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免疫的特点

小儿免疫的特点
小儿免疫的特点

小儿免疫的特点

免疫(immunity)是机体的生理性保护机制。其本质为识别自身,排除异己;其功能包括免疫防御、免疫稳定和免疫监视。免疫功能失调可导致异常免疫反应,即变态反应、自身免疫反应、免疫缺陷及发生恶性肿瘤。小儿免疫状况与成人明显不同。传统认为小儿时期,尤其是新生儿期免疫系统不成熟,但实际上,出生时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均已相当成熟,免疫功能低下可能为未接触抗原。从而尚未建立免疫记忆。

一、非特异性免疫特点

非特异性免疫反应是机体在长期种族进化中不断与病原体相互斗争而建立起来的一种系统防御功能,该免疫功能构成机体的第1道防线,当病原体入侵时首先发挥作用。主要包括:①屏障防御机制:如皮肤黏膜屏障、血一脑屏障、血一胎盘屏障、淋巴结过滤作用等构成的解剖屏障和由溶菌酶、胃酸等构成的生化屏障;②细胞吞噬系统:具有吞噬功能的细胞主要是单核一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③补体系统和其他免疫分子作用。

小儿皮肤角质层薄嫩,容易破损,故屏障作用差,对外界刺激的抵抗力弱.易受机械或物理损伤而继发感染。肠道通透性高,胃酸分泌少、酸度低,杀菌力低;血一脑屏障、淋巴结功能未发育成熟;血清补体浓度和活性低下;各种吞噬细胞功能因血清补体、调理素、趋化因子等缺乏.可呈暂时性低下;可见新生儿和婴幼儿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较差,因此,易发生感染且感染后易于扩散。

二、特异性免疫特点

特异性免疫反应是机体在后天生活过程中与抗原物质接触后产生的,是一种后天获得性免疫,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一)细胞免疫

细胞免疫(T细胞免瘦)是由T淋巴细胞介导产生的免疫反应。胸腺是T淋巴细胞发育成熟的重要场所。足月新生儿外周血中T细胞绝对计数已达成人水平,但T细胞分类比例和功能与成人不同。其中具有辅助/诱导作用的(、I)4+T细胞数比具有抑制/细胞毒性作用的CD8+T细胞数多,使CIN+/CI)8+的比值高达3~4,约2岁时达成人水平。新生JL r4期T细胞产生的干扰素(IFN一7)和白细胞介素一4(1I,4)为成人的lo%~20%,约3岁时达到成人水平。

(二)体液免疫

体液免疫(B细胞免疫)是指B淋巴细胞在抗原刺激下转化成浆细胞并产生抗体(即免疫球蛋白),特异性地与相应抗原在体内结合而引起免疫反应。骨髓是B 细胞成熟的场所。

1.B细胞胎儿和新生儿B细胞在抗原刺激下,可产生相应的IgM类抗体,而有效的lgG类抗体应答需在生后3个月才出现。

2.免疫球蛋白(Ig) 免疫球蛋白是具有抗体活性的球蛋白,可分为IgG、IgA、IgM、IgD和IgE五类。①IgG:是唯一能通过胎盘的Ig。大量IgG通过胎盘发生在妊娠后期.对新生儿起抗感染作用。出生3个月后,IgG合成逐渐增加,6~7岁时接近成人水平。②IgM:是个体发育过程中最早合成和分泌的抗体.胎儿时期已能产生IgM,出生后更快,生后3~4个月IgM的含量为成人的50%,1岁时达75%。脐血IgM增高,提示宫内感染。③IgA:发育最迟,至12岁时才达成人水平。分为血清型和分泌型2种。分泌型IgA存在于唾液、泪水、乳汁等外分泌液中,是黏膜局部抗感染的重要因素。新生儿和婴幼儿分泌型IgA水平低下.易

患呼吸道和胃肠道感染。④IgD:在新生儿血中含量极微,5岁时才达成人水平的20%。⑤IgE:出生时IgE水平约为成人的10%,7岁左右达成人水平.主要参与I型超敏反应。

摘自《产复欣丸微书堂》

小儿呼吸道的特点及护理

小儿呼吸道 一.小儿呼吸的生理特点: 人体的呼吸道由鼻、咽、喉、气管、支气管、细支气管和肺组成,以喉下部的环状软骨为界分为上呼吸道和下呼吸道,上呼吸道包括鼻、咽、喉;下呼吸道包括气管、支气管、细支气管和肺,上呼吸道感染是指鼻、咽和喉部的感染,而下呼吸道感染则被称作气管支气管炎和肺炎。组成小儿呼吸道的各器官分别有以下特点: (一)上呼吸道解剖、生理特点及临床意义。 解剖特点: 1.鼻:婴幼儿时期头面部发育不足,鼻道相对短小、狭窄,初生儿几乎无下鼻道。此后随着面部、颅骨及上颌骨的发育,鼻道逐渐加宽增长,直至4岁左右才开始形成。婴儿期缺少鼻毛,鼻粘膜柔嫩,极易于感染。粘膜富于血管组织,感染时粘膜充血肿胀可使鼻腔更加狭窄,甚至闭引起呼吸困难。粘膜下层缺乏海棉组织,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发育,至青春发育期达高峰。因此婴儿很少发生鼻衄,6-7岁后鼻衄较为多见。 2.鼻窦:婴幼儿鼻窦不发达,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发育。蝶窦生后即存在,3-5岁后方有生理功能。上颌窦2岁时出现,至12岁后才充分发育。额窦的炎症在6岁以后方可见到。婴幼儿期虽易患呼吸道感染,但不易发生鼻窦炎。 3.鼻咽部及咽部:由软腭分隔,在婴儿期相对狭窄、垂直,且富于集结的淋巴组织,包括鼻咽部扁桃体、舌及腭扁桃体,围绕咽部呈环状排列,这些淋巴组织肿胀时可引起气道部分阻塞。腭扁桃体为最大的集结淋巴组织,早期腺体及血管组织均不发达,至1岁末随着全身淋巴组织的发育而逐渐增大,4-10岁时发育达最高峰,至14-15岁时又逐渐退化。故扁桃体炎是在1岁以内婴儿少见,多发生在学龄儿童。扁桃体具有生产、供应和贮存抗原反应前驱细胞的作用,有一定防御、免疫功能,对单纯性扁桃体肥大者主张勿须手术摘除,如果腺窝处有细菌隐伏形成慢性感染病灶,不易控制者,可考虑手术。 咽后壁间隙组织疏松,当其处淋巴组织感染后可发生咽后壁脓肿,临床多见于1岁以内的婴儿。 4.耳咽管:婴儿的耳咽管宽直且短,呈水平位,上呼吸道感染时易患中耳炎。 5.鼻泪管:在婴幼儿期比较短,开口于眼的内眦部,瓣膜发育不全,婴幼儿患上呼吸道感染时易侵及眼结合膜,引起眼结合膜炎。 6.喉、小儿喉部相对地较成人长,为漏斗形,富有血管及淋巴组织,易发生炎性肿胀。由于喉腔及声门部较狭小,轻度炎症或水肿时,容易发生呼吸困难。

小儿免疫的特点

小儿免疫的特点 免疫(immunity)是机体的生理性保护机制。其本质为识别自身,排除异己;其功能包括免疫防御、免疫稳定和免疫监视。免疫功能失调可导致异常免疫反应,即变态反应、自身免疫反应、免疫缺陷及发生恶性肿瘤。小儿免疫状况与成人明显不同。传统认为小儿时期,尤其是新生儿期免疫系统不成熟,但实际上,出生时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均已相当成熟,免疫功能低下可能为未接触抗原。从而尚未建立免疫记忆。 一、非特异性免疫特点非特异性免疫反应是机体在长期种族进化中不断与病原体相互斗争而建立起来的一种系统防御功能,该免疫功能构成机体的第1 道防线,当病原体入侵时首先发挥作用。主要包括:① 屏障防御机制:如皮肤黏膜屏障、血一脑屏障、血一胎盘屏障、淋巴结过滤作用等构成的解剖屏障和由溶菌酶、胃酸等构成的生化屏障;② 细胞吞噬系统:具有吞噬功能的细胞主要是单核一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③ 补体系统和其他免疫分子作用。 小儿皮肤角质层薄嫩,容易破损,故屏障作用差,对外界刺激的抵抗力弱.易受机械或物理损伤而继发感染。肠道通透性高,胃酸分泌少、酸度低,杀菌力低;血一脑屏障、淋巴结功能未发育成熟;血清补体浓度和活性低下;各种吞噬细胞功能因血清补体、调理素、趋化因子等缺乏.可呈暂时性低下;可见新生儿和婴幼儿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较差,因此,易发生感染且感染后易于扩散。二、特异性免疫特点 特异性免疫反应是机体在后天生活过程中与抗原物质接触后产生的,是一种后天获得性免疫,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一)细胞免疫 细胞免疫(T细胞免瘦)是由T淋巴细胞介导产生的免疫反应。胸腺是T淋巴细胞发育成熟的重要场所。足月新生儿外周血中T细胞绝对计数已达成人水 平,但T细胞分类比例和功能与成人不同。其中具有辅助/诱导作用的(、l)4+T 细胞数比具有抑制/细胞毒性作用的CD8+T细胞数多,使CIN+/Cl)8啲比值高达3

小儿免疫系统发育特点

小儿免疫系统发育特点 1、单核/巨噬细胞:新生儿单核细胞发育已完善,但因缺乏辅助因子,其趋化、黏附、吞噬、氧化杀菌,产生G-CSF、IL-8、IL-6、IFN-γ、IL-12和抗原呈递能力均较成人差。新生儿期接触抗原或过敏原的类型和剂量不同,直接影响单核/巨噬细胞,特别是DC的免疫调节功能,将影响新生儿日后的免疫状态。 2、中性粒细胞:受分娩的刺激,出生后12小时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计数较高,72小时后逐渐下降,而后逐渐上升达成人水平。由于储藏库空虚,严重新生儿败血症易发生中性粒细胞减少。新生儿趋化和黏附因子Mac-1(CD11b/CD8、CD10、CD3和CD33)表达不足,以未成熟儿和剖腹产者为著。未成熟儿中性粒细胞FcRⅢ表达下降,出生后2周才达到成人水平。中性粒细胞功能暂时低下是易发生化脓性感染的原因。 3、T淋巴细胞及细胞因子:(1)成熟T细胞占外周血淋巴细胞的80%,因此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可反映T细胞数量。出生时淋巴细胞数目较少,6-7个月时超过中性粒细胞的百分率,6-7岁时两者相当,此后随年龄增长,逐渐降至老年低水平。 (2)T细胞表型和功能:绝大多数脐血T细胞(97%)为CD45RA+“初始”(“na?ve”)T细胞(成人外周血为50%),而CD45RO+记忆性T细胞极少。新生儿T细胞表达CD25和CD40配体较成人弱,辅助B细胞合成和转换Ig、促进巨噬细胞和CTL的能力差。 (3)TH亚群:新生儿TH2细胞功能较TH1细胞占优势,有利于避免母子免疫排斥反应。 (4)细胞因子:新生儿T细胞产生TNF和GM-CSF仅为成人的50%,IFN-γ、IL-10和IL-4为10~20%。随抗原反应刺激,各种细胞因子水平逐渐升高。如IFN-γ于生后175天即达到成人水平。 (5)NK和ADCC:NK的表面标记CD56与出生时几乎不表达,整个新生儿期亦很低,NK活性于生后1-5个月时达成人水平。ADCC功能仅为成人的50%,于1岁时达到成人水平。 4、B淋巴细胞及Ig (1)B细胞表型和功能:胎儿和新生儿有产生IgM的B细胞,但无法出产生IgA和IgG的B细胞。分泌IgG的B细胞于2岁时、分泌IgA的B细胞于5岁时达成人水平。由于TH细胞功能不足,B细胞不能产生荚膜多糖细菌抗体。 (2)IgG是唯一能通过胎盘的Ig类别,其转运过程为主动性。大量IgG通过胎盘发生在妊娠后期。胎龄小于32周的胎儿或未成熟儿的血清Ig浓度低于400㎎/dl,而足月新生儿血清IgG高于母体5-10%。新生儿自身合成的IgG比IgM慢,生后3个月血清IgG将降至最低点,至10-12个月时体内IgG均为自身产生,8-10岁时达成人水平。IgG亚类随年龄增长而逐渐上升,IgG2代表细菌多糖的抗体,其上升速度在2岁以内很慢,在此年龄阶段易患荚膜细菌感染。 (3)IgM:胎儿期已能产生 IgM,出生后更快,男孩于3岁时、女孩于6岁时达到成人血清水平。脐血IgM水平增高,提示宫内感染。 (4)IgA:发育最迟,至青春后期或成人期才达成人水平。分泌型IgA于新生儿期不能测出,2个月时唾液中可测到,2-4岁时达成人水平。 5、补体和其他免疫分子 (1)补体:母体的补体不传输给胎儿,新生儿补体经典途径成分(CH50、C3、C4和C5)活性是其母亲的50%-60%,生后3-6个月达到成人水平。旁路途径的各种成分发育更为落后,B因子和备解素仅分别为成人的35%-60%和35%-70%。未成熟儿补体经典和旁路途径均低于成熟儿。 (2)其他免疫分子:新生儿血浆纤

儿童免疫力

儿童免疫力 孩子的免疫系统尚未强固,据估计,幼儿每年伤风感冒的次数是6~10次。 随着年龄增长,孩子的免疫机能逐渐成熟,3岁以上孩子体内免疫血清的抗体浓度即接近成人;8岁后,整个免疫系统的抵抗力已和成人相当。 免疫系统负责保卫身体,免受细菌、病毒等传染病原的侵害,可说是体内的保全人员。无须靠药物或健康食品,以下10招便能捍卫孩子的免疫系统,使其发挥最佳功效。 1、多喝水 多喝水可以保持粘膜湿润,成为抵挡细菌的重要防线。80磅(约36公斤)以下的孩子,一天应喝的水量是每10磅体重对应250cc(也就是体重18公斤的孩子每天该喝1000cc的水)。 为了确保健康,应尽可能让孩子理解喝水的重要。上学、外出时让孩子背着水壶,车上随时放一瓶水,规定吃晚饭时每个人都要喝水,让喝水成为一个好习惯,而你也会发现水的另一个好处:即使不小心打翻,也不会弄脏衣物。 2、不必过于干净 免疫系统能对传染病原形成免疫记忆,万一再次遇上,可以很快将其消灭,如果你家太干净,孩子没有机会透过感染产生抗体,抵抗力反而减弱,并可能导致过敏和自体免疫失调。 世界卫生组织(WHO)曾警告,抗菌清洁用品会使微生物抗药性问题更严重;而美国医学会也呼吁大众避免使用含抗菌成分的清洁用品,因这些产品可能是抗药性微生物的来源,只要使用一般肥皂和水就可达清洁的效果。 3、教孩子洗手 虽然太抗菌、干净无益健康,但仍要培养孩子基本的卫生习惯,尤其在上厕所后把手洗干净,可以防止拉肚子或尿道感染等疾病。

4、足够的睡眠 睡眠不良会让体内负责对付病毒和肿瘤的T细胞数目减少,生病的机率随之增加。专家建议成长中的孩子每天需要8~10小时的睡眠,如果你的孩子晚上睡得不够,可以让他白天小睡片刻。 5、和孩子讨论身体自我治疗的能力 让孩子了解身体具备的自愈力,当孩子感冒或擦伤,一起留意他复原的速度,如此孩子将学会相信自己的身体本能,不致过于依赖药物。一项发表在2000年美国风湿病学年会的研究指出,慢性病童的父母如果经常和孩子讨论疾病,强调他们的虚弱,将会让他们更焦虑不安。 6、多和其它孩子接触 根据2000年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期刊》的研究,13岁以下的孩子如果幼小时即和较年长的手足,或托育机构里的小朋友相处,日后罹患气喘的机率减少一半。 研究主持人怀特博士指出,透过接触其它孩子,暴露在感染原下,可以刺激孩子的免疫反应,增强他的免疫系统,降低对过敏原起反应而引发气喘的机会。 7、减糖 有些专家认为摄取糖分过高的饮食,会干扰白血球的免疫功能。 8、补充必需脂肪酸EFAs(essential fatty acids) EFAs能提供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决定细胞膜的流动和弹性,对免疫细胞非常重要。人体无法自行合成EFAs,只能从天然食物包括海鲜、蔬果等摄取,如鲑鱼、鲱鱼、沙丁鱼等深海鱼;胡桃、杏仁等坚果;亚麻仁油、葵花油、红花籽油内也含有EFAs,但要注意,某些油如亚麻仁油需避免高温油炸,最好直接加在烹煮好的食物上。 9、减压

宝宝的免疫系统发育尚未完善

宝宝的免疫系统发育尚未完善,容易生病。 婴幼儿的神经系统发育尚未完善,容易发高烧或者出现服药退烧后体温又迅速回升的现象。为此,家长应该有基本的认识。家长除按医嘱治疗并护理病儿外,还应学习和掌握一些必要的辨别疾病的知识。 1.注意孩子的精神状态。如果孩子发热虽高,但精神尚好,服药退热后仍能笑能玩,与平时差不多,说明孩子病情不重,可以放心在家中调养。若孩子精神萎靡、倦怠、表情淡漠,则提示病重,应赶快去医院。 2.观察孩子面色。如果孩子面色如常或者潮红,可以安心在家中护理;若面色暗淡、发黄、发青、发紫,眼神发呆,则说明病情严重,应送医院。 3.观察孩子有无剧烈、喷射性呕吐,如有说明颅脑病变,应去医院。 4.查看皮肤有无出疹,若有则提示传染病或药物过敏;查看皮肤是否发紫、变凉,若存在则提示循环衰竭。这两种情况均需再去医院。 5.观察孩子有无腹痛和脓血便,不让按揉的腹痛提示急腹症,脓血便提示痢疾等,也必须上医院。 如果孩子仅有高热,没有上述各种合并症出现,尽管退热缓慢,或者时有反复,也不必担心,应该耐心在家中治疗、护理,可采取如下措施: 1.保持环境安静、舒适、湿润,室内定时通风,成人不要吸烟。 2.发烧是机体对抗外来微生物入侵的保护性反应,有益于增强机体抵抗力,因此,38.5°C以下的体温不必服退热药。只有体温超过38.5°C以上,才需采取退烧措施。 3.病儿的衣服不宜穿得过多,被子不要盖得太厚,更不要“捂汗”,以免影响散热,使体温升得更高。 4.要鼓励孩子多喝开水,多吃水果。发热后孩子食欲减退,可准备一些可口和易于消化的饭菜,选择孩子体温不高,或吃药退烧的时机进食,但不要吃得太饱。 5.保持大便通畅。 宝宝发烧应急3要素 第一,少穿衣服,给孩子散热。传统的观念就是孩子一发烧,就要用衣服和被子把小孩裹得严严实实的,把汗“逼”出来,其实这是不对的。小孩在发烧时,会出现发抖的症状,父母会以为孩子发冷,其实这是因为他们体温上升导致的痉挛。 第二,帮孩子物理降温,有以下常用方法: 1.头部冷湿敷:用20℃-30℃冷水浸湿软毛巾后稍挤压使不滴水,折好置于前额,每3-5分钟更换一次。 2.头部冰枕:将小冰块及少量水装入冰袋至半满,排出袋内空气,压紧袋口,无漏水后放置于枕部。 3.温水擦拭或温水浴:用温湿毛巾擦拭孩子的头、腋下、四肢或洗个温水澡,多擦洗皮肤,促进散热。 4.酒精擦浴:适用于高热降温。准备20%-35%的酒精200-300毫升,擦浴四肢和背部。 第三,补充充足的水分,不要随便吃药。高热时呼吸增快,出汗使机体丧失大量水分,所以父母在孩子发烧时应给他充足的水分,增加尿量,可促进体内毒素排出。 科学退烧巧护理 方法1.小儿发烧的物理降温法:a 35%酒精擦浴;婴幼儿发烧时可以以此帮助降温。b 温水洗澡;洗澡能帮助散热。c 热水泡脚;泡脚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不适。d 冰袋冷敷;e 冰枕;宝宝高烧时可以做个冰枕给宝宝枕着,既舒服效果又好。 发烧是婴幼儿最常见、最易发生的症状。年轻的新妈妈没有经验,一看到宝宝的小脸红红的、摸摸手心热热的、额头烫烫的,用体温计一量:38℃,就带着宝宝急匆匆地赶往医院。下面教你几个及早发现宝宝发烧的小方法,让你在处理宝宝发烧的情况时,更加得心应手。 1摸:平时经常摸摸宝宝的小手和颈部后面,既可知道宝宝体温是否正常,更重要的可以了解宝宝的衣着是否合适,穿得过多或过少都不利宝宝的健康和舒适。了解了宝宝的正常体温,一旦宝宝有发烧,你就马上能“摸出”。用手大致感觉出了宝宝的体温异常,可用你的额角接触宝宝的额角,如果明显感觉宝宝的额头比你的热,那么宝宝多半是发烧了。

幼儿身体发育与动作发展

幼儿身体发育与动作发展 一、幼儿身体发育 幼儿身体发育是按照一个可以预期的顺序进行的,它比较严格地受到时问的制约。身体发育则是指组织、器官的结构与功能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分化演变过程。 (一)幼儿身体发育的规律 幼儿生长发育规律就是大多数正常幼儿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一般规律。 1.幼儿身体发育是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 幼儿发育从幼稚到成熟是个连续的过程,不是间歇式、跳跃式的过程。在这个连续的过程中,为了便于研究和保健,又可将其分为若干阶段,这些阶段之间相互联系。前一个阶段是后一个阶段发育的基础,后一个阶段是前一个阶段发育的延续,如果前面阶段出了问题,就会影响后面阶段的发育。如婴儿动作的发育是一个连续的过程,民间总结为“二抬四翻六会坐,七滚八爬周会走”。两个月抬头,四个月会翻身,六个月会坐,七个月会滚,八个月会爬,一周岁会走。抬头、翻身、坐、滚、爬、走这些动作是婴儿动作发育连续过程所分的几个阶段,如果没有让婴儿在爬的阶段得到锻炼,婴儿就较难掌握走路的方法,走路时容易摔倒。 2.幼儿身体发育的速度是波浪式的 幼儿身体发育的速度个是匀速的,也不是加速度的,而是有快有慢。呈波浪式的。在人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共有两个生长发育的高峰。这两个高峰期称为生长发育的突增期。第一个突增期在两岁以前,第二个突增期在青春期。 胎儿中期(4~6个月)身长增长最快,3个月约增长275厘米,约为出生身长的55%,是一生中身长增长最快的时期。胎儿后期(7~l0个月)体重增长最快,3个月约增加2300克、约为出生体重的77%,是一生中体重增长最快的时期。出生时身长为50厘米,体重为

3000克。一岁时,身长约75厘米。体重约9000克。一年中身长增长约25厘米,体重增长约6000克。是出生后发育最快的时期。出生后第二年,身长增长l0厘米,体重增长2500~3500克,生长发育的速度也比较快。两岁以后,生长发育的速度下降,每年身高增加4~5厘米,体重增加1500~2000克,直到青春发育期,生长发育再次加快。 3.幼儿身体发育是具有程序性的 0~6岁幼儿的发育有两个规律,一个是头尾律,一个是正侧律。在胎儿时期,头颅最先发育。出生时,头围已达成人头围的65%。出生以后,头颅继续快速发育,然后是躯干,最后才是四肢。这种从头部到下肢的发育规律称为头尾律。从“二拾四翻六会坐,七滚八爬周会走”的动作发育程序来看,也能发现这一规律。所谓正侧律是指从人体中部到人体边缘的发展;婴儿开始拿东西时是满把抓,然后是几个指头拿东西,后来可以用两个指头拿,最后能用指尖拿东西。这就是发育的正侧律。从出生到发育成熟,人体各部的增长具有这样的规律:头颅增长一倍,去干增长两倍,上肢增长三倍。下肢增长四倍。经过这样的增长,新生儿从一个巨大的头颅,较长的躯干,短小的四肢的不均衡体型发育成为一个较小的头颅,较短的躯干,较长的四肢,体型较为均衡的成人。 4.各系统的发育是不均衡的但又是统一协调的 身体各系统的生长发育存在四种模式,一般称为四种生长模式。由于是全身各系统发育的基础。神经系统的发育在胎儿时期和出生后一直是领先的。这是生长模式之一。由于儿童时期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较弱,免疫细胞的功能较差,淋巴系统通过自己的迅速发育以提供更多的淋巴细胞,弥补免疫细胞功能的不足,保护机体。随着身体器官的成熟和免疫系统功能的加强,淋巴系统在10岁以后又逐渐退缩到较低水平。因此,淋巴系统的发育趋势是最初几年发育较快,后又逐渐萎缩至成人水平,这是生长模式之二。一般系统的发育,包括身体外形以及内脏各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肌肉等)的发育,存在两个发育的

0~3岁婴幼儿生理发育特点

0-3岁婴幼儿生理发育特点 好,各位老师,你们看到了吧,今天上午的课程是0-3岁婴幼儿生理发育特点,育婴师职业教育建立在什么基础之上:1、建立在心理成熟度的基础上。2、建立在生理发展的基础上。例如:一个1岁的孩子他说不出他不舒服、别扭、难受,你非要给他上课,让他玩这个游戏玩那个游戏,他又表达不出来,你的所谓的成效就会大打折扣,所以对于0-3岁的孩子整个的心理和生理发展的基本规律这两点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 今天上午我们请来了疾病最权威的机构,北京儿童医院,我们请到的是儿保中心的刘晓军主任(已退休)来给我们讲课。 好,我们今天上午要讲一下0-3岁婴幼儿生理发育特点,什么叫孩子的生理发育特点呢?就是和成人不一样的地方,就是孩子的特点。比如说我们都知道许多孩子刚一出生的时候,没几天就开始出现黄疸,为什么有的孩子在3岁以内的时候特容易得呼吸道感染和消化道感染,过了3岁这种经历就慢慢的减少了。为什么我们有的预防针必须按月份来注射,不到那个月份我们就不能给他注射,所有的一切其实都是孩子生理发育特点决定的。今天上午我就想用这个时间把孩子整体生理发育特点让大家心理有个数,在这当中我可能会讲到一些比较基础的东西,那你们会说我们也不是学医的,别给我讲的太深了,其实我是想让大家知道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你就听,我最终会归结到你应该怎么做。所以当你听到一些基础的东西,挺费解的,没有关系的,那么我最后会告诉你为什么要这样去做,那么今后你去给其他人讲的时候不会只会说孩子黄了,不要给他多喝糖水,要让他多吃奶。别人会问你为什么呀,你就说不上来了,所以今天我就会告诉大家一些为什么。 我们说孩子他在整个的小儿阶段一直处在不断生长发育的过程当中,孩子的年龄越小,他和成人的差别也就越大,而且切记孩子不是成人的一个缩影,也就是孩子他出生的时候也就是50公分左右,等到他长成人一个男孩子起码长到1.70米以上的个,他不仅仅是一个形体的改变,而是他各个器官在发育的过程中逐渐从不成熟到走向成熟这么一个过程。 今天我是想从这几个方面来说一说我们小孩生理发育的特点。新生儿,孩子的呼吸系统、消化系统、肾脏、循环系统,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我想这些东西在你的课件上都有,可能我讲到的一些犄角旮旯的地方,那个时候我希望你们都能记一下,这些东西就成你的了。我真正写在课件上的东西都是很原则的东西,你在任何书上都能找到。我先说多大的孩子叫新生儿呢?从脐带一结扎的刹那间到成活的刹那间。那我们说一个孩子出生时的身高是多少、身长是多少呢?一般是46-53公分,平均50-51公分。体重一般是在2500克到4000克之间,我叫足

小儿免疫系统发育特点

……………………………………………………………最新资料推 荐………………………………………………… 小儿免疫系统发育特点 1、单核/巨噬细胞:新生儿单核细胞发育已完善,但因缺乏辅助因子,其趋化、黏附、吞 噬、氧化杀菌,产生G-CSF、IL-8、IL-6、IFN-γ、IL-12和抗原呈递能力均较成人差。新生儿期接触抗原或过敏原的类型和剂量不同,直接影响单核/巨噬细胞,特别是DC的免疫调节功能,将影响新生儿日后的免疫状态。 2、中性粒细胞:受分娩的刺激,出生后12小时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计数较高,72小时后逐 渐下降,而后逐渐上升达成人水平。由于储藏库空虚,严重新生儿败血症易发生中性粒细胞减少。新生儿趋化和黏附因子Mac-1(CD11b/CD8、CD10、CD3和CD33)表达不足,以未成熟儿和剖腹产者为著。未成熟儿中性粒细胞FcRⅢ表达下降,出生后2周才达到成人水平。中性粒细胞功能暂时低下是易发生化脓性感染的原因。 3、T淋巴细胞及细胞因子:(1)成熟T细胞占外周血淋巴细胞的80%,因此外周血淋巴细 胞计数可反映T细胞数量。出生时淋巴细胞数目较少,6-7个月时超过中性粒细胞的百分率,6-7岁时两者相当,此后随年龄增长,逐渐降至老年低水平。 (2)T细胞表型和功能:绝大多数脐血T细胞(97%)为CD45RA+“初始”(“na?ve”)T细胞(成人外周血为50%),而CD45RO+记忆性T细胞极少。新生儿T细胞表达CD25和CD40配体较成人弱,辅助B细胞合成和转换Ig、促进巨噬细胞和CTL的能力差。 (3)TH亚群:新生儿TH2细胞功能较TH1细胞占优势,有利于避免母子免疫排斥反应。 (4)细胞因子:新生儿T细胞产生TNF和GM-CSF仅为成人的50%,IFN-γ、IL-10和IL-4为10~20%。随抗原反应刺激,各种细胞因子水平逐渐升高。如IFN-γ于生后175天即达到成人水平。 (5)NK和ADCC:NK的表面标记CD56与出生时几乎不表达,整个新生儿期亦很低,NK 活性于生后1-5个月时达成人水平。ADCC功能仅为成人的50%,于1岁时达到成人水平。 4、B淋巴细胞及Ig (1)B细胞表型和功能:胎儿和新生儿有产生IgM的B细胞,但无法出产生IgA和IgG 的B细胞。分泌IgG的B细胞于2岁时、分泌IgA的B细胞于5岁时达成人水平。由于TH细胞功能不足,B细胞不能产生荚膜多糖细菌抗体。 (2)IgG是唯一能通过胎盘的Ig类别,其转运过程为主动性。大量IgG通过胎盘发生在妊娠后期。胎龄小于32周的胎儿或未成熟儿的血清Ig浓度低于400㎎/dl,而足月新生儿血清IgG高于母体5-10%。新生儿自身合成的IgG比IgM慢,生后3个月血清IgG 将降至最低点,至10-12个月时体内IgG均为自身产生,8-10岁时达成人水平。IgG亚类随年龄增长而逐渐上升,IgG2代表细菌多糖的抗体,其上升速度在2岁以内很慢,在此年龄阶段易患荚膜细菌感染。 (3)IgM:胎儿期已能产生 IgM,出生后更快,男孩于3岁时、女孩于6岁时达到成人血清水平。脐血IgM水平增高,提示宫内感染。 (4)IgA:发育最迟,至青春后期或成人期才达成人水平。分泌型IgA于新生儿期不能测出,2个月时唾液中可测到,2-4岁时达成人水平。 5、补体和其他免疫分子 (1)补体:母体的补体不传输给胎儿,新生儿补体经典途径成分(CH50、C3、C4和C5)活性是其母亲的50%-60%,生后3-6个月达到成人水平。旁路途径的各种成分发育更为落后,B因子和备解素仅分别为成人的35%-60%和35%-70%。未成熟儿补体经典和旁路途径均低于成熟儿。 (2)其他免疫分子:新生儿血浆纤连蛋白浓度仅为成人的1/3-1/2,未成熟儿甘露糖结合凝集素(MBL)较成人低,生后10-20周达到足月新生儿水平。

免疫系统发育特点

免疫系统发育特点 小儿免疫系统总的来说是发育尚不够完善,但由于IgG可通过胎盘传给胎儿,于是出生后6个月以内小儿有母体来的IgG以及自身产生的IgG等,此段时间患麻疹等传染病较少,主要是被动免疫在起作用。 一、非特异性免疫系统 1.单核-吞噬细胞系统:血液中具有吞噬功能的细胞,主要为中性多核粒细胞和单核细胞,胎儿期开始发育,至出生后可达8~13×109个/L(8000~13000个/mm3),72小时后下降至 0.4×109/L(400个/mm3),维持一定低水平,2~3周后再度上升达正常。小儿时期血清中的促吞噬因子功能比成人低,使中性粒细胞的游走能力及吞噬功能差,但其直接杀菌功能与成人相似。另外,单核-吞噬细胞系统还有清除血中微血栓的作用。 2.屏障作用:小儿皮肤粘膜屏障功能差,尤其是新生儿期,易因皮肤粘膜感染而患败血症。血脑屏障发育不成熟,易患颅内感染。其它如胎盘屏障的发育也较差,尤其是前三个月,此时若孕妇患病毒感染,均可通过胎盘引起胎儿先天性病毒感染,常见者有风疹、疱疹、巨细胞病毒等。3.体液因素:正常体液中有多种非特异性抗微生物的物质,如补体、溶菌酶、乙型溶解素、备解素及干扰素等均处于一种低水平,因此抗病能力较差。 二、特异性免疫系统 1.体液免疫:免疫球蛋白是体液免疫的物质基础。

⑴IgG:IgG是免疫球蛋白含量最高者,也是唯一可以通过胎盘传给胎儿的免疫球蛋白。10~12周胎龄可自身合成IgG,含量甚微,但因母体IgG可通过胎盘传给胎儿,而且其含量也随着胎龄增长而不断增加,胎龄8个月时为成人的56%,9个月时为88%,足月新生儿脐血IgG含量可超过母体,而早产儿IgG含量较足月儿低的多。出生后IgG逐步消耗,而自身合成能力尚不足。至1~3岁相当于成人的60%,10~12岁后基本达成人水平。 ⑵IgA:胎龄30周左右开始合成极少量IgA,IgA不能通过胎盘,新生儿的IgA来自母亲初乳。生后一个月含量仅成人的2.6%左右,10岁左右达成人水平。分泌型IgA于新生儿、至晚6个月可接近成人水平。对保护婴儿免受损害起着一定的作用。 ⑶IgM:胎儿10~12周开始合成IgM,出生时约为成人的10%,以后逐渐上升,1~2岁达成人水平,IgM不能通过胎盘,宫内感染时IgM含量升高。因此,脐血IgM升高,则提示宫内感染。 ⑷IgD:胎龄31周开始出现,其自身合成较少,生后脐血含量仅为成人的1%,1岁为10%,2~3岁达成人水平。 ⑸IgE:胎龄11周开始合成,7岁左右达成人水平,合胞病毒感染及哮喘患儿均有IgE升高,推测可能与其发病机制有关。 2. 细胞免疫:胎龄15周时,T细胞即随血流从胸腺迁移至全身周围淋巴组织,并参与细胞免疫反应,但其功能尚欠成熟,出生时,T细胞功能已近完善,但因从未接触过抗原,因而须较强抗原

小儿免疫的特点

小儿免疫的特点 免疫(immunity)是机体的生理性保护机制。其本质为识别自身,排除异己;其功能包括免疫防御、免疫稳定和免疫监视。免疫功能失调可导致异常免疫反应,即变态反应、自身免疫反应、免疫缺陷及发生恶性肿瘤。小儿免疫状况与成人明显不同。传统认为小儿时期,尤其是新生儿期免疫系统不成熟,但实际上,出生时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均已相当成熟,免疫功能低下可能为未接触抗原。从而尚未建立免疫记忆。 一、非特异性免疫特点 非特异性免疫反应是机体在长期种族进化中不断与病原体相互斗争而建立起来的一种系统防御功能,该免疫功能构成机体的第1道防线,当病原体入侵时首先发挥作用。主要包括:①屏障防御机制:如皮肤黏膜屏障、血一脑屏障、血一胎盘屏障、淋巴结过滤作用等构成的解剖屏障和由溶菌酶、胃酸等构成的生化屏障;②细胞吞噬系统:具有吞噬功能的细胞主要是单核一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③补体系统和其他免疫分子作用。 小儿皮肤角质层薄嫩,容易破损,故屏障作用差,对外界刺激的抵抗力弱.易受机械或物理损伤而继发感染。肠道通透性高,胃酸分泌少、酸度低,杀菌力低;血一脑屏障、淋巴结功能未发育成熟;血清补体浓度和活性低下;各种吞噬细胞功能因血清补体、调理素、趋化因子等缺乏.可呈暂时性低下;可见新生儿和婴幼儿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较差,因此,易发生感染且感染后易于扩散。 二、特异性免疫特点 特异性免疫反应是机体在后天生活过程中与抗原物质接触后产生的,是一种后天获得性免疫,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一)细胞免疫 细胞免疫(T细胞免瘦)是由T淋巴细胞介导产生的免疫反应。胸腺是T淋巴细胞发育成熟的重要场所。足月新生儿外周血中T细胞绝对计数已达成人水平,但T细胞分类比例和功能与成人不同。其中具有辅助/诱导作用的(、I)4+T细胞数比具有抑制/细胞毒性作用的CD8+T细胞数多,使CIN+/CI)8+的比值高达3~4,约2岁时达成人水平。新生JL r4期T细胞产生的干扰素(IFN一7)和白细胞介素一4(1I,4)为成人的lo%~20%,约3岁时达到成人水平。

7-12个月宝宝的发育特点与营养需求

你知道吗?7-12个月是宝宝学能发展的重要时期,一个又一个的“第一次”中,宝宝长大了。宝宝的第一次坐起、第一次爬、第一次呼唤“妈妈”、第一次迈步扑向你……每个第一次,都是宝宝学能发展的里程碑。在宝宝学能发展的重要时期,要宝宝拥有好体格、好脑袋、好眼力,离不开全方位的营养支持,帮助宝宝全方位发展,为每个精彩的“第一次”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 好体格7-12个月宝宝的体格发育特点 1、你很惊讶,宝宝的身体变化怎么这么快呀,他/她每个月体重平均增加250克,身长增加1.4公分左右。 2、出生时和妈妈的奶水中提供的免疫球蛋白被宝宝用完了,宝宝开始启动自己的免疫系统战斗了,所以,一定要特别注意增强宝宝免疫系统的发育呀。 3、宝宝从第一次自己坐起来,到会爬、会站、会走,他/她的本领真是越来越大了! 宝宝体格发育所需主要营养素 1、蛋白质: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你的宝宝每天需要摄入13~16克的优质蛋白质,才能满足他/她身体发育的需要。特别是Alpha乳清蛋白,容易消化吸收,能减少便秘发生率。乳奶类乳制品富含Alpha乳清蛋白。 2、核苷酸:听上去虽然是一种“酸”,但它却对宝宝消化系统的发育大有好处,而且还可以提高宝宝机体的免疫功

能,让宝宝少生病。 3、硒:它能消灭有害的“自由基”,帮助宝宝增强抵抗力。硒多见于鱼类、虾类等水产品,动物的内脏、蘑菇及芝麻等。 4、天然胡萝卜素:它不但能转化成维生素A,被宝宝的身体直接吸收,而且它还是健康细胞的“卫士”,保护健康细胞免受自由基的损害。深绿色蔬菜中富含天然胡萝卜素 5、钙:它的重要性就不必多说了,在宝宝突飞猛进的体格发育过程中,钙能够参与骨骼的形成,并且让宝宝的小牙更健康!钙多见于海产品、豆制品、奶制品、鸡蛋、根茎类蔬菜等。 好脑袋7-12个月宝宝的中枢神经发育特点 1、所有信息是怎么从感觉器官传达到宝宝的大脑中的?当然是靠神经了。现在,宝宝中枢神经的纤维越来越长,上面的小突触越来越多,也就是说,宝宝传递信息的能力越来越强大了。 2、很显然,宝宝认知人和物的能力越来越强了,已经出现了记忆的初级阶段——再认,当妈妈把之前玩过的漂亮小皮球拿来时,宝宝知道,这是他/她的游戏时间到了。 3、从最初嘴里说着听不懂的密码语言,到开始咿呀学语,现在,你们竟然听到宝宝清晰地叫出了第一声爸爸或妈妈。 宝宝中枢神经发育所需主要营养素

小儿病理特点

小儿病理特点 小儿的病理特点为发病容易、传变迅速和脏气清灵、易趋康复两个方面。 一、发病容易,传变迅速 小儿“肺常不足”,卫外机能未固,外邪每易由表而人,侵袭肺系,所以时行病及咳嗽、感冒等病证最为常见。 小儿“脾常不足”,常为饮食所伤,易出现呕吐、积滞、泄泻、疳证。 小儿“肾常虚”,肾虚无以资助他脏,脾虚不能滋养肾精,小儿生长发育受其影响,甚至出现解颅、五迟、五软等发育迟缓之症状。 小儿患病又容易传变。对此, 《诸病源侯论》中说“小儿脏腑之气软弱,易虚易实" , 《小儿药证直诀》中指出“易寒易热” , 《温病条辦·解儿难》曰: "脏腑薄,藩篱疏,易于传变;肌肤微,神气怯,易于感触。”小儿变病,每因邪气枭张而壮热,邪易内陷心包而出现谤语、昏迷。若邪正交争,风火相煽,柔不济刚,筋脉失养,又易出现抽搐、角弓反张。在病理上形成了“心常有余”和"肝常有余”的特点。总之, “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 “阳盛则热,阴盛则寒”,由于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所以在患病后寒热虚实的变化比较明显,其传变速度也较迅速。 二、脏气清灵,易趋康复 虽说小儿患病之后,易于传变,但由于小儿是处于生机蓬勃、发育迅速的形势下,其生机旺盛、活力充沛,加之脏气清灵、病因单纯,较少七情的影响,如能及时治疗,医之得法,也较容易恢复。对此,《景岳全书·小儿则》中指出:“其脏气清灵,随拨随应,但能确得其本而撮取之,则一药可愈,非若男妇损伤积痼痴顽之比。” 此外,小儿在免疫方面也有其特点。一方面由于其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卫外能力较差,容易感染时疫,如水痘、顿咳等。另一方面由于母亲的抗体传给胎儿的

缘故,有些疾病在出生后4~5月,反不易感染,如白喉、麻疹等,到6个月以后,由于从母体所得的免疫力逐渐消失,又成为小儿易感的疾病。有些疾病患过之后,由于机体具有了自动免疫的能力,可不再发病,如麻疹就是如此。《痘疹世医心法》中指出: “至于疹子与痘,相似,彼此传染,但发过即不再发。”

小儿免疫特点

1.小儿免疫特点:①非特异性免疫,细胞免疫,体液免疫都不成熟,一换感染型疾病②从母体 获得IgG,体内缺乏IgM,患革兰阴性菌感染,IgG3-5月消失,6-7岁成人,期间SigA不足. 2.特殊生理状态:生理性黄疸,新生儿生理性体重下降,乳腺肿大,假月经,马牙和螳螂嘴,新生 儿红斑及粟粒疹 3.脐部.皮肤.粘膜的护理:①脐带残端脱落前应保持清洁干燥,每天用酒精擦拭脐带残端和 脐窝,每天更换无菌纱布.注意脐部有无渗血,若较多应重新结扎.如果脐部有脓性分泌物和脐轮红肿,用3%过氧化氢清洗,在用 2.5%碘酊消毒,有肉芽形成者,用硝酸银溶液点烧 ②每天淋浴时检查皮肤粘膜情况,包括颜色,有无化脓灶和出血点.脐带脱落前用干擦法清 洁皮肤,湿毛巾擦去褶皱处的污物,脱落后每天洗澡至少一次,每次大便后温水洗净臀部以免发生尿布炎③口腔黏膜不宜擦洗,喂奶后温水洗净口腔即可,不可挖鼻腔耳道,鼻腔分泌物用消毒棉球蘸水擦去,眼部由内侧向外侧擦,必要时用0.25%氯霉素眼药水 4.病理性黄疸的特点:出现过早(生产24小时内),程度重,血清胆红素浓度足月儿>220.6μ mol/L早产儿超过256.5μmol/L,进展快,每日上升超过85,持续时间长,足月儿超过2周,早产儿超过4周,黄疸退而复现,血清结合胆红素超过26 5.ABCDE复苏:A开放气道,建立呼吸,维持循环,用药,评价 6.入暖箱的指正,使用和护理:出生体重2000g以下,高危儿或异常新生儿。护理:在暖 箱中可穿单衣,防止辐射增加,一切护理操作应尽量在箱内进行,定时量体温并记录,保持暖箱清洁。使用:暖箱不宜放置在阳光直射,有对流风,及取暖设备附近,以免影响箱内温度的控制。儿科护士要掌握暖箱性能,严格按操作鬼才使用,严禁骤然提高暖箱温度,以免对患儿造成不良后果。 7.婴儿呕吐溢奶原因:食管似漏斗状,食管下端贲门括约肌发育不成熟,控制能力差,9 月以下小儿常发生胃食管返流。婴儿胃呈水平位,贲门括约肌发育不成熟,幽门括约肌发育良好,吸奶时有常同时吸入空气,so 8.健康小儿的粪便:最初深墨绿色,粘稠,无臭味,人乳:金黄色,糊状,不臭,呈酸性 反应2-4次人工:淡黄色,较干燥,有臭味,中性或碱性,1-2 辅食:外观褐色,接近成人,1次 9.重型小儿腹泻临床表现:严重的胃肠道症状,全身中毒症状,水电解质和算进平衡紊乱, (脱水,代谢性酸中毒,低钾血症,低钙和低镁血症) 10.心力衰竭表现:呼吸困难突然加重,超过60次、分,不能用肺炎和其他并发症来解释。 烦躁不安,面色苍白或发绀,及吸氧给予镇静剂不能缓解。心率增快达160-180次、分,不能以体温升高和呼吸困难来解释。肝脏短期迅速增大。出现心音低钝,奔马律,颈静脉怒张。少尿或无尿,颜面四肢浮肿。 11.母乳喂养的优点:成分构成合适,易消化,吸收. 母乳蛋白质含量低,矿物质总量也低,对婴 儿肾负担小,适合小婴儿尚不完善的肾脏的肾脏生理功能. 母乳缓冲力小,对胃酸的中和作用弱,对消化有利母乳中的蛋白质属于人体蛋白,不易引起过敏促进婴儿免疫力的作用经济实惠,不加热, 有利于促进母子感情,有利于母亲产后恢复.

儿科疾病的特点

儿科疾病的特点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儿科疾病的特点孩子并不是大人的缩小版。婴幼儿和成年人最大的区别是,成年人已结束发育,而婴幼儿还在发育的过程中,生理和功能也同成年人非常不一样。因此,即使孩子得的和成年人同一个名称的病,其症状和发展过程也会完全不同。 孩子更易得病 孩子经常得病是生长发育过程中的自然现象,尤其是孩子出生半年后,从妈妈身体中获得的先天性免疫力基本消失,易得感染性疾病。因为得病过程也是门身获得免疫力、抵抗力的过程,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得病也是必然的。 患病种类 小儿患病种类与成人有相当多的不同之处,小儿肿瘤最常见的是急性白血病,成人则为癌症;心血管疾病方面小儿以先天性心脏病为多,而成人则以冠心病为主;儿童风湿热常伴有风湿性心肌炎,而成人则以瓣膜病变为主,,而且不同年龄的小儿患病种类也有差别,如新生儿疾病常与先天遗传和围生期因素有关,婴幼儿疾病中感染性疾病占多数等。 临床表现 儿科患者在临床表现方面的特殊性主要集中在小年龄儿奄,年幼体弱儿对疾病的反应差,往往表现为体温不升、不哭、纳呆、表情淡漠,且无明显定位症状和体征。婴幼儿易患急性感染性疾病,由于免疫功能不完善。感染容易扩散甚至发展成败血症,病情发展快,可

能刚发现了孩子有些异常,就突然变得很严重了。病程中变化多,易反复、易波动、易发生突然变化。因此家长必须密切观察病情,随时注意病情的细微变化,不轻易放过任何可疑表现,早发现、早治疗是治病的大原则,这一点对孩子尤其重要。 症状容易在全身出现 孩子若感冒,并不仅仅限于鼻、喉、气管等上呼吸道感染,还会引起腹泻等消化道症状,甚至还会引起脱水等全身症状、对妈妈来说,练就关注孩子的好眼力,在孩子发展成重病之前,就能去看医生,郜是必须具备的基本功。 预后 小儿患病来势凶猛、变化多样,呈现危重症状。但如能及时加以恰当诊治,可转危为安,恢复也较快,较少变为慢性或留下后遗症。但体弱、年龄小、营养不良着病情容易突变,恶化也快,须严密仔细观察,积极处理,使之度过危险时期。 《产复欣丸微书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