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脑特工队影评

成长的必修课——聊聊《头脑特工队》

《头脑特工队》可以算是近几年皮克斯最棒的一部作品,里面涉及了许多心理学知识,先聊聊这部分吧。
1、REM(rapid eye movements)。
REM即快速眼动睡眠,这是睡眠研究中一个很有意思的发现。1937年研究者开始使用脑电图(EEG)的形式记录睡眠者的脑波活动情况,之后便发现,在睡眠期间,会间歇性的出现大约持续十分钟的REM,此时睡眠者的脑波形态变得类似于清醒时的模式,睡眠者的眼球出现快速跳动的现象。这也是“快速眼动睡眠”这一名称的来源。此时如果将睡眠者唤醒,超过80%的睡眠者会说自己正在做梦。随着年龄的增长,REM在我们的睡眠时间比例会越来越少。新生儿每天睡眠约16个小时,会有近一半的时间是REM睡眠,可以由此猜测,婴儿很多时候是在做梦。青年人一般来说REM睡眠时间的比例大概在20%左右。研究者亦发现,如果睡眠者被剥夺REM睡眠时间,那他通常会在之后又比平时更多的REM睡眠,这似乎是一种补偿,也从某种程度上证明了REM和梦对我们的身体和心理是有某些功能性的作用的。

2、记忆。
在《心理学与生活》一书中给出的定义是:记忆是存储和提取信息的容量。说通俗一些,记忆其实就是脑对过去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记忆分为感觉记忆、短期记忆和长期记忆。感觉记忆只停留在感官层面,稍纵即逝且容易被替代。感觉记忆的存在有利于我们与环境相互作用。我们通过感觉记忆不停地体验各种感官刺激,当我们将其中的部分刺激稍做编码和加工,让这部分记忆停留20秒以下,便称之为短期记忆。短期记忆的容量通常只有2-4个项目,在没有被复述的情况下,20秒之后会被全部忘记。有一种特殊的能力被称为(eidetic imagery),仅在儿童中发现,拥有这种能力的孩子,可以刺激源挪开之后,仍能情景重现,回忆起图片上的所有细节。长期记忆通常是指记忆中能长期保留的部分。我们的语言、技能、知识等等,都属于长期记忆,这些构成了我们对世界的全部认识。

3、遗忘
遗忘一般来说是指长期记忆的遗忘。研究遗忘远比研究记忆更为困难,理论上说长期记忆应该可以永久保留,遗忘的原因很难确切了解。说到遗忘不能不提的是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H.Ebbinghaus)的遗忘曲线研究,研究指出,我们在学习中的遗忘进程是一个先快后慢的过程,且最初的遗忘速度非常快。如果说最初的记忆为100%,那么20分钟之后就只剩下58.2%,一天后只剩下33.7%。学会使用遗忘曲线的原理来进行复习,可以大大提高记忆能力。

4、同理(Empathy)
同理,又叫共情。在生活中,同理心已被视为

情商的一个中心部分。是否能在各种人际关系中对他人的处境产生同理心,是重要而可贵的特质。而在心理咨询中,无论哪个流派,同理都是非常重要的技术。在EFT(Emotionally Focus Therapy)的治疗中,同理反映是基础,也是灵魂。咨询师需要紧贴个案此时此刻的情绪,用最贴切的话来反映个案所表达的情绪。好的同理反映能让个案觉得真正被理解,被听懂。影片中sanness安慰bingbong的那一幕,是同理反映的最好示范。

5、情绪
情绪是什么?当代心理学家将情绪定义为一种躯体和精神上复杂的变化模式,包括生理唤醒、感觉、认知过程以及行为反应,这些是对个人知觉到的独特处境的反应。也就是说,情绪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个人需要而产生的体验,它并不是自发的,而是我们对外界刺激源所产生的反应,因此,情绪同时也是主观的。情绪与生活密不可分,达尔文认为,情绪是与人类和非人类结构与功能的其他方面一同进化而来,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功能。情绪对人类来说不可或缺,比如大家都不太喜欢的“恐惧”,对我们就有着保护的功能。有一种非常罕见的病症叫做“先天性痛觉缺失症”,顾名思义,病患天生就没有痛觉。而患上此病的孩子通常活不过11岁。
美剧《lie to me》的主角原型Paul Ekman因为对情绪和表情的研究而闻名,他证明了表情表达对人类来说不分种族,具有普遍性。有不少证据证明,这七种基本情绪是在跨文化的研究当中被发现是人们通常可以识别的:高兴、惊奇、生气、厌恶、害怕、悲伤和轻蔑(Paul Ekman提出的是六种)。影片中最终选用了joy、sadness、fear、disgust、anger这五种情绪设计角色。

——————以下是看片感想的分割线———————

曾经很喜欢一句歌词:“我们有什么资格说悲伤”,大抵是觉得,幸福是个知足常乐的游戏,比起太多不幸的人来说,我们的悲伤常常不值一提。长大了才发现,我们都希望生活的底色是快乐,却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天性乐观笑口常开。正如影片中看似乐观的母亲,其实核心情绪是悲伤,看似快乐的父亲,其实核心情绪是愤怒。
我们的社会文化喜欢快乐鼓励乐观,将悲伤害怕都视为负面情绪。尤其是对孩子,父母常常试图移走孩子面前的所有障碍,期待孩子每天都开开心心。于是在长大的过程中,我们逐渐学会了压抑自己的负面情绪。但人生从来也不会是一帆风顺,算起来七情里面甚至大部分情绪都是负面情绪。告诉自己笑起来,告诉自己忘掉悲伤,其实无济于事。影片里Riley面对突如其来的搬家、失去朋友等一系列负性刺激,陷入了深深的低落,父母努力地告诉她一

切都会好起来,她也想要装得开心让父母放心。可是joy越努力,sadness越不可控制。看片的时候一直在想,抑郁就是这么一种感觉吧,悲伤蔓延到每一件事,不可收拾。
悲伤避无可避,你只能面对。而成熟的标志在于,学会接纳自己的所有情绪,让所有情绪可以和平共处。
事实上EFT的咨询目标之一便是移除社会化过程中学会的压抑和隐藏。在亲密关系里,我们习惯用生气掩饰失望,用伤害掩饰无助,用攻击掩饰害怕,用愤怒掩饰伤心,用骄傲掩饰自卑,我们隐藏起自己的孤独忧伤,假装强大,假装自己刀枪不入。然而愤怒和假装强大都只能推开彼此,悲伤和脆弱无助才会让人愿意靠近。
影片的最大泪点是在bingbong的牺牲,不能算意料之外,但bingbong放手的那一刻眼泪还是止不住的掉了下来。与此前许多故事里的告别不一样,大部分的告别是生离死别,而这一次bingbong的告别是遗忘。掉下去,就意味着bingbong在Riley的记忆中会慢慢地,永远地,消失。突然觉得这大概就是比生死更残忍的诀别了吧,从此不会再见,而且知道从此你会不再记得我。那一刻的放手和成全,需要多大的勇气?!我们的生命中,又有多少人和事,成就了我们,然后被我们遗忘呢?
这就是最好的动画片了吧,孩子可以在片子里看到萌点笑点想象力,大人可以看到泪点陪伴和成长。
接纳自己的所有情绪,接受人生并无纯粹的快乐,是成长的必修课,这堂课,或许可以学足一生。
P.S:最后的彩蛋棒呆,养过猫狗的人完全心领神会,汪星人的情绪重点全在吃吃吃,而喵星人情绪小人各种错乱,所以说喵星人全族都是神经病真是一点也没错!笑到彪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