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学

精神病学
精神病学

精神病学

问答题:

1.如何判断症状是否为病理性症状,从哪几个方面考虑?精神症状的共同特点

答:

1)纵向比较:与其过去一贯表现进行比较,精神活动是否具有明显改变。

2)横向比较:与大多数正常人的精神活动相比较,是否有明显差别,某种精神状态的持续时间是否超出了一般限度。

3)是否与现实环境相符,即应注意结合当事人的心理背景和当时的环境进行具体的分析和判断。

1)症状的出现不受患者意志的控制。

2)症状一旦出现,难以通过注意力转移等方法令其消失。

3)症状的内容与周围环境不相称。

4)症状会给患者带来不同程度的社会功能损害。

2.列表鉴别AD和VD

鉴别点AD VD

高血压病史或反复卒中史无有

病程特点起病缓慢,进行性发展病情波动,阶梯式恶化

早期症状人格改变和记忆障碍情绪不稳,近记忆障碍等脑衰

弱综合征

核心症状全面性痴呆以近记忆障碍为主的部分性

痴呆

人格和自知力早期即丧失自知力自知力和人格相当长时间保

持完好

神经系统局灶症状、体征早期常无早期常有

脑影像等检查弥漫性脑皮质萎缩多发性梗塞、腔隙性梗塞或软

化灶

Hachinski缺血指数量表评分低于4分高于7分

3.试述妄想的定义和特征

答:妄想是在病态推理和判断基础上形成的一种病理性歪曲的信念。

1)妄想内容与事实不符,缺乏客观现实基础,但患者仍坚信不疑。

2)妄想内容涉及本人,且与个人有利害关系。

3)妄想内容具有个体独特性,是个体的心理想象,并非集体信念。

4)妄想内容与患者的文化背景和经历有关,且通常有浓厚的时代色彩。

4.试述幻觉的定义,并根据涉及器官的不同举例

答:

幻觉是没有现实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时出现的知觉体验,是一种虚幻的知觉。

根据所涉及的器官,分为幻听、幻视、幻味、幻嗅、幻触、内脏感觉。

幻听是一种虚幻的听觉,听到了不存在的声音。

幻视是患者看到了并不存在的事物,可能是单调的光、色、或者是片段,也可以是复杂的人物、景象、场面等。

幻味:患者尝到食物和水中不存在的某种特殊的怪味道。

幻嗅:患者问道环境中并不存在的某种难闻的气味。

幻触:在没有任何刺激时,患者感到皮肤上有某种异常的感觉。

内脏幻觉:是指患者身体内部某一部位或某一脏器虚幻的知觉体验。

5.试述谵妄的概念、临床表现及治疗

答:谵妄是一组表现为急性、一过性、广泛性的认知障碍,尤以意识障碍为主要特征。因急性起病、病程短暂、病情发展迅速,又称为急性脑综合征。

表现为意识障碍,神志恍惚,注意力不集中,以及对周围环境和事物的察觉清晰度降低。意识障碍有明显的昼夜节律的变化,表现为昼轻夜重。定向障碍包括时间和地点的定向障碍,严重者会出现人物定向障碍。记忆障碍主要表现为近记忆障碍。感知障碍可包括感觉过敏、错觉和幻觉,伴有情绪紊乱。

治疗包括病因治疗、支持治疗和对症治疗。

病因治疗时指针对原发脑部器质性疾病或躯体疾病的治疗。支持治疗一般包括维持水电解质平衡,使得补充营养。对症治疗是指针对患者的精神症状给予精神药物治疗。如氟哌啶醇、奥氮平等。

6.写出不同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的共同临床特征

答:

1)精神障碍与原发躯体疾病的严重程度呈平行关系,发生时间上常有先后关系。

2)急性躯体疾病常引起意识障碍,慢性躯体疾病常引起智能障碍和人格改变,智能障碍和人格改变也可由急性期迁延而来。在急性期、慢性期和迁延期都可以叠加精神病性症状、情感症状和神经症症状等。

3)精神障碍缺少独特症状,同一疾病可表现出不同的精神症状,不同疾病又可表现出类似的精神症状。

4)病程发展起伏不定,各类精神症状反复交织出现,状态可互换。

5)严重程度和躯体疾病的严重程度消长平行,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并及时处理精神障碍,可使精神症状好转。

6)治疗原则以病因和对症治疗并重。

7)患者都具有某些躯体体征和实验室的某些阳性发现。

7.试述心境障碍定义及临床特征

答:心境障碍又称情感性精神障碍,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或情感改变

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疾病。

临床特征是:以情感高涨或低落为主要的、基本的或原发的症状,常伴有相应的认知和行为改变;可有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多数患者有反复发作的倾向,每次发作多可缓解,部分患者可有残留症状或转为慢性。

8.试述DA和5-HT在精神活动方面的功能作用

答:研究表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阳性症状(幻觉、妄想)等可能和皮层下边缘系统的DA 亢进有关,而阴性症状(情感淡漠、意志减退等)则可能为皮层内尤其是前额叶皮质DA功能相对低下所致。

5-HT功能活动降低和抑郁症患者的抑郁心境、食欲减退、失眠、昼夜节律紊乱、内分泌功能紊乱、性功能障碍、焦虑不安、不能应对应激、活动减少等密切相关。而5-HT功能增高可能与躁狂症的发病有关。

9.试述心境障碍的“三高”和“三低”

答:“三高”是指躁狂发作的典型临床表现,情感高涨、思维奔逸和活动增多。

情感高涨是躁狂发作的主要原发症状,表现为其自我感觉良好,主观体验很愉快,兴高采烈,高涨的情感具有感染力。

思维奔逸表现为联想速度明显加快,思维内容丰富多变,自觉脑子聪明,反应敏捷。

活动增多表现为协调性精神运动性兴奋,内心体验、行为方式和外界环境相协调。

“三低”是指抑郁发作的典型临床表现,情绪低落、思维迟缓、意志活动减退。

情绪低落表现为自觉情绪低沉,苦恼忧伤,晨重夜轻。

思维迟缓表现为联想速度缓慢,反应迟钝,思路闭塞,自觉愚笨,思考问题困难。

意志活动减退变现为行动缓慢,生活被动,懒散,不想做事,回避社交。

10.抑郁发作包括哪“三低”?以及其生物学症状

答:

情绪低落、思维迟缓、意志活动减退。

生物学症状为:1)以早醒为特征的睡眠障碍,比一般人早醒2-3小时,早醒后不能再入睡,并开始发愁。

2)食欲下降、性欲减退:表现为体重下降,性欲减退,无法体验乐趣。

3)情绪低落,为晨重晚轻节律,精力缺失。

4)躯体其他部位的不适,如非特异性的疼痛、便秘、恶性、呕吐等。

11.写出精神分裂症的前驱期症状

答:

1)情绪改变:抑郁、焦虑,情绪波动,易激惹等。

2)认知改变:出现一些古怪或异常观念,学习或工作能力下降。

3)对自我和外界的感知改变。

4)行为改变:对社会活动退缩或丧失兴趣,多疑敏感,社会功能水平下降。

5)躯体改变:睡眠和食欲改变,乏力,活动和动机下降。

12.精神分裂症的五维度症状分类指什么?以及主要临床分型和各型特点

答:

五维度症状分类指阳性症状、阴性症状、认知症状、情感症状和瓦解症状

临床分型:单纯型、青春型、紧张型、偏执型。

单纯型以阴性症状为主症,表现为逐渐加重的孤僻离群,被动退缩,生活懒散,对工作和学习的兴趣日益减少,缺乏进取心,本能欲望不强。情感淡漠。

青春型,常为青年期起病,以思维、情感和行为的不协调或解体为主要临床表现。表现为思维破裂,话多,内容荒谬,情感不协调,行为动作杂乱,伴有本能行为亢进,意向倒错。紧张型表现为紧张性兴奋和紧张性木僵交替出现。

偏执型,此型居多。表现以相对稳定的妄想为主,往往伴有幻觉。

13.试述传统抗精神病药物的神经系统副作用

答:1)急性肌张力障碍:出现最早。呈现出不由自主的,奇特表现,比如眼上翻、斜颈、面部怪相、张口困难、角弓反张、脊柱侧弯等。

2)静坐不能:表现为无法控制的激越不安、不能静坐、反复走动或原地踏步。

3)类帕金森症:运动不能、肌张力高、震颤和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严重者协调运动丧失、僵硬、佝偻姿势、慌张步态、面具脸、粗大震颤等。

4)迟发性运动障碍:多见于用药几年后。以不自主的、有节律的刻板式运动为。最早的体征是舌或口唇周围的轻微震颤或蠕动。

14.抗抑郁药物的分类,并说出SSRIs的特点。

答:1)选择性5-HT再摄取抑制剂

2)5-HT和NA再摄取抑制剂

3)NA和DA再摄取抑制剂

4)选择性NA再摄取抑制剂

5)5-HT阻滞和再摄取抑制剂

6)α2肾上腺素受体阻滞剂或去甲肾上腺素能及特异性5-HT能抗抑郁药

7)三环类抗抑郁药

8)褪黑素能抗抑郁药

9)单胺氧化酶抑制剂

SSRIs的特点:作用和三环类抗抑郁药相当,但对严重抑郁的疗效可能不如三环类抗抑郁药,半衰期长,多数只需每日给药1次,疗效在停药较长时间后才逐渐消失;心血管和抗胆碱副作用轻微,过量时较安全,前列腺肥大和青光眼患者可用。

15.注意缺陷和多动障碍的的临床表现和诊断要求

答:临床表现:1)注意障碍:听课、做作业时注意难持久,容易分心,不能按时完成。粗心犯错,与别人交谈心不在焉。常丢三落四。

2)活动过多和冲动:不安定,小动作多,精力旺盛,情绪不稳定,易兴奋。

3)学习困难:因为注意不集中和多动症状影响了听课效果、完成作业的质量和速度,使学业成绩不良。

4)精神和神经的发育异常:表现为患者的精细动作、协调运动、空间位置觉等发育较差。一些患者伴有语言发育延迟、表达有问题。部分患者智商偏低。

诊断:患者7岁以前开始出现明显的注意缺陷和活动过多,并且在学校、家庭和其他场合都有这些临床表现,症状持续6个月以上,对患者的社会功能(学业成绩、人际关系等)产生不良影响。可做诊断。

16.儿童孤独症的临床表现

答:1)社会交往障碍:患者不能与别人建立正常的人际交往方式。表现为对父母拥抱、爱抚的缺乏期待,分不清人际之间的亲疏关系,不能建立和父母的依恋关系。和同龄儿童难以建立正常的伙伴关系,孤僻,爱独处。

2)语言交流障碍:语言发育明显落后于同龄儿童。

3)兴趣范围狭窄、动作行为刻板:患者对于正常儿童所热衷的活动、游戏、玩具都不感兴趣。动作方面,经常固执地保持日常活动的程序,行为刻板,生硬。

4)智能障碍:有不同程度的精神发育迟滞,而且智能的各方面发育不平衡。

5)精神神经症状:多数患者还有注意缺陷和多动症状,还有强迫行为、焦虑、恐惧、幻觉这些并发症。还可出现脑电图正常,癫痫发作等。

17.锂中毒的早期表现及处理原则

答:表现为呕吐、腹泻、无力、疲乏、粗大震颤、抽动、呆滞、困倦、眩晕、构音不清和意识障碍等。应即刻检测血锂的浓度,若血锂超过1.4mmol/L时应减量。如临床症状严重应立即停止锂盐治疗。血锂浓度越高,脑电图改变越明显,因而检测脑电图有一定价值。后可出现共济失调、肢体运动协调障碍、肌肉抽动、言语不清和意识模糊,重者昏迷、死亡。

处理:立即停用锂盐,大量给予生理盐水或高渗钠盐加速锂的排泄,或进行人工血液透析。

18.抑郁障碍的治疗原则

答:1)全面考虑患者症状特点、年龄、躯体情况、药物的耐受性、有没有并发症,因人而异的个体化合理用药。

2)剂量逐步递增,尽可能采用最小的有效剂量,使不良反应减到最少,以提高服药的依从性。停药时要逐渐减量,以免出现停药综合征。

3)小剂量疗效不佳时,根据不良反应和耐受情况,增至足量和足够长的疗程。

4)治疗无效,考虑换药。

5)尽可能单一用药、足量、足疗程用药。

6)治疗前向患者和家人阐明药物性质、作用和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和对策,争取他们的主动配合、遵医嘱按时服药。

7)治疗期间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和不良反应,并及时处理。

8)在抗抑郁药的治疗过程中应密切关注诱发躁狂或快速循环发作的可能。

9)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辅以心理治疗。

10)积极治疗与抑郁共病的其他躯体疾病、药物依赖、焦虑障碍等。

19.试述AD的临床表现

答:1)轻度:近记忆障碍常为首发及最明显症状。常常遗失物品,忘记重要的事。出现时间定向障碍,计算能力减退,思维迟缓。早期时对自己的记忆问题有一定的自知力,力求弥补和掩饰。个人生活尚能自理,但对较复杂的工作已经不能胜任。

2)中度:表现为日益严重的记忆障碍。有时因为记忆减退会出现错构和虚构。远记忆也开始受损,言语功能障碍明显,出现失认、失用,命名困难等症状。到此阶段,患者不能独立生活。情绪波动不稳,出现妄想或幻觉,本能活动亢进。

3)重度:记忆力、思考力和其他认知功能皆严重受损。语言表达能力进一步退化,直至最终丧失。后来三十行走能力,甚至不能站立,最终只能终日卧床,大小便失禁。晚期出现原始反射、肌张力增高和肢体屈曲。

20.精神分裂症的药物治疗原则

答:

1)一般原则:药物治疗要系统和规范,早期、足量、足疗程、单一用药、个体化用药。治疗剂量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到有效推荐剂量,药物剂量增加速度视药物特性及患者特质而定。避免突然停药。

2)选药原则:药物的选择应根据患者对药物的依从性,个体对药物的疗效,不良反应的大小,长期治疗计划,年龄,性别和经济状况而定。

3)药物治疗程序和时间:包括急性治疗期(至少4-6周),巩固治疗期(至少6个月)和维持治疗期。对于首发、缓慢起病的患者,维持治疗时间至少5年,急性发作,缓解迅速彻底的患者,维持时间可以相应较短。

4)合并用药:当患者持续出现焦虑、抑郁和敌意等症状,最好合并用药。甚至用电抽搐治疗。

5)安全原则:开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前都应常规检查血压、心率、血象、肝、肾、心功能、血糖和血脂,在服药期间要定期复查对比,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分析。

21.试述心境障碍和精神分裂症的鉴别要点

答:

1)心境障碍以心境高涨或低落为原发症状,精神病性症状是继发的;精神分裂症是以思维障碍为原发症状,而情感症状是继发的。

2)心境障碍的思维、情感和意志行为等精神活动时协调的,而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活动时不协调的。

3)心境障碍时间歇性病程,间歇期基本正常;而精神分裂症多数为发作进展或持续进展病程,缓解期常有残留的精神症状或人格改变。

4)心境障碍的精神病性症状多发生在躁狂、抑郁的极期,复习病史,包括病前症状、家族遗传史、预后和药物治疗的反应有助于诊断。

精神病学重点名词解释

精神障碍:是指一类具有诊断意义的精神方面的问题,特征为认知、情绪、行为等方面的改变,可伴有痛苦体验和(或)功能损害。

幻觉:是没有现实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时出现的知觉体验,是一种虚幻的知觉。

错觉:是对客观事物歪曲的知觉。病理性错觉常在意识障碍时出现常表现为错视和错听,并常带有恐怖色彩。多见于器质性精神障碍的谵妄状态。

反射性幻觉:是一种伴随现实刺激而出现的幻觉,但涉及两个不同的感觉器官,即当某一感官处于功能活动状态时,出现涉及另一感官的幻觉。

妄想:是指在病态推理和判断基础上形成的一种病理性的歪曲的信念。

超价观念:是一种具有强烈情感色彩的错误观念,其发生一般均有一定事实根据,不十分荒谬离奇,也没有明显的逻辑推理错误。这种观念片面而偏激,可明显地影响患者的行为和其他心理活动。多见于人格障碍和心因性障碍。

虚构:是指在遗忘的基础上,患者以想象的,未曾亲身经历的事件来填补记忆的缺损。

心境:是指一种较微弱而持续的情绪状态,是一段时间内精神活动的基本背景。

协调性精神运动性兴奋:表现为患者增多的动作行为和言语与思维、情感、意志等精神活动协调一致,并与环境保持较密切联系。患者的整个精神活动比较协调,行为具有目的,可以被周围人理解。多见于躁狂发作。

不协调性精神运动性兴奋:表现为患者增多的动作行为和言语与思维、情感、意志等精神活动不相协调,脱离周围现实。动作行为杂乱无章,缺乏动机和目的,使人难以理解。多见于精神分裂症和谵妄状态。

木僵:是指动作行为和言语活动被完全抑制。表现为患者不语、不动、不食、不饮、肌张力增高、面部表情固定、对刺激缺乏反应,经常保持一种固定姿势,甚至大小便潴留。

蜡样屈曲:在木僵的基础上,患者出现肢体任人摆布,即使是很不舒服的姿势,也能较长时间维持不动,形似蜡塑一般。

昏睡:意识清晰度低,表现为患者的周围环境定向力和自我定向力均丧失,没有言语功能。对一般刺激没有反应,只有强刺激才引起防御性反射。

昏迷:意识完全丧失,以痛觉反应和随意运动消失为特征、对任何刺激均不能引起反应。谵妄状态:指患者在意识清晰度降低的同时出现大量的幻觉、错觉,这些幻觉和错觉以形象鲜明的恐怖性幻视和错视为主。具有昼轻夜重的规律。

朦胧状态:表现为在意识清晰度降低的同时伴有意识范围的缩小。在意识狭窄的范围中,可有相对正常的感知觉,以及协调连贯的复杂行为,但在此范围之外的事物却不能进行正常感知。

思维破裂:表现为患者的言语或书写内容有结构完整的句子,但各句含意互不相关,变成了语句的堆积,整段内容令人不能理解。

自知力:是指患者对自己精神状态的认识和判断能力,又称领悟力或内省力。

定向力:是指一个人对时间、地点、人物和自身状态的认知能力。

遗忘综合征:患者无意识障碍,智能相对完好,主要表现为近事记忆障碍定向力障碍和虚构。紧张综合征:最突出的症状是患者全身肌张力增高,包括紧张性木僵和紧张性兴奋两种状态。谵妄:是一组表现为急性、一过性、广泛性的认知障碍,尤以意识障碍为主要特征。因急性起病、病程短暂、病情发展迅速,故又称为急性脑病综合征。

痴呆:是指较严重的,持续的认知障碍。临床上以缓慢出现的智能减退为主要特征。伴有不同程度的人格改变,但无意识障碍。

精神活性物质:是指能够影响人类情绪,行为,改变意识状态,并有致依赖作用的一类化学

物质,人们使用这些物质的目的在于取得或保持某些特殊的心理、生理状态。

依赖:是一组认知、行为和生理症状群,使用者尽管明白滥用成瘾物质会带来问题,但仍然继续使用。

滥用:是一种适应不良方式,由于反复使用药物导致了明显的不良后果,如不能完成重要的工作、学业,损害了躯体、心理健康,导致法律上的问题。

耐受性:是一种状态,指药物使用者必须增加使用剂量方能获得所需的效果,或使用原来的剂量则达不到使用者所追求的效果。

戒断状态:指停止使用药物或减少使用剂量或使用拮抗剂占据受体后所出现的特殊的心理生理症状群,其机制是由于长期用药后,突然停药引起的适应性的反跳。

震颤谵妄:长期饮酒后突然断酒,大约在48小时后出现震颤谵妄,表现为意识模糊,出现大量知觉异常,幻觉,使得患者极不安宁。全身的肌肉粗大震颤,伴发热、大汗淋漓、心跳加快。

精神分裂症:指一组病因未明的精神病,多起病与青壮年,常有感知,思维,情感,行动等多方面的障碍和精神活动的不协调。一般无意识障碍和明显的智能障碍,病程多迁延。

被动体验:患者丧失了支配感,感到自己的躯体运动、思维活动、情感活动、冲动都是受人控制的,有一种被强加的被动体验。常见于精神分裂症。

心境障碍:心境障碍又称情感性精神障碍,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或情感改变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疾病。

双相障碍:既有躁狂或轻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的一类心境障碍,称为双相障碍,患者反复出现心境和活动水平的明显改变,典型表现是躁狂和抑郁交替发作。

抑郁性木僵:抑郁患者意志活动呈显著持久的抑制。表现为行动缓慢,生活被动,懒散,不想做事,不愿和周围人交往,回避社交。严重者不修边幅,甚至发展成不语、不动、不食、可达木僵状态。

情感淡漠:是指对外界刺激缺乏相应的情感反应,缺乏内心体验。表现为面部表情呆板,对周围发生的事物漠不关心,即使对自身有密切利害关系的事情也如此。常见于晚期精神分裂症。

惊恐障碍:主要特点是突然发作的,不可预测的,反复出现的,强烈的惊恐体验。

急性应激障碍:以急剧、严重的精神刺激作为直接原因,患者在受刺激后立即发病,表现有强烈恐惧体验的精神运动性兴奋,行为又一定的盲目性,或者为精神运动性抑制,甚至木僵。创伤后应激障碍:是由于受到异乎寻常的威胁性、灾难性的心理创伤,导致延迟出现和长期持续的精神障碍。

精神发育迟滞:是一组在中枢神经系统发育成熟(18岁)以前起病,以智能低下和社会适应困难为临床特征的精神障碍。

儿童孤独症:起病于婴幼儿期,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社会交往障碍、语言发育障碍、兴趣狭窄和行为方式刻板,多数患者伴有精神发育迟滞,预后差。

电休克治疗:是以一定量的电流通过大脑,引起意识丧失和痉挛发作,从而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方法。

精神病学重点名解含英文、大题

错觉illusion:是对客观事物的不正确感知,是一种歪曲的知觉。 幻觉hallucination:没有客观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而出现的知觉体验称为幻觉。 自知力insight:指病人对其自身精神病状态的认识能力,即是否觉察到自己的精神状态存在差异,对异常表现能否正确分析和判断,并指出自己既望和现在的表现哪些属于病态。知觉consciousness对事物总体属性的反应。 定向力orientation:是一个人对时间地点及人物,以及对自己本身的状态的认识能力。包括对周围环境的认识和对自身状况的认识。 错构paramnesia:患者在回忆中对过去的经历加以歪曲,并信以为真。多见于老年期精神障碍和脑血管病所伴发的精神障碍。 虚构confabulation:是指病人在回忆中将过去事实上从没有发生过的事或经历,说成是亲身体验。常见于酒精中毒性精神病,外伤性、中毒性精神病。、 焦虑anxiety:患者在缺乏明显的客观因素或充分根据的情况下,对自身健康和客观情况过分严重估计而内心不安。常怀大祸临头或即将遭遇不幸的心境。 遗忘amnesia指部分或全部不能回忆遗忘的经验。一段时间的全部精力的丧失称为完全性遗忘,积极是对部分精力或事件不能回忆称作部分性遗忘。 顺行性遗忘anterograde amnesia 紧接着疾病发生以后一段时间的经历不能回忆,遗忘的产生是由于意识障碍而导致的识记障碍,不能感知外界事物和精力。 逆行性遗忘retrograde amnesia不能回忆起疾病发生之前某一阶段的事件 遗忘综合征amnestic syndrome 又称柯萨可夫精神病Korsakov`s psychosis:多在酒依赖伴有营养缺乏的基础上缓慢起病,也可在震颤谵妄后发生。临床以记忆缺失、虚构和错构等记忆障碍为主要表现。经久不愈,少数可恢复正常。 妄想decondary:是一种病理性的歪曲信念。毫无事实根据,病人坚信不疑。 被害妄想persecutory delusion:最常见的一种妄想。患者坚信他被跟踪、被监视、被诽谤、被隔离等。主要见于精分和偏执性精神病 关系妄想delusion of reference患者将环境中与他无关的事物都认为与他有关的。 谵妄delirium是一组表现为急性、一过性、广泛性的认知障碍,尤以意识障碍为主要特征。起病急,病程短暂,病情发展迅速,又称为急性脑综合症 震颤谵妄T remor delirium 病人在长期饮酒后骤然减少酒量或停饮可很快出现的短暂意识障碍,同时有四肢粗大震颤和共济失调,常伴有发热大汗等。 痴呆dementia:较严重的持续性的认知障碍。临床上以缓慢出现的智能减退为主要特征,伴有不同程度的人格改变,但无意识障碍,起病缓慢,病程较长,又称为慢性脑综合症。真性痴呆genuine / T rue dementia指大脑发育基本成熟和智能发育正常后,由于各种有害因素的作用,引起大脑器质性损害,导致严重智能障碍。 假性痴呆pseudodementia 伴随意识障碍而出现的暂时性脑机能障碍,并非真正的智能缺损,它常突然发生,也可突然消失,一般维持时间较短。 木僵stupor病人意识清楚,出现言语动作行为的抑制。重者对体内外任何刺激不起反应。神经症neurosis是一组轻性精神障碍的总称。其症状主要表现为精神易兴奋和/或易疲劳、焦虑、恐惧、抑郁、强迫、疑病、躯体形式障碍。这些症状在不同类型的神经症患者中常常混合存在,病程大多持续迁延。共同特征:起病常与心理社会因素有关。病前多有一定的素质和人格基础。症状没有可证实的器质性病变基础,并与患者的现实处境不相称。社会功能相对完好,行为一般保持在社会规范允许的范围之内。患者有相当的自知力,疾病使患者感觉痛苦。 恶性综合征Malignant syndrome :抗精神病药物的一种少见的严重副作用。临床特征:持续性高热,肌肉僵直,意识障碍,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和心血管症状。 情感高涨elation情感活动明显增强,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病态喜悦,常具有一定的感染力。情感淡漠indifference情感活动减退的表现。对外界任何刺激均缺乏相应的情感反应,内心体验极为贫乏或缺如。 思维奔逸flight of thought:又称观念飘忽,指联想速度加快、数量增多、内容丰富生动。思维散漫looseness。。指思维的目的性、连贯性和逻辑性障碍。 思维破裂splitting。。指概念之间联想的断裂,建立联想的各种概念内容之间缺乏内在联系思维被洞悉thought revealed患者认为其内心所想的是,未经语言文字表达就被别人知道了,

精神病学整理汇总

一、绪论 1、精神障碍(mental disorders)是一类具有精神活动的障碍,特征为认知、情绪、意志 行为等方面的改变,伴有痛苦体验和(或)功能损害,或增加病人的残疾、死亡等危险。 2、精神病学(psychiatry)是研究精神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疾病的发展规 律,以及治疗和预防为目的的一门科学 3、医学心理学是以医学为对象形成的应用心理学分支,特别强调整体医学模式,即所谓生 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biopsychosocial medical model) 主要任务是研究心理因素在各类疾病的发生、发展和变化过程中的作用,研究心理因素对身体务器官生理、生化功能影响及其在疾病康复中的作用等。 二、精神障碍的症状学 1、知觉障碍 错觉(Illusion)是对客观事物产生错误的感知,是歪曲的知觉。以错视、错听多见。 幻觉(Hallucination)指无相应客观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而产生的知觉。常见幻觉按涉及的感官来分,有:幻听、幻视、幻嗅、幻味、幻触、内脏幻觉 按幻觉体验的来源分为:真性幻觉、假性幻觉 按幻觉产生的条件可分为:机能性幻听、反射性幻觉、心因性幻觉 2、思维障碍 思维形式障碍:思维奔逸、思维迟缓、思维贫乏、思维散漫、思维破裂、病理性赘述、思维中断、思维插入和强制性思维、思维化声、思维扩散和思维被广播、 象征性思维相互理解,不会将象征当做现实、语词新作、逻辑倒错性思 维、强迫观念 思维内容障碍:主要表现为妄想。 妄想是由病态逻辑推理和判断的歪曲所致的一种病理性的歪曲信念。 妄想特征:1、虽不符合事实,患者却坚信不疑; 2、内容涉及本人,与个人利害有关; 3、具有个人独特性; 4、妄想内容因文化背景和个人经历而有所差异,但有浓厚的时代色彩。 既不能以其文化水平及社会背景加以解释,也不能用事实和道理说 服。但其行为却不一定受妄想的影响。 妄想分类:1、被害妄想 2 、关系妄想3、物理影响妄想4、夸大妄想 5、罪恶妄想 6、疑病妄想 7、钟情妄想 8、嫉妒妄想 9、被动悉感3、注意障碍:注意增强、注意涣散、注意减退、注意转移、注意狭窄 注意减退:指随意注意和不随意注意的兴奋性均减退。患者的注意不能在较长时间内集中于某一事物,同一时间内注意的广度缩小,注意的稳定性也显著下降。 注意涣散:随意注意明显减弱,注意能力容易分散,并且不能保留适当长的时间。 4、记忆障碍 分类:a记忆增强、b记忆减退、c错构 d虚构:指患者以想像的、未曾经历过的事件来填补自身经历上记忆的缺损,并信以为真。见于脑器质性精神障碍。当虚构与近事遗忘、定向障碍同时出现 时称柯萨可夫综合征,又称遗忘综合征。 e遗忘:指部分或全部地不能回忆以往的经验。

临床执业医师精神病学复习资料.docx

临床执业医师精神病学复习资料 精神病学笔记第一单元精神病概论 第一节精神病学概论 专业书之两读:为学问,为考试 一、精神障碍和精神病的概念精神与心理精神病学与变态(异常)心理学 精神病、精神障碍与心理变态的联系精神病(psychosis)特指具有幻觉、妄想 或明显的精神运动兴奋或抑制等〃精神病性症状〃的精神障碍,最典型的精神分裂症、偏执性精神病、重性躁狂症和抑郁症。因此精神病只是精神障碍屮的一小部分。精神障碍是指在各种生物学、心理学以及社会环境因索影响下,造成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进而导致出现以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等各种糟神活动异常作为主耍临床表现的一类疾病的总称。泛指一切的因精神问题而影响到个体的心理社会功能, 精神障碍是一个更宽的范畴。心理变态这是一个老百姓的术语而不是一个专业 术语,泛指一切反常的令常人不能接受的心理现象或者外在的行为现象。精神卫生是指没有躯体的疾病,精神愉快、精神饱满,同时能够适应良好的社会功能的良好状态,是一种理想的状态,也是每一个人所要追求的状态。 二、精神障碍的病因医学角度:内外因论(生物-心理-社会)(-)生物学因素(内I大I) 1.遗传遗传I大I素是最重要的致病I大I素之一,但并不是唯一的因索,也不是肯定的单基因遗传,一般认为是多基因相互作用提高了精神障碍的〃危险性〃或者可能性。以精神分裂症为例,即使是单卵双生,同病率也不到50%。正常人的终生患病率约1%,而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屈的终生患病率也只冇10 %左右。 2.屮枢神经感染与外伤 (二)心理、社会因素(外因)1.人格人格障碍本身就是一种精神障碍。人格不健全者更容易患精神障碍。而H某些人格障碍与特定的精神障碍有密切联系。2.应激应激一般只是精神障碍的诱因,只有在很少的情况下(如急性应激障碍)才可能是直接病因。心理学角度:意识论:精神分析认知论:认知分析行为论:行为分析 第二节精神障碍的症状学 一、症状学概论(精神病理学) 二、认知障碍感知觉障碍(一)错觉、幻觉与表象(二)非幻觉性知觉障碍 1.视物变形症 2.空间知觉障碍 3.非真实感 4.人格解体 5.时间知觉障碍(三)幻觉1.幻觉的分类:根据其所涉及的感官分为幻听、幻视、幻嗅、幻味、幻触、内脏性幻觉。按幻觉体验的来源分为真性幻觉和假性幻觉。按幻觉产生的条件叮分为功能性幻觉、反射性幻觉和暗示性幻觉。2.幻觉的临床意义:幻觉为一常见的精神病性症状,多见于脑器质性精神障碍,酒、药依赖者,癫痫,以及急慢性精神病。3.幻觉与其他症状的鉴别:言语性幻听,特别是评论性或议论性幻听需与关系妄想区别。 三、思维障碍(一)思维内容障碍:强迫观念/超价观念/妄想妄想的三个特征 1.妄想都是涉及自我的 2.这种观念为个人独享 3.坚信不移(-)特殊的

精神病学重点整理

精神病学重点整理 名词解释 1、被害妄想:(delusionof persecution) 是最常见的一种妄想。病人坚信某人或某个集团对他进行不利的活动,进行打击、陷害,欲置病人或其家人于厄运或死地。如被跟踪、被监视、被诽谤、被隔离等,主要见于精神分裂症和偏执性精神病。 2、关系妄想:(delusion of reference) (牵连观念)患者将环境中与他无关的事物都认为与他有关。常与被害妄想伴随出现,主要见于精神分裂症。 3、思维被洞悉感(experienceof being revealed )又称内心被揭露。患者认为其内心所想的事,未经语言文字表达就被别人知道了,但是通过什么方式被人知道的则不一定能描述清楚。该症状对诊断精神分裂症具有重要意义。 4、病理性激情(pathogenicpassion)[课本无,见于百度百科]:患者骤然发生的强烈而短暂的情感爆发状态,常常伴有冲动和破坏行为,事后不能完全回忆。见于脑器质性精神障碍、躯体疾病伴发的精神障碍、癫痫、酒精中毒、反应性精神病、智能发育不全伴发的精神障碍、精神分裂症等。 5、缄默症(mutism):由于言语运动区处于抑制状态,病人缄默不语,也不回答问题,可用手示意。见于癔病和精神分裂症紧张型。 6、戒断状态(withdrawal state):指停止使用药物或减少使用剂量

或使用拮抗剂占据受体后所出现的特殊心理生理症候群,其机理是由于长期用药后,突然停药引起的适应性的反跳。 7、原发性妄想症(primary delusion):是突然发作,内容不可理解,与既往经历、当前处境无关,也不是来源于其它异常心理活动的病态信念。 8、阿尔茨海默症(AD):是一组病因未明的原发性退行性脑变性疾病。多起病于老年期,潜隐起病,病程缓慢且不可逆,临床上以智能损害为主。 9、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s, PTSD):也称延迟性心因性反应,是由于受到异乎寻常的威胁性、灾难性心里创伤,导致延迟出现和长期持续的精神障碍。其精神障碍主要表现为:反复重现创伤性体验;警觉性增高;回避对即往创伤环境或事件的回忆。 10、精神病学(psychiatry):是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是研究精神疾病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预后以及治疗和预防的一门学科 . 11、精神障碍(Mental disorders):一类具有诊断意义的精神方面的问题,特征为情绪、认知、行为等方面的改变,伴有痛苦和(或)功能损害。 12、意识(consciousness):是指患者对周围环境及自身的认识和反应能力。 13、精神症状:异常的精神活动通过人的外显行为如言谈、书写、表情、动作行为等表现出来,称之为精神症状。

精神病学名词解释及问答题重点

精神障碍mental disorders是一类具有诊断意义的精神方面的问题,特征为认知、情绪、行为等方面的改变,可伴有痛苦体验和(或)功能损害 真性幻觉genuine hallucination来自于外部客观空间,通过自己感觉器官而获得的幻觉。 假性幻觉pseudo-hallucination存在于自己的主观空间内,不通过感觉器官而获得的幻觉。 思维破裂splitting of thought思维的连贯性障碍,联想概念之间缺乏必要的联系。 思维不连贯incoherence of thought在意识障碍背景下出现的言语支离破碎和杂乱无章状态。 原发性妄想primary delusion没有发生基础的妄想,表现为不能理解,无法用既往经历、当前处境及其他心理活动解超价观念overvalued idea在意识中占主导地位的错误观念,其发生一般有事实依据,但片面而偏激,影响患者的行为及心理活动。 虚构confabulation在遗忘的基础上,患者以想象的、为曾亲身经历的事件来填补记忆缺损。 错构paramnesia在遗忘的基础上,患者对过去所经历的事件,在发生地点、情节、特别是在时间上出现的错误回忆。精神发育迟滞mental retardedation指先天或发育成熟以前,由于各种原因影响只能发育所造成的智力低下和社会适应困难状态 痴呆dementia智力发育成熟以后,由于各种原因损害原有智力所造成的智力减退状态。 刚塞综合征ganser syndrome心因性假性痴呆,表现为对简单问题给予近似而错误的回答,往往给人以开玩笑的感觉。注意attention个体精神活动集中指向一定对象的心理过程。 定向力orientation 一个人对时间、地点、人物和自身状态的认识能力。 情感affection与人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体验 情绪emotion 与人的自然性需要相联系的体验。 心境mood 一种较微弱而持续的情绪状态,是一段时间内精神活动的基本背景。 焦虑anxiety指在缺乏相应的客观刺激情况下出现的内心不安状态。 情感倒错parathymia情感表现与其内心体验或处境明显不相协调。 木僵stupor指动作行为和言语活动被完全抑制。患者表现为不语、不动、不饮、不食,肌张力增高。 意志volition是人自觉确定目标,并根据目标调节自身的行动,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 意识consciousness是指个体对周围环境、自身状态感知的清晰程度及认识的反应能力。 自知力insight 又称领悟力或自省力,患者对自己精神状态的认识和判断能力。 器质性精神障碍organic disorders 由于脑部疾病或躯体疾病引起的精神障碍。 谵妄delirium 是一组表现为急性、一过性、广泛性的认知障碍。 遗忘综合征amnestic syndrome又称柯萨可夫综合征,由脑器质性病理改变所导致的一种选择性或局灶性认知功能障碍,以近事障碍为主要特征,无意识障碍,智能相对完好。 痴呆dementia指较严重的、持续的认知障碍 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指脑血管病变导致的痴呆 自动症epileptic automatisms指发作时或发作刚结束时出现的意识浑浊状态 精神活性物质psychoactive substance指具有成瘾性并在社会上禁止使用的化学物质 依赖dependence 是一组认识、行为和生理症候群 滥用abuse 是一种适应不良方式,由于反复使用药物导致了明显的不良后果 耐受性tolerance 药物使用者必须增加使用剂量方能获得所需的效果 戒断状态withdrawal state停止使用药物或减少使用剂量后所出现的心理生理症候群 脱毒detoxification通过躯体治疗减轻戒断症状 瓦解症候群disorganization symptoms包含思维形式障碍、怪异行为、紧张症行为以及不适当的情感

精神病学知识点

精神病学知识点 1、精神病学(psychiatry):是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研究精神疾病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疾病的发展规律以及治疗和预防的一门学科 2,精神障碍:是一类具有诊断意义的精神方面的问题,特征为情绪、认知、行为等方面的改变,伴有痛苦体验和(或)功能的损害。 精神障碍包括:重性精神障碍、轻性精神障碍。 一、精神障碍的生物学因素:1、遗传因素:2、感染二精神障碍的心理社会因素:1、应激2、人格特征与精神障碍 精神障碍的分类与诊断标准 诊断标准,是将疾病的症状按照不同的组合,以条理化的形式列出的一种标准化条目。 国内临床常用的三个分类诊断标准 ICD-10:国际疾病分类 DSM-Ⅳ:美国的精神障碍分类系统称为【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17类 CCMD-3:中国精神疾病分类及诊断标准。10类 DSM-Ⅳ系统精神障碍分类类别如下:1.通常在儿童和少年期首次诊断的障碍2.谵妄、痴呆、遗忘及其他认知障碍3.由躯体情况引起,未在他处提及的精神障碍4.与成瘾物质使用有关的障碍5.精神分裂症及其他精神病性障碍6.心境障碍7.焦虑障碍8.躯体形式障碍9.做作性障碍10.分离性障碍11.性及性身份障碍12.进食障碍13.睡眠障碍14.未在他处分类的冲动控制障碍15.适应障碍16.人格障碍17.可能成为临床注意焦点的其他情况 精神检查 面谈检查的目的: 1、获取必要信息以便确立诊断; 2、从完整的人的角度了解病人; 3、了解病人所处的环境; 4、形成良好的医患治疗关系; 5、向病人进行初步的精神卫生宣教,让病人了解自己的病情。 一、面谈检查的步骤:1、开始:(1)不受干扰的环境:(2)落座:(3)自我介绍 2、深入:(1)以开放性交谈为主:(2)主导谈话:(3)非言语性交谈

精神病学重点内容

精神病学重点内容 考试方式:开卷 考试内容:症状学、心境障碍、神经症、精神分裂症 一、症状学: 精神症状的共同特点:不受病人意识的控制;与客观环境不相称;多伴随有痛苦 的体验;引起社会功能损害。 影响精神症状表现的因素:个体、环境因素 1感觉障碍:感觉过敏、感觉减退、内感性不适 2知觉障碍: (1)错觉:是指对客观事物歪曲的知觉(影响因素有感觉条件差、情绪因素、疲劳、意识障碍) (2)幻想性错觉:把实际存在的事物,通过主观想象,错误的感知为与原事物完全不同的事物。 (3)幻觉:是一种虚幻的错觉(是一种临床上最常见的精神病症状,常与妄想并存) 真性、假性幻觉的区别? 无论还是都是没有外界客观刺激的,区别它们的关键是患者对的感知有没有通过。 3感知觉综合障碍(非幻觉性知觉障碍):是患者对客观事物能感觉,但对个别属性产生错误的感知,(视物变形、空间知觉障碍、周围环境改变感、自身躯体结构的感觉障碍),常见于癫痫患者 4思维障碍:主要包括思维形式障碍与思维内容障碍 (1)思维形式障碍:包括联想障碍以及思维逻辑障碍 思维奔逸:观念飘忽,联想速度加快、内容丰富生动 思维迟缓 思维贫乏 思维涣散 思维破裂 病理性赘述等 (2)思维内容障碍:主要是妄想、超价值观念和强迫观念 ①妄想:是一种病理性歪曲的信念(原发性妄想:直接产生于大脑的某种 病理变化,找不到心理学的解释(突然性);继发性妄想:继发于其他心 理障碍,可找到心理学的解释。) ②超价观念:是在意识中占主导地位的错误信念,有事实根据。 ③强迫观念或强迫性思维,指在患者脑中反复出现的某一概念或相同内容 的思维,明知没有必要,但又无法摆脱。 5注意障碍:注意增强、注意焕散、注意减退、注意转移、注意衰退 6记忆障碍: (1)记忆增强:病前不能够或不重要的事都回忆得起来。 (2)记忆减退:记忆四个过程都减弱。

精神病学考试重点(第七版)

精神病学考试重点(第七版) 1、什么叫精神障碍?(P1) 精神障碍是一类具有诊断意义的精神方面的问题,特征为认知、情绪、行为等方面的改变,可伴有痛苦体验和(或)功能损害。传统上,精神障碍根据有无所谓的器质性因素分为“器质性”精神障碍(如脑炎、慢性脏器衰竭所致的精神障碍)和“功能性”精神障碍,后者由分为重性精神障碍(又称为精神病性障碍,如精神分裂症)和轻性精神障碍(如焦虑症、应激所致的精神障碍) 2、导致精神障碍的病因或危险因素有哪些?(P5) (1)精神障碍的生物学因素:遗传与表观遗传、精神发育异常、感染、躯体疾病、创伤、营养不良、毒物等。 (2)精神障碍的社会、心理因素:应激性生活事件、情绪状态、人格特征、性别、父母的养育方式、社会阶层、社会经济状况、种族、文化宗教背景、人际关系等精神障碍是生物、心理、社会文化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3、如何理解精神障碍的等级诊断观念?(P39) 在诊断过程中,要根据等级诊断首先确定患者是否有器质性因素,只有排除器质性的问题,才考虑功能性障碍在诊断“功能性”精神障碍的过程中,要考虑三个层次第一层次:精神病性的,如精神分裂症、幻觉、妄想 第二层次:非精神病性的,如神经症性、癔症、没有重性精神病性特征 第三层次:人格障碍和心理应激因素 4、CCMD-3对精神障碍的诊断标准主要有哪四项? ①症状标准②严重标准③病程标准④排除标准 5、谵妄的病因和临床表现有哪些?(P55) (谵妄delirium是一组表现为急性、一过性、广泛性的认知障碍,尤以意识障碍为主要特征。因急性起病、病程短暂、病情发展迅速,故又称为急性脑综合征。) 病因: 感染、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代谢障碍性疾病、物质滥用、中毒、营养缺乏 临床表现: 谵妄通常急性起病,症状变化大,通常持续数小时或数天,老年患者中持续数月者也并非罕见。典型的谵妄通常10-12天可完全恢复,但有时可达30天以上。谵妄的特征: ①意识障碍,神志恍惚,注意力不能集中,对周围环境与事物的觉察清晰度降低。有明显的昼夜节律变化,表现为昼轻夜重。 ②定向障碍,包括时间和地点的定向障碍,严重者会出现人物定向障碍。 ③记忆障碍,以即刻记忆和近记忆障碍最明显,患者尤对新近事件难以识记。 ④睡眠觉醒周期不规律,表现为白天嗜睡而晚上活跃。好转后患者对谵妄时的表现或发生的事大都遗忘。 ⑤感知障碍尤其常见,包括感觉过敏、错觉和幻觉。情绪紊乱非常突出,包括恐怖、焦虑、抑郁、愤怒或者欣快等。 6.AD的发病危险因素及临床表现。AD与VD的鉴别。(P60)

精神病学重点总结

错觉:对现实客观事物错误知觉(有现实刺激),正常人亦可见,比如; 杯弓蛇影. 幻觉:没有现实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而出现的知觉体验。是一种虚幻的知觉。正常人也可出现幻觉,多发生在觉醒和睡眠的过渡状态..如人睡前幻觉和醒前幻觉。感知障碍综合征:在感知某一现实事物时,作为一个客观存在的整体来说是正确的,但对该事物的个别属性,如大小、形状、颜色、空间距离等产生与该事物不相符合的感知。 思维奔逸:是主观体验为思维迫促的一种思维形式障碍,通常伴发于躁狂或轻躁狂。特征为讲话速度快、滔滔不绝、联想快,常出现音联、意联,言语表达可能远跟不上思潮,导致言语衔接不连贯。很易因偶然因素或无明显理由转移注意力,随境转移是很突出的伴随特征之一。 思维迟缓:即联想抑制,联想速度减慢、数量的减少和困难。患者表现言语缓慢、语量减少,语声甚低,反应迟缓。患者自觉脑子变笨,反应慢,思考问题困难。患者感到“脑子不灵了”、“脑子迟钝了”。多见于抑郁状态或情感性精神障碍抑郁发作。 思维贫乏:指联想数量减少,概念与词汇贫乏。患者体验到脑子空洞无物,没有什么东西可想。表现为沉默少语,谈话言语空洞单调或词穷句短,回答简单。严重的患者也可以什么问题都回答不知道。见于精神分裂症单纯型或晚期阶段的精神衰退、脑器质性精神障碍及精神发育迟滞。 思维散漫:指思维的目的性、连贯性和逻辑性障碍。患者思维活动表现为联想松弛,内容散漫,缺乏主题,一个问题与另外一个问题之间缺乏联系。说话东拉西扯,以致别人弄不懂他要阐述的是什么主题思想。对问话的回答不切题,以致检查者感到交谈困难。[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思维破裂:指概念之间联想的断裂,建立联想的各种概念内容之间缺乏内在联系。表现为患者的言语或书写内容有结构完整的句子,但各句含意互不相关,变成语句堆积,整段内容令人不能理解。严重时,言语支离破碎,个别词句之间也缺乏联系,成了语词杂拌。多见于精神分裂症青春型。 强迫观念:是反复,持续出现的想法,冲动或想像等,明知不对不必要,不合理,但难以摆脱和克服。伴有主观的被迫感和痛苦感,抵抗(反强迫)是强迫观念的特点。 病理性象征性思维:病人以一些很普通的概念、语句或动作来表示某些特殊的、除病人自己外旁人无法理解的意义。 妄想:是一种在病人意识清楚的状况下出现的病理性的歪曲信念,是病态推理和判断。特点有四:1、与事实不符,但患者坚信不移;2、内容均涉及自身利益或安全;3、具有个人独特性;4、内容受个人经历和时代背景的影响。 错构:患者在回忆中对过去的经历加以歪曲,并信以为真。多见于老年期精神障碍和脑血管病所伴发的精神障碍。 虚构:是指患者以想象的、未曾亲身经历过的事件来填补自身经历的记忆缺损。常见于酒精中毒性精神病,外伤性、中毒性精神病。 精神发育迟滞(智力低下):①发生于先天或围生期或在生长发育成熟前(<18岁);②大脑发育成熟受阻,停留于未发育成熟的某一阶段。 痴呆:是后天在器质性病变基础上,出现的智能、记忆和人格的全面受损,突出表现为:创造性思维受损,抽象、理解、判断推理能力下降,记忆、计算下降,后天获得的知识丧失。 Ganser综合征:即对简单问题给予近似而错误的回答,给人以故意做作或开玩笑的感觉,

精神病学重点整理教学文案

精神病学重点整理

精神病学重点整理 名词解释 1、被害妄想:(delusionof persecution) 是最常见的一种妄想。病人坚信某人或某个集团对他进行不利的活动,进行打击、陷害,欲置病人或其家人于厄运或死地。如被跟踪、被监视、被诽谤、被隔离等,主要见于精神分裂症和偏执性精神病。 2、关系妄想:(delusion of reference) (牵连观念)患者将环境中与他无关的事物都认为与他有关。常与被害妄想伴随出现,主要见于精神分裂症。 3、思维被洞悉感(experienceof being revealed )又称内心被揭露。患者认为其内心所想的事,未经语言文字表达就被别人知道了,但是通过什么方式被人知道的则不一定能描述清楚。该症状对诊断精神分裂症具有重要意义。 4、病理性激情(pathogenicpassion)[课本无,见于百度百科]:患者骤然发生的强烈而短暂的情感爆发状态,常常伴有冲动和破坏行为,事后不能完全回忆。见于脑器质性精神障碍、躯体疾病伴发的精神障碍、癫痫、酒精中毒、反应性精神病、智能发育不全伴发的精神障碍、精神分裂症等。 5、缄默症(mutism):由于言语运动区处于抑制状态,病人缄默不语,也不回答问题,可用手示意。见于癔病和精神分裂症紧张型。

6、戒断状态(withdrawal state):指停止使用药物或减少使用剂量或使用拮抗剂占据受体后所出现的特殊心理生理症候群,其机理 是由于长期用药后,突然停药引起的适应性的反跳。 7、原发性妄想症(primary delusion):是突然发作,内容不可理解,与既往经历、当前处境无关,也不是来源于其它异常心理活动 的病态信念。 8、阿尔茨海默症(AD):是一组病因未明的原发性退行性脑变性疾病。多起病于老年期,潜隐起病,病程缓慢且不可逆,临床上以智 能损害为主。 9、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s, PTSD):也称延迟性心因性反应,是由于受到异乎寻常的威胁性、 灾难性心里创伤,导致延迟出现和长期持续的精神障碍。其精神障 碍主要表现为:反复重现创伤性体验;警觉性增高;回避对即往创 伤环境或事件的回忆。 10、精神病学(psychiatry):是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是研究精神 疾病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预后以及治疗和预防的一门学科 . 11、精神障碍(Mental disorders):一类具有诊断意义的精神方 面的问题,特征为情绪、认知、行为等方面的改变,伴有痛苦和(或)功能损害。 12、意识(consciousness):是指患者对周围环境及自身的认识和反应能力。

第八版精神病学编写大纲(8th)clean

全国规划教材《精神病学》第八版编写大纲 一、总体构思 (一)主要参考书 1世界精神病学协会(WPA)、美国精神病学会、欧洲精神病学会对医学生精神病学课程设置2对第四4~7版的反馈意见 3国际知名教科书,如牛津《精神病学》等 (二)编写注意事项与选材 1.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三基): 依据学生水平,在校时间,教材内容在深度和广度 上要强调三基,使学生能掌握各学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和临床思维方法,为毕业后学习打下基础 2.思想性、科学性、启发性、先进性、适用性(五性) 3.人文(社会、文化、伦理、患者隐私、歧视与偏见等等),态度(服务理念、医患关系、职 业精神等等)、理念(心身统一的哲学思想、大精神科概念、精神疾病属性)的培养 在知识与技能方面, 根据其重要性与适用性可分为: 1必须要掌握的(must know, minimal requirement) 2应该要掌握的(should know) 3最好要掌握的(nice to know) 因此在选材时, 把“必须要掌握”的写透, 可适当涉及”应该要掌握的”, 尽可能少写”最好要掌握”的内容。决定上述重要性与适用性时, 主要考虑: 1.对象: 本科生, 毕业后大部分不从事精神科临床 2.疾病谱的变化 3.服务理念、服务对象变化 4.向综合医院精神卫生服务、社区服务方向发展变化 5.新的精神卫生法所强调的服务重点与难点,如非精神病性疾病、成瘾性疾病、脑与躯体相 关精神疾病以及综合医院联络咨询等等 (三)主要变化 1.采用国际分类(ICD-11)最新分类,同时参考美国分类与诊断标准(DSM-5); 2.强调综合医院的精神卫生服务; 3.更加简练、更加基础、更加可读、更加有趣; 5.调整、增加Box,有助于读者理解、思考,并增加趣味性 6.进一步保证质量,互校,主编、副主编把关。

精神科护理学知识点总结

一、名词解释 1.精神障碍:又称精神疾病,是指由于各种因素的作用所导致的人的认知、情感、意志行为等精神活动方面的异常,是一组伴有主观痛苦体验和(或)社会功能损害的具有诊断意义的精神方面的问题。 2.精神健康:也叫精神卫生,WHO认为精神健康是一种完好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个体能够认识到自己的能力,应对日常生活中的压力,并且能够卓有成效地工作,对社会有所贡献 二、简答题 1.简述精神科护理工作的范围。 答:①精神健康的预防②精神障碍的治疗③精神障碍的康复④健康教育 2.简述精神科护理人员的角色功能。 答:①护理者②咨询者③治疗者④家人替代者⑤健康教育者⑥协调者和管理者 3.精神障碍患者的权利有哪些? 答:①医疗保健权②拒绝住院的权利③人身自由和人格尊严④隐私权⑤学习和劳动就业的权利⑥知情同意权⑦通信及会客权⑧诊断复核权 4.简述精神医学的四次革新运动。 答:①第一次革新:1793年,法国精神病学家比奈主张人道得对待患者,使精神障碍患者从监狱般的囚禁生活中解脱出来。将疯人院变成了真正的医院,开辟

了精神病学史上的新纪元。他的工作被认为是现代精神医学的首次革新。 ②第二次革新:1883年,著名神经精神病学家克雷丕林创立了“描述性精神医学”,明确得区分了两种精神病。(即躁狂忧郁性疾病和早发性痴呆)。犹太裔奥地利人弗洛伊德创立的精神分析学派,利用自由联想和梦的解析去了解人类的心理症结,奠定了动力精神医学的基础。③第三次革新:仲斯推行治疗性社区以缩短患者和社区间的距离,社区精神卫生运动的开展是精神医学的第三次革新。 ④第四次革新:生物精神医学的发展。 第二章:精神障碍的病因与分类 一、简答题 1.精神障碍的病因有哪些? 答:生物因素 1.遗传因素 2.大脑发育因素 3.性别和年龄因素 4.器质性因素:感染、躯体疾病、化学物质引发的精神障碍、颅脑疾病 5.神经生物化学改变 心理与社会因素 1.性格因素 2.应激 3.环境因素:社会文化、生态环境

精神病学复习重点归纳

绪论第一节概述 1.精神病学:是临床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研究精神疾病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疾病发展规律以及治疗和预防的一门学科。 2.精神障碍:是一类具有诊断意义的精神方面的问题,特征为认知、情绪、行为等方面的改变,可伴有痛苦体验和/或功能损害。精神障碍的核心部分是失去现实检验能力、有明显幻觉妄想的精神病性障碍,外围是一些神经症性疾病。 3.精神障碍的病因学:精神障碍的生物学因素:遗传与环境因素、神经发育异常、感染;精神障碍的心理、社会因素:应激与精神障碍(急性应激反应和创伤后应激障碍)、人格特征与精神障碍(人格为个体在日常生活中所表现出的总的情绪和行为特征) 4.精神健康:成功履行精神功能的一种状态,能产生建设性活动、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调整自己以适应环境。 5.ICD-10主要分类类别为: F00-F09 器质性(包括症状性)精神障碍; F10-F19 使用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的精神和行为障碍; F20-F29 精神分裂症、分裂型及妄想性障碍; F30-F39 心境(情感性)障碍; F40-F49 神经症性、应激性及躯体形式障碍; F50-F59 伴有生理障碍及躯体因素的行为综合征; F60-F69 成人的人格和行为障碍; F70-F79 精神发育迟滞; F80-F89 心理发育障碍; F90-F98 通常发生于儿童及少年期的行为及精神障碍; F99 待分类的精神障碍。 https://www.360docs.net/doc/ae19048672.html,MD中国精神障碍分类: 0 器质性精神障碍; 1 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或非成瘾物质所致精神障碍; 2 精神分裂症(分裂样)和其他精神病性障碍; 3 情感性精神障碍; 4 癔症、严重应激障碍和适应障碍、神经症; 1 / 29 心理因素相关心理障碍;5 人格障碍、习惯与冲动控制障碍和性心理障碍;6 精神发育迟滞与童年和少年期心理发育障碍;7 8 童年和少年期的多动障碍、品行障碍和情绪障碍;9 其他精神障碍和心理卫生情况。 精神障碍的症状学第二章 第一节概述异常的精神活动通过人的外显行为如言谈、书写、表情、动作行为等表现出来。精神症状:1. 精神障碍的症状学又称精神病学,是研究精神活动的种种异常与其病理机制的临床基础学 2. 每一精神症状均有其明确的定义。科。①症状的出现不受患者意识的控制;②症状一旦出现,难以通过转移令其消失;③共同特点:症状的内容与周围客观环境不相称;④症状会给患者带来不同程度的社会功能到的损害。第二节常见的精神症状主要包括感知觉障碍,思维障碍,注意障碍,记忆障碍,智能障碍,定向力障碍,情感障碍,意志障碍,动作行为障碍,意识障碍,自知力障碍。一、感知觉障碍、感觉障碍:1 感觉:是大脑对客观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所产

神经病学完整版重点总结

神经病学 视神经:视锥视杆细胞→双级神经细胞→神经节细胞 【视野损害】 视神经损害→同侧视力下降或全盲。 视交叉损害→正中部:双眼颞侧偏盲、整个:全盲、外侧部:同侧眼鼻侧偏盲。 视束损害→双眼对侧视野同向性偏盲。 视辐射损害→下部:对侧视野同向性上象限盲。 枕叶视中枢损害→一侧完全损害引起偏盲,但偏盲侧对光反射存在,同侧视野的中心部常保存,称黄斑回避现象。 【视觉反射】 瞳孔对光反射:光线刺激瞳孔引起的瞳孔缩小反射,视网膜→视神经→视交叉→中脑顶盖前区→E-W核→动眼神经→睫状神经节→节后纤维→瞳孔括约肌,上述经路任何一处损害均可引起光反射丧失和瞳孔散大。外侧膝状体、视放射、枕叶病变光反射不消失 辐辏及调节反射(集合反射):指双眼同时注视近物时双眼汇聚、瞳孔缩小的反应。顶盖前区病变,不影响辐辏及调节反射,但影响瞳孔光反射。 Horner综合征:颈上交感神经经路损害可引起同侧的瞳孔缩小、眼裂变小(睑板肌麻痹)、眼球内陷(眼眶肌麻痹)、面部汗少、结膜充血。 三叉神经 感觉纤维→三叉神经半月节→①眼神经,头顶前部、前额、上睑、鼻根,眶上裂入颅、②上颌神经,下睑与口裂之间、上唇、上颌、鼻腔、腭,圆孔入颅、③下颌神经,耳颞区、口裂以下、下颌,卵圆孔入颅→脑桥→深感觉-中脑核、触觉-主核、痛温觉-脊束核。 运动纤维→颞肌、咬肌、翼状肌、鼓膜张肌,司咀嚼、张口。 【周围性损害】刺激性为三叉神经痛、破坏性为分布区感觉消失。 半月节和神经根损害→分布区感觉障碍、角膜溃疡、角膜反射减弱、咀嚼肌瘫痪。 分支损害→范围内痛、温、触觉减弱。 【核性损害】 三叉神经脊束核→同侧面部剥洋葱样分离性感觉障碍,痛温觉消失触觉存在。 运动核→同侧咀嚼肌无力、张口时下颌向患侧偏斜。 面神经 运动纤维→支配面上部各肌(额肌、皱眉肌和眼轮匝肌)的神经元接受双侧皮质延髓束控制,支配面下部各肌(颊肌、口轮匝肌)的神经元仅接受对侧皮质延髓束控制。 味觉纤维→支配舌前2/3的味觉:鼓索神经-内膝状神经节-中枢支形成面神经的中间支进入脑桥,与舌咽神经的味觉纤维一起-孤束核-发出纤维-丘脑-中央后回下部。 【面瘫的鉴别】 周围性面瘫:是指面神经核及其面神经本身受损所导致的面部肌肉的麻痹,表现为:患侧额纹变浅、闭目无力或不能、患侧鼻唇沟变浅、示齿口角牵向健侧,鼓腮病侧漏气。伴发舌前2/3味觉障碍、听觉过敏、唾液、泪腺分泌障碍、外耳道感觉障碍、乳突压痛。 中枢性面瘫:由于面神经核下部仅受对侧皮质脑干束支配,故中枢病变引起对侧鼻唇沟变浅、示齿口角牵向病侧、口角低垂、示齿口角牵向病侧、鼓腮健侧漏气。也就是说眼裂以下的面部表情肌瘫痪,而皱额眉及闭目良好。伴发病灶对侧中枢舌瘫及偏瘫。 【面神经分段】 面神经核损害→周围性面瘫、展神经麻痹、对侧锥体束征。 膝状神经节损害→面神经受损、外耳道疱疹、舌前2/3味觉消失,亨特综合征hunt’s syndrome。

(完整版)精神病学重点知识总结

第一章绪论 精神病学:是临床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研究精神病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疾病发展规律以及治疗和预防的一门学科。 精神障碍:是一类具有诊断意义的精神方面的问题,特征为认知、情绪、行为等方面的改变,可伴有痛苦体验和/或功能损害。 精神障碍的核心部分是失去现实检验能力,有明显的幻觉妄想精神病性障碍,外围是一些神经症性疾病,如焦虑、抑郁,再外围是人格、适应不良。 脑与精神活动的关系: 1.大脑包含约1000亿个神经细胞和更多的神经胶质细胞. 2.更复杂的是神经细胞间的联系和细胞内的信号传导,细胞能与其他细胞形成突触联系 3.大脑形成了各式各样的大大小小的环路,构成我们的行为和精神活动的基础. 4.如果脑的完整性受到破坏,势必影响正常的精神功能. 兴奋性神经递质:谷氨酸 抑制性神经递质:甘氨酸、GABA 单胺类及相关的神经递质: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5-HT 如DA过高:精神分裂症阳性症状(中脑皮层下边缘系统)幻觉、妄想、明显的思维形式障碍、反复的行为紊乱和失控; 如DA过低: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皮层内、前额叶皮质)情感平淡、言语贫乏、意志缺乏、无快感体验、注意障碍 5-HT功能过高:躁狂 5-HT功能过低:抑郁 重性抑郁障碍:NE功能低下 ICD-10中精神障碍分为哪几大类? ICD-10主要分类类别为: F00-F09 器质性(包括症状性)精神障碍 F10-F19 使用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的精神和行为障碍 F20-F29 精神分裂症、分裂型及妄想性障碍 F30-F39 心境(情感性)障碍 F40-F49 神经症性、应激性及躯体形式障碍 F50-F59 伴有生理障碍及躯体因素的行为综合征 F60-F69 成人的人格和行为障碍 F70-F79 精神发育迟滞 F80-F89 心理发育障碍 F90-F98 通常发生于儿童及少年期的行为及精神障碍 F99 待分类的精神障碍 第三章精神障碍的症状学 第一节概述 精神症状:异常的精神活动通过人的外显行为如言谈、书写、表情、动作行为等表现出来,称之为精神症状. 1.如何判定某一精神活动是否异常? ①纵向比较,即与其过去一贯表现相比较,精神状态的改变是否明显 ②横向比较,即与大多数正常人的精神状态相比较,差别是否明显,持续时间是否超出了一

精神病学名词解释

精神病学名词解释 精神病学psychiatry:是临床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研究精神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疾病的发展规律以及治疗和预防的一门学科。 精神病psychosis:是指精神障碍中为数不多,但情况比较严重的几类疾病,如精神分裂症等,伴有幻想,妄想、行为紊乱等精神病性症状,同时社会功能严重下降。 精神障碍mental disorder:是一类具有诊断意义的精神方面的问题,特征为认知、情绪、行为等方面的改变,可伴有痛苦体验和功能损害。是所有精神疾病的统称,泛指各种因素造成的大脑功能失调。例如AD有典型的认知方面的损害,抑郁症有明显病态的抑郁体验。 精神卫生mental health:又称心理卫生,不仅涉及到如何防治各种精神障碍和心理行为问题,还研究如何维护心理健康,培养健全人格,增强社会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精神症状:是一场精神活动的表现,它涉及人们精神活动的各个方面,并通过人的外显行为如仪表动作、言谈举止、神态表情以及书写内容等表现出来。 感觉sensation:客观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所产生的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如颜色、形状等 知觉perception:是在感觉的基础上,大脑对食物的各种不同属性进行整合,并结合以往的经验而形成的整体印象。内感性不适senestopathia:又称体感异常,是躯体内部产生的不舒适和难以忍受的异样感觉,如咽喉部堵塞感、胃肠扭转感、腹部气流上涌感等,可继发疑病观念。多见于疑病症、躯体化障碍、精神分裂症和抑郁发作等。 错觉illusion:对客观事物歪曲的知觉 幻觉hallucination:是没有现实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时出现的知觉体验,是一种虚幻的知觉。可分为幻听、幻视、幻味、幻嗅、幻触和内脏幻觉。 功能性幻觉functional hallucination:伴随现实刺激而出现的幻觉,即当某种感觉器官处于功能活动状态时出现涉及该器官的幻觉,正常知觉和幻觉并存。 反射性幻觉reflex hallucination:涉及两个不同器官的,伴随现实刺激而出现的幻觉,即当某一感觉器官处于活动状态时,出现涉及另一器官的幻觉。 真性幻觉genuine hallucination:是来自于外部空间,通过感觉器官而获得的幻觉。特点是幻觉内容就像感知外界真实事物一样生动、鲜明,故患者常常述说是亲耳听到或亲眼看到的,并对此深信不疑且作出相应的情感与行为反应。假性幻觉pseudo-hallucination:是存在于自己的主观空间内,不通过感觉器官而获得的幻觉。特点是幻觉内容往往比较模糊、不清晰和不完整,故患者常常描述为没有通过耳朵或眼睛,大脑内就隐约出现了某种声音或影像。虽与一般知觉不同,但患者往往仍然比较肯定的相信其内容。 感知综合障碍psychosensory disturbance:指患者对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能够正确感知,但对某些个别属性如大小、形状、颜色、距离、空间位置等产生错误的感知。 思维形式障碍disorders of the thinking form:主要为思维过程的联想和逻辑障碍。常见的症状有思维奔逸、思维迟缓、思维贫乏、思维散漫/思维破裂/语词杂拌、思维不连贯、思维中断、思维被夺/思维插入、强制性思维、病理性赘述、思维化声、语词新作、象征性思维、逻辑倒错性思维和强迫思维。 思维奔逸flight of thought:联想速度加快,数量增多,内容丰富生动,说话主题随境转移,也有音联,意联。 思维散漫looseness of thought:思维目的性,连贯性,逻辑性障碍,患者思维活动联想松弛,内容散漫,缺乏主题。思维破裂splitting of thought:概念之间联想的断裂,建立联想的各种概念内容间缺乏内在联系。 思维中断blocking of thought:患者无意识障碍,无外界干扰等原因,思维过程突然中断。 强制性思维forced thinking:是思想联想的自住性障碍。表现为患者感到脑内涌现大量无现实意义、不属于自己的联想,是被外力强加的。这些联想常常突然出现,突然消失,内容多变。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逻辑倒错性思维paralogic thinking:推理缺乏逻辑性,因果倒置,推理离奇,不可理解。 强迫思维obsessive thinking:指在患者脑中反复出现的某一概念或相同内容的思维,明知不合理和没有必要,但又无法摆脱,常伴有痛苦体验。多见于强迫症,也可见于精神分裂症。 妄想delusion:思维内容障碍主要表现为妄想,它是在病态推理和判断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病理性的歪曲的信念。其特点包括①妄想内容与事实不符,缺乏客观现实基础,但患者仍坚信不疑;②妄想内容涉及患者本人,且与各人有利害关系;③妄想内容具有个体独特性,是个体的心理观象,并非集体信念;④妄想内容与患者的文化背景和经历有关,且通常有浓厚的时代色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