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信息系统完整版

地理信息系统完整版
地理信息系统完整版

第1章

1、GIS定义P4

由计算机硬件、软件和不同的方法组成的系统。该系统设计支持空间数据的采集、管理、处理、分析、建模和显示,以便解决复杂的规划和管理的问题。2、GIS中“S”含义的演变P6

20世纪90年代以前,“S”的含义多以系统来解释。当时多从技术和方法的角度来论述地理信息系统,强调的是面向资源、环境、区域等领域对空间数据进行采集、处理、管理、分析的计算机技术系统。20世纪90年代,通过对地理信息系统理论的研究,认为地理信息系统并不仅仅是技术,还有许多理论需要不断的探索与研究,运用“科学”(Science)来解释GIS显得更为贴切。21世纪,随着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向纵深发展,互联网与空间地理信息系统相互交织,数字地球、智慧地球逐步从理念转为应用,地理信息服务逐渐融入到百姓的日常生活中,“S”的含义演变为“Service”

3、GIS的基本构成P8

一个实用的GIS需要一定的环境支持空间数据的采集、管理、处理、分析、建模和显示等功能,其运行环境主要由5个部分组成,即系统硬件、系统软件、地理空间数据、系统应用人员及应用模型,其核心是软、硬件系统。

系统软件包括GIS专业软件(GIS基础软件:ArcGIS、MapInfo,MapGIS、SuperMap、GeoStar等)、数据库软件(Oracle、SQL Server)、系统管理软件(主要指计算机操作系统)、系统开发工具软件(Visual C ++、Visual Basic、Delphi、Java)地图组件(ESRI的ArcObjects、MapObjects、ArcEngine,MapInfo的MapX)4、GIS的基本功能P14

1、数据采集与输入

2、数据处理与更新

3、数据存储与管理

4、空间查询与分析

5、产品制作与输出

6、二次开发与编程

同:两者都有坐标系统,都能描述和处理图形数据及其空间关系,也能管理非空间数据。异:CAD表达图形关系偏弱,CAD属性功能偏弱,CAD数据量不是很大;GIS通常管理一个区域,且数据类型为多尺度、多源数据。

7、GIS与MIS的异同P24

同:都能管理数据。异:GIS比一般的MIS系统在计算机软硬件的配置上要复杂得多,功能也更多。

8、GIS与电子地图的异同P25

同:都是空间信息的载体,同样具有存储、分析和显示的功能。异:电子地图偏重于地图的表达效果,对可视化要求高,而GIS则强调空间数据处理与分

析。

9、GIS 与遥感影像处理系统的异同 P25

遥感影像处理系统是专门用于对遥感影像进行分析和处理的软件,主要强调对遥感图像的图像处理与专题信息提取,并以此作为GIS 的重要信息源,但缺少空间关系的描述以及信息查询与空间分析功能。

10、GIS 的发展史 P26

1、1996年,世界上第一个地理信息系统—加拿大地理信息系统。Tomlinson 为“GIS 之父”

2、GIS 技术发展趋势:1)3S 集成:“3S ”是地理信息系统(GIS )、遥感(RS )和卫星定位系统(GPS )的英文缩写的简称。“3S ”集成的意义在于“3S ”的结合应用。2)数字地球:即一种可以嵌入海量地理数据的、多分辨率的和三维显示的地球。3)网格GIS 。4)虚拟现实GIS 5)移动GIS :是建立在移动计算环境、有限处理能力的移动终端条件下,提供移动中的、分布式的移动地理信息服务的GIS ,是一个集GIS 、GPS 、移动通信三大技术于一体的系统。

第2章

1、空间参照系统 P37

1)2008年7月1日启用我国的地心坐标系——2000年国家大地坐标系,英文名称为China Geodetic Coordinate System 2000,英文缩写为CGCS2000。

2)WGS —84坐标系,是目前GPS 所采用的地心坐标系。

2、地图投影 P41

1)地图投影的内涵:地图投影的实质就是按照一定的数学法则,将地球椭球面上的经纬网转换到平面上,建立地面点位的地理坐标(B ,L )与地图上相对应的平面直角坐标(X ,Y )之间一一对应的函数关系,并研究其变形的问题。

2)地图投影的变形:用地图投影的方法将球面展为平面,虽然可以保持图形的完整和连续,但它们与球面上的经纬线网形状并不完全相似,如某个方向的一段距离、一个角度或某块区域投影到平面上,必然与原来的距离、角度/形状、面积产生差异,这一差异称为投影变形。可以分为长度、面积和角度变形三种。

3、空间坐标变换 P55

几何纠正:1)高次变换2)二次变换3)仿射变换:公式??????++=++=''''''''''''''b y b x b y a y a x a x 仿射变换是使用最多的一种几何纠正方式,只考虑x 和y 方向上的变形,其特征为:直线变换后仍为直线;平行线变换后仍为平行线;不同方向上的长度比发生变化。实际使用中,往往利用4个以上的点进行纠正,利用最小二乘法处理,以提高变换的精度。

投影变换:解析变换法、数值变换法、数值解析变换法

4、空间尺度 P58

所谓尺度,在概念上是指研究者选择观察(测)世界的窗口。选择尺度时必须考虑观察现象或研究问题的具体情况。在进行空间分析时,从获取信息到数据处理、分析往往会涉及到4种尺度问题,即观测尺度、比例尺、分辨率、操作尺度,并且这些尺度之间是紧密相关的。

5、地形图的分幅与编号P63

根据国家标准GB/F1398~92《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幅和编号》规定,我国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均以1:100万地形图为基础,按规定的经差和纬差划分图幅》(详见书本62-63页)

第3章

1、空间实体特征P67

1)空间特征:空间特征表达了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客观存在性、几何形态的多样性和空间相关性,相应的空间特征又包括空间位置特征、空间几何特征、空间关系特征等。

2)属性特征:属性特征也称为专题特征或功能特征,通过属性数据表达空间内在的性质和相关关系》属性数据从性质上分为定性和定量两种类型。

3)时间特征:时间特征是指空间实体随着时间变化而动态变化的过程。2、离散对象和连续场P68

1)离散对象:人们认为在地理空间中,只有明确边界的各类地物所占据的地方才是需要表达的,并称之为离散对象,如道路、河流、房屋、农田等。离散对象的特点就是具有可数性。离散对象除边界明确外,还需要用维数来区分。由于点(Point)没有方向与大小,称之为零维;线(Line)只有长度,没有宽度,称之为一维;区域(Area)或多边形具有面的概念及面积、周长等属性,称之为二维。

2)连续场:在地表连续分布的地理现象称为连续场,如空气中污染度的变化、地表中的温度变化、土壤中的湿度变化、河流中的水流变化以及地表的高度变化等。

3、空间拓扑关系P71

1)定义:空间拓扑关系是指图形发生连续状态下的变形,但图形之间的邻接关系、关联关系和包含关系保持不变的性质。

2)意义:空间数据的拓扑关系对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处理和空间分析具有重要的意义。

3)分类:拓扑邻接、拓扑关联、拓扑包含(详见书71-72页)

4、空间数据模型P73

1)定义:空间数据模型就是对现实世界进行认知、简化和抽象表达的方式,是把抽象结果组织成有用的且能反应地理空间某些特征的数据集的过程,是地理信息系统的理论与方法的基础。

2)分类:空间概念数据模型:空间概念数据模型是地理空间中事物与现象的抽象描述,是地理数据的语义解释,是面向用户的数据模型。“实体联系模型”(Entity—Relationship Model)是最著名的概念数据模型之一。

空间逻辑数据模型

空间物理数据模型

3)常用空间数据模型:

1、对象模型:也称作要素模型,是将连续地理空间中的地理现象和事件抽象成不连续的、可被观测的、具有地理参考的空间要素(Feature)或空间实体

(Entity)。

2、场模型:也称作域模型,是把地理空间中的现象作为连续分布的空间信息的集合,如土地植被覆盖、土壤组分、大气污染程度、地形高度以及温度场、应力场等这些具有连续变化性质的空间现象适用于场模型表达。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模型可以表现为二维或三维。在不考虑时间变化时,二维空间场一般采用6种具体的场模型来描述,即规则分布的点、不规则分布的点、规则矩形区、不规则多边形区、不规则三角形区、等值线

3、网络模型:网络模型把地理现象抽象为链、结点等空间对象,同时表达对象间的连通关系。

5、矢量数据结构P78

1)定义:矢量数据结构是通过记录实体坐标及其关系,尽可能精确地表现点、线、多边形等地理实体的数据组织结构。

2)分类:按照其功能和方法可分为实体数据结构(Spaghetti数据结构或称为面条数据结构)和拓扑数据结构。

实体数据结构:指构成多边形边界的各个线段,以多边形为单元进行组织。详细表达表格见P79。

拓扑数据结构:主要特点是点相互独立,点连成线,线构成面。详细拓扑数据结构文件表格见P80。

6、栅格数据结构P81

1)定义:栅格结构式最简单最直观的空间数据结构,又称为网格结构(Raster 或Grid Cell)或像元结构(Pixel),是指将地球表面划分为大小均匀、紧密相邻的网格阵列,每个网格作为一个像元或像素,有行、列号定义,并包含一个代码,表示该像素的属性类型或量值,或仅仅包含指向其属性记录的指针。

2)栅格单元代码确定方法:中心点法、面积占优法、重要性法、百分比法3)栅格数据结构的压缩编码:

1、游程长度编码

2、四叉树编码(Quad—Tree Code):其基本思想是将一幅栅格地图或图像等分为四部分,逐块检查其网格属性值(或灰度),如果子区的所有格网值都具有相同的值,则这个子区就不再继续分割,否则还要把这个子区再划分成四个子区。这样逐渐向下递归分割,查到每个子块都只含有相同的属性值或灰度为止。Morton码生成规则P88

7、矢栅一体化数据结构P89

8、曲面数据结构P91

1)V oronoi数据结构:

泰森多边形(V oronoi图或Dirichlet图)是由一组连接两邻点直线的垂直平分线组成的连续多边形。

泰森多边形特性:1、每个泰森多边形内仅含一个离散点数据2、泰森多边形内的点到相应离散点的距离最近3、位于泰森多边形上的点到其两边的离散点的距离相等4、N个在平面上有区别的点,按照最邻近原则划分平面,每个点与它的最近邻区域相关联。

2)TIN数据结构:TIN数据结构常用来描述具有连续分布的覆盖面,如地形、降水量、温度、磁场等。表示和存储这些要素的基本要求是必须便于连续现象在任一点的内插计算,因此经常采用不规则三角网来拟合连续分布现象的覆盖表面,称为TIN(Triangulated Irregular Net wok)。

3)Grid数据结构:Grid模型是考虑到采样密度和分布的非均匀性,经内插处理后形成规则的平面分割格网。

第四章

1、空间数据源分类:P105

定义: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源是指建立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所需要的各种类型数据的来源。

分类:传统地图数据、遥感影像数据、DEM数据、测量数据、文本统计数据、其他电子数据

2、CAD数据转换成ArcGIS数据的方法P126

利用ArcGIS的ArcToolbox模块的转换工具ArcToolbox-ConversionTools-To Geodatabase-Import from CAD,可将DWG文件转换为File Geodatabase文件。转换得到的File Geodatabase文件中包含Point、Line、Area和CadDoc4个图层以及XtrProp、XData、TxtProp、MSLink、Entity、CadLayer、Attrib7张属性表。可以再ArcGIS中直接浏览空间图形以及转换后的属性表。这些属性表和空间图形要素通过EntID字段关联。经过转换后数据中每个要素通过EntID字段可以在对应的属性表中找到对应的属性,其中,在CAD数据中的地类符号、高程点注记等转换后在ArcGIS中以点的形式存在,字段Txt值即为注记的文本值。

3、矢量线的栅格化P128

1)行差小于列差

2)列差小于行差

4、面(多边形)的栅格化P129

又称多边形填充法或区域填充法,就是在用矢量表示的多边形内部的所有栅格点上赋以相应的多边形代码,形成栅格阵列。

可采用边界代数算法、内部点扩散算法、包含检验法等方法

对于包含检验法——铅垂线法 P133

5、栅格数据向矢量数据转换 P133

1)二值化:关键是在灰度级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选取一个阀值,阀值可根据人工设定。虽然人工设定的值往往不是最佳阀值,但在扫面图比较清晰时,该方法是行之有效的。

2)细化:可分为剥皮法和骨架法两大类

3)跟踪

4)压缩

6、空间数据压缩方法中的 道格拉斯——普克法 P139

步骤:1)连接曲线首、末点为直线,直线所涵盖点序称全程。

2)由全程各点对该直线作垂线

3)求各点到垂足的垂距,取垂距最大且大于给定限差的点

4)连接首点与所取点为直线,连接末点到所取点为直线;对两线分别递归进行(2)、(3)、(4)步骤,直至再取不到点为止。在进行操作前需先确定临界值。

7、空间数据内插: P141

定义:设已知一组空间数据,它们可以是离散点的形式,也可以是分区数据的形式,现在要从这些数据中找到一个函数关系式,使该关系式能最好地逼近这些空间数据,并能根据该关系式推求出区域范围内其他任意点或任意分区的值,这种通过已知点或分区的数据,推求任意点或分区数据的方法称为空间数据的内插。

8、整体内插方法 P141

整体内插方法是由研究区域内所有采样点的数据建立多项式函数,再用多项式函数对整个研究区域的表面进行拟合的方法。

9、局部分块内插 P142

主要方法:线性内插、双线性多项式内插、双三次多项式、克里金内插等 克里金插值:根据变异函数模型而发展起来的一系列地统计空间差值方法 适合用在样本数据量较大、分布较均匀的空间的空间分析中。

变异函数:当空间点x 在一维x 轴上变化时,区域化变量Z (x )在点x 和x+h 处的值Z(x)与Z(x+h)差的方差的一半为区域化变量Z(x)在x 轴方向上的变异函数,记为()h γ,即:[]{}21(,)()()2x h E Z x Z x h γ=

-+ []()211

(,)()()2()N h i

i h i x h Z x Z x N h γ+==-∑

10、逐点内插: P146

1)移动拟合法:是用二次多项式来拟合地面高程,即:

22=P Z Ax Bxy C y D x Ey F +++++。通常把坐标原点平移到待定点,用待定点

为圆心的圆周内6个数据点求解函数的待定系数,计算p Z 。

2)加权平均法:采用多个邻近点的加权平均水平面移动拟合法进行内插,其公式:11

=n

i i

i p n i i W Z Z W

==∑∑

第五章

1、矢量数据管理 P157

1)数据文件管理

2)文件——关系数据库混合管理

3)全关系数据库管理

4)对象——关系数据库管理

2、栅格数据管理 P162

1)数据文件管理

2)全关系数据库管理

3、地图切片 P164

地图切片是指将大幅影像切分为大量相同分辨率的切片图。

用户每次查看影像时,实际只对少量的切片图进行操作,这样大大提高了计算机的性能,在网络应用中,降低了服务器的压力。

4、影像金字塔结构 P164

影像金字塔是指在同一空间参照下,根据用户需要以不同的分辨率进行存储与显示,形成分辨率由粗到细、数据量由小到大的金字塔结构。

这种结构有利于图像在移动和缩放过程中的快速显示。

X-Y -Z 的立体坐标系组织结构是将影像金字塔级别定义为Z ,把地图切片按照X-Y 方向进行排序,这种组织方式更能满足实际的应用,而且结构简单易懂。

5、ArcSDE 数据库引擎 P168

ArcSDE 是一个基于关系型数据库的地理数据库服务器,是对关系型数据库的一个扩展。它可以运行于Oracle 、SQL 、Server 、DB2、Informix 等大型数据库之上,与数据库间形成一种Client /Server 三重体系结构。

空间数据库连接的两种方式:

1)应用服务器连接:一种通用连接方式,可以使用ArcGIS 的客户端应用程

序ArcCatalog 来建立连接

2)直接连接:跳过ArcSDE ,直接使用ArcGIS 的客户端软件连接数据库,

是借助ArcGIS 中已包含的ArcSDE 的部分功能。同样使用ArcGIS 的客

户端应用程序ArcCatalog 来建立连接

ArcSDE 五大特点:

1)是ArcGIS 的专用的地理数据共享服务器

2)是一个高效的地理数据服务器

3)可以管理海量的无缝地理数据

4)是一个地理数据事务处理系统

5)是一个安全的地理数据库

6、空间数据的组织P170

总原则:空间分层、平面分块

7、空间数据分类P170

空间数据的分类是指根据系统功能及国家规范和标准,将具有不同属性或特征的要素区别开来的过程,以便从逻辑上将空间数据组织为不同的信息层,为数据采集、存储、管理、查询和共享提供依据。

8、空间数据编码P171

空间数据编码是指将空间数据分类的结果,用一种易于被计算机和人识别的符号表示。

我国空间要素编码采用6位十进制数字码表示。左起第一位为大类码,采用1~8编码;左起第二位为中类码,在大类基础上细分形成的要素类;左起第三、四位为小类码,在中类基础上细分形成的要素类;左起第五、六位为子类码,在小类基础上细分形成的要素类。

9、地理编码P173

地理编码又称地理匹配,是指建立地点描述与坐标对应关系的过程。

10、数据入库与更新P175

数据入库与更新是把不同来源、格式、特点的数据在逻辑上或物理上有机地集中,从而为企业提供全面的数据共享支持。

11、空间数据库系统P176

1)临时数据库:地理空间进行数据处理的临时存储空间。数据处理人员在临时数据库中可进行数据的入库、检查、编辑等数据处理和维护工作。由于临时数据库与现势数据库的结构完全一致,经过在临时数据库中检查确认的数据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证数据结构的正确性,用临时数据库中的数据对现势数据库进行数据更新还可以保证最小的时间开销和最少的操作步骤。

2)现势数据库:最具现势性的地理空间数据,是向用户提供的成果数据。现势数据库只进行临时数据库和显示数据库之间的数据提取和复制操作,一般不支持数据处理人员直接进行现势数据的处理和修改。

3)历史数据库:用来存储现势数据库更新后形成的历史数据。历史数据库与现势数据库的结构基本相同,只是其所管理的数据是被更新的成果数据。12、数据入库(增量识别)P179

数据入库前首先要进行增量识别,判断发生变化的数据,把更新的数据添加到数据库中。

13、数据库整合的主要内容P180

空间数据整合是从空间和事件两方面来对多源、多格式、异构的空间数据进行处理,以满足信息更新与共享的需要。各个不同的行业其空间数据整合的内容不同。

14、空间索引P182

空间索引就是指依据空间对象的位置和形状或空间对象之间的某种空间关系,按一定的顺序排列的一种数据结构,其中包含空间对象的概要信息,瑞对象的标识、外接矩形及指向空间对象实体的指针。

常见的空间索引一半采取自顶而下、逐级划分空间的方式建立,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实体范围索引、格网索引、四叉树索引、BSP树索引、KDB树索引、R 树索引、R+树索引、CELL树索引等。

第六章

GIS基本功能

1)数据采集与输入2)数据编辑3)数据存储与管理

4)数据显示与输出5)空间查询与分析(空间查询,叠合分析,缓冲区分析,网络分析,地形分析)

一·空间分析的概念与分类P194

1 空间分析的概念

空间分析是基于空间数据的分析技术,它以地学原理为依托,通过分析算法,从空间数据中获取有关地理对象的空间位置、空间分布、空间形态、空间形成和空间演变等信息。

2 空间分析的一般分类

1)空间几何分析,网络分析,空间统计分析,数字地形分析

2)咨询式分析(query mode)

集合分析、查询分

3)技术方法上

基于矢量数据的空间分析,基于栅格数据的空间分析

4)产生式分析(product mode)

DEM分析、叠合分析、缓冲区分析、网络分析

二·数字高程模型P195

1 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 DEM)

表示地表区域上地形的三维向量的有限序列,即地表单元上高程的集合,数学表达为:z = f ( x, y ) 。

2 数字地面模型(Digital Terrain Model, DTM)

当z为其他二维表面上连续变化的地理特征,如地面温度、降雨、地球磁力、重力、土地利用、土壤类型等其他地面诸特征,此时的DEM成为DTM,及将数字地形模型的地面特征用于描述地面高程。

3数字地面模型分类

DTM在形式上包括:规则格网(Grid);不规则三角网(Triangulated Irregular Network, TIN);等高线、等深线、地形特征线,如山脊线、谷底线、海岸线及坡度变换线等。(不规则三角网是一系列无重复的三角形来模拟地球表面,它是描述三维表面的常用方法,是从高程点产生的,也可以由等高线,多边形生成。规则格网DEM储存量最小便于使用容易管理,是目前运用最广的一种三维数据格式。但其缺点是不能准确地表示地形的结构,在格网大小一定的情况下,无法表示地形的细部,将局部地形平坦化了。)

4 DEM数据采集方法P196

1)直接从地面测量,例如用GPS,全站仪,野外测量等

2)根据航空或航天影像,通过摄影测量途径获取,如立体坐标仪观测及空三加密法,解析测图,数字摄影测量等。

3)从现有地形图上采集,利用数字化仪对已有地图上的信息(如等高线)进行数字化。

5 DEM空间内插方法

1)常用的数据处理:数据格式的转换,坐标系的变换,数据编辑,数据分块,数据内插。

2)概念:DEM内插就是根据参考点的高程求出其他待定点的高程,在数学上属于插值问题。

3)分类:内插点的分布范围:整体内插,分块内插,逐点内插

4)常见的内插方法:距离加权法,移动拟合法,双线性多项式内插,样条函数内插,最小二乘配置法拟合内插,有限元法

6地学分析与应用P197

1)地形因子的自动提取-1

坡度:地表单元的法向与Z轴的夹角,即切平面与水平面的夹角。在计算出各地表单元的坡度后,可对不同的坡度设定不同的灰度级,可得到坡度图。

2)地形因子的自动提取-2

坡向:地表单元的法向量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与X轴之间的夹角。在计算出每个地表单元的坡向后,可制作坡向图,通常把坡向分为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西南8类,再加上平地,共9类,用不同的色彩显示,即可得到坡向图。

3)地形因子的自动提取-3

面积与体积计算:用投影面积与曲面面积之比计算地表粗糙度,分析地表起伏状况

计算两个不同时期面积和体积的差异,分析地表形态变化状况。(如背斜的隆起与向斜的凹陷、沟谷的堆积与山峰的销蚀、火山爆发前与爆发后的形态)

4)地形因子的自动提取-4

等值线自动生成:等值线是是指属性值相等的点相连得到的曲线,“值”可以是高程、温度、降水量、大气压,甚至商服繁华度、文化水平等等,根据等高线的疏密程度、走势等可分析谷脊特征

5)地形因子的自动提取-5

a:淹没边界的计算:计算高程小于既定阈值的区域,可分析该区域的淹没面积和淹灌填充体积。如水利工程修建对周围区域的影响

b:地学剖面分析意义:可以以线代面,反映研究区域的地貌形态、轮廓形状、地势变化、地质构造、斜坡特征、地表切割强度等。如果在地形剖面上叠加其它地理变量,如坡度、土壤、植被、土地利用现状等,可以提供土地利用规划、工程选线和选址等的决策依据。

c:地学剖面的绘制:可在GRID或TIN上进行。

已知两点的坐标A(x1,y1),B(x2,y2),则可求出两点连线与格网或三角网的交点,并内插交点上的高程,以及各交点之间的距离。然后按选定的垂直比例尺和水平比例尺,按距离和高程绘出剖面图。剖面图不一定必须沿直线绘制,也可沿一条曲线绘制。

d:可视性分析:在设定的视点上分析可见与不可见的空间对象,比根据地形特点来选择军事了望塔的位置和高度,或分析雷达的屏蔽效应

6)DEM应用

a:作为国家地理信息的基础数据

b:土木工程、景观建筑与矿山工程规划与设计

c:为军事目的而进行的三维显示

d:景观设计与城市规划

e;作为背景叠加各种专题信息如土壤、土地利用及植被覆盖数据等,以进行显示与分析

f: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

三·空间查询P208

1概念:空间查询是空间分析基础,任何空间分析都开始于空间查询。

2空间查询特性:回答用户的简单问题;不改变空间数据库数据;不产生新的空间实体和数据;空间查询技术由简单到复杂

3双向查询:图形查属性,属性查图形。

4空间数据的查询属于数据库的范畴,一般定义为从数据库中找出所有满足属性约束条件和空间约束条件的地理对象。

5属性约束条件:带比较运算符的逻辑表达式。

6空间约束条件:带空间谓词的逻辑表达式。

7空间谓词由地理对象间的空间关系演变而来,如包含、相交、相离、重叠、距离、方向等。

8空间查询的方式

给出图形信息:如鼠标点取,拉框等方式

检索其相应属性

检索其空间拓扑关系

给出属性特征条件

检索对应的空间实体

查询属性

单纯查询:单纯地查询属性,或只查询空间拓扑关系

联合查询:将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联合查询。

9空间数据查询种类:几何参数查询;空间定位查询;空间关系查询;属性查询1)几何参数查询:包括点的位置坐标,两点间的距离,一个或一段线目标的长度,一个面目标的周长或面积等。实现:查询属性库或空间计算

2)空间定位查询:给定一个点或一个几何图形,检索该图形范围内的空间对象及其属性。

按点查询:给定一个鼠标点,查询离它最近的对象及属性——点的捕捉。

开窗查询——按矩形、圆、多边形查询。分为该窗口包含和穿过的区别。

实现:根据空间索引,检索哪些对象可能位于该窗口,然后根据点、线、面在查询开窗内的判别计算,检索到目标。——空间运算方法

3)空间关系查询

相邻分析检索——通过检索拓扑关系

面—面(如查询与面状地物相邻的多边形)

线—线(与某干流A相连的所有支流)

点—点(A与B是否相通)

相关分析检索(不同要素类型之间的关系)——通过检索拓扑关系线—面(我国边境线总长度)

点—线(自来水GIS中,与某阀门相关的水管)

点—面

包含关系查询

查询某个面状地物所包含的空间对象。

通过叠置分析检索

穿越查询

某公路穿越了某些县,采用空间运算的方法执行,根据一个线目标的空间坐标,计算哪些面或线与之相交。

落入查询

一个空间对象落入哪个空间对象之内。——空间运算

缓冲区查询

根据用户给定的一个点、线、面缓冲的距离,从而形成一个缓冲区的多边形,再根据多边形检索原理,检索该缓冲区内的空间实体。

4)属性查询

查找:仅选择一个属性表,给定一个属性值,找出对应的属性记录或图形。

在屏幕上已有一个属性表,用户任意点取记录,对应的图形以高亮显示。

实现:执行数据库查询语言,找到满足要求的记录,得到它的目标标识,再通过目标标识在图形数据文件中找到对应的空间对象,并显示出来。

SQL查询

Select 属性项 From 属性表 Where 条件 or 条件 and 条件

实现:交互式选择各项,输入后,系统再转换为标准的SQL,由数据库系统执行,得到结果,提取目标标识,在图形文件中找到空间对象并显示。10空间查询的方法

基于关系查询语言扩充的空间查询方法

可视化空间查询方法

基于自然语言的查询方法

超文本查询方法

可视化空间查询方法

可视化查询:是指将查询语言的元素,特别是空间关系,用直观的图形或符号表示。查询主要使用图形、图像、图标、符号来表达概念。具有简单、直观、易于使用的特点。

缺点:当空间约束条件复杂时,很难用图符描述;用二维图符表示图形之间的关系时,可能会出现歧义;难以表示“非”关系等。

超文本查询:图形、图像、字符等皆当作文本,并设置一些“热点”(HotSpot),“热点”可以是文本、键等。用鼠标点击“热点”后,可以弹出说明信息、播放声音、完成某项工作等。但超文本查询只能预先设置好,用户不能实时构建自己要求的各种查询。

四·空间缓冲分析P211

1空间缓冲区分析(Spatial buffer analysis):指根据分析对象的点、线、面实体,自动建立它们周围一定距离的带状区,用以识别这些实体或主体邻近对象的辐射范围或影响程度,以便为某项分析或决策提供依据。

2根据空间实体对邻近对象作用性质的不同,可采用不同的分析模型,主要有:线性模型:用于当实体对邻近对象的影响度随距离的增大呈线性衰减的情况。二次模型:用于当实体对邻近对象的影响度随距离的增大呈二次形式衰减时。指数模型:用于当实体对邻近对象的影响度随距离的增大呈指数形式衰减时。五·叠加分析P214

1叠加分析(Spatial Overlay analysis):又称叠合分析、叠置分析,在统一空间参照系统条件下,每次将同一地区两个地理对象的图层进行叠合,以产生空

间区域的多重属性特征,或建立地理对象之间的空间对应关系。可分为空间合成叠加和空间统计叠加两种

空间合成叠加是用于搜索同时具有几种地理属性的分布区域,或对叠加后产生的多重属性进行新的分类。空间统计叠加是用于提取某个区域范围内某些专题内容的数量特征。

2矢量GIS叠加分类点与多边形叠加,线与多边形叠加和多边形叠加

3多边形叠加分析功能类型:合并(Union);相交( Intersect);一致( Identity);相减( Erase);更新( Update);差异(Symmetrical Difference)

4数据结构与叠加分析是基于矢量数据结构的叠加分析,参与分析的两个图层均为矢量数据。优点:数据量小缺点:运算过程比较复杂

5基于栅格数据结构的叠加分析的特点:参与叠加分析的两个图层均为栅格数据。优点:运算过程比较简单缺点:数据量大

6栅格叠加分析的条件:两个或多个相同地区栅格图层;相同的栅格单元大小;不同图层间对应栅格进行运算;运算结果生成新的栅格图层;目的是产生新的空间信息;又称为“地图代数”

7栅格叠加分析的方法:点变换方法;区域变换方法;邻域变换方法;栅格叠合分析

8地图代数主要有三种类型:数学运算;函数运算;统计运算;数学运算;数学运

算术运算符:+,-,*,/

逻辑运算符:And, Or, Xor, Not

关系运算符:==, >, <, <>, >=, <=

函数运算包括:

指数、对数函数:Exp, Log;

算术函数:Abs,IsNull;

三角函数:Sin, Cos, ASin;

幂函数:Pow, Sqrt;

六·空间网络分析P218

1网络分析是运筹学模型中的一个基本模型,它的根本目的是研究、筹划一项网络工程如何安排,并使其运行效果最好,如一定资源的最佳分配,从一地到另一地的运输费用最低等。其基本思想则在于人类活动总是趋于按一定目标选择达到最佳效果的空间位置。

2网络分析理论基础

图的基本知识:

图:图G是由一个非空集合V(G)={Vi}和V(G)中元素的无序对的一个集合E (G)={ek} 所构成的二元组(V(G),E(G)),称作图。其中Vi叫顶点,ek叫边或弧;

无向图:弧没有方向性的图;

回路:能构成自行闭合的路;

树:不存在回路的连通图;

连通图:任意两个结点之间都存在一条路的图;

图的数据结构

邻接矩阵:在描述顶点间邻接关系的矩阵。

3网络分析的基本概念

1)网络(Network)的概念:线状要素相互连接所形成的一个线状模式。如道路网,管线网,电力网,河流网等。

2) 网络分析(Network Analysis)的定义:依据网络拓扑关系,通过考察网络元素的空间与属性数据,以图论和运筹学为基础,对网络的性能特征进行分析与计算的技术。

3)网络的作用是将资源从一个位置移动到另一个位置

4)网络的基本元素

链(Link): 网络中连接节点并具有运输能力的线段(弧段)。

结点(Node):网络中分布的中间点、交点等,弧段交点。

结点中的特殊类型

a:障碍(Barrier):禁止网络上流动的点。

b: 拐点(Turn):出现在网络中的分割点上,其状态有属性和阻力,如拐弯的时间和限制。

c:中心(Center):是接受或分配资源的位置,其状态包括资源容量(如总量),阻力限额(中心到链的最大距离或时间)。

d:站点(Stop):在路径选择中资源增减的结点,其状态属性有资源需求。

4最短路径分析

最短路径含义:在网络中从起点经一系列特定的结点至终点的资源运移的最佳路线,即阻力最小的路径。

最短路径类型 :单源点之间的最短路径 ; 所有点对之间的最短路径

目前主要采用戴克斯徒拉在1959年提出的算法

七·地理信息系统建模P226

1 GIS应用模型的分类

1)根据所表达的空间对象分为:

理论模型,又称为数学模型:是应用数学分析方法建立的数学表达式,反映地理过程本质的理化规律,如地表径流模型、海洋和大气环流模型等;

经验模型:基于变量之间的统计关系或启发式关系的模型,是通过数理统计方法和大量观测实验建立的模型,如水土流失模型、适宜性分析模型等;

混合模型:模型中既有基于理论原理的确定性变量,也有应用经验加以确定的不确定性变量,如资源分配模型、位置选择模型等

2GIS应用模型的构建

1 步骤

2、途径

1) GIS环境内的模型建造。指应用者利用GIS软件的宏语言发展各自所需的空间分析模型。这种构模法能充分地利用GIS软件本身所具有的资源,模型建造和开发的效率比较高。如arcgis的建模工具。

2)GlS外部的模型建造。这种方法是基于应用GIS的空间数据库和输出功能,而模型分析功能则主要是利用其他应用领域的软件。这种构模法虽然运行效率受到很大影响,但实现了软件的嫁接,无需在GIS环境中重编分析软件,并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如matlab与gis的集成使用。

3)独立开发一个gis软件系统。

第七章

1、GIS可视化P233

GIS可视化是指利用地图学、计算机图形图像技术对地学信息进行输入、处理、查询、分析操作,利用图形、图像,结合图表、文字、报表,以可视化形式,实现交互处理和显示的理论、技术和方法。

2、数字地图P233

优点:1)易于保存、携带与传输

2)支持地图无极缩放、漫游及地图查询与量算等

3)地图编辑与更新更容易实现

3、全要素地图P234

全要素地形图的内容包括水系、地貌、植被、居民地、交通、境界、独立地物等。它们具有统一的大地控制、地图投影和分幅编号,统一的比例尺系统(1:1万、1:2.5万、1:5万、1:10万、1:25万、1:50万、1:100万),统一的编制规范和地图式符号,属于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它们是编制各类专题图的基础。

4、虚拟现实系统P235

虚拟现实系统,又称VR,是一项综合集成技术,涉及计算机图形学、人机交互技术、传感技术、人工智能等领域。

VR用计算机生成逼真的三维视、听、嗅觉等感觉,使人作为参与者通过适当装置,自然地对虚拟世界进行体验和交互。使用者进行位置移动时,电脑可以立即进行复杂的运算,将精确的3D世界影像传回使用户产生临场感。该技术集成了计算机图形(CG)技术、计算机仿真技术、人工智能、传感技术、显示技术、网络并行处理技术等的最新发展成果,是一种由计算机技术辅助生成的高技术模拟系统。

5、虚拟现实的基本特征P248

1)沉浸感:是指用户作为主角存在于虚拟环境中的真实程度。理想的虚拟环境应该达到使用户难以分辨真假的程度,甚至超越真实,如实现比现实更逼真的照明和音响效果等。

2)交互性:是指用户对虚拟环境内的物体的可操作程度和从环境得到反馈的自然程度。例如,用户可以用手直接抓取虚拟环境中的物体,这时手有触摸感,并可以感觉物体的重量,场景中被抓的物体也立刻随着手的移动而移动。

3)想象力:是指用户沉浸在多维信息空间中,依靠自己的感知和认知能力全方位的获取知识,发挥主观能动性,寻求解答并形成新的概念。

6、虚拟现实P248

虚拟现实是一门直接来自于应用三维涉及众多学科的新的实用技术,是集计算机技术、传感与测量技术、仿真技术、微电子技术等为一体的综合集成技术。

7、虚拟现实的关键技术P248

1)环境建模技术2)立体声合成和立体显示技术

3)触觉反馈4)交互技术5)系统集成技术

第八章

1、GIS设计方法P253

●结构化设计方法

1)以结构化分析为基础,自顶向下,逐步求精和模块化的过程

2)要求设计过程必须严格地按阶段进行,每个阶段有明确任务和目标。

前阶段的成果是后阶段的依据。适用于静态需求。

3)通常将软件设计工作划分为概要设计和详细设计

4)设计思路清晰,符合人们处理问题的习惯,易学易用,模块层次分明,便于开发和调试,程序可读性强

●原型化设计方法

1)确定用户需求

2)开发初始原型

3)利用原型来提炼用户需求

4)修正和改进原型

●面向对象设计方法

设计过程的注意事项:

2、GIS设计的主要内容

1)系统分析2)系统设计3)系统实施4)系统运行与维护

3、系统分析P256

●需求调查

1)访谈2)问卷调查3)会议研讨

●需求分析

1)业务需求2)用户需求3)功能需求

●可行性分析

1)数据源的调查和评估2)技术可行性评估

3)经济效益评估4)社会效益评估

4、系统设计P260

●功能设计

●数据库设计

●系统配置

●界面设计

5、系统实施P263

●编码

●空间数据库建立

1)数据准备与预处理:数据源的选择、数据采集存储原则、数据准备与预处理2)数据采集3)数据处理4)空间数据库建立●调试与安装

调试:是软件开发过程中最艰巨的脑力劳动

步骤:1)选择足够的测试数据对程序进行试验,记录发生的错误。

2)定位程序中错误的位置,即确定是哪个模块内部发生了错误或模

块间调用的错误。

3)通过研究程序源代码,找到故障原因并改正错误。

安装:1)系统硬件的安装2)软件系统的安装3)系统的综合调试

6、系统运行与维护P266

主要内容:1)数据的维护2)软件的维护3)硬件设备的维护

地理信息系统试题及答案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试卷 一、单项选择 (每小题 2 分,共20 分) 1.世界上地理信息系统的普遍发展和推广应用的阶段是20世纪()年代: A. 60年代 B. 70年代 C. 80年代 D. 90年代 2.以下不属于GIS输出设备的为() A. 绘图仪 B. 数字化仪 C. 打印机 D. 高分辨率显示装置 3、在地理信息系统中,空间线对象是():. A. 0维特征 B. 1维特征 C. 2维特征 D. 3维特征. 4、空间图形的不同类元素之间的拓扑关系称为:() A.拓扑邻接B.拓扑关联C.拓扑包含 D.拓扑相交 5、获取栅格数据的方法有:() A.手扶跟踪数字化法B.屏幕鼠标跟踪数字化法 C.扫描数字化法D.人工读取坐标法 6、栅格结构的特点是:() A.定位明显、属性隐含B.定位明显、属性明显 C.定位隐含、属性明显D.定位隐含、属性隐含 7、以线性四叉树表示8*8的栅格矩阵时,第6行第5列位置处的栅格的十进制MORTON 码与四进制MORTON码值分别为:() A. 57,302 B. 50,302 C. 57, 321 D. 50,321 8、描述图形在保持连续变化状态下,图形关系保持不变的性质.或空间实体之间的关系的 数据为:() A.属性数据B.拓扑数据C.几何数据D.统计数据 9、在栅格数据获取过程中,为减少信息损失提高精度可采取的方法是:() A.增大栅格单元面积 B.缩小栅格单元面积 C.改变栅格形状 D.减少栅格总数 10、GIS区别于其它信息系统的一个显著标志是:() A.空间分析 B.计量分析 C.属性分析 D.统计分析 11、数据处理是GIS的基本功能之一,对数据从一种数据格式转换为另一种数据格式,包 括结构转换、格式转换、类型转换等,这种数据处理为() A. 数据重构 B. 数据变换 C. 结构转换 D. 数据抽取 12、某选址项目中,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1)距离公路2000米以内;2)距离湖泊1000 米以外;3)地块面积大于500KM2。利用GIS的空间分析功能进行选址,分别采用() A. 缓冲区分析、intersect叠加分析、基于非空间属性的查询;

电缆接头局放在线监测系统

系统功能 ●能检测放电量、放电相位、放电次数等基本局部放电参数, 并可按照客户要求,提供有关参数的统计量。 ●最小测量放电量:5mV;表贴电极传感器的频率范围: 800kHz~500MHz;电感传感器的频率范围为500kHz~20MHz;放电脉冲分辨率:10μs。 ●能显示工频周期放电图、二维(Q-φ,N-φ,N-Q)及三维 (N-Q-φ)放电谱图。 ●可记录测量相序、放电量、放电相位、测量时间等相关参 数,可提供放电趋势图并具有预警和报警功能,可对数据库进行查询、删除、备份及打印报表等。 ●系统能够识别常见现场放电信号类型:如电晕放电、被测 电缆外部的放电、内部的放电。 ●系统应有录波功能,保存原始测试数据,及回放测试状态 时原始数据,三相电缆交叉互联下可进行放电源判相,以便离线后能清楚分析原始数据。 系统特点 ●抗干扰能力强,系统采用宽频带检测技术,应用双传感器 定向耦合脉冲信号并利用宽频差动电流脉冲时延鉴别法进行在线的干扰抑制,以剔除最难消除的随机脉冲型干扰

(发明专利);再加上设置阀值电压、小波分析等其他综合抗干扰措施,使测量结果准确可靠。 ●采用虚拟仪器技术,将硬件模块与计算机结合,利用 LabVIEW编写软件,通过界面操作,实现各种功能,并便于进一步开拓。 ●电缆接头在线检测系统分布式结构,即电缆接头局放信号 通过分布在各个监测点的高速采集模块对信号进行选通、放大、采集,转换成数字信号,经过局域网TCP/IP通信协议,把数据传送到数据服务器,由数据服务器统一对信号进行计算、分析操作。 ●本监测方法可根据用户要求应用于在线监测或便携式带 电检测。 软件界面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与方法期末考试题目及答案--复习资料

2.操作尺度:对空间实体、现象的数据进行处理操作时应采用最佳尺度,不同操作尺度影响处理结果的可靠程度或准确度 3.地理网格:是指按一定的数学规则对地球表面进行划分而形成的网格。 数据模型:对现实世界进行认知、简化和抽象表达,并将抽象结果组织成有用、能反映形式世界真实状况数据集的桥梁。 4.数据模型:对现实世界进行认知、简化和抽象表达,并将抽象结果组织成有用、能反映形式世界真实状况数据集的桥梁。 5.对象模型:将研究的整个地理空间看成一个空域,地理现象和空间实体作为独立的对象分布在该空域中。 6.地图数字化:根据现有纸质地图,通贯手扶跟踪或扫描矢量化地方法,生产出可在技术机上进行存储、处理和分析的数字化数据。 7. 拓扑关系:图形在保持连续状态下的变形但图形关系不变的性质。 8.空间数据结构:对空间逻辑数据模型描述的数据组织关系和编排方式。 9.影像金字塔结构:在同一的空间参照下,根据用户需要以不同分辨率进行存储与显示,形成分辨率由粗到细,数据量由小到大的金字塔结构。 10.空间索引:依据空间对象的位置和形状或空间对象之间的某种空间关系按一定的顺序排列的一种数据结构。 11.空间数据查询:其属于空间数据库的范畴,一般定义为从空间数据库中找出所有满足属性约束条件和空间约束条件的地理对象。 12.空间分析:以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和形态特征为基础,异空间数据运算、空间数与属性数据的综合运算为特征,提取与产生新的空间信息的技术和过程。13.栅格数据的追踪分析:对于特定的栅格数据系统,有某一个或多个起点,按照一定的追种法则进行追踪目标或者追踪的空间分析方法。 14.数字高程模型:是通过有限的地形高程数据实现对地形曲面的数字化模拟,高程数据通常采用绝对高程。 15.数字地形分析:是指在数字高程模型上进行地形属性计算和特征提取的数字信息处理技术。 二、填空题 1、地理空间数据的概念模型分为:对象模型、场模型、网络模型。

亿森开关柜局部放电在线监测系统

开关柜局部放电在线监测系统 技 术 资 料 福州亿森电力设备有限公司

开关柜局部放电在线监测系统简介 前言: 高压开关柜是使用极广且数量最多的开关设备。由于在设计、制造、安装和运行维护等方面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因而事故率比较高,在诸多性质的开关柜事故中,绝缘事故多发生于10千伏及以上电压等级,造成的后果也很严重。特别是小车式开关柜,绝缘事故率更高,而且往往一台出现事故,殃及邻柜的现象更为突出。因此,迫切需要对开关柜实行状态检修,对设备运行状况进行实时在线监测,根据设备的运行状态和绝缘的劣化程度,确定检修时间和措施,减少停电时间和事故的发生,提高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可靠性及自动化程度。 高压开关柜的绝缘故障主要表现为外绝缘对地闪络击穿,内绝缘对地闪络击穿,相间绝缘闪络击穿,雷电过电压闪络击穿,瓷瓶套管、电容套管闪络、污闪、击闪、击穿、爆炸,提升杆闪络,CT闪络、击穿、爆炸,瓷瓶断裂等。

各类绝缘缺陷发展到最终击穿,酿成事故之前,往往先经过局部放电阶段,局部放电的强弱能够及时反映绝缘状态,因此通过在线监测局部放电来判断绝缘状态是实现开关柜绝缘在线监测和诊断的有效手段。 本系统采用声电联合检测方法,即通过同时检测局部放电产生的暂态对低电压(TEV,国内俗称地电波)和超声波信号实现对开关柜绝缘状态的监测。 一、局放产生 局部放电,是绝缘介质中的一种电气放电,这种放电仅限制在被测介质中一部分且只使导体间的绝缘局部桥接,这种放电可能发生或可能不发生于导体的邻近。电力设备绝缘中的某些薄弱部位在强电场的作用下发生局部放电是高压绝缘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虽然局部放电一般不会引起绝缘的穿透性击穿,但可以导致电介质(特别是有机电介质)的局部损坏。若局部放电长期存在,在一定条件下会导致绝缘劣化甚至击穿。对电力设备进行局部放电试验,不但能够了解设备的绝缘状况,还能及时发现许多有关制造与安装方面的问题,确定绝缘故障的原因及其严重程度。因此,对电力设备进行局部放电测试是电力设备制造和运行中的一项重要预防性试验。 基于对发生局部放电时产生的各种电、光、声、热等现

地理信息系统试题及答案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试卷 一、单项选择(每小题 2 分,共20 分) 1.世界上地理信息系统的普遍发展和推广应用的阶段是20世纪()年代: A. 60年代 B. 70年代 C. 80年代 D. 90年代 2.以下不属于GIS输出设备的为() A. 绘图仪 B. 数字化仪 C. 打印机 D. 高分辨率显示装置 3、在地理信息系统中,空间线对象是():. A.0维特征 B. 1维特征 C. 2维特征 D. 3维特征. 4、空间图形的不同类元素之间的拓扑关系称为:() A.拓扑邻接B.拓扑关联C.拓扑包含 D.拓扑相交 【 5、获取栅格数据的方法有:() A.手扶跟踪数字化法B.屏幕鼠标跟踪数字化法 C.扫描数字化法D.人工读取坐标法 6、栅格结构的特点是:() A.定位明显、属性隐含B.定位明显、属性明显 C.定位隐含、属性明显D.定位隐含、属性隐含 7、以线性四叉树表示8*8的栅格矩阵时,第6行第5列位置处的栅格的十进制MORTON码 与四进制MORTON码值分别为:() A. 57,302 B. 50,302 C. 57, 321 D. 50,321 8、描述图形在保持连续变化状态下,图形关系保持不变的性质.或空间实体之间的关系的 数据为:() A.属性数据B.拓扑数据C.几何数据D.统计数据 > 9、在栅格数据获取过程中,为减少信息损失提高精度可采取的方法是:() A.增大栅格单元面积 B.缩小栅格单元面积 C.改变栅格形状 D.减少栅格总数 10、GIS区别于其它信息系统的一个显著标志是:() A.空间分析 B.计量分析 C.属性分析 D.统计分析 11、数据处理是GIS的基本功能之一,对数据从一种数据格式转换为另一种数据格式,包括 结构转换、格式转换、类型转换等,这种数据处理为() A. 数据重构 B. 数据变换 C. 结构转换 D. 数据抽取 12、某选址项目中,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1)距离公路2000米以内;2)距离湖泊1000 米以外;3)地块面积大于500KM2。利用GIS的空间分析功能进行选址,分别采用()

电力电缆局放及环流在线监测系统技术方案

上海宜商实业发展有限公司 电缆终端接头局部放电及护套环流在线监测 系统 技术方案

目录 一、概述 (2) 二、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 (3) 三、系统指标及功能 (3) 1.技术指标 (3) 2.系统功能特点 (4) 四、技术方案 (4) 1.系统结构图 (4) 2.前端采集单元介绍 (5) 五、现有工作基础、装备水平及实验测试能力 (11) 六.售后服务及培训 (11)

一、概述 由于交联聚乙烯(XLPE)电缆具有绝缘性能好、易于制造和安装方便、供电安全可靠、有利于美化城市等优点,在60年代初问世以来的40余年中得到了迅速发展。在中低压领域几乎替代了油浸纸绝缘电缆,并已在高电压等级中使用。近十年来,我国城市电网中大量采用XLPE电力电缆输配电。但是这种电缆的绝缘结构中往往会由于加工技术上的难度或原材料不纯而存在气隙和有害性杂质,或者由于工艺原因,在绝缘与半导电屏蔽层之间存在间隙或半导电体向绝缘层突出,在这些气隙和杂质尖端处极易产生局部放电(PD),同时在电力电缆的安装和运行过程当中也可能会产生各种绝缘缺陷导致局部放电。由于XLPE等挤塑型绝缘材料耐放电性较差,在局部放电的长期作用下,绝缘材料不断老化最终导致绝缘击穿,造成严重事故。 我公司生产的电缆接头局放测量系统已应用到国内多个供电局,因该系统结构复杂、成本较高,所以目前主要是便携式的带电监测方式应用。经过多年的技术积累,我们已完成对国内近千个110KV、220kv、330KV电缆接头的带电检测。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对比分析,发现电缆接头处的局放水平与监测的脉冲幅值有密切的联系;在此基础上,拟对原有的局放测量系统进行简化设计,只以接头处接地线上的脉冲幅值大小和接地电流值所为主要监测参量,进行实时监测,从而以较低成本,并有效方便的实现对电缆接头局放水平的在线监测。 当电缆线芯中有电流流过时,将会使金属护套上产生感应电势。在护套开路时,这个感应电势可能会很大,有时不但会危及人身安全,还会击穿金属护套的外护层,尤其是电缆线路发生过电压及短路故障时, 在金属护套上会形成很高的感应电压, 使电缆外护套绝缘发生击穿, 故应在金属护套的一定位置采用特殊的连接方式和接地方式这些不同类型的接地电流成分不仅可以反映电力电缆金属护层自身的状态,也可以反映主绝缘的品质状态(如老化以及缺陷等)引起的局部放电在内的多类故障。

地理信息系统试题及答案最新版本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试卷 、单项选择(每小题 2分,共20分) 1世界上地理信息系统的普遍发展和推广应用的阶段是 A. 60年代 B. 70年代 C. 80年代 D. 90年代 2?以下不属于 GIS 输出设备的为( 3、在地理信息系统中,空间线对象是() 4、空间图形的不同类元素之间的拓扑关系称为: 5、获取栅格数据的方法有: 6、栅格结构的特点是: 的栅格矩阵时,第 6行第5列位置处的栅格的十进制 MORTON 码与四进制MORTON 码值分别为:() A. 57, 302 B. 50, 302 C. 57, 321 D. 50, 321 8、 描述图形在保持连续变化状态下,图形关系保持不变的性质?或空间实体之间的关系的 数据为: () A ?属性数据 B ?拓扑数据 C ?几何数据 D ?统计数据 9、 在栅格数据获取过程中,为减少信息损失提高精度可采取的方法是: () A.增大栅格单元面积 B.缩小栅格单元面积 C.改变栅格形状 D.减少栅格总数 10、 GIS 区别于其它信息系统的一个显著标志是: () A.空间分析 B.计量分析 C.属性分析 D.统计分析 11、 数据处理是 GIS 的基本功能之一,对数据从一种数据格式转换为另一种数据格式,包 括结构转换、格式转换、类型转换等,这种数据处理为( ) A.数据重构 B.数据变换 C.结构转换 D.数据抽取 12、 某选址项目中,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 1 )距离公路2000米以内;2)距离湖泊1000 米以外;3)地块面积大于 500KM 2 。利用GIS 的空间分析功能进行选址,分别采用( ) A.缓冲区分析、in tersect 叠加分析、基于非空间属性的查询; B. 缓冲区分析、identify 叠加分析、基于空间关系的查询; 20世纪()年代: A.绘图仪 B.数字化仪 C.打印机 D.高分辨率显示装置 A ? 0维特征 B. 1维特征 C. 2维特征 D. 3 维特征. A ?拓扑邻接 B ?拓扑关联 C ?拓扑包含 拓扑相交 A ?手扶跟踪数字化法 B ?屏幕鼠标跟踪数字化法 C ?扫描数字化法 D .人工读取坐标法 A ?定位明显、属性隐含 B ?定位明显、属性明显 C ?定位隐含、属性明显 D .定位隐含、属性隐含 7、以线性四叉树表示 8*8

利用超高频传感器(UHF)在线实时监测站内变压器的局部放电

变压器是变电站重要设备之一,其绝缘状态一直是运行维护人员的重要检测对象,局部放电是直接反应变压器绝缘故障典型参数,而针对变压器局放的监测方法很多,如超声法,脉冲电流法,色谱分析(DGA)超高频法(UHF)等,目前使用最多的是脉冲电流法,也是根据IEC-60270相关标准规定实施,能实现对放电量的大小进行标定。目前出厂试验及投运前对变压器的放电量监测也主要是根据此方法进行测量。但是现场由于电晕及其他放电干扰很多,很难将其滤除,导致系统误判率较高。超声波法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变压器局部放电在线检测方法,且能够进行放电源的定位。但由于变压器复杂的内部结构和变压器的外壳对局部放电超声波信号的严重衰减,使得超声波检测的灵敏度很低,有时无法在现场有效地检测到信号。UHF法是在此基础发展起来的一种监测方法,特点是监测频带较高(300MHz以上),抗干扰能力较强,缺点是 无法对放电源进行有效标定。 UHF测变压器超高频局放是由原来脉冲电流法测局放发展而来一种先进的测试局放方法,由于在较高频带上测量,能有效抑制各种低频干扰,所以是目前发展较快的测试局放的手段。国电西高研发的GDPD-PTU/OL变压器局放在线监测系统采用速慧(smart quick)智能化电力测试系统(软著登字第1010215号、商标注册号14684781),HVHIPOT公司引进国际先进的高速DSP 数字处理技术及软件处理技术使我们的监测系统采集速度快准确,是电力系统电力变压器局放在线监测最经济可靠的解决方案。 一、关于变压器局部放电方面的研究 变压器内部的绝缘在运行中,长期处于工作电压的作用下,特别是随着电

压等级的提高,绝缘承受的电场强度值将趋高,在绝缘薄弱处很容易发生局部 在对绝缘材料将产生较大的破坏作用。 局部放电可使邻近的绝缘材料受到放电质点的直接轰击造成局部绝缘的损坏,由放电产生的热、臭氧及氧化氮等活性气体的化学作用,使局部绝缘受到腐蚀老化,电导增加最终导致热击穿。 变压器内部绝缘的老化及损坏,多半是从局部放电开始的。产生局部放电的原因是电场过于集中于某点,或者说某点电场强度过大。目前检测变压器局部放电故障的主要方法是:UHF特高频监测法、脉冲电流局部放电量测量法(脉冲电流法)、超声波局部放电测量法(超声波法)、电流传感器检测法和油中气 、开展对变压器局部放电实施在线监测、结合智能化诊断的专家系统分析变压器绝缘状态、及时确定绝缘缺陷的性质就显得越来越重要。 二、系统功能指标 1、技术指标 系统检测频带:0.3GHz-3GHz; ?最小可监测:实验室-80dBm放电量,动态范围70dBm; ?系统可测放电量、放电相位、放电次数,放点脉冲分辨率小于10μs,并可按照客户要求提供有关统计参数; ?系统能显示工频周期放电图、二维(Q-φ,N-φ,N-Q)及三维(N-Q-φ)放电谱图;

国内外几种电缆局部放电在线检测方法技术分析

国内外几种电缆局部放电在线检测方法技术分析 李华春周作春张文新从光 北京市电力公司 100031 [摘要]:本文简要的介绍国内外几种电缆局部放电在线检测方法的原理和特点,并进行了简单的分析比较。结合国内外电缆局部放电在线检测方法研究和应用情况提出当前XLPE电缆局部放电在线监测存在的问题以及在高压XLPE电缆附件局部放电在线检测研究方面今后还需要做的工作。 [关键词]:电缆、局部放电、在线检测、分析 前言 常规XLPE电缆局部放电测量多采用IEC60270法,但是其测量频带较低,通常在几十到几百kHz范围内,易受背景干扰的影响,抗干扰能力差。理论研究表明,XLPE电力电缆局部放电脉冲包含的频谱很宽,最高可达到GHz数量级。因此,选择在信噪比高的频段测量有可能有效地避免干扰的影响。目前国内外已把电缆局部放电测量的焦点转移到高频和超高频测量上。 [2][1]。 迄今为止,国内外用于XLPE电缆局部放电检测的方法有很多。但由于X LPE电缆局部放电信号微弱,波形复杂多变,极易被背景噪声和外界电磁干扰噪声淹没,所以研究开发电缆局部放电在线检测技术的难度在所有绝缘在线检测技术中是最高的。由于电缆中间接头绝缘结构复杂,影响其绝缘性能的原因很多,发生事故的概率大于电缆本体,同时在电缆中间接头处获取信号比从电缆本体获取信号灵敏度要高且容易实现,因

此通常电缆局部放电在线检测方法亦多注重于电缆附件局部放电的检测,或者在重点检测电缆中间接头和终端的同时兼顾两侧电缆局部放电的检测。电缆局部放电在线检测方法中主要的检测方法有差分法 耦合法[6、7、8、9][3、4]、方向耦合法、电磁[13、14、15、16][5]、电容分压法[10]、REDI局部放电测量法 [18][11、12]、超高频电容法、超高频电感法[17]、超声波检测法等。在众多检测方法中,差分法、方向耦合法、电 磁耦合法检测技术目前已成功应用到现场测量中。下面简要的介绍这些方法的原理和特点。 1. 电缆局部放电在线检测方法中主要的检测方法 1.1. 差分法(the differential method) 差分法是日本东京电力公司和日立电缆公司共同开发的一种方法。其基本原理见图1。将两块金属箔通过耦合剂分别贴在275kV XLPE电缆中间接头两侧的金属屏蔽筒上(此类中间接头含有将两端金属屏蔽筒连接隔断的绝缘垫圈),金属箔与金属屏蔽之间构成一个约为1500~2000pF 的等效电容。两金属箔之间连接50欧姆的检测阻抗。金属箔与电缆屏蔽筒的等效电容、两段电缆绝缘的等效电容(其电容值基本认为相等)与检测阻抗构成检测回路。当电缆接头一侧存在局部放电,另一侧电缆绝缘的等效电[3] 容起耦合电容作用,检测阻抗便耦合到局部放电脉冲信号。耦合到的脉冲信号将输入到频谱分析仪中进行窄带放大并显示信号。研究发现,频谱分析仪中心频率设在10~20MHz时,信噪比最高。差分法的检测回路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与应用试卷1评分标准与答案

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 资环、地信2008 级《地理信息系统原理与应用》课程试卷A评分标准及答案 1.从历史发展看,GIS脱胎于:() A.地图学 B.地理学 C.计算机科学 D.测量学 2. 在构成空间网络的基本元素中唯一不表示任何属性的元素是:() A.拐角 B.结点 C.障碍 D.站点 3.地理数据一般具有的三个基本特征是:() A.空间特征、属性特征和时间特征 B.空间特征、地理特征和时间特征 C.地理特征、属性特征和时间特征 D.空间特征、属性特征和拓扑特征 4.地理信息数据库与事物管理数据库的根本区别在于表征:() A.属性数据 B.统计数据 C.文本数据 D.图形数据 5.对于游程编码而言,图形复杂程度与压缩比的关系为:() A.图形越复杂,压缩比越高 B.图形越简单,压缩比越低 C.图形越简单,压缩比越高 D.二者之间无关 6.地理信息系统形成于20世纪:() A.50年代 B.60年代 C.70年代 D.80年代 7.地理信息区别于其他信息的显著标志是() A.属于属性信息 B.属于共享信息 C.属于社会经济信息 D.属于空间信息 8.对一幅地图而言,要保持同样的精度,栅格数据量要比矢量数据量() A.大 B.小 C.相当 D.无法比较 9.“二值化”是处理何种数据的一个技术步骤:() A.扫描数据 B.矢量数据 C.关系数据 D.属性数据 10.广泛应用于等值线自动制图、DEM建立的常用数据处理方法是:() A.数据插 B.布尔处理 C.数据提取 D.合成叠置 11.GIS外部设备主要包括各种输入和输出设备,以下不是输入设备是:() A.图形跟踪数字化仪 B.解析和数字摄影测量设备 C.图形显示终端

局部放电的在线监测

局部放电的在线监测 一、绝缘内部局部放电在线监测的基本方法 局部放电的过程除了伴随着电荷的转移和电能的损耗之外,还会产生电磁辐射、超声、发光、发热以及出现新的生成物等。因此针对这些现象,局部放电监测的基本方法有脉冲电流测量、超声波测量、光测量、化学测量、超高频测量以及特高频测量等方法。其中脉冲电流法放电电流脉冲信息含量丰富,可通过电流脉冲的统计特征和实测波形来判定放电的严重程度,进而运用现代分析手段了解绝缘劣化的状况及其发展趋势,对于突变信号反应也较灵敏,易于准确及时地发现故障,且易于定量,因此,脉冲电流法得到广泛应用。目前,国内不少单位研制的局部放电监测装置普遍采用这种方法来提取放电信号。该方法通过监测阻抗、接地线以及绕组中由于局部放电引起的脉冲电流,获得视在放电量。它是研究最早、应用最广泛的一种监测方法,也是国际上唯一有标准(IEC60270)的局放监测方法,所测得的信息具有可比性。图4-4为比较典型的局部放电在线监测(以变压器为例,图中CT表示电流互感器)原理框图。 图4-4 脉冲电流法监测变压器局部放电原理框图 随着技术的发展,针对不同的监测对象,近年来发展了多种局部放电在线监测方法。如光测量、超高频测量以及特高频测量法等。利用光电监测技术,通过光电探测器接收的来自放电源的光脉冲信号,然后转为电信号,再放大处理。不同类型放电产生的光波波长不同,小电晕光波长≤400nm呈紫色,大部为紫外线;强火花放电光波长自<400nm扩展至>700nm,呈桔红色,大部为可见光,固体、介质表面放电光谱与放电区域的气体组成、固体材料的性质、表面状态及电极材料等有关。这样就可以实现局部放电的在线监测。同样,由于脉冲放电是一种较高频率的重复放电,这种放电将产生辐射电磁波,根据这一原理,可以采用超高频或特高频测量法监测辐射电磁波来实现局部放电在线监测。 日本H.KAwada等人较早实现了对电力变压器PD的声电联合监测(见图4-5)。由于被测信号很弱而变电所现场又具有多种的电磁干扰源,使用同轴电缆传递信号会接受多种干扰,其中之一是电缆的接地屏蔽层会受到复杂的地中电流的干扰,因此传递各路信号用的是光纤。通过电容式高压套管末屏的接地线、变压器中性点接地线和外壳接地线上所套装的带铁氧体(高频磁)磁心的罗戈夫斯基线圈供给PD脉冲电流信号。通过装置在变压器外壳不同位置的超声压力传感器,接受由PD源产生的压力信号,并由此转变成电信号。在自动监测器中设置光信号发生器,并向图中所示的CD及各个MC发出光信号。最常用的是,用PD 所产生的脉冲电流来触发监测器,在监测器被触发之后,才能监测到各超声传感器的超声压力波信号。后由其中的光信号接收器接收各个声、电信号。 综合分析各个传感器信号的幅值和时延,可以初步判断变压器内部PD源的位置。如果

地理信息系统试题(含答案)23587

理工大学《地理信息系统》试卷纸 (A)卷 2008-2009 学年第 1 学期 班级: : 学号: …………………………………装……………………………订…………………………线………….……………………………… 适用专业 测绘工程 考核性质 考试 (闭)卷 命题教师 王殷行 考试时间 100分钟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十一 总分 得分 评阅人 复核人 一、选择(12×1.5=18分) (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⑴ 一般来讲,下列数据库模型维护(插入、删除等)最复杂的是:( ) A 层次数据库模型 B 网络数据库模型 C 关系数据库模型 D ABC 三种模型没有区别 ⑵ 在MapGIS 中,不属于还原显示的特点有:( ) A 当该开关被关闭的时候,地物只用简单的直线、曲线显示(忽略部分线型)。 B 如果该开关被打开则系统会根据地物的编码使用相应的线型和填充图案显示地物。 C 当鼠标放在屏幕绘图区边缘时,绘图区图形会向绘图区外方向移动以显示绘图区外的图形。 D 可以加快处理速度,屏蔽不必要的屏幕显示。 ⑶ 如果认为一个标准的圆目标既非紧凑型也非膨胀型,则可定义其形状系数为:A P r ?=π2。其中,P 为目标物周长, A 为目标物面积。如果r <1,目标物为:( ); A 紧凑型; B 标准圆; C 膨胀型; D 其它; ⑷ 栅格数据模型是基于连续铺盖的,它是将连续空间离散化,即用二维铺盖或划分覆盖整个连续空间。下图对三种空间的划分方法不属于栅格数据模型的有( )个 A 0个 B 1个 C 2个 D 3个 ⑸ 如右图,若某条道路一边已经绘制完成,另外一边已有一个测点5,在MapGIS 中可以使用哪个命令绘制出另一边:( ) A 采用区段建地物命令 B 采用距离平行复制命令 C 采用过点平行复制命令 D 采用指定特征地物命令 ⑹ MapGIS 输入编辑子系统中矢量化线时若需要增加一个字段(域)存储某些信息(如等高线高程),则采用( )操作: A 修改线属性 B 交互式矢量化 C 修改线属性结构 D 自动矢量化 ⑺ 同一级被包含的多边形有若干个这种包含称为:( ) A 嵌套包含 B 等价包含 C 多层包含 D 复杂包含 ⑻ 若1至20号点全是某条小路点,需要在MapGIS 中顺次连接进行绘制,则下列方法中效率最高的是: A 采用区段建地物命令 B 将其指定为特征地物 C 采用隔点绘制 D 使用距离平行复制命令 ⑼ 下列属于矢量数据结构特点的是: A 有利于网络分析 B 输出快速,成本低廉 C 图形数据量大 D 数据结构简单 ⑽ 下列说确的是:( ) A 矢量数据结构要优于栅格数据结构 B 栅格数据结构要优于矢量数据结构 C 矢量数据结构比较适合于叠加分析 D 可以对栅格数据采用压缩技术,如变长编码。 ⑾ 在MapGIS 中自动生成等高线,如果需要将生成的等高线在某地物边缘处断开,则可以:( ) A 将其指定为嵌套地物 B 使用高程统改命令 C 使用区段建地物命令 D 将其指定为特征地物 ⑿ 如右图,1、2、3三点为实测点的展点,2-3点需要用直角连接,在MapGIS 中绘制该图时,当点取1、2点后采用哪个命令然后再点取3点就可以方便地绘出该图形。( ) A 指定特征地物 B 区段建地物命令 C 隔点绘制命令 D 距离平行复制命令 二、填表(6+8+8=22分) (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弧段号 起结点 终结点 左多边形 右多边形 C1 N1 N2 P2 P1 C2 N3 N2 P1 P4 C3 N4 N2 P1 Φ ⑴ 结点连接编辑可以顺序查询出环绕N2点的所有多边形,其算法分3步: ① 从弧段文件检索出与当前编辑结点N2相关的所有记录(如上表); ② 在检索出的记录中,调整当前编辑结点N2所处位置; ③ 从经过代码位置转换的记录中按顺序连接各个多边形。 结点N2连接编辑第①步结果如上表,请据其写出②步结果(填充答题纸上表格)并依据②步结果按顺序给出环绕结点N2所有多边形。(6分) 叠加图形重叠效果 34215

电缆接头局部放电在线监测系统

电缆接头局部放电在线监测系统 一、 前言 随着我国城市规模的扩大,电缆线路占城市供电线路的比例愈来愈大,供电的重要性也愈加明显,保证城市用电安全是电力部门的首要任务。电缆线路的故障多发生在电缆接头上。而电缆接头的故障多数起因于电缆接头产生了局部放电。通常电缆接头产生局部放电时,它会逐步发展成为电弧,然后击穿闪络,造成系统跳闸。 对运行中的电缆接头进行局部放电在线监测,是电缆状态维修技术开展的依据。监测电缆接头的局部放电,可防患于未然,避免电缆接头事故扩大,造成停电事故的产生。 武汉利捷电子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结合变压器局部放电在线监测技术实践经验,对电磁波 在电缆的传播规律进行了系列研究,研制了电缆接头局部放电在线监测系统。 二、 电缆接头局部放电检测原理 在电缆接头的两端屏蔽层安装两只性能完全一样的高频传感器。传感器中电缆中局部放电信号与干扰信号的极性可以鉴别。 图1 局部放电信号与干扰的鉴别原理 (实线为局部放电信号,虚线为干扰信号) 见图1,当电缆接头内发生局部放电时,局部放电信号从放电源处向两边穿过电缆接头的传感器,其方向是相反的。而外部干扰信号是相同方向的。利用放电脉冲和干扰信号在电缆接头的传播规律,进行极性判别,可将局部放电信号分离出来。 电缆接头 电缆内部放电 干扰信号 2#高频传感器 传感器同名端 1#高频传感器

三、电缆接头局部放电在线监测系统实施方案 1. 电缆进线端接头 对于电缆进线端接头,其特点是:它们主要集中在变电站内,为此,采用集中式监测系统。见图2,电缆接头两侧各安装1只传感器,传感器获取的信号通过同轴电缆进入信号放电和调理单元,然后通过32/1多路模拟开关依次进入A/D 卡进行数字处理。数字化处理后由计算机采用极性判别软件将电缆接头的信息进行数据处理,剔除干扰信号,将局部放电的脉冲个数,幅值,时间记录下来并用3D 图形显示并存储起来。系统主机配备无线接收系统,接收电缆引出端接头的监测数据。 图2 电缆进线端接头局部放电在线监测系统框图 2. 电缆引出端接头 对于电缆引出端接头,其特点由用户的位置确定,方向分散,距离变电站有一定距离(可离变电站几百米或更远)。为此对于电缆引出端接头,采用嵌入式单元进行数据采样、数据处理及传输系统等任务。无线数据传输至变电站内的监测系统主机。见图4。 #1 ABC A/D 卡 #2 ABC #3 ABC #4 ABC #5 ABC …… ABC #N ABC 主机 多路模拟开关 无线数据 接收系统 系统 信号放大、调理单元 1 2 1 2 1 2 1 2 1 2 1 2 1 2 电缆接头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试卷及答案6套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期末考试试卷A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5分) 1、地理信息系统 2、空间分析 3、空间数据元数据 4、Web地理信息系统 5、数字地形模型 二、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比较地理信息系统和一般信息系统的区别 2、地理信息系统的功能 3、简述栅格数据游程长度编码的基本思路;写出右图所示栅格数据的游程长度编码

(第二大题第3小题图) 4、简述地图投影的分类;说出右图所示地图投影的名称 (第二大题第4小题图) 5、空间数据质量问题的来源 三、论述题(共50分) 1、结合下图谈谈空间分析在地理信息系统中的地位(本小题15分)

2、请就根据所掌握的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功能和空间分析方法,针对以下两个问题设计解决技术流程(可以采用文字描述和流程图相结合的方法答题):(本小题15分) 1)城市A计划将道路R由原来的10米拓宽为30米,请列出所有需要拆迁居民的信息 2)B县计划对辖区内大于15度的耕地实施退耕还林,在地图中标识出所有需要实施退耕还林的区域 3、针对你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所了解的问题(生活服务、科学研究、信息管理、政府办公等均可以),设计一个应用3S集成技术解决问题的方案,请尽可能将你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这个解决方案的细节中(如采用需要使用融合技术对遥感影像进行信息增强,使用空间叠置分析对多要素进行综合评价等)(本小题20分) 可以作为参考的案例:在对湿地环境的研究工作中,用GPS测量湿地的精确范围,通过遥感影像对湿地水环境及周边环境信息进行解译提取,采用GIS技术对湿地环境进行评价…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期末考试试卷B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5分) 1、空间数据模型

GIS局放在线监测测试系统、模式识别、定位与数据分析.

及时、准确发现局部放电并消除局部放电是一切工作的根本目的。 一、GIS局部放电在线监测方法概述 1、局放产生的原因 (1)绝缘体内部存在自由移动的金属微粒; (2)绝缘体内或高压导体表面上存在针尖状或其他形状突出物; (3)附近存在悬浮电位体或导体间连接点接触不好; (4)轻微局放或制造时造成绝缘体内部或表面存在气隙、裂纹等。 2、监测方法 当介质中发生局部放电时,会产生电脉冲、电磁波、超声波、局部过热、一些新的化学产物、光等特征,与此相应的出现了下面五种监测方法。 2.1电测法 (1)耦合电容法,又称脉冲电流法。 利用贴在GIS外壳上的电容电极耦合探测局放在导体芯上引起的电压变化。该法结构简单,便于实现。在现场测试时,无法识别与多种噪声混杂在一起的局放信号,因此此方法的使用推广受到限制。 (2)超高频法。 其主要优点是灵敏度高,并通过放电源到不同传感器的时间差对放电源精确定位。但对传感器的要求很高,此法成本昂贵。 2.2非电测法 (1)超声波监测法。

由于GIS内部产生局放时会产生冲击振动及声音,因此可用腔体外壁上安装的超声波传感器测量局放量Q。它是目前除UHF法外最成熟的PD监测方法,抗电磁干扰性能好,但由于声音信号在SF6气体中的传输速率很低(约140 m/s),信号通过不同物质时传播速率不同,不同材料的边界处还会产生反射,因此信号模式很复杂,且其高频部分衰减很快。它要求操作人员须有丰富经验或受过良好的培训,另外,长期监测时需要的传感器较多,现场使用很不方便。 (2)化学监测法。通过分析GIS中局放所引起的气体生成物的含量来确定局放的程度,但GIS中的吸附剂和干燥剂会影响化学方法的测量;断路器正常开断时产生的电弧的气体生成物也会产生影响;脉冲放电产生的分解物被大量的SF6气体稀释,因此用化学方法监测PD的灵敏度很差。另外,该方法不能作为长期监测的方法来使用。 (3)光学监测法。光电倍增器可监测到甚至一个光子的发射,但由于射线被SF6气体和玻璃强烈地吸收,因此有“死角”出现。该法监测已知位置的放电源较有效,不具备定位故障能力,且由于GIS内壁光滑而引起反射带来的影响使灵敏度不高。 2.3上述五种监测方法对比 对于某种监测技术的性能评估,首先要考虑的要素是模式识别、定位、放电强度三个方面的信息的准确性。监测技术是局部放电分析的基础,模式识别给出了导致发生局放的原因及类型,定位则给出了局放源的准确位置,放电强度给出了当前局放活动的剧烈程度,这三个方面信息的结合才能进行介质绝缘状态的合理准确评估。

交流高压电缆局部放电的在线监测

交流高压电缆局部放电的在线监测 陈敬德,1140319060;指导老师:李旭光 (上海交通大学电气工程系,上海,200240) 摘要:在XLPE电缆投入运行后,由于绝缘的老化变质、过热、机械损伤等,使得电缆在运行中绝缘裂化,为了防止由于绝缘劣化造成电缆运行事故,需要对电缆的运行状态进行即时监测,监测系统控制着电缆及其附件的质量。局部放电是目前比较有效的在线监测方法,局部放电检测目前相应有电磁耦合法、超高频法和超声波法、光学测量法等,本文将着重论述这些方法各自的优势与不足,同时对目前发展起来的PD混沌监测方法进行讨论。 关键词:XLPE电缆;在线监测;局部放电;混沌法 0引言 随着电力系统的飞速发展以及旧城改造工程的进行,电力电缆在电力网络中的应用愈发广泛。电力电缆的基本结构包括线芯、绝缘层、屏蔽层和保护层四个部分。其中线芯即导体,是电力电缆中传输电能的部分,是电缆的主要结构。绝缘层将线芯与外界电气上隔离。屏蔽层包括导体屏蔽层和绝缘屏蔽层,一般存在于15kV及以上电缆中。保护层是用来防止外界的杂质和水分的渗入和外力的破坏 [1]。 电力电缆按照电压等级分类有低压电缆(35kV 及以下输配电线路)、中低压电缆(35kV及以下)、高压电缆(110kV及以上)、超高压电缆(275~800kV)、特高压电缆(1000kV及以上)。按照绝缘材料电力电缆可以分为塑料绝缘电缆和橡皮绝缘电缆。其中油纸绝缘电缆应用历史最长。它安全可靠,使用寿命长,价格低廉。主要缺点是敷设受落差限制。塑料绝缘电缆主要用于低压电缆,常用的绝缘材料有聚氯乙烯、聚乙烯、交联聚乙烯。橡皮绝缘电缆弹性好,适合用于移动频繁弯曲半径小的敷设地点。 我国早期使用的多是油纸绝缘电缆,但自1970 年以来,交联聚乙烯(XLPE)电力电缆得以广泛应用,并逐渐取代了油纸绝缘电缆的地位。XLPE电缆电气性能优越,具有击穿电场强度高、介质损耗小、载流量大等优点因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在线检测电缆故障的方法有很多,如直流分量法、损耗电流谐波分量法、局部放电法等,其中,局部放电法是目前用于现场比较有效的在线检测方法。XLPE电缆发生局部放电时一般会产生电流脉冲、电磁辐射、超声波等现象,根据检测物理量的不同,局部放电检测相应有电磁耦合法、超高频法和超声波法等,其中,电磁耦合法由于传感器灵敏度高、安装方便,且与电缆无电气连接,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方法。 本文主要论述了XLPE电缆局部放电在线监测的一些基本方法的优势与缺陷,并对电缆局部放电的混沌监测方法进行了讨论[2]。 1 PD在线监测的意义以及技术 难点 局部放电,是绝缘介质中的一种电气放电,这种放电仅限制在被测介质中一部分且只使导体间的绝缘局部桥接,这种放电可能发生或可能不发生于导体的邻近。电力设备绝缘中的某些薄弱部位在强电场的作用下发生局部放电是高压绝缘中普遍存在的

地理信息系统试题及答案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课程考试试题一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地理信息系统的定义是由两个部分组成的。一方面,地理信息系统是一门学科,是描述、存储、分析和输出空间信息的理论和方法的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另一方面,地理信息系统是一个技术系统,是以地理空间数据库为基础,采用地理模型分析方法,适时提供多种空间的和动态的地理信息,为地理研究和地理决策服务的计算机技术系统。 2.TIN 即不规则三角网(Triangulated Irregular Network),是一种表示数字高程模型的方法。TIN 模型根据区域有限个点集将区域划分为相连的三角面网络,区域中任意点落在三角面的顶点、边上或三角形。如果点不在顶点上,该点的高程值通常通过线性插值的方法得到。 3.元数据是关于数据的描述性数据信息,它应尽可能多地反映数据集自身的特征规律,以便于用户对数据集的准确、高效与充分的开发与利用。元数据的容包括对数据集的描述、对数据质量的描述、对数据处理信息的说明、对数据转换方法的描述、对数据库的更新、集成等的说明。 4.信息是向人们或机器提供关于现实世界新的事实的知识,是数据、消息中所包含的意义,它不随载体的物理设备形式的改变而改变。 二、简答题 1.地理信息系统的组成。 一个完整的GIS 主要由四个部分构成,即计算机硬件系统、计算机软件系统、地理数据(或空间数据)和系统管理操作人员。其核心部分是计算机系统(软件和硬件),空间数据反映GIS 的地理容,而管理人员和用户则决定系统的工作方式和信息表示方式。 (1)计算机硬件系统:是计算机系统中的实际物理装置的总称,是GIS 的物理外壳。包括输入/输出设备、中央处理单元、存储器等,向提供信息、保存数据、返回信息给用户。 (2)计算机软件系统:计算机软件系统是指必需的各种程序。对于GIS 应用而言,通常包括:计算机系统软件、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和其他支持软件、应用分析程序。 (3)系统开发、管理和使用人员:完善的地理信息系统项目应包括负责系统设计和执行的项目经理、信息管理的技术人员、系统用户化的应用工程师以及最终运行系统的用户。地理信息系统专业人员是地理信息系统应用的关键。 (4)空间数据:它是由系统的建立者输入GIS ,是系统程序作用的对象,是GIS 所表达的现实世界经过模型抽象的实质性容。主要包括空间位置、空间关系、属性等。 2.简述栅格数据及其主要编码方式。 栅格结构是最简单最直接的空间数据结构,是指将地球表面划分为大小均匀紧密相邻的网格阵列,每个网格作为一个象元或象素由行、列定义,并包含一个代码表示该象素的属性类型或量值,或仅仅包括指向其属性记录的指针。因此,栅格结构是以规则的阵列来表示空间地物或现象分布的数据组织,组织中的每个数据表示地物或现象的非几何属性特征。 栅格数据的主要编码方式包括: (1)直接栅格编码:这是最简单直观而又非常重要的一种栅格结构编码方法,就是将栅格数据看作一个数据矩阵,逐行(或逐列)逐个记录代码,可以每行都从左到右逐个象元记录,也可以奇数行地从左到右而偶数行地从右向左记录,为了特定目的还可采用其他特殊的顺序。 (2)压缩编码方法:目前有一系列栅格数据压缩编码方法,如键码、游程长度编码、块码和四叉树编码等。其目的是用尽可能少的数据量记录尽可能多的信息,其类型又有信息无损编码和信息有损编码之分。 a)链码:又称为弗里曼链码或边界链码,链码可以有效地压缩栅格数据,而且对于估算面积、长度、转折方向的凹凸度等运算十分方便,比较适合于存储图形数据。 b)游程长度编码:栅格图像常常有行(或列)方向上相邻的若干点具有相同的属性代码,因而可采取

GIS局部放电在线监测实施方案

天津市电力公司 220kV春华路站及220kV米兰站GIS局部放电在线监测 实施方案 北京圣泰实时电气技术有限公司 2013年1月

GIS局部放电在线监测技术实施方案 一、监测系统总体结构 目前GIS局放监测系统通常采用两种结构:集中式和分布式。 集中式结构的采集单元通常具备多个监测通道(一般为4通道以上),其优点在于将多个传感器信号集中到一个集中器内,可大大降低集中器的成本,然而,要将多个传感器信号都集中到同一个集中器,无论集中器安装在任何位置,总会有一部分传感器需要很长的信号电缆,这就会带来较大的局放信号的衰减,从而影响到局放监测的灵敏度,要解决局放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的衰减,只能通过光纤进行传输,然而这就需要在传感器端对局放信号进行处理,这样一来,传感器又须引入电源,而且在传感器端进行信号处理还会带来局放信号的失真,从而影响到对局放信号诊断的准确度。 SIM3-PD GIS局部放电在线监测系统采用了分布式结构,每个采集单元具备3个局放监测通道,可监测高压电气设备的ABC三相,采集单元就近安装在UHF 局放传感器的附近,只需较短的同轴电缆即可将局放信号引至采集单元,既解决了信号传输过程中的衰减,也解决了信号处理过程中的失真问题,但其唯一劣势就在于采集单元的通道数较少导致需要的采集单元数量增多,因而成本较高。 SIM3-PD GIS局部放电在线监测系统的分布式结构如下图所示:

1、春华路220kV变电站在线监测系统平面布置图

2、米兰220kV变电站在线监测系统平面布置图

二、传感器的安装 GIS局放传感器安装于GIS盆式绝缘子的位置,首先用一条60mm宽的金属带将盆式绝缘子的绝缘部分包裹,在安装传感器的位置留出一个缺口,这样外界干扰信号不会通过盆式绝缘子进入到GIS内部影响测量的准确性,UHF局放传感器通过2条不锈钢抱箍沿盆式绝缘子的周向固定到盆式绝缘子上,同时抱箍还起到固定金属带的作用,如下图所示。 三、采集单元的安装 采集单元为250mm*300mm*130mm的单元箱结构(如下左图),每个GIS局放信号采集单元具有3个特高频局放通道,传感器信号通过同轴电缆沿GIS外壁引入采集单元,采集单元通过专用的安装支架和抱箍安装在GIS设备附近的角钢上,如下右图所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