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三高考 自然地理专题复习

2020年高三高考  自然地理专题复习
2020年高三高考  自然地理专题复习

2019-2020 高三一轮复习自然地理专题练习

奥地利探险家鲍母加特纳在美国的新墨西哥州罗斯韦尔地区,于当地时间2012年10月14日9时30分(西六区)乘氢气球到达距地面39044m后,从太空舱里跳下,于北京时间15日凌晨2时12分03秒成功落地。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鲍姆加特纳跳出时的高度处于( )

A.对流层

B.平流层

C.电离层

D.高层大气

2.从跳出到落地,鲍姆加特纳经历的大气温度变化是( )

A.逐渐降低

B.逐渐升高

C.先升高后降低

D.先降低后升高

下图是某山地自然带分布。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3.影响图中自然带分布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A.人类活动B.海陆位置

C.纬度差异D.水热条件

4.20世纪70年代,该地区常绿阔叶林遭到大量破坏,导致水土流失加剧,河流含沙量增加,径流季节变化加大,旱涝灾害频繁,动物“外逃”……该描述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A.单一性B.间断性

5.近几十年来,该山地积雪冰川面积不断缩小的原因可能是

A.物种减少B.全球变暖

C.酸雨危害D.臭氧层破坏

下图是“美国宇航局2012年7月4日拍摄的太阳活动剧烈爆发图”,大量速度达800千米每秒的带电粒子喷射到太空。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6.图示太阳活动发生在太阳大气层的

A.光球层B.色球层C.日冕层D.大气层之外

7.下列关于图示太阳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没有活动周期,但可能持续较长的一段时间

B.地球是太阳系中最先受其影响的行星

C.爆发后会产生巨大的太阳辐射能

D.图示太阳活动可能会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

下图为三幅经纬网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8.①~⑤各地,地理坐标相同的是()

A.①③B.①④C.②④D.③⑤

9.从中国飞往美国、加拿大的航班,一般不使用经过北冰洋的航线,而取道北太平洋,原因可能是途径北极()

下面三幅景观图主要由同一种外力作用形成,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以上三幅景观图主要分布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是

A.降水季节变化显著

B.气温年较差小

C.植被以温带草原为主

D.地表水缺乏

11.图一中平坦的顶部说明该地貌形成于

A.岩浆侵入岩

B.河湖沉积岩

C.变质岩

D.火山喷出岩

12.图三景观图为观测者向南拍摄照片,则该地盛行风向为

A.东风

B.西风

C.南风

D.北风

下图为澳大利亚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单位:百帕),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3.该时段,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澳大利亚西南海域低气压向东移动,低气压中心增强

B.乙点风向的变化由东北风转为西北风

C.10日06时城市丙附近的气压数值范围1012~1020百帕之间

D.10日06时城市丙附近的气流水平方向上顺时针方向辐散

14.图中锋面系统过境前后,甲地天气变化与下列图示相符的是

A.B.

C.D.

下图为经纬网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5.图中①②两区域

A.面积大小相同B.东西方向长度相同

C.南北方向长度相同D.比例尺大小相同

1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丙两地距离小于20 000千米B.丙的自转速度大于丁

C.由甲到丙最短航向为东南D.由乙到丁最短航向为东北

为了提高照明效果,室外的采光器往往需要清洗和维护。下图为我国某建筑的结构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7.通往地下车库的室外采光器,最佳的安装位置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8.该建筑的地上部分应该优先安装漫射器的功能区是()

A.档案室

B.会议室

C.办公室

D.走廊

19.从自然条件和区域能源状况来看,光导照明系统最适宜推广的省份是()A.新疆 B.黑龙江 C.广东 D.山西

下表为2016年东北某河流下游河段水运交通逐月累计旅客发送量统计表,该河段自西南流向东北。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20.该河段在下列时间能发生凌汛的是

A.3月

B.6月

C.10月

D.12月

21.该河段航运的大致规律分析正确的是

A.1~4月份因河流断流而停止

B.8月份旅客发送量最大

C.5~10月份旅客发送量逐月增加

D.至少营运8个月

2018年8月中旬,双台风袭击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下图是不同日期双台风等压线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22.在图示时段内,降水持续时间最长的是

A.甲地B.乙地C.丙地D.丁地

23.从12日8时到13日2时这段时间里,风力增大最明显的是

A.杭州湾B.山东半岛C.台湾海峡D.琼州海峡

某年10月,来自世界各地的汽车越野挑战賽选手在澳大利亚完成了7日赛程,图中黑线为越野线路。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24.与图示沙漠成因最为相似的是

A.西亚阿拉伯沙漠B.南美巴塔哥尼亚沙漠

C.塔克拉玛干沙D.索马里半岛沿岸沙漠

25.参赛选手在赛程期间需克服的主要困难可能是

A.暴风雪、寒潮、缺氧B.高温、湿热、泥泞路

C.风暴潮、高温、洪水D.沙尘暴、高温、缺水

26.①②③④四地中,荒漠化发展最快的地区是

A.①B.②C.③D.④

有专家将季风区因地质环境特殊,又缺少水利设施而存留不住水的现象,称为工程性缺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7.下列地区中,工程性缺水最严重的是( )

A.华北平原B.云贵高原

C.河西走廊D.四川盆地

28.上述地区特殊的地质环境是( )

A.黄土地貌

B.岩溶地貌

C.绿洲地区

D.河流谷地

某旅客于2017年8月14日,在河西走廊最西端的国家某地质公园进行考察,该地质公园约位于93oE、40.5oN,属于古罗布泊的一部分。公园中的特殊地貌,东西长约15千米,南北宽约2千米,土质坚硬,呈浅红色,与黑色的戈壁滩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下图为该游客于14∶30(北京时间)拍摄该地貌的局部景观照片。

请回答下列各题。

29.图中特殊地貌主要形成于

A.风化作用

B.风力侵蚀作用

C.流水侵蚀作用

D.断裂抬升作用

30.图中特殊地貌的物质组成主要来源于

A.风力堆积作用

B.固结成岩作用

C.流水沉积作用

D.冰川堆积作用

31.拍摄者位于该地貌的

A.东北方向

B.西北方向

C.西南方向

D.东南方向

32.贵州群山深处的“大窝凼”是由岩溶漏斗、落水洞、天坑以及溶洞组成喀斯特地貌群。2016年9月25日,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在此建成启用,开始探索宇宙深处的奥秘。“大窝凼”特殊地貌形成的主要外力是()

A.风力B.流水C.冰川D.. 生物

广东韶山是典型的丹霞地貌,该地区某些山体四周为陡崖,特殊的地貌造就了特殊的植被分异现象。下图为某山体植被分布状况。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33.导致山体顶部植被呈环状分异的主导因素是

A.气温B.海拔C.降水D.土壤

34.下列条件有助于顶部植被环状分布的是

A.面积狭小B.坡度大C.人类活动少D.海拔高35.对崖壁植被物种影响最大的植被区是

A.甲B.乙C.丙D.丁

二、综合题

3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下面两幅图分别示意某区域水系分布及该区域 K 地降水量月份分配。

材料二下表为 R 河径流量季节分配表。

(1)根据材料一,简述该区域的地形特征。

(2)图甲中 R 河西岸沼泽广布,试从气候的角度分析其成因。

(3)R 河是流经国水量最大的河流,是世界第五长河,但其航运价值很低。请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说出该河最主要的补给形式,并从河流水文特征角度分析其航运价值较低的原因。

37.读某地区地形及等温线图,完成下列各题。

(1)A地和B地相比,气温较高的是哪一地?为什么?

(2)描述图示区域的地形特点。

(3)简述图中国家应当如何处理人口、粮食、环境之间的关系?

(4)F处是世界重要航线经过的海域,但不同季节(夏、冬两个季节)过往船舶的航速却有所不同,简述影响该航线上船舶航速变化的大气环流状况。

38.(24分)甲、乙两图分别是世界和我国某区域地理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对比A、B两大地形区的主要特殊地貌有什么不同,列举其中一种具体特殊地貌的名

称,并分别说出形成两种特殊地貌的主要地质作用。(8分)

(2)在甲图中,C河及上游湖泊沿岸是该国工业、人口和城市的主要分布区,应用区位理

论分析该国工业、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C河及上游湖泊沿岸的有利区位因素(10分)

(3)在乙图中,B地形区最突出的环境问题是什么?列举两例该环境问题对D河下游

地区

产生的影响。 (6分)

参考答案

1.B

2.D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大气的垂直分层,试题难度较易。

1.读材料可知,距地面39044m的高度处于大气层的平流层。故选B。

2.对流层的温度由地面向高空降低,平流层的温度向高空升高;所以从跳出到落地,鲍姆加特纳经历的大气温度变化是先降低后升高。故选D。

3.D

4.C

5.B

【解析】

3.图中显示随海拔高度的上升自然带更替,体现了垂直地域分异。影响垂直地域分异的主导因素是水热条件,故D正确。

4.自然地理环境具有整体性和差异性。材料中植被的破坏影响到河流的水文特征、加剧自然灾害、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说明自然环境各要素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故C正确。

5.全球变暖,加速冰川消融,雪线升高,因此山地积雪冰川面积不断缩小。故B正确。

6. B

7. D

【解析】

6.根据图示信息,图示太阳活动为耀斑,主要发生在太阳大气层的色球层,选B。

7.耀斑活动周期约为11年;太阳系八大行星中,水星距太阳最近,因此水星是太阳活动最先影响到的行星;太阳耀斑是太阳磁场巨大能量的一种释放方式,往往伴随着高能高热和大量粒子以及电磁辐射的向外喷发,太阳辐射能是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产生的,并不是耀斑爆发形成的;耀斑发出的带电粒子可能会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据此分析选D。

【点睛】

太阳活动的表现有光球层的黑子、色球层的耀斑及日珥、日冕层的太阳风,太阳活动加强时,会导致射向地球的射电增多,扰乱地球上空的电离层,使地面的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到影响甚至中断;带电粒子流可以引发地球上的磁暴现象;地球两极地区能出现极光现象;也会对地球气候产生一定影响。

8.B

9.D

【解析】

【分析】

本题组以三幅经纬网示意图为材料,设置两道试题,涉及地理坐标判断、最短航线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和方法的掌握程度。

8.根据三幅经纬网示意图的经纬度变化规律判断,①~⑤各地的地理坐标分别是(30°S,30°W)、(0°,0°)、(30°N,30°W)、(30°S,30°W)、(60°N,90°E),因此①和④地理坐标相同,选项B正确。①和③、②和④、③和⑤地理坐标不同,选项A、C、D错误。

9.长途飞行大多在对流层上部、平流层底部,飞行航班基本不受地表酷寒影响,故排除选项A。从中国飞往美国、加拿大的航班,经过北冰洋的航线大多是最短航线,排除选项B。现代飞机一般不需要沿途补给,故排除选项C。北冰洋的航线经过极地东风带,风向为东北风,与从中国飞往美国、加拿大的航班方向部分相反,即部分逆风行驶,会增加燃料消耗、延长飞行时间,而取道北太平洋则是顺中纬西风飞行,故选项D符合题意。

10.D

11.B

12.B

【解析】

【分析】

试题主要考查外力作用、地质作用的影响

10.由图可知该地貌为雅丹地貌,是由于风力侵蚀作用形成,主要分布在干旱地区,所以全年降水量小,气温年变化较大,地表水缺乏,以荒漠景观为主,故答案选D。

11.由图可知图一岩石顶部平坦,有明显的层理构造,所以应该为沉积环境下的河湖沉积岩,故答案选B。

12.图示雅丹地貌为风力侵蚀作用形成,迎风坡侵蚀作用较强,坡度较陡,又由于照片向南拍摄,故该地盛行西风,B项正确。故选B。

13.D

14.B

【解析】

【分析】

本题组以澳大利亚海平面气压分布图为材料,设置两道试题,涉及天气系统变化、锋面与天气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运用题中信息调动相关知识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13.图中显示,澳大利亚西南海域低气压中心由乙地西南移到了乙地东南,明显向东移动,低气压中心气压由980~988百帕之间下降为972~980百帕之间,明显增强,A不符合题意。据图判断,9日06时时,乙点风向为东北风,10日06时时,乙点风向为西北风,B不符合题意。据图判断,10日06时城市丙附近的气压数值范围1012~1020百帕之间,C不符合题意。据图判断,10日06时城市丙受高气压控制,位于南半球,气流水平方向上逆时针方向辐散,而不是顺时针方向,D符合题意。

14.图中显示,甲地受冷锋天气系统影响。冷锋过境前后,气温应大致呈下降趋势,排除A、C。冷锋天气系统产生于低压槽,冷锋过境前后,气压应先下降,后上升,排除D,选项B 符合题意。

15. C

16. A

【解析】

【分析】

纬线长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相同经度间隔,纬度越高,纬线长度越短。相同纬度间隔,经线长度相同。甲、丙两地位于两条相对的经线上,纬度间隔120°,纬度1°间隔,距离是111千米。

15.纬线长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相同经度间隔,纬度越高,纬线长度越短。相同纬度间隔,经线长度相同。结合经纬度,图中①②两区域南北方向长度相同,C对,面积大小不同,①比②大,A错。东西方向长度不同,①比②长,B错。比例尺大小不同,①比②小,D错。

16.甲、丙两地位于两条相对的经线上,纬度间隔120°,纬度1°间隔,距离是111千米,距离小于20 000千米,A对。丙的自转速度等于丁,B错。由甲到丙最短航向为先正北,后正南方向,C错。东西方向选经度间隔小的一侧,由乙到丁最短航向为西北,D错。

17.C

18.D

19.C

【解析】

17.据材料知,光导照明系统通过采光器获取室外的自然光线,经过特殊制作的导光管进行传输,再由漫射器照射到需要光线的室内。据图中的指向标可知,②位于阴面,不适合采光,①位于房顶,对地下车库的采光影响不大;④位于树荫下,采光条件也差;③地面开阔,光照充足。故选C。

18.据图可知,走廊位于建筑的中间位置,自然采光条件较差,因此最需要安装漫射器。故选D。

19.光导照明系统主要是针对没有太阳照射但需要光线的地区,广东经济发达,常规能源缺乏,且地价昂贵,因此空间利用率高,最适合建设光导照明系统。故选C。

20.C

21.B

【解析】

20.出现凌汛的条件是有冰期的河流,从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的河段,即为明显的南北流向,发生的时间一般为秋末冬初或冬末春初,根据逐月累计旅客发送量统计表可知,3、12月仍处于结冰期,不可能发生凌汛;6月处于夏季,气温较高,更不可能形成凌汛;10月秋末处于刚要结冰的时期,最可能发生凌汛,所以C项正确。

故选C

21.该地位于我国东北,河流在冬春季可能结冰。1月至4月客运发送量为零,是因为冬季河流结冰,影响航运,并非因为断流,故A错误;

表格数据是逐月累计旅客发送量,根据表格可知,8月旅客发送量为110.8-72.8=38(万人),相比其他几个月,8月旅客发送量最大,B正确;

5~10月份旅客累计值逐月增加,并非发送量逐月增加,C错误;

根据材料可知,1-4月发送量为零,10-12月旅客发送量累计值不变,说明这11月、12月没有运营,故该河段航运营运6个月,D错误。

故选B

22.C

23.B

【解析】

22.本题主要考查天气系统与天气。降水持续时间,说明受降水天气系统的控制时间长。读图分析可知,甲地一直受高压控制,降水较少,多晴朗天气,A错误;乙处等压线稀疏,天气变化不大,风力较小,天气晴朗,B错误;丙在图示时间段内始终受到低压控制,多阴雨天气,C正确;丁地在8月12日8时受低压控制,在8月13日2时处于高压的边缘,因此,丁地的天气由阴转晴,D错误。故选C项。

23.本题主要考查了风力大小的判读,获取图中信息即可。风力大小取决于等压线的疏密程度,从12日8时到13日2时这段时间里,山东半岛的等压线由稀疏变为密集,说明风力明显增大。故选答案选B项。

24.A

25.D

26.B

【解析】

24.该地与西亚阿拉伯沙漠均位于回归线附近,由于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干燥信风的影响,气候干旱;南美巴塔哥尼亚沙漠位于安第斯山脉的背风坡,降水稀少;塔克拉玛干沙漠属于温带沙漠,深居内陆,降水稀少蒸发旺盛;索马里半岛沿岸沙漠的形成主要与沿岸寒流有关。故答案选A。

25.越野线路位于澳大利亚中西部,穿越大范围热带沙漠气候,高温、缺水;10月为澳大利亚春季,此时多沙。故答案选D项。

26.荒漠化的发展主要取决于人类活动的强度。②地位于墨累河流域,降水较少,加之人类高强度开发,不合理用水等,导致该地区荒漠化发展很快。故答案选B项。

27.B

28.B

【解析】

27.云贵高原地区石灰岩广布,由于温暖湿润的气候,形成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多孔隙和裂隙、溶洞等,地表水极易下渗,难以在地表存留,工程性缺水最严重。华北平原降水季节变化大,人口密集,经济发达,水资源需求多,资源性缺水严重;河西走廊深居内陆,降水少;四川盆地水资源较为充足。据此选B。

28.结合上题,该地为云贵高原地区,该地区为喀斯特地貌,属于石灰岩地区特有的岩溶地貌,选B。

【点睛】

喀斯特地貌是一种岩溶地貌,是含有酸性气体的水流经石灰岩地区所形成的,在中国主要分

布在西南云贵一带。由于石灰岩的可溶性,该地貌区水体渗漏严重。

29.B

30.C

31.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西北地区外力作用和方位的判断。

29.图中特殊地貌位于西北干旱区域,主要形成于风力侵蚀作用,B对。风化作用不是酷似地貌形成的主要作用,A错。干旱区流水侵蚀作用较少,C错。图示不能体现断裂抬升作用,D错。故选B。

30.图中特殊地貌的岩层层次清晰,土质坚硬,物质组成主要来源于流水沉积作用,C对。风力堆积作用形成岩层土质疏松,A错。固结成岩作用形成岩石,不是物质组成来源,B 错。冰川堆积作用物质没有分选性,无层次,D错。故选C。

31.根据材料中公园经度,该地位于东6区,北京时间14:30,该地区时是12:30,此时太阳约位于正南天空,影子朝向接近正北方向。拍摄者位于该地貌的东南方向,D对。A、B、C错。故选D。

32.B

【解析】

由材料可知,当地为喀斯特地貌,这是因流水的侵蚀作用而成,故B正确。

33.D

34.C

35.C

【解析】

【分析】

本题以丹霞地貌为背景材料,考查了影响植被分布的因素的相关知识,主要考查了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解答本题时要注意环状内所属的植被类型。

33.该区域的山体植被中间不仅高大而且较为密集而边沿区域较为低矮且稀疏,主要是因为中间地带土层厚度较大,利于植被更好的生长,边沿的土层较薄植被生长状况较差,因此本题答案为D;山体顶部植被呈现的环状分布和海拔无关,因此B错误;该区域的山体都处于

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温和降水都一样,因此可知A、C错误。

34.山体的顶部面积过于狭小的话,植被的生长空间有限,不利于植被的环状分布,因此A 错误;若山体坡度过大不利于水分和土层的保存,这样同样不利于植被的生存,坡度大不利于植被的环状分布,因此可知B项错误;山体的原始状态在不受人类活动干扰的状态下,那些原生状态的植被可以生存的更好以保持其自然状态,因此可知C正确;海拔高和植被的环状分布几乎没有关系,植被的环状分布牵涉到水平方向上的问题和海拔高度无关,因此D

错误。

35.读图可知丙区域位于崖壁的边缘地带由于水分条件和土壤条件变化较大,可知这一区域的植被物种较为丰富,既有灌木植物也有草植物,其它区域的植被较为单一,可知A、B、D 错误,因此答案为C项。

【点睛】

本题的解题关键是认真研读题中的图示信息,读图可知图示山体最中间部分是乔木,往外是灌木,再往外是旱生灌木—草本,可发现从中间地带向外圈植被密度逐渐降低,这一点对解答本题来说尤为重要。第1题容易错选为C项;第2题容易误选为D项。

36.(1)该区域地形以高原和平原为主;R 和干流以东以高原为主,以西为平原;地势东高西低;多沼泽分布。

(2)所处纬度较高,气温低,蒸发弱(或蒸发量小于降水量);气温低于 0℃的时间长,地下冻土广布,不利下渗;气温低,R 河结冰期长,且自低纬度流向高纬度,多凌汛现象发生,造成 R 河沿岸地区河水常泛滥,从而形成大面积沼泽。

(3)补给形式: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原因:所处纬度较高,气温低,结冰期长;R 河自低纬度地区流向高纬度地区,有凌汛现象,不利于航行;河水水量季节变化大,通航能力不稳定。

【解析】

【详解】

(1)根据经纬度,该区域位于俄罗斯的叶尼塞河流域,地形以高原和平原为主。R 河干流以东以高原为主,以西为平原。结合图例和等高线,地势东高西低,多沼泽分布。

(2) 图甲中 R 河西岸沼泽广布,从气候角度分析,主要是从气温、降水、冻土、结冰期等方面分析。该地所处纬度较高,气温低,蒸发弱。气温低于 0℃的时间长,地下冻土广布,地表积水不利下渗。气温低,R 河结冰期长,且自低纬度流向高纬度,多凌汛现象发生,造成 R 河沿岸地区河水常泛滥,从而形成大面积沼泽。

(3)R河流域位于亚寒带针叶林区,年降水量少,主要补给形式是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流域内航运价值低,原因是所处纬度较高,气温低,结冰期长,通航时间短。R 河自低纬度地区流向高纬度地区,有凌汛现象,不利于航行。河水水量季节变化大,通航能力不稳定。沿

线地区经济落后,运输需求量小。

37.(1)B地原因:B地地势低,受来自印度洋的东南信风影响;沿岸有暖流经过,起到增温作用。(或A地地势高,沿岸有寒流经过,起到降温作用。)

(2)以高原为主。(海拔较高,地势起伏和缓,以高原为主)

(3)①保护自然环境,提高农牧业生产水平;②控制人口增长速度,提高民族文化素质,加强民族团结;③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业。

(4)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水平气流(风)不明显,风力减小,风浪较小;冬季受中纬西风控制,风力大,风浪也大。

【解析】

(1)从图中可看出该地区处于非洲南部,A地海拔在1000米以上,而B地海拔在200米以下。海拔越高,气温越低,故B地气温更高。除此之外, B地沿岸有暖流经过,起到增温作用。A地沿岸有寒流经过,起到降温作用。故从地形和洋流方面可得出B地气温更高。

(2)地形特点主要从地形类型和地势高低来进行分析。当地绝大部分海拔在1000米以上,且等高线较为平直,说明当地的地形以高原为主。地势起伏和缓。

(3)当地的问题根源是人口过多,故要从根本上控制人口增长速度,提高民族文化素质。加强民族团结。当地经济不发达,农牧业单产不高,故要在注重保护自然环境的基础上,提高农牧业生产水平;由于当地的生态环境遭到了破坏,在农业上要注重发展生态农业,在旅游业上要发展生态旅游业,以此形成良性循环。

(4)F地处非洲南端好望角附近,是地中海气候。影响该航线上船舶航速变化的大气环流状况是副高和西风。由于气压带和风带的南北移动,夏季(北半球的冬季),由于气压带风带南移当地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水平气流(风)不明显,风力较小,风浪较小;冬季(北半球的夏季)气压带风带北移,当地受中纬西风(盛行西风)控制,风力大,风浪也大。

38.

(1)(8分)A地形区:冰川地貌(2分)冰蚀湖、或冰川湖、或冰川谷等(2分)冰川作用(或冰川侵蚀作用)(2分)

B地形区:黄土地貌(2分)黄土塬、或黄土梁、或黄土峁等(2分)

风力作用和流水作用(或风力沉积作用)(2分)(列举的特殊地貌举出其中一种即可)

(2)(10分)五大湖区及圣劳伦斯河谷位于加拿大东南部,地形平坦;(2分)位于该国南部,热量较充足,气候条件较优越(2分);临五大湖及圣劳伦斯河,水源供应充足;(2分)南部是世界经济最发达地区,可以获得有力的资金和技术支持,市场广大;(2分)五大湖及圣劳伦斯河构成一个庞大的水运网,水陆交通运输便利;(2分)加拿大东南部矿产资源丰富,是该国的矿藏宝库,工业原料十分丰富。(2分)(答对一点得2分,答对5点及以上得10分)

(3)(6分)水土流失严重(2分)河流含沙量增大;(2分)泥沙淤积,河床抬高,

高中数学集合历届高考题及答案解析

(A) {1,2} (B) {0,1,2} (C){x|0 ≤x<3} (D) {x|0 ≤x ≤3} (C) { x -1≤ x ≤1} (D) { x -1≤ x < 1} 3. ( 2010辽宁文)(1)已知集合 U 1,3,5,7,9 , A 1,5,7 ,则C U A 7. ( 2010山东文)(1)已知全集 U R ,集合 M x x 2 4 0 ,则 C U M = A. x 2 x 2 B. x 2 x 2 C . x x 2或 x 2 D. x x 2或 x 2 2 8. ( 2010北京理)(1) 集合 P {x Z 0 x 3},M {x Z x 2 9},则 PI M = 第一章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 语 一、选择题 1. ( 2010浙江理)(1)设 P={x ︱x <4},Q={x ︱ x 2 <4},则 A ) p Q B )Q P ( C ) p CR Q (D ) Q CR P 2. (2010 陕西文) 1. 集合 A ={x -1≤ x ≤2}, B ={ x x<1},则 A ∩B =( (A){ x x< 1} B ){x -1≤ x≤2} A ) 1,3 B ) 3,7,9 C ) 3,5,9 D ) 3,9 4. ( 2010辽宁理) 1.已知 A ,B 均为集合 U={1,3,5,7,9} 的子集,且 A ∩B={3}, eu (A ){1,3} (B){3,7,9} (C){3,5,9} (D){3,9} 5. ( 2010 江 西 理 ) 2. 若 集 合 A= x| x 1, x R , A. x| 1 x 1 B. x|x 0 C. x|0 x 1 D. 6. ( 2010浙江文)(1)设 P {x|x 1}, Q {x|x 2 4},则 P Q (A) {x| 1 x 2} (B) {x| 3 x 1} (C) { x|1 x 4} (D) {x| 2 x 1}

高三联合调研考试文综地理试题 Word版含答案

20 1 7年高考桂林市、崇左市联合调研考试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1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2页。 2.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3.答第Ⅱ卷时,请用直径0.5毫米的黑色字迹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做答。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4.第42、43题为地理选考题,第44、45、46题为历史选考题,请按题目要求从每科中分别任选一题做答,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题号后的方框涂黑。 第Ⅰ卷(选择题共140分) 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荔枝属亚热带水果,对气候非常敏感,尤其冬季不耐冰雪霜冻。四川省东南部紧临长江的合江县(28°N)地处盆地边缘河谷,是我国种植荔枝纬度最高的地区,荔枝4月开花,7月成熟上市。据此回答1~3题。 1.合江县成为我国种植荔枝北界的自然原因是 A.紫色土发育成熟,土壤深厚肥沃B.紧临长江,水源充足 C.夏季光热充足,降水集中D.冬季受北方冷空气影响小 2.与广西荔枝生产区相比,合江县荔枝生产应 A.利用劳动力优势,开垦山坡扩大种植规模 B.拓展网络销售渠道,提高荔枝价格 C.发挥生长周期较长的晚熟优势,实现错峰销售 D.依靠长江水运优势,打通外销市场 3.合江县所在地区较为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A.水土流失B.土地盐碱化C.水体污染D.土地沙化 狐猴是排在世界濒危动物名录第一位的野生动物,已经被认为是最大的濒危种群之一。马达加斯加岛的孤猴已经完成了长达5500万年的进化历程。图1为该岛屿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4-6题。 4.影响R城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A.纬度较低 B.气候凉爽 C.地形平坦D.水源充足 5.狐猴进化历程能够长时间完成的原因是该岛 A.与非洲大陆分离时间长B.人类开发的历史悠久 C.地理环境单一天敌少D.受自然灾害的影响小 6.狐猴集中分布区的自然环境特征是 A.气候终年高温少雨B.地势比该岛西部更加陡峭 C.河流流量季节变化大D.自然景观为热带草原 中华大地,特色小镇建设风起云涌,“特色”是小镇的核心 元素,独特的市场化运作机制是小镇持续良性运行的保障。读 浙江某特色小镇发展网络示意图(图2),完成7~8题。

高考地理 考点详解第一部分 自然地理和地图 3.海洋 新人教版

3.海洋 (1)海水的性质和运动 海洋表层平均盐度、温度的分布和变化规律。 Ⅰ.海水盐度:单位质量(100克)海水所含盐类物质的质量。世界大洋的平均盐度为3.5%。 ①海水主要盐类物质:氯化钠NaCl,占70%;氯化镁MgCl2,占14%。(味道既咸又苦) ②规律:从南北半球的副热带海区分别向两侧的高纬度和低纬度递减。即:呈不对称的“马鞍型” ③影响盐度分布的主要因素: a.降水量与蒸发量:从低纬到高纬度,盐度取决于降水量(稀释)和蒸发量(浓缩)之差。 实例:赤道海区盐度低于副热带。 b.河流径流量:淡化海水,盐度较低。实例:亚马孙河口160千米海水是淡水。 c.洋流:同纬度海区暖流偏高、寒流偏低。实例:中低纬海区大洋东岸盐度高于西岸。 d.结冰:盐度升高;融冰:盐度降低。 ④实例:盐度最高海区—红海(4.1%):∵位于副热带,降水稀少、蒸发旺盛、陆上流入淡水 很少,与外洋相通的水域狭窄。盐度最低海区—波罗的海(<1%=:∵有陆 上大量河流淡水汇入、蒸发又小。 【技能训练】等盐度线的判读: ①根据盐度曲线弯曲方向确定洋流性质: 暖流经过海区盐度偏高,寒流经过海区盐度偏低。 ②根据盐度的水平分布规律来确定海区的位置: 右图根据水温可判断它位于北半球,再根据盐度分布 规律可以确定该海区位于北半球中低纬度。 ③河口处盐度高低的判断:河口处等盐度线较密集,且从河口向外侧海洋增高;汛期更密 集,密集区向外海移动。 Ⅱ.海水温度: ①海水热量收支:收人——主要是太阳辐射;支出——主要是 海水的蒸发。收支基本平衡,但不同季节,各 海区收支并不平衡:低纬:收>支出;中高 纬:支>收。 ②影响海水温度的因素: a.太阳辐射:水温低纬高于高纬;夏季高于冬季;白天高于夜晚。 b.洋流:暖流水温高;寒流水温低。 c.水温随深度而递减:热量集中表层;1000米以下变化不大,常处于低温状态。 ③海水对大气温度的调节作用:∵海水热容>岩石>空气∴海洋上空的气温变化比陆地上空慢。 【能力训练】寒暖流的判断:暖流—低纬流向高纬,寒流——高纬流向低纬。 洋流。 ·洋流:海水常年比较稳定地沿着一定方向作大规模流动,又叫海流, 越向深处流速越小(至-180米)。 ·洋流的形成: ⑴风海流:大气运动和近地面风带是主要动力,由此形成的洋流,叫风海流. 实例:①西风吹送下形成的:西风漂流,北大西洋暖流,北太平洋暖流等。 ②信风吹送下形成的:南赤道暖流,北赤道暖流等。22℃23℃24℃ 3.7% 3.65% 3.6% 50 51

(完整版)集合历年高考题.docx

圆学子梦想铸金字品牌 1.( 2013 ·重庆高考文科·T 1)已知全集U1,2,3,4 ,集合 A1,2 ,B2,3 ,则 C U A B() A .1,3,4 B.3,4 C.3 D.4 2、( 2013 ·四川高考文科·T 1)设集合A{1,2,3} ,集合 B {2,2} ,则A I B() A. B. {2} C. {2,2} D. {2,1,2,3} 3.(2013 ·福建高考文科·T3) 若集合A=1,2,3 ,B= 1,3,4 ,,则A∩B的子集个数为() A.2 B.3 C.4 D.16 4.( 2013 ·湖北高考文科·T 1)已知全集U{1,2,3,4,5} ,集合A{1,2} , B{2,3,4},则 B C u A ()A. {2} B . {3,4}C. {1,4,5} D . {2,3,4,5} 5.( 2013 ·新课标Ⅰ高考文科·T 1)已知集合A{1,2,3,4} , B{ x | x n2 , n A} ,则A∩B= A. {1,4} B. { 2,3} C.{ 9,16} D. {1,2} 6.( 2013 ·大纲版全国卷高考文科·T 1)设集合U1,2,3,4,5, 集合 A1,2 ,e u A() 则C U A A.1,2 B.3,4,5 C.1,2,3,4,5 D. 7.( 2013 ·湖南高考文科)已知集合 U{2,3,6,8},A{2,3}, B{2,6,8},则(C U A)B________ 8.设集合A1,2,3 , B4,5, M x | x a b, a A, b B, 则 M 中元素的个数为() A.3 B.4 C.5 D.6 9. (2013 江·苏高考数学科·T4) 集合 {-1,0,1} 共有个子集 . 10.( 2013 ·四川高考理科·T 1)设集合A{ x | x20} ,集合 B { x | x240} ,则AI B() A. {2} B. {2} C. { 2,2} D. 11.(2013 浙·江高考文科·T1) 设集合 S={x|x>-2},T={x|- 4≤ x≤ 1},则 S∩ T= () A.[- 4,+ ∞) B.(- 2,+ ∞ ) C.[ -4,1] D.(-2,1] 12.( 2013 ·安徽高考文科·T2)已知A= { x|x+1>0 }, B= { -2, -1, 0, 1},则( C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R A )∩ B=( ) A. { -2, -1} B.{-2} C.{-2 , 0, 1} D.{0 , 1} 13.( 2013 ·北京高考文科·T1)已知集合A={ - 1, 0, 1} ,B={ x|- 1≤x< 1} ,则 A∩ B= () A.{0} B.{ - 1, 0} C.{0 , 1} D.{ - 1,0,1} 14.( 2013 ·广东高考理科)设集合M={x|x 2+2x=0,x∈R},N={x|x2-2x=0,x∈ R},则M∪ N=() A.{0} B.{0,2} C.{-2,0} D.{-2,0,2}

2021年高三地理上学期阶段测试试题精选(1)

2021年高三地理上学期阶段测试试题精选(1)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读我国自然灾害致灾指数和成灾指数分布图,回答1-2题。 1.甲地区成为双最高值区的主要原因是() A.地壳运动活跃,农业机械化水平高 B.石漠化面积广大,工业化水平高 C.水旱灾害频发,经济发展水平高 D.气候干旱,城市化水平高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致灾指数和成灾指数成正比 B.自然环境过渡地带致灾指数较高 C.乙地为最低值区,生态环境良好 D.丙地成灾指数高,不适宜农业发展 图Ⅰ为xx年10月30日由卫星所拍摄意大利西西 里岛某灾害发生后第4天的影像,图Ⅱ为该地区的等高 线图。回答3~5题。 3.据图判断,该灾害最可能是() A.森林火灾B.火山喷发 C.龙卷风D.沙尘暴 4.此图所示灾害发生区盛行风向是() A.西南风B.东南风 C.东北风D.西北风 5.图片说明,在灾害监测中() A.遥感技术可以发挥巨大作用B.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可以发挥巨大作用 C.地理信息系统可以发挥巨大作用D.雷达导航技术可以发挥巨大作用 荒漠化是在包括气候变异和人类活动在内的多种因素的作用下产生和发展的,是一种土地退化现象,被称作“地球的癌症”。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土地面积较大、危害较严重的国家之一。 据此回答6~8题。 6.土地荒漠化造成的危害有() A.地质灾害频次增多,土壤盐渍化加剧 B.森林破坏,水土流失加剧 C.土地生产能力下降,植被荒芜 D.臭氧层破坏,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增多 7.我国的荒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 A.西北、华北地区B.西北、西南地区 C.华南、西南地区D.东北、东南地区 8.防治荒漠化最有效的途径是() A.植树造林,提高森林覆盖率B.恢复荒漠化区自然植被,

历年高考题集合汇总

高考试题分类解析汇编:集合 一、选择题 1 ?(新课标)已知集合A {123,4,5} ,B {(x,y)x A,y A,x y A};,则B中所含元素的个数 为() A. 3 B. 6 C. D. 1 .(浙江)设集合A={x|1

高考地理要点之地质地形专题

高考地理要点之地质地形专题 地质地形专题: ⑴南极发现有丰富煤炭(北极地区埋藏丰富石油),说明:南极(北极)地区曾经位于温暖湿润地区,森林茂密,后经大陆漂移至此,这是板块构造学说的有力佐证. ⑵刚果盆地(四川盆地)的形成原因:刚果盆地原来是内陆湖,后经地壳抬升,河流下切,湖水外泻而成. ⑶死海(贝加尔湖、坦噶尼喀湖、汾河谷地、渭河谷地)成因:内力作用----断裂陷落 ⑷北美五大淡水湖(欧洲峡湾地形、湖泊)成因:外力作用----冰川作用 ⑸庐山(华山、泰山)的形成:断块山地 ⑹七大洲地形特色: 亚洲:①地形复杂多样,起伏很大,高原、山地面积广;

②地势中部高,四周低,平原多分布在河流的中下游; 非洲:①地形以高原为主,地面地伏不大; ②东部纵贯着巨大的东非裂谷带; ③地势特点:东南高,西北低 欧洲:①欧洲地形以山地、平原为主,平原面积广大,占总面积2/3; ②地势低平,为世界地势最低一洲(300m),地势南北高,中部低; ③冰川地形广布 北美洲:①地势东西高,中部低; ②南北纵列三大地形区,西部是山地,东部是山地、高原,中部是平原;

③冰川地形在大陆北半部广布 南美洲:①西部为南北纵贯的安第斯山脉; ②东部为平原、高原相间排列 大洋洲:①地势低平。地表起伏和缓; ②地形为南北三个纵列带,东部为山地,中部为平原,西部为高地 南极洲:①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一洲(2350m); ②大陆冰川广布,冰层平均厚度达2000米,冰层以下地形多样 (7)开凿隧道问题:开凿隧道应注意两个问题:一是渗漏问题;二是塌方问题。因此,开凿隧道要选择在背斜处,因为背斜岩层向上拱起,地下水向两侧渗流,不容易发生渗漏。

2012高中地理自然灾害试题练习题 高考试题 参考答案.

自然灾害与防治练习题 1. 下列地理事件属于自然灾害的是( A .太平洋海底火山爆发 B . 2006年 3月重庆开县天然气泄漏 C . 1976年唐山大地震 D . 2005年吉林化工厂爆炸导致松花江污染 2. 某一自然灾害的灾情指标有受灾面积、成灾面积、绝收面积、减产面积、经济损失等。该自然灾害可能是( ①干旱②洪涝③地震④风暴潮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2006年 3月 27日下午 4时 45分, 太旧高速公路 (太原至旧关太原到阳泉段寿阳县境内的一百米左右路基出现沉陷,至当晚七时左右,坍塌地段路基整体外移,长度约一百五十米,最大深度约五米,路基大塌陷,致使交通处于瘫痪状态。太旧高速公路是山西省的第一条高速公路,已经平安运行十年之久。据此回答 3-4题。 3. 关于此次事件原因的分析,你认为最可能是( A .该路段地基出现滑坡现象 B .该地发生了地震,导致泥石流 C .该建设项目是标准的“豆腐渣工程” D .台风的影响导致洪水冲垮路基 4. 关于对该事件处理的措施,正确的是( ①立即抢修路面,保证交通畅通②启用交通应急预案,疏导公路交通③查找塌陷原因,然后再整修路面④宣布废弃该公路,重新修建新的一条高速公路(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2005年高考广东卷 2004年 12月 26日发生的印度洋海啸.使沿岸若干国家遭受巨大灾难。回答 5-6题。 5. 这次海啸产生的原因是(双选 A .特大风暴潮引起的 B .印度洋洋底大地震造成的 C .海平面上升造成的 D .板块移动岩层破裂引发的 6. 对海啸灾害,合理有效的防灾减灾措施是(双选 A .建立灾情监测预警系统 B .将人们迁离海岛和沿岸居住 C .增高海岸堤防围海造陆 D .在海岸复种红树林保护海岸 下面是世界最大的再保险公司——慕尼黑再保险公司对全球 20世纪后 50年的特大自然灾害作出的统计,根据表格判断 7~9题。 7.关于 20世纪后 50年自然灾害的发展趋势,正确的叙述是( A .由于战争和自然环境的恶化,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越来越大 B .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越大,死亡的人数也越多 C .自然灾害出现的频率和造成的经济损失都在增大 D .发展中国家因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增大,发达国家因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减少 8. 20世纪后 50年的自然灾害中,危害范围最大的是(

2020届高考地理二轮高频考点突破5-2 河流专题(含解析)

2020届高考地理二轮高频考点突破5-2 河流的专题 知识系统

考点精讲1.河流特征

2.凌汛防治 (2019·全国高三专题练习)河流阶地是指在地质作用下,原先的河谷底部(河漫滩或河床)超出一般洪水位,呈阶梯状分布在河谷谷坡的地形。读三峡地区河流阶地结构与旧石器时代遗址综合剖面图,回答1-2题。 1.图中多级河流阶地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A.地壳间歇性下降流水侵蚀B.地壳间歇性抬升流水侵蚀 C.地壳间歇性下降流水沉积D.地壳间歇性抬升流水沉积 2.任一级阶地形成过程中地壳() A.相对稳定B.持续下降 C.持续上升D.反复升降 【答案】1.D 2.A 【解析】1.当河流流经地区的地壳上升时,河床纵剖面的比降加大,水流侵蚀作用加强,使河流下切形成阶地。地壳运动是间歇性的,在地壳上升运动期间,河流以下切为主;在地壳相对稳定期间,河流以侧蚀和堆 课后巩固

积为主,这样就在河谷两侧形成多级阶地。这种因构造运动形成的阶地,称为构造阶地。而图中河流阶地为堆积阶地阶段,因此其形成的地质作用有地壳抬升和流水沉积,故选D。 2.读图可知,图中阶地底部地势平坦,说明在阶地形成过程中,地壳相对稳定,故选A。 (2019·靖远县第四中学高三月考)下图是“北半球某条河流上游水文站和下游水文站分别测得的径流量随着季节变化曲线图”。读图回答3-4题。 3.从图中可以看出该河上游和下游水源最主要的补给方式分别是( ) A.雨水、雨水B.湖泊水、高山冰川融水 C.季节性积雪融水、雨水D.高山冰川融水、雨水 4.湖泊水对河流具有调节的作用,存在着相互补给的关系。下列关于该河流所在地区湖泊、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地的湖泊在冬季时补给河流、夏季时则受河流补给 B.该地的湖泊中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淡水湖 C.该地的河、湖水不参与陆地内循环 D.该地河流的汛期主要在冬季 【答案】3.D 4.D 【解析】3.读图,该河上游水量小,各月份水量变化相对平缓,7、8月气温高,径流量较大,随着温度变化,冰雪融水量变化,不是降水影响的结果,所以上游是高山冰川融水。下游在冬季径流量大,冬季气温低,不会是冰雪融水,只能是大气降水补给为主。所以D 正确。 4.该河位于北半球,1月份是冬季,该河上游径流量小.7月份是夏季,上游径流量大,说明该河上游流量受气温影响大,最主要补给水源是高山冰川融水,该河流下游冬季降水多,夏季降水少,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分析气候特征是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应是地中海气候,结合图示明显看出,该地河流的汛期主要在冬季,因此,该河流位于地中海气候区,河流有冬训,D正确。因此该地的湖泊在冬季时水

全国卷近五年高考真题汇总---1.集合(理)

集合专题---五年全国卷高考题 【2017全国3,理1】已知集合{}22(,)1A x y x y =+=,{}(,)B x y y x ==,则A ∩B 中元 素的个数为( ) A .3 B .2 C .1 D .0 【2017全国1,理1】已知集合A ={x |x <1},B ={x |31x <},则( ) A .{|0}A B x x =U D .A B =?I 【2017全国2,理】设集合{}1,2,4A =,{} 240x x x m B =-+=。若{}1A B =I ,则B =( ) A.{}1,3- B.{}1,0 C.{}1,3 D.{}1,5 【2016全国1,理】设集合2{|430}A x x x =-+<,{|230}B x x =->,则A B =I ( ) (A )3(3,)2--(B )3(3,)2-(C )3(1,)2(D )3(,3)2 【2016全国2,理】已知集合{1,}A =2,3,{|(1)(2)0,}B x x x x =+-<∈Z ,则A B = U ( ) (A ){1}(B ){12},(C ){0123},,,(D ){10123}-,,,, 【2016全国3,理】设集合{}{}|(2)(3)0,|0S x x x T x x =--≥=> ,则S ∩ T= ( ) (A) [2,3] (B)(-∞2]U [3,+∞) (C) [3,+∞) (D)(0,2]U [3,+∞) 【2015全国2,文】已知集合{}|12A x x =-<<,{}|03B x x =<<,则A B =U ( ) A .()1,3- B .()1,0- C .()0,2 D .()2,3 【2015全国2,理】已知集合A={-2,-1,0,1,2},B={x|(x -1)(x+2)<0},则A∩B=( ) (A ){-1,0} (B ){0,1} (C ){-1,0,1} (D ){,0,,1,2} 【2014全国2,理1】设集合M={0,1,2},N={}2|320x x x -+≤,则M N ?=( ) A.{1} B.{2} C.{0,1} D.{1,2} 【2014全国1,理1】已知集合A={x |2230x x --≥},B={}22x x -≤<,则A B ?=

自然地理测试题及答案.

高三地理检测试题 一、选择题 等高线地形图可以帮助人们正确认识地形地貌,结合下图回答问题 1.右图地区地形地势的基本特点是() ①以丘陵、下原为主 ②中部高,西南、东北低 ③以平原、盆地为主 ④中部低,西南、东北高 A.③④ B.②③ C.①② D.①④ 2.图中两条虚线所在的地形部位分别是 () A.山脊、山谷 B.山脊、山脊 C.山谷、山脊 D.山谷、山谷

2013年3月5日,太阳剧烈活动,产生了巨大的发光现象;太阳表面还催生了一团炽热气体,该气体以每小时322万公里的速度向火星挺进。结合图丈资料回答小题。 3.图文资料中显示的太阳活动类型,主 要是() A.黑子和耀斑 B.黑子和太阳风 C.耀斑和日珥 D.耀斑和太阳风 4.伴随着太阳的剧烈活动,不可能产生的 影响是() A.全球降水异常 B.影响固定电话通话信号 C.自然灾害频率增加 D.指南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 全球变暖会对全球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产生重大影响。 5.若全球变暖加剧,下列地理界线的变化最可能发生的是() A.高山雪线的海拔高度下降 B.高山的森林、草原界线海拔高度不变 C.水稻、小麦生长分界线向低纬度推移 D.橡胶、甘蔗栽培北界向高纬度推移

6.若全球变暖加剧,下列地理现象最可能发生的是() A.高纬大陆上冬季高压势力增强 B.低纬海区台风强度增大 C.中纬内陆地区干旱面积减小 D.全球水旱灾害发生频次降低 构建模式图,探究地理基本原理、过程、成因及规律,是学习地理的方法之一。读图,回答问题。 7. 如果该图为在热力环流模式,S线代表地球表 面,则() A.E处气温比H处高 B.F处气压比G处低 C.气流②自西向东运动 D.气流①从高压流向低压 8. 如果该图为海陆间水循环模式,S线代表地球表面,则() A.环节①参与地表淡水资源的补给 B.环节②使地表崎岖不平 C.环节③使大洋表面海水的盐度降低 D.环节④的运动距离与下垫面无关 9. 如果该图为世界洋流模式,洋流②为寒流,则() A.洋流①对沿岸气候有降温、减湿作用 B.该环流在北半球 C.洋流③沿岸有渔场 D.洋流④为赤道逆流 读某地“地质剖面图”,完成下列各题。

地理.高考地理:山地坡向及其试题例析(高频考点)

【地理】高考地理:山地坡向及其试题例析 (高频考点) 坡向即地表坡面的指向或朝向。通常,在北半球,坡向指南,叫向阳坡,坡向指北,叫背阳坡。受空气流向的影响,一般还有迎风坡与背风坡之分。 一、山地坡向与太阳辐射 山地中朝向太阳的一坡日照多,一般称为阳坡,而背向太阳的一坡则为阴坡。由于一年中太阳只能直射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北半球东西走向的山脉,南坡日照多,所以南坡是阳坡,北坡是阴坡。我国古语就有山之南为阳。南半球东西走向的山脉,南坡日照少,所以南坡是阴坡,北坡是阳坡。需注意的是,东西向山脉南北坡的阳坡和阴坡较明显,而南北向山脉可分为东坡和西坡,光照差别不是很大,其阳坡与阴坡就不明显。 【例一】 下图表示27°N某地坡向(坡度为10°)对地表获得太阳辐射的影响,纵坐标表示该地坡面与地平面获得太阳辐射量的比值(仅考虑地球运动和地形因素)。完成1~2题。 1.该地坡向对地面获得太阳辐射影响最大的季节是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2.若坡度从10°增大到15°,则a点的数值将 A.增大 B.减小 C.先减小后增大 D.先增大后减小 【解析】第1题,注意审题,强调坡向对地面获得太阳辐射的影响。坡向对地面获得太阳辐射的影响大小可通过图中曲线的弯曲程度来判断,弯曲度越大,说明影响越大。从图中四条曲线可以看出1月曲线变化幅度最大,故坡向对地面获得太阳辐射影响最大。因此D 项符合题意。第2题,a位于1月份的曲线上,正午太阳高度角小,但坡面获得的太阳辐射多,从而可以得出坡面相同,正午太阳高度角小时,坡面获得的太阳辐射反而多。那么,正午太阳高度角较小时,坡度变大,坡面获得太阳辐射将增大。故选项A正确。 【例二】山地的坡向和坡度决定了获得的太阳直接辐射量的多少。下图中的①②和③④分别是甲、乙两山地在冬至日南、北坡不同坡度所接受到的太阳直接辐射量随时间的变化图(图中实线代表等太阳辐射量线)。读图回答3~5题。

(完整)集合历年高考题

1.(2013·重庆高考文科·T1)已知全集{ }4,3,2,1=U ,集合{}{}3,2,2,1==B A ,则()=?B A C U ( ) A . { }4,3,1 B. {}4,3 C. {}3 D. {}4 2、(2013·四川高考文科·T1)设集合{1,2,3}A =,集合{2,2}B =-,则A B =I ( ) A.? B.{2} C.{2,2}- D.{2,1,2,3}- 3.(2013·福建高考文科·T3)若集合{}{}=1,2,3=1,3,4,,A B ,则P=A∩B ,则集合P 的子集个数为 ( ) A.2 B.3 C.4 D.16 4.(2013·湖北高考文科·T1)已知全集{1,2,3,4,5}U =,集合{1,2}A =,{2,3,4}B =,则A C B U ?( ) A .{2} B .{3,4} C .{1,4,5} D .{2,3,4,5} 6.(2013·大纲版全国卷高考文科·T1)设集合{}{}1,2,3,4,5,1,2,u U A A ===集合则e 则=A C U ( ) A.{}1,2 B.{}3,4,5 C.{}1,2,3,4,5 D.? 7.(2013·湖南高考文科)已知集合{2,3,6,8},{2,3},{2,6,8}U A B ===,则=?B A C U )(________ 9. (2013·江苏高考数学科·T4) 集合{-1,0,1}共有 个子集. 10.(2013·四川高考理科·T1)设集合{|20}A x x =+=,集合2{|40}B x x =-=,则A B =I ( ) A.{2}- B.{2} C.{2,2}- D.? 11.(2013·浙江高考文科·T1)设集合S={x|x>-2},T={x|-4≤x≤1},则S∩T= ( ) A.[-4,+∞) B.(-2,+∞) C.[-4,1] D.(-2,1] 12.(2013·安徽高考文科·T2)已知A={x|x+1>0},B={-2,-1,0,1},则(C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R A )∩B=( ) A.{-2,-1} B.{-2} C.{-2,0,1} D.{0,1} 13.(2013·北京高考文科·T1)已知集合A={-1,0,1},B={x |-1≤ x <1},则A∩B= ( ) A.{0} B.{-1,0} C.{0,1} D.{-1,0,1} 16.(2013·新课标全国Ⅱ高考文科·T1)已知集合{|31}M x x =-<<,{3,2,1,0,1}N =---,则M N =I A.{2,1,0,1}-- B.{3,2,1,0}--- C.{2,1,0}-- D.{3,2,1}--- 23. (2013·山东高考文科·T2)已知集合A,B 均为全集U={1,2,3,4}的子集,且 (){}4=B A C U Y ,B={1,2},则B C A U I = ( ) A.{3} B.{4} C.{3,4} D.? 32.(2012·山东高考文科)已知全集{}0,1,2,3,4U =,集合{}{}1,2,3,2,4A B ==,则(U C A)B ?为( )

【高考地理】微专题4.4+地形对地理环境的影响-2019二轮地理复习精品(Word版含解析)

微专题地形对其他地理要素的影响 【知识构建】 【知识精析】 一、地形对气候影响 1.地形宏观影响气候 地形不仅影响宏观气候,也影响局部小气候。地形对宏观气候的影响表现在四个方面:①形成独特的高山高原气候区,如青藏高原、天山山脉由于海拔高,形成了独特的高山高原气候区。②导致非地带性气候区形成的原因之一,如位于赤道地区的东非高原本应该形成热带雨林气候,但是由于海拔较高,气温较低,气流对流运动减弱,从而形成了热带草原气候;马达加斯加岛东侧本应该是热带草原气候,但是由于来自海洋的东南信风受地形抬升多地形雨,加上沿海暖流增温增湿作用,最终形成了热带雨林气候。③雨影效应,如南美洲巴塔哥尼亚高原干旱环境的形成。④影响大气环流,如北美南北向的落基山脉阻挡了西风深入,而东西向的阿尔比斯山脉利于西风深入;北美中央大平原贯穿南北利于冷空气南下和暖空气北上,而中国东西向的阴山、秦岭、南岭等对冬季风的阻挡明显。⑤在干旱地区山地易形成“雨极”,如我国祁连山、天山降水多于周围地区,是西北地区的“雨极”。 2.地形局部影响气候 地形对局部小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①影响局部气温。海拔高度要影响气温,一般而言,海拔越高,气温越低。山体的阴坡和阳坡要影响气温,一般而言,同一海拔,山体阳坡气温高于阴坡。山体阴风坡和背风坡要影响气温,一般而言,同一海拔,迎风坡气温低于背风坡(焚风效应)。山脉垭口要影响气温,一般而言,当暖空气通过垭口时,垭口后方气温较高;当冷空气通过垭口时,垭口后方气温较低。河谷地形要影响气温,一般而言,河谷地形水汽较多且不利于散热,气温高于同纬度其它地区气温。②影响局部降水(地形雨)。

高三自然地理试题

高三自然地理试题. 高三年级自然地理月考试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

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I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II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相

应的位置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第I卷 本卷共40个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读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图中等高距为500米,瀑布落差为147米,回答下列1-2题。页 20 共页 2 第高三地理.

1.在山峰上无法观测到 C. ③A. ① B. ② D. ④2.湖泊附近河岸与山峰的高差可能是 C. 2165米米 B. 1989米A. 1676 米 D. 2438如图示意北半球某地的太阳高度日变化,据此完题。成3~4

.该地的地理坐标是3 B. 30°E,180°E,70°N A. 73°26′N,180°D. C. 30°E,70°N 73°26′N.若不考虑天气因素和建筑物的遮挡,该日沧州一 4 天中建筑物窗户受阳光照射的情况正确 的是南、北向窗户有阳光照射,东、西向窗户没有A. 阳光照射东、西向窗户有阳光照射,南、北向窗户没有B. 阳光照射东、西、南、北向窗户均可受到阳光照射C. 页 20 共页 3 第高三地理. D. 只有东、西、南三面的窗户可受到阳光 照射 下图中甲、乙、丙、丁代表岩石类型,箭头①~④表示地质作用。读图,完成第5~7题。

2020届高考地理二轮高频考点突破3-1气候类型与气候特征的描述(含解析)

2020届高考地理二轮高频考点突破 3-1 气候类型与气候特征的描述 知识系统 (专辑所有的思维导图均有导出emmx格式一起打包上传,下载mindmaster即可对思维导图进行再编辑) 考点精讲 一、气候类型 (一)分布:分大陆东西岸的排序进行识记。

(二)气候类型的判读技巧 1.定量法:根据气温和降水资料判断气候类型。从材料中提取气温和降水要素信息进行判断,以“温(1、7月)”定“球”(半球),以“温”定带(温度带),以“水”定型(气候类型)。 以“形”定位(半球): 6、7、8月气温高(气温曲线呈波峰线);12、1、2月气温高(气温曲线呈波谷线) 以“温”定带(温度带): 热带:终年皆高温:> 15℃;亚热带:冷季最低温:0℃ < T < 15℃ 寒带:冷季最低温:< 0 ℃ 以“水”定型(气候类型): 年雨型:热带雨林气候,温带海洋气候(年多雨);热带沙漠气候,冰原、苔原气候(年少雨)

夏雨型:热带季风气候,热带草原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冬雨型:地中海气候 2.定位法:根据地理位置判断气候类型。 先依据海陆位置(大陆东岸、西岸或是内陆)判断是大陆东岸的季风环流模式还是大陆西岸的三圈环流模式;再依据纬度位置判断温度带。 3.定性法:根据区域自然特征 (如气候特征、典型植被和典型动物、水文、土壤等 )和气候成因来判定气候类 型。如地中海气候典型植被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热带草原的典型动物是斑马等。 (2018年新课标全国卷Ⅲ)【气候类型的分布】澳大利亚(图3)某地区降水稀少,自然景观极度荒凉,气 温年较差大,夏季最高气温可达 50℃,冬季气温较低。早年,该地区的矿工经常在矿井里躲避炎热天气, 长此以往便形成了具有当地特色的地下住宅(图 4)。据此完成第 1题。 先根据经度或海陆位置“定模式” 西岸 东岸 气压带、风带模式季风模式 内陆 再根据气候的纬度分布规律推演“热型” 气候类型

全国卷高考题汇编—集合

2011年——2016年高考专题汇编 专题1 集合 1、(16年全国1 文)设集合{1,3,5,7}A =,{|25}B x x =≤≤,则A B = (A ){1,3} (B ){3,5} (C ){5,7} (D ){1,7} 2、(16年全国1 理)设集合 2{|430}A x x x =-+<,{|230}B x x =->,则A B = (A )3(3,)2--(B )3(3,)2-(C )3(1,)2(D )3(,3)2 3、(16年全国3文)设集合{0,2,4,6,8,10},{4,8}A B ==,则C A B= (A ){48}, (B ){026},, (C ){02610},,, (D ){0246810}, ,,,, 4、(16年全国3 理)设集合S ={}{}(x 2)(x 3)0,T 0S x x x =--≥=I >P ,则S I T = (A) [2,3] (B)(-∞,2]U [3,+∞) (C) [3,+∞) (D)(0,2]U [3,+∞) 5、(16年全国2文)已知集合,则 (A ) (B ) (C ) (D ) 6、(16年全国2 理)已知集合{1,}A =2,3,{|(1)(2)0,}B x x x x =+-<∈Z ,则A B = (A ){1}(B ){1 2},(C ){0123},,,(D ){10123}-,,,, 7、(15年新课标2 文)已知集合{|12}A x x =-<<,{|03}B x x =<<,则A B = A .(1,3)- B .(1,0)- C .(0,2) D .(2,3) 8、(15年新课标2 理)已知集合A={-2,-1,0,1,2},B={x|(X-1)(x+2)<0},则A∩B=() (A ){--1,0}(B ){0,1}(C ){-1,0,1}(D ){,0,,1,2} 9、(15年新课标1文)已知集合A={x|x=3n+2,n ∈N},B={6,8,12,14},则集合A ?B 中元素的个数为 (A )5 (B )4 (C )3 (D )2 {123}A =, ,,2{|9}B x x =

高中地理 地形地貌专题复习(含答案)

地形地貌专题复习 石河一般多发育在0 ℃海拔高度附近,高大山地冻土层发育,其山坡上崩解的巨大块砾顺着湿润的碎屑垫面发生整体运动,大量砾石充填凹槽或沟谷形成石河景观。读“新疆天山地形剖面示意图和天山石河景观图”,完成1~3题。 1.天山上的石河最可能分布在( ) A.500米以下B.1500~2000米 C.2500~3000米D.3500~4000米 2.天山石河景观的形成原因主要是( ) A.冻融堆积B.冻融侵蚀 C.流水堆积D.流水侵蚀 3.天山石河景观分布明显的地带主要在( ) A.南坡沟谷 B.北坡沟谷 C.南坡高地 D.北坡高地 在准噶尔盆地西北部边缘山前地带,有一奇特地貌区,当地人称其为龙脊谷。龙脊谷的核心地貌是距今2亿年前不同的砂岩与泥岩互层构成的,这里起伏的垄和槽相间分布,高差约5~10米,走向为东北—西南,出露的岩层近似于垂直地面,其中的垄状如龙脊。下图为游客拍摄的龙脊谷照片。据此完成4~5题。 4.推测2亿年前,该地区地势( )

A.起伏和缓 B.陡峭高峻 C.低洼积水 D.平坦广阔 5.当地的岩层之所以近似于垂直地面,是因为( ) A.岩层性质差异 B.岩块断裂上升 C.岩浆向上喷发 D.岩层挤压隆起 冰帽是一种规模比大陆冰盖小,外形与其相似,而穹形更为突出的覆盖型冰川。下图为西昆仑山古里雅冰帽附近丘陵地貌(a~d)剖面图。据此完成6~8题。 6.图中丘陵地貌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 A.冰川侵蚀 B.风力堆积 C.冰川堆积 D.风化作用 7.丘陵地貌a~d( ) A.厚度由大到小 B.组成颗粒物由大到小 C.坡度由小到大 D.形成年代由新到老 8.冰帽附近丘陵地貌的形成过程反映了( ) A.气候变暖B.气候变冷 C.气候变湿D.气候变干 霍林河发源于大兴安岭,为山前半干旱区及部分半湿润区的平原带来了流水及泥沙。受上游修建水库和灌溉的影响,山前平原河段多年断流。断流期间,山前平原上的洼地增多增大。据此完成9~11题。 9.修建水库前,营造该地区山前平原地表形态的力主要来自( ) A.构造运动B.流水 C.冰川D.风 10.断流期间,山前平原上的洼地增多增大是由于( ) A.地面沉降 B.流水侵蚀 C.风力侵蚀 D.冻融塌陷 11.伴随着洼地增多增大,周边地区可能出现( ) A.水土流失 B.沼泽化 C.土地沙化 D.盐碱化 1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以下要求。 材料一挪威,位于欧洲的北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西部,是北欧四国中海岸线最长、港口最多的一个国家。挪威的海岸线长度足足有2.1万公里,比海

2020高考地理二轮专题检测:巧训_特训(二) 自然地理主观压轴大题强化练(一)~(四)

自然地理主观压轴大题强化练 ——提升能力·拿下大分 自然地理主观压轴大题强化练(一) 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下图为南极大陆某区域海冰范围变化图,9月南极海冰范围为一年中最大,2月海冰范围为一年中最小。 材料二在南极有很多奇特的现象,如“近岸冰间湖”和“南极干谷”。冰间湖是极地海域出现的一种特有现象,是指在达到结冰的天气条件下,仍长期保持无冰或仅被薄冰覆盖的冰间开阔水域。据研究,南极融冰初期或结冰初期在近岸海域出现无冰覆盖的水域,称为“近岸冰间湖”。南极干谷位于南极洲麦克默多海湾以西的维多利亚地,是一片绵延的峡谷。干谷常年没有降雪,存在大量裸露的岩石,每个干谷都有盐湖,盐湖冰层达数米厚,越

往湖底,盐度越高,湖底水温较暖,甚至可达25 ℃。 (1)由图可知,南极地区平均融冰速度与结冰速度比较哪个更快,请说明原因。 (2)分析南极“近岸冰间湖”形成的原因。 (3)南极干谷湖底水温达25 ℃的原因。 解析:第(1)题,结合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北半球海洋8月气温最高,2月气温最低,南极地区8月气温最低,2月气温最高,从9月到次年2月是冰融化的时间,约5个月,结冰时间约为7个月,平均融冰速度快于结冰速度。第(2)题,南极“近岸冰间湖”分布在近岸地区,可能是薄冰受南极大陆离岸风的影响被吹离海岸,形成无冰区。第(3)题,温度高于冰层和水层的保温作用,岩石的吸热作用,盐度高对流弱。 答案:(1)平均融冰速度快于结冰速度。从9月到次年2月是冰融化时间,约5个月;结冰时间约7个月,平均融冰速度快于结冰速度。 (2)南极近岸海域,融冰初期或结冰初期,形成部分薄冰;薄冰受南极大陆离岸风的影响不断被吹离海岸。 (3)湖面上的冰层阻止其热量发散;透明的冰层对太阳光有一定的透射率,可获得太阳辐射的能量;每到夏季,裸露的岩石又使地表能够吸收充足的热量;由于底层盐度较高,密度较大,底层不会上升,湖水表层及冰层下的温度便有所上升;在冬天时表层水有失热现象,底层水则由于上层水层的保护,失热较少,因而可以保持特别高的水温。 2.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火地岛东、西部自然景观差异大,位于火地岛南部沿海的乌斯怀亚港是南极科考的重要中转站,该港港阔水深,一年中的大部分时间气温在0 ℃以上,每年的11月至次年3月都会有许多的科考船队集结于此。南极磷虾资源极为丰富,是企鹅主要的食物来源。下图为火地岛位置及其周边洋流示意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