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反应限度测试题(可编辑修改word版)

化学反应限度测试题(可编辑修改word版)
化学反应限度测试题(可编辑修改word版)

4

2—1--2 化学反应限度精练题

T

一、单项选择题

(第一部分)

9,压强变化不会使下列化学平衡发生改变的是 1,当可逆反应 2SO 2+O 2 2SO 3 达到一定限度后通入 18O 2,再经过一段时间,18O 存在于 ( )

A 、SO 3, O 2 中

B 、 SO 3, SO 2 中

C 、 SO 3, SO 2 ,O 2 中

D 、SO 2, O 2 中 2, 对于反应 N 2 +3H 2 2NH 3, 该反应放热, 下列不是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 )

A 生成氨的速率与分解氨的速率相等

B 断开一个 N ≡N ,同时有六个 N-H 键生成

C N 2 、H 2,、NH 3 的质量分数不再变化

D 混合气体总压不再改变 3, 在 一 定 温 度 下 , 可 逆 反 应 A 2(g)+B 2(g) 2AB(g) 达 到 平 衡 状 态 的 标 志 是 ( )

A 容器中总压强不随时间变化

B 单位时间内消耗 1molA 2 同时消耗 1molB

C 单位时间内生成 2molA B 同时消耗 1mol A 2

D 单位时间内分解 2molA B 同时消耗 1mol A 2

4,可逆反应 2SO 2+O 2

2SO 3 正反应速率分别用 v(SO 2)、v(O 2)、v(SO 3) [单位:mol·(L·min)-1]

表示 ,逆反应速率分别用 v (SO 2)、v (O 2)、v (SO 3)表示,当化学平衡时正确的关系是

A v(O 2)= v (SO 2),=v(SO 3)

B v (SO 2) =v(SO 3)

C v(O 2)= 1/2v (O 2)

D v (SO 2)=v (O 2)=v (SO 3)

5,在一定温度下, 硫酸铜晶体在饱和水溶液中有如下平衡: CuSO 4+ X H 2O CuSO .X

H 2O 当溶液中加入少量无水硫酸铜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溶液中铜离子浓度增大 B 溶液中铜离子浓度减小 C 硫酸铜晶体变大 D 溶液颜色变浅 6,保持相同温度时,可逆反应 2A(g)+B(s) 2C(g) 在 1×105Pa 达到平衡时和 在 1x106Pa 达到平衡时,其逆反应速率 A.前者大于后者 B.前者小于后者 C.前者等于后者 D.不能肯定7, 说明可逆反应 A(g)+B(g) C(g)+D(g)在一定条件下已达到平衡的事实是

A 、容器中总压强不随时间变化

B 、容器内 A,B,C,D 四者共存

C 、 A

D 消耗速率相等 D 、D C 生成速率相等

8,下图的曲线是 800℃时,A 、B 、C 三种气体物质的浓度随时间变化情况, T 是平衡的时间, 能以此曲线表示的反应是

A H 2(g) + I 2(g) 2HI(g)

B N 2(g) + 3H 2(g) 2NH 3(g)

C 2SO 2(g) + O 2(g) 2SO 3(g)

D C(s) + CO 2(g) 2CO(g)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可逆反应的特征是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

B 在其他条件不改变时,增大压强对溶液间反应几乎无影响

C 温度升高,可以使可逆反应正反应速率加快,但逆反应速率可以不变

D 使用催化剂可以使原来不能发生的反应变为可能发生了

11,在一定温度下,向 aL 密闭容器中加入 1 mol X 气体和 2 mol Y 气体,发生如下反应: X(g)+2Y(g) 2Z(g)此反应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A 容器内 X 、Y 、Z 的浓度之比为 1:2:2 B 容器内各物质的浓度不随时间变化C 容器内气体总质量不随时间变化 D 容器内气体密度不随时间变化

12, 对 于 任 何 一 个 平 衡 体 系 , 采 取 下 列 措 施 后 , 一 定 会 使 平 衡 移 动 的 是 ( )

A 加入一种反应物

B 对平衡体系加压

C 升高温度

D 使用催化剂二、填空题

13,可逆反应是指 14,化学平衡状态是指 反应在 下,反应进行到一定程度时,

和 相 等 , 与 的浓度的状态。

15,已知氯水中存在如下平衡:Cl 2+H 2O HCl+HClO

常温下,在一个体积为 50ml 的针筒里吸入 40ml Cl 2 , 再吸进 10mL 水,写出针筒中可能观察到的现象 若将此针筒长时间放置,有可看到什么变化?

试用平衡移动的观点加以解释

16,在 20℃时,将 a molH 2 (g)和 b mol I 2 (g) 充入到体积为 VL 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

H 2(g)+I 2(g) 2HI(g) (1)反应刚开始时, 由于 C(H 2)= , mol.L - C(I 2)= mol.L - 而 C(HI)= mol.L - 所以化学反应速率 最大,而 最小(为零)

(2) 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浓度的变化趋势为 c(H 2)

, c(I 2)

而 c(HI) 从而使化学反应速率 V 正 而 V 逆 (填逐渐增大或逐渐减少) (3) 当反应进行到 V 正与 V 逆 时,此反应就达到了平衡状态,若外界条件不变时,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质量分数、体积分数、反应物的转化率等都将

三、简答题

17,氯气能与水反应,但在实验室制氯气时,可以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收集,为什么?

四、计算题

18.把 6 molA 气体和 5 molB 气体混合放入 4L 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 3A(g)+B(g)

2C(g)+xD(g),经 5min 达到平衡,此时生成 2molC ,测得 D 平均反应速率为

C 、 A 、 B 、C 的浓度不再变化

D 、 A 、 B 、C 的分子数之比为1 : 3 : 2

5、可逆反应:2NO 2 2NO+O 2 在定容密闭容器中反应, 下列不是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 )

A、单位时间内生成1molO 2 的同时生成 2molNO 2 B 、单位时间内消耗1molO 2 的同时生成 2molNO C 、混合气体的总压不再变化

D 、断裂 2molN-O 共价键的同时断裂 1molO=O 共价键

6. 在一定条件下,某容器中充入 N 2 和 H 2 合成 NH 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开始反应时,正反应速率最大,逆反应速率为零; ( )

B. 随着反应的进行,正反应速率逐渐减小,最后正反应减小为零;

C. 随着反应的进行,逆反应速率逐渐增大,最后逆反应速率大于正反应速率; D .随着反应的进行,正反应速率逐渐减小,逆反应速率增大,最后相等,且保持恒定。

7. 在一定温度下将各 1mol CO 和水蒸气放在密闭的容器中反应:

0.15 mol·(L·min)-1 ,求;(1)平衡时 A 的物质的量浓度.(2)B 的转化率.(3)x 的值 .

CO (g )+H 2O (g ) CO 2(g )+ H 2(g )达到平衡后,测得CO 2 为 0.6mol ,再通入 4mol

(第二部分)

1. 下列关于反应速率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 反应速率用于衡量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

B. 决定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反应物的性质

C. 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正、逆反应速率都为 0

D .任何可逆反应都有一定的限度 2. 设 C +CO 2 2CO(反应吸热)反应速率为 v 1 ,N 2+3H 2 2NH 3(反应放热)反应速率为 v 2 ,对于上述反应当温度升高时,v 1 和 v 2 的变化情况为 ( )

A. 同时增大 B .同时减小 C .v 1 增大,v 2 减小 D .v 1 减小,v 2 增大 3. 在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 X(g) + 3Y(g) 2Z(g)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A .Z 生成的速率与 Z 分解的速率相等 ( )

B .单位时间生成 a molX,同时生成 3a molY

C .X 、Y 、Z 的浓度不再变化

D .各物质的浓度之比为[X]:[Y]:[Z] = 1:3:2

水蒸气,达到平衡后CO 2 的物质的量为

A .等于 0.6mol

B .等于 1mol

C .大于 0.6mol 小于 1mol

D .大于 1mol 8.把3mol P 和2.5mol Q 置于2L 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3P(g) + Q(g) xM(g) + 2N(g),5min 后达到平衡生成 1mol M , 经测定N 的平均速率是 0.1 mol/L?min,下 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 .P 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1 mol/L?min

B .Q 转化率为25%

C .Q 达到平衡时的浓度为1mol/L

D .x 是2

9.在一密闭容器中,用等物质的量的A 和B 发生如下反应:A(g) + 2B(g) 2C(g)反应达到平衡时,若混合气体中的A 和B 的物质的量之和与C 的物质的量相等,则这时A 的转化率为 ( )

A .40%

B .50%

C .60%

D .70%

10、2L 密闭容器中充入 2molN 2 和 3molH 2 在一定的条件下合成氨反应,5min 后测得混合气体中 NH 3 占 25%,求:

①5min 时生成 NH 3 的物质的量是多少?

②该段时间内用 H 2 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是多少?

③N 2 的转化率为多少?

4. 在一定温度下,下列叙述不是可逆反应 A

(g ) + 3B (g ) 2C (g )

达平衡的标志是 (

A 、单位时间内有 n mol C 生成的同时就有 n mol C 分解

B 、单位时间内生成 a mol A ,同时生成3 amol B

(第三部分)

1.在一定温度下的可逆反应A(g)+3B(g)2C(g)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A、C的生成速率与C的分解速率相等

B、单位时间内生成n m o l A同时生成3n m o l的B

C、A、B、C 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

D、A、B、C 的分子数之比为 1:3:2

2*.容积为1L的固定容器中充入2m o l N H3在一定的条件下发生列反应N2+3H22N H3

达到平衡时C(N2)=0.9m o l.L-1,若维持原温度和体积不变,按下列物质的量加入起始物质,容器内不能维持C(N2)=0.9m o l.L-1的是()

A、1m o l N2+3m o l H2

B、2m o l N H3+1m o l H e

C、2m o l N2+3m o l H2

D、0.1m o l N H3+0.95m o l N2+2.85m o l H2 3.能说明反应C O(g)+H2O(g)C O2(g)+H2(g)达到平衡的是()

A、容器内CO、H2O、CO2、H2四者共存

B、总质量保持不变

C、总物质的量保持不变

D、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相等

4.在一定温度下,反应A2(g)+B2(g) 2AB(g)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程按 b 曲线进行,可采取的措施是

A.升高温度

B.加大 X 的投入量

C.加催化剂

D.增大体积

10.可逆反应 N2+3H22NH3的正、逆反应速率可用各反应物或生成物浓度的变化来表示。下列各关系中能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

A、3v 正(N )=v 正(H )

B、v 正(N )=v 逆(NH )

2 2 2 3

A.单位时间内生成n m o l A2的同时生成n m o l A B

B.容器内的总压强不随时间变化

C.单位时间内生成2n m o l A B的同时生成n m o l B2

D.单位时间内生成n m o l A2的同时生成n m o l B2

5.对反应A(g)+B(g)C(g)+D(g)的以下叙述中,能说明恒温下已达平衡状态的是()

A 反应容器中,压强不随时间改变而改变

B 反应容器中,A、B、C、D 能共存

C 反应容器中,A、B、C、

D 质量不再改变

D 反应容器中的各物质物质的量不随时间变化

6.对于可逆反应:M+N Q达到平衡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M、N、Q三种物质的浓度一定相等

B.M、N全部变成了Q

C.反应中混合物各成分的百分组成不再变化

D.反应已经停止

7.在一定条件下,在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将2m o l气体M和3m o l N气体混合,发生如下反应:2M(g)+3N(g)x

Q(g)+3R(g),该反应达平衡时生,成2.4m o l并R,测得Q的浓度为0.4m o l/L,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x值为2

B.混合气体的密度增大

C.平衡时N的浓度为0.3m o l/L

D.N的转化率为80%

8.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 3X(g) + Y(g) 2Z(g)达到限度的标志是()

A.单位时间内生成3n m o l X,同时消耗n m o l Y

B.X 的生成速率与 Z 的生成速率相等

C.X、Y、Z 的浓度相等

D.X、Y、Z的分子个数比为3:1:2 9.

右图曲线a表示放热反应:

X(g)+Y(g)Z(g)+M(g)+N(s)进行过程中X的转化

率随时间变化的关系。若要改变起始条件,使反应过

C、2v 正(H2)=3v 逆(NH3)

D、v 正(N2)=3v 逆(H2)

11.在一定温度下,容器内某一反应中M、N 的物质的量随反应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M N

B.t2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达到平衡

C.t3时,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

D.t1时,N的浓度是M浓度的2倍

12.合成氨工业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密闭容器中的反应:N2(g)+3H2(g)2N H3(g),673K、30M P a下n(N H3)和n(H2)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点a的正反应速率比点b的大

B.点c处反应达到平衡

C.点d(t1时刻)和点e(t2时刻)处n(N2)不一样

D.

其他条件不变,773K下反应至t1时刻,n(H2)比上图中

d点的值大

13.把3m o l A和2.5m o l B混合于2L的密闭容器中,使它们发生反应:

3A(g)+B(g)x C(g)+2D(g);经过5m i n后达到平衡生成1m o l D,并测得C的平均速率为0.1m o l/(L.m i n),则此时B的转化率为,C的化学计量数x为;A 的平衡浓度为。

14.对于下列反应:2S O2+O22S O3,(1)如果2m i n内S O2的浓度由6m o l/L下降为2 m o l/L,那么,用S O2浓度变化来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为,用O2浓度变化来表示的反应速率为。(2)如果开始时S O2浓度为4m o l/L,2m i n后反应达平衡,

若这段时间内v(O2)为0.5m o l/(L·m i n),那么2m i n时S O2的浓度为。15.某温度时,在3L密闭容器中,X、Y、Z三种物质的物

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由图中数据分析:

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

式;

⑵ 反应开始至2m i n末,X的反应速率

为;

⑶该反应是由开始反应的(填“正反应”或“逆反应”或“正逆反应同时”)。

化学反应原理综合练习题

化学反应原理综合练习题 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热是指反应过程中放出的热量 B.1molH2SO4和1molBa(OH)2完全中和所放出的热量为中和热 C.相同条件下将两份碳燃烧,生成CO2的反应比生成CO的反应放出的热量多D.物质发生化学变化都伴随着能量变化 2、用铂电极电解下列溶液时,阴极和阳极上的主要产物分别是H2和O2的是() A、稀NaOH溶液 B、HCl溶液 C、NaCl溶液 D、酸性AgNO 3 3、用惰性电极电解下列溶液一段时间后,再加入一定量的某中纯净物(括号内物质),可使溶液恢复到原来的成分和浓度的是() A、AgNO3 (AgNO3) B、NaOH (NaOH) C、KCl (HCl) D、CuSO4 (Cu(OH)2) 4.已知31g红磷(P,固体)在氧气中燃烧生成P4O10固体放出738.5kJ热量,31g白磷(P4,固体)在氧气中燃烧生成P4O10固体放出745.8kJ热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白磷在氧气中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P4(s)+5O2(g)=P4O10(s)△H=-745.8kJ·mol-1 B.红磷转化成白磷时放出热量 C.红磷比白磷稳定 D.31g红磷中蕴含的能量为738.5kJ 5.增大压强,对已达到平衡的下列反应产生的影响是()3X(g)+Y(g) 2Z(g)+2Q(s) A.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减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B.正反应速率减小,逆反应速率增大,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C.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D.正、逆反应速率都没有变化,平衡不发生移动 6.在稀氨水中存在平衡:NH3·H2O NH4++OH-,要使用NH3·H2O和NH4+的浓度都增大,应采取的措施是( ) A.加NaOH溶液B.加NH4Cl固体C.加盐酸D.加NaCl溶液7.在密闭容器中,反应SO2+NO2NO+SO3(气),达到平衡后,若往容器中通入少量O2,此时将将会发生的变化是() A.容器内压强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化学反应限度测试题

2—1--2 化学反应限度精练题 (第一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 1,当可逆反应2SO2+O 22SO3达到一定限度后通入18O2,再经过一段时间,18O存在于() A、SO3, O2中 B、 SO3, SO2中 C、 SO3, SO2 ,O2中 D 、SO2, O2中 2,对于反应N2 +3H22NH3,该反应放热,下列不是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A生成氨的速率与分解氨的速率相等 B断开一个N≡N,同时有六个N-H键生成 C N2、H2,、NH3的质量分数不再变化 D混合气体总压不再改变 3,在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A2(g)+B2(g)2AB(g) 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A容器中总压强不随时间变化 B单位时间内消耗1molA2同时消耗1molB C单位时间内生成2molA B同时消耗1mol A2 D单位时间内分解2molA B同时消耗1mol A2 4,可逆反应2SO2+O22SO3正反应速率分别用v(SO2)、v(O2)、v(SO3) [单位:mol·(L·min)-1] 表示,逆反应速率分别用 v (SO2)、v (O2)、v (SO3)表示,当化学平衡时正确的关系是 A v(O2)= v (SO2),=v(SO3) B v (SO2) =v(SO3) C v(O2)= 1/2v (O2) D v (SO2)=v (O2)=v (SO3) 5,在一定温度下,硫酸铜晶体在饱和水溶液中有如下平衡:CuSO4+ X H2O CuSO4.X H2O 当溶液中加入少量无水硫酸铜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中铜离子浓度增大 B溶液中铜离子浓度减小 C硫酸铜晶体变大 D 溶液颜色变浅 6,保持相同温度时,可逆反应2A(g)+B(s) 2C(g) 在1×105Pa达到平衡时和在1x106Pa 达到平衡时,其逆反应速率 A.前者大于后者 B.前者小于后者 C.前者等于后者 D.不能肯定 7, 说明可逆反应A(g)+B(g) C(g)+D(g)在一定条件下已达到平衡的事实是 A、容器中总压强不随时间变化 B、容器内A,B,C,D四者共存 C、 A D消耗速率相等 D、D C生成速率相等 8,下图的曲线是800℃时,A、B、C三种气体物质的浓度随时间变化情况,T是平衡的时间,能以此曲线表示的反应是 T 9,压强变化不会使下列化学平衡发生改变的是 A H2(g) + I2(g) 2HI(g) B N2(g) + 3H2(g) 2NH3(g) C 2SO2(g) + O2(g) 2SO3(g) D C(s) + CO2(g) 2CO(g)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可逆反应的特征是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 B在其他条件不改变时,增大压强对溶液间反应几乎无影响 C温度升高,可以使可逆反应正反应速率加快,但逆反应速率可以不变 D使用催化剂可以使原来不能发生的反应变为可能发生了 11,在一定温度下,向aL密闭容器中加入1 mol X气体和2 mol Y气体,发生如下反应: X(g)+2Y(g) 2Z(g)此反应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A容器内X、Y、Z的浓度之比为1:2:2 B容器内各物质的浓度不随时间变化 C容器内气体总质量不随时间变化 D容器内气体密度不随时间变化 12,对于任何一个平衡体系,采取下列措施后,一定会使平衡移动的是() A 加入一种反应物 B 对平衡体系加压 C 升高温度 D 使用催化剂 二、填空题 13,可逆反应是指 14,化学平衡状态是指反应在下,反应进行到一定程度时, 和相等,与的浓度的状态。 15,已知氯水中存在如下平衡:Cl2+H2O HCl+HClO 常温下,在一个体积为50ml的针筒里吸入40ml Cl2,再吸进10mL水,写出针筒中可能观察到的现象 若将此针筒长时间放置,有可看到什么变化? 试用平衡移动的观点加以解释 16,在20℃时,将a molH2 (g)和b mol I2 (g) 充入到体积为V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H2(g)+I2(g) 2HI(g) (1)反应刚开始时,由于C(H2)= , mol.L- C(I2)= mol.L-而C(HI)= mol.L-所以 化学反应速率最大,而最小(为零) (2)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浓度的变化趋势为 c(H2) , c(I2) 而c(HI) 从而使化学反应速率V正而V逆(填逐渐增大或逐渐减少) (3)当反应进行到V正与V逆时,此反应就达到了平衡状态,若外界条件不变时,反 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质量分数、体积分数、反应物的转化率等都将

宁波高考化学专题题库∶化学反应原理的综合题

宁波高考化学专题题库∶化学反应原理的综合题 一、化学反应原理 1.为了证明化学反应有一定的限度,进行了如下探究活动: 步骤1:取8mL0.11mol L -?的KI 溶液于试管,滴加0.11mol L -?的FeCl 3溶液5~6滴,振荡; 请写出步骤1中发生的离子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 步骤2:在上述试管中加入2mLCCl 4,充分振荡、静置; 步骤3:取上述步骤2静置分层后的上层水溶液少量于试管,滴加0.11mol L -?的KSCN 溶液5~6滴,振荡,未见溶液呈血红色。 探究的目的是通过检验Fe 3+,来验证是否有Fe 3+残留,从而证明化学反应有一定的限度。针对实验现象,同学们提出了下列两种猜想: 猜想一:KI 溶液过量,Fe 3+完全转化为Fe 2+,溶液无Fe 3+ 猜想二:Fe 3+大部分转化为Fe 2+,使生成Fe (SCN )3浓度极小,肉眼无法观察其颜色为了验证猜想,在查阅资料后,获得下列信息: 信息一:乙醚比水轻且微溶于水,Fe (SCN )3在乙醚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大。 信息二:Fe 3+可与46[()]Fe CN - 反应生成蓝色沉淀,用K 4[Fe (CN )6]溶液检验Fe 3+的灵敏度比用KSCN 更高。 结合新信息,请你完成以下实验:各取少许步骤2静置分层后的上层水溶液于试管A 、B 中,请将相关的实验操作、预期现象和结论填入下表空白处: 【答案】322222Fe I Fe I +-++=+ 若液体分层,上层液体呈血红色。 则“猜想一”不成立 在试管B 中滴加5-6滴K 4[Fe (CN )6]溶液,振荡 【解析】 【分析】 【详解】 (1) KI 溶液与FeCl 3溶液离子反应方程式322222Fe I Fe I +-++=+; (2)①由信息信息一可得:取萃取后的上层清液滴加2-3滴K 4[Fe (CN )6]溶液,产生蓝色沉淀,由信息二可得:往探究活动III 溶液中加入乙醚,充分振荡,乙醚层呈血红色,

《化学反应原理》试卷及答案

《化学反应原理》试卷及答案 第Ⅰ卷( 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 ......符合题意。) 1.“摇摇冰”是一种即用即冷的饮料。饮用时,将饮料罐隔离层中的化学物质和水混合后摇动即会制冷。该化学物质是( ) A.氯化钠 B.固体硝酸铵 C.生石灰 D.蔗糖 2.下列反应既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又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 A.铝片与稀盐酸反应 B.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 C.灼热的碳与CO2的反应 D.甲烷在氧气中的燃烧反应 3.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 ) A.化学反应除了生成新物质外,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B.放热反应都不需要加热就能发生 C.吸热反应在一定条件(如常温、加热等)也能发生 D.化学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取决于生成物和反应物具有的各自总能量 4.把HI气体充入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2HI(g)H 2(g)+I2(g),在反应趋向平衡状态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HI的生成速率等于其分解速率 B.HI的生成速率小于其分解速率 C.HI的生成速率大于其分解速率 D.无法判断HI的生成速率和分解速率的相对大小 5.氨水中有下列平衡NH 3·H2O NH4++OH-,当其他条件不变时,改变下列条件,平衡向左移动,且NH4+浓度增大的是( ) A.加NaOH B.加HCl C.加NH4Cl D.加同浓度的氨水6.下列物质中,属于强电解质的是( ) A.CO2 B.NaOH溶液 C.NH3·H2O D.HCl 7.下列可用于测定溶液pH且精确度最高的是( ) A.酸碱指示剂 B.pH计 C.精密pH试纸 D.广泛pH试纸 8.下列盐:①FeCl3②CH3COONa ③NaCl,其水溶液的pH由大到小排列正确的是( ) A.①>③>② B.②>③>① C.③>②>① D.①>②>③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测试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反应热的说法正确是( ) A .当ΔH 为“—”,表示该反应为吸热反应 B .已知C(s)+1/2O 2(g)===CO(g) ΔH=—110.5kJ/mol ,说明碳的燃烧热为 110.5kJ/mol C .反应热的大小与反应物所具有的能量和生成物所具有的能量无关 D .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体系的始态和终态有关,而与反应的途径无关 2、下列关于实验“中和热的测定”说法错误的是( ) A .测定酸碱中和热应用酸碱的稀溶液 B .测了酸后的温度计应用水清洗后再去 测碱的温度 C .中和热测定中要用稍过量的碱 D .实验过程中有液体洒在外面对实验无影响 3、氢气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色火焰,在反应中,破坏1molH -H 键消耗的能量 为Q 1kJ ,破坏1molO = O 键消耗的能量为Q 2kJ ,形成1molH -O 键释放的能量 为Q 3kJ 。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 A .2Q 1 + Q 2 > 4Q 3 B .2Q 1 + Q 2 < 4Q 3 C .Q 1 + Q 2 < Q 3 D .Q 1 + Q 2 = Q 3 4.已知H 2(g)+Cl 2(g)=2HCl(g) △H = ―184.6kJ ·mol -1, 则反应HCl(g)= 1/2H 2(g)+1/2Cl 2(g)的△H 为 ( ) A .+184.6kJ·mol -1 B .―92.3kJ·mol -1 C .+92.3kJ D . +92.3kJ·mol -1 5. 已知在1×105Pa ,298K 条件下,2mol 氢气燃烧生成水蒸气放出484kJ 热量, 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 A. H 2O(g) === H 2(g)+ 21O 2(g) △H =+242kJ?mol -1 B. 2H 2(g)+O 2(g) === 2H 2O(l) △H =-484kJ?mol -1 C. H 2(g)+ 21O 2(g) === 2H 2O(g) △H =+242kJ?mol -1 D. 2H 2(g)+O 2(g) === 2H 2O(g) △H =+484kJ?mol -1 6.根据热化学方程式: 2H 2S(g)+3O 2(g)=2SO 2(g)+2H 2O(l) △H =―Q 1 kJ/mol 2H 2S(g)+O 2(g)=2S (s)+2H 2O(l) △H =―Q 2 kJ/mol 2H 2S(g)+O 2(g)=2S (s)+2H 2O(g) △H =―Q 3 kJ/mol 判断Q 1、Q 2、Q 3三者关系正确的是:

2020年高考化学综合题分类练习卷:化学反应原理练习卷

2019年高考化学综合题分类练习卷:化学反应原理练习卷

化学反应原理练习卷 1.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持续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打赢蓝天保卫战。当前空气质量检测的主要项目除了PM 2.5外,还有CO、SO2、氮氧化物(NO和NO2)、O3等气体。 (1)汽车尾气中含有NO 和CO气体,可利用催化剂对CO、NO进行催化转化反应: 2CO(g) +2NO(g) N2(g) +2CO2(g) △H ①已知下列热化学方程式:N2(g) +O2(g) =2NO(g) △H1 = + 180.5kJ/mol,2C(s) +O2(g) =2CO(g) △H2=-2210kJ/mol ,C(s)+O2(g)=CO2(g) △H3=-393.5kJ/mol,则△H=_________。 ②在一定温度下,将2.0molNO、2.4molCO气体通入到固定容积为2 L的密闭容器中,反应过程中部分物质的浓度变化如下图所示。在0~15min,以N2表示的该反应的平均速度v(N2)=________。若保持反应体系温度不变,20min时再容器中充入NO、N2各0.4mol,化学平衡将_____移动 (填“向左”“向右”或“不”)。 (2)在相同温度下,两个体积均为1L 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CO、NO催化转化反应,有关物质的量如下表:

容器编 号起始物质的量 /mol 平衡物质的量 /mol N O C O N CO 2 CO2 I 0.2 0.2 0 0 a II 0.3 0.3 b 0.1 0.2 ①容器I中平衡后气体的压强为开始时的0.875倍,则a=________。 ②容器II平衡时的气体压强为p,用平衡分压代替平衡浓度表示的平衡常数K 为________。 (3)汽车使用乙醇汽油并不能破少NO x的排放。某研究小组在实验室以耐高温试剂Ag-ZSW-5对CO、NO 催化转化进行研究。测得NO 转化为N 2的转化率随温度CO 混存量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 ①在n(NO)/n(CO) =1条件下,最佳温度应控制在_______左右。 ②若不使用CO,温度超过775 K,发现NO的分解率降低,

化学反应的方向和限度

专题化学反应的方向和限度 一、可逆反应与化学平衡状态 1.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X2(g)+Y2(g)?2Z(g),已知X2、Y2、Z的起始浓度分别为0.1 mol·L-1、0.3 mol·L -1、0.2 mol·L-1,在一定条件下,当反应达到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有可能是() A.Z为0.3 mol·L-1B.Y2为0.4 mol·L-1 C.X2为0.2 mol·L-1D.Z为0.4 mol·L-1 2.在一定温度下的定容容器中,当下列物理量不再发生变化时:①混合气体的压强,②混合气体的密度,③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④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⑤混合气体的颜色,⑥各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浓度之比等于系数之比,⑦某种气体的百分含量 (1)能说明2SO2(g)+O2(g)?2SO3(g)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 (2)能说明I2(g)+H2(g)?2HI(g)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 (3)能说明2NO2(g)?N2O4(g)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 (4)能说明C(s)+CO2(g)?2CO(g)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 (5)能说明A(s)+2B(g)?C(g)+D(g)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 (6)能说明NH2COONH4(s)?2NH3(g)+CO2(g)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 (7)能说明5CO(g)+I2O5(s)?5CO2(g)+I2(s)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 3.若上述题目改成一定温度下的恒压密闭容器,结果又如何? 二、化学平衡常数 5.书写下列化学平衡的平衡常数表达式。 (1)Cl2+H2O?HCl+HClO (2)C(s)+H2O(g)?CO(g)+H2(g) (3)CH3COOH+C2H5OH?CH3COOC2H5+H2O (4)CO2-3+H2O?HCO-3+OH- (5)CaCO3(s)?CaO(s)+CO2(g) 题组一多个反应中平衡常数关系判断 1.研究氮氧化物与悬浮在大气中海盐粒子的相互作用时,涉及如下反应: 2NO2(g)+NaCl(s)?NaNO3(s)+ClNO(g)K1 2NO(g)+Cl2(g)?2ClNO(g)K2 则4NO2(g)+2NaCl(s)?2NaNO3(s)+2NO(g)+Cl2(g)的平衡常数K=________(用K1、K2表示)。 2.已知:①CO(g)+2H2(g)?CH3OH(g) ②2CH3OH(g)?CH3OCH3(g)+H2O(g) ③CO(g)+H2O(g)?CO2(g)+H2(g) 某温度下三个反应的平衡常数的值依次为K1、K2、K3,则该温度下反应3CO(g)+3H2(g)?CH3OCH3(g)+CO2(g)的化学平衡常数K为________________(用K1、K2、K3表示)。 题组二平衡常数的影响因素及其应用 3.甲醇是重要的化学工业基础原料和清洁液体燃料。工业上可利用CO或CO2来生产燃料甲醇。已知制

化学反应原理期末试题含答案复习课程

化学反应原理期末试 题含答案

化学反应原理期末试题含答案 1.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CaCO3(s)=CaO(s)+CO2(g)室温下不能自发进行,说明该反应的ΔH<0 B.NH3(g)+HCl(g))=NH4Cl(s)室温下能自发进行,说明该反应的ΔH<0 C.N2(g)+3H2(g) 2NH3(g)ΔH<0,其他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反应速率v(H2)和氢气的平衡转化率均增大 D.水的离子积常数K w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说明水的电离是放热反应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将纯水加热至较高温度,K w变大、pH变小、呈酸性 B.常温下,将pH=4的醋酸溶液稀释后,溶液中所有离子的浓度均降低 C.向0.1 mol·L-1醋酸溶液中加入少量冰醋酸,溶液的pH减小,醋酸电离程度变大 D.等体积、pH都为3的酸HA和HB分别与足量的Zn反应,HA放出的 H2多, 说明HA的酸性小于HB 3. 分析下列硫燃烧时的能量变化图,判断有关热 化学方程式和说法正确的是( ) A.S(s,单斜)+O2(g)===SO2(g) ΔH=+297.16 kJ·mol-1 B.S(s,正交)===S(s,单斜) ΔH=-0.33 kJ·mol-1 C.S(s,正交)+O2(g)===SO2(g) ΔH=-296.83 kJ·mol-1 D.单斜硫的稳定性大于正交硫的稳定性 4. 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CH4(g)+H2O(g) CO(g)+3H2(g) ΔH>0,测得c(CH4)随反应时间(t)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10 min时,改变的外界条件可能是减小压强 B.0~5 min内,v(H2)=0.1 mol·(L·min)-1 C.恒温下,缩小容器体积,平衡后c(H2)减小 D.12 min时,反应达平衡时,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不

实验二 化学反应热效应的测定

实验二化学反应热效应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测定锌粉与硫酸铜反应的热效应,了解测定反应热效应的一般原理和方法。 2、进一步练习使用分析天平。 3、掌握容量瓶、移液管、量筒的正确使用方法。 4、掌握配置准确浓度溶液的方法。 5、练习运用作图法处理实验数据,测出反应的热效应。 二、实验原理 化学反应总是伴随着能量的变化,这种能量的变化通常称为反应热效应。本实验采用普通的保温杯和精密温度计作为简易量热计来测量反应热效应。 使用量热计测定反应热效应,首先要知道量热计的热容,即量热计温度升高一度所需要的热量。因为在量热计中进行化学反应所产生的热量,除了使反应溶液的温度升高,同时也使量热计的温度升高。因此在恒压下反应产生的热效应或焓变,应为 Qp=△H=±[△T·c·V·d/n+△T·c′/n] 式中△H—反应的焓变(kJ/mol); △T—反应前后溶液温度的变化(T); c—溶液的比热(J/g·K); c′—量热计热容(J/K); V—溶液的体积(mL); d—溶液的密度(g/mL); n—V毫升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 本实验中,能否测得准确的温度值是实验成败的关键。为了得到较准确的温度变化△T,除了精细观察反应始末的温度外,还要对影响△T的因素进行校正。其方法是在反应过程每隔一段时间记录一次温度,然后用温度对时间作图,绘制温度-时间曲线(如图所示)。将曲线上的CB线段延长,外推与纵轴相交于D点,则D点表示由外推法得到的温度上升的最高值。A点是反应前温度,所以DA所示的温度差即为较准确的△T。 三、仪器和药品 1、仪器:分析天平、台秤、保温杯量热计、温度计(-5~+50℃,1/10刻度)、容量瓶(150mL)、移液管(50mL)、吸气橡皮球、干擦布、烧杯(100mL)、玻璃棒、洗瓶、量筒(50mL)、秒表。 2、药品:硫酸铜(固,分析纯)、锌粉(化学纯) 四、实验步骤 (一)测定量热计热容c′(由于此数值不大,我们忽略不计) (二)准确浓度(0.100mol/L)的硫酸铜溶液的配制 1、CuSO4·5H2O的称量 计算配制150mL0.100mol/L硫酸铜溶液所需CuSO4·5H2O的重量为3.7830克。 首先在分析天平上粗称出烧杯的重量,然后在分析天平上精确称出烧杯的重量。取出烧杯,往烧杯中加入计算好的硫酸铜重量,然后在分析天平上准确称出烧杯加硫酸铜的重量。数据

2.2 化学反应的方向和限度练习题及答案解析3套_1

2.2 化学反应的方向和限度 第 2 课时 每课一练(苏教版选修 4) 基础达标 1.改变反应条件使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时,下列变化中正确的是( ) A.生成物浓度一定增大 B.生成物的物质的量分数一定增大 C.反应物的转化率一定提高 D.某生成物的产率可能提高 解析:如增大体积平衡向正方向移动,则生成物浓度减小,选项 A 错;如加入反应物平衡 向正方向移动,生成物的质量分数不一定增大,转化率有增大、有减小,故选项 B 、C 错; 不论取什么措施,生成物产率有可能提高,故选项 D 正确。 答案:D 2.如图所示,φ(X)为气态反应物在平衡混合物中的体积分数,T 为温度。符合该曲线的反应 是( ) A.2NH 3(g) N 2(g)+3H 2(g)(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B.H 2(g)+I 2(g) 2HI(g)(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C.4NH 3(g)+5O 2(g) 4NO(g)+6H 2O(g)(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D .2SO 2(g )+O 2(g) 2SO 3(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解析:随温度升高 φ(X )含量减小,则正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随压强增大 φ(X )含量 升高,则正方向一定是体积增大的方向即 ΔV (g )>0,故选项 A 正确。 答案:A 3.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 X (g )+3Y(g) 2Z(g),达到平衡后,其他条件不变,只增 加 X 的量,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减小 B.X 的转化率变大 C.Y 的转化率变大 D.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 解析:对于反应 X (g )+3Y (g ) 2Z (g )达到平衡只增加 X ,则平衡向右移动,正 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也随之逐渐增大,Y 转化率增大,X 的转化率却减小,故选 C 。 答案:C 4.可逆反应 3H 2(g )+N 2(g) 2NH 3(g) ΔH <0,达到平衡后,为了使 H 2 的转化率增大, 下列选项中采用的三种方法都正确的是( ) A.升高温度,降低压强,增加氮气 B.降低温度,增大压强,加入催化剂 C.升高温度,增大压强,增加氮气 D.降低温度,增大压强,分离出部分氨 解析:由于 ΔH <0,降低温度平衡向正方向移动,故 A 、C 错误;催化剂对化学平衡无影响, 故 B 错误;增大压强和分离出部分氨,都能增大 H 2 的转化率,故选 D 。

化学反应原理综合试题解题策略

题型1 化学反应原理综合试题解题策略 角度1化学能与热能、电能的相互转化综合判断与计算[题型解读]化学能与热能、电能的相互转化是高考的必考热点内容。试题形式常与能量图像,电化学装置图为背景进行综合考查,一般难度中档。 近几年高考的命题角度主要有①根据能量图像判断焓变ΔH;②结合盖斯定律进行ΔH计算或书写热化学方程式;③结合背景材料或装置图示进行原电池原理、电解原理的问题分析;④书写一定背景下的电极反应式;⑤一定条件的电化学计算等。预测2016年高考命题不会超出上述命题角度,特别是盖斯定律的应用和一定背景的电极反应式的书写仍会是命题的热点。 (1)(2015·菏泽一模)(3分)甲醇是重要的可再生燃料。已知在常温常压下: 2CH3OH(l)+3O2(g)===2CO2(g)+4H2O(g)ΔH=-1 275.6 kJ/mol 2CO(g)+O2(g)===2CO2(g)ΔH=-566.0 kJ/mol H2O(g)===H2O(l)ΔH=-44.0 kJ/mol 则甲醇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和液态水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15·泰安二模)(19分)氧化还原反应与生产、生活、科技密切相关。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银制器皿日久表面变黑是因为表面生成了Ag2S的缘故,该现象属于________腐蚀。如果加入一定浓度硝酸将发生反应3Ag2S+8HNO3===6AgNO3+3S↓+2NO↑+4H2O,

同时Ag 与硝酸反应生成AgNO 3、NO 、H 2O ,当生成22.4 mL 的气体时,参加反应硝酸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 图1 ②在如图1所示的原电池装置中,负极的电极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H +的移动方向为________;电池总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电路中转移0.1 mol e -时,交换膜左侧溶液中离子减少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 图2 ③电解NO 制备NH 4NO 3原理如图2所示,接电源正极的电极为________(填X 或Y),X 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使电解产物完全转化为NH 4NO 3,需要补充的物质A 的化学式为________。 【信息提取】 (2)①n (HNO 3)∶n (NO)=8∶2――――――――――→n ?NO ?=0.001 mol n (HNO 3)=0.004 mol ; ②右侧通Cl 2――→得电子右端为正极;左端电极反应为Ag -e -+Cl -===AgCl ;右侧溶液 增加Cl -,H +向右侧溶液移动; ③NO →NH +4 ――→得电子X 为阴极,NO →NO -3――→失电子Y 为阳极。 【标准答案】 (1)CH 3OH(l)+O 2(g)===CO(g)+2H 2O(l) ΔH =-442.8 kJ/mol(3分) (2)①化学(2分) 0.004 mol 或4×10-3mol(3分) ②Ag -e -+Cl -===AgCl(2分) 向右(2分) 2Ag +Cl 2===2AgCl(2分) 0.2 mol(2分) ③Y(2分) NO +6H ++5e -===NH +4+H 2O(2分) NH 3或NH 3· H 2O(2分) 【评分细则】 (1)化学计量数与ΔH 不一致不给分,不注明状态不给分,ΔH 的符号,单位错的不给分。 (2)①只填“化学”才得分,其他不给分;无单位的不给分。 ②写成Ag -e -===Ag +不给分,写成2Ag -2e -+2Cl -===2AgCl 的给分,0.2 mol 漏掉单位的不给分。

化学反应原理第二章测试题含答案

高二化学反应原理第二章化学反应的方向、限度和速率测试题含答案 质量检测 第Ⅰ卷(选择题,共54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8个小题,每题3分,共54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 1.下列反应中,一定不能自发进行的是() (s)====2KCl(s)+3O2(g) ΔH=- kJ·mol-1 ΔS=1 110 J·mol-1·K-1 (g)====C(s,石墨)+1/2 O2(g) ΔH = kJ·mol-1ΔS=- J·mol-1·K-1 (OH)2(s)+2H2O(l)+O2(g)====4Fe(OH)3(s) ΔH =- kJ·mol-1 ΔS =- J·mol-1·K-1 (s)+CH3COOH(aq)====CO2(g)+CH3COONH4(aq)+H2O(l) ΔH = kJ·mol-1ΔS = J·mol-1·K-1 2.下列反应中,熵减小的是() A、(NH4)2CO3(s)=NH4HCO3(s)+NH3(g) B、2N2O5(g)=4NO2(g)+O2(g) C、 MgCO3(s)=MgO(s)+CO2(g) D、2CO(g)=2C(s)+O2(g) 3.反应4NH3(气)+5O2(气) 4NO(气)+6H2O (气)在10L密闭容器中进行,半分钟后,水蒸气的物质的量增加了,则此反应的平均速率v(X)(反

应物的消耗速率或产物的生成速率)可表示为( ) A . (NH 3) = mol/(L ·s ) B .v (O 2) = mol/(L ·s ) C .v (NO) = mol/(L ·s ) D .v (H 2O) = mol/(L ·s ) 4. 将4molA 气体和2molB 气体在2L 的容器中混合,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2A (g )+B (g ) 2C (g ),若经2s 后测得C 的浓度为·L -1 ,现有下列几种说法: ①用物质A 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为·L -1 ·s -1 ②用物质B 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为 mol ·L -1 ·s -1 ③平衡时物质A 的转化率为70%, ④平衡时物质B 的浓度为·L -1 ,其中正确的是 ( )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5. 在2L 的密闭容器中,发生以下反应:2A (气)+B(气) 2C (气)+D (气)若最初加入的A 和 B 都是4 mol ,在前10s A 的平均反应速度为 mol/(L ·s),则10s 时,容器中B 的物质的量是( ) A. mol B. mol C. mol D. mol ·l -1 的硫酸和过量的锌粉反应,在一定温度下,为了减缓反应进行的速率,但又不影响生成氢气的总量,可向溶液中加入适量的 〔 〕 A 碳酸钠固体 B 水 C 硝酸钾溶液 D 硫酸铵固体 7. 将ag 块状碳酸钙与足量盐酸反应,反应物损失的质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下图所示,在相同的条件下,bg(b

化学反应热效应的测定

化学反应热效应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学会测定化学反应热效应的一般原理和方法,测定锌与硫酸铜反应的热效应。 2.学习准确浓度溶液的配制方法。 3.掌握利用外推法校正温度改变值的作图方法。 二、实验原理 对一化学反应,当生成物的温度与反应物的温度相同,且在反应过程中除膨胀功以外不做其它功时,该化学反应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称为化学反应热效应。若反应是在恒压条件下进行的,则反应的热效应称为恒压热效应Q p,且此热效应全部增加体系的焓(ΔH),所以有 ΔH = Q p 式中ΔH为该反应的焓变。对于放热反应Δr H m为负值,对于吸热反应Δr H m为正值。 例如,在恒压条件下,1mol锌置换硫酸铜溶液中的铜离子时,放出216.8 kJ的热量,即 Zn + CuSO 4 = ZnSO 4 + Cu Δ r H m =–216.8 kJ·mol-1

测定化学反应热效应的基本原理是能量守恒定律,即反应所放出的热量促使反应体系温度的升高。因此,对上面的反应,其热效应与溶液的质量(m)、溶液的比热(c)和反应前后体系温度的变化(ΔT )有如下关系 Q p = - (cmΔT+KΔT) 式中K为热量计的热容量,即热量计本身每升温1度所吸收的热量。 由溶液的密度(d)和体积(V)可得溶液的质量,即 m=dV 若上述反应以每摩尔锌置换铜离子时所放出的热量(千焦)来表示,综合以上三式,可得 Δr H m=Qp/n=-1/1000n(cdv+K)ΔT (1) 式中 n为V毫升溶液中的物质的量。 热量计的热容量可由如下方法求得:在热量计中首先加入温度为T1、重量为W1的冷水、再加入温度为T2、重量为W2的热水,二者混合后,水温为T,则 热量计得热为 q0=(T-T1)K 冷水得热为q1=(T-T1)W1c水

化学反应原理综合测试题(供参考)

2017--2018学年度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化学试题 说明: 1.本试卷分第I卷(1—4页)和第II卷(5—8页),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S 32 Cl 35.5 Fe 56 Cu 64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 单项选择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 ....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同温同压下,H2(g)+Cl2(g)=2HCl(g)在光照和点燃条件下的△H相同 B.等质量的硫蒸气和硫固体分别完全燃烧,后者放出的能量多 C.在加热条件下发生的反应均为吸热反应 D.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不一定都伴随着能量变化 2.关于中和热的测定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为了使反应充分,可以向酸(碱)中分次加入碱(酸) B.为了使反应进行的更完全,可以使酸或碱适当过量 C.中和热为一定值,实验结果与所用酸(碱)的用量和种类均无关 D.用铜丝代替玻璃棒搅拌,会使中和热测定值偏大 3.稀氨水中存在着下列平衡:NH 3? H2O NH4++OH- ,若要使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同时使c(OH-)增大,应加入适量的物质是(忽略溶解热) ①NH4C1 固体②硫酸③NaOH 固体④水⑤加热 A.仅①②③⑤ B. 仅③⑤ C. 仅③ D. 仅①③ 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原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一种装置 ②原电池的正极发生氧化反应,负极发生还原反应 ③不能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通过原电池的装置均可实现 ④碳棒不能用来作原电池的正极 ⑤反应Cu+2Ag+=2Ag+Cu2+,能以原电池的形式来实现 A.①⑤B.①④⑤C.②③④D.②⑤ 5.下列化学方程式中,不正确的是 A.甲烷的燃烧热△H =-890.3 kJ·mol-1,则甲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

化学反应原理练习题

《化学反应原理》检测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Na 23 第I卷(选择题共50分) 本卷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50分 1.下列物质属于强电解质的是() A.氯化钠B.乙醇C.醋酸D.铜 2.下列反应中,属于放热反应的是() A.CaCO,受热分解B.盐酸和NaOH溶液反应 C.C与CO2反应D.Ba(OH)2·8H2O与NH4C1反应 3.下列物质的水溶液显碱性的是() A.HClO B.NaCl C.FeCl3D.CH3 COONa 4.下列溶液一定显酸性的是() A.含H+的溶液B.c(OH一)

化学反应热效应的测定

化学反应热效应的测定

化学反应热效应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学会测定化学反应热效应的一般原理和方法,测定锌与硫酸铜反应的热效应。 2.学习准确浓度溶液的配制方法。 3.掌握利用外推法校正温度改变值的作图方法。 二、实验原理 对一化学反应,当生成物的温度与反应物的温度相同,且在反应过程中除膨胀功以外不做其它功时,该化学反应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称为化学反应热效应。若反应是在恒压条件下进行的,则反应的热效应称为恒压热效应Q p,且此热效应全部增加体系的焓(ΔH),所以有 ΔH = Q p 式中ΔH为该反应的焓变。对于放热反应Δr H m为负值,对于吸热反应Δr H m为正值。 例如,在恒压条件下,1mol锌置换硫酸铜溶液中的铜离子时,放

热量计得热为 q0=(T-T1)K 冷水得热为q1=(T-T1)W1c水 热水失热为 q2=(T2-T)W2c水 因此q0=q2-q1 综合以上四式可得热量计的热容量为 K=c水w2-(T2-T1)-W1(T-T1) /(T-T1) 式中 c水为水的比热。 若热量计本身所吸收的热量忽略不计,则(1)式可简化为 Δr H m=Qp/n=-cd vΔT/1000n 由上式可见,本实验的关键在于能否测得准确的温度值。为获得准确的温度变化ΔT,除精细观察反应时的温度变化外, 还要对影响ΔT的因素进行校正。其校正的方法是:在反应过程中,每隔30秒记录一次温度,然后以温度(T)对时间(t)做图,绘制T-t曲线。 三、实验设备及材料 仪器:保温杯热量计,精密温度计,容量瓶,量筒,洗瓶,玻璃棒,移液管,分析天,台秤,秒表。

药品:硫酸铜溶液(0.200 mol·L-1), 锌粉 四、实验步骤 1.c (CuSO4) = 0.200 mol·L-1 CuSO4溶液的配制 在电子天平上称取12.484 g CuSO4·5H2O 放入烧杯中,加入适量的蒸馏水使其全部溶解,然后转移至250mL容量瓶中。用少量(每次约10mL)的蒸馏水将烧杯淋洗3次,将淋洗液全部倒入容量瓶中,最后加蒸馏水稀释至刻度。塞紧容量瓶瓶塞,将其反复翻转10次以上,使其中溶液充分混匀。 2.热量计热容量的测定 (1)首先用台秤称量干燥的热量计(包括胶塞、温度计、搅拌棒)的重量,然后用量筒量取50 mL自来水加入其中,再称重,并记录两次称量的重量。慢慢搅拌几分钟,待体系温度稳定后,记录此时的温度读数t1。 (2)另准备50 mL热水[约比热量计中的水高(20~25) ℃],准确测定水的温度t2后,迅速倒入热量计中,盖好盖子并不断搅拌,同时注意升至最高点后,记录此时的温度读数t3。 3.锌与硫酸铜反应热效应的测定 (1)用50mL移液管吸取100.00mL 0.200mol·L-1 CuSO4溶液,放

化学反应的方向和限度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测试卷及解析(36): 化学反应的方向和限度 题组一 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及平衡特征 1.(2011·山东理综,28)研究NO 2、SO 2、CO 等大气污染气体的处理具有重要意义。 (1)NO 2可用水吸收,相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利用反应6NO 2+8NH 37N 2+12H 2O 也可处理NO 2。当转移1.2 mol 电子时,消耗的NO 2在标准状况下是________L 。 (2)已知:2SO 2(g)+O 2(g)2SO 3(g);ΔH =-196.6 kJ·mol -1 2NO(g)+O 2(g)2NO 2(g);ΔH =-113.0 kJ·mol -1 则反应NO 2(g)+SO 2(g) SO 3(g)+NO(g)的ΔH =________kJ·mol -1。 一定条件下,将NO 2与SO 2以体积比1∶2置于密闭容器中发生上述反应,下列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 a .体系压强保持不变 b .混合气体颜色保持不变 c .SO 3和NO 的体积比保持不变 d .每消耗1 mol SO 3的同时生成1 mol NO 2 测得上述反应平衡时NO 2与SO 2体积比为1∶6,则平衡常数K =________。 (3)CO 可用于合成甲醇,反应方程式为CO(g)+2H 2(g)CH 3OH(g)。CO 在不同温度下的平衡转化率与压强的关系如右图所示。 该反应ΔH ________0(填“>”或“<”)。实际生产条件控制在250 ℃、1.3×104 kPa 左右, 选择此压强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11·浙江理综,27)某研究小组在实验室探究氨基甲酸铵(NH 2COONH 4)分解反应平衡常数和水解反应速率的测定。 (1)将一定量纯净的氨基甲酸铵固体置于特制的密闭真空容器中(假设容器体积不变,固体试样体积忽略不计),在恒定温度下使其达到分解平衡: NH 2COONH 4(s)2NH 3(g)+CO 2(g) 实验测得不同温度下的平衡数据列于下表: 温度/℃ 15.0 20.0 25.0 30.0 35.0 平衡总压强/kPa 5.7 8.3 12.0 17.1 24.0 平衡气体总浓度/mol·L -1 2.4×10-3 3.4×10-3 4.8×10-3 6.8×10-3 9.4×10-3 ①可以判断该分解反应已经达到平衡的是________。 A .2v (NH 3)=v (CO 2) B .密闭容器中总压强不变 C .密闭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 D .密闭容器中氨气的体积分数不变 催化剂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