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曾升起的各种旗帜

中国历史上曾升起的各种旗帜
中国历史上曾升起的各种旗帜

日月旗(大明帝国,据历史传说的大明朝国旗)

三角黄龙旗(大清帝国1862-1890)

黄龙旗(大清帝国1890-1912)

铁血十八星旗(1911-1912)

五色旗(中华民国北洋政府1912-1915,1916-1928)

中华帝国(洪宪帝制1915-1916)

青天白日满地红(中华民国国民政府1927-)

其他旗帜

中华苏维埃(1931-1937)

满洲国(1932-1945)

中华共和国(1933-1934)

中华民国维新政府(汪伪政府1938-1940)

汪精卫伪政权国旗(1940-1943)

蒙古自治邦国旗(1936-1941)

蒙疆联合自治政府国旗(1941-1945)

上海公共租界

上海市大道政府

西属台湾旗(1626-1642)

荷属台湾旗(荷属东印度公司1624-1662)

台湾民主国(1895)

英属威海卫旗(1898-1902)

英属香港旗(1867-1959)

英属香港旗(1959-1997)

香港特别行政区(1997.7.1—)

葡属澳门

澳葡政府

澳门特别行政区(1999.12.20—)

历史趣谈中国史上第一面国旗诞生始末 清末之前无“国旗”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中国史上第一面国旗诞生始末清末之前无“国旗” 导语:讨论中国龙形象在西方的传播,离不开大清龙旗的影响,而且从现存资料来看,龙旗的影响也许是最关键的因素。可是龙旗作为大清国旗缘于何时何 讨论中国龙形象在西方的传播,离不开大清龙旗的影响,而且从现存资料来看,龙旗的影响也许是最关键的因素。可是龙旗作为大清国旗缘于何时何事,长期以来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比较流行的一种说法是:和团运动失败后,李鸿章在各种外交活动中见别国政府都挂着自己的国旗,而中国却没有,便向慈禧太后上奏,请求制定国旗。慈禧要李鸿章负责设计国旗图案。李鸿章呈上了画有虎、豹、狮、龙、麒麟、八卦等图像的许多种国旗图案,慈禧最后选定金龙旗作为国旗。 但是民国时期陈伯熙等人却认为,三角龙旗早在咸丰年间就已经诞生了,而且是因商务需要而制定的。由于广东沿海一带海盗多,中国商船没有国旗庇护,航行很不安全,许多商船只好冒挂外国旗帜,于是,广东商人联名上书大清政府:“请仿各国成例,制定一种国徽,俾便商民遵用。”礼部以中国尚龙,于1858年正式将龙旗定为国旗。 康有为的说法又不一样,他在批评龙旗不适合作为国旗的时候说,龙旗作为天子之旗,早在《诗经》时代就有了,而将龙旗由天子之旗移用为国旗,却是始于同治年间(1861-1875)“同治初时,新定国旗,乃用黄龙。”康有为认为,外国人不能理解我们的龙文化,龙在西方是一种恶兽,黄旗则是病旗,黄龙旗不仅不能赢得尊重,“反为轻讥,将来在所必改者也”。 中国第一面国旗的来历,居然是如此一笔糊涂账。因此,本文拟在梳理龙旗渊源的基础上,着重于龙旗在不同时代背景中的形制变化、 生活常识分享

《山海经·西山经》中的图腾崇拜

Open Journal of Historical Studies 历史学研究, 2014, 2, 84-89 Published Online October 2014 in Hans. https://www.360docs.net/doc/ae11165139.html,/journal/ojhs https://www.360docs.net/doc/ae11165139.html,/10.12677/ojhs.2014.24009 Totem Worship in Shanhaijing Xishanjing Ting Zhao, Feng Han School of History and Culture, Qufu Normal University, Qufu Email: zhao.shuting@https://www.360docs.net/doc/ae11165139.html, Received: Sep. 10th, 2014; revised: Sep. 28th, 2014; accepted: Oct. 19th, 2014 Copyright ? 2014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s://www.360docs.net/doc/ae11165139.html,/licenses/by/4.0/ Abstract Shanhaijing is one of the ancient books in the pre-Qin period, which records plants, animals, min-erals, medicines, astronomy, geography, history, religion, ethnic, tribe and so on. This paper mainly aims at researching antique appearing in Xishanjing and the discussion in ancient totem worship phenomenon. There is a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totem that appears in Xishanjing and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and living of the local people’s custom. This kind of phenomenon is an-cestors’ understanding of the nature and nature worship. It reflects the concept of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man and nature which still has great significance for the present society. Keywords Xishanjing, Antique, Totem Worship 《山海经·西山经》中的图腾崇拜 赵婷,韩锋 曲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曲阜 Email: zhao.shuting@https://www.360docs.net/doc/ae11165139.html, 收稿日期:2014年9月10日;修回日期:2014年9月28日;录用日期:2014年10月19日 摘要 《山海经》是先秦时期的古籍,里面记载了有关植物、动物、矿物、医学、天文地理、宗教、历史、民

中国古代蛇图腾崇拜刍议

《中国古代蛇图腾崇拜刍议》 【摘要】中华民族是一个崇拜龙图腾的民族,而蛇作为“龙”的原生形象也是古代先民崇拜的对象,蛇图腾信仰应早于龙图腾。本文试图对古代相关文献资料和现今文化遗存进行分析比较,探讨蛇图腾崇拜的发展与变迁,以及其与龙图腾崇拜之间的渊源关系。 【关键词】z中国古代;蛇图腾;龙图腾; China ancient times the snake totemism hay discussed 【Abstract】 The Chinese nation are worship dragon totem nationalities, but snake achievement “dragon” the primary image also was the ancient times ancients worship object, the snake totem belief should be earlier than the dragon totem. This article attempts to the ancient times to be connected the literature material and the nowadays culture remains carries on the analysis comparison, the discussion snake totemism development and the vicissitude, as well as its and between dragon totemism origin relations. 【Key word】 Ancient times; Snake totem; Dragon totem 序 蛇,俗称“长虫”系属爬行纲,蛇亚目,长条形,有鳞无肢,种类很多,捕食鼠、蛙、鸟等小动物,是在中生代白垩纪爬行动物时代后期发展起来的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有学者提出“龙为蛇象,蛇乃龙之原生”、“蛇是龙重要的也是主要的集合对象”,认为中华民族公认的图腾“龙”是与蛇有着一定的渊源关系,认为龙是由中国古代“蛇图腾”崇拜的发展和演化。在探讨“龙”与“蛇图腾”之间的关系前我们先来看看什么是“图腾”。 所谓图腾(totem)为美洲印第安语音译,意为“他的亲族”,于旧石器中晚期、中石器时代的母系氏族社会中兴起和繁荣。是原始时代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自然灾害频繁,人们将某种动植物或非生物等当作自己的亲属、祖先或保护神,相信他们有种超自然力会保护自己,并还能获得他们的力量和技能的一种崇拜或信仰物;是最早的社会组织氏族或部落的标志与象征符号,具有团结群体、密切血缘关系、维系社会组织和互相区别的职能。图腾崇拜是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观念相结合的一种普遍存在于各个民族的原始宗教的宗教形式,是一种人格化的自然崇拜观念。 一、中国古代的蛇图腾崇拜 在上古时期人们信仰蛇神,尊蛇为始祖神,这在很多上古创世神话传说中都有所体现。《楚辞天问》载“女娲有体,孰制匠之?”王逸注为“女娲人头蛇身,一日七十七化”,其子王延寿《鲁灵光殿赋》亦云“伏羲鳞生,女娲蛇躯”将女娲当作象征女阴的蟠蛇图腾;《太平御览》卷七八引《帝系谱》载“伏羲人头蛇身,以十月四日人定时生”,《拾遗记》卷二又载“蛇身之深,即羲皇也”将伏羲当作象征雷电的“两头蛇”图腾。相传伏羲也认为自己受胎是自己的母性始祖与蛇接触的结果,认蛇为自己的始祖,自称是蛇的后裔;据《山海经?海内经》的记载上古时期人们还把五帝之首的黄帝轩辕氏认为是象征云气的“四蛇相绕”图腾等,诸如此类关于蛇的美好形象的记载比比皆是,说明上古时期蛇被认为是人类的始祖而倍受崇拜。这是人们对于自身的繁衍充满着极大的神秘感和不解,给蛇赋予女色的象征意义。人们也观察到了蛇其外形与男性的生殖器相似,从而生成“蛇——性”文化,以蛇为性的象征是带有世界性的原始观念。“蛇图腾崇拜”便成了在生殖崇拜和性文化的融合下形成一种原始崇拜,将其视为神灵与龟合为“四灵”之一的“玄武”。 然《神异经-西北荒经》载“西北荒有人焉,人面、朱发、蛇身、人手足,而食五谷禽兽。贪恶愚顽,名曰共公”,《山海经。海外北经》载“相柳氏,九首,人面蛇身而毒”,又有《山海经。大荒北经》载“相柳者,九首蛇身,自环食于九土。其所欤所尼,即为源泽,不辛乃苦,百兽莫能处之”文中所载‘相柳氏’乃共工之臣,禹湮洪水,杀相柳,其血腥臭,不可生谷,其地多水不可居也”,以共工为代表的关于蛇的邪恶形象在《山海经》和其他古籍中亦有众多描述和记载。可见在上古时期人们最初在洪水泛滥的时代对蛇类产生恐惧,将蛇看作一邪恶的势力,被视为“五毒”之首。是在自然条件十分恶劣、生产力极底的情况下万物之灵的人也无法抵御攻击能力很强的蛇(毒蛇)对人的伤害而产生的一种惧怕的心理。

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2[2019全国卷Ⅲ,44,15分] 材料甲午战后①,以康有为为代表的维新派主张开议院。随着维新运动的高涨,康有为认为“民智未开”,开议院为时过早。1898年①,康有为在《应诏统筹全局折》中提出:设制度局,负责“审定全规,重立典法”,“撰叙仪制官制诸规则”,甚至“酌定宪法”;制度局议定章程之后,交由法律局、税计局、学校局、农商局等12个专局来负责执行;制度局成员由皇帝擢拔,对皇帝负责;议事程序是“派王大臣为总裁,体制平等,俾易商榷,每日值内,同共讨论”,最终由皇帝裁决②。开制度局的建议得到了光绪皇帝的重视和支持,但遭到保守势力的反对,最终未能实现。 ——摘编自《戊戌变法档案史料》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康有为从主张设议院转向开制度局的原因③。(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康有为所设计的制度局的特点。(9分) 本题通过档案史料考查戊戌变法的内容,凸显时空观念①、史料实证②、历史解释③等学科核心素养。 第(1)问,依据材料中“康有为认为‘民智未开’,开议院为时过早”可得出其自身认识的转变;依据材料中“开制度局的建议得到了光绪皇帝的重视和支持”可得出争取光绪皇帝的支持;结合所学知识从保守派的态度予以完善。第(2)问,依据材料中有关制度局地位的信息可得出其是变法的核心机构;依据材料中“制度局成员由皇帝擢拔,对皇帝负责”以及“最终由皇帝裁决”可得出其注重维护皇帝权威;通过制度局的职能可得出其具有议院的性质。 (1)减少变法的阻力;争取光绪皇帝的支持;自身认识的转变。(6分) (2)变法的核心机构;注重维护皇帝权威;一定程度上具有议院的性质。(9分) 解题反思 评价改革的原则及对改革规律性的认识 1.原则 (1)要把每次改革放在它所属的特定历史环境中加以评价。首先分析当时的历史条件、历史要求,再看这些改革在多大程度上适应或者违背了这一历史要求。据此,对改革作出基本的肯定或否定的评价。 (2)一场改革的成败,不是看改革者个人的结局如何,而是看改革是否顺应历史潮流。具体从以下两个方面看:一是改革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二是改革是否被中断。改革达到了预期目标,有利于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同时不管改革者处境怎样,都能继续下去的改革才是成功的改革。 2.规律性认识 (1)改革是革除弊政、促进国家富强的重要手段。每一个国家或民族要发展进步,都必须与时俱进,敢于改革。 (2)改革必然会因损害某些人或集团的利益而遭到其反对,因而具有艰巨性和复杂性,不会一帆风顺,这就需要改革的措施必须行之有效,改革过程中要用人得当,改革家要有远见卓识和坚定的政治魄力。 (3)是否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与时俱进,是改革能否成功的根本原因。 (4)分析改革成败的具体原因要看改革派与保守派双方力量对比是否有利于改革,要从改革的阻力和支持改革的力量两方面去分析。

北宋四大名将功劳排名

北宋四大名将功劳排名 曹彬潘美李继隆曹玮 北宋名将曹彬: 后周时以后宫近戚为晋州兵马都监,累官至引进使。北宋建立后,迁客省使兼枢密都承旨,乾德二年(964)以归州行营都监参加灭蜀之役,以不滥杀掠而得到宋太祖赵匡胤的褒奖,授宣徽南院使、义成军节度使。开宝七年(974),受命率军灭南唐,约束宋兵不得肆意杀掠,使南唐都城江宁府(今江苏南京)免遭破坏。回师不久即被任命为枢密使。宋太宗赵炅即位,加同平章事,封鲁国公,益得信任。雍熙三年(986),宋太宗分兵三路攻辽,曹彬任幽州(今北京)道行营前军马步水陆都部署,率宋兵主力自雄州(今河北雄县)向涿州(今河北涿州)进发。因指挥无能,不能约束部将,造成岐沟关(今河北涞水东)之战的惨败。致使其他两路军也被迫退兵。因此,被责授右骁卫上将军。次年,起为侍中、武宁军节度使。宋真宗赵恒即位后,召拜枢密使。咸平二年(999)病死,终年六十九岁。 北宋名将潘美: 《杨家将》小说、戏曲等文艺作品,对潘美进行了恶毒的攻击、漫骂和侮辱,将其诬蔑为“卖国求荣,陷害忠良”的大奸臣。有些人甚至把虚构的小说当作史料,信以为真。 潘美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果真象小说和戏剧描写的那样坏吗?回答当然是否定的。在《宋史》,《续资治通鉴》等历史文献中都有明确的记载,历代专家学者对潘美都有公正的评述,大量的历史事实证明,历史上的潘美不是坏人,而是北宋开国功臣。他为中国的统一和赵宋政权的建立与巩固,立下了汗马功劳,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军事将才。 潘美成为大奸臣的根本原因,完全是不良文人严重违背历史事实、随心所欲,胡乱虚构、任意夸张而导致的结果。康保成先生在《也谈<潘杨讼>的历史真实问题》中说:潘美“既没有陷害杨业,射死过杨七郎,也没有受过寇准的勘问,以致投降辽国,恰恰相反,无论是在宋初一系列平定叛乱,争取统一的战役中,还是在抗击北疆契丹贵族的战役中,他都所向披靡,战功赫赫,他是一位应该受到后人尊敬的历史人物。” 一、年少志大初露头角 潘美,字仲询,河北大名人,其父是戍守常山的军校官,少年潘美英俊倜傥,一表人材。从《宋史》的记载可以看出,潘美绝非庸才之辈。他年纪虽小,却胸怀大志。他曾对邻

国旗材料

国旗是国家的一种标志性旗帜,是国家的象征。它通过一定的式样、色彩和图案反映一个国家政治特色和历史文化传统。在一个主权国家领土上一般不得随意悬挂他国国旗。 在国际交往中,形成了悬挂国旗的一些惯例,为各国所公认。在建筑物上或在室外悬挂国旗,一般应日出升旗,日落降旗。遇需悬旗致哀,通常的做法是降半旗,即先升至杆顶,再下降至离杆顶相当于杆长三分之一的地方。也有的国家不降半旗,而是在国旗上方挂黑纱致哀。升降国旗时,要立正脱帽行注目礼,升国旗一定要升至杆顶。悬挂双方国旗,按国际惯例,以右为上,左为下。两国国旗并挂,以旗本身面向为准,右挂客方国旗,左挂本国国旗。汽车上挂国旗,则以 国旗 汽车行进方向为准,驾驶员左手为主方,右手为客方。所谓主客,不以活动举行所在国为依据,而以举办活动的主人为依据。国旗不能倒挂。有些国家的国旗由于文字和图案的原因,也不能竖挂或反挂。有的国家明确规定,竖挂需另制旗,将图案转正。 各国国旗图案、式样、颜色,比例均由本国宪法规定,不同国家的国旗如比例不同,同样尺寸制作,两面旗帜放在一起,就会显得大小不一,因此,并排悬挂不同比例的国旗,应将其中一面略放大或缩小。 编辑本段 国旗含义 世界上各国国旗的颜色主要有红、白、绿、蓝、黄、黑等,这些颜色各有一定的含义:红色象征国家为独立和解放而斗争的精神,绿色是吉祥的标志,蓝色代表海洋、河流、天空,这三种颜色在各国国旗中出现得最为频繁。

星条旗 各国国旗上的图案都有一定的含义。美国的星条旗,红白相间的13条横条,原意是代表美国当年的13个州。后来固定了下来,用国旗上的星代表各个州。现在旗上共有50颗星,代表美国的50个州。鹰和狮是勇敢和力量的象征,埃及、赞比亚、阿尔巴尼亚、奥地利、玻利维亚、厄瓜多尔等国的国旗都采用雄鹰图案。斯里兰卡等国采用雄狮图案。不丹是一个封建王国,国旗上是一条龙,既象征国家的权力,又指这个国家的名字,因为不丹可译为“神龙之国”。 国旗的颜色也有含义。各国国旗中红色用得最多,中,美、英、法、日等国国旗上都有红色。 红色象征先驱者的鲜血,象征勇敢、真诚和热忱以及国家的兴旺发达。许多国家的国旗上有白色,象征纯洁和正直,象征对美好未来的希望。多数伊斯兰国家的国旗喜欢用绿色,认为它是吉祥的标志,表示对伊斯兰教的信仰。一些地处沙漠的国家向往绿洲,国旗上也用绿色。 哥伦比亚国旗上的蓝色象征海洋、河流和天空。 美洲一些国家国旗上有黄色,象征阳光、黄金、资源和财富。 国旗的形状绝大多数是长方形,但是瑞士国旗是正方形,中间一个白十字,象征国家的统一和为公共利益的献身精神。尼泊尔的国旗旗尾是两个三角形尖端向右的角,表示喜马拉雅山的两个山峰。 编辑本段 国际惯例 在国际交往中,形成了悬挂国旗的一些惯例,为各国所公认。在建筑物上或在室外悬挂国旗,一般应日出升旗,日落降旗。 遇需悬旗致哀,通常的做法是降半旗,即先升至杆顶,再下降至离杆顶相当于杆长三分之一的地方。也有的国家不降半旗,而是在国旗上方挂黑纱致哀。 升降国旗时,要立正脱帽行注目礼,升国旗一定要升至杆顶。 悬挂双方国旗,按国际惯例,以右为上,左为下。两国国旗并挂,以旗本身面向为准,右挂客方国旗,左挂本国国旗。

中国古代史上的第一和标志性事件(中考历史必记内容)

中国古代史上的第一和标志性事件 1、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的云南元谋人是已知我国最早的远古居民。 2、我国是世界上用漆历史最悠久的国家。 3、我国的汉字至今还是世界上广泛使用的唯一古老文字。甲骨文已经具备象形、指事、会意、形转注、假借、“六书”构字规律,成为比较成熟的文字。 4、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水稻和粟的国家。河姆渡和半坡氏族时已开始形成南稻北粟的经济作物种植格局。北宋时从越南引进的占城稻传播到江淮地区。1974年中国在世界上首次育成杂交水稻。 5、干支纪日法是商朝历法的最大成就,它上世界是延续至今的最长城的纪日方法。 6、夏朝的有关史料和商朝的甲骨文,保留了我国最早的日食和月食的记录。 7、《周易》一书首先提出了“地理”的名称,它是我国最古的一部占卜用书。 8、《尚书》是我国最早的官方史书。 9、东周时期铁器时代的到来,标志着我国社会生产力的显著提高。 10、公元前260年,秦赵长平之战是战国时期兼并战争中规模最大的、杀伤最多的一次战役。 11、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人民创造的铸铁柔化处理技术,比比欧洲早两千年以上。 12、战国时期出现的记述齐国官营手工业各个工种的设计规范和制造工艺的专著《考工记》,在当时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 13、《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至春秋中叶的诗歌。 14、《离骚》是我国最长的一首抒情诗。 15、长沙楚国遗址出土的《妇女凤》和《御龙图》,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帛画。 16、《春秋》里有世界上公认的首次关于哈雷彗星的确切记录。(前613年),比欧洲早六百多年。 17、春秋时公元前595年始基本上确立十九年七闰的原则,比西方早一百多年,标志着我国历法已形成自己固定的系统。 18、扁鹊是我国战国时期最著名的医生,被后代医家奉为“脉学之宗”。 19、战国时期,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甘石星经》。 20、公元前221年,秦王赢政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 21、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发动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22、中国封建社会第一个治世是“文景之治”。 23、汉时耕犁上安装翻土碎土的犁壁,这比欧洲早一千多年。 24、西汉的长安、临淄等地拥有全国最要的官坊织业。 25、公元前60年、西汉设西域都护,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26、《后汉书》记载166年,大秦安敦王朝派出的使者,到达东汉,这是正史关于中国同欧洲往来的最早记载。 27、汉武帝时,天文学家制订出中国第一部较完整的历书“太初历”。 28、西汉关于太阳黑子的最早记录。 29、东汉张衡对月食作了最早的科学解释。

人民版中国古代史(必修一专题一、必修二专题一、必修三专题一、必修三专题二)经典主观题共14页

必修一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1.(11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封召公奭于燕;封弟叔鲜于管;弟叔度于蔡。余各以次受封。 ——摘自 《史记?周本纪》材料二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其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无非事者。……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摘自《孟子?告子》材料三(周)王夺郑伯(郑庄公)政,郑伯不朝。秋,王(令)诸侯伐郑,郑伯击之。……(周)王卒大败,祝聃(郑庄公的臣下)射(周)王中肩。 ——摘自《左传》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周武王实行的是什么政治制度?受封的主要是哪些人?(4分) (2)材料二说明周天子与诸侯间的什么关系?诸侯对周天子有何义务?(3分) (3)材料三反映出周天子与诸侯间的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什么?(4分) 2.(18分)自古以来,我国民间十分重视修订“家谱”。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家谱是一种以表谱形式,记载一个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系繁衍和重要人 物事迹的特殊图书体裁,是中国特有的文化遗产。流传至今的家谱至少仍有三万多种,其内 容之丰,价值之高,很值得我们今天去了解与认识。“隐恶扬善”是修纂家谱的一条基本原则。 材料二:在现代的侨乡家谱中,都普遍记录了不同时代出洋人的姓名……出洋时间与原 因……同故乡故国的联系与贡献等内容。有些还辟有专章、专传介绍,这就为他们的后裔寻根 问祖提供了可靠的根据,也就更增加了他们对故国故乡的依恋之情。 有人对福建省的家谱资料进行研究,了解到福建移居台湾的最早记载是两宋之交的苏

中国国旗的由来

中国国旗的由来 国旗作为国家的象征是近代民主政治的产物,在毫无民主政治可言的旧中国,关于国旗等国家标志的法律规定是残缺不全的。1900年,清王朝在与帝国主义烈强的交往中,深感国旗的重要,为征收关税,决定采用金龙旗为国旗。1911年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政府决定采用横排红、黄、蓝、白、黑五色旗为国旗,表示汉、满、蒙、回、藏五旗共和。1931年,国民党政府制定的《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约法》把“红地左角上青天白日”定为中华民国国旗。 1949年,人民解放军攻占南京,总统府上悬挂的“青天白日满地红”旗帜被踩在脚下,象征新中国标志和尊严的国旗,开始在全国人民心目中酝酿。1949年6月,全国政协筹备会议正式成立,制定新中国国旗的任务被列入议事日程。7月,《人民日报》《解放日报》《新华日报》等报刊刊登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征求国旗图案的通知。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政协筹备会国旗审查组就收到了2992幅应征作品。9月25日,毛泽东同志召开了国旗的图案说:“这个图案表现了我国革命人民的大团结。现在要大团结,将来也要大团结,所以不管是现在,还是将来,都既要革命,又要团结。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了《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都、纪年、国歌、国旗的决议》,其国第四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为五地五星旗,象征中国革命人民大团结。 五星红旗的设计者,名叫曾联松。曾联松是浙江人,他从小目睹了祖国贫穷落后境况,又亲身经历了共产党领导人民走向胜利的历程。他从人们常说的“盼星星,盼月亮”中得到启发,共产党是人民的大救星,于是他决定用五角星来象征中国共产党。他设想,以象征共产党的大星导引于前,几颗象征人民的小星环绕于后,就像众星拱北斗一样,人民紧紧团结在共产党的周囤,团结战斗,从胜利走向胜利。那么到底画几颗小星呢?他联想到毛主席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书中把人民化分为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四个阶级,于是决定以四颗小星象人民。他把整个旗帜设计为红色,以表示革命;把五星设计成黄色,这样不仅与象征革命的红色旗面相协调,而且也表达了中华儿女的黄色人种的民族特征。后来又经过反复推敲,他把五星设计在旗面上的左上方,并且每个小星的中心点都通过自己的一个星尖,跟大星的中心点联成一线,显示出中国共产党是全国人民的领导核心。这样,庄严、美观的五星红旗就诞生了。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毛泽东同志在天安门上亲手升起了我国第一面五星红旗,它标志着中国历史开始了一个崭新的纪元。 中国国旗的由来 国旗作为国家的象征是近代民主政治的产物,在毫无民主政治可言的旧中国,关于国旗等国家标志的法律规定是残缺不全的。1900年,清王朝在与帝国主义烈强的交往中,深感国旗的重要,为征收关税,决定采用金龙旗为国旗。1911年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政府决定采用横排红、黄、蓝、白、黑五色旗为国旗,表示汉、满、蒙、回、藏五旗共和。1931年,国民党政府制定的《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约法》把“红地左角上青天白日”定为中华民国国旗。 1949年,人民解放军攻占南京,总统府上悬挂的“青天白日满地红”旗帜被踩在脚下,象征新中国标志和尊严的国旗,开始在全国人民心目中酝酿。1949年6月,全国政协筹备会议正式成立,制定新中国国旗的任务被列入议事日程。7月,《人民日报》《解放日报》《新华日报》等报刊刊登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征求国旗图案的通知。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政协筹备会国旗审查组就收到了2992幅应征作品。9月25日,毛泽东同志召开了国旗的图案说:“这个图案表现了我国革命人民的大团结。现在要大团结,将来也要大团结,所以不管是现在,还是将来,都既要革命,又要团结。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了《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都、纪年、国歌、国旗的决议》,其国第四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为五地五星旗,象征中国革命人民大团结。 五星红旗的设计者,名叫曾联松。曾联松是浙江人,他从小目睹了祖国贫穷落后境况,又亲身经历了共产党领导人民走向胜利的历程。他从人们常说的“盼星星,盼月亮”中得到启发,共产党是人民的大救星,于是他决定用五角星来象征中国共产党。他设想,以象征共产党的大星导引于前,几颗象征人民的小星环绕于后,就像众星拱北斗一样,人民紧紧团结在共产党的周囤,团结战斗,从胜利走向胜利。那么到底画几颗小星呢?他联想到毛主席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书中把人民化分为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四个阶级,于是决定以四颗小星象人民。他把整个旗帜设计为红色,以表示革命;把五星设计成黄色,这样不仅与象征革命的红色旗面相协调,而且也表达了中华儿女的黄色人种的民族特征。后来又经过反复推敲,他把五星设计在旗面上的左上方,并且每个小星的中心点都通过自己的一个星尖,跟大星的中心点联成一线,显示出中国共产党是全国人民的领导核心。这样,庄严、美观的五星红旗就诞生了。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毛泽东同志在天安门上亲手升起了我国第一面五星红旗,它标志着中国历史开始了一个崭新的纪元。

图腾符号与中国传统文化

图腾符号与中国传统文化 图腾是对某一种特定的动物、植物或非生物的有母的的崇拜。图腾崇拜是初民社会的一种普遍现象。图腾作为一种符号现象已经源远流长,在古老的中国大地上,我们不难发现图腾承载并且反应着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传统文化。 一龙图腾 说到图腾,就不得不说到中华民族最具代表性和影响性的动物——龙。说它是动物,实际上无人见过龙的庐山真面目。《尔雅翼.释鱼》说:“龙,春分而登天, 秋分而潜渊,物之至灵者也……角似鹿,头似驼,颈似蛇,腹似蜃,磷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只有具有伟大的“包容”与“和谐”精神的中国人,才有本事 将诸多不相干的物质原件,高度调和而构成和谐的有机体。这与其说是中国人创造 天才的表现,毋宁说是民族文化、心理、性格、精神、思维、以及道德的综合反映。1 中国人自称是龙的传人,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龙云龙,中国人最喜欢以龙为山川、城镇、爱子……..命名。像青龙,天龙,飞龙之类的名字,遍地都是;蟠龙,飞龙,升龙之类的艺术造型,随处可见。中国的皇帝着龙袍,坐龙椅,以龙来装饰自 己的宫殿器物,服饰,并把自己认作龙,所谓龙颜、龙体、龙座、龙子龙孙无不适 指皇帝言的。中国的百姓也喜欢用龙来比喻英雄,如“龙虎斗“,”龙游浅水“、”龙眼识珠“。中国民间每年正月,各地都有耍龙灯的活动;五月端午,江南水乡则 有龙舟竞渡。生下贵子,最大的祝愿就是”龙凤呈祥。“无一不说明:中国人心中 最大崇拜物就是龙。 龙无疑是帝王的象征,但这种象征已经深深植根与远古的龙图腾中。闻一多曾说过:“图腾式的民族社会早已变成了国家,而封建王国又早已变成了大一统的帝国,这时一个图腾生物已经不是全体族员的共同祖先,而只是最高统治者一姓的祖先。”2其实当时原始的民主政体被封建专制政体代替之后,民族周身的神经即开始 麻木,唯有皇帝才是民族最活泼的灵魂,皇帝即等于整个民族,皇帝所崇拜的图腾, 1《图腾神话与中国传统人生》人民出版社刘毓庆 2002年出版 2《闻一多全集》三联书店1982年版,第一卷第70页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古代改革题目训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古代改革题目训练(内容影响类) 1.材料:“管仲相齐,以“法者天下之至道也,圣君之实用也”为指导思想...把国都划分为六个工商乡和十五个士乡,共二十一个乡。十五个士乡是齐国的主要兵源。齐桓公自己管理五个乡,上卿国子和高 子各管五个乡,于是全国形成统一的整体。规定国都中五家为一轨,每轨设一轨长。十轨为一里,每里设里有司。四里为一连,每连设一连长。十连为一乡,每乡设一乡良人,主管乡的军令。战时组成军队, 每户出一人,一轨五人,五人为一....二千人为一旅,由乡良人带领,闲时务农,战时出征,这种寓兵于农的政策。根据土地的好坏不同,以征收多少不等的赋税。这样使赋税负担趋于合理,提高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又规定国家铸造钱币,发展渔业、盐业,鼓励与境外的贸 易,齐国经济开始繁荣起来。 摘编自卢泰然《管仲治理齐国的道和术》(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管仲改革的主要内容。(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管仲改革的历史影响。 (9分) 2.材料:魏文侯当政时(公元前445年一前396年),李悝为相行变法。主要内容有:李悝用人只问才能,不问身份,看谁对国家有功劳,就给谁禄位。.....李悝主张派官员督责农民加菜瓜果,栽树种桑,扩大副业生产。李 悝还实行平籴法,目的在于防止粮价太贵太贱,因为“籴甚贵伤民,甚贱伤农”。他主张采用“取有余以补不足”的手段,“使民适足,价平而至”.一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纲要》(1)根据材料概括李悝变法的主要内容。(6分) (2)根据材料评价李悝变法的作用。(9分) 3.材料:霍光的重要历史功绩是废去昌邑王,确定(汉)宣帝继位。这是保证西汉社会继续发展的一项重要决策。宣帝地节二年(公元前68年),霍光卒。宣帝始亲政事,“励精为治”,号为“中兴”君王。汉宣帝时期是西汉盛世的继续,实

简明中国始

1.清代反对理学的著名思想家戴震的突出贡献是在天理与人欲问题上,对程朱理学作了深刻的批判。 答案:正确 2.元代最盛行的宗教是佛教,特别是从西藏传来的喇嘛教。 答案:正确 3.乾隆时,清政府规定,凡外国商船只准在广州一地通商贸易。 答案:正确 4.康熙时,清廷下令将明代藩王庄田免价给予原来佃户耕种,叫更名地。 答案:正确 5.公元1616年,女真族首领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建立了后金国。 答案:正确 6.宋应星著的全面记述我国古代农业手工业技术的著作叫《天工开物》. 答案:正确 7.我国历史上最大的一部丛书是《丛书集成》。 答案:错误 8.我国历史上最大的一部类书是《永乐大典》. 答案:正确

9.主张?/span>耕者有其田?/span>的明末思想家是顾炎武。 答案:错误 10.清代财政经济由盛而衰的转折点是在乾隆。 答案:错误 11.1644年,叛明降清,并为清军打开了入关之门的叛将是吴三桂。 答案:正确 12.明中后期,最早入侵中国的西方殖民者是荷兰人。 答案:错误 13.唐代黄道婆从海南岛回内地家乡,带来了先进的织棉技术和工具。 答案:错误 14.台湾在元朝时初隶江浙行省,后划归江西行省,并在澎湖设巡检司,专管台湾事务。答案:正确 15.元朝设(宣政院),以西藏喇嘛教红教首领(八思巴)为副使,专管西藏事务。 答案:正确 16.南宋末年著名的民族英雄文天祥坚决抗元,被俘后,写下了悲壮的《过零丁洋》诗,流传至今。

答案:正确 17.忽必烈于1271年建立元朝。次年,迁都大都。 答案:正确 18.北宋王惟一设计铸造了两个针灸铜人模型,便利了针灸的实际操作。 答案:正确 19.北宋仁宗庆历年间,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答案:正确 20.词是隋唐时期兴起的一种新的文体,发展到明代时期达于空前繁荣阶段。 答案:错误 21.公元1206年,蒙古各部贵族共同推举铁木真为全蒙古的大汗,尊称成吉思汗。于是出现了蒙古汗国。 答案:正确 22.南宋时期,中国对外贸易的三大商港是广州、泉州和明州。 答案:正确 23.南宋初年,北方人民抗金斗争的主要武装力量有王彦的八字军军、马扩领导的五马山寨义军,以及河东一带的红巾军。 答案:正确

先秦部落各种各样的图腾崇拜

先秦部落各种各样的图腾崇拜 “图腾”一词最早是由英国商人J.朗格使用的,他在《印第安旅行记》中为记述印第安人相信人与动物存在血缘亲属关系的信仰而首先使用了“图腾”一词。何星亮在他的《中国图腾文化》中提到:“图腾观念可分为三种类型:图腾亲属观念、图腾祖先观念和图腾神观念。” 《山海经》是先秦时期的古籍,里面记载了有关植物、动物、矿物、医学、天文地理、宗教、历史、民族、部落等方面的内容。《山海经·西山经》用怪诞的文字记录了许多有关神祗的内容,也记载了不少的动植物崇拜、人神兽三位合体崇拜、祭祀形式等图腾崇拜,来自曲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的赵婷韩锋在汉斯出版社《历史学研究》2014年10月的学术学术期刊发表了相关研究。 《西山经》中出现的图腾与当时自然环境及当地的先民生活习俗有密切关系。《西山经》中有许多关于植物的叙述,书中描述的植物形状比较奇特,有些植物用于治疗疾病,有些植物用于佩戴,正因为这些植物具有特殊的功用,先民们把它们当成神圣的象征,这些植物就成为先民们崇拜的对象。 比如,稷神为先秦时期的五谷之神。作为谷物神稷在《山海经》内多次出现: 槐江之山,……西望大泽,后稷所潜也。(《西次三经》) 帝俊生后稷,稷降以百谷,稷之弟曰台玺,生叔均。叔均是代其父及稷播百谷,始作耕。(《大荒西经》) 《山海经》中有许多奇特、怪异的动物,它们主要分为三类:鸟类、兽类和鱼类。书中对这些具有特色的动物们进行了详细的描写,也对它们的功用进行了描述。这些动物不仅可以治疗疾病,有的还可以预测祥瑞灾祸。古人观察事物,可能是从侧面看到,或是从远处看到,所以书中对这些动物进行了夸张的描述,使得我们对一些比较熟悉的动物不能进行识别。由于这些动物常见于先秦时期,人们会把一些动物看做是自己的亲属、祖先,甚至是自己氏族的保护神。 又西三百二十里,曰嶓之山……獸多犀兕熊、羆。(《西山经》) 另外,《山海经》中有许多关于半人半兽的描写,他们大都都是由一些动物图腾转化而来的,他们形态各异,各司其职。现将汇总成一表,如下。图腾神的出现是人们思维进步的表现,也是社会进步的写照。比如: 又西五十二里,曰竹山……丹水出焉,东南流注于洛水,其中多水玉,多人鱼。(《西山经》) 上面的文字记载的是一种鱼类,这种鱼名称叫人鱼。据考古材料记载,庙地沟文化彩陶、半坡和马家窑文化彩陶都有人面鱼的图案,是西北高原地区先民们所崇拜的图腾,是他们幻想的图腾祖先。古代半坡人在许多陶盆上都画有鱼纹和网纹图案,这应与当时的图腾崇拜和经济生活有关,半坡人在河谷阶地营建聚落,过着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定居生活,兼营采集和渔猎,这种鱼纹装饰是他们生活的写照。人头上奇特的装束,大概是在进行某种宗教活动的化妆形象,而稍有变形的鱼纹很可能是代表人格化的独立神灵——鱼神,表达出人们以鱼为图腾崇拜的主题。他们把这种图腾绘制在陶器上,来表明自己的氏族。人是群居性的,在先古时代,人们聚集在一起,形成了自己的氏族,为表示与其他氏族的区别,每个氏族有自己的图腾,记录自己的历史。 (文章源于:千人智库-eww141110zcy)

高中历史选修-《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知识点及答题技巧

选修1——重大历史改革回眸 第一部分历史上重大改革的规律性总结 ⒈改革的分类 从改革的程度看,一种是在不触动根本制度的前提下,进行局部的调整;一种是对旧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进行彻底的改革,导致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 从改革的性质看,有奴隶制度的改革、封建主义的改革、资本主义的改革和社会主义的改革。 从改革的内容看,有政治改革、经济改革、军事改革和文化改革。 ⒉改革的实质 改革是统治者对生产关系所进行的调整。它与社会革命不同,并不否定现存制度,而是对现存制度加以改良,使之尽量适应不断变化的时代。 ⒊改革的原因(背景)及相应目的 总的来讲,古代重要政治改革的发生都是由于旧的生产关系或上层建筑不适应新的生产力或经济基础的发展的需要。 具体来讲,这些原因大体可以表述为: ①旧的生产关系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②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或社会发展趋势; ③统治阶级面临严重的统治危机,为抑制土地兼并,缓和阶级矛盾,增加财政收入,实现富国强兵; ④旧制度、习俗、思想文化阻碍社会的发展 ⑤民族危机严重 ⒋改革成败原因的分析及认识 ⑴决定改革成败的几个要素 ①是否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与时俱进,因时改革,是改革成功的根本原因。 ②看力量对比是否有利于改革,要从改革的阻力和支持改革的力量两方面去分析,改革的阻力可以从内外两方面,政治、经济、文化等多角度去分析。 ③改革必然会损害部分人的利益,必然会遇到阻力,不会一帆风顺,这就要求改革者要有远见卓识和坚定的政治魄力。 ④改革的措施是否符合当时的实际,是否行之有效。 ⑤当时的内外环境是否有利于改革的开展和执行。 2)、改革成败原因的分析 决定改革成败的几个要素: ①是否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与时俱进,因时改革,是改革成功的根本原因。 ②看力量对比是否有利于改革,要从改革的阻力和支持改革的力量两方面去分析,改革的阻力可以从内外两方面,政治、经济、文化等多角度去分析。 ③改革必然会损害部分人的利益,必然会遇到阻力,不会一帆风顺,这就要求改革者要有远见卓识和坚定的政治魄力。 ④改革的措施是否符合当时的实际,是否行之有效。 ⑤当时的内外环境是否有利于改革的开展和执行。 之路。 4.改革的认识和启示 ①改革的必要性。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要发展进步,必须与时俱进,敢于改革。改革是革除弊政、促使国家富强的重要手段,是历史发展的要求和产物。

新中国历史上的60个第一

新中国历史上的60个第一 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大会于1949年9月21日~30日在北平中南海怀仁堂举行,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会上,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决定国旗为五星红旗,国都为北平(改名北京),采用公园纪年,在国共正式制定前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大会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宣言》,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2、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会议于1949年10月1日14时在北京中南海勤政殿举行,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主席、副主席和委员宣布就职。会议一致决定接受《中央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为政府施政方针,选举林伯渠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秘书长,任命周恩来为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毛泽东兼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朱德兼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沈钧儒为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罗荣桓为最高人民检察署检察长。会议结束后,在天安门广场举行开国大典。 3、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个建交国—苏联周恩来于1949年10月1日以公函向全国政府发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公告》后,10月2日,苏联政府决定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外交关系,并互派大使。苏联成为第一个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的国家。 4、第一部基本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该法由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七次会议于1950年4月13日通过,自1950年5月1日起施行。自公布之日起,所有以前各解放区颁布的有关婚姻问题的一切暂行条例和法令均予废止。该法共8章27条,规定了男女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权利平等、保护妇女和子女合法利益等新民主主义婚姻制度。 5、第一家政府经办的中外合资企业—中波海运公司该公司根据我国和波兰之间的协议,于1951年6月15日在天津成立,驻波兰分公司设在格丁尼亚是。它是我国与波兰合资经营的一家远洋运输企业,也是我国第一家政府经办的中外合资企业。该公司于1962年迁至上海,1977年起改名为中波轮船股份公司。 6、反腐第一大案原任和时任中共天津地委书记刘青山、张子善1951年11月因贪污被揭发。1952年2月10日,河北省人民法院遵照中央人民政府、最高人民法院命令,组织临法庭进行公审,判处刘青山、张子善死刑,立即执行,并没收全部财产。 7、第一条完全国产化的铁路干线成渝铁路东起重庆,西到成都,全线长505公里。该铁路于1950年6月15日开工,至1952年6月13日完工,7月1日举行全线通车典礼。它是我国自行设计、自行施工和完全采用国产材料的第一条铁路干线。 8、国家第一架飞机—“初教-5” 1954年7月,新中国自己制造的第一架飞机“初教-5”在南昌飞机制造厂研制并首次试飞成功,毛泽东亲自签署了嘉勉信。 9、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会议于1954年9月15日~28日在北京举行。会上,毛泽东致开幕词,刘少奇作《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的报告》周恩来作《政府工作报告》。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委员会组织法》;选举毛泽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刘少奇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董必武为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张鼎丞为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任命周恩来为国务院总理。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中国的正式确立。 10、第一部宪法 1954年9月20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部宪法除序言外,共4章106条,包括总纲、国家机构、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以及国旗、国徽、首都等基本内容。它继承和发展了《中华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11、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次授衔授勋1955年9月2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授衔授勋典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