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粉尘危害与防治参考文本

煤矿粉尘危害与防治参考文本
煤矿粉尘危害与防治参考文本

煤矿粉尘危害与防治参考

文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煤矿粉尘危害与防治参考文本

使用指引:此安全管理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1 煤矿生产中粉尘的产生与分类

1.1煤矿粉尘的产生

在煤矿生产和建设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岩矿微粒统称

为煤矿粉尘,主要是岩尘和煤尘,它是在矿井生产如钻

眼、爆破、切割、装载、落煤及运输和提升过程中,因煤

岩被破碎而产生的。不同的矿井由于煤、岩地质条件和物

理性质及采掘方法、作业方式、通风状况和机械化程度的

不同,粉尘的生成量有很大的差异;即使在同一矿井里,

产尘的多少也因地因时发生着不同的变化。一般来说,在

现有防尘技术措施的条件下,各生产环节产生的浮游粉尘

比例大致为:采煤工作面产尘量占45%—80%;掘进工作

面产尘量占20%—38%;锚喷作业点产尘量占5%—

10%;其他作业点占2%—5%,各作业点随机械化程度的提高,矿尘的生成量也将增大。

1.2煤矿粉尘的分类

粉尘按其成分可分为岩尘、煤尘等多种无机粉尘外,尚有多种不同的分类方法。

1.2.1按矿尘粒径划分

(1)粗尘。粉尘粒径大于40μm,相当于一般筛分的最小颗粒,在空气中极易沉降。

(2)细尘。粒径为10μm—40μm,肉眼可见,在静止空气中作加速沉降。

(3)微尘。粒径为0.25μm—10μm,用光学显微镜可以观察到,在静止空气中作等速沉降。

(4)超微尘。粉径为0.25μm,要用电子显微镜才可以观察到,在空气中作扩散运动状。

1.2.2按矿尘存在状态划分

(1)浮游粉尘。悬浮于矿井内空气中的粉尘,简称浮尘。

(2)沉积粉尘。从矿内空气中沉降下来的粉尘,简称落尘。

浮尘和落尘在不同环境下可以互相转化。浮尘在空气中飞扬的时间与尘粒的大小、重量、形式等有关,还与空气的湿度、风速等大气参数有关。

1.2.3按矿尘粒径组成范围划分

(1)全尘(总粉尘)。各种粒经的矿尘之和。对于煤尘,常指粒径为1μm以下的尘数。

(2) 呼吸性粉尘。主要指粒径在5μm以下的微细尘粒,它能通过人体上呼吸道进入肺区,导致肺病,对人体危害甚大。

2 粉尘的危害

煤矿粉尘按其理化性质主要分为对人体的危害和粉尘

爆炸性危害两类。

2.1粉尘对人体的危害

如果人体肺部长期吸入大量的粉尘,就可能患尘肺病。煤矿生产中,尘肺病因吸入粉尘成分不同,可造成三种主要病症。吸入游离的二氧化硅(SIO2)含量较高的粉尘引起的尘肺病是矽肺病,患者多集中于长期从事掘进线上的工人;吸入煤尘和含游离二氧化硅的岩尘所引起的尘肺病称为煤矽肺病,患者多为掘进和采煤混合工种的工人;第三类是长期吸入煤尘所引起的尘肺病,医学称煤肺病,患者为长期从事采煤工作的工人。三种主要职业病的患因,都是人体肺部长期吸入大量的粉尘所致,是一种严重的矿工职业病,工人一旦患病,当今的医学水平还很难彻底治愈。又因发病缓慢,往往被人们所忽视,特别是患病的主体对象,从事采掘一线的工人大多数有章不循,有令不止的现象十分突出,个人的防护意识差,对防尘设施

和个人防尘劳动保护用品弃而不用的现象随处可见,总以为是个人的身体和本人的事,如:掘进线打干眼、采煤线落煤防尘设施、各转载点喷洒水装置、个人的防护用品极少正常坚持使用,日复一日,待身体有问题了才知道其利害关系。实际上尘肺病引起矿工致残和死亡的人数,在国内外都十分惊人,据相关部门统计,建国以来,我国矿山企业累计已发生尘肺病近七十余万例,死亡人数突破二十余万,居各类职业病之首,国营煤矿每年尘肺病死亡人数已大大超过工伤死亡人数,目前每年新增尘肺病上万例,而且呈上升趋势,每年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上百亿元,矿山职业病安全问题已成为我国一大社会公害,严重制约着我国采矿工业的健康发展,矿山事故和职业病已造成家庭、社会的问题,也直接影响到社会的安定。

我国煤矿工人工种变化较大,长期从事单一工种的很少。因此,煤矿尘肺中煤矽肺比重较大,据卫生和科研部

门统计。约占尘肺总人数的70%—80%;矽肺约占20%—30%;煤肺约占5%—10%。医学工作者通过对尘肺死者的解剖,认为2μm以下的粉尘是致病的主要原因。许多学者从肺内空气动力学进行了研究,从理论上阐述各种粒径的粉尘在人体呼吸系统内滞留的模式。大于10μm的尘粒大部分被阻流于鼻腔和咽喉部位,随鼻涕和痰液排出体外;2—10μm的尘粒大部分阻留在上呼吸道,借助于呼吸道粘膜所分泌的粘液和粘膜上的纤毛运动,送至喉部排出体外;小于2μm的粉尘随呼吸气流进入肺内,由肺泡的清除作用加以处理排出体外,通过上述三种清除方式,将进入体内的97%—98%左右的尘粒排出体外,残留在肺内的粉尘只是吸入粉尘量的2%—3%。人体虽然有良好的防御和清除功能,但若长期吸入高浓度粉尘,仍可引起尘肺病。尤其残留在肺泡内的硅尘粒能形成硅酸胶毒,可以杀死肺泡而留在组织内形成纤维病变。开始呈现网状,尔后,肺

泡逐渐减少而变成粗网,接着便在粗网网眼间出现结节,许多结节逐渐融合成团块,形成尘肺癌变。

尘肺病按病情发展程度分为三期:

第一期:重体力劳动时感到呼吸困难、胸痛、轻度干咳。

第二期:中等体力劳动或平常工作时感觉呼吸困难,胸痛、干咳或带痰咳嗽。

第三期:做一般的工作,甚至休息时也感到呼吸困难,胸痛,连续带痰咳嗽,行动困难等症状。

影响尘肺病发生发展的主要因素包含:①矿尘成分。矿尘中游离二氧化硅的含量越高越易致病。②矿尘的粒度。尘粒越微细越易致病,小于5μm的尘粒越多,对人体的危害性越大。③矿尘的浓度。空气中含有的矿尘浓度越大,工人吸入的矿尘量就越多,越易得病。④接触矿尘的作业时间。从事井下作业的工龄越长,吸入的粉尘量越

多,就越易患尘肺病。根据我国煤矿的统计,矽肺病的发病工龄一般在10年左右,短的也有3—5年发病者;一般在20—30年接触龄之间。⑤矿工的健康状况,生活习惯以及个人卫生条件。体质较弱,个人卫生较差又有吸烟等不良生活习惯的矿工更易患尘肺病。尘肺病的发病率原因还有很多,除上述几类直接原因外,还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主要原因:

(1)“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在相当多的地方和矿山企业未得到落实,重视度不高,不能正确处理好安全与生产,安全与效益的关系。

(2)一些矿山企业的从业人员素质差,特别是采掘一线的职工,因用工制度改革,90%是轮换工、协议工,流动性较大,难以控制,他们纪律性差,又活动在第一线,发生违章造成伤害的大部分是这些人。乡镇煤矿从业人员多为放下锄头,戴上矿灯就下井挖煤,随意性强,缺少必

要的安全生产技术知识。

(3)安全装备水平低,欠帐多,缺少应有的抗灾能力,矿山安全设备的资金紧张,虽然产量上去了,安全设备却没跟上。

(4)国家、集体、个人一起上,乱采滥挖,不仅资源遭到严重破坏,职业病伤害也急剧上升,尤其是乡镇煤矿,多数矿井不具备综合防尘的安全设施及管理条件。

2.2 煤尘爆炸的危害

煤尘爆炸产生高温、高压和生成大量有毒有害气体,又破坏井巷,毁坏设备,伤亡人员,甚至导致整个矿井毁坏,严重地威胁安全生产和人员生命安全。

2.2.1煤尘爆炸的原因

煤尘爆炸是空气中氧与煤尘急剧反应的过程。第一步是浮尘在热源作用下迅速的被干馏或气化而放出可燃性气体;第二步是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燃烧;第三步是煤尘

煤矿粉尘危害防治管理制度正式版

Through the joint creation of clear rules, the establishment of common values, strengthen the code of conduct in individual learning, realize the value contribution to the organization.煤矿粉尘危害防治管理制 度正式版

煤矿粉尘危害防治管理制度正式版 下载提示:此管理制度资料适用于通过共同创造,促进集体发展的明文规则,建立共同的价值观、培 养团队精神、加强个人学习方面的行为准则,实现对自我,对组织的价值贡献。文档可以直接使用, 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 在煤矿生产和建设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岩矿微粒统称为煤矿粉尘,主要上煤岩和煤尘,它是在矿井生产如钻眼、爆破、切割、装载、落煤及运输和提升过程中,因煤岩被破碎而产生的。不同的矿井由于煤、岩地质条件和物理性及采掘方法、作业方式。通风状况和机械程度和不同,粉尘的生成量有很大的差异;即使在同一矿井里,产尘的多少也因地因时发生着不同的变化。一般来说,在现在防尘措施的条件下,各生产环节产生的浮游粉尘比例大致为:采煤工作面产尘量占45%-80%;掘进

工作面产尘量占20%-38%;锚喷作业点产尘量占5%-10%;其它作业点占2%-5%,各作业点随机械化程度的提高,矿尘的生成量也将增大。为了保障煤矿劳动者的生命安全与健康,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程、标准制定本制度。 一、依法搞好煤矿粉尘危害防治工作,企业主要负责人对粉尘危害防治工作全面负责。企业必须设置粉尘危害防治机构,配备专职防尘人员和防尘装备,使煤矿作业场所粉尘危害防治工作达到国家有关标准和要求。 二、制定防治管理技术措施。粉尘危害防治年度计划,落实粉尘危害防治费用。

粉尘对人体的危害及预防(正式)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粉尘对人体的危害及预防 (正式) Deploy The Objectives, Requirements And Methods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4296-74 粉尘对人体的危害及预防(正式)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进行具体、周密的部署,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在各种不同生产声所,可以接触到不同性质的粉尘。如在采矿、开山采石、建筑施工、铸造、耐火材料及陶瓷等行业,主要接触的粉尘是石英的混合粉尘;石棉开采、加工制造石棉制品时接触的是石棉或含石棉的混合粉尘;焊接、金属加工、冶炼时接触金属及其化合物粉尘、农业、粮食加工、制糖工业、动物管理及纺织工业等,接触植物或动物性有机粉尘为主。 根据不同特性,粉尘可对机体引起各种损害。如可溶性有毒粉尘进入呼吸道后,能很快被吸收入血流,引起中毒;放射性粉尘,则可造成放射性损伤;某些硬质粉尘可损伤角膜及结膜,引起角膜混浊和结膜炎等;粉尘堵塞皮脂腺和机械性刺激皮肤时,可引起粉刺、毛囊炎、脓皮病及皮肤皲裂等;粉尘进入外耳道混在皮脂中,可形成耳垢等。粉尘对机体影响最大的

2020年煤矿粉尘防治技术

( 安全技术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2020年煤矿粉尘防治技术 Technical safety means that the pursuit of technology should also include ensuring that people make mistakes

2020年煤矿粉尘防治技术 随着综采、综掘技术的迅猛发展,尤其是高产高效工作面和综放工作面的广泛应用,我国煤矿粉尘污染问题日趋严重,经“八五…‘九五”期间的科技攻关,防降尘技术有了较大发展,在煤层注水、采煤机防尘、液压支护防尘、放煤口防尘及综掘面粉尘高效控制、呼吸性粉尘测试仪器的研究和推广应用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1.综采工作面防尘技术 (1)煤层预湿注水技术。煤层注水是煤炭开采中一项有效的预防性减尘措施,早在20世纪40年代,国外已开始采用此法减尘,至今已成为美国、英国、德国、俄罗斯、比利时和波兰等主要采煤国家广泛采用的减尘措施。我国从1956年在本溪彩屯煤矿首次试验煤体预注水防尘技术,到1990年已有40%的采煤工作面实施煤体预注水防尘技术。经过多年科研实践,煤层注水预先湿润煤体已经成为

我国综合防尘技术核心,开发了长钻孔、短钻孔和深钻孔等煤层注水的成套技术,开发了水泥砂浆封孔泵,解决了封孔难的问题,提高了煤层注水降尘的效果。研制了自动化控制的注水系统。 随着综采放顶煤技术在我国的推广应用,但由于综放开采的开采厚度大多在5m以上,最大厚度已达10m,而一般煤层在垂直于顶板方向上的渗透性较差,传统的注水工艺不能满足厚煤层开采的需要,“九五”期间,兖矿集团有限公司与煤炭科学研究总院重庆分院联合攻关,研究开发出适合厚煤层开采的煤层注水技术。 在“九五”期间,煤炭科学研究总院与兖矿集团有限公司研制了由流量和压力传感器、比例控制阀、计算机、泵、液压系统组成的全自动控制的注水系统。煤层注水自动化控制系统与装备属于典型的机电液一体化设备,为了保证系统能够可靠工作,各子系统均具有手动和自动控制功能。 (2)采煤机防尘技术。自“八五”以来,重点开展了对采煤机、液压支架及放煤1:3粉尘的高效治理技术的研究,先后研究出采煤机含尘气流控制、高压水外喷雾降尘技术,对液压支架、放煤口实

2021新版煤矿粉尘的危害及其防治

2021新版煤矿粉尘的危害及其 防治 Security technology is an industry that uses security technology to provide security services to society. Systematic design, service and management.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AQ-SN-0089

2021新版煤矿粉尘的危害及其防治 煤矿粉尘的来源及特性 1.1煤矿粉尘的来源 在煤矿生产过程中伴随煤和岩石被粉碎而产生的混合性粉尘统称为煤矿粉尘,主要是岩尘和煤尘。它是在矿井生产如钻眼、爆破、切割、装载、落煤及运输和提升过程中,因煤岩被破碎而产生的。不同的矿井由于煤、岩地质条件和物理性质及采掘方法、作业方式、通风状况和机械化程度的不同,粉尘的生成量有很大的差异;即使在同一矿井里,产尘的多少也因地因时发生着不同的变化。一般来说,在现有防尘技术措施的条件下,各生产环节产生的浮游粉尘比例大致为:采煤工作面产尘量占45%-80%;掘进工作面产尘量占20%-38%;锚喷作业点产尘量占5%-10%;其他作业点占2%-5%,各作业点随机械化程度的提高,矿尘的生成量也将增大。我国煤矿大多

数为井工开采,均为地下作业,生产环境中粉尘浓度高。 1.2煤矿粉尘的特性 (1)粉尘表面吸附一层空气薄膜,阻碍粉尘间或水滴与粉尘间的凝聚沉降; (2)粉尘的分散度增大,吸附在其表面的氧分子增多,加快了粉尘氧化分解过程; (3)细微岩尘由于表面积增大,岩尘中的游离二氧化硅很容易溶解于人体肺细胞中; 采掘工作面产生的新鲜粉尘较回风道中的粉尘易带电。 煤矿粉尘的危害 煤矿粉尘的特性决定了其危害:易引起尘肺、易引起燃烧和爆炸、高浓度粉尘能加速机械磨损,缩短精密仪器的使用寿命、危害矿区的生态环境等。 2.1尘肺 如果人体长期吸入大量的煤矿粉尘,就可能患尘肺病。在煤矿生产中,尘肺病因吸入粉尘成分不同,可造成三种主要病症:①吸

粉尘类职业病对人体的危害和防治措施

粉尘类职业病对人体的危害和防治措施 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粉尘类职业病对人体的危害和防治措施由于长期接触粉尘,对人体本身的危害,根据其物理和化学兴致的不同,还有进入人体量的多少,可引起的病变多种多样.如呼吸性系统疾病、局部作用、中毒作用等。 职业性呼吸系统疾病有如下4种表现: 1.粉尘沉着症 有些金属(铁、钡、锡等)粉尘吸入后,可在肺组织中呈异物反应,并继续轻微纤维化,但对人体危害较小,脱离粉尘作业后,病变可逐渐消退。 2.尘肺 尘肺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吸入生产性粉尘所引起的以肺组织纤维化为主的疾病。由于吸入粉尘的质和量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程度的危害。尘肺病的种类很多,其中12种被列为职业病,它们是:矽肺、煤工尘肺、石墨尘肺、碳黑尘肺、石棉肺、滑石肺、水泥肺、云母肺、陶工尘肺、铝尘肺、电焊混合尘肺、铸工尘肺。

3.呼吸系统肿瘤 粉尘的局部作用是指粉尘作用于呼吸道黏膜导致萎缩性病变;此外,还可形成咽炎、喉炎、气管炎等;作用于皮肤可形成粉刺、毛囊炎、脓皮病等;金属和磨料粉尘可引起角膜损伤,导致角膜感觉迟钝和角膜浑浊;沥青烟尘在日光照射下可引起光感性皮炎。粉尘的中毒作用是指吸入铅、砷、锰等有毒粉尘而引起的中毒现象。 4.有机粉尘引起的肺部病变 不同的有机粉尘有不同的生物作用,如引起支气管哮喘、棉尘症、职业过敏性肺炎、混合性尘肺等。 对于粉尘的危害,在生产过程中可采用如下技术措施防尘: 1.技术革新 改革工艺设备和工艺操作方法、采用新技术是一项彻底消除粉尘污染、搞好防尘工作的技术措施。在工艺改革中首先应当使生产过程不产生粉尘危害的治本措施,其次才是产生粉尘以后通过治理消除或减少其危害的措施。

煤矿粉尘防治新技术及发展方向

煤矿粉尘防治新技术及发展方向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重庆分院李德文王树德 摘要简要论述了目前我国煤矿粉尘监测、采掘工作面综合防尘的新技术、新装备,指出了粉尘防治所存在的问题,阐明了煤矿防尘发展方向。 关键词粉尘监测防治新技术发展方向 1 引言 煤炭作为我国主要的能源之一,到2005年产量达21.9亿吨,国家“十一五”规划未来几年产量将达到25亿吨/年,以适应国民经济增长的需要。然而,在煤矿生产过程的采、掘、运各个工序都要产生大量粉尘,煤矿粉尘不仅危害从业者身体健康,还严重地威胁着矿井的安全生产。据卫生部发布消息,2005年卫生部共收到全国新发各类职业病12212例,其中尘肺病病例报告9173例,占75.11%,尘肺病病例死亡966例。尘肺病新病例主要来自煤炭行业,4477例,占48.80%。截至2005年,尘肺病累积病例607570例[1]。在煤矿安全事故方面,每年我国都要发生十几起特大瓦斯煤尘爆炸事故,纯煤尘爆炸事故也时有发生,例如,在2005年11月27日发生在七台河东风煤矿的特大煤尘爆炸事故,使171人遇难,在全国及业界引起巨大振动。煤矿粉尘造成的这些灾害,已经引起政府高度重视。 许多发达国家对呼吸性粉尘接尘浓度进行监测管理,改进了相应的防尘措施,经过10~20年的努力,已基本控制了尘肺病的发生。到20世纪90年代英国尘肺的发病率降到1%以下;美国到1993年仅检出477人。澳大利亚到20世纪90年代已很少发现尘肺患者。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环境保护和劳动卫生标准不断提出了严格要求,煤炭科学研究总院重庆分院针对煤矿粉尘防治技术的薄弱环节加大了研发力度,在除尘设备、降尘装置及成套装备、粉尘检测仪器等取得突破,在粉尘监测方面填补煤矿空白。使我国煤矿粉尘防治技术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取得了长足进步,本文对我国煤矿粉尘防治技术及装备的新进展作简要介绍,并提出进一步发展的方向。 2 粉尘监测的新技术 在粉尘检测方面,经过多年的努力在已研制出MD-1型粉尘粒度分析仪,用于满足长周期呼吸性粉尘连续采样的AZF-01型呼吸性粉尘采样器,以及短时测定总粉尘浓度和呼吸性粉尘浓度的AZF-02型呼吸性粉尘采样器,近几年来又研制出 CCGZ-1000型直读式测尘仪,CCX2.0型个体粉尘采样器。特别是在粉尘浓度连续监测方面取得重大突破,研制了GCG500型粉尘浓度传感器,实现粉尘浓度的实时连续监测,填补了国内空白;使我国煤矿粉尘测量和监测仪器门类齐全,满足了煤矿粉尘各类监测需求。 CCGZ-1000型直读式测尘仪具有以下特点: ①仪器采用β射线吸收原理直接测量粉尘浓度,方便快速,仪器测量误差≤15%。②采用具有专利技术的采测一体化装置,使采样和粉尘浓度测量在一个装置内进行,避免粉尘脱落而造成的测量误差。③采用PWM电机调节技术控制采样流量,可保证采样流量稳定在15L/min;同时利用采样保护技术,在粉尘增多到一定的程度,阻力增大,用PWM调节无法保证采样流量达到规定值时,仪器自动停止采样,并自动记录下采样时间,以此时间值计算粉尘浓度。实现现场快速测定呼吸性粉尘浓度和总粉尘浓度,并直接读数。在开发过程中,还专门开发出用于粉尘浓度效验的粉尘浓度效验板,不仅能准确效验测尘仪的准确度,而且十分快捷、可靠,这是目前国内任何一家测尘仪所不具备的。 GCG500型粉尘浓度传感器采用光散射原理直接测量总粉尘浓度,测定数据就地显示,同时输出与矿井安全监测监控系统相适应的频率、电流信号(二种信号任选一种),供监测系

粉尘对身体的危害及防治

生产性粉尘对人体的影响 一、生产性粉尘的概念“粉尘”是一种通俗地对能较长时间悬浮于空气中的固体颗粒物的总称。粉尘是一种气溶胶,固体微小尘粒实际是分布于以空气作为胶体溶液里的固体分散介质。 在生产中,与生产过程有关而形成的粉尘叫生产性粉尘。 二、生产性粉尘的形成 生产性粉尘业源甚广,几乎所有矿山和厂矿在生产过程中均可产生粉尘。如采矿和隧道的打钻、爆破、搬运等,矿石的破碎、磨粉、包装等;机械工业的铸造、翻砂、清砂等;以及玻璃、耐火材料等工业,均可接触大量粉尘、煤尘;而从事皮志、棉毛、烟茶等加工行业和塑料制品行业的人,可接触相应的有机性粉尘。 生产性粉尘的主要来源有: (1)固体物料经机械性撞击、研磨、碾轧而形成,经气流扬散而悬浮于空气中的固体微粒。 (2)物质加热时生产的蒸气在空气中凝结或被氧化形成的烟尘。 (3)有机物质的不完全燃烧,形成的烟。 三、生产性粉尘的分类 生产性粉尘可以从不同角度分类: 1.以粉尘的来源分类 (1)尘:固态分散性气溶胶,固体物料经机械性撞击、研磨、碾轧而形成,粒径为0.25μm~20μm,其中大部分为0.5μm~5μm。 (2)雾:分散性气溶胶,为溶液经蒸发、冷凝或受到冲击形成的溶液粒子,以及当粒径为0.05μm~50μm左右。 (3)烟:固态凝聚性气溶胶,包括:金属熔炼过程中产生的氧化微粒或升华凝结产物、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烟,粒径<1μm,其中较多的粒径为0.01μm~0.1μm。 2.以形成粉尘的物质分类 (1)无机粉尘,包括: 矿物性粉尘—如石英、煤尘等;

金属性粉尘—如铁、铜、锰及其氧化物粉尘等; 人工无机性粉尘—如金刚砂、水泥、玻璃等; (2)有机性粉尘,包括 动物性粉尘—如兽毛、鸟毛、骨粉等; 植物性粉尘—如谷物尘、烟草尘、茶法尘等; 人工有机性粉尘—如合成纤维尘、有机染料尘等; (3)混合性粉尘,上述各类或同类粉尘中的几种物质的混合物。 3.按产生粉尘的生产工序分类 (1)一次性烟尘:由烟尘源直接排出的烟尘; (2)二次性烟尘:经一次收集未能全部排除而散发出的的烟尘,相应的各种移动、零散的烟尘点。 4.按粉尘的物性分类 (1)吸湿性粉尘、非吸湿性粉尘; (2)不粘尘、微粘尘、中粘尘、强粘尘; (3)可燃尘、不燃尘; (4)爆炸性粉尘、非爆炸性粉尘; (5)高比电阻尘、一般比电阻尘、导电性尘; (6)可溶性粉尘、不溶性粉尘; 5.按粉尘对人体危害的机制分类 (1)矽尘: (2)石棉尘: (3)放射性粉尘: (4)有毒粉尘: (5)一般无毒粉尘: 四、生产性粉尘的职业危害 粉尘可随呼吸进入呼吸道,进入呼吸道的粉尘并不全部进入肺泡,可以沉积在从鼻腔到肺泡的呼吸道内。 影响粉尘在呼吸道不同部痊沉积的主要因素是尘粒的物理特性(如尘粒的大小、形状和密度等),以及与呼吸有关的空气动力学条件(如流向、流速等),不

煤矿粉尘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及防治措施

煤矿粉尘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及防治措施 一、煤矿粉尘的来源(简单) 1、煤矿粉尘:指在矿井建设和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并能长时间漂浮在空气中的各种煤、岩固体微粒。 2、影响煤矿粉尘产生量的主要因素有机械化程度、采煤方法、采掘机械的机构、地质构造、煤层本身的特点等。 二、煤矿粉尘的主要职业病危害 煤矿粉尘主要是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的,也可以通过皮肤暴露等进入人体。煤矿工人长期暴露粉尘可引起各种疾病。 1、尘肺病 尘肺病是由于在生产环境中长期吸入生产性粉尘而引起的以肺组织纤维化为主的疾病。 煤矿尘肺病因吸入粉尘成不同可分为三类:矽肺病、煤肺病、煤矽肺病。 尘肺病的特点: (1)尘肺病变具有不可逆性,它是不能根治的; (2)尘肺病变的进行性,脱离粉尘作业环境后,尘肺仍将继续发展。 尘肺病分为三期: 第一期:重体力劳动时,呼吸困难、胸痛、轻度干咳。 第二期:中等体力劳动或正常工作时,感觉呼吸困难、胸痛、干咳或带痰咳嗽。 第三期:做一般工作甚至休息时,也感到呼吸困难、胸痛、连续带痰咳嗽,甚至咯血和行动困难。 2、慢性阻塞性肺病 长期吸入煤矿粉尘不但引起尘肺病,还会引起慢性阻塞性肺病,包括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及肺气肿等。 3、皮肤、粘膜、上呼吸道的刺激作用 皮肤长期接触粉尘可导致阻塞性皮脂炎、粉刺、毛囊炎、脓皮病。 三、煤矿粉尘的主要防治措施 1、粉尘危害的三级防治原则 一级防治即杜绝或减少粉尘对人体危害作用的机会,这是预防的根本; 二级预防即在疾病尚能治疗时早期发现病人,早发现早治疗早脱离接尘作业; 三级预防是病后期的预防,例如防止疾病的复发和伤残,促进身心健康和疾病的康复,最大限度恢复生活和劳动能力,延长患者生命。 2、综合防降尘的“八字方针” 综合防尘和降尘的措施可以概括为“革、水、密、风、护、管、教、查”八字方针,对控制粉尘危害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革,即生产工艺改革和技术革新,是消除粉尘危害的根本途径。 水,即湿式作业,可防止粉尘的飞扬,降低环境粉尘浓度。 密,将发尘源密闭,对产生粉尘的设备,尽可能在通风罩中密闭,并与排风结合,经除尘处理后再排入大气。 风,加强通风及抽风措施,常在密闭、半密闭发尘源的基础上,采用局部抽出式机械通风,将工作面的含尘空气抽出,并可同时采用局部送入式机械通风,将新鲜空气送入工作面。 护,即个人防护,是防、降尘措施的补充,特别在技术措施未能达到的地方必不可少。 管,经常性地维修和管理工作。 宣,做好宣传教育,使防尘工作成为职工的自觉行动。

粉尘对人体的危害及预防

粉尘对人体的危害及预防 在各种不同生产声所,可以接触到不同性质的粉尘。如在采矿、开山采石、建筑施工、铸造、耐火材料及陶瓷等行业,主要接触的粉尘是石英的混合粉尘;石棉开采、加工制造石棉制品时接触的是石棉或含石棉的混合粉尘;焊接、金属加工、冶炼时接触金属及其化合物粉尘、农业、粮食加工、制糖工业、动物管理及纺织工业等,接触植物或动物性有机粉尘为主。 根据不同特性,粉尘可对机体引起各种损害。如可溶性有毒粉尘进入呼吸道后,能很快被吸收入血流,引起中毒;放射性粉尘,则可造成放射性损伤;某些硬质粉尘可损伤角膜及结膜,引起角膜混浊和结膜炎等;粉尘堵塞皮脂腺和机械性刺激皮肤时,可引起粉刺、毛囊炎、脓皮病及皮肤皲裂等;粉尘进入外耳道混在皮脂中,可形成耳垢等。粉尘对机体影响最大的是呼吸系统损害,包括上呼吸道炎症、肺炎(如锰尘)、肺肉芽肿(如铍尘)、肺癌(如石棉尘、砷尘)、尘肺(如二氧化硅等尘)以及其他职业性肺部疾病等。 尘肺是由于在生产环境中长期吸入生产性粉尘而引起的肺弥漫性间质纤维性改变为主的疾病。它是职业性疾病中影响面最广、危害最严重的一类疾病。 为了更好地保护工人健康,在我国1988年公布实施的《职业病范围和职业病患者处理办法的规定》中,规定了十二种尘肺名单,即矽肺、石棉肺、煤工尘肺、石墨尘肺、炭黑尘肺、滑石尘肺、水泥尘肺、云母尘肺、陶工尘肺、铝尘肺、电焊工尘肺及铸工尘肺。在十二种尘中,其病变轻重程度主要与生产性粉尘中所含二氧化硅量有关,以矽肺最严重。 尘肺对健康危害极大,关键在于预防。具体包括改革不合理的生产过程,建立粉尘监测制度,切实落实综合防尘措施,减少吸入粉尘的机会,对于粉尘作业工人定期体检,做到早期检查、早期诊断,对已确诊为尘肺患者及早调离粉尘作业,并进行必要的治疗,平时可服用排毒洗肺的中药防治,清除肺部污物,控制和减少尘肺的发病率。 粉尘对人体的危害,根据其理化性质、进入人体的量的不同,可引起不同的病变。如呼吸性系统疾病、局部作用、中毒作用等。 职业性呼吸系统疾病有如下4种表现:

煤矿粉尘危害及其防治

煤矿粉尘危害及其防治 随着矿山、冶金、玻璃制造、陶瓷、耐火材料、建材等行业生产的大规模发展,粉尘的危害逐渐被人们认识:给生产带来不安全因素,如机械的磨损;煤、面粉等粉尘不仅引起的燃烧爆炸等,造成经济上的巨大损失;而且石英及含有游离二氧化硅的粉尘,使长期从事粉尘作业的工人可能发生尘肺病,严重损害健康,甚至丧失劳动能力或过早死亡。 煤矿井下各作业点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粉尘。煤矿粉尘特有的性质决定了其具有很大的危害性:诱发职业病尘肺病;加速机械设备磨损,缩短精密仪器的使用寿命;甚至导致煤尘爆炸事故的发生。 煤尘危害为煤矿五大自然灾害之一,一直是煤炭行业防治工作的重点。粉尘给煤矿工作人员和安全生产造成极大危害:一方面,粉尘污染的作业环境严重危害工人的身体健康,可引起肺部病变,造成尘肺病。据最新的资料表明,在我国实际的严重尘肺病患者有120万之多,占到全世界尘肺病患者的一半以上,每年因此死亡的人数超过4000人,每年由此引起的直接损失超过80亿元。而在所有因各种粉尘引起的尘肺病中,煤矿工人占到的比例最高。究其原因,除了经济能力、技术条件、卫生立法等方面的因素外,我国在粉尘监督监测体系和手段的完整性和科学性方面应进一步加强和提高。另一方面,粉尘浓度过高潜伏着爆炸的危险,悬浮的煤尘也是造成煤矿煤尘爆炸的主要原因之一。此外,高浓度粉尘还会加速机械设备磨损,缩短精密仪器的使用寿命。因此,监测作业场所粉尘浓度,控制煤矿粉尘的产生,对于确保从业人员生命健康、预防事故的发生尤为重要。

一、煤矿粉尘及其危害 (一)粉尘的概念 粉尘,也称”空气中的悬浮颗粒物”,指的就是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能较长时间悬浮于空气中的固体颗粒,其大小在100μm以下。 (二)煤矿粉尘的产生及特性 1、生产性粉尘的产生及特性 (1)生产性粉尘的产生 在生产过程中产生和形成的、能较长时间在空气中悬浮的固体微粒被称为生产性粉尘。悬浮于空气中的粉尘称为浮尘,已沉落的粉尘称为积尘,我们检测和防治的重点就是浮尘。从胶体化学的观点来看,含有粉尘的空气是一种气溶胶,悬浮粉尘散布弥漫在空气中与空气混合,共同组成一个分散体系,分散介质是空气,分散相是悬浮在空气中的粉尘粒子。煤炭生产过程中伴随煤和岩石破碎而产生的煤矿粉尘是生产性粉尘的一种。其中,呼吸性粉尘是损害劳动者健康的重要职业性有害因素,可能引起多种职业性肺部疾病。 煤矿在生产、贮存、运输及巷道掘进等各个环节中都会向空气中排放大量的粉尘。尤其在风速较大的作业场所,粉尘排放量猛增,据资料统计,有的矿区排向空气的煤粉尘是煤炭产量的1.6%以上。 采煤工作面是煤矿产尘量最大的作业场所,其产尘量约占矿井产尘量的60%左右。为了预防矿井瓦斯、煤尘爆炸等恶性事故的发生,改善矿井劳动卫生条件,采煤工作面是矿尘防治的重点。机采工作面在我国越来越普及,但产尘浓度也随之上升。采煤机割煤、支架移架、放煤口放煤及破碎机破煤是机采工作面

煤矿粉尘防治技术

编号:AQ-JS-05002 ( 安全技术)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 WORD文档/ A4打印/ 可编辑 煤矿粉尘防治技术 Coal mine dust control technology

煤矿粉尘防治技术 使用备注:技术安全主要是通过对技术和安全本质性的再认识以提高对技术和安全的理解,进而形成更加科 学的技术安全观,并在新技术安全观指引下改进安全技术和安全措施,最终达到提高安全性的目的。 随着综采、综掘技术的迅猛发展,尤其是高产高效工作面和综放工作面的广泛应用,我国煤矿粉尘污染问题日趋严重,经“八五…‘九五”期间的科技攻关,防降尘技术有了较大发展,在煤层注水、采煤机防尘、液压支护防尘、放煤口防尘及综掘面粉尘高效控制、呼吸性粉尘测试仪器的研究和推广应用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1.综采工作面防尘技术 (1)煤层预湿注水技术。煤层注水是煤炭开采中一项有效的预防性减尘措施,早在20世纪40年代,国外已开始采用此法减尘,至今已成为美国、英国、德国、俄罗斯、比利时和波兰等主要采煤国家广泛采用的减尘措施。我国从1956年在本溪彩屯煤矿首次试验煤体预注水防尘技术,到1990年已有40%的采煤工作面实施煤体预注水防尘技术。经过多年科研实践,煤层注水预先湿润煤体已经成为我国综合防尘技术核心,开发了长钻孔、短钻孔和深钻孔等煤层

注水的成套技术,开发了水泥砂浆封孔泵,解决了封孔难的问题,提高了煤层注水降尘的效果。研制了自动化控制的注水系统。 随着综采放顶煤技术在我国的推广应用,但由于综放开采的开采厚度大多在5m以上,最大厚度已达10m,而一般煤层在垂直于顶板方向上的渗透性较差,传统的注水工艺不能满足厚煤层开采的需要,“九五”期间,兖矿集团有限公司与煤炭科学研究总院重庆分院联合攻关,研究开发出适合厚煤层开采的煤层注水技术。 在“九五”期间,煤炭科学研究总院与兖矿集团有限公司研制了由流量和压力传感器、比例控制阀、计算机、泵、液压系统组成的全自动控制的注水系统。煤层注水自动化控制系统与装备属于典型的机电液一体化设备,为了保证系统能够可靠工作,各子系统均具有手动和自动控制功能。 (2)采煤机防尘技术。自“八五”以来,重点开展了对采煤机、液压支架及放煤1:3粉尘的高效治理技术的研究,先后研究出采煤机含尘气流控制、高压水外喷雾降尘技术,对液压支架、放煤口实施自动控制水喷雾降尘技术,使采煤机司机处空气中的含尘浓度在

煤矿粉尘的危害及其防治

煤矿粉尘的危害及其防治 Revised by Hanlin on 10 January 2021

煤矿粉尘的危害及其防治煤矿粉尘的来源及特性 1.1煤矿粉尘的来源 在煤矿生产过程中伴随煤和岩石被粉碎而产生的混合性粉尘统称为煤矿粉尘,主要是岩尘和煤尘。它是在矿井生产如钻眼、爆破、切割、装载、落煤及运输和提升过程中,因煤岩被破碎而产生的。不同的矿井由于煤、岩地质条件和物理性质及采掘方法、作业方式、通风状况和机械化程度的不同,粉尘的生成量有很大的差异;即使在同一矿井里,产尘的多少也因地因时发生着不同的变化。一般来说,在现有防尘技术措施的条件下,各生产环节产生的浮游粉尘比例大致为:采煤工作面产尘量占45%-80%;掘进工作面产尘量占20%-38%;锚喷作业点产尘量占5%-10%;其他作业点占2%-5%,各作业点随机械化程度的提高,矿尘的生成量也将增大。我国煤矿大多数为井工开采,均为地下作业,生产环境中粉尘浓度高。 1.2煤矿粉尘的特性 (1)粉尘表面吸附一层空气薄膜,阻碍粉尘间或水滴与粉尘

间的凝聚沉降; (2)粉尘的分散度增大,吸附在其表面的氧分子增多,加快 了粉尘氧化分解过程; (3)细微岩尘由于表面积增大,岩尘中的游离二氧化硅很容 易溶解于人体肺细胞中; 采掘工作面产生的新鲜粉尘较回风道中的粉尘易带电。 煤矿粉尘的危害 煤矿粉尘的特性决定了其危害:易引起尘肺、易引起燃烧和爆炸、高浓度粉尘能加速机械磨损,缩短精密仪器的使用寿命、危害矿区的生态环境等。 2.1尘肺 如果人体长期吸入大量的煤矿粉尘,就可能患尘肺病。在煤矿生产中,尘肺病因吸入粉尘成分不同,可造成三种主要病症:①吸入游离的二氧

粉尘的危害及预防措施完整版本

粉尘的危害及预防措施 粉尘(Dust)是指悬浮在空气中的固体微粒。习惯上对粉尘有许多名称,如灰尘、尘埃、烟尘、矿尘、砂尘、粉末等,通常把粒径小于75μm的固体悬浮物定义为粉尘。生产性粉尘是指能较长时间悬浮在生产环境空气中的固体颗粒物。它是污染生产环境,影响劳动者身体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 1.粉尘的来源 (1)生产性粉尘的来源 生产性粉尘是指在生产中形成的,并能长时间漂浮在作业场所空气中的固体颗粒。生产性粉尘的来源非常之广。矿山开采、爆破,冶金工业中金属或矿石的切削、研磨,机械制造工业中的原料破碎、清砂,玻璃、水泥、陶瓷等工业的原料加工等。这些工艺操作中主要产生无机性粉尘,包括矿物性粉尘(如石英、滑石、煤等)、金属性粉尘(如铅、锰、铁等)和人工无机性粉尘(如水泥、玻璃纤维等)。 (2)有机物质不完全燃烧所形成的微粒,如木材、油、煤类等燃烧时所产生的烟尘等,在皮毛、纺织、化学等工业的原料处理过程中,会产生有机粉尘,包括动物性粉尘(如皮毛、骨粉等)、植物性粉尘(如棉、麻、面粉、木材等)和人工有机性粉尘(如炸药、人造纤维等)。 2.粉尘的性质 不同大小的粉尘在呼吸系统各部位的沉积情况各不相同。一般直径在100μ以上的尘粒很快在空气中沉降,无害于人体的健康。10μ以上的粉尘被阻留于呼吸道之外,5 到10μ 的尘粒大部分通过鼻腔、气管上呼吸道时被这些器官的纤毛和分泌粘液所阻留,经咳嗽、喷嚏等保护性反射而排出。小于5μ的尘粒则会深入和滞留在肺泡中(部分0.4μ以下的粉尘可以在呼气时排出)。粉尘越细,在空气中停留的时间越长,被吸入的机会就越多,粉尘越细,比表面积(单位重的表面

积)越大,在人体内的化学活性越强,对肺的纤维化作用越明显.微细粉尘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很多有害气体、液体和金属元素,都能吸附在微细粉尘上而被带入肺部,从而促使急性或慢性病的发生。 3.粉尘的危害 (1)对人体的危害,可引起职业病 生产性粉尘根据其理化特性和作用特点不同,可引起不同的疾病。肺是生产性粉尘对人体的最主要的危害之一,长期吸人不同种类的粉尘可导致不同类型的尘肺病或其他肺部疾患。我国按病因将尘肺病分为12种,并作为法定尘肺列入职业病名单目录,它们是:矽肺、煤工尘肺、石墨肺、碳黑尘肺、石棉肺、滑石尘肺、水泥尘肺、云母尘肺、陶工尘肺、铝尘肺、电焊工尘肺、铸工尘肺。 长期接触生产性煤尘的作业人员,因长期吸入煤尘,使肺内粉尘的积累逐渐增多,当达到一定数量时即可引发尘肺病。煤尘太多会积聚到肺内,这样会被肺内的吞噬细胞吞噬,但是吞噬细胞却不能将这些煤尘消化分解,而且会导致吞噬细胞死亡释放胞内的蛋白水解酶以及一些酸类物质溶解周围肺组织,但是肺组织有自身保护机制为了防止蛋白水解酶以及一些酸类物质的破坏扩散开来,肺部会形成很多纤维样组织将这些部位包围起来。因此,长期在煤尘多的地方会造成肺部的广泛纤维化,是肺的顺应性以及弹性降低影响肺的的正常功能,这种疾病叫做尘肺,严重的会造成外呼吸功能障碍,甚至呼吸衰竭。 (2)粉尘爆炸 粉尘与空气混合,能形成可燃的混合气体,当其浓度和氧气浓度达到一定比例时若遇明火或高温物体,极易着火,可发生粉尘爆炸,其危害性十分巨大。燃烧后的粉尘,氧化反应十分迅速,它产生的热量能很快传递给相邻粉尘,从而引起一系列连锁反应。 4.预防措施 消除或降低粉尘是预防尘肺病最根本的措施。通过革新生产设备、实现自动化作业,避免操作人员接触粉尘;采用湿式作业,可在

煤矿粉尘的危害及其防治通用范本

内部编号:AN-QP-HT355 版本/ 修改状态:01 / 00 When Carrying Out Various Production T asks, We Should Constantly Improve Product Quality, Ensure Safe Production, Conduct Economic Accounting At The Same Time, And Win More Business Opportunities By Reducing Product Cost, So As T o Realize The Overall Management Of Safe Production. 编辑: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煤矿粉尘的危害及其防治通用范本

煤矿粉尘的危害及其防治通用范本 使用指引:本安全管理文件可用于贯彻执行各项生产任务时,不断提高产品质量,保证安全生产,同时进行经济核算,通过降低产品成本来赢得更多商业机会,最终实现对安全生产工作全面管理。资料下载后可以进行自定义修改,可按照所需进行删减和使用。 煤矿粉尘的来源及特性 1.1煤矿粉尘的来源 在煤矿生产过程中伴随煤和岩石被粉碎而产生的混合性粉尘统称为煤矿粉尘,主要是岩尘和煤尘。它是在矿井生产如钻眼、爆破、切割、装载、落煤及运输和提升过程中,因煤岩被破碎而产生的。不同的矿井由于煤、岩地质条件和物理性质及采掘方法、作业方式、通风状况和机械化程度的不同,粉尘的生成量有很大的差异;即使在同一矿井里,产尘的多少也因地因时发生着不同的变化。一般来说,在现有防尘技术措施的条件下,各生产环节产生的

煤矿粉尘防治技术在胜利煤矿的运用及其效果实用版

YF-ED-J6090 可按资料类型定义编号 煤矿粉尘防治技术在胜利煤矿的运用及其效果实用 版 Management Of Personal, Equipment And Product Safety In Daily Work, So The Labor Process Can Be Carried Out Under Material Conditions And Work Order That Meet Safety Requirements. (示范文稿) 二零XX年XX月XX日

煤矿粉尘防治技术在胜利煤矿的运用及其效果实用版 提示:该安全管理文档适合使用于日常工作中人身安全、设备和产品安全,以及交通运输安全等方面的管理,使劳动过程在符合安全要求的物质条件和工作秩序下进行,防止伤亡事故、设备事故及各种灾害的发生。下载后可以对文件进行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调整使用。 一、概述 煤矿粉尘影响矿井安全生产,威胁职工身 体健康,是煤矿五大灾害之一。煤炭生产,从 矿井开拓、巷道掘进、回采落煤过程到煤炭运 输、储存,均伴有大量粉尘产生,它污染生产 环境,危害劳动者身体健康。煤矿粉尘危害性 及大。煤矿井下在掘进、采煤、运输等环节中 都会产生大量的粉尘,严重威胁矿井的安全生 产和职工的身体健康。但随着煤矿采掘工作面 的发展,煤矿粉尘污染问题更为突出,必须把

粉尘的治理纳人日常生产管理工作的内容。有效控制粉尘,降低粉尘浓度,改善工作环境、杜绝煤尘事故,是煤矿安全生产的一个重要环节,抓好矿井防尘工作,对促进矿井安全生产,保障职工身体健康具有重大意义,同时做好矿井防尘工作也是矿井清洁生产的要求。本文就我矿目前的防尘技术做以分析,就其防尘效果提出一些看法。 二、煤矿粉尘产生: 在煤矿生产和建设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岩矿微粒统称为煤矿粉尘,主要是岩尘和煤尘,它是在矿井生产如钻眼、爆破、切割、装载、落煤及运输和提升过程中,因煤岩被破碎而产生的。不同的矿井由于煤、岩地质条件和物理性质及采掘方法、作业方式、通风状况和机械

煤矿粉尘的危害及其防治详细版

文件编号:GD/FS-6325 (安全管理范本系列) 煤矿粉尘的危害及其防治 详细版 In Order To Simplify The Management Process And Improve The Management Efficiency, It Is Necessary To Make Effective Use Of Production Resources And Carry Out Production Activities. 编辑: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

煤矿粉尘的危害及其防治详细版 提示语:本安全管理文件适合使用于平时合理组织的生产过程中,有效利用生产资源,经济合理地进行生产活动,以达到实现简化管理过程,提高管理效率,实现预期的生产目标。,文档所展示内容即为所得,可在下载完成后直接进行编辑。 煤矿粉尘的来源及特性 1.1煤矿粉尘的来源 在煤矿生产过程中伴随煤和岩石被粉碎而产生的混合性粉尘统称为煤矿粉尘,主要是岩尘和煤尘。它是在矿井生产如钻眼、爆破、切割、装载、落煤及运输和提升过程中,因煤岩被破碎而产生的。不同的矿井由于煤、岩地质条件和物理性质及采掘方法、作业方式、通风状况和机械化程度的不同,粉尘的生成量有很大的差异;即使在同一矿井里,产尘的多少也因地因时发生着不同的变化。一般来说,在现有防尘技术措施的条件下,各生产环节产生的浮游粉尘比例大致为:采煤工作面产尘量占45%-80%;掘进工作面

产尘量占20%-38%;锚喷作业点产尘量占5%-10%;其他作业点占2%-5%,各作业点随机械化程度的提高,矿尘的生成量也将增大。我国煤矿大多数为井工开采,均为地下作业,生产环境中粉尘浓度高。 1.2煤矿粉尘的特性 (1)粉尘表面吸附一层空气薄膜,阻碍粉尘间或水滴与粉尘 间的凝聚沉降; (2)粉尘的分散度增大,吸附在其表面的氧分子增多,加快 了粉尘氧化分解过程; (3)细微岩尘由于表面积增大,岩尘中的游离二氧化硅很容 易溶解于人体肺细胞中;

粉尘检测与职业危害的防治措施通用版

解决方案编号:YTO-FS-PD791 粉尘检测与职业危害的防治措施通用 版 The Problems, Defects, Requirements, Etc. That Have Been Reflected Or Can Be Expected, And A Solution Proposed T o Solve The Overall Problem Can Ensure The Rapid And Effective Implementation. 标准/ 权威/ 规范/ 实用 Authoritative And Practical Standards

粉尘检测与职业危害的防治措施通 用版 使用提示:本解决方案文件可用于已经体现出的,或者可以预期的问题、不足、缺陷、需求等等,所提出的一个解决整体问题的方案(建议书、计划表),同时能够确保加以快速有效的执行。文件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 一、粉尘危害 煤矿的粉尘包括煤尘、岩尘、水泥粉尘等,主要来源于采掘、装卸、运输等过程中。人在生产环境中,长期吸入呼吸性粉尘就可能得职业病(矽肺病、煤肺病、煤矽肺病),还可能引起皮肤病、角膜炎和呼吸道发火等。有的煤尘具有爆炸性,当空气中的浮尘达到一定浓度,就可能发生煤尘爆炸,危害极大。空气中的粉尘浓度过大,也会影响人视线,使人不能及时发现冒顶、片帮等事故隐患。所以矿尘也是煤矿五大灾害之一,特别是爆炸性煤尘危害更大。 二、尘肺病及其防治 长期从事采掘工作和从事在粉尘环境中工作的职工容易患尘肺病。它主要是呼吸性粉尘吸入肺部后引起肺部纤维组织增长病变,一般发展较慢,病程较长。尘肺病分为煤肺病、煤矽肺病和矽肺病三种,按其病情的严重程度,又可分为一、二、三期尘肺病。一、二期尘肺病只能在地

煤矿粉尘监测制度(新编版)

煤矿粉尘监测制度(新编版)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enterprise production management. The object is the state management and control of all people, objects and environments in production.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AQ-SN-0968

煤矿粉尘监测制度(新编版) 一、按照《煤矿安全规程》和粉尘防治规范要求,配备专职测尘员,进行粉尘测定工作。 二、根据《粉尘浓度和分散度测定办法》(MT79-84)中有关规定结合本矿现在的生产布局,设置合理的井下测尘地点。 三、作业场所的粉尘浓度监测:总粉尘,井下每月测定2次,地面每月测定1次。呼吸性粉尘:工班个体呼吸性粉尘监测,采、掘工作面每3个月测定1次,其他工作面或作业场所每6个月测定1次,每个采样工种分2个班次连续采样,1个班次内至少采集2个有效样品,先后采集的有效样品不得少于4个。粉尘分散度,每6个月测定一次。定点呼吸性粉尘监测每月测定1次。粉尘测定结果每月上报技术负责人。

粉尘中游离SiO2含量,每6个月测定1次,在变更工作面时也必须测定1次;各接尘作业场所每次测定的有效样品数不得少于3个。 四、每季按《煤矿安全规程》规定进行一次工班个体呼吸性粉尘监测。所涉及到的井下各单位要积极配合,要严格按照规定的班次、工种进行监测。 五、测尘员有权监督防尘措施执行情况,发现有违章作业的或作业场所粉尘浓度严重超标的应及时向主管部门汇报,以便及时采取措施。 煤矿 2011年3月19日 XXX图文设计 本文档文字均可以自由修改

煤矿粉尘危害及防治措施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ad982137.html, 煤矿粉尘危害及防治措施分析 作者:李欣怡 来源:《科技资讯》2018年第05期 摘要:我国是煤矿大国,随着科技的发展,煤矿企业逐步向现代化、机械化发展,产量 逐步提升,而随之增加的还有粉尘,煤矿中的粉尘对开采工人的健康有严重的影响,患有呼吸疾病的概率极高,严重的还会发生尘肺病,有数据统计,该病在煤矿中的死亡人数较煤矿事故还要多,基于此,本文简单叙述煤矿粉尘的产生及特性,然后全面分析了煤矿粉尘的危害,并对现阶段普遍使用的防治技术进行了探讨,以期为煤矿粉尘的有效控制提供价值参考,以减少粉尘对煤矿安全生产的危害。 关键词:煤矿粉尘危害防治 中图分类号:TD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8)02(b)-0083-02 钻孔、打眼、爆破、掘进落煤、顶板来压等是煤矿开采必不可少的工序,不可避免的会产生较多数量的粉尘,其是一种固体颗粒,体积很小,可在空气中停留,不但会对开采工人的健康造成严重威胁还会影响煤矿的安全生产,是煤矿生产中重要灾害之一。目前如何有效防治煤炭粉尘问题已经成为政府及煤炭企业最为关心的问题,因此,对煤矿粉尘的危害与防尘措施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1 煤矿粉尘的产生及特征 1.1 煤矿粉尘的产生 煤矿粉尘又称为生产性粉尘、矿尘,其是在煤矿的生产过程中随着煤炭、岩石的破坏中所出现的细微岩矿颗粒。在煤炭采开采的整个过程中,几乎每个环节都会导致煤矿粉尘的出现,但因环境及开采方式的不同,即使在同一煤矿中,粉尘出现的形式及数量都会存在很大的不同,总结来说,导致其出现的主要源头有采煤机,放顶煤,凿岩、爆破,装煤机、转载点及破碎机,矿车、输送机等。在当前开采条件下,其产生数量的作业点由多到少为采煤工作面、掘进工作面、锚喷作业点和其他作业点。并且随着矿井现代化水平的不断发展,矿尘量逐渐上升。 1.2 煤矿粉尘特征 (1)分散性。粉尘表面吸附大量的氧分子,随着氧分子数量的增加,粉尘氧化分解的过程将加剧。(2)吸湿性。粉尘越细,其表面的吸附能力就越强,就能与空气分离开来。(3)爆炸性。煤的挥发力越强,就越容易发生爆炸,挥发力取决于煤的炭化程度,它与煤的爆炸性成反比。(4)跟粉尘多沉降速度有一定的关系,沉降速度越慢,其在空气中扩散、附着的可能性就越大,更容易在人体肺部沉积,引发肺部病变的概率越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