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说明,取代资产阶级的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随后,在《资本论》中指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将为未来的社会奠定现实的基础,未来社会将是“一个把每一个人都有完全的自由发展作为根本原则的高级社会形态”。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论述在他们逝世之后,很少为人们所提及。多年来,我国理论界对这一问题同样也很少专门论述。2001,江泽民同志的“七一”讲话,(江泽民同志曾在“七一”讲话中深刻阐明,建立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我们的最高纲领,而现阶段我们进行的一切工作,既要着眼于人民现实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时又要着眼于促进人民素质的提高,也就是要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我们要在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基础上,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将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作为党的最高纲领与现阶段奋斗目标的统一。)突出提出了“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问题,引起人们的关注。

检阅《马克思恩格斯全集》,最早而且最系统阐述了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这一理论的,当数他们写于1845——1846年的《德意志意识形态》。这里主要结合这部著作及他们其他的相关论述,讨论一下“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深刻内涵及其在当代价值系统重构中的地位与作用。

一、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是新时代中国的最高价值

1.中国古代理想中的大同社会,就是一个每个人都能得到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这个世界已经形成了自生自发自觉的社会秩序与稳定的制度。但是,在古代中国,这仅仅是一种理想,一种追求。

自古以来,中国形成了以家庭家族关系为中心的完备的伦理本位社会秩序,亲亲、尊尊、长长、男女有别,成为核心价值,由此形成所谓“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社会教化体系和“极高明而道中庸”的社会实践体系。尽管这一价值系统经常受到冲击而陷于“礼崩乐坏,道德沦丧”,但它又不断重建而成为维系社会稳定运行的最为重要的精神支柱。

2.近代以来,中国在西方世界强烈冲击下,仓促应战,开始了从农耕经济时代向工业经济时代乃至后工业经济时代的历史性的转变。但是,传统的价值系统并没有同步地瓦解而为西方式的新的价值系统所取代。由于西方在中国的肆虐和西方自身异化的现实,中国传统的价值系统一边在瓦解,一边又在重构,许多部分反而变得更加顽强。近代西方的价值体系来到中国,在中国社会生活实践中不可能不变形。传统的价值系统已不能继续整合中国社会,而源自西方的近代价值系统只在很少一部分中国人中获得认同,在更多中国人中却激起了强烈的反弹,中国于是出现了价值系统的分裂、断裂乃至某种真空。

3.近代以来,中国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迫切地需要确定自己的价值核心或终极奋斗目标,构建合乎时代要求和未来发展方向的新的价值系统,以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和继续前进的伟大动力。正是针对这一时代需要,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深刻阐明,建立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我们的最高纲领,而现阶段我们进行的一切工作,既要着眼于人民现实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时又要着眼于

促进人民素质的提高,也就是要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我们要在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基础上,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作为党的最高纲领与现阶段奋斗目标的统一点被这样明确地确定下来,这在中国共产党发展史上是第一次,也是十月革命以来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第一次。这里所解决的正是社会主义中国现时代及未来新的价值系统的终极目标或价值核心究竟是什么这样一个重大的历史性问题。

4.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曾经指出:“在共产主义社会中,即在个人的独创的和自由的发展不再是一句空话的唯一的社会中,这种发展正是取决于个人间的联系,而这种个人间的联系则表现在下列三个方面,即经济前提,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必要的团结一致以及在现有生产力基础上的个人的共同生活方式。”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这里还说明,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取决于分工和私有制的消灭;而分工和私有制的消灭,又有待于人得到全面的发展。这一问题如何解决?江泽民同志指出:“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同推进经济、文化的发展和改善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是互为前提和基础的。人越全面发展,社会的物质文化财富就会创造得越多,人民的生活就越能得到改善,而物质文化条件越充分,又越能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生产力和经济文化的发展水平是逐步提高、永无止境的历史过程,人的全面发展程度也是逐步提高、永无止境的历史过程。这两个历史过程应相互结合、相互促进地向前发展。”中国目前社会的生产力远未达到消灭分工和全部私有制的水准,社会分工和多种所有制并存的局面在相当长时期内仍将继续存在。江泽民同志阐明,只有将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确定为社会生产力和经济文化发展的中心目标,我们的社会生产力和经济文化发展才会有明确的方向和正确的发展战略;而又只有坚持全面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才能给社会生产力和经济文化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和最可靠的保证。只有通过这两者积极的互动与自觉配合,方才能最终达到消灭私有制与分工,使全部社会生产力和全部社会交往变成人们自己的自由的生活。这是对马克思、恩格斯学说的一个重大发展,是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与实践的一个重大突破,为构建指导我国未来发展、凝聚全体人民精神、意志、思想的新的价值系统,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深刻内涵

1.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决不意味着人们可以超越历史的和现实的条件,游离于社会及群体之外随心所欲地行动。人只能在特定的历史与现实所允许的范围内发展自己,获得那个时代所允许的自由。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一个由初级阶段向高级阶段不断前进的过程。

2.人们的发展不可能是孤立的行为,它必须与社会和群体的发展紧紧结合在一起。先前,当生产力发展水平很低、人们的交往范围有限时,人们为某种不以分散的个人及他们的总和为转移的异己力量所支配。今天,生产力和人们的交往关系,已经为形成新的自由个人的联合体提供了可能。社会主义条件下,以发达的生产力和广泛的社会联系为基础而形成的新的联合,将把个人的自由发展和运动的条件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以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为核心构建的新的价值体系,很自然地要求整个社会成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要求社会为全体社会成员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提供优越的适宜的环境和必要的制度性保证。

3.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论者常常解释为人的素质得到普遍提高,能力包括潜能得到充

分发挥,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需要得到全面满足;甚至解释为同一个人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自由地早晨打猎,下午捕鱼,傍晚畜牧,饭后写批评文章,今天在这个部门工作,明天到另一个部门劳动,他们的个性、能力、性格、意志、气质都能得到自由施展的机会。这些解释所列举的各种情况,应当说,都是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一些可能表现,但是,仅仅列举这样一些现象,恐怕还不足以说明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本质特征。马克思在《政治经济批判(1857——1858年草稿)》中指出:“全面发展的个人——他们的社会关系作为他们自己的共同的关系,也是服从于他们自己的共同的控制的——不是自然的产物,而是历史的产物。要使这种个性成为可能,能力的发展就是达到一定的程度和全面性,这正是以建立在交换价值基础上的生产为前提的,这种生产才在产生出个人同自己和同别人的普遍异化的同时,也产生出个人关系和个人能力的普遍性和全面性。”人的全面发展,首先是“个人关系和个人能力的普遍性和全面性”。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自然是超越了或克服了“个人同自己和同别人的普遍异化”,而使得这种“个人关系和个人能力的普遍性和全面性”发展得更为充分。这样,人生不再是自然及半自然状态下以生存斗争或种的繁衍为其本质,以范围非常有限的家庭、等级、阶级利益为其本质,而真正以人与整个人类直接相联系的社会性为其本质,以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为其本质。

4.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同时要求重构整个物质生产活动的价值取向。由于生产力的巨大增长和高度发展建立在科技进步与人的素质普遍提高基础之上,由于物质生产资料的主体部分已经由联合起来的个人共同支配,物质生产活动将不再以攫取最大利润为自己的终极目的,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要越来越直接、越来越全面地支配着物质生产过程。在这一基础上,生产劳动对于劳动者来说,将不再是一种单纯的谋生手段和沉重的负担,生产过程、生产成果将不再是一种异己力量。劳动将逐步成为人们生活的自觉的需求,是人们发挥自己能力、潜能,实现自己的普遍性、全面性社会本质的必要行动。劳动将使人们得以实现自我价值,劳动过程和劳动成果都将成为人的自我价值的体现。而随着劳动时间的缩短,人们将有越来越多的时间从事其他创造性活动,享受自己的和他人的劳动成果。人们的劳动将不受职业、地域或身份的局限,有足够的选择空间。人们的衣、食、住、行以及其他各种享受,将越来越讲究品位、质量以及文化内涵。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人的素质全面提高,人们共同生产的社会财富为社会共同拥有,保证了人的自由个性的发挥。而在这三个条件尚未充分具备时,社会共同体则有责任和全体社会成员一道,努力创造条件朝着这一方向前进。

5.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也要求重构精神生产的价值取向。从事具有社会性的精神生产,是人类的基本特征之一。可是,在先前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内,精神生产主要由一部分人专职进行,大多数社会成员被排斥于精神生产之外,而只是精神产品的接受者。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则要求确认人人都有权利进行精神生产,并努力使人人都有能力进行精神生产。这并不是认为每一个人都应当完成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伟大画家拉斐尔那样的艺术作品,正如马克思、恩格斯所说,这只是认为,“每一个有拉斐尔的才能的人都应当有不受阻碍的发展的可能”。人们认知的才能,抒情的才能,审美的才能,不再受到压抑,或者只集中在极少数人身上,于是,能够创造出空前繁荣的高水准的精神生产的成果。

6.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还要求重构政治价值取向。先前,政治参与为少数人所垄断,国家与法律成为维护阶级统治、施行阶级压迫的工具。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则要求政治职能转向公共事务的管理和给全体社会成员提供高效的服务。全体社会成员都有进行民主选

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权利,公众参与政治的范围和力度都将逐步加大。它不再是阶级压迫的工具,而应当保护和提供有力的措施以使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以及历史首创精神能够充分发挥。

7.以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为核心而重构的价值系统,是全方位的,完整的。然而,这一重构决不仅限于思想家、理论家的理论构建、思想阐述,以及宣传家们的宣传提倡及一部分实践家的身体力行成为表率。这一重构,要落实在制度建设上,落实在法律、法规、章程、公约的建设上,落实在人们自觉的自律及有效的公众自我约束自我管理上。只有当新的价值系统转化为人们的普遍思维、日常行为方式、对各种事物习惯性的及时反应时,它方才成为真正获得人们的自觉认同,不是虚拟的而是真正的实践体系。因此,新的价值系统的构建和新的制度建设、新的行为方式实践方式的建设紧密结合在一起。否则,价值重构便会流于清谈和空想。

三、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是现实的行动纲领

1.《德意志意识形态》指出:“共产主义是用实际手段来追求实际的目的最实际的运动。”同书另一段论述解释说:“共产主义对我们说来不是应当确立的状况,不是现实应当与之相适应的理想。我们所称为共产主义的是那种消灭现存状况的现实的运动。这种运动的条件是由现有的前提产生的。”每一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也是如此。它是用实际手段来解决实际问题以向这个目标逐步前进的最实际的运动。它决不是不顾实际条件,希求这一目标立刻实现,也不是将它的实现放到遥远的未来而无所作为,而是切实从现有前提出发,为一步步实现这个目标而构筑起坚实的基础。

2.逐步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首要前提,是生产力的巨大增长和高度发展。只有生产力的巨大增长和高度发展,才能够使人们有条件接受较高水准的教育,使其能力和潜能得到有效的培育;才能够使劳动时间大大缩短,使人们有条件参与各项社会活动,从而突破劳动及社会角色地位的单一化、固定化,以及人自身发展的片面化;才有可能逐步消除私人利益和公共利益之间的对立和分裂,有条件使人本身的活动对人说来不再成为一种异己的、对立的力量。要切实推进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就必须像江泽民同志所说的,首先要敏锐地把握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趋势和要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通过制定和实施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采取切实的工作步骤,不断促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并在这一过程中,不断提高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劳动技能和创造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主动性、创造性。

3.生产力的巨大增长和高度发展,必须伴以发达的市场经济,方才能够使人与人之间形成互相全面依赖的关系。在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时,必须通过活跃的商品交换、市场经济,包含世界市场上的全面联系,使人们从传统的不开化利己性控制下解放出来,让狭隘的地域性的个人为世界历史性的、真正普遍的个人所代替,再在此基础上,向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前进。今天的中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每一个重大的战略步骤,实际上都同每一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紧密联系着,而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则又有力地推动着中国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并决定着改革与开放的正确方向。《德意志意识形态》谈到共产主义时说过:“建立共产主义实质上具有经济的性质,这就是为这种联合创造各种物质条件,把现存的条件变成联合的条

件。”从这个意义上也可以说,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实质上具有经济的性质,没有在世界联系基础上形成的人的全面关系、多方面需求及全面能力的体系,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只能是幻影和怪想。超越市场经济以及由此形成的渗透到一切方面的全面联系,那只能够将人们引导到传统与服从那种传统的片面与畸形发展的人的组合。

4.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还同所有制的变革紧密联系在一起。《资本论》在论述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时,有一段人们所非常熟悉的名言:“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的资本主义占有方式,从而资本主义的私有制,是对个人的、以自己劳动为基础的私有制的第一个否定。但资本主义生产由于自然过程的必然性,造成了对自身的否定。这是否定的否定。这种否定不是重建私有制,而是在资本主义时代的成就的基础上,也就是说,在协作和对土地及靠劳动本身生产的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基础上,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

对于“共同占有”及“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人们有各种不同解释。论者常常将国家所有制或小生产者共同体经济视为消灭了私有制,重建了马克思所说的个人所有制。这其实是很大的误解。真正的在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基础上重新建立的个人所有制,最根本的内容是给每一个人都提供同样的“各尽所能”的基础和条件。当然,无论“各尽所能”也好,“按需分配”也好,都非一朝一夕之功所能奏效。但是,以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为目标,就必须一步步增加实现“各尽所能”的现实基础,同时,在经济发展基础上通过社会保障体制的建立、完善和社会第二次分配,积累和扩大“按需分配”的比重。

5.为使“各尽所能”逐步由理想变为现实,除去给每个人提供发挥其能力的外在条件外,还必须发挥社会力量,大力增加教育与科学技术的投入,营造广阔的公共空间,发展现代先进文化,以使人们的潜能得到培育和开发。这就是要给每个人提供同样的接受教育的机会,接受科技、文化熏陶的机会,接受全面提高自己道德、文化、能力素质的机会,没有这一切,“各尽所能”就只能停留在口号上,在实践中根本不可能落实。同时,还要在生产力不断发展的基础上,大大缩短劳动时间,以使每个人都有更多的时间去从事其他工作,发挥自己的潜能。当然,教育等等本身也应当改革,从单一的知识教育转变为全面素质教育及能力开发与培养。

马克思论述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

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发展的核心是人的发展,离开了人的发展就不可能有社会的发展。人既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也是社会发展的目的。 马克思认为未来社会是“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认为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和全人类的解放是衡量社会发展的最高标准。 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共产党宣言》也指出:“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马克思认为,在共产主义社会中,个人的发展不仅是全面的,而且是自由的。 全面自由发展的主体——“人”在这两大阶段中是不同的;在第二大社会形态中,人的全面发展包含个人的全面发展、群体的全面发展和人类的全面发展三个维度;在第三大社会形态中,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包含个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和人类的全面自由发展两个维度;在个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群体的全面发展和人类的全面自由发展这三个辩证统一的方面中,马克思更为注重个人的全面发展和自由个性。 (一)人的自由及其实现。 在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发展理论中,“自由”占据着核心的地位。马克思认为,从人的本体论来说,自由自觉的活动是人的本质特征。人的本质是自由的,马克思主义指出“自由是必然的认识和世界的改造”。“自由就在于根据对自然界的必然性的认识来支配我们自己和外部自然界”。必然性即是规律性,包括自然规律、社会历史规律以及人们自身发展的规律;自由是是指从自然力的奴役、社会关系的压迫和自身的束缚下解放出来。 人的自由发展主要有三层意义。 ——自由的人 一是就人与自然的关系而言。自由的人,也就是人驾驭了自然规律,获得了支配自然的主动权的人,不断超越自然界的束缚成为自由的人,并且不断提高驾驭自然的自由度。 二是就人与社会的关系而言,自由的人,通过改造社会,以民主制度代替专制制度,并且在广泛的社会领域确保人的基本权利的实现。 三是就人与人的关系而言,人的全面发展,实质上是“个人的全面发展”,包含两个层次的内容: 首先,社会必须保障个人的自由,使人的个性得到自由发展。人的个性自由和自由的个人,是构成现代民主社会的基本元素。其次,个性的自由发展必须不危及整个社会的利益的前提下的自由发展。 ——自主的人 “自主的人”是“自由的人”在政治上的自然延伸,两个要素:独立的人格,才能政治上自主,不唯上唯权唯命是从,自主地选择参与政治生活。其次是自主地能力, ——自觉的人。首先表示对法律的自觉地服从,其次是自律的道德,最后是平等的精神待人。 2、从自由与人类社会的关系来看,自由是社会文明发展的标志,马克思、恩格斯在考察人类发展史时发现,人类在“文化上的每一个进步,都是迈向自由的一步”。人类的历史就是不断争取自由的历史。从这个意义上说,野蛮人与文明人、古代人与现代人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他

个人发展论文:个人自由全面发展的实现

个人发展论文:个人自由全面发展的实现摘要:“个人自由全面发展”是贯穿马克思思想整体的核心价值命题,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马克思详细地阐述了个人自由全面发展的实现条件,凸显了马克思伦理思想的现实性品格和实践性特征,也以此与一切形式化或说教型的伦理学思辨体系划清了界限。 关键词:马克思;个人自由全面的发展;伦理主题 马克思的《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以下简称《57-58手稿》,是一部包含着丰富伦理思想的经典著作,其主题就是:全面地阐述了个人自由全面发展的实现条件和实现途径,由此也进一步体现了马克思伦理思想的现实性品格和实践性特征。下文试作详述。 一、马克思伦理思想的一个实质性命题 马克思在其一生中写下了卷轶浩繁的手稿,这些手稿体现了马克思理论研究的方法特色,即马克思为完成每一项研究任务都进行了非常充分的理论准备。恩格斯在整理《资本论》第二卷的时候对马克思的手稿有过这样的评价:“材料的主要部分,虽然在实质上已经大体完成,但是在文字上没有经过推敲,使用的是马克思写摘要时惯用的语句:不讲究文体,有随便的、往往是粗鲁而诙谐的措词和用语,夹杂英法两种文字的术语,常常出现整句甚至整页的英文。这是按照作者当时头脑中发挥的思想的原样写下来的。有些部分作了详细的论述,而另一些同样重要的部分只是做了一些提示。用作例解的事实材料搜集了,可是几乎没有分类,更谈不上加工整理了。在有些章的结尾,由于要急于转入下一章,往往只写下几个不连贯的句子,表示这里的阐述还不完全。最后,还有大家知道的、连作者自己有时也辨认不出的字体。”但是恩格斯却认为,这些手稿是通达马克思思想体系不可忽视的起点,“马克思在公布他的经济学方面的伟大发现之前,是以多么无比认真的态度,以多么严格的自我批判精神,力求使这些伟大发现达到最完善的程度。正是这种自我批判的精神,使他的论述很少能够做到在形式和内容上都适应他的由于不断进行的新的研究而日益扩大的眼界。”恩格斯的这种评价应当也适用于《57-58手稿》)。 《57-58手稿》是马克思在19世纪50年代研究经济学的重要成果,在马克思思想的发展进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当然,对于其重要性的理解,理论界可谓智仁各言。一般来说,理论界对《57-58手稿》的关注主要是从经济学的视域,更多地强调其对于马克思写作资本论的基础性意义。这种意义当然是无可置疑的。但是,马克思从19世纪40年代开始研究经济问题的根本目的并不是以投身于经济学领域为归宿,而是要通过对经济问题的分析来解剖市民社会,以暴露资本主义产生的必然性和灭亡的必然性,并由此对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作出一个全新的解释,为构建一个更加美好的人类社会提供充分的理论论证和实践指导。因此,马克思的这些研究经济学的论著必然包含着许多超出纯粹经济学视域的宝贵思想,甚至可以说他研究经济学的最终目的就是要超越经济学的视界,而这一方面决定了马克思思想的整体性特点,另一方面也使得马克思与古典经济学家和庸俗经济学家划清了界限。 从总体来看,马克思的《57-58手稿》所涵盖的内容部分丰富,诸如商品、交换关系和货币的产生,资本与市场经济的起源,资本的扩张性与属人性,资本的生产性与有限性,资本流通与现代社会,关于竞争、重建个人所有制,关于生活世界和公共领域,科学技术与社会生产力,关于闲暇和艺术创造,关于共产主义等等。这些问题的阐发尽管显得头绪复杂,但是却贯穿着一个核心的价值理念,即探寻个人自由全面发展的实现条件,而这也构成了《57-58》手稿的伦理主题,体现了马克思伦理思想一脉相承的精神实质和价值目标,也是马克思超越经济学视界所展现出的又一重要思想场域。 1894年,意大利社会党人朱·卡内帕请恩格斯为《新纪元》题词,希望他能用最简单的语言来概括社会主义精神,以区别于但丁对旧时代的概括——“一些人统治,另一些人受苦难”。恩格斯的回答是:“我打算从马克思的著作中给您寻找一行您所要求的题词。马克思是当代唯一能够和伟大的弗罗伦萨人相提并论的社会主义者,但是,除了从《共产党宣言》中摘下列一段话外,我再也找不出合适的了: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

实现人的自由发展——重温《共产党宣言》韩云川

实现人的自由发展 ——重温《共产党宣言》 韩云川 在《共产党宣言》(以下简称《宣言》)中,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了未来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与资本主义社会的根本区别。他们在《宣言》第二章的末尾明确指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这是对未来社会本质的高度概括。在这样的社会里,人们不仅获得了经济上的解放,而且获得了政治上和精神上的解放,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每个人的个性、才能、智慧都能得到自由的发展。 《宣言》发表46年后,1894年1月3日,卡内帕请求恩格斯为1894年3月起在日内瓦出版的周刊《新纪元》(《L’Eranuova》)找一段题词,用简短的字句来表述未来的社会主义纪元的基本思想,以别于但丁曾说的“一些人统治,另一些人受苦难”的旧纪元。恩格斯还是于1月9日在复信中摘引了《宣言》中第二章末尾的上述那段话作为即将出版的《新纪元》杂志的题词。恩格斯认为,除了《宣言》中的这段话外,再也找不出合适的话语能够准确地将社会主义或说共产主义社会与一切旧社会区别开来的了。可以这样说,人的自由发展是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与一切旧社会的本质区别。 自由可以从四个层面来理解。 一是自然意义上的自由。即自由自在,无拘无束,按照自己

的意志行事。人是生而自由的。这种自由恐怕不仅仅是人类的天性,动物界乃至一切生灵都是如此。正所谓“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二是法律意义上的自由。公民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其意志活动有不受限制和强迫的权利。如,言论自由、集会自由、结社自由、游行示威自由等等。马克思在《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一文中指出:“法律是肯定的、明确的、普遍的规范,在这些规范中自由的存在具有普遍的、理论的、不取决于个别人的任性的性质。法典就是人民自由的圣经。” 三是社会意义上的自由。人们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不存在人压迫人、人奴役人的现象。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马克思明确指出:“必须推翻那些使人成为受屈辱,被奴役,被遗弃和被蔑视的东西的一切关系”。资本主义社会与共产主义社会是性质不同的两种社会制度。《宣言》指出:“在资产阶级社会里,活的劳动只是增殖已经积累起来的劳动的一种手段。在共产主义社会里,已经积累起来的劳动只是扩大、丰富和提高工人的生活的一种手段。因此,在资产阶级社会里是过去支配现在,在共产主义社会里是现在支配过去。”也就是说,在资本主义社会里,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就具有独立性和个性,就有奴役工人的自由。对于无产阶级来说,则没有独立性、个性和自由,他们一无所有,他们要生存,除了出卖自己的劳动力,受资本的奴役以外,别无他途。工人现实的活的劳动只是为资本家增加财富的一种手段。而在共产主义社会里,摆脱了人对人的奴役,工人创造的财富归社会全体成员共同享用,成为不断丰富和提高人们生

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观

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观对大学生就业指导的意义 人类的历史是在其不断追求自由并力争实现自身全面发展的进程中写就的。马克思曾经指出,只有实现了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才是理想的社会,而这样的社会显然还没有来到。但是,创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理想社会,靠的不仅仅是政府,还需要这个社会中的每一个人,乃至社会一代又一代人的身体力行。因此,作为倡导着创新与改革新理念的今天的大学生,应该学习并加深理解马克思主义的自由全面发展观。 在当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征程中,如何使人的自由个性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协调发展,终归结底要体现在人的全面发展上。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的最高价值目标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最终体现,也是我们高等教育的最终归依。如何让每个大学生都幸福、快乐并能在社会上独立生存,是所有教育界人士都关心的课题,也是为实现马克思所描述的“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1]的理想社会有益的课题。 马克思指出:“一个种的全部特性,种的类特性就在于生命活动的性质,而人的类特性恰恰就是自由的自觉的活动。”[5]这是马克思第一次将人的类特性定义为“自由的自觉的活动”。可以说,马克思通过这一定义把外在于人的抽象自由给了人,是“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1]。他认为人的自由活动是人自身存在发展的终极目的和根本要求,也即是说,人存在着就是为了自由。在马克思看来,人的自由自觉的活动,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本质表现。人能通过“自由的自觉的活动”来实现自我生存与发展,人自己就是自己存在发展的根本理由。因此,他把未来的理想社会描述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6]这里的“每个人”是现实的个人,真正自由人的个体,这里的“联合体”,是指由真正自由的个人建立起来的高度和谐统一的社会。可以说,自由对于马克思来说,已经不是解释世界的抽象概念,它实际上已成为人的生命、生活的目的与实现,就是人本身。马克思指出了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条件,那就是只有消灭私有制和旧式分工,将人从物或工具的状态中解放出来,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彻底决裂,才能使人获得真正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从而实现那个让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成为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的理想社会。因此,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建立“自由联合体”的主张,只有在共同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也就是说,只有在共同体中才可能有个人自由”[7]。只有这样,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才可能有真正的个人自由,当然“,这种联合不是任意的,而是以物质和精神条件的发展为一前提”,这就是马克思所说的“自由人联合体”。 人类的解放与个人的全面发展在马克思自由观中是相互统一的,是以人的活动的不断发展为基础的,而人的自由活动的最终结果是不断超越自然必然性的束缚。马克思对于人的自由本性的考察植根于现实的人及其各种交往活动所形成的社会关系和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可以说,马克思的自由观既体现了对人类解放的终极关怀,也表达了对每一个人全面发展的深切眷注。从这个意义上说,人类个体自主活动的发展程度,是衡量社会进步的一根标杆。

试析马克思的“每个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理论

试析马克思的“每个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理论 摘要:马克思的“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理论,是构建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原则和最高价值追求。实现每个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未来社会的终极目标,同时又是一个历史的、现实的过程。本文在重点阐述“每个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理论内涵的基础上,提出了现阶段促进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具体措施,希望对社会实践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论文关键词: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群体本位;个体本位;人类本位 一、“每个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理论的基本思想 “每个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人的个性发展的最高形态,是人从自然、社会和人自身中获得解放而对自己本质的全面占有、丰富和完善。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第一次明确宣布,“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在《资本论》中马克思又进一步指出,共产主义是“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每个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自由人的联合体”是马克思为之奋斗一生的共产主义理想的最高追求和价值目标,正确理解这一思想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把握: (一)“每个人”是这一思想的基本着眼点和出发点,也是这一思想的一大亮点。首先,马克思、恩格斯研究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问题是以每一个个体为着眼点的,而不是一群人或人类社会整体。从马恩的经典论述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马克思、恩格斯在谈到“全面发展”、“自由发展”或“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时,都在前面冠以“个人”一词。例如,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表述:共产主义是“个人的独创和自由的发展不再是一句空话的惟一的社会”,“个人的全面发展正是共产主义者所向往的”,“不可避免的共产主义革命本身就是个人自由发展的共同条件”。其次,“每个人”又体现了这一思想的伟大光辉点。马克思、恩格斯所追求的人的发展程度已经超出了人类历史上任何一个阶段所能到达的发展水平——“每个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而不是某个人、某些人或某个群体的自由全面发展。人类历史是“个人本身力量发展的历史”;“人们的社会历史始终只是他们的个体发展的历史,而不管他们是否意识到这一点。他们的物质关系形成他们的一切关系的基础”。因此,随着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必将为“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提供丰富的物质基础及社会关系基础。 (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相对于以往社会的个人发展的不自由而言的。自由,作为人性的一项本质需求,成为人类的一个永恒价值追求。马克思认为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私有制和社会分工已被消灭的条件下,在公共占有基础上的个人所有制成为社会的基本经济制度之时,人们才有可能从事真正自由的劳动,从而利用“自由时间”使自己发展成为真正“自由的人”,自己的一切活动都跟随自由意志而行。“任何人都没有特定的范围,每个人都可以在任何部门内发展,社会调节着整个生产,因而使我有可能随我自己的心愿今天干这事,明天干那事。”这在人类社会历史上的任何阶段都是没有做到的。 (三)每个人的“全面”发展,是相对于以往社会的个人的片面发展而言的。

人类的历史是在其不断追求自由并力争实现自身全面发展的进程中写就的

摘要: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说明,取代资产阶级的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也是社会主义的最高价值目标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最终体现。 关键词:个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社会主义制度 人类的历史是在其不断追求自由并力争实现自身全面发展的进程中写就的。马克思曾经指出,只有实现了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才是理想的社会,共产主义是人类发展的终极目标。虽然这样的社会还没有来到,但是,创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理想社会,靠的不仅仅是政府,还需要这个社会中的每一个人,乃至社会一代又一代人的身体力行。 一、马克思主义全面发展观的内涵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说明,取代资产阶级的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随后,在《资本论》中指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将为未来的社会奠定现实的基础,未来社会将是“一个把每一个人都有完全的自由发展作为根本原则的高级社会形态”。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论述在他们逝世之后,很少为人们所提及。多年来,我国理论界对这一问题同样也很少专门论述。2001年,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深刻阐明,建立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我们的最高纲领,而现阶段我们进行的一切工作,既要着眼于人民现实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时又要着眼于促进人民素质的提高,也就是要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我们要在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基础上,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将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作为党的最高纲领与现阶段奋斗目标的统一。 马克思指出:“一个种的全部特性,种的类特性就在于生命活动的性质,而人的类特性恰恰就是自由的自觉的活动。”[5]这是马克思将人的类特性定义为“自由的自觉的活动”。可以说,马克思通过这一定义把外在于人的抽象自由给了人,是“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他认为人的自由活动是人自身存在发展的终极目的和根本要求,也即是说,人存在着就是为了自由。在马克思看来,人的自由自觉的活动,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本质表现。人能通过“自由的自觉的活动”来实现自我生存与发展,人自己就是自己存在发展的根本理由。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而作为完整的个体的人,人是自然因素、社会因素和精神生活的统一体,人的本质就是人的个性。 因此,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内涵突出表现在: 第一,人的活动、需要和能力的自由全面发展。 第二,人的社会关系的全面丰富、社会交往的普遍性和人对社会关系的全面占有与共同控制第三,人的素质的全面提高和个性的自由发展。 人的素质和个性随着人的活动的多样化、社会关系的丰富化形成、发展起来。作为活动的个人主体或组成群体及人类主体的现实的人,是蕴涵着丰富的规定性的有个性的存在。这不是抽象的仅仅表示人的共性或整体存在的人,而是具体的、活生生的人。一个人的素质、能力、气质和性格结合在一起,形成自己作为个体的个性的本质力量或人格的力量。 . 但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决不意味着人们可以超越历史的和现实的条件,游离于社会及群体之外随心所欲地行动。人只能在特定的历史与现实所允许的范围内发展自己,获得那个时代所允许的自由。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一个由初级阶段向高级阶段不断前进

第九章《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习题集

第八章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四、简答题: 1.简述哲学的“自由”范畴与政治生活中使用的“自由”概念的联系和区别。 (1)哲学上的“自由”范畴,是指对必然性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自由并不在于在幻想中摆脱客观必然性而独立,相反,只有认识和依据客观必然性确定自己的行动,才能获得自由。对客观必然性的认识愈广泛和愈深刻,愈能获得更多的自由。(2)政治自由的含义不同于哲学上的自由,政治自由是指人们在一定社会制度下所享受的自由权利的程度。政治自由是受一定社会制度的限制,受—定法规纪律的约束的。(3)马克思主义哲学讲的哲学上自由与政治自由既一致又有区别。二者的一致之处在于,哲学自由和政治自由都是受客观必然性的限制,都是—种历史条件下的自由,没有不受限制和约束的绝对自由。二者之间的区别在于,哲学上的自由是与客观必然性(包括自然界与社会)相联系,政治自由是与一定会制度相联系的。2.资产阶级“人性论”的错误何在? 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在阶级社会中,人的本质主要表现为阶级性。资产阶级“人性论”,离开社会关系谈论人的本质,认为有不变的人性。资产阶级的“人性论”尽管在历史上曾起过一定的进步作用,但是,它们的历史观是唯心主义的,它们所说的人是孤立的、抽象的个人,所说的人性,也是抽象的人性。

六、论述题: 1.评述以下论断:你若喜欢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 这是德国著名诗人歌德的—句名言,它主要说明人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是统一的。(1)衡量人的价值的两个标准或尺度是自我价值尺度和社会价值尺度。人的自我价值是人的活动对于个人自身的意义。社会价值尺度是个人活动对社会的意义,即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2)在这两个尺度中,社会价值尺度是根本的尺度。这是因为,自我价值的实现要通过社会,只有通过对社会的奉献才能实现自我价值,显示自己人生的意义。从总体上说,社会对个人需要的满足,是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以及相应的政治、文化发展状况为现实前提的,而个人得到来自社会的物质和精神满足是以他对社会的贡献为前提的。为社会奉献,是实现自我价值的根本途径。从社会发展的总过程的总趋势来看,个人向社会奉献得越多,社会越进步,社会对个人需要的满足就越多。因此,人的价值是奉献与满足、创造与享用、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的辩证统一。所以,要想证明、实现自我价值,就必须为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 2.试述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关系。 (1)物质文明是社会维持自身存在的物质基础,表现为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和经济生活的进步。一个社会的物质文明状况,标志着这个社会的生产力水平和物质财富的丰富程度。精神文明是一个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智力和精神支柱,表现为科学文化知识和思想道德面貌。政治文明表现为社会政治制度和政治生活的进步,人民参与政治生活

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

试论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 摘要:“每个人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是《共产党官言》关于“资产者和无产者”的一个论述,是对共产主义的价值原则与理想境界的最为精当的概括与阐释。这是一个彻底的集体主义的命题,它正确地解决了人类社会始终存在的“每个人与一切人”的关系及其所包含的诸多矛盾。现代科技和生产力的发展,展现了实现每个人自由发展的可能性,而以“以人为本”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则深刻地体现和发展了《共产党宣言》关于未来社会的核心思想。科学发展观既是解决当前诸多社会矛盾的思想武器,又是通向未来实现每个人自由发展的桥梁。 关键词:自由发展、条件、和谐、科学发展观 一、研究背景 众所周知,中国一直在追求和谐社会的进程中。而从当代中国的文化与价值语境可知,和谐社会的构建必须以共产主义的和谐理念作为其长远展望的价值目标。因为在总体的历史视野中,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构本身就处在共产主义和谐理念的关照之下。因此,前提性的工作是必须的,也就是说,首先要透彻的把握共产主义和谐的理念本身。理解的准确性与完整性无疑会成为当今和谐社会建构所需最佳的历史与价值标尺。社会主义社会一直以来的主题就是人民当家做主,国家要自由而不受他国的牵制。既然国家要自由,那么理所当然在这个国家的民众也要自由。国家民众的自由也就是个人自由,如果个人都不自由,那么又何谈国家自主呢?所以社会主义国家强调以人民的生活为主要标。要生活的质量好,不仅是要物质上得到满足,更多的是精神上的满足。如果个人不自由,那精神上是完全得不到满足的。所以社会主义的发展就强调个人自由发展。 在当前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关键时刻,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重要时刻,需要对“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这个命题进行进一步的引申性的阐发。“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是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探索和在实践上为之奋斗终生的主题,也是他们对未来新时代精神的高度概括,并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最高目标和终极价值。准确而完整

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摘要: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发展理论的完整的提法是“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但长期以来,我们只提“人的全面发展”,“自由”;字被忽略了。按照马克思主义人的发展理论的完整思想重新表述我国教育目的,改革人才培养方式,明确“自由”在人的发展中的地位和价值,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自由发展全面发展教育目的人才培养方式一长期以来,我们在阐述马克思主义人的发展理论时普遍流行的一种提法是“人的全面发展”,如“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完整的人,把自己全面的本质据为已有”。却忽略了马克思对于人的本质的论述:“人终于成为自己的社会结合的主人,从而也就成为自然界的主人,成为自己本身的人——自由的人”;“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这种选择性的理论阐述,反映到教学领域里,就概括为“德智体全面发展”。与此相对应,对于“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一属于教育目的范畴问题的研究,也就基本限定在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人”的框架内。这一点集中体现在我国建国以来对于教育目的的各种提法中。例如,1958年,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中明确提出,教育目的是“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迄至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关于教育目的的表述还是没有多大变化:“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虽然近年来很多学者提出了“人应该和谐发展”、“人应该有个性的发展”等观点,但依然没有根本突破原有的框架。作为方向性规定的教育目的,直接影响着人才的培养方式。“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由于缺乏“自由发展”的规定性,导致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难以确立,“教师中心论”自然大行其道:为了更快更好地培养出符合社会期望的人才,灌输、规训、惩罚等便捷且“行之有效”的“教育”方式在学校里也就不可避免了;受教育者如同“圆形监狱”中的被监管人,最佳的选择就是按照监管人——教育者的意图行事。结果,外在的社会要求难以内化为受教育者的素质,受教育者无法成为自身的主人,无法根据自身意愿、兴趣和特长进行自主发展,更难以有所创新,只能是顺从和模仿,人云亦云。二在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发展理论中,“自由”占据着核心的地位。马克思认为,从人的本体论来说,自由自觉的活动是人的本质特征。人的本质是自由的,“自由自觉”是人之为人的“类特性”,“有意识的生命活动把人同动物的生命活动直接区别开来。正是由于这一点,人才是类存在物……仅仅由于这一点,他的活动才是自由的活动”。这一“自由”是对必然性的克服和超越,“自由就在于根据对自然界的必然性的认识来支配我们自己和外部自然界”。必然性即是规律性,包括自然规律、社会历史规律以及人们自身发展的规律;离开必然性谈人的自由。自由毫无意义、人正是通过

[总体]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到“总体人”的生成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到“总体人”的生成 [摘要]在马克思早期思想中,相对来说较为成熟的思想便是其人学理论,其核心是人的本质和异化理论。最后马克思提出了克服异化,复归人的本质的办法就是寻求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列斐伏尔在关于人的问题方面,提出了“总体人”的理论。虽然二者有一定差异,但其最终目的都是一样的,那就是为了人更好的发展和进步。可以说,列斐伏尔的人学思想是对马克思的继承和超越。 [关键词]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总体的人人的本质和异化继承和超越 长久以来,在中西哲学研究中,关于人的话题一直受到高度关注。特别是马克思人学思想的提出,揭开了人学研究的新篇章。列斐伏尔和马克思一样,他的哲学核心是人的问题,人的本性和本质及其异化等成为列斐伏尔哲学理论的出发点,他最终想实现的是总体人的生成,即延续马克思“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而谋求人的更好的发展。 一、列斐伏尔对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理论”的继承和超越 列斐伏尔的人学思想是马克思人学理论的延续和发展,那么关于人的本质问题,他也是在继承和超越马克思思想的前提下得出的。 纵观马克思早期思想,其对人的本质的论述分别表现在他的三部著作中。具体内容如下:首先,在《手稿》中,他立足于劳动,指出了“劳动彰显了人的本质”的思想。人是一种自然存在物,人凭借自身的自由自觉的创造性实践即劳动来谋求生存和发展。人在劳动中张扬自己的个性,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从而肯定自我,确证自我,使自己成为真正的、自由自觉的自己。其次,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提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是马克思立足于实践的视角而对人的本质的规定。他说:“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他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不仅仅是一种自然存在物,有其独立性;人还是一种类存在物,有其社会性的本质。人作为一种有意识的类存在物,在从事实践活动的时候,会和自然、人以及社会发生一系列的关系,这些关系是人的社会关系,人在处理这些关系的过程中确证了自己的本质。最后,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又指出“人的需要体现了人的本质”。人是一种现实的个人,是活生生的从事生存实践的人,这种活生生的现实性就必然使得人有着各种各样的需求,而人不停地进行创造性劳动就是为了满足自身的日益增多的需求,只有在这样的不断满足中,人才能追寻自己的本质而生活。 基于马克思的以上论述,列斐伏尔深受其影响,认为人的本质是指人是一种对象性的存在,人的对象性活动构成了人生存的基本活动,所以人的本质是一种自主的、自由自觉的存在,它具有抽象的潜在性。人作为一种对象性存在,那么对象性就表明人不是独立的单个人,而是与他人或他物共在,而且在这样的关系中,对象性的活动使得人的本质被对象所给予。这是从社会关系层面对人的本质的揭示。列斐伏尔的这一思想就与马克思的“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的思想不谋而合。另外,列斐伏尔还认为,人与自然是相互依赖而统一的,人的活动是一种超越的创造性活动,正是由于这种活动才使得人能动地作用于自然,改造自然;人还是有限的存在,是一种不断面对矛盾的存在,人的活动引发了人与自然的对立,产生了自然对人的制约,所以人要在这种对立中不断完善自我、肯定自我,这就是人的本质的复归过程。

简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简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摘要: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思想。近年来,随着以人为本理念的提出,马克思主义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日益为理论界所关注。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既不是一个乌托邦的梦想,也不等同于资本主义的自由民主,它是由生产力水平决定的,随着所有制演进而发展的自然历史过程。马克思主义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思想不仅为人类社会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对于现阶段社会主义实践也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自由、全面发展 近代以来,中国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迫切地需要确定自己的价值核心或终极奋斗目标,构建合乎时代要求和未来发展方向的新的价值系统,以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和继续前进的伟大动力。正是针对这一时代需要,江泽民同志曾在“七一”讲话中深刻阐明,建立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我们的最高纲领,而现阶段我们进行的一切工作,既要着眼于人民现实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时又要着眼于促进人民素质的提高,也就是要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我们要在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基础上,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将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作为党的最高纲领与现阶段奋斗目标的统一。 一、人的自由与全面发展的哲学基础 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论者常常解释为人的素质得到普遍提高,能力包括潜能得到充分发挥,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需要得到全面满足;甚至解释为同一个人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这些应当说,都是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一些可能表现。马克思在《政治经济批判(1857——1858年草稿)》中指出:“全面发展的个人——他们的社会关系作为他们自己的共同的关系,也是服从于他们自己的共同的控制的——不是自然的产物,而是历史的产物。要使这种个性成为可能,能力的发展就是达到一定的程度和全面性,这正是以建立在交换价值基础上的生产为前提的,这种生产才在产生出个人同自己和同别人的普遍异化的同时,也产生出个人关系和个人能力的普遍性和全面性。”人的全面发展,首先是“个人关系和个人能力的普遍性和全面性”。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自然是超越了或克服了“个人同自己和同别人的普遍异化”,而使得这种“个人关系和个人能力的普遍性和全面性”发展得更为充分。这样,人生不再是自然及半自然状态下以生存斗争或种的繁衍为其本质,以范围非常有限的家庭、等级、阶级利益为其本质,而真正以人与整个人类直接相联系的社会性为其本质,以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为其本质。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其哲理基础是人在生物学上的非特定化和未确定性是人的自由发展的自然前提;人的需要是人的自由发展的内在动力;实践为人的自由发展找到了现实依据;制度是实现人的自由发展的根本保障。人的自由发展正是出于人的内在需要和自主选择,它在实践中呈现为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历史的、渐进的实现过程。同时,随着制度的创新,人不断地创造自己,创造自己丰富的本质,不断开辟自由发展的道路。 然而,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决不意味着人们可以超越历史的和现实的条件,游离于社会及群体之外随心所欲地行动。人只能在特定的历史与现实所允许的范围内发展自己,获得那个时代所允许的自由。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一个由初级阶段向高级阶段不断前进的过程。 二、人的自由发展与全面发展之间的关系 人的全面发展与人的自由发展的关系一直是人的发展理论中关注的热点和争论的焦点。在二者的关系中始终存在着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两个概念相互矛盾及两个概念相互统一。而马克思所使用的“个人全面而自由的发展”表述最能全面地反映当时时代的发展状况,避

简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简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摘要:马克思认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主要表现是: 人的能力、社会关系、自由个性、生活、主体性的全面发展, 具有发展性、多元化、阶段性、不平衡性的特点。阐述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内涵和主要内容; 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前提条件和途径。并肯定了物质生产力对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人,自由,全面发展 一、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主要表现 人的能力的全面发展。人的能力是人类表现和确证自己社会本质的内在力量。恩格斯说过, 人的全面发展, 就是要使社会全体成员的才能得到全面的发展。推进人的能力的全面发展,就是针对人的能力的片面发展, 强调提高人的综合素质, 发展人的多方面的才能。 人的社会关系的全面发展。马克思指出, 一个人的发展取决于和他直接或间接进行交往的其他一切人的发展。人的能力的形成、人的心理情感的发展都离不开社会关系, 离不开社会交往活动, 人与人之间正是通过交往活动, 同他人、同社会、同整个世界发生着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的交往, 在交往中取长补短, 使个人不断摆脱个体的、地域的、民族的狭隘性, 从而使个人不断丰富、发展、完善自己, 只有社会关系的丰富性和处在社会关系中的人的丰富性都得到实现, 才能称其为社会关系的全面发展。 人的自由个性的充分发展。马克思唯物史观从人的发展角度, 将社会发展划分为三大形态: 一是人对人的依赖关系占统治地位的阶段,

这一阶段, 个人没有独立性; 二是以物的关系为基础的人的独立阶段, 这一阶段, 在产生出个人同自己、同别人的普遍异化的同时, 也产生出个人关系和个人能力的普遍性和全面性;三是建立在个人全面 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生产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 个性阶段, 在这一阶段, 人将在自觉、丰富、全面的社会关系中获得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成为具有自由个性的人。马克思强调人要不受阻碍地发展, 自觉自愿地而且是充分地施展自己的才能, 充分表现自 己的个性, 塑造出个人特有的素质、品格、气质等等, 而非千人一面。人的生活的全面发展。人的生活的全面发展就是指: 针对物欲、 贪欲、权欲和金钱欲, 强调人们的物质生活的全面发展, 提高生活质量, 逐步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 实现人们的政治生活的全面发展, 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观能动性和伟大的创造精神, 保证人民 行使充分的民主权利; 实现人民精神生活的全面发展,努力提高全民 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使人民的精神世界更加充实、文化更加丰富多彩; 实现人和自然的协调与和谐发展, 使人们在优美 的生态环境中工作和生活。 人的主体性的全面发展。主体性是指凭借自己的综合素质与实践活动, 而处于支配地位成为主人的人所具有的特殊属性。人的主体性的全面发展不但指其特殊属性的充分发挥, 而且指人成为自然界的主体、社会的主体和自我发展的主体。这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 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特点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具有发展性的特点。过去人们着重强调人的全面发

实现每个人全面自由的发展

实现每个人全面自由的发展 ——基于共产主义和谐理念的再分析 从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到现在,马克思的共产主义学说已经走过了一百多个春秋,在百年的历程中它历经发展而日趋兴盛,其中最关键的原因就是他其中所附有的现实意义和必然选择。 一、“共产主义”基本理论原理 共产主义社会是指在生产资料公有制的条件下,在高度发达的社会生产力的基础上,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原则的劳动者自由联合的社会经济形态。共产主义隶属于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运用他所创立的辩证唯物主义方法论,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过程,发现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和发展趋势,预言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最终被公有制的共产主义社会所代替。作为一种社会形态,共产主义是指生产资料所有制完全的公有制,基本生活资按需分配,即每个人都尽其所能为社会作出贡献,而依照自己的需求索取。要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必须实现家庭的分化,形成共产主义社会所特有的结构,客观上依赖生产资料公有制和共产主义分配方式,并形成人人平等的社会机制和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动力系统。 自从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共产主义学说以来,科学共产主义照亮了人类争取解放的道路。全世界无产阶级,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为实现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已经进行了100多年的艰苦斗争。现在,世界上所有的社会主义国家,都处于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即低级阶段。而从共产主义社会的低级阶段过渡到高级阶段,将需要一个很长的历史时期。 关于“共产主义”的释义颇多。马克思对共产主义的本质的直接阐述是有保留的,马克思所阐释的共产主义在形态上是指一种历史运动过程,而非终结的固定状态。马克思和恩格斯没有为社会主义社会设计现成的模式,也没有为未来的共产主义设计现成的模式,在他们看来,这是要靠共产主义建设者们去解决的。 二、每个人全面自由发展的基本内涵及其前提条件 共产主义除了分析了社会制度的实体性以外,它的核心是人的彻底解放和对人的

第十五课人的全面发展与个性自由

第十五课人的全面发展与个性自由 一、努力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二、在社会发展中实现人的个性自由 一、努力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1、走出片面发展的误区 2、人的全面发展及实现条件 3、做德能兼备全面发展的职业人 1983年出生的魏永康2岁就掌握了1000多个字。1991年10月,8岁的魏永康就进入到了县属重点中学。13岁时,魏永康又以高分考进湖南湘潭大学物理系,成为当地公认的“神童”。在大学4年里,魏永康的妈妈曾学梅一直都在学校陪他。魏妈妈说,为了让孩子专心读书,所有的家务事情她都自己做了,包括给魏永康洗衣服、端饭、洗澡、洗脸,为了不耽误永康吃饭的时候看书,他读高中的时候,魏妈妈还亲自给他喂饭。 2000年,17岁的魏永康考上了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的研究生,这一次魏妈妈不能跟在他身边了。 魏永康离开妈妈,无法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他想去天安门玩,大冬天都不知道换衣服,穿着单衣、趿着拖鞋去天安门逛了一圈。这样的事情发生多了,魏永康感到实在不能适应没有妈妈照顾的生活。2003年 8月,已经上了3年研究生的魏永康从中科院肄业回到了老家。2004年,魏永康曾经几度离家出走,最长的一次走了39天。 “神童”魏永康的事例对我们中职学生实现全面发展有什么启示 1.走出片面发展的误区 人只有走出片面发展的误区,实现全面发展,才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才能实现个人的自由发展。 2.人的全面发展及实现条件 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各方面发展条件在相互促进中实现和谐的整体的发展,是克服了发展的片面性,全面而健康的发展,它强调的是人的丰富性和完整性。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主客观条件: (1)人的全面发展需要有高度发达的社会生产力和它所创造的社会物质条件为基础。 (2)人的全面发展的实现,离不开一定的社会关系,需要有和谐的社会环境。(3)个人的身心和谐、协调发展既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条件,也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先决条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5条规定,我国现阶段的教育方针是:“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

(完整word版)如何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如何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首先,人们的社会历史始终只是他们的个体发展的历史,而不管他们是否意识到这一点.只有个体发展了,社会才能真正的发展,只有每一个人都得到解放,社会本身才能得到解放。 其次,所谓的全面发展主要是指人的各种需要、素质、能力、活动和关系的整体发展,包括物质和精神方面的全面性,核心是人的能力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是自由个性实现的基本前提与核心内容。而自由个性的实现,也就是“使每一个社会成员都能够完全自由地发展和发挥他的全部力量和才能”。[2]可以说,人的全面发展,既是自由个性实现的基本前提,同时也是其核心内容。②所谓自由发展,是把人作为目的的发展。 第三、人的发展主要包括人的劳动能力的发展,人的社会关系的发展,人的自由个性的发展等。因为人的本质、力量表现于劳动之中,因此人的发展首先是人的劳动能力的发展。人的发展的三个阶段:一是人的依赖关系占统治地位的前资本主义阶段;二是以物的依赖关系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的资本主义阶段;三是“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的共产主义阶段。 第四,人的全面发展还取决于高度发展的生产关系。 第二问: 第一,积极创造经济社会条件。坚持以人为本,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需要和健康需求,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和健康水平;调动人民群众参政议政的积极性;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并通过提高人的素质和能力而进一步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 第二,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第三,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是一个历史过程。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的崇高社会理想。人类社会必然走向共产主义,但共产主义的实现是一个非常漫长的历史过程,只有在社会主义社会充分发展和高度发达的基础上才能实现。我们既要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把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作为最高价值追求;同进又要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提高人民群众的整体素质而踏实奋斗。坚持以人为本,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长远指导方针,也是实际工作中必须坚持的重要原则。从全社会范围来看,要比较充分地满足人们多方面需求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必须有相应的物质基础和社会条件,这只能是一个不断发展和进步的过程,不能要求过急。现在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无论生产力发展和物质财富的积累,还是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完善,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还不可能完全做到。要注意处理好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具体利益、长远利益和眼前利益的关系。同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