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复习专题地球上的大气(教师)

高考复习专题地球上的大气(教师)
高考复习专题地球上的大气(教师)

2013高考总复习闯关密训地理卷专题3地球上的大气

(45分钟总分100分)

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题3分,共75分)

1 ?当空中的雨落到近地面的物体和地面上时,立即凝结成冰,这就是冻雨。以下四幅对流层竖直方向上温度结构示意图,最能够说明此次灾情中冻雨成因的是

【答案】D

【解析】;本题若查讨流层的温度分布.对流层犬气正常情况的气温分布如A图口但冻雨的形成说明近地面的气温较高空气温低,故说明近地面册一定高度翹围內出现逆温?

2 ?寒假期间是去吉林看雾淞的好季节,当地人们有这样的心得:“夜看雾,晨看挂,待到近

午看落花”。其中“晨挂”的形成原因是

A. 日出前后,气温最低,雾气和水汽凝结成冰晶而挂在枝叶之上

B. 日出前后,大气逆温现象明显,气温较高,适宜人们在户外欣赏

C. 日出前后,在美丽的阳光衬托之下树挂更美丽

D. 日出前后,大气逆辐射较强,使得空气中水汽难以散去,增加了雾中水汽的浓度

【答案】A

【解析】:本题考察雾淞的形成。“夜看雾,晨看挂”说明夜晚起雾,直至日出前后,凝结成雾淞。雾淞的凝结自然在气温低的条件下形成。

我国南方某地新建一小型水库,某日两时刻测得水库及其东西两侧气温分布如下图所示,据此回答3?5题。

西*4^ 东 杓朮rfc 中t 东 两术rtt 中占东 西 水库中心东

A B C D

[答秦】3,B 4.C 5,C

【解析】诙题纽以水库周国气温的时空分布图为背景.综舍考查熬力环流的形成原理、 薯压面的判读以及从囹中提恥倩息的能力"第3题*从图中看出,3点时水库中心区比东西 两侧地区的气温离,13点时水库中心区叱东西两侧气温低,因而气溫日变化最小■第4题, ■■夭中水库与周阖地区热力差异在变他热力环流的方向也姜炭生变匕由夭水库气温低气 压离,风由水库吹向四周;晚上风由四周次向水库.第5题,15时近地面水库中心气溫低, 形成的戋压环 离空与近地面气屋相嵐,气屋低.

图中,a 、b 、c 为等压线,箭头表示 p 地风向。d 、e 为等温线,g 、f 为等高线。读图回答

6?8题。

6、根据图中信息可以判定下列数值 (

A 、a

B 、f>g C

、e

A 、转晴,气温升高,气压降低 降低,气压升高

C 转晴,气温降低,气压升高 M 地将经历的天气变化

B 、转雨,气温

D 、转阴雨,气温

升高,气压降低

8、图示时刻,下列关于 M P 两地气温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气温M 地高于P 地,气温日较差 M 地低于P 地

B 、气温M 地高于P 地,气温日较差 M 地高于P 地

3 ?关于水库及其周围地区气温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 水库中心区的气温日变化最大

B. 水库中心区的气温日变化最小

C. 一天中水库中心区的气温始终高于东西两侧地区的气温

D. —天中水库中心区的气温始终低于东西两侧地区的气温 4.

由于水库与周围地区存在着气温差异,导致水库与周

围地区之间形成了热力环流。关于

该热力环流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 热力环流的方向不变

B. 水库中心区始终存在上升气流

C. 白天风由水库吹向四周

D. 晚上风由水库吹向四周 5.

下图中与15时水库东西

方向的高空等压面的剖面线相符的示意图为

( )

i

24 23 22

腐4

2

2

4杀

C 、 气温M 地低于P 地,气温日较差 M 地低于P 地

D 、 气温M 地低于P 地,气温日较差 M 地高于P 地

【答案】;6. C 7^ B 8. B

【解析1本题考查等值线间题的综合运用.第E 题,利用p 的风向可以判断,该汽压中心 为低压中心,风向向左偏,说明该图所在南半球,则等沮线的分布规律,越往北气温越高, 亡项正臨 第T 题,由于该图克示南半球,故p 地附近的低压槽处紹形成淫面,p 侧的図向 为南半球的冷气团,故判断该f 氐压槽处的铎面为诠铎.故若图中天气系统向北移动?刑地将 经历冷锋天气.第8题,由于该图表示南半球,故M 地的气温高于F 地:且M 地位于冷铎的 暖气团一侧,天气暗朗:而P 地位于冷锋的冷气团一侧为雨区,多阴雨天气,故气濕日较差 M 于P 点。

读①、②、③、④四种等压面与等温面示意图(下图)

,完成9?10题。

9.若上图代表气压带,则下列对应正确的是 A.

① 副热带高气压带 B .② 极地高气压带 C.③一一副极地低气压带

D .④一一赤道低气压带

10?《水经注》中有一段关于三峡地区古代土著“祈雨”的记载: 灰烬,下移渊中,寻即降雨。”其主要原理之一对应图中的 A.

B.②

C.③

D.④

【答案】6 A 10. B

【解析】本题考查等值线的综合分析和热力环盍间题.第9题,等压面往上凸近地面为高气 压带等压面往下凹近地而为低气压带拄除B 、C 选项.副热带地区、赤道地区气潟均较高表 现洵等濕面往上凸,故血选项正确.第述题,熾木崖上堤通过人精放大量热量使当地 气温升高尢气上升形成低压②符合.

11. 关于图中①②③④各地气温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1月均温③地大于②④两地

B.7月均温③地小于②④两地

C.②④两地的气温日较差大于③地

D.②④两地的气温年较差小于③地

12. 若图中M N 表示近 地面的等压面,则该季节盛行风向,正确的是 ( )

A.②吹向①

B.④吹向⑤

C.⑤吹向④

D.④吹向② 【答案】:

11 、D 12 、B

“天旱,燃木崖上,推其

读沿某一理想大陆 45° N 所作的剖面示意图,回答 11-12题。

15. 江南中南部、华南以及四川盆地北部将有 4?6级偏北风,上述地区的江河湖面风力 6?

8级,原因是(

A.江河湖面摩擦力小

B.江河湖面与陆地的热力性质差异

C.江河湖面气压梯度力大

D.江河湖面地转偏向力大

16. 右图为该天气系统略图,其中 M 是不同性质锋面L 1、L 2的交界,有关锋面 L 1、L 2性质的 判断正确的是(

A.冷锋、冷锋

B.冷锋、暖锋

C.暖锋、暖锋

D.暖锋、冷锋 【答案】 15、A 16、B

【解析】:本组题主要考察海陆分布对气温和气压的影响。 第11题,因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同纬度地区,冬季的气温:陆地低于海洋;夏季的气温:陆地高于海洋。即陆地的气温年较 差和日较差都大于海洋。第 12题。图示M N 近地面的等压面分布表明大陆近地面为高压, 海洋近地面为低压。 故大陆东侧的风向为陆地吹向海洋, B 正确。而A 项45° N 的大陆西岸,

终年受盛行西风的影响。

读某地等压线分布示意图 (单位:hPa ),回答13-14题。 13. 此季节,Q 地的气候特征是 A.炎热干燥 B. 温和多雨 C.高温多雨 D.

寒冷干燥

14. 此时P 盛行西北风的主要原因是

A. 沿岸洋流的影响

B. 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

C. 城市人口集中产生的热岛效应

D. 热带气旋的影响

【答累】13、 A 14. B

【解析]本题考查世界区域地理和等值线的综合判断。第W 题,根据经纬度位置判断,图示大 陆部分位干澳犬利亚,图示澳大利亚大陆部分形成低压,故判断対南半球的夏季,而Q 位于滨大 利亚的西南部,受地中海咒候影响,故夏季高温少雨。第1.4题,圈示P 地位干南半球较此时全球气压带凤带向南移,故北半球的东北信凤越过赤道.进入南半球,在地转儀向力向左偏 的影响下,形成西北季凤°

中央气象台2011年3月28日发布寒潮橙色警报,全国大部分地区正遭受近年来罕见寒潮袭 击。受强冷空气东移南下影响,未来两天,新疆东部、西北地区大部、华北、东北地区、黄 淮、江淮、江汉、江南北部将有 5?7级偏北风,江南中南部、华南以及四川盆地北部将有 4?6级偏北风,上述地区的江河湖

面风力6?8级。据此回答15-16题。

【解析】:第15题本题主要考察影响风力大小的影响因素(水平气压梯度力和摩擦力)。本

题反映江河面的风力大于附近陆地。则因为水面的摩擦力小于陆地,则风大。第 16题,根

据题意,北方冷空气的东移南下造成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盛行偏北风, 故影响我们北方地区

的锋面L i 性质为冷锋。之后根据锋面气旋的分布特征,画图可得 L 2为暖锋。

2012年元旦,全国天气形势变化不大,中东部地区的雾霾(多出现在水平方向风力较弱

地区)和正在影响西北地区的冷空气是这两天天气的两大“主角” 。阅读某区域2012年1

月2日近地面等压线图,完成 17?18题。

17. 此时,甲地气压最可能是 hpa ( ) 18?此时,甲、乙、丙、丁四地中,可能出现雾霾天气的是( ) A.丙丁

B.乙丙

C.甲乙

D .乙丙

【答案】17s B 18. C

【解析】本题考查等压线图的综合判读.第堺题,甲地有雨,说明应该是低压,与他相邻 的两条等压线是1032和1030,应该低于低的,所以选低于1330高于102E 的1029,第18 题,甲乙等压线较稀疏,风頑小,符合起雾的条比且甲地阴雨天气,水汽含量大,而丙和 丁等压线密集,风速达,不利于犬雾天气的形成

F

图为“某月沿 0°经线海平面平均气压分布图”。读图回答第 19?21题。

19.上述“某月”是( ) A. 1 月 B . 4 月 C . 7 月 D . 10 月

20?该月份甲地盛行( )

A .东南风

B .东北风 C.西南风 D .西北风

21. 该月份乙地的气候特征是 (

A.高温多雨 B .低温少雨C.温和多雨

D .炎热干燥

【答案】19.C

20.A 21.D

A. 1027

B. 1029

C. 1028

D. 1030

【解析】第19题,气压带、风带随季节而移动,就北半球而言,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从图中可以看出,此时各气压带、风带明显向北移动,说明此时正值北半球的夏季。第20题,甲地位于南半球,处于赤道低气压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之间,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此时盛行东南风。第2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此时乙地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气候炎热干燥。

联合国新一轮气候变化大会于2011年11月28日至12月9日在南非德班召开,这是国际

气候谈判的又一次重要会议。回答22—23题

22. 南非人均碳排放高的主要原因是

A.工矿业发达 B .人口数量大

C.森林覆盖率咼 D .石油资源丰富

23人类活动引起的温室将就增强是德班气候大会关注的焦点,温室效应增强的大气过程是大气

A.对太阳辐射的散射增强 B .射向地面的辐射增强

C.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增强 D .射向宇宙空间的辐射增强

【答案】;22> A 2队B

【解析】:全球吒候变化.第髭题可用擁除的育法,B项人口数量大应该是人均量小的康因, 而不是人均重大的原因,故B错;同理,森林是吸收二氧化碳的,覆盖率高可以大重吸收二氧化碳,同时题干中间的是扫E眈其实和森林麓盖率并没有直接联系,故C错小项更明显, 如果石油盗源多与二氧化碳扫E铁多是因臬关系的话,那波斯湾地区的国家不就成了全域炭扫E 啟重最多朗国家了吗?显然不成立,应为石袖多并不一定用得就多.故D错.A项工矿业发达,意味看能源消耗量尢所以扫澈多.故答熱A.第石蕊濕室效益主雯是由于大气中

电温室气体増多,而导致大气吸收地面辐射的能力増强?大气連辐射强?而导致全球气温升咼<■

沃克环流是指正常情况下发生在赤道附近太平洋洋面上空的一种热力环流。读图3,回答

24?25题。

24. 在沃克环流

中()

A. 甲地多晴天

B. 乙地为低压

C. 甲地垂直方向气流下沉

D. 近地面空气由乙地流向甲地

25. 若乙地海水温度持续异常升高,则降水可能增

加的地区是( )

A.秘鲁沿海

B.澳大利亚东部

C.非洲沿海

D.印度尼西亚东部

【答案】24、D25、A

【解析L本题考查大气环流.第24题,根据近地面的等压而分布\乙处等压而向上凸,为高压,故垂直方向上盛行下沉气流,而甲处等压面向下凹,次低压,故垂直污向上盛行上升气流,故近地面的气流由乙到甲;高空气流由甲到乙,形成环流.故D项正确.第25ffi, 若乙地海水温度持续异常升高,即形咸厄尔尼诺现象,则乙处因水温高,而下沉气SS礦野甚至形成上升气流.故降水会有所増加"故选A项.

二、非选择题(共2个大题,总分25分)

26. 读全球离岸风和迎岸风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从陆地吹向海洋的风,称为离岸风,反之为迎岸风。下图中指向陆地的单箭头表示迎岸风, 反之为离岸风,//表示季风。

山东省各地市2020年新高考地理模拟专题汇编 地球上的大气

地球上的大气 下图示意某月31°N纬线上P、Q、H三地的海平面气压分布。据此完成1-2题。 1.图示季节,导致Q地与H地气压差异较大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 B.海陆分布 C.植被 D.太阳辐射 2.此季节,P地与H地相比( ) A.风力更强 B.昼夜温差更小 C.降水更多 D.白天气温更高 2019年8月12日12时30分前后,某天气系统的中心在上海市崇明岛沿海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达10级,中心最低气压为982百帕(如图)。沿图中线路行进,于15日8时30分前后在内蒙古、辽宁、吉林三省区交界处附近消散。据此完成3-4题。 3.登陆时,该天气系统最可能是( ) A.冷锋 B.暖锋 C.锋面气旋 D.热带气旋

4.该天气系统能够持续北上,主要原因有( ) ①登陆后,大都靠近海岸线行进补充水汽②行进路线中,地形阻碍小 ③亚洲高压势力强,推动力大④登陆时,在该类天气系统中势力最强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2016年11月13日,巴基斯坦由中方运营的瓜达尔港正式开航。“瓜达尔”在当地语中意为“风之门”,如图示意巴基斯坦及周边部分地区。据此完成5-6题。 5.瓜达尔港常年多风,盛行( ) A.东北季风 B.西南季风 C.西北季风 D.东南季风 6. 在盛行风强劲的季节里,风大却降水稀少,主要原因是( ) ①风来自阿拉伯半岛,水汽含量少 ②地势低平,气流抬升不明显 ③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水汽含量少 ④位于背风坡,气流下沉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蜃景是一种气象景观,是在水面或陆面上空的稳定大气层中,由于垂直方向上空气密度显著差异形成的一种幻景。当底层空气密度高,而上层密度低时,在实际景物上方的远处出现它的影像,此即“上蜃景”当底层空气密度低,而上层密度高时,在实际景物下方的远处出现它的倒影,此即“下蜃景”。遇到大风吹来时蜃景瞬间消失。据此完成7-8题。 7.最易出现“上蜃景”的时间段及地点是( ) A.夏季海洋 B.夏季沙漠

2021届一轮复习专题复习卷—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

2021届一轮复习专题复习卷一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2小题,共60.0分) 1.热岛效应强度是指城区与郊区的气温差.如图示意北方某特大城市城区2008年6月和 12月热岛效应强度分布.读图完成3?4题. 导致该城区6月和12月热岛效应强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下图为北半球某区域近地而900 hPa 等压面空间高度分布图,图中数值表示等圧面高度(单 卞列四幅图中,与沿上图的XY 方向所作900 hPa 等压而剖面柑符的是() A ?人口数量 B.天气状况 C.建筑物密度 D.交通通达度 位: mh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2? 3? 4? A. A 下列关于图中 A. A 淸明前一天中午, B ?B B-B C.C C.C D. D D.D 宜逼3(rc 的高温让我们怀疑天气是否直接跳过春天,一秒入夏。下 X Y 水平距*

午5点左右,一场暴雨外加电闪雷鸣让长沙市民领略到春姑娘的下马威。淸明假期,全省气温将“大跳水",狂跌16X\清明出行的市民要注意天气哦。表为长沙淸明日出、 日落时刻(都为北京时间)及昼长。回答?小题。 日出时刻(北京时间)日落时刻(北京时间)昼长 06: 41: 25 19: 16: 06 12小时34分41秒 与暴雨天气吻合的是( 相传天灯(孔明灯)具有神奇的功效.只要人们将心愿写在天灯上,随着天灯冉冉升起, 人们凝视星空便能实现心中美好的愿望。图甲为“燃放天灯的原理图",图乙为“北半 飞得最高的与飞得最远 的分别是( 京津冀地区的十月份本应秋高气爽,但2016年10月该地区却出现了多次重度雾霾天气。如图为大气热量交换过程图,回答8?10题。 近地而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是( A ?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得多 B.耀斑爆发强烈 C.昼夜温差大 D.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 5. A.a地、b地 B.b地、C地 C.a地、C地 D.b地.d地 6. 大气中温室气体含II上升引起的变化是 A.太阳辐射增强 B.大气逃逸增强 C.地面辐射增强 D.大气逆辐射增强 7. 球某区域等压线(单位:hPa)图”。据此完成13、14题。 在图乙中a、b、c、d四地燃放孔明灯,

专题地球上的大气高考题及模拟题

专题03 地球上的大气 【2019年高考真题】 (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Ⅱ)【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积云为常见的一类云,其形成受下垫面影响强烈。空气在对流过程中,气流携带来自下垫面的水汽上升,温度不断下降,至凝结温度时,水汽凝结成云。水汽开始凝结的高度即为积云的云底高度。据此完成6~8题。6.大气对流过程中上升气流与下沉气流相间分布,因此积云常常呈 A.连续层片状 B.鱼鳞状 C.间隔团块状 D.条带状 7.积云出现频率最高的地带是 A.寒温带针叶林地带 B.温带落叶阔叶林地带 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 D.热带雨林地带 8.在下垫面温度决定水汽凝结高度的区域,积云的云底高度低值多出现在 A.日出前后 B.正午 C.日落前后 D.午夜 (2019年北京卷)【影响降水的因素】平顶山市地处豫西山地向黄淮海平原的过渡地带。图2为该市各观测点年平均降水量图。读图,回答第3题。 3.导致该市年平均降水量空间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太阳辐射 B.海陆位置 C.植被覆盖率 D.地形条件 (2019年北京卷)【常见天气系统】图5为某日08时亚洲局部海平面气压分布图。读图,回答第7题。 7.图示区域 A.①地的风向为东南 B.②地有大雾出现C.③地未来有强降水 D.④地寒暖流交汇(2019年天津卷)【常见天气系统】读图1和图2,回答3~4题。 3.在形成图1所示降水分布状况的当天,最有可能出现的气压场分布形势是 A.甲 B.乙 C.丙 D.丁 4.图2中所示的气压场分布形势,最可能出现在我国冬季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2019年江苏卷) 【常见天气系统】图3为“某月19日18时澳大利亚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读图回答7~8题。 7.该月最可能是 A.3月 B.6月 C.8月 D.10月 8.此时,澳大利亚 A.①地天高云淡 B.②地干热风大 C.③地南风暴雨 D.④地北风酷热 (2019年江苏卷)【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2019年1月某日三峡库区出现云海日出奇观,图9为某记者拍摄的照片。图10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19~20题。 19.三峡库区云海形成原理与下列大气热力环流模式相符的有 20.受云海影响,三峡库区大气受热过程对应于图10中 A.①增大 B.②增大 C.③减小 D.④减小 36.(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Ⅱ·节选)【区域气候特征形成的原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高考地理-地球上的大气(练)-专题练习有答案

高考地理专题练习 地球上的大气(练) 1?练高考 (八)台风是影响我国东部地区的重要天气系统,它既给人们带来甘露,也会给人们带来灾难。下图为某次台风路径图。 ①受山体阻挡影响②与盛行偏西风叠加③受地面增温影响④与盛行东北风叠加 A .①② B .②③C.③④ D .①④ 18 .如图示台风中心向北移动,在浙江北部沿海登陆时,上海地区的地面天气状况是() ①气压降低②风向偏西③雨势增强④风速减弱 A .①③ B .②③C.②④ D .①④ 马尔代夫是以旅游业为支柱产业的著名岛屿。2014年12月4日,马累海水淡化厂设备摧毁导致该岛淡 水供应中断。应马尔代夫政府请求,中国政府及时向其提供了饮用水等物资和资金援助。下图是马尔代夫

-1 - / 21

10 ?大气降水是该国的淡水来源之一,图中所示区域降水类型多为( ) A .台风雨 B .地形雨 C .对流雨 D .锋面雨 图3表示3月9日~22日气旋“帕姆”的移动路径。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一地的自然景观主要取决于其水热条件。下图中北纬 30°附近甲、乙两地的自然景观图,完成下列各 3.下图为北纬30°附近①、②、③、④四地的气候统计图。与甲、乙两相对应的是( ) 9.“帕姆”( ) A .生成于西北太平洋热带洋面 C .移动路径受控于西北漂流 10 .该气旋( ) A .标志当地进入台风多发季节 C .造成的灾情可以用 GPS 滥测 B .气流呈顺时针方向旋转 D .自东向西穿过日界线 B .引发滑坡、赤潮等次生灾害 D .对瓦努阿图的危害最大。 UO* 120f ■ d ? Vi il ■ ■ 题 甲 乙

三年高考(2016-2018)高考地理试题分项版解析-专题02-地球上的大气(含解析)

专题2 地球上的大气 【2018年高考题】 (2018·新课标Ⅰ卷)小明同学7月从重庆出发到贵州毕节旅游,收集到的相关高速公路信息如图3所示。据此完成9—11题。 9.乙路段和丁路段平均限速均较低的原因可能是这两条路段 A.车流量大B.平均坡度大C.雾霾天多D.两侧村庄多10.小明若从重庆出发乘长途汽车经遵义至毕节,为免受阳光长时间照射且能欣赏窗外风景,以下出发时间和座位较好的是 A.6:00出发,左侧靠窗B.8:00出发,右侧靠窗 C.10:00出发,左侧靠窗D.12:00出发,右侧靠窗 11.避暑是小明此次旅游的目的之一。导致7月毕节气温较重庆低的主导因素是A.地形B.纬度位置C.海陆位置D.大气环流 【答案】 【解析】 精准分析: 月份,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此时除极昼极夜区外,各地均为东北日出西北方日落,四个选项均为上午时段,太阳位于东方,客车向南行驶,即太阳位于客车的

左侧,题干要求为免受阳光长时间照射且能欣赏窗外风景,因此应右侧靠窗,AC 排除;据图可知,从重庆到遵义里程240千米,时速80的话,也需要3个小时,若12:00出发,则当客车开到遵义到毕节这段时,时间已经是下午3点之后了,太阳会出现在西北方,位于客车右侧会被太阳照射,所以,B正确、D错误。11.影响气温的因素有纬度、地形、洋流、海陆位置等。重庆地处四川盆地,盆地地形不易散热,毕节纬度低,但由于其地处云贵高原,海拔较高,因此气温较低,故选A。两地都是位于内陆,海陆位置是一致的,两地大气环流影响相似,不是影响气温主导因素。 考点定位:该题组考查中国地形区、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和影响气温的因素。【试题点评】 易错提醒:该题重点考查了地球运动的相关知识,结合图例进行分析,也属于生活中的地理问题,很好地考查了学生运用地理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首先是要掌握地球运动的相关知识,即7月份图示区域日出东北,日落西北;再结合客车向南行驶,要向欣赏风景,需靠右侧坐;其次要结合图例信息,从重庆到遵义240km,限速是80,即最少需要3小时,从遵义到毕节205km,限速100,即最少需要小时,即全程最少需要个小时,即只有8点出发,才能避免长时间的太阳照射。 (2018·新课标Ⅱ卷)恩克斯堡岛(图3)是考察南极冰盖雪被、陆缘冰及海冰的理想之地。2017年2月7日,五星红旗在恩克斯堡岛上徐徐升起,我国第五个南极科学考察站选址奠基仪式正式举行。据此完成6~8题。

高考地理专题练习地球上的大气(附答案和解析)

高考地理专题练习(三) 地球上的大气 一、选择题 (2016·高考浙江卷)图乙为探空气球10天中随气流漂移路线图,图中数字所指的黑点为每天相同时刻的气球位置。图甲为图乙的局部放大图。图甲中虚线表示近地面空气运动。完成1~2题。 1.下列路段中,探空气球受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最大的是() A.③至④B.④至⑤ C.⑥至⑦D.⑨至⑩ 2.图中⑦、⑧两点间近地面受() A.暖锋影响,吹西北风 B.冷锋影响,吹西南风 C.暖锋影响,吹东南风 D.冷锋影响,吹东北风 (2014·高考山东卷)下图为甲地所在区域某时刻高空两个等压面P1和P2的空间分布示意图,图中甲、乙两地经度相同。完成下题。 3.此后,来自乙地的气团使甲地的天气发生明显变化。造成此次天气变化的天气系统是() A.气旋B.反气旋 C.冷锋D.暖锋 4.(2014·高考四川卷)我国“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于北京时间2013年12月2日1时30分,在四川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发射时,发射场及其周围地区可能处于() A.冷锋过境时B.暖锋过境时 C.低压控制下D.高压控制下

图a为某日08时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单位:百帕),图b显示④地24小时内风的变化。读图,回答5~6题。 5.图a中() A.①比②风速大B.①比③云量少 C.②比③气压低D.②比④气温高 6.锋通过④地的时间可能为() A.上午B.下午 C.傍晚D.夜间 (2017·广东七校联合体一模)下图为2015年2月8日8时(北京时间)世界局部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单位:百帕)分布图。完成7~8题。 7.此时丙地的风向为() A.东北风B.东南风 C.西北风D.西南风 8.甲、乙两地的天气系统及对应的天气状况分别是() A.甲——反气旋、晴朗;乙——气旋、阴雨 B.甲——低压、阴雨;乙——高压、晴朗 C.甲——气旋、晴朗;乙——反气旋、阴雨 D.甲——高压、阴雨;乙——低压、晴朗 (2017·江西宜春二模)洗车指数是根据过去12小时和未来48小时有无雨雪天气,路面是否有积雪和泥水,是否容易使汽车溅上泥水,是否有沙尘等天气条件,给爱车族提供是否适宜洗车的气象指数。洗车指数共分为4级,级数越高,就越不适宜洗车。读“2016年3月16日17时某区域地面天气图”,回答9~11题。

高考地理总复习专题二地球上的大气第13练常见等压线额判断

专题二地球上的大气第13练常见等压线额判断 一、单项选择题 读我国部分区域2015年4月某日地面气压(单位:hPa)分布形势图,据此完成1~2题。 1.M处的气压值可能是( ) A.1 038 B.1 033 C.1 028 D.1 025 2.台北市的风向为( ) A.东北风B.西北风 C.东南风D.西南风 下图为4月某日某区域等压线分布图(单位:hPa)。读图回答3~4题。 3.图中四城市中以多云和阴雨天气为主的是( ) A.扬州、长沙B.石家庄、哈尔滨 C.石家庄、扬州D.长沙、哈尔滨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C所示天气系统可能形成寒潮

B.D天气系统是反气旋 C.此季节我国北方容易产生沙尘天气 D.夏威夷高压达一年中最强盛状态 下图是东亚局部地区某日8时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单位:hPa)。读图回答5~6题。 5.图中①②两地气压差最可能是( ) A.12 hPa B.13 hPa C.14 hPa D.15 hPa 6.此时,台湾海峡的风向是( ) A.西北风B.西南风 C.东北风D.东南风 读亚洲东部某时刻等压线(单位:百帕)分布图,据此完成7~8题。 7.若图中P气压中心的势力逐渐减弱,则此时可能是( ) A.春末 B.盛夏 C.初秋 D.严冬 8.Q处气压值可能是( ) A.1 007 B.1 008 C.1 009 D.1 010 下图为“世界局部地区某节气的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读图,完成9~10题。

9.该节气最可能是( ) A.立春(2月5日前后) B.立夏(5月6日前后) C.立秋(8月8日前后) D.白露(9月8日前后) 10.该日,台湾的天气预报内容可能是( ) ①受西南气流影响,各地午后会有雷阵雨②冷锋正在逼近,未来数日天气逐渐转冷③各地早晚气温偏低,沿海平原慎防冻害④海峡偏北风较强劲,海面船只多加注意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读“我国东南沿海某地区示意图”,回答11~12题。 11.关于此时A地的叙述,正确的是(双选)( ) A.受冷锋影响B.气压将不断降低 C.雨水汇集,泛滥成灾D.吹偏北风 12.当地政府拟将B村外迁,其可能的原因是(双选)( ) A.修建水库B.耕地面积不足 C.避免洪灾威胁D.海平面上升 二、综合题 13.读12月8日某时局部等压线(单位:百帕)分布图,沿L线为锋线。读图文材料,完成

高三复习专题:地球上的大气 测试卷

高三复习专题:地球上的大气测试卷 (建议用时:45分钟) 读大气热量交换过程图,回答1~3题。 1.青藏高原与长江中下游地区相比较气温低的原因是( ) A.③变小B.②变小 C.①变大D.④变大 2.引起近现代全球气温升高的主要温室气体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的浓度增加会导致( ) A.①变大,②变大B.②变小,③变小 C.③变大,④变大D.⑤变小,④变大 3.西北地区昼夜温差大的主要原因是( ) A.①变大,②变大B.②变大,③变小 C.⑤变大,④变大D.②变大,④变小 1.A 2.C 3.D[第1题,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吸收的地面辐射少;同时大气逆辐射弱。因此温度相对较低。选择项中只有A项叙述正确。第2题,二氧化碳浓度增大,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增多,大气逆辐射增强,地面增温,地面辐射增强。第3题,我国西北地区昼夜温差大的主要原因是白天晴天多,被大气层削弱的太阳辐射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气温高,而夜晚大气逆辐射弱,气温低。] 沿海城市热岛效应和海陆风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的关系,海陆风的影响范围可达上百千米。左图为天津市某年春季、夏季、冬季和全年热岛强度日变化曲线图,右图为天津市简图。据此完成4~6题。 4.左图中符合天津冬季热岛强度的是( )

A.ⅠB.Ⅱ C.Ⅲ D .Ⅳ 5.天津热岛效应会导致陆风势力增强显著的地点是( ) A.①B.② C.③D.④ 6.夏季,天津海风会使热岛效应强度( ) A.增强B.减弱 C.先增强后减弱D.先减弱后增强 4.A 5.D 6.B[第4题,城市热岛效应主要是指城市地区的气温相对周围地区较高,主要与城市的尘埃多,排放的温室气体多,排放的废热多,而且城市下垫面硬化面积大,植被覆盖率低有关,都使得城市比周围地区温度高。研究表明大城市中冬季城市中人类活动排放的废热远高于太阳辐射,热岛效应最强,夏季热岛效应较弱。第5题,夜晚陆地降温快,气温比同纬度海上低,近地面陆地形成高气压,而海洋上因气温高,形成低气压,使下层空气由陆地流向海洋,形成陆风;夜晚热岛效应形成的城市风是由郊区吹向城市。②③两地的城市风风向与陆风风向基本相反,起到削弱作用;①地城市风风向与陆风斜交,④城市风风向与陆风风向相同,对陆风势力起到增强作用。第6题,夏季陆地增温快,气温比同纬度海上高,空气膨胀上升,近地面陆地形成低气压,而海洋上因气温低,空气下沉,形成高气压,使下层空气由海洋流向大陆,形成海风;所以夏季来自于海洋的海风,性质比较凉爽,对市区起到降温作用,从而降低与郊区之间的温差,会使热岛效应强度减弱。] 在天气晴朗时,珠峰顶常飘浮着形似旗帜的乳白色烟云,这就是珠峰旗云。旗云是由对流性积云形成,可根据其飘动的位置和高度,来推断峰顶风力的大小。因此,珠峰旗云又有“世界上最高的风向标”之称。读旗云示意图,完成7~9题。 7.峰顶对流运动的直接热源是( ) A.阳坡冰雪带B.阳坡岩石裸露带 C.阴坡冰雪带D.阴坡岩石裸露带 8.产生旗云的时间段主要集中在当地时间( ) A.8~11时B.11~15时 C.15~18时D.20~24时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高考专练专题2地球上的大气

一?选择题 【2017全国卷I】我国某地为保证葡萄植株安全越冬,采用双层覆膜技术(两层覆膜间留有一定空间), 效果显著。图3中的曲线示意当地寒冷期(12月至次年2月)丰、枯雪年的平均气温日变化和丰、枯雪年的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据此完成 1 —3题。 007乙地某次浮尘天气附成过程示意 图 7 .下列描述中,不符合图7所示浮尘天气形成过程的是 A .乙地气流下沉且低空风速小 B .高层气流带来的沙尘飘落乙地 C. 上升气流将乙地的沙尘扬起 D .甲地沙源地的沙尘被大风扬起 &下列四幅天气图中的乙地,最可能出现图7所示浮尘天气的是 图3 1 ?图中表示枯雪年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的曲线是 A .① B .② C.③ D .④ 2. 该地寒冷期 A .最低气温高于-16 C B .气温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 C.膜内温度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 D .膜内温度日变化与气温日变化一致 3. 该地可能位于 A .吉林省 B .河北省C.山西省 D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2017全国卷n】热带沙漠中的尼罗河泛滥区孕育了古埃及农耕文明。尼罗河在每年6—10月泛滥,从上游带来的类似肥沃土壤的沉积物,与上游来水和周边区域的植物资源,都对农耕文明的形成意义重大。据此完成4—6题。 4. 热带地区原始的耕种方式多为刀耕火种。古埃及人在刀耕火种方式出现之前,能够在沉积物上直接耕种, 是因为尼罗河泛滥区 A .用水便利 B .土壤肥沃 C .地势平坦 D .植被缺失 5. 尼罗河下游泛滥区沉积物主要来源地的降水特点为 A .降水季节性强,年降水量大 B .降水季节性强,年降水量小 C.降水季节分配均匀,年降水量大 D .降水季节分配均匀,年降水量小 6. 古埃及人从周边区域引入植物用于种植,引入植物的生长期必须与尼罗河泛滥区的耕种期一致。由此判断这些植物最可能 来自于 A .热带雨林气候区 B .地中海气候区C.热带草原气候区 D .热带季风气候区【2017天津卷】读图文材料,回答7—8题。【2017天津卷】读图文材料,回答第9题。 地理高考真题分类汇编 专题2地球上的大气浮尘赴沙尘天先屮強度 晟弱妁一种吳型.术平施見度 在H10于术之间. 俗称出落 黄沙 A■?m

2019-2020学年三年高考地理试题分项解析:专题02-地球上的大气(Word版,含答案)

2019-2020学年精品地理资料 2019.7 三年(2016-2018)高考地理试题分项版 专题2 地球上的大气 【2018年高考题】 (2018·新课标Ⅰ卷)小明同学7月从重庆出发到贵州毕节旅游,收集到的相关高速公路信息如图3所示。据此完成9—11题。 9.乙路段和丁路段平均限速均较低的原因可能是这两条路段 A.车流量大B.平均坡度大C.雾霾天多D.两侧村庄多 10.小明若从重庆出发乘长途汽车经遵义至毕节,为免受阳光长时间照射且能欣赏窗外风景,以下出发时间和座位较好的是 A.6:00出发,左侧靠窗B.8:00出发,右侧靠窗 C.10:00出发,左侧靠窗D.12:00出发,右侧靠窗 11.避暑是小明此次旅游的目的之一。导致7月毕节气温较重庆低的主导因素是A.地形B.纬度位置C.海陆位置D.大气环流 【答案】9.B 10.B 11.A 【解析】 精准分析:

10.7月份,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此时除极昼极夜区外,各地均为东北日出西北方日落,四个选项均为上午时段,太阳位于东方,客车向南行驶,即太阳位于客车的左侧,题干要求为免受阳光长时间照射且能欣赏窗外风景,因此应右侧靠窗,AC排除;据图可知,从重庆到遵义里程240千米,时速80的话,也需要3个小时,若12:00出发,则当客车开到遵义到毕节这段时,时间已经是下午3点之后了,太阳会出现在西北方,位于客车右侧会被太阳照射,所以,B正确、D错误。 11.影响气温的因素有纬度、地形、洋流、海陆位置等。重庆地处四川盆地,盆地地形不易散热,毕节纬度低,但由于其地处云贵高原,海拔较高,因此气温较低,故选A。两地都是位于内陆,海陆位置是一致的,两地大气环流影响相似,不是影响气温主导因素。 考点定位:该题组考查中国地形区、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和影响气温的因素。 【试题点评】 易错提醒:该题重点考查了地球运动的相关知识,结合图例进行分析,也属于生活中的地理问题,很好地考查了学生运用地理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首先是要掌握地球运动的相关知识,即7月份图示区域日出东北,日落西北;再结合客车向南行驶,要向欣赏风景,需靠右侧坐;其次要结合图例信息,从重庆到遵义240km,限速是80,即最少需要3小时,从遵义到毕节205km,限速100,即最少需要2.05小时,即全程最少需要5.05个小时,即只有8点出发,才能避免长时间的太阳照射。 (2018·新课标Ⅱ卷)恩克斯堡岛(图3)是考察南极冰盖雪被、陆缘冰及海冰的理想之地。2017年2月7日,五星红旗在恩克斯堡岛上徐徐升起,我国第五个南极科学考察站选址奠基仪式正式举行。据此完成6~8题。

高考地理总复习 专题二 地球上的大气 第10练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专题二地球上的大气第10练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一、单项选择题 湖陆风是在较大水域和陆地之间形成的以24小时为周期的地方性天气现象。下图为“洞庭湖某时刻测得的湖陆风垂直结构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1.据图文材料可知,此时( ) A.①处为陆风 B.②处盛行上升气流 C.③处风力小于①处 D.④处更易形成降水 2.关于城市与湖陆风相互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城市地面硬化使湖陆风减弱 B.围湖造陆使湖陆风增强 C.湖陆风使城市昼夜温差减小 D.湖陆风使城市湿度下降 读“我国各气候区城市热岛效应强度(以城乡最低气温差表示)表”,完成3~4题。

3.关于城市热岛效应形成的热力原因,组合正确的是( ) ①城市建筑规模膨胀,降低风速,降低与郊区热量交换难度 ②城市下垫面性质的改变 ③城市大气污染物如CO、SO2、NO x以及悬浮颗粒物增加 ④工业、交通和生活排放大量废热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4.有关各气候区城市热岛效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热岛效应季节变化幅度最大的是温带 B.太阳辐射强度是造成7月热岛效应差异的主要原因 C.发生城市热岛效应最多的是高原区 D.1月份温带和高原区热岛效应较强与生活采暖有关 下图为北京某年7~8月850 hPa等压面高度和降水量变化图。读图,完成5~6题。

5.关于1 460米处某点P,在①~④四个不同时刻的气压或空气运动状况的判断,正确的是( ) A.①时刻,P点的气压值最低 B.②时刻,P点空气以下沉运动为主 C.③时刻过后,P点的气压将继续下降 D.④时刻之前,P点空气一直持续上升 6.关于图示时间段内,北京地区降水与850 hPa等压面高度变化曲线的关系,叙述正确的是( ) A.降水与850 hPa等压面高度曲线的变化同步 B.降水与850 hPa等压面高度曲线变化无关系 C.降水与850 hPa等压面高度曲线变化成反比 D.降水在850 hPa等压面高度曲线波谷前出现 读“1960~2003年北京城郊温差变化曲线图”,完成7~8题。

2017届地理二轮气候专题卷(新课标)(解析版)

专题二地球上的大气 气候 一、选择题(本题共11小题,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每 小题4分,共44分) (2016·模拟)下表为某城市的气候资料。据此完成1~2题。 月份7 8 9 10 11 12 次年 1 次年 2 次年 3 次年 4 次年 5 次年 6 气温 (℃) 11. 5 12. 12. 6 14. 6 19. 3 23. 2 26.3 26.8 24.4 20.4 15.9 11.1 降水 (mm) 61. 2 57. 47. 2 36. 1 22. 6 10. 4 3.1 7.1 32.5 60.5 56.0 66.8 A.暖流B.西南风 C.西北风D.东南风 2.该城市可能属于下列的国家是( ) A.美国B.南非 C.巴西D.意大利 解析:第1题,根据表格中气候资料,该地1月份气温高,说明位于南半球。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说明是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南半球的西 风带,盛行西北风,所以影响该城市冬季降水的主要因素是西北风,C项对。第

2题,该城市位于南半球,美国、意大利位于北半球,A、D两项错。巴西位于安第斯山脉东侧,没有地中海气候,C项错。所以可能属于南非,B项对。 答案:1.C 2.B (2016·百校联考)读下面四幅气候类型图,完成3~4题。 3.土壤颗粒在风或水等外力作用下从地面被移除的现象称为“土壤侵蚀”。土壤侵蚀的程度与土壤本身的特性、外力作用的方式和大小、植被状况以及人为活动等因素有关。长期而言,在具有类似的地质及地形条件且未经人为干扰的情况下,位于气候类型中哪个气候区的集水区所产生年平均土壤侵蚀最可能居于首位( ) A.①B.②C.③D.④ 4.有关③④两地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两种气候都是雨热不同期 B.两种气候类型的成因相似 C.两种气候都分布在大陆西岸 D.两种气候在南北半球均有分布 解析:第3题,图中①为热带雨林气候、②为热带草原气候、③为热带季风气候、④为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草原气候区植被最差、多沙质土壤,降水集中,故土壤侵蚀相对其他气候更严重,故B项正确。第4题,热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成因都有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因素,都是雨热同期,且分布在大陆东岸,故B项正确。热带季风气候只在北半球的亚洲有分布。 答案:3.B 4.B

2020年高考地理分类题库【专题3】地球上的大气(含答案解析)

2020年精编地理学习资料 专题三、地球上的大气 (一)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考点1】大气的受热过程 臭氧在大气中的含量虽少,但对地球生命却至关重要。 1.(2011上海地理,15)臭氧层对地球生命起到保护作用,这是因为臭氧层能够 A.降低大气温度 B.吸收太阳紫外线辐射 C.促发光化学反应 D.分解人类活动排放的废气 【答案】B 【解析】大气对太阳辐射具有削弱作用,臭氧能够吸收太阳紫外线辐射,对地球生物起到保护作用,B项正确。 2.(2011上海地理,16)据观测,地球上空臭氧洞现象最为严重的地方出现在 A.青藏高原上空 B.北极附近上空 C.南极附近上空 D.北美大陆上空 【答案】C 【解析】氧层破坏比较严重的地方在地球的“三极”上,即北极地区、南极地区和青藏高原的上空,而最为严重的地方是南极附近上空,C项正确。 【考点2】热力环流及其应用 【考点3】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下图是某一区域某时地面天气简图。读图回答下题。 1.(2011 ,5)图中M地的风向是 A.东北 B.东南 C.西北 D.西南 【答案】C 【解析】图中M地东侧气压低于西侧的气压,风从高压向低压吹,在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右偏,即形成西北风,C项正确。 图3示意某区域某时海平面等压线分布,虚线为晨昏线。读图完成下题。

2.(2011 ,10)此时,①地的盛行风向为 A.东北风 B.东南风 C.西北风 D.西南风 【答案】C 【解析】读图发现有经线0°、90°、180°,结合陆地形状可以判定此图从北极上空俯视、中心为北极点,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再读出①地气压为1020hpa,①地风向的水平气压梯度力指向东,地转偏向力向右(向南),合力方向为东南,风向为西北风,C项正确。 一般情况下,空气的密度与气温,空气中的水汽含量呈负相关。图4示意北半球中纬某区域的地形和8时气温状况剖面,高空自西向东的气流速度约20千米/时。读图完成3—4题。 3.(2011,9)此时,甲、乙、丙三地的大气垂直状况相比较 A.甲地比乙地稳定B.乙地对流最旺盛 C.乙地比丙地稳定D.丙地最稳定 【答案】D 【解析】空气的密度与气温,空气中的水汽含量呈负相关,所以西侧空气密度大于东侧,从垂直方向看甲地空气温度垂直递减率最大,空气最不稳定,而丙处则最稳定,D项正确。

专题02 地球上的大气-2021年高考地理高频考点知识梳理

专题02 地球上的大气 高频考点1 大气受热过程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 1.热量来源 (1)主要来源:A太阳辐射。 (2)近地面大气热量的直接来源:B地面辐射。 2.受热过程 (1)地面的增温:大部分太阳辐射透过大气射到地面,使地面增温。 (2)大气的增温:地面以长波辐射的形式向大气传递热量。 3.大气的作用 (1)削弱作用:反射、散射、吸收。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作用:具有选择性。臭氧和氧原子吸收紫外线,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 (2)保温作用:C大气逆辐射对近地面大气热量的损失起补偿作用。 二、大气热力作用的应用 1.分析温室气体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 温室气体排放增多→ 大气吸收 地面辐射 增多 → 大气逆辐射 增强,保温 作用增强 → 气温升高, 全球气候 变暖 2.解释农业生产中的一些技术措施 (1)我国北方地区利用温室大棚生产反季节蔬菜。 (2)深秋农民利用燃烧秸秆制造烟雾预防霜冻。 (3)干旱半干旱地区果园中铺沙或鹅卵石,不但能防止土壤水分蒸发,还能增加昼夜温差,有利于水果的糖分积累等。

3.利用大气的削弱作用原理分析某一地区太阳能的多寡 如: (1)高海拔地区:地势高→ 空气稀薄→大气的削弱作用弱→太阳能 丰富 (2)内陆地区:气候较为干旱→晴天多、阴雨天气少→大气的削弱作用弱→太阳能 丰富 (3)四川盆地: 4.昼夜温差大小的分析 分析昼夜温差的大小要结合大气受热过程原理,主要从地势高低、天气状况、下垫面性质几方面分析。 (1)地势高低:地势高→大气稀薄→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和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都弱→昼夜温差大。 (2)天气状况:晴朗的天气条件下,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和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都弱→昼夜温差大。 (3)下垫面性质:下垫面的比热容大→增温和降温速度都慢→昼夜温差小,如海洋的昼夜温差一般小于陆地。 高频考点2 逆温现象 在一定条件下,对流层的某一高度会出现实际气温高于理论气温,甚至是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升高的现象,称为逆温。 1.四种逆温的形成与分布

高考地理-地球上的大气-专题练习(一)有答案

高考地理专题练习(一) 地球上的大气、选择题 (2016 ?山东济南高三期末考试)下图示意地球大气受热过程。读图,回答下题。 1?“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主要是因为此时() A .①强 B .②弱 C .③弱 D .④强 (2016 ?山东济宁3月一模)贝加尔湖是世界上最深和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俄国作家契诃夫曾描写道: “湖水清澈透明,透过水面就像透过空气一样,一切都历历在目,温柔碧绿的水色令人赏心悦目…… 下面甲图为贝加尔湖位置示意图,乙图为某年5月贝加尔湖遥感影像。读图完成2?4题。 甲 乙 2?贝加尔湖“湖水清澈、温柔碧绿”的主要原因,不包括() A ?水量大,自净能力强 B ?湖中藻类植物繁殖快 C.流域内植被覆盖率高 D ?湖泊周围人类活动少 3?贝加尔湖区与周边地区的气温存在较为显著的差异。贝加尔湖与周边水域相比() A .结冰期早,化冰期早 B .结冰期早,化冰期晚 C.结冰期晚,化冰期早 D ?结冰期晚,化冰期晚

4?贝加尔湖周围地区冬季平均气温约为一38C,而冰层以下的水温与夏季接近,其原因是()

A ?湖底地壳运动活跃,释放大量热能 B .终年寒冷,湖水温度变化小 C .冬季阳光透过冰层,形成“温室效应” D ?夏季冰雪融水注入,降低湖水温度 (山东省潍坊市高三第一次模拟 )湖陆风包括湖风(出湖风)和陆风(进湖风),是较大湖泊与陆地之间形成 的以24小时为周期的地方性风。图 1示意洞庭湖与岳阳市之间一天中某时刻测得的湖陆风垂直结构,图 2 示意洞庭湖东北部的岳阳市某日 6~14时的气温与湿度变化。据此完成 5~7题。 6. 图2所示日期陆风转湖风的时刻所在时段是 () A . 6: 00~7: 00 B . 7: 30~8: 30 C . 10: 00~11: 00 D . 13: 00~14: 00 7. 关于岳阳市与湖陆风相互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岳阳市地面硬化使湖陆风减弱 B .围湖造陆使湖陆风增强 C .湖陆风使岳阳市昼夜温差减小 D .湖陆风使岳阳市降水减少 (2016 ?河南洛阳市高三期中测试 )霾的形成与水平方向的静风现象、垂直方向的逆温现象、悬浮颗粒 物的增 加有关。当大气湿度增加时,霾可以转化为雾,因而霾与雾常常相伴而生,统称雾霾。在我国雾霾 天气分布的一般规律是,中西部地区少东部地区多,乡村少城市多,春夏季节少秋冬季节多。据此回答 8~9 题。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9.雾霾天气对下列相关产业,直接影响最大的是 () A .果林园艺及乳畜业 B .旅游业及交通运输业 C .钢铁及汽车制造业 D .环境保护及文教事业 - t LOC ■? ■ 1 ? MW r ■ 网 1 p a L0(9i '八" * MH 5. 图1所示时刻() A .①处为陆风 C .③处风力小于① B .②处更易形成降水 D .④处盛行上升气流 &下图所示天气状况容易出现严重雾霾的是 () fl] 囲2

2014年高考地理试题分项版解析:专题02地球上的大气

2014年高考地理试题分项版解析:专题02地球上的大气 2014年高考试题分项版解析专题2 地球上的大气 (2014安徽卷)1958年竺可桢在《中国的亚热带》一文中指出:我国亚热带北界接近34°N,即淮河、秦岭、白龙江一线直至104°E;南界横贯台湾中部和雷州半岛南部……。完成27-28题。 27.我国亚热带在34°N以南、104°E以西分布范围小,主要影响因素是 A.纬度位置 B.地形 C.季风 D.海陆位置 【答案】B 【解析】因受北部秦岭山脉和西部横断山脉的影响,我国亚热带范围变化西南部分分布较小,选B正确。 28.北半球亚热带在我国分布总体偏南,是因为我国 A.冬季气温南高北低 B.地形阻挡了夏季风深入西北 C.夏季南北普遍高温 D.冬季风势力强且影响范围广 【答案】D 【解析】由于我国冬季风势力强,影响范围广,是我国东部地区冬季气温低,导致亚热带位置偏南。选项D正确。 (2014年北京卷)气候舒适度主要与气温、湿度、风速等因素相关。图2示意中国4个城市气候舒适度的月变化。读图,回答第3题。 3、甲、乙、丙分别是 A、贵阳、西安、长春 B、昆明、海口、哈尔滨 C、兰州、上海、沈阳 D、南宁、武汉、石家庄 【答案】B 【解析】甲地全年都比较舒适,特别是夏半年,因昆明四季如春,夏季因地势较高,气候凉爽,所以最舒适;乙地冬季舒适,夏季不舒适,表明该城市位于我国南方,夏季气温太高,冬季气温适宜,应该是海口;丙地城市夏季舒适,冬季不舒适,表明该城市位于我国北方,夏季气温较高,冬季寒冷,应为哈尔滨。故选B。 (2014安徽卷)通过海面的热收支方式主要有辐射、蒸发和传导。图Ⅱ示意世界大洋海面年平均热收支随维度的变化。读图完成33题。

高中地理关于地球上的大气的专题练习和答案.doc

高中地理关于地球上的大气的专题练习和答案 一、选择题 (2016·山东济南高三期末考试)下图示意地球大气受热过程。读图,回答下题。 1.“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主要是因为此时( ) A.①强 B.②弱 C.③弱 D.④强 解析诗句的意思是连日天气阴霾,孕育着雨意,所以霜也下得晚了。因为阴天,大气逆辐射强,大气D对。诗人庆幸留下了干枯的荷叶,可以听到雨打荷叶的声音,与图示内容无关。①是太阳辐射,②是云层的反射作用,③是地面辐射,对霜来的晚无影响,A、B、C 错。 答案D (2016·山东济宁3月一模)贝加尔湖是世界上最深和蓄水量的淡水湖。俄国作家契诃夫曾描写道:“湖水清澈透明,透过水面就像透过空气一样,一切都历历在目,令人赏心悦目……”。下面甲图为贝加尔湖位置示意图,乙图为某年5月贝加尔湖遥感影像。读图完成2~4题。 甲 乙 2.贝加尔湖“湖水清澈、温柔碧绿”的主要原因,不包括( ) A.水量大,自净能力强 B.湖中藻类植物繁殖快 C.流域内植被覆盖率高 D.湖泊周围人类活动少

3.贝加尔湖区与周边地区的气温存在较为显著的差异。贝加尔湖与周边水域相比( ) A.结冰期早,化冰期早 B.结冰期早,化冰期晚 C.结冰期晚,化冰期早 D.结冰期晚,化冰期晚 4.贝加尔湖周围地区冬季平均气温约为-38℃,而冰层以下的水温与夏季接近,其原因是( ) A.湖底地壳运动活跃,释放大量热能 B.终年寒冷,湖水温度变化小 C.冬季阳光透过冰层,形成“温室效应” D.夏季冰雪融水注入 解析第2题,“湖中藻类植物繁殖快”会使湖水变绿,影响湖水清澈透明程度。第3题,贝加尔湖面积较大,热容量大,与周边(小块)水域相比,升温慢,降温慢,故其结冰期晚,化冰期也晚。第4题,冰层起到“玻璃温室”的作用,使得冰层以下的水温较高。 答案2.B3.D4.C (山东省潍坊市2016届高三第一次模拟)湖陆风包括湖风(出湖风)和陆风(24小时为周期的地方性风。图1示意洞庭湖与岳阳市之间一天中某时刻测得的湖陆风垂直结构,图2示意洞庭湖东北部的岳阳市某日6~14时的气温与湿度变化。据此完成5~7题。 5.图1所示时刻( ) A.①处为陆风 B.②处更易形成降水 C.③处风力小于① D.④处盛行上升气流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地球上的大气专题分析

高考一轮复习地球上的大气专题分析 一、选择题 读“地球表面受热过程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1.上图中字母表示大气逆辐射的是 A.A B.B C.C D.D 2.近地面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 A.大气逆辐射 B.太阳辐射 C.地面辐射 D.大气辐射 3.对地面起保温作用的是 A.A B.B C.C D.D 【答案】1. D 2. C 3. D 【解析】 1.据图中箭头特点可知,A为太阳辐射B为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C为地面辐射D为大气逆辐射。故选D。 2.据图可知,地面是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量来源。故选C。 3.据图可知,通过大气逆辐射把地面散射的部分热量还给地面,起到保温作用。故选D。 4.浙江省新安江水库建成于20世纪50年代末,在一个狭窄河流上出现了一个面积为394 km2的“湖泊”。若在该水库旁建一个度假村,图中能正确反映水库与度假村之间风向的是()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对大气环流的影响。由于陆地和水域的热容量的差异,故白天,度假村的气温较水库高,故度假村盛行上升气流,近地面形成低压,而水库盛行下沉气流,近地面形成高压,故近地面的风由水库吹向度假村,故③正确;而晚上,度假村的气温较水库低,故度假村盛行下沉气流,近地面形成高压,水库盛行上升气流,近地面形成低压,故近地面的风从度假村吹向水库,故④正确。 5.如下图所示,一架澳大利亚的飞机在其国内航线上飞行,可判断 A.顺风飞行 B.逆风飞行 C.风从北侧吹来 D.风从南侧吹来 【答案】A 【解析】 大气运动的原因和风的受力分析。主要考查了高空中的风,高空中的风基本不受摩擦力的影响,风向主要取决于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共同作用,两力共同作用的结果,风向逐渐偏离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南半球向左偏转,可偏至平行于等压线。一架澳大利亚的飞机在其国内航线上飞行,南半球高空,风向逐渐偏离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向左偏转可偏至平行于等压线,图中风向是自东向西,该飞机是顺风飞行。故答案选A。 下图中曲线分别表示大气上界太阳辐射量、云层反射太阳辐射量、地表吸收太阳辐射量、地表反射太阳辐射量。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6.图中③曲线表示 A.大气上界太阳辐射量B.地表吸收太阳辐射量 C.地表反射太阳辐射量D.云层反射太阳辐射量 7.④曲线表示的太阳辐射量在南极地区比北极地区大的原因主要是南极地区

(2017-2019)高考地理真题分类汇编专题03 地球上的大气(教师版)

专题03 地球上的大气 〖2019年高考真题〗 (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Ⅱ)积云为常见的一类云,其形成受下垫面影响强烈。空气在对流过程中,气流携带自下垫面的水汽上升,温度不断下降,至凝结温度时,水汽凝结成云。水汽开始凝结的高度即为积云的云底高度。据此完成6—8题。 6.【大气运动】大气对流过程中上升气流与下沉气流相间分布,因此积云常常呈 A.连续层片状B.鱼鳞状C.间隔团块状D.条带状 7.【大气运动】积云出现频率最高的地带是 A.寒温带针叶林地带B.温带落叶阔叶林地带 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D.热带雨林地带 8.【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在下垫面温度决定水汽凝结高度的区域,积云的云底高度低值多出现在A.日出前后B.正午C.日落前后D.午夜 【答案】6.C 7.D 8.A 【解析】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思考生活、热爱生活,引导中学地理教学要教会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和原理,分析生活现象,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地理学的视角和观点看待、分析和解决现实生活中问题的素养。试题以积云为切入点,“看云识天气”,身边地理无处不在。 6.大气对流过程中,温度较高、受热的地区空气膨胀上升,温度较低、冷却的地区空气收缩下沉,上升气流与下沉气流在不同的地区相间分布;气流上升,随海拔升高,气温降低,水汽渐渐冷却凝结形成积云;气流下沉,随海拔降低,气温升高,水汽难以冷却凝结,云层少。因此气流上升地区天空形成积云,而下沉地区天空无云(云量极少),而上升气流与下沉气流在不同的地区相间分布,使积云的分布被无云天空分割,分布呈间隔的团块状,没有连续分布,A错、C对;鱼鳞状、条带状都不是间隔分布的,B、D错。故选C。 7.积云由气流上升运动(对流运动)产生,而气流上升运动与下垫面气温相关,近地面气温越高,空气越容易受热膨胀上升从而使空气中的水汽冷却凝结成云,即积云出现的频率越高;寒温带针叶林地带处于高纬寒带地区,全年气温较低,上升气流弱,积云极少出现,A错;温带落叶阔叶林地带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处于中低纬温带地区,夏季气温高,容易出现积云,但冬半年低温较低,积云出现频率小,B、C错;热带雨林地带处于低纬热带地区,全年气温高,盛行上升气流,积云出现的频率高,D对。故选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