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原理练习题

马克思主义原理练习题
马克思主义原理练习题

马克思主义原理练习题

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一.单项选择题

1.当人类即将迈入21世纪的时候,英国广播公司(BBC)在全球范围内举行过一次“千年思想家”网上评选,结果位列榜首的是(C )A.休谟B.爱因斯坦C.马克思D.康德

2.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是( C )

A.科学技术的发展

B.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C.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斗争日益激化

D.机器大工业生产的发展

3.狭义的马克思主义是指(C )

A.马克思创立的学说

B.马克思恩格斯时代的学说

C.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

D.正在实践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4.广义的马克思主义是指( D )

A. 马克思恩格斯时代的学说

B.马克思恩格斯时代创立的学说

C.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

D.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并由其继承者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5. 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在思想和文化方面主要批判地继承.吸收了哪些学说的合理思想(C )

A.英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德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B.德国古典哲学.法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C.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D. 法国古典哲学.德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6. 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根本方法是( A )

A.理论联系实际

B.理论联系工作

C.理论联系学习

D.理论联系思想

7. 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 B )

A.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

B.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C.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D.唯物主义和辩证法

8. 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是(C )

A.致力于实现以共产党人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B.致力于实现以共产党人为主体的最广大劳动群众的根本利益

C.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D.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所有现实的人们的根本利益

9.德国古典哲学最有代表性的人物是(A )

A.黑格尔和费尔巴哈

B.康德和黑格尔

C.康德和费尔巴哈

D.谢林和费希特

10.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是(B )

A.威廉·配第和亚当·斯密

B.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

C.大卫·李嘉图和西斯蒙第

D.亚当·斯密和凯恩斯

11.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这是马克思主义(A )

A.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B.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C.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D.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12.马克思恩格斯之所以能实现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革命,是因为他们批判地继承了前人的思想文化优秀成果,创立了( A )A.历史唯物主义和剩余价值学说 B.科学唯物主义和资本论C.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学说D. 科学社会主义和资本论

二.多项选择题:

1.当人类即将迈入21世纪的时候,英国广播公司(BBC)在全球范围内举行过一次“千年思想家”网上评选,结果位列榜首的是马克思。这说明下列哪些观点是正确的:(ABCD )A.马克思主义“过时论”是错误的

B.社会主义“终结论”是错误的

C.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

D.马克思主义虽然产生于欧洲,却跨越欧洲影响了全世界

E. 马克思主义是人类所获得的终极真理

2.马克思主义的内容(ABCE )

A.涵盖了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历史等诸多领域

B.包括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界的关系

C.是极其深刻和丰富的

D.是人类所获得的终极真理

E.对当今世界仍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

3. 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ACD )

A.马克思主义哲学

B.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

C.科学社会主义

D.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E.无产阶级专政学说

4.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自然科学前提主要是(ACD )。A.达尔文的进化论 B.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C.施莱登和施旺的细胞学说

D.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

E.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演说

5.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必然性在于它是(ABCD )。

A.19世纪40年代欧洲各国生产力的巨大发展促使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尖锐对立

B.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斗争的理论需要

C.19世纪自然科学突破性发展的哲学概括

D.欧洲哲学.特别是德国哲学更高发展的必然

E.对英国古典经济学.法国历史理论.英法空想社会主义等直接继承的产物

6.马克思主义批判地继承.吸收人类在19世纪所创造的思想文化优秀成果,这些优秀成果包括(ACD )

A.德国古典哲学

B.法国古典经济学

C.英国古典经济学

D.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E.德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7.马克思恩格斯之所以实现了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革命,是因为他们在19世纪40—60年代,批判地继承了前人的思想文化优秀成果并发现了(AE )

A.历史唯物主义

B.科学唯物主义

C.劳动价值论

D.资本论

E.剩余价值学说

8.马克思主义这一革命无产阶级的思想体系赢得了世界历史性的意义,是因为(BC )

A.它抛弃了资产阶级时代最宝贵的成就

B.它并没有抛弃资产阶级时代最宝贵的成就

C.它吸收和改造了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中一切有价值的东西

D.它吸收和改造了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中的一切东西

E.它离开世界文明大道创造和发明了人类思想和文化中所没有的东西

三.判断题:

1.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它虽然诞生于19世纪,但没有停留于19世纪;它虽然产生于欧洲,却跨越欧洲影响了全世界。(对)

2.从马克思主义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它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对)

3.从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属性讲,它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对)

4.马克思主义是由一系列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它是一个完整的整体。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

体系不可分割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对)

5.从广义上说,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对)

6.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从广义上理解的马克思主义。(对)

7.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益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的需求,这就成为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对)

8.马克思主义是在吸收了几千年来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中的一切优秀成果,尤其是在批判地继承.吸收人类在19世纪所创造的优秀成果合理成分的基础上,在深刻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趋势和科学总结工人阶级斗争实践基础上创立和发展起来的。(对)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第一节(唯物论)

一.单项选择题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B )。

A.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

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C.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关系问题;

D.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关系问题;

2.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是(B )。

A.是否承认阶级斗争;

B.对于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

C.有没有“高尚的的理想”;

D.是否信仰上帝或菩萨

3.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式是(A )。

A.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B.形而上学唯心主义和辩证法的唯心主义;

C.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

D.古典唯心主义和现代唯心主义

4.唯物主义的三个历史发展阶段是( D )。

A.17世纪英国唯物主义、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19世纪德国费尔巴哈唯物主义;

B.马克思主义阶段、列宁主义阶段、毛泽东思想阶段;

C.中国哲学、印度哲学、古希腊、罗马哲学;

D.朴素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5.先有建筑设计图,后进行建筑的做法:( A )。

A.不违反辩证唯物主义的原理;

B.违反辩证唯物主义的原理;

C.符合二元论原则;

D.唯心主义一无论的体现

6. 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因为(D )改为:(A)

A.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B.运动和物质实际上是一个东西

C.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D.运动是物质的承担者

7. 正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客观前提是( D )

A.个人积极性的发挥

B.集体智慧的调动

C.解放思想

D.对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

8.下列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是( D )

A.存在就是被感知

B.物是感觉的复合

C.意识是万物的本原

D.理在事先

9. “存在就是被感知”是(D )

A.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B.客观唯物主义观点

C.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D.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10. 下列观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是( C )。

A.“万物皆备于我”;

B.“存在就是被感知”;

C.“生死有命,富贵在天”;

D.心外无物

11. 客观实在性是(B )

A.运动的唯一特性

B.物质的唯一特性

C.存在的唯一特性

D.意识的唯一特性

12.关于意识的起源,正确论点是(D )

A.一切物质都有意识

B.意识的产生是一个纯生理过程

C.意识是人脑主观建构的产物

D.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13.事物的规律是(D )

A.事物之间的特殊联系

B.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

C.事物的表面特征和外部联系

D.事物内部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14.时间、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存在的基本形式,因而( B )

A.时空是一种纯粹的形式

B.时空与物质运动不可分割

C.时空是度量物质运动的尺度

D.时空的具体特性是绝对的

15 .时间具有一维性,这是指它的( C )

A.可变性

B.无限性

C.不可逆性

D.连续性

16.辩证唯物主义认为(B )。

A.动者恒动,静者恒静;

B.静止是特殊形态的运动;

C.只有绝对的运动,没有相对的静止;

D.动即是静,静即是动

17.中国古代哲学家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这句话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D )

A.物质运动规律具有普遍性

B.物质运动规律具有重复性

C.物质运动规律具有稳定性

D.物质运动规律具有客观性

18.下列命题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是( D )

A.“宇宙即吾心”

B.“存在就是被感知”

C.“心外无物”

D.上帝创造万物

19.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水的观点( D )

A.形而上学

B.庸俗唯物主义

C.辩证唯物主义

D.朴素唯物主义

20.“吾心便是宇宙,宇宙便是吾心”的观点属于(B )

A.客观唯心主义

B.主观唯心主义

C. 庸俗唯物主义

D.机械唯物主义

21.意识的本质(B )

A.在外界刺激下人脑分泌的特殊物质

B.人脑的机能和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C.人脑纯粹的主观想象

D.在内外刺激作用下人脑发生的生理变化过程

22.在客观规律面前,人的主观能动性表现在(D )

A.人可以改变规律

B.人可以创造规律

C.人可以消灭规律

D.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23.“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不怕办不到,就怕想不到;只要想得到,啥也能办到。”这是(B )

A.主张充分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观点

B.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C.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D.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

24.设想没有物质的运动,是( C )

A.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

B.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

C.唯心主义的观点;

D.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

25.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是(B )。

A.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观点;

C.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D.不可知论的观点

26.只承认绝对运动,不承认相对静止的观点是(B )。

A.主观唯心主义;

B.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C.不可知论;

D.客观唯心主义

27.火是万物的本原的观点是( C )

A.唯心主义观点

B.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C.自发的或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

D.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28.认为一切物质都具有在本质上跟感觉相近的反映特性,这是(A )。

A.合乎逻辑的;

B.唯心主义;

C.形而上学;

D.诡辩论

29. “万物皆备于我”是(D )

A.形而上学的观点

B.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C.唯心主义辩证法观点

D.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30. 哲学和世界观的关系是( C )

A.哲学就是世界观

B.哲学是世界观的基础

C.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D.世界是哲学的系统化、理论化

31.“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是指( D )。

A.意识是沟通主观和客观的桥梁;

B.意识是客观精神和主观感觉的产生;

C.意识是客观形式和主观内容的统一;

D.意识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32.“观念的东西不过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是( C )。

A.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B.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C.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D.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

33. “狼孩”没有意识,这一事实说明(B )

A.意识是生物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B.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C.意识是人脑发展的产物

D.意识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34.机器思维即人工智能(B )。

A.能够完全代替人类的思维;

B.能够部分代替人类的思维;

C.能够超过人类思维并统治人类;

D.对人类思维不起作用

35.正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客观前提是(C )。

A.个人积极性的充分调动;

B.集体智慧的充分发挥;

C.对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

D.对保守思想的彻底克服

36.实现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的基本途径是(B )。

A.人们的主观努力;

B.社会实践;

C.科学活动;

D.思想斗争

37.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表现( D )

A.人脑是意识的源泉

B.意识是人脑自生的

C.意识是人脑的分泌物

D.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

38.世界观是(B )

A.人们对整个世界的真理性认识

B.人们对整个世界总的看法和根本的观点

C.哲学家对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D.人对人生的态度

39.“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这是(C )

A.折衷主义的观点

B.相对主义的观点

C.辩证法的观点

D.唯物主义的观点

40.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 C )

A.客观存在的各种物体

B.宇宙中存在的一切现象

C.物质的具体形态和结构

D.某种具体的“原初物质”

41.“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指的是( B )

A.时间的连续性

B.时间的一维性

C.时间的顺序性

D.时间的重复性

42. 古人云:“王子去求仙,丹成入九天,洞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这是用神话形式说明时间(D )

A.是客观的

B.是有限的

C.是可知的

D.是相对的

43.古希腊哲学家克拉底鲁指出,万物瞬息万变,不可捉摸,人连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这是一种(C )

A.唯心主义的观点

B.形而上学的观点

C.相对主义诡辩论的观点

D.庸俗进化论的观

44.在意识起源问题上的正确观点认为意识是( B )

A.自然界运动过程的产物

B.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C.生物反映形式的产物

D.创造世界的某种力量的产物

45.“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说明( B )

A.物质和运动的统一

B.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C.有限和无限的统一

D.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

46.时间空间的相对性是指(A )

A.时间空间的特点是具体可变的

B.时间空间的存在是无条件的、不变的

C.时间和空间的存在依赖人的存在

D.时间空间的存在是无限的

47.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只要想得到,啥都能办到。”这是(B )

A.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表现

B.唯心主义的观点

C.一切唯物主义都承认的观点

D.只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承认的观点

48.我国哲学家范缜说:“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这是( C )

A.唯心主义观点

B.形而上学的观点

C.唯物主义观点

D.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49. 下列观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是(A )

A.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B.理在气中,理随事变

C.富贵在天,死生由命

D.理在事先,事随理变

50. 时间和空间(C )

A.同物质运动无关

B.是一种先验的形式

C.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方式

D.是运动着的物质本身

1. 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下列两个方面(CD )。

A.思维和存在能否为人们所认识的问题;

B.思维和存在是否发展.变化的问题;

C.人们的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客观世界的问题;

D.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E.世界的本原是一个还是多个的问题

2. 下列选项中,正确说明人的活动与客观规律的关系有(AD )

A.人能认识客观规律

B.人能消灭客观规律

C.人能创造客观规律

D.人能利用客观规律

E.人能改变客观规律

3.造大楼先在图纸上设计,然后根据图纸造楼,这说明( BCE )

A.意识决定物质

B.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

C.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

D.意识可以创造世界

E.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4.“拔苗助长”的事例是( BCE ) A.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表现B.违反客观规律的表现C.急躁冒进的表现D.重视可能性的表现E.否认量变是质变的基础的表现

5.以下各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的有(ABDE )

A.存在就是被感知

B.物是观念的复合

C.理在事先

D.心外无事,心外无理

E.吾心即宇宙

6. 从起源上说,意识是(CD )

A.感性认识的产物

B.理性认识的产物

C.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D.社会性劳动的产物

E.语言发展的产物

7.下列成语和常用语中,正确说明意识能动性的有(ACE )

A.胸有成竹,料事如神

B.纸上谈兵,画饼充饥

C.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D.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

E.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8.承认相对静止的意义在于它是(ABDE )。

A.理解物质多样性的条件;

B.把事物区别开来的前提;

C.认识事物的唯一途径;

D.

规定和衡量运动的尺度;

E.对事物进行科学分析的前提

9.下列活动属于人所独具的意识活动的有(ACE )

A.三思而后行

B.饥不择食

C.眉头一皱计上心头

D.趋利避害的本能

E.预见未来

10.二元论的错误在于(CE )。

A.否认世界“物自体”的存在;

B.坚持物质决定精神;

C.主张世界存在着物质和精神两个本原;

D.反对物质和运动不可分的观点;

E.否认世界的统一性

11. 下列哪些说法属于形而上学的观点(ABDE )

A.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B.同一就是绝对的一致

C.同一是包含差别和对立的同一

D.斗争只能采取对抗的形式

E.世界上事情要么是必然的,要么是偶然的

12. 下列说法中,表示时间一维性的有(ABCDE )

A.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在晨

B.失落黄金有分量,错过光阴无处寻

C.光阴好比河中水,只能流去不复回

D.莫说年纪小,人生容易老

E.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13.物质和运动的关系是(DE )。

A.运动是物质的必然结果;

B.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内容;

C.运动是物质的特殊形态;

D.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E.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14. 辩证唯物主义所说的静止是指(BCDE )A.事物没有任何变化B.事物运动的特殊状态

C.事物的空间位置未变

D.一事物还未能转化为他事物

E.事物还没有发生根本质变

15.物质和运动不可分,物质是运动的(AC )。

A.担当者;

B.形式;

C.主体;

D.基本属性;

E.源泉

16.物质和运动不可分,运动是物质的(BD )。

A.主观形式;

B.根本属性;

C.主体;

D.存在方式;

E.唯一特性

17.造成意识主观性差异,是由于(ABCDE )。

A.人的先天素质的差异;

B.人所处社会环境的差异;

C.人的实践经验的差异;

D.人的意识对象的差异;

E.人的立场、世界观的差异

18.要充分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必须(ABCE )。

A.通过人们的社会实践;

B.依赖一定的物质条件和手段;

C.掌握新生事物发展的规律性;

D.摆脱客观条件的制约;

E.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19.从意识产生的生理机制和本质看,(ABDE )。改为:(ABD )A.意识是人脑的反射活动; B.意识是人脑的机能;C.人脑是意识的来源; D.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E.意识是人脑固有的

20. 唯物主义形态的发展经历了(ADE )A.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B.自然科学的唯物主义

C.庸俗唯物主义

D.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E.辩证唯物主义

21.在意识起源问题上,下列论点中(CE )是正确的。

A.一切生命物质都具有意识;

B.所有的物质都是有意识的;

C.意识是物质长期发展的产物;

D.大脑的活动是意识产生的根源;

E.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22.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哲学家把原子理解为(ABCDE )

A.构成物质世界一切事物的最小单位

B.是不变的

C.没有广延性

D.是不可分割的

E.是堆砌宇宙大厦的“宇宙之砖”

23.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述运动含义的有(BDE )

A.运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B.运动是物质存在的方式

C.运动是物质位置的移动

D.运动指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

E.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24.意识的本质是(AD )。

A.人脑的机能:

B.人脑的分泌物;

C.人脑的生理过程;

D.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E.“绝对观念”的产物

25.下列活动中(AC )属于人所独有的意识活动。

A.在思而后行;

B.饿了就要吃东西

C.眉头一皱计上心来;

D.趋利避害的本能;

E.手触到火后立即缩回来

26.物质和运动的关系是(ABC )A.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B.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C.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D.运动不一定是物质的运动E.物质不一定都在运动

27.下列几种说法中,(BC )体现了意识的能动性。A.不可以无根据地胡思乱想;B.审时度势,奋发进取;C.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D.巧妇难为无米之炊;E.根据实际情况决定工作方针

28.下列关于意识的能动作用的判断中,(CD )正确的。

A.意识在任何情况下都有能动作用;

B.错误的思想.意识没有能动作用;

C.意识能动性的实现取决于主观努力程度;

D.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而且改造世界;

E.意识越符合人的目的、要求,能动性就越大;

29.“先有计划,后做工作;先有图纸,后造房子”,这说明(CD )。

A.意识决定物质,思维决定存在;

B.物质存在形态的多样性;

C.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

D.意识活动的目的性.计划性;

E.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和发展变化

30.唯物主义的发展经历了以下历史形态(ADE )。

A.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B.古代朴素辩证法;

C.庸俗唯物主义;

D.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E.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31.凡是运动都是物质的运动,说明(ADE )。

A.一切运动都有自己的物质载体;

B.根本没有精神运动,承认精神运动就是唯心主义;

C.精神运动和物质运动是一回事;

D.没有脱离物质运动的纯粹精神运动;

E.社会运动也离不开物质主体--生产方式

32.时间、空间和物质的关系是(ABD )。

A.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B.物质运动是时间和空间的内容;

C.时空是容纳物质在其中运动地“容器”;

D.没有物质运动就不会有时间和空间;

E.物质运动地永恒性决定了时空在任何情况下的不变性

33.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ABCDE )。

A.坚持物质世界的多样性统一;

B.是全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出发点;

C.是同唯心主义.二元论的根本区别;

D.是对旧唯物主义世界观的扬弃;

E.是党的思想路线的理论基础

34. 列宁的物质定义的理论意义在于(ABCDE )

A.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

B.反对了唯心主义和二元论

C.坚持了唯物主义可知论

D.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缺陷

E.为自然科学的发展提供了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35.在下列命题中,包含辩证法思想的有(ABDE )

A.“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B.“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C.“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

D.“天下之势,循则极,极则反”

E.肯定即否定

36.一切唯心主义都认为(AD )

A.精神是世界的本原

B.世界是不能正确认识的

C.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

D.认识的基本路线是由精神到物质

E.绝对精神产生万物

37.意识的能动作用表现在(ACD )

A.反映客观世界

B.创造物质世界

C.通过实践改造客观世界

D.创造理论体系

E.为自然界创造秩序

38.下列现象中属于类似感觉的反映特性的是(AD )。改为:(BCE)

A.葵花向阳

B.饥餐渴饮;

C.雄鸡报晓;

D.岩石风化;

E.蚂蚁搬家

39. 马克思主义哲学所讲的静止是指(ADE )

A.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

B.绝对不动

C.排斥运动

D.事物处于量变状态

E.事物在特定参考系中未发生位置变动

40.下列哪些观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ABCD )

A.道生万物

B.理在气先

C.上帝创造了世界

D.物质世界是绝对观念的外化

E. 物是观念的集合

1. 哲学就是人们自发形成的世界观。(错)

2.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对)

3.原子是世界的本原。(错)

4.动者恒动,静者恒静。(错)

6.人脑是意识的源泉。(错)

7.从高等动物的心理到人类意识,是一个自然进化的过程。(对)

8

9.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存在性。(错)

10

11.所有的唯心主义者都是不可知论者。(错)

12.所有唯物主义者都是可知论者。(错)

13.所有的可知论者都是唯物主义者。(错)

14.有的唯物主义者是可知论者。(对)

15.有的唯心主义者是不可知论者。(对)

16.有的唯物主义这是不可知论者。(对)

17.物质就是客观存在的具体事物。(错)

18.形而上学认为世界是物质的,但否认物质世界是运动。(对)

19.没有运动的物质和没有物质的运动是同样不可设想的。(对)

20.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对)

第一章第二节(辩证法)

1.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在回答(A )

A.世界是怎样存在的问题上对立的两种观点

B.世界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上对立的两种观点

C.世界是怎样被认识的问题上对立的两种观点

D.界是怎样被改造的问题上对立的两种观点

2.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C )

A量变和质变的观点B辨证否定的观点C联系和发展的观点D对立统一的观点

3. 辩证联系的含义是(B )

A.概念之间的相互判断.推理等逻辑关系

B.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互相影响和互相制约

C.事物发展过程中直接的本质的必然的关系

D.事物或现象之间界限的不确定性

4. 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C )A.事物数量的增加或减少B.事物的简单重复和循环C.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D.物体的位置移动和场所的变化

5.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A )

A.对立统一规律

B.质量互变规律

C.否定之否定规律

D.联系和发展的规律

6. 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C )

A.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

B.事物发展的形式和状态

C.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D.事物发展的全部内容

7. 辩证矛盾的含义是(A )

A.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B.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的交叉关系

C.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的冲突关系

D.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的依赖关系

8. 辩证矛盾的两个根本属性是指(C )

A.矛盾范畴内容的客观性与形式的主观性

B.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和平衡性

C.矛盾的同一性与矛盾的斗争性

D.矛盾的普遍性与矛盾的特殊性

9. 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的(D )

A.相互离异.相互排斥

B.相互反对.相互否定

C.相互分离.相互转化

D.相互依存.相互渗透

10. 在自然界,没有上,就无所谓下;在社会中,没有先进,就无所谓落后;在认识中,没有正确,就无所谓错误。这说明(C )

A.矛盾双方是相互排斥的

B.矛盾双方是相互渗透的

C.矛盾双方是相互依存的

D.矛盾双方是相互转化的

11. 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的( B )

A.相互依存,相互联系

B.相互分离,相互排斥

C.相互渗透,相互转化

D.相互吸引,相互贯通

12. “任何个别(无论怎样)都是一般”。这句话的正确含义是(D )

A.特殊性就是普遍性

B.特殊性存在于普遍性之中

C.普遍性是特殊性的总和

D.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

13. 矛盾问题的精髓是指(A )

A.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绝对性和相对性的关系

B.根本矛盾和非根本矛盾的关系

C.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的关系

D.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的关系

14.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C )

A.坚持均衡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B.坚持均衡论和一点论的统一

C.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D.坚持两点论和一点论的统一

15.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我们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时又注意抓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民主法制建设以及其他工作。这种做法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B )

A.认识和实践相统一的原理

B.“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原理

C.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统一原理

D.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统一的原理

16.公孙龙的“白马非马”说的错误在于割裂了(B )

A.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B.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C.内因和外因的关系

D.两点论和重点论的关系

17.下列观点中反映规律的根本特点的是(A )

A.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B.人的理性为自然立法

C.不废江河万古流

D.人定胜天

18.“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说明人们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应当(C )

A.按客观规律办事

B.通过实践这一基本途径

C.依赖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D.具有更多的创造性

19. “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和“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这两种观点是(A )

A.前者是辩证法,后者诡辨论

B.前者是形而上学,后者是辩证法

C.是相同的,只是强调的方面不同

D.二者都是辩证法,后者是对前者的发展

20. 面对消极腐败的东西, 我们一定要提高警惕,做到见微知著,防微杜渐。因为(C )

A.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B.原因必然引起结果

C.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

D.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21. “孰能生巧风吹草动”属于(D)

A.个别与一般的关系

B.偶然与必然的关系

C.现象与本质的关系

D.原因与结果的关系

22.说明事物间接联系的是(B )

A.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B.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C.老手谈技术,新手说运气

D.苹果熟透了要掉到地上

23.“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只见局部,不见整体”这是(D )

A.唯物辩证法观点

B.唯心主义观点

C.唯心辩证法观点

D.形而上学观点

24. 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掌握分寸,防止“过”或“不及”,这是(D )

A.抓事物的主要矛盾

B.确定事物的质

C.认识事物的量

D.把握事物的度

25.“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句话所包含的哲理是(A )

A.没有量变就没有质变

B.没有质变就没有量变

C.量变就是质变

D.量变和质变相互转化

26.“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这两句诗句含的哲学道理是( D )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B.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

一 C.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量的统一 D.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27.作为辩证的否定的“扬弃”是( C )

A.既保留又继承

B.彻底抛弃

C.既克服又保留

D.矛盾的调和

28.下列现象属于因果关系的是( C )

A.昼夜交替

B.寒来暑往

C.摩擦生热

D.电闪雷鸣

29.主观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的关系是( A )

A.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

B.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关系

C.抽象与具体的关系

D.唯心辩证法与唯物辩证法的关系

30.说明事物间非本质联系的是(A )

A. 一秧几瓜.一荚几豆

B.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C.老手谈技术,新手说运气

D.苹果熟透了要掉到地上

31.“一寸光阴一寸金”指的是(B )

A.时间的连续性

B.时间的一维性

C.时间的顺序性

D.时间的重复性

32.“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这句话是一种( A )

A.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B.唯心主义的观点

C.形而上学的观点

D.相对主义的观点

33.唯物辩证法的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 A )

A.方向和道路

B.形式和状态

C.结构和功能

D.源泉和动力

34.“从个别到一般,从一般到个别”的思维方法是( A )

A.归纳和演绎

B.分析和综合

C.抽象和具体

D.实践和认识

35.“金无足赤, 人无完人”, 这句俗语表达的哲学思想是( D )

A.混淆是非界限的相对主义观点

B.混淆肯定和否定的区别的形而上学观点

C.割裂肯定和否定的辩证关系的形而上学观点

D.承认肯定和否定的对立统一关系的辩证法关系

36. 在唯物辩证法的范畴中,揭示事物发生、发展和灭亡的不同趋势的一对范畴是(B )

A.原因与结果

B.必然性与偶然性

C.可能性与现实性

D.形式和内容

37. “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的观点是( A )

A.唯物辩证法关于普遍联系的正确观点

B.形而上学的错误观点

C.取消了人的主观能动性的错误观点

D.夸大了客观条件的作用的错误观点

38. 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事物的( A )

A. 发展过程及状态

B. 发展的总趋势

C. 发展的内在动力

D. 发展的前进性运动

二.多项选择题

1.唯物辩证法所说的联系具有( ABD )

A.客观性

B.普遍性C描述性 D.多样性 E.形象性

2.联系的普遍性的含义是指(ABC )

A.任何事物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是相互联系的

B.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都与其他事物处于一定的联系之中

C.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D.联系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不是单一的

E.人们对联系的一种普遍性的认识

3.判断新事物的标志是(ABCD )

A.符合发展的前进方向的

B.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

C.具有远大前途的

D.有旧事物不可比拟的优越性

E.发展中应当完美无缺的

4.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的根本属性是(CE )

A.普遍性

B.特殊性

C.斗争性

D.稳定性

E.同一性

5.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是(ABCD )

A.斗争性是同一性的基础

B.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

C.没有矛盾的斗争性,就没有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和贯通

D.没有矛盾的同一性,就没有矛盾双方的斗争和排斥

E.斗争性是相对的,同一性是绝对的

6.矛盾普遍性的含义是(CD )

A.矛盾存在于全人类对事物的认识过程中

B.矛盾存在于某个事物产生和消亡的过程中

C.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

D.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

E.矛盾是不依人们意志为转移的

7.矛盾特殊性原理的指导意义是(AE )

A.科学地、深入地认识事物的基础

B.把握一切艺术形式共性的客观依据

C.揭示事物发展的永恒性的出发点

D.反映事物的普遍本质的立足点

E.正确地解决矛盾的关键

8.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是(ABDE)

A.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B.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C.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D.相互联结的关系

E.相互转化的关系

9.唯物辩证法关于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的原理告诉我们(AD)

A.抓住了主要矛盾,就抓住了解决问题的关键

B.解决了主要矛盾,非主要矛盾也就自然得到解决

C.在事物发展过程中,主要矛盾是不变的

D.在抓住主要矛盾时,也要注意非主要矛盾的解决

E.在矛盾体系中,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处于平衡状态

10.唯物辩证法关于矛盾的主要方面和矛盾的次要方面的原理告诉我们(ABCDE)

A.矛盾的性质主要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B.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C.矛盾的次要方面对矛盾的主要方面也有影响

D.认清矛盾主要方面就有利于认清矛盾的性质

E.处理矛盾首先要认清并抓好矛盾的主要方面

11.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对指导社会实践有重要意义,因为它是(ABCDE)

A.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各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理论基础

B.科学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的哲学依据

C.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

D.各国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取得革命和建设胜利的指南

E.反对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锐利武器

12. 下列表述中,体现重视矛盾特殊性的有( ACE )

A.对症下药,量体裁衣

B.欲擒故纵,声东击西

C.因时制宜,因地制宜

D.物极必反,相反相成

E.因材施教,因人而异

13. 下列现象属于量变引起质变的有(ACD)

A.生产力的增长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

B.物体由于量的不同而区分为不同的体积

C.在一定温度下鸡蛋孵出小鸡

D.由遗传和变异的矛盾引起旧物种到新物种的变化

E. 物极必反,相反相成

14. 下列现象属于因果关系的是(BCE)

A.昼夜交替

B.药到病除

C.摩擦生热

D.电闪雷鸣

E.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15.下列格言中或成语中,体现质量互变规律的有(ADE )

A.九层之台,起于垒土

B.有无相生,前后相随

C.月晕而出,础润而雨

D.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E.奢靡之始,危亡之渐

16.下列命题中属于揭示事物本质的有(CE )

A.水往低处流

B.日出于东落于西

C.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D.春夏秋冬四季交替

E.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17. 下列说法体现时间一维性的有(ABCDE )

A.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B.失落黄金有分量,错过光阴无处寻

C.光阴好比河中水,只能流去不复回

D.莫说年纪小,人生容易老

E.自己应做事,宜早不宜迟

18.“是就是,否就否,除此之外,都是鬼话”,这一观点的错误在于(ABC )

A.它对否定的理解是孤立的、片面的

B.它对肯定的理解是孤立的、片面的

C.它否定了肯定与否定的辩证统一关系

D.它否定了事物发展的曲折性

E.它否定了事物发展的复杂性

19. 下列各项哪些体现了抓主要矛盾的重要性(BD)

A.实事求是

B.提纲挈领

C.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D.牵牛要牵牛鼻子

E.眉毛胡子一起抓

20.下列说法符合辩证法观点的有(BCE )

A.白马非马

B.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C.物极必反

D. 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E.失败是成功之母

21.正确认识事物的度才能(ABCDE )

A.准确地认识事物的质

B.提出指导实践的正确准则

C.避免犯左或右的错误

D.在实践中掌握适度的原则

E.在实践活动中严防“过”与“不及”

22.恩格斯说:“当我们深思熟虑地考察自然界或人类历史或我们自己的精神活动的时候,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

这段话所包含的辩证法观点有( ABCD )

A.联系是客观世界的本性

B.一切事物都处于相互联系之中

C.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D.联系既是普遍的又是复杂多样的

23.下列选项中,体现发展的实质的有(BCD )

A.因祸得福,祸福相依

B.无产阶级专政代替资产阶级专政

C.培育出新优质品种

D.原始社会的公有制经过私有制到社会主义的公有制

24.某山村小镇自20世纪70年代发现矾矿以来,办了三个矾矿厂。由于没有严格的环境保护措施,每天排除大量矿烟,致使村民中大多数人患有呼吸道疾病和皮肤病。这一做法从哲学上看违背( AB )

A.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

B.事物联系复杂多样性的原理

C.事物运动发展的原理

D.事物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的原理

25.下列工作方法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的是( ABC )

A.抓典型

B.一般号召和个别指导

C.一切经过实验

D.欲擒故纵

26.下列命题蕴含着中国传统哲学中否定之否定规律的思想是(ABCE)

A.不平不陂,无往不复

B.将欲弱之,必固强之

C.荣枯代谢而弥见其新

D.和实生物

E.将与废之,必固兴之

27.“某一豆荚中结出几粒豆,某条狗的尾巴有几寸长,不多不少,不长不短,这些都是必然的。”这种观点是(ABC )

A.把必然性绝对化

B.把偶然性当作了必然性

C.形而上学的机械决定论

D.唯心主义宿命论

E.唯心主义非决定论

三.判断题

1.割下来的手不再是手。(对)

2.质量互变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错)

3.掌握度的原理,就是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超出度的范围。(错)

4.在实际工作中,只要善于抓住中心和关键,集中力量解决,就能把事情办好。(错)

5.在唯物辩证法看来,水果同苹果.梨.香蕉.桔子等的关系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对)

6.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事物数量的增加和减少。(错)

7.否定就是彻底消灭旧事物,与旧事物一刀两断。(错)

8.质与事物的存在是直接同一的。(对)

9.运动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错)

10.矛盾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对)

11.量和事物是直接同一的。(错)

12.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它们都是无条件存在的,绝对的。(错)

13.现代思维方法的产生与辩证思维方法无关。(错)

14.坚持唯物主义就是坚持辩证法,坚持唯心主义就是坚持形而上学。(错)

15.世上没有永恒的事物,一切事物的存在都是有条件的,历史的.暂时的。(对)

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一.单项选择题:

1.驳斥不可知论最有力的论据是( A )

A.社会实践可以证明人们能正确认识世界

B.物质是可以通过感觉感知的

C.人可以透过现象揭示本质

D.感性认识可以上升为理性认识

2.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 C )

A.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B.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C.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对立

D.能动革命的反映论与直观被动的反映论的对立

3.从本质上看,认识是( D )

A.主体主观意识的创造

B.主体对“客观精神”的体验

C.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

D.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4.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述认识客体的含义的是( D )

A.认识的客体是主体创造出来的对象

B.认识的客体是外部自然界

C.认识的客体是客观存在的事物

D.认识的客体是主体实践和认识的对象

5.认识的主体和客体之间的最基本的关系是( A )

A.改造与被改造的实践关系

B.反映与被反映的认识关系

C.相互依存的关系

D.相互作用的关系

6.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D)

A.唯物主义的观点

B.联系的观点

C.发展变化的观点

D.实践的观点

7.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表明( C )

A.只要参加实践活动就能获得正确认识

B.一切认识都要直接参加实践活动才能获得

C.一切认识归根到底都是从实践中获得的

D.只有直接经验来自实践

8.宋代诗人陆游在一首诗中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里是强调( C )A.读书不能获得真知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9.“不临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表明作者强调(D )

A.知对行的指导作用

B.没有知就没有行

C.知行并进

D.先行后知,重在行

10.人们为了获得知识( C )

A.只要刻苦读书就行 B.只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就行

C.既要认真读书又要参加社会实践

D.只要抓住“灵感”和机遇就行

11.牛顿说:“假如我比别人望得略微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D )

A.知识来源于书本

B.读书是接受间接经验的重要手段

C.读书比实践重要

D.要善于学习间接经验,并在实践中消化和发展12.“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造自然界而发展的。”这句话说明( C )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

13.一个认识的完整过程是( B )

A.感性认识——理性认识——感性认识

B.实践——认识——实践

C.概念——判断——推理

D.感觉——知觉——表象

14.认识的初级阶段是( D )

A.直接认识

B.全面认识

C.理性认识

D.感性认识

15.感觉、知觉、表象,它们是( C )

A.社会心理的三种形式

B.社会意识形态的三种形式

C.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D.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16.概念、判断、推理是( B )

A.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B.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C.社会意识形态的三种形式

D.社会心理的三种形式

17.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根本区别在于( B )

A.感性认识包含错误,理性认识则完全正确

B.感性认识反映事物的现象,理性认识反映事物的本质

C.感性认识来源于社会实践,理性认识来源于抽象思维

D.感性认识产生于日常生活,理性认识则产生于科学实验

18.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是( B )

A.完全自发的过程

B.积极能动的过程

C.消极被动的过程

D.主观随意的过程

19.在认识论上,“跟着感觉”走是(D)

A.唯物主义思想的表现

B.机械唯物论的观点

C.不可知论思想的表现

D.否认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20.“学而不思则惘”,说明( B )

A.感性认识是对事物外表的反映,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的反映

B.通过思维对感性材料加工制作是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不可缺少的条件

C.人们只要思维就能实现认识的第一次飞跃

D.感性认识是认识的低级阶段,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

21.一个完整的认识需要经过两次飞跃。下列选项中属于第二次飞跃的是( D )

A.调查研究,了解情况

B.深入思考,形成理论

C.精心安排,制定计划

D.执行计划,付诸实践

22.在认识过程中更为重要意义的飞跃是指( D )

A.从外在形象到内在本质的飞跃

B.从个性认识到共性认识的飞跃

C.从肯定阶段到否定阶段的飞跃

D.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

23.“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这种说法的实质是(A)

A.主张检验真理的标准是相对的

B.否认真理都是发展的

C.主张真理都是绝对的

D.主张真理都是具体的

24.马克思主义揭示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为无产阶级革命斗争指明了方向。这说明( C )A.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B.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C.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D.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决定作用

25.一个正确的认识往往需要经过( C )

A.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的过程

B.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由理性认识到实践的过程

C.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D.由物质到精神,由精神到物质的过程

26.“追求真理比占有真理更宝贵”所包含的哲理是(C )

A.认识经历着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发展

B.认识的根本任务是通过现象认识本质

C.认识不能停滞,而应该不断扩展和深化

D.改造世界比认识世界更重要

27. 真理就是( D )

A.客观事物及其规律

B.大多数人同意的观点

C.对人类生存有用的理论

D.对客观事物本质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28.客观真理或真理的客观性是指(A)

A.真理的内容和检验标准是客观的

B.真理的形式是客观的,内容是主观的

C.真理是人的感觉的复合

D.真理是指客观事物本身

29.坚持真理的客观性,就是( B )

A.在真理观上坚持了唯心主义

B.在真理观上坚持了唯物主义

C.在真理观上坚持了辩证法

D.在真理观上坚持了形而上学

30.真理是没有阶级性的,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这是因为( D )

A.真理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真理是不断发展的

B.真理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有其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C.真理就是客观规律,真理与人的阶级地位无关

D.真理具有客观性,真理中包含着不依赖于人类的客观内容

31.药物对健康人没有直接价值,对于病人则有直接价值,这表明( D )

A.价值具有客观性

B.价值具有主体性

C.价值具有社会历史性

D.价值具有多维性

32.实践之所以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由(C)

A.实践的历史性和不确定性决定的

B.实践的有条件,性和相对性决定的

C.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

D.真理的相对性和绝对性决定的

33.要判断一种观点的是非对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D )

A.以伟人之是非为是非

B.以吾心之是非为是非

C.以众人的意见定是非

D.以实践中是否得到证明定是非

二.多项选择题:

1. 关于真理的标准问题,下列说法中属于唯心主义观点的有(ABCDE )

A.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B.多数人认为正确的就是真理

C.有权人认为正确的就是真理

D.能够满足需要的就是真理

E.符合已有理论的就是真理

3.唯心主义认识论(BCDE )

A.承认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

B.把认识看成是先于物质的

C.把认识看成是先于实践经验的

D.否认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

E.把认识看成是人头脑中固有的

4.唯心主义的主观真理论(ABCDE )

A.坚持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

B.否认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

C.否认真理的客观性

D.强调心外无物和心外无理

E.主张真理即在我的心中

5. 下列各项属于党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的有(ABCD )

A.一切从实际出发

B.理论联系实际

C.实事求是

D.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E.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6. 马克思义认识论与旧唯物主义认识论都坚持( BD )。

A.唯心主义先验论

B.唯物主义反映论

C.唯心主义的可知论

D.唯物主义的可知论

E.不可知论

7.认识主体的属性包括(ABCE )

A.自然性

B.社会性

C.实践性

D.被动性

E.意识性

8.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真理(BCD )

A.具有主观性,因而称之为“主观真理”

B.具有客观性,因而称之为“客观真理”

C.具有绝对性,因为它是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

D.具有相对性,因为它有待于扩展和深化

E.具有终极性,因而称之为“终极真理”

9.下列选项中,属于认识客体的有(ACDE )

A.人认识到的自然界

B.人尚未观察到的星球

C.社会现实中的事件

D.人们阅读的书籍

E.作家创造的文学作品

10.认识的客体具有(ABDE )

A.客观性

B.对象性

C.能动性

D.社会性

E.历史性

11.人们对一个复杂事物的认识,往往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需要经过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这是因为(ABCE )

A.人的认识受到客观事物发展过程的限制

B.人的认识受到科学技术水平和认识工具的限制

C.人的认识受到主体的立场.观点.方法的限制

D.人的认识需要多次反复才能达到终极真理

E.人的认识受到一定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

12.客体与物质形态的区别是(BCDE )

A.一切客体都是物质的,一切物质形态都是客体

B.部分物质形态是客体,客体不完全是物质

C.物质形态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客体与人的实践密切联系

D.物质形态是无限多样的,客体在一定历史条件下是有限的

E.物质形态是客观存在的,客体还包括精神现象

13.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主要是因为(ABDE )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认识的实质

D.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

E.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14.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主要表现在(ABCD )

A.实践不断为人们提出新的认识课题

B.实践不断为人们认识的发展提供经验材料

C.实践不断为人们提供新的认识工具

D.实践不断提高人们的认识能力

E.实践不断满足人们的各种物质生活需要

15.真理与谬误的关系是(ABC )

A.真理不是谬误,谬误不是真理

B.真理超出一定的范围就转化为谬误

C.在一定条件下谬误可以转化为真理

D.相对真理中包含着谬误

E.真理与谬误具有同一性

16.下列各项属于感性认识的形式的有(BCE )

A.概念

B.感觉

C.知觉

D.推理

E.表象

17.理性认识是(BCD )

A.认识的起点

B.对事物全体的反映

C.对事物内部联系的反映

D.对事物本质联系的反映

E.对事物表面联系的反映

18.下列选项中属于理性认识形式的有(ACD )

A.概念

B.感觉

C.判断

D.推理

E.表象

19.下列各项正确反映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有(ABCD )

A.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B.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

C.理性认识中包含着感性认识

D.感性认识中包含着理性认识

E.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绝对对立的

20.要正确实现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必须做到(CDE )

A.通过调查,获得十分丰富的感性材料

B.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和创造

C.要把关于事物的认识与主体的需要结合起来,确定行动的目的和计划

D.要从实际出发,坚持一般理论与具体实际相结合

E.要使理论为群众所掌握,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21.对于同一棵大树,在木匠的眼中是木材,画家看到的是色彩和色调,植物学家看到的是

它的形态特征,这是由于(ABDE )

A.人的感觉受理性指导

B.人的认识具有能动性

C.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基础

D.已有的认识影响感觉活动

E.意识建构认识对象

22. 下列各项正确反映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的有(AC )

A.实践对理论具有决定作用

B.理论对实践具有决定作用

C.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D.实践对理论具有指导作用

E.实践与理论是相互决定的

23. 认识过程的复杂性是由于人的认识( ACE )。

A.受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

B.不受科学技术条件的限制

C.主体认识能力.知识水平的限制

D.不受人的立场.观点.方法的限制

E.受各种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的限制

24.真理的客观性是指(CD )

A.真理是不依赖于意识的客观实在

B.真理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C.真理中包含着不依赖于人的客观内容

D.真理检验标准是客观的社会实践

E.真理是由语言文字表达出来的客观化精神

25.把社会上绝大多数人承认的意见视为真理,这是(ACE )

A.否认了真理的客观性

B.充分相信群众,使群众掌握真理

C.否认了真理往往在少数人手里

D.辩证唯物主义的真理观

E.唯心主义真理论

26.任何一个真理都具有( ABCE )。

A.客观性

B.有用性

C.相对性

D.目的性

E.绝对性

27.人类已经取得的任何一项真理,都是( ABCDE )。

A.绝对真理“长河”中的一个部分

B.无穷的绝对真理链条中的一个环节

C.过去实践业已达到认识成果

D.进一步迈向绝对真理的起点

E.是认识过程的一个个承前启后的中间站

28.承认真理的相对性就是承认(CDE)

A.相对真理不包含绝对真理的颗粒

B. 真理本身包括着错误

C.世界上尚有未被认识的东西,认识有待于扩展

D.真理是具体的历史的

E.人们对世界的认识具有近似的性质,认识有待于深化

29. 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辩证统一的,表现在(ABCDE )

A.相对真理中包含着绝对真理的颗粒

B.绝对真理存在于相对真理之中

C.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构成绝对真理

D.相对真理是向绝对真理转化的

E.真理是一个由相对真理走向绝对真理的过程

三.判断题

1.唯物主义者都是可知论者,唯心主义者都是不可知论者。(错)

2.实践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因此实践只是一种主观的活动。(错)

4.直接经验就是感性认识,间接经验就是理性认识。(错)

5.任何科学理论都不是终极真理,而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的。(对)

马克思是非判断题

是非判断题 1.有一种观点认为,阶级性与科学性是不相容的,凡是代表某个阶级利益和愿望的社会理论,就不可能是科学的。因为马克思主义具有阶级性,所以是不科学的。× 2.马克思主义是19世纪的产物,现在是21世纪了,时代变了,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了。× 3.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恩格斯将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结合在一起的产物。× 4.马克思主义之所以是科学是因为它彻底批判和抛弃了以往一切思想观点。× 5.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在人类思想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6.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是人类认识史上伟大变革,因为它使马克思主义发展到最高峰。× 7.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对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继承。× 1

1. 唯心主义否认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 2、世界统一于存在。× 3、脱离物质的运动和脱离运动的物质都是不可想象的,因此,运动就是物质,物质就等同于运动。× 4、唯物主义都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5、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6、运动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7 .矛盾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8 .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它们都是无条件存在的,绝对的。× 9 .掌握适度原则就是任何时候都不要超过事物的度。× 10 .否定就是新旧事物之间“一刀两断”。× 11 .历史决定逻辑,逻辑“修正”历史。√ 12 .现代科学思维方法的产生与辩证思维方法无关。× 2

1.唯物主义者都是可知论者,唯心主义者都是不可知论者。× 2.反映论必然是可知论。√ 3.实践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因此实践只是一种主观的活动。× 4.直接经验就是感性认识,间接经验就是理性认识。√ 5.实践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因此实践只是一种主观的活动。× 6.正确的思想是客观存在的反映,错误思想不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7.任何科学理论都不是终极真理,而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的。√ 8.只要获得了理性认识,就自然会正确地实现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 9.真理是客观的,因此客观事物就是真理。× 10.人类认识能力只具有至上性。× 11.真理与认识都属于意识范畴,两者是一回事。× 12.认识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13.感觉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即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 14.价值既具有社会性,也具有历史性。√ 15.“横看成岭侧成峰”是对真理一元性的否定。× 16. 逻辑证明对实践检验具有重要作用,表现在它是实践检验的基础。× 17.认识的反复性主要是由于人的主观错误造成的。× 18.凡是对感性认识经过思维加工所得到的理性认识都是科学的理论。× 19.绝对真理存在于相对真理之中,是由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构成的,每一个相对真理都是绝对真理的一部分。√ 20.实践不但有普遍性的品格,而且还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 3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二章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一、名词解释 1)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2)旧唯物论反映论3)唯心主义先验论4)不可知论5)认识的主体与客体6)实践7)感性认识8)理性认识9)非理性因素10)人类认识的总规律11)真理12)谬误13)真理的客观性14)价值的本质15)价值原则16)真理原则 二、单项选择题 (1)唯物论认识论的基本原则和核心是(①) A反映论B实践论C先验论D可知论 (2)人类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是(②) A科学兴趣B社会实践C求知欲望D好奇心 (3)物质生产实践主要处理(①) A人与自然的关系B人与人的关系C对抗性矛盾的关系D非对抗性矛盾的关系 (4)真理总是与谬误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的,因而(①) A真理与谬误的对立是相对的B真理中包含谬误的认识 C谬误中包含一定的真理性认识D谬误是真理不可摆脱的对立面 (5)认识的最终目的是(②) A发现真理B改造世界C创立科学理论D改造客观规律 (6)人的认识能力是至上的,又是非至上的属于(④)观点 A客观唯心论B主观唯心论C旧唯物论D辩证唯物主义 (7)认识的本质在于(②) A主体创造B能动反映C社会实践D客观存在 (8)人类认识运动的基本过程是(③) A概念——判断——推理B感觉——知觉——表象 C个别——一般——个别D一般——个别——一般 (9)马克思认为“理论一经掌握群众,就会变成物质的力量”说明(②) A实践对理论有决定作用B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C理论比实践更为重要D实践比理论重要 (10)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和规律的(④) A本质认识B深刻认识C内在认识D正确认识 (11)法国科学家路易·巴斯德说:“在观察事物之际,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这句话强调了(②) A人们对每一事物都要细心观察B人们在认识事物时要有理性指导 C人们获得感性经验的重要性D人们要充分发挥意识能动性 (12)人的认识是不是真理,要看(④) A能否满足人们的需要B能否被大多数人认可 C能否付诸实践D能否在实践中取得预期效果 (13)“不唯上,不唯书,不唯师,只唯实”说明(②) A书本知识是不重要的B一切从实际出发 C上级的指示和决议不能成为行动的依据D没有直接经验就没有发言权 (14)从认识发展的规律看,“熟知”与“真知”的关系是(②) A熟知即真知B熟知不等于真知C熟知起源于真知D熟知必然转化为真知 (15)唯心论与不可知论的关系是(②) A唯心论都是不可知论B唯心论有可知论与不可知论之分 C主观唯心论是可知论,客观唯心论是不可知论 D客观唯心论是可知论,主观唯心论是不可知论 (16)认识的起点是感觉,这是(④) A唯物主义的观点B唯心主义的观点 C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D唯物论和唯心论都可以承认的观点 (17)对不可知论最令人信服的驳斥是(③) A科学知识B丰富的经验C社会实践D人类的认识能力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材料题

五、材料分析题 1.[材料1]孔子说: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 次之;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材料2]孟子说: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材料3]荀子说:凡性者,天之就也,不可学,不可事。礼仪者,圣人之所生也,人之所学而能,所事而成者也。不可学,不可事,而在人者,谓之性;可学而能,可事而成之在人者,谓之伪(“人为”之意),是性伪之分也。 [材料4]孙中山先生指出:世界人类之进化,当分三时期:第一由愚昧进文明,为不知而行的时期;第二由文明再进文明,为行而后知时期;第三自科学发明而后,为知而后行之时期。以行而求知,困知而进行。 请回答: (1)简要评析上述材料给出观点。 (2)材料4揭示的知行关系是什么? [答案要点] (1)孔子的“生而知之”和孟子的“良知、良能”是说知识是天生的或不学而知,是唯心主义先验论;孔子的“学而知之”和“困而学之”以及荀子的观点,承认人的认识是后天学习所得,是朴素唯物主义思想。 (2)孙中山借人类文明说明知识的来源和认识的发展,指出这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不断发展的过程,人的认识不是先天就有,也不可能一次完成。孙中山的知行学说包含了在实践中需要理论的指导(以行求知)和在理论指导下的行动(知先行后)这样的实践――认识――再实践的意义,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思想。 2.[材料l]恩格斯指出:就一切可能看来,我们还差不多处在人类历史的开端, 而将来纠正我们错误的后代,大概比我们可能经常以极为轻视的态度纠正其认识错误的前代要多得多。他进一步指出:科学史就是把这种谬误逐渐消除或者更为新的、但终归是比较不荒诞谬误的历史。 [材料2]波普尔在《科学知识进化论》一书说道:“衡量一种理论的科学地位是它的可证伪性或可反驳性。” “我所想到的科学知识增长并不是指观察的积累,而是指不断推翻一种科学理论,由另一种更好的或者更合乎要求的理论取而代之。” “科学史也像人类思想史一样,只不过是一些靠不住的梦幻史、顽固不化史、错误史。但科学却是这样一种少有的―也许是唯一的―人类活动,有了错误可以系统加以批判,并且还往往可以及时改正。” [材料3]正当相对论得到普遍称誉时,爱因斯坦却冷静地说:“如果引力势场不能使光谱线向红端位移,广义相对论就站不住脚。”“从它推出许多结论中,只要有一个被证明是错误的,它就必然被抛弃。” 请回答: (l)上述材料在科学理论发展问题的共同观点是什么? (2)恩格斯与波普尔对科学的发展有什么不同认识? (3)简述波普尔“衡量一种理论的科学地位是它的可证伪性”的观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各单元主观题 解答及评分指导

0 导论 1( 30分) 有一种观点认为,阶级性与科学性是不相容的,凡是代表某个阶级利益和愿望的社会理论,就不可能是科学的。你怎么评价这样的观点?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得分指导: 答案字数要求:0~10字0分,11~100字1分,101~300字2分,301字及以上3分。 基本观点:认为这种观点不正确的得5分,认为这种观点正确的不得分。 论据一:阶级性是具体的,阶级性和科学性是否相容的问题关键取决于所指称的阶级是否有自己的私利,从而制约这个阶级对科学的态度。 有该论据的得4分,没有的不得分,不全的酌情给1~3分。 引用材料:正如列宁指出,马克思主义“对世界各国社会主义者所具有的不可遏止的吸引力,就在于它把严格的和高度的科学性(它是社会科学的最新成就)同革命性结合起来,并且不仅仅是因为学说的创始人兼有学者和革命家的品质而偶然地结合起来,而是把二者内在地和不可分割地结合在这个理论本身中”。 引用了列宁讲话材料的得3分,没有的不得分,不全的酌情给1~2分。 马克思主义具有科学性,它是对客观世界特别是人类社会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映。它的科学性表现在:坚持世界的物质性和真理的客观性,力求按照世界的本来面目如实地认识世界;力求全面地认识客观事物,并透过现象而深刻地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自觉接受实践的检验,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论证了马克思主义科学性的得5分,没有的不得分,不全的酌情给1~4分。 马克思主义具有革命性,它是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推翻旧世界、建设新世界的理论。它的革命性表现在:坚持唯物辩证法,具有彻底的批判精神,“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它具有鲜明的政治立场,毫不隐讳自己的阶级本质,公开申明是为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服务的,坚持了无产阶级解放和人类解放的有机统一。 论证了马克思主义具有革命性的得5分,没有的不得分,不全的酌情给1~4分。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是相互支撑、相互促进、有机统一的。这种统一不是抽象的先验的,而是以社会主义运动的实践为基础,并在这种实践中实现的。这种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的关键,就在于无产阶级的先进性。正因为无产阶级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者,具有革命的彻底性,它对于科学特别是科学的革命理论有着强烈的渴望。正如恩格斯所说:“科学越是毫无顾忌和大公无私,它就越符合工人的利益和愿望。”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判断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判断题 1.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错误。 2.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的综合。错误。 3.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相加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错误 4.马克思主义哲学是19世纪中叶创立的学说,今天早已过时。错误 5.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找到解决问题的现成答案。错误 6.哲学就是世界观。错误 7.物质的根本属性是客观实在性。错误 8.世界统一性原理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基石。错误。 9.意识是人脑自动产生的产物。错误。 10.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正确。 11.鬼神观念和错误的认识也是客观世界的反映。正确。 12.物质就是具体事物。错误 13.人一次也不能踏入同一条河流。错误 14.实践就是日常生活。错误 15.自在世界是第一性的,人类世界是第二性的。错误 16.新出现的事物就是新生事物 . 错误 17.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因而是事物发展的主要原因;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因而是事物发展的次要原因错误 18.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只有认识事物的度才能准确地认识事物的质,才有条件做好工作。正确 19.辩证的否定即是全盘否定错误 20.假象造成错觉,因此是主观的错误 21.偶然性是科学的敌人错误 22.因果观念就是因果联系错误 23.逻辑与历史的进程是完全重合的。错误 24.量与事物是完全等同的错误 25.假象就是一种错觉。错误 26.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正确 27.27.有的真理是绝对真理,有的真理是相对真理。(错误:真理都具有绝对性和相对性) 28.绝对真理就是绝对不变的真理。(错误) 29.有用就是真理。(错误) 30.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与党的思想路线是向统一的。(正确) 31.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是意义更为重大的飞跃。正确 32.认识开始于经验。错误 55.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答案:正确 56.有些谬误不能转化成为真理。答案:错误 57.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答案:错误 58.唯物辩证法所讲的联系都是客观的联系。答案:正确 59.概念是理性认识的起点。答案:正确 60.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的根本动力。答案:错误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线练习答案

(一) 单选题 1. 资本主义工资之所以掩盖剥削,是由于它()。 (A) 表现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 (B) 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 (C) 是劳动者必要劳动创造的价值 (D) 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表现形式 参考答案: (A) 没有详解信息! 2. 当代资本主义的国有制主要存在于()。 (A) 知识经济行业之中 (B) 高度垄断行业之中 (C) 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部门 (D) 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生活中居支配地位的巨型公司中 参考答案: (C) 没有详解信息! 3. “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 (A) 是矛盾的 (B) 是两回事 (C) 是有着内在联系的 (D) 是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参考答案: (C) 没有详解信息! 4. 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是因为剩余价值被看做是()。 (A) 耗费的可变资本的增加额 (B) 预付的不变资本的增加额

(C) 预付的全部资本的增加额 (D) 耗费的全部资本的增加额 参考答案: (C) 没有详解信息! 5.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从实质上说就是()。 (A) 生产不足的危机 (B) 生产绝对过剩的危机 (C) 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 (D) 买卖脱节的危机 参考答案: (C) 没有详解信息! 6. 货币之所以能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是因为()。 (A) 它能衡量其他商品价值的大小 (B) 它是社会劳动的产物,本身具有价值 (C) 它具有计量单位 (D) 它可以是观念上的货币 参考答案: (B) 没有详解信息! 7. 在垄断资本主义的各个基本经济特征中最根本的特征是()。 (A) 国家垄断同盟的形成 (B) 资本输出具有重要的意义 (C) 垄断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 (D) 瓜分世界领土,形成殖民体系 参考答案: (C) 没有详解信息!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材料分析题及答案

绪论 1 .[材料l]马克思恩格斯在187 2 年为《共产党宣言》所写的序言中指出:“不管最近25 年来的情况发生了 多大的变化,这个《宣言》中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由于最近25 年来大工业有了巨大发展而工人阶级的政党组织也跟着发展起来,由于首先有了二月革命的实际经验而后来尤其是有了无产阶级第一次掌握政权 达两月之久的巴黎公社的实际经验,所以这个纲领现在有些地方已经过时了。特别 是公社已经证明:‘工人阶级不能简单地掌握现成的国家机器,并运用它来达到自己 的目的。'”(参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 卷,人民出版社1995 年版,第248 一249 页) [材料2] 恩格斯在1895 年时指出:但是,历史表明我们也曾经错了,暴露出我 们当时(1848 年革命时期,编者)的看法只是一个幻想。历史走得更远:它不仅打破 了我们当时的错误看法,并且还完全改变了无产阶级借以进行斗争的条件。1848 年 的斗争方法,今天在一切方面都已经过时了,这一点值得在这里比较仔细地加以探 讨。(参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 卷,人民出版社1995 年版,第510 页) [材料3]恩格斯指出:“我们还差不多处在人类历史的开端,而将来纠正我们 的错误的后代,大概比我们有可能经常以十分轻蔑的态度纠正其认识错误的前代要 多得多。”(参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 卷,人民出版社1995 年版,第426 页) [材料4] 恩格斯在《英国状况―评托马斯?卡莱尔的“过去和现在”》一文 中指出:“他说的很对,任何一种社会哲学,只要它还把某几个论点奉为自己的最终 结论,还在开莫里逊氏丸(意即‘包医百病的灵丹妙药’―引者注),它就远不是完备的;我们最需要的不是干巴巴的几条结论,而是研究。结论要是没有使它得以成为结 论的发展,就毫无足取,这一点我们从黑格尔那时就已经知道了;结论如果变成一种 故步自封的东西,不再成为继续发展的前提,它就毫无用处。但结论在一定时期应当

马克思主义原理 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原理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1~40小题,每小题1分,共40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试题要求的。 请将答案填入试卷第二页末的答题卡内。 1. 实践的最基本形式是( B ) A.处理人和人之间关系的活动 B.改造自然的生产活动 C.推动历史进步的活动 D.一切创造性活动 2.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B ) A. 不可逆性 B. 客观现实性 C. 可知性 D. 伸张性 3. 就理想的内容来划分,有生活理想、职业理想、道德理想、社会理想等。其中全部理想的核心是(A ) A.社会理想B.道德理想C.生活理想 D.职业理想 4.马克思主义革命性与科学性统一的基础是(C ) A.战斗性 B.理论性 C.实践性D.逻辑性 5.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D ) A.实事求是B.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C.博大精深D.与时俱进 6.空间是物质运动的( A ) A.广延性和伸张性 B.持续性和顺序性 C.绝对性和无限性 D.有限性和特殊性 7.两大哲学基本派别是( A )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B.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C.思维和存在 D.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8.“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什么也没有。”这是一种(B ) A.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B.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C.庸俗唯物主义观点 D.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9.在客观规律面前,人的主观能动性表现在( C ) A.人可以创造规律 B.人可以改变规律 C.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D.人可以消灭规律 10.医学科学证明,如果人的大脑皮层受损,就会丧失思维能力,没有意识,这说明( B ) A.人脑是意识的源泉 B.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 C.人脑健康自然会有正确的意识 D.意识是对外接事物的正确反映 11.认识发展过程的第二次飞跃是( A ) A.从理性认识到实践 B.从判断到推理 C.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D. 从知觉到表象 12.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 B ) A.唯物主义的观点B.实践的观点 C.普遍联系的观点D.矛盾的观点 13.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D) A.对立统一的观点B.绝对和相对的观点 C.共性和个性的观点D.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14.“有用即真理”,这种说法是主张(C)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练习题参考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练习题参考答案 一、改错题(在错误之处下方划横线并改正过来,亦可用自己语言做出简要解释)。 1、作为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马、恩原创的狭义马克思主义。(广义马克思主义) 2、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是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3、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特征(基本特征)是阶级性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实践基础上) 4、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谁决定谁的问题。 5、可知论即唯物论。(所有唯物论一定是可知论,彻底的唯心论也是可知论) 6、有些事物是绝对运动的,,有些事物是相对静止的。(任何事物及过程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 统一,即既是绝对运动的,又是相对静止的) 7、否定之否定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对立统一规律) 8、事物发展方向既是前进的又是曲折的。(前进性特指事物发展方向,曲折性特指事物发展道路) 9、人的认识有两个来源:一是实践,二是书本(或他人)。(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书本,他人知 识是间接知识,是:“流”最终源于实践) 10、检验认识真理性有两个标准:一为实践,二是逻辑证明。(唯一标准是实践,逻辑证明是实践检 验的补充,依赖于实践) 11、实践检验的不确定性指的是有些认识的真理性实践不能检验。(实践最终能检验所有认识的真理 性,这是确定的,不确定性指因条件限制特定一次实践不能完全检验某一认识真理性,必须不断检验。) 12、在人类意识产生和发展过程中语言起了决定性作用。(劳动) 13、在社会意识形态中最直接、最集中地反映经济基础并居核心地位的是哲学思想。(政治法律思想) 14、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最突出表现是有些社会意识不被社会存在制约。(指社会意识在反映社会 存在的同时具有自己独特的发展规律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15、社会形态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生产方式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生产方式是生 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社会形态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 16、各种经济时代的区分不在于它怎样生产,而在于它生产什么。(不在于它生产什么,而在于它怎 样生产,用什么劳动工具生产,意思是生产工具是各种经济时代划分的标志。同理:“手推磨代表着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蒸汽机代表工业主为首的社会”) 17、上层建筑的核心是意识形态。(国家政权) 18、“一切历史冲突都根源于该社会两大对抗阶级的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对抗,阶级矛盾是 由此规定的。) 19、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社会发展根本动力(原动力)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阶级斗 争是由此规定的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杠杆)) 20、社会革命的根源是社会基本矛盾。(根源于社会基本矛盾尖锐化,社会基本矛盾此终存在,只有 尖锐化时才会引起社会革命。) 二、分析题。 1、材料1:韩非子:“故舆人成舆,则欲人之富贵;匠人成棺,则欲人之夭死也,非舆人人而匠人贼也。人不贵,则舆不售;人不死则棺不买。 材料2:费尔巴哈说:“如果上帝的观点是鸟创造的,那么上帝一定是长着羽毛的动物;如果牛能绘画,那么它画出来的上帝一定是另外一头牛。” 问题1、结合材料1、2回答“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的含义。 问题2、材料1是如何评价人的思想观念的?你同意这种看法吗? 问题1:含义是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是外部物质世界的事物与现象;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包括感性形式(感觉)和理性形式(思维)。感觉和思维的内容都是客观的感觉的内容是事物的现象,思维的内容是事物的本质或规律。材料1、2说明任何意识和观念,无任正确、错误、荒唐,无任其主观特征多样,归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主观题基础内容汇总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主观题基础内容汇总 (打印版)

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1.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关系 【答】(1)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体现在它的深刻性、包含了社会发展和自然界的客观规律性以及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时代性;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体现在它鲜明的政治立场和彻底的批判精神。 (2)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工人阶级的根本利益与社会发展方向和趋势具有一致性,而工人阶级的本性决定了它必须科学的认识世界,进而在实践的基础上改造客观世界。 2.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 【答】(1)马克思主义不是脱离实际的抽象的思辨体系,它面对现实生活。(2)马克思主义不是宗派主义体系,它能正确地对待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甚至反马克思主义的学说,并对其进行批判性的研究。 (3)马克思主义不是故步自封的体系,它具有自我批评意识。 (4)可以说,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就存在于它的不断发展和创新的过程之中。 3.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理论品质和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 【答】(1)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创立的,为它的后继者继承发展的以反对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的理论体系。 (2)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是与时俱进。 (3)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是理论联系实际。即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具体实际相结合,在实际工作中反对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倾向。 第一章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 4.物质与意识的关系。 【答】(1)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了物质与意识的第一性问题和同一性问题。 (2)物质与意识的第一性的问题,即物质和意识谁是世界的本源。凡是认为物质是第一性的,物质决定意识的,是唯物主义;认为意识是第一性的,意识决定物质的,是唯心主义。 (3)物质和意识的同一性问题,是指意识能否正确认识物质。凡是认为意识能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题及解答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期末复习题 一、单选题(共79题,79分) 1、(C)认为马克思主义还很年轻,几乎处于童年时代。 A、德里达 B、吉登斯 C、萨特 D、罗森贝格 2、当前国际马克思主义学术研讨会的纽约中心每(D)年召开一次大会。 A、四 B、三 C、二 D、一 3、首届国际马克思主义大会于(B)召开。 A、 1994年 B、 1995年 C、 1996年 D、 1998年 4、恩格斯对马克思主义的论述侧重点是(D)。 A、揭示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和批判性 B、把马克思的理论同当时德国流行的其他理论区分开来 C、从德国实际出发研究马克思主义 D、强调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及与时俱进的品质 5、马克思的《哥达纲领批判》是批判()和(D)的错误观点。 A、米海洛夫斯基、卢卡奇 B、米海洛夫斯基、李卡克内 C、卢卡奇、倍倍尔 D、李卡克内西、倍倍尔 6、卢卡奇认为马克思主义的正统指的是(C)。 A、马克思主义思想 B、马克思主义信仰

C、马克思主义方法 D、马克思主义结论 7、(D)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和纲领。 A、马克思主义哲学 B、马克思主义政治学 C、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D、科学社会主义 8、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属性是(C)。 A、农民阶级 B、工人阶级 C、无产阶级 D、资产阶级 9、马克思主义被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继承和发展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B)。 A、在时间上的开放性 B、在空间上的开放性 C、是封闭的 D、具有阶级属性 10、下面著作中提到恩格斯是马克思主义的主导人物的是(C)。 A、《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 B、《共产党宣言》 C、《青年恩格斯的思想形成》 D、《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 11、下面不属于科拉科夫斯基认为马克思与恩格斯存在的分歧的是(D)。 A、自然主义进化论与人类中心说的分歧 B、知识的技术观和实践的认识论之间的分歧 C、无限进步论与革命末世说之间的分歧 D、马克思主义与恩格斯主义是两个不同的体系 12、用成熟时期的马克思反对青年马克思的代表人物是(C)。 A、考斯基 B、郎兹胡特 C、阿尔都塞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题库及答案

陕西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课程考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题库及答案 一、基本知识填空 1、马克思主义诞生于()年代 2、20世纪初,()对物质概念作了全面的科学概括。 3、空想社会主义产生于()初,完成于()初期。 4、()年10月俄国革命在世界上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5、我们党的群众路线是(),(),(),() 6、三大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是(罗伯特·欧文)、(沙尔·傅立叶)、(昂利·圣西门) 7、(19世纪70年代)以前,资本主义处于(自由竞争)阶段。 8、(1871)年3月18日巴黎工人起义并建立了巴黎公社。 9、马克思在(《歌达纲领批判》)中,把未来社会划分为(第一阶段)和(高级阶段)。 10、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 11、英国古典经济学的代表人物是()、() 12、经济全球化趋势萌芽于()阶段,()年代后,经济全球化进程大大加快了。 13、空想社会主义产生于()初,完成于()初期。 14、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是()与()。 15、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与()。 二、解释基本概念 1、马克思主义 2、唯心主义先验论 3、社会意识形态 4、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5、辩证否定观

6、哲学 7、真理 8、社会意识 9、英雄史观 10、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三、区别基本范畴 1、原因与结果 2、主观唯心论与客观唯心论 3、必然性与偶然性 4、内容与形式 5、唯物论与唯心论 6、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 四、简答基本问题 1.什么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2、简述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3、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有那些? 4、简述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 5.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条件有那些? 6、简述实践和人类世界的关系。 7、简述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的作用。 8、评价历史人物的科学方法是什么? 9、如何看待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 10、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什么? 11、如何理解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 12、为什么说认识是对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 13、为什么说“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主观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主观题 一、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是什么(P11) 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也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特征。 1 :马克思主义具有科学性,它是对客观世界特别是人类实惠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映; 2 :马克思主义具有革命性,它是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推翻旧世界、建设新世界的理论; 3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是统一的; 4 :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政治立场、理论平直和社会理想上得到了集中体现。 二、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及其意义(P24)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物质就是不依赖于人类的意识而存在并能为人类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物质范畴则是对一切客观存在的共同本质的抽象和概括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意义: 1、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2、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批判了不可知论。 3、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 4、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三、物质和运动、静止的辩证关系(P25) 物质的根本属性是运动。运动是标志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范畴。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离开物质的运动和离开运动的物质都是不可想象的。 物质世界的运动是绝对的,而物质在运动过程中又有某种相对的静止。相对静止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包括空间的相对位置和事物的根本性质暂时未变这样两种运动的特殊状态。运动的绝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变动性、无条件性,静止的相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稳定性、有条件性。运动和静止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无条件的绝对运动和有条件的相对静止构成了对立统一的关系。 四、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及其辩证关系(P30) 主观能动性是指人们在实践基础上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作用。客观规律是指事物内部固有的,本质的,稳定的联系,它的存在和作用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辩证关系: 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正确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尊重事物发展的规律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统一的。 五、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P40) 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的钥匙;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 六、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及其重要意义(P42) 原理:矛盾的普遍性与矛盾的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

马克思原理概论判断题

判断题 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离不开无产阶级的革命实践 Y 否定是事物发展的决定性环节 Y 在人们的认识过程中,同一对象可以用多种理论观点解释,因此,真理是多元的N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发展的规律是事物内在的本质的稳定的联系Y 社会主义社会的充分发展和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需要很长的历史时期Y 事物的质和量与事物的存在是直接同一的 N 历史的发展最终会通过人民的意志表现出来 Y 空想社会主义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只具有消极的意义 N 空想主义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只具有消极的意义 N 随着时代的发展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了 N 上层建筑队经济基础的反作用总是积极的、进步的 N 人的本质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 N 按劳分配是共产主义社会的分配方式 N 实现共产主义是历史发展规律的必然要求 Y 马克思主义是真理,因此它也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N 肯定方面就是积极的、正确的方面,否定方面就是消极的、错误的方面 N 社会历史是有规律的,所以历史事件是可以重复出现的. N 马克思主义是所有革命阶级的意识形态. N 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矛盾同一性的作用大,斗争的作用小. N 在人们认识过程中,同一对象可以用多种理论观点解释,因此,真理是多元的。N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爆发的原因在于社会资本在生产的周期性。N 设想世界历史会一帆风顺、按部就班地向前发展,不会有时出现大幅度的倒退,那是不辩证的,不科学的,在理论上是不正确的。”Y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了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哲学基础对 资本不是一种物,而是一种以物为媒介的人和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对 资本是一种物,其本质并非是一种以物为媒介的人和人之间的社会关系错 马克思是个学者,缺乏社会活动能力错 劳动是一切财富和文化的唯一源泉错 生产力可以跨越发展对 生产力是不可以跨越发展的 N 19世纪40-60年代,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劳动价值论,实现了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革命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练习题(含答案) 历史唯物主义部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练习题历史唯物主义部分(画框者为答案) 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单项选择题 1.劳动是 A.社会存在和地理环境的统一 B.物质和意识的统一 自然过程和社会过程的统一 D.理论和实线的统一 2.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的作用表现在 A.决定社会形态的更替 B.决定社会的性质的结构 D.对社会发展不起作用 3. 地理环境对社会的作用和影响 通过生产力状况表现出来 B.通过社会心理表现出来 C.通过阶级斗争表现出来 D.通过社会革命表现出来 4. 人口因素对社会发展的作用表现在 A.它是社会革命的原因 B.它决定社会的性质 C.它决定社会形态的更替它加速或延缓社会的发展 5.生产方式是指 A.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统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C.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的统一 D.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 6.人猿相揖别的标志是 A.直立行走 B.手脚分工 D.制造工具 7.我国实行有计划地控制人口增长率的政策,目的在于 A.全面提高人口素质B.要大力减少人口 C.限制消费者人数的增加 8.决定人口生产的发展方向和基本趋势的因素是 A.物质生产力 B.精神生产 C.国家的人口政策 D.政治制度 9.整个社会面貌的决定因素是 A.政治制度 B.精神文明 C.人口素质 10.理解全部社会发展史的钥匙是 B、阶级斗争史 C.政治思想史 D、生产关系 11.全部社会关系的基础是 B.血缘关系 C.民族关系 D.政治思想关系 多项选择题

1.由于我国人口增长太快,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和矛盾,包括 劳动力的供需矛盾更加尖锐 人口增加与消费品增长之间矛盾更加尖锐 人口增加与全民族素质提高之间矛盾更加尖锐 加重了国家、集体和家庭的负担 延缓了现代化建设的步伐 2.下列哪些属于天然的劳动对象 D.汽油 E.焦炭 3.人类劳动和动物本能活动的区别表现在 A.动物的活动是有规律的,人的活动是无规律的 动物只能利用天然的条件,人则能够制造和使用劳动工具 动物只能消极地适应环境,人则可以改造自然 动物的活动是本能的,人类劳动则是有目的、有计划的 动物没有社会性,人则具有社会性 4.人类当今面临的环境向题,主要有 5.当代日益严重的环境向题使我们认识到 D.回到原始状态 6.社会存在的具体内容包括 D.社会形态 E.上层建筑7.人类对地理环境的依赖主要表现在 它为人类提供了基本的生存条件它为人类提供生活资料 它为人类提供生产建设资源 D.它决定社会的性质 E.它是社会制度变革的根源 8.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的作用表现在 它影响劳动生产率的高低 它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不同国家经济发展的特点 它在某些方面制约一个国家生产发展的潜力和前景 9.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不起决定作用,是因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材料分析题(大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材料分析题(大全) 材料1 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事物、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观方面去理解。所以,结果竟是这样,和唯物主义相反,唯心主义却发展了能动的方面,但只是抽象地发展了,因为唯心主义当然是不知道真正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的。 材料2 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关于离开实践的思维是否具有现实性的争论,是一个纯粹经院哲学的问题。 摘自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⑴根据材料 1 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以往一切唯物主义有哪些区别?

⑵根据材料 1 、 2 说明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首要的、第一的观点。 1 .⑴材料 1 中马克思第一次明确地阐述了新唯物主义与旧唯物主义的两个根本区别。首先,旧唯物主义不懂得实践的观点是我们认识和理解一切事物的基础和出发点。旧唯物主义虽然坚持了物质的第一性和本原性,但他们仅仅停留在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层面去理解世界,因此,看不到人的活动的能动性。其次,旧唯物主义不懂得认识的辩证法。由于他们只是在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上来理解物质的第一性和决定作用,看不到人对世界能动地认识和改造作用,亦即不懂得主观与客观、物质与意识相互作用的辩证法。 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的这两个根本缺陷。一、强调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基本的观点。二、正确阐述了认识的辩证法,强调了人的活动的能动性。 ⑵材料 1 、 2 表明马克思把实践的观点作为自己哲学的首要的、根本的观点。在认识和实践的关系上认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对认识起决定作用。即:第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第二,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第三,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第四,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A卷+2

广东海洋大学2010—2011学年第2学期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试题 课程号: 2710001 √ 考试 √ A 卷 □ 闭卷 □ 考查 □ B 卷 √ 开卷 客观题部分 一、判断题(第1—30题。每题1分,共30分。判断为正确的选项用A 表示,判断为错误的选项用B 表示,并在答题卡相应处填涂,不选、不填涂均不得分。) 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恩格斯将黑格尔辩证法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结合在一起的产物。( B ) 2.认识辩证过程的方法论意义之一,即认识论化为群众路线,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造性运用。( A 3.私有制原则是资本主义国家宪法的第一个基本原则。( A ) 4.剩余价值不能在流通中产生但又离不开流通而产生。( A ) 5.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对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继承。( B ) 6.掌握适度原则就是强调在任何时候都不要超出事物的度 。( B ) 7.劳动是人的本质活动这一结论的完整意义,即劳动创造了人本身。( B ) 8.认识必然,是获得观念上的自由,掌握必然,才是自由的实现。( A ) 9.“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说明劳动并不是它所生产的使用价值即物质财富的唯一源泉。( A ) 班 级 : 姓名: 学号: 试题共 8 页加 白纸 1 张 密 封 线 GDOU-B-11-302

10.用暴力手段剥夺农民的土地,是资本原始积累过程的结果。( B ) 11.资本主义工资是劳动的价值或者价格,之所以具有欺骗性,就在于一切劳动都表现为有酬劳动。( A ) 12.人的思维是至上的,又是非至上的。( A ) 13.劳动人民和英雄人物共同创造历史。( B ) 14.垄断是自由竞争的对立物,因而在垄断资本主义时期不存在竞争。( B )15.认识是一个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的过程。( A) 16.社会意识都属于思想上层建筑。( B ) 17.垄断资本主义占统治地位的是金融资本。( A ) 18.历史人物是指在历史上留下明显“痕迹”,对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的人。 B )19.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内容。( A ) 20.货币转化为资本的现实条件是劳动力成为商品。( A ) 21.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工人可参与企业决策,以及职工持股计划的实施,改变了工人的地位。( B ) 2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社会主义 的最充分的物质准备,是社会主义的前阶”。 ( A ) 23.在知识经济时代,价值的增长不是通过劳动,而是通过知识。( B ) 24.劳动既然是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这说明它本身也有价值,是商品。B )25.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又保留。( A 26.资本不是一种物,而是一种以物为媒介的人和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A )27.主、客观辩证法在表现形式上的区别是,前者采取外部必然性形式,离开人的意识、思维而独立存在;后者采取观念、逻辑的形式,与人类思维的自觉活动相联系。( B ) 28.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虽说是由资本的本性决定,但并非一般趋势。( B )29.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不仅在于它造福人类,还在于它“表现为异己的、敌对的和统治的权力”而使技术的胜利要以道德的沦丧为代价。( A)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试题库判断题

1)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它虽然诞生于19世纪,但没有停留于19世纪;它虽然产生于欧洲,却跨越欧洲影响了全世界。对 2)从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属性讲,它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对 3)从马克思主义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它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对 4)马克思主义是由一系列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它是一个完整的整体。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对 5)从广义上说,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对 6)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从广义上理解的马克思主义。对 7)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益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的需求,这就成为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对 8)马克思主义是在吸收了几千年来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中的一切优秀成果,尤其是在批判地继承.吸收人类在19世纪所创造的优秀成果合理成分的基础上,在深刻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趋势和科学总结工人阶级斗争实践基础上创立和发展起来的。对 9)哲学就是人们自发形成的世界观。错 10)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对 11)动者恒动,静者恒静。错 12)人脑是意识的源泉。错 13)从高等动物的心理到人类意识,是一个自然进化的过程。对 14)正确的意识是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错误的意识则是人的头脑主观自生的。错 15)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存在性。错 16)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机器“思维”将取代人类思维。错 17)所有的唯心主义者都是不可知论者。错 18)所有唯物主义者都是可知论者。错 19)所有的可知论者都是唯物主义者。错 20)有的唯物主义者是不可知论者。对 21)物质就是客观存在的具体事物。错 22)形而上学认为世界是物质的,但否认物质世界是运动。对 23)没有运动的物质和没有物质的运动是同样不可设想的。对 24)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对 25)割下来的手不再是手。对 26)质量互变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错 27)掌握度的原理,就是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超出度的范围。错 28)在实际工作中,只要善于抓住中心和关键,集中力量解决,就能把事情办好。错 29)在唯物辩证法看来,水果同苹果、梨、香蕉、桔子等的关系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对 30)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事物数量的增加和减少。错 31)否定就是彻底消灭旧事物,与旧事物一刀两断。错 32)质与事物的存在是直接同一的。对 33)运动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