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方案

生活垃圾分类服务

项目实施

运营方案

XXXXXX公司

二零二零

目录

第一章项目概述 (1)

1、政策背景 (1)

2、项目背景 (2)

3、项目介绍 (2)

4、项目目标 (3)

第二章设备设施 (4)

1、定时定点投放点的打造和管理 (4)

2、垃圾分类运输和处理体系 (8)

第三章宣传推广 (9)

1、宣教基地建设 (9)

2、宣传氛围营造 (12)

3、入户宣教工作 (13)

4、动员工作 (13)

5、宣教活动组织 (14)

6、垃圾分类活动组织 (15)

7、督导员现场工作指导 (16)

第四章运营管理 (17)

第一章项目概述

1、政策背景

(1)国家级:

2017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方案》再次强调,到2020年底,基本建立垃圾分类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生活垃圾分类模模式,在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的城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35%以上。

2017年10月29日,发改委发布《关于推进资源循环利用基地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0年,在全国范围内布局建设50个左右资源循环利用基地,基地服务区域的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提高30%以上,探索形成一批与城市绿色发展相适应的废弃物处理模式,切实为城市绿色循环发展提供保障。

2017年12月25日,住房城乡建设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加快推进部分重点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通知》,指出2020年底前,46个重点城市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基本形成相应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在进入焚烧和填埋设施之前,可回收物(含纺织物)和易腐垃圾的回收利用率合计达到35%以上。

2017年,国管局、住建部等五部委发布《关于推进党政机关等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通知》,提出到 2020年底前,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城市的城区范围内公共共机构实现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其他公共机构要因地制宜做好生活垃圾分类工作。

2018年7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出台了《关于创新和完善促进绿色发展价格机制的意见》,《意见》提出,到2020年,基本形成有利于绿色发展的价格机制、价格政策体系,促进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成本内部化的作用明显增强。

2018年1月16日,《教育部办公厅等六部门关于在学校推进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工作的通知》发表二号文,提出到2020年底,个学校生活垃圾分类知识普及率要达到100%。

2019年4月26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关于在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全面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通知》到2020年,46个重点城市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其他地级城市实现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至少有1个街道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片区。

(2)山东省:

2019年12月30日《关于印发<山东省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的通知》,提出到2020年,济南、青岛、泰安等重点城市基本建成生

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基本建立生活垃圾分类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其他设区城市实现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至少1个县(市、区)基本建成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县(市、区)。

(3)济南市:

2019年11月8日印发的《济南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济南市2019-2020年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提出,到2020年年底,初步建成危险废物、装饰装修垃圾、建筑垃圾、园林绿化垃圾、大件垃圾、易腐垃圾、可回收物(含纺织物)及其他垃圾的垃圾分类处理系统;按程序出台我市生活垃圾分类地方性法规,初步构建“法制立基、政府推动、全民参与、城乡统筹、因地制宜”的垃圾分类工作格局;绕城高速以内公共机构和相关企业垃圾分类覆盖率达到80%以上。

2020年3月10日,济南市城管局发布《济南市生活垃圾减量与分类管理条例》(意见征求稿),该意见稿中指出:鼓励和支持生活垃圾分类相关的科技创新;鼓励和支持利用信息化、大数据等技术构建垃圾分类信息平台;要求生活垃圾按照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其他垃圾进行分类,并将生活垃圾源头减量和分类的情况纳入评选文明街道、文明社区标准,作为管理绩效考评的指标之一。

2、项目背景

根据市、区两级政府对2020年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总体部署和迎合济南市“1+495”垃圾分类标准,结合2020年全国文明城市、全国卫生城市复查提升工作的工作要求,助力打造成为“全国最干净城区”的宏伟目标。建立健全生活垃圾分类、可回收物(含纺织物)网络建设、台账建设体系。

该方案着眼于打造生活垃圾四分类全闭环的思路。突出党建引领、政府统筹、广泛宣传引导,以垃圾分类从改变居民生活习惯为基本原则,发动社会群众的力量,明确责任分工和管辖归属,注重垃圾分类动态数据信息汇总和监督考核,打造“垃圾分类+ ”的全新模式

3、项目介绍

名称:XXXXXX社区生活垃圾分类服务项目。

3.1、服务范围:D-02院区,6栋楼(每栋楼各一个单元、18层、一梯4户),小计432户。

3.2、服务内容:生活垃圾投放点位建设,智能回收设备安装,宣教室建设、管理运营,宣传氛围营造,配合业主方入户宣传,可回收物清理、收集、处置,生活垃圾定时定点督导投放,项目整体实施、管理运营。

服务内容具体包括:

1)根据市、区两级政府的政策文件要求,建设四分类、三分类点位;

2)可回收物智能设备的配置、安装及维护维修工作,积分兑换礼品的采购、

发放;

3)由业主方提供合适场所作为垃圾分类宣传教育基地,最低要求200㎡,由我司负责设计、装修及管理运营;

4)院区内垃圾分类宣传氛围的营造,宣传版面制作、安装;对业主方配置的垃圾分类工作人员进行培训;配合业主方不定期对居民进行宣传教育以及垃圾分类相关活动的举办;

5)配合业主方入户宣教工作,由我司提供垃圾分类专业宣传册、单页及入户小礼品;

6)根据市、区两级政府的政策文件要求,制定分类办法、可回收物、厨余垃圾、其他垃圾、有害垃圾台账建立;由业主方提供合适的暂存点,我司对可回收物进行专业的清理、收集、分类处置;

7)配置垃圾分类专业管理及督导人员,对居民进行生活垃圾的定时定点分类投放的指导工作;

8)由我司设置专业人员,与业主方沟通交流协调,对此项目的实施运营进行整体把控。

4、项目目标

第二章设备设施

根据《山东省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要求,建议垃圾分类按照:可回收物(玻璃、金属、塑料、纸类、织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其他垃圾开展生活垃圾分类。

1、定时定点投放点的打造和管理

为促进居民做好生活的分类,特在小区打造生活垃圾定时定点投放点,对小区居民的生活垃圾定时定点收集。对可回收垃圾采用蓝色塑料容器收集;对有害垃圾采用红色塑料容器收集;对厨余垃圾采用绿色塑料容器收集;对其他垃圾采用灰色塑料容器收集。

1.1、定时定点投放点的设置和打造

投放点设置原则:

封闭式四分类垃圾箱房:

1)占地15平米左右,长4.8m,宽2.3m;

2)亭子顶部安装自动卷帘门系统,可采用遥控器和按钮两种控制方式;3)亭子内部安装两只紫外灭蚊灯;

4)洗手盆采用304不锈钢制材质,可根据现场情况确定尺寸及形状;

5)洗手盆上方装有350mm*50mm的播放屏幕,对每个人进行垃圾分类的有声宣传。

垃圾分类亭:

只设置封闭式四分类箱房不足以满足居民垃圾投放的需求,根据现场

智能回收设备:

智能回收箱是投放可回收物的装置,装置能识别用户身份并开箱接收投放,系统对投放物品自动称重,并给用户计入相应的积分币。拟投入本

云数据平台:

1)用户凭IC卡、手机APP二维码扫描等方式进行身份识别;

2)投放自动称重,正确投放奖励积分;

3)投放记录自动传输到云平台;

4)回收设备状态实时监控(位置监控、满载报警、离线报警);

5)远程配置垃圾桶(开门方式、开门时间,桶类型等等)

6)居民投放正确率和参与率分析;

7)自动形成决策图表,为实现生活垃圾减量目标提供数据支撑和依据。

1.2、定时定点投放点的使用流程:

1)居民将家中产生的生活垃圾分类收集;

2)居民解开垃圾袋,然后将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厨余垃圾破袋分别倒入相应垃圾收集桶内;

3)居民将装垃圾的垃圾袋及其他垃圾统一投入其他垃圾收集桶内;

1.3、定时定点投放点的管理

1)定时定点投放点的开放时间:早上7:00-9:00;中午11:00-13:00;晚上18:00-20:00;

2)每个投放点按投放时间安排一名督导员督导;

3)非规定投放时间内将垃圾桶桶盖上锁,撤离现场。

2、垃圾分类运输和处理体系

2.1、可回收物和有害垃圾:

可回收物:服务区域内智能回收设备均为“满载即清”,收运前,由我司督导员将设备内所有可回收物进行出箱清点,再次确认是否分类正确,再联系社区保洁人员将其运至暂存点,经二次分拣打包后对接至相应的处置中心。

有害垃圾:在城管等监管部门指导下,对服务区域内的有害垃圾进行专业的收集、打包、分类暂存,满载时通知业主方进行清运。

2.2、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

厨余垃圾:由原有收运体系负责收运,我司督导员在桶满时负责拍照通知物业相关负责人员进行换桶。

其他垃圾:由原有收运体系负责收运,我司督导员在桶满时负责拍照通知物业相关负责人员进行换桶。

第三章宣传推广

企业作为国家加快推进垃圾分类的主要参与者,重视项目实施前的入户宣传、定点宣传、点对点到位宣传,通过实行精细化、专业化的绩效管理,加强宣教人员、督导人员等岗位技能培训,提供专业化垃圾分类知识宣传管理服务,建立一支稳定高效的宣教队伍,实现垃圾分类宣传工作的系统升级,意在提升居民参与意识,为后续的垃圾分类推广工作提供基础与保障。

垃圾分类整体宣传推广工作,包括宣教基地建设、不定期活动组织、入户宣传、宣传版面以及公众号、自媒体等手段多渠道全面铺开宣传引导市民正确分类、正确投放,积极协调组织业主工作人员共同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宣传培训工作。

1、宣教基地建设

由业主方提供合适场所作为垃圾分类宣传教育基地(或宣教室),最低要求200㎡,由我司负责设计、装修及管理运营

宣教室效果图:

项目展示图:

2、宣传氛围营造

3、入户宣教工作

配合业主方进行上门宣传,并发放上门礼品

4、动员工作

对社区物管人员、保洁员、义工、居民代表进行动员,传达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和减量工作的相关要求,包括垃圾收集方式、分类台账的建立、监督考核方式、各部门的任务分工等。

5、宣教活动组织

6、垃圾分类活动组织

7、督导员现场工作指导

第四章运营管理

松上环境

业主

项目经理

应急人员督导人员宣教人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