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人民版历史必修一专题九第一课美苏争锋 导学案

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人民版历史必修一专题九第一课美苏争锋   导学案
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人民版历史必修一专题九第一课美苏争锋   导学案

人民版历史必修一专题九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第一课美苏争锋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2.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重点难点】

1.美苏冷战形成的原因、过程和影响。

2.雅尔塔体系、两极格局和冷战的关系。

【预习自学】

一、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1.历史背景

(1)二战后期,雅尔塔体制勾画出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基本轮廓。

(2)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上的矛盾冲突日益加剧。

(3)美国经济、军事实力急剧膨胀,成为世界头号资本主义强国,力图“领导世界”。

(4)苏联的军事力量空前壮大,国际地位空前提高,成为唯一能够与美国相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

思维点拨

雅尔塔体制的含义

是对1945~1991年间国际政治格局的称呼。是美、苏、英三大国(主要是美、苏两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为了各自的战略利益,在以雅尔塔会议为代表的一系列重要国际会议上,达成有关结束战争、安排战后世界、划分势力范围的一系列协议而确立的国际关系体制。2.过程

(1)序幕:1946年,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

(2)表现

二、冷战局面下的国际关系

1.表现

(1)全面冷战

①欧洲:1949年,在美国和苏联的支持下,德国的西部和东部分裂。

②亚洲:1948年,朝鲜半岛南部和北部分裂,先后建立大韩民国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③美洲: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发生。

(2)局部热战

①朝鲜战争:1950~1953年,美国组织“联合国军”干涉朝鲜内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苏冷战为背景的第一次大规模局部战争。

②越南战争:1961~1973年,美国在越南先后发动“特种战争”和“局部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持续时间最长的大规模局部战争。

2.评价

(1)消极影响:美苏冷战,使世界长期不得安宁,造成国际局势的紧张。

(2)客观影响

①美苏双方势均力敌,在近半个世纪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②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在长期共存中互相吸取经验和教训,并用于内部的调整和改革,推动了世界的整体发展。

③面对两极对峙局面,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兴起不结盟运动,第三世界由此崛起。

【知识拓展】

雅尔塔体系、两极格局、“冷战”三者之间的关系

(1)区别:雅尔塔体系是美、英、苏三国首脑通过雅尔塔会议所确定的二战后世界秩序和政治格局的基本蓝图,其实质是美苏两分天下。两极格局是以美苏为中心、以两大军事政治集团、两大阵营全面对抗为特点的国际格局。“冷战”是美苏对抗的主要形式。

(2)联系

①雅尔塔体系是二战后两极格局形成的基础。

②两极格局是雅尔塔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和集中体现,从属于雅尔塔体系。

③两极格局下美苏对抗的主要形式是“冷战”,“冷战”又促进了两极格局的形成。

④雅尔塔体系始终控制着“冷战”的发展进程,制约着“冷战”向“热战”的转变。

⑤一般来说,两极格局的瓦解,也就意味着“冷战”的结束和雅尔塔体系的瓦解。

【课堂探究】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们的任务是唤起合理经济的再生,促使政治社会的结构容纳自由制度存在。1949年4月,为实行集体“防御”,美、加及欧洲十国成立军事组织。

——《试论冷战的爆发与两极格局的形成》材料二有学者指出:“两极格局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是它又因为国际力量的对比不断变化而受到撼动,并且已受到逐步扩大起来的其他力量中心的挑战。”

(1)根据材料一,指出在“杜鲁门主义”的影响下,美国又实施了哪些相应的措施?根据所学知识回答苏联为此采取了哪些对抗性措施,结果如何?

(2)材料二中在冷战下“两极格局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不会“受到撼动”。简要叙述冷战

下的国际关系的典型事例。

答案 (1)美国措施:实行马歇尔计划,成立北约组织。苏联的措施:组建经互会、华约组织。结果:两极格局形成。

(2)德国分裂;朝鲜战争的爆发;古巴导弹危机;越南战争等。

解析第(1)问结合冷战的表现进行分析。第(2)问列举冷战背景下的国际关系的表现即可。【当堂测试】

1.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苏建立的同盟关系在战后破裂,其主要原因是 ( ) A.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冲突

B.反法西斯斗争取得胜利

C.雅尔塔会议没有协调美苏关系

D.美苏争霸必然导致双方对立

答案 A

解析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苏建立的同盟关系在战后破裂既是因为国家利益的冲突也是因为意识形态的冲突,故答案为A项。

2.苏联《消息报》和《真理报》在杜鲁门主义发表后的第三天和第四天,就分别发表社论,指出这是“帝国主义扩张政策”。这是因为杜鲁门主义 ( ) A.表明了美国公开与苏联对抗,标志着冷战正式开始

B.表明了美国要发动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武装进攻

C.实质是马歇尔计划

D.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最终形成

答案 A

解析杜鲁门主义以“遏制共产主义”为核心,标志着冷战正式开始,因而引起苏联的极力反对,故选A项。

3.马歇尔计划要求受援国成立一个经济合作组织,该组织先后与一系列受援国签订多边和双边协定,逐步削减了西欧国家间的关税壁垒。这主要反映出马歇尔计划 ( ) A.巩固了西欧资本主义经济秩序

B.客观上有利于西欧经济一体化

C.对恢复战后西欧经济起重要作用

D.便利了美国向西欧输入大量商品

答案 B

解析本题抓住题干关键信息“逐步削减了西欧国家间的关税壁垒”,这在客观上有利于西欧经济一体化,故选B项。

4.(2019·乐山高一检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某组织成立时强调:坚持“集体防御”,基于在“民主、人权、法治方面的共同价值观”,将“为保证欧洲公正持久的和平秩序而奋斗”。该组织是 ( ) A.联合国B.北约

C.华约D.欧共体

答案 B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不难得知,题干中所述的采纳这种成立宣言的战后国际组织正是北约,故B项正确。

5.(2019·天津高一检测)冷战开始后,加剧了世界的紧张局势,首先成为美苏冷战焦点的是 ( ) A.德国 B.奥地利 C.朝鲜 D.越南

答案 A

解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对德国进行了分区占领,使德国成为美苏冷战在欧洲的前沿阵地,故A项正确。

6.(2018·江苏学测)下面美国海报反映了当时美国民众一种激愤的情绪。为了平息这种情绪,尼克松总统于1973年所采取的重大行动是 ( )

(原图文字为英文)

A.建立“北约”组织B.签订朝鲜停战协定

C.解决古巴导弹危机D.下令美军撤出越南

答案 D

解析根据题干中“1973年”以及图画中“如果他们继续战争”可判断这一重大行动是美国从越南撤军,其他各项时间不相符。故选D项。

7.我国史学界曾就“二战后”某一事件的影响出现了截然不同的两种看法,一种观点认为该事件是欧洲经济的“强心剂”和“及时雨”,是促进西欧走向联合的“粘合剂”;另一种观点认为该事件是欧洲分裂的“加速器”和“绝缘体”。这一历史事件是 ( ) A.欧洲经济共同体的建立B.北约的建立

C.美国推行杜鲁门主义D.美国推行马歇尔计划

答案 D

解析A项只是对欧洲走向联合产生作用,B项北约是抗衡社会主义国家的措施,C项是干涉别国内政的措施,D项通过经济援助使西欧经济迅速恢复发展,但也使西欧和东欧向两个方向发展。故选D。

8. “冷战格局是人类社会在应对现代性矛盾和危机过程中依据不同的政治理念追求不同的发展目标所导致的制度性裂变。”材料认为“冷战格局”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 A.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差异

B.战时同盟解体

C.美苏两国争夺世界霸权

D.国家实力变化

答案 A

解析材料认为冷战是“依据不同的政治理念追求不同的发展目标所导致的制度性裂变”,即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由于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差异导致冷战局面的形成,故A 项正确。

9.1962年10月16日下午4点,苏联广播员开始宣读一份声明:“关键在第三段:为了尽快消除危害和平事业的冲突……苏联政府……已发出一道新的命令,撤除你们所谓进攻性的武器,把它们装箱运回苏联。”这份声明 ( ) A.表明美国在两极格局中居优势地位

B.是古巴导弹危机结束的标志

C.美国在美洲的冷战政策继续

D.苏联对古巴导弹事件阳奉阴违

答案 A

解析从“1962年”并结合“苏联政府……已发出一道新的命令,撤除你们所谓进攻性的武器,把它们装箱运回苏联”可知,这是苏联在古巴导弹危机中所作出的反应,故选A项。

10.有人认为,尽管冷战期间,美苏进行着激烈的意识形态的对抗。但是,冷战也包含着强大的稳定因素。其中,“强大的稳定因素”主要是指 ( ) A.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B.第三世界的崛起

C.美苏势均力敌,旗鼓相当

D.雅尔塔体制的长期存在

答案 C

解析在冷战的大环境下,美苏双方势均力敌,谁也不敢轻启战端,这在近半个世纪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故本题选C项。

高一历史必修1 美苏争锋

高一历史必修1 美苏争锋 课标要求 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教学目标 1.掌握重要概念:“冷战”、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华沙条约组织、古巴导弹危机等。 2.了解“冷战”局面的形成,认识一个国家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归根到底是由综合国力,特别是经济实力决定的。 3.概括美国的“冷战”政策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的表现和苏联的反击措施,培养学生运用归纳比较的方法深入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 4.通过对二战后初期国际关系的了解和分析,认识美苏“冷战”造成了二战后初期世界的动荡不安。理解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题及多极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提高学生对维护世界和平的意识和责任感。 5.了解“冷战”局面的形成对二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重大影响,通过补充阅读材料和加强对课文的阅读指导,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全面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分析理解能力。 教学方式 1.结合主题思路大胆取舍,重新整合教材内容。建议教师:以“冷战”的形成背景、具体表现及其影响为思路对课文内容进行整合。例如,为了更好理解课文内容,适当补充二战后美国经济军事力量膨胀、二战后苏联实力增强与政治威望提高、二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等历史材料,或指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与课后探究。整合教材内容如下:

2.为了更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建议布置预习思考题:(1)找出重要概念。(2)美国的“冷战”政策有哪些?(3)苏联采取了哪些反击措施?(4)“冷战”下的国际关系如何?(预习思考题无须用本子专门写下来,能在课本上找到的,只需画在书上就行;需要归纳的可写简要提纲。预习的目的是让学生养成阅读思考的自学习惯。预习思考题的难度要根据教学对象的实际水平,一般以了解课文知识、突出重点知识为主,跨度不宜太大。) 3.指导学生阅读分析,提高学生的阅读学习能力。例如,能在课文里找到答案的,就让学生自己阅读找到答案。 4.注重创设情景,设计具有针对性、启发性和互动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主动探究。对学生的表现及时给予恰当的评价。 5.围绕主题补充或重新整合课本提供的历史材料。例如引入资料:战后美国经济军事力量膨胀、美国称霸全球的野心、战后苏联的军事力量空前壮大和用计算机演示“北约和华约的对峙地图”等,以更好地认识和理解“冷战”形成的原因及其表现。引导学生研习和运用历史材料,进一步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并认识到历史资料是认识历史的重要途径,进而懂得利用所学知识分析原始材料和时政资料。 教学构想 (注:如果教学对象基础好,自学能力强,并能自觉做好预习思考题的,可省略讲各教学内容的①)

《美苏争锋》教学设计

《美苏争锋》教学设计 李翠霞 一、设计思想: 1、课堂设计理念: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尽情展示自我,积极体验感悟。加强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让学生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情境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加深感悟。 2、教学过程设计意图: 本课内容涉及的知识点较多,但线索较清晰,于是对本课经行整合,教学进程安排分成三个话题教学:话题一、所恃何长图争锋?话题二、龙争虎斗齐争锋?话题三、各抒己见议争锋?通过富有文学色彩语言的概括和设计教学情境,从中培养学生感知历史的能力,加深对这段历史的理解。美苏“冷战”造成战后初期世界形势局部不稳、动荡,从中感悟霸权主义给世界和平带来的危害,明确反殖、反霸应当成为多数国家的外交内容,感受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培养学生的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从感性认知提高到理性认知水平。在落实知识、培养能力的过程中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学生良好的情感体验、积极的态度取向和正确的价值判断中,引导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对能力要求的领悟。 二、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为必修Ⅰ最后一个专题《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中的第一课:《美苏争锋》。该内容主要讲述二战后初期美苏两个大国由于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不同而引起的一系列交锋,其交锋以“冷战”为主要形式,表现在政治、经济、军事、科技等方方面面,知识点较多。在结合历史课程标准和会考标准的基础上,我对教材内容进行了一定的整合与补充,并就冷战影响、霸权主义危害和如何维护和平引导学生得到一种心理上的感悟。本课处理主要是以“冷战”为中心,在引导学生认识“冷战”概念的基础上,逐步展开对为何冷战、如何冷战、冷战影响等相关问题的探讨,其中特别注重对冷战影响的探讨:美苏“冷战”威胁了人类安全与和平,造成世界局势的局部紧张,但同时也推进了世界的整体进步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的不断发展。 三、学情分析: 关于美苏争锋,学生在初中阶段的学习已涉及,因而对这段历史的认识是比较熟悉的。但并美苏争锋的原因和影响、实质的认识不够具体和深入,有待通过

[县公开课教学设计]美苏争锋

课题:美苏争锋 时间:2019年12月20日星期五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课内容为必修Ⅰ专题九《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中的第一课:《美苏争锋》。本课主要讲述了美国和苏联由于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的不同,从昔日的盟友反目为仇,引起一系列交锋并逐渐形成了两极对峙的局面,其交锋以“冷战”为主要形式,表现在政治、经济、军事、科技等方面,对当时的国际局势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美苏“冷战”威胁了人类安全与和平,造成世界局势的局紧张,但同时也推进了世界的整体进步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的不断发展。通过本课的学习对我们现在国际关系的处理也有借鉴作用。 二、学情分析: 本校高一学生经过初中的学习,初步具备了查找和收集资料、获取有效信息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但基础知识,尤其是世界史知识薄弱,理解和分析史料的能力相对比较薄弱,缺乏全面看待问题的能力,给本课带来一定难度。 三、教学设计思路: 我的设计思路是利用时政热点话题引出问题:中美有无发生“新冷战”的可能,联系当下实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希望学生能够利用历史知识来分析当下国际社会的实际问题。新课教学分为三个环节:冷战的缘起,冷战的表现以及冷战的影响。最后一个探究问题是本课的高潮,学生从政治、经济格局、外交等多个角度探究当下中美有无出现“新冷战”的可能,首尾呼应,以开放性的问题结束,升华主题,无论国际局势如何变幻,我们都相信在习总书记的带领下中国都有能力,有智慧应对所有挑战,开创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四、教学目标:核心素养目标 1.唯物史观:在梳理和概括美苏争霸的相关史实的基础上,认识和感悟实力于国家地位、和平于人类社会,部分于整体发展的重要性。 2.史料实证:通过史料辨析,提取相关有效信息,最后做到运用历史资料分析中美有无“新冷战”的可能,切实做到论丛史出,提高全面分析分析问题的能力。 3.时空观念:结合冷战是在二战的时间背景下发生的,理解欧洲优势地位下

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一专题九第1课美苏争锋 (11)

第一课美苏争锋 【走进多彩的课堂】 二战期间,美苏两国是盟友,他们相互合作,但是彼此的利益追求,不同的社会制度的差异,对外政策着眼点不同使他们反目为仇,应该说他们的合作是暂时的,有条件的,不可能长久存在下去。大战时期他们在处置德国和对日作战问题上虽然没有产生太大的分歧,但是在东欧问题、亚洲问题和日本的处罚问题上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美国确立起霸主地位后实行冷战政策就显得顺理成章了。而雅尔塔体系作为二战后初期国际关系的表现形式,无疑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与和平有着重大影响。 问题一美苏同盟建立的标志是什么?简述同盟出现裂痕的原因和表现,这一裂痕对二战后初期的国际关系格局产生了什么影响? 问题二“山姆大叔”何以能独霸全球?它是怎样从经济和政治方面来领导世界的?结果怎样? 问题三概述两极格局形成的原因、实质、特点和过程及影响 问题四苏美冷战对二战后国际关系的发展有哪些影响 问题五美国为什么要倡导建立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它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它最后仍然保留着什么条款?为什么? 【细说教材】 早在雅尔塔会议期间,历史就已经孕育着战后世界的对抗。国家利益的冲突必然会使它们从盟友转化为对手,无疑也埋下了大国冷战的伏笔,两大政治军事集团阵营的建立就是最好的注脚。而广袤的欧洲就是双方激烈争夺的全球战略重点区域或战场。 一二战结束前后,美苏同盟出现裂痕的焦点是什么?双方为此展开了怎样的哪些较量与争夺?结果如何?

应该说,美苏双方裂痕的焦点就是抢夺势力范围。 在战争末期,双方围绕着东欧国家走势问题产生了激烈的争论。西方国家希望东欧国家通过自由选举建立起民主国家维护美英利益。苏联则坚持东欧各国建立起对苏友好的政府以保障苏联的国家安全。这一争论表明东西方之间存在着意识形态领域和国家利益之间的尖锐矛盾。 杜鲁门上台后,大肆攻击苏联支持建立的卢布林政府采用的是高压和专制的手段,还在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成立了警察国家。所以至今仍有美国人认为是苏联人的极权主又,共产主义意识形态以及斯大林的偏执狂,使美国被迫进行必要的反击。 在伊朗撤军问题上双方也剑拨弩张,激烈争夺甚至还闹上联合国。 苏土纠纷使得双方再度关系紧张。美国通过军事和经济手段并用的方式暂时取得了一种实际优势。 在对日占领问题上,美国断然拒绝了苏联的建议,单独占领了日本。即使是包括中国在内的远东委员会美国亦拥有最后的决断权。 此外,美国企图扶植亲美反共政权,控制中国,但是中共领导人民推翻了美国支持的蒋介石政府,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蒋介石率残部败逃台湾,台湾开始与祖国大陆分离。 应该说同盟间裂痕必然出现,因为美国随着自身力量膨胀和各种条件成熟是一定会有所作为,逐鹿于世界的。 实际上在二战后初期美苏双方的争夺与角逐中,美国是暂时占据了优势的[问题探究] 有人说,战后初期东西方之间不能和平相处的主要原因是苏联政府发出了咄咄逼人的攻势和共产主义意识形态的扩张引起的。对这种观点你持什么态度?为什么?请用史实简要说明。 [分析引导] 实际上,东西方之间不能和平相处的最主要原因在美国,而不在苏联。

高一历史必修一美苏争锋练习及其答案

专题九当即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一美苏争锋 一、选择题 1.美国对苏联发动冷战的原因不包括( ) A.二战结束后,美苏合作的基础不复存在 B.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上的差异 C.苏联成为美国推行霸权政策的障碍 D.二战后,美国重新回复到反苏和反共的立场上来 2.二战后初期,处于巅峰状态时的美国总统杜鲁门宣称:“全世界应该采取美国的制度”,“不管我们喜欢与否,未来的世界格局将取决于我们”。请回答杜鲁门的上述言论充分反映了( ) A.美国要求在世界反法西斯联盟中居霸主地位 B.二战使美国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强的军事大国 C.随着实力增强美国的对外扩张野心日益膨胀 D.美国想按照实力确立自己在世界上的地位 3.东西方冷战的影响不包括( ) A.使北约和华约对峙局面形成 B.导致了德国、朝鲜半岛的长期分裂 C.加深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势力之间的矛盾 D.有利于世界经济联系的加强 4.美国冷战政策最基本的特征是( ) A.强调合作而不搞对抗 B.遏制共产主义但不诉诸武力 C.以军事结盟的方式稳定资本主义 D.组织军事集团但不进行战争 5.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推行遏制共产主义的冷战政策,表现有( ) ①向西欧提供经济援助②支持联邦德国崛起③以联合国名义直接出兵朝鲜④成立军事政治集团北约组织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6.20世纪50年代中期形成的两极格局对世界的主要影响是( ) ①使世界长期不得安宁 ②推动了世界的整体发展

③导致了新的大战的爆发 ④有利于第三世界的崛起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7.观察下图,对图中“善意”的正确理解是( ) ①扶持进而控制西欧②援助欧洲发展 ③建立北约组织④遏制苏联力量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8.1949年初,苏联外交部长莫洛托夫在联合国大会上发表声明:“美国现在正以经济方式向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渗透,因此,我们不得不采取必要的措施对其回击,以巩固我们的社会主义阵营。”为此,苏联和东欧国家采取的相应措施是( ) A.成立共产党情报局 B.成立经互会 C.成立华约组织 D.支持民主德国成立 9.美国某总统在其回忆录中写道:“我也希望(借此机会)向全世界说明,美国在这个新的极权主义的挑战面前所持的立场。我相信,这是美国外交政策的转折点,它现在宣布,不论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侵略威胁了和平,都与美国的安全有关。”美国的这个政策通常被称为( ) A.马歇尔计划B.杜鲁门主义 C.铁幕演说 D.经济互助委员会 10.20世纪40年代,美国乔治?凯南在致国务院电报中说:“总结起来说,我们面对着一个政治力量,它狂热地坚信,它和美国之间不可能有永久性的妥协办法。……如何对付这个力量的问题,无疑是我国外交所曾面临的最巨大的任务。……这个问题是我们有能力解决,且不必通过一场全面的军事冲突来解决的。”文中的“政治力量”指的是( ) A.英国B.苏联 C.日本 D.德国 11.观察漫画,它反映了“冷战”期间的哪一事件( ) A.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B.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 C.经济互助委员会成立 D.华沙条约组织成立

专题九_第1节_美苏争锋

专题九:第1节:美苏争锋 [知识结构]: 1.雅尔塔体制 (1)含义:二战后期,以为主导,按照等国际会议精神重新确立了的国际关系新体制。 (2)实质:美苏划分势力范围。 2.美苏两极对峙冷战

3.美苏两极对峙冷战造成的突出影响(主要事件) △事件之一:德国分裂△事件之二:朝鲜分裂△事件之三:古巴导弹危机 [典型例题]:(2006·上海历史·15)2006年5月,美国副总统切尼发表讲话批评俄罗斯的现状。讲话发表后,有关评论家认为切尼启动了第二波“冷战”。那么,第一波“冷战”全面开展的标志是( B ) A.丘吉尔的富尔顿演说 B.杜鲁门的国情咨文 C.马歇尔复兴欧洲计划 D.戴高乐的就职致辞 [基础演练]: 1.(2008·江苏历史·19).二战后,德国和朝鲜形成分裂局面的相同原因是( B ) A.国内民族矛盾的激化 B.美国和苏联的相互对抗 C.世界多极化趋势的演变 D.美国马歇尔计划的推行 2.(2006·江苏历史·21)下列关于两级格局形成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C ) A.美苏两国利益和意识形态矛盾冲突加剧是两级格局形成的原因 B.雅尔塔体系奠定了两级格局的基础 C.北约的成立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的最终形成 D.美苏两级格局取代了传统的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 3.(08广东理科基础)1949年美国发起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其目的是( C ) A.拉拢东欧国家 B.压制殖民地独立运动 C.军事上遏制苏联 D.与华沙条约组织对抗 4.(08天津文综)在纽约,一群青年人狂喊:“与其让俄国人的原子弹来轰击,不如自己毁灭算了!”在莫斯科,几名女大学生躲在宿舍内相拥哭嚎,等待末日的到来。在哈瓦那,天空中的每一个黑影、声响都令市民心惊肉跳。上述情景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D )A.1961年柏林危机 B 苏伊士运河战争 C.1964年越南战争 D.古巴导弹危机 5.有人说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是“一个胡桃的两半”。对这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C )A.都是美冷战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B. 都是为了美国的利益

人民版必修1课堂设计高中历史9.1美苏争锋学案

一美苏争锋 [课标要求] 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一、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1.原因 (1)美国:成为世界头号资本主义强国,力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2)苏联:是唯一能与美国相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推行______________。 (3)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上的矛盾冲突日益加剧。 2.形成 (1)序幕:1946年,丘吉尔发表“______”演说。 (2)美国的冷战政策 ①政治:1947年,______________的提出,标志着美苏冷战正式开始。 ②经济:1947年,______________提出,为美国利用经济手段控制西欧铺平了道路。 ③军事:1949年,美国为首的军事政治集团“北约”建立。

思考1 为什么说“马歇尔计划”远不止是一项欧洲经济援助计划? (3)苏联反击措施 ①政治:1947年,苏联等九国成立“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 ②经济:1949年,苏联等六国成立________,以对抗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③军事:1955年,以苏联为首的“______”建立。至此,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形成。 思考2 杜鲁门曾经说过: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是一个胡桃的两半。通过这句话,你能不能结合书中的知识,认识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之间有何关系? 二、冷战局面下的国际关系 1.消极:美苏冷战导致了德国、朝鲜等国家的分裂;美苏冷战导致了国际关系的紧张,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积极:(1)美苏双方势均力敌,在近半个世纪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2)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在长期并存中都不同程度地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案9.1美苏争锋

《美苏争锋》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作为必修一最后一个专题《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的第一课,主要讲述了二战后由于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的分歧,美苏两国以“冷战”为主要形式的相互对峙,及其对国际关系的影响。本课与前后内容有直接的因果联系,处于承前启后的位置在世界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二战后初期国际关系发展的基本脉络,认识美苏冷战对二战后国际关系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 2、过程与方法根据教材和相关资料,运用丰富的想像力,再现战后国际舞台美苏争锋,两极对峙的画面,从多维的角度辩证地认识战后初期的国际关系,加深对历史和现实的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战后初期国际关系的了解和分析,知道美苏冷战造成世界的动荡不安,培养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意识;加深对改革开放后中国在外交方针上明确提出反对霸权主义的理解,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三、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过程 依据:美苏两极对峙格局存在了近半个世纪,对世界局势产生了深远影响。今天两极格局虽然已经解体,但从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的角度而言,学习这段历史仍然给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 2、难点两极格局形成的背景;冷战对世界的影响 依据:冷战出现的背景涉及到国家利益和综合国力在国际关系中的影响作用,理论性较强;冷战对世界的影响范围比较广,跨度大,学生难以从整体上把握二战后世界历史的发展。 四、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已具备一定的阅读、分析、归纳、概括的能力;他们信息来源广泛,思想前卫活跃。因此学生可以根据教师要求和指导,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自主讲授和感知历史,并能互相合作,交流探讨,进行课堂讨论和辩论,达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五、教学方法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课后同步强化训练专题九:第1课 美苏争锋

第1课美苏争锋 1.右侧为二战后国际关系变化的漫画,标题为《合不来》,它揭示出( ) A.意识形态分歧导致两大阵营形成 B.冷战导致欧洲国家分裂 C.冷战对峙格局产生的主要原因 D.美苏冷战的重心在欧洲 答案:C。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国家利益是导致二战结束后美苏冷战对峙局面的主要原因,故选C项。 2.1945年4月,美驻苏大使哈里曼认为,苏联同时执行两个政策,一个是“与美、英合作的政策”,一个是“对邻国扩展苏联控制的政策”。他还认为,战后苏联重建需要美国,因而美国在重要问题上可以坚持,而不致碰到严重的危险。在此,哈里曼( ) A.强调美苏意识形态的差异较大B.意在加强美苏之间的合作关系 C.希望美国对苏联进行适度遏制D.说明美苏关系走向破裂的边缘 答案:C。根据材料“他还认为,战后苏联重建需要美国,因而美国在重要问题上可以坚持,而不致碰到严重的危险”可知,哈里曼认为美国不必对苏联采取战争手段或者强硬政策,适度地遏制即可达到目的,故选C项。 3.20世纪50年代初,美国实施“特洛伊计划”,组织一批科学家和工程师,研究“把‘真理’传到‘铁幕’后面的理论和方法”。其目的是( ) A.对社会主义阵营进行和平演变B.加强对西欧盟友的支持 C.促进与社会主义国家科技交流D.及时从朝鲜战场中抽身 答案:A。据题干材料可知,美国通过“特洛伊计划”开展对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全面的心理宣传攻势,以期实现对社会主义阵营的和平演变,故选A项4.传统观点认为,美国是挑起冷战的罪魁祸首。冷战结束后,有学者认为冷战是战后美苏双方采取强硬政策的结果;还有学者认为,英国对冷战发生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据此可知,关于冷战起源的认识( ) A.忽视了对意识形态斗争的研究B.时代越近越能接近历史的真相 C.随着研究视野拓宽而趋于全面D.只能有一种科学而合理的解释 答案:C。由“美国是挑起冷战的罪魁祸首”,到“冷战是战后美苏双方采取强硬政策的结果”和“英国对冷战发生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说明对冷战起源的认识

美苏争锋(1)

专题九第1课美苏争锋 一、客观题 1.右图为雅尔塔会议上的照片,斯大林曾说道:战时,要保持团 结并不太难,因为有一个打败共同敌人的共同目标,这一点谁都 清楚。艰难的工作在战后,那时,各种不同的利害关系往往会使 同盟国分裂。当时的共同敌人是 A、德意日法西斯 B、美国所指的邪恶轴心国 C、南斯拉夫等不结盟国家 D、德奥同盟国集团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两极格局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A、西欧各国普遍衰落 B、美、苏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的矛盾 C、美国对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发动了“冷战” D、苏联军事实力、国际地位提高,与美国争夺霸权 3.美国“冷战”政策最基本的特征是 A、强调合作而不搞对抗 B、遏制共产主义但不诉诸武力 C、以军事结盟的方式稳定资本主义 D、组织军事集团但不进行战争 4.下列事件不属于“冷战”范畴的有 A、提出杜鲁门主义 B、建立北约组织 C、在越南将“特种战争”提升为“局部战争” D、对欧洲进行大规模经援的马歇尔计划 5.杜鲁门曾经说过: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是一个胡桃的两半。“马歇尔计划”实质上是杜鲁门主义的一次大规模运用,因为该计划实际上是 A、美苏两大政治军事集团相对峙的产物 B、导致当代世界政局不稳定和战争的根源 C、以经济手段稳定资本主义世界秩序 D、美国蓄意制造柏林危机

6.下列事件中、表明美国在亚洲外交上进行战略调整和收缩的是 A、北约成立 B、支持蒋介石集团 C、尼克松访华 D、欧共体成立 8.阅读右图,二战后最终造成德国分裂,是1871年统一后的再次分裂,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战后对德国的分区占领 B、美、英、法同苏联矛盾加剧 C、俾斯麦在统一中发挥重要作用 D、普法战争中法国取胜 9.下列关于“冷战”的影响表述正确的有 ①给世界带来了安宁②制止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③促使不同社 会制度的国家进行改革④制止了新的世界力量的产生 A、②④ B、①③ C、②③ D、①② 10.美国(“山姆大叔”)在二战后何以企图独霸全球主要依靠 A、单纯的军事实力 B、欧洲普遍衰落的时机 C、综合国力独占熬头 D、苏联无法与之抗衡 二,主观题 11、请认真阅读右图,并结合所学知识,你可以获得哪些历史 信息?(要求言之有利,论从史出) 答:美苏两国争夺世界霸权,大规模进行扩军备战,制造紧张局势;当时优势在美国方面;美苏争夺使世界很不安宁;反映了古巴导弹危机中的美苏紧张关系等。

高一历史美苏争锋测试题(含答案)

第1节美苏争锋 测试 一、选择题 1、与雅尔塔体系的建立无关的是() A、西欧各国的普遍衰落 B、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C、美国成为资本主义头号强国 D、苏联成为惟一能与美国抗衡的大国 2、下列有关杜鲁门主义的表述,错误的是() A、是美苏“冷战”全面开始的标志 B、为对欧洲经济援助计划提供了依据 C、使东欧国家陷入了严重的经济困难 D、使美国全面推行霸权主义的宣言书 3、美国实施对欧洲经济援助计划的根本目的是() A、稳定欧洲的资本主义制度 B、向苏联和东欧进行经济渗透 C、控制西欧,遏制共产主义 D、帮助西欧各国复兴社会经济 4、美国推行“冷战”政策的最显著特征是() A、帮助欧洲复兴,稳定资本主义 B、支持一些国家的反动政权,阻止共产党夺权 C、组织北约,加强同苏联抗争的实力 D、“遏制”共产主义,但不诉诸战争 5、战后两极世界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A、国家利益的不同 B、社会制度的不同 C、意识形态的不同 D、领导人的意志不同

6、1949年初,在莫斯科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的六个国家是() A、苏联、南斯拉夫、波兰、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 B、苏联、保加利亚、匈牙利、波兰、罗马尼亚、捷克斯洛伐克 C、苏联、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保加利亚、波兰、匈牙利、罗马尼亚 D、苏联、阿尔巴尼亚、南斯拉夫、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匈牙利、波兰 7、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的局面开始于() A、1945年 B、1947年 C、1949年 D、1955年 8、北约组织和华约组织的共同之处是() A、由一个大国控制的军事政治集团 B、帝国主义性质的大国集团 C、政治经济一体化集团 D、社会主义性质的大国集团 9、二战后德国的分裂主要是由于() A、地理位置 B、经济状况 C、文化背景 D、美苏“冷战” 10、1962年,美苏古巴导弹危机的结束说明() A、美国仍然掌握着战略优势 B、正义力量取得了胜利 C、苏联势力局限于欧亚地区 D、古巴参与了“冷战” 二、材料解析题 11、材料一据北大西洋公约: 第二条:缔约国应加强其自由制度,…… 第五条:各缔约国同意对于欧洲或北美之一个或数个缔约国之武装攻击,应视为对缔约国全体之攻击。因此,缔约国采取视为必要的行动,包括武力之使用……

2019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一试题:91美苏争锋语文

一、单选题 1.“支持我们担当国际领导的支柱是我们的民主思想和价值观所产生的力量……因此,全世界走向民主和自由市场的走势有利于促进美国的利益”。材料反映了美国() A.致力于推进人类民主化进程B.积极承担领导世界的职责 C.打着“民主”旗号谋求霸权D.致力于推动全球一体化 2.有学者指出: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基础是美国保证35美元兑换l盎司黄金的兑换比率。一方面,美元既是各国的储存货币,也是清偿手段,但是只有当美国的国际收支处于逆差时,各国才能取得美元;另一方面,美国的贸易逆差和预算赤字又会影响到美元信用。据此可知,布雷顿森林体系() A.削弱了美国的霸主地位B.本身存在着严重的内部矛盾 C.导致世界经济加速恶化D.依赖于世界黄金产量的增长 3.1950年,美国麦卡伦法案规定:共产党各组织成员不得领取出国护照;司法部长认为国家处于紧急状况时,可以逮捕任何“可能阴谋进行间谍活动及破坏行为”的人。时任美国总统的杜鲁门否决了该法案,但国会以多数票再次通过。这反映出美国() A.把“冷战”的重心转移到国内B.在“冷战”中处于弱势地位 C.公民的权利受到严重侵犯D.抛弃了杜鲁门主义的原则 4.二战后,美国对亚太地区的日本、南朝鲜、新加坡、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实行经济让步政策,促进了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美国此举意在()A.扩大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影响B.帮助盟友恢复发展经济 C.争夺中间地带以巩固其霸权D.推动区域经济的集团化 5.1949年4月,苏共中央宣传部对什帕诺夫的小说《战争贩子》给予了特殊的关注,责成出版社在近期完成此书的出版因为此书认为美、英等国及其间谍组织挑起了二战并预谋发动第三次世界大战.苏联的这一做法() A.体现了美苏争霸态势的不断加剧B.与冷战宣传的政治需要有关 C.有利于史学研究坚持真实性原则D.利于人们了解世界大战的原因6.1947年,苏联在柏林开设“文化会堂”,展示苏联的成就。美国军事占领当局的“心理战处”和中央情报局对此立即做出回应,也开设“美国会堂”,其目的是

人民版-美苏争锋教学设计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教学设计 专题九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第一课美苏争锋 姓名:肖和平专业:2011级学科教学(历史)学号:20111256 ★学生情况分析 本课属于二战结束后世界格局的一次重要的变化, 主要属于当代历史的范畴, 学生有一定的认知基础,但并不扎实。由于这一时期的内容离现在并不遥远,课文中许多重要事件,如北约、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等对当今复杂多样的世界形势仍然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学生对于这一课的内容很感兴趣。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偏向,在这一课的课件设计中,插入了较多历史图片,通过历史图片的展示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加深学生对历史的感性认识。提前组织学生在网上下载精美图片,协助教师制作课件,这样既能满足学生的表现欲,也能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冷战”的概念及背景,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2)通过分析“冷战”政策在政治、经济和军事方面的表现,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培养学生综合归纳问题以及全方位观察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材料,分析“冷战”形成的背景,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的实质,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2)通过地图、图片、视频的应用,引导学生理解两极格局的影响,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史料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认识“冷战”的形成过程及世界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理解一个国家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是由其综合实力决定的,特别是经济实力。 (2)通过对两极世界的形成的教学,让学生认识到大国的争霸是两极格局形成的根本原因。 (3)理解霸权主义的危害,体会人类和平的重要价值。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珍惜和平、为人类和平事业做贡献的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美苏“冷战”对峙的措施及表现。 (1)教学难点:“冷战”状态下的美苏关系及对国际局势的影响。 重难突破: 1、苏美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1)二战后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国际关系格局,让位于美、苏两极主宰世界的“雅尔塔体制”。 (2)美国凭借大战中膨胀起来的政治、科技、经济和军事实力,成为世界头号资本主义强国,力图称霸全球,遏制共产主义,为此对社会主义国家推行“冷战”政策,先后出台了“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并组织“北约”。 (3)经过第二次世界大战,苏联的军事力量空前提高,国际地位空前提高,

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人民版历史必修一专题九第一课美苏争锋 导学案

人民版历史必修一专题九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第一课美苏争锋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2.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重点难点】 1.美苏冷战形成的原因、过程和影响。 2.雅尔塔体系、两极格局和冷战的关系。 【预习自学】 一、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1.历史背景 (1)二战后期,雅尔塔体制勾画出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基本轮廓。 (2)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上的矛盾冲突日益加剧。 (3)美国经济、军事实力急剧膨胀,成为世界头号资本主义强国,力图“领导世界”。 (4)苏联的军事力量空前壮大,国际地位空前提高,成为唯一能够与美国相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 思维点拨

雅尔塔体制的含义 是对1945~1991年间国际政治格局的称呼。是美、苏、英三大国(主要是美、苏两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为了各自的战略利益,在以雅尔塔会议为代表的一系列重要国际会议上,达成有关结束战争、安排战后世界、划分势力范围的一系列协议而确立的国际关系体制。2.过程 (1)序幕:1946年,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 (2)表现 二、冷战局面下的国际关系 1.表现 (1)全面冷战 ①欧洲:1949年,在美国和苏联的支持下,德国的西部和东部分裂。 ②亚洲:1948年,朝鲜半岛南部和北部分裂,先后建立大韩民国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③美洲: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发生。 (2)局部热战 ①朝鲜战争:1950~1953年,美国组织“联合国军”干涉朝鲜内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苏冷战为背景的第一次大规模局部战争。 ②越南战争:1961~1973年,美国在越南先后发动“特种战争”和“局部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持续时间最长的大规模局部战争。 2.评价 (1)消极影响:美苏冷战,使世界长期不得安宁,造成国际局势的紧张。 (2)客观影响 ①美苏双方势均力敌,在近半个世纪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②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在长期共存中互相吸取经验和教训,并用于内部的调整和改革,推动了世界的整体发展。 ③面对两极对峙局面,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兴起不结盟运动,第三世界由此崛起。 【知识拓展】 雅尔塔体系、两极格局、“冷战”三者之间的关系 (1)区别:雅尔塔体系是美、英、苏三国首脑通过雅尔塔会议所确定的二战后世界秩序和政治格局的基本蓝图,其实质是美苏两分天下。两极格局是以美苏为中心、以两大军事政治集团、两大阵营全面对抗为特点的国际格局。“冷战”是美苏对抗的主要形式。 (2)联系 ①雅尔塔体系是二战后两极格局形成的基础。 ②两极格局是雅尔塔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和集中体现,从属于雅尔塔体系。 ③两极格局下美苏对抗的主要形式是“冷战”,“冷战”又促进了两极格局的形成。 ④雅尔塔体系始终控制着“冷战”的发展进程,制约着“冷战”向“热战”的转变。 ⑤一般来说,两极格局的瓦解,也就意味着“冷战”的结束和雅尔塔体系的瓦解。 【课堂探究】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们的任务是唤起合理经济的再生,促使政治社会的结构容纳自由制度存在。1949年4月,为实行集体“防御”,美、加及欧洲十国成立军事组织。 ——《试论冷战的爆发与两极格局的形成》材料二有学者指出:“两极格局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是它又因为国际力量的对比不断变化而受到撼动,并且已受到逐步扩大起来的其他力量中心的挑战。” (1)根据材料一,指出在“杜鲁门主义”的影响下,美国又实施了哪些相应的措施?根据所学知识回答苏联为此采取了哪些对抗性措施,结果如何? (2)材料二中在冷战下“两极格局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不会“受到撼动”。简要叙述冷战

2019-2020年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1专题9第1课 美苏争锋(教案2)(含解析)

2019-2020年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1专题9第1课美苏争锋(教案2) (含解析)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记住美苏两极对峙格局形成的原因、基本过程和具体表现。 2、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3、初步认识二战后至今世界和平的任重道远,由国家之墙的不断修筑到反思人与人之墙。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两极格局形成的原因;“冷战”对二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难点:对“冷战”概念的理解; 【教学过程】 课堂导入:柏林墙的历史图片 师:请同学们先看一组的历史图片,图片中是一座什么建筑?这是一堵墙,有同学知道这座墙的与众不同之处吗? 一、德国——有形之墙(柏林墙) 师:这是著名的柏林墙其中的一段,它活生生地将一座城市一分为二,在墙的两侧是法律制度,意识形态完全不同的两个世界,相互对峙数十年,随时想吞灭对方...... 那么为什么会有这堵墙,是谁修了这堵墙呢? 生:自由发言。(呈现学生已有的知识信息。) 师:阅相关的资料,老师发现一个与柏林墙密切相关的会议,我们一起来找找,看看有没有一些相关的线索? 根据雅尔塔会议材料回答 生:回答。(考察从材料中概括和归纳能力) 师:柏林墙的建立与谁有关?英法美苏,主要是美苏,可以这么说,柏林墙的建立是大国强权的产物,是美苏冷战的产物。在德国这座有形的柏林墙背后更是当时世界范围内的一座无形之墙——美苏冷战。 那么,什么是冷战呢?(过渡。)

二、世界——无形之墙(“冷战”) 师:冷战是二战后美苏集团进行的除战争以外的各种形式的对峙和对抗。 师:这里,给大家介绍一个学习方法,学习历史我们可以从理解历史概念入手,理解了概念也就把握住学习的基本内容及其方向了。让我们来看一下这个概念,关键词一是“美苏”,说明主导者是美苏。那为什么是“美苏”而不是其他国家呢?如传统的欧洲强国英国、法国等。关键词二是“除战争以外的各种形式的对峙和对抗”,说明形式是除战争外的一切形式,那为什么不发动战争呢?(老师通过对概念的逻辑推理,设置问题,引起学生的注意和探究的需求。) 师:很显然的一点是冷战的主角是美国和苏联。下面,我们就从分析美国和苏联入手,来理解冷战的形成原因与表现。(明确探究问题。) 通过材料(视频及文字)呈现:学生思考回答 1、美苏冷战的原因? 通过课本归纳和所学知识回答 2、美苏冷战的表现? 3、美苏冷战对世界产生怎样的影响呢?(学生辩论) 正方:积极影响为主 反方:消极影响为主 提供冷战影响的相关史实和观点:从世界和平、日本欧洲崛起多极化趋势、区域化进程、中国的改革开放、从世界局势动荡、核战争的威胁。 师:冷战给世界带来了嚣张、动荡,但也孕育着和平的因素,促使世界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三、人与人——无形之墙 因为国家利益,国之墙不断修筑,使得国家关系紧张,国际形势动荡,国家之间如此,人与人之间又何尝不是呢...... 【课堂练习】 1.鉴于马歇尔计划推崇经济、私人、消费、无限制、可复制的生活模式,大众媒体倡导个人主义、脱离教会,鼓吹不信神。1946年教皇批评说,这与梵蒂冈和基督教民主党鼓励以社会为中心,集体的和福利的社会是相悖的。教皇的这一认识说明()

2019-2020年高中历史《美苏争锋》教案1 人民版必修1

2019-2020年高中历史《美苏争锋》教案1 人民版必修1 课标要求 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教学目标 1.掌握重要概念:雅尔塔体系、杜鲁门主义、“冷战”、马歇尔计划、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华沙条约组织、古巴导弹危机等。 2.了解“冷战”局面的形成,认识一个国家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归根到底是由综合国力,特别是经济实力决定的。 3.概括美国的“冷战”政策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的表现和苏联的反击措施,培养学生运用归纳比较的方法深入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 4.通过对二战后初期国际关系的了解和分析,认识美苏“冷战”造成了二战后初期世界的动荡不安。理解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题及多极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提高学生对维护世界和平的意识和责任感。 5.了解“冷战”局面的形成对二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重大影响,通过补充阅读材料和加强对课文的阅读指导,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全面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分析理解能力。 教学重点:美苏对峙格局形成的过程; 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的影响 教学难点:“冷战”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教学内容分析: . 结合主题思路大胆取舍,重新整合教材内容。建议教师:以“冷战”的形成背景、具体表现及其影响为思路对课文内容进行整合。整合教材内容如下:

课前预习(填空) 一、两极格局对峙格局形成的背景 1、雅尔塔体制确立:二战后期,____等国际会议确立了以____为主导的国际关系新体制,即_____体制,它勾画出战后世界____格局的基本轮廓,由于美苏两国在______和_____上的矛盾加剧,昔日同盟反目成仇。 2、__国成为世界_____资本主义强国 3、___成为唯一能与美国相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 二、两极格局的形成 1、美国的“冷战”措施 ①“冷战”序幕:1946年丘吉尔在美国发表“_____”演说,主张遏制_____,对抗____运动 ②_____主义:1947年3月,是美国遏制苏联,_____世界的____战略,是美苏_____正式开始的标志。 ③______计划:1947年6月马歇尔提出了____经济援助计划,目的是美国利用____手段控制_____,是“冷战”的重要的组成部分。 ④北约成立:____年,美、加、英、法等国签订《_________》,建立了以____为首的_______集团。 2、苏联应对“冷战”的措施 ①1947年苏联等9国成立“______和_____情报局,以统一和协调各国党的行动 ②1949年苏联等6国成立________委员会,旨在建立一个与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相对抗的__________市场 ③_____年苏联和东欧7国缔结《_________》,通称“______条约”。_____和_____的建立标志着以_____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的形成。 三、“冷战”局面下的国际关系 1、国际局势紧张的表现 ①_____年,在美苏的支持下,德国西部和东部先后成立了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德国分裂。 ②____战争:日本投降后,美苏军队以北纬____度为界,朝鲜半岛南部和北部先后建立了________国和__________国。_____年朝鲜战争爆发,______年签订停战协定,这是二战后以美苏冷战为背景的第___次大规模_____战争。 ③______导弹危机,1962年,反映战略优势在______方面 ④_____战争:_____年到____年,美国发动了对越南的侵略战争,这是二战后持续时间

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一专题九第1课美苏争锋 (20)

2016年秋学期石河北省家庄区级公开课人民版必修一·专题九《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的第一节《美苏争锋》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美苏争锋》是人民版必修一·专题九《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的第一节。《美苏争锋》即两极格局的形成,是二战前后国际关系中世界格局的重要转折点。它结束了一战后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到二战后的“雅尔塔体系”,形成以美苏为首的两极格局。伴随着美苏两国的争夺和在各自羽翼下的内部力量的消长,加之其他国际力量的发展,世界政治格局最终从两极向多极化趋势不断发展。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美苏为首的两极世界两极格局的形成背景,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世界遏制社会主义苏联的政策及苏联的对抗措施,双方在“冷战”方式下进行的激烈争夺及影响。 二、学情分析 本课知识学生在初中学习阶段,对冷战、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约和华约已经有了一定概念性认知,但是缺乏更深入的理解。 三、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 了解美苏两极对峙局面的形成,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的影响。 知识与能力: 1、了解美苏两极对峙局面形成的背景,归纳掌握美苏两极对峙局面的形成过程。 2、认识美苏“冷战”对二战后国际关系发展所产生的重大影响,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全面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学生课下搜集、了解当今世界有重大影响力的国际组织及有关朝韩问题的报道。 2、美苏两极对峙局面形成的背景、杜鲁门主义实质和影响通过史料阅读、问题探究法。 3、马歇尔计划的实质、美苏“冷战”对二战后国际关系发展所产生的重大影响采取情景再现和活动讨论法。 4、注重启发式教学,做到师生互动和谐、平等交流;运用唯物史观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主动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美苏“冷战”造成战后国际关系的长期紧张,培养热爱和平、反对霸权主义的思想感情。 2、理解美苏争锋、两大阵营的对峙,实质是国家利益的争夺。 3、明确国家实力决定国际地位,当前我国主要任务是发展经济、增强综合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美苏对峙格局形成的过程;难点是美苏对抗给世界带来的影响。 四、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课时作业26美苏争锋(含解析)人民版必修1

课时作业 26 美苏争锋 一、选择题 1.二战后初期,美国人心中的全球责任意味着拯救饥饿和重建世界经济,通过与苏联的合作和改造德、日以确保持久的和平。但从20世纪40年代末开始,美国将其全球责任界定为在全世界范围内领导“自由世界”,遏制共产主义。这一变化表明( ) A.美国极力推行单边主义外交 B.二战后两极格局已最终形成 C.意识形态决定外交政策走向 D.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濒临破裂 解析:材料“从20世纪40年代末开始,美国将其全球责任界定为在全世界范围内领导‘自由世界’,遏制共产主义”反映了美国开始实行冷战政策,说明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濒临破裂,故D正确;两极格局结束后美国极力推行单边主义外交,不符合题干时间,故A排除;两极格局最终形成的标志是北约和华约的成立,材料未涉及,故B排除;材料主旨并不是反映意识形态决定外交政策走向,而是通过美苏关系的变化说明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濒临破裂,故C排除。 答案:D 2. 右图为二战后国际关系变化的漫画,标题为《合不来》,它揭示出( ) A.意识形态分歧导致两大阵营形成 B.冷战导致欧洲国家分裂 C.冷战对峙格局产生的主要原因 D.美苏冷战的重心在欧洲 解析:图片中因“国家利益”使二者“合不来”,而二战后国际关系是美苏冷战,因此,国家利益是导致美苏冷战的主要原因,故C项正确。图片中没有体现意识形态,故A项错误。题目中未体现国家分裂,故B项错误。题目无法得出冷战重心在欧洲,故D项错误。 答案:C 3.如图漫画《来自西边的风》创作于1948年。画中立于云端之上的西风神正鼓起双腮,向寓意欧洲(Europe)的大风车吹来劲风,大风车周围呈现出一派忙碌的景象。此漫画反映的是(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