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地核查结论的判定原则

实地核查结论的判定原则
实地核查结论的判定原则

实地核查结论的判定原则

1、本办法进行判定核查结论的内容:一、质量管理职责,二、生产资源提供,三、人力资源要求,四、技术文件管理,五、过程质量管理,六、产品质量检验,七、安全防护及行业特殊要求共7章26条41款。

2、项目结论的判定:

(1)否决项目结论分为“合格”和“不合格”,否决项目为2.1生产设施、2.2设备工装的2.2.1款、2.3监视和测量装置的2.3.1款、6.3出厂检验、7.1安全生产的7.1.2款、7.3行业特殊要求共6款;

(2)非否决项目结论分为“合格”、“一般不合格”、“严重不合格”。其中“一般不合格”是指企业出现的不合格是偶然的、孤立的现象,并是性质一般的问题;“严重不合格”是指企业出现了区域性的或系统性的不合格,或是性质严重的不合格。非否决项目共35款。

3、核查结论的确定原则:否决项目全部合格,非否决项目中无严重不合格且一般不合格不超过8款,核查结论为合格。否则核查结论为不合格。

4、审查组依据本办法对企业核查后,按申证单元填写《生产许可证企业实地核查报告》一式三份。企业、审查部、审查中心各一份。

一、质量管理职责

注:1、否决项中如有不合格,在对应位置打×表示。

2、一个产品单元一式三份(企业一份,审查部、审查中心各一份)。

3、不适用项在核查记录中记“不适用”。

C-控制图相关知识测试题(答案1)

一、 填空题(每空2.5分,共10分) 1. 第一张控制图是美国休哈特W ·A ·Shewhart 在1924 年5月16日提出的不合格品率(p )控制图。 2. SPC 是应用统计技术对过程中的各个阶段进行评估和监控,建立并保持过程处于可接受的并且稳定的水平,从而保证产品或服务符合规定的要求的一种质量管理技术。 3. 控制图是对质量特性值进行测定、记录和评估,从而监察过程是否处于控制状态的一种用统计方法设计的图。 二、 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 计量值控制图中的控制总体均值的图与控制波动的图必须联合使用,这是由于计量值数据一般服从正态分布,而描述正态分布的分布参数平均值(μ)与标准差(σ)是相互独立的。---------------------------( √ ) 2. 控制图的上下控制界限一般定在公差上下限的数值上。---------------------------------------------------( × ) 3. 当控制图表明过程处于一种受控状态时,过程就会输出符合规范的产品。---------------------------( × ) 4. 质量特性有波动是正常现象,无波动是虚假现象;彻底消灭波动是不可能的,但减少波动是可能的;控制过程就是要把波动限制在允许的范围内,超出范围就要设法减少波动并及时报告,迟到的报告有可能引发损失,是一种失职行为。----------------------------------------------------------------------------------( √ ) 5. 在X 图中有15个连续点在±1σ控制界限内,这一过程处于完全稳定状态,应尽量保持这种状态。----(×) 三、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1. R X -控制图应用中( A )。 A. 应先分析R 图,待判稳后再分析X 图 B. 应先分析X 图,待判稳后再分析R 图 C. 两图分析无所谓先后 D. 两图必须同时分析 2. 在涂装前处理阶段检测除锈槽的总酸度的含量,应采用( D )。 A .P 控制图 B. nP 控制图 样本量增加到8时,X 控制图的控制界限应该( B )。 A .LCL=10,UCL=12 B. LCL >10,UCL <12.0 C. LCL >10,UCL >12.0 D. LCL=2.5,UCL=3.0 控制限距离依据3σ原理确定的,对同一过程而言,样本量越大,则样本均值的标准差越小(σX =n σ), 因此,X 图的控制限第数A 2与样本量n 有关,n 越大,A 2值越小,上、下控制限与中心线的距离越接近 4. 铁管车间竹节管轮槽深度是关键质量特性,SPC 人员确定的数据收集计划为:样本量n=15pcs ,抽样间隔1.5小时,数据类型为计量型。请判断该计划适用于控制图的是?( B )。 A. 适用于R X -控制图,不适用于S -X 控制图 B. 适用于S X -控制图,不适用于R -X 控制图 C. R X -控制图和S X -控制图都适用无差别 D. R X -控制图和S X -控制图都不适用,应用P 5. 在使用均值—极差控制图或均植—标准差控制图监控生产特性指标时,样本量的大小和抽样的频率的选取很重要。抽取样本的基本原则( C )。 A. 样本含量一定要与产量成比例 B. 过程能力指数Cp 和Cpk 越高,样本含量越大 SPC 的定义 控制图的定义 工作备忘录中首次提出 规范(公差)是用来区分产品的合格与不合格的分界线,而控制图的控制界限是用来区分过程是否受控的分界线。也即区分偶然波动与异常波动的分界线,两者不能混为一谈。 由于以下原因所致:①测量数据不准确,没能准确反映数据的波动;②数据分层不当;③控制图使用太久而没有加以修改,以致失去了控制作用。 由于无论是对子组极差还是子组平均的解释能力都依赖于件间变异的估计,故应首先分析R 图 当子组大小n >9时,极差对数据的利用效率大为减低,需要应用标准差S 来代替极差R

SPC控制图判断标准

SPC控制图判断标准 一:判稳准则 在点子随机排列的情况下,符合下列个点之一就判稳: (1)连续25个点,界外点数d=0; (2)连续35个点,界外点数d≤1; (3)连续100个点,界外点数d≤2。 二:判异准则 SPC的基准是稳态,如若过程出现显著偏离稳态则为异态。异态出可分为异常好与异常坏两类。判异准则: (1)点出界就判异; (2)界内点排列不随机判异。 2.1判异准则1 一点落在A区以外。出现该情况可能因素:计算错误、测量误差、原材料不合格、设备故障等。点排布如下图2-1所示: 图2-1 准则1判异图 2.2判异准则2 出现连续9点落在中心线一侧。原因:分布的a减小。点排布如下图2-2所示:

图2-2 准则2判异图 2.3判异准则3 连续6点递增或递减。产生趋势可能因素:工具逐渐磨损、维修水平逐渐降低、操作人员技能逐渐降低等。点排布如下图2-3所示: 图2-3 准则3判异图 2.4判异准则4 连续14点中相邻点上下交替。产生趋势可能因素:轮流使用两台设备、两位人员轮流操作。点排布如下图2-4所示: 图2-4 准则4判异图 2.5判异准则5 连续3点落在中心线同一侧的B区以外。产生趋势可能因素:参数u发生了变化。点排布如下图2-5所示:

图2-5准则5判异图 2.6判异准则6 连续5点中有4点落在中心线同一侧的C区以外。表明参数u发生了变化。点排布如下图2-6所示: 图2-6准则6判异图 2.7判异准则7 15点在C区中心线上下。可能原因:①是否应用了假数据,弄虚作假;②是否数据分层不够。点排布如下图2-7所示: 图2-7准则7判异图

危害因素辨识清单

危害因素辨识清单 一、参照GB6441—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综合考虑起因物、引起事故的先发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将危险因素分 为20类。 1)物体打击,是指物体在重力或其他外力的作用下产生运动,打击人体造成人身伤亡事故,不包括因机械设备、车辆、起重机械、坍塌等引发的物体打击; 2)车辆伤害,是指企业机动车辆在行驶中引起的人体坠落和物体倒塌、飞落、挤压伤亡事故,不包括起重设备提升、牵引车辆和车辆停驶时发生的事故; 3)机械伤害,是指机械设备运动(静止)部件、工具、加工件直接与人体接触引起的夹击、碰撞、剪切、卷入、绞、碾、割、刺等伤害,不包括车辆、起重机械引起的机械伤害; 4)起重伤害,是指各种起重作用(包括起重机安装、检修、试验)中发生的挤压、坠落、(吊具、吊重)物体打击和触电; 5)触电,包括雷击伤亡事故; 6)淹溺,包括高处坠落淹溺,不包括矿山、井下透水淹溺; 7)灼烫,是指火焰烧伤、高温物体烫伤、化学灼伤(酸、碱、盐、有机物引起的体内外灼伤)、物理灼伤(光、放射性物质引起的体内外灼伤),不包括电灼伤和火灾引起的烧伤; 8)火灾;

9)高处坠落,是指在高处作业中发生坠落造成的伤亡事故,不包括触电坠落事故; 10)坍塌,是指物体在外力或重力作用下,超过自身的强度极限或因结构稳定性破坏而造成的事故,如挖沟时的土石塌方、脚手架坍塌、堆置物倒塌等,不适用于矿山冒顶片帮和车辆、起重机械、爆破引起的坍塌; 11)冒顶片帮 12)透水 13)放炮,是指爆破作业中发生的伤亡事故; 14)火药爆炸,是指火药、炸药及其制品在生产、加工、运输、贮存中发生的爆炸事故; 15)瓦斯爆炸 16)锅炉爆炸 17)容器爆炸 18)其它爆炸 19)中毒和窒息,包括中毒、缺氧窒息、中毒性窒息; 20)其他伤害,是指除上述以外的危险因素。 二、参照卫生部、原劳动部、总工会等颁发的《职业病范围和职业病患者处理办法的规定》,将危害因素分为: 生产性粉尘、毒物、噪声与振动、高温、低温、辐射(电离辐射、非电离辐射)、其他危害因素等七类。

试验资料结论判定依据 2

试验(检测)资料结论判定依据 一、路基、桥涵施工阶段 材料: 水泥:试验规程:JTG E30-2005 评定标准:GB175-2007 结论判定: 水泥物理性能试验记录表:(以P.O42.5为例)水泥初凝时间为 XX min>45min,终凝时间为XX min<600min,安定性C-A测定值为 XX mm<5 mm,符合GB175-2007《通用硅酸盐水泥》P.O42.5的要求。 水泥力学性能试验记录表:(以P.O42.5为例)水泥3天(28天)抗折强度为 XX Mpa>3.5 Mpa(6.5Mpa),抗压强度为 XX Mpa >17.0 Mpa(42.5 Mpa),符合GB175-2007《通用硅酸盐水泥》P.O42.5的要求。 水泥比表面积:经检测,水泥比表面积为 XX m2/kg >300m2/kg,符合GB175-2007《通用硅酸盐水泥》P.O42.5的要求。 钢筋:(原材)试验规程:GB/T228-2002 GB/T232-1999 评定标准:GB1499.2-2007(热轧带肋钢筋)GB1499.1-2008(热轧光圆钢筋) GB/T701-2008 (低碳钢热轧圆盘条) 结论判定: 钢筋原材:经检测,本批钢筋力学性能符合GB1499.2-2007 (GB/T701-2008)( GB1499.1-2008)规范要求。 (焊接件)试验规程:钢筋焊接:JGJ/T27-2001钢筋机械连接:JGJ107-2003镦粗直螺纹钢筋接头:JG171-2005 评定标准: JGJ18-2003 结论判定: 焊件(焊接、连接接头):经检测,本批焊接钢筋力学性能符合JGJ/T27-2001规范要求。 黄砂:试验规程:JTG E42-2005 评定标准:GB/T14684-2001 结论判定: 筛分试验:经检测,本批材料级配符合GB/T14684-2001规范要求,属Ⅱ区中砂。含泥量、泥块含量:经检测,细集料含泥量为 XX %< XX %,泥块含量为XX %< XX %,符合GB/T14684-2001规范 X类砂要求。 碎石:试验规程:JTG E42-2005 评定标准:GB/T14685-2001 结论判定: 筛分试验:经检测,碎石级配符合GB/T14685-2001规范要求. 针、片状颗粒含量:经检测,碎石针、片状颗粒含量为 XX %<XX %,符合GB/T14685-2001规范 X 类碎石要求。 压碎值:经检测,碎石压碎值为 XX %<XX %,符合GB/T14685-2001规范 X 类碎石要求。

spc判断准则

┈判稳准则: 在点子随机排列的情况下,符合下列各点之一就认为 过程处于稳态: (1)连续25个点子都在控制界限内; (2)连续35个点子至多1个点子落在控制界限外; (3)连续100个点子至多2个点子落在控制界限外。 在讨论控制图原理时,已经知道点子出界就判断异常, 这是判断异常的最基本的一条准则。为了增加控制图 使用者的信心,即使对于在控制界限内的点子也要观 察其排列是否随机。若界内点排列非随机,则判断异 常。 判断异常的准则: 符合下列各点之一就认为过程存在异常因素: (1)有点子在控制界限外; (2)连续7点同侧; (3)连续不少于6点有上升或下降的倾向 (4)连续14相邻点上下交替 (5)同侧连续多3点中有2点以上在在2倍的标准差外区域内出现 (6)同侧连续多5点中有4点以上在在1倍的标准差外区域内出现 (7)任一侧连续8点公布在±1倍标准差外 (8)任一侧连续15点公布在±1倍标准差内 管制图异常的处理: 1.产线工人或班组长发现SPC管制异常时首先;自我检查,是否严格按作业标准(SOP或WI)作业,相邻作业员交叉检验;情况严重,或无法查找到原因必须立即通知品质工程师

和制程工程师。 2.品质工程师与制程工程师现场分析后,能否在较短的时间内(0.5~1小时)找到产生异常的原因,采用4M1E分析制程;如仍然无法找到根源,而且情况严重(如:P不良率大大超标),报告上级主管决定是否停线;品质工程师召集相关部门开会讨论,寻找根本原因(制程、设计、材料或其它)。 3.SPC产生异常的原因找到并实施纠正预防措施后,SPC管制图向管制异常相反的方向转变,说明对策有效;恢复正常生产。此过程必须严密监控。 CPK是反映制程能力的一个重要参数: 什么是CPK:CPK:Complex Process Capability index 的缩写,是现代企业用于表示制程能力的指标。制程能力强才可能生产出质量、可靠性高的产品。制程能力指标是一种表示制程水平高低的方法,其实质作用是反映制程合格率的高低。制程能力的研究在于确认这些特性符合规格的程度,以保证制程成品的良率在要求的水准之上,可作为制程持续改善的依据。而规格依上下限有分成单边规格及双边规格。只有规格上限和规格中心或只有规格下限和规格中心的规格称为单边规格。有规格上下限与中心值,而上下限与中心值对称的规格称为双边规格。当我们的产品通过了GageR&R的测试之后,我们即可开始Cpk值的测试。CPK 值越大表示品质越佳。指标说明: 如CPK≥1.33,说明制程能力较好,需继续保持; 如1.33≥CPK≥1,说明制程能力一般,须改进加强; 如CPK≤1,说明制程能力较差,急需改进。

危害因素的识别

一、什么是危害因素与危险 1、劳动保护与职业安全卫生:两者是同一概念的两种不同命名 定义:为了保护劳动者在劳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健康,在改善劳动条件、预防工伤事故及职业病、实现劳逸结合和在职工、未成年工的特殊保护等方面所采取的各种组织措施和技术措施的总称。 2、伤亡事故:是指职工在劳动过程中发生的人身伤害,急性中毒事故 3、职业病:是指职工在生产环境中由于工业毒物,不良气象条件,生物因素,不合理的劳动组织以及一般卫生条件恶劣的职业性毒害而引起的疾病。 4、危险、危害因素:是指能对人造成伤亡,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坏或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对物造成慢性损坏的因素(危险因素是指突发性和瞬间作用)、(危害因素强调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的积累作用)。 二、危险、危害因素的分类 一、按直接原因分类 (一)物理性危险、危害因素: 设备、设施缺陷(如刚度不够);防护缺陷(防护不当);电危害(漏电);噪声危害;振动危害;电磁辐射(X射线);运动物危害(固体抛射物);明火;能造成灼伤的高温物质(高温气体);能造成冻伤的低温物质(低湿气体);粉尘与气溶胶(有毒性粉尘);作业环境不良(缺氧);信号缺陷(无信号设施);标志缺陷(无标志);其他物理性危险和危害因素; (二)化学性危险、危害因素 易燃易爆性物质;自燃性物质;有毒物质;腐蚀性物质;其他化学性危险、危害因素; (三)生物性危险、危害因素 致病微生物;传染病煤介物;致害动物;致害植物;其他生物性危险、危害因素; (四)心理、生理性危险、危害因素 负荷超限;健康状况异常;从事禁忌作业;心里异常;辨识功能缺陷;其他 (五)行为性危险、危害因素 指挥作用;操作失误;监护失误;其他错误;其他因素; (六)其他危险、危害因素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试题A答案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试题A答案 https://www.360docs.net/doc/ae13310283.html,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考试试题 单位:姓名:得分: 一、选择题(每道题至少有1个答案正确,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共15题,每题3分,共45分) 1.危害因素辨识可采用(ABCD)方式进行 A.询问与交流 B.现场观察 C.查阅有关记录 D.安全检查表 2.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应覆盖( D )。 A.组织的所有区域 B.所有进入作业场所的人员(含合同方人员和访问者)的活动 C.工作场所的设施(无论由本组织或由外界提供) D.本单位的所有活动和区域 3.风险值等于事故发生的( A )与事故可能造成后果严重性的乘积。 A.可能性 B.时机 C.频次 4.下列危害因素不属于物理性危害因素的是(BD) A.设备设施缺陷 B.自燃性物质 C.电磁辐射 D.腐蚀性物质 5.危险源辨识的依据是(ACD)。 A.事故发生机理 B.事故发生的原因 C.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程、条例 D.相关的技术标准、企业内部信息 6.风险控制的优先顺序( B ) A.消除危害、个体防护、降低危险 B. 消除危害、降低危险、个体防护 C. 个体防护、消除危害、降低危险 D. 个体防护、降低危险、消除危害 7.危险和可操作性研究(HAZOP分析)本质就是通过系列会议对( A )进行分析,由各种专业人员按照规定的方法对偏离设计的工艺条件进行过程危险和可操作性研究。A.工艺流程图和操作规程 B.曾经发生的事故 C.操作记录报表 8.风险控制的管理措施包括(ABCDE) A.制定、完善管理程序和操作规程 B.制定、落实风险监控管理措施 C.制定、落实应急预案 D.落实员工的安环职防教育培训 E.建立检查监督和奖惩机制。

危害因素辨识案例分析

危害因素辨识案例分析 方法一:按GB/T13861-92《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的规定,将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有害因素分为六类。(参见《安全生产管理知识》P75~77) 物理性危险、有害因素 化学性危险、有害因素 生物性危险、有害因素 心理生理性危险、有害因素 行为性危险、有害因素 其他危险、有害因素 2.1.1 物理性危险、有害因素 ●设备、设施缺陷 ●防护缺陷 ●电危害 ●噪声危害 ●振动危害 ●电磁辐射 ●运动物危害 ●明火 ●能造成灼伤的高温物质 ●能造成冻伤的低温物质 ●粉尘与气溶胶 ●作业环境不良 ●信号缺陷 ●标志缺陷 ●其他物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2.1.2 化学性危险、有害因素 ●易燃易爆性物质 ●自燃性物质 ●有毒物质 ●腐蚀性物质 ●其他化学性危险、有害因素 2.1.3 生物性危险、危害因素 ●致病微生物 ●传染病媒介物 ●致害动物 ●致害植物 ●其他生物性危险、有害因素 2.1.4 心理、生理性危险、有害因素 ●负荷超限

●健康状况异常 ●从事禁忌作业 ●心理异常 ●辨识功能缺陷 ●其他心理、生理性危险有害因素 2.1.5 行为性危险、有害因素 ●指挥错误 ●操作失误 ●监护失误 ●其他错误 ●其他行为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2.1.6 其他危险、有害因素 方法二:参照事故类别和职业病类别进行分类(参见《安全生产管理知识》P77~78)参照GB6441-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将危险、有害因素分为20类 考点分析: ■注意标准名称、代号 ——名称:《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 ——代号:GB/T13861-92 ——名称:《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 ——代号: GB6441-86 ◆注意有哪些容易混淆的名称和标准号! ■分类依据、共几类、哪些类型、危险有害因素的类属 第一种分类: ——分类依据:导致事故的原因 ——分类及类型:6大类:物理、化学、生物、心理生理、行为、其他 ——每个大类有哪些小类:重点是物理性的,准确名称 ——危险有害因素的类属:给出某一个危险因素,要求判断属于哪一类 第二种分类:

spc控制图判定准则

准则 编辑 稳态是生产过程追求的目标。那么如何用控制图判断过程是否处于稳态?为此,需要制定判断稳态的准则。 判稳准则:在点子随机排列的情况下,符合下列各点之一就认为过程处于稳态: (1)连续25个点子都在控制界限内; (2)连续35个点子至多1个点子落在控制界限外; (3)连续100个点子至多2个点子落在控制界限外。在讨论控制图原理时,已经知道点子出界就判断异常,这是判断异常的最基本的一条准则。为了增加控制图使用者的信心,即使对于在控制界限内的点子也要观察其排列是否随机。若界内点排列非随机,则判断异常。 判断异常的准则:符合下列各点之一就认为过程存在异常因素: (1)点子在控制界限外或恰在控制界限上; (2)控制界限内的点子排列不随机; (3)链:连续链,连续9点排列在中心线之下或之上;间断链,大多数点在一侧 (4)多数点屡屡靠近控制界限(在2一3倍的标准差区域内出现) 连续3个点至少有2点接近控制界限。 连续7个点至少有3点接近控制界限。 连续10个点至少有4点接近控制界限。 (5)倾向性(连续不少于6点有上升或下降的倾向)与周期性。 (6)连续14点中相邻点交替上下。 (7)点子集中在中心线附近。(原因:数据不真实;数据分层不当) 为了方便记忆,下面总结了控制图判异的八个准则: 准则1:1个点子落在A区以外(点子越出控制界限) 准则2:连续9点落在中心线同一侧 准则3:连续6点递增或递减 准则4:连续14点中相邻点子总是上下交替 准则5:连续3点中有2点落在中心线同一侧B区以外 准则6:连续5点中有4点子落在中心线同一侧C区以外 准则7:连续15点落在中心线同两侧C区之内 准则8:连续8点落在中心线两侧且无1点在C区中

危害因素的辨识与风险评价

辩识方法 辩识危害因素的辨识方法采取一种或结合多种评估方法。主要的评价方法有询问交谈、现场勘查、查阅有关记录、获取外部信息、安全检查(SCL)、工作危险源分析(JHA)、预先危害因素分析(PHA)、故障假说分析(WI)、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危害与可操作性研究(HAZOP)。 危害因素辩识方法 第一类危险源 第一类危险源:系统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各种能量或危险物质。1、危险物质辨识:如氢气、原油、天然气、液化气、汽油、乙决、甲烷、煤油等可燃物质;硫化氢、一氧化碳、氯、氨、二氧化碳、氮气二氧化硫、甲醇等有毒物质;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危险化学品。 2、能量辨识:辨识产生、供给能量和能量的载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a.具的动能的各类机械运动部件、工件和人体及产生的机械性、动力性等振动部件。 b.具有势能的平台及坑、井、沟口处等场所上的人体和物体。 c.带电体的电能,包括雷电、静电; d.高温设备和管线的热表面、高温介质及剧烈热反应工艺装置的热能及低温介质所具有的冷量。 e.盛装具有能量的介质的压力容器。 f.机械性、动力性等噪声的声能。 g.化学反应的化学能。

h.紫外线、激光射频辐射,超高压电场等非电离辐射等。 第二类危险源 第二类危险源:对第一类危险源控制设施和措施失控的状态和行为。主要包括以 下几个方面: 1、控制设施和措施缺陷。 无控制设施和措施或控制设施不符合法律、法规、标准和设计规范等要求。控制措施不好,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2、人员失误:人的不安全行为中产生不良后果的行为。 3、管理缺陷:缺少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工作职责不明确;组织不全;缺乏协 调或协调不当、检查不及时、不到位;奖惩不分明;培训不到位等。 4、作业环境和场所不良:引起设备故障或人员失误的温度、温度、风雨雪、照明、视野、噪声、扰动、通风换气,色彩、作业区环境不良等环境因素。 危险源识别方法简介 一、工作危险源分析(JHA): 是一种较细致地分析工作过程中存在危险源的方法,把一项工作活动分解成几个步骤,识别每一步骤中的危险源和可能的事故,设法消除危险源。 分析步骤: (1)把正常的工作分解为几个主要步骤,即首先做什么、其次做什么等等,用3—4个词说明一个步骤,只说做什么,而不说如何做; 分解时应: ——观察工作 ——与操作者一起讨论研究 ——运用自己对这一项工作的知识 ——结合上述三条 (2)对于每一步骤要问可能发生什么事故,给自己提出问题,比如操作者会被什么东西打着、碰着;他会撞着、碰着什么东西;操作者会跌倒吗;有无危险源暴露,如毒气、辐射、焊光、酸雾等等; (3)识别每一步骤的主要危险源后果; (4)识别现有安全控制措施;

国标控制图的判异准则

XX 有限公司 国标控制图的判异准则 国标GB/T 4091—2001《常规控制图》中规定了8种判异准则。为了应用这些准则,将控制图等分为6个区域,每个区宽1σ。这6个区的标号分别为A、B、C、C、B、A。其中两个A区、B区及C区都关于中心线CL对称(参见图4.3-1~图4.3-8)。需要指明的是这些判异准则主要适用于X图和单值X图,且假定质量特性X服从正态分布。 准则1:一点落在A区以外(图1)。在许多应用中,准则1 甚至是惟一的判异准则。准则 1 可对参数μ的变化或参数σ的变化给出信号,变化越大,则给出信号越快。准则1 还可对过程中的单个失控做出反应,如计算错误、测量误差、原材料不合格、设备故障等。在3σ原则下准则1 犯第一类错误的概率为α0=0.0027。 准则2:连续9 点落在中心线同一侧(图2)。此准则是为了补充准则1而设计的,以改进控制图的灵敏度。选择9点是为了使其犯第一类错误的概率α与准则1的α0=0.0027大体相仿。出现图4.3-2准则2 的现象,主要是过程平均值μ减小的缘故。 UCL UCL CL CL LCL LCL 准则1图示准则2图示 准则3:连续6点递增或递减(图3)。此准则是针对过程平均值的趋势进行设计的,它判定过程平均值的较小趋势要比准则 2 更为灵敏。产生趋势的原因可能是工具逐 渐磨损、维修逐渐变坏等,从而使得参数随着时间而变化。 准则4:连续14 点相邻点上下交替(图4)。本准则是针对由于轮流使用两台设备或由两位操作人员轮流进行操作而引起的系统效应。实际上,这就是一个数据分层不够的问题。选择14点是通过统计模拟试验而得出的,也是为使其α大体与准则1 的α0=0.0027相当。 UCL UCL CL CL LCL LCL 准则3图示准则4图示 准则5:连续3 点中有2点落在中心线同一侧的B区以外(图5)。过程平均值的变化通常可由本准则判定,它对于变异的增加也较灵敏。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三点中的两点 可以是任何两点,至于第3点可以在任何处,甚至可以根本不存在。出现准则5 的

SPC控制图判异标准及异常处理方法

SPC控制图判异标准及异常处理方法 来源:太友科技—https://www.360docs.net/doc/ae13310283.html,

控制图介绍: 控制图就是对生产过程的关键质量特性值进行测定、记录、评估并监测过程是否处于控制状态的一种图形方法。根据假设检验的原理构造一种图,用于监测生产过程是否处于控制状态。它是统计质量管理的一种重要手段和工具。 控制图的分析准则: 控制图判断异常的准则有两条:点子出界就判断异常;界内点排列不随机判断异常。 稳态是生产过程追求的目标。那么如何用控制图判断过程是否处于稳态?为此,需要制定判断稳态的准则。

判稳准则: 在点子随机排列的情况下,符合下列各点之一就认为过程处于稳态:(1)连续25个点子都在控制界限内; (2)连续35个点子至多1个点子落在控制界限外; (3)连续100个点子至多2个点子落在控制界限外。在讨论控制图原理时,已经知道点子出界就判断异常,这是判断异常的最基本的一条准则。为了增加控制图使用者的信心,即使对于在控制界限内的点子也要观察其排列是否随机。若界内点排列非随机,则判断异常。 判断异常的准则: 符合下列各点之一就认为过程存在异常因素: (1)点子在控制界限外或恰在控制界限上; (2)控制界限内的点子排列不随机; (3)链:连续链,连续9点排列在中心线之下或之上;间断链,大多数点在一侧 (4)多数点屡屡靠近控制界限(在2一3倍的标准差区域内出现) (5)倾向性(连续不少于6点有上升或下降的倾向)与周期性。 (6)连续14点中相邻点交替上下。 (7)点子集中在中心线附近。(原因:数据不真实;数据分层不当)

为了方便记忆,下面总结了控制图判异的八个准则: 1、2/3A(连续3点中有2点在中心线同一侧的B区外<即A区内>) 2、4/5C(连续5点中有4点在中心线同一侧的C区以外) 3、6连串(连续6点递增或递减,即连成一串) 4、8缺C(连续8点在中心线两侧,但没有一点在C区中) 5、9单侧(连续9点落在中心线同一侧) 6、14交替(连续14点相邻点上下交替) 7、15全C(连续15点在C区中心线上下,即全部在C区内) 8、1界外(1点落在A区以外) 如下图所示: 其中:UCL表示:规范上限 CL表示:均值 LCL:规范下限

试验检测记录、报告表格填写规则要求及说明

****高速公路项目工地试验室 试验检测记录、报告填写要求及说明 一、对试验检测记录的要求: 1、记录应在工作的当时予以填写,不允许事后补记或追记,以使记录保持其溯源(原始)性;仪器设备自动打印的数据(如力学试验),作为原始数据应与试验检测记录表一起保存。 2、记录应使用黑色签字笔或纯黑色墨水钢笔填写,文字、数字字迹清晰端正。 3、记录填写要完整,不得有空缺。如无容填写,其填写的方法是在空格的位置由右上向左下画一斜线“/”。容与上项相同时,应重复抄写,不得用其他符号或“同上”表示。 4、表格日期一律按年、月、日顺序横写,年份按四位数填写,月、日按两位数填写,如:2017年01月01日应写为2017-01-01;小时、分一律用两位数字填写,并以符号“:”分开。 5、记录中的任何签署都应签署全名,同时尽可能地清晰易辨,不允许有姓无名或有名无姓情况存在。 6、粗集料须在原始记录备注里注明集料的掺配比例(注:掺配比例5-10(mm):10-20(mm):16-31.5(mm)=*%:*%:*%。 7、记录不得任意涂改,在填写记录出现笔误后,在笔误的文字或数据上用原使用的笔墨画双横线,再在笔误处的上行间填上正确的文字和/或数值,在笔误处的下行间签名。(如确实无地方签名的,可加

在备注栏注明),并使原数据仍可辨认。 二、试验检测记录、报告表格各要素填写要点 1、试验室名称:按下列格式填写。 “母体试验检测机构名称+建设项目标段名称+工地试验室”。 以****S1中心试验室的试验室名称为例:创达工程检测咨询正安至习水高速公路S1中心试验室 2、工程部位/用途:填写单位工程。 3、委托/任务编号:工地试验室的检测活动属于自检畴,无需要填写委托单位和委托编号,此栏画“/”。 4、样品名称:应按标准规要求填写,不得使用自造简化字。如“热轧带肋钢筋”、“热轧光圆钢筋”不能简单填写为“钢筋”;“水泥混凝土”不能简写为“水泥砼”。 水泥砂浆的样品名称:水泥砂浆 水泥浆的样品名称:水泥净浆 孔道压浆(C50)样品名称:孔道压浆 混凝土样品名称:水泥混凝土 集料样品名称:进场建筑材料报验单中的材料名称填写为粗集料/细集料;报告和原始记录中的样品名称填写为碎石(规格)/机制山砂(规格) 水泥样品名称:普通硅酸盐水泥 钢筋原材样品名称:钢筋原材 钢筋原材种类:热轧带肋钢筋/热轧光圆钢筋

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

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一、辨识更新评价步骤 (1)作业危害因素辨识及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的基本步骤 ①识别确定作业活动及活动场所,形成作业活动清单; ②对各项作业活动及活动场所中的危害因素及风险进行辨识; ③对与各项危害因素有关的风险进行评价; ④判定危害因素及风险级别,确定是否构成重大危害因素及风险; ⑤针对评价中需要控制的风险,制定风险控制措施; ⑥危害因素辨识及风险评价的更新。 (2)作业区(大队)主要领导审批作业区级一般危害因素(见附表4)和重大危害因素台帐(见附表5),并将重大危害因素台帐报厂安全环保科; 二、危害因素的辨识及风险评价 1、工艺危害因素辨识及风险评价 工艺危害因素辨识及风险评价以下简称为“工艺危害分析(PHA)” 工艺危害分析是通过系统的方法来识别、评估和控制工艺过程中的危害,包括后果分析和工艺危害评价,以预防工艺危害事故的发生。工艺危害分析是装置生命周期内各个时期和阶段辨识、评估和控制工艺危害的有效工具。 (1)工艺危害分析的时机 生产装置在下列阶段可以进行PHA:新改扩建项目、在役生产装置 (2)工艺危害分析的方法

推荐使用的分析方法:故障假设/检查表法(What If/Checklist)、危险和可操作性研究(HAZOP)、故障模式和影响分析(FMEA)、故障树分析(FTA)。 (3)工艺危害分析方法的适用范围 HAZOP:应用于新改扩建项目投用前、高危害工艺装置生产阶段。 What If/Checklist:应用于低危害工艺装置生产阶段、停用封存、拆除报废阶段、工艺变更过程。 FMEA:应用于分析在役装置的关键组件及其对整个系统的影响,也可以辨识共因失效和单一组件失效导致的危害事件、事故。 FTA:应用于由HAZOP和What If/Checklist识别出来的特定事件的分析。(4)工艺危害分析的频次 高危害工艺装置生产阶段每三年一次,其他生产装置每五年一次。 (5)工艺危害分析的实施 公司将首先采用HAZOP方法陆续对公司的所有生产装置开展工艺危害分析,具体按照《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工作管理规定》执行。 2、作业活动危害因素辨识及风险评价 作业活动危害因素辨识及风险评价以下简称“作业危害分析(JHA)” 作业危害分析是通过系统的方法来识别、评估和控制作业活动过程中的危害,以预防作业活动中事故的发生。 (1)作业危害分析的范围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及措施(实用版)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及措施(实用 版) Standard text of safety management ( 安全管理规范 ) 单位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负责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适用于工作计划/工作汇报/新年计划/全文可改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及措施(实用版) 有一个机械加工厂,现有一座戊类厂房,同时厂内还有办公楼、锅炉房、食堂、热水站、变电站等辅助设施。因为需要,现拟上一个机械零件清洗车间,准备采用有机溶剂进行零件清洗。厂房大小为20*40米,高9.6米。设备为全封闭的清洗机,每台机器可装汽油200KG。为了操作方便,车间内设有2.6米高的操作平台,零件采用小车运输。车间人员为10人。车间内设计两台清洗机。汽油采用桶装,用汽车运输。车间内采用一个1吨的电动葫芦进行装卸。废油也采用桶装。车间内不存放汽油。 一、按照《职工伤亡分类办法》分析清洗车间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 1物体打击各工具 2起重伤害电动葫芦

3车辆伤害运输车辆 4机械伤害运动机械 5触电各用电设备 6火灾汽油、其他易燃物质 7爆炸汽油 8高处坠落落差超过2m的各处,如操作平台 9中毒汽油 10其他噪声危害运动设备;震动危害运动设备 二、针对以上有害因素,提出安全对策措施。 安全对策措施的内容包括: (1)厂址及厂区平面布置的对策措施; (2)防火、防爆对策措施; (3)电气安全对策措施; (4)机械伤害对策措施; (5)其他安全对策措施(包括高处坠落、物体打击、安全色、安全标志等方面)。

危险危害因素辨识与控制.

一、重要概念 危险——是指系统中存在导致发生不期望后果的可能性超过了人们的承受程度。 一般用危险度来表示危险的程度。在安全生产管理中,危险度用生产系统中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与严重性给出,即: R=f(F,C 式中R——危险度; F——发生事故的可能性; C——发生事故的严重性。 危险源——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害、疾病、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或其他损失的根源或状态。 危险、危害因素——是指能使人造成死亡、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坏,或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对物造成慢性损坏的因素。 事故隐患——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危险状态、管理上的缺陷,一旦有某个触发条件触发,就可发生事故。 二、危险、危害因素的类别 (一、按导致事故和职业危害的直接原因分类 根据《生产过程危险和危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13816-1992的规定,将生产过程中的危险、危害因素分为6类。 1、物理性危险、危害因素 (1设备、设施缺陷(强度不够、刚度不够、稳定性差、密封不良、应力集

中、外形缺陷、外露运动件、制动器缺陷、控制器缺陷、设备设施 其他缺陷。 (2防护缺陷(无防护、防护装置和设施缺陷、防护不当、支撑不当、防护距离不够、其他防护缺陷。 (3电危害(带电部位裸露、漏电、雷电、静电、电火花、其他电危害。(4噪声危害(机械性噪声、电磁性噪声、流体动力性噪声、其他噪声。(5振动危害(机械性振动、电磁性振动、流体动力性振动、其他振动。(6电磁辐射危害(电离辐射:x射线、丫射线、a粒子、β粒子、质子、 中子、高能电子束等。非电离辐射:紫外线、激光、射频辐射、超 高压电场。 (7运动物危害(固体抛射物、液体飞溅物、反弹物、岩上滑动、料堆垛滑动、气流卷动、冲击地压、其他运动物危害。 (8明火危害。 (9能造成灼伤的高温物质危害(高温气体、高温固体、高温液体、其他高温物质。 (10能造成冻伤的低温物质危害(低温气体、低温固体、低温液体、其他低温物质。 (11粉尘与气溶胶危害(不包括爆炸性、有毒性粉尘与气溶胶。 (12作业环境不良危害(作业环境不良、基础下沉、安全过道缺陷、采光

检测依据及试验结论

检测评定依据: 《水泥细度检测方法筛析法》() 《水泥比表面积测定方法(勃氏法)》 《通用硅酸盐水泥》() 《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 《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检验方法》() 试验结论: 该批水泥经现场抽样,依据、、进行检验,所检项目结果符合要求.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混凝土试验报告 检测评定依据: 《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 《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 试验结论: 该批混凝土经现场抽样,依据进行检验,所检项目结果满足设计要求.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砂浆抗压强度试验报告 检测评定依据: 《建筑砂浆基本性能试验方法》 试验结论: 该批砂浆经现场抽样,依据进行检验,所检项目结果满足设计要求. 、细骨料试验报告 检测评定依据: 《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 《建筑用砂》 《人工砂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 试验结论: 该批砂经现场抽样,依据进行检验,所检项目满地要求. 、钢筋焊接试验报告 检测评定依据: 《钢筋焊接接头试验方法标准》; 《焊接接头拉伸试验方法》 《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 试验结论: 该批焊接钢筋经现场抽样,依据、地检测方法,所检项目符合及设计要求.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钢筋试验报告 检测评定依据: 《钢筋混凝土用钢第部分:热轧带肋钢筋》 《钢筋混凝土用钢第部分:热轧光圆钢筋》 《金属材料弯曲试验方法》 《金属材料室温拉伸试验方法》 试验结论: 该批钢筋经现场抽样,依据、地试验方法,所检项目结果符合、地要求.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检测评定依据: 《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 《建设用卵石、碎石》 试验结论: 该批碎石经现场抽样,依据进行检验,所检项目满地要求.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粉煤灰试验报告 检测评定依据: 《水泥化学分析方法》 《用水泥和混凝土中地粉煤灰》 试验结论: 该批粉煤灰经现场抽样,依据、进行检验,所检项目结果符合地要求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钢筋连接试验报告 检测评定依据: 《金属材料室温拉伸试验方法》 《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 试验结论: 该批钢筋连接经现场抽样,依据地检测方法,所检项目符合及设计要求.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地基承载力 检测评定依据: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 《公路工程岩石试验规程》 《铁路工程地质原位测试规程》 试验结论: ××××部位经现场取样,依据地检查方法,地基承载力大于,(不)满足设计要求.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经对×××现场检验,依据地检验方法,地基承载力为 ,满足设计要求. 、压实度 检测评定依据: 《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 《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 试验结论: 该路段经现场检测,压实度代表值为,满足(不满足)区压实度要求. 、砖 检验依据: 《砌墙砖试验方法》 试验结论: 该批砖经现场抽样,依据地检测方法,所检项目符合地要求,达到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危害因素识别相关知识及风险评价方法

HSE危害因素识别相关知识及风险评价方法 一、风险评价知识 (一)HSE危害因素相关知识 中国石油现行标准Q/SY1002.1-2013中把“危险源”和“环境 因素”统称为危害因素。“危险源”是职业健康安全风险辨识中涉 及的术语。环境因素是环境风险辨识涉及的术语。 1.危害因素:是指可能造成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财产 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有害的环境影响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其 组合。 2.危险源辨识的范围: a)常规和非常规活动; b)所有进入工作场所的人员(包括承包方人员和访问者)的活动; c)人的行为、能力和其他人为因素; d)己识别的源于工作场所外,能够对工作场所内组织控制下的人员的健康安全产生不利影响的危险源; e)在工作场所附近,由组织控制下的工作相关活动所产生的危险源; f)由本组织或外界所提供的工作场所的基础设施、设备和材料; g)组织及其活动的变更、材料的变更,或计划的变更; h)HSE管理体系的更改包括临时性变更等,及其对运行、过程和活动的影响;

i)所有与风险评价和实施必要控制措施相关的适用法律义务; j)对工作区域、过程、装置、机器和(或)设备、操作程序和工作组织的设计,包括其对人的能力的适应性。 3.危险源辨识的内容:危险源辨识要考虑一类危险源、二类危 险源(四种失控)和辨识九个方面。 一类危险源是指系统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或转移的能 量或危险物质及其载体。描述时有四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能量 源或能量载体”+“能量释放转化方式或造成的后果”,如油罐泄漏, 管沟坍塌,高处坠落等。第二种情况是“能量源或能量载体”+“能 量的释放或转化方式受阻的后果”;如管线超压、容器超压、电动 机过热等。第三种情况是“危险物质”+“造成的后果”;如CO中 毒、CO2窒息等。第四种情况:“职业危害因素”;如噪声、中暑、 粉尘、辐射、焊尘、弧光等。 二类危险源是指能导致能量或危险物质的约束或限制措施破 坏或失效的各种不安全因素,它包括人、物、环境、管理四个方面。 需考虑四种失控状态:物的故障(如保护装置失效,管道阀门破裂等)、人的失误(如制造缺陷、指挥失误、操作失误、未带劳保护 具等)、环境不良(如采光照明不良、通风不良气温过高等)、管理 缺陷(如没有设备管理制度、未组织安全检查、未对风险作业进行 现场监督等)。 在正确理解和认识第一、二类危险源的基础上,我们在危险源

试验结论填写

试验结论填写 一、集料 依据JTG E42-2005规程试验,结果符合JTJ041-2000及JTJ042-94技术规范要求。 二、石料 依据JTGE41-2005规程试验,其结果符合JTGF10-2006路基施工技术规范要求。 三、土 1、颗粒分析:依据JTGE40-2007规程试验,该土属于XX土。 2、塑性指数:依据JTGE40-2007规程试验,该土属于XX土。 3、含水量:依据JTGE40-2007规程试验,其结果符合JTGF10-2006路基施工技术规范要求。 4、CBR:依据JTGE40-2007规程试验,其结果符合设计要求。 5、标准击实:依据JTGE40-2007规程试验,该土的最大干密度为,最佳含水量为。 四、水泥 依据JTGE30-2005规程试验,其结果符合GB175-2007技术标准要求。 五、钢筋 1、热轧光圆钢筋(盘条):依据GB/T228-200 2、GB/T232-1999试验,符合GB1499.1-2008标准要求。 2、热轧带肋钢筋:依据GB/T228-2002、GB/T232-1999试验,符合GB1499.1-2007标准要求。 3、焊接:依据JGJ/T27-2001试验,符合JGJ18-2003钢筋焊接验收规程。 六、混凝土配合比 1、配合比设计报告:依据JGJ55-2000进行配合比设计试验,各项指标符合规范要求。 2、配合比强度报告:依据JTGE30-2005规程试验,7天(28天)抗压强度达到设试配强度的%。 七、砂浆配合比 1、配合比设计报告:依据JGJ98-2000进行配合比设计试验,各项指标符合规范要求。 2、配合比强度报告:依据JTGE30-2005规程试验,7天(28天)抗压强度达到试配强度的%。 八、现场检测 1、压实度:依据JTGE60-2008规程试验,压实度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 2、混凝土、砂浆强度:依据JTGE30-2005规程试验,7天(28天)抗压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