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NH3的高考题分类例析

有关NH3的高考题分类例析
有关NH3的高考题分类例析

氨气考点分类例析

云南省富源县第二中学 655508 刘鸿

E-mail: hong_liu111@https://www.360docs.net/doc/ad9521272.html, Tel:(0874)4092347

1.考查NH3的制备

例1.(2003年上海高考化学题)下面是实验室制取氨气的装置和选用的试剂,其中错误的是()

A B C D

解析:NH4CI固体受热分解生成NH3和HCI,而当温度降低时,NH3和HCI又重新化合成固体NH4CI,气体进入干燥管的机会不多,A项错误;向CaO中滴加浓氨水,CaO遇水生成Ca(OH)2,同时放出大量热量,使浓氨水分解出氨气,B项正确;固体加热制气体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使产生的水能够流出,以免损坏试管,C项错误;对于D项,浓氨水加热制取NH3的方法和试剂都是正确的。本题答案为A、C项。

例2.(2004年天津高考理综题)

I. 合成氨工业对化学和国防工业具有重要意义。写出氨的两种重要用途。

II. 实验室制备氨气,下列方法中适宜选用的是。

①固态氯化铵加热分解②固体氢氧化钠中滴加浓氨水③氯化铵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共热④固态氯化铵与氢氧化钙混合加热

III. 为了在实验室利用工业原料制备少量氨气,有人设计了如下装置(图中夹持装置均已略去)。

[实验操作]

①检查实验装置的气密性后,关闭弹簧夹a、b、c、d、e。在A中加入锌粒,向长颈漏斗注入一定量稀硫酸。打开弹簧夹c、d、e,则A中有氢气发生。在F出口处收集氢气并检验其纯度。

②关闭弹簧夹c,取下截去底部的细口瓶C,打开弹簧夹a,将氢气经导管B验纯后点燃,然后立即罩上无底细口瓶C,塞紧瓶塞,如图所示。氢气继续在瓶内燃烧,几分钟后火焰熄灭。

③用酒精灯加热反应管E,继续通氢气,待无底细口瓶C内水位下降到液面保持不变时,打开弹簧夹b,无底细口瓶C 内气体经D进入反应管E,片刻后F中的溶液变红。

回答下列问题:

⑴检验氢气纯度的目的是。

⑵ C瓶内水位下降到液面保持不变时,A装置内发生的现象是,防止了实验装置中压强过大。此时再打开弹簧夹b的原因是,C瓶内气体的成份是。

⑶在步骤③中,先加热铁触媒的原因是。反应管E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解析:

I. 氨的用途比较广泛,如制化肥、硝酸、铵盐、纯碱以及在有机合成工业中制合成纤维、塑料、染料、尿素等。其中制化肥、硝酸是较重要的两种用途。

II. 实验室制备氨气可选用②④。对于②,向固体NaOH中滴加浓氨水,NaOH溶于水会放出大量的热,使浓氨水分解出氨气。

III.结合所给装置,操作①的目的在于排除B、C装置外的其余装置内的空气。可通过检验H2纯度的方法来证明空气是否被排净,以保证实验的安全。

操作②的目的在于让无底细口瓶C内空气中的O2与H2反应掉,从而提供N2。

对于操作③,先加热反应管E中铁触媒的原因是铁触媒在较高温度时活性增大,以便加快氨合成的反应速率。当C瓶内水位下降到液面保持不变时,A装置可看到的现象是锌粒与稀硫酸脱离,不再产生氢气,防止了实验装置中压强过大。此时打开弹簧夹b,锌粒与稀硫酸接触,产生氢气。这样一方面能使无底细口瓶C内的N2、H2经D干燥后进入反应管E内发生反

应,另一方面尽量增大氢气的浓度以提高氮气的转化率。

答案:I. 制化肥、制硝酸II. ②④III. ⑴排除空气,保证安全⑵

以提高氮气的转化率 N2、H2⑶铁触媒在较高温度时活性增大,加快氨合成的反应速率

2.考查NH3的弱碱性

例3.(2000年全国高考化学题)某学生课外活动小组利用右图所

示装置分别做如下实验:

⑴在试管中注入某红色溶液,加热试管,溶液颜色逐渐变浅,冷却

后恢复红色,则原溶液可能是溶液;加热时溶液由红色逐渐变浅

的原因是。

⑵在试管中注入某无色溶液,加热试管,溶液变为红色,冷却后恢

复无色,则此溶液可能是溶液;加热时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的原

因是。

解析:本实验装置为一封闭的体系,原溶液受热颜色发生变化,是由于其中某种物质以气态挥发所引起,冷却后,挥发出的气体又溶解在溶液中,得到原来的溶液。能使溶液在红色和无色之间变化的物质在中学阶段最常见的是酚酞和品红,从而不难分析出导致品红溶液颜色变化的是碱性气体NH3,导致酚酞溶液颜色变化的是SO2。

答案:

⑴稀氨水和酚酞稀氨水中的NH3逸出,所以溶液的颜色变浅

⑵溶有SO2的品红 SO2气体逸出,品红溶液恢复红色

3.考查NH3的水溶性

例4.(2002年全国高考理综题)制取氨气并完成喷泉实验(图中夹持装置均已略去)。

图1 图2

⑴写出实验室制取氨气的化学方程式。

⑵收集氨气应使用法,要得到干燥的氨气可选用做干燥剂。

⑶用图1装置进行喷泉实验,上部烧瓶已装满干燥氨气,引发水上喷的操作是。该实验的原理是。

⑷如果只提供如图2的装置,请说明引发喷泉的方法。。

解析:

⑴实验室常用NH

CI与Ca(OH)2混合加热来制NH3。

4

⑵由于NH3易溶于水,又密度比空气小,只能用瓶口向下排空气法收集;干燥NH3可选用碱石灰。

⑶用挤入法,利用NH3极易溶于水的性质,使较多量NH3溶于少量水中,气体量急剧减少,体积不变,烧瓶内压强必减小。故打开止水夹后,烧杯中水面上的大气压强将水压入烧瓶,形成喷泉。

⑷要形成喷泉,必须解决两个问题,一是NH3必须与水接触,二是造成足够的压强差。本题利用气体热胀冷缩原理,打开止水夹,用手(或热毛巾等)捂住烧瓶,NH3受热膨胀,赶出玻璃导管中的空气和水,NH3与水接触溶解,即发生喷泉。

答案:

⑴ 2NH4CI+Ca(OH)2 2NH3↑+CaCI2+2H2O

⑵向下排空气碱石灰

⑶打开止水夹,挤出胶头滴管中的水NH3极易溶解于水,致使烧瓶内气体压强迅速减小

⑷打开夹子,用手(或热毛巾等)将烧瓶捂热,NH3受热膨胀,赶出玻璃导管内的空气和水,NH3与水接触,即发生喷泉。

4.考查NH3的还原性

⑴NH3与O2反应

例5.(2004年北京高考理综题)资料显示:“氨气可在纯氧中安静燃烧……”。某校化学小组学生设计如下装置(图中铁夹等夹持装置已略去)进行氨气与氧气在不同条件下反应的实验。

⑴用装置A制取纯净、干燥的氨气,大试管内碳酸盐的化学式是,碱石灰的作用是。

⑵将产生的氨气与过量的氧气通到装置B(催化剂为铂石棉)中,用酒精喷灯加热:

①氨催化氧化的化学方程式是;试管内气体变为红棕色,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②停止反应后,立即关闭B中两个活塞。一段时间后,将试管浸入冰水中,试管内气体颜色变浅,请结合化学方程式说明原因。

⑶将过量的氧气与A产生的氨气分别从a、b两管进气口通入到装置C中,并在b管上端点燃氨气:

①两气体通入的先后顺序是,其理由是。

②氨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解析:

⑴碳酸盐加热分解能产生NH3,只有(NH4)2CO3或NH4HCO3,其分解产生的混合气体通过碱石灰后,CO2和H2O被吸收,可得到纯净的NH3。

⑵①NH3与过量O2在催化剂、加热条件下发生反应:4NH3+5O2==== 4NO+6H2O,通过无水CaCI2后,未反应完的NH3和生成的H2O被吸收,生成的NO在试管内被过量的O2氧化为红棕色的NO2气体,方程式为:2NO+O2==2NO2。

②将试管浸入冰水中,由于2NO2(g)

N2O4(g);△H<0,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当温度降低时,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部分红棕色的NO2转化为无色N2O4,故颜色变浅。

⑶由于装置C上端开口,要点燃NH3,须先通入O2,后通入NH3,因为若先通入NH3,NH3在空气中不能点燃,NH3逸出会造成污染。NH3在纯氧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4NH3+3O2=== 2N2+6H2O(O2置换N2)。

答案:见解析

⑵ NH3与氮氧化物反应

例6.(2000年全国高考化学题)在一定条件下,NO跟NH3可以发生反应生成N2和H2O。现有NO和NH3的混合物1mol,充分反应后所得产物中,若经还原得到的N2比经氧化得到的N2多1.4g。

⑴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⑵若以上反应进行完全,试计算原反应混合物中NO与NH3的物质的量可能各是多少。

解析:

⑵从方程式上可看出,6molNO还原得到3molN2,4molNH3氧化得到2molN2,还原得到的N2比氧化得到的N2多1mol。现N2多1.4g/28g·mol-1=0.05mol,相当于0.3 molNO和0.2 molNH3反应。题目所给的NO和NH3共1mol,其中必有一种为过量,故可能出现的情况有两种:0.3molNO和0.7molNH3;0.2molNH3和 0.8molNO 。

答案:见解析

例7.(1995年上海高考化学题)在硝酸的生产过程所排放出来的气体中含有NO和NO2,它们污染环境,现用氨催化还原法将它们转化为无毒气体(填名称)直接排入空气中。写出有关的方程式。

假设NO和NO2物质的量之比恰好为1:1,则两者的混合物相当于一种酸酐。写出用烧碱溶液吸收这种酸酐的方程式。

解析: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原理,用NH3将NO、NO2还原为无毒气体,该气体只能是N2,有关方程式为:4NH3+6NO ==== 5N2+6H2O ,4NH3+6NO ==== 7N2+12H2O 。

NO和NO2按物质的量之比1:1混合相当于N2O3,即为HNO2的酸酐,与碱反应生成亚硝酸盐和水,方程式为:N2O3+2NaOH==2NaNO2+3H2O。

答案:见解析

⑶ NH3与CuO反应

例8.(1996年上海高考化学题)实验室用氨气还原氧化铜的方法测定铜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H3+3CuO

N2+3Cu+3H2O

试回答: 催化剂催化剂

△△

催化剂

点燃

⑴如果选用测定反应物CuO和生成物H2O的质量[m(CuO)、m(H2O)]时,请用下列仪器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方案:

①仪器连接的顺序(用字母编号表示,仪器可重复使用) ;d中浓硫酸的作用是,;实验完毕

时观察到a中的现象是。

②列出计算Cu的相对原子质量的表达式。

③下列情况将使测定结果偏大的是。(以下选择填空不限1个正确答案,均用字母编号填写)

A.CuO未全部还原为Cu B.CuO受潮 C.CuO中混有Cu

⑵如果仍采用上述仪器装置,其他方案可选用测定的物理量有。

A.m(Cu)和m(CuO) B.m(N2)和m(H2O) C.m(Cu)和m(H2O) D.m(NH3)和m(H2O)

解析:⑴①仪器连接顺序由实验目的决定。该实验主要是要测定NH3与CuO反应生成的水的质量(CuO的质量在实验前即可称出),故应先制备干燥的NH3(用碱石灰干燥,不用浓H2SO4,因为浓H2SO4会与NH3反应),然后让NH3与CuO反应,再测定生成水的质量(用碱石灰吸收反应后生成的水蒸汽,不能用浓H2SO4吸收,因NH3不一定反应完)。另外为了吸收多余的NH3,同时也为了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汽造成实验误差,最后应接d装置。故仪器的连接顺序为bcacd。d中浓H2SO4的作用是吸收未反应的NH3,防止空气中水蒸汽进入装置。实验完毕后观察到a中的现象是固体由黑色转变为红色。

②根据化学方程式可计算出Cu的相对原子质量的表达式为[18m(CuO)/m(H2O)]-16。

③根据Cu的相对原子质量的表达式可知,要使测定结果偏大,则m(CuO)要偏大,m(H2O) 要偏小。由给出的选项看,A、C生成的水少,测定结果偏大;B生成的水多,测定结果偏小。故本小题答案为A、C。

⑵如果仍采用上述仪器装置,由于气体的质量难以测量,也难于收集,所以B、D不可选用,且由B、D给出的量无法计算出Cu的相对原子质量。可供选用测定的物理量还有Cu的质量,结合CuO的质量或H2O的质量都能计算出Cu的相对原子质量。故本小题答案为A、C。

答案:见解析

全国高考语文图文转换的综合高考真题分类汇总含答案

一、高中图文转换专题训练 1.下面是“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标识,请仔细观察标识,理解标识要素的内涵,填写下面介绍词中的空缺部分,每空不多于6个字。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标识由正圆形、写意的司南、①________、北斗星等主要元素组成,充满了浓厚的②________气息。北斗星自古是人们用来辨识方位的依据,司南是我国古代发明的③________的仪器,两者结合彰显了中国古代的④________成就。该标识象征着卫星导航系统星地一体,为人们提供⑤________服务,同时还蕴含着我国卫星导航系统的名字——“北斗”。网格化地球和中英文文字彰显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⑥________的宗旨。【答案】太极阴阳鱼;中国传统文化;辨别方向;科学技术;定位导航;服务全球 【解析】【分析】本题是“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标识图,请仔细观察标识,理解标识要素的内涵,根据语境填写介绍词中的空缺部分即可。 故答案为:太极阴阳鱼;中国传统文化;辨别方向;科学技术;定位导航;服务全球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图文转换和补写句子的能力。图文转换,要求考生将图表中的信息转换成语言文字信息,但一般不需要也不允许我们进行想象甚至虚构。这类题答题思路是:先看标题,再看图示,不放过图示中的文字,然后概括答题。补写句子需要学生阅读全文,在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根据上下文的内容和句式填写合适的句子,使之形成一个整体。 2.下面是对三个阶段出生的中学生体质与健康的调研数据,根据要求答题。 类别身高(平均)体重(平均)身体机能综合素质(基数为100) 80后158.5厘米41.3公斤99.04 90后160.6厘米43.1公斤96.37 00后162.8厘米46.5公斤93.86 (2)根据你对生活的认识,简要说说出现表中现象的原因(不超过20字)。 【答案】(1)90后、00后中学生,平均身高、体重都较80后增加了,但身体机能综合

【高考真题】2016---2018三年高考试题分类汇编

专题01 直线运动 【2018高考真题】 1.高铁列车在启动阶段的运动可看作初速度为零的均加速直线运动,在启动阶段列车的动能() A. 与它所经历的时间成正比 B. 与它的位移成正比 C. 与它的速度成正比 D. 与它的动量成正比 【来源】2018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物理(新课标I卷) 【答案】 B 2.如图所示,竖直井中的升降机可将地下深处的矿石快速运送到地面。某一竖井的深度约为104m,升降机运行的最大速度为8m/s,加速度大小不超过,假定升降机到井口的速度为零,则将矿石从井底提升到井口的最短时间是 A. 13s B. 16s C. 21s D. 26s 【来源】浙江新高考2018年4月选考科目物理试题 【答案】 C

【解析】升降机先做加速运动,后做匀速运动,最后做减速运动,在加速阶段,所需时间 ,通过的位移为,在减速阶段与加速阶段相同,在匀速阶段所需时间为:,总时间为:,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升降机先做加速运动,后做匀速运动,最后做减速运动,根据速度位移公式和速度时间公式求得总时间。 3.(多选)甲、乙两汽车同一条平直公路上同向运动,其速度—时间图像分别如图中甲、乙两条曲线所示。已知两车在t2时刻并排行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两车在t1时刻也并排行驶 B. t1时刻甲车在后,乙车在前 C. 甲车的加速度大小先增大后减小 D. 乙车的加速度大小先减小后增大 【来源】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物理(全国II卷) 【答案】 BD 点睛:本题考查了对图像的理解及利用图像解题的能力问题

4.(多选)地下矿井中的矿石装在矿车中,用电机通过竖井运送至地面。某竖井中矿车提升的速度大小v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图线①②分别描述两次不同的提升过程,它们变速阶段加速度的大小都相同;两次提升的高度相同,提升的质量相等。不考虑摩擦阻力和空气阻力。对于第①次和第②次提升过程, A. 矿车上升所用的时间之比为4:5 B. 电机的最大牵引力之比为2:1 C. 电机输出的最大功率之比为2:1 D. 电机所做的功之比为4:5 【来源】2018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物理(全国III卷) 为2∶1,选项C正确;加速上升过程的加速度a1=,加速上升过程的牵引力F1=ma1+mg=m(+g),减速上升过程的加速度a2=-,减速上升过程的牵引力F2=ma2+mg=m(g -),匀速运动过程的牵引力F 3=mg。第次提升过程做功W1=F1××t0×v0+ F2××t0×v0=mg v0t0;第次提升过 程做功W2=F1××t0×v0+ F3×v0×3t0/2+ F2××t0×v0 =mg v0t0;两次做功相同,选项D错误。

2018年高考数学试题分类汇编-向量

1 2018高考数学试题分类汇编—向量 一、填空题 1.(北京理6改)设a ,b 均为单位向量,则“33-=+a b a b ”是“a ⊥b ”的_________条件(从“充分而不必要”、“必要而不充分条件”、“充分必要”、“既不充分也不必要”中选择) 1.充分必要 2.(北京文9)设向量a =(1,0),b =(?1,m ),若()m ⊥-a a b ,则m =_________. 2.-1 3.(全国卷I 理6改)在ABC △中,AD 为BC 边上的中线,E 为AD 的中点,则EB = _________. (用,AB AC 表示) 3.3144 AB AC - 4.(全国卷II 理4)已知向量a ,b 满足||1=a ,1?=-a b ,则(2)?-=a a b _________. 4.3 5.(全国卷III 理13.已知向量()=1,2a ,()=2,2-b ,()=1,λc .若()2∥c a+b ,则λ=________. 5. 12 6.(天津理8)如图,在平面四边形ABCD 中,AB BC ⊥,AD CD ⊥,120BAD ∠=?,1AB AD ==. 若点E 为边CD 上的动点,则AE BE ?uu u r uu u r 的最小值为_________. 6. 2116 7.(天津文8)在如图的平面图形中,已知 1.2,120OM ON MON ==∠= ,2,2,BM MA CN NA == 则· BC OM 的值为_________. 7.6- 8.(浙江9)已知a ,b ,e 是平面向量,e 是单位向量.若非零向量a 与e 的夹角为π 3,向量b 满足b 2?4e · b +3=0,则|a ?b |的最小值是_________. 8.3?1 9.(上海8).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1,0)A -,(2,0)B ,E 、F 是y 轴上的两个动点,且2EF = ,则AE BF ? 的最小值为_________. 9.-3

历年等值线高考试题分类汇总

历年等值线高考试题分类汇总 [等高线] 一、(2009天津)读我国北方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图2),回答3-4题。 3. 甲成为图中区域规模最大的村落和集市,最主要的条件是 A. 地处河流上游,水质良好 B. 周围地貌多样,风景优美 C. 地形平坦开阔,交通方便 D. 背靠丘陵缓坡。滑坡很少考点:聚落的区位分析 解析:从等高线图中可以看出,甲地地形平坦开阔。 参考答案:C 4. 地质队员发现乙处有金矿出露,考虑流水的侵蚀、搬运作用,能找到沙金(沉积物中的细小金粒)的地方是 A. a B. b C. c D.d 考点:等高线图的判读 解析:河流一般形成在山谷(等高线特征为由低处向高处弯曲),abcd 四地均可能有河流发育,但能与乙地相通的只有d处的河流,且d处

位于该河流下游地区,由于流速减慢,沙金可大量沉积。 参考答案:D 二、(2009四川)图1是亚热带欧亚大陆东部某地等高线分布图,读图回答1-3题。 1.图示区域内拥有且最突出的旅游资源是 A.瀑布飞流 B.湖光山色 C.云海日出 D.奇峰峡谷 【解析】图中的河流②、④在200米等高线处注入湖泊,湖泊周围是山脉。 【答案】B 2.下列四地的农业生产活动,合理的是 A.甲——育用材林 B.乙——培育橡胶 C.丙——种植棉花 D.丁——发展茶园 【解析】橡胶树对生长环境的要求极为严格,它是典型的热带雨林树种,喜高温、高湿、静风、沃土。目前,主要的橡胶产地是海南岛和云南的西双版纳。丙处等高线密集,坡度大,不能种植棉花,应当种植林木。甲处地势相对平坦,可以发展种植业。 【答案】D 3.对图示区域地理事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2020年高考试题分类汇编(集合)

2020年高考试题分类汇编(集合) 考法1交集 1.(2020·上海卷)已知集合{1,2,4}A =,{2,3,4}B =,求A B = . 2.(2020·浙江卷)已知集合{14}P x x =<<,{23}Q x x =<<,则P Q = A.{|12}x x <≤ B.{|23}x x << C.{|34}x x ≤< D.{|14}x x << 3.(2020·北京卷)已知集合{1,0,1,2}A =-,{|03}B x x =<<,则A B = A.{1,0,1}- B.{0,1} C.{1,1,2}- D.{1,2} 4.(2020·全国卷Ⅰ·文科)设集合2{340}A x x x =--<,{4,1,3,5}B =-,则A B = A .{4,1}- B .{1,5} C .{3,5} D .{1,3} 5.(2020·全国卷Ⅱ·文科)已知集合{3,}A x x x Z =<∈,{1,}A x x x Z =>∈,则A B = A .? B .{3,2,2,3}-- C .{2,0,2}- D .{2,2}- 6.(2020·全国卷Ⅲ·文科)已知集合{1,2,3,5,7,11}A =,{315}B x x =<<,则A B 中元素的个数为 A .2 B .3 C .4 D .5 7.(2020·全国卷Ⅲ·理科)已知集合{(,),,}A x y x y N y x *=∈≥, {(,)8}B x y x y =+=,则A B 中元素的个数为 A .2 B .3 C .4 D .6 8.(2020·全国卷Ⅰ·理科)设集合2{40}A x x =-≤,{20}B x x a =+≤,且 {21}A B x x =-≤≤,则a = A .4- B .2- C .2 D .4 考法2并集 1.(2020·海南卷)设集合{13}A x x =≤≤,{24}B x x =<<,则A B =

历年高考数学试题分类汇编

2008年高考数学试题分类汇编 圆锥曲线 一. 选择题: 1.(福建卷11)又曲线22 221x y a b ==(a >0,b >0)的两个焦点为F 1、F 2,若P 为其上一点,且|PF 1|=2|PF 2|,则双曲线离心率的取值范围为B A.(1,3) B.(]1,3 C.(3,+∞) D.[)3,+∞ 2.(海南卷11)已知点P 在抛物线y 2 = 4x 上,那么点P 到点Q (2,-1)的距 离与点P 到抛物线焦点距离之和取得最小值时,点P 的坐标为( A ) A. ( 4 1 ,-1) B. (4 1 ,1) C. (1,2) D. (1,-2) 3.(湖北卷10)如图所示,“嫦娥一号”探月卫星沿地月转移轨道飞向月球,在月球附近一点P 轨进入以月球球心F 为一个焦点的椭圆轨道Ⅰ绕月飞行,之后卫星在P 点第二次变轨进入仍以F 为一个焦点的椭圆轨道Ⅱ绕月飞行,最终卫星在P 点第三次变轨进入以F 为圆心的圆形轨道Ⅲ绕月飞行,若用12c 和22c 分别表示椭轨道Ⅰ和Ⅱ的焦距,用12a 和 22a 分别表示椭圆轨道Ⅰ和Ⅱ的长轴的长,给出下列式子: ①1122a c a c +=+; ②1122a c a c -=-; ③1212c a a c >; ④11c a <22 c a . 其中正确式子的序号是B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4.(湖南卷8)若双曲线22 221x y a b -=(a >0,b >0)上横坐标为32a 的点到右焦点 的距离大于它到左准线的距离,则双曲线离心率的取值范围是( B ) A.(1,2) B.(2,+∞) C.(1,5) D. (5,+∞)

历年高考真题遗传题经典题型分类汇总(含答案)

历年高考真题遗传类基本题型总结 一、表格形式的试题 1.(2005年)已知果蝇中,灰身与黑身为一对相对性状(显性基因用B表示,隐性基因用b表示);直毛与分叉毛为一对相对性状(显性基因用F表示,隐性基因用f表示)。两只亲代果蝇杂交得到以下子代类型 请回答: (1)控制灰身与黑身的基因位于;控制直毛与分叉毛的基因位于。 (2)亲代果蝇的表现型为、。 (3)亲代果蝇的基因为、。 (4)子代表现型为灰身直毛的雌蝇中,纯合体与杂合体的比例为。 (5)子代雄蝇中,灰身分叉毛的基因型为、;黑身直毛的基因型为。 2.石刁柏(俗称芦笋,2n=20)号称“蔬菜之王”,属于XY型性别决定植物,雄株产量明显高于雌株。石刁柏种群中抗病和不抗病受基因A 、a控制,窄叶和阔叶受B、b控制。两株石刁柏杂交,子代中各种性状比例如下图所示,请据图分析回答: (1)运用的方法对上述遗传现象进行分析,可判断基因A 、a位于染色体上,基因B、b位于染色体上。 (2)亲代基因型为♀,♂。子代表现型为不抗病阔叶的雌株中,纯合子与杂合子的比例为。 3.(10福建卷)已知桃树中,树体乔化与矮化为一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D、d控制),蟠桃果形与圆桃果形为一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H、h控制),蟠挑对圆桃为显性,下表是桃树两个杂交组合的试验统计数据: (1)根据组别的结果,可判断桃树树体的显性性状为。 (2)甲组的两个亲本基因型分别为。 (3)根据甲组的杂交结果可判断,上述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不遵循自由组台定律。理由是:如果这两对性状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台定律,则甲纽的杂交后代应出现种表现型。比例应为。 4.(11年福建卷)二倍体结球甘蓝的紫色叶对绿色叶为 显性,控制该相对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分别位于3号和8号染色体上。下表是纯合甘蓝杂交试验的统计数据: 请回答: (1)结球甘蓝叶性状的有遗传遵循____定律。 (2)表中组合①的两个亲本基因型为____,理论上组合①的F2紫色叶植株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_____。 (3)表中组合②的亲本中,紫色叶植株的基因型为____。若组合②的F1与绿色叶甘蓝杂交,理论上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

2019年高考真题分类汇编(全)

2019年高考真题分类汇编 第一节 集合分类汇编 1.[2019?全国Ⅰ,1]已知集合{} }2 42{60M x x N x x x =-<<=--<,,则M N ?= A. }{43x x -<< B. }{42x x -<<- C. }{22x x -<< D. }{23x x << 【答案】C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集合的交集和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渗透了数学运算素养.采取数轴法,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题. 【详解】由题意得,{}{} 42,23M x x N x x =-<<=-<<,则 {}22M N x x ?=-<<.故选C . 【点睛】不能领会交集的含义易致误,区分交集与并集的不同,交集取公共部分,并集包括二者部分. 2.[2019?全国Ⅱ,1]设集合A ={x |x 2-5x +6>0},B ={ x |x -1<0},则A ∩B = A. (-∞,1) B. (-2,1) C. (-3,-1) D. (3,+∞) 【答案】A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集合的交集和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渗透了数学运算素养.采取数轴法,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题. 【详解】由题意得,{}{} 2,3,1A x x x B x x ==<或,则{} 1A B x x ?=<.故选A . 【点睛】本题考点为集合的运算,为基础题目,难度偏易.不能领会交集的含义易致误,区分交集与并集的不同,交集取公共部分,并集包括二者部分. 3.[2019?全国Ⅲ,1]已知集合{}{} 2 1,0,1,21A B x x ,=-=≤,则A B ?=( ) A. {}1,0,1- B. {}0,1 C. {}1,1- D. {}0,1,2 【答案】A 【解析】【分析】 先求出集合B 再求出交集. 【详解】由题意得,{} 11B x x =-≤≤,则{}1,0,1A B ?=-.故选A . 【点睛】本题考查了集合交集的求法,是基础题. 4.[2019?江苏,1]已知集合{1,0,1,6}A =-,{} 0,B x x x R =∈,则A B ?=_____. 【答案】{1,6}.

全国高考语文图文转换的综合高考真题分类汇总及答案解析

一、高中图文转换专题训练 1.阅读下面这则材料,请根据材料内容,将思维框架图中的五处空缺补充完整,每处不超过10个字。 “智能+”的提出比“互联网+”更进一步,体现了人工智能技术对社会生产的全新赋能。在工业经济由数量和规模扩张向质量和效益提升转变的关键期,提出“智能+”的发展理念具有战略意义。“智能+”强调的是技术基础,通过智能化手段把传统工业生产的全链条要素打通,可以更好地推动制造业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转型。此外,它还可以用来培育新的高技术产业、改善社会管理和人民生活。但是,要想推进它的产学研用结合,在数字技术领域还有一些核心技术需要进一步突破。 【答案】①提出的背景;②战略意义;③推动制造业转型;④培育新的高技术产业; ⑤突破核心技术 【解析】【分析】本题注意叙述的顺序,概念间发生关系的方式。首先明确说明的对象是智能+,接着结合材料可知接下来从提出背景、战略意义,需解决的问题三个方面来阐述。所以①处填“提出的背景”,②填战略意义;③④处是战略意义的具体化,从“可以更好地推动制造业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转型。此外,它还可以用来培育新的高技术产业、改善社会管理和人民生活。”可知③处应为“推动制造业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转型”,又由于字数限制,所以概括为“推动制造业转型”即可;④处填“培育新的高技术产业”即可。⑤处是需解决的问题的具体化,结合最后依据可知是“突破核心技术”。 故答案为:①提出的背景;②战略意义;③推动制造业转型;④培育新的高技术产业; ⑤突破核心技术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压缩语段的能力。解答需要先找出关键句,然后提炼关键词。找关键词首先要求考生在准确理解文段的基础上找到有效信息,并从中筛选出核心信息;然后用最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最后填入即可。依据语段意思,依次填入的是:提出的背景;推动制造业转型;突破核心技术。 2.下图是某小区维修志愿服务队的徽标,请根据徽标内容为他们拟一份面向小区业主的推

三年高考试题分类汇编:名著阅读(2017-2019年)

三年高考试题分类汇编:名著阅读(2017-2019年) 【2019年高考】 一、【2019年高考江苏卷】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选择两项且全答对得5分, 选择两项只答对一项得2分,其余情况得0分) A.《三国演义》中,张飞在长板桥上睁圆环眼厉声大喝,吓退曹兵,然后迅速拆断桥梁,以阻追兵,可见张飞十分勇猛,又很有智谋。 B.《家》中,许倩如倡导女子剪发,带头剪掉自己的辫子,还以梅的遭遇来激发琴拒绝包办婚姻,鼓励琴做一个跟着时代走的新女性。 C.《狂人日记》中,狂人说将来的社会“容不得吃人的人”,最后喊出“救救孩子”,作者借此表达了对社会变革的强烈渴望。 D.《欧也妮·葛朗台》中,夏尔在父亲破产自杀后,不愿拖累心上人安奈特而写了分手信给她,这一良善之举让偷看信件的欧也妮发誓要永远爱他。 E.《老人与海》中,圣地亚哥经过生死搏斗最终将大马林鱼残骸拖回港口,有游客把它当成了鲨鱼骨,这一误会让小说结尾更意味深长。 【答案】AD 【解析】本题考查识记和理解名著的能力。解答本题,平时一定要熟读名著,识记其中的人物和情节。对于大纲要求的篇目,有时间时就要反复读,只有熟到一定的程度,类似题目才能应对自如。A项,“迅速拆断桥梁”“有智谋”错误。如果不拆断桥,曹军害怕其中有埋伏不敢进兵。现在拆断了桥,曹军会料定张飞心虚,必定前来追赶。故A项错误。D项,“这一良善之举让偷看信件的欧也妮发誓要永远爱他”表述错误。欧也妮发誓要永远爱夏尔的原因不止是这一点,还有信中夏尔表达的对欧也妮的好感和赞美。故D项错误。B、C、E项正确。故选AD。 二、【2019年高考江苏卷】简答题(10分) (1)《红楼梦》“寿怡红群芳开夜宴,死金丹独艳理亲丧”一回中,群芳行令,宝钗摇得牡丹签,上云“任是无情也动人”。请结合小说概括宝钗的“动人”之处。(6分) (2)《茶馆》第三幕,在得知来到茶馆的“老得不像样子了”的人是秦仲义时,王利发对他说:“正想去告诉您一声,这儿要大改良!”这里的“大改良”指的是什么?这句话表达了王利发什么样的情感?(4分)

2017年高考试题分类汇编(集合)

2017年高考试题分类汇编(集合) 考点1 数集 考法1 交集 1.(2017·北京卷·理科1)若集合{}21A x x =-<<,{}13B x x x =<->或,则 A B = A. {}21x x -<<- B. {}23x x -<< C. {}11x x -<< D. {}13x x << 2.(2017·全国卷Ⅱ·理科2)设集合{}1,2,4A =,{}240B x x x m =-+=.若 {}1A B =,则B = A .{}1,3- B .{}1,0 C .{}1,3 D .{}1,5 3.(2017·全国卷Ⅲ·理科2)已知集合{}1,2,3,4A =,{}2,4,6,8B =,则A B 中元素的个数为 A.1 B.2 C.3 D.4 4.(2017·山东卷·理科1)设函数y =A ,函数ln(1)y x =-的定义域为B ,则A B = A .(1,2) B .(1,2] C .(2,1)- D .[2,1)- 5.(2017·山东卷·文科1)设集合{}11M x x =-<,{}2N x x =<,则M N = A.()1,1- B.()1,2- C.()0,2 D.()1,2 6.(2017·江苏卷)已知集合{}1,2A =,{}2,3B a a =+,若{}1A B =,则实数a 的值为______. 考法2 并集 1.(2017·全国卷Ⅱ·文科2)设集合{}{}123234A B ==,,, ,,, 则A B = A. {}123,4,, B. {}123,, C. {}234,, D. {}134,, 2.(2017·浙江卷1)已知集合{}11P x x =-<<,{}02Q x x =<<,那么P Q = A. (1,2)- B. (0,1) C.(1,0)- D. (1,2) 考法3 补集

高考化学专题分类汇总 图像试题试题

图像试题 (2011烟台毕业)19.下列四个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实验操作的是 ①②③④ (A)①高温煅烧一定质量的石灰石 (B)②用等质量、等浓度的双氧水分别制取氧气 (C)③向一定体积的稀盐酸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D)④某温度下,向一定量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加人硝酸钾晶体 (2011潍坊毕业)16.下图是对四个实验绘制的图像,其中实验结果与图像对应正确的是 A.某温度下,向一定量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钾晶体 B.将稀H2SO4滴入一定量的BaCl2溶液中 C.将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放入试管中充分加热 D.向pH=13的NaOH溶液中加水稀释 (2011南宁)19.下列图象与对应实验完全吻合的是 A.①往一定量的盐酸中滴加NaOH溶液至过量 B.②将一定量的不饱和KNO3溶液恒温蒸发水 C.③向一定量CuSO4溶液和稀硫酸的混合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 D.④用两份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甲加少量MnO2) (2011遂宁)32.下列四个图象分别对应四种操作(或治疗)过程,其中图象能正确表示对

应操作(或治疗)的是 A B C D A .将一定质量的硝酸钾不饱和溶液恒温蒸发水份,直至有少量晶体析出 B .常温下,相同质量的锌和铁分别与足量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充分反应 C .向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直至过量 D .服用胃舒平[主要成分Al(OH)3]治疗胃酸过多 (2011绥化)13.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 ) A.向一定量pH=3的硫酸溶液中不断加水稀释 B.向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不断加入生石灰 C.向盛有相同质量的镁和氧化镁的烧杯中分别加入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至过量 D.将一定量的木炭放在盛有氧气的密闭容器中加热至燃烧 (2011黑龙江龙东地区)14.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所对应叙述关系的是 ( ) A.向pH=3的溶液中不断加水 B.向锌粒中逐渐加入稀硫酸 C.向H 2SO 4和CuSO 4混合液中滴加NaOH 溶液 加水的量/g A 反应时间/s B NaOH 溶液质量/g C 反应时间/s D A B C D

2017年高考试题分类汇编(数列)

2017年高考试题分类汇编(数列) 考点1 等差数列 1.(2017·全国卷Ⅰ理科)记n S 为等差数列{}n a 的前n 项和.若4524a a +=, 648S =,则{}n a 的公差为 C A .1 B .2 C .4 D .8 2.(2017·全国卷Ⅱ理科)等差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n S ,33a =,410S =,则 11n k k S ==∑ . 21n n + 3.(2017·浙江)已知等差数列{}n a 的公差为d ,前n 项和为n S ,则“0d >”是 “465+2S S S >”的 C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分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考点2等比数列 1.(2017·全国卷Ⅲ理科)设等比数列{}n a 满足121a a +=-,133a a -=-,则 4a =____.8- 2.(2017·江苏卷)等比数列{}n a 的各项均为实数,其前n 项的和为n S ,已知 374S = ,6634 S =,则8a = . 32 3.(2017·全国卷Ⅱ理科)我国古代数学名著《算法统宗》中有如下问题:“远 望巍巍塔七层,红光点点倍加增,共灯三百八十一,请问尖头几盏灯?”意思是: 一座7层塔共挂了381盏灯,且相邻两层中的下一层灯数是上一层灯数的2倍, 则塔的顶层共有灯 B A .1盏 B .3盏 C .5盏 D .9盏 考法3 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综合 1.(2017·全国卷Ⅲ理科)等差数列{}n a 的首项为1,公差不为0.若2a ,3a , 6a 成等比数列,则{}n a 前6项的和为 A A .24- B .3- C .3 D .8

2017年全国高考英语试题分类汇编(共23份) (1)

2017年全国高考英语试题分类汇编(共23份) 目录 2017全国高考汇编之定语从句 (2) 2017全国高考汇编之动词+动词短语 (13) 2017全国高考汇编之动词时态与语态 (30) 2017全国高考汇编之非谓语动词 (47) 2017全国高考汇编改错 (68) 2017全国高考汇编之交际用语 (82) 2017全国高考汇编之介词+连词 (96) 2017全国高考汇编之名词性从句 (112) 2017全国高考汇编之完型填空 (187) 2017全国高考汇编之形容词+副词 (330) 2017全国高考汇编之虚拟语气+情态动词 (341) 2017全国高考汇编阅读之广告应用类 (355) 2017全国高考汇编阅读之广告应用类 (375) 2017全国高考汇编阅读之科普知识类 (409) 2017全国高考汇编阅读之人物传记类 (456) 2017全国高考汇编阅读之社会生活类 (471) 2017全国高考汇编阅读之文化教育类 (552) 2017全国高考汇编阅读新题型 (658) 2017全国高考汇编阅读之新闻报告类 (712) 2017全国高考汇编之代词+名词+冠词 (740) 2017全国高考汇编之状语从句 (761)

2017全国高考汇编之定语从句 The exact year Angela and her family spent together in China was 2008. A. When B. where C. why D. which 【考点】考察定语从句 【答案】D 【举一反三】Between the two parts of the concert is an interval, _______ the audience can buy ice-cream. A. when B. where C. that D. which 【答案】A 二I borrow the book Sherlock Holmes from the library last week, ______ my classmates recommended to me.. A.who B. which C. when D. Where 【考点】考察定语从句 【答案】B 【举一反三】The Science Museum, we visited during a recent trip to Britain, is one of London’s tourist attractions.

数列高考题型分类汇总

题型一 1.设{a n }是公比为正数的等比数列a 1 =2,a 3 =a 2 +4. (Ⅰ)求{a n }的通项公式; (Ⅱ)设{b n }是首项为1,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求数列{a n +b n }的前n项和S n . 题型二 2.已知数列{a n }、{b n }、{c n }满足. (1)设c n =3n+6,{a n }是公差为3的等差数列.当b 1 =1时,求b 2 、b 3 的值; (2)设,.求正整数k,使得对一切n∈N*,均有b n ≥b k ; (3)设,.当b 1=1时,求数列{b n }的通项公式. 题型三 3.已知数列{an}满足a1=0,a2=2,且对任意m、n∈N*都有a2m﹣1+a2n﹣1=2am+n ﹣1+2(m﹣n)2 (1)求a 3,a 5 ; (2)设b n =a 2n+1 ﹣a 2n﹣1 (n∈N*),证明:{b n }是等差数列; (3)设c n =(a n+1 ﹣a n )q n﹣1(q≠0,n∈N*),求数列{c n }的前n项和S n . 题型四 4.已知数列{an}满足,,n∈N×. (1)令b n =a n+1 ﹣a n ,证明:{b n }是等比数列; (2)求{a n }的通项公式. 5.设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2an﹣2n, (Ⅰ)求a 1,a 4 (Ⅱ)证明:{a n+1 ﹣2a n}是等比数列; (Ⅲ)求{a n }的通项公式. 6.在数列{a n }中,a 1 =1,.

(Ⅰ)求{a n }的通项公式; (Ⅱ)令 ,求数列{b n }的前n 项和S n ; (Ⅲ)求数列{a n }的前n 项和T n . 7.已知数列{a n }的首项, ,n=1,2,3,…. (Ⅰ)证明:数列是等比数列; (Ⅱ)求数列的前n 项和S n . 8.在数列{}n a 中,10a =,且对任意*k N ∈k N ∈,21221,,k k k a a a -+成等差数列, 其公差为k d 。 (Ⅰ)若k d =2k ,证明21222,,k k k a a a -+成等比数列(*k N ∈); (Ⅱ)若对任意*k N ∈,21222,,k k k a a a -+成等比数列,其公比为k q . 设1q ≠1.证明11k q ????-??是等差数列; 9.设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n S 已知11,a =142n n S a +=+ (I )设12n n n b a a +=-,证明数列{}n b 是等比数列 (II )求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 10. 设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n S ,已知()21n n n ba b S -=- (Ⅰ)证明:当2b =时,{}12n n a n --?是等比数列; (Ⅱ)求{}n a 的通项公式

高考试题分类汇编1

高考试题分类汇编 一.基础知识归纳: 1集合的概念、运算和性质 (1)集合的表示法:列举法,描述法,图示法. ⑵集合的运算:交集,并集,补集. (3)求解若干个数式具有某种共同性质的问题,就是求交集问题;而将一个问题分成若干类解 决,最后要求各类结果的是求并集. ⑷许多计数问题(即计算种数、个数、方法数等)都要用到集合的交、并、补以及元素个数等知识. 2. 四种命题 用p、q表示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円p和円q分别表示条件和结论的否定,那么原命题:若p 则q;逆命题:若q则p;否命题:若円p则円q;逆否命题:若円q则円p. 3. 四种命题的真假关系 (1) 两命题互为逆否命题,它们同真或同假(如原命题和逆否命题,逆命题和否命题).因此, 在四种命题中,真命题或假命题的个数都是偶数个. (2) 两命题互为逆命题或否命题,它们的真假性是否一致不确定. 4. 充要条件 (1)若p? q成立,则p是q成立的充分条件,q是p成立的必要条件. ⑵若p? q且q? / p,则p是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q是p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⑶若p? q,则p是q的充分必要条件. 5. 简单的逻辑联结词 (1)逻辑联结词“且”,“或”,“非” 用逻辑联结词“且”把命题p和命题q联结起来,就得到一个新命题,记作“ p A q”; 用逻辑联结词“或”把命题p和命题q联结起来,就得到一个新命题,记作“ p V q”; 对一个命题p全盘否定,就得到一个新命题,记作“円p”. 6. 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 (1)全称命题p:? x € M p(x). 它的否定円p:? xO€ M円p(x0). ⑵特称命题(存在性命题)p:? xO€ M p(xO). 它的否定p F ? x€ M円p(x). 7. 和“非”相关的几个注意方面 (1) 非命题和否命题的区别:非命题是对一个简单命题的否定,只否定命题的结论;否命题则是既否定条件,又否定结论. (2) p或q的否定:F p且F q;p且q的否定:F p或F q.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高考试题分类汇总)[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高考题组) 一、单项选择题 1 .(2011 广东文综,4分)隋唐以前,官府设有谱局,考定父祖官爵、门第。此后该现象逐步消失,主要原因是() A.宗法制的终结 B.察举制的完善 C.三省六部制的设立 D.科举制的推行 2.(2010新课标全国文综,4分)西周分封制在中国历史上响深远。下列省、自治区中,其简称源白西周封国国名的是 A.河南、河北 B.湖南、湖北 C.山东、山西 D.广东、广西3.(2010山东文综,4分)宋朝形成了“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的局面。这反映出 A.宰相职权范围扩大 B.专制皇权达到顶峰 C.君权对相权的制约 D.中央对地方控制加强 4.(2009山东文综,4分)在《红楼梦》第九十回中,贾母说“自然先给宝玉娶了亲,然后给林丫头说人家。再没有先是外人,后是自己的……”这反映出贾母 A.具有男尊女卑的思想 B.固守传统的家庭等级观念 C.具有浓厚的宗法观念 D.遵循长幼有序的婚姻礼俗 5.(2009浙江文综,4分)下图是一幅残缺的中国古代“地方 机构示意图”,请依据留存信息,判断该图反映的朝代是 A.唐代 B.宋代 C.元代 D.明代 6.(2008天津文综,4分)我国古代中央机构不断变革,曾先 后出现了三公九卿、三省六部、内阁、军机处等制度。这些变 革反映的趋势是不断强化 A.专制皇权 B.中央集权 C.监察权力 D.对农民的控制 7.(2012高考文综全国新课标卷28)清代内阁处理公务的案例“积成样本四巨册”,官员“惟揣摹此样本为急”,时人称之为:“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旧葫芦样,要把葫芦仔细看。”这反映出当时 A.内阁职权下降导致官员无所事事 B.政治体制僵化官员拘泥规制 C.内阁机要事务繁忙官员穷于应付 D.皇帝个人独裁官员惟命是从

2019物理高考题分类汇编

2019高考物理题分类汇编 一、直线运动 18.(卷一)如图,篮球架下的运动员原地垂直起跳扣篮,离地后重心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 。 上升第一个 4H 所用的时间为t 1,第四个4H 所用的时间为t 2。不计空气阻力,则2 1 t t 满足( ) A .1<21t t <2 B .2<2 1t t <3 C .3<21t t <4 D .4<2 1t t <5 25. (卷二)(2)汽车以某一速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司机忽然发现前方有一警示牌立即刹车。从刹车系统稳定工作开始计时,已知汽车第1 s 内的位移为24 m ,第4 s 内的位移为1 m 。求汽车刹车系统稳定工开始计时的速度大小及此后的加速度大小。 二、力与平衡 16.(卷二)物块在轻绳的拉动下沿倾角为30°的固定斜面向上匀速运动,轻绳与斜面平行。 ,重力加速度取10m/s 2 。若轻绳能承受的最大张力为1 500 N ,则物块的质量最大为( ) A .150kg B .C .200 kg D .16.(卷三)用卡车运输质量为m 的匀质圆筒状工件,为使工件保持固定,将其置于两光滑 斜面之间,如图所示。两斜面I 、Ⅱ固定在车上,倾角分别为30°和60°。重力加速度为g 。当卡车沿平直公路匀速行驶时,圆筒对斜面I 、Ⅱ压力的大小分别为F 1、F 2,则( ) A .12F F , B .12F F , C .121=2F mg F , D .121=2 F F mg , 19.(卷一 )如图,一粗糙斜面固定在地面上,斜面顶端装有一光滑定滑轮。一细绳跨过滑

轮,其一端悬挂物块N。另一端与斜面上的物块M相连,系统处于静止状态。现用水平向左的拉力缓慢拉动N,直至悬挂N的细绳与竖直方向成45°。 已知M始终保持静止,则在此过程中() A.水平拉力的大小可能保持不变 B.M所受细绳的拉力大小一定一直增加 C.M所受斜面的摩擦力大小一定一直增加 D.M所受斜面的摩擦力大小可能先减小后增加 三、牛顿运动定律 20.(卷三)如图(a),物块和木板叠放在实验台上,木板与实验台之间的摩擦可以忽略。物块用一不可伸长的细绳与固定在实验台上的力传感器相连,细绳水平。t=0时,木板开始受到水平外力F的作用,在t=4 s时撤去外力。细绳对物块 的拉力f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如图(b)所示,木板的速度v 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c)所示。重力加速度取g=10 m/s2。 由题给数据可以得出() A.木板的质量为1 kg B.2 s~4 s内,力F的大小为0.4 N C.0~2 s内,力F的大小保持不变D.物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 四、曲线与天体 19.(卷二)如图(a),在跳台滑雪比赛中,运动员在空中滑翔时身体的姿态会影响其下落的速度和滑翔的距离。某运动员先后两次从同一跳台起跳,每次都 从离开跳台开始计时,用v表示他在竖直方向的速度,其v-t图像 如图(b)所示,t1和t2是他落在倾斜雪道上的时刻。() A.第二次滑翔过程中在竖直方向上的位移比第一次的小 B.第二次滑翔过程中在水平方向上的位移比第一次的大 C.第一次滑翔过程中在竖直方向上的平均加速度比第一次的大 D.竖直方向速度大小为v1时,第二次滑翔在竖直方向上所受阻力 比第一次的大

2018年高考试题分类汇编(三角函数)

2018年高考试题分类汇编(三角函数) 考点1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 考法1 三角函数的定义 1.(2018·全国卷Ⅰ文)已知角α的顶点与坐标原点重合,始边与x 轴的非负半 轴重合,终边上两点(1,)A a ,(2,)B b ,且2 cos 23 α=,则a b -= A. 151 考法2 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1.(2018·全国卷Ⅲ理)函数()cos(3)6f x x π =+在[0,]π的零点的个数为 . 2.(2018·江苏)已知函数sin(2)y x ?=+,(22ππ?-<<)的图象关于直线3x π = 对称,则?的值是 . 3.(2018·天津文科)将函数sin(2)5y x π=+的图象向右平移10 π 个单位长度,所 得图象对应的函数 A.在区间[,]44ππ -上单调递增 B.在区间[,0]4π -上单调递减 C.在区间[,]42 ππ 上单调递增 D.在区间[,]2π π上单调递减 4.(2018·天津理科)将函数sin(2)5y x π=+的图象向右平移10 π 个单位长度,所得 图象对应的函数 A.在区间[,]443π5π 上单调递增 B.在区间[ ,]4π3π 上单调递减 C.在区间[,]42 5π3π 上单调递增 D.在区间[,2]2 3π π上单调递减 5.(2018·北京理科)设函数()cos()(0)6f x x πωω=->,若()()4 f x f π ≤对任意的 实数x 都成立,则ω的最小值为_______. 6.(2018·全国卷Ⅱ文科)若函数()cos sin f x x x =-在[0,]a 是减函数,则a 的最大值为 A .4π B .2 π C .34π D .π 7.(2018·全国卷Ⅱ理科)若函数()cos sin f x x x =-在[,]a a -是减函数,则a 的最

历年高考试题分类汇编之《直线运动》

历年高考试题分类汇编之《直线运动》(全国卷1)23.(14分) 已知O、A、B、C为同一直线上的四点、AB间的距离为l1,BC间的距离为l2,一物体自O点由静止出发,沿此直线做匀加速运动,依次经过A、B、C三点,已知物体通过AB段与BC段所用的时间相等。求O与A的距离. 解析:设物体的加速度为a,到达A点的速度为v0,通过AB段和BC点所用的时间为t,则有 l1=v0t+1 2at 2········································································································································① l1+l2=2v0t+2at2································································································································②联立①②式得 l2-l1=at2 ···········································································································································③3l1-l2=2v0t········································································································································④设O与A的距离为l,则有 l=v02 2a···················································································································································⑤ 联立③④⑤式得 l= (3l1-l2)2 8(l2-l1) (天津卷)20.一个静止的质点,在0~4s时间内受到力F的作 用,力的方向始终在同一直线上,力F随时间t的变化如图所示,则 质点在 A.第2s末速度改变方向 B.第2s末位移改变方向 C.第4s末回到原出发点 D.第4s末运动速度为零 答案:D 【解析】这是一个物体的受力和时间关系的图像,从图像可以看出在前两秒力的方向和运动的方向相同,物体经历了一个加速度逐渐增大的加速运动和加速度逐渐减小的加速运动,2少末速度达到最大,从2秒末开始到4秒末运动的方向没有发生改变而力的方向发生了改变与运动的方向相反,物体又经历了一个加速度逐渐增大的减速运动和加速度逐渐减小的减速的和前2秒运动相反的运动情况,4秒末速度为零,物体的位移达到最大,所以D正确。 (四川卷)23.(16分) A、B两辆汽车在笔直的公路上同向行驶。当B车在A车前84 m处时,B车速度为4 m/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