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测量中深基坑变形观测方法

工程测量中深基坑变形观测方法
工程测量中深基坑变形观测方法

工程测量中深基坑变形观测方法初探摘要:当前,基坑支护设计尚无成熟的方法用以计算基坑周围

的土体变形,基坑施工的开挖深度越来越深,从最初的四到八米发展到目前最深已达二十多米,深基坑的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基础施工的重中之重。在施工中稍有不慎,将会造成基坑土壁位移,甚至土壁塌方等的巨大损失。因此,施工中通过准确及时的监测,可以指导基坑开挖和支护,有利于及时采取应急措施,避免或减轻破坏性的后果。

关键词:深基坑;变形观测;措施

abstract: at present, no mature foundation pit supporting design used to calculate the pit surrounding soil deformation, excavation depth of the foundation pit construction deeper and deeper, from four to eight meters, currently the deepest reached more than twenty meters, deep excavation of the security issue has become a top priority of the foundation construction. a slight mistake in the construction will result in the displacement of the foundation soil wall, and even soil wall collapse huge losses. therefore, the construction of accurate and timely monitoring can guidance excavation and support conducive to timely take emergency measures to avoid or mitigate the consequences of the devastatingkey words: deep foundation; pit deformation

基坑变形监测技术方案设计

基坑变形监测技术方案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由一幢门字形酒店、六幢不同高度公寓和整体地下车库组成,总占地面积约30000m 2,总建筑面积约23 万m 2,地下建筑面积约8.7 万m 2。 本工程基坑总面积约29300m 2,东西向长约300~400m,南北方向长约40~110m。基坑总延长线为785m,地下室为三层,基坑开挖深度为-18.2m、-18.7m,管线分布复杂。基坑北侧紧邻海河,南侧是车流量较大的公路,海河水位的变化及张自忠路面动荷载的干扰都将是某基坑监测的难点。基坑监测等级为一级,监测手段众多,监测内容、监测工作量及监测难度均较大。 二、依据及原则 1. 《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8-97) 2.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 3.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 4. 《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93) 5. 《天津市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TBJ1-88) 依据规范和天津市建设主管部门对建筑物基坑施工相关文件的要求,以及基坑设计的相关要求;为确保建筑物地下基坑施工及周边环境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使在基坑开挖和施工期间的变形得到有效控制,保证其不对基坑自身及周边环境造成破坏性的影响,用科学的数据指导基坑信息化施工,保证施工安全。

三、基坑监测项目 为了及时收集、反馈和分析周围环境要素在施工中的变形信息,实现信息化施工并确保施工安全,综合本工程周边环境状况及围护结构和支护体系的特点,遵照设计的相关要求,本工程共进行如下几项基坑监测工作: 1、周边环境监测 A、地下管线变形监测; B、基坑外道路变形监测; C、基坑外地下潜水水位监测; D、基坑外承压水水位监测; E、基坑外土体水平位移(测斜)监测; F、基坑外土体表面变形监测; G、海河堤岸变形(沉降、变形)监测; 2、围护结构监测 A、围护桩桩体水平位移(测斜)监测; B、围护桩桩顶变形(沉降、位移)监测; C、围护桩内、外侧水土压力监测; D、围护桩的竖向钢筋应力监测; 3、支撑体系和立柱监测 A、支撑轴力监测; B、钢格构柱及立柱角钢应力监测; C、立柱位移和沉降监测;

基坑变形监测方案

本设计主要针对某深基坑工程施工过程中基坑变形及引起周边环境变形进行监测的方法及相关数据处理方案的设计与分析。主要监测内容对基坑壁进行水平位移监测和沉降监测;内支撑格构柱进行沉降监测;周边临近基坑受基坑影响的建筑物作沉降监测;周边建筑沉降超预警值后要求进行倾斜观测。采用监测方法为精密二等水准、极坐标法、投点法,并对其可行性进行做了精度分析。 关键字:沉降观测;水平位移观测;倾斜观测;二等水准;极坐标

Abtract This desig n is mai nly for a deep foun datio n pit duri ng the con struct ion of foun dati on pit deformatio n and cause the deformati on of the surro unding en vir onment monitoring methods and data processing program design and analysis.The main mon itori ng content of the foun dati on pit wall for mon itori ng horiz on tal displaceme nt and settlement monitoring;In support of lattice column for subsidence monitoring; near an excavation foundation pit surrounding by effect of buildings for subsidence monitoring;The surrounding building settlement of super early warning value requirements of the tilt observation.The monitoring method for precision two level, the polar coordinate method, points method,And its feasibility was made precision an alysis. Keyword: Horizontal displacement observation; settlement observation; tilt observati on; two level; polar coord in ates

某基坑及周围环境监测方案(精)

XXXX ·文化广场基坑及周围环境监测方案 审定 审核 编制 20XX 年 XX 月 XX 日 目录 第一节工程概况 ........................................................................................................ 2第二节方案编制依据及技术标准 . (2) 第三节监测目的及内容 ............................................................................................ 2第四节监测布点方案 ................................................................................................ 3第五节使用仪器 ........................................................................................................ 6第六节监测方案 ........................................................................................................ 6第七节人员安排 ........................................................................................................ 7第八节观测成果的计算、分析............................................................ 7 第九节观测资料的整理和统计............................................................ 8 第十节质量保证和控制 (9) 第一节工程概况 。本工程地址位于 XXXX ,场地南侧为 XXXX ,东侧为 XXXX 。整个项目包括综合公建 (包括购物中心、办公、酒店等及服务式公寓等。整体开挖深度为22.5米。 第二节方案编制依据及技术标准 (1 根据提供的基坑支护设计方案

工程测量中深基坑变形观测方法

工程测量中深基坑变形观测方法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建筑物的高度不断攀升,而基坑深度也随之加深,这也带来了工程施工难度的不断加大。而深基坑工程变形监测作为促进施工有效进行的重要方式也开始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促进深基坑工程施工高效进行的重要方式。所以,深基坑的变形监测在以后的工程施工过程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要重视深基坑的变形监测,同时注重监测的精确性,促进基坑施工更好的开展起来。 标签:工程测量;基坑;变形;观测;方法 1深基坑变形的形成原因 在深基坑的开挖过程中,会造成深基坑底部的土层上升,引起土层的流变。而且这个过程会使得深基坑内外的土体和深基坑的支撑结构出现压力失衡的情况,压力的失衡就会造成土层水平方向的移动。致使支持墙内的土体对支护墙有一种被动的压力趋势,支护墙外的土体对支护墙产生主动的压力趋势。这些会造成支護墙的不均等侧向位移,并最终导致地表的沉降。 2深基坑变形监测的目的 在建筑的深基坑工程中,土体的应力会产生一些变化,这些变化会造成周边的地面沉降和土体的位移,而且深基坑收到相关水土压力的作用,也会造成深基坑维护结构的稳定。所以为了有效的保证深基坑的施工安全,就需要对深基坑的变形进行监测,对发现的威胁要及时的进行处理,以保证深基坑的施工安全。 3深基坑的监测内容和方法 3.1深基坑的监测内容 在深基坑的施工过程中,为了及时的掌握深基坑的安全状态,需要在施工的现场来对深基坑进行监测。并通过对现场的监测数据来分析深基坑的强度。监测可以有效的获知深基坑周边环境的变化,而且可以及时的获得潜在的险情,并作出一些及时的干预。在目前的深基坑施工过程中,需要监测的变形量主要有桩顶的水平和垂直位移、土体的压力、深基坑内外的水位和周边环境的沉降等。 3.2深基坑的监测方法 3.2.1深基坑现场巡视的方法对深基坑的现场巡视主要是依靠人眼的观测,并且可以用一些辅助的工具来对深基坑的维护结构质量和土体有无裂缝和位移以及周边的环境有无沉降等来观测。采用人工目测的方法可以监测比较多的内容,而且获得的信息更加的直观,可靠度也很高。如果再和仪器的监测数据进行融合分析,可以有效的预测深基坑的变形趋势。因此深基坑现场巡视法在实际中

基坑监测方案资料

海曙科技创业大厦基坑支护工程监测方案 一、编制依据 1.国家行业标准《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 2.《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 8-97); 3.浙江省标准《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DB33/T1008-2000); 4.宁波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勘察分院提供的《宁波天元大厦工程地质 勘察报告》; 5.《海曙科技创业大厦基坑支护工程施工图》(宁波市建筑设计研究 院); 6.宁波市城乡建委专家组编写的宁波市行业标准《宁波市软土深基 坑支护设计与施工暂行技术规定》; 二、工程概况 宁波海曙科技创业大厦基地位于宁波市海曙区,位于中山西路的北侧,南临花池巷,东靠亨六巷,西到布政巷。基地面积为8084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59916平方米。地上26层,地下2层,为剪力墙结构,采用孔灌注桩桩基础。 本工程±0.00相当于黄海高程3.8m,基坑开挖深度为约9.5m,基坑开挖面积6645m2,基坑四周延米350m。地下室采用排桩加两道混凝土支撑的支护形式。场地由宁波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勘察分院勘察。结构部分由宁波市建筑设计研究院一所设计。 三、监测人员

主要监测管理人员表

四、监测目的、内容、布设及要求 (一)监测目的 为了确保支护结构的安全施工,了解基坑开挖过程中支护结构的安全状况,验证支护结构设计对整个基坑施工过程和内部结构进行施工监测非常必要,监测还可以发现在设计中因地质等因素而没有考虑到可能在施工中影响安全的状况为及时对局部进行加固调整施工提供依据,同时可以根据监测资料总结工程经验,为提高设计水平提供依据。 (二)监测内容 1、深层土体位移观测 基坑侧向变形观测是基坑开挖支护施工过程监测中一项地下各处水平位移的监测方法,常用测斜仪进行测量,它是一种可以精确测量垂直方向土层或围护结构内部水平侧向位移的工程测量仪器,本次工程布设9个水平位移测量监测孔。 2、环梁及立柱水平位移观测 基坑开挖工程施工场地变形观测的目的是通过对设置在支护场地的观测点进行周期性的测量,求得各观测点坐标的变化量,提供评价支护结构和地基土的稳定性技术数据, 本次工程布设了33个环梁和立柱水平位移监测点。 3、环梁及立柱沉降测量 沉降测量是通过精密水准仪以某一起始点为基准测量各点每次高程变化得到各相应点的沉降量(可以用国家水准控制网中的水准控制

基坑变形监测方案

摘要 本设计主要针对某深基坑工程施工过程中基坑变形及引起周边环境变形进行监测的方法及相关数据处理方案的设计与分析。主要监测内容对基坑壁进行水平位移监测和沉降监测;内支撑格构柱进行沉降监测;周边临近基坑受基坑影响的建筑物作沉降监测;周边建筑沉降超预警值后要求进行倾斜观测。采用监测方法为精密二等水准、极坐标法、投点法,并对其可行性进行做了精度分析。 关键字:沉降观测;水平位移观测;倾斜观测;二等水准;极坐标

Abtract This design is mainly for a deep foundation pit during the construction of foundation pit deformation and cause the deformation of the surrounding environment monitoring methods and data processing program design and analysis.The main monitoring content of the foundation pit wall for monitoring horizontal displacement and settlement monitoring;In support of lattice column for subsidence monitoring; near an excavation foundation pit surrounding by effect of buildings for subsidence monitoring;The surrounding building settlement of super early warning value requirements of the tilt observation.The monitoring method for precision two level, the polar coordinate method, points method,And its feasibility was made precision analysis. Keyword:Horizontal displacement observation; settlement observation; tilt observation; two level; polar coordinates

基坑变形监测方案

佳·5.4克拉项目 基坑变形监测方案 编制: 甘肃统建建筑装饰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佳·5.4克拉项目部 二○一七年九月二十日

目录 一、编制依据 (1) 二、工程概况 (1) (一)工程简介 (1) (二)地层岩性 (1) (三)气象 (2) (四)地下水 (2) 三、施工部署 (3) (一)人员部署 (3) (二)监测管理程序 (3) (三)测量检测部署 (3) 四、深基坑监测要求 (3) (一)监测要求 (3) (二)、监测过程控制要求 (4) (三)、监测数据结果的要求 (4) 五、监测方法 (4) (一)监测仪器及要求 (5) (二)巡视检查 (5) (三)监测点的布置 (5) 六、监测期和监测频率 (5) 七、监测报警及异常情况下的监测措施 (6) 八、资料整理和分析反馈 (6) 九、作业安全及其它注意事项 (6) 十、雨季施工技术措施 (6) 十一、应急预案 (7) (一)应急救援部署 (7) (二)突发事件风险分析及预防 (8) 附图一:基坑监测点平面布置图

一、编制依据 1、佳·5.4克拉基坑开挖图; 2、佳·5.4克拉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3、兰州理工大学建筑勘察设计院《佳·5.4克拉项目基坑支护结构设计》《佳·5.4克拉项目基坑降水设计》; 4、《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5、《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13; 6、《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基坑工程安全技术规程》JGJ167-2009; 7、《建筑基坑工程检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 8、《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 9、基坑监测强制性条文。 二、工程概况 (一)工程简介 工程名称:佳·5.4克拉。 工程地点:拟建场地位于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吴家崖村,场地北邻吴家崖村田地。东侧为吴家崖村,南临山水嘉园1#地块,西临佳·水岸华庭C地块。拟建场地近南北宽约59.3m-82.7m,东西长约48.7m-118.5m。 本工程±0.000绝对标高为1198.000。地下二层,地上A塔十八层,B塔十五层,商铺为地上三层。结构形式主楼为剪力墙结构,裙楼为框架结构。本工程基础采用筏板,东塔筏板厚度为1800mm,开挖深度为11.77m;西塔筏板厚度为1 500mm,开挖深度为11.47m,,商铺为300厚的防水板,开挖深度为10.27m。 本基坑安全级别属于一级基坑。 (二)地层岩性 在勘察深度范围内,拟建场地地层自上而下依次分布为: ①粉质粘土(Q4al):该层分布于整个勘察场地,属第四系冲积产物;黄褐色,坚硬-硬塑;土质均匀,含少量植物根系和少量泥岩碎屑,孔隙较发育,有光泽,无瑶震反应,干强度中等,韧性一般,层厚为1.50~23.20m,层面标高 1195.19m~1214.05m。

深基坑变形监测的常见方法及应用

深基坑变形监测的常见方法及应用 本文主要介绍了深基坑的变形监测,分析了深基坑边坡的水平位移和竖向位移的监测方法,阐释了基坑变形监测过程中遇到的各种情况及需要注意的问题。 标签:深基坑;基坑变形监测;水平位移;竖向位移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为了解决土地资源日渐减少与城市人口不断增长的矛盾,越来越多的小高层、高层甚至超高层建筑物应运而生。伴随着高层建筑的崛起,深基坑工程也日益发展起来,深基坑的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基础施工的重中之重。因此深基坑的变形监测也具有更实际更重要的意义。 深基坑工程是指基坑开挖的深度值超过5米(含5米)的基坑(槽)的土方开挖、边坡支护以及降水工程,或者基坑开挖的深度值虽未超过5米,但其地质条件情况、周围环境情况以及地下管线情况等较为复杂,或影响相邻建(构)筑物安全的基坑(槽)的土方开挖、边坡支护以及降水工程。根据规范要求,开挖深度值超过5m、或者开挖深度值虽不超过5m但现场地质情况和周围环境较复杂的基坑工程均应实施基坑工程变形监测。 基坑监测是指在施工及使用期限内,对深基坑及周边环境实施的检查、监控工作。监测项目主要包括:水平位移监测、竖向位移监测、深层水平位移监测、倾斜监测、裂缝监测、支护结构内力监测、土压力监测、孔隙水压力监测、地下水位监测、锚杆拉力监测、周边已建建筑的沉降监测等。其中基坑边坡的水平位移和竖向位移监测是最常见的基坑变形监测项目,本文就以此二项监测为例做相应的介绍和分析。 1、基坑变形测置点的设置 变形测量点分为基准点、工作基点和变形监测点。 基准点作为该工程的基准和检核点,必须保证其稳定性,每个基坑工程至少应设置3个基准点。当基准点离所测建筑距离较远致使变形测量作业不方便时,宜在稳定的位置设置工作基点。基准点和工作基点应避开交通干道主路、地下管线、仓库推栈、水源地、河岸、松软填土、滑坡地段、机器震动区以及其他可能使标石、标志易遭腐蚀和破坏的地方,并应选设在变形影响范围以外且稳定、易于长期保存的地方。监测期间,应定期检查基准点和工作基点的稳定性。 基坑工程变形监测点是直接反应基坑变形情况的测量点。根据规范要求,基坑工程监测点的布置应最大程度地反映监测对象的实际状态及其变化趋势,并应满足监控要求。为了满足观测条件,应将点位沿基坑周边布置在边坡顶部,基坑周边中部、阳角处应布置监测点。监测点间距不宜大于20米,并应保证每条边坡上监测点数不少于3个。监测点宜采用1015cm长,直径20mm的钢筋,固定在边坡顶部,钢筋顶部刻十字花。

(完整版)深基坑监测方案

************工程 基坑变形监测方案 编制人: 审批人: 施工单位:********************** 2014年10月17日

目录 1、工程概况 (1) 2、监测目的及要求 (1) 3、编制依据 (2) 4、工程地质概要 (2) 5、监测内容 (3) 6、监测频率 (7) 7、测量主要仪器设备 (9) 8、监测工作管理保证监测质量的措施 (9) 9、监测人员配备 (14) 10、监测资料的提交 (14)

基坑变形监测方案 1、工程概况: 1、工程名称:*************** 2、工程地点:***************。 3、建设单位:**************** 4、设计单位:**************** 5、勘察单位:**************** 6、监理单位:***************** 7、施工单位:***************** 8、结构形式:***************** 深基坑支护采用如下方案: 1.1 基坑支护方案 本工程基坑东侧采用钢筋砼排桩支护,北侧采用锚杆加土钉墙支护(详见专项施工方案)。 2、监测目的及要求 2.1.监测目的 在深基坑开挖的施工过程中,基坑内外的土体由原来的静止土压力状态向主动力土压力状态转变,应力状态的改变引起的变形,即使采取支护措施,一定数量的变形总是难以避免的。这些变形包括:深基坑坑内土体的隆起,基坑支护结构以及周围土体的沉降和侧向位移。无论那种位移的量超出了某种容许的范围,都将对基坑支护结构造成危害。因

此,在深基坑施工过程中,只有对基坑支护结构、基坑周围的土体进行综合、系统的监测,才能对工程情况有全面的了解。确保工程顺利进行。 2.2.深基坑工程监测的要求 在深基坑开挖与支护工程中,为满足支护结构及被护土体的稳定性,首先要防止破坏或极限状态发生。破坏或极限状态主要表现为静力平行的丧失,或支护结构的构造产生破坏。在破坏前,往往会在基坑侧向的不同部位上出现较多的变形或变形速率明显增大。支护结构物和被支护土体的过大位移将引起邻近建筑物的倾斜和开裂。如果进行周密的监测控制,无疑有利于采取应急措施,在很大程度上避免或减轻破坏的后果。 3、编制依据: 3.1《建筑基坑工程变形技术规范》(GB50497-2009) 3.2《城市测量规范》(CJJ8-99) 3.3《精密水准测量规范》(GB/T15314-940) 3.4《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93) 3.5《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7) 3.6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技术规程》(JGJ120-99) 4、工程地质概要: 4.1本基坑地下水属潜水类型,其主要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 4.2拟建场地浅层土层成份复杂,基坑工程正式施工前应对场地内的障碍物作进一步查明并给予清除,以确保围护体和坑内加固等正常施

基坑变形监测方案 (1)

佳·克拉项目 基坑变形监测方案 编制: 甘肃统建建筑装饰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佳·克拉项目部 二○一七年九月二十日

目录

附图一:基坑监测点平面布置图

一、编制依据 1、佳·克拉基坑开挖图; 2、佳·克拉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3、兰州理工大学建筑勘察设计院《佳·克拉项目基坑支护结构设计》《佳·克拉项目基坑降水设计》; 4、《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5、《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13; 6、《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基坑工程安全技术规程》JGJ167-2009; 7、《建筑基坑工程检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 8、《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 9、基坑监测强制性条文。 二、工程概况 (一)工程简介 工程名称:佳·克拉。 工程地点:拟建场地位于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吴家崖村,场地北邻吴家崖村田地。东侧为吴家崖村,南临山水嘉园1#地块,西临佳·水岸华庭C地块。拟建场地近南北宽约,东西长约。 本工程±绝对标高为。地下二层,地上A塔十八层,B塔十五层,商铺为地上三层。结构形式主楼为剪力墙结构,裙楼为框架结构。本工程基础采用筏板,东塔筏板厚度为1800mm,开挖深度为;西塔筏板厚度为1500mm,开挖深度为,,商铺为300厚的防水板,开挖深度为。 本基坑安全级别属于一级基坑。

(二)地层岩性 在勘察深度范围内,拟建场地地层自上而下依次分布为: al):该层分布于整个勘察场地,属第四系冲积产物;黄褐色,坚硬-硬塑; ①粉质粘土(Q 4 土质均匀,含少量植物根系和少量泥岩碎屑,孔隙较发育,有光泽,无瑶震反应,干强度中等,韧性一般,层厚为~,层面标高~。 al+pl):该层除区域缺失外,基本分布于整个勘察场地,冲、洪积成因,青灰色, ②圆砾(Q 4 重型动力触探试验修正值=~击,中密-密实,接触排列,磨圆度较好,颗粒形状呈圆状-亚圆状,级配较好,颗粒间充填物以中粗砂为主,含少量粉土,骨架颗粒成分主要为变质岩、石英岩和花岗岩等,中风化,圆砾一般粒径为~,偶含卵石及漂石。层面埋深~,厚度~,层面标高~。 ③强风化泥岩(N):该层分布于整个场地,半成岩,褐红色-灰绿色,微裂隙及风华裂隙较发育,中密-密实,矿物成分以蒙脱石、绿泥石,高岭石、白云母等为主,泥钙质胶结,碎屑结构,中厚层状构造,岩芯呈短柱状,具有遇水易软化的特点,强风化泥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Ⅴ级。层面埋深~,厚度~,层面标高~。 ④中风化泥岩(N):该层分布整个场地,半成岩,褐红色-灰绿色,见微裂隙,致密;矿物成分以蒙脱石、绿泥石、高岭石、白云母、长石、石英等为主,泥钙质胶结,碎屑结构,巨厚层状构造,岩芯呈短桩状,具有遇水易软化的特点,未经扰动时坚硬,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Ⅳ级。层面埋深~,勘察厚度~(未揭穿),层面标高~。 (三)气象 天水市气候类型属暖温带轻冰冻中湿区,据天气气象局资料,本区多年平均气温℃,极端最高气温℃,极端最低气温℃,历年最冷月相对湿度平均62%,最热月平均湿度73%,年最大降水量,降水多集中在7、8、9月份,多暴雨,夏季多东北风,夏季平均风速s,冬季多东风,冬季平均风速s,30年遇最大风速s,年雷暴日天,年沙暴日天,年雾日数天,历年最大积雪厚度15cm,地表有季节性冻土,标准冻土深度,场地内无地表水。 (四)地下水 根据区域水文地质资料和勘察结果,拟建场地地下水为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潜水,②圆砾

基坑沉降观测方案共9页word资料

大兴康庄两限房(一期) 1#、5#、8#号住宅楼 基坑变形监测方案 北京住总第三开发建设有限公司 康庄工程项目经理部 2009年2月 目录 1. 编制依据 (2) 1.1. 施工图纸 (2) 1.2.主要规程规范 (2) 1.3.其他 (3) 2. 工程概况 (3) 3. 施工部署 (3) 3.1.人员部署 (3) 3.2.监测管理程序 (4) 4. 基坑变形监测的必要性、目的和内容 (4) 4.1.基坑变形监测的必要性 (4) 4.2.监测目的和内容 (4) 5. 监测要求及准备 (5) 5.1.监测要求 (5) 5.2.监测过程控制要求 (6)

5.3.对监测数据结果的要求 (6) 5.4.主要测试设备 (6) 6. 监测方法 (6) 6.1.肉眼观察 (6) 6.2.基坑外半永久性基准点的布置 (7) 6.3.水平位移监测 (7) 6.4.监测频率 (7) 6.5.变形控制标准 (7) 6.6.资料整理和分析反馈 (8) 6.7.其它注意事项 (8) 6.8.监控报警值 (8) 1.编制依据

2.工程概况 3.施工部署 3.1.人员部署 3.1.1.项目部组织机构

项目部施工监测管理人员为岳秀记,负责本工程的基坑变形监测工作;分包单位的监测工作必须严格执行项目部制定的一系列监测管理制度,做到持证上岗。 4.基坑变形监测的必要性、目的和内容 4.1.基坑变形监测的必要性 在深基坑施工过程中,只有对基坑支护结构、基坑周围的土体和相邻的构筑物进行全面、系统的监测,才能对基坑工程的安全性和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程度有全面的了解,以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在出现异常情况时及时反馈,并采取必要的工程应急措施,甚至调整施工工艺或修改设计参数。 4.2.监测目的和内容 监测目的:检验设计所采取的各种假设和参数的正确性,指导基

基坑变形监测方案

佳?5.4克拉项目基坑变形监测方案编制:______________ 甘肃统建建筑装饰工程集团有限公司佳?5.4克拉项目部 二O年九月二十日

目录 一、编制依据 (1) 二、工程概况 (1) (一)工程简介 (1) (二)地层岩性 (1) (三)气象 (2) (四)地下水 (2) 三、施工部署 (3) (一)人员部署 (3) (二)监测管理程序 (3) (三)测量检测部署 (3) 四、深基坑监测要求 (3) (一)监测要求 (3) (二)、监测过程控制要求 (4) (三)、监测数据结果的要求 (4) 五、监测方法 (4) (一)监测仪器及要求 (5) (二)巡视检查 (5) (三)监测点的布置 (5) 六、监测期和监测频率 (5) 七、监测报警及异常情况下的监测措施 (6) 八、资料整理和分析反馈 (6) 九、作业安全及其它注意事项 (6) 十、雨季施工技术措施 (6) 十一、应急预案 (7) (一)应急救援部署 (7) (二)突发事件风险分析及预防 (8) 附图一:基坑监测点平面布置图 、编制依据 1、佳?5.4克拉基坑开挖图; 2、佳?5.4克拉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3、兰州理工大学建筑勘察设计院《佳? 5.4克拉项目基坑支护结构设计》

《佳? 5.4克拉项目基坑降水设计》; 4、《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5、《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13 6、《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基坑工程安全技术规程》JGJ167-2009; 7、《建筑基坑工程检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 8、《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 9、基坑监测强制性条文。 二、工程概况 (一)工程简介 工程名称:佳? 5.4克拉。 工程地点:拟建场地位于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吴家崖村,场地北邻吴家崖村田地。东侧为吴家崖村,南临山水嘉园1#地块,西临佳?水岸华庭C地块。拟建场地近南北宽约59.3m-82.7m,东西长约48.7m-118.5m。 本工程士0.000绝对标高为1198.000。地下二层,地上A塔十八层,B塔十五层,商铺为地上三层。结构形式主楼为剪力墙结构,裙楼为框架结构。本工程基础采用筏板,东塔筏板厚度为1800mm开挖深度为11.77m;西塔筏板厚度为1 500mm开挖深度为11.47m,,商铺为300厚的防水板,开挖深度为10.27m。 本基坑安全级别属于一级基坑。 (二)地层岩性 在勘察深度范围内,拟建场地地层自上而下依次分布为: ①粉质粘土(Q al):该层分布于整个勘察场地,属第四系冲积产物;黄褐色,坚硬-硬塑;土质均匀,含少量植物根系和少量泥岩碎屑,孔隙较发育,有光泽,无瑶震反应,干强度中等,韧性一般,层厚为1.50~23.20m,层面标高 1195.19m~1214.05m ②圆砾(Q4al+pl):该层除区域缺失外,基本分布于整个勘察场地,冲、洪积成因,青灰色,重型动力触探试验修正值N63.5=14.6~23.4 击,中密- 密实,接触排列,磨圆度较好,颗粒形状呈圆状-亚圆状,级配较好,颗粒间充填物以中粗砂为主,含少量粉土,骨架颗粒成分主要为变质岩、石英岩和花岗岩等,中

深基坑监测方案

目录 一、工程概况 (1) 二、编制依据 (1) 三、基坑侧壁安全等级划分 (1) 四、基坑支护方案 (1) 五、监测目的及要求 (2) 六、工程地质概要 (2) 七、监测内容 (3) 八、监测频率 (8) 九、测试主要仪器设备...................................... - 11 - 十、监测工作管理、保证监测质量的措施...................... - 11 - 十一、监测人员配备........................................ - 14 - 十二、监测资料的提交...................................... - 15 -

一、工程概况: 本项目为CENTER工程,本子项为通风中心;工程号为HB1001,子项号为VX。建设地点:四川省乐山市夹江县南岸乡。 通风中心长58.60m,宽33.10m,建筑高度(室外地坪至女儿墙)为22.900m,消防高度(室外地坪至屋面面层)为22.200m,地上二层,局部三层。占地面积1956.19㎡,建筑面积4298.00㎡。 建筑结构形式:钢筋混凝土框架——抗震墙结构,本建筑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抗震Ⅰ类建筑。 二、编制依据: 1、《建筑基坑工程变形技术规范》(GB50497-2009) 2、《城市测量规范》(CJJ/T8-2011) 3、《精密水准测量规范》(GB/T15314-940) 4、《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07) 5、《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 6、《建筑基坑支护技术技术规程》(JGJ120-2012) 7、基坑支护工程施工方案设计 三、基坑侧壁安全等级划分: 基坑 1-2交A-B,1-2交E-F,开挖的基坑深度较大约为8m,放坡系数80°,近似垂直开挖,如破坏后果较严重,因此侧壁安全等级定为一级,侧壁重要性系数1.1。 基坑其他位置地势相对开阔,无相邻建筑等级评定为二级,侧壁重要性系数1.0。

基坑变形监测技术方案

基坑变形监测方案2007-11 基坑变形监测技术方案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由一幢门字形酒店、六幢不同高度公寓和整体地下车库组成,总占地面积约30000m2,总建筑面积约23万m2,地下建筑面积约8.7万m2。 本工程基坑总面积约29300m2,东西向长约300~400m,南北方向长约40~110m。基坑总延长线为785m,地下室为三层,基坑开挖深度为-18.2m、-18.7m,管线分布复杂。基坑北侧紧邻海河,南侧是车流量较大的公路,海河水位的变化及张自忠路面动荷载的干扰都将是某基坑监测的难点。基坑监测等级为一级,监测手段众多,监测内容、监测工作量及监测难度均较大。 二、依据及原则 1.《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8-97) 2.《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 3.《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 4.《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93) 5.《天津市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TBJ1-88) 依据规范和天津市建设主管部门对建筑物基坑施工相关文件的要求,以及基坑设计的相关要求;为确保建筑物地下基坑施工及周边环境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使在基坑开挖和施工期间的变形得到有效控制,保证其不对基坑自身及周边环境造成破坏性的影响,用科学的数据指导基坑信息化施工,保证施工安全。

三、基坑监测项目 为了及时收集、反馈和分析周围环境要素在施工中的变形信息,实现信息化施工并确保施工安全,综合本工程周边环境状况及围护结构和支护体系的特点,遵照设计的相关要求,本工程共进行如下几项基坑监测工作: 1、周边环境监测 A、地下管线变形监测; B、基坑外道路变形监测; C、基坑外地下潜水水位监测; D、基坑外承压水水位监测; E、基坑外土体水平位移(测斜)监测; F、基坑外土体表面变形监测; G、海河堤岸变形(沉降、变形)监测; 2、围护结构监测 A、围护桩桩体水平位移(测斜)监测; B、围护桩桩顶变形(沉降、位移)监测; C、围护桩内、外侧水土压力监测; D、围护桩的竖向钢筋应力监测; 3、支撑体系和立柱监测 A、支撑轴力监测; B、钢格构柱及立柱角钢应力监测; C、立柱位移和沉降监测;

建筑物沉降观测及基坑变形监测点布设及报告计划.doc

2、监测点的布设 2.0.1 基坑顶部竖向位移 监测点布设在基坑边坡顶部的,应沿基坑周边布置,基坑周边中部、阳角 处应布置监测点。监测点间距不宜大于20m,每边监测点数目不应少于 3 个。监测点宜设置在基坑边坡坡顶上。 监测点布设在在围护墙上的,应沿围护墙的周边布置,围护墙周边中部、 阳角处应布置监测点。监测点间距不宜大于20m,每边监测点数目不应少于 3 个。监测点宜设置在冠梁上。 2.0.2 基坑顶部水平位移 监测点的布设同 2.1 基坑顶部竖向位移,宜为共用点。 2.0.3 坑外土体深层水平位移 深层水平位移监测孔宜布置在基坑边坡、围护墙周边的中心处及代表性 的部位,数量和间距视具体情况而定,但每边至少应设 1 个监测孔。 2.0.4地下水位 水位监测点应沿基坑周边、被保护对象(如建筑物、地下管线等)周边或 在两者之间布置,监测点间距宜为20~50m。相邻建(构)筑物、重要的地下管线或管线密集处应布置水位监测点;如有止水帷幕,宜布置在止水帷幕的外侧 约2m处。 2.0.5锚(杆)索拉力 锚(杆)索的拉力监测点应选择在受力较大且有代表性的位置,基坑每边 跨中部位和地质条件复杂的区域宜布置监测点。每层锚杆的拉力监测点数量应 为该层锚杆总数的1~3%,并不应少于 3 根。每层监测点在竖向上的位置宜保持 一致。每根杆体上的测试点应设置在锚头附近位置。 2.0.6 支护桩桩身内力

支护桩桩身内力监测点应布置在受力、变形较大且有代表性的部位,监测 点数量和横向间距视具体情况而定,但每边至少应设 1 处监测点。竖直方向监测点应布置在弯矩较大处,监测点间距宜为3~5m。 2.0.7 支撑内力 支撑内力监测点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监测点宜设置在支撑内力较大或在整个支撑系统中起关键作用的杆件上; 2、每道支撑的内力监测点不应少于 3 个,各道支撑的监测点位置宜在竖向保 持一致; 3、钢支撑的监测截面根据测试仪器宜布置在支撑长度的1/3 部位或支撑的端头。钢筋混凝土支撑的监测截面宜布置在支撑长度的1/3 部位; 4、每个监测点截面内传感器的设置数量及布置应满足不同传感器测试要求。 2.0.8围护墙侧向土压力 围护墙侧向土压力监测点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监测点应布置在受力、土质条件变化较大或有代表性的部位; 2、平面布置上基坑每边不宜少于 2 个测点。在竖向布置上,测点间距宜为 2~5m,测点下部宜密; 3、当按土层分布情况布设时,每层应至少布设 1 个测点,且布置在各层土的 中部; 4、土压力盒应紧贴围护墙布置,宜预设在围护墙的迎土面一侧。 2.0.9 土体分层竖向位移 土体分层竖向位移监测孔应布置在有代表性的部位,数量视具体情况确定,并形成监测剖面。同一监测孔的测点宜沿竖向布置在各层土内,数量与深度应 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在厚度较大的土层中应适当加密。 2.0.10 立柱竖向位移 立柱的竖向位移监测点宜布置在基坑中部、多根支撑交汇处、施工栈桥下、 2

基坑变形监测技术方案设计

基坑变形监测技术案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由一幢门字形酒店、六幢不同高度公寓和整体地下车库组成,总占地面积约30000m2,总建筑面积约23万m2,地下建筑面积约8.7万m2。 本工程基坑总面积约29300m2,东西向长约300~400m,南北向长约40~110m。基坑总延长线为785m,地下室为三层,基坑开挖深度为-18.2m、-18.7m,管线分布复杂。基坑北侧紧邻海河,南侧是车流量较大的公路,海河水位的变化及自忠路面动荷载的干扰都将是某基坑监测的难点。基坑监测等级为一级,监测手段众多,监测容、监测工作量及监测难度均较大。 二、依据及原则 1.《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8-97) 2.《工程测量规》(GB50026-93) 3.《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 4.《一、二等水准测量规》(GB12897-93) 5.《天津市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TBJ1-88) 依据规和天津市建设主管部门对建筑物基坑施工相关文件的要求,以及基坑设计的相关要求;为确保建筑物地下基坑施工及边环境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使在基坑开挖和施工期间的变形得到有效控制,保证其不对基坑自身及边环境造成破坏性的影响,用科学的数据指导基坑信息化施工,保证施工安全。

三、基坑监测项目 为了及时收集、反馈和分析围环境要素在施工中的变形信息,实现信息化施工并确保施工安全,综合本工程边环境状况及围护结构和支护体系的特点,遵照设计的相关要求,本工程共进行如下几项基坑监测工作: 1、边环境监测 A、地下管线变形监测; B、基坑外道路变形监测; C、基坑外地下潜水水位监测; D、基坑外承压水水位监测; E、基坑外土体水平位移(测斜)监测; F、基坑外土体表面变形监测; G、海河堤岸变形(沉降、变形)监测; 2、围护结构监测 A、围护桩桩体水平位移(测斜)监测; B、围护桩桩顶变形(沉降、位移)监测; C、围护桩、外侧水土压力监测; D、围护桩的竖向钢筋应力监测; 3、支撑体系和立柱监测 A、支撑轴力监测; B、钢格构柱及立柱角钢应力监测; C、立柱位移和沉降监测;

基坑监测技术方案样本

项目基坑工程监测 技 术 方 案 XXXXXX设计有限公司二○一一年八月

项目基坑工程监测方案 编写: 审核: 批准: XXXXXXX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08月 目录

1监测技术方案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 工程概况错误!未定义书签。 1.2 周边环境概况错误!未定义书签。 1.3 监测目的错误!未定义书签。 1.4 监测技术方案编制依据与原则错误!未定义书签。 1.4.1 监测技术方案编制依据......................... 错误!未定义书签。 1.4.2 监测技术方案编制的原则..................... 错误!未定义书签。 1.5 监测范围及内容错误!未定义书签。 1.6.监测方法、数据处理及测点的埋设错误!未定义书签。 1.6.1 监测控制网的布设................................. 错误!未定义书签。 1.6.2 围护墙顶沉降监测................................. 错误!未定义书签。 1.6.3 围护墙顶水平位移监测......................... 错误!未定义书签。 1.6.4 围护墙深层水平位移监测..................... 错误!未定义书签。 1.6.5 支撑轴力监测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6.6 立柱沉降监测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6.7地下水位监测.......................................... 错误!未定义书签。 1.6.8边建筑物沉降、裂缝、倾斜监测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6.9周边管线水平、垂直位移监测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6.10巡视........................................................ 错误!未定义书签。 1.7监测技术要求错误!未定义书签。 1.7.1 技术要求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7.2 监测精度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