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价值理论与企业价值评估

企业价值理论与企业价值评估
企业价值理论与企业价值评估

求 索/2005/10

29

 企业价值理论与企业价值评估

成京联 阮梓坪

摘 要:企业价值理论是企业价值评估的理论基础,不同的企业价值理论对企业价值评估会产生决定性影响,本文研究了几种主要的企业价值理论以及它们对企业价值评估的影响,认为对于企业价值评估没有放之四海皆准的理论,鉴于我国的实际国情,我国现阶段应该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理论和能够相互验证的方法才能综合评定企业价值。

关键词:企业价值理论;企业价值评估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90X (2005)10-029-03

作 者:成京联,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副教授/阮梓坪,南京理工大学博士生;湖南,长沙,410004

课题项目:湖南省社科成果评审委员会课题[0404026]

企业价值评估是市场经济和现代企业制度相结合的产物,西方发达国家经过长期发展,已形成多种模式,并日趋成熟。在我国,企业价值评估在对外开放和企业改革中的作用也越来越突出。但是,我国目前正处于经济体制的转型期,企业的性质呈现多元化特点,企业价值评估不可能完全套用西方的模式。采用什么样的企业价值观,对企业价值评估有着决定性的影响。沿着这一思路,本文致力于研究不同的企业价值理论对企业价值评估产生的影响。

一 劳动价值理论与企业价值评估

威廉.配第在《赋税论》中首次提出劳动是价值的来源这一

基本观点。后来,李嘉图进一步深化了劳动价值论的思想,坚持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来源,即一元的劳动价值论。马克思把劳动价值理论发展到最高阶段,形成了科学的劳动创造价值的思想。劳动价值理论在第一次产业革命前后一百多年的时间里成为了主流价值理论。从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角度,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重属性。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是以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衡量的。马克思把商品价值分为三个组成部分:(1)代表生产上消费掉的其价值转移到产品中去的不变资本(C )价值部分;(2)补偿可变资本(V )部分;(3)剩余价值(m )部分。这些价值组成部分还有其转形和分配。马克思在《资本论》第3卷着重分析价值各个组成的转形和分配。首先,C +V 转化为成本价格,其次,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因此,商品价值=成本价格(K )+利润(P )。

对于企业价值评估,劳动价值论可以从二个方面来理解,一是对于企业本身来说,由于它的产生和存在也凝结了无差别的

人类劳动,并且能够生产具有使用价值的各种商品,因此具有价值,可以上市,可以买卖,也可以兼并、收购、改制、重组、破产,通过市场交易来体现出其价值的高低,从而可以衍生出在某一时点的静态评估方法,即企业价值=企业的成本价格+利润;二是企业的价值来源是劳动,即企业的价值是由劳动创造的,付出了劳动就会相应创造价值,企业的价值就体现在企业生产的商品上,于是可以从动态的角度评估出企业价值,即企业价值=企业未来生产的商品价值的现值-企业生产成本的现值。

从上分析可知,根据劳动价值论,对企业价值可以从静态和动态两个不同的角度来评估。如果从静态的角度进行评估,我们不能忽视的是企业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并非象一般商品那样能批量生产、批量销售,企业交易的稀少性和个别性致使企业价值很难用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衡量,只能用个别劳动时间来衡量,由于不具有普遍性,其评估的结果难以被社会所接受。在评估实践中,个别劳动时间也是难以把握的,只能选择先把构成企业的所有单项资产价值评估出来,然后加总计算出企业价值。这种评估方法实际上就是成本法。但是,现代企业的资产构成异常复杂,在企业内部蕴涵许多类型的不变资本,有实物的,有无形的,有可以用货币计量的,有不能用货币计量的(如高效的组织管理、销售网络、生态资源等),它们凝聚在企业之内,仅用成本法可能低估一个企业的价值。当然,对于一个缺乏持续经营能力或科技含量低的企业,其价值主要体现于企业单项资产的价值,使用成本法较为恰当。

如果从动态的角度来评估企业价值,首先是要预测企业未来的商品生产量和销售价格;其次是将商品价值折算为现值;再次是计算企业未来生产成本的现值;最后是将商品价值的现值与生产成本现值比较得出企业价值。显然,这种方法实际上注重的是企业的生产能力(或劳动量),类似于收益法。问题是企业的生产能力并不代表企业的销售能力,商品只有销售出去,企业价值才能实现。劳动价值论诞生于短缺经济时代,商品不愁销路,企业价值取决于劳动时间、劳动强度和劳动者的素质,这种评估方法当然可取。如今,人类社会已进入过剩经济时代,劳动不一定是价值的唯一来源,如拥有先进的管理方式、先进的经营思想、良好的生态环境同样能为企业创造价值。因此,在当代社会用劳动价值论指导企业价值评估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对于那些劳动密集型产业,劳动价值论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 资本价值理论与企业价值评估

资本价值理论是现代西方经济学的主流理论,其核心内容

是不仅活劳动创造价值,而且死劳动也创造价值。所谓死劳动,实际上就是资本。随着社会经济形态不断向高级发展,资本形

式日益呈现出多层次、多元化的复杂结构。现代企业的资本内涵与外延在扩大,具体包括实物资本、无形资本、人力资本、资源资本等,资本趋于隐性化、人性化、智能化、自然化。

1.实物资本创造价值。实物资本表现为生产中使用的土地(在我国会计报表中列为无形资产———土地使用权,但其性质类似实物资产)、厂房、机器、技术装备以及原材料、流水线等。在传统经济中,实物资本主要集中于生产制造领域,企业主要在生产制造环节进行价值创造,实物资本是企业最基本的生产要素。实物资本具有同质性和非专门性的特征,因而容易被模仿和取代,相应的基于实物资本的企业竞争优势不能长期拥有。

2.无形资本创造价值。与实物资本相对应的是无形资本,在我国现行财务会计制度中指的是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特许权、商誉等,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无形资本为企业创造的价值越来越显著,其内涵与外延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水平的提高和经济管理要求的变化在不断地变化。比如,无形资本可以是思想(包括思路、理念、创意、点子、学习等)。在过去的短缺经济时代,拥有资本(狭义资本,指资金等)就能获取利润。现在是过剩经济时代,拥有思想才能赚钱。无形资本可以是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有助于使员工的各种认识趋于一致,从而大大减少员工的认识分歧,节约企业内部交易费用。无形资本可以是流程再造,企业把内部的上下流程、上下工序和岗位之间的业务关系由原来的行政机制转变成平等的市场关系(买卖关系、服务关系和契约关系),形成上下工序和岗位之间互相对接、自行调节运行的业务链,从而大大地提高生产效率。无形资本可以是制度安排,一个好的制度安排可以使差企业变成好企业,一个不好的制度安排可以使好企业变成差企业,制度成为了决定经济效益的内生变量。无形资本可以是组织管理,体现在专业化经济、规模化经济、网络化经济、模块化经济等多种组织形态中。通过专业化组织,可以将企业业务归拢到最具经营优势的行业,提高核心资产的生产能力;通过规模化组织,使企业之间资本进行战略重组,整合出新的核心竞争力;通过网络化组织,企业内部能够在不同部门之间进行资源共享,即企业的组织资源可进行低成本克隆,使各种无形资本能无限次重复利用,这种低成本复制用企业内部的资源转移代替了外部高昂的市场交易费用,降低了企业成本;通过模块化组织,把产品分解成各种模块子系统,使企业能够驾驭日趋复杂的技术,使企业形成本质上无法转让的核心技术,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和可持续发展。

3.人力资本创造价值。人力资本包括知识资本、智力资本、关系资本、社会资本等。就知识资本而言,其在复制和使用过程中总量不断增长,更新速度日益加快,不仅自身的价值会增值,而且还会通过其能动作用使物质资本产生更大的增值。就智力资本而言,在现代生产中,智力资本的贡献率越来越大,在生产中代替和节约了有形资本和体力劳动。就关系资本而言,一是指企业的外部商业关系和社会关系。外部的商业关系和社会关系有助于企业选择合理的资本结构,降低融资成本。二是指企业内部的人际关系。企业注重内部员工关系,能够增强企业凝聚力、提高管理效率。就社会资本而言,社会资本作为一种社会网络价值,超越了家庭、工作场所和官方公共机构,将人们与朋友、同事以及陌生人联系起来。它像其他资产一样是可以量化的,具有可转变性、可代替性以及创造其他形式资本的能力。这样,社会资本所包含的社区关系、诚信、义务工作、社会网络及公民精神等,均属于有效益的价值,是可以参与投资的经济资源,

而且这种资源是可以产生巨额回报的。.

4.资源资本创造价值。资源资本严格地说也是实物资本,

因其在现行会计体系中无法计量,所以作为一种单独的资本类

型来说明。资源资本客观存在于自然界同时又与人类的生产活

动密切相关,表现为矿产资源和生态资源。矿产资源是指地下

矿藏,如煤、原油、金属矿、非金属矿等;生态资源包括风景、阳

光、空气、朝向、沙滩等。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取决

于自然生态系统的稳定与发展。矿产资源的有限性和难以再生

性,决定了为企业创造的价值呈边际递减规律;生态资源过去作

为机器所占有的无偿生产能力,它仅仅是企业生产的自然条件

和必备前提,随着科学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生态资源不再是无

偿的。长期以来,企业急功近利地发展生产导致对生态环境系

统的破坏,出现生态危机,人类社会生产的要素、材料和能源需

求与生态资源供给之间出现供不应求的尖锐矛盾,生态资源的

破坏反过来又严重抑制企业生产的正常发展。可见,虽然自然是

天然存在而非人力创造的,然而企业的生存,首先要依赖于对自然

资源的索取和利用。企业由于自然条件的差异,同量劳动投入会体

现为不同的产品或企业价值,甚至不用劳动也能创造价值。

资本价值理论告诉我们,企业价值是由资本创造的,评估企

业价值就是要评估企业所拥有的资本价值或资本可能创造的未

来价值。根据资本价值理论,在企业价值评估中就应充分注意到:第一,企业价值来源呈现以下变化趋势:从实物资本向无形

资本转移,从显性资本向隐性资本转移,从物质资本向人力资本

转移。资本的表现形态有的是可以通过会计进行计量,有的则

是不能通过会计进行计量的,能够计量的资本可以为企业创造

价值,不能计量的资本同样可以创造价值,而且可能创造更大的

价值。因此,在对企业进行价值评估时,应充分考虑到这一现

实,不能把评估的重点放在单项资产上,也不能放在现行会计制

度能够计量的资产上,而是要把企业看成一个整体,将所有导致

企业价值变化的因素考虑在内。

第二,企业是各种资本要素的载体,各种资本要素只有在企

业载体中产生合力,才能为企业创造新的价值,如果有的要素产

生离心力,其他资本即使能产生价值也得不到体现,换言之,企

业只有产生综合效益,企业的价值才能体现,如果没有产生综合

效益,说明蕴涵在企业内部的资本要素还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第三,如果从静态的角度对企业进行价值评估,那就只能以

企业某一时点的财务数据作为评估的基础,各种资本要素的未

来盈利能力得不到有效评估,评估的企业价值不能反映企业未

来赢利能力,其可靠性将会受到质疑。

第四,如果从动态的角度对企业进行价值评估,企业就必须

要有切实的获利能力。资本价值理论的重要前提是企业生产的

商品要适合于市场的需要,在过剩经济的今天,完全按照企业的

设计路线实现企业价值的企业并不多见。这实际上就是资本价

值理论所面临的挑战。因此,按照资本价值理论从动态的角度

评估企业价值,必须充分预计企业的产品创新能力和市场前景。

考虑上述因素,按照资本价值理论,企业价值应按如下公式

进行计算:

企业价值=实物资本(或其创造)的价值+无形资本(或其

创造)的价值+人力资本(或其创造)的价值+资源资本(或其

创造)的价值。

从静态的角度:

30

 

企业价值=企业的资产总额-企业的负债总额

从动态的角度:

企业价值=企业未来盈利的现值之和

静态评估方法实际上是成本法,动态评估方法实际上就是收益法。资本价值理论的侧重点在于没有进行会计计量的资本在现代企业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因此从动态的角度来评估企业价值更符合资本价值理论的要求。但当企业未来出现亏损时,其评估结果可能为负值,此时,只能采用静态评估方法。

三 客户价值理论与企业价值评估

客户价值理论认为,价值是由客户决定的。就顾客而言,其购买的已经不完全是产品、服务本身,更重要的是一种感觉,而感觉是极具个性化的。认可才有价值,认可就是价值。客户认可你的产品,就有价值;客户不认可你的产品,就没有价值。客户购买得多,价值就高;客户购买得少,价值就低。可见,客户价值理论是企业从客户的视角来看待产品的价值,这种价值不是由企业决定的,而是由客户感知的,即企业价值来源重心从企业内部转移到了企业外部。客户在感知价值时,除关注企业所提供的产品、服务本身外,还关注相互间的整体关系,客户价值不仅来源于核心产品和附加服务,更应包括维持关系的努力,通过发展良好而持续的客户关系来创造企业价值。客户价值理论的诞生,为企业寻求更广阔的价值来源提供了一整套全新的思维范式。

按照客户价值理论,企业价值=客户对企业产品和服务的认可度

客户价值理论表明,企业价值与客户对企业产品和服务的认可度呈正相关关系,认可度高,企业价值大;认可度低,企业价值小。对于这种认可度的货币衡量,理论界鲜见探讨,我们认为,认可度高的企业产品销量必然提高,反之,认可度低的企业产品销量必然不好。因此在评估企业价值时,可以转化为如下公式:企业价值=预计销售收入的现值-预计销售成本的现值

此种方法是以销售为主的收益法。根据上述公式,当企业的销售成本大于或等于销售收入时,企业价值将小于或等于零。这显然不符合实际情况,说明了按照客户价值理论进行企业价值评估也存在局限性。

四 效用价值理论与企业价值评估

效用价值论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7世纪英国经济学家古拉?巴奇,他认为一切商品的价值取决于它们的用途,而它们的用途取决于人们的主观评价。法国经济学家蒙让?巴蒂斯特?萨伊在其代表作《政治经济学概论》中,提出了效用决定价值论,他说:“物品的效用就是物品价值的基础,而物品的价值就是财富所构成的。”

效用价值论的核心就是商品的价值是由它的效用决定的,也就是由使用价值决定的。所谓价值,实际上是以客观为载体的主观感受。主观价值附于产品上,可以增加产品的内涵。人们通常从生理、情感、智力、精神这四个层次上体验生活,这四个层次影响着人们对产品价值的主观判断,形成的是一种复杂的、多层次的价值观念。当产品的价值满足了人们多个层次的需求时,价值也随之上升,形成‘‘价值加速”(特里.久布里顿, 2003)。虽然价值的衡量标准呈现多层次性,但最终都归结为一个事实:价值是由消费者决定的。至此,客户的主观感受成为企业价值的主要来源。这里,效用价值理论和客户价值理论实现合流,最终走到了一起。

按照效用价值论,企业价值=企业商品为消费者带来的效用

对于效用大的产品,消费者乐于消费,企业产品的销量必然增加;反之,必然减少。关于效用的价值转换及评估,我们认为其原理及局限性与客户价值论一样,在此不在撰述。

五 结 论

1.到底什么是企业价值,不同的企业价值理论给出了不同的答案,综而述之,可以从静态和动态两个角度来考察,从静态来考察,企业价值就是企业的财务价值,即构成企业的各项资产的价值扣除负债后的差额;从动态来考察,企业价值就是企业的未来盈利能力。不过,客户价值理论和效用价值理论否定了静态的企业价值价值观,从而否定了企业价值评估的成本法。

2.没有哪种企业价值理论能够完整地指导企业价值评估的实践,因为企业价值来源并非是单一的,企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或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或不同的行业,价值来源或构成企业的价值主体完全不同。按照价值来源的主体不同,企业可分为三种类型。一是以劳动创造价值为主的企业,二是以资本创造价值为主的企业,三是以客户创造价值(包括效用体现价值)为主的企业。三种类型企业可以同时并存,并不互相否定,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后者的数量越来越多,由劳动、资本创造价值为主转向客户创造价值(或效用体现价值)为主成为企业发展的必然走势。

3.我国目前正处于经济体制的转型阶段,不仅三类企业同时并存,而且还存在一些新的特点。由于劳动力资源极其丰富,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的加工厂,但我国经济又已开始融入世界经济的洪流,产品的销售受到世界政治、经济形势变化的制约(如遭遇发达国家的反顷销)。单纯坚持劳动价值论,似乎有些武断。不少企业的资本构成已经呈现多元化、无形化、智能化等特点,但其中不少是国有企业,而我们的国有企业还没有完全市场化,他们还承担着许多的政府职能和社会责任。简单的套用资本价值理论也有失偏颇。已有不少企业适合客户价值理论或效用价值理论,但根置于经济还不发达的市场经济环境中,绝大多数人还仅仅是达到小康的生活水平,几千年来保守的生活传统,客户价值理论或效用价值理论的适应性不具普遍性。因此,我们进行企业价值评估,要从我国的国情出发,不能拘泥于某一理论、某一方法,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要综合运用各种理论和方法,并通过互相验证来确定符合我国企业实际的企业价值。

参考文献:

[1]李海舰:《企业价值来源及其研究》《中国工业经济》2004年3月版。

[2]左庆乐:《企业价值评估观点综述》,《长安大学学报》2002年6月版。

[3]张晋光:《全面认识企业无形资本价值的决定因素》,《商业时代》2003年4月版。

[4]冯远朋主编:《经济理论比较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3月版。

[5]柏培文等:《新企业剩余分配理论在三个纬度上的发展》,《求索》2005年第8期。

(责任编辑:南 桥)

31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