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高考第大题命题方向翻译句子

高三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高考第大题命题方向翻译句子
高三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高考第大题命题方向翻译句子

命题方向四翻译句子

(2016·全国甲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阅读文本见命题方向一例1),完成后面的问题。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其间岂无刚直之人,而弗胜龃龉,多不能安其身。(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副使崔应麟见民啖泽中雁矢,囊示登云,登云即进之于朝。(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生答案得分误区诊断

学生甲(1)其中难道没有

刚正的人,但不能

忍受龃龉,大多无

法安身。

4分

“但不能忍受龃龉”,文白掺杂,读者还是不知道具

体含义,应彻底干脆地用白话翻译:“但禁不住抵触

排挤。”该生对“龃龉”一词该译不译,导致丢分。

(短板一:该译不译,

文白混杂)

(2)副使崔应麟看

见百姓吃湖中雁

的尸体,便包来给

陈登云看,陈登云

上报给朝廷。

3分

“矢”通“屎”,是“粪便”的意思,该生译为“尸

体”,脱离语境,生硬翻译,导致丢分。

(短板二:脱离语境,生硬翻译)

“登云即进之于朝”中“即”是“随即”之意,该生

遗漏,导致丢分。(短板三:要点遗漏,字未落实)

学生乙(1)其间难道没有

刚正的人,但禁不

住抵触排挤,大多

无法过上安稳的

日子。

4分

“不能安其身”中“安”是形容词用作动词,“保

全”的意思,该生不能甄别该词类活用,译为“安稳

的”,导致丢分。(短板四:该活不活,词意谬错)

(2)副手崔应麟看

见百姓吃湖泽中

2分

句中“副使”为官职名,不用翻译,该生译为“副

手”,画蛇添足。(短板五:不译而译,画蛇添足)

的雁粪,便装入袋

中暗示陈登云,陈

登云随即送至朝

廷。

据语境可知,“囊示登云”中“示”是“给……看”

的意思,该生译为“暗示”,脱离语境,生硬翻译,

导致丢分。(短板六:脱离语境,生硬翻译)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翻译时注意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在疏通大意的基础上,逐字对译。特别注意关键词的翻译,如

(1)句中“弗胜”是“禁不住”的意思;“龃龉”是“抵触不合”的意思;“安”,形容词用作动词,“保全”。(2)句“啖”是“吃”的意思,如苏轼的《惠州一绝》“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中的“啖”就是这个意思;“矢”通“屎”,是“粪便”的意思;“囊”,名词作状语,是“用口袋装”的意思。

【答案】(1)其中难道没有刚正的人,但禁不住抵触排挤,大多无法安身。(其中“胜”“龃龉”“安”各1分,句意2分。)

(2)副使崔应麟看见百姓吃湖泽中的雁粪,便装入袋中给陈登云看,陈登云随即送至朝廷。(“啖”“囊”“进”各1分,句意2分。)

一、规避文言文翻译的6大误区

1.脱离语境,望文生义

应对策略——把文言词语,尤其是古今异义词,放到具体语境中理解。如2016年山东卷文言文阅读语句翻译题第(3)小题中,“虽然,君子独不欲富与贵乎”使用了古今异义词“虽然”,结合语境,应翻译为两个词“虽然这样”。

2.不译而译,画蛇添足

应对策略——留人名、地名等专有名词,删表语气或衬音节的虚词。如2016年全国乙卷文言文阅读语句翻译题第(2)小题中,“苏轼”为人名,“从容”古今意思相同,翻译时保留不译。又如2016年天津卷文言文翻译题第(3)小题中,“其事与寿昌岂异也,兹不谓之至孝通于神明乎”使用了表语气的虚词“也”,翻译时应删去。

3.该译不译,文白混杂

应对策略——把单音节词转换成双音节词。如2016年山东卷文言文语句翻译题第(3)小题,“是则可矣”使用了单音节词“是”“可”,翻译时需译为“这样”“可以”。

4.该补不补,句意脱节

应对策略——补出省略的主语、谓语、宾语及介词等成分。如2016年北京卷文言文阅读语句翻译题第(2)小题中,“内自量无械器以应二敌”为省略句,翻译时需先在句前补出主语“衡山国或衡山国君”。

5.该调不调,结构混乱

应对策略——将倒装句式调整为正常句式。如2016年天津卷文言文语句翻译题第(2)小题中,“礼以客主”为状语后置句,翻译时需先调语序,将状语“以客主”置于动词“礼”之前。

6.该活不活,词意谬错

应对策略——甄别词类活用的各种类型,准确解释。如2016年山东卷文言文语句翻译题第(2)小题中,“公乃愿致诸侯”有词类活用现象,“致”为使动用法,翻译为动词“使(让)……归附”。

二、翻译文言语句的审题答题规范指导

1.审题

所谓文言翻译审题,就是一审语境,审译句的外部语境(上下文),审译句的内部语境(句意重点和句间关系);二审得分点,只有审出得分点,才知道在哪里要格外注意,才能得分。在确认得分点后,可用一些特殊符号标出,以便在翻译中落实。

2.答题

翻译要做到:

(1)切分:将要翻译的语句以词为单位逐一切分,再逐一翻译。

(2)草拟:可在草稿纸上大致草拟一下译文,写出关键词语(尤其是得分点的关键词语)的翻译。

(3)誊写:在对草稿斟酌、调整,确信无误后誊写到答卷上。誊写过程中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不写潦草字,不写繁体字,不写错别字。

(4)查疏漏:写好之后再读一读,看看得分点是否落实,是否有语病,是否有错别字。这是避免疏漏失分的有效途径。

[专项练]

一、按要求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咸平二年,夏,咏以工部侍郎出知杭州。属岁歉,民多私鬻盐以自给。捕获犯者数百人,咏悉宽其罚而遣之。官属请曰:“不痛绳之,恐无以禁。”咏曰:“钱塘十万家,饥者八九,苟不以盐自活,一旦蜂聚为盗,则为患深矣。俟秋成,当仍旧法。”五年,真宗以咏前在蜀治行优异,复命知益州。会遣谢涛巡抚西蜀,上因令传谕咏曰:“得卿在蜀,朕无西顾之忧矣。”

咏与青州傅霖少同学。霖隐不仕。咏既显,求霖者三十年,不可得。至是来谒,阍吏白

傅霖请见,咏责之曰:“傅先生天下贤士,吾尚不得为友,汝何人,敢名之!”

(选自《宋史·张咏传》,有删节) 1.苟不以盐自活,一旦蜂聚为盗,则为患深矣。

①审题

a.审语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审得分点:

关键词语:________、________

特殊句式:________________

②答题(翻译)

第一步:切分(可在原句中用“/”隔开)

苟不以盐自活,一旦蜂聚为盗,则为患深矣。

第二步:草拟(略)

第三步:誊写(写出译文)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步:查疏漏(得分点是否翻译到位,有无错别字或病句)

【答案】①a.审语境:该句是传主张咏在自己对贩卖私盐的百姓宽恕后,面对官属的不理解时的解释。

b.关键词语:自活、蜂聚。特殊句式:宾语前置句(“自活”为“活自”)

切分:苟/不/以/盐/自活,一旦/蜂聚/为/盗,则/为/患/深矣。

译文:如果不靠贩卖私盐养活自己,一旦像蜜蜂一样聚集在一起做盗贼,那么成为祸患就严重了。

2.傅先生天下贤士,吾尚不得为友,汝何人,敢名之!

①审题

a.审语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审得分点:

关键词语:________、________

特殊句式:________________

②答题(翻译)

第一步:切分(可在原句中用“/”隔开)

傅先生天下贤士,吾尚不得为友,汝何人,敢名之!

第二步:草拟(略)

第三步:誊写(写出译文)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步:查疏漏(得分点是否翻译到位,有无错别字或病句)

【答案】①a.审语境:是门卫直呼张咏好友傅霖之名后,张咏对门卫的责备语言。

b.关键词语:尚、名。特殊句式:判断句

②切分:傅先生/天下/贤士,吾/尚/不得/为友,汝/何人,敢/名之!

译文:傅先生是天下很有才德的人,我尚且不能和他成为朋友,你是什么人,竟敢直呼他的名字!

【参考译文】

咸平二年,夏天,张咏凭借工部侍郎的身份出任杭州知州。(由于)接连几年(庄稼)歉收,很多百姓靠贩卖私盐来维持生计。官府抓获了几百名犯法的人,张咏全部减轻对他们的惩罚并遣送他们回家。下属官员劝说道:“不狠狠地惩罚他们,恐怕无法禁止(贩卖私盐的行为)。”

张咏说:“钱塘州十万多户人家,饥饿的人十有八九,如果不靠贩卖私盐养活自己,一旦像蜜蜂一样聚集在一起做盗贼,那么成为祸患就严重了。等到秋天有了收成,再按旧法执行。”咸平五年,真宗因为张咏以前在蜀政绩优异,再次任命他做益州知州。适逢朝廷派遣谢涛巡视西蜀,皇上就令他向张咏传达谕旨说:“有你在蜀,朕在西方没有后顾之忧了。”

张咏与青州人傅霖年轻时一同求学。傅霖一直隐居不愿出仕。张咏显达以后,访求傅霖三十年,始终没找到。到这时傅霖前来拜会张咏,守门的小吏报告说傅霖请求拜见,张咏责备他说:“傅先生是天下很有才德的人,我尚且不能和他成为朋友,你是什么人,竟敢直呼他的名字!”

二、按要求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有行,至贫至贱可以进之;无行,至富至贵不可亲之。何也?有行之人,纲纪森然,动皆法度,不敢一毫越理犯分,恣其所行,虽贫乏不以为不足,无故与之犹不受,况妄谋乎!忠孝仁义,睦于家,蔼于乡,不以害遗于人,断无后殃。无行之人,谲佞残妒,塞于胸间,心目所至,悉犯于理,贪涎满吻,并包之心炽然,使得时则以势劫之矣,虽死且有谋,馀孽犹毒于人,必难终以福。匹夫有行,保身、保家、保子孙,遗善为闾里传;卿相无行,亡身、亡家、亡国、亡天下,遗臭为后世笑。敢断之曰:无行之卿相,不若有行之匹夫。得若人而交之,非损我者也,实益我者也。(节选)

3.有行之人,纲纪森然,动皆法度。

①审题

a.审语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审得分点:

关键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特殊句式:________________

②答题(翻译)

第一步:切分(可在原句中用“/”隔开)

有行之人,纲纪森然,动皆法度。

第二步:草拟(略)

第三步:誊写(写出译文)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步:查疏漏(得分点是否翻译到位,有无错别字或病句)

【答案】①a.审语境:该句外部语境为前后把“有行之人”与“无行之人”进行对比。

b.关键词语:行、森然、动、法度。

特殊句式:无

②切分:有行/之/人,纲纪/森然,动/皆/法度。

译文:有品行的人,纲常法纪严明,一举一动都符合法令制度。

4.虽贫乏不以为不足,无故与之犹不受,况妄谋乎!

①审题

a.审语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审得分点:

关键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特殊句式:________________

②答题(翻译)

第一步:切分(可在原句中用“/”隔开)

虽贫乏不以为不足,无故与之犹不受,况妄谋乎!

第二步:草拟(略)

第三步:誊写(写出译文)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步:查疏漏(得分点是否翻译到位,有无错别字或病句)

【答案】①a.审语境:语句仍紧承“有行之人”进行描述。句内语境:“虽……犹……况……”表明了复句特点。

b.关键词语:虽、贫乏、与、犹、妄。

特殊句式:无

(完整word版)高考课内文言文重要句子翻译

高考课内文言文重要句子翻译 必修一 《烛之武退秦师》 1、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2、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矣 3、夜缒 ..而出 4、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5、焉.用亡.郑以陪.邻 6、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7、吾其.还也 8、若亡郑 .. ..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9、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行李 10邻之.厚,君之.薄也 11、微夫 ..人之力不及此 12、既东 ..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若不阙.秦 13、夫.晋,何厌之.有 14、阙.秦以利 ..晋,唯君图之 《荆轲刺秦王》 1、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2、仆所以 ..留者,待吾客与俱 3、愿大王少假借 ..之,使毕使于前 4、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5、樊将军以穷困 ...来归丹 6、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 7、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8、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9、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 11、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12、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 ..报太

子 13、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 14、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鸿门宴》 1、旦日 ..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2、料大王士卒足以当 ...项王乎? 3、吾得兄事 ..之 4、所以 ..也 ....与非常 ..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 5、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6、臣与将军戮力 ..而攻秦 7、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 8、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9、杀人如不能举.,刑人 ..如恐不胜 10、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11、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12、今入关,财物无所 ..幸,此其志不在小.。 ..取,妇女无所 13、道.芷阳间.行。 14、吾属.今为.之虏矣! 15、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 16、常以身翼.蔽沛公 17、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18、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19、范增数目 ..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 必修二 《兰亭集序》 1、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2、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 ..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3、夫.人之相与 ..,俯仰一世 4、或取诸怀抱,悟 ....之外。 ......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

高考语文中的100个最易错文言文实词及文句翻译

高考语文中的100个最易错文言文实词及文句翻译1.官人疑策爱也,秘之。误:喜欢,正:吝啬。 译文:过路的官人怀疑陈策舍不得骡子,便把它藏了起来。 2.有功故出反囚,罪当诛,请按之。误:按照,正:审理。 译文:徐有功特意开脱谋反的人,论罪应当处死,请审理他。 3.高祖遣使就拜东南道尚书令,封吴王。误:拜见,正:授予官职。 译文:高祖派来使者授予(杜伏威)东南道尚书令的官,封他为吴王。4.府省为奏,敕报许之。误:报告,正:回复。 译文:有关部门为此上奏,(后主)下诏回复同意了这件事。 5.齐孝公伐我北鄙。误:轻视,正:边境。 译文:齐孝公进攻我国北部边境。 6.大败李信,入两壁,杀七都尉。误:城墙,正:军营。 译文:大败李信的军队,攻下两座军营,杀死七名都尉。 7.尧民之病水者,上而为巢,是为避害之巢。误:生病,正:担心,忧虑。译文:尧的百姓担心水患,因而在水上筑巢,这就是避免灾害的巢。 8.焕初除市令,过谢乡人吏部侍郎石琚。误:免除,正:(被)授职。

译文:刘焕刚被授职市令,拜访同乡吏部侍郎石琚。 9.师进,次于陉。误:依次,正:临时驻扎。 译文:诸侯的军队前进,驻扎在陉地。 10.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误:完毕,正:通“猝”,突然。 译文:天下真正有大勇的人,灾难突然降临也不会惊恐。 11.王趣见,未至,使者四三往。误:高兴,正:通“促”,赶快。 译文:楚王赶快接见(尊卢沙),(尊卢沙)没有到,(楚王派)使者多次前去(邀请)。 12.存诸故人,请谢宾客。误:安置,正:问候。 译文:问候那些老朋友,邀请拜谢宾朋。 13.若复失养,吾不贷汝矣。误:借给,正:宽恕。 译文:如果再不赡养母亲,我就不宽恕你了。 14.楚庄王谋事而当,群臣莫能逮。误:捉拿,正:及,达到。 译文:楚庄王谋划事情很得当,群臣没有人能比得上。 15.使裕胜也,必德我假道之惠。误:恩德,正:感激。 译文:假如刘裕取胜,一定会感激我们借道给他的好处。

上海高考语文25年文言文句子翻译题真题汇总(1995-2019,含答案)附文言翻译技巧

2019 民饥甚矣,必请而赈,是坐以待毙也;赈而勿请,罪在太守。宁以一身活数万人。百姓已经非常饥饿了,一定要请示后才能赈济,这就像坐着等死;赈济百姓却不请示,罪责就在太守。我宁愿用一人性命救活数万百姓。 文言文翻译既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目标,也是文言阅读题考察的重要题型。通常对于文言文的翻译,应坚持“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通过“增删留补调换”的方法,达到准确翻译的目的。而在实际操作中,还有一些难点需要突破,已经超出了上文方法所能应对,下面拟从四个方面来探讨这个问题。 一是注意把握句子关系,准确添加关联词语 省略句是文言文中常见的句式,这是由文言文行文简练的习惯造成的。一般文言文句子中的主谓宾,乃至介词都容易补充出来,除了文言文中常见的的关联词(固定词组)外,主要靠意合连接,正是由于这一情况的存在,关联词语往往被忽略,这直接影响了句子的整体质量。诸如: (一)假设复句 1.微夫人之力不及此。(《烛之武退秦师》) 译文:(如果)没有那个人的力量我(就)没有今天的地位。 2.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寡人之于国也》) 译文:(如果)能做到让老百姓对生养死葬没有什么不满意的,这(就)是王道的开始了。 (二)转折复句 1.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劝学》) 译文:(虽然)君子的天性与一般人相比没有什么区别,(但是)却善于利用外物。 2.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张衡传》) 译文:大将军邓骘认为张衡的才能很奇异,(虽然)多次征召他,(但是)他都没有接受。 (三)条件复句 1.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师说》) 译文:(只要)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所在的地方。 2.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译文:(只有)到了天气最寒冷的时候,(才)会知道松树和柏树是最后凋零的。 (四)因果复句 1.知不可骤得,托遗响于悲风。(《赤壁赋》) 译文:(因为)知道这种空想不能得到,(所以)只能在悲凉的秋风中寄托袅袅的箫声。 2.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塞翁失马》) 译文;家中良马很多,他的儿子(因为)爱好骑马,(所以)不小心从马上摔下来,摔断了大腿。 (五)目的复句 1.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兰亭集序》) 译文:我们在会稽的山阴县兰亭聚会,(为了)做禊事。 2.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公输》) 译文:我从北方来的时候听说你制作了云梯,(目的是)将要攻打宋国。 (六)承接复句 1.生孩六月,慈父见背。(李密《陈情表》) 译文:母亲生下我刚六个月,父亲(就)去世了。 2.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沈复《童趣》) 译文:定下神来,(就)捉住那虾蟆,(接着)鞭打它了几十下,赶到别的院子去了。

高考文言文翻译大全

高考文言文翻译大全 专题高考文言文翻译大全 一、文言文翻译注意“五看” 从近几年的文言文主观翻译题来看,考查的是对全句的理解,但命题人选择文句是独具慧眼的。他们往往会选择那些有重要语法现象的文句让考生翻译,同时也将其列为高考阅卷的采分点,因此,考生必须特别注意这些采分点。在答题时,我们除了把握句子翻译“信、达、雅”的要求,掌握“留、对、拆、增、删、调”等六种翻译方法外,还需注意五看: 一看特殊句式 特殊句式包括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主谓倒装、状语后置、宾语前置、定语后置)和省略句(省略主语、省略谓语或谓语动词、省略宾语,省略介宾短语以及介词的省略)。在复习中,考生必须对各种句式的表现形式做到心中有数,考试时才能运用自如。如: (2004?福建)欲而得之,又何请焉? 译文:(你)想要的(东西)已得到了,还请求什么呢? (2004?广东)不识吾子奚以知之? 译文:不知道您凭什么知道这件事? 以上两例中,“何请”和“奚以”都是疑问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现象,翻译时须按现代汉语的语序译出。又如: (2004?上海)若有见暴如是叟者,又必不与也。

译文:如果有人像这个老人—样被欺负,也—定不会给他马驹的。 此例中,“有见暴如是叟者”,是定语后置句,“者”是定语后置的标志,只有弄明白了句式才好下手。 二看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考查得比较多的是名词作动词,名词作状语,意动用法,使动用法等。如: (2002?上海)然亦奇其不用吾言而行其志也 译文是:然而也对他不采纳我的意见而实现自己的心愿感到惊异。要翻译好这个句子,须弄清“奇”字是意动用法。又如:(2003?全国)裴矩遂能廷折,不肯面从 译文是:裴矩竟然能够当廷辩驳,不肯当面顺从。此题得分的关键在于能否看出“廷”和“面”是名词作状语。还有: (2004?湖南) 以此全其真而名后世。 译文:凭借这保全他们的真性,并闻名后世。 句中“全”和“名”,一个是形容词用作动词,一个是名词用作动词,知晓这两个字的活用现象,才能翻译得准确得体。 三看通假现象 通假现象大致有五种情况:1、音同形似;2、音同形异;3、音近形似;4、音近形异;5、音异形似。中学教材中出现的通假字有180个左右,平时注意了积累,考试时就不为难了。如:

部编版高中必修上全册古文重点句子翻译习题及答案

高中部编版必修上全册古文文言现象、翻译、默写习题班级:姓名: 古文目录: 一、劝学/荀子 二、师说/韩愈三、赤壁赋/苏轼 四、登泰山记/姚鼐 一、《劝学》 【习题】 重点句子翻译: 1.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3.假.舟楫者,非能水 ..也,而绝.江河。 4.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5.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6.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参考答案】 重点句子翻译:

1.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翻译:君子说:学习不可以停止。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翻译:君子广博地学习并且每天检验反省自己,就能智慧明达并且行为没有过失了。 3.假.舟楫者,非能水 ..也,而绝.江河。 翻译:借助舟船的人,并不是会游泳,却可以横渡江河。 4.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翻译:君子的天赋跟一般人没什么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5.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翻译:所以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之远; 6.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翻译: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强键的筋骨,却向上能吃到泥土,向下可以喝到泉水,这是由于它用心专一啊。 二、《师说》 【习题】 重点句子翻译: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3.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4.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5.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6.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7.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8.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 ..之。 【参考答案】 重点句子翻译: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翻译: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答疑难的。 2.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翻译:出生比我早的人,他得知真理[或懂得道理]本来比我早,我跟从他以他为师; 3.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翻译:所以,无论高低贵贱,不论年长年少,道理存在的地方,也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4.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文言文翻译题八个关注点

文言文翻译题八个关注点 文言文翻译为高考必考题,并且从2004年开始,加大了考查力度,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为了能够更好地搞好文言文的复习备考,综观近几年高考文言文翻译试题,我们会发现以下几个方面特别值得大家关注: 关注点一: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是文言文中特有的语法现象,含有词类活用的句子也是高考命题专家特别关注的一项内容。因此,我们在翻译文言文的时候,一定要认真把握,仔细辨别。词类活用主要包括名词的活用、形容词的活用、动词的活用等。我们在翻译文言文遇到含有词类活用的句子时,一定要先判断出词类活用的类型,然后据此推断其意义。 例1:然亦奇其不用吾言而行其志也。 分析:此句中的“奇”字为意动用法,应译为“对……感到惊奇”。此句应译为:然而也对他不采纳我的意见而实现自己的心愿感到惊异。 例2:自古及今,未有穷其下而能无危者也。 分析:此句中的“穷”字是使动用法,应译为“使……窘迫”。此句应译为:从古至今,从无使他的臣民窘迫而自己能没有危险的。 例3:可晨驰至富家,发椟出券归其主。 分析:此句中的“晨”是名词用作状语,可译为“在早晨”“一大早”。如果不能识别名词活用就很难获得满分。此句应译为:侯可一大早骑马直奔富人家,打开木匣拿出田契归还他的主人。 例4:大用则王,小用则亡。 分析:此句中的“王”本为名词,在句中用做动词,译为“称王”。因此本句应译为:用在大处就可称王,用在小处就会身亡。 例5:马病肥死,使群臣丧之,欲以棺椁大夫礼葬之。 分析:此句中的“丧”是动词的为动用法,应译为“为……治丧”。如果判断不出“丧”的活用就很容易闹出笑话来。本句应译为:马患肥胖症而死,(庄王)让群臣为它治丧,要用内棺外椁的大夫礼制安葬它。 关注点二:特殊句式 文言文中有许多特殊句式,如“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等。含有特殊句式的句子,常被命题老师看重。要想能够准确翻译此类句子,就必须能够译出其句式特征;否则就极容易易造成失分。 例6:良欲籍农故为兵者,民大恐。 分析:此句为定语后置。“故为兵者”为“农”的后置定语,在翻译的时候,一定要将定语还原到原来的位置,此句应译为:吴良想对原先当过兵的农民登记编册,老百姓十分恐慌。 例7:乃招其酋豪,谕以祸福,诸蛮皆以君言为可信。 分析:此句中的“谕以祸福”为状语后置。在翻译时首先应将其调整成正常语序,再进行翻译,此句应译为:于是召集他们的首领,把福祸(利害关系)告知(他们),各部落都认为许逖的话是可信的。 例8:闻太子所欲用周者,欲绝王之喜好也。 分析:此句为以“…者…也”作标志的判断句。在翻译时必须将其译成“……是……”的格式,即:听说太子您想要用我的原因,是想终止大王对斗剑的喜好。如不能将此句式特点译出就很难得满分。 例9:赵国何求而不得也。(2005年高考天津卷)

高考文言文:文言文翻译整理

文言文翻译 你在读书上花的任何时间,都会在某一个时刻给你回报。——董卿《中国诗词大会》 你在学习上花的任何努力,都会在高考时刻给你回报。----寄同学们 声明:部分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逮几八百人,应死者百。谦白其滥,得论减。(5分) (2)凡法司及四方所上狱,谦等再四参复,必求其平。(5分) 13.(1)逮捕了近八百人,有一百人应判死罪。虞谦说处罚得过重,使得他们得以减罪。(关键字:“逮”,逮捕;“几”,近;“滥”,过度;“论”,判罪。“论减”即为减罪。句意1分。)(2)凡是法司和各地上报的案件,虞谦等人都再三审查,必定力求公平公正。(关键字:“凡”,大凡,凡是;“四方”,各地;“狱”,案件;“平”,公平公正。句意1分。)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安南使者至,问主事黄清曰:“关中马理先生安在,何不仕也?”其为外裔所重如此。(2)至是奏辨求复,当路者属理,理力持不可,寝其事。 13.(10分) (1)安南使臣到京后,问主事黄清说:“关中马理先生在哪里,为何没有出来做官?”他就是这样被外国人看重。[5分。大意2分,“安在”“仕”“为……所”各1分。] (2)这时又有人奏请核查,当权者提出让马理担任此事,马理极力坚持不同意这样做,查核之事也就此停止了。[5分。大意2分,“当路者”“属”“寝”各1分。]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乃尽掣诸军会长宁,崇明父子逃入红崖大囤,官军蹙而拔之。(5分) (2)燮元颇右黔将,屡奏于朝,为四川巡按御史马如蛟所劾。燮元力求罢,帝慰 留之。(5分) 13.(10分)(1)朱燮元于是带领全部军队会聚在长宁,崇明父子逃入红崖大囤,官军围攻并攻打下红崖大囤。(“掣”、“蹙”、“拔”各1分,句意2分) (2)朱燮元十分偏袒贵州将领,多次上奏朝廷,被四川巡按御史马如蛟弹劾。燮元竭力请求罢职,皇上安慰并挽留他。(“右”、“劾”、“罢”各1分,句意2分)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民输白粮京师辄破家,仪望令诸区各出公田,计役授田赡之。 (2)及受命督三殿门工,嵩子世蕃私賈人盒,属必进俾与工事,仪望执不可。 13. (1)当地百姓把白粮运到京城(供宫廷和百官用),却往往(因此而)家道破败。宋仪望就命令每个粮区各自分出一些公共田地,根据百姓的徭役情况分给他们田地来赡养家人。(2)等到仪望受命督察三殿门建设工程,严嵩的儿子严世蕃私下接受商人金钱,托付欧阳必进使商人参与工程,仪望坚决不同意。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017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阅读高考第2大题一命题方向4翻译句子

命题方向四翻译句子 (2016·全国甲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阅读文本见命题方向一例1),完成后面的问题。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其间岂无刚直之人,而弗胜龃龉,多不能安其身。(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副使崔应麟见民啖泽中雁矢,囊示登云,登云即进之于朝。(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生答案得分误区诊断 学生甲(1)其中难道没有 刚正的人,但不能 忍受龃龉,大多无 法安身。 4分 “但不能忍受龃龉”,文白掺杂,读者还是不知道具 体含义,应彻底干脆地用白话翻译:“但禁不住抵触 排挤。”该生对“龃龉”一词该译不译,导致丢分。 (短板一:该译不译, 文白混杂) (2)副使崔应麟看 见百姓吃湖中雁 的尸体,便包来给 陈登云看,陈登云 上报给朝廷。 3分 “矢”通“屎”,是“粪便”的意思,该生译为“尸 体”,脱离语境,生硬翻译,导致丢分。 (短板二:脱离语境,生硬翻译) “登云即进之于朝”中“即”是“随即”之意,该生 遗漏,导致丢分。(短板三:要点遗漏,字未落实) 学生乙(1)其间难道没有 刚正的人,但禁不 住抵触排挤,大多 无法过上安稳的 日子。 4分 “不能安其身”中“安”是形容词用作动词,“保 全”的意思,该生不能甄别该词类活用,译为“安稳 的”,导致丢分。(短板四:该活不活,词意谬错) (2)副手崔应麟看 见百姓吃湖泽中 2分 句中“副使”为官职名,不用翻译,该生译为“副 手”,画蛇添足。(短板五:不译而译,画蛇添足)

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六招制胜

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六招制胜 易错题诊断 文言翻译,高考试卷中要求直译,也就是字字落实。所谓字字落实,主要是判断每一个虚词、实词的用法和意义,找出通假字、古今异义字、活用词等,并做准确解释,还要把握句式特点和句子的语气。 具体来说,应从“留”“换”“补”“删”“调”“贯”六个方面进行。“留”,凡指朝代、年号、人名、地名、官职等专有名词,皆保留不动。“换”,将单音词换成现代汉语双音词,将词类活用词换成活用后的词,将通假字换成本字……凡该换的,一律换之。“补”,即补出古代简练说法省略或隐含的内容,特别是对省略句。“删”,指删去那些无意义或没有必要译出的虚词。“调”,指把文言句中特殊句式按现代汉语要求调整过来。“贯”,指文言句中带修辞方法的说法,用典用事的地方,根据上下文灵活、贯通地译出。 可记住口诀: 文言翻译重直译,把握大意斟词句。 人名地名不必译,古义现代词语替。 倒装成分位置移,被动省略译规律。 碰见虚词因句译,领会语气重流利。 1.(湖北卷把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二世祖讳伍,有善行,称善人公。……好施予,岁时勤力活家,人产计口给食,余悉以贩乡里贫乏者。门前植槐一株,枝叶扶疏,时作糜哺饿者于其下。……高祖讳重光,字廷宣。……丁巳,肃皇新三殿,求大木,取办贵竹。公至,彝人争以所知异木走报公。公深入其阻。冲风瘴疠,勤事以死。事闻,特加恩恤,赐祭葬。壬戌秋,三殿告成,以公前绩诏赠太仆寺少卿。公性孝友,为颖川公次子,方龀而母沈安人亡。三事继母常、岳、卢,如所生。两弟早夭,抚其遗孤,不殊己子。居乡,恂恂退让,君子也。遇事慷慨,不避艰险。及卒,无一语及家事。世庙谕祭文,有“忠勤报国”之褒,故称忠勤公焉。 【解析】 (1扶:古代的长度单位,四寸为扶。“枝叶扶疏”是说枝叶相距很近,意译为“枝叶繁茂”。“时作糜哺饿者于其下”既承前省主语(善人公,又是介宾短语(“于其下”后置。翻译时既要“补”——补出主语,又要“调”——把“于其下”放到谓语“作”前。参考译文:家门前种有一棵槐树,枝叶繁茂,(善人公时常在树下煮粥给饥民吃。 (2所知异木:知道的奇异树木。走:跑。从文意通顺的角度应放到“争”的后面。参考译文:忠勤公到后,彝人争着跑去把他们知道的奇异树木告诉他。 (3“孝友”是两个单音节词,应“换”为双音节词。参考译文:忠勤公天性孝顺父母、友爱兄弟,是颖川公的二儿子,刚换牙时母亲沈安人就去世了。 2.(福建卷阅读下面文言文,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孟子去齐,充虞①路问曰:“夫子若有不豫色然。前日虞闻诸夫子曰:‘君子不怨天,不尤人。’”曰:“彼一时,此一时也。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由周而来,七百有余岁矣;以其时考之,则可矣。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吾何为不豫哉?”(《孟子·公孙丑下》 [注]①充虞:孟子弟子。

中考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答案

※准确翻译文言文,必须注意三点 1.正确地把握句子在文中的意思,即结合上下文语境,理解句子在文中的直接意义和隐含信息 2.用现代汉语的词汇和语法来翻译,做到文从字顺,简明规范,畅达流畅。 3.在翻译时要注意句意表达的完整和关键实词、虚词的用法。 中考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如下: 一、《桃花源记》 1、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译:渔人感到非常诧异,继续往前走,想走到林子的尽头。 2、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译:(桃源人)见了渔人,竟然感到十分惊讶,问他是从哪里来的。 3、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译:(看到)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屋,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桑树、竹林之类。田间小路纵横交错,鸡鸣狗叫之声都处处可以听见。 4、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译:率领妻子儿女同乡的人来到这个跟世人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了。 5、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译:渔人一五一十把自己所听到的事详细地告诉他们。 6、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译: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用说魏晋两个朝代了。 二、《陋室铭》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译:山不一定要高,有仙人(居住)就有名;水不一定要深,有龙(居住)就有灵气。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译:这间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3、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译: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说说笑笑的是学问渊博的人,来来往往的没有没学问的人。 4、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译:可以弹奏朴素的琴,阅读珍贵的佛经。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耳朵,没有公文使身体劳累。 5、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译:南阳的诸葛亮的草庐,西蜀子云的亭子。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三、《三峡》 1、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译:层层的悬崖,排排的峭壁,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如果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2、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译:到了夏天水涨,江水漫上小山的时候,顺流而下和逆流而上的船只都被阻绝。 3、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译:即使是骑着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4、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译:(在山峰之间)常有悬泉瀑布飞流冲荡,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实在是有很多趣味。 5、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最新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

对点专练4特殊句式译到位 1.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王方庆,雍州咸阳人也。方庆年十六,起家越王府参军。尝就记室任希古受《史记》《汉书》。希古迁为太子舍人,方庆随之卒业。拜广州都督。管内诸州首领,旧多贪纵,百姓有诣府称冤者,府官以先受首领参饷,未尝鞫问。方庆乃集止府僚,绝其交往,首领纵暴者悉绳之,由是境内清肃。当时议者以为有唐以来,治广州者无出方庆之右。 (选自《旧唐书·列传第三十九》) (1)尝就记室任希古受《史记》《汉书》。希古迁为太子舍人,方庆随之卒业。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王方庆)曾经跟随记室任希古学习《史记》《汉书》。任希古升迁做了太子舍人,王方庆也因此终止了学业。 解析要点:“就”“受”“卒”。 (2)百姓有诣府称冤者,府官以先受首领参饷,未尝鞫问。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有到官府诉冤的百姓,府中官员因为事先接受了首领的贿赂,不曾审问。 解析要点:“以”“鞫问”,定语后置句。 (3)方庆乃集止府僚,绝其交往,首领纵暴者悉绳之,由是境内清肃。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王方庆就约束府僚,断绝他们与各州首领的私人交往,放纵残暴的首领均受到法律的制裁,由此境内清明整肃。 解析要点:“集止”“绳”“清肃”,“首领纵暴者”定语后置。 参考译文 王方庆是雍州咸阳人。他十六岁,就被任命为越王府参军。(王方庆)曾经跟随记室任希古学习《史记》《汉书》。任希古升迁做了太子舍人,王方庆也因此终止了学业。王方庆官拜广州都督。他所管辖之内的各州首领,过去多贪婪放纵,有到官府诉冤的百姓,府中官员因为事先接受了首领的贿赂,不曾审问。王方庆就约束府僚,断绝他们与各州首领的私人交往,放纵残暴的首领均受到法律的制裁,由此境内清明整肃。当时人们认为唐以来治理广州的官员没有谁能超出王方庆的。 2.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李乂,字尚真,赵州房子人。第进士、茂才异等,累调万年尉。迁中书舍人、修文馆学士。韦氏之变,诏令严促,多乂草定。进吏部侍郎,仍知制诰。景云元年,迁吏部侍郎,与宋璟等同典选事,请谒不行,时人语曰:“李下无蹊径。”改黄门侍郎,封中山郡公。制敕不便,

高考文言文句式翻译专项练习

文言文句式和翻译 ——高三一轮复习学案(五) 编辑:宋丽谷丽丽审核:郭文秀 第一课时文言句式 【高考考纲】: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考点解说】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主要包括以下考点: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包含两层意思:第一,“不同的句式”主要有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谓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省略句以及文言文的固定句式。第二,“不同的用法”主要指词类的活用。在词语的“用法”上,文言更灵活,一词兼几类的情况非常普遍,临时活用的情况也很多,这就造成了较为复杂的句子构成形式。主要的形式有名词的活用、形容词的话用、动词的活用。 理解这些特殊句式与用法,是指能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具有理解与辨别的能力,而不是要求去抽象记忆到底有哪些种特殊句式与用法,以及它们的具体情况如何。这里的不同用法指词类活用和句法一样都属于语法范畴。同现代汉语相比,文言文的语法并没有太大不同,但毕竟有一定的差别。我们可以将这些“不同的句式和用法”限定在古今语法相异的主要方面。 【学习目标】 1、理解记忆每一类型的固定结构,并学会辨析运用。 2、掌握文言特殊句式中的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和状语后置四类倒装句式,并 学会迁移运用。 一、固定结构 在了解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不同的特殊句式时,应注意其中的固定结构。这些固定结构大致可分为表示疑问、表示反问、表示感叹、表示揣度和表示选择五种。 1.表示疑问 ①何以……? (根据什么……?凭什么……?) 例:《齐桓晋文之事》: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 《廉颇蔺相如列传》:王问:“何以知之?” ②何所……? (……的是什么?) 例:《木兰诗》: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卖炭翁》:卖炭得钱何所营? ③奈何……? (……怎么办?为什么……?) 例:《鸿门宴》:未辞也,为之奈何? 《阿房宫赋》: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④如……何,奈……何? (拿……怎样呢?) 例:《愚公移山》:如太行、王屋何? 《垓下歌》:虞兮虞兮奈若何? ⑤孰与……? (与……比,哪个……?) 例:《邹忌讽齐王纳谏》:吾孰与徐公美? 《廉颇与蔺相如》: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⑥安……乎? (怎么……呢?) 例:《赤壁之战》:然刘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 2.表示反问 ①何……哉(也)? (怎么能……呢?) 例:《游褒禅山记》:何可胜道也哉?(兼有感叹) ②何……为? (……为什么呢?) 例:《鸿门宴》:何辞为? ③何……之有?(有什么……呢?) 例:《烛之武退秦师》:夫晋,何厌之有? ④如之何……?(怎么能……呢?) 例:《荷蓨丈人》: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 ⑤岂(其)……哉(乎,耶)(哪里(难道)……呢? ……哪里呢?) 例:《鸿门宴》: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 《廉颇蔺相如列传》: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⑥安……哉(乎)?(哪里(怎么)……呢?) 例:《庄子·逍遥游》: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兼有感叹) ⑦不亦……乎?(不也是……吗?) 例:《论语六则》: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⑧……非……欤? (……不是……吗?) 例:《屈原列传》:子非三闾大夫欤? ⑨宁……耶? (哪里……呢?) 例:《滕王阁序》: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 ⑩顾……哉?(难道……吗?) 例:《为学》:顾不如蜀鄙之僧哉?(兼有感叹) 寄语: 生命就是奇迹,永远都不要放弃希望,哪怕希望渺小如豆,我们都要坚持举着它,即使烛火灼伤了皮肤,我们也不能放弃,否则我们将永远还在黑暗中。真正的高考胜利者,不只是指那些成绩拔尖的状元,更是在高三这一年里成长起来的乐观、自信、坚忍不拔的你。

中考文言文重点句子及其翻译

中考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如下: 一、《论语》十则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学习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复习它,不也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生气,不也是君子吗?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呢?”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在温习旧的知识后,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现,可凭借这一点做老师了。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是空想而不读书,就会(陷入邪说)有害危险。 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译:孔子说:“由,教给你对待知和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译:孔子说:“看见贤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译: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当我的老师。应当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的缺点就要改正。”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译:曾子说:“士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刚强勇毅,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程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做自己的使命,不也是重大吗?到死才停止,不也很遥远吗?” 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译:孔子说“寒冷的冬天,才知道松树柏树是最后落叶的。” 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译:子贡问道:“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 11、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译:孔子说:“那大概是‘恕’吧!自己不想要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 二、《鱼我所欲也》 1、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译:生命是我所想要的,大义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两者不能够同时都具有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大义了。 2、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译:凭借某种办法就可以得到生存,但有人不用;凭借某种办法就可以躲避祸患,但有人不去干这种事情。 3、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译:万钟的优厚俸禄如果不辨别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它,万钟的优厚俸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 4、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译:原先为了礼义宁愿身死也不接受(一箪食,一豆羹),现在为了所认识的穷人感激我而接受它。 5、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译:这种做法不也是可以停止了吗?这就是所说的失掉了他本来的思想。 6、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译:假使人们所喜欢的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可以用来求得生存的办法,什么手段不用呢?假使人们所厌恶的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可以用来躲避祸患的,什么事情不做呢? 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译:所以上天要降临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一定要先使他们的内心痛苦,使他们的筋骨劳累,使他们的体肤饿瘦,使他们受到贫困之苦,使他们做事不顺,通过这些来使他们内心惊动,使他们的性格坚强,增加他们所不具备的才能。 2、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译:在国内如果没有坚持法度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如果没有敌国外患,这个国家往往会灭亡。 3、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译:因有忧患而得以生存,因沉迷安乐而衰亡。 4、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乐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译:一个人嫦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内心困惑,思绪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一个人的想法,只有)从脸色上显露出来,在吟咏叹息声中表现出来。 四、《公输》 1、夫子何命焉为?译:先生有什么指教呢? 2、吾义固不杀人。译:我坚持道义,一定不会杀人。 3、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译:楚国有的是土地,却缺少民众,如今去杀自己缺少的民众而去争夺自己并不缺少的土地。 4、胡不见我于王?译:为什么不向楚王引见我呢? 5、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译:公输盘一次又一次地设下了攻城的巧妙方法,墨子一次又一次地抵挡了他。 6、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译:我知道用来抵抗你的方法了,我不说。 7、我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译:我知道你用来抵抗我的方法了,我不说。 8、虽杀臣,不能绝也。译:即使杀了我,也不能杀尽保卫宋国的人。 五、《愚公移山》 1、甚矣,汝之不惠!译:你太不聪明了。 2、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译:我和你们尽力挖平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向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 3、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译:凭借您的力量,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两座山怎么样? 4、寒暑易节,始一反焉。译:冬夏换季,才能往返一次。 5、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扣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译:于是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凿石头,挖土,用箕畚运到渤海边上。 六、《曹刿论战》 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译:居高位享厚禄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 2、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译: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不敢独自享有,必定把它分给别人。 3、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译: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件件都明察,也一定是根据实情判断。 4、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译:这是尽了本职的一类事情,可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就请允许我跟随着去” 。 5、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译:作战,是靠勇气的。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的勇气,第二次击鼓士气衰弱,第三次击鼓士气就消失了。

高考文言文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高考文言文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理解·要点诠释 重点点击 文言翻译是综合性考查,也是文言文基础知识的综合运用,是检查考生阅读文言文能力的重要手段。同时,由于这类题有沟通古今的作用,考生在翻译成现代汉语的过程中,既要顾及全篇,又要字斟句酌,因而,它又是检查考生书面表达能力的一种较好方式。 高考要求直译,就是句句、字字落实。特别是一些虚词、实词的含义。但是,文言文的翻译从根本上讲,还是理解文意、句意的问题。要想翻译正确,必须要对此句前面几句话全面理解,这是做此题的诀窍。文言文翻译,一般赋8―10分。 难点解剖 一、文言文翻译方法 文言文翻译题的基本类型有四种: 第一类是全文翻译题,要求遵循行文顺序,从开头译到结尾。 第二类是择句翻译题,即根据考题要求,选取文言文中的某一句进行翻译。高考要求直译,即字字落实。 第三类是翻译题,要求考生在读懂原文的基础上,根据考题所指定的句子(或注释)进行翻译。 第四类是译文辩证题。这类题不要求考生翻译,而是要求考生从命题人所列举的几种翻译中,对照原文,辨识正误,选取正确的翻译。从实质上看,它属于选择题类型。 翻译的具体方法有: 1.加字法。即在单音节词之前或之后加字,使之成为双音节词或短语。例如:故予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亦以明死生之大(重大意义),匹夫之有重(重要作用)于社稷也。(《五人墓碑记》) 2.解释法。即对某个词怎样解释就怎样翻译。例如:而世之奇伟、瑰(珍贵)怪、非常之观(景象),常在于险远……(《游褒禅山记》) 3.区别法。即对有些词的解释和翻译是不同的,不能把解释当作翻译。例如:今操得荆州,奄(解释是“覆盖、包住”,而翻译应为“完全、全部”)有其地。(《赤壁之战》)

中考语文文言文句子翻译真题汇编

中考语文文言文句子翻译真题汇编 (精选中考真题+详细解析答案,值得下载) (一)《论语》十二章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3.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4.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5.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二)《口技》 1、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 尺而已。 2、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3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4、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5、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三)《桃花源记》 1、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2、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3、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4、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5、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四)《三峡》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3、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4、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五)《陋室铭》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4、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六)《爱莲说》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3、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4、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练习与答案

高考文言文翻译练习与答案 1.韩信曰:“汉王遇我甚厚,载我以其车,衣我以其衣,食我以其食。吾闻之,乘人之车者载人之患,衣人之衣者怀人之忧,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吾岂可以 向利背义乎?” ①衣我以其 衣 ②食人之食者死人之 事 ③吾岂可以向利背义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物固莫不有长,莫不有短,人亦然。故善学者,假人之长以补其短。故假人者遂有天下。无丑不能,无恶不知。丑不能,恶不知,病矣;不丑不能,不恶 不知,尚矣。虽桀纣犹有可畏而可取者,而况于贤者乎? ①假人之长以补其 短 ②无丑不能,无恶不 知

③不丑不能,不恶不知,尚 矣 4.昔者晋献公使荀息假道于虞以伐虢。荀息曰:“请以垂棘之璧与屈产之乘以赂虞公,而求假道焉,必可得也。”献公曰:“夫垂棘之璧,吾先君之宝也;屈产之乘,寡人之骏也。若受吾璧而不吾假道,将奈何?”荀息曰:“不然,彼若不吾假道,必不吾受也;若受我而假我道,是犹取之内府而藏之外府也,犹取之内府而著之外府也,君奚患焉?” ①假道于虞以伐 虢 ②若受吾璧而不吾假道,将奈 何? ③君奚患 焉? 5.其夏,上立胶东王为太子。梁王怨爰盎及议臣,乃与羊胜、公孙诡之属谋,阴使人刺杀盎及他议臣十余人,贼末得也。于是天子意梁,逐贼,果梁使之。遣使冠盖相望于道,覆按梁事。捕公孙诡、羊胜,皆匿王后宫。使者责二千石急,梁相轩丘豹及内史安国皆泣,谏王。王乃令胜、诡皆自杀,出之。

①梁王怨爰盎及议 臣 ②于是天子意梁,逐贼,果梁使 之 ③遣使冠盖相望于道,覆按梁 事 6.太祖少好飞鹰走狗,游荡无度,其叔父数言之于嵩,太祖患之。后逢叔父于路,乃阳败面口呙口。叔父怪而问其故,太祖曰:“卒中恶风。”叔父以告嵩,嵩惊愕,呼太祖,太祖口貌如故。嵩问曰:“叔父言汝中风,己差乎?”太祖曰:“初不中风,但失爱于叔父,故见罔耳。”嵩乃疑焉。自后叔父有所告, 嵩终不复信。太祖于是益得肆意矣。 ①其叔父数言之于嵩,太祖患 之。 ②太祖口貌如 故 ③但失爱于叔父,故见罔 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