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五千年历史预言,隐藏着的天大秘密!

中国五千年历史预言,隐藏着的天大秘密!
中国五千年历史预言,隐藏着的天大秘密!

中国五千年历史预言,隐藏着的天大秘密!

导读

纵观中国历史,似乎隐藏着一个天大的秘密。从周朝的《乾坤万年歌》,汉朝的《马前课》,唐朝的《推背图》,宋朝的《梅花诗》,再到明朝的《烧饼歌》,每一个汉人统治的长治久安的朝代都会给我们留下一个准确而系统的预言。更为神秘的是,从周朝的姜子牙,汉朝的张良,唐朝的徐懋功、李靖,宋朝的苗光义,再到明朝的刘伯温,每一个真命天子的身边谋臣又都是道士。

这似乎是每一个古老民族留给我们的共同神话,也是千古以来最神秘的预言。神何时回来?在这段等神归来的日子里,人类社会将发生什么?一个个古老的文明就这样给我们留

下了中间这段巨大的空白。也许我们还需要从中原这片神秘的土地和她详尽的史料、绵绵不绝的文明历程中寻找答

案。

一、“今年祖龙死”

公元前210年,十月。旌旗蔽日,车马辚辚,秦始皇率领着他庞大的文武百官和侍从队伍离开咸阳,踏上了第五次巡行天下的征途。当秦始皇最后回望咸阳城那巍巍宫殿的时候,他不会想到:这一去,他就再也回不来了。

一年前秋天的夜晚,秦始皇的一位使者经过华阴平舒道,一个人手持玉璧拦住他的去路说,“请替我把这块玉璧交给始皇。”又趁便说道:“今年祖龙死。”使者很奇怪,正要问个究竟,这人把玉璧放在地上就不见了。使者带着玉璧回到咸阳,把事情经过报告给始皇,始皇默然良久,后命人到御府一查,发现这块玉璧竟然是八年以前他出巡渡江时沉入水中的那块儿。

车马在寒冬的风中缓缓前行,苍茫大地,衰草枯杨。曾经威武刚烈的秦始皇如今已近油尽灯枯。回想当年一统天下、叱诧风云的豪情,始皇的心中恐怕也不能不感叹人生的短暂。在死神面前,人实在是太微渺了。他想起了那因为谏阻他活

埋儒生而被发配到上郡和蒙恬一起镇守边关的长子扶苏,就写下诏命给扶苏说:“请回咸阳治丧。”始皇可能终于想通了那句莫名其妙的“今年祖龙死”到底是什么意思。“龙”者,被称为真龙天子的皇帝是也。“祖” 者,始祖是也。“祖龙”不就是指他秦始皇吗?

大限已到,不可一世的秦始皇就这样死了。他所最宠信宠愛的三个人--小儿子胡亥、丞相李斯和郎中令赵高立即就背叛了他。他们篡改诏书,命令扶苏和蒙恬自杀,并扶立胡亥为帝,这就是秦二世。

二、“亡秦者胡也”

秦二世是个只知吃喝享乐的花花公子,不但没有秦始皇的雄才大略,其奢侈荒淫犹有过之。就在秦二世元年七月(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揭竿而起,天下百姓群起而响应。原来的六国诸侯后代纷纷复国,刘邦和项羽也各自拉起了一支人马。

二世三年,秦王朝的天下早已支离破碎。赵高这个祸国殃民的太监,蒙蔽了秦二世整整三年,耍弄权术整整三年,安享富贵也整整三年。如今大势已去,赵高深恐二世追究他的罪恶,在耍弄了一个“指鹿为马”的游戏后,命阎乐在望夷宫刺死了二世。随后,赵高召集诸位公子和大臣说,“秦国本来是个诸侯国,因为始皇统一了天下,所以称帝。现在六国纷纷复国,秦国的地盘是越来越小了,再顶着个皇帝的空名儿不合适,还是称王吧。”

就这样,赵高立了子婴为秦王。秦始皇要传之子孙,万世不绝的帝位就画上了句号。这又应验了一句曾让秦始皇寝食难安的预言--“亡秦者胡也”。那是在秦始皇称帝六年,正当春秋鼎盛时,被派出去寻仙访道的卢生带回的谶讳:“亡秦者胡也。”始皇认为定然是胡人匈奴为患,于是命大将蒙恬率领三十万大军北击匈奴,并开始修筑万里长城。谁知天道玄远,若隐若现,预言的实际意思是,“秦王朝将亡于二世胡亥之手。”

《史记. 秦始皇本纪》中记载的这两则预言,其准确程度已经让人叹为观止。但是且慢,中华民族的智慧似乎要在这一点上一再展现出她的神秘不凡来。

三、姜子牙:《乾坤万年歌》

就在二世死前的几个月,秦国著名将领章邯统领三十万大军在黄河以北的巨鹿城围住了刚刚复国的赵王歇。章邯本人身经百战,手下又有英勇善战的名将苏角,足智多谋的名将王离,兵强马壮,粮草丰足。前来救援赵国的诸侯结成十几座营垒,却没有一人敢与秦军决战。

就在这时,项羽挺身而出,和楚军一起抱着“此次决战,不胜则死”的决心渡过黄河。随后破釜沉舟,烧毁军营,只带着三天的干粮,向秦军冲去。项羽身穿红色战袍,骑乌骓马,手持长戟,带头冲锋陷阵,当者披靡。虽然秦军有三十万之众,而楚军只有七万,但装备精良、久经战阵的秦军做梦也没有想到,项羽的军队作战英勇,气势如虹。身穿黑衣的秦军,很快被身穿红袍的楚军分割、包围、歼灭。战鼓之声惊天动地。那些做壁上观的诸侯军队一个个伸出舌头、屏住呼吸,看着这场极其惨烈的战斗。狭路相逢勇者胜,从来没有打过败仗的苏角兵败身亡,全军覆没。项羽命令士兵饱餐一顿之后继续進攻。楚军一路兵不留行,长驱直入,锐不可挡,九战九胜,生擒王离,章邯大败而逃。

项羽随后召诸侯相见,大家都跪在地下爬着進去,连头也不敢抬起来,并颂扬项羽说“上将军的神威真了不起,自古到今没有第二个。我们情愿听从您的指挥。”诸侯的军队分路進兵,很快就攻灭了秦国。鸿门宴后,项羽封了刘邦等十八人为王,又自称西楚霸王,兵威之盛、天下莫及,一时无人敢与争锋。

谁料历史却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被发配到蜀中的汉王刘邦得到了在项羽那里郁郁不得志的韩信,筑坛拜将。韩信不负刘邦所托,使尽心机,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与汉王定了三秦;又虏魏王豹,擒赵王歇;北定燕,东定齐;南败楚兵二十万,杀了名将龙且。最后在九里山摆下绝机阵,十面埋伏,杀尽楚军数十万。

项羽数度冲击,无法冲出重围,乃退回垓下。当夜,项羽听到四面都是楚歌之声,大惊失色道:“难道汉军已经完全占领了楚地吗?”随着他南征北战的美人虞姬手捧一杯酒献

给项羽。项羽一饮而尽,仰天歌道:“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虞姬以歌和之:“汉兵已掠地,四面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 虞姬歌罢,拔剑自刎。

第二天清早,项羽率领衷心追随他的最后八百壮士突出重围,来到乌江边。面对滔滔江水,乌江亭长对项羽说:“江东地方千里,民众数十万,足以称王。请大王速速渡江吧。”项羽眼望着大汉追兵的滚滚烟尘,苦笑着说,“当年我率领江东八千子弟兵渡江西征,而今一个人都没有回来。我无颜再见江东父老啦!”他把战马送给了乌江亭长,徒步与汉兵交战,力杀数百人,最后自刎身亡。

“虞兮一剑霸图空,原草千年带血红。子弟八千消灭尽,独留荒冢纪秋风。”西楚霸王就这样死了。在当年分封诸王、志得意满的时候,他可能不会想到,他根本就不是天命称帝之人。无论是雄才大略的秦始皇,还是拔山扛鼎的项羽,人力再大,也无可回天。

让我们在乌江边上,再把时间倒转八百年,回到商朝末年的渭水之滨。周文王在这里请到了元始天尊的弟子姜子牙,并以师礼视之。正是这位白发苍苍的姜子牙写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系统预言--《乾坤万年歌》,预言了从周代以后数千年的王朝兴替。对于周朝到汉朝的历史,姜子牙写道:“而今天下一统周。礼乐文章八百秋。串去中直传天下。却是春禾换日头。天下由来不固久。二十年间不能守。卯坐金头带直刀。削尽天下木羊首。”

第一句“而今天下一统周。礼乐文章八百秋”指周朝享有八百年的天下。第二句“串去中直传天下。却是春禾换日头。”其中“串去中直”是个字谜,谜底是“吕”,这里指大商人吕不韦暗中用自己的儿子篡夺了秦王天下之事(其事详见《史记.吕不韦列传》)。“春禾换日头”也是字谜,用“禾”换去“春”下的“日”,谜底是“秦”,表示秦国一统天下。

秦国统一只有十几年,这就是第三句中所说的“天下由来不固久。二十年间不能守”。最后一句,“卯坐金头带直刀”也是个字谜,正是繁体的“刘”字。《史记.项羽本纪》上也记载说,刘邦破了咸阳后,屯兵鸿门,范增对项羽说:“刘邦的云气五色斑斓,呈龙虎之状,这是天子的瑞气啊。必须马上杀掉他。”项羽于是设鸿门宴,欲杀刘邦,谁知王者不死,最后刘邦还是全身而退了。

四、诸葛亮:《马前课》

汉朝建立四百年,历经王莽篡汉、光武中兴,至东汉末年黄巾起义、董卓乱国,天下再度大乱,几十路诸侯拥兵自重、各霸一方。刘备寄居新野,兵不满千,将不过关、张、赵云,后得徐庶走马荐诸葛。三顾茅庐后,诸葛亮感刘备诚意,出山辅佐,大展经纶补天之手:联合孙权在赤壁打败曹操,接着席卷荆襄、夺取西川、东川,让刘备在西蜀称帝。

诸葛亮确有经天纬地之才,官方正史《三国志.诸葛亮传》上也记载着他“未出茅庐,先定天下三分”的宏论。后人在佩服他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时,可能不会料到,他是个和姜子牙一样的预言家,并写下了中国历史上第二个系统预言身后朝代兴衰的《马前课》。该预言一共十四卦,每一卦讲述一个朝代。

清朝光绪年间,白鹤山的老和尚守元逐条破译了《马前课》中一直到光绪以前的预言。他破译的关于清朝的预言

说:“水月有主,古月为君,十传绝统,相敬若宾”。守元和尚解释道:“‘水月有主’是个‘清’ 字,‘古月’是个‘胡’字,胡人为君,殆亦天数不可强欤?”随后他又自述道:“老僧生于嘉庆十年(公元1806年),今年八十有六,过此后不敢妄议。”如果这个老和尚再能等上十几年,就会亲眼看到1911年的辛亥革命,清朝最后一个皇帝宣统黯然退位,对这一课的解释就会完整了:“统”指“宣统”,“十传绝统”是指清朝从顺治入关称帝到宣统一共经历了十个

皇帝。

对于清朝的预言是《马前课》的第九卦。第十卦就是关于中华民国的了。预言上说:“豕后牛前,千人一口”。“豕”

是“猪”的意思,应在“辛亥年”,“千人一口”是个“和”字,应在宣统退位后,孙中山缔造了中华历史上的第一个共和国。

就在诸葛亮仙去以后,三分天下归于一统。随之而起的就是西晋的八王之乱,国力大衰。北方匈奴乘机而起,灭掉西晋,开始了北有五胡乱华,南有东晋偏安的百年混战,接下来就是征尘不断,长达一百六十年的南北朝对峙。公元581年,北周皇帝的岳父杨坚篡位后建立隋朝。二十六年以后,因隋炀帝奢侈无度、横征暴敛,李渊在太原起兵,同年攻破长安,一年以后隋朝终于被唐朝取代,应了《马前课》中的预言“十八男儿,起于太原”(“十八男儿”即“十八子”,为“李”字)。

五、李淳风和袁天罡:《推背图》

无论《乾坤万年歌》还是《马前课》,其预言之准确足以令人瞠目结舌,然而中华历史那悠久而博大精深的文化中,这样伟大的预言家竟然是每个朝代都出现一个!

李渊次子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皇帝。他扫清七十二处狼烟,收伏一十八处蛮洞,改号武德,建文学馆以延一十八学士,造凌烟阁以绘二十三功臣,任用魏征、杜如晦、房玄龄等人为宰相,天下大治,四海升平。太宗皇帝手下的司天监李淳风和隐士袁天罡共同写下了《推背图》。唐朝和五代年间,《推背图》在民间已极为流行。正史《旧唐书》记载:唐太宗看到一本《秘记》上说:“唐三世之后,则女主武王代有天下。”就召见李淳风,询问详情。李淳风回答说:“臣据像推算,其兆已成,而且此人就在陛下的宫中,身为您的眷属,三十年后当称帝,并诛戮您的子孙。”太宗说道:“那么把可疑的人都杀了,怎么样?” 李淳风回答说:“这是天命,无可祈禳回避,且王者不死,白白杀了很多无辜的人。三十年后,此人年纪大了,就会仁慈起来。现在如果杀了她,上天还会让她转生称帝,三十年后她正当壮年,性情更为狠毒,您的子孙就都会被她杀光了。”太宗觉得有理,就没有再追究下去。

李淳风随后将未来推算到了一千多年以后,并上呈太宗皇帝御览。预言以谶、颂和图的形式记录了下来。传说当李淳风推算到第59像的时候,他的好友袁天罡推了一下他的后背说:“天机不可泄漏,就推算到这里吧”。于是李淳风就把此事画作了最后一象,并题诗说:“茫茫天数此中求,世道兴衰不自由,万万千千说不尽,不如推背去归休。”这部预言也就因此称为《推背图》。

《推背图》中对于武则天称帝和安史之乱等的预言准确得几乎让人怀疑是后人在历史过后伪造的。现在我们来看一看最流行的版本--清朝顺治年间的才子金圣叹亲手注释的《推背图》吧。

《推背图》第三十四象的谶语是“头有发,衣怕白,太平时,王杀王”,又有颂诗说:“太平又见血花飞,五色章成里外衣,洪水滔天苗不秀,中原曾见梦全非。”

1851 年初,洪秀全在广东金田发动起义后,一路北伐,于1853年攻克南京,建国号“太平天国”,洪秀全称“天王”。1856年,太平天国发生内乱,执白旗的北王韦昌辉屠杀了东王杨秀清全家及其部下和士兵2万多人。随后,洪秀全又将韦昌辉及亲信200多人处死。《推背图》第三十四象就是对这段历史的预言。“头有发”指太平天国的民众留长发,但不按满清规定结辫,被称为“长毛”。“衣怕白”和“太平时,王杀王”“洪水滔天苗不秀”都喻指天王洪秀全让北王韦昌辉屠杀东王杨秀清之事。“五色章成裹外衣”:此句意指太平天国以五色旗为标志。“中原曾见梦全非”指太平天国最终败于曾国藩的湘军手下。

死于清朝初年的金圣叹当然无法批注这件他死后整整200年所发生的一系列大事,但李淳风和袁天罡何以对历史有如此深刻而准确的洞察力,却成了一个最大的谜团。似乎对他们这些跨越时空的先知来说,未来一览无遗。

六、邵雍:《梅花诗》

就在李淳风写下《推背图》大约250年以后,凶恶奸诈的大将军朱温废了唐昭宣帝,自己登基,改国号为梁,开始了50多年的五代十国时期,到公元960年,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建立了又一个大一统的王朝--大宋。50多年以后,到北宋真宗四年,在河北诞生了一代伟大的易学家邵雍,他以十首诗预言了身后直至今天的历史大事,总名《梅花诗》。宋朝是中国所有统一王朝中最弱的一个。北宋刚刚建国就向辽国割让了燕云十六州。北宋末年,女真族人崛起,打败辽国后在黄龙府建立了金国。公元1125年,金国平灭辽国,随后就把兵锋直指大宋,两年以后在靖康俘虏了宋朝的徽钦二帝。这就是岳飞在《满江红》中提到的“靖康耻”。钦宗的弟弟康王赵构泥马渡江,在南京建立了南宋政权,后迁都杭州。大约150年后,南宋被忽必烈的铁骑征服。公元1279年,陆秀夫背着南宋小皇帝赵丙投海而死,其他随身将士和皇妃也都被飓风淹没在大海中。对于这段历史,《梅花诗》中以“山河虽好非完璧,不信黄金是祸胎”以及“三百年来终一日,长天碧水叹弥弥”来预言。其中“山河虽好非完璧”指北宋割让燕云十六州之事;“黄金”者,定都黄龙府的大金是也。“三百年来终一日”指北宋在公元960年建立政权,至公元1279年灭亡,共享国祚300多年。“长天碧水叹弥弥”喻赵丙投海而死。

七、刘伯温:《烧饼歌》

忽必烈定都北京,建立元朝,灭亡大宋后又享国祚70年,至公元1367年被明太祖朱元璋所灭。朱元璋改元洪武,定都南京,开始了中国历史上的最后一个汉族统治的封建王朝--大明朝。明太祖手下的大谋士刘伯温也是个预言家。有一次太祖正在吃烧饼,刚刚咬了一口,内监报告刘伯温求见。太祖就把烧饼扣在一个碗下,然后让伯温進来。太祖问伯温:“先生深明数理,可知碗中是何物件?”。伯温掐指一算,说道:“半似日兮半似月,曾被金龙咬一缺,这是个烧饼啊。”太祖大惊,没有想到刘伯温的推算其验如神,就开始向他询问身后大事。君臣彼此问答,一直讲到今天历史上将要发生的大事,这就是《烧饼歌》。

纵观中国历史,似乎隐藏着一个天大的秘密。从周朝的《乾坤万年歌》,汉朝的《马前课》,唐朝的《推背图》,宋朝的《梅花诗》,再到明朝的《烧饼歌》,每一个汉人统治的长治久安的朝代都会给我们留下一个准确而系统的预言。更为神秘的是,从周朝的姜子牙,汉朝的张良,唐朝的徐懋功、李靖,宋朝的苗光义,再到明朝的刘伯温,每一个真命天子的身边谋臣又都是道士。

中国啊,这片被称为“神州”的神秘土地,难道真是神选中的土地,以那一个个精心策划的预言为蓝本,在这里上演了三千多年蓝天为幕,黄土为台的历史剧吗?他难道仅仅是为了教导我们“纷纷世事无穷尽,天数茫茫不可逃”,还是警示我们神以他无边的法力智慧操纵着历史前行的每一个脚步?

“神走了,神还会回来。”难道神真的走了吗?还是他化作和我们一样的人一次次乘愿而来,帮我们书写历史,一步步地带着我们走向一件最后注定要发生的惊天动地的历史大事?

限于篇幅,对于秦汉以下的历史都是一带而过,没有展开去讲。对于每一则预言,也只解释了其中很有限的部份,主要集中在该预言已经在社会上大面积流传后发生的历史大事

对预言的应验,所以读者可能会发现整个文章描述的历史年代会有跳跃。

每个朝代一个系统预言的现象,却是非常发人深思的。这种现象在其他文明古国都没有,这就尤其显出中国文化的特殊来。尤其是这些预言对于时间、地点和人物的预测又与历史几乎没有任何出入,这种跨越时空的先知难道不是比高科技还要高科技吗?

你不知道的中国经济的真实内幕!

你不知道的中国经济的真实内幕! 如果说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那么,统计数据也可以用来粉饰业绩。不仅中国如此,国外也一样。不过,无论如何粉饰,都经不起推敲。一旦不真实,是可以被发现的,因为数据之间存在彼此的勾稽关系。鉴于最近大家对中国经济是否见底争议颇大,笔者不妨通过对统计数据的深度剖析来揭示GDP背后中国经济的真实状况。2015年GDP增速只有5%吗不少很资深的国内经济学家,也对GDP数据产生怀疑,认为去年6.9%的GDP增速是虚假的。海外的舆论更是对中国的GDP提出质疑,或许是因为2015年进口额下降了13.2%,表明内需大幅下降。不过,GDP所覆盖的经济指标实在太广了,不能仅就一两项指标来“略见一斑”。但统计部门需要反思的是,为何大家总不相信统计数据。不过,本人认为,仅就GDP这一个数据而言还是比较接近现实的。仍以中国进口贸易为例,之所以进口额大幅下降,与中国进口商品的结构有关。中国已经是全球制造业的第一大国,故进口的多以大宗商品为主,如铁矿石、原油等,这些大宗商品的价格在2015年下降幅度甚至超过20%,即便进口量没有下降,价格因素也会导致进口额的大幅下降。目前,中国在全球大宗商品消费市场份额:水泥、猪肉、镍、煤炭、钢铁、铝、铜、铅都超过40%,因此,如果只统计第

一、第二产业的GDP,则中国的GDP也明显超过美国而成为全球老大。中美之间的GDP差距实际是在第三产业,中国第三产业的占比在2015年首次超过50%,但美国却要占到80%左右。因此,大家在评估中国GDP增速的时候,往往只关注实体经济的状况,如企业的盈利状况,包括经济学家们也是如此。这也不奇怪,术业有专攻,经济学家们不太研究众多统计数据之间的关系和结构。如果只统计第一、第二产业GDP之和的增速,按我的估算,中国2015年的GDP增速为5.6%,确实与大家的判断比较接近。但大家的习惯总是不全面去看数据,如2015年M2的增速是13.3%,比2014年上升了1.1个百分点,但GDP增速却比2014年下降了0.5个百分点。没有人质疑M2的真实性吧,M2也多多少少能代表一个国家的经济体量。中国的M2是美国的两倍,但经济规模却只有美国的60%,明显不相称。如果在 M2如此庞大的基础上,经济规模还要缩减,那么,大家是否又要质疑GDP被低估了呢?的确,金融不创造“价值”,但创造GDP。2015年金融业的GDP增速达到15.9%,这主要是靠股市活跃的交易所做的贡献,当然,如果没有银行业予以资金的支持,信托、保险业的积极参与,证券业自身也不可能有那么大能量。2015年A股的交易金额竟然要占全球股市交易金额三分之一以上,使得第三产业的GDP增速达到8.3%。如果刨去股市对GDP的贡献,那么,去年名义

令人震惊的历史真相(别吓到)

令人震惊的历史真相 1.秦始皇灭了六国,但并未统一中国,因为当时还有一个卫国。 评价:大概是秦始皇在阿房宫那边的工作太忙,把这事给忘了吧。 2.中国历史上最牛的权臣是南北朝时期的宇文护,他权倾朝野的时代历经西魏、北周两朝,这期间他一共杀了3个皇帝。 评价:彪悍的人生不需要解释。 3.唐朝最强盛的“开元之治”时期,全国有户820万,是唐朝的最高值;而隋朝“开皇之治”时期,全国就有户890万。终唐一世,各项经济指标都没有恢复到隋朝水平。(《隋书》《旧唐书》《新唐书》等) 评价:原来唐朝并未超越隋朝。 4.被“主流”专家们诟病为“军事软弱”的宋朝,对外战争(交战规模万人以上,不包括统一战争和国内战争)的胜率超过了70%;而被认为是军事最强盛的唐朝却在对外战争中胜少负多。(本人花了8个月时间,看过《新唐书》《旧唐书》《宋史》《辽史》《金史》《元史》《西夏书事》《续资治通鉴长编》《三朝北盟会编》《建炎以来系年要录》《续资治通鉴》《宋会要辑稿》等书统计出来的,时间较紧,或有错漏,但>70%是没问题的。) 评价:原来我们以前学到的历史都是骗人的。 注:由于唐朝错误的民族政策,产马地尽在蛮族之手,导致宋朝从始至终只能在平原以步兵的血肉之躯抵挡蛮族铁骑的冲击,所以宋朝的胜利一般都是击溃战而不是歼灭战。倘若一段时期宋朝对外胜率低于60%,那基本就意味着亡国了。 5.宋朝士兵的平均作战负重是32公斤,训练负重还要高于这个数值;现在美国最精锐的特种部队的训练负重不到15公斤。(《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宋史》《宋会要辑稿》等) 评价:人类在退化?(身体方面) 6.中国在北宋神宗元丰年间(1078-1085),城市化率达到惊人的30%以上;在所谓“康乾盛世”时代,这一比例也不过9%;新中国在21世纪初才重新达到这一数值。(《元丰九域志》《续资治通鉴长编》《宋史》等) 评价:原来历史并不总是进步的。 7.同样是元丰年间,中国华北地区的钢铁年产量达到了15万吨;工业革命后的英国在1788年钢铁产量才达到7.6万吨。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华民族素来是一个温文尔雅,落落大方,见义勇为,谦恭礼让的文明礼仪之邦。古人说,“不学礼,无以立”。就是说,你不学“礼”,就没法在社会中立身。华夏儿女的举手投足、音容笑貌,无不体现一个人的气质与素养。荀子云:“不学礼无以立,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文明礼仪是我们学习、生活的根基,是我们健康成长的臂膀。 那么,什么是礼仪呢?简单地说,礼仪就是律己、敬人的一种行为规范,是表现对他人尊重和理解的过程和手段。 文明礼仪,不仅是个人素质、教养的体现,也是个人道德和社会公德的体现。更是城市的脸面,更是国家的脸面。 所以,学习礼仪不仅可以内强个人素质、外塑单位更能够润滑和改善人际关系。 作为具有5000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讲文明、用礼仪,也是弘扬民族文化、展示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 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有一句名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说的就是教师首先要教育学生要做一个真诚的人,而学生的学习也应该首先学做人,学做文明之人,学做社会中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做到“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无不遗憾的发现,在物质文明高度发展的今天,我国公民的文明素质却出现了一些问题。新华社10月7日报道了一则新闻:“十一”黄金周的第二天,新疆乌鲁木齐市南山旅游景区出现80多名韩国游客集体捡垃圾的场面,其中包括30多名儿童。这些远道而来的客人在游览途中看到景区垃圾遍地,便自发地组织起来清理垃圾,短短20分钟,方圆近1公里的垃圾被清理得干干净净。在驱车将5个装满垃圾的纸箱送至垃圾站后,韩国游客才安心继续游玩。参加集体捡垃圾的韩国游客柳仁圭说:“野外应该是一片净土,但令人惊讶的是,这么漂亮的地方却有很多垃圾。” 外国人到我们这儿来捡垃圾的事儿并非头一遭:在咱们的城市街头、园林景区以及长城上,都留下过外国人捡拾垃圾的身影。他们或是一人或是数人乃至数十人,为我们的环境保护充当“义工”。而我们国人乱扔垃圾,却成了自然,因此即便到外地旅游,也照样与陋习一路同行。前不久香港迪士尼乐园开幕,在迎客首日,内地游客在乐园的非吸烟区肆无忌惮吸烟,横躺座椅、胡乱吐痰、随意插队,种种陋习给迪士尼乐园留下了一曲不和谐的音符。再比如到国外旅游,中国游客大声喧哗,不排队,不遵守公共秩序,没有良好卫生习惯等在国内已见怪不怪的陋习,在外国背景的反差下更凸现得淋漓尽致。 作为中国人,我们在对外宾捡垃圾的行为表达敬意的同时,也更应该为自己的行为感到惭愧。中国有让我们引以为骄傲的秀丽风光,更有“礼仪之邦”的美称。然而秀丽风光今天仍在,美好礼仪却被一些国人丢得差不多了。 再来看看现在的孩子们吧。在优越的物质生活条件下生长起来的独生子女,在文明礼仪方面也存在着诸多的不文明的言行:在家庭中,长辈们重智力学习轻德育教育,认为孩子只要学习好就行了,忽略了对孩子文明礼仪的教育,导致了他们对家人冷漠自私,一切以自我为中心,不与父母沟通,不理解家长的辛苦,不珍惜家长的钱财,不分担家庭的劳动,一味索取不知奉献;在学校里,不听从老师的教诲,说一些时髦的脏话,穿一些奇特的衣服,留着时

解疑“喀琅施塔得事作”的历史真相

解疑“喀琅施塔得事作”的历史真相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喀琅施塔得是波罗的海舰队的主要基地。这里曾被誉为“革命的堡垒”,不向沙皇专制政权屈服的“红色共和国”。众所周知,波罗的海舰队的水兵曾经被誉为“革命的先锋”“革命的中坚力量”“俄国革命中的莫大骄傲”。托洛茨基多次在这里发表演说,宣称:“喀琅施塔得的名字是俄国革命史册上的光荣的一页。”“喀朗斯塔得人过去和现在都不会背叛飘扬在他们的舰队上和军舰上的旗帜。”我们与水兵之间存在着“坚不可摧的革命相互信任”fzl 在十月革命前波罗的海的水兵是夺取政权的关键力量,各个党派都知道,谁掌握了水兵,就等于掌握了夺取政权的希望,而波罗的海舰队海军倾向性很明确,支持布尔什维克推翻临时政府。1917年4月列宁从国外返回俄国时,是这些“红色水兵”担负起保卫列宁的职责。当布尔什维克遇到危机时,列宁多次发出过“我们找水兵去”这样铿锵有力的誓言。10月30日列宁在告人民通告书中向观望中的民众昭示:“忠于革命事业的波罗的海舰队来支持起义

的人民了。”毫无疑问,波罗的海水兵是列宁取得政权的一张“王牌”,是列宁最倚重的革命力量。 然而就是这张“革命王牌”、革命的“中流砒柱”为何会在十月革命三年以后突然蜕变成与“白卫军分子和外国武装十涉者相勾结的世界帝国主义的走狗”呢?十月革命期间,由于马克思主义思想传入与列宁撰写的《国家与革命》中关于国家机器消亡的宣传卓有成效,马克思对新型国家的浪漫描述和“工人当家作主”的口号深入人心,在苏维埃协助下,很多地方都出现了工人接管工厂的情况。那时候工人们真的认为自己当家作主了,以至于把这种新型的工人自治写进法律。1917年11月14日人民委员会承认“工人有全面监督经济的权力’,工人委员会1918年在管理经济方面发挥着重大作用,当时集体管理被认为是无产阶级有别于其他社会阶级的、特殊的、独树一帜的标志,它是最民主的组织原则[fal短暂的工人自治制度、自我管理模式似乎充满了浪漫的理想。 革命初期布尔什维克还不清楚怎样管理国家,这些理想主义者还是非常相信革命动员阶段那些热烈的同句。况且列宁也说:“革命的利益,工人阶级的利益—这就是最高法律。; fs7列宁甚至对工人们说:“你们自己就是政权,你们愿意十什么就十什么,你们愿意

中国五千年版图演变史

中国五千年版图演变史,一目了然,国人必看! 第一个朝代——夏朝,维持了近440年,主要活动区域是黄河中下游一带,相当于今 天的山西、河南、河北一带。 齐楚燕韩赵魏秦 战国时期陆续出现了齐楚燕韩赵魏秦这七个大国。 公元221年,秦灭六国,建立起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皇朝,北方是匈奴和东胡这些 民族,这时还尚未和西域接触。

西汉 汉朝将西域纳入版图,也就是现在的新疆。同时西汉的势力进入朝鲜半岛,将其半数 的领地纳入中国。 东汉 汉朝和北方匈奴的战争一直不断,后匈奴内部分裂,鲜卑趁虚而入占据匈奴各地。 三国 公元220年曹丕称魏帝,221年刘备称汉帝,222年孙权建年号,成三国鼎立之势。这 三国加起来的面积就是汉朝的面积,其中魏最强大。 西晋 西晋灭吴,结束了三国鼎立之势。

东晋 西晋末,各族在中原和巴蜀先后建立了多达16个割据政权。公元317年司马睿即晋王位于建康,以建康在洛阳之东,史称东晋。东晋的版图只限于淮水以南、汉水的下游、巴 蜀盆地的长江以南。前秦的东北是高句丽、挹娄等国,境外为高车、匈奴等族。 南北朝 南北朝四阶段 隋朝结束了长达400多年的分裂局面,重新统一全国。

前唐 前唐的版图可以看出当时唐朝的强大,西部北部疆域的开拓已经超越了任何一个朝代。 唐后期 唐后期版图大为收缩,吐番达到了鼎盛时期,对唐王朝有着巨大的威胁。 在中国主要王朝中,宋朝无非是版图最小的一个。 南宋 辽与北宋南北对立,除辽、宋、夏三国之外,其时云南为大理国,青藏为吐蕃诸部及黄头回纥,西域为西州回鹘及黑汗王朝。辽之北则为斡朗改和辖戛斯。

南宋时期,蒙古崛起,不久后将扫平亚洲诸强,建立规模空前的蒙古帝国。 铁木真建立的王朝可以说大的没边了,元朝大军的铁蹄几乎踏遍了整个亚洲,人类已 经无法阻止元朝的脚步了。图中的四大汉朝都听服于元朝皇帝,归中央管制。 元朝后期 后期四大汉国独立,只剩元朝本土。 明朝疆域相比元朝大为收缩,元朝剩余势力退居蒙古草原,分裂成瓦刺和鞑靼两个部 落,对明朝一直是很大的威胁。 清朝皇太极统一东北诸部,并不断扩大领土,于1759年完成一统大业。 民国承袭清朝康熙二十 八年(1689年)及雍正五年 (1727年),中俄先后订立 条约,划定黑龙江、吉林与俄 国远东地区间边界,并划定外 蒙古与俄国西伯利亚间边界。 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 又定盛京与朝鲜之间以鸭绿 江、图们江为界。

你不知道的历史细节

绝大多数人不知道或者不愿相信的历史 史前篇 1.“黄帝身遇蚩尤,因而擒之。剥其(缺字)革以为干侯,使人射之,多中者赏;翦其发而建之天,名曰蚩尤之旌;充其胃以为鞠,使人执之,多中者赏;腐其骨肉,投之苦醢,使天下人唼之。上帝以禁。帝曰:毋犯吾禁,毋流吾醢,毋乱吾民,毋绝吾道。犯禁、流醢、乱民、绝道、反义逆时,非而行之,过极失当,擅制更爽,心欲是行,其上帝未先而擅兴兵,视蚩尤共工,屈其脊,使甘其窬,不死不生,悫为地桯。帝曰:谨受吾正名,毋失吾恒刑,以示后人”。————————马王堆竹简关于黄帝蚩尤战争记载。 翻译:黄帝和蚩尤在战场上交锋,抓住了他。于是剥了他的皮做成一个靶子,叫大家射,射中多的人有赏;又剪下他的头发挂在天上,叫做蚩尤旗;还把他的胃填成球让大家踢,颠球最久的人也有赏;把蚩尤的骨肉也做成肉酱,混到苦菜酱里,命令所有的人分吃、黄帝在天下颁布禁令,他说:“禁止触犯我的律令,禁止不吃我分给你们的人肉苦菜酱,禁止扰乱我的民心,禁止不按我的路子去办。如果触犯律令,如果偷偷倒掉人肉苦菜酱,如果扰乱民心,如果不听我的话,如果不守规矩时限,如果明知故犯,如果越过界限,如果私自改动制度图自己快活,如果想怎样就怎样,如果我还没有颁布命令而先起来用兵造反,看看蚩尤共工部族的下场,他们得俯首做奴隶,他们得吃自己的粪,他们求生不得求死不能,在地底下给我当墓室的柱子。”黄帝最后说:“所以你们都要谨慎的遵从我,不许触犯我制定的刑律,以示后人。” 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曰轩辕。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聪明。————————《史记·五帝本纪》。 评:大家觉得哪个是真的?肯定是出土竹简。史前时代就这样。没有现代意义的道德文明。全是部落首领部落战士。为了自己的部落杀死其他部落的人。 2.所谓的上古三贤也和黄帝差不多。凶残的部落首领,为了自己部落的利益消灭其他部落。 评:从周朝开始文人们就动不动上古贤达。如果这些文人们穿越回去,是被上古贤达生吃还是熟吃呢?人类文明是不断进步的,中国文人们动不动就过去好也是毛病。 3.所谓蚩尤是苗族祖先最早出现在民国时期。这种说法是否正确有待研究。事实上在大禹时代蚩尤部落已经向黄帝部落投降。此时黄帝部落屯兵炎帝部落和蚩尤部落,并降服了当时位于山东半岛的东夷部落。共同认伏羲女娲文化。所以古华夏族四个祖先,黄帝,炎帝,蚩尤,少昊东夷。 评:炎黄始祖是民国开始的。以前汉文化的源头是周朝。主要原因史前,夏商对内对外都太残暴了。人们无法接受。 4.河姆渡文化发现遗骨。经过基因检测属于棕色人种。当然他们最后消亡了。人为原因的可能性较大。

中国有五千年历史文化吗-

中国有五千年历史文化吗? 为什么说中国有五千年历史文化 中国有五千年历史文化,这只是传统的说法。事实上, 中华文明不止五千年,一般来说五千年是从大禹治时算起的。大禹治水的时间根据目前的考证应在公元前2200多年。也就是距今4200多时。不过五千年文明之说早已有之,以当时的学术水平自然不能考证得很清楚,因此只能大概地说五千年了。 最近,夏商周断代工程己经取得突破性成就。专家己公布了《夏商周年表》,确定夏代始年约为公元前2070年。黄帝事夏一千年左右。这样算来,从黄帝至今已有五千年的历史。 一般讲文明史,是以城.青铜和文字为标志的。考古工 作者已在河南淮阳发现了一座属于黄帝时代的古城遗址平粮台古城遗址,在这里发现了标志文明的青铜和文字。就文字而言,通常把甲骨文看做是最古老的文字,甲骨文估计距今三千年左右。1986年,考古工作者在陕西发现了黄帝时代的骨刻文字,专家认为这才是中国最古老的文字。科学家还发现山东大波口文化中晚期的“陶文”。“陶文”与商朝的甲骨文有一脉相承的迹象,估计“陶文”距今约五千年。1993 年5月,考古工作者在山东的一座古城遗址中又发现了一种与甲骨文差别较大的”陶文”。”陶文”是刻在陶片上的, 有11个宇,分五行排列。第一行3宇,其余各行皆2字, 文字大小均匀,笔划纤细。陶文距今也接近五千年。专家们还发现了河图和洛书。河图刻有一到十个自然数排列图形, 洛书刻有一到九个自然数排列图形。这些图形是刻在距今约五六千年的龟甲上,人称“河洛文化” o 有人称这是中华 文化的源泉。

1979年,考古工作者在湖南城头山遗址发现了距今六千 多年的古城和祭坛。距今约七千年的河姆渡遗址的文明程度也有力地证实中国的文明史在五千年以上。 中国历史真有五千年吗?错! 我们从小学历史,都知道中国历史是从三皇五帝开始, 夏商与西周,东周,春秋战国,秦汉,三国,晋,南北朝, 隋唐宋元明清,主线如此,人们信以为真,所以,我们骄傲的认为我国的历史传承就是来自于5千年的那个三皇五帝, 甚至更早的盘古、女娟之后,也就是华夏族,事实上,我国至今可考的文字历史记载,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841年,之前的历史都是口口相传的,也就是说,从历史学家眼中看, 之前的都是传说,没有文字记载,中国的史记年代,只可以说是公元前841年-至今,当然,之前必有文字记载,但是秦皇灭东周,灭六国,焚天下之书,将大部分史书销毁,又将后世多年战乱,又有众多纪年史书毁于一旦,实在是考古学家心中之痛,我们现在可以看到最早的的只是记载公元前

发现历史的真相

发现历史的真相 最近看了一本书,《明朝的那些事》,这篇文主要讲述的是从1344年到1644年这三百年间关于明朝的一些事情,以史料为基础,以年代和具体人物为主线,并加入了小说的笔法,对明朝十七帝和其他王公权贵和小人物的命运进行全景展示,尤其对官场政治、战争、帝王心术着墨最多,并加入对当时政治经济制度、人伦道德的演义。但我对这本书情有独钟的原因是,作者对一些历史谜案的推测。充分的合理的逻辑推断,让我们对历史的了解更加深入。《明朝的那些事》也可以看作个人研究历史的一本研究报告。比如说吧,历史记载某年某田某皇帝干了什么事儿,史书一般就是记载事迹,而没有过多评论或者解释,明朝那些事儿就是加上作者对这些皇帝干的事儿的从人性的角度进行解释。 在历史的长河里朱允炆下落已经成为了千古谜案,但对他下落的推辞一共有四种: 童话说:朱允炆在危急时打开祖父朱元璋留下的秘密铁匣,里面有一把剃刀、一份度牒、一件袈娑和碎银币若干。于是剃发为僧,从宫后水门逃出,浪迹江湖三十余年。到四十年代一四四○年,当时的皇帝是朱棣的重孙第六任皇帝朱祁镇,恩怨已消。朱允炆才表明身份,回到宫中。终其天年。这个说法让我想起了一些神话里的情节——在危难时刻打开救命包囊,立刻有神秘渠道逃生。俨然朱元璋是未卜先知,已经知道自己的孙子有此一劫,将逃跑的东西都已经准备好了。野史比较好这一口,情节荒诞而又结局皆大欢喜。

自焚说:众多史料包括明史稿上都是这样记载的。我比较相信这一种说法,比较合理。在那战乱纷飞的年代,军队大批杀进城,想混乱逃出对这位养尊处优的皇帝来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即使逃出想在江湖上漂泊数十年也是够乌托邦的,锦衣卫和特务们在江湖中寻找这样一个显眼的人物应该并不费劲。最可能的结局是建文帝看到大势已去,自杀身亡。朱棣假模假样的哀悼一番,之后的寻人一说都是掩人耳目。 终老说:朱棣在即位后,下令搜寻建文帝,这是历史事实。胡濙是他在水路上派出的侦探,遍行郡、乡、邑长达16年,在朱棣死之前的某个晚上,胡濙突然深夜归来急见朱棣,具体谈话内容是千古之谜。但是有人猜想胡濙这么急的夜见皇帝,必定是发现了重大新闻。那么最有可能的是在某个乡村发现了建文帝的行踪。甚至有人考证出了建文帝所葬的地方在江苏吴县,这些考古学家实在比较强悍。后来朱棣任其在孤村僻野终老天年。以朱棣赶尽杀绝的个性来说这种可能性似乎并不大。 削发为僧说。清代名人吕安世和近人蔡东藩等则认为燕军破城后,建文帝无可奈何,遂想一死了之。此时少监王钺告诉他:你祖父临死时,给你留下一个铁箱子,让我在你大难临头时交给你。我一直把它秘密收藏在奉先殿内。群臣急忙把箱子抬来,打开一看,里边有三张度牒,就是做僧人的身份证,上面写好了建文帝等三个人的名字。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悠久的历史

从学校提出课堂文化建设,我一直在思考自己的班级如何做出有特色的班级文化建设,学校编纂的一套校本课程给了我很大的启示,其中以经典古文,古诗词为主。中华民族拥有几千年的灿烂文化,国人不断从厚重的中华传统文化中汲取精神食粮,从中感悟到中华民族团结奋进、和谐友善、包容宽厚、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感悟到诚信报恩、精忠爱国,勤俭朴实,互助友爱的传统美德。我决定探索以经典诵读活动为载体,积极构建学习型语文课堂,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教育特色。 从二年级起,我开始开展经典背诵活动。首先与家长沟通,以自身体会,与家长在Q群,飞信上充分讨论背诵古文的好处,尤其是小学时期孩子的学业负担相对较轻,能大量诵读,可以有效减轻中学时期的学习压力。常常诵读,也相当于记忆锻炼体操,常常记忆可以锻炼孩子们的记忆力,取得家长们的共识,就等于成功的一半,大部分的背诵是回家完成的,家长是主要的监督者。 我分成几步走: 第一起步阶段:从最简单的五言唐诗开始,先是一周两首布置下去,让学生背诵。到时候检查,检查形式以抽查,互查为主。 第二阶段:背诵《弟子规》,这部分内容比起四行的唐诗来要难背多了,同时也更容易遗忘。我根据内容,分成若干小段,结合学生课业负担,逐步推进。同时不断的复习前面背会的内容。 第三阶段:背诵校本课程之外的比较浅显的内容。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我加入了一些课外有趣的内容《三十六计》。这里面每一计都是成语,富含古代军事哲理,学生今后生活,写作都能用得上。 第四阶段:古文,例如《大学》、《醉翁亭记》等。这一部分是背诵中最难的部分。 为了展示我们多年来坚持经典背诵的成果,我于二年级下学期,三年级下学期做了两堂公开课,公开课的设计遵循以下原则: 1.互动性原则:新课堂文化呼唤着合作学习,新课堂文化下,合作学习的互动观与传统的互动观不同,不再局限于师生之间的互动,而是将教学互动进一步拓展为教师与教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生生互动是教学系统中尚未开发的宝贵人力资源。在课堂上,学生之间的关系比任何其他因素对于学习成绩、社会化和发展的影响都更强有力。与同伴的社会相互作用是儿童身心发展和社会化赖以实现的基本关系。背诵的形式设计多样化:齐背、小组背、大组背、男女生互背,一对一答,开火车每个人轮背。 2.目标性原则:新课堂文化下的课堂教学,都要围绕着三维目标的实现和达成,不仅强调学生获得认知方面的发展,而且力求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乐趣。融知、情、意、行于一体,兼顾认知、情感和技能多种教学目标的协同达成,在背诵中,孩子们满脸笑意,朗朗背诵,每个人都熟练自如,沉浸在成功,被欣赏的喜悦之中。 3.因材施教原则:新课堂文化理念倡导人本教育。在新课堂文化的实施中,教师应该以人为本,在和谐、平等的教学互动中,既顾及了全面,又照顾到个体。这就要求学校教师在课前作好充分的准备,教师的教学目标定位于全体同学。经典背诵的展示过程完全以全体学生为主体,没有举手抢答。在整个过程中学生部分好中差

书上不会公开历史的真相(上)

书上不会公开历史的真相(上) ★【抗日战争八百国军投黄河】比狼牙山五壮士悲壮百倍!很少人知道。日军进攻中条山国军31军以阵亡27000人代价,把十万日军阻隔在西北之外,改变整个战局。八百衣衫褴褛十六七岁军人,被日军逼到悬崖边,弹尽粮绝。八百名“秦军”,面朝陕西,跪天,再跪爹娘,唱着秦腔宁死不降,跳进滚滚黄河。 ★他是唯一一个没有领过兵、打过仗的上将。美国CIA局获悉他去世的消息后,欣喜不已,宣布休假3天,以庆贺强有力的对手消失了,这个举动在CIA的历史上没有先例。历史这样说:没有他中国***的历史从30年代初以后可能要重写,他的功绩永远铭刻于史册,他就是CHINA的“特工之王”李克农。 ★【大学】中国大学最好的时期是二三十年代,甚至是抗战时期。蔡元培时期的北大、梅贻琦时期的清华、张伯苓时期的南开、竺可桢时期的浙大、流离失所的西南联大是我认为最好的大学,是有精神的大学。而不像现在之大学,名利场而已,官场而已,知识分子集体沉默而已。 ★甲午海战后,李鸿章去马关谈判,被日本浪人打了一qiang,正中面荚血流如注,李鸿章没死他用这一qiang把赔偿的三万万两百银换成两万万两,并让日本人放弃辽东半岛,他拿着血染的黄马褂回国呈给慈禧太后时,太后只是说了一声,难为你了,还留着呢 ★在辛亥革命中央杭州起义中,一个二十四岁的浙江青年拍下绝命照留给母亲,然后率领敢死队身先士卒猛攻浙江巡抚衙门,活捉浙江巡抚曾韫。这个青年,名叫蒋志清——他就是后来的蒋中正。 ★下图之人叫刘文典,1928年他因所任的安徽大学闹学超,被蒋介石叫过去谈话。当面顶撞蒋,大骂蒋是大军阀,被蒋扇两耳光。他飞揣蒋下身,刘文典的下场是以《治安条列》打架斗偶去论处,关7天,出来后去清华任国文系主任!

中国五千年历史

中国五千年历史 中国的历史可往前追溯五千年,自盘古开天,经过了:原始时期—黄帝—唐—虞—夏—商—西周—东周—秦—西汉—新—东汉—三国时代—西晋—东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北宋—南宋—元—明—清—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 朝代年数长短排序(不含动乱时代,如五代、三国时代) 最长:周朝,东西周合并为八百五十六年(西元前1111年至西元前256年),共传三十五主。 第二:商朝,共六百四十年,(西元前1751年至西元前1111年),共传二十八主。 第三:夏朝,共四百三十二年,(西元前2183年至西元前1752年),共传十七主。 第四:汉朝,东西汉合并为四百一十年(西元前206年至西元8年(西汉)西元25年至西元220年),共传二十四主。 第五:宋朝,南北宋合并为三百二十年(西元960年至西元1279年),共传十八主。 第六:唐朝,共二百九十年(西元618年至西元907年),共传二十主。 第七:明朝,共二百七十七年(西元1368年至西元1644年),共传十六主。 第八:清朝,共二百六十八年(西元1644年至西元1911年),共传十主。 第九:晋朝,东西晋合并为一百五十六年(西元265年至西元420年),共传十五主。 第十:黄帝,约一百年(西元前2690年至西元前2590年)及唐朝(尧),约一百年(西元前2333年至西元前2234年)。 第十一:元朝,共九十年(西元1279年至西元1368年)共传十一主。 第十二:虞朝,约五十年(西元前2233年至西元前2184年)。 第十三:隋朝,共三十八年(西元581年至西元618年),共传三主。 最短:秦朝,共十五年(西元前221年至西元前206年),共传三主;新朝,共十五年(西元9年至西元23年),共传一主。 朝代疆域大小排序(只排前十一名) 最大:元朝;世祖时期:统有中国本部及蒙古、东北、高丽、吐蕃、安南等地,另有四大汗国。疆域东抵日本海,南连安南,北至西伯利亚,西尽亚洲,西北跨越欧洲,版土广阔为历朝之最。(蒙古西征所建四大汗国最后灭亡时在西元一四八○年。) 第二:清朝;高宗(弘历时期—即干隆年间):东抵太平洋,西逾葱岭至帕米尔高原,北至蒙古、西伯利亚,南被南洋,为亚东第一大国。 第三:唐朝;高宗(李治)时期:东至朝鲜南部,西至今俄属中亚,南至越南中部,北至西伯利亚的贝加尔湖。 第四:西汉朝;武帝时期:东至朝鲜北部,西至新疆,南至日南,北至大漠。 第五:明朝;成祖(朱棣)时期(永乐年间):疏凿运河,修筑长城;开拓西南,远征塞北;郑和多次远航,促进南洋开发;锐意经营东北,声誉远迈前代。疆域东至苦夷(库页岛),西至哈密,南至交趾,北至大漠。 第六:秦朝;始皇帝时期:东至辽东,西至临洮,南至象郡,北至九原。 第七:北宋朝;太宗(赵光义)时期:北至河北中部的瓦桥关和晋北雁门,与契丹为邻。西至陇东,与党项(夏)、吐蕃为邻。西南至大渡河,与大理国相接。南至交州。 第八:西周朝;宣王时:西起陇东,东至鲁、苏,南抵鄂北,北达冀、辽。 第九:商朝;武丁(高宗)中兴时期:约为今河南、河北的大部,山东、山西、陜西和安徽的一部分。 第十:夏朝;少康中兴时期:约为今河南大部,山西中南部和陜西、河北、山东的一部

还珠格格历史真相故事解说

还珠格格历史真相故事解说 一部《还珠格格》让我们认识了爱新觉罗;永琪,在真正的历史中,这个人是真实存在的,那小燕子这个故事框架也是存在的吗?接下来就和一起来了解一下关于还珠格格历史真相故事,欢迎阅读! 相信根据琼瑶老师原著而改编的电视剧《还珠格格》,大家想必都听说过,甚至还有不少朋友是其拥趸。故事主要讲述了一位民间长大的姑娘,进入了规矩繁多,等级森严的紫禁城后的生活,在这其中,女孩的天真活泼与庄严肃穆的皇城威严发生了激烈的碰撞,从而产生了各种啼笑皆非的喧嚣,缠绵悱恻的情感以及潸然泪下的包容等等一系列的故事。 此片一出,迅速掀起了一股强烈的清宫热旋风,而“小燕子”也成为了女孩子们羡慕和效仿的对象。那么历史上真的有这么一位“民间格格”的存在吗?据琼瑶老师本人表示,这部作品其实是虚构的,其创作灵感主要是来源于北京西郊的“公主坟”地名。 要知道数百年来,在北京城这块土地上,埋葬的公主何止成百上千,不过随着时间的流逝,大多数的公主坟地都早已湮没无痕。现如今北京以“公主坟”为地名的地区并不是很多,大概也就十几处,这其中最为著名的当属北京西郊的“公主坟”。据史料记载,这里确实埋葬着清朝的两位公主,此地也因此而得名。 她们分别就是嘉庆皇帝的三女儿庄敬和硕公主和四女儿庄静固

伦公主,后来这两位公主在1811年的三月和五月分别去世,由于是同年离世,前后相差不过两个月,所以就葬在了一起。按照当时的规定,清朝的公主下嫁了之后,死后是不能葬入皇陵的,也不能葬入公婆的墓地,必须另外选地建坟茔,于是这才有了今天的“公主坟”。 当年的“公主坟”可跟现如今的完全不一样,当时的公主坟墓地有围墙、仪门、享殿等地面建筑,四周及里面也是广植古松、古柏等树木,显得古色古香。此外地宫均为砖石结构,异常坚固。双墓均为夫妻合葬墓,陪葬品也多是珠宝丝绸等物品。由此可见,公主坟里的公主可是真正的“大清格格”,不是什么出身民间的汉人女子。 但是翻阅大清的历史,你会发现确实是出现过一位汉族的公主,她就是孔四贞。 当年大清崛起之后,有很多的明朝将领选择了投降归顺,这其中就有一位名叫孔有德的人。后来在进攻南明永历政权的时候,被南明的将领李定国围困在了桂林,兵败自杀,清廷破格予以厚葬。在那场大战中,孔家一百二十余口悉数遇难,唯有一个女儿侥幸存活,她便是孔四贞。后来被孝庄皇太后收为义女,封为“和硕格格”,成为了清朝唯一的汉族公主。 后来到了成婚的年纪,她与孙延龄结为了夫妻,所有的一切都是按照公主的出嫁礼仪进行的。再后来吴三桂起兵谋反,孙延龄脑子一热竟然响应了吴三桂,反叛了清廷,不过后来却被吴三桂设计杀死,孔四贞也被掳到了昆明。三藩之乱平定之后,孔四贞辗转回到了北京城,晚年生活甚是凄凉。

五千年的历史朝代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交替 从中国的第一个朝代夏朝开始,中国经历了四千多年的真正有朝代的历史,也正是这四千多年的积淀,构成了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深厚底蕴。中国独特的政治制度使“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中国傲然屹立于世界之巅。 古巴比伦沉沦了,古印度也早已隐没了踪影,古埃及经历了数十个世纪的战火洗礼,被异族别国统治,早已失去了其原有文明的纯正血统,只有中国木秀于林,虽然经历了数个朝代更迭,其政治统治基础愈加牢固,社会系统愈加完善。 中国古代的经济一直到清朝初期都是领先于世界的,深厚的经济基础促成了张骞出使西域、郑和七下西洋等等,最终是明朝的海禁、清朝的闭关锁国使中国逐渐落后于西方国家,为近代屈辱的历史埋下了伏笔。 中国几千年灿烂的文化照耀着整个东方,也与西方的历史文化交相辉映,共同闪耀着人类的光芒。 读史使人明智,因为历史是一面镜子。我喜欢读史,但我还有待于明智。 唐尧虞舜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 秦汉三国晋一统,南朝北朝是对头, 隋唐五代又十国,宋元明清帝王休。 ·尧舜及以前的历史,大多已经追溯不到史料的记载了,更多的只是传说。·夏(约500年:前22世纪末-前17世纪初):大禹接舜位建立中国第一个朝代——夏朝。 ·商(约600年:前17世纪初-前11世纪):汤灭夏桀建商朝。 ·周(约900年:前11世纪-前256年):周武王灭商纣王建立西周。 西周(约400年:前11世纪-前770年):周幽王在镐京(地理位置在西,今西安西部)被犬戎部族所杀,西周灭亡。 东周(514年:前770年-前256年):周平王迁都至洛阳(地理位置在东),开始了东周的历史。 ·春秋战国(549年:前770年-前221年):史书中一般不把春秋战国按朝代纪元,春秋战国时期就是整个东周及秦始皇建立秦朝以前(公元前221年)。 春秋(367年:前770年-前403年):无数个诸侯国混战的时期,以魏、赵、韩三家分晋结束。 战国(182年:前403年-前221年):魏国、赵国、韩国三家分晋国开始了战国时代,其时诸侯主要以7大国为主,即齐、楚、燕、韩、赵、魏、秦。·秦(15年:前221年-前206年):秦昭襄王灭东周开始,至秦始皇始建立中国第一个封建王朝(前221年),期间尚有34年历史,应属战国时期。秦国后毁于秦二世胡亥(秦始皇之子)之手(公元前206年)。 ·汉(426年:前206年-25年):楚汉之争,刘邦打败项羽,建立西汉,定都长安(今西安)。 西汉(231年:前206年-25年):王莽篡位后更始帝刘玄再次即位3年终。 东汉(195年:25年-220年):光武帝刘秀始,汉献帝刘协终,定都洛阳。·三国(60年:220年-280年):曹操之子曹丕称帝(即魏文帝)始。 魏(45年:220年-265年):曹丕等共5帝(不算曹操)。 蜀(42年:221年-263年):刘备、刘禅。 吴(58年:222年-280年):孙权等共四帝。

中华五千年历史

中华五千年历史 魏晋风度,特立独行。名士风流,卓尔不群。嵇琴阮啸,自由放任。我行我素,旁若无人。恃才傲物,盛气凌人。落拓不羁,桀骜不驯。广陵散绝,千载琴音。六马仰秣,旷古高韵。书圣右军,传世兰亭。矫若惊龙,飘若浮云。谢公灵运,独辟蹊径。寄情山水,怡志养神。渊明高士,野鹤闲云。高风亮节,玉洁冰清。不阿权贵,挂冠归隐。采菊东篱,望峰息心。孤芳自赏,鹤立鸡群。世外桃源,空谷足音。 12.多事之秋 晋末乱世,多事之秋。兵连祸结,沧海横流。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新亭对泣,借酒浇愁。祖逖之誓,气冲牛斗。闻鸡起舞,击楫中流。枕戈待旦,先拔头筹。声名鹊起,动辄得咎。前功尽弃,痛心疾首。郁郁而终,壮志未酬。淝水之战,来者不善。投鞭断流,大言不惭。一触即溃,人仰马翻。落花流水,抱头鼠窜。草木皆兵,心惊胆寒。风声鹤唳,魂飞魄散。铩羽而归,只轮不返。一蹶不振,瓦解星散。 乐府民歌,璞玉浑金。鼓角横吹,西曲吴声。关山迢递,木兰从军。巾帼英雄,屡战屡胜。东南雀飞,连理同心。棒打鸳鸯,绵绵此恨。文心雕龙,体大思精。举例发凡,文论之尊。骈四俪六,天机云锦。洛阳纸贵,共赏奇文。 隋帝杨坚,千秋人物。一统天下,鼎新革故。暴君杨广,荒淫无度。大逆不道,杀兄弑父。横征暴敛,巧立名目。衣冠禽兽,暴殄天物。好大喜功,大兴土木。开凿运河,南北通途。劳民伤财,危机四伏。祸不旋踵,引颈就戮。 13.大唐雄风 唐宗世民,十八举兵。龙腾云起,虎啸风生。众望所归,发政施仁。励精图治,民为邦本。前车之鉴,警钟长鸣。载舟覆舟,发人深省。广开言路,知人善任。从谏如流,亲贤远佞。魏征直谏,面折廷争。房谋杜断,练达老成。科举取士,选贤任能。英雄入彀,龙跃凤鸣。贞观之治,万象更新。风调雨顺,霞蔚云蒸。路不拾遗,四海升平。夜不闭户,海晏河清。武后建周,改朝换姓。不让须眉,旷古绝伦。大权独揽,高下在心。日月当空,六亲不认。众矢之的,物议沸腾。依然故我,置若罔闻。墓碑无字,聚讼纷纭。是非功过,自有公论。盛唐气象,大风泱泱。兼收并蓄,博采众长。四方辐辏,万流景仰。风清弊绝,物阜民康。甲第连云,画栋雕梁。琼楼玉宇,金碧辉煌。通都大邑,人来人往。车水马龙,纷纷攘攘。文成公主,和亲入藏。近悦远来,日使遣唐。丝绸古道,驼队相望。商旅如云,迎来送往。敦煌石窟,艺术宝藏。鬼斧神工,穷形尽相。金刚怒目,佛像端庄。力士凶猛,飞天轻翔。吴带当风,飘拂飞扬。下笔风雷,淋漓酣畅。文人墨客,风流倜傥。怡然自得,裘马清狂。英雄豪杰,志在四方。意气风发,慷慨激昂。八面来风,心驰神往。文化交融,其道大光。开元盛世,好景不长。承平日久,袭故守常。偏听偏信,用人不当。英雄气短,儿女情长。杨家有女,仪态万方。千娇百媚,国色天香。月貌花容,桃羞杏让。倾国倾城,身显名扬。渔阳鼙鼓,惊破霓裳。安史之乱,当头一棒。变生不测,临阵磨枪。仓卒应战,损兵折将。劫后余生,一落千丈。天下汹汹,人心惶惶。积重难返,病入膏肓。风雨飘摇,名存实亡。佛教西来,落地生根。慈悲为怀,普度众生。晨钟暮鼓,古寺青灯。四大皆空,梦幻泡影。善男信女,心虔志诚。长斋礼佛,看破红尘。苦海无边,因果报应。回头是岸,革面洗心。玄奘鉴真,得道高僧。西行东渡,自度度人。六祖慧能,明心见性。大彻大悟,六根清净。当头棒喝,醍醐灌顶。不立文字,以心传心。 唐诗奇葩,精妙绝伦。登峰造极,炉火纯青。意在笔先,一气呵成。千锤百炼,精益求精。雍容典雅,珠圆玉润。琅琅上口,掷地有声。诗仙李白,文如其人。斗酒百篇,鬼哭神惊。妙笔生花,流水行云。羚羊挂角,无迹可寻。信手拈来,浑然天成。才华横溢,超凡入圣。

历史不忍细读——近看介子推

历史不忍细读——近看介子推 文/荆棘环 在漫漫历史长河中,不知有多少历尽艰辛、为了国家与民族大业出谋划策、奋勇拼杀的帝王将相和文人墨客被滚滚江水荡为尘埃,但无论时光如何变迁,总有一些人物会化为神奇,在古老的土地上代代传颂下来并成为全民族记忆的符号。 “南屈原、北介子”就是其中的典型事例。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每年寒食节来临,人们总会想起介子推。这位跟随晋文公流浪数十年,最后横死山中的落拓汉,因其危难之际割股奉君和功成之后悄然退隐,数千年来不知让多少不得志的文人墨客遥祭相怜,更不知被多少帝王作为忠义的典范进行推广宣传。今天,我们就通过厚重的史书,寻找一下介子推其人真相。 介子推是百度百科所说的晋文公“五贤”之一吗?重耳落魄到了什么程度,居然到了有臣子割股为食的地步?为什么位被亚圣庄子称为“至忠至义”之士功成之后居然毫无封赏?他是被烧死在山上吗?如果是的话,他到底是冤死还是慨然赴死?今天,我们不妨翻开厚重的史书,找出蛛丝马迹细品历史真相。 一、介子推是旷世奇才还是空负盛名? 我不知道百度百科关于介子推是跟随重耳(晋文公)外逃时的五贤之一的说法来自哪里。我们打开《史记》就会发现,最初随重耳外逃人员中确有五贤,里面记述的很明确,这五贤分别是赵衰、狐偃咎犯、贾佗、先轸、魏武子。里边根本没有介子推的事。当然,这不说明介子推没有从一开始就跟随重耳,《史记》中记载“其余不知名者数十人”。看来,介子推应该在“其余”的范围内。 不是五贤之一也就罢了,介子推有没有在重耳的帝王之路上发挥什么作用呢? 在能够查到的重耳出逃资料中,第一次危机是要饭时被一老农用土块调戏,此时的重耳还未改公子习气,见此不禁大怒,“将加鞭扑”,被狐偃劝止并鼓励其“此天赐也”,重耳闻此不觉精神大振,叩拜接过而去。第二次危机是贪恋齐国安逸,又是狐偃说动姜氏把重耳灌醉后放到车上出走,重耳醒后大怒,差点砍了狐偃。第三次是在秦穆公为重耳举行的宴席上,赵衰出场化解危机。细察《春秋》、《史记》,洋洋数千字,每逢生死攸关的时刻,竟无只言片语谈及介子推。 在秦送重耳回国至黄河边渡口时,狐偃自感鞍马辛劳,以有过请辞,当然,实际上是因为胜利在望,狐偃想表表功讨个口彩以便封赏。重耳掷壁入河力挽狐偃,此时介子推恰在船上,却嘲笑狐偃,说“这是老天爷成全的公子,没有我们什么功劳,你居然表功请赏,太卑鄙了,我和你不是一路人。” 我对比了一下《左传》和《史记》,发现司马迁前半部分的记述基本就是和《左传》一模一样,后边关于介子推嘲骂狐偃的话是补上去的,这样有什么不同呢?这个差异太大了,因为紧挨着记述的下一件史实是《介子推不言禄》,如果没有这几句话,我们很容易单就《左传》中的一篇文章拔高介子推,看完司马迁加的这一段对话,我们稍事推理,就会发现这里面大有文章。 细品介子推这段话,就会发现,重耳流浪十九年,不少老臣跟着生死与共,临到大业将成时,一方面这些老臣希望得到个封赏的承诺,另一方面重耳也正在渴求人才之时,这些老臣显得弥足珍贵,需要拉拢人心。所以那折掷璧立誓的戏唱的适时而又精彩。可这时此前从

中国五千年略史

中国封建社会,从战国时期开始,到清朝(鸦片战争前)结束,其起迄年代为公元前475年至公元1840年。中国对建社会可分为五个阶段。战国、秦、汉 战国、秦、汉是封建社会形成和初步发展阶段。秦兵马俑 战国初期,奴隶制崩溃之势已不可逆转。新兴的地主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他们借助人民的力量,首先在几个大的诸侯国夺取了政权。如公元前403年,韩、赵、魏三家世卿瓜分了晋国;公元前386年,齐国世卿田和取代国君,自立为诸侯。此后,原来许多诸侯国或灭亡,或被兼并,最后剩下秦、齐、楚、燕,韩、赵、魏七个大国,史称“战国七雄”。这些诸侯国经过变法和改革,都逐步完成了由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转化。 秦、齐、楚、燕、韩、赵、魏七个诸侯国为了扩大势力范围,争夺土地和人民,互相之间展开了剧烈的兼并战争。最后,社会变革比较彻底的秦国统一了六国。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王朝建立。 秦始皇于统一中国之后,在全国范围内废分封,置郡县,设立了皇帝直接控制的官僚行政机构,建立起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这种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自秦以来一直延续了两千多年,对中国的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秦始皇创立了中国古代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并在全国范围内实行了一系列巩固统一,发展封建经济文化的革新措施,这是他的历史功绩,但他的暴虐统治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引起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领导的秦末农民大起义。秦王朝很快被推翻了。 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西汉王朝。西汉初期,社会经济残破。为了恢复社会经济,巩固封建统治。汉高祖以及文帝、景帝实行休养生息政策:让农民占有一些土地,并有时间从事农业生产;减轻对农民的剥削。因此,社会经济迅速得到恢复和发展,两汉前期出现了“文景之治”。到武帝时,国力强盛,中央集权进一步巩固,并战胜匈奴,沟通西域,开发西南, 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进一步壮大和发展。 西汉社会经济的发展,为封建统治阶级剥削农民提供了物质条件。西汉政府实行严密的编户制度,农民除了租赋负担外,还要服徭役和兵役。西汉后期,豪强地主大肆兼并土地,农民沦为豪族的依附农民或流民,有的被迫卖身为奴。阶级矛盾日益尖锐,到王莽改制失败后,终于爆发了全国性的绿林赤眉起义。公元23年,绿林军推翻了王莽统治。 刘秀篡夺农民革命胜利果实,于25年建立了东汉王朝。为了缓和阶级矛盾,东汉统治者调整了统治政策,先后九次下令释放奴婢,并且减轻农民的租赋和徭役负担,整顿吏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