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成本分配和作业成本计算

第三章  成本分配和作业成本计算
第三章  成本分配和作业成本计算

第三章成本分配和作业成本计算

第一节间接成本的分配方法

间接成本分配基础

?成本与成本对象的联系:成本动因

?间接成本分配基础(标准),用于分配成本的成本动因

?成本库(cost pool):指使用同一个成本动因分配到成本对象的若干单个成本的集合

?一般有三种间接成本分配类型

分配到恰当的组织单位

?将所有间接制造费用计入各内部组织单位(即成本中心或成本库),包括:

(1)直接分配

?将完全归属于某特定成本中心的制造费用直接分配(归集)到该成本中心。

(2)比例分配

?将与几个成本中心有关的共同费用,按一定标准分配到各成本中心。

常用的分配基础

?厂房租金:厂房面积

?机器折旧费、能源费、保险费:机器价值、机器小时

?房屋折旧费、保险费:房屋价值、占地面积

?维修成本:机器小时

?仓储成本:存货价值

?餐厅成本:雇员人数

分配方法

?首先计算间接成本分配率:

?分配率=待分配间接成本/分配基础合计

?其次,向各成本中心分配:

?某部门分配的间接成本

=该部门分配基础×分配率

单位内部之间的成本分配

?将服务部门(service departments)(即辅助生产部门)发生的各项成本,按服务部门设置账户(辅助生产账户)加以归集,然后在受益对象(基本生产部门)之间进行分配。

?分配基础:通常根据成本与服务的因果关系,按受益量比例分配。

服务部门成本的分配方法

1、直接分配法(direct method)

?将各服务部门的成本直接分配到受益的生产部门,而不在受益的服务部门之间分配,即不进行交互分配。

?此法计算工作简便,但分配结果不够正确,适宜服务部门内部相互提供劳务不多的企业。

直接分配法举例

?某企业有两个生产部门——铸造和精加工车间,有两个服务部门——设施管理部和人事部。

?假定每个部门的全部成本都只有一个成本动因。设施管理部门的最佳成本动因是占地面积,人事部门的最佳成本动因为雇员人数。有关各部门成本和动因量如下表

成本及动因 直接分配法

2、顺序分配法(step-down method )

?将服务部门按照相互提供受益量或受益金额的多少顺序排列

受益少的排列在前,先将成本分配出去,受益多的排列在后,后将成本分配出去。

即排在前的服务部门由于受益少,就不再负担其他服务部门应分配的成本;排在后面的服务部门由于受益大,就应该负担其他服务部门应分配来的成本。

3、交互分配法(Reciprocal method )

?首先,将各服务部门的成本在服务部门之间进行交互分配;

?然后,将分配后的服务部门成本向生产部门进行分配。

交互分配法

将生产部门的成本分配到产品

?将生产部门汇总的间接成本分配到每一个产品上。分配步骤:

1、将生产部门发生的间接成本与分配来的成本汇总

2、在每个生产部门选择一个或多个成本动因

3

单位产品成本计算表

联产品的计算

?联产品(Joint product):投入同种原材料同时生产出多种价值较大的产品

?联合成本(Joint cost )或共同成本:在联产品分离点之前发生的材料、人工和间接费用的投入

联合成本的分配

?联合成本的分配标准

实物量

分离点销售价值

分离点可实现净值

?可实现净值=最终售价-分离后的

加工成本

举例

?道氏化学公司生产X和Y两种化学药品。发生的联合成本为100 000元,X产量为10 000升,Y产量为5 000升。X 每升售价9元,Y每升售价6元。

?要求:计算两种产品的成本。

联合成本分配(实物量法)

联合成本分配(销售价值法)

第二节作业成本计算法

作业成本计算产生的背景

?过去,产品成本中制造费用所占比重较小,只使用一个动因作为分配制造费用的基础。

?现在,很多企业采用作业成本计算法,原因如下:

?激烈的竞争压力导致毛利下降。企业希望准确知道每一产品或服务的毛利,则必须知道准确的成本。

作业成本计算产生的背景

?经营复杂性引起产品和服务类型多样化,因此,企业资源消耗也因产品和客户的不同有很大的不同。

?高新技术在生产过程中的广泛应用,使间接制造费用在成本中的比重极大提高,有时超过总成本的50%。

?拥有正确的成本计算更有利于决策。

作业成本计算的基本原理

?作业成本计算法(activity-based costing,ABC):属于财务会计的成本计算法,但与前述方法不同之处是制造费用的分配基础有所不同,即分配基础是导致制造费用发生的各种不同成本动因。根据恰当的成本动因,将不同性质的制造费用直接追溯到产品或劳务上。

作业成本计算的程序

1、按活动性质区分不同类型的作业

?作业成本法下需根据作业的内容区分出不同类型的作业,如:

?材料的整理准备

?机器设备的调整准备

?机器设备的维修保养

?生产线上产品运送

?产品质量控制等

2、分析成本与作业之间的关系,确定每种作业的成本动因(数量)

?如果成本动因太多,通常使用80-20规则。即间接费用总额的80%可仅用少数几个成本动因(成本动因中的20%)来分配。

?所选择的少数几个成本动因应该是引起大部分间接费用的成本动因。

作业成本计算的程序

3、按作业设立与成本动因相关的成本库,归集同质成本。

4、以每种作业的成本动因为分配基础,确定各作业成本库的成本分配率。

5、根据不同产品耗用的成本动因量和分配率将成本库的成本分配到产品中。

制造成本的分级和成本动因

?美国的会计学教授罗宾.库博(Robin Cooper)将作业和成本分为四大类:

1、单位产出级成本(unit level cost)

?指同产品产出量相关的成本。成本动因是产量。成本随产量的高低而变动。

?如直接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设备动力成本等。

2、批次级成本(batch level cost)

?指与产品生产批别相关的成本。成本动因是产品批次(或交易次数)。

?如定货成本、设备调试成本、材料整理成本、产品检验成本、包装发运成本等。

?动因为生产订单数、机器准备次数、材料采购次数或材料运单、产品检验次数、发运单等。

制造成本的分级

3、产品级成本(product-sustaining level cost)

?指与某种产品或整条产品生产线相关的成本。成本动因为产品或生产线。

?如产品开发设计成本、产品功能改进成本、质量改进成本等。

4、条件设施级成本(facility level cost)

?指支持整个生产过程而发生的成本。

?如行政管理人员工资、厂房设备的折旧和维护费、财产保险税及财产税等。

?其动因选择有很大的主观性。

作业成本法举例

?波特兰电力公司是一家公用事业公司,其开单部(Billing Department,BD)为两类主要客户——居民户和商业户提供账户查询和账单打印服务。目前,开单部服务的账户有120 000个居民账户和20 000个商业账户。

?BD的成本对象是两大类客户,其有关的成本都是间接成本——不能明确确认客户类型。

?BD采用传统的成本计算系统,以两类客户账户查询次数为基础分配所有支持成本。上月BD所用资源成本为$565 340,当月收到23 000个账户查询,则每次查询成本是:

?$56 5340 /23 000=$24.58

?其中,18 000个是居民账户查询,占查询总量的78.26%;5 000个是商业账户查询,承担21.74%成本。

?计算出的居民户和商业户每一账户成本分别是$3.69和$6.15。

?管理当局相信,因其业务复杂性,商业户实际消耗的支持资源远远高于22%。如商业账户平均每张账单50行,而居民户平均只有12行。

?管理当局正在制定影响其获利能力的重要决策,因而打算更全面地理解BD的主要活动及其相互关系。公司决定采用作业成本法对BD进行研究。

?第一步:确定成本对象、主要作业中心、资源及相关成本动因

?成本对象:确定每类客户单位账户成本

?作业中心和成本动因:

作业中心成本动因

账户开单行数

单据审核账户数

账户查询人工小时数

通信发信数量

?第二步,建立一个描述作业流程、资源及相互关系的程序图。

?有三个关键作业活动支持居民账户:账户查询、通信和账户开单。

?商业账户需要四个作业活动,除以上三个外,还有审核作业。

?开单部作业流程图如下:

?第三步,收集有关成本和成本动因在资源和作业中实物流动的相关数据。

?数据来源包括会计记录、专门研究,有时还包括管理人员的最佳估计。

?对每一个作业中心来说,所收集的数据包括可追溯成本和成本动因的实物流量。

?每一作业中心的可追溯成本除以成本动因实物流量总数就是单位成本动因成本。

?数据流程图如下:

第四步,计算和解释新的作业信息。

?对每一类客户来说,单位账户作业成本可通过第三步中的数据确定。

?结果可见,传统成本计算法高估了业务量较高的居民账户成本,而严重低估了业务量较低但复杂的商业账户成本。

第三节作业管理

?作业管理(activity-based management,ABM):着重于以改进作业业绩为目的而计量作业的成本耗费,将作业与作业成本联系起来的管理活动。

?作业管理的基本内容:计算作业成本、分析和评价作业、改进作业和去除非增值作业。

作业管理的基本程序

?作业管理的目的:寻求企业经营活动的持续改善(Continuous Improvement)。

?企业向客户提供产品或服务的经营活动是由完成一定功能的作业构成,这些作业按一定的关系相联接,构成企业经营活动的价值链。在这个价值链中,各项作业耗费的成本不同,对企业的贡献也不一样。

作业管理的基本程序

?作业管理的目标之一是识别增值作业和非增值作业及其成本,从而确定对非增值作业的消除或作业的改善。

?增值作业:指消除后会影响产品对顾客的价值的作业,是必要的作业,其成本为增值成本(value-added cost)。

?非增值作业:指企业经营活动中不必要的或可以消除的,或者虽然必要但效率不高或可以改进的作业。非增值作业所发生的成本称为非增值成本,消除非增值作业及成本通常不影响产品或服务的质量、功能和价值等。

1、识别作业

?在作业分析中应识别企业经营活动中的所有重要作业,然后将这些重要作业进一步分解为具体构成环节。

2、识别非增值作业

?对分解为具体构成环节的作业应进行逐一检查分析,以识别作业链中的非增值作业。如该项工作是否重复,是否为达到和完成目标所必须?

作业管理的基本程序

3.了解作业之间的联系,包括产生根源和引发事件

?对识别出的非增值作业还应了解其与其他各项作业之间的联系,分析引起该项作业的直接引发事件和其产生的根源。4.建立计量评价标准

?事先确定计量和评价标准,对作业的业绩进行连续的计量和评价。

?作业成本的计量是核心的计量评价指标之一。

?还可以采用其他财务指标或采用非财务指标。

5.报告非增值成本

?按作业建立责任中心,在作业成本报告中重点报告非增值作业及非增值成本。

?使管理者采取措施消除非增值作业,以提高效率,并寻求对增值作业的改进。

?同时对可能提高未来经营业绩的新作业进行选择和评价。

作业管理的措施

?作业消除(Activity elimination ):指对非增值作业或不必要的作业采取将其消除的办法,去除非增值成本以减少不必要的耗费,提高成本效率。

?如对购入的材料或零部件的检验作业,可以通过挑选信誉可靠的供货商,保证其供货质量使检验作业得以消除。

作业管理的措施

?作业选择(Activity Selection ):指考虑所有能达到同样目标的不同作业或不同策略,选择其中最佳的作业或策略。最佳的作业可能是成本最低的或成本相同但效率最高的作业。

?通过作业成本计算,比较作业的成本和效率:如果作业效果相同,选择成本最低的作业;若成本不相上下,则选择效率最高或效果最好的作业。

?作业减少(Activity reduction):指以不断改进的方式降低作业所消耗的资源或时间,对于必要的作业通过改善以提高效率或降低成本,对于一时无法消除的非增值作业则尽量减少工作量降低成本耗费。

?如产品搬运,可通过改进工厂设置,缩短运送距离减少运输作业降低作业成本。

?作业共享(Activity Sharing):指充分利用企业的生产能力使之达到规模经济效应,提高单位作业的效率。

?如不增加某种作业的成本而增加作业的处理量,使单位成本动因的成本分配率下降。

?对于不可消除的作业,扩大其共享范围是改进作业提高效率的最佳方式。

成本费用的归集与分配

成本费用的归集与分配 一、土地费用 (一)一般能分清成本核算对象的,可直接计入房屋等成本核算对象的成本项目中;如果分不清成本核算对象,须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成本核算对象 负担时,可先在“开发成本—土地开发—土地费用”科目进行归集,再 将其分配计入有关成本核算对象的开发成本;也可以直接分配计入“开 发成本--有关成本核算对象----土地费用”。 (二)分配方法为: 1、按土地面积计征地价、进行补偿、缴纳市政配套费时:方法一:先按小区的 占地面积将地价和拆迁补偿费分配到各小区;再将分配到各小区内的 地价和拆迁补偿费,按小区内房屋等成本核算对象和道路、广场等公 用场所的占地面积进行直接分配;然后将分配到小区内道路、广场等 公用场所占地面积的地价和拆迁补偿费,按房屋等成本核算对象的占 地面积进行间接分配,计入房屋等成本核算对象的的开发成本;房屋 等成本核算对象的直接分配数加间接分配数,即为该房屋等成本核算 对象应负担的地价和拆迁补偿费。方法二:也可将公用占地面积先分 摊到房屋等成本核算对象的占地面积上,房屋等成本核算对象自身的 占地面积加分摊的公用占地面积,再乘以单位面积的地价及拆迁补偿 费来分配。 2、按建筑面积计征(或补偿)时:不论是公共用地还是房屋等成本核算对象 自身用地发生的“土地费用”成本项目内的费用,均应按房屋等成本核 算对象的建筑面积来分摊。 二、前期工程费 (一)能够分清成本核算对象的,可直接计入房屋等成本核算对象的“前期工程费”成本项目;应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成本对象负担的前期工程费, 可通过“开发成本—土地开发—前期工程费”科目归集,再按建筑面积 (包括在建及未建面积)分配计入各成本核算对象的成本项目。 三、基础设施费 (一)一般能够区分成本核算对象的,应直接计入房屋等成本核算对象的“基础设施费”成本项目中;如果在开发的建设场地上有多个开发项目,不能 区分成本核算对象时,其基础设施费应先在“开发成本—土地开发—基 础设施费”科目进行归集,待基础设施建设完毕后,将归集的费用按建 筑面积(包括在建及未建面积)分配计入有关成本核算对象的“基础设施 费”成本项目中。 四、建筑安装工程费 (一)一般应在与承包单位进行工程价款结算时,按承包单位根据当月实际完

成本会计作业及答案

成本会计作业及答案

第一章总论 一、判断题 1.实际工作中核算的产品成本,就是理论成本。() 2.工业企业的生产费用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发生的费用总额。()3.在实际工作中,某些不形成产品价值的损失,也可作为生产费用计入产品成本。() 4.产品成本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发生的、用货币表现的生产耗费。() 二、单项选择题 1.商业企业产品流通费用的三个组成部分是()。 a.采购费用、存储费用和管理费用 b.采购费用、管理费用和销售费用 c.经营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 d.经营费用、管理费用和销售费用 2.工业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发生的,用货币额表示的生产耗费,称为企业的()。 a、产品成本 b、生产费用 c、经营管理费用 d、制造费用 3.下列项目中不应计入生产经营管理费用的是() a.短期借款利息 b.厂部管理人员的工资 c.购买固定资产的支出 d.车间管理人员的工资 4.工业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发生的、用货币表现的各种生产耗费,称为()。a.成本会计对象 b.生产费用 c.产品成本 d.经营管理费用 5.下列各项费用中,不能直接借记“基本生产成本”科目的是()。 a.车间生产工人福利费

b.车间生产工人工资 c.车间管理人员工资 d.构成产品实体的原料费用 6.在企业已设置了“基本生产成本”总帐科目的情况下,不能再设置的总帐科目是()。 a.辅助生产成本 b.生产费用 c.制造费用 d.废品损失 7.成本核算和分析等方面工作由车间成本会计机构或人员分别进行,并在业务上受厂部成本会计机构指导的工作方式,是()。 a.按成本会计的对象分工 b.按成本会计的职能分工 c.集中工作方式 d.分散工作方式 三、多项选择题 1.成本会计的环节应包括()。 a.成本预测 b.成本决策 c.成本控制 d.成本分析 e.成本考核 2.在分散工作方式下,由厂部成本会计机构进行的成本会计工作有( ?)a.成本核算 b.成本预测、决策 c.成本考核 d.成本分析 一、判断题 ××√× 二、单项选择题 c b c b c b d 三、多项选择题

产品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一章作业题答案

《产品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一章作业题及答案 1.某企业生产甲、乙两种产品,生产组织属于小批生产,采用分批法计算成本。2007年4月份和5月份的生产情况和生产费用资料如下: (1)4月份生产的产品批号及生产情况资料为:单位:台 (2)4月份的生产费用资料为: 单位:元 由于401号甲产品完工数量较大,完工产品与月末在产品之间费用分配采用约当产量比例法分配,在产品的完工程度为40%。原材料在生产开始时一次投入。 402号乙产品完工数量少,按计划成本结转完工产品成本。每台计划成本为:直接材料900元,直接人工 820元,制造费用530元,合计2250元。 (3)5月份继续生产的产品批号有: 401号甲产品4台,月末全部完工。 402号乙产品8台,月末全部完工。 (4)5月份的生产费用资料为: 单位:元 [要求] (1)计算4月及5月各批完工产品成本; (2)编制两个月的结转完工入库产品成本的会计分录。 解答: (1)4月各批完工产品成本的计算如下: ①401号甲产品: i直接材料费用 直接材料约当产量=8+4=12(件) 直接材料单位成本=6720÷12=560(元/件) 本月完工产品应分配的材料费用=8×560=4480(元) 月末在产品应分配的材料费用=4×560=2240(元) ii.直接人工费用 直接人工约当产量=8+4×40%=9.6(件) 直接人工单位成本=4704÷9.6=490(元/件) 本月完工产品应分配的人工费用=8×490=3920(元) 月末在产品应分配的人工费用=1.6×490=784(元) iii.制造费用

制造费用约当产量=8+4×40%=9.6(件) 制造费用单位成本=2592÷9.6=270(元/件) 本月完工产品应分配的制造费用=8×270=2160(元) 月末在产品应分配的制造费用=1.6×270=432(元) iv. 401(甲产品)完工产品总成本=4480+3920+2160=10560(元) 401(甲产品)完工产品单位成本=10560÷8=1320(元/件) ②402号乙产品: 完工产品材料费用=2×900=1800(元) 完工产品人工费用=2×820=1640(元) 完工产品制造费用=2×530=1060(元) 本月完工产品的总成本=1800+1640+1060=4500(元) 本月完工产品的单位成本=4500÷2=2250(元) 月末在产品成本=(9200-1800)+(8100-1640)+(5200-1060) =7400+6460+4140=18000(元) 编制完工入库产品成本的会计分录如下: 借:库存商品—401(甲产品) 10560 —402(乙产品) 4500 贷: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401(甲产品) 10560 —402(乙产品) 4500 (2)5月各批完工产品成本的计算如下: ①401号甲产品: 因为401号甲产品在5月份全部完工,因此,产品成本计算单中归集的费用即为完 工产品的总成本。 本月完工产品总成本=直接材料费用+直接人工费用+制造费用 =2240+(784+1200)+(432+560)=5216(元) 本月完工产品单位成本=5216÷4=1304(元/件) ②402号乙产品: 因为402号乙产品在5月份全部完工,因此,产品成本计算单中归集的费用即为完工 产品的总成本。 本月完工产品总成本=直接材料费用+直接人工费用+制造费用 =7400+(6460+300)+(4140+220)=18520(元) 本月完工产品单位成本=18520÷8=2315(元/件) (这里不要求对全部产品成本重新计算;如果重新计算,也正确)。 编制完工入库产品成本的会计分录如下: 借:库存商品—401(甲产品) 5216 —402(乙产品) 18520 贷: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401(甲产品) 5216 —402(乙产品)18520 2.某企业生产A产品需经过第一车间和第二车间连续加工制成,采用逐步结转分步法计算成本。第一车间本月转入第二车间的半成品综合成本80000元,其中直接材料50000元,直接人工 10000元,制造费用20000元。第二车间本月发生的直接人工6000元,制造费用12500元。第二车间期初在产品成本12000元,其中半成品(原材料)10000元,直接人工800元,制造费用1200元;

计算方法答案 第三章

第三章 插值法与最小二乘法 1. 已知下列表值 x 10 11 12 13 lnx 2.3026 2.3979 2.4849 2.5649 用线形插值与二次Lagrange 插值计算ln11.75的近似值,并估计误差。 解:(1)线形插值 说明:当插值点落在被插区间之内,这种方法称为内插法,此时插值精度较好。 x ],12,11[75.11∈=故选择x 0=11,x 1=12,求线形插值函数。 11001y x l y x l x P ?+?=∴)()()( = 10 100101 y x x x x y x x x x ?--+?-- = 4849.211 1211 3979.2121112?--+?--x x =2.4849(x-11)-2.3979(x-12) )1275.11(3979.2)1175.11(4849.2)75.11(75.11ln 1---=≈∴p =2.46315 (2)二次拉格朗日插值 选择插值结点:x 12,11,10210===x x P 2211002)()()()(y x l y x l y x l x ++= = 212021012101200201021) )(())(())(())(())(() )((y x x x x x x x x y x x x x x x x x y x x x x x x x x ----+----+---- = 4849.2) 1112)(1012() 11)(10(3979.2)1211)(1011()12)(10(3026.2)1210)(1110()12)(11(----+----+----x x x x x x =1.1513(x-11)(x-12)-2.3979(x-10)(x-12)+1.24425(x-10)(x-11) ) 1175.11)(1011075(24245.1)1275.11)(1075.11(3979.2)1275.11)(1175.11(1513.1)75.11(75.11ln 2--+-----=≈∴P =1.15133125.124245.14375.03979.2)1875 .0(?+?+-? =2.463928 2. 已知下列表值

第三章 变动成本法

第三章变动成本法 一、填空题 1、变动成本法,固定制造费用 2、期间成本,当期损益 3、毛利,边际贡献 4、销售收入,变动成本 5、边际贡献,销售收入 6、销售收入,变动生产成本 7、成本性态,经济用途 8、大于,小于 9、产量总和,销量总和 10、职能式,贡献式 二、名词解释 1、变动成本法:是相对于全部成本法而言的,是管理会计中为了经营决策的需要而采用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这种方法计算的产品成本只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制造费用,不包括固定制造费用。变动成本法将固定制造费用作为期间成本,全部计入当期损益,不作为产品成本的一部分。 2、全部成本法:是财务会计中计算产品成本的方法,在计算产品成本和存货成本时,把一定时期内在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制造费用和固定制造费用全部都包括在内。全部成本法与变动成本法的根本区别在于它将固定制造费用外部计入产品成本。 3、边际贡献:是指销售收入扣除变动成本后的余额。边际贡献有边际贡献总额和单位边际贡献之分:边际贡献总额是指销售收入总额与变动成本总额的差额;单位边际贡献是指产品单位产品售价与单位变动成本的差额。 4、边际贡献率:是指边际贡献和销售收入的比率,表示销售收入总额中为利润提供贡献的比例,或是单位产品售价中为利润提供贡献的比

例。 5、生产边际贡献:是指销售收入扣除变动生产成本后的余额。 三、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四、单项选择题 1、A 2、C 3、A 4、D 5、C 6、B 7、A 8、A 9、B 10、C 11、B 12、D 13、A 14、C 15、B 五、多项选择题 1、ABD 2、BCDE 3、ACD 4、ABCDE 5、ABD 6、BCD 7、AB 8、ABD 9、ABCD 10、CE 11、AD 12、ABCDE 13、CDE 六、问答题 1、答:由于变动成本法与全部成本法对固定制造费用的处理方法存在根本差异,因此二者在产品成本构成、存货估价和计算盈亏的程序等方面都有明显的区别。 (1)产品成本构成内容不同 全部成本法按照成本的经济用途将成本区分为生产成本和非生产成本两大类,将全部生产成本计入产品成本,将非生产成本作为期间成本,产品成本具体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制造费用和固定制造费用。变动成本法按照成本性态将全部成本区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结合成本按经济用途的分类,变动成本又分为变动生产成本和变动非生产成本,固定成本又分为固定生产成本和固定非生产成本。变动成本法下,只将变动生产成本计入产品成本,变动非生产成本和固定成本作为期间成本,因此,产品成本只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制造费用。 (2)存货估价不同 全部成本法下,产品生产成本包括全部生产成本,所以全部生产耗费,不论是变动的还是固定的,期末都要在销售成本(即已售产成品成本)、库存产成品和在产品之间分配。因此,期末在产品和库存产成品成本中不仅包含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制造费用等变动生产成本,

成本费用的归集与分配

成本费用的归集与分配 为了有效地控制费用成本支出,应严格按照权责发生制的原则,比较正确、科学、合理地进行项目成本计算。根据生产费用核算和项目成本计算的需要,一般应设置若干帐户进行成本的核算。 为了有效地控制费用成本支出,应严格按照权责发生制的原则,比较正确、科学、合理地进行项目成本计算。根据生产费用核算和项目成本计算的需要,一般应设置若干帐户进行成本的核算。实际上就是对各成本项目进行归集和分配。 项目成本的归集是通过一定的会计制度以有序的方式进行成本数据的收集和汇总;而项目成本的分配是将归集的间接成本分配给成本对象的过程,或称间接成本的分摊或分派。因此,对于不同性质的成本项目,分配的方法也不相同。 1、材料费的核算 项目成本中的“材料费”包括在项目生产过程中耗用的、构成项目实体或有助于项目形成的各种主要材料的实际成本,以及周转材料的摊销及租赁费用。项目消耗的材料,应根据限额领料单、退料单、报损报耗单,大堆材料消耗计算单等,由项目材料员(主任)编制“材料消耗汇总表”,据计入项目成本。在采购材料时,要提高材料核算的透明度,做到明码标价。对于自行采购的材料,按实际采购价结算,由此产生的材料成本差异节约或超支,应增减项目成本。 2、周转材料费核算成本中的“周转材料费”是“材料费”项目的子项目,但周转材料使用和摊销及租赁费用对于项目成本有很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单列出来。周转材料费的管理包括以下几项: 2.1 周转材料应实行内部租赁制度,以租费的形式反映其消耗情况。按“谁租用谁负担”的原则核算其项目成本。 2.2 周转材料租赁办法和租赁合同,由出租方与项目经理部按月结算租赁费。租赁费按租用的数量、时间和内部租赁单价计算计入项目成本。 2.3 周转材料在调入移出时,项目经理部必须加强计量验收制度,如有短缺、损坏,一律按原价赔偿,计入项目成本。 2.4 租用周转材料的进退场运费,按其实际发生数由调入项目负担。 2.5 实行租赁制的周转材料,一般不再分配负担周转材料差价。退场后发生的修复整理费用,应由出租单位做出成本核算,不再向项目另行收费。 3、主材费核算 主材费的管理具体包括以下几项: 3.1 项目对主材的使用必须要有收、发料单,应按单位要求编制“主材消耗报表”。 3.2 项目工程主材的单价,以项目经理部与供货单位签订的合同为准,消耗的金额计入成本。 3.3 应根据实际的形象进度、已完项目统计的产值、各类实际成本的消耗费,进行项目主材的核算。主材数量、金额的结存数,应与项目部财务的相符。主材的消耗应与施工产值相对应。 3.4主材内钢材、水泥、木材等的数量、单价、金额均按合同价格核定,或按竣工结算单的实际数量、单价、金额结算。合同内的节约或超支由项目自负盈亏。 3.5 如发生主材的一般差价,可计入当月项目成本。 3.6 在主材外加工和部位分包生产过程中,项目经理部通过自身努力获取的经营利益或转嫁压价让利风险所产生的利益,均属于项目收益范围。 4、机械使用费核算 成本中的“机械使用费”是项目生产过程中使用机械而发生的各项费用。随着机械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机械使用费在项目成本中的比重也日益增长。因此,加强机械的管理和核算,对于提高机械的利用率,加快机械的管理和核算,提高机械的利用率,加快生产进度。 机械使用费的管理,包括以下几项: 4.1 机械设备实行内部租赁制的,以租赁费形式反映其消耗情况,按“谁租用谁负担”的原则核算其项目成本。 4.2机械设备租赁办法和租赁合同,由项目内部机械设备租赁市场与项目经理部按月结算租赁费。租赁费根据机械使用台班,停止台班和内部租赁单价计算,计入项目成本。 4.3机械进出场费,按规定由承租项目单位负担。 4.4 项目经理部租赁的各类大中小型机械,其租赁费全额计入项目机械费成本。 4.5向外单位租赁机械,按当月租赁费用全额计入项目机械费成本。对于机械租赁费的结算,尤其是大型机械租赁费及进出场费应与产值对应,防止只有收入无成本的不正常现象,或收入与支出不匹配状况。

公司企业成本计算作业答案

答案 教材品种法 1、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甲15200 -乙23600 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2300 制造费用1200 贷:原材料42300 2、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甲6840 - 乙11400 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1710 制造费用2850 贷:应付职工薪酬22800 3借:制造费用1000 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400 贷:累计折旧1400 4、借:制造费用1350 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620 贷:银行存款1970 5、借:制造费用4000 管理费用1030 贷: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5030 6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甲3900 -乙6500 贷:制造费用10400 A产品成本计算单

B产品成本计算单 品种法 (一)资料 湘沙工厂设有一个基本生产车间,大量生产A、B两种产品,还设有供电、机修两个辅助生产车间,该厂实行一级成本核算,由厂部财会部门集中按产品品种计算成本。有关资料如下: 3、各项费用分配方法 (1)A、B两产品共同耗用的原材料费用按各产品直接耗用材料比例进行分配。 (2)基本生产车间生产工人工资及提取的福利费按A、B两产品本月实际生产工时分配。(3)辅助生产费用按计划成本分配,每度电计划成本为1元,机修车间每小时计划成本为4元,成本差异全部由管理费用列支。 (A、B产品生产共同耗电按产品实际工时分配) (4)制造费用按A、B产品实际工时分配。

(5)月末在产品按约当产量法计算,A、B两产品原材料均系生产开始时一次投入,月末在产品完工程度均按50%计算。 4、本期生产费用发生情况如下: (1)根据本月份现金付款凭证,汇总各部门发生的生产费用如下: 会计分录:借:制造费用215 生产成本-辅助生产-供电车间128 -机修车间380 管理费用660 贷:现金1383 (2)根据本月份银行存款付款凭证汇总各部门发生的生产费用如下: 生产成本-辅助生产-供电车间2442 -机修车间517 管理费用5373 贷:银行存款14674 (3)根据本月份工资结算汇总表,汇总各车间、部门工资及其他薪酬费用如下:

第三章变动成本法课后习题答案.docx

思考练习 一、单选题 1.变动成本法的基本原则是将期间成本全部作为当期费用来处理。其主要依据在于()。 A.期间成本是不可控的,不应分配计入特定产品的成本 B.期间成本一般数量不大,若将其计入产品成本,会得不偿失 C.期间成本的分配是主观的,会导致错误的管理决策 D.无论是否生产,期间成本都会发生,所以将其分配计入产品成本,将当期经营活动 的成本递延是不合适的。 答案: D 2.有关变动成本法的表述错误的是()。 A.各期营业净利润的多少只与销售多少有关,与其它因素无关 B.产品成本只包括变动生产成本,不受产量的影响 C.固定生产成本作为期间成本,简化了成本核算 D.提供的产品成本信息不符合对外报告的要求 答案: B 3.变动成本法下的期间成本包括()。 A.直接材料 B.直接人工 C.变动性制造费用 D.固定性制造费用 答案: D 4.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结合应用时,企业应另设账户() A.产成品 B.制造费用 C.销售费用 D.存货中的固定性制造费用 答案: D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变动成本法下,固定成本作为期间成本在发生的当期全部直接转为费用 B.完全成本法下,各会计期发生的全部生产成本要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分配

C.变动成本法下,利润=销售收入-变动成本-固定成本 D.完全成本法下,全部成本、费用都计入产品成本 答案: D 二、多选题 1.变动成本法下的贡献式损益表与完全成本法下的传统式损益表共同包含的指标有()。 A .销售收入B.变动成本 C.贡献边际D.销售毛利E.营业净利润 答案: ABE 2.按完全成本法确定的净收益与按变动成本法确定的净收益不等的情况存在于()。 A.产销平衡时 B.产销不平衡时 C.本期生产量大于销售量时 D.本期生产量小于销售量时 E.期末存货等于期初存货时 答案: BCD 3.按完全成本计算,产品成本包括() A.期间成本 B.直接人工 C.变动性制造费用 D.固定性制造费用 E.直接材料 答案: BCDE 4.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变动成本法提供的资料不能适应长期决策的需要 B.变动成本法下,营业净利润 =销售收入-变动生产成本-固定制造费用-销售和管理 费用 C.完全成本法下,各会计期发生的全部生产成本要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分配 D.完全成本法下,全部成本都计入产品成本 答案: ABCD 5.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其产品成本均包括以下哪些内容()。

成本会计计算题及答案

38.某工业企业某车间生产甲种产品300件,生产过程中发现其中10件为不可修复废品。各种费用分配表中列示甲种产品不可修复废品的定额成本资料为:每件原材料费用定额200元;每件定额工时为20小时;每小时工资及福利费3元,制造费用5元。不可修复废品成本按定额成本计价。不可修复废品的残料价值按计划成本计价,共200元,作为辅助材料入库;应由过失人赔款150元。废品净损失由当月同种产品成本负担。 要求:(1)计算不可修复甲产品的生产成本(列出计算过程); (2)计算废品净损失; (3)编制有关会计分录。 38、(1)=10×200+10×20×(3+5)=3600(元)(3分) (2)废品净损失=3600-200-150=3250(元)(3分) (3)借:废品损失——甲产品 3600 贷:基本生产成本——甲产品 3600 借:原材料 200 其他应收款 150 贷:废品损失——甲产品 350 借:基本生产成本——甲产品 3250 贷:废品损失——甲产品 3250(6分) 39.某产品分两道工序制成。其工时定额为:第一道工序48小时,第二道工序52小时,每道工序按本道工序工时定额的50%计算。在产品数量为:第一道工序3400件,第二道工序3000件。 要求:计算在产品各工序的完工率和约当产量。 39、第一工序完工率=(48×50%)/100×100%=24% 在产品约当产量=3400×24%=816(件) 第二工序完工率=(48+52×50%)/100×100%=74% 在产品约当产量=3000×74%=2220(件)(8分,各2分) 40.某企业设有供电和机修两个辅助生产车间,在分配辅助生产费用前,供电车间本月生产费用为48000元,机修车间为36000元。本月供电车间供电度,其中机修车间耗用8000度,基本生产车间耗用度,厂部管理部门耗用12000度。本月机修车间修理工时为15000小时,其中供电车间1000小时,基本生产车间9000小时,厂部管理部门5000小时。 要求:(1)根据资料采用交互分配法分配辅助生产费用,填写下表空格(分配率需保留小数点后五位数字,其余结果需保留小数点后两位数字)。 辅助生产费用分配表

总成本及可变成本的计算

一、营业收入及税金的估算 (一)营业收入的估算 营业收入=产品或服务数量量×单位价格 (二)相关税金的估算 1.增值税 案例考试一般不考虑增值税的问题。所有价格均不含增值税。 2.营业税金及附加 营业税金及附加是指包含在营业收入之内的营业税、消费税、资源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等内容。 考试时一般会简化,告诉计算方法,例如:以营业额为基数,营业税金及附加费率为10%。 (三)补贴收入 案例考试一般也会回避“补贴收入”,考了一定就会告诉你是否计算所得税。 二、成本与费用的估算 (一)总成本费用估算 1.总成本费用构成与计算 (1)生产成本加期间费用估算法 总成本费用=生产成本+期间费用 其中,生产成本=直接材料费+直接燃料和动力费+直接工资+其他直接支出+制造费用 期间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营业费用 (2)生产要素估算法

总成本费用=外购原材料、燃料及动力费+工资薪酬+折旧费 +摊销费+修理费+利息支出+其他费用 式中其他费用包括其他制造费用、其他管理费用和其他营业费用这三项费用,是指由制造费用、管理费用和营业费用中分别扣除工资或薪酬、折旧费、摊销费和修理费等以后的其余部分。 按生产要素法估算的总成本费用,其结果列入“总成本费用估算表”,见下表。 总成本费用估算表(生产要素法) 人民币单位:万元 序号 项目 合计 计算期 … n 1 外购原 材料

2 外购燃料及动力费 3 工资及福利费 4 修理费 5 其他费用 6 经营成本 (1+2+3+4 +5) 7 折旧费 8 摊销费 9 利息支出

10 总成本费用合计 (6+7+8+9) 其中:固定成本 可变成本 表总成本6+7+8+9 其中固定可变 上表中只有工资和福利费用,固定成本是计时工资,可变成本是计件工资,怎么区分固定成本=折旧+摊销+利息+计件工资+修理+其他是不是4+5+7+8+9项

第七版 分析化学第三章作业

分析化学第三章 思考题 1.什么叫滴定分析?它的主要分析方法有哪些? 答:将已知准确浓度的标准溶液滴加到待测溶液中,直至所加溶液的物质的量与待测溶液的物质的量按化学计量关系恰好反应完全,达到化学计量点。再根据标准溶液的浓度和所消耗的体积,计算出待测物质含量的分析方法叫滴定分析。 主要有酸碱滴定法、沉淀滴定法、配位滴定法和氧化还原滴定法。 2.能用于滴定分析的化学反应必须符合哪些条件? 答: ①反应能定量进行,无副反应发生,反应进行得完全(>99.9%); ②反应速率快; ③能用比较简便的方法如指示剂确定滴定的终点; ④共存物质不干扰反应或者有方法避免干扰。

3.什么是化学计量点,什么是滴定终点? 答:滴加的标准溶液与待测组分恰好反应完全的这一点称为化学计量点。 指示剂变色时停止滴定的这一点为滴定终点。 4.下列物质中哪些可以用直接法配制标准溶液,哪些只能用间接法配制? H2SO4, KOH, KMnO4, K2Cr2O7, KIO3, Na2S2O3?5H2O 答: K2Cr2O7,KIO3用直接法配制标准溶液,其他用间接法(标定法)配制标准溶液。 5.表示标准溶液浓度的方法有几种?各有何优缺点? 答: 表示方法有两种:物质的量浓度、滴定度。 滴定度便于直接用滴定毫升数计算样品的含量。 6.基准物条件之一是要具有较大的摩尔质量,对这个条件如何理解? 答: 因为分析天平的绝对误差是一定的,称量的质量较大,称量的相对误差就较小。

7.若将H2C2O4?2H2O基准物长期放在有硅胶的干燥器中,当用它标定NaOH溶液的浓度时,结果是偏低还是偏高? 答:偏低。因为H2C2O4?2H2O会失去结晶水,导致称量的草酸比理论计算的多,多消耗NaOH溶液,使计算的NaOH溶液浓度偏低。 8.什么叫滴定度?滴定度与物质的量浓度如何换算?试举例说明。 答:滴定度是指与每毫升标准溶液相当的被测组分的质量或百分数。 换算公式:T(A/B)=a/b*C(B)*M(A)/1000 例求0.1000mol?L-1NaOH标准溶液对H2C2O4的滴定度. 解: H2C2O4 + 2NaOH = Na2C2O4 + 2H2O T(H2C2O4/NaOH)=1/2*C(NaOH)*M(H2C2O4)/1000 g/ml=1/2*0.1000*90/1000g/ml=0.004500 g/ml 习题 1.已知浓硝酸的相对密度1.42,其中含HNO3约为70.0%,求其浓度。欲配制1L 0.25 mol/L HNO3溶液,应取这种

成本费用归集与分配制度

成本费用归集与分配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生产费用归集分配问题是成本核算的核心问题。从生产费用要素归集分配到按生产费用分配的结果,就是成本核算的过程。 第二章生产费用在各种产品之间的分配和归集 第二条生产费用的总分类核算。为了按照经济用途归集生产费用,应设置“基本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或设置“生产成本”总分类账,下设“基本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两个明细账户),“制造费用”、“待摊费用”、“预提费用”等生产费用总分类账户。 1.“基本生产成本”账户是为了归集核算企业基本生产车间所发生的各项费用和计算基本生产产品成本而设置的。账户借方登记为生产产品而发生的直接材料、直接工资、其他直接支出及制造费用;贷方登记验收入库的完工产品成本;借方余额为基本生产的在产品成本。该账户下按产品品种、步骤、类别设置明细账户。 2.“辅助生产成本”账户是为了归集和核算辅助生产车间发生的各项生产费用和计算辅助生产提供的产品、劳务成本而设立的。该账户借方登记辅助生产车间发生的各项生产费用,贷方登记辅助生产完工产品或劳务成本,借方余额反映辅助生产在产品成本及尚未转出的劳务成本。该账户下按辅助生产车间设置明细账户。 3.“制造费用”账户是为了归集和分配基本生产车间为组织和管理生产而发生的各项费用。该账户借方登记发生的各项制造费用,贷方登记分配转出的制造费用;除季节性企业外,该账户月末无余额。该账户下按车间设置明细账户(规模较大的辅助生产车间也可通过在“制造费用”账户下设明细账来核算辅助生产车间的组织和管理费用支出)。

4.“待摊费用”账户核算已经支付,但应分期推销,计入各月产品成本的费用。该账户借方登记已发生的待摊费用;贷方登记按月摊销,计入各项产品成本的费用;借方余额为尚未摊销的待摊费用。该账户下按费用种类设置明细账户。 5.“预提费用”账户核算尚未支付,但应计入本期产品而预先提取的费用。该账户贷方登记预提的费用;借方登记支付已预提的费用;余额一般在贷方,反映已预提而尚未支付的费用。该账户下按费用种类设置明细账户。 第三条生产费用的明细分类核算。企业在进行成本计算时,应根据企业生产的特点和管理的要求采用适当的成本核算方法,分别按产品品别、产品批别、或产品步骤设置“基本生产明细账”,并按成本项目设置专栏。 第四条各项生产费用的分配。各项生产费用的归集和分配,应根据审核后的原始凭证,编制生产费用分配表,将费用按用途进行分配。凡是直接用于某一种产品生产而发生的费用,就应直接计入该产品的成本;对于几种产品共同耗用的费用,则应采用适当的分配标准,将费用在这几种产品间进行分配。 1.材料费用的分配。 各个车间为生产某种产品而领用的材料应直接计入该种产品的生产成本,无需进行分配。若领 用的材料是为生产多种产品而共同耗用,则应采用一定的分配标准在各种产品间分配,然后,再将各产品应分配的费用数额分别计入各有关产品的成本。分配标准有以下几种: (1)按定额耗用量比例分配。定额耗用量是以单位产品的消耗定额和实际生产量计算的耗用数量。在消耗定额比较准确的情况下,材料费用可按定额耗用量比例分配。

成本计算练习题(付答案)

成本计算练习题(付答案) 一、判断 1.生产产品发生的制造费用都必须经过分配后才能计入产品成本。()2.“主营业务成本”账户用来核算已经销售的产品成本,是成本类账户。()3.“生产成本”和“制造费用”属于成本计算的账户是。() 二、填空 1.成本可以理解为是一种或。 2.原材料入库成本是材料买价加。 3.制造费用明细账和生产成本明细账一般采用。 4.结转已销产品成本的经济含义是将一项资产转化为。 三、单项选择 1.一次从某地采购两种以上材料时,所发生的采购费用应当按()在各种材料之间进行分配。 A.采购数量 B.购买费用 C.货物大小 D.路程远近 2.制造费用明细账一般采用借方多栏式,在账页内要按着()设置专栏。 A.生产车间 B.产品品种 C.费用用途 D.费用项目 3.生产成本明细账一般采用()的格式。 A.三栏式 B.多栏式 C.数量金额式 D.借方多栏式 4.生产成本明细账账页中如果未印眀借贷方时,登记“结转完工产品成本”要用()。 A.红字 B.蓝字 C.正数 D.负数 四、多项选择 1.分配结转制造费用的关键是计算制造费用分配率,计算制造费用分配率时可用作分配标准的可以是()。 A.工资总额 B.基本生产工人工资 C.生产工时 D.机器工时 E.设备台时2.分配结转制造费用时正确的记账方向和科目是()。 A.借:制造费用 B.贷:制造费用 C.借:生产成本 D.贷:生产成本 E.借:管理费用 3.已销产品的销售成本=销售数量×单位制造成本,但各批完工产品的单位成本可能不

同,应选择适当的方法计算发出产品的成本,以下属于发出产品成本计算方法的是()。 A.先进先出 B.后进先出 C.加权平均 D.移动加权平均 E.个别认定 五、核算题 (一) 1.目的:练习制造费用分配的核算。 2.资料: 企业某月份某车间发生如下经济业务,①5日,修理机器领用配件5000元;②8日,领用办公用品800元;③15日,发放劳动保护用品12000元;④30日,车间管理人员工资3000元,同时按14%的比例计提职工福利;⑤30日,支付一般用水费680元,⑥30日,支付照明用电费1400元。 基本生产工人工资250000元,其中甲产品工人工资110000元,乙产品工人工资140000元。 3.要求:①根据以上经济业务编制会计分录并据资料登记制造费用明细账; ②生产工人工资比例为标准分配将制造费用并结转制造费用。 制造费用明细账 制造费用分配表

计算方法第三章习题

第三章习题 用一次、二次、三次多项式及最小二乘原理拟合这些数据,并写出正规方程组。 2323 X 2=x 1 , x 3=x 1 , x 1x 2=x 1 , x 1x 3=x 1 , x 2x 3=x 1 , x 2=x 1 , x 3=x 1 , ????????? ?? =+++=+++=+++=+++∑∑∑∑∑∑∑∑∑∑∑∑∑∑∑∑∑∑∑=================-=91 91919191332 323213103919191919 1 2332222 12102919191919 1 1331221121019191919 1 33221109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y x a x a x x a x x a x y x a x x a x a x x a x y x a x x a x x a x a x y a x a x a x a ?????? ? =+=+=+=+2295 .63876.27656.25871.77656.275.34439.87656.275.3121.1875.3931203 120a a a a a a a a 解为:a 0=2.0001,a 1=2.2501 , a 2=0.03131 , a 3=0.002085 f 3(x)=2.0001+2.2501x+0.0313x 2+0.002085x 3 f 2(x)=2.0001+2.2516x+0.0313x 2 f 1(x)=2.0131+2.2516x 2答案:取y=y, x 1=x , 有y=a+bx 1

成本费用的归集与分配的原则

成本费用的归集与分配的原则 费用的归集和分配是计算产品成本的前提和基础。为了正确核算产品成本,企业应当设置“生产成本”和“制造费用”等成本类账户。归集和分配费用时,凡是属于直接费用均应直接计入成本核算对象,间接费用应选择合理的标准分配计入有关的成本核算对象。 生产成本通过“生产成本”账户进行归集,该账户是核算企业进行工业性生产,包括生产各种产品、自制材料、自制工具、自制设备等所发生的各项费用。该账户应设置“基本生产成本”和“辅助生产成本”两个二级账户。“基本生产成本”核算企业未完成主要生产目的而进行的产品生产所发生的费用;“辅助生产成本”核算企业为基本生产服务而进行的产品生产和劳务供应所发生的费用。在这两个二级账户下,还应按照成本核算对象设置明细账并按规定的成本项目设置专栏进行明细核算。 成本核算资料是归纳有用的成本信息基础,而成本信息收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最基础的工作,也是财务预测、财务控制、财务分析的、业绩考核的基础。成本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兴衰,降低成本,节约资源,是企业永远追求的主题。因此搞好成本核算是企业发展的软件,是会计工作 者的主要职责,通过几年的成本核算工作结合我们公司生产组织和工艺流程的特点搞好成本核算应具备的几个环节和根据生产组织和生产流程的特点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总结出成本费用归集分配原则。 为了更进一步理解成本核算的过程首先介绍一下我们公司基本情况: 我们公司是国有控股的有限公司,投资者资本性质繁多,既有国有的朝川矿的投资,个人资本的创投公司,又有民营的丰麟公司,还有外资的上海集泰公司。供应商和客户繁多,其中又有五家委托加工原料煤核算,又是是典型的坑口循环经济模式。由此给公司成本费用归集分配核算加大了难度。为了对相关利益群体做到客观公正,公允的核算和监督,及时地为管理层提供相关的成本信息。必须建立一套科学规合理的成本核算模式。 该公司是洗煤——炼焦——化工——煤气发电于一体的循环经济,工艺流程复杂,主产品联产品繁多。具体流程如下:先有朝川矿一井原煤直接从井下通

(完整版)微观经济学成本计算题答案

3.假定某企业的短期成本函数是TC(Q)=Q 3-5Q 2+15Q+66: 指出该短期成本函数中的可变成本部分和不变成本部分; 写出下列相应的函数:TVC(Q) AC(Q) AVC(Q) AFC(Q)和MC(Q). 解(1)可变成本部分: Q 3-5Q 2+15Q 不可变成本部分:66 (2)TVC(Q)= Q 3-5Q 2+15Q AC(Q)=Q 2-5Q+15+66/Q AVC(Q)= Q 2-5Q+15 AFC(Q)=66/Q MC(Q)= 3Q 2-10Q+15 4已知某企业的短期总成本函数是STC(Q)=0.04 Q 3-0.8Q 2+10Q+5,求最 小的平均可变成本值. 解: TVC(Q)=0.04 Q 3-0.8Q 2+10Q AVC(Q)= 0.04Q 2-0.8Q+10 令08.008.0=-='Q C AV 得Q=10 又因为008.0>=''C AV 所以当Q=10时,6=MIN AVC

5.假定某厂商的边际成本函数MC=3Q2-30Q+100,且生产10单位产量时 的总成本为1000. 求:(1) 固定成本的值. (2)总成本函数,总可变成本函数,以及平均成本函数,平均可变成本 函数. 解:MC= 3Q2-30Q+100 所以TC(Q)=Q3-15Q2+100Q+M 当Q=10时 固定成本值:500 TC(Q)=Q3-15Q2+100Q+500 TVC(Q)= Q3-15Q2+100Q AC(Q)= Q2-15Q+100+500/Q AVC(Q)= Q2-15Q+100 6.某公司用两个工厂生产一种产品,其总成本函数为C=2Q12+Q22-Q1Q2,

第二章--变动成本法练习题(答案)教学文案

第二章变动成本法练习题 一、单选 1、混合成本的分解方法中,主观性最强的方法是(A) A、账户分析法 B、高低点法 C、散布图法 D、回归直线法 2、下列费用中属于酌量性固定成本的是(B) A、房屋及设备租金 B、技术开发费 C、行政管理人员的薪金 D、不动产税 3、下列费用中属于约束性固定成本的是(A) A、照明费 B、广告费 C、职工教育培训费 D、业务招待费 4、下列各种混合成本可以用模型y=a+bx表示的是(C) A、半固定成本B延伸变动成本C半变动成本D阶梯式变动成本 5、采用散布图法分解混合成本时,通过目测在各成本点之间画出一条反映成本变动趋势的直线,这条直线与纵轴的交点就是固定成本,斜率则是变动成本。理论上这条直线距各成本点之间的(C)最小。 A距离之和B离差之和C离差平方和D标准差 6、(B)是分解混合成本诸方法中最为简便的一种,同时也是相关决策分析中应用比较广泛的一种。 A高低点法B账户分析法C回归直线法D工程分析法 7、管理会计将成本区分为固定成本、变动成本和混合成本三大类,这种分类的标志是(C) A成本的可辨认性B成本的可盘存性C成本的性态D成本的时态 8、(B)成本在决策中属于无关成本 A边际B沉没C专属D机会 9、造成“某期按变动成本法与按完全成本法确定的营业净利润不相等”的根本原因是(A) A两种方法对固定性制造费用的处理方式不同 B两种方法计入当期损益表的固定生产成本的水平不同 C两种方法计算销售收入的方法不同 D两种方法将营业费用计入当期损益表的方式不同 10、造成某期按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确定的营业净利润不相等的根本原因是(B) A、两法对固定性制造费用的处理方式不同。 B、两法计入当期损益表的固定生产成本的水平不同。 C、两法即使销售收入和生产成本之间的水平不同 D、两法对期间成本和生产成本之间的区分不同 11、在变动成本法下,构成产品成本的是(A) A、单位变动成本 B、生产成本 C、变动成本总额 D、变动成本与固定成本之和 12、某企业只生产一种产品,本月份生产并销售产品100件,单位产品售价1000元;发生的变动成本30000元,变动管理费用和变动销售费用2080元,固定性制造费用10000元,固定成本40000元。则按变动成本计算,该企业实现的总利润为(A)元。 A、17920 B、70000 C、67920 D、18000 13、某企业只生产一种产品,2009年初的存货是40000元,期末存货是0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