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合作学习

浅谈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合作学习
浅谈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合作学习

浅谈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合作学习

湖南省永州市江华县大圩镇鲤鱼塘完全小学罗小春

[摘要]合作学习是新一轮课程改革所倡导的一种富有创新和实效的学习方式。如何才能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本文从“创设合作意识,渗透合作思想,提高合作技能”浅述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进行合作学习的方法。

[关键词] 引导学生有效合作学习

丰富学生的学习方法,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为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是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标准中也提出了“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合作学习是指学生或小组团队为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的学习是主动建构的过程。学生所获得的知识不是老师传授的,而是学习者在创设的情景中,依靠一定的方法和教师的帮助,通过意义建构而获得的。学生相互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既是课堂教学中要通过有效的组织和引导让学生掌握合作学习的方法和技巧,使学生乐于合作,敢于合作,善于合作。

一、创设合作意境,激发合作意识,使学生乐于合作

课程改革实施近两年来,在教学中我们经常看到小学生数学学习的方式仍然存在单一、被动的现象。学生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学习和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有的教师采用合作学习也是流于形式,收效甚微。如有的学生只知道自己动手,不让别人做;有的学习为了显示自己,对别人指手划脚;有的学生因年龄小,胆小怕事,只看别人做事,自己不敢参与;汇报时,有的学生漠不关心,从不张口;有的学生发言时把个人的看法,当做小组的意见……这些情况均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学生缺乏合作意识,没有掌握合作的方法,更难养成合作的习惯。针对以上现象,教师必须创设合作的意境,营造合作的氛围,激发学

生合作意识,调动学生合作的欲望。使学生充分认识合作的重要性,乐于合作。

[如]教学100以内的加法练习时出示练习题:妈妈有100元钱,要买一套衣服,可以怎么买?应付多少钱?

先让每个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小组里交流各自的买法及花钱数。比一比、看一看哪一个组的方法多,算得快。各人交流自己的买法及算式、小组长统计本组中出现的的不同方法。学生跃跃欲试,对合作学习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和主动性。

二、构建合作小组,渗透合作思想,让学生敢于合作

“学会与人合作,并且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是新课程标准的目标之一,要重视在课堂教学中不断渗透合作方法,指导学生参与合作学习。教学生学习从关心自我到关心他人;从独立学习到互相帮助;从大胆发言到学会倾听。充分利用同桌,同组合作学习活动,将操作上的合作上升为思想方法上的合作。因此,要注意平时逐步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潜移默化地渗透合作学习的方法。教学时要构建好学习小组,平时教学可以同桌两人一组或前后两桌四人一组;也还可以对层次、性别不同的学生进行合理搭配,各组同学无显著差异,组与组之间尽量达到均衡,便于公平比较。使小组成员之间能够相互团结协作,取长补短,提高合作度。

教学“元、角、分的计算”时,可以创设一个轻松购物环境,让学生模拟购物,购买自己急需的、喜欢的用品。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角色分别扮演售货员和顾客,体会社会的分工。通过购买中的货币交换,练习元、角、分的计算,感受合作的乐趣,使学生敢于合作。

三、加强合作引导,提高合作技巧,使学生善于合作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

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小组合作学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思维的火花,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表达能力、交际能力等。因此,学生在合作学习前教师要给小组成员明确的分工,使每个学生都担任一种特定的角色,并做到小组内角色经常轮换,增进学生相互之间互动有效性和趣味性。在进行合作学习时,要加强对学生合作学习的介入和调控、引导。在参与学生互动的过程中,要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主动尝试、操作、论证或者搜集查阅资料,自学教材,或开展讨论、共同探究。正确、友好对待他人不同意见,不断增强集体责任感;同时教师要了解各组合作学习的进程,参与小组的讨论,了解合作的效果、讨论的焦点等,针对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有效地引导,帮助学生提高合作的技巧,使学生善于合作。

教学“百分数的意义”时,首先安排各小组操作如下实验:(1)三只烧杯中分别加入开水15克、16克、35克;(2)再分别加入糖5克、8克、15克,待充分溶解后引发探究性问题:哪杯水最甜?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用不同的思维方法去思考、去探究。通过合作学习,学生在交流、论证、讨论中明确用百分比的知识来表示这样的问题最方便,由此引入百分数的意义,学习有关百分数的知识。

四、教会学生讨论的方法,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能力

在生本教育课堂教学中,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前置后要通过小组的讨论将思想统一以便在班级中进行展示。小组讨论的目的,其实是在学生独学的基础上,帮助完成独学不懂的地方,先是同桌之间相互讨论,不懂的再小组一起讨论。

刚开始时许多小组在交流和讲解时不知道讲什么?在交流时我要求学生讲内容、步骤、方法、过程、原理和为什么说清楚。特别是要把步骤、方法、过程、原理和为什么说清楚,这是数学课中不可缺少的。讲解、展示汇报时,一定要体现出思考问题的思路,体现出解题的步骤、过程。这一点很重要,平时可对此做一定的要求,比如做一道题,分了几步才最后完成的,展示汇报时,也要说清楚步骤、过

程。如果小组展示汇报,没有这一内容,应该提醒学生,把归纳总结这一内容说清楚明白。小组交流的一般步骤:①对答案,首先要把答案对一下,如果所有人的答案都一样,说明对的可能性大;如果出现答案不一样的时候就要从头开始,找出错的地方,再进行改正。改正这一过程对于简单的组员有能力做出来的可以让他自己改,对有一定难度的优秀的组员一定要帮助他进行改正。答案一样时,还要看有没有不同的方法,有时一个题目可以用多种方法解答出来的。有不同的方法时,也要放在小组里面讨论这些方法,比较一下谁的做法更好,展示时把多种方法展示出来小组让小组更有成就感。②第二步就是帮助解决小组内的问题。对完答案后,小组成员之间有什么问题的要及时提出来,成绩好的同学要积极解答成员提出的问题。怎样提问呢?这又是学生们面临的一个问题。要想学会学习提高成绩就要学会提问思考。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边自学边提问然后自己解答提出的问题。不懂的再问小组中成绩好的同学。

在学习课本65页稍复杂的方程例题3时,足球上黑色的皮都是五边形的,白色的皮都是六边形的,白色皮共有20块,比黑色皮的2倍少4块,共有多少块黑色皮?解设:共有X块黑色皮。黑色皮的块数×2-白色皮的块数=4,2X-20=4,2X-20+20=4+20,2X=24,2X÷2=24÷2,X=12。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就可以提出这些问题:㈠这个题目的已知条件是什么,要求什么;㈡相等关系是怎样的?㈢怎样列出方程的㈣解方程时书上怎么从原方程得到2X﹦24?也就是解方程的方法。㈤怎样进行检验㈥还有其他的解答方法吗?㈦这个题目是哪种类型,解答方法是怎样的?如果你能解决上面六个问题,相信再见到这种类型的题目时也不会无从下手了。

四、鼓励学生小组展示,体验学习的成就

在现实的课堂教学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经常能做出题目,但要其讲解怎么做的,怎样想的,有一大部分学生都不愿讲。我想一方面是学生对所学知识还未真正掌握,只是存在表面的模仿。其二是学生语言组织能力还较低,不能将自己解决问

题的思路连贯起来,所以不会讲。第三是学生怕说错了受老师批评不敢说。为了提高学生课堂展示的积极性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引导学生:

1、在设置前置小研究的时候,老师要给出引导学生进行思路分析的提醒,让学生逐步学会整理解题思路。在学生独立完成前置的基础上,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有一定的前期准备。

2、尊重学生,保护学生展示的欲望。在展示时不管学生说得是否正确、是否规范,老师都不应批评他们,反而要进行适当的引导和鼓励。这样做可以让学生放下心中的担心敢于进行展示。

3、经过一个阶段的成长,学生能够大胆进行展示后,再要求学生进一步规范展示的过程:我们是XX小组,我们现在向大家汇报XX,我是这样想的……→讲完后和大家交流:我们讲完了大家还有什么建议和想法→谢谢大家。

对学生在展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老师适时引导学生对这些问题提出修改意见,让他们在展示的过程中不断的完善,对知识使用的能力不断的提升,语言组织应用能力不断得到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就不断的得到加强,学生就会更加自信。

有效的合作学习除了让学生掌握知识,培养合作的意识和交流的能力外,还要培养学生探究的能力、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把学生的独立思考与合作有机结合起来,既要关注每个小组的成绩,也要关注小组中每个成员的发展,使小组成员在平等、民主、互助、友好、和谐的关系中合作学习,切实保证小组合作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国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学(实验稿)

吴效锋等新课程怎么教——教学艺术与实践

陈清容吕世虎小学教师数学新课程教学法

【教学论文】浅谈有效课堂教学策略

浅谈有效课堂教学策略 李维生 有效课堂教学就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向40分钟要质量。这是教育工作者长期探讨的一个传统话题,但在实施素质教育理念下,却赋予了更新更深刻更全面的含义。 第一,有效的课堂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主体,教学活动的展开必须基于和贴近学生的真实生活,教学活动的展开要启发学生自觉,使他们真正成为课堂教学中学习的主人。 第二,有效的课堂教学中应当重视教师的引领作用。教师是学生实践的导行者,教师的智慧、激情、潜能和创造力直接影响学生综合素质的形成。只有具有创新型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具有创造意识的学生,才能实现教育发展的宏伟目标。 第三,有效的课堂教学十分重视促进师生智能的生成。只有智慧的教师才能使课堂焕发生机和活力,才能培育出不断探索进取的学生,才能造就出睿智博学超能的人才。 第四,有效课堂教学特别强调关注师生生命成长。课堂教学是学生参与实践生活的最基础阶段,它的质量,直接影响学生未来生命历程中各个阶段的成长和发展。课堂教学也是教师职业生活的最基本构成,它的质量,直接影响教师对职业的感受、态度和专业水平的成长和生命价值的体现。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教学成绩和教育水平以及培养学生能力的关键途径。现就有效课堂教学的策略,谈一下自己粗浅的认识。

一、全面准确了解学情 了解学生是教师确定教学目标的前提基础。学生知识基础、学习习惯、情感态度、求知需求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成效。教师要全面准确地掌握学情,做到心中有数,要针对不同水平层次的学生主体,确定与之适应的教学目标,遵循因材施教原则,采取分类指导全面提高的帮助措施,才能使每一个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长、学有所用、共同提高。 二、准确确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师实现教学的内化过程,是有效课堂教学的核心和标尺,也是组织教学活动的指针。教学目标控制着课堂教学的运作程序,调节着课堂教学的推进节奏。现代教学理论和实践证明:有效的课堂教学必先具备有效的教学目标。而有效教学目标的确定,首先要求教师确定教学目标要切合学生实际,准确而明晰。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胸怀目标,时时以目标为指针或参照物,以目标激励引导学生,关注目标的真实达成度,并对教学作出有针对性的调控,不断引导课堂教学向着确定的目标推进。其次是学生要在学习活动中,明确目标,以达到目标为活动方向。知道学什么、为什么学、目标达成到什么层次、能力达成到什么程度、通过什么程序或途径来达到目标要求等等。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只有使学生努力有方向,奋斗有目标,才能更好地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目标。另外,有效的课堂教学目标,还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区别对待,绝不能搞“一刀切”,要让全体学生在接受不同水平的教育过程中,对教材进行再创造,使学生各尽所能学有所得,促进发展。 三、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浅谈如何实施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

浅谈如何实施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 新《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个提法使我们深刻地体会到: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在课堂上是多么的重要。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多媒体或自制的教具等多种教学手段,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等多种方式掌握数学知识,促动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持续提升课堂效率和课堂效益。如何提升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数学课堂焕发出强大的生命活力?是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谈谈自己的几个观点: 一、情境创设的有效性 情境创设容易调动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 1、创设的情境应有真实性 有效的情境创设,要尽可能是实实在在的真实的情境,只有真实的情境才是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这种真实的任务,才能扣住学生的心弦,才能使学生产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心态,进而激发学习的动力。如:在一堂相关《平面图形的理解》的课中,老师在桌子上摆了几个学生常见的物品:有印泥、硬胶棒、积木(积木中有长方体、正方体)。老师先由学生介绍每种立体图形的形状,让学生再次加深对立体图形特征的印象。这时老师开始表演魔术:先出示一张白纸,

遮住桌子,隔一会再让学生观察:“咦,白纸上怎么变出了长方形!”老师就问:你们知道老师是怎么变出长方形的吗?因为学生有盖印泥的经验,孩子们纷纷说出方法:拿长方体往印泥上一按,再往白纸上按一下,白纸就会有长方形了。老师问:长方体能变出长方形,为什么不是别的图形呢?“因为长方体的下面是长方形”这样学生对长方体、长方形的区分已经有了初步的感知,接着老师让学生自己表演,把自己玩的心得介绍给其他同学,这样在玩的过程中学生将图形的知识已经潜移默化的掌握了。 2、创设的情境应有思考性 我们创设情境的目的是在真实的情境中,让学生想探究,并能根据自己的已有经验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所以,我们所创设的情境应该是带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去思考,去探索。 二、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问题是思维的起点,问题又是创造的前提,一切发明创造都是从问题开始的。康托尔指出:“在数学的领域中,提出问题的艺术往往比解答问题的艺术更为重要”。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离不开提问,提问是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是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凸现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手段。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培养学生敢于质疑问难的勇气和精神,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前提。教师根据教学要求,把新旧数学知识之间的矛盾揭示出来,作为一种启发信息提供给学生,使学生产生思维的震荡,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从而展开思考、讨论,探究规律,获得新知。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更新观点,明确提问不但是教师的权利。更应该是学生的

浅谈如何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浅谈如何有效提高教学质量教学质量是学校生存之本,是学校的生命线。因此,对于一个学校而言,要想立足于教育之林就必须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对于一个教师而言,要想立足于教坛就必须全力以赴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正因为如此,多少教师都不惜余力地“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以求找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神方”,我也是其中的一员。通过近几年的教育实践与思索探求,终于找到了一些可行之法,下面就如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发表我的浅陋之见。 一、了解学生心理发展,扫出学生心理困惑 小学阶段,是学生生理与心理发展的多事之秋,学生常常会遇到各种生理、心理方面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的疏理与指导往往会使其困惑无法安心学习。因此,教师了解学生的状况是十分重要的,也是十分必要的。俗话说:“知已知彼,百战不殆。”我们要想让学生安心学习,要想让学生听信自己,特别是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做他们的“知心大姐”,为其排忧解难,让学生走出困惑的池沼,让其一身轻松地学习,这样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如果,这时教师做不到这一点,不能排除学生心中的困惑,即使你用强硬的手段逼着他学也只不过是“管得住人管不住心”其至造成师生矛盾,因此,作为教师要想提高教学质量,要想使教与学和谐,就必须做到这点,也只有做到这点,才可望提高教学质量。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什么样的故事最精彩?什么样的故事最吸引人?

我想你一定知道答案:情节生动有趣,跌宕起伏的故事。那我们何不换位思考一下:学生最喜欢上什么样的课呢?因此,我认为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兴趣,上课生动、有趣应该是教师追求的境界,也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人们不是常说:“兴趣是学习的老师,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吗?学生在学习中有了学习兴趣,也就有了学习的动力。因此,我认为在教学过程中较关键的一步就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激起学生学习的动力,而激发学习兴趣,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课堂导入激趣 课堂导入十分重要,它关系着你这堂课能否被学生接受,也关系到你这堂课能否收到预期的效果。好的课堂导入可激起学生的求知欲,使本堂课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课堂导入可采用讲故事、讲时事、讲感受、提问思考、欣赏音乐、欣赏图片、观看影碟、放幻灯片等方式导入激发其学习的兴趣。记得我第一次播放关于《林中小溪》的彩色图片给学生看时,同学们都瞪着眼专注地欣赏每一幅画,脸上挂着惊喜的表情,当看到美的图画时,他们都情不自禁地赞美着……结果,那天的课上得非常轻松,学生都纷纷站起来发言。 (二)上课形式灵活 现目前,以课堂为主的单一教学形式,远远跟不上教育改革的步伐,也无法满足学生对多层次知识的需求,再加上课堂所授内容的有限,这就要求教师必须灵活多变地把课内、外课堂结合起来,采取多种形式进行教学,以满足学生需求。如:上课时,除了课堂教学,还可

浅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

浅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近年来,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人们对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也在逐步加深。什么样的课堂教学才是有效性教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道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感情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岛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学业上有收获,懂了、会了,产生兴趣了,问题就是这么简单明了。在此,想结合自己平时的教学实践谈谈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点滴认识。 一、什么样的课堂属于好课堂 当然,有效的课堂就是好课堂。但是怎样算是有效的课堂呢?如果说完成学习目标就是有效的课堂,那么传统式的教学我看远远完成了教学目标,甚至会超额完成。因为大量的时间是在完成了目标以后用在练习上,也就是题海里。不过新课程要求我们要摒弃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因为传统的填鸭式教学会扼杀学生的个性发展,不利于学生成长。显然这个有效性就不仅仅是完成应有的学习目标了而是知与行的统一,是对于学生学习品质的培养、个性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的。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心课程理念就完事“授人以渔。”不过也有好多人这样认为,课堂的有效性就在于学生在一节课40分钟的时间里,学会、掌握这一章节或者一节的内容就算有效了。

譬如数学课学生掌握了这一类型的习题做饭并能举一反三,做出好多题来。英语课上学生能掌握句型单词等等。这就算是完成了理论与实际的结合。的确有效!不过总还是觉得有些缺陷:学生还是为了成绩而学习,为了考试而学习。忽视了一个问题,学生个性在哪里?学生成绩固然重要,但个性发展和成长更重要。 二、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新课程强调教育不只是让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更应该使学生不断生成智慧和人格。而这和人格是在师生、生生的互动中生成的。有效性的教学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教学内容,二是教学对象。因此,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学会提高学生对课堂学习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其认知智慧增值。笔者认为,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应该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教师要观念转变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优化课堂教学中起主导作用。教师教学观念业务素质的优劣,对课堂教学最优化起着关键性作用。因此,教师应积极参加各种教师业务、理论、实践培训活动,努力成为一个教学素质好、基本功扎实、教改意识强、课堂教学最优化的研究者和实践者。不要用自己任教时间长短,对原来教材的理解去安经验教学,认真关注学生“是否愿意学习、主动学习、会不会学习。”用这样的理念去指导自己的教学。

浅谈初中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策略

浅谈初中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策略 新课改已经进行四年了,如何搞好初中数学的有效课堂教学,我对有效课堂教学的一点粗浅理解: 有效课堂教学是指教师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指定的教学目标,有效教学追求社会化、人性化教育,强调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 有效课堂教学的表现: 课堂上教师能自由驾驭课堂,收放自如:要动能动,要静能静,要思能思,要看能看,要停能停,学生没有一个睡觉、开小差等游离于课堂之外的现象,课后每个学生都有学习的收获,都有学习的快乐。要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1、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有效课堂教学的前提,教师善意的批评、提醒能被学生接受和理解,甚至感激,如果不和谐的师生关系,善意的批评、提醒则不被学生接受和理解,有时甚至导致师生冲突,影响课堂教学。 2、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要靠教师“牺牲”大量的休息时间,主要利用课间或课余等学生休息时间以朋友的身份和学生“亲密”接触,或聊天、或活动(打球、游戏、讲故事、讲笑话等等),同时在活动中不忘适当的建议和引导,使学生“亲其师”,从而能“信其道”。

二、备课要以本为本,以人为本 有些教师认为备课就是抄抄教案,以应付上级领导检查,而且还振振有词地认为所抄的这些“教案”都是由一些教育名师、甚至是教育名家编写的,有什么不行?其实我认为这些“教案”的编写大都是以本为本,是以教科书为本而编写的,不能以人为本,因为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学校、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能力以及基础知识水平等都存在着差异。因此我们备课就不仅要以本为本,备教材(要教什么内容,教学重点是什么),而且还要以人为本,重点是要备学生,(教到什么程度,教学难点是什么,用什么方法教),要让每个学生上了这节课后,至少知道这节课是学数学,学了数学的哪些知识。如果教师一味地追求难度、深度、广度,而一部分学生却跟不上来,势必他们就会把精力转移到与上课无关的事中去(开小差),就好比是营养成分最高、最好的食品,可学生却不原意吃,怎么还谈得上消化呢?可见备学生是提高有效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 三、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 教师要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就要转变传统观念,打破正统的教学方式,有人甚至是专家认为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所以教师的语言表达就得非常的精炼,不能说一个与教学无关的字,我却不认同,试想本来就单调枯燥的数学,再加上正统的教师,呆板一平如镜的语言,我们那活泼好动的学生能坚持40分钟吗?所以教师口头语言的抑扬顿挫、肢体语言的形象生动、甚至搞笑,都能及时唤起学生注意力集中,一些重要的话语往往在语言的波峰或低谷时说出。一个

浅谈如何实施有效的阅读教学

浅谈如何实施有效的阅读教学 发表时间:2019-01-16T09:35:48.383Z 来源:《创新人才教育》2018年第12期作者:吴良才 [导读] 有效阅读教学,是指在最短的时间内学生获得知识或进步最多的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最有效措施。 江西省乐安县鳌溪镇中心小学吴良才 有效阅读教学,是指在最短的时间内学生获得知识或进步最多的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最有效措施。有效阅读教学必须强调师生之间以及生生之间的多边互动,从启发学生思维,完成教学目标的高度去思考;有效阅读教学要注意学生的智力和情感的个体差异,培养学生自我控制情绪的能力,培养学生以良好的情绪带动学习,以促进其智力的全面发展;有效阅读教学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注重学习者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实践、体验、参与、合作和交流等方式,达成学习目标,感受成功,从而培养学生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 一、营造宽松愉悦的教学气氛 教师要以微笑的方式授课,塑造亲切和霭的外在形象。这种微笑必须是发自内心的,是一种与学生情感上的交流。学生在洋溢着微笑的课堂中,会感到教师的可亲可敬,教师微笑着面对学生,其实是一种自信。再则,教师要使学生在一种欢悦、畅快的课堂气氛中去追求知识,就要用自己欢悦的情绪去感染学生。 教师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可以设置一些有趣的,带有挑战意味的,悬念式的情境,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让课堂气氛活泼起来。学生在悬念下产生认知矛盾,对疑问有了探究的欲望,自觉地去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师要让学生大胆发言,积极参加讨论交流。这样,课堂气氛活跃,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就会碰撞出灵感的火花。 教学艺术是教师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的方法、技巧和创造能力的综合表现。在影响语文课堂气氛的诸多因素中,教师的教学艺术是一个重要因素。教师首先应培养和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探索欲。“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质疑。同时,教师要善于用自己的神态、语言和技巧创设一种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使学生思维处于高度活跃状态。 二、积极开展探究式学习活动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组织探究式学习,可以创设更加丰富立体的探究学习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受到更多的思想激发和情感的渲染,从而在头脑中产生问题意识,学生就更容易在教师的引导下向探究的目标前进。 探究学习情境的创设,需要最终化为具体的问题,让问题引导学生的探究学习方向。首先,教师可以借助儿童现有的知识经验,引起认知方面的冲突,从而提出问题。其次,教师可以举出相关的实例,顺势提出问题,伴随着授课的内容,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组织学生开展探究式的学习活动,就要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阅读观察和推理能力,要让学生在思维方面做到逻辑严密,严谨求实。学习一篇课文,带着一些问题进行探究学习活动,学生首先要把课文的内容读懂,读透。这个时候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精读,首先可以对整篇内容进行大概的浏览,了解的基本的结构和文章的含义之后,再仔细的从头到尾细读几遍。在让学生精读之前,教师可以为学生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进行阅读,在阅读的过程中,围绕问题的解决进行探索式的阅读活动。在生疑、释疑的矛盾中,学生的质疑能力不断加强。学生的质疑能力强了,必然会促进阅读能力的提高。在这样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得他们的思维得到了训练,综合的能力获得了提高。 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有效的开展探究式的学习活动,教师平时要培养学生勤于思考,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教师在教学时,要善于引导学生对课文的题目进行解读并针对课文题目提出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研读文章内容,在文章中找出答案,从而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在课文讲授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鼓励学生的提问行为,保护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三、实施有效单元整体教学 单元整体教学是适用现代语文教学课堂的有效教学模式,单元整体教学能够有效地将分散的文章串联,建立文章之间内在的有机联系,帮助学生整体、比较性地深入分析文章,理解文章的内涵。 小学语文教材中,每一单元都有导读部分,这能够有效地给学生提供明确的指示目标,让学生对单元内的知识有整体的把握。教师应该积极运用单元导语,结合学生实际学习情况及基础水平,设计合理的单元导语教学,渗透学习目标,给予学生明确的学习方向。这样,通过导语式教学,教师能够使学生对一单元的教学内容有整体的把握,有助于学生对文章的理解。 整合性是单元整体教学的一个重要特点,教师应该深入教材,寻找教材整合的切入点,将零散的知识进行系统性教学,在促使学生在对文章整体把握的同时,帮助学生深入分析、比较理解文章。这样,不仅仅提升学生对文章体裁、词句、文意的把握,更提高学生对不同文体相似内容的比较理解,培养学生的文学敏感度。 单元总结是语文教学的有效方法,整体性的总结评价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印象,引导学生查漏补缺,明确学生对已掌握知识的反馈。教师应该转变传统的总结性教学,增加学生的参与度,锻炼学生总结、反思的思维能力,培养学习习惯,帮助学生提高系统化处理知识的能力,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分析、整理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综合能力将学生分组,并为每小组布置特定的任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采用思维导图、口头讲述、表格整理等形式整理本单元的知识,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通过话剧表演等实践性活动形式将课文内容融合进行展示,师生共同对小组的表现及成果进行评价,将学生置于学习的主动位置,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权,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进行自我反思总结,有效巩固学生的知识,提高教学质量。 总之,有效的阅读教学,学生应是学习的主人,教师要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积极开展探究式学习活动,从而增强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浅谈教师如何打造有效课堂

浅谈教师如何打造有效课堂 发表时间:2019-11-04T16:56:58.113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385期作者:彭雯靖 [导读] 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 青岛平度市仁兆镇仁兆小学山东青岛266739 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有效教学的“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和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和策略。在新课程改革中,理念是核心,教材是基础,教学方法是关键,学生学会学习掌握知识、提高技能是目的,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方式。我认为打造高效课堂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尊重学生个性、培养学习兴趣是有效课堂的前提。课堂中要求教师根据学生不同的个性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来培养他们的兴趣。有的学生喜欢听,有的善于看,有的喜欢讲,有的喜欢做,一堂课要想做到面面俱到,就要求教师必须进行课堂模式的切换,一般7~13分钟要换一种形式。课堂教学应从一讲到底向少讲多练转变,向精讲精练转变。课堂实施启发式、探究式、合作式等教学方式是有效的。 二、转变备课观念,是有效课堂的必备条件。备课是教师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部分,是上好课的前提和保证。要把一堂课上好,取得良好的效果,必须有充分的课前准备。教师除了对教材教法的把握外,更主要的是对学生的把握。要深入了解每一个学生的认知特点、知识储备和对学习新知识的兴趣、动机、情感状况等。只有对这些情况有所了解,才能更好地因材施教。 三、静中有动、动中有静是有效课堂的基本方式。提倡切换课堂模式,动静转换,目的是尊重学生个性,鼓励有效参与,培养学习兴趣,消除感官疲劳。教学方式的选择一定要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课堂中各种活动的组织需要教师的引领,需要学生理性地参与。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营造真正意义上的有效课堂。 四、宽松、容错的学习环境是有效课堂的心理保障。处在成长和发展中的孩子,犯错误是他们的权利。孩子犯错误时,最想得到的是理解和帮助,而绝不是粗暴的批评和惩罚。有效课堂应建立在民主、平等、扎实、朴实、真实的基础上,提倡师生、生生之间真诚地、平等地互动、交流,对学生多一些鼓励而少一些批评、多一些宽容而少一些责难。只有这样,才能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才可能建立起今天的有效课堂。 总之,有效课堂虽然不是一种具体的模式,但它的目标是明确的,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革。我们必须本着“让每一个学生都学得好,以教学理论作指导,经过自己的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完善和创新,真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打造有效课堂教学

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打造有效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课堂教学追求的永恒主题。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课程改革的呼声在不断地影响和改变着教师的观念。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学的生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关键是教师有效地教。 1.教学设计是课堂教学的灵魂 “教学是科学,更是艺术”,教师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教学,“思想决定行动”,有什么样的教学设计,就有什么样的教学过程。新课程改革意味着高中课堂教学的内容、方法、策略乃至教师的角色行为、知识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师生的交往方式等方面要从根本上发生转变,其核心在于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使学生能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地、创造性地学习。 1.1确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师专业活动的灵魂,是每堂课的方向,也是判断教学是 否有效的直接依据。”有效的教学必须是在有效目标的引领下实现的,而有效目标的预设必须是在教师综合课程资源的前提下完成的。新课程的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提倡学生积极有效地参与教学活动,着眼于学生的持续发展,这是制定教学目标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教学目标的行为主体是学生,教学体现的应是学生的学,而不是教师的教。因此,学生的学习效果是检验教学目标是否有效的主要标准,从目标的确定上就应该让学生成为学习真正的主体。 1.2研究教学对象

对学生的分析是教学设计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步骤。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学生的学习资源日渐丰富,这就要求我们重新认识教学对象,认识教学对象的知识需求和发展需求。因此,要取得教学设计的成功,必须熟知学生,了解学生的需求。研究教学对象就要研究他们的知识储备、学习兴趣和生活经验,根据他们的需求来设计教学。 1.3确定教学内容 教师把教材钻研得越深,悟出来的道理就越透彻。超越教材的前提是源于教材,要始终强调教材的基础性和主干作用。教师必须对教材有全面、准确的理解,真正弄懂教材的本义,尊重教材的价值取向。不同知识在教学中应适时体现,以使学生在最适宜的时间保持最佳的学习和理解。教学内容的选择应符合课程标准和学习发展的要求,要讲知识之间的关系,要讲学习的方法,力争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更加有效的完成教学目标,这就要求教师认真备课,哪些内容应精讲,哪些内容应深讲,哪些内容可自主学习。上课前要参照课程目标,结合学生实际,选择最佳的切入点,理清思路,重点突破。即该浓即浓、须淡即淡,能简不繁、应详不略,把时间多留给学生,使课堂富有内涵,真正有效。“要给学生足够的信息量”,适当地拓宽教材是必要的,对教材内容进行拓宽有利于学生理解教材,开阔眼界。 1.4体现科学课程的教学方式 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途径,有效教学需要有效的教学方法来实现。当教学的目标确定后,有效的教学方法便是能高效达成教学目标的方法。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课堂教学方法,如讨论法、自学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教学有效性,始终是课堂教学的生命线。在小学数学课改实施过程中,我们的课堂教学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往的“填鸭式”变成了“自主探索”,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教学气氛活跃。然而,我们不难看出,华丽的“外衣”、热闹的“学习活动”掩饰不了形似神离的痕迹,放任而浮躁,也折射出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创造宽松、和谐且便于学生思考、乐于探究的优质课堂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但打造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更是关键。怎样才能实现课堂的高效呢? 一、准确解读,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数学是一门系统性、逻辑性都很强的学科,各部分知识之间的纵横联系十分紧密。教师解读教材要做到“瞻前顾后”,既要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也应关注相关知识的后续学习任务及要求。同时,解读教材要做到“入木三分”,如果没有对教材的深入解读,也就不可能有对教材的正确解读、准确把握,留下的只是对教材的“背离”和“误读”。因此,唯有以审慎的态度解读教材,并从教材“出发”,对其进行合理的加工、重组、改造,才能真正做到超越教材,实现科学、有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使课堂教学更有效率。比如,教学三年级初步认识平均数“比一比”时,学生在操作中通过“移多补少”理解平均数的统计意义后,依托“平均分”的基础,借鉴“移多补少”法求平均数的经验,学生不难想到用“先合后分”的方法来直接求平均数。接着拓展情景,深化对平均数本质的理解,设计以下教学环节,结合统计图观察,虚线表示的平均数6和最多的比怎样?和最少的比呢?使学生明白平均数一定会在最多与最少之间,接着让学生观察:比平均数6个多的有谁?比平均数6少的有谁?从中你有什么发现?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白多的和与少的和肯定一样多,要不就拉不平。紧接着,教师抛出问题,如果佳佳投中的不是9个,而是5个,那平均数会怎样?如果佳佳投中的比9个还要多,是13个,那平均数又是多少呢?这样三次拓展情景,使学生对一组数据的平均数介于原始数据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数据中每一个数与平均数之差的总和为0及平均数易受一组数据中每个数据的影响等特性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帮助学生从不同侧面丰富了这一统计量意义的构建,深化了学生对平均数内涵的理解和把握,对学生而言,通过这三个环节的教学,平均数的概念变得丰富、饱满而灵动。当然,创造性使用教材要建立在对教材的整体知识体系的把握上,并充分了解学生,理解新课程的理念。只有恰当地、科学地、灵活地处理教材,真正地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设计课堂教学,才会真正实现教学的有效性。 二、创设情境,让学生的学习过程充满活力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师在教学中如果无法使学生产生高昂情绪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而只是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教学情境对学生而言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容易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进而促使其思维处于异常活跃的状况,更重要的是要在情境中产生数学问题,让学生在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让学生在理解情境的情节与内容的基础上通过联想与识别,在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教师应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涉境体味,使学生乐此不疲地致力于学习。

有效课堂教学策略浅谈

有效课堂教学策略浅谈 香河十二中崔丽娟 有效的课堂教学是教师进行一段时间的课堂教学后,学生获得了具体的进步或发展。有效的课堂教学取决于课堂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的设定及实现程度。从教学内容角度看,有效的课堂教学所确定的教学内容应该是科学的、精要的、适中的;从教学目标角度看,有效的课堂教学所确立的教学目标应是明确的、集中的、可测的;从实现程度角度看,有效的课堂教学应是以关注学生创新能力为核心,帮助学生自我完善、自我构建、自我发展。 一、深入钻研,用好教材 要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首先教师必须深入地研读教材,准确把握教学内容,深入了解学生,准确把握学习起点及需要,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在用好教材时应注意: 1.仔细研读教材,主动驾驭教材。 教材是知识的载体,是通用的、共性的,具有简约化的特点。由于篇幅限制,教材中有的内容没有提供详尽的材料,也没有呈现完整的教学过程。教师应树立整体观念,从教材的整体入手通读教材,了解教材的编排意图,弄清每部分教材在教材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用联系、发展的观念驾驭教材,多问几个为什么。如:这例题为什么这样设计?习题为什么这样编排?结论为什么这样引出?经过这样一系列思考后,教师肯定会提高驾驭教材的能力。正所谓“涉深水者观蛟龙,涉浅水者得鱼虾”,如果教师只在“浅水湾”打转转,看见“鱼虾”便止步,抑或误把“鱼虾”当蛟龙,那么他对教材的理解一定是浅薄的,也就谈不上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了。 2.合理地确立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 教学内容的广度是指知识的范围或知识的量,教学内容的深度就是知识的难度。教学难度太小,不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难度太大,容易挫伤学困生和中等生的学习积极性。符合学生“最近发展区”的合适难度有利于学生自信心的培养。教师在保证知识技能目标的前提下,要尽可能深挖教材,对教材的内容进行拓展延伸,这样才能使教学过程充实、丰富。 3、细挖深掘教材中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

浅谈如何进行有效的绘本阅读教学

浅谈如何进行有效的绘本阅读教学 对绘本的认识源于对图画的喜欢,后来才知绘本,又叫图画书。它是一种图文配合、尤其强调用图画来讲故事的书。经典的绘本是一流的画作与一流的文字的结合,是以简练生动的语言和精致优美的绘画紧密搭配而构成的,它是用图画画出来的童话和故事。图画是精致的,文字又是异常精简的,“图”“文”一体、互识互释。 绘本作为一种图文结合的阅读材料,是最适合孩子阅读的。我们充分认识其优势后,并要发挥其功效,引领孩子在阅读中感受童趣、分享快乐,从而带领孩子走上阅读之路。那如何进行有效的绘本阅读教学呢?结合我们学校开展的绘本课研究和自己对这绘本课的教学,我总结出以下几点有效的教学策略。 (一)激情导读,引发兴趣 日本著名的图画书阅读推广者松居在《图画书的快乐》中阐述道:“图画书是通过优美的语言和图画表现出来的,这些语言和图画只有成为朗读者自己的感受读给孩子听,才能被接受。当朗读者把图画书所表现的最好的语言用自己的声音、用自己的感受来讲述时,这种快乐、喜悦和美感才会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图画书的体验才会永远地留在聆听者的一生当中。”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杰洛姆?布鲁纳这样阐述阅读指导:一开始,教师得先为儿童读故事,慢慢地,用比较戏剧化的方式,来呈现整个作品。在儿童还没有能力完全自我阅读之前,教师利用“最近发展区”,协助儿童了解故事,帮助他们逐渐成为一位真正的读者。在我们的绘本阅读教学中,身为教师的我们,就应该投入感情读故事,用动作、神态辅助语言来“演”故事,用生动、夸张的手法来呈现故事,用预告精彩片段来吸引学生课外阅读,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 如在教学《小猪变形记》中,我运用夸张的语言,演绎小猪如何变成长颈鹿、斑马等动物的可笑样子,孩子们便开怀大笑、兴趣高涨,同时在听故事中感悟小猪的心情。 (二)巧设悬疑,引发想象 好的绘本不仅仅在讲述一个故事,同时也是在帮助孩子提升观察力,丰富他们的想象力,升华他们的精神境界。简明的文字与细腻浪漫的图画能让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得以自由驰骋。所以,在绘本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读图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怎样做到有效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怎样做到有效教学 课堂教学是否有效,关键要看学生的学习成效。怎样的课堂教学才算是有效的,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课前准备,树立“有效”理念 教学观念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率,没有先进的教学观念,再好的教材,再完善的教学方法,也不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1. 教学目标的合理设定是有效教学的要素之一。有了合理的教学目标,教学才有了方向,学生的学习才不会走向岔道。 2. 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把设计“教师如何教”转变为设计“学生如何学”,3.对于课堂上的每一个环节,都要反问自己:我设计的这个环节,对学生的学习是否有效?我设计的这个问题,能否使学生进行有效的思考?我这样引入新课,能否激发学生的兴趣?这组习题,以什么方式让学生参与,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只有这样,才能达到课上的每一分钟都有效的目的。 二、激发兴趣,奠定“有效”基础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的学习不仅能使学生全神贯注,积极思考,甚至会达到废寝忘食的境地。带着兴趣学习是教学的一个最简单有效的法则。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良好的活动情境,可以营造愉悦的学习氛围,把数学知识融于生活实践中,使学生在情绪上引起共鸣,发现数学奥秘。激发学生渴求知识的浓厚兴趣,让学生产生跃跃欲试的积极情感和愿望。 2、利用好奇心,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识规律,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采用各种手段诱发他们的求知欲望,让他们产生欲罢不能的激情。如联系身边的实际,把例题转换成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的问题,教材中有些应用题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不紧,学生常常感到这些题与己无关,因而探索活动显得不够主动积极。教师可以“换汤不换药”,将学习内容生活化,便于有效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求知欲。 3、鼓励与宽容,呵护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教师要适时对学生进行激励,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培养自信心。当学生取得成功时,可以产生一种满足,快乐、自豪等积极的情绪体验,从而提高学习兴趣。哪怕是在学习上表现出的一点点兴趣,教师也要珍惜与呵护。要多表扬,少批评,

浅谈数学课堂上如何进行有效提问

浅谈数学课堂上如何进行有效提问 钦州市钦南区犀牛脚镇沙角小学苏银开 内容摘要:课堂提问是教师组织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是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动力,是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是信息输出与反馈的桥梁,是沟通师生思想认识、产生情感共鸣的纽带。教育心理学揭示,学生的思维过程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的。在教学中,要营造愉悦的问题情境,诱导学生参与学习;提问要抓住关键,促进学生积极思考;注重提问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灵活性;注意提问的循序渐进,指导学生系统探究。 关键词:课堂有效性提问引导 古人曰:“学贵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美国著名数学家哈尔莫斯也说过: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有了问题,思维才有方向;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动力;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创新。而课堂提问是落实教学目标,促进师生之间进行信息互动交流的重要手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恰当的提问,启发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气氛,检查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都有积极作用。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如何巧妙地把问题贯穿于教学服务于教学,做到恰倒好处的抛砖引玉,把握课堂提问技巧和方法,是提高教学效益的有效途径,是值得我们探究的课题。在多年的教育实践中,我有几点粗浅的意见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重新认识课堂提问的价值所在 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的提问与学生的回答既是教学信息的传播

过程,又是师生情感交流与合作的过程。课堂提问作为一种小学数学教学行为,其教学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1、提问是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的调动行为,能集中学生注意力、引导学生心智、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引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愿望。 2、提问作为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互动活动的召唤与动员行为,可以促进学生表达小学数学学习中的观点,流露情感,加强学生间的交流,促进人际活动。 3、提问是数学课堂教学秩序的管理行为,可以维持正常有序的教学秩序,使学生的精力集中到数学教学上来。 总之,我们老师们要全面认识和发挥提问的教学价值,转变以往提问过于偏重认知效益,忽视情感和行为效益的行动方式,强化提问在增进学生数学学习情感、经验积累等方面的作用,满足不同层次学生数学课堂学习及情感需求,促进学生知、情、意的和谐发展。 二、反思我们的课堂提问 纵观我们的课堂,师生一问一答,热热闹闹,乐此不疲。但低效重复式的提问,或不着边际与要点的提问等等,学生的思维不但没有得到启发,而且教学效率微乎其微。究因何在?我认为有以下几方面:(一)问题的提出,缺乏主体性 课堂教学的过程是解决一个又一个问题的过程,那么这一个又一个的问题是谁发现的,是谁提出的,这是一个以谁为教学主体的问题。在课堂教学的“提问─回答─反馈”的环节中,提问由谁主导,反馈

浅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1)

新的课程标准提出了新的课程观、教学观与评价观,明确指出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为学生的发展而设计,课堂教学要营造一种崇尚真知、探寻真理的氛围,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引导学生体验、质疑、探究与合作,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努力使获取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这就给教师带来了新的思考、新的挑战。如何在新课改的背景下上好每一节课,最大限度地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摆在每位教师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 一、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 1、扎实备课,设计出“个性化”教案。 备课质量的好坏决定一节课课堂效率的高低。一节好的备课,首先还是应该备好教材。一篇好的教案要求教师要对教材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不惟教参是论,不惟教辅是从。在日常教学中,有些教师习惯于转抄(下载.复制),照搬教学参考书,没有将教参上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东西,自己仅仅是起一个搬运工的作用。所以备教材教师也要使用新思维,转化新视角,勇于创新,张扬个性,做到备出“个性化”教案。 2、了解学生,合理设计教学内容。 教师备好课除备好教材外,还应备好学生,充分了解学生。对于学生的了解,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课前要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掌握学生真实的学习水平,要从学生“学”的角度来研究如何科学地教,要以学生学习过程为主线来设计和组织教学,切实做到心中有学生,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来安排教学,合理的设计课堂教学内容。

第二,课中要了解学生的思维过程和接受水平,使师生之间心心相印,情情交融,这就要求教师要在激活学生的思维上下功夫,在调节学生学习主动性上下功夫,这样设计的教学方案才能使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 第三,课后了解学生的困惑及困难,并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即时调整先前的教学设计,使教学内容更贴近学生,更适合学生的学习需求,使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以便在组织新教学时能即时补救。只有这样的教学才有针对性.实用性和有效性,才能真正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从而成就高效的教学。 3、情境生活化,增强体验感。 知识来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在课堂教学中,如能渗透从生活来到生活中去的理念,就会使学生产生更强的体验感,从而取得教学的高效率。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设计能唤醒学生的生活体验,这样的设计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也符合新课程理念。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能够让新课导入生活化,能够让演示材料生活化,用生活中的实物代替挂图,代替课件,还能够让课外作业生活化,这些生活化的教学设计,贴近了学生的实际,学生不但容易接受,还会产生学了有用,学以致用的对课本知识的认同感,从而激发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这样的活动才能让学生“活起来”“动起来”,学生才有可能产生“经验”与“顿悟”,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有效课堂教学策略

有效课堂教学策略 一、什么是有效课堂: “有效课堂”主要指在一定的教学投入内(时间、精力、努力),通过教师的教学,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和发展,带来比较好的教学效果的教学,是卓有成效的教学。 二、如何评价课堂的有效性: 评价教学是否有效的主要依据,不是以教师是否完成教学内容、教学任务、教得认真不认真等,而是要以学论教,看教学过程是否聚焦学生的成长发展,看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等。 三、教学策略: 1、教学目标是否明确,教学重点是否突出: 教学目标的制定要从实际出发,兼顾好、中、差三个层次,尽量保证课堂上80%以上的学生掌握80%以上的课堂教学内容。教学重点内容突出,把握好课堂教学内容的主体与核心。。 2、导学案的设计与使用:科学、规范设置导学案,力求简洁、实用。建议分三部分:课前案,重在预习、熟悉课堂内容,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作铺垫作准备;课中案,主要通过课堂探究方式解决重点、难点问题;课后案,重在练习、巩固、提升。

3、多媒体等教学辅助手段:建议根据学科和课题实际,灵活设计运用,并积极发挥展台投影的作用;多媒体绝不能完全代替板书的演示作用,不能就多媒体而多媒体,也不要因此限制老师与学生的思维创造性。 4、学生课堂主动性、积极性的调动:多设计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看书、听讲、思考。尽量让学生动起来,让学生做到眼动、心动、口动、手动等。 5、教师个人魅力、能力的作用:优秀教师必须要学会深研教材、课标、考纲,通过语言、肢体等不断提高自己驾驭课堂的能力,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有获得感、成就感。 6. 课堂的思维含量:高中课堂不在于外表的热热闹闹,而在于是否让学生真正参与教学活动之中,要让学生观察,思考,感悟,发展,提高。 有效课堂“八条” (1)教学目标是否明确; (2)学情把握是否准确; (3)教学重点是否突出; (4)教学资源是否合适; (5)环节设计是否合理; (6)合作探究是否有效;

浅谈初中体育如何实施有效教学

浅谈初中体育如何实施有效教学 【摘要】体育新课程的实施虽然为教学一线的中学体育教师体育教学带来了盎然生机,但也存在体育新课程实施过程中重现象不重本质,重形式不重实质的严重误区,体育新课程教学只是“形似”而不是“神似”,导致体育课堂教学效率低下,阻碍了体育新课程更好实施。因此,我们教学一线的体育教师能真正理解新课程的有效教学含义,把握体育新课程有效教学原则,正确实施体育新课程的有效教学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关键词】有效教学影响因素开放化快乐体育 一、有效教学的理念 有效的体育教学是指教师遵循体育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体育价值需求。概括地讲,有效的体育教学是指既有效率又有效果更有效益的教学活动,有效的体育教学不仅注重教学的质量,更注重社会性,更体现个体的主体价值,这是体育有效教学社会化、人性化的一次飞跃。从有效教学的研究历史表明,有效教学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概念,其内涵一直随着教学价值观、教学理论基础以及教学研究的范式变化而不断扩展。因此,《体育与健康》新课程引发的体育教学观的变化也必然会引发体育有效教学理念的创新和变化。 二、影响有效教学的因素 1.学生与教学内容的适应程度

体育教学是双向、多边、复杂的活动。要上好体育课教师必须对学生的体育文化、技能水平有所了解。选择适合本阶段学生技能水平和身心发展需要的内容进行教学。虽然教学内容必须服从和服务于教学目标,但新的模块教学赋予教师在教学内容上更多选择和自主性,教师掌握着教学的方向、进度和内容。教师应该选择那些学生以前没学过的技术或以前学过的但现在又有所提高的;对他们的学习具有一定挑战性的、但通过学生的努力可以达到要求的教学内容。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内容应提供更多的师生、生生互动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享受参与运动的乐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教学策略得当与否 体育教学内容与方式的枯燥是影响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机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教师要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及教学对象认真研究教学策略。每节课周而复始地重复练习,会使学生产生厌倦,原本喜爱上体育课的快乐会一点一点地消失。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没有了快乐,如何谈得上全面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体育课的性质决定了学生是在不断地彼此交流、相互竞争中巩固技能,获得参与的乐趣。好的课堂参与气氛不是简单形成的,它是任课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之间在长期和谐的交往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方面,它取决于教师是否具有民主的领导和教学风格。在民主的领导和教学风格下,学生一般在课堂上参与的积极性高,而且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能够彼此尊重、和平共处。另一方面,它取决于学生之间高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