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方文山诗词的内容与艺术手法研究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方文山诗词的内容与艺术手法研究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方文山诗词的内容与艺术手法研究

方文山诗词的内容与艺术手法研究

摘要:方文山诗词以回归古典、用诗入词的手法,在当代死气沉沉的词坛独树一帜,在华人世界刮起新的中国风,同时又有着浓厚的异域风味。方词继承传统文化,把传统和现代相结合,把中国元素融入西方文化,表现出古今中外融合的内容特色。艺术上,方文山大量借助古典意象,展开烂若披锦、天马行空般的想象和联想,通过多样化的艺术手法,创造了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审美想象空间。论文从美学和写作学角度分析方文山诗词的内容特色、审美特点,以更深层次地解读其文本,认识方词的艺术,填补方文山词在写作学研究方面的不足和空白。

关键词:方文山诗词;类型;内容特色;审美特色;多样化

The traits of Fangwenshan's poetry and artistic styles

Abstract:The poetry of Fangwenshan in classical and metric styles hosits its own unique banner-develop a school of his own in the area of poetry which is spiritless right now,and thus bring a fresh Chinese air in the world of chinese.In the meantime,it is both full of strong foreign culture and well carries on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heritage.With the good combination of traditional and modern styles,his poetry mixes the chinese elements into the western culture,and thus demonstrates the traits of the fusion of ancient and modern Chinese and foreign culture.In the artisty aspect,Fang brings an exteordinary imagination and association by means of classical images.He also develops a feeling and setting suitably blended and falsehood-actual images and its area of aesthetic imagination through varied arristic styles.This paper,with the scope of analysis of the traits of Fang's poetry and artistic styles,decodes its context in a deeper level in order to fullfill its shortcomes in the study of writing.

Key words: t he poetry of Fangwenshan;school;context traits;aethetic trait;variety

前言

音乐可以说和人们生活密不可分,而配乐演唱的词更是曲和乐的半个灵魂。自上古《诗经》始,诗词就已经随着音乐的流传而广为传承,可以说是一种文化艺术的推广。自2002年至今,中国流行音乐随着周杰伦的“周氏”音乐的兴起,开始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元素,而方文山的词不仅增添了这种新的音乐的活力,而且让萎靡不振、陈词滥调、赤裸直白、毫无新意的中国传统词坛有了新的生机和突破口,同时,也向华人乃至世界推广了中国古典的文学元素。连周杰伦自己都说:“我的歌没有方文山的词是不行的”,①可见方文山词的作用。

随着方式风格的词流传越来越广,影响越来越大,很多人开始研究方文山诗词,但综合目前所有资料,就其研究状况而言,只有少量成型的期刊论文发表,其余多为非专业杂谈。少量期刊论文的作者,一般从文艺理论角度、美学角度对方文山词展开研究,鲜有学者从写作学角度去分析方文山诗词的创作手法。任何创作都是运用作者的写作思维和一定的创作手法,经过艺术创造的过程去完成的,都是有迹可寻的,而且皆有研究的必要。本论文将着力从写作学、美学角度入手,力求全面、具体的、多方位的分析方文山诗词的内容特色、审美特点与创作手法,以帮助人们更深层的解读其文本,为从事诗词创作的人提供借鉴;同时,也希望填补关于方文山诗词在写作学研究方面的不足和空白。

一、方文山词的分类

截止到2009年,方文山共创作出近二百首的词,家喻户晓的词数不胜数。纵观他所写的较为有影响力的词,大致可按其内容和艺术风格分为以下几类:

(一)中国风

说方文山是词人,不如首先说他是中国人。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使他成为现代“李白”。○2伽达默尔说:“在一个特定语言和成长起来的人看世界,其方法是不同的”。方文山就是在中华历史堆积的“文化传统”中成长和以不同角度看世界的一个人。在当下华人词坛千篇一律、浅薄直白、只谈风月、无病呻吟的情况下,方文山正是以回归古典,用诗入词的手法,以涵蓄而隽永,境远而意浓的词在死气沉沉的词坛独树一帜,并在华人世界刮起了新的名词:中国风。

直白地说,中国风就是中国特有的民族风味,特别是古典婉约的风格。方文山截取的正是古典文学的创作素材,婉约的文字和意境。正如此,有人戏称其中国风词为当代“西昆体”,说其文字晦涩,以“新奇的文字博人眼球”,○3在我看来实则不是这样。一则方词并不晦涩,这一点以其词在当下流行和受欢迎程度便可佐证。再则其词并不新奇,中国古典文学中若方词一样优美的词比比皆是,如已配曲演唱的苏东坡《明月几时有》一词。东坡的词不去指责新奇博彩,反倒对方式诗词横加非议,未免有借方词炒作之嫌。其实,“古典”的涵义在此并不只是一个时间概念,也不只是一种风格特征,它还是一种文化姿态。说方词新奇怪异,究其根本原因不在于方文山词“晦涩”,而是我们处在一个“文学死亡”的时代(即对中国传统古典文学的淡化和摒弃的时代),在口语化的华人词坛里,突然有一位用书面语作词的人,口语话的词人便以他们有色的思想和眼光审视他,怪责他。其实,真正的原因在于他们忘记了中国传统的文学精粹,他们离精英的文学和艺术越来越远了。正如台湾作家蔡骏所说:“我们正处在一个想象力匮乏的时代,英语文化大规模侵入华人世界,令许多小孩儿忘记了汉语之美,而方文山浓郁的中国风格文字横空出世,恰恰震撼了这个平庸时代的人们。”○4可见,方词不是出新找怪,而是打了一张有力的中国牌,更是突出的继承和创造,是对台湾文化身份和渊源的自觉追寻与回归。

诗词鉴赏常用艺术手法

诗词鉴赏常用艺术手法 表达方式 记叙 【概念】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 【例句】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书愤》) 【赏析】用叙述的方式写自己亲临抗金前线的值得纪念的往事。 描写 【概念】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画。 【例句】“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杜甫《漫成一首》) 【赏析】诗从水中月影写起,生动描写了白鹭曲着身子,恬静地夜宿在月照下的沙滩,船尾大鱼跃出水面而发出拔刺的响声,一动一静构成了江上月夜宁静的美景。 议论 【概念】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特点、作用等所表示的意见。 【例句】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元稹《菊花》) 【赏析】点出喜爱菊花的原因和对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的坚贞品格的赞美。 抒情 【概念】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好恶、喜怒、爱乐等主观感情。有直接抒情,也有间接抒情。【例句】“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温庭筠《商山早行》) 【赏析】首联中起句以时间、事件、环境三者相互照应,写出旅客的辛劳,对句直抒诗人的感慨。“客行”与“故乡”相比较,自然生出一个“悲”字来。 描写 【概念】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画。 【例句】“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杜甫《漫成一首》) 【赏析】诗从水中月影写起,生动描写了白鹭曲着身子,恬静地夜宿在月照下的沙滩,船尾大鱼跃出水面而发出拔刺的响声,一动一静构成了江上月夜宁静的美景。 表现手法 起兴 【概念】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 【例句】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李商隐《锦瑟》) 【赏析】首联用瑟这种乐器起兴,由此而思及“华年”。 虚实结合 【概念】是指现实的景、事与想象的景、事互相映衬,交织一起表达同一样的情感。 【例句】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柳永《雨霖铃》) 【赏析】上片除“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外,写的都是眼前实景实事实情,写词人和心爱的人不忍分别又不得不别的心情,是实写;下片写对别后生活的设想,是虚写,着意描绘词人孤独寂寞的心情。虚实结合,淋漓尽致写出了离别的依依不舍。 联想 【概念】由一事物联系到与之有关的另一事物,或把事物中类似的特点联系起来造成一个典型。 【例句】“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

诗歌鉴赏艺术手法题

生动隽美谱华章 ——诗歌艺术手法(二)之表现手法 一、诗歌鉴赏中常用的表现手法类别 (一)古代诗歌常用的表达方式 1、记叙。 2、描写。可分为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 3、议论。 4、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分为寓情于景、借用典故、乐景哀情、托物言志、以景结情 例: 1、直接抒情 登幽州台歌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2、间接抒情:借景或借物抒情 赋得古原草送别 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3、托物言志 蝉虞世南 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托物言志,诗人借自然界中的某物自身具有的特征,来表达某种志向或情感,诗中的物带有了人格化的色彩。 4、以乐景写哀情 谢亭送别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滿天风雨下西楼。 上联以“红叶青山”这样亮丽诗意的景色,反衬诗人离愁别恨。《姜斋诗话》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 5、以景结情 山中王勃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三四两句“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写诗人在山中望见的实景,秋风萧瑟、黄叶飘零的景象,既用来衬映旅思乡愁,也可以说是用来比拟诗人的萧瑟心境、飘零旅况。 练习: 淮上即事寄广陵亲故 [唐]韦应物 前舟已眇眇,欲渡谁相待? 秋山起暮钟,楚雨连沧海。

风波离思满,宿昔容鬓改。 独鸟下东南,广陵何处在? “一切景语皆情语。”请从“山”、“雨”、“鸟”三个角度入手,简要评析这首诗所表达的感情。 给分标准:由“山”、“雨”的角度评析出孤寂、凄怆等情感给3分;由“鸟”的角度评析出思乡之情给3分。 评析示例:秋日远山传来寺庙悠长的暮钟,茫茫楚天挂上了霏霏雨幕,苍凉黯淡的傍晚景色烘托出诗人思家念远的孤寂、凄怆之情;最后,诗人运用反衬手法,写一只失群的伶仃小鸟飞往家乡广陵方向,归巢了。鸟飞东南,离巢愈近;而诗人前往西北,去亲愈远。这更引起了他满腹思乡的离思哀愁。 (三)表现手法: 1、动静结合 对事物、景物作动态、静态的描写,两者相互映衬,构成一种情趣。 兰溪棹歌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从诗的结构看,前二句是静景,后二句是动景,结句尤为生动传神,一笔勾勒,把整个画面画活了,使人感到美好的兰溪山水充满蓬勃生机,是全诗最精彩的点睛之笔。 山居秋暝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前一句写山上一尘不染的松树,皎洁的月光,以及月光穿过树叶的缝隙在林间留下班驳的影子,都给人以明净清幽的感受——这是通过静态描写来突出山中的静谧。第二句写山泉因雨

诗歌鉴赏表现手法诗歌鉴赏抒情手法及常用典故

诗歌鉴赏表现手法诗歌鉴赏抒情手法及常用典故 这是直接对有关人物、事件、场景和环境表明爱憎喜怒态度的抒情方式。 如:唐代女诗人陈玉兰的《寄夫》一诗,写得率意真诚,叫人怦然心动:夫戍边关妾在关,西风妾妾忧夫。一行书信千行泪,寒到 君边衣到无?全诗以第一人称(妾)内心独白的形式来表现妻子对丈夫 的思念和牵挂,首句念夫远隔天涯,次句忧夫边关苦寒,复次寄衣 和泪修书,最后悬想寄衣到否。四句细腻逼真、层次井然的心理描 写直截了当地揭示出夫妻之间刻骨铭心、体贴入微的恩爱深情。 间接抒情与直接抒情相对,指通过对某些事物、某个问题等的叙述、描写、议论,含蓄地抒发自己的感情。 (1)借景抒情 指诗人把自身抒发的情感、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景物之中,通过描写景物予以抒发。 如杜甫的《绝句》: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全诗抒发了羁旅异乡感慨,诗人借对清新美好的春光景色的描写,透露了思归的感伤,以乐景写哀情,别具韵致。 (2)情景交融 情景交融,指将感情融会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对自然景物或场面的描摹刻画来抒发感情,是一种间接的含蓄的抒情 方式。如杜甫的《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在这里,春夜雨景,包含了诗人的喜悦心情。 (3)借古讽今 借古讽今是咏史诗常见的表现手法,即诗人往往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咏叹史实,凭吊古迹来达到感慨盛衰、托古讽今的目的。如刘禹锡《台城》: 台城六代竞奢华,结绮临春事最奢。 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 全诗以台城这一六朝帝王起居临政的地方为题,描写了六朝纵情作乐的荒淫生活,和野草丛生的凄凉景象形成了鲜明对比,把严肃 的历史教训化作了接目摇心的具体形象,寄托了吊古伤今的无限感慨。 (4)托物言志 托物言志是指诗人借富有特征的事物来寄托、传达某种感情、抱负和志趣,诗中的物带有人格化的色彩。 如于谦的《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诗人借物咏怀,通过开采石头烧成石灰的过程及结果,抒发了自己不畏艰难困苦的坚贞情操和清正磊落的高洁思想。 (5)用典抒情 用典抒情,即在诗歌中援引史实,使用典故来抒情。用典是指在文章中引用、截取前人的语句或使用前人的事迹故事,借以表达某 种特定的含义,以抒发某种思想与情感。用典可以拓展意境,使诗 词情意显得含蓄,达到字少意丰的效果。如辛弃疾《永遇乐。京口 北固亭怀古》:

古典诗词鉴赏表现手法练习题

古典诗词鉴赏表现手法练习题

————————————————————————————————作者: ————————————————————————————————日期: ?

古典诗词鉴赏表现手法练习题 一、阅读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7分) 念奴娇 黄庭坚① 八月十七日,同诸生步自永安城楼,过张宽夫园待月。偶有名酒,因以金荷②酌众客。客有孙彦立,善吹笛。援笔作乐府长短句,文不加点。 断虹霁雨,净秋空,山染修眉新绿。桂影③扶疏,谁便道,今夕清辉不足?万里青天,姮娥何处?驾此一轮玉。寒光零落,为谁偏照醽醁④? 年少从我追游,晚凉幽径,绕张园森木。共倒金荷,家万里,难得尊前相属。老子⑤平生,江南江北,最爱临风笛。孙郎微笑,坐来声喷霜竹⑥。 [注释]①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诗与苏轼并称“苏黄”,词与秦观齐名。但多次遭贬,最后死于西南贬所。②金荷:以金制成的荷叶杯。 ③桂影:相传月中有桂树,因称月中阴影为桂影。④醽醁(línglù):酒名。⑤老子:作者自指。⑥霜竹:指笛子。 (1)本词上阙先描写断虹高挂,秋空明净,山染新绿,后想象嫦娥驾月,这是采用了____表现手法。(2分) (2)《宋史》记载“庭坚泊然不以迁谪介意”,这首词正是他豪迈乐观精神的生动写照。请结合全词分析作者是如何表现这种情怀的。(5分) 二、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对雪 杜甫 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瓢弃樽无绿,炉存火似红。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①。 [注]①原指晋人殷浩忧愁无聊,用手在空中划字。 (1)此诗为《春望》同一时期的作品,从全诗看,说说本诗的主旨。(4分) (2)读第二、三两联,任选一联,分析作者通过怎样的艺术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4分) 三、阅读下面的唐诗,按照要求,完成赏析。(5分)

诗歌鉴赏表现手法专项训练

诗歌鉴赏表现手法专项训练 诗歌鉴赏表现手法专项训练 一、高考题示例 【2017年高考天津卷】阅读下面的宋诗,按要求作答。 太湖恬亭 [宋]王安石 槛临溪上绿阴围,溪岸高低入翠微。 日落断桥人独立,水涵幽树鸟相依。 清游始觉心无累,静处谁知世有机。 更待夜深同徙倚[注],秋风斜月钓舟归。 [注]徙倚:徘徊,流连不去。 【问题】尾联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任选一种加以简析。 【参考答案】 (1)虚写。“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是诗人想象的情景,这样写呈现了清幽闲逸的意境。 (2)以景结情。描绘“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的画面,寄托了诗人的闲适之情,使全诗韵味悠长。 (3)情景交融(借景抒情)。闲适之情与“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之景交融,使情感表达含蓄深长。(任选一种) 【附】 1、一般答题步骤和要领: (1)首先必须准确指出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或何种技巧,其次才是对相关技巧的具体的鉴赏。 (2)结合相关诗句说说这个手法的内容,在诗歌中的具体运用。 (3)说说作者采取这种手法的原因。 (4)再次解释这种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传达了怎样的旨趣,运用该手法的好处。在鉴赏过程中的语言表述必须是将诗歌的意境解释和形式技巧的鉴赏结合在一起的流畅优美的赏析。 2、解题格式和模板: 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二、巩固练习 (一)湖北省黄冈市2019届高三(9月)质量检测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闻武均州报已复西京 陆游 白发将军亦壮哉,西京昨夜捷书来。 胡儿敢作千年计,天意宁知一日回。 列圣仁恩深雨露,中兴赦令疾风雷。 悬知寒食朝陵使,驿路梨花处处开。 【注】武均州:即武巨。当时武巨任果州团练使,知均州,兼管内安抚使,节度忠义军。西京:指洛阳。朝陵使:朝祭陵墓的使者。北宋诸代皇帝的陵墓皆在西京,收复西京后即可派朝陵使前往祭扫。 1、下列关于这首诗的赏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古诗词鉴赏表达技巧艺术手法教案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教案) 艺术手法又称表达手法,是对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和结构技巧的统称。对其鉴赏,就是要分析诗歌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这些表达技巧在诗歌中表达了什么内容,起到了什么作用,达到了什么效果等。高考对表达技巧的考查,重在表达效果方面,往往从这个角度设题,以主观表述题为主。 学习目标 1 回顾诗歌的艺术手法 2 了解诗歌艺术手法题的设题方法 3 学习诗歌艺术手法题的一般解题步骤 4 学习解答艺术手法类的诗歌鉴赏题 古典诗歌艺术手法包括: 1 修辞技巧:比喻、比拟、借代、夸张、通感、双关、反复等 2 表达方式:叙述、描述、议论、抒情(描写方式:细节、动 静结合、虚实结合等。抒情方式: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等) 3 表现手法:衬托、对比、渲染、联想、想象、欲扬先抑 4 结构技巧:首尾照应、层层深入、先总后分、铺垫等。 提问方式: 这首诗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对某个诗句的表达技巧,略加分析。 本诗运用衬托对比和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 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全词内容具体说明。

这首诗是怎样融情于景的请作简要赏析。 诗人采用什么手法表达作品的主旨试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比较两首诗的不同表现手法。 答题步骤: (1)准确指出用了什么手法或何种技巧。 (2)结合诗句阐释这种手法在诗文中是如何运用的。 (3)运用这种手法有何效果,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一.修辞手法 1、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反复,还有双关、互文、通感、顶针等。 2、技法解密: A.明辨修辞手法:明确各种修辞手法的构成、特点 B.洞悉表达效果 鉴赏古典诗词中修辞手法的重点不是辨识和判断,而是分析体会修辞的妙处,即分析表达效果,体会对其塑造形象、抒发情感、体会主旨的作用。 1、比喻 比喻就是把一事物比成另一本质不同的事物的修辞手法,运用在诗歌当中,也称比兴。表达效果:突出事物特征,描摹事物形象生动的作用,还可体现出意象的情态特征。(化深奥为浅显,化平淡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比喻和象征不同:象征属于艺术创造手法,它与构思有关,是全篇使用的,如虞世南《蝉》;比喻是修辞手法,属于语言加工的范畴,限于个别句子使用。如:

诗歌鉴赏分类习题

古诗鉴赏课堂练习题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1.秋词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①历代文人为了抒“悲秋之情”,常借助那些事物(景物)? 答: ②本诗描绘了秋天的什么景物?体现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 答: 2.舟中读元九诗白居易 把君诗卷灯前读,诗尽灯残天未明。 眼痛灭灯犹暗坐,逆风吹浪达船声。 注:元九:元稹,白居易的挚友。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江州途中,而元稹已于5个月前贬通州。 (1)、这首诗前三句连用“灯”字,创设出“灯前读诗”、“诗尽灯残”“灭灯暗坐”三个意象。这样写创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答: (2)、诗中第四句写“逆风吹浪达船声”有何用意? 答: 3.鹧鸪天晏几道 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惊梦觉,弄晴时。声声只道不如归。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1)、在这首词中,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杜鹃的啼叫声? 答: (2)、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4、江汉杜甫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1)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诗中二三联描绘了哪些意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2)有人认为这首诗洋溢着诗人自强不息的精神,也有人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怨愤之情,你同意哪种看法?请说明理由。亦可另抒己见。 答:

5.绝句两首(二)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1)、这首诗第一二句写景,写了哪几种景象? 这些景象有什么特点? (2分) 答: (2)、这首诗是诗人入蜀后所作,简析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答: 6.田园乐王维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体现了诗人亲近大自然的乐趣。 (1)、这首诗在写景方面有哪些特点? 答: (2)、诗中的“山客”是怎样的心境? 答: 7.如梦令严蕊 道是梨花不是;道是杏花不是。白白与红红,别是东风情味。曾记,曾记,人在武陵微醉。 (1)这首宋词描写的是什么事物?词用了一个著名的典故,它出自谁的什么作品? 答: (2)这首词除了“用典”之外,还运用了什么样的描写方法?简要分析词中所表达的诗人的感情。 答: 8.昭君怨郑域 道是花来春未,道是雪来香异。竹外一枝斜,野人家。 冷落竹篱茅舍,富贵正堂琼榭。两地不同栽,一般开。 (1)这首词上阕吟诵的是什么意象?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 答: (2)这首词下阕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什么思想感情? 答:

古诗词鉴赏中的表现手法

古诗词鉴赏中的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又叫表达技巧、艺术手法 1、用典 (1)用事:借古抒怀,借历史故事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立场态度等。 (2)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加深诗词意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用事。“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写的是刘裕当年北伐抗敌的英雄气概。作者借赞扬刘裕,讽刺南宋王朝主和派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表现出作者抗金的主张和恢复中原的决心。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姜夔《扬州慢》) “春风十里”引用杜牧的诗句,表现往日扬州十里长街的繁荣景况,是虚写;“尽荠麦青青”,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是实写。这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昔

盛今衰的感慨。 又如:李商隐《锦瑟》“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啼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连用了蜀帝化鸟,庄周化蝶,鲛人珠泪,蓝田烟玉四个典故,以隐喻手法从不同侧面写一生不幸。理想追求如同幻影,人生旅途遗恨重重,像杜鹃一样总在悲鸣,像明珠一样时时流泪。四个典故,构成了一个绵邈微婉的意境,寄寓了诗人浓重的悲慨,抒民了诗人的郁愤。 常见的用典意思 投笔:弃文从武 鸡黍:专指招待客人的饭菜 长城:守边的将士 红豆:象征爱情或相思 楼兰:边境之敌 瑟瑟:原为绿色宝石的名称,后来借指绿色折腰:屈身事人 杜康:酒 化碧:刚直忠正的人为正义事业而蒙冤受屈

黍离: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 鸿雁,雁书,雁足,鱼雁:书信,音讯 桑榆:日落时余光所照之处,后指垂老之年尺素:书信 商女:即歌女,后以此为不顾国家存亡而醉生梦死的典故 青鸾,青鸟:传递书信的人 鹧鸪:衬托处境的艰难或心情的惆怅 双鲤,鲤鱼,鲤素:书信 杜鹃:渲染哀怨悲凄的气氛或思归的心情五柳:隐者 东篱,采菊:辞官归隐后的田园生活或闲雅的情致 鸿鹄:人有远大志向 雕虫:微不足道的技能,多指文字技巧 三径:隐士居住的地方 风骚:优秀的文学作品或文采 劳歌,渭城,阳关:送别时唱的歌曲 长亭,南浦,柳岸:送别地 夕阳:离别时的心情或暮年老年 牧童:淡泊,田园生活 烟波:离别后漂泊无依

古代诗歌鉴赏之艺术手法(一)

主备人:王玉娥审核:学科主任:年级主任:使用时间: 古代诗歌鉴赏(九) 【考点】古诗词鉴赏(表现手法) 【考点解读】 1. 学习判断古诗词中常用的表现手法。 2.能赏析古诗词中常用的表现手法,培养欣赏鉴别诗歌的兴趣和能力。【使用说明】 在做好知识储备的基础上认真、独立完成导学案。 【自主学习】 1、阅读复习资料相关内容,了解本考点的选材、题型、赋分及命题特点,做到明确考向,有的放矢。 2、阅读下面补充内容,了解表现手法的相关知识。 (1)渲染 渲染本来是国画的一种手法,诗歌则往往用来对环境、景物等进行描写,这些描写是作多方面的正面描写形容,以突出形象。 例如;白乐天《琵琶行》(第二节)极尽笔墨之能事,通过对琵琶声及其富于变化的演奏的铺叙渲染,表现了音乐的高妙。 (2)烘托 烘托也是从图画技法中借来的术语,用于艺术创作,“烘托”就是指通过别的事物使所要表现的对象鲜明突出的表现手法。 例如:“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一句,用环境描写烘托音乐的魅力,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回味空间。 很多时候渲染烘托合说,尤其是在借景抒情的诗歌作品中,往往是先用渲染的手法描摹景物塑造意境,再通过景物(意境)来烘托人物情感。一般我们说,渲染气氛,烘托情感。(3)、衬托 利用事物间近似或对立的条件,以一些事物为陪衬来突出某些事物的艺术手法。衬托分为正衬和反衬。 “对比”和“衬托”的区别在于:对比是相反或相似的两种事物互相比照,以共同表现某种思想或意境,对比双方不分主次;而衬托是以次要事物为陪衬突出一个主要事物,一方是工具,一方是目的,两者主次分明。 “烘托”与“衬托”不同,“烘托”是通过别的事物把想要表达的事物写出来,所以,用一事物暗示出另一事物就叫烘托。“衬托”是两种事物都写,将两个事物作对比,用一事物突出另一事物。(4)用典 用典:是指援引历史故事或古书中的词语来说明白自己观点的一种修辞方式。 例如:“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写的是刘裕当年北伐抗敌的英雄气概。作者借赞扬刘裕,讽刺南宋王朝主和派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表现作者抗金的主张和恢复中原的决心。“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春风十里”引用杜牧的诗句,表现往日扬州十里长街的繁荣景况,与下文“尽荠麦青青”的凄凉情形形成鲜明对比,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 (5)联想和想象 联想:由一事物联系到与之有关的另一事物,或把事物中类似的特点联系起来造成一个 典型。 例如:“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贺知章《咏柳》)诗人由柳枝的纷披下垂、婀娜多姿联想到翠绿的丝带。 想象是人们在已有材料和观念基础上,经过联想、推断、分析、综合,创造出新的观念的思维过程。 例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以飞越的神思结构全诗,诗人的想象犹如天马行空,所描绘的梦境、仙境,正是他所向往追求的光明美好的理想世界。 (6)象征 所谓象征手法,就是以具体事物去表现某种抽象意义或不便表达的意义的一种文学手法。象征是诗歌惯用手法,主要作用是用物象征人的品德节操。 例如:曾巩的《咏柳》:“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作者借尚未变黄就借助风势在空中狂舞的柳条,象征那些根基未稳,因倚仗权贵而一时得势便猖狂不已的小人,表达对他们的极端鄙视和厌恶。 【课前热身】 判断下列诗句的表现手法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渲染)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烘托) 隔叶黄鹂空好音,映阶碧草自春色。(反衬)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想象)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用典) 【牛刀吧】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 《秋兴八首》(其一)杜甫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这首诗写景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写景对抒情有什么作用?(2分) 这首诗写景运用了渲染的艺术手法,烘托了作者的故国之思和抚今追昔之感。 【合作探究】链接高考 1.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题目。2013年福建卷 送何遁山人归蜀 [宋」梅尧臣 春风入树绿,童稚望柴扉。远壑杜鹃①响,前山蜀客归。 到家逢社燕,下马浣征衣。终日自临水,应知已息机② (——选自《宋诗精华录》) 【注】①杜鹃:又名子规。②息机:摆脱琐事杂务,停止世俗活动。 三、四两联是怎样借助想象之景来抒发情感的(5分) 颈联想象友人喜逢家乡的燕子,一洗征尘,表现出归家时轻松愉悦的心情。尾联进一步 1

(完整版)诗歌鉴赏练习题

诗歌鉴赏练习 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移家别湖上亭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1)作者是采用什么样的艺术手法来表达他对湖上亭依恋难舍的深厚感情?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2)古人写诗很讲究炼字,诗中的“系”和“啼”两个动词就用得准确传神,请分别予以简要分析。 2、阅读下面的词,完成后面的问题。 昭君怨郑域 道是春来花未,道是雪来香异。竹外一枝斜,野人家。 冷落竹篱茅舍,富贵玉堂琼榭。两地不同栽,一般开。 (1)这首词上阕吟诵的具体是什么?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 (2)这首词下阕,用了什么手法?表现了什么思想? 3、阅读下面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落日怅望马戴 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 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 (1)本诗以“落日怅望”为题,从全诗内容看,作者惆怅的原因是什么?(2)请从语言、表达技巧方面任选一个角度,写一段50字左右的鉴赏文字。 4、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浣溪沙苏轼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①啼。谁道人生无再少? 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②。 ①子规:杜鹃鸟;②黄鸡:白居易诗有“黄鸡催晓”句,用以感叹人生易老。 1、有古人在评价这首词时认为“门前流水尚能西”一句富含哲理,运用得十分巧妙。你同意这样的观点吗?为什么?请结合全词进行简要赏析 5、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水口行舟宋?朱熹 昨夜扁舟雨一蓑,满江风浪夜如何。今朝试卷孤篷看,依旧青山绿树多 ①这首诗写舟行江上的见闻感受,诗人情感变化,富有层次。请结合具体词语简析之。 ②这首诗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诗人描绘的画面中,蕴含着人生哲理,请细加品味,说一说你的看法。 6、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倦夜杜甫 竹凉侵卧内,野月满庭隅。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无。 暗飞萤自照,水宿鸟相呼。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

(完整版)诗歌鉴赏的表现手法-----以景结情

“以景结情”类诗歌的解题技巧 “以景语结情语”是古典诗词重要的结构方式之一。所谓“以景结情”是指以“景物”来传达、折射、暗示(暗喻)出作者的感情、寄托和抱负,即以“揽物”结“关合之情”。说通俗点就是指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基础上戛然而止,转为写景,以景代情作结,这种写法能使诗歌收到“此时无情胜有情”的效果,往往使诗歌显得意犹未尽、形象含蓄、耐人咀嚼。可以使读者从景物描写中,驰骋想象,体味诗的意境,产生韵味无穷的艺术效果。 下面以高考题为例来探讨一下这类诗歌的解题技巧: 如2005年全国卷中出现过这样一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从军行七首(其二) 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1)“琵琶起舞换新声”与“边愁”是否矛盾?为什么? 答:不矛盾。这样的对照写法更能显示出听者深重的别情边愁,这是任何欢乐的新曲都无法排遣的。 (2)“高高秋月照长城”与前三句写法上有何不同?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 答:前三句叙事抒情,后一句写景。以景作结,寓情于景,创造意境,含蓄无限。

分析:此诗是“以景结情”类诗歌的典型之作,此诗前三句均是就乐声来抒情的,说到“边愁”用了“听不尽”三字,那结句如何以有限的七字尽此“不尽”之情呢?诗人这时轻轻宕开一笔,以景结情。仿佛在军中置酒饮乐之后,忽然出现一个月照长城的莽莽苍苍的景象;古老雄伟的长城绵亘起伏,秋月高照,景象壮阔而悲凉,更加深了诗人的思乡之情。此时征戍者内心是浓浓的乡思,还是渴望建功立业?是对现实的忧虑,还是对祖国河山深沉的爱呢?不得而知,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对此,你会生出什么感想?是无限的乡愁?是立功边塞的雄心和对于现实的忧怨?许浑《谢亭送别》中“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末两句,上句极写别后酒醒的怅惘空寂,结句却并不接着直抒离愁,而是宕开写景。这种借景寓情,以景结情,比直抒别情更富感染力,别具一种不言而神伤的情韵。 在上海高考卷中,近年两次考题涉及到这一表达技巧。 2004年要求阅读明朝诗人杜庠《赤壁》诗:“水军东下本雄图,千里长江隘舳舻。诸葛心中空有汉,曹瞒眼里已无吴。兵销炬影东风猛,梦断箫声夜月孤。过此不堪回首处,荒矾鸥鸟满烟芜。” 完成下题:就诗歌中画线的句子,结合全诗,从一个角度(如景与情的关系)写一段鉴赏文字(80字左右)。 此题是鉴赏题,要注意寻找切入点,不过题干已作了提示:

九上诗词鉴赏整理后练习题及答案

关雎 1.本诗以、起兴,写出了一个男子对女子的美好感情。 2.本诗用来形容美丽善良的姑娘的成语是。(3分) 3、本诗写一个男子对美好女子的爱慕追求。可分为:、、三 个部分。 4、诗中思念情人使人历历在目的一个细节是:____________。通过反复写男子对爱情的执著追求且细心呵护的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诗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3分) 6、参照相关链接,简析《关雎》的意境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两句运用比喻手法,说明淑女、君子在河滩相会, 营造出一种幽静的气氛。 B.“参差荇菜,左右流之”两句反复运用,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也反映了古 代诗歌的特色。 C.“悠哉悠哉,辗转反侧”以行动来反映主人公的深深思恋,十分生动形象。D.“琴瑟友之”、“钟鼓乐之”从这两句来看,这首诗很可能是婚礼上唱的赞歌。 蒹葭 1.本诗选自《诗经》,《诗经》分“风”“雅”“颂”三个部分,本诗属于。 2.诗歌抒发了一种的思想感情。 3.《蒹葭》中体现诗的全部旨意,且起到联上启下作用的诗句是“,”。 4.诗的每一章开头都写景,说说这些景物描写的作用? 5.每章的后四句都具体写主人公执着的追求爱情,“溯洄”二字写寻找意中人 逆流而上的情景,突出了,“溯游”二字写顺流而 下寻找意中人的情景,突出可望而不可即,表达了主人公心情。 6.本诗在艺术表达上注意了动静结合,试加以说明。

7. 诗歌采用重章叠句的表现手法,举一例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8、诗中景物发生变化,从到,再到,暗示了时间的推移。 9、诗中“伊人”可望而不可即,那么全诗抒发了主人公怎样的心情呢? 10、诗的句式特点: 相见欢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1、这首词的作者是朝。 2、这首词写了的景色,抒发了的感情?这首词的感情基调是。 3、“无言”“独上”两个词语描写了词人怎样的形象和心境? 4、“月如钩”实在特定条件下的月景,说说在文中的表达作用? 5、描述“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所表现的画面。 6、后来的鉴赏家都以为上阕中的“锁清秋”的“锁”字最是绝妙。请简析这一“锁”字在写景、抒情方面的绝妙之处。 7、下阕中,作者怎样抒写“离愁”?试简析。 8、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中“无言”“寂寞”“清秋”等词语营造的凄婉、哀愁的情调,甚是感人。

古诗词鉴赏表达技巧(艺术手法)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表达技巧又称艺术技巧,是对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和结构技巧的统称。对其鉴赏,就是要分析诗歌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这些表达技巧在诗歌中表达了什么内容,起到了什么作用,达到了什么效果等。高考对表达技巧的考查,重在表达效果方面,往往从这个角度设题,以主观表述题为主。 学习目标 1 回顾诗歌的表技技巧 2 了解诗歌表达技巧题的设题方法 3 学习诗歌表达技巧题的一般解题步骤 4 学习解答表达技巧类的诗歌鉴赏题 古典诗歌表达技巧 ?表达技巧又叫艺术手法,包括: ? 1 修辞技巧:比喻、比拟、借代、夸张、通感、双关、反复等 ? 2 表达方式:叙述、描述、议论、抒情(描写方式:细节、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抒情方式: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等) ? 3 表现手法:衬托、对比、渲染、联想、想象、欲扬先抑 ? 4 结构技巧:首尾照应、层层深入、先总后分、铺垫等。 ? ?提问方式: ?这首诗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对某个诗句的表达技巧,略加分析。 ?这种乐趣是怎样表现的?

?本诗运用衬托对比和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 ?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全词内容具体说明。 ?这首诗是怎样融情于景的?请作简要赏析。 ?诗人采用什么手法表达作品的主旨?试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比较两首诗的不同表现手法。 提问方式:这首诗歌采用了何种表现手法?请简析。 提问变体: 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 或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答题步骤: (1)准确指出用了什么手法或何种技巧。 (2)结合诗句阐释这种手法在诗文中是如何运用的。 (3)运用这种手法有何效果,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一.修辞手法 1、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反复,还有双关、互文、通感、顶针等。 2、技法解密: A.明辨修辞手法:明确各种修辞手法的构成、特点 B.洞悉表达效果 鉴赏古典诗词中修辞手法的重点不是辨识和判断,而是分析体会修辞的妙处,即分析表达效果,体会对其塑造形象、抒发情感、体会主旨的作用。

【审核版】2018年高考语文专项练习:鉴赏古代诗歌中常见的表现手法(含答案)

课案2 鉴赏古代诗歌中常见的表现手法 随堂演练 1.请从“动与静”的角度赏析下面一首宋诗。 暮春即事 叶采双双瓦雀行书案,点点杨花入砚池。 闲坐小窗读周易,不知春去几多时。 解析:此题的要求就是赏析诗歌的动静手法,那么,解答题目时就要分析诗歌中何为动,何为静,并体会动静关系,结合诗歌内容指明表达效果。 答案:这首诗运用动静相生的手法描写了读书人埋头书案、苦心研读的情景。开头两句写麻雀慢行的影子映落在书桌上,杨花轻轻飘入砚池,这是动景,并以此来映衬“闲坐小窗读周易”的静景。这样动静结合,以静意观动景,表现了环境的宁谧,读书的投入,达到了忘我境界。 2.(2014浙江萧山五校高三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早寒有怀 孟浩然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归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简析画线句的表现手法及其所包含的情感。 解析:画线句写的是景,但景中含情,所以所运用的表现手法就很清楚了。前文有“乡泪”,本句有“迷津”,所以自然有对家乡的思念,对前路的迷茫。若答“烘托,以黄昏江景的迷茫烘托出作者心境的迷茫”(或“对于前路漫漫的迷茫”“欲归不得的迷茫”)也可。 答案:以景结情,融情入景。滔滔江水,与海相平,漫漫无边,加以天色阴暗,已至黄昏,作者于迷茫的黄昏江景中寄寓了思归的哀情和前路茫茫的愁绪。 3.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台城 韦庄【注】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注】韦庄(826—910),晚唐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人。 这首诗从整体看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试作简要分析。

高考诗歌鉴赏:古诗词35种艺术手法

2019高考古诗词鉴赏专题: 古代诗词的35种艺术手法 你在读书上花的任何时间,都会在某一个时刻给你回报。----董卿《中国诗词大会》 你在学习上花的任何努力,都会在高考时刻给你回报。----寄同学们 在古诗词中,有许多艺术手法,今天,跟大家分享古诗词中的35种艺术手法,了解了这些,无论是对于古诗词学习还是写作,都大有裨益。艺术手法,意为表现手法。从广义上来讲也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语句组织方式。 【直抒胸臆】 直率地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王昌龄《从军行》 【融情于景】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托物言志】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虞世南《蝉》 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 ——王安石《北陂杏花》 【托物起兴】 一叫一春残,声声万古冤。 ——余靖《子规》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孔雀东南飞》 【巧用衬托】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欲验春来多少雨,野塘漫水可回舟。——周邦彦《春雨》 【联想巧妙】 三湘衰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卢纶《晚次鄂州》 【细节逼真】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赵师秀《约客》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赤壁》 【欲扬先抑】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都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韩愈《春雪》 【欲抑先扬】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李商隐《贾生》 【以动写静】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王维《鹿柴》

诗歌鉴赏之艺术手法专题

诗歌鉴赏—诗歌的艺术手法 诗歌的艺术手法包括: 一、抒情方式 (一)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二)间接抒情 1.触景生情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或以乐景衬哀情) 2.托物抒情(言志) 3.借事抒情 4.借古抒情(或讽今)5、用典抒情 【例1】:春日秦国怀古 周朴① 荒郊一望欲消魂②,泾水萦纡傍远村。 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 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注]①周朴(?~878):字太朴,吴兴(今属浙江)人。②消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③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萦纡:旋绕曲折。 1.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5分) 答:表现了怀古伤今之情。诗人春日眺望经水之滨,不见春草,只见古碑,行客之路尽是黄沙,想当年秦国何等强盛,看如今唐王朝的国势日衰,眼前一片荒凉,于是“不堪回首”之情油然而生。 2.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6分) 3. 【例2】:春日登楼怀归

(宋)寇准 高楼聊引望,杳杳一川平。 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 荒村生断霭,古寺语流莺。 旧业遥清渭,沉思忽自惊。 注:①此诗约作于980年,诗人时年十九,进士及第,初任巴东知县。②旧业,这里指田园家业。清渭,指渭水。 题:请从“景”与“情”的关系的角度赏析这首诗。 【例3】:滁州西涧 (唐)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注】写于诗人闲居之时。 题:这首诗在情与景的写法上有何特色?请略作分析。 【例4】:南歌子 贺铸 疏雨池塘见,微风襟袖知。阴阴夏木啭黄鹂。何处飞来白鹭立移时。 易醉扶头酒,难逢敌手棋。日长偏与睡相宜。睡起芭蕉叶上自题诗。 问:词的下片运用怎样的抒情方式抒发诗人怎样的情感? 【例5】:在狱咏蝉 唐·骆宾王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注】西陆,指秋天。南冠,指囚犯。 题:这首诗主要运用怎样的抒情方式?试简要分析。 二.描写手法 (1)动静结合(2)虚实结合(想象和联想)(3)观察角度的

(完整版)诗歌鉴赏表现手法练习题

诗歌表现手法鉴赏题型练习 示例2012(浙江卷) 阅读下面两首诗 未展芭蕉(唐)钱珝 冷烛无烟绿蜡干,芳心犹卷怯春寒。一缄书札藏何事,会被东风暗拆看。 同儿辈赋未开海棠(其一)(金)元好问 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 1、这两首诗描写的都是()状态的植物,均以()一词表达诗人的爱怜之情。还未展开芳心2.简要分析这两首诗的表现手法。(5分) 解析:答案示例:第一首巧妙运用比喻,如将未展芭蕉比作未燃的蜡烛、未拆封的书札,又把它比拟 成芳心未展的少女,用“东风暗拆”想象芭蕉终于展开,不仅传神,而且传达出美好的情思。第二首运用 衬托、比拟、对比等手法,不仅表现了海棠的天然之美,更赋予海棠一种沉稳独立、自主自爱的品格。 附两首诗词的简要赏析:第一首:首句从未展芭蕉的形状、色泽设喻。第二句写卷成烛状的芭蕉,最 里一层俗称蕉心,诗人把未展芭蕉比成芳心未展的少女。三、四两句又另外设喻。古代的书札卷成圆筒形,与未展芭蕉相似,所以这里把未展芭蕉比作未拆封的书札。第二首:诗句运用了衬托、对比和比拟 的手法写了深藏于重重新绿之中的、尚未开放而仅仅是“数点红”的海棠蓓蕾。诗人忠告它“爱惜芳心”, 不要轻易地吐蕾。作者以一首海棠诗暗示、告诫自己的儿女们要稳重行事,要像海棠一样不轻易显露自 己的芳心,保持自己内心的纯洁。“芳心”是一个双关词语,一层意思是海棠花的花心,另一层是儿女的爱慕之心。 巩固练习 1、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泊舟严滩真山民② 天色微茫入暝钟,严陵滩上系孤蓬。水禽与我共明月,芦叶同谁吟晚风。 隔浦人家渔火外,满江愁思笛声中。云开休望飞鸿影,身即天涯一断鸿。 【注】①严滩:即严陵滩,相传东汉初年隐士严子陵在这里隐身钓鱼,故名。②真山民:真名不详,宋末 进士,宋亡归隐。 (1)全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首联一个“孤”字领起全诗。请具体分析诗人用哪些艺术手法来表现这一“孤”字。 答案(1)全诗表现了诗人因国家沦亡而漂泊无依、孤独凄苦(悲苦)的感情。(关键词“国家沦亡”1分,“漂泊无依”和“孤独凄苦”1分)(2)①用拟人手法表现“孤”。独自泊舟严滩,身边没有亲友,唯有禽鸟作伴共赏明月,只能和芦叶同吟晚风,这就表现了诗人的孤独。②用衬托的手法表现“孤”。隔着水面星星 点点的渔火,远远传来哀怨凄清的笛声,此情此景更衬托出诗人的孤苦。③用比喻手法表现“孤”。诗人 把自己比喻为天边的一只孤鸿,孑然一身,凄惶无依,形象描画出诗人漂泊生涯的孤寂。 (其他如情景交融、渲染铺陈等,只要所列艺术手法及分析能够表现“孤”的内涵即可。答对两点即可, 每一点2分,其中点明手法1分,分析1分。整体表述恰当1分。) 2、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魏二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重送裴郎中贬吉州刘长卿 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 ⑴两首送别诗都写了猿声,请简要说明二者在对猿声的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⑵第一首诗中的“江风引雨入舟凉”与第二首诗中的“青山万里一孤舟”都写得景中有情。请对此分别作简 要赏析。 答案⑴两者对猿声的写法有虚实的不同。王诗是写别后“忆”友时的景象:潇湘之上,猿啼声声入友梦境,令友梦中亦愁绪不解。虚写猿声,深化惆怅别情。刘诗实写送别分手时黄昏江两岸的猿声,渲染了离别 时的悲凉氛围。(4分)⑵王诗写送友人上船,风雨入舟,凉意逼人的秋风秋雨凄凉景象之中寓有悲凉 别绪。刘诗以“青山万里”与“一孤舟”的景象,既写友人被贬的遥远与途中孤寂的情景,又表达了诗人对友人不幸的同情和送别时恋恋不舍之深情。情景结合,别有韵味。 3、摸鱼儿①辛弃疾 淳熙己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为赋。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 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②,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 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诗歌鉴赏艺术手法总结

诗歌鉴赏——艺术手法 知识汇总 河北定州中学邢建军 艺术手法(又叫:表达技巧、表现手法)分修辞手法、描写手法、抒情手法、结构技巧四大类。 抒情手法有: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又分:借景抒情(又叫:情景交融、寓情于景)(分为:乐景写乐情、哀景写哀情、乐景衬哀情、哀景衬乐情)、托物言志、借物抒情、借古讽(喻)今、使用修辞。 修辞手法在古诗中经常出现的有: 按照内容判断——比喻、比拟、夸张、借代、用典、点化、双关、对比(衬托)、通感 按照形式判断——对偶、设问、反问、互文、排比、反复 描写手法在古诗中经常出现的有(1)衬托,分正衬和反衬。反衬又有:动和静即动与静的结合(以动衬静、以静衬动);乐与悲的结合以乐景衬哀情(2)联想与想象,又叫虚实结合(3)对比(4)白描(白描指不加渲染、烘托,不用华丽辞藻,而以最经济、最省俭的笔墨,勾勒出鲜明生动的形象)(5)细节描写(6)欲扬先抑(7)象征(抒情方法为“托物言志”)(8)点面结合(9)视觉、听觉、触觉等相结合(10)远近结合(11)修辞手法 (值得注意的是:诗歌的表现手法,如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古喻今,直抒胸臆,烘托对比,象征比喻,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是近年高考的热点。) 总之,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当某种修辞手法在文章中产生了一种整体的效果,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或是某种修辞手法在文章中反复使用后产生了整体的表现力,那么这种修辞手法也可视为表现手法。 分类点睛 如果问到一首诗歌的表现手法,先考虑整体上的技巧。(一般是抒情手法,如果具体问到别的再分析。) 如果问到一联或者一句,也要首先考虑最突出的手法。 如果有多种,先按整体考虑之后,再部分考虑。 以下分析中有例子: 一、抒情手法类 1、基础知识 直抒胸臆:直接抒发情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