1)学校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发展趋势的综合分析及对策研究;

(2)适应“十二五”期间国家发展战略需求和黄石发展需要的发展模式研究;

(3)“十二五”期间国家和黄石发展战略对学科、专业建设的影响与需求分析研究;

(4)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及机制研究;

(5)创建、培育教学和科研创新团队的管理和运行机制研究;

(6)创建高校与地方资源共建、人才培养新模式。

7. 以校为本的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研究要点参考:

(1)以校为本的高效课堂教学的内涵界定;

(2)国内外高效课堂教学的基本制度和经验;

(3)影响高效课堂的要素及相关干预策略研究;

(4)以学定教的高效课堂教学的目标或评价标准制定;

(5)寻找单元核心能力的情景教学测评模块设计及教学反思与实践;

(6)基于问题解决的高效课堂观察量表设计及课堂观察行动研究;

(7)以校为本的高效课堂教学相关常规管理与评价制度;

(8)基于高效课堂教学的全员叙事研究、教研组课例研究、学校案例研究及横纵向相结合的个案跟踪研究;

(9)以学定教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与策略研究

(10)信息技术条件下以学定教的高效课堂教学研究;

(11)以学定教的高效课堂教学信息传输的研究;

(12)以学定教的高效课堂教学管理行为的实践研究;

(13)基于课程标准的高效课堂教学设计/作业设计研究;

(14)以学定教的高效课堂教学设问技巧研究;

(15)基于问题解决的高效课堂观察策略研究;

(16)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的高效课堂教学研究;

(17)诊断式、支架式、回放式、骨干引领式、网络集体研课式、基于四合一的学案协作式、档案评定式、牵手制、导师制、自主反思制等“十一五”校本研修推进模式与策略的应用与推广研究。

5. 新课程改革实验推进相关问题研究

研究要点参考:

(1)新课程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机制研究;

(2)新课程初中生学科自主学习策略及评价机制研究;

(3)新课程高中生学科自主学习能力及评价机制研究;

(4)新课程下的校本管理模式与制度创新的实效性研究;

(5)学校课程建设与学校文化创建;

(6)新课程背景下教研组建设与教研方式多样化研究;

(7)专题学习网站等课程资源建设平台与策略研究;

(8)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与学科课堂整合研究;

(9)促进中小学生自我叙事与自我高效管理的策略研究;

(10)推进分层教学、走班制、学分制、导师制等教学管理制度改革研究;

(11)新课程背景下不同高中、艺术高中、综合高中的办学模式与特色研究;

(12)新高考模式下的选课教学指导;

(13)新高考模式下的学生管理与成长档案袋的诚信机制研究;

(14)新高考模式下的教师教学方式变革与专业发展研究;

(15)新高考模式下的政治主观题解题能力的培养;

(16)普通高中地方资源《黄石地理》开发与应用研究;

(17)普通高中基于问题解决的一课多轮、同课异构式化学学科课例研究。

6. 学校教育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的构建

研究要点参考:

(1)教育质量监控与评价的理论基础和历史研究;

(2)素质教育质量观下教学质量的基本内涵;

(3)教育质量监控的系统构架研究;

(4)学校教学工作全程评价内容与评价工具的开发与应用研究;

(5)基于“轻负高质”的学校课程管理实践研究;

(6)基于“轻负高质”的教学途径与方法研究;

(7)教学过程管理与教学评价机制优化研究;

(8)区域教学质量监测的制度保障与专业支持;

(9)学校教学特色与学风建设实践对策研究。

7. 素质教育与学生全面发展现实问题研究

研究要点参考:

(1)当前学生成长状态、学业发展状况的调查研究;

(2)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研究;

(3)学生团队组织建设研究;

(4)中小学学生安全教育问题研究;

(5)学生公民教育的问题研究;

(6)学生基础道德品质培养的创新研究;

(7)指向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等综合素质发展方面的教育途径与评价机制研究;

(8)对学生进行民族精神、荣辱观及优秀中国传统文化、地域文化教育的研究;

(9)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的德育研究;

(10)网络背景下的德育有效性机制研究。

8. 学校与社区教育文化共建的实践研究

研究要点参考:

(1)学校、家庭、社区一体化的爱心教育有效协作机制研究;

(2)社区与学校共同开发利用教育资源的经验研究;

(3)社区文化在学校教育中有效渗透研究;

(4)学校参与社区文化建设的经验研究;

(5)基于区域内非物质文化传播的学校与社区教育合作途径与机制研究;

(6)中小学课外教育活动社区化的深化研究。

9. 黄石市中小学廉洁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研究

(1)黄石市中小学开展廉洁教育的内涵、目标定位和内容体系构建的研究;

(2)黄石市中小学廉洁教育资源包二度开发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3)以校为本的廉洁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的基本原则研究;

(4)以校为本的廉洁教育资源开发的途径与方法研究;

(5)以校为本的廉洁自律教育专题体系研究;

(6)以校为本的廉洁教育成长档案袋评定研究;

(7)不同学段、不同形式、不同层面的廉洁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研究;

(8)黄石市中小学开展廉洁教育的保障机制研究;

(9)黄石市中小学开展廉洁教育的效果评价研究。

10 以生为本的区域性主题班队会活动研究

(1)以生为本的主题班队会活动的内涵与外延界定;

(2)黄石市中小学主题班队会协作研究的基本规则;

(3)以生为本的主题班队会与班集体文化建设的相关研究;

(4)以生为本的主题班队会活动设计策略研究;

(5)以生为本的主题班队会活动的双主体角色定位与策略研究;

(6)团体心理辅导与主题班队会活动的渗透研究;

(7)以生为本的主题班队会活动的不同模式与策略研究;

(8)区域性主题班队会活动的研究内容与方法;

(9)区域性主题班队会活动的运行机制研究;

(10)廉洁教育主题班队会活动内容与形式的生活化、趣味化研究。(二)一般选题领域

学校管理类

1.学校发展规划与品牌建设研究;

2.学校教学和教研组织管理创新研究;

3.学校内部管理制度改革与实践研究;

4.学校教学质量监控策略研究;

5.学校“软实力”建设问题研究;

6.“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

7.校务信息管理平台的架构与实践;

8.校园安全防范体系与危机管理对策研究;

9.合并学校“磨合期”管理的研究;

10.校本(人本)管理的策略与实践研究;

11.学校课程规划与课程管理研究;

12.校本教研制度与有效方式创新研究;

13.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学校管理机制优化研究;

14.有利于教师专业成长的学校人文环境建设;

15.民办学校办学特色创建的研究;

16.小班化模式下的学校教学管理机制创新;

17. 教师文化与学校发展研究;

18. 学校品牌建设的实践策略与案例;

19.校长与学校特色文化创建;

20.九年一贯制学校的课程目标衔接问题与对策研究。

课程与教学类

1.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协同整合的研究;

2.学校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研究;

3.新课程课堂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研究;

4.构建有效的课堂环境的分层教学策略研究;

5. 课堂有效教学管理行为的实践研究;

6.基于课程标准的分层教学设计/作业设计研究;

7.建构“有效课堂”教学管理保障体系的研究;

8.学生学习策略的优化与指导的研究;

9.教学中因材施教发展学生个性的研究;

10. 教师课堂管理行为的策略与实践研究;

11. XX学科信息化教学模式应用研究;

12.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合作教学的研究;

13. 不同学段间有效教学衔接的研究;

14.高中新课程选修模块教学策略的研究;

15. 中小学教师备课改革的实践研究;

16.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有效性研究;

17.学校校本课程开发与规划研究;

18.学校课程资源网络建设研究;

19.基于学生开放式学习的教学活动设计研究;

20.提高初中教学质量的对策研究;

21.基于问题教学的对策与案例研究。

德育与学生发展类

1.中小学德育导师制的创新实施与研究;

2.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德育方法创新研究;

3.网络文化与学校德育工作有效整合的研究;

4.学科德育的实施对策研究;

5.德育课程实效性与创新性研究;

6.共青团、少先队工作创新的探索与研究;

7.新课程理念下班级管理策略研究;

8.文化多元化与中小学生道德选择能力培养的研究;

9.学生团体与中小学生自主管理的研究;

10.学生自主发展模式的实践研究;

11.新时期师生有效沟通的研究;

12.提升学生人文精神的方法与途径研究;

13.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状况的调查研究;

14.学生闲暇活动设计与教育管理研究;

15.新时期男女生交往教育研究;

16.安全、禁毒、诚信、感恩、廉洁、法制等内容的实践研究;17.成长困难学生成因及解困的策略研究;

18.离异家庭学生的心理问题分析及教育对策研究;

19.学生厌学心理/考试焦虑心理/逆反心理研究;

20.不同阶段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与实施途径研究;

21. 高品质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研究。

教师队伍与专业发展

1.教育均衡发展要求下的教师流动研究;

2.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考核制度研究;

3.课改后教师工作状况的调查与比较研究;

4.班主任专业化发展研究;

5.班主任综合素质评价研究;

6.城乡教师交流问题研究;

7.促进中青年教师成长有效策略研究;

8.促进新教师成长方式的探索与实践;

9.农村教师校本培训方式及效果研究;

10.学校教研组专业自主建设研究;

11.教师职业情感素质培养研究;

12.提高教师德育能力的策略研究;

13.发挥名优、骨干教师引领性、示范性效应的策略研究;14.名优、骨干教师后续发展动机与促进机制研究。

教育信息、网络与实验

1.教育教学资源库的开发与应用研究;

2.信息技术教学环境下教学策略、学习策略的研究;3.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教学结构研究;

4.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体系框架和共享机制研究;

5.数字化校园(教室)建设研究;

6.利用网络构建交互式学习平台的研究;

7.构建区域性中小学网络课程的行动研究;

8.利用校园网进行教学的模式、管理的研究;

9.利用网络课程优化校本培训的策略研究;

10.网络环境下学校视频教学的相关研究;

11.基于学生媒体素养培养新型教学方法的实验研究;12.教师信息素养现状调查与教育技术能力建设研究。

学前教育、特殊教育

1.幼儿园办园体制和运行机制的研究;

2.农村幼儿园发展问题研究;

3.0-3岁亲子早教实践研究;

4.家庭教育中的亲子和谐互动研究;

5.幼儿园开展安全教育活动的研究与实验;

6.幼儿园园本文化建设的个案研究;

7.幼儿园课程、游戏、教育过程及其整合研究;

8.主题背景下的XX教学策略研究;

9. 幼儿XX(良好习惯)培养的研究;

10.幼儿教育社区、家庭教育资源利用研究;

11.幼儿园课程平衡问题研究;

12.多元文化交融背景下的幼儿品德教育研究;

13.幼儿自主休闲活动指导的研究;

14.幼儿情绪与行为问题的成因与干预的研究;

15.残障儿童随班就读和补偿教育研究;

16.全纳教育理念下特殊儿童教育对策研究;

17.特殊儿童随班就读的质量保障与评价研究。

职成教、社区教育

1.创新型城区市民教育方式的研究;

2.学习型城区建设中成校发展模式研究;

3.学习型家庭建设的引导策略研究;

4.区域性成人教育发展的规划与设计研究;

5.成人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化研究;

6.成人教育课程和教学模式、内容、方法和评价研究;

7.区域性职业教育特色发展与课程建设的研究;

8.职业教育“产教结合”、“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实践;

9.职业教育课程综合化与模块化的研究与实践;

10.社会转型期学生就业观念、职业心理适应性研究;

11.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岗位调查与就业市场开发的研究;

12.职业学校选修课程设置的实践与探讨;

13.职业教育与劳动力市场良性互动机制研究;

14.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沟通与衔接研究;

15.学生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研究。

高等教育

1.“十二五”学校发展的内外部环境影响要素与策略研究;

2.“十二五”学校发展战略与目标定位研究;

3. 黄石经济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分析与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方案的适应性研究;

4. 各学科与国内外同类一流学科的比较分析及启示;

5. 学科、专业建设的布局规划思路及其重要举措研究;

6. 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建设及对策研究;

7. 大学生教育管理体系研究;

8. 推进现代大学制度建设,提高管理水平研究;

9. 影响合作培养(可分为校际合作、校企合作、中外合作等专题)的因素分析及其对策研究;

10. 发挥科研基地、院所的创新平台作用,整合资源、激励多出成果的对策研究;

11. 以科研服务社会、服务地方经济的模式、途径研究;

12. 大学生道德建设对策与实效性研究;

13. “十二五”期间学校后勤保障体系与运行机制研究。

体艺卫等综合教育

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学校”创建途径与方法研究;

2.“大家唱大家跳”群众性艺术教育活动特色研究;

3.以校为本实施“体育艺术2+1项目”研究;

4.区域性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策略研究;

5.开发利用民间音乐文化教育资源的研究;

6.促进学生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发展的艺术课教学研究;

7.学校艺术特长生培养的研究;

8.学校开发和利用美育资源的研究;

9.美术教育促进学生艺术修养的研究;

10.校园文化建设与学生审美素质的研究;

11.美术教学与启发学生创新思维的研究;

12.艺术课程教学评价方式的研究;

13.大课间操(课间体育活动)形式、内容创新研究;

14.中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合作学习研究;

15.学校体育、社会体育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探索;

16.学校体育课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17.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研究;

18.促进学生自主参与运动的对策研究;

19.学生自我保健意识和方法研究;

20.中小学生良好卫生习惯的培养研究;

21.学生常见病、多发病的新特征及其预防措施研究;

22.中小学生自我保护意识的培养研究;

23.学校体育场地、设施有效利用和对外开放的策略研究;

24.学习活动中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的研究。

黄石市教育科学规划办

2010.4.18

十二五课题研究

附件1: 湛江市中小学教学研究“十二五”规划课题指南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贯彻国家和省的《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坚持育人为本,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促进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勇于探索,实事求是,积极探索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发展规律;坚持以应用研究和实践研究为主,以当前课程教学改革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为主攻方向,加强基础理论研究,推动理论创新,为改革实践提供理论指导;注重跨学科综合研究和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注重教育发展薄弱地区、课程教学薄弱环节、教学改革发展难点、社会关注教学热点等问题研究,促进地区均衡发展,促进学校特色发展,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促进我省培养数以千万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百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实现建设我国南方教育高地的发展目标。 以基础教育教学为研究对象,面向全省中小学校、特殊教育学校、学前教育园院、教研室的教师、教研员在本工作领域的教学研究课题。 二、课题分类 (一)教学内容和课程建设 1.推进素质教育改革实验研究。 2.课程改革认真总结、完善机制、全面推进新阶段工作研究。 3.深化课程改革在解决好制度层面、保障层面、学校层面和社会层面等方面问题的研究。 4.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教学计划研究。 5.国家课程实施研究。

6.地方课程建设与实施研究。 7.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研究。 8.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三级课程管理研究。9.教材、教辅资料等教学资源开发、编制、使用研究。10.特殊教育课程与实践研究。 11.学前教育保教内容开发与实施研究。 12.义务教育九年一贯实施课程研究。 13.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社区服务课程研究。14.综合课程设置与推广研究。 15.普通高中选修课程、特色课程开发研究。 16.教学用书评价研究。 17.课程资源开发与创建办学特色研究。 18.学校课程发展研究。 19.学校推进阳光体育运动研究。 20.专题教育实施研究。 (二)教学方法和手段 21.教育教学规律理论与应用研究。 22.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理论与应用研究。 23.教学改革理论与实践研究。 24.先进教学方法推广实验研究。 25.班级授课制的个性化教学研究。 26.小班化教学、选课制等教学模式研究。 27.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法研究。 28.启发式、参与式教学研究。 29.减少学生作业量研究。 30.缩小校际差异教学研究。

分析扬州市低碳旅游发展现状及策略

分析扬州市低碳旅游发展现状及策略-旅游管理 分析扬州市低碳旅游发展现状及策略 彭莉莉 全球气候变化逐渐加剧,经济发展与旅游资源环境的矛盾也日益突出,低碳经济作为“十二五”规划的重点,必将影响今后旅游业增长的发展方式。扬州位于长江三角洲,是中国经济最为活跃、旅游业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在大力发展旅游业的同时,扬州市必须走低碳旅游发展之路。本文在对扬州旅游业发展现状解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扬州发展低碳旅游的策略。 一、低碳旅游的发展背景 在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严峻挑战的背景下,出现了“低碳经济”这个新的经济模式。低碳经济几乎涵盖了所有的产业领域。著名学者林辉称之为“第五次全球产业浪潮”,并首次把低碳内涵延展为:低碳社会、低碳经济、低碳生产、低碳消费、低碳生活、低碳城市、低碳社区、低碳家庭、低碳旅游、低碳文化、低碳哲学、低碳艺术、低碳音乐、低碳人生、低碳生存主义。 1965年——2008年世界二氧化碳累计排放量前十名排名,我国是排放量第三的国家。中国决定到2020年实现单位国内生产总值CO2排放量比2005年下降40%~45%。并把低碳经济作为我国“十二五”规划的重点。低碳旅游随之而诞生,所谓低碳旅游就是在旅游活动中,旅游业提供环保的旅游产品,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不破坏景区的旅游资源,进而达到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保护旅游景区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也可以认定“低碳旅游”是一种更深层次的环保旅游。低碳旅游是一个新的理念,它的内涵还在不断的丰富,它是在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等环保理念上发展起来的更深层含义的环保旅游。是将旅游的发展、

低碳理念、生态旅游充分整合,以节能减排、减少二氧化碳、生态保护为重要标志。而形成的一种新的旅游理念和旅游开发形式。它必将成为以后旅游业发展的趋势。 二、扬州市低碳旅游的发展现状 2012年,扬州市接待境内外旅游人数3638.49万人次,增长12.7%;实现旅游总收入435.23亿元,增长17.4%。其中,国内旅游人数3572.47万人次,增长12.8%;国内旅游收入392.50亿元,增长18.9%;接待入境旅游人数66.02万人次,增长6.1%;旅游外汇收入5.59亿美元,增长6.8%。全市星级饭店65家,各类旅行社126个。作为一个旅游大市,创建低碳旅游,推广和实施低碳旅游这种旅游发展形式,对扬州市乃至全国旅游业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总体来说扬州旅游的低碳发展基础是比较好的,从1999年生态旅游主题年之后,建设绿色旅游产品,实行绿色旅游管理,培育绿色旅游消费,已经成了行业和市场的共识。如2014年4月扬州烟花旅游节推出的低碳交通工具——公共自行车成为扬城旅游节的一大亮点。“骑上公共自行车逛古城,太有味道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由衷的感叹!五一小长假每天租车量在2000人次左右,在方便游客和市民、缓解道路交通压力和倡导绿色低碳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同时扬州市低碳旅游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一是低碳旅游转型政策还不够完善,开发建设中传统模式占了统治地位,技术含量比较低,国外的许多先进的智能化和节能减排的技术应用严重不足,这不仅增加了运营成本,还增加了碳排放量;二是低碳旅游激励机制不健全,无法发挥旅游企业在低碳旅游中的主体作用,三是游客及旅游从业人员低碳旅游意识薄弱,在旅游过程中浪费现象比较普遍。三、扬州市低碳旅游的发展策略

国家十二五课题研究指南

国家十二五课题研究指南: 一、国家重点招标课题(10项) 1. 以科学发展为主题转变教育发展方式研究 2. 教育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研究 3. 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有效路径和进展评价研究 4. 教育在国家从中等偏下向中等偏上收入水平发展过程中的作用研究 5. 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研究 6. 基本建成学习型社会的指标体系和实践途径研究 7. 保障适龄儿童接受基本而有质量的学前教育政策和机制研究 8中小学生学科能力表现研究 9. 高校招生制度改革研究 10. 地方政府推动教育科学发展政绩考核体系与问责机制研究 (三)教育经济与管理研究 学前教育成本研究;非义务教育教师收入水平校际比较研究;非义务教育学费浮动影响因素研究;家庭教育消费研究;教育对经济社会的贡献研究;教育捐赠制度研究等。 学制改革实验研究;学校建设标准研究;学校品牌建设研究;学校布局调整研究;学校(班 级)适度规模研究;校长领导力建设研究;校长队伍专业化研究;教师岗位分类管理研究;城乡教 师队伍交流机制研究;教育突发事件危机应对能力研究;教育舆情分析研究;集团化办学模式研 究;教育督导评估问责制度研究;现代学校制度研究;教学管理模式研究;民办学校分类管理研 究;学校正当竞争机制研究;高考加分政策研究;公民受教育权保障研究;教育中的歧视现象研 究;非政府教育组织发育研究等。 (四)基础教育研究 新课程改革实施难点及改进研究;基于终身学习的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缩小校际教育质量差距研究;适合学生的教育模式研究;高效课堂和有效教学模式研究;大班额条件下的因材施教研究;研究性学习指导研究;少教多学模式研究;学生学习共同体建设研究;个性化作业设计研究;教师备课、说课、上课、评课案例研究;小班化教学研究;流动人口子女在流入地义务教育后升学考试研究;流动人口子女社会融合教育研究;学习困难学生教育援助机制研究;理科实验教学研究;学生阅读、计算和表达能力培养研究;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研究;普通高中选修课多样化研究;中小学生出国留学现象研究;高中教育与大学教育衔接问题研究等。 新建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模式研究;幼儿教师职业准入标准研究;幼儿教师供给保障机制研究;学前保教结合研究;幼儿教学资源开发研究;幼儿游戏教学研究;超常儿童早期教育追踪研究;幼儿亲子教育研究;学前教育质量评估研究;托幼一体化研究;幼小衔接研究等。 特殊儿童全纳教育研究;特殊教育学校专业化研究;残疾学生早期融合教育研究;残疾学生随班就读分类研究;残疾学生职业教育研究;残疾学生体育康复活动研究等。 (六)职业技术教育研究 国家示范性职业学校建设研究;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研究;工学结合有效模式及政策制度研究;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职业教育学生核心能力培养研究;职业院校学生职业性向测验研究;各类职业教育定位、功能研究;职业技能比赛研究;职业教育实训教学研究;能力导向的职业资格认证制度研究;职前职后并举、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举开放式职业教育办学研究;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办学研究;中职和高职教育有效衔接研究;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融合研究等。 (七)德育研究 品格与公民教育实践模式研究;青少年文明素养与行为研究;学校德育有效衔接研究;学生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育人功能研究;学生社会责任感养成研究;学生诚信教育、关心他人和团结合作教育研究;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研究;校园网络语言和流行语教育价值研究;学校劳动技术教育研究;学生社团组织建设研究;学生自主能力培养研究;学生互助合作能力培养研究;学生环保和低碳生活教育

扬州行政区划

扬州区划调整信息集锦(五) 扬州“美好城乡建设行动”启动 昨天上午,全市“美好城乡建设行动”启动仪式在广陵区杭集镇举行。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王燕文出席并触摸水晶球启动“美好城乡建设行动”。市领导洪锦华出席并讲话。 近年来,我市立足完善功能、提升品质、彰显特色,大力推进城镇化、城市现代化和城乡统筹发展,深入开展国家生态市、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城市形象全面提升,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名城特色不断彰显,城乡面貌发生深刻变化,为全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强大动力。但目前我市城乡建设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城镇规划、建设、管理水平总体不高;城乡之间发展还不平衡,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和村庄面貌有待进一步改善;城乡建设发展模式还不够集约,体制机制障碍需要加快破除。今年9月,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城乡建设暨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会议,作出了统筹城乡建设、实施“美好城乡建设行动”的重要决策。昨天,我市正式启动了“美好城乡建设行动”,致力为扬州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为人民群众创造更加宜居和谐的生活环境。 王燕文在启动仪式后,与大家一同深入杭集镇八圩村、双隆村、杭集村,参观村庄环境整治现场。她对杭集双隆村“扬州船村”的环境整治和景观打造给予充分肯定,要求相关方面以“美好城乡建设行动”为契机,在建设好、美化好城乡环境的同时,进一步挖掘历史文化,努力推出一批乡镇旅游景点,着力打造一批历史文化名村,大力彰显精致扬州的城市特质。 洪锦华在启动仪式上指出,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实施“美好城乡建设行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坚持把这项工作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举措,作为城镇化战略和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抓手,作为当前城乡建设的中心工作和造福百姓的民心工程,一着不让地大力推进。要强化城乡规划的导向作用,大力推进村庄环境整治,努力提升城镇功能和品质,深入推进节约型城乡建设,让生态宜居、环境优美、舒适便利的城乡人居环境呈现在我们面前。 启动仪式上,市城乡建设局、高邮市政府、广陵区杭集镇作了表态发言,各县(市、区)政府、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与市政府签订了“村庄环境整治目标责任书”。 市委常委、副市长陈扬主持启动仪式,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高瑞芹、市政协副主席朱正海参加相关活动。各县(市、区)政府、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负责同志,市有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和各乡镇(街道)主要负责人及村民代表出席启动仪式。

中国教育学会十二五课题

中国教育学会“十二五”科研规划课题《培养儿童专注力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简介 (2011-03-11 15:42:59) 标签: 分类:专注力——专家大讲堂 专注力 科研课题 十一五 十二五 学习力 教育 研究 训练 注意力 儿童 中国教育学会“十二五”科研规划课题 《培养儿童专注力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简介 中国教育学会“十二五”科研规划课题《培养儿童专注力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组在研究中发现,近年来专注力缺失儿童呈快速增加的趋势,从幼儿园到小学,专注力缺失的儿童都普遍存在,给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不利影响。专注力缺失儿童大多有以下表现: 注意力不集中,神游或做小动作; 观察力弱,阅读困难,经常添字、漏字,甚至跳行; 视动统合能力差,书写困难,做作业拖拖拉拉;

听说结合能力差,口语表达不流畅; 理解能力差,思维能力滞后,不能依照老师的指令听说读写; 脾气执拗,自控能力差,经常冲父母发火; 手眼协调能力差,不喜欢动手操作; 交往困难,不会和同学正常交往; …… 一、专注力缺失及危害 专注力缺失是指主动注意保持时间达不到相应年龄的正常智商水平。专注力缺失是多动症的核心症状,以与发育年龄不相称的注意缺陷、冲动及多动为核心症状。研究证实,专注力缺失常常不是单独出现,多数是同时有其他心理疾病,机率为30~90%。和专注力缺失症状同时出现的其他症状有学习障碍、社会行为障碍、对立性行为、焦虑、恐惧,其中,专注力缺失最大的危害是造成学习障碍。 专注力缺失是学龄儿童最常见的行为问题。依《心理异常诊断统计手册》的报告,约有3~5%的儿童患有专注力缺失。但流行病学的资料显示,3~5%的数字可能要往上修正,目前以5~7%来估算。目前的研究证实,儿童专注力缺失是普遍存在的,只是轻重程度不同而已。还有调查资料显示,中小学的老师们认为有10~40%的小、中学生有专注力缺失的问题。 儿童专注力缺失,主要原因并不在孩子自身,而在于不当的家庭教养方式,包括孩子缺少爬行锻炼、家长的过度呵护剥夺了孩子动手操作

扬州市城市机会研究报告

目录 第一部分扬州市概况 (1) 一、自然地理 (1) (一)地理位置 (1) (二)自然资源 (2) 二、行政区划 (2) 三、城市规划 (3) (一)历史沿革 (3) (二)城市空间布局 (4) (三)交通规划 (8) (四)建设用地规划 (12) 四、经济发展 (17) (一)经济总量 (17) (二)政府财政收支 (18) (三)固定资产投资 (18) (四)社会消费品零售额 (18) (五)人均可支配收入 (19) (六)可比城市分析 (19) 第二部分扬州市房地产市场分析 (22) 一、房地产市场主要调控政策 (22) (一)限价政策 (22) (二)限购政策 (22) (三)公积金贷款政策 (22) 二、房地产市场基本情况 (22) (一)房地产开发投资情况 (22) (二)房地产开发建设情况 (23)

三、土地市场 (23) (一)土地供应分析 (24) (二)土地成交分析 (25) (三)土地价格分析 (27) (四)小结 (28) 四、商品房市场 (28) (一)住宅市场 (28) (二)别墅市场 (33) (三)写字楼市场 (34) (四)商业市场 (36) 五、保障性住房 (38) (一)保障性住房政策 (38) (二)保障性住房建设规划 (38) (三)保障房建设情况 (39) 六、2014年房地产市场预测 (40) (一)土地市场供需预测 (40) (二)房地产市场走势分析 (41) 第三部分基础设施市场分析 (42) 一、基础设施发展概况 (42) (一)发展概况 (42) (二)未来建设发展规划 (42) (三)“十二五”期间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计划 (43) 第四部分中国建筑在扬州市的市场表现 (50) 一、综述 (50) 二、市场业绩 (50) (一)近三年总合同额 (50) 三、投资项目概况及分布 (50)

最新最全上海十二五建设规划

最新最全上海十二五建设规划 黄浦区安置到铁路浦东客站(惠南)、航头(下盐路)、孙桥环东 静安区安置到华新、鲁汇、南桥、青浦新城大盈港及朱家角东三里河 普陀区安置到云翔(马陆南翔之间)、白银路(嘉定城西)、徐行、安亭汽车城地铁站闸北区安置到罗店西、月浦马泾桥(月罗公路)、罗泾大川沙河 徐汇区安置到米市渡、泗泾南 长宁区安置到亭林、南桥、徐泾东、华新、白鹤旧青浦 杨浦区安置到合庆、祝桥、惠南(盐仓西南)、黄路、万祥、宣桥 卢湾区安置到三林懿德、曹行君莲、北桥瓶山、谈家港、航头南、曹路南 虹口区安置到横沔、罗店、宣桥、祝桥、惠南 浦东陆家嘴安置到孙桥、周康航、三林懿德、航津路、唐镇、合庆、孙桥环东、祝桥 三个重点发展的核心商务集聚区域: 陆家嘴——花木——北外滩——外滩"我们单位"金融航运商务区; "会"——龙华滨江——三林耀华地区综合商务活动板块; 虹桥枢纽——徐泾——赵巷区域长三角现代服务业服务中枢区 九个市中心区域现代服务业发展集群: 环人民广场——五东地区; 豫园老西门等老城厢地区; 淮海中路——太平桥地区; 四川北路地区; 大连路——杨树浦路地区; 苏河湾——上海站不夜城地区; 静安寺——南京西路——长寿路地区; 中山公园——虹桥开发区; 上海南站——小闸镇——徐家汇——衡山东湖地区。

四个城市副中心:五角场、张江科学城中区、莘庄、真如 六个中型商务服务区:长风、梅陇新都会、大宁北中环、七宝、金桥、漕河泾 六个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长征、桃浦、江桥、杨行、曹路、九亭 四个金融后台产业及现代服务业配套饲服数据园区:唐镇、紫竹、周浦、浦江镇。 三个组团式重点新城:临港、松江、嘉定 四个分为两个地理片推进建设的次要新城: 青浦淀山湖——白鹤; 奉贤南桥——奉城海湾; 金山卫柘林——枫泾朱泾亭林; 崇明城桥明珠湖——东滩长横生态城。 1,川沙以南、下盐公路以北,瓦屑坦直以东地区,建设浦东客站、奥体中心,国门商务区,行政文化第二办公中心等,与迪斯尼乐园融为一体。原规划在惠南的浦东铁路客站,不再设立在沪通铁路线上,而是深入该区域内部,服务于整个除了西部沿江地区以外的浦东。沪通铁路提升为高速铁路。 2,南汇新城将扩展,与奉城大团和奉贤海湾联合发展。文化设施和基础设施先行,大型居住区导入。 3,市规划局已经做了1800公里地铁网络的远期规划,今后新城之间、大虹桥到大浦东之间,也将有快速地铁(四根轨道的地铁)。 4,请大家注意张江科学城中区,那真是未来派的精品。沪通铁路和郊环线将合并过黄浦江。 十二五期间,重点开发陆家嘴——花木——北外滩——外滩的第一"我们单位"商务区。 外滩地块,要完成外滩源二期、四川南路地块、十六铺二期、新开河地块、董家渡区片的整体建设,以及薛家浜地块的调整。 陆家嘴花木"我们单位"商务区,要完成上海中心大厦和中心区地下综合体、中心绿地地下综合体以及连廊建设,对港务大厦等9栋早期写字楼进行重建改造;加快上海船厂地 块开发;调整充实世纪大都会、新上海商业城的功能;2013年起逐步进行崂山、乳山、梅园西块、陈家门、竹园南块、东昌东园、天后宫地块等的拆迁。

扬州大学专业发展规划

附件: 扬州大学专业发展规划(2013-2015年) 专业建设是高等学校最重要的教学基本建设,对高等学校的改革与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专业建设决定着人才培养的格局与办学水平。为主动适应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和高等教育国际化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对学科专业发展的实际需求,根据《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管理实施细则》和《扬州大学十二五改革和发展规划》,现制订2013-2015年扬州大学专业发展规划。 一、学校办学定位 扬州大学是江苏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是全国率先进行合并办学改革试点的高校,是江苏省“九五”、“十五”、“十一五”期间重点建设的三所高校之一。根据江苏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条件,学校明确了办学定位。 目标定位:国内有地位、国际有影响、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地方综合性大学。 类型定位:教学研究型大学;培养的人才类型为应用、研究型。 层次定位:以本科教育为主体,大力发展研究生教育,积极发展留学生教育, 适度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和继续教育。 学科定位:以应用学科为主,各学科协调发展,构建适应科技进步和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对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起重要作用的学科体系。

服务面向定位:立足江苏,服务全国,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特别是江苏省的“两个率先”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智力支撑和知识贡献。 人才培养目标:培养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应用、研究型高级专门人才。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设计思路为:在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的关系上,注意增强人才培养的社会适应性;在专业与基础的关系上,要加强基础,拓宽专业口径;在专业教育与文化素质教育的关系上,要树立在加强文化素质教育的基础上培养专门人才的思想;在知识、能力、素质的关系上,要树立三者辩证统一和全面素质教育的思想;在教与学的关系上,要树立在教师主导下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独立学习和创造精神的教育思想;在统一要求和个性发展的关系上,要树立在教育目标指导下,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思想。 二、学校主体特色 办学规模较大,学科门类齐全。全校现有普通全日制本科生34700多人,各类博、硕士研究生8400多人,成人学历教育学生11000多人。现设26个学院,110个本科专业,涵盖十二大学科门类。学校充分发挥综合优势,以“深度交融”拓展专业领域,以“内涵发展”提升专业水平,文理渗透,理工结合,管理体制改革与专业建设发展同步推进,使体制改革和专业融合协调发展,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相得益彰。

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上海市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

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上海市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 划》的通知 【法规类别】旅游综合规定 【发文字号】沪府发[2012]15号 【发布部门】上海市政府 【发布日期】2012.02.15 【实施日期】2012.02.15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上海市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 (沪府发〔2012〕15号) 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 现将《上海市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按照执行。 上海市人民政府 二○一二年二月十五日 上海市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加快旅游业发展,建设世界著名旅游城市,是上海建设“四个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主要任务之一。发展旅游业将有效带动上海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调整,有力提升上海城市国际形象和影响力,更好地落实“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战略。根据《中国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和《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编制本规划。 一、发展基础和发展机遇 (一)发展基础 “十一五”期间,上海旅游业紧密依托城市发展,把握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契机,成功应对了复杂宏观经济环境的考验,抵御了突发事件的严重冲击,实现了旅游经济的平稳、健康发展,促进了产业结构的持续优化,在社会、经济、文化、民生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较好地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发展目标。 1.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截至2010年底,上海共有各类旅馆约6700家、床位约55万张,其中,星级饭店298家,包括五星级饭店44家、四星级饭店64家、三星级饭店123家、二星级饭店65家、一星级饭店2家;旅行社1037家,其中,可经营出境旅游业务的42家;A级景区(点)61个,其中5A级景区(点)3个,4A级景区(点)28个,3A级景区(点)30个;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38个;红色旅游基地30个;旅游咨询服务中心45个;旅游集散站6个。2010年,上海旅游业总收入达3053.23亿元人民币,较“十五”期末增长90.3%。旅游外汇收入达64.05亿美元,较“十五”期末上涨77.5%。国内旅游收入达2522.94亿元人民币,较“十五”期末增长了约92.8%,年平均增长18.6%。2010年,接待入境旅游人数851.12万人次,入境过夜旅游人数733.72万人次,国内游客2.15亿人次,分别较“十五”期末上涨49%、65%和138.2%。国内来沪游客人数保持快速增长,2007年,首次突破1亿人次大关;2010年,受益于上海世博会,突破2亿人次大关。受金融危机影

2_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课题指南

附件 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 2011年度课题指南 选题说明:课题指南旨在引领和团结广大教育科学工作者,围绕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大局,研究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回应国家需要和群众关切的教育重点领域与关键环节问题。重视以创新为导向的基础研究,加强基于证据的决策研究,强化以标准和模式为主导的实践研究,体现教育科学研究的战略性、前瞻性,提高选题的针对性、实效性,形成推动教育改革发展的创意、经验、理论、制度、模式、标准,促进研究成果转化,使教育研究为人所信、所思、所悟、所用。 一、国家重点招标课题(10项) 1.以科学发展为主题转变教育发展方式研究 2.教育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研究 3.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有效路径和进展评价研究 4. 教育在国家从中等偏下向中等偏上收入水平发展过程中的作用研究 5.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研究 6.基本建成学习型社会的指标体系和实践途径研究

7.保障适龄儿童接受基本而有质量的学前教育政策和机制研究 8.中小学生学科能力表现研究 9.高校招生制度改革研究 10.地方政府推动教育科学发展政绩考核体系与问责机制研究 二、一般课题 (一)教育理论和教育史研究 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中国化研究;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研究;现代教育思潮和流派研究;教育核心价值研究;人才健康成长规律研究;学生身心发展关键期研究;教育学科建设研究等。 全球化进程中的中国教育传统研究;教育思想演进研究;教育制度变迁研究;地方教育史志研究;院校设置历史变迁研究;教育历史人物研究;教育家办学研究;教育历史事件研究;教育历史名著研究;教育专题史研究;学科教育史研究;教育活动史研究;教育交流史研究等。 (二)教育发展战略研究 国际教育发展大趋势研究;强国崛起中的教育元素研究;教育应对国际化、区域化发展战略研究;应对经济衰退的教育发展研究;教育惠及困难群体战略研究;国际教育合作中的国家主权和安全研究等。

上海市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上海市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作者:————————————————————————————————日期: 2

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关于印发《上海市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 沪经信企(2012)416号 索取号: (发布日期:2012-07-18) 各区、县经委(商务委),市中小企业发展服务中心,各区、县中小企业服务中心: 为贯彻落实《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工业和信息化部《“十二五”中小企业成长规划》,结合上海中小企业发展实际,我委组织编制了《上海市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2012年7月11日上海市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是上海率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基础。“十二五”时期,加快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是本市的重大战略任务,对于实现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根据《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总体要求,参照工业和信息化部《“十二五”中小企业成长规划》的工作部署,结合上海中小企业发展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十一五”发展回顾 “十一五”期间,本市中小企业总体上保持了平稳较快的发展态势,中小企业已成为创新驱动的活力源泉、劳动者就业的主体、经济贡献的重要组成部分。 1.“十一五”发展状况

根据上海市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底,全市共有中小企业(法人型企业,下同)33.9万户,吸纳从业人员805.7万人,实收资本总额为20028.6亿元,实现营业收入61924.3亿元,分别占全市企业的99.5%、80.8%、77.1%与64.5%,中小企业已经成为上海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从企业分布看,上海中小企业主要集中在批发业,工业,商务服务业,零售业,建筑业,科研及技术服务业,房地产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交通运输业9个行业,总户数为30.5万户,占全市中小企业总数的90.2%。“十一五”期间上海市中小企业行业分布情况如图1所示。 图1 “十一五”期间上海中小企业行业分布图 从从业人员的行业分布看,2010年上海中小企业从业人员主要分布在工业、批发业、建筑业、商务服务业、交通运输业、房地产业、零售业7个行业,总人数684.5万人,占图2-1 “十一五”期间中小企业主要行业户数情况 -20,00040,00060,00080,000100,000 120,000 农业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仓储业邮政业信息传输、计 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批发业零售业住宿业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业商务服务业科研及技术服务业居民服务 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其 他(户)2006年 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

关于扬州旅游业发展的调查报告

关 于 扬 州 旅 游 业 发 展 的 调 查 报 告 关于扬州旅游业发展的调查报告

扬州中学教育集团树人学校2011级9班王雪莹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吹箫的玉人,二十四桥桥洞里的月夜,不失澄静与悠扬。当城市的霓虹灯打破了月夜的幽深,是时候考虑扬州旅游业的何去何从。千年文化孕育了扬州,孕育了一条湖,一轮月,孕育了热情的扬州人,我们有义务让这里更美好,甚至美好繁荣过千年前的扬州。我们身边有美景,有古迹,但只有将它们利用到极致,才能收获最美好的明天,我们看到的是旅游业最光辉的一面,但我们也不得不承认,我们还有漏洞和缺点。我们所做的不应该是回避,而是要认识并完善它们,希望它们在不久的将来能够完全消失。这才是有助于我们热爱的这片大地发展的良策。是的,我爱这片土地,爱得深沉。 一、扬州概况 扬州,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地处江苏省中部,长江下游北岸,江淮平原南端,是南京都市圈和上海经济圈的节点城市,国家重点工程南水北调东线水源地(三江口、江都水利枢纽)。向南接纳苏南、上海等地区经济辐射,向北作为开发苏北的前沿阵地和传导区域,素有“竹西佳处,淮左名都”之称。扬州的建城历史可至公元前486年,是联合国人居奖城市、中国人居环境奖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中国和谐管理城市、中国文明城市、中国森林城市。 1、地理位置 扬州,位于东经119°01′至119°54′、北纬32°15′至33°25′之间;扬州市区位于长江与京杭大运河交汇处,东经119°26′、北纬32°24′。

扬州市南部濒临长江,与镇江市隔江相望;西部与安徽省滁州市毗邻;西南部与南京市相连;北部与淮安市接壤;东部和盐城市、泰州市毗邻。 扬州境内有长江岸线80.5公里,沿岸有江都、广陵、邗江、仪征等3区1市;京杭大运河纵穿腹地,由北向南沟通白马湖、宝应湖、高邮湖、邵伯湖等4湖。 2、观光旅游 根据《扬州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2009-2030》,扬州市旅游发展总体布局为“一城一轴四片”。即“114战略性空间发展格局”,简称“114工程”。“十二五”期间,加快“一城一轴四片”旅游板块的建设,着力构建结构合理、功能完备、要素配套的旅游产业体系,实现联动发展。 “一城”为扬州主城区,它是旅游资源最为集中、最为精彩的地区。在“一城”的打造中,重点突出“一心一线”,即以蜀冈-瘦西湖风景名胜区为核心,将平山堂(大明寺、鉴真图书馆)——瘦西湖景区(宋夹城遗址)——盐阜路两侧(个园、工艺坊、汪氏小苑、“双东”历史街区等)——泰州路——南通西路——徐凝门街(何园)等文化旅游景点进行串联,打造成为扬州市精品旅游线路。 “一轴”是指古运河和大运河沿线风光轴。古运河和大运河扬州段南北贯穿扬州全市,主要由城区段、宝应段、高邮段、江都段、邗江段五部分构成。古运河和大运河沿线风光轴以运河为纽带,连接沿岸周边地区众多景点,形成扬州市独具特色的水上游览路线。 “四片”是扬州市域范围的主要分区,是旅游发展的重要板块,分

尚玉英:上海工业“十二五”规划解读

尚玉英:上海工业“十二五”规划解读 由上海交通大学和上海市经济与信息化委员会共同主办的“2011中国制造业全球运营高峰论坛”于2011年9月2日在上海召开。图为上海市人民政府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尚玉英致辞。(来源:新浪财经曹 磊摄) 由上海交通大学和上海市经济与信息化委员会共同主办的“2011中国制造业全球运营高峰论坛”于2011年9月2日在上海召开。新浪财经图文直播本次活动。图为上海市人民政府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尚玉英致辞。 尚玉英:尊敬的各位嘉宾、各位来宾大家上午好!非常荣幸被邀请参加2011年中国制造业全球运营高峰论坛。今天把上海制造业整个发展的情况和各位做个交流,也是对于我们上海工业“十二五”规划和大家一起做一个解读。 我从六个方面简要做一个介绍。首先是“十二五”上海工业发展的一些基本情况或者一些总结。从总体来看,“十二五”期间,整个上海工业保持了非常好的发展情况。“十二五”工业规模持续增长,工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我们工业含制造业和交通业,我们这里重点介绍制造业部分。规模以上工业的增加值年均增长11%,从05年的3995亿提高到了2010年的6226亿,五年累计增长64%。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2.8%,我们叫做15000亿提高到了三万亿,分别在03、07和2010年分别突破了一万亿、两万亿和三万亿。工业利润年均达到了17.4%的速度。 我主要从五个方面做一个总结。“十一五”期间,上海工业对于全市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工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五年平均以40%以上的速度增长,工业税收在全

市税收的总额比重五年42%的速度增长,工业从业人员五年平均300万以上,占全社会从业人员比重接近三分之一。2010年工业对于全市经济和税收增长的贡献率都达到了50%以上。 二是高新技术产业化加快推进。2009年以来,上海在市委市政府的英明决策下,我们应对金融危机的挑战,上海全力以赴保增长的同时,还是提出了加快推进上海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发展。也就是说在2009年,上海提出了聚焦九大高新技术产业,明确的重点领域,重点方向和重点项目,进一步加强产业化基地的建设,促进产业链的对接。这期间我们推动了新能源汽车,LED新型显示,太阳能光伏,物联网、智能网在世博会的示范应用。2010年上海高新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我们认为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规模来看达到了6327亿,同比增长23.4%,占全市工业总产值21%左右。但是更重要的是在很多重点领域,关键的技术和环节方面取得了重大的突破。 三是工业投资结构持续优化。上海固定资产投资“十一五”累积完成6858亿元,比“十五”期间增长63%,投资增长总体来看趋于平稳,但是结构明显优化。上海工业投资增长趋势在“十二五”期间基本上还是保持不会有大的增长,大概是0-3左右稳定的持续增长。有多种原因,我们还是觉得内在的结构有明显变化,从“十一五”明显看到,我们技术改造的投资比重逐年提高,到“十一五”末,技术改造占总的工业资产投资达到了50%,我们认为技术改造更多体现在内涵式增长,内涵式发展。另外,工业企业研发的投入比“十一五”期末翻一番。 四是我们产业融合转型趋势明显加快。以总集成、总承包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2010年达到52%以上。 五是我们在淘汰落后产能和节能减排方面力度不断的加大,特别是07年以来,上海明确了要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市政府安排了专项资金,成立了专门的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加大产业结构调整的力度,累积实施产业结构调整项目2873项,节约标煤480万吨。我们铝合金,平板玻璃全行业基本在上海退出。危险化学品生产存储企业从2009年开始调整减少到150家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单位的增加值能耗,五年累计下降了27%。这是我们总结“十一五”上海工业的基本情况。 上海的制造业还是面临着许多的问题和挑战。从总体上来讲,我们感觉尽管上海的制造业,特别是在很多领域,在国际或者全国应该说还是有一定的地位,但是我们总的感觉,上海的还是处于国际分工的产业链中低端。我们高端缺位的情况还是需要引起关注。 这么几个方面是我们“十二五”需要进一步面对的挑战。一个是产业国际竞争力还是有待进一步提高,我们从行业来看,某些行业的工业增加值率还是比较低的。我们电子信息行业工业增加值率偏低,在10%以下。 第二、我们创新的能力,特别是自主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的提升。 第三、整个产业发展的环境有待进一步的改善,特别是对于我们新技术、新产品,怎么让这些新产品、新技术更好地进入市场,特别是支持我们中小企业的发展,包括金融方面的支持。这一方面我们还是在“十二五”期间进一步进行制度上的创新和安排。

十二五课题研究报告

十二五课题研究报告 XX年度“十二五”教育科研课题研究论证报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倡导。“”综合性学习”被列入基础教育的各个学段,成为语文课程目标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综合性学习”是语文课程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为了改变语文教学相对封闭的状态,为了改变课本是惟一的课程资源的状况,更是为了克服偏重接受性学习的弊端,在语文课程改革上采取的一个重要的举措。《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综合性学习应强调合作精神,注意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综合性学习应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提倡跨领域学习,与其他课程相结合。语文综合性学习具备这样特点:开放性;主体性;合作性;实践性;统整性;生存性。明确了概念,我们才抓住了“纲”。它要求广大语文教师开放语文教学,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以及社会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实现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培养,知情意行等各方面语文素养的

全面提升。 目前现状是: 1、实施过程简单化。 2、重视程度不够。教师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认为语文学习只是拼音、识字、阅读、作文,认为语文综合性学习是补充,是附属,可学可不学,淡化和削弱了综合性学习应该作为“必修”的地位。而学生主动参与意识也不够,过分依赖老师,学习上没有主动性。 3、资源不丰富。过于依赖语文课本,将教材中的内容作为学习开展的唯一,缺乏课程开发意识。 4、指导不得法。有的老师把语文综合性学习放在课堂上按部就班地进行,有的老师包办代替,有的老师放任自流不加引导。 5、评价单一。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特点决定着对其应有不同于常规的评价方式,如何评价学生的合作态度和参与程度,如何评价学生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这不是单一的量化评价能实现的,它应采取能够更清晰、更准确地描述学生发展状况的评价手段。目前小学教学第一线还没有对“语文综合性学习”进行深入研究,也少有可操作性的实践的现状,提出此课题,主要原因有三: 1、这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需要。《语文课程标准》大力突出“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和综合性很

扬州市金融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扬州市金融业“十二五” 发展规划 前言 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业在优化资源配置、推动经济发展和经济结构调整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现代金融服务业是一个高附加值、高贡献率、高成长性的产业。金融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不仅体现在金融服务业本身所创造的经济附加值,更体现在金融服务业作为一种中间投入对其他产业的促进和带动作用。 “十一五”时期是扬州金融业发展最好最快的时期之一,全市金融规模迅速壮大,业务品种推陈出新,资产质量明显改善,利润水平大幅提高;金融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服务功能和服务质量全面提升,基本建成了与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多层次、多元化金融机构体系和服务体系。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结构、社会结构、环境资源全面调整,着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国家将全面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加快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建设。 “十二五”时期是扬州市向更高水平小康社会迈进的重要时期,也是建设“创新扬州、精致扬州、幸福扬州”的关键时期,是扬州经济由工业化中后期走向后工业化时期。现代服务业将进入快速发展的轨道,作为现代服务业重要内容的金融业将全面加快改革、创新和发展步伐。实事求是地编制一个具有前

瞻性、导向性和可操作性的金融业发展规划,对于我市金融业抓住机遇、发挥优势、加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按照《扬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基本思路》,结合扬州市经济社会双转型的实际,以及《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赋予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功能定位,制定《扬州市金融业“十二五” 发展规划(2011-2015)》。 第一部分“十一五”时期扬州市金融业发展回顾 一、发展成就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扬州市金融业获得了长足发展,基本建立了机构齐全、市场完备、服务完善、环境优越、监管有力的金融体系,具备了建设金融强市的坚实基础,为扬州金融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条件。2006-2010年,扬州市金融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8.9%,到2010年末,全市金融业实现增加值84.2亿元,金融业增加值占GDP和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分别达到3.8%和10.3%,较2005年分别提高了1.4个和3.4个百分点;金融业从业人员达到2.6万人;金融业对扬州地区生产总值和服务业的贡献率分别达到6.9%和16.5%。 (一)金融机构体系较为完备 经过多年发展,扬州市已初步形成了在人民银行扬州市中心支行、扬州市银监分局和扬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的调控监管服务下,银行、保险、证券、期货等行业共同发展的金融机构体系。截至2010年末,全市共有银行

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课题申请表

NOESP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 申请书 课题名称 课题类别 学科分类 课题负责人 责任单位 填表日期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5年6月修订

申请者的承诺与成果使用授权 一、本人自愿申报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认可所填写的《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申请·审批书》(以下简称为《课题申请·审批书》)为有约束力的协议,并承诺对所填写的《课题申请·评审书》所涉及各项内容的真实性负责,保证没有知识产权争议。同意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有权使用《投标申请·评审书》所有数据和资料。课题申请如获准立项,在研究工作中,接受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及其委托部门的管理,并对以下约定信守承诺: 1.遵守相关法律法规。遵守我国《著作权法》和《专利法》等相关法律法规;遵守我国政府签署加入的相关国际知识产权规定。 2.遵循学术研究的基本规范。科学设计研究方案,采用适当的研究方法,如期完成研究任务,取得预期研究成果。 3.尊重他人的知识贡献。客观、公正、准确地介绍和评论已有学术成果。凡引用他人的观点、方案、资料、数据等,无论曾否发表,无论是纸质或电子版,均加以注释。凡转引文献资料,均如实说明。 4.恪守学术道德。研究过程真实,不以任何方式抄袭、剽窃或侵吞他人学术成果,杜绝伪注、伪造、篡改文献和数据等学术不端行为。成果真实,不重复发表研究成果;对课题主持人和参与者的各自贡献均要在成果中以明确的方式标明。 5.维护学术尊严。保持学者尊严,增强公共服务意识,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维护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声誉,不以课题名义牟取不当利益。 6.遵守课题管理规定。遵守《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办法》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 7.明确课题研究的资助和立项部门。国家社科基金课题和教育部级课题研究成果发表时须在醒目位置独家标明“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年度××××课题(课题批准号:××××)成果”和“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年度××××课题(课题批准号:××××)成果”字样,课题名称和类别与课题立项通知书相一致。凡涉及政治、宗教、军事、民族等问题的研究成果须经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同意后方可公开发表。 8.标明课题研究的支持者。要以明确方式标明为课题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非课题组个人和集体。 9.正确表达科研成果。按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规范使用中国语言文字、标点符号、数字及外国语言文字。 10.遵守财务规章制度。合理有效使用课题经费,不得滥用和挪用。课题结题时如实报告经费使用情况,不报假帐。 11.按照预期完成研究任务。课题立项获得批准的资助经费低于申请的资助经费时,同意承担课题并按预期完成研究任务,达到预期研究目标。 12.成果达到约定要求。课题成果专著、论文、研究报告等公开发表,并在学术界和实践领域产生一定的影响。 二、作为课题研究者,本人完全了解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有关管理规定,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特授权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报送课题成果的原件、复印件、摘要和电子版;有权公布课题研究成果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同意以影印、缩印、扫描、出版等形式复制、保存、汇编课题研究成果;允许课题研究成果被他人查阅和借阅;有权推广科研成果,允许将课题研究成果通过内部报告、学术会议、专业报刊、大众媒体、专门网站、评奖等形式进行宣传、试验和培训。 申请者(签章):__________ 年月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